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低碳经济的定义大全11篇

时间:2024-03-25 15:38:3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低碳经济的定义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低碳经济的定义

篇(1)

引言

迄今为止,人类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自然资源无止境的索取,实现物质享受与便利的提高。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高消费模式,成为世界的风向标,引令各国竞相模仿,由此造成地球资源和环境的严重浪费和破坏。时至今日,由于人类过度的生产与消费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措施进行补救和改善的时候了,在此背景下,兼顾环保和发展的低碳发展观念逐渐兴起,并成为全球潮流。从个人生活方式到政府政策,从国家法律到国际公约,低碳发展影子到处可见。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一直是人类面临的两难选择;进入工业化时代后尤其如此:如果只顾发展不顾环境,本代人都可能难以继续生存;但如果只顾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又难以发展,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人类终于找到了低碳发展的道路,就是把发展寓于生态文明建设之中,把环境保护寓于经济发展之中。

一、低炭经济发端

低碳经济发端于地球能源战略调整,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领域。一方面,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是国际政治经济中热点问题,归根结底也是发展问题。气候变化未来将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更容易遭受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仍有不少贫困人口,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能源需求急剧增长,特别是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温室气体减排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应对气候变化为我国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极大机遇,对于缓解资源和环境矛盾、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乃至经济安全等,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低碳经济定义及内涵

(一)国内外相关定义

国内外历年来关于低碳经济内涵的界定众多。最早,2003年英国《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将其定义为: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排放,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长早更高生活上水平和更好生活质量的途径,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长早机会,也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该白皮书提出205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削减60%的目标,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

低碳经济一经提出就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并引领了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的大趋势。梅森纳(2007)认为人类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不是技术上的,也不是经济上的,更是政治和体制上的。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将有希望成为美国未来重要的战略选择。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定了应对气候变的“巴厘岛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这一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积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该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概念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在气候变化估计制度框架(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特别是《京都议定书》遭受空前挫折的形势下由英国率先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国际气候谈判的僵局,着眼于国际气候制度的建设。

在中国,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对低碳经济给出的定义是: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及国际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也就是说低碳经济是也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对”低碳经济“ 的定义,目前广泛引用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即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真个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僧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

1、工业生产的高效率,即单位产出低排放;

2、能源转化高效率,即单位电量高行驶里程和低排放;

3、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供应中占较大比重;

4、交通领域的高能效和低排放;

5、办公、生活领域的能源节约;

6、减少高能耗、高排放产品的出口;

7、公共交通替代私人交通,更多使用自行车和不行;

8、最为核心的是:通过体制机制调整,刺激高效能、低排放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从而提高全球的能效水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低碳经济具有全球性、政策驱动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一系列特点。这个特点决定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政府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技术创新与储备以及金融支持。

三、低碳经济产生背景

篇(2)

一、引言

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型的生产方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由化石燃料过度消耗所导致的全球变暖危害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能源、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CO2的排放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最大且占到了55%(陈滨,2005),“低碳经济”的研究也成为了新趋势。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虽然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换来的代价是高污染,高消耗等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根据IEA(2009)的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消费化石燃料而排放的CO2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CO2排放国(王锋等,2010)。如果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仅不符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产业结构的战略要求,对于国际减排的承诺和国际形势也是不允许的。

二、文献综述

在国内建设两型社会和十二五规划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国内学者也正日益关注低碳经济的建设。国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低碳经济的内涵和政策建议

宋德勇、卢忠宝(2009)抛弃了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政策,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工具。

2、碳排放因素分析

查冬兰(2008)得出我国28个省区1995—2005年间能源利用效率(用总能源消费量比GDP衡量)存在趋同现象,能源强度对地区间人均CO2排放的差别贡献最大;穆海林等(2002)估算了4个地域(巨大都市、大都市、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也认为能源密集型企业是城市化经济增长过程的主要源头。王锋等(2010)把中国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增长率分解为11种驱动因素,并表明CO2排放量增长的最大正向驱动因素为人均GDP达到15.82%,而CO2排放量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工业部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碳税

姚昕、刘希颖(2010)得出我国最优碳税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随着经济增长,经济社会承受力不断提高,最优碳税额逐渐上升。笔者用CGE模拟还发现开征碳税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调整产业结构。

4、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研究

林伯强(2009)得出中国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拐点对应的人均收入是37170元,即2020年左右,但实证预测表明,拐点到2040年还没有出现。

上述研究对于如何实现低碳经济并无一个具体的方案或切入点,都只注重某个片面。实现低碳经济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详细规划、坚持执行和全方位、全社会全民的共同努力。本文以构建低碳城市为促进低碳经济革命的出发点,并辅之以其他配套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建议,提出了对构建低碳经济的看法。

三、低碳经济战略路径:先行低碳城市

以城市为研究对象讲述低碳经济的原因有三:农村工业少,能源需求少进而污染排放低,另一方面农村环境绿化好,因而碳汇(对碳的吸收)高;城市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力军,对于全国有一定的代表性;利用全国的数据可得性和易处理性。

1、低碳经济——对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革命”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提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国内外不少学者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定义,本文将低碳经济定义为一种资源利用效率高、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对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革命——它抛弃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发展模式,而是走一条新型的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经济路线。

2、高碳城市的现状

(1)能源强度高。能源强度,指每单位GDP能耗。能源强度的高低直接说明一国经济发展的效益以及能源利用的效率的高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发展效益较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是最低的,这足以说明我国30年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工业化是以高能耗高碳排放为代价。

(2)能源结构不合理。这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指的是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总量的比例较小,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消费,而化石能源具有高污染特性和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因此,这种能源消费结构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同时必将导致城市工业的高碳化。

篇(3)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在碳审计的定义方面,2003年2月24日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在《我们的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报告中正是提出“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ics)由此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国外关于碳审计的定义是从环境会计开始,逐步提出碳审计的概念。“碳核算”的广义定义是由Hespenheide等人给出(2010年),他表示,碳审计一方面是碳排放和清除另一方面是财政的影响的测量。这个定义意味着,从组织的角度来看碳审计包括非货币性以及货币方面,他们还描述了碳核算的内部和外部的应用程序。KPMG(2008)、Hespenheide等(2010)提出碳会计事务所是对减缓气候变化到财务等方面一体化讨论的会计公司。

当前国外碳审计主要集中于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且研究多集中于实务方面。英国环境审计委员会于2009年12月7日了2008~2009年工作情况报告是英国环境审计委员首次对与低碳相关问题进行的全面审计报告。美国国会众议院于2009年6月26日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中明确规定“碳关税”条款。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审计研究案例少,以规范研究为主。

在碳审计的定义方面,曹梅、郭晓莎(2011)提出,碳审计就是由独立第三方对政府以及企业履行碳排放责任进行检查和监督,评价碳排放管理活动及其成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李兆东、鄢璐(2010)阐述了碳审计一般概念,指出碳审计应包括低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低碳财税资金的审计、低碳经济行为和产品的审计认证三方面主要内容。陆婧婧、苏宁(2010)等都对碳审计的含义和内容进行了阐述。

在碳审计的动因和对策研究方面,王爱国(2012)在对比国外碳审计研究成果上提出“积极主动、抓大放小、顶层设计、完善法规、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科学发展、绿色考核、以人为本、借智发展、加大宣传、培育意识”开展我国碳审计工作的新思路,赵放(2014)指出我国碳审计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阈,对碳审计工作进行系统的规划,加强碳审计依据的顶层设计,建立“三位一体”的分类分层碳审计体制,建立复合型、高素质的碳审计专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碳审计机制。

篇(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3-0092-03

近些年,随着国内各地方城市的能源消耗日益加大,社会百姓的生活环境也在逐步恶化,温室效益、臭氧层空洞、酸雨、沙尘等恶劣环境气候的频发,使得国家、地方城市、社会百姓越发关注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国内低碳经济的实施与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的改变,地方城市的经济发展也将面临诸多的难题与考验。

一、低碳经济含义的具体分析

低碳经济的定义有很多种,目前鲁宾斯德教授对低碳经济的描述受到广泛认同,他定义的低碳经济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以地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为保障,实现新型技术及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对可再生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并合理利用,进而实现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为特点的生态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强调通过自然能源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得到较多的经济产出,有效提升经济效益,进而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变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低碳经济还强调对生态环境的全面保护,维护生态平衡,有效平衡生态与经济的关系,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综合了人文、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问题,而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石油这一类经济项目具有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特点。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实现节能减排技术、经济产业结构及社会制度的全面创新,转变人类生存及发展观念,进而改革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及消耗方式。其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及使用并不断追求绿色GDP。

二、低碳经济对地方城市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

1.对地方城市贸易发展的影响。现阶段,地方贸易在出口方面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严格限制,其他国家通过严格的环保标准及技术标准,对进口产品进行严格限制,这造成了我国地方贸易受阻,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世贸组织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前言中有“不能阻止任何成员方按其认为合适的水平采取诸如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以及保护环境所必须的措施”的具体条文、规定,由于我国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地方企业在出口贸易中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严重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对地方经济市场环境的影响。随着低碳理念的逐步形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重视,“低碳经济”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很多地方企业产品还处于初级加工阶段,以制造、原材料生产这一类的产业居多,同时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地方企业受到了严重冲击,面临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我国地方企业转换思想,深入研究、分析行业市场环境与前景,通过专业、系统的规划,逐步实施技术革新,最大限度地提高、发挥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并倡导能源节约与高效利用,提升企业竞争力,从而为企业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实现企业及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3.对社会环境与经济模式的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除了依靠出口及外销,更多的还是依靠地方居民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及生活方式刺激来实现。随着“低碳生活”的逐步深入,地方消费方式及生活方式得到了全面转化,逐步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并将低碳经济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购买环保家电产品,出行时放弃驾车,而选择骑自行车,使用老款手机等方式实现能源节约。随着公交系统不断完善,更多地选择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有效减少尾气排放;同时,加强对植树造林工作的重视,有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并全面改善,将低碳环保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而实现地方经济模式的转变,推动地方经济全面发展。

4.彻底改善了地方城市的能源结构。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低碳政策为依据,许多地方企业逐步进行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而随着对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应用越发广泛,煤炭、石油这一类传统能源的使用范围越发集中、效率逐步提高,通过能源结构的有效调整,能够有效整合、科学利用新型环保能源与传统能源,有利于地方经济、低碳经济的同步发展。

5.有效促进了地方农业生态的优化。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上也实现了全面发展。通过农业生产与低碳经济的全面结合,有效地改善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并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低碳经济对地方财税收入的间接影响

篇(5)

“低碳经济”最早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出现。低碳经济的发展会对企业经济活动和内容产生影响,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很好地利用这一经济形势,能很大程度地提升公司本身竞争优势、市场份额及其利润各方面,如此一来,为了保证碳数据的质量,碳会计则为基础。碳会计最早是在2008年,由Stewart Jones教授提出的,他将碳排放、交易及鉴证等的会计问题称之为碳排放及碳固会计,即碳会计(Carbon Accounting),随着低碳经济的风靡,随即出现了低碳会计。结合现代会计的含义,对低碳会计定义为一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减排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科学。其作用在于考核企业自然资源利用率,企业自然资本效率和披露社会效益,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实现企业绿色利润最大化。与传统会计体系相比,低碳经济下的企业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报告及其披露均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一、低碳经济下的会计目标

从低碳经济下会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看,低碳会计的目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目标,即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利用会计手段,促使会计主体通过技术创新、能源开发等各种手段进行低消耗、低排放生产,在生产中要自觉地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并积极治理污染,降低环境污染,最终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的指标要求,并发展生态经济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第二层次是具体目标,即充分披露有关会计信息,满足决策的需要。如提供与碳会计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相关的会计信息,即披露环境资源流存量、资源资产的分布和变化;了解环境资源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了解环境投资金额、投资管理情况;了解环境费用支出金额及其具体用途等。使得政府能及时了解企业在环境保护,资源减耗方面的执行情况;使投资人、债权人和企业管理层能够充分了解企业低碳会计实施情况,为他们提供有用的决策依据。

二、低碳经济下的会计假设

(一)会计主体。

低碳会计下的会计主体假设既要秉承传统会计假设,又要赋予新的内涵,所以低碳经济下会计主体假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企业核算时,将环境资源的价值消耗,环境资金,企业内部的资源消耗,污染事项,等都考虑在内;另一方面,从全球的角度而言,环境问题是共同关注的话题,所以也要充分考虑本会计主体同整个社会及其他会计主体关于环境问题的联系,从宏观层面把握环境问题。

(二)持续经营。

传统会计中,该假设认为企业以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进行会计核算,但企业走上低碳道路,最重要的就是要减少碳排放量,维持生态平衡,节约资源,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假设是低碳会计构建的基本前提和根本性约束。

(三)会计分期。

将一个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平均划分为连续的期间,称作会计期间。在低碳经济下,会计也需要分期,但要不仅要涉及到传统的会计周期,还要考虑到企业污染治理周期,而且许多降低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支出很难正确分摊得到各个收益期中。所以说对低碳会计而言,环境保护收益期的确认和计量将会是会计分期的一个重要依据。

(四)计量假设。

货币是主要的会计计量单位,但是对于低碳经济下的会计核算有的可以用货币计量,有的却不能用货币计量的。

例如涉及到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由于存在一个范围和年限问题,很难用货币来衡量。这就要求会计计量的形式多样化,不仅仅包括货币计量模式,同时应该包括实物计量模式,劳动计量模式等非货币模式。对于企业的碳排放量,应当设定碳单元,用以计量企业的减排量。并且对每一碳单元根据国际市场价格情况,核定每一碳单元的价格,从而可以将企业的碳排放量纳入企业的利润表中进行计量。但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能量化到报表中,这就导致企业业务很难用统一的计量单位来计量,就必须提供财务报表之外的低碳经济对环境的会计报表,以保证财务报告的充分性和各会计要素的可比性。

三、低碳经济下的会计要素确认

企业业务范围内与低碳经济行为相关的项目应当相应地计量并计入六大会计要素中,结合传统会计的定义,对低碳经济下的会计要素做如下定义:

低碳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由企业所拥有或控制,预期能为企业提供低碳处理和环境保护的资产。其主要内容为:为进行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处理污染而购置的专门设备或者兴建的场所;为低碳生产购置的日常材料或低值易耗品;为低碳治理和保护而专门购入的专利技术等。

低碳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且与低碳生产相关的现时义务。其主要内容为:为进行低碳生产,清洁能源利用而发生的长、短期借款、应付的资源环保税费、治理环境发生的应付账款等。

低碳权益指企业所拥有的清洁能源、治理资本、接受的环保投资或捐赠、节能环保基金等。

低碳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可直接归集于节能减排、能源节约所形成的非主营业务收入、低碳环保奖励等。

低碳成本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为节能减排、低碳生产而发生的支出。如低碳生产而形成的工、料耗费;环境保护治理费用、补偿费用,低碳设备的折旧费用等。

低碳利润指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低碳收入扣除低碳成本、税金后的净额,反映企业低碳效益。

四、低碳经济下的财务报告与披露

会计信息的披露通常包括两种形式,财务报告和单独报告。低碳经济下的会计信息披露也不外乎这两种形式:

一是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增列低碳会计项目,将能够以货币形式量化的低碳信息反映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在相应的科目中,并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形式体现出来。对于一些无法以货币形式量化的信息,则在附注中增加低碳会计信息,如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存货-碳含量,在损益表中单独列示碳消耗费用,像低碳项目、产品含碳量等信息也可在附注中列报。在附注中,还可以用财务评价指标来披露低碳信息。

二是单独报告,即提供单独的低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信息。对于无法量化的项目可以编制单独的“低碳情况说明书”。可以采用数量、文字、图形和技术指标结合的方式;既简便又容易操作更直观地企业的低碳信息。这种方式既能更好的反映企业诸如能源消耗强度,污染治理支出,环境保护措施等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同时还能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要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应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低碳会计体系。将低碳经济用合适准确的会计语言表达出来,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窦春志.加强绿色会计发展助力低碳经济发展[J].今日科苑,2010(10)

篇(6)

本文分别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问题的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及构成、环境审计的定义及内涵、基于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下引入环境审计模式的必要性以及低碳经济在环境审计中的应用做了以下研究。

1.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中国在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倡节能减排,避免走很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2.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低碳经济模式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有关组织的广泛关注和青睐,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是我国承担国际义务, 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战略举措。低碳经济的发展为环境审计提出了新的课题和理念,指明了新的审计方向与重点;将低碳经济引入环境审计工作,是推动环境审计与时俱进发展的重要途径。

3.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构成

2003年,英国政府在题为《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狭义上讲,低碳经济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要目标,通过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减排技术创新等,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相分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广义上说,低碳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低碳发展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将导致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全新变革,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4. 环境审计的定义及内涵

根据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提出的定义框架,政府环境审计被界定为“为促进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由审计机关对政府和(或)企事业单位等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所进行的监督、评价和签证等工作”。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对环境审计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是环境审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决定了环境审计的本质目标和具体目标;二是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包含鉴证评价与管理建议,环境审计首先要对环境管理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对资源与环境保护提出管理建议,有效发挥审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免疫系统”作用。

从审计目标来看,环境审计实际分为狭义的环境审计和广义的环境审计,前者侧重于资源环境合规性审计(如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情况等)与环境财务审计(如排污费的征集与使用情况等),后者侧重于环境绩效审计的范畴,能够有效地将经济与环境联系起来,用以衡量环境对经济的贡献以及经济对环境的影响,并向决策者提出建议。

5. 基于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下引入环境审计模式的必要性

在环境审计中引入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保证了审计工作符合环保的最新发展方向,有利于发挥审计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5.1引入低碳经济概念是环境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10%,到2020年达到15%;并在哥本哈根会正式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碳生产率)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由此可见,低碳经济是我国资源环境保护重要的发展方向,是向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发展基于低碳经济的目的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它与环境审计的最终目标完全相一致。

5.2引入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是完善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需要

低碳经济涵盖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低碳发展等多个领域。根据我国发展规划与国际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能耗、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比等低碳指标已正式列入我国未来的发展规划,将低碳经济纳入环境审计指标体系,可以从更加宏观、全面的角度去分析资源环境保护的绩效状况,并有助于提出符合环保事业发展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5.3引入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是环境审计与环保学科融合的需要。

环境审计作为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审计工作,需要根据时展及时融合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新兴环保学科的思想,并将其充分吸收、分解到环境审计工作中去,从而保证环境审计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

6. 低碳经济在环境审计中的应用分析

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理念,在环境审计研究和实践中尚未广泛、有效涉及与应用。在环境审计过程中,加强对低碳经济的探索、分析与应用,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

6.1低碳经济应用于环境审计的总体思路

根据低碳经济目标定位,以二氧化碳减排为核心的狭义低碳经济发展指标可以作为环境合规性审计与财务审计的范畴;而低碳政策的建立、能源结构的调整、社会消费方式的转变、城市空间的科学规划、CO2 捕获与埋存技术的应用、居民的节能观念等广义低碳经济发展因素,可以作为环境绩效审计的范畴。

6.2低碳经济在狭义环境审计中的应用分析

6.2.1环境合规性审计中需考虑的低碳指标

第一,CO2排放的总量指标。计算CO2排放量时可以引用CO2排放量测算模型CO2 =ΣKiEi(其中:Ei表示不同的能源类型,Ki表示不同的碳排放系数),在已知能源类型和规模的情况下,可以估算全社会CO2排放量。为保证更具针对性,可以根据需要将热电行业CO2排放、工业CO2排放总量、交通运输业CO2排放总量、建筑、居民CO2排放总量等作为二级指标进行检查。

第二,CO2减排的相对指标。根据哥本哈根会议要求,应设置以碳生产率为核心,考核碳排放的增减比例变动,关注碳生产率水平的总体提高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应可将热电行业CO2减排相对指标、工业CO2减排相对指标、交通运输业CO2减排相对指标等纳入检查范畴。

6.2.2环境财务审计中需考虑的因素

目前,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资金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燃油税、资源税、排污费等专项征收的税费,这些税费的征收与使用是环保引导的重要方向,在环境财务审计中需要重点加以关注。此外,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报告建议,在2009年进行燃油税费改革后择机进行资源税改革,在资源税改革后的1至3年期间择机开征碳税,未来也可根据碳税政策的实际推进加以综合考虑;二是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安排的环保引导专项资金,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引导符合生态环境优化的各种产业与项目,是环保政策的具体落实措施,也应列入环境财务审计的范畴之中。

6.3低碳经济在广义环境审计中的应用

环境审计过程中,不仅应在碳排放的总量和相对量进行研究,还应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促进低碳政策的建立、能源结构的调整、社会消费方式的转变、居民的节能观念等。(下转第132页)

(上接第108页)

6.3.1经济发展的低碳化评价

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应将碳生产率设为核心指标,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首要评价因素。并根据我国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环保产业GDP比重等产业结构指标加以分析;以及考虑低碳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情况,对传统产业的低碳改造率、传统产业生产流程改造率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率等环保技术的应用指标研究。

6.3.2社会发展的低碳化评价

社会发展的低碳化评价主要包括公共建筑的低碳化、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化、居民生活的低碳化以及生态环境的优化情况。公共建筑的低碳化重点包括公共建筑单位面积碳排放量、太阳能利用率等;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化重点包括有万里行程碳排放量、新能源汽车所占比重等指标;居民生活的低碳化重点包括户均年碳排放量、绿色出行居民比率等指标;生态环境的优化重点包括土地植被覆盖率、污染削减率等生态环境指标。

6.3.3能源的低碳化评价

能源的低碳化评价包含能源的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益两个方面。能源的结构可以分解为化石能源占总能源比例、洁净煤占煤能源比例、新能源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比例等指标;能源的利用效率则可以结合单位工业产值的碳排放、单位农业产值的碳排放、机动车油耗水平等能源利用的效率指标进行关注分析。

6.3.4低碳科技发展评价

低碳科技发展评价涵盖低碳技术R&D经费占GDP比重、清洁煤高效利用技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技术、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智能节能技术、CO2 捕获与埋存技术。需要指出,在环境审计中考虑上述内容,目的在于帮助审计工作更好的分析环境保护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有针对性地建议以帮助决策。

结束语:

可见,中国走低碳经济道路,既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也符合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所以说低碳经济理论的提出为环境审计工作提供了新的理念,深信,在今后的基于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下引入环境审计模式的工作中,中国一定能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319号

参考文献:

[1] ·阿克拉姆·汗,徐瑞康;绩效审计要素[J];审计研究;1988年02期.

[2] 达岩,陈锋,吴雪峰;运用绩效审计 提高政府支出效率[J];广东审计;2002年11期.

[3] 邢俊芳;印度的绩效审计[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3年08期.

[4] 黄曼行;浅论非营利组织的绩效审计[J];事业财会;2004年01期.

[5] 刘家兰 ,王恩山;浅谈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J];会计之友;2005年09期.

[6] 史振燕,魏芳;微观绩效审计适用的几种方法[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篇(7)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农作物及其生产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依靠农药、化肥以及转基因育种等提高产量方式进行的农业生产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以常见蔬菜为例,有机生产工艺下的绿色蔬菜其市场售价相较于传统蔬菜提高越20%-80%之间,且市场需求巨大。在此种背景下,如何提高有机生产水平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在低碳农业经济方面,部分专家学者明确了低碳农业的相关定义与过程,并探究其中的可行方式及其环境贡献。为后续的体系落实、技术开发与推广、农业生产实践等活动提供了广泛的理论基础;在循环农业方面,更是在传统的“桑-稻-鱼”模式进行进一步拓展。在完成了理论分析、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不断的延长循环农业的产业链,丰富产业结构,甚至形成了依托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共同循环经济体。为进一步形成并刺激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对低碳农业经济、循环农业经济等两种较为先进的农业组织方式的定义、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总结及分析,希望能够为后续的相关实践提供必要理论基础。

一、低碳农业经济特征及策略分析

1、低碳农业经济定义及特征。碳排放是造成现阶段大气污染及温室效应的关键因素。然而,碳排放在人类活动与生产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其中既包括了矿石燃料燃烧等工业来源,也包括了生命支持、呼吸作用等非工业来源。碳排放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是却可以通过合理的组织模式来予以降低。在实际的生产组织过程中,所谓的低碳农业经济便是通过对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及其要素中的碳排放节点进行分析,进而达到综合降低碳排放的根本目的。在实际的应用与构建过程中,其具体特征表现如下:第一,可控特性。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产碳环节进行控制来达到降低排放的目的。如降低化肥的使用能够进一步降低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进而降低土壤本源下的甲烷排放等。第二,效能特性。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能来达到相同目的下减少能源消耗,最终形成降低碳排放的根本目的。如通过集约化农田机械生产,可以提高生产过程中农机的使用效能,从而通过降低燃料使用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根本目的。第三,间接特性。通过对农业生产指标的控制,达到对其生产等环节碳排放的间接降低。如通过降低化肥的使用来降低化肥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等。2、低碳农业经济实施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落实与实践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第一,低碳农业缺乏显著的经济指标跟随,故而农户的主观能动性不高。无论是其产生的根本作用(环境保护效应),还是其过程中的主要特性(可控性与间接性)均无法获得可见,或者是短期可见的经济效应。第二,缺乏必要的引导机制,配套体系建设缺失。从现阶段的社会认知以及政府引导来看,对于增加农作物产量以及农作物品质的要求相对较高。具体而言,在政府层面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与政策依托、在社会层面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与补偿体系、在个人层面无法提供体系建设获得足够的经济动力。第三,人力资本与技术资本匮乏。在低碳农业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相对匮乏。或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与方式,无法形成有效的体系构建;或部分技术过于高端或者脱离实际,无法在我国现行的农业结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推广。3、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建议。从上述的问题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完善体系及推广,并形成有效的社会评价及补偿是促进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在实际的体系建设与推广过程中建议如下:首先,通过广泛的宣传,似的社会形成对环境保护的统一认知,并全面了解降低碳排放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在进一步形成社会认知的前提下提高低碳农业经济的社会认同。其次,通过政策导向形成对低碳排放的补偿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设定碳排放指标或者类比排污费等方式对规模以上涉农生产企业进行税费管理;另一方面提供政府补贴机制,对于主动降低碳排放、采用减排措施的企业与个人予以按量补贴,形成进一步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通过监督与技术革新的模式形成社会的广泛认同。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等方式确定碳排放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通过加大减排领域的科技投入为农户或者企业提供更具有效果的技术支撑,并通过源头管控等方式进行综合的节能减排建设,形成进一步的客观遵循。

二、循环农业经济特征及策略分析

1、循环农业经济定义及特征。所谓的循环农业经济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上一生产过程中中的“废物”能够成为下一个生产环节中的原料,故而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的在不同环节产生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达到对单一投入的多元化应用。以传统循环农业“桑-鱼-稻”模式为例,桑蚕产生的粪便可以成为鱼类的食物,鱼类的粪便可以成为水稻的养料,在降低了养殖成本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增加系统的多样性与抗风险能力。从上述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循环农业经济具有产业链完整、集约化程度高、经济投入产出比高、科技含量高等特性。2、循环农业经济实施存在的问题。从现阶段农业经济实施现状来看,其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社会共识。尤其是在农户层面上,对于循环农业所产生的生态效应、经济效应等层面认识不足。即使是在部分循环农业经济产业园区,其对于循环经济的构建也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方面,并没有形成四位一体的循环思维。第二,农业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组织过于松散。由于受到我国农业传统以及组织现状的影响,更多的农业模式以散户为主导,此种模式形成了农业生产规模较小,资金能力与技术水平无法提高等客观掣肘。第三,科技投入与指导严重不足,循环农业模式过于单一且缺乏特色。现阶段的循环农业经济模式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多核心体系。此种现象不仅造成了同质化竞争严重,更使得产品过于集中不利于市场推广。形成此种现象爱你个的根本原因是对于科技研发及其推广与指导体系建设不足而造成的。3、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建议。第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发展意识。加大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增强干群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要广泛而深入地宣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道德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价值观,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广泛而深入地宣传农业循环经济的4R原则,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成为经济工作的新理念。第二,加快农业企业化进程,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企业化进程,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一要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企业化经营。建设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企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二要精心打造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当今农业的竞争必然是品牌的竞争。推进农业企业化要着力打造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品牌农产品的宣传。三要搞好循环型农业基地建设,实现一村一品,一地一品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四要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第三,加强科技指导,提升循环质量。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科技进步不仅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解决农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农业增收,农民增效,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综上所述,在上文的分析中,本文系统的对低碳农业经济及循环农业经济的原理、现状、可能问题及其实施策略进行了总结与探讨。旨在为后续的具体落实与技术推广提供必要的依据。然而,在实践环境下,我们应该注意到不同的农业经济发展类型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形成更大的集约化效应。希望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不断的实践与分析,能够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刘洋.低碳农业经济与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简析[J].河南农业,2017(10)

[2]张国锋,高万里,毕博.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16(14)

篇(8)

示范项目涉吉林各行各业

姜克隽透露。吉林市低碳经济示范区项目涉及吉林市现有的各个行业,并计划在吉林市发展新能源行业。该项目将推动吉林市全面发展低碳经济,使其能够从2020年开始减排,并计划帮助吉林市届时成为全国范围内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先地区。

“吉林市是发展重工业的城市。但是我们认为它仍然有机会。我们在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非常详细地进行分析,工业、交通、建筑怎么做,把它所有的机会都挖掘出来。”姜克隽说,“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工业界和政府认识到低碳经济的机遇和区域的竞争性。”

姜克隽表示,接下来国家计划在十几个省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示范,包括广东、香港、北京、上海等较发达地区,也有保定、合肥等二线城市。对示范地区的确定,目前还没有非常明确的选择标准,主要看当地政府的积极性。

姜克隽说,吉林市低碳经济示范区项目旨在为吉林市提供全面发展低碳经济的路线图,并为其他地区的试点示范提供经验。不过,当前低碳经济的定义仍然比较模糊,该示范项目的计划减排量等具体内容目前还不明确,计划投入资金也尚未确定,“这些内容最终都将在报告中提出。”

低碳经济结构需政策引导

国务院会议已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不仅如此,目前国家还在考虑将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容纳入叫“十二五”规划中。姜克隽透露,发改委正在向国务院提此建议。

与此同时,国家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彭斯震也表示,2010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家各政策部门在低碳经济创新上,会给大家更为惊喜的答案。

篇(9)

笔者认为,狭义的碳金融是指各利益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以及环境保护组织等)间对温室气体(尤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权或排放配额进行交易的金融活动;广义的碳金融则是围绕“碳排放”的一切金融活动,既包括碳金融的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也包括财政、金融、监管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

研究碳金融在农业经济中的理论意义

1碳金融研究的理论意义

现代金融理论从诞生至今已经具备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理论框架,确立了其在经济金融领域中的正统地位,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碳金融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是对传统金融的延伸和升华。碳金融研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本文的研究定位在碳金融如何在农业经济中发挥作用,以期在这方面发现其价值。

2碳金融是应对全球气候危机问题的双赢解决方案

碳金融是全球各国政府、各利益集团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公共问题的博弈结果,它创造性的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转化为一种金融产品,并通过金融市场相互交易机制使买卖双方获益,从而将环境保护的义务转化为一种经济活动,使其具有盈利性,大大削弱了各国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减排的矛盾,刺激各国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将温室气体减排由呼吁和倡导转变为实际行动。

3碳金融是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核心支柱

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不甚合理,直接导致我国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若我国继续保持快速的经济发展,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将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保证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必须发展“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经济。

碳金融研究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篇(10)

关键词:

国际贸易规则;产业结构转型;低碳经济

随着全球变暖的发生以及极端恶劣天气的增加,环境问题以不可忽视的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环境与经济曾经被认为是一对矛盾的关系,发展经济就要先暂时忽略环境问题,等经济发达后再对其进行治理;如果把重心放在环境保护之上,那么经济发展势必会受到影响,拖慢经济发展的进程。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绝不是小问题,不可一再拖延,但是又不能放弃经济发展,人们逐渐明白,环境与经济实际上是有机统一的一个整体。于是“低碳经济”应运而生。现如今,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和全球变暖等重大气候问题的重要手段。日益联系紧密的国际社会,湿的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也息息相关,,各国经济政策也将因世界贸易规则的变化而改变,中国在新的国际贸易规则之下,如何进行应对,成为了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低碳经济的定义及其内涵

低碳经济在当今世界,暂时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目前,低碳经济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量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从这个概念不难看出,低碳经济的目的是在生态保护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此来遏制极端天气,而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就是通过产业转型与能源利用的转型。本文所认为的低碳经济内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实现碳排放的由高到低

加大对新能源的利用,同时还要尽量减少煤炭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长期被埋藏在地下的煤炭等传统能源有了用武之地,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这些传统能源,逐步走进工厂之中,推动了当时的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正是由于这些传统的矿产能源的大量开采使用,使得原本在碳平衡之中的自然界在更多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入大气之后,失去了这种平衡。我们也可以形象的称这种发展经济的方式为“高碳经济”。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正是为了减少碳的排放,让自然重归原本的碳平衡之中而被人们逐渐加以使用的能源,诸如现在许多地区都在使用的风能,利用自然风力进行发电,对环境的污染极小。但是完全让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归于零是不可能的,国家所应该做的是尽可能地降低碳排放量,将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控制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最大程度的降低对于环境的破坏。

2.实现能源的不可再生到可再生

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用之有尽,在这样的化石能源支持下的工业体系,终有一天会面临没有资源可用的困境之中。同时为了对这些资源进行开采利用,地表被破坏,植被被大量砍伐,对环境造成难以忽视的伤害。因此实现低碳环境的关键,就是逐步用可再生能源代替这些化石能源,逐步改变工业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与转型。从以化石能源支持的工业体系转变为可再生能源支持的工业体系,不仅仅是对于环境的保护,也是帮助工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对于低碳经济而言,建设以低碳能源与低碳技术支持的工业体系是必经之路,而实现对于低碳能源的利用以及低碳技术的利用,都要求产业必须将重心转移到技术的研发之中,在科技研发中投入更大比重的资金与支持,才能够实现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低碳技术的利用,进而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在当今的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中,多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较小,尤其是第二产业中的加工制造业,即资源导向型与劳动力导向型的产业为主,整体产业结构呈现纺锤形,不够合理。因此在世界范围内来讲,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就是改变产业结构,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

二、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

环境问题作为全球性问题,对于经济的影响也是国际性的影响,低碳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对国际的贸易规则进行一定的冲击,使得国际贸易规则有所改变,但是至今国际贸易规则还未有实际变更,下文将以探究角度,对低碳经济可能对国际贸易规则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分析。

1.影响WTO多边经济贸易的贸易规则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以及全球气候大会上各国的对于气候问题以及低碳经济的观点与争议的提出,不可否认的一点是,WTO对待低碳经济以及气候变化问题态度也越加趋于明确,WTO在其官网上明确提出: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不得不应对的可持续发展领域最大的挑战;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应当完全与国际社会关于经济增长和人类发展的期望相协调;气候变化问题超越国界,不仅需要国家层面也需要国际层面的解决方案。这正表明WTO不仅仅会在国际贸易方面发挥作用,在全球环境问题之中也会进一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多边贸易之下低碳经济对于贸易规则最大的影响恐怕就是有关于贸易壁垒、对于各国相关低碳技术的监管以及出台关于低碳产品的产品标准。减小贸易壁垒才能促进国际经济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不仅仅是在贸易保护政策之下,固步自封。并且随着新能源的逐步利用以及相关应用技术的发明与使用,更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规范生产使用过程,避免对环境造成更大污染,对资源造成更大的浪费。而且越来越多的低碳产品也会逐渐进入国际市场,对这类新兴产品,如何保证其质量,更是需要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

2.影响区域间及双边贸易的贸易规则

区域间及上双边贸易,由于参与的国家少,易于达成共识,实现合作。由于WTO这样的多边贸易组织难以较快的实现对于环境保护需求的满足,一些较为注重环境保护的国家可能会率先自行构建双边或区域间贸易,促进小范围内的低碳商品的流通,低碳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同时低碳经济对于区域间及双边贸易的贸易规则还有诸多其它的影响。比如对于国家之间有劳工输出约定的国家,一旦产业转型成功,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劳工的需求将会大大减少,那么对于这个国家之间的约定该何去何从,再比如国家之间的煤炭输出协定,出于满足双方不同的需要而建立的协定,煤炭作为化石能源被逐渐剔出市场,那么对于煤炭进口国来说可能是好事,但是对于一些依靠能源出口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如何短时间内实现自己国家的产业结构转变呢。

三、中国如何应对因低碳经济而产生的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发展的形势可谓紧密相连,把握国际经济发展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相应的对策,才能使中国经济稳健向前发展。在低碳经济的新态势下,国际贸易规则可能会产生多样的变化,如老话所言“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在国际社会中屹立不倒,中国更应该增强自己的实力,积极应对国际贸易规则变化的挑战。

1.应对多边贸易中贸易规则改变的对策

我国作为一个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发言权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而且我国作为碳排放的大国,关乎低碳经济相关的贸易规则,都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我国应积极参与到多边贸易的贸易规则制定之中,积极争取对我国有利的贸易规则,为我国参加遇到国际经济竞争创造良好的国家环境和国家规则支持。

2.应对区域间或双边贸易中贸易规则改变的对策

首先我国要积极关注国际社会中,区域间贸易规则中关乎低碳经济的部分,为我国提供借鉴与经验。同时我国也应该积极向外建立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双边或区域间贸易,制定区域间共同的产品标准以及产业标准,共享技术与资源,进而提升我国的低碳技术水平。以此来提高我国的低碳竞争力,扩大我国低碳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

作者:贾泽鹏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篇(11)

一、低碳旅游

(一)低碳旅游的定义

低碳旅游是一个新兴词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确切的定义,笔者在此列出几个参考定义。①所谓低碳旅游就是指根据低碳经济的理论,把降低污染、节约能源消耗当作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光在旅游的规划开发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还要求“食、住、行、游、购、娱”这六大要素上都体现节省能源、减少污染[1]。②低碳旅游,可以说是在旅游中尽最大努力使二氧化碳(CO2)减少排放,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补救旅游中产生的“CO2”的旅游。所以,也可以将“低碳旅游”理解成更深一层次的环保旅游。③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景点的自然、文化环境,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为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作出贡献的旅游方式就叫做“低碳旅游”[2]。低碳旅游是一种理念,也可以称之为一种措施。它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变,所以这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

(二)低碳旅游在行动

低碳旅游在国际范围内都算得上是一个新型模式,在我国,低碳旅游已经开始在旅游的各方面崭露头角。①游客的低碳行为,例如拼车旅游、骑单车旅游、徒步旅游以及将旅游过程产生的垃圾带走等等。②旅游单位的低碳行为,例如绿色酒店要节省资源、绿色经营,取消供应一次性洗漱用品等。③旅游目的地的低碳行为,例如旅行团在旅游景点用景点提供的电瓶车来代替大巴等。④政府部门的低碳行为,目前京、津、沪等多个城市已经开始着手建立“低碳城市”的形象。可是这些行为还依然处于小众化、非系统化的状态,假如全国都学习台湾坪林创建低碳的旅游景区[3],使旅游者能够亲身感受低碳旅游的活动,那么低碳旅游的效果很快就会体现出来,构建政府、社区、旅游企业、资源以及旅游者五个重要受益者多赢的局面。

二、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

在国际经济市场中,旅游行业是规模最宏伟、发展趋势最迅猛的行业之一,在应对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旅游业应该将“低碳旅游”当做理念指导,积极的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由于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理念,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面临无数的阻碍,尤其是要把这个理念转化成自觉行为将会是一段漫长的道路,这就需要旅游者、旅游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等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

(一)严格合理规划生态容量

在某一时段之内,在旅游景点地区的自然环境不会导致污染恶化的条件下,旅游景点地区可以容许的旅游活动量,就是生态容量。自然环境对于旅游污染物的净化与吸收能力,以及一定时间内各个游客所产生污染物的量都与生态容量息息相关。生态容量可以说是旅游资源与环境、游客、旅游地区住户与管理部门当中的均衡点,对于达到低碳旅游的目的有着基础地位的作用。因此,景点开发商就要形成低碳经济的思想,引用国外实行低碳经济的方法与教训,依靠景区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等特点,因地制宜,合理的规划,再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实行优化配置,建立旅游地资源循环利用的系统,本着尽量降低生态成本的原则,降低对土地等资源的占用。运用节能减耗的技术,降低能源与资源的使用,加大力度使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从根本上控制资源的使用量,以降低污染物的产生。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的水平,尽全力促使旅游行业向着低碳经济所提倡的“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方向发展。

(二)务必实行最佳低碳旅游运营模式

1.积极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

旅游业应当由单一的经营模式向综合型、复合型转变,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生产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土特产、旅游纪念品,合理的利用当地无污染的原材料,使用绿色生态标志,使游客在消费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的提高自己的绿色消费意识与低碳环保意识。

2.政府层面低碳化激励政策措施

低碳旅游需要政府利用经济手段,实行严格的管理措施,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促进低碳旅游的发展。①激励政策:对于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政府应实行关停处理。而对于低碳或者零排放的企业,例如使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企业,政府应该适当的给予生态补偿、税收减免等奖励。②实施低碳化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低碳旅游服务、产品、管理质量的标准,从而促使旅游业的开发、经营、消费与管理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③加大力度宣传低碳旅游:应当将政府主流媒体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发动社会各界媒体对决策者、建设者和公众实行低碳化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改变生活理念以及行为习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展低碳旅游需要根据客观实际制定适当的发展策略,统筹相关联的地域、产业之间的联系,寻找适当的低碳旅游的发展模式,实现环保的生产机制,唯有这样,才能够促使旅游业向低碳化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三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