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公路运输的优势大全11篇

时间:2024-03-26 14:54:10

公路运输的优势

篇(1)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铁路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我国的铁路和公路在营业里程、路网密度、货运量及周转量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的优势,满足现代物流运输的要求,我们应该探究如何促进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的分工与合作。

1 铁路运输发展物流的优势与劣势

1.1 铁路运输发展物流的优势

政策支持方面。铁路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曾先后出台《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铁路货运价格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机制的通知》等法律,对铁路的规划建设、护路运营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为了能够使布局合理、覆盖面广、高效便捷的现代铁路网络早日形成,保证铁路发展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赋予了铁路一定的自主定价权,推动了铁路货运市场化。

运输方式特点方面。铁路运输货物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成本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铁路在不断发展,铁路运输日益批量化、规模化、物流化。铁路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在长途运输中具有其他运输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优势。但是铁路运输只能在线路上进行,无法实现物流中的“门对门”要求,缺乏灵活性,经常需要其他运输方式的配合。

业务范围上。铁路货运以运输为主要业务,兼顾包装、存储、装卸搬运等业务,在业务范围上与物流行业存在相似性,这使铁路货运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变更加容易实现。

从产业结构来看,铁路运输具有高度垄断性,国家对铁路行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都是从全局出发,在全国范围实行,这不但减少了竞争而且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铁路运输发展历史久。铁路运输发展时间长,不仅具有充分的车辆、集装箱、装卸机具、厂库设备等物流资源,而且还有大量的、覆盖面广的网络信息资源,这为铁路的物流运输提供了物质基础。

1.2 铁路运输发展物流的劣势

随着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及运输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运输的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铁路运输在这种情况下其自身优势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铁路的劣势也日益暴露出来。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在时间、空间上比较分散、缺乏灵活性、难以满足物流运输对时效的要求。

铁路运输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导致铁路业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在服务内容上依然以铁路运输为主,缺乏流通加工服务、紧急配送、咨询服务等业务的开展,铁路的储存和装卸等业务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环节和服务产品。

2 公路运输发展物流的优势与劣势

2.1 公路运输发展物流的优势

从公路运输自身的特点来看,公路运输不仅速度快而且不需中转具有很强的直达性和时效性,在运输少量货物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很少中转装卸货物,避免了货物的撞击,减少了在货物包装方面的成本。

公路物流运输不像火车那样只能在既定线路上运行,它具有较强的直达性,能够满足现代物流运输中的“门对门”的要求,公路物流运输可以把货物送到工厂、码头、农村、山区、居民区等地,这种优势是其他运输方式所不具有的。公路运输以集散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如果能够与铁路这种干线运输方式相结合,可以发掘出自身的巨大潜力,成为现代物流中的核心运输形式。

公路运输更加灵活。公路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既可独立完成运输任务,又可以与其他运输方式相结合进行运输。汽车独立运输货物时载重量可能不够大,但是如果结合其他工具如牵引车、挂车就会大大提高载重量,这种在运输方式和载重量方面具有极大灵活性的公路运输方式对现代物流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可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2.2 公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劣势

公路运输的经营主体集中度低,这些企业大小不一又过于分散,在经营模式上多采取单车承包、挂靠经营等方式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难以协调统一实现规模化经营。由于企业的分散发展,产生了很多闲置的仓库和车辆,造成了浪费,不利于成本的节约。

3 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的合理分工与协同发展思路

3.1 建立促进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分工与协同发展的政策

铁路与公路在物流运输方面都各有其优势与劣势,对物流中的品类、距离、时限等也有不同的要求,国家应该出台一些调控、鼓励或限制的政策来充分发挥彼此优势,规避劣势,满足其各方面需求,促进铁路运输和公路物流运输实现合理的分工与协调发展。保证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布局结构合理,降低成本、节能环保,促进物流市场的发展。

严格治理公路运输中的超载、超限现象,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自身优势,统一管理铁路运费,降低铁路运输两端的费用。以保证铁路与公路的运输市场规范化发展,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充分发挥铁路与公路运输各自的优势,实现铁路与公路科学分工格局的形成,并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全面综合的考虑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的情况。在制定相应政策时应该综合考虑铁路与公路运输而不能厚此薄彼,产生问题。对铁路和公路物流运输统筹研究,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以减少成本,构建公平科学的市场竞争环境。

3.2 加大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协同发展的政策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交通运输体系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促M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现代化、综合化的背景下,应该对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统筹考虑、科学规划,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提高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的效率,相应的降低成本,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国家应该制定推进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协同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和阶段性推进计划。国家应该综合考虑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的资源利用、节能环保等因素进行铁路与公路基础建设、布局及运营工作。采取财政补贴政策促进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的分工与协作。对建设运营铁路与公路的企业及开展铁路与公路联运物流运输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促进铁路与公路的协调合作。健全完善铁路与公路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各种运营机制以促进铁路与公路的联运,使两种运输方式实现最大程度的衔接。

3.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促进铁路与公路运输的联合发展,需要加快推进铁路与公路网络布局与物流网络的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建设需要结合新线建设、铁路线路及普速干线形成覆盖范围广、高效便捷的物流运输体系。加快集装箱、重载的建设,使铁路运输网和货运物流网变得高效便捷,服务质量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加快各支线铁路的建设,从而推进铁路专用线的建成,促进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网络的高效衔接,使物流运输更加畅通。促进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由原来的货运站向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园区转变,通过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邮政快递运输等现代运输方式,促进铁路与公路分工合作、共同发展,促进枢纽型园区经济的发展。

4 结束语

我国铁路和公路的物流运输各有其优势与劣势,为了充分发挥两者的自身优势,促进我国物流运输事业的发展,应该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我国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实现合理分工和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永民.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的合理分工与协同发展[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6,38(11):21-25.

篇(2)

1. 概述

2014年12月青海省首条高速铁路开通,营运里程共计218公里。高铁一开通就对公路运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使得很多公路运输企业出现了青黄不接的艰难处境。高铁虽处于刚起步阶段,但前景十分广阔。在高铁开通之前,公路运输以较强的能动性作为旅客出行的首选方式,占96%以上客流量。公路客运的盈利高,长期以来占据有利的发展优势。但随着高铁的运行,高铁分流了一大部分公路客运的中、长途旅客,干线、城际、经济发达区域等对公路运输冲击巨大,公路客流量开始下降。自兰青高铁营运以来,截至2015年7月12日,全年运输旅客超过200万人次。公路运输在青海所占据的主导地位正在逐步丧失,而占公路运营里程0.29%的的高铁却将铁路全年客运量提高了4个百分点, 15年铁路客运量由于高铁的介入同比增长53.9%,这对青海铁路运输行业来说是跨越式的发展。

2、 原因分析

为什么仅仅218公里的高铁会对青海客运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我们对其进行分析:

1)青海旅游业的发展

近几年青海迎来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时期,高铁的投入运营使得外省旅客进出青海更加方便快捷,两者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模式。

2) 竞争不占优势

在与高铁的竞争中,公路客运在长途旅客运输和中心城际旅客运输中由于速度与舒适度的原因处于不利地位,不具备竞争优势。道路客运实行市场化经营,用工、燃油等营运成本不断上升,再加上车辆折旧和道路建设成本,造成道路客运业负担较重,盈利空间被极大的压缩,经营成本较高。

3)公路客运业经营观念落后,难以迅速做出反应。

道路客运业的缺点是“多、小、散、乱、弱”。一方面,长期缺乏竞争的市场环境使运输企业和客运站经营思想陈旧,缺乏竞争意识;另一方面,这些年客运集团主要采用承包制来进行垄断,人才、经营管理等无法做出快速且准确的反应。

4)公路客运业服务意识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经济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人们追求的不仅是交通的基本位移功能还有舒适快速安全等附加功能。公路客运较为缺乏行业服务意识,服务理念十分落后,而高铁在这方面却做得十分到位,如:引入航空式服务;对座位分等级,实行差别化定价;建设自助式售票系统、网上售票系统、改进检票方式等,使不同的客户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3、 高铁与公路运输的对比

在中短途运输中,公路运输机动灵活,覆盖面广,具有“门到门”式的直达运输功能,适宜路网支线节点,这些是高铁不具备且薄弱的。公路运输应抓住这一主要优势,把公路运输的触角延伸至路网中的支线及毛细血管,通过公路客运加公交的方式,优化服务,把原有的优势区域做得更好。而在中长途和长途运输中,受规模经济的影响,铁路运输占据更为有力的优势,尤其是高铁以其低价格,安全,舒适,准点率高,受气候、天气影响较小等诸多优点是在中长途运输中更多的被人们所接受和青睐。而在高铁所触及不到的支线,公路运输应寻找空白点拾遗补缺来发挥公路运输的作用。公路和铁路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中短途与中长途、干线与支线、城市与乡村、密集点与空白点、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区域等线路上实现相互补充、无缝衔接、全面覆盖。

4、公路客运运输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高铁的挑战,青海的公路客运企业应主动出击,迅速做出调整,改变原来的发展战略。

1)认清定位,主动调整。

公路运输首先应充分发挥、挖掘自身灵活、直达等优势,去拓展铁路辐射不到的市场范围。不在干线上去做无用功,坚守中短途阵地。同时把目光触及到广大农村地区上来。把行业细分,同时做精。

2)适应新常态,整聚行业。

公路客运行业应“转换思路,认清现实,主动调整,行业细分”面对着高铁的席卷之势,公路客运行业须凝聚力量,整合行业,实行联盟。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整合资源,使公路运输业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推进。同时要调整运力配置,减少与高铁线路向平行的干线上的车辆投放。

3)衔接高铁,节点运输。

公路客运要做好铁路的“头”和“尾”,弥补高铁薄弱的环节,主动衔接乘客上高铁之前,下高铁之后的交通处理。充分发挥公路客运网络覆盖面大、门到门服务和机动灵活性的优势,做足短途、做细中途、做好长途,短途为主,中长途补充,分担社会客运,打造具有公路客运特色的经营优势。一方面为高铁服务,做高铁的市内延伸工具;另一方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增加客运服务网点,扩大客运站点覆盖面,要根据客流特征设置客运站点,开展节点运输,以此来提高旅客的便捷性。

4)优化服务及路线。

公路客运企业还需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在实现传统位移功能的同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以最优的服务,人性化管理,来吸引更多的旅客。同时对道路路线进行优化,在有限的成本下达到最大的收益。减少不必要的指支出,定位中短途,立足城乡。

5)开阔新赢利点、领跑青海区域旅游交通。

2015年,我省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这是青海省常驻居民的将近4倍,是挑战更是机遇。立足青海的区域旅游优势,大力开展旅游业。青海客运企业应探索和发展旅游专线、旅游包车等旅游客运业务和汽车租赁业务,探索多元化发展,顺应这一契机。

5.结束语

高铁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产物,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高铁与公路运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和替代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一种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组合互补的关系。构建我国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需要高铁运输和公路运输的共同配合。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二者应该携手共进,相辅相成。面对城市交通与之一体化的建设,即要有高铁的高速效率,又要与之配套具有紧密衔接和良好的集疏运组织的道路配合。

参考文献

[1] 青海省各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

[2] 侯卫中.青海公路现状及发展问题探讨.青海交通科技.1998-2

[3] 焉永博.浅谈高铁发展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影响.《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第15期

[4] 郭俊显.高铁对公路客运的影响及对策.中和正道管理咨询。2011-02

[5] 陆伟勤.高铁建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6].中国集体经济.2012-07

[6] 王平.现有模式高铁冲击下的高速公路客运形势分析.《长安大学》,2011

[7] 张海涛.哈大高铁开通后的大连城际高速公路客运管理研究.大连海事大学, 2014

[8] 冯晓芳.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展望.《科技资讯》, 2009(1):129-130

篇(3)

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内陆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北临京、津,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加快推进衡水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衔接,满足多样化运输需求,将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衡水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一)铁路

衡水境内拥有京九、石德两条国家铁路,在衡水市区呈“十”字交叉通过,走向基本贯串衡水南北、东西,使衡水有“京南第一大站”之美誉。京九铁路:位于京广、京沪两大干线铁路之间,是连接首都北京至香港九龙的一条一级双线铁路。纵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等9省市,全长2381千米。石德铁路:西起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向东经衡水,至山东省德州市,全长约180公里,绝大部分在河北省石家庄、衡水境内。

(二) 公路

衡水市公路网是以大广高速公路、石黄高速公路、衡德高速公路及G106京广线和G307岐银线为骨干,以省道S231保衡线、S282肃临线、S040石黄高速武强连接线、S281富德线、S302正港线、S392衡井线、S385宁武线、S383武千线、S391衡德路、S393郑昔线、S324邢德线等为主干,以其它县乡村道路为基础的公路网。

(三)道路运输

衡水市主要运输方式为道路运输。在客运和货运方面,道路运输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十一五”期间,公路运输共完成客运量1.05亿人,客运周转量77.83亿人公里;货运量1.44亿吨,货运周转量699.05亿吨公里。

1.汽车保有量

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目前达到25万辆。衡水市货车总量年均递增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道路运输站场基础设施有所改善

全市共有客运站83个(其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11个、三级站15个、五级站5个、乡镇客运站51个),拥有货运站场122家,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站场为中心,县级站场(点)为节点的站场网络体系。

3.客运网络基本形成

全市共有客运企业3家,营运班线客车1319辆、30969座,客运线路887条(其中跨省187条,跨市149条,县际291条,县内260条),年均日发班次1551班。高速公路客运班线24条,全市乡镇通车率100%,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已基本形成了连通全市所有县、乡、村的客运网络。

4.出租、公共交通运输稳步发展

全市有客运出租汽车公司21家(其中市区内7家),拥有客运出租汽车1986辆(其中市区1324辆轿车);有公交公司10家(其中市区1家),拥有公交车884辆。

5.现代物流已见雏形

全市共有运输货物企业7家,拥有营运货车32400多辆、193600多吨位(其中危货502辆、8400吨位),农用车3400辆、4500吨位,拖拉机1900辆、3200吨位。安平物流基地已投入使用,区域物流中心(衡水货运站)也正在建设中。

6.运输服务业逐步壮大

全市已发展搬运装卸30户,维修场家336户(其中一类9户,二类74户,三类253户),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8个,驾校36所(二级驾校15所,三级驾校21所),建立维修救援网点11个。

(四) 航空及水运

王瞳机场是衡水境内唯一的军用机场,位于故城县里老乡。现已列入省民航发展规划,计划启动前期工作。京杭运河冀津段贯通我市东部,目前除山东段、江苏段等部分通航,其余段尚未发挥航运功能。河北省已经启动水运规划,为京杭运河冀津段复航创造前期条件。衡水湖属内陆湖泊,目前码头建设初具规模。

二、衡水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衡水市交通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城市交通等多方式共同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格局,具有“公铁为主、骨架成型”的特点,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改善。但是从发展现代交通业、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看,衡水交通运输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交通结构尚不合理

在衡水的综合运输体系中,仅有公路、铁路两种运输方式,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方式尚未实现突破,加之国家铁路受能力因素制约,能够承担的客运量仅为5.05%,承担的货运量仅为1.78%,大量的客、货运输需要公路提供,而衡水公路干线的集聚,至今未形成交通经济学中提出的“经济走廊”。

(二)干线通过能力仍显不足

京九、石德铁路干线能力利用率都在90%以上,处于饱和状态。一些主要公路干线交通量达到或接近线路设计能力,加之多数省道混合交通,重型车比例大的路段,路况差、瓶颈现象严重;干线公路沿线城镇化趋势明显,过境交通与城镇内部交通相互制约和牵制,严重影响公路的通行能力。

篇(4)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与公路运输发生关系,这也是人们使用最为广泛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具有运输方式灵活,在小范围内运输效率高的优点,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但是,公路运输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例如它在长距离的运输过程中,就会丧失自己的优势,无法完成远距离运输的任务。航空运输目前与人们的关系也逐渐密切起来,航空运输的优势是在长距离的运输任务中,效率更高,但是,它的运输量较小,而且具备高能耗的特点,铁路运输的方式具备上述两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它能在长距离的运输任务中完成运输,而且运输量很大,但是,铁路运输受铁路线的影响,无法明显的提高运输的总量。这些运输方式或多或少的会存在自身的不足,而且,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难以完成低碳的要求,因此,这些方式需要一种更环保、经济的运输方式进行替代。而水路运输是目前一种非常高效的运输方式,它在我国的对外贸易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运输方式非常适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即使运输量很大,也不会消耗较多的能源,而且在一定限度内,运输量越大,它的低碳性更强。除此之外,据官方数据显示,水路运输方式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仅占全球全部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的2.5%,比例可谓非常低,要知道全世界的水路运输的总量是非常大的,国际上具有内陆河或者临海的国家,都会建立自己的水路运输体系,可见,水路运输的总量非常高,而它的低排放的优点更是被世界各国所推崇。目前,水路运输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集装箱船,这种船的优势非常明显,它的运输量非常大,能更加有效的节约能源,减少废气的排放量,是我国运输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水路运输的成本是非常少的,它比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更加节省能源,它的这种优势在长距离的运输过程中更能表现出自身的优势,因此,水路运输方式值得在国家的运输方式中推广,它的节能、经济等特点与低碳经济挂钩,并且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追求的低碳经济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水路运输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优势

在得知水路运输的方式之后,水路运输在各国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例如我国在明朝时期就使用大型的木船进行出访,最远能够达到非洲,而且,欧洲的大航海时代也是在水路运输的帮助下完成的,因此,在非常早的时期,水路运输就已经被人们所应用,它的优势在当时就已经显现出来。当前,我国的现代社会正在倡导建立低碳经济社会,目的就是减少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使地球能够为人类服务更长的时间,因此,就需要使用环保的生产方式,而水路运输的种种优势恰好适合这种经济形式,因此,重点介绍其优势,具体如下:1.经济性以及低碳优势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许多国家都处在破产的边缘,尤其是一些欧盟国家,它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就需要更多经济性的生产生活方式,降低人类生产生活的成本,减少支出,在这种情况下,水路运输的优势就显现出来,它的经济性非常强,因为在长距离的运输过程中,它能利用自身的特点,减少能源的消耗,避免出现能源危机以及环境危机的可能,当前各个国家都在寻找石油制品的替代品,目的就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而水路运输所需的石油非常少,所以水路运输仍是最经济最低碳的运输方式。2.政府扶持水路运输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研究的课题,这是应对全球环境逐渐恶化的比较有效的方式,在低碳的要求下,实现经济进步与环境优化的双赢。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实现这一目标具有较大的难度,必须要让社会企业一同努力。对企业而言,实行低碳经济是一项比较有难度的任务,需要企业内部进行系统的改革,转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向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的低碳经济转变,要想达成这一目标需要企业在管理层面进行一定的创新。因此,对于节能、低碳的生产方式,政府是非常支持的,这就使得水路运输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为水路运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国家更加鼓励企业进行水路运输,以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让我国的运输业在更加安全的状态下进行,避免企业的淘汰。

三、发展水路运输的建议

我国已经倡导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水路运输行业必须响应国家的号召,发挥自身额优势,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下逐渐脱颖而出,并且很快就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广泛认可,与此同时也得到了来自于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关于发展水路运输的问题,以低碳经济为背景我们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从而可以更好的味低碳经济服务。

1.发展国家的内河运输

在各大城市中,交通拥挤、交通阻塞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生活方式并不是人们想要的,因此,政府需要进行科学的设置,减少车辆的使用,在具备水路运输的地方,推广使用水路运输,尤其是我国的内河运输的建设,从而缓解城市的交通阻塞现象,公路运输造就不堪重负,高速公路堵车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新奇,水水中转以及水水联运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个问题,在实现低碳经济的同时保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

2.海运以及铁路运输的有效结合

水路运输在低碳经济的实现等方面有着十分重大的贡献,但是为了确保可以收货更多的利益,将快速的铁路运输与水路运输相结合是我们新提出的一种办法。水路运输与铁路运输实现完全无缝的对接之后,我们的海铁联运就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从而提高运输的速度以及运输的广度,从而与低碳经济更为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篇(5)

关键词:铁路运输;现代物流;融合;发展

一、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都是实现人和物资空间位移的服务活动,但现代物流的服务范围更广,而交通运输提供的服务更狭窄点。新形势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服务呈现出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协调发展并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具有指导性的部分供应链服务,运输和物流在这个节点上形成了交融。

二、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融合

首先,积极发挥铁路的干线运输优势,走专业化道路。铁路运输本身属于功能性物流,走专业化道路就是不断加强铁路的专业化特点,突出铁路的强大优势,提高铁路在运输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铁路运输应充分发挥在干线上的运输优势,充分体现其运量大并安全,还有不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的天然优势,以承揽长距离和大运量的运输业务,只有这样充分利用优势,抛开劣势,才能将铁路运输业做成强大的功能型物流企业。

其次,构建铁路运输发展物流的运行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铁路物流运行网络体系是铁路运输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和必备条件。一方面,铁路具有天然的网络优势,已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最大交通网络,另一方面,要不断在现有铁路运输体制条件下形成区域性物流业务网络,还要尽快实现对铁路货运的实时跟踪,努力通过信息平台将企业连接起来,实现电子化现代物流。

再次,对铁路闲置的货场设施、装卸机械及仓库等进行整合,组建地区性的以仓储、配送和运输为服务特色的铁路物流公司。新形势下可以有选择地对部分地处大、中城市和区域性物资流通中心的铁路货场进行改造整合,以仓储为基础,完善配送、流通加工和协助销售功能,从而实现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质的转变。

最后,组建专业化的铁路物流公司。可以整合现有的行包运输、行包经营资源,将铁路局的行包车辆、行李房设施及相应的装卸力量与中铁快运进行重组,成立全路性的行包快运公司,另外重新布局全国铁路集装箱营运系统,组建全路性的集装箱运输公司。

三、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适应与发展

篇(6)

公路运输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其有着比其他运输方式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机遇,但同样存在劣势与不足之处,现运用SWOT分析如下:

1.公路运输的优势。公路运输最大优点是灵活性强,可实现“门到门”运输形式,不必要过多的中间转运和重复装卸搬运。我国物流发展一个很大问题是中间环节过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公路运输实现了门到门的服务,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而且公路建设期短,投资较少,易于因地制宜,对收到站设施要求不高。公路运输还是其它运输方式的衔接手段,海上、铁路甚至航空运输的始末离不开公路运输的‘上传下达’。而且近年来,卡车集装箱运输、甩挂运输等新兴方式出现优化了我国公路运输模式,大大提高了效率。

2.公路运输的机遇。2013年末,我国公路通行总里程达435.62万公里,中国公路密度为45.38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养护里程425.14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7.6%。而全国高速公路里程达10.4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公路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为我国公路运输发展带来新篇章。截至201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37亿辆,其中营业性道路运输车辆1340万辆。每年全国90%以上的旅客、80%以上的货物运输由公路运输来实现,可以说公路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血脉。国家费改税政策一定程度降低公路运输企业的成本, 新能源补贴优惠政策也给公路运营者带来福音。据统计,2013年,国内销售新能源汽车1.76万辆,同比增长37.93%,这为响应我国公路节能减排,低碳运输做出极大贡献。

3.公路运输的不足与劣势。公路运输作为所有运输方式的衔接者,其灵活性起到至关作用,然而,相比其他运输方式,其运输量小、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超过200公里经济距离成本过高等不足也难以泯灭,加上我国是世界上高速公路收费最高的国家,过路、过桥费用大大增加了公路运营者成本,也是提高我国物流运输总成本的刽子手。其次,不合理运输现象普遍出现。空驶、迂回、重复运输、运力不当等现象增加了公路运输成本,加上营运者选择运输方式粗放,环保意识淡薄,运营车辆陈年失修,出现高耗能、高污染以及碳排放严重的现象。再其次,国家在低碳运输方面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国家低碳道路运输财税支持,国家低碳金融力度也不足,而且在低碳物流发展技术方面落后,如车辆货物配载技术、营运车辆技术性能检测技术、营运车辆节能降耗技术、车辆运行节能优化控制技术、尾气净化技术等不到位,这都加大了我国公路运输的压力和成本,降低了效率,不利于转向低碳公路运输的发展。

二、对公路运输的低碳优化策略

基于上述我国公路运输的不足与缺陷,为适应运输低碳化这一趋势,现提出若干优化建议。

1.加强企业间协调调度,统一规划,大力宣扬共同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是解决不合理运输现象的重要方法,加强企业间信息共享,建立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合作机制,增强企业间彼此间信任,实现双赢。此外,共同配送模式还可以降低空驶率,实现满载运输,缓解接通压力,降低碳排放量,从而有效实现低碳公路运输。

2.要实施多元化运输方式,实现联合运输、多式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合理结合模式。在实际运输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统称为复合运输,又称之为多式联运。公路运输超过了200公里的经济距离后,运输成本会成倍增加,因此要合理抉择运输方式。比如在城市快递配送过程中,实行采用城市物流分层联合配送模式,分为城市中心区域、中心区域-城市外郊、城市外层(包括省外运输),根据不同路径、交通状况选择最适宜的运输方式。

3.对公路运输车辆进行绿色改装,减少高污染、高能耗车辆使用, 大力推行集装箱甩挂运输车辆。传统运输车辆以燃烧汽油、柴油为主,其成本高、排放大、污染也严重,因此要改选清洁型新能源,适当进行车辆改装,现在燃烧CNG(天然气)很受欢迎。BYD研究的电力汽车也不失未来发展之趋势。所谓“甩挂”,就是当配送车将满载的集装箱送到目的地时,车头与集装箱可以分离,车头再将满载的另一个集装箱运回,从而减少配送车返程的空载率,并最大限度地节约等候装卸的时间。这种运输方式。这种方式也就是一台牵引车配置3~4台半挂车,在货物运输地高速运转的运输方式。甩挂运输能大大提高运输车辆的周转使用效率,提高运输能力,降低成本。据资料显示,采用甩挂运输模式,平均每车每公里可降低成本0.0854元,比传统运输模式,年耗油总量降低 50.00%,百吨公里油耗降低 19.79%。

篇(7)

作为惠国惠民的铁路运输工程建设,对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交通运输理论研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运输结构与演化、运输的经济适应性等则是其研究重点。为了使铁路交通运输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应对其运输结构的演进趋势进行仔细研究和系统分析,保证铁路运输系统安全高效的工作状态。

一、铁路运输结构分析

铁路作为我国运输的中坚力量,其运输结构的组成主要包括服务对象、功能结构、区域分布等三方面内容,现针对其内容进行以下详细分析:

1.服务结构:根据其运输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旅客运输结构和货物运输结构。铁路货物运输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货运运输中发生改变,由于改革开放前,我国对铁路政策的重视,当时铁路货物运输是最为重要的运输结构,但随着公路运输和海洋及河流运输的发展,货物运输结构发生微调,铁路运输量逐渐减少。

2.不同运输方式间的结构:随着各种运输方式的形成与发展,铁路运输已面临严峻挑战。由于运输货物的性质不同,各种运输方式所占比例也有所变化。公路运输近几年飞速发展,在我国交通运输中所占比例逐渐扩大,这是由于其运输具有灵活性和通达性等优势。但对于木材、煤炭、粮食等传统的大型货物,铁路运输仍占有明显优势,这是由于铁路运输结构具有运输量大、经济适应性强等优点。

3.区域分布结构:根据国家对区域的划分,将最早进行改革开放政策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划分为东部,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划分为西部。如下表二显示,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铁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逐步加快,各地区间的差异已逐渐缩小。

二、铁路运输结构演进趋势分析及改进措施

1.运输结构演进趋势分析

(1)运输结构趋于合理化: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同,多元化运输方式的发展也趋于合理化。铁路运输对于中长途客运和货运有着重要作用,而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性,在短途和特定运输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两者在一定范围内也存在着较大竞争关系。因此,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合理规划各个运输方式的结构比例,对提高我国运输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趋于激烈:高铁作为铁路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影响着各种运输方式间的竞争性。针对现有的各种运输方式,其中航空运输具有舒适度高、运输速度快、运输成本高等特点,公路运输具有通达性好、污染程度高、运输成本大等特点,铁路运输具有能源消耗低、运输量大、运输速度快、污染程度低等特点,根据需求不同选择运输方式也有所差异,各种运输方式间的竞争也随之增加。其中,高铁的轻便性优势更为适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完善铁路运输结构的改进措施

(1)改革运输服务结构,优化服务质量:首先,实行票价改革。根据铁路运输季节的不同,在运力充沛的情况下,适当降低票价,吸引客流;运力紧张时,适当调高票价,降低铁路运输压力。其次,根据顾客对象的实际需求,调整服务重点,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其竞争优势。如针对学生群体,应将服务重点调整为票价和时间;针对家庭群体,应将服务重点调整为舒适度、安全性等方面。(2)建立高铁运输网络,完善各地区间的联系:随着高铁的飞速发展,其在交通运输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但高铁的建立并没有达到全面化,部分地区仍然没有分布,因此,建立完善的高铁网络迫在眉睫。完善的高铁网络可有效增加铁路运输在短距离运输中的竞争力,可替代部分航空运输,优化运输业的运输质量和效率。(3)改革运输方式,提高运输速度:合理组合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提高运输速率。如公路-铁路联合运输可根据铁路运量大的优势进行干线运输,根据公路通达性的优势进行分发和汇集,提高运输效率;铁路-航空联合运输是指将高铁和枢纽机场进行整合,提高货运效率。

三、结语

正确分析其运输结构演进趋势是保证其在交通运输中优势的必备条件。在铁路运输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其功能结构、服务定位、区域结构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各部门间相互配合和共同协调,通过高标准的团队合作和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完成高质量的工作任务,将铁路运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F532.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3)06-0014-07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铁路运输业普遍面临经营绩效低下、负债累累的局面,为了提高铁路运输业经营绩效,实现扭亏为盈,欧洲、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都采取相应规制措施,实施了铁路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经验都表明,引入竞争机制是铁路运输业打破垄断、提高经营绩效的根本出路。

铁路运输业的竞争包括内部竞争和外部竞争。其中,内部竞争是指铁路行业内部通过产权改革,明确竞争主体地位,形成铁路行业内部竞争主体间在客运、货运等方面竞争的格局;而外部竞争是指铁路与公路、民航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

关于内部竞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铁路改革模式。Hausman等应用可竞争市场理论分析铁路运输业的规制和反垄断问题,认为沉淀成本、非对称收益和不可逆转的投资等因素是铁路体制改革要充分考虑的因素〔1〕;Cantos通过构建“网运分离”检验模型,对欧洲铁路改革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网运分离”模式能够理清铁路产业内部关系,降低铁路运营成本〔2〕;Preston、Mizutani等的研究也都表明“网运分离”模式能够降低铁路运营成本〔3~4〕。国内学者也普遍认为我国铁路改革应该采取“网运分离”的模式〔5~6〕;刘世锦结合我国铁路改革的实际情况,认为我国应该采用“网运分离+区域公司”的模式〔7〕;蒋媛媛等利用Cantos构造的超对数成本函数对中国铁路“网运分离”模式进行了检验,得出客运和货运分离,以及客、货运与路网分离都可以提高我国铁路运营效率〔8〕。可见,对于内部竞争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是集中在铁路改革模式的研究上,提出“网运分离”模式是确保铁路运输业引入内部竞争机制,降低铁路运营成本,提高铁路经营效率的铁路改革模式。

关于外部竞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铁路、公路和民航运输之间的竞争。Hall研究了公路客运对中短途客运的影响〔9〕;Clever等研究了日本高铁与民航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相互影响机制,解释了日本高铁与民航运输竞争激烈程度高于欧洲的原因〔10〕;Jorritsma研究了高铁与民航运输之间竞争的影响因素,并预测了欧洲高铁与民航运输之间客流分流情况〔11〕。国内学者彭峥等从分析2008年航段数据入手,构建旅客出行效用函数,运用Logit模型研究了高铁与民航运输竞争关系〔12〕;张旭等在对影响旅客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舒适性、安全性作为衡量指标,以运输距离为主变因子,运用Logit模型构建高铁与民航运输竞争模型〔13〕;郭庆等运用逐步回归法,通过分别构建铁路与公路竞争关系、铁路与民航竞争关系计量模型,得出公路与铁路、民航与铁路已经形成竞争关系,但竞争模式不同的结论〔14〕;何宇强等选取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度和安全性构建广义费用函数,应用Logit模型构建客流分担率模型,预测了北京―太原既有铁路、高速公路、民航的客流分担率〔15〕;曾曦等在何宇强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广义费用函数存在的问题,选取安全度、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度、购票成功率和环境友好性构建效用函数,并预测了成都―重庆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民航的客流分担率〔16〕。

既有研究表明,从分析旅客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入手,构建效用函数,再运用Logit模型分析铁路、公路和民航三者之间的竞争关系已经成为研究的主流。但是,现有研究要么是单纯研究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关系,要么是以某一客运专线为例研究铁路、公路与民航的竞争关系,这些研究都不能从宏观角度全面反映我国铁路、公路与民航的总体竞争关系。为此,本文将构建铁路、公路与民航的竞争模型,以我国29个省会城市和6个副省级城市为研究样本,估计出模型参数,从宏观层面研究铁路、公路和民航三者之间的竞争态势。

二、铁路、公路和民航竞争模型构建

(一)旅客选择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现有研究来看,何宁强等选择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度、安全性作为影响旅客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15〕;曾曦等选择安全性、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度、购票成功率、环境友好性作为影响旅客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16〕;张旭等选择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舒适度、安全性和旅客偏好作为影响旅客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13〕。以上学者对于影响旅客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表述各有不同,但总体来看内涵却是相同的,都是从经济性、快速性、便利性、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6个方面来考虑的。因此,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也认为旅客选择交通运输方式主要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1.经济性(E)

经济性是指旅客选择某种交通运输方式出行所花费的总费用较少,包括到达火车站、汽车站或者机场所需乘坐交通工具的支出费用、等待乘车或乘机以及晚点所花费时间的价值等。本文主要使用旅客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价格作为经济性的考量指标。具体公式设定如下:

Ei=Ri×Di

式中,Ri为旅客选择第i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价率,Di为旅客选择第i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行里程。

2.快速性(F)

快速性是指旅客选择某种交通运输方式出行所花费的时间较短,包括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旅行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到达火车站、汽车站或者机场所花费的时间和等待乘车或乘机以及晚点所花费的时间。

Fi=Divi+tip+tiw

式中,vi为旅客选择第i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速度,tip为旅客选择第i种交通运输方式乘坐公共交通到达火车站、汽车站或机场的时间,tiw为旅客选择第i种交通运输方式等待乘车或乘机以及晚点所花费的时间。

3.便利性(C)

便利性是指旅客选择某种交通运输方式出行的便利程度,这取决于城市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以及交通运输方式本身的运输频率和间隔水平。由于目前各类城市基本上都建立了四通八达的城市公共交通,因此,本文认为便利性主要取决于交通运输方式本身的频率和间隔水平以及铁路、公路检票时间或旅客停止换登机牌的时间,这与旅客的等候时间有关。便利性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Ci=til+tim

式中,til是交通运输方式本身的频率和间隔时间,tim为铁路、公路检票时间或停止换登机牌的时间。

4.舒适性(M)

舒适性是指旅客选择某种交通运输方式出行乘车或乘机的环境舒适和乘务员服务水平好。舒适性主要取决于乘客的主观感受,本文选择乘客平均占有交通运输工具的空间大小和乘务员服务水平作为舒适性的度量指标。

Mi=Li×Wi/Pi×SLi

式中,Li为i种交通运输方式车身或机身长度,Wi为i种交通运输方式车身或客舱宽度,Pi为i种交通运输方式最大载客量,SLi为i种交通运输方式乘务员服务水平。

5.安全性(S)

安全性是旅客选择某种交通运输方式出行的安全程度。这一指标表面上来看是影响旅客选择出行方式的主要考虑因素。然而,铁路、公路和民航的安全性都较高,除非在特殊的天气环境下,如冰雪自然灾害等情况,否则这一因素对旅客选择出行的影响不大。但本文仍将其纳入模型。

6.环保性(EP)

环保性是旅客选择某种交通运输方式出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随着国家倡导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公众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其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出行时也会逐渐考虑交通运输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就目前来看,铁路的环保性最强,其次是公路,最后是民航。

(二)旅客效用函数设定

我们采用广义费用值的计算方法设定旅客效用函数。广义费用值的计算方法有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由于其他因素都可以用时间和价格来衡量,而安全性和环保性无法用时间和价格来衡量,我们认为安全性和环保性相对于其他因素来说具有独立性,且与其他因素都取最优时旅客效用才能最优。因此,安全性和环保性与其他因素之间是乘法关系,其他因素间是加法关系。此外,旅客效用还受到旅客偏好的影响,我们用μi表示旅客偏好。旅客的效用函数为:

Ui=Si×EPi×(β0+β1Ei+β2Fi+β3Ci+β4Mi+μi)(1)

(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客流分担率模型

Pi=eUi∑nj=1eUj(2)

式中,Pi为旅客选择第i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概率;n为可以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种类数;Ui为旅客选择第i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效用函数。可见,旅客选择第i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概率主要取决于旅客所获得的效用水平。

三、效用函数参数估计

由前述可知,计算客流分担率必须计算旅客的效用函数。效用函数中,确定参数β1、β2、β3和β4的值是计算旅客效用函数的关键。本文将选择2011年29个省会城市(由于南宁市的数据缺失,将其剔除)和6个副省级城市数据作为参数估计的样本,以估计效用函数的参数。

(一)数据来源及计算过程

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交通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交通运输部网站和民航总局网站、百度地图和携程网。由于我国目前的客流量主要是通过大中城市中转,且铁路、公路与民航在大中城市的竞争较为激烈,因此本文选取了2011年29个省会城市和6个副省级城市到北京①的客运线路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客流分担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城市铁路客流分担率=铁路相关车次满载时载客数城市铁路年客运量/365×城市铁路客运量城市客运量;

城市民航客流分担率=

民航相关航线满载时载客数城市民航年客运量/365×城市民航客运量城市客运量;

城市公路客流分担率=1-城市铁路客流分担率-城市民航客流分担率。

城市客运量是指城市铁路、民航和公路客运量之和,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年鉴》,铁路相关车次、民航相关航线满载时载客数主要来源于去哪儿网、携程网和百度百科。

铁路运价率(Ri)是线路平均价格与运营里程之间的比值。运行里程(Li)通过百度地图查阅起点城市到目的地城市的距离所得。乘坐公共交通到达火车站、汽车站或机场的时间(tip)通过百度地图查阅从市中心到达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的平均时间计算得到。等待乘车或乘机以及晚点所花费的时间(twi)我们采用何宇强等的研究获得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平均候车时间〔15〕。交通运输方式本身的频率和间隔时间(til)使用24小时除以24小时内从出发地到北京所有铁路、公路车次或航线所得。车身或机身长度(Li)、车身或客舱宽度(Wi)、最大载客量(Pi)分别来源于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型号所具有的车身或机身长度、宽度和最大载客量③。交通运输方式乘务员服务水平(SLi)设定民航的服务水平为1,高铁的服务水平为0.85,动车的服务水平为0.75,普通列车的服务水平为0.45,列车整体服务水平为从出发点到目的地所拥有的各类列车的服务水平的均值。安全性(Si)的取值我们采用李群仁等的研究,运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伤亡人数比例进行设定〔17〕。环保性的取值,我们依据曾曦等的研究设定〔16〕。表1为本文最终获取的部分变量值。

(一)实证分析

1.不同运营里程下,铁路、公路与民航运输的竞争态势

依据式(5)计算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旅客效用值,并利用Logit模型计算客流分担率,得到如图1所示的铁路、公路与民航的竞争态势。

图1不同运营里程下铁路、公路与民航的竞争态势

从图1可以看出,在短距离运输中,公路一直处于竞争的优势,尤其是在0~1200公里的营运里程内,公路是占绝对优势的;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公路的竞争优势开始减弱,到2000公里左右时,大多数旅客就不会选择长途客车出行。这是因为公路的便捷性最强,能完全实现“门到门”的运输,尤其是在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在铁路和民航无法到达的情况下,公路仍然是我国旅客的主要出行方式。

在长程旅客运输中,民航处于竞争优势。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民航客流分担率在不断增加,且在运营里程大于1200公里时,竞争优势超过公路,大于1900公里时,竞争优势超过铁路。可见,虽然民航的价格较高,但伴随着民航价格浮动机制的完善,民航的价格也出现了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时间需求比较紧迫的旅客来说,长途旅行选择民航就是最佳选择。可见,在长程客运中,民航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

对于铁路来说,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其竞争力不断加强,尤其是在长程旅客运输中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由于我国铁路的票价低、运能大,早已是我国旅客主要的出行方式,伴随着高铁、动车组的开行,在缩短旅行时间和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低价和大运量,铁路的竞争优势开始凸显。从实证结果也可以看出1900公里以下的运行里程,铁路与民航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大于2000公里时,铁路的竞争优势开始下降;而与公路相比,在大于1200公里时,铁路的优势开始凸显。

2.铁路客运存在的问题

从实证结果虽然可以看出目前铁路客运市场处于良性发展中,在短程和长程旅客运输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但实证结果也告诉了我们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短程旅客运输中,铁路市场份额较低。

在短程旅客运输中(0~500公里运营里程),铁路的市场份额还不到20%。由于公路运输本身具有“门到门”的独特性,在短程旅客运输方面,公路运输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便捷性是其取得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门到门”的独特性是铁路不具有的,即使铁路增加投入,做到县县通铁路,也不可能即刻产生相应的经济回报,这是铁路运输的禀赋所决定的。

(2)在中程旅客运输中,铁路竞争力薄弱。

在中程旅客运输中(600~1200公里营运里程),目前,铁路的市场份额在20%~40%之间,而公路的市场份额则在40%~70%之间,而民航的市场份额仅在10%~30%之间。与公路相比,铁路的市场份额是比较小的。中程旅客运输中,为什么会有大量的旅客选择公路作为出行方式?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旅客选择公路是因为公路的发车频率高,买票相对容易,这些都促使旅客选择公路作为出行方式。

(3)在长程旅客运输中,铁路市场有提升竞争力的空间。

在长程旅客运输中(1200公里运营里程以上),铁路的市场份额在40%~55%,公路的市场份额在0%~30%,民航的市场份额在30%~50%。相对于民航来说,高铁的开通大大缩短了铁路的运行时间,大多数旅客只要旅行时间小于8小时,一般来讲都不会有不适的感觉。因此,除了极少数旅客对时间有紧迫要求外,大多数旅客都会选择高铁出行,民航能够抢占市场份额的空间比较小;相对而言,公路长程客运市场份额理应更少。然而,数据分析发现,在小于1500公里运营里程仍然有10%~30%的旅客选择公路作为出行方式,公路客运在长程客运市场的竞争中也成为铁路客运的强劲对手,可见,中长程旅客运输方面,尽管铁路自身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未能充分发挥。

五、对策建议

客运市场的服务对象是旅客,这就要求我们依据市场调查,细分市场、关注旅客出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铁路运输服务。

1.短程旅客运输以质取胜

在短程旅客运输方面,存在高铁、动车组与公路之间的竞争,铁路运输不仅可以进一步发挥其安全和环保的优势以争取客源,还可以通过强化乘务员培训、提升乘务员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提高铁路自身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旅客提供优质的旅行服务来争取客源。特别是随着旅客对出行工具安全性、舒适性要求提高,短程铁路客运的优势很有可能进一步显现。我们从已经显露的高铁、动车组挤占普通列车运行的现象中,可以判断,在不久的将来,以高铁、动车组为主的现代铁路交通工具将与公路运输在短程旅客运输市场展开实质性的搏杀,以安全、舒适、快捷、环保为标志的现代运输品质是铁路客运能够获胜的杀手锏。

2.中、长程旅客运输以优取胜

篇(9)

前言

随着开滦国际物流公司逐步向提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多种服务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开滦铁路运输分公司作为开滦国际物流分公司全资子公司以及物流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开滦传统的铁路货运将不能紧跟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1. 开滦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必要性

1.1 满足市场需求的需要 从现在的形势来看,铁路运输业的需求越来越大。为适应顾客需求的变化,物流业也相应的进行重组。并相继出现了为顾客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等,并逐步占领市场。目前,开滦铁路货运服务的对象90%以上为集团公司内部公司,如要向物流公司业务拓展,铁路运输业有必要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进一步扩展市场。

1.2 铁路自身发展的需要 首先,现代物流强调的是对客户的全方位服务,而不仅仅是完成货物位移;其次,运输效能发挥不充分,开滦铁运公司面临着运能充足,运量不足的问题。因此,向现代物流业拓展是开滦铁路货运自身发展的需要。

1.3 提高铁路货运竞争力的需要 铁路运输必须以最安全、经济、快捷、准确的方式提供装车、运输等一系列物流服务,这是提高铁路货运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2. 开滦铁路货运开展物流的优势及劣势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外部优势 (1)政策支持。 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等6部委在2001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另外,根据开滦集团公司调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确定了 “一个中心、两大体系、三大园区、四大板块,五大区域、六大基地、多种服务”的发展规划,确立了全力打造国际化物流领军企业的战略目标。(2)门槛较低。目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加上物流业的大门还未完全对外开放,使开滦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门槛较低。(3)需求稳定。目前,开滦铁路货运有滦聚商贸有限公司、国义钢铁公司、汇丰焦化、宏文煤场、滦通商贸公司、东方热电厂等十几家合作伙伴,占全年运输份额约30%。

2.1.2 内部优势 (1)具有组织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开滦铁路拥有近244km营业线路,连接古冶铁路交接场、唐山铁路南站,并通过众多专用线深入电企、钢厂、煤场,现有唐山、荆各庄、赵各庄、林西、钱家营、林南仓六个装卸车站点,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基本覆盖古冶区的铁路运输网络。(2)具有管理资源优势和品牌信誉优势。开滦铁路运输业作为专业化的运输企业,对货物的性质和货物的保管、分类、储存、运输、配送以及客户需求、销售渠道等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批专业人才队伍。2009年9月,开滦国际物流公司被评选为“中国物流领军企业”,并入选“中国绿色物流发展促进联盟成员单位”,这些都将成为铁路运输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成为铁路开展物流服务的切入点。(3)地理位置优势,唐山地处渤海经济圈,是沟通华北、东北的交通走廊,区位优势显着。在公路方面,102、205、112等国道,京沈、唐津、唐港、西外环等高速公路已经建成,沿海、承唐、唐曹高速正在建设,也即将通车,都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4)竞争优势明显。开滦物流的典型特征就是立足于供应链管理,依托煤路港航一体化设施,集成商流、物流、信息流,低成本,高效率,服务于煤钢、煤焦、煤电产业链,具有鲜明竞争优势。(5)物流项目建设实现了新突破。在前期调研、论证、规划的基础上,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进入了实施阶段。古冶物流中心改造工程已开工;京唐港开发区煤化工产业物流配送中心、曹妃甸国家级煤炭储备与配煤基地可研已完成,进入立项审批和下半年开工阶段。海运、区域铁路运输、西部配送中心、参股建设唐山港码头、建设蔚州、内蒙矿区配煤基地和集运站以及跨行业链等一批后续储备项目进一步明晰,进入研究论证阶段。

2.2 劣势分析

2.2.1传统的管理体制制约开滦铁路货运的发展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开滦铁路运输的传统的运输部方式,使铁路上下形成了自己运自己的,不能积极主动的抢占市场、搞合作运输,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物流活动效率。

2.2.2 开滦铁路运输基础相对脆弱运输网规模总量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运输设备总的技术水平有待于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与运输质量不高。

3. 开滦铁路货运向物流业拓展的思路及对策

3.1 立足现有资源,拓展综合服务业务 目前,开滦铁路与客户签订的货运合同比较单一,合同内容比较简单。铁路开展物流服务的第一步就应以运输合同内容为切入点,拓展综合服务业务。不能形式单一,只在家里等业务上门,要积极的、以各种形式进行全方位服务,包括上门接货、代办托运手续、计算费用等等。

3.2 整合现有资源,开展综合。 (1) 发挥运输部作为物流结点的功能。在开展物流服务、完成第一步转变的基础上,应重点改革传统的单一的装车、卸车管理,将铁路货运中途运输作业、装卸、保管、仓储、配送等业务进行整合,将单一的、各自分散的、断续的业务整合成全程优化的、各环节之间无缝衔接的完整的供应链系统,确定每个系统货位、运输部的物流服务特性,以实现更大范围的物流合理化。 (2)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近些年来,开滦铁路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营造了一些吸引物流人才的氛围和机制,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专业队伍,使开滦的铁路运输业越来越完善。

结 论

总之,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市场经济的发展,抓住现代物流发展的有利机遇,使开滦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扩展,并融入国际物流公司,努力推动开滦物流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建民 李旭东: 发展现代化物流配送的思考 《改革先声》2001年第6期

[2]刘北辰 袁明霞 推动现代物流技术《湖南包装》2010年第3期

[3]林琳 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29期

[4]张志刚 李丽 如何加快推进我国物流业的现代化《上海商业》2010年第7期

[5]商一言 文睿 北京流通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北京财贸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6]张自然 河北调整振兴物流业 《投资北京》2010年第5期

篇(10)

一、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物流与 交通 运输都是实现人和物资空间位移的服务活动,但现代物流的服务范围更广,而交通运输提供的服务更狭窄点。新形势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服务呈现出 网络 化的发展趋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协调发展并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具有指导性的部分供应链服务,运输和物流在这个节点上形成了交融。

二、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融合

首先,积极发挥铁路的干线运输优势,走专业化道路。WwW.133229.Com铁路运输本身属于功能性物流,走专业化道路就是不断加强铁路的专业化特点,突出铁路的强大优势,提高铁路在运输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铁路运输应充分发挥在干线上的运输优势,充分体现其运量大并安全,还有不受气候和 自然 条件影响的天然优势,以承揽长距离和大运量的运输业务,只有这样充分利用优势,抛开劣势,才能将铁路运输业做成强大的功能型物流企业。

其次,构建铁路运输发展物流的运行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铁路物流运行网络体系是铁路运输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和必备条件。一方面,铁路具有天然的网络优势,已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最大交通网络,另一方面,要不断在现有铁路运输体制条件下形成区域性物流业务网络,还要尽快实现对铁路货运的实时跟踪,努力通过信息平台将企业连接起来,实现 电子 化现代物流。

再次,对铁路闲置的货场设施、装卸机械及仓库等进行整合,组建地区性的以仓储、配送和运输代理为服务特色的铁路物流公司。新形势下可以有选择地对部分地处大、中城市和区域性物资流通中心的铁路货场进行改造整合,以仓储为基础,完善配送、流通加工和协助销售功能,从而实现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质的转变。

最后,组建专业化的铁路物流公司。可以整合现有的行包运输、行包经营资源,将铁路局的行包车辆、行李房设施及相应的装卸力量与中铁快运进行重组,成立全路性的行包快运公司,另外重新布局全国铁路集装箱营运系统,组建全路性的集装箱运输公司。

三、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适应与发展

首先,加快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尽快实施物流企业战略合作。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发挥铁路大中型货运营业站的仓储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创造条件发展仓储及配送等物流服务,利用铁路货运营销系统的便利性,可以为客户提供市场分析预测等信息服务。另外,铁路应加强与海运、内河航运及公路、民航等其他交通行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运输优势,全面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其次,通过改革铁路货运管理推动发展现代物流。新形势下,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铁路货运管理部门必须围绕物流企业关心的运输价格、服务质量等问题进行改革。

篇(11)

一、高速公路的重要性能特征

高速公路具有交通量庞大、运输性能极高的特性,与一般公路相比其对推进社会交通事业的发展有着更重要的经济意义与政治意义。基于这一重要服务职能,高速公路对行驶的汽车也有较高要求,主要体现在汽车专用、限速行驶、分隔行驶、快慢车道分离行驶、封闭管理、人车分流等特征。同时,为了保证高速公路车辆的交通行驶安全,其设计标准水平起点也比一般公路高很多,除了交通规划完善、路标指引明确、分隔清晰、道路划分标准外还配有许多人性化服务设施、交通控制管理设施以及美化、绿化设施,为行车人的旅途舒适性、心情愉悦性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与人性化的保证。

二、高速公路的优势

高速公路的人性化服务决定了其具有充分的运营优势。首先体现在高速的行驶状态可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输能力,使汽车缩短运输时间、降低油耗及车损,从而将运输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较高的通行能力使高速公路的运输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例如高速公路双车道的最大通行能力为每昼夜6000辆车次左右,如果四幅车道则可使通行量上升至每昼夜3万辆以上,是普通公路通行能力的近10倍。这一数据充分的说明高速公路的完善建设能有力的促进各项交通运输事业的开展,特别为大型重载汽车运输、拖挂运输、集装箱运输、冷冻运输等特殊服务提供了高效的便利,拉动了各项运输事业的良性经济循环。高速公路采用自动化电子监控体系实现了高度严密分流、分隔控制及对车型交通的限制,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高速公路行驶的安全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刚性的保护。同时运输时间短、运输效率高的高速公路对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海运及空运相比高速公路运输具有转装便利、运输环节简便、商品流通速度高等特点,不宜产生货品的挤压现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使快速的商品流通加快了社会工业的进一步开发,使工业布局得到了合理的优化、城乡合作进一步加快深化、沿线的区域经济带得到了全面的带动并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使城市交通压力得到进一步缓解,拥挤的格局得到改善。

三、高速公路对经济发展的有效促进

(一)高速公路大力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全面发展

由前文所述的高速公路优势性能不难看出,高速公路具有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高速公路的建设有效的改善了我国传统的交通运输结构,使通过汽车运输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高速

公路的出现为体积小、价值高、对运输时间有较强要求的货物运输提供了安全、快速的保障。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为长距离的快速运输提供了衔接紧密、服人性化的优势保障。同时,高速公路的完备建设为构建现代化交通事业的统一体系提供了现实依据,使完善构建的运输通道摆脱了高速公路以往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从属地位,而是形成了与其他运送方式相匹配、相适应的更加强大的运输系统。

(二)高速公路带动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由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不难看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区域无不拥有着高速公路快速甚至是超前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可以说高速公路基础建设的完备、超前发展为强化区域间的经济沟通提供了优秀的交通渠道,对促进全社会的经济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区域间的商业往来活动与人员交流更加频繁,有利于灵活、多样经济活动带动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例如,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提升、产品结构的均衡发展与人口结构的合理化流通等。高效的高速公路建设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又使生产力的布局更加合理化、社会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使整个社会的人口城市化建设进程与现代化的一体管理进程迅速提升。

(三)高速公路带动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沿线产业带的高效发展

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使各个区域有了沟通的桥梁与交流的纽带,布局在高速公路各个点位的区域在其高效运输、沟通职能影响下形成了广泛的区位优势,通过吸引高新技术、流通资金、流动人口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高度集中及逐步扩散,形成了以点到面的区域经济辐射。同时,高速公路的纵向沟通能力又使这种辐射进一步沿线扩展,从而形成了基于高速公路的沿线产业带,使整个带状分布的地区经济效益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沿线产值的进一步扩张、经济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依靠交通枢纽的强化交流与外资引进,企业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产值总量的大幅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势调整、深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沿线中小城市、乡村的经济崛起,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深化、城市发展进程的持续快速、各类经济空间的整合统一与协调发展,这些可喜的现象无不说明高速公路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使强势带动弱势、点位横向辐射、纵向拓宽的高速公路经济交流形成了一种全新、统一、健康的发展模式。另外,高速公路对沿线产业带的经济促进还包括通过促进沿线工业的发展使高新技术更加密集化、沿线乡镇企业经济活动更加丰富化、沿线农业交流与发展更高效、农业生产结构得到科学调整、规模不断扩大等。沿线旅游业、农业、工业在高速公路高效运输职能带动下可谓商机无限。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高速公路的众多优势及人性化管理职能对我国各地区、各产业的经济发展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只有充分利用优势整合、快速推进高速公路事业的全面建设,才能最终使区域间的经济差异趋于平衡,国民经济的发展趋于稳定,社会产业结构得到最合理的调整,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真正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