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大全11篇

时间:2024-03-25 14:44:0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篇(1)

做好“两个环节工作”,做好社会管理工作。

一是做好打击犯罪这一首要环节工作,打造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打击犯罪是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防并举,标本兼治”方针的前提条件。严厉打击各类影响社会稳定的刑事犯罪。依法从重从严打击那些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暴力性犯罪、“黄赌毒”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风气的案件;严肃查办职务犯罪;对发生的重大案件检察机关要主动提前介入,积极引导侦查取证,及时收集和固定证据,协助侦查机关共同分析和解决诉讼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达到“罪当其罚”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二是做好维稳这一检察环节工作,打造廉洁的政务环境。通过认真履行批捕、等职责,积极参与严打整治活动和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始终做到严格公正执法,所办案件无一错案,办案中无任何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问题。不断建立健全涉检工作机制,重点抓好“大一体化”接待处理工作机制,创新开展“检调对接”工作,建立有效载体,延伸检察工作服务触角,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每一个合理诉求。

做到“三个积极推进”,做好社会管理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应对社会新问题的研究工作,打造公正的司法环境。

针对辖区青少年犯罪多发的态势,认真开展“一案一分析、一案一帮教、一案一预防”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活动,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等案件办理机制,推进刑事和解、量刑建议等工作,加强了对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对社区矫正工作。着力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司法人文关怀,积极应对涉检网络舆情,把准民众焦点,主动回应,强化主流舆论、争取中性舆论、孤立负面舆论。

二是积极推进、全力做好涉检上访工作,打造司法的诚信环境。

妥善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以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如通过加强和规范控告申诉检察工作、坚持检察长接待日制度等,努力做到把90%以上的涉检问题解决在首办环节,把90%以上的刑事申诉、刑事赔偿案件息诉在基层,上级要结果案件按期报结率达到100%,协助党委、政府对涉检无理,努力做好稳控工作。

三是积极推进法制宣传工作,打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认真开展举报宣传周和法制宣传日、宣传月等活动,结合检察工作实际,经常性的开展“走、访、送”活动,深入社区、街道,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大力推行“检务公开”。通过开展下访巡访、参与社区矫正、印制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固定宣传标语、举办法制讲座、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走访调研等工作方式,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服务活动,扩大平安创建宣传力度。以良好的社会形象,扎实的工作成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满意度。

为更好地发挥检察职能作用,自觉践行为民宗旨,在区委、林业局及上级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下,深化对建设美丽中国、平安兴安的认识,将在三个方面着手予以保障:

一是注重司法公平,进一步贯彻严打方针,实现严格执法与民生稳定相结合。

公平是人们追求的基本社会价值,是社会秩序得以维系的基本理念。而司法是维护公平的最后一道屏障。继续重点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及有组织犯罪,以及“两抢一盗”等侵财性犯罪,增强群众安全感。坚决依法惩治各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同时,正确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未成年人犯罪、初犯、偶犯、过失犯,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采取轻缓的刑事政策从宽处理,能不捕的依法不批捕,能不诉的依法不,切实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执法的理念。

二是注重执法公正,进一步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和查办工作,实现有效发挥自身职能与尊重人民意愿相结合。

篇(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这个中心,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就。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职能转变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明显加强。二是政府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建立了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为主体的政府组织框架,职能配置和权责体系趋于合理。三是行政层级改革深入探索。通过省直接管理县和扩大县级政府社会管理权限试点,逐步优化行政层级,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四是依法行政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执法程序不断完善,执法行为不断规范,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显着增强。五是阳光政府建设持续深入。通过强化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呈现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六是责任政府建设进展明显。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逐步健全,问责力度逐步加大,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正在建立。七是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稳步推进,应急管理机制基本形成,政府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八是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公务员选拔、管理、培训走上科学化和法制化轨道,公务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素质和能力明显提升。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步的主要经验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正确改革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改进公共治理方式,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初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体制;坚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的改革策略,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实现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各方面的承受程度相统一,积极稳妥、循序推进;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积极研究借鉴世界各国公共治理的经验和做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些宝贵经验,也是今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应当坚持的原则。

    二、积极贯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明确了行政体制改革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作出了战略部署。

    进一步明确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战略定位。行政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体制改革的结合点,涉及行政权力关系的调整和政府组织结构的变动,涉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这是十报告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必然性和必要性的深刻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生产力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432美元,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提高到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平均超过20%。在生产关系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所有制结构深刻变化,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分配关系呈现多样化态势。与此同时,社会结构加速转型。这些新变化新任务都呼唤着行政体制改革的加快,呼唤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以此适应和促进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伟大变革。

    进一步明确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十报告明确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一论述明确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服务型政府以及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等重大问题,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战略目标,同时也明确了深化改革的路径。这是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必将指导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进一步明确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战略重点。十报告明确提出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战略重点,并从政府职能、组织结构、行政层级、行政区划、管理方式、机构编制、事业单位、协调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部署。这些新形势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抓住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到2020年建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努力完成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为完成党的十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要重点在以下八个方面采取措施、积极推进。

    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核心是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为此,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切实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和制度,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着力提高宏观调控和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创造良好市场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合理的政府组织结构是行政权力高效运行的基础。在科学划分、合理界定政府部门职能的基础上,明确部门责任,确保权责一致,进一步理顺部门关系,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要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对职能相近、管理分散的机构进行合并;对职责交叉重复、相互扯皮、长期难以协调解决的机构进行调整;对职能范围过宽、权力过分集中的机构进行适当分设,逐步建成科学合理、顺畅高效的大部门制行政机构体系。

    推进行政层级改革。科学的行政层级是行政权力顺畅运行的前提。一要优化行政层级,有条件的地方继续探索实行省直管县(市)体制。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责权限,合理界定省以下不同层级地方政府职能与权责关系,健全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权责统一的财税体制。二要优化行政区划设置。要适应经济体制转轨、政府职能转变及城镇化发展等对行政区划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对行政区划的战略研究,通过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合理配置行政资源。三要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优化乡镇机构设置,建立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一要推进政务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完善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扩大政务公开范围。要稳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公开行政职权依据,公开权力运行,保证公开内容真实可信、过程有据可查、结果公平公正、监督及时有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要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加快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加快建设效能政府。要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机制和程序,强化行政责任。三要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加快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努力降低行政成本。精干高效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减少领导职数。加强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加快推进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要不断优化行政程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完善行政流程,使行政管理方式更加科学规范、公开透明、便民高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篇(3)

目前,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是各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下面就高职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参加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及应对的措施,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高职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

首先,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于普通高校,多是在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造就出来的。其特点是专业理论知识不错,但因为没有受过职业教师的专业训练、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和专业实践技能,最终导致其创新意识欠缺。这些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与职业教育的性质和目标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其次,高职教育的投资机制不完善。近年来高职教育迅速发展,有些新批准设立的院校基本没有新的财政投入,要靠收取较高的学费运转。资金来源单一、缺口较大。又因为高职院校需注重实践性教学,对实习设施和设备投入大,培养成本相对较高。有些学校甚至为了减少实验过程的高消费,有意识地减少实践教学环节、降低教育成本,以求保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与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第三,考核评分机制欠缺。各校对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够重视,没有把提高实践能力的内容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二)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对高职院发展的影响

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实践教学跟不上,必然会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导致学生对专业兴趣弱化。其次,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也拘限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老师广博的知识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相反,老师的知识欠缺也可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下降,更直接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第三,削弱了高职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高职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培养科技成果应用型人才,又要造就服务型人才。培养这一层次人才的历史使命就落在高职院校教师的肩上。高职教师必须在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掌握运用现代科技、管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从事企业服务性和管理性工作的能力,即:不但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的实践和技能训练。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使高职教师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到企业、到科研部门顶岗实习,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

(二)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学质量是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国家、区域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也是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是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除了普通教师共有的教书育人的要求,高职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从事某种行业的知识与技能,及其相对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等。因此构建一支具备高新技术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

(三)高职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当下高职教育规模迅猛发展,高职院校急需大批既有高深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教师。但近年来,大批高校毕业生走进高职院校,他们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基本没有接触社会、接触企业,缺少生产实践经历,对生产实际缺乏了解,专业实践能力相对薄弱。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要求教师不仅具备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实践经验,因此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是高职教师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教师在课程安排、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主动要求到企业、到科研单位顶岗实习,这对于锻炼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提高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措施

(一)强化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践教学,强调的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要使教师不但从思想上更新观念、认清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及办学模式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上也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积极主动的参加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并把社会实践、生产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传授给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去指导学生。

(二)改善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境

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要及时做好实践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更好的推动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其次,让教师们亲自参与实验室、实习工厂、实训基地等的建设项目,培养其对实践教学工作的热情,这样做也有利于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制作教具,编写具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教材;有利于建立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第三,学院要鼓励教师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深入工厂企业第一线,发展创新实践教学项目,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定期的对高职教师进行实践能力考核

篇(4)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

1表土资源的重要性论述

表土层是指接近地面的土层。一般厚度15~30cm,植物根系密集,有机质含量较高,生物活性强,含有较多的腐殖质,肥力较高。

据研究,形成1cm厚的表土需要100~400a,农业专家认为,在农田中,形成25cm厚的表土一般需要200~1000a,在林地或牧场,形成同等厚度的表土需时间会更长。自然表土覆被能够提高土壤发育初期的质量,而且可以促进土壤形成过程、植物生长以及农业利用。表土回填能够增加主要有机质含量、改善营养状况,还能提高新生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并通过引入有意的土壤微生物促进植物的生长。相关研究表明表土是土地恢复的重要基础,如果在工程中能够保证充足、优质的表土,将缩短土壤的熟化期,迅速恢复重构土壤能力,达到植被恢复的目的。民间也有“一碗土、一碗粮”的谚语来说明了表土资源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又由于疏于管理而被人忽略,造成表土资源的大量流失。

2鄂尔多斯市土壤特点

21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成鄂尔多斯良土资源有限、表土层薄鄂尔多斯深居内陆,受海洋气流的影响微弱,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各地气温日差较大,一般都在11~16℃。土壤在形成发育的过程中,寒暖季节和昼夜之间的温度剧变,岩石的“机械分化”、“崩解”作用进行强烈,而岩石经风化后的土壤母质的化学变化破坏作用极其缓慢,所以导致风沙土广泛分布占到鄂尔多斯土壤总面积的4858%;棕钙土占到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88%,栗钙土占到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18%。从全市的土壤营养来看,表土层厚度仅为0~20cm,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仅为05699%,按照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级指标仅为6级。对于土壤资源缺乏的鄂尔多斯来说,土壤资源十分宝贵和脆弱,表土资源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22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了土壤肥力的下降

全市总土地面积86752km2,其中严重水蚀面积47298km2,占总土地面积的545%,风水蚀交互作用面积5194km2,2项合计62495km2,占总面积的72%,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据准格尔旗典型测定,每年因水土流失,坡地一般要损失表土层145cm。全市每年向黄河输沙15亿t,相当于流失氮18万t,磷225万t、钾300万t。

3鄂尔多斯市开发建设项目表土资源保护和利用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要求占用耕地的单位将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更明确规定对生产建设活动所占用土地的地表土应当进行分层剥离、保护和利用,做到土石方填挖平衡,减少地表扰动范围。在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也要求进行表土剥离和保护。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绝大多数开发建设项目基于成本、操作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都未按照方案的要求进行表土剥离。其中表土可自用的项目,包括管线开发、露天矿开采、道路修筑等项目占到全市开发建设项目的75%,绝大多数项目都未进行表土剥离和保护,但为了达到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标准还需要从其他地方重新购买表土完成绿化工作,造成了表土资源的循环浪费。有些开发建设项目虽然进行了表土剥离,但未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造成了表土资源的流失。

4表土剥离的可操作性探索

41划分表土剥离类型

鉴于鄂尔多斯地区特殊的土壤特点及表土剥离的可操作性,划分如下类型: 表土层厚度低于10cm的土壤可不进行表土剥离; 表土层厚度大于10cm的必须进行表土剥离; 对于占用耕地的,无论表土层厚度多少都必须进行表土剥离。

42在水土保持方案中要详述土壤类型和特性

在编写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第四章项目区概况中要详述项目所占土壤类型、表土层厚度、不同土层用途等进行论述,为后续表土的利用和保护设计提供客观依据。

43对于适合剥离的表土类型要进行表土剥离方案设计

设计方案中要明确剥离工艺、存放地点、保护措施、表土用途等,为建设单位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为水土保持监理和监测工作提供工作依据。

44加强宣传,提高建设单位保护表土资源的意识

企业不愿意进行表土保护只是单纯的从剥离、运输、保护土壤的成本来算账,根本没有考虑项目建设造成表土资源破坏、土地复垦能力下降所带来的长期危害,所以要加大宣传,使企业具有保护表土资源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孙礼.关于保护和利用表土资源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0(03):4.

[2]谭文忠,韩春丽,吴次芳,等.国外剥离表土种植利用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农业工程学报,2013(12):23.

[3]伊克昭盟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伊克昭盟志第一册[M].现代出版社,1994,8.

篇(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5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的研究,笔者通过文献研读认为:近年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比较多,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针对高职院校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成果基本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基于学生视角的调查分析研究屈指可数。本文基于学生作为高职院校核心利益相关者(主要顾客、主要服务对象)的观点,以满意度评价为工具,尝试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意度。

1 问卷设计

笔者并基于学生的视角设计了13个主要指标,即Q1教师教学态度、Q2教师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Q3教师教学内容、Q4教师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Q5教师个人魅力、Q6课程教材、Q7理论教学、Q8项目化教学(分小组选题、制作PPT、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等)、Q9实践教学(暑假社会实践、主题教育活动、专家讲座等)、Q10《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Q11《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Q12《形势与政策》课程、Q13课程考核;其次,量表的每一个指标都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测量;再次,质量差距采用的是满意度减去重要性,用公式表示为SQ=S-I。

2 数据分析

2.1 描述性统计

本次调查以南京某学院专科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在211个有效样本中,男生105人,女生106人;理工科类114人,占总数的54.03%;文科类74人,占35.07%;艺术类23人,占10.90%。

2.2 运用MINITAB软件进行分析

2.2.1 信度实证分析

经过正态性检验,学生对于被调查的13个指标的重要性及满意度的“实际感知”的数据是真实的,可采信的。

2.2.2 方差分析

a.男生平均重要性是5.0879,平均满意度是4.7546;女生平均重要性5.4688,平均满意度是4.9288。根据公式计算,男女生质量差距分别是-0.3333、-0.54;显示出女生的期望值(重要性I)与实际感知(满意度S)的差距要比男生大。b.理工类学生平均重要性是4.1000,满意度是4.7072;艺术类学生平均重要性是5.8228,满意度是5.6322;文科类学生平均重要性是5.2650,满意度是4.8045。根据公式计算,理工类学生、艺术类学生、文科类学生质量差距分别是0.6072、-0.1906、-0.4605;显示出关于期望值与实际感知的差距,文科类学生>艺术类学生>理工类学生,且理工类学生满意度超过了期望值。

2.3 教学服务质量差距

13项指标的总体满意度都低于重要性,也就是说学生所感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低于他们的期望值;其中差距最小的是Q4,Q1和Q2差距最大,达到-0.503,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2.4 重要性/满意度矩阵

通过平均值计算后,建立以重要性和满意度两个维度得分均值为中心原点(5.279,4.842)的一个坐标系。我们把13个指标的重要性和满意度数值标注在坐标系中,从而揭示高职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为重要的因素,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满意情况。第一象限涉及指标有Q5、Q7、Q8、Q10、Q11、Q12、Q13,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重要性、高满意度领域,是院校的强优项,也是其可能的竞争优势区;第二象限涉及指标有Q4,这是低重要性、高满意度领域,可以对其资源进行重新调整,把资源调整到学生认为最重要却又紧缺的领域去;第三象限涉及指标有Q2、Q3、Q6,这是低重要性、低满意度领域,可以不必投入那么多的资源和精力;第四象限涉及指标有Q1、Q9,这是高重要性、低满意度领域,是学校的挑战项,是校生关系方面急需解决的关键领域。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对四个象限的分析是基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优先战略的考虑;所谓强优项、挑战项是相对而言的,因为调查的13项指标的满意度都低于重要性。

2.5 课程价值判断

关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价值判断,数据显示:①就总体而言,平均数是5.227;②就性别而言,女生平均数是5.274,男生平均数是5.181,女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价值要高于男生;③就专业而言,理工类学生平均数是4.160,艺术类学生平均数是5.565,文科类学生平均数是5.081,理工类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价值要低于艺术类和文科类学生。

2.6 教学满意度计算

通过满意度计算公式,即满意度=[所有学生的选分相加/(7分×总人数)]×100%,得出相关数据。数据结果显示:①就总体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意度是73.05%;②就性别而言,男生是73.20%,女生是72.91%,男生略高于女生;③就专业而言,理工类学生是58.23%,艺术类学生是80.12%,文科类学生是70.08%,理工类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满意度比较低。

3 研究结论

“测评与否取决于院校的生存环境和生存压力的大小,测评效果取决于调查工具设计的科学程度。”[1]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以南京某院校为例,高职院校所提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与学生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根据高职教育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以学生满意度评价为工具,侧重于对教学服务过程进行监测,持续提高教学实效性。

篇(6)

1. 高职院校本身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过分强调人才培养应以市场为导向。社会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也更多地和就业联系在一起,使高职教学成为了知识的叠加和技能的操练,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和人格素质的培养,甚至某些高职院校为了“不撞红线”,不断压缩学时,草草应付。这种社会功利化的倾向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以及评价体系。只是过分强调专业化,过分注重实用化,过分强调技能化,导致学生社会适应性较差,在工作岗位上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较弱,缺乏沟通协调与团队协作能力等问题。

2.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许多高职学生更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他们认为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用处,特别是在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相当一部份学生把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专业课程上面,应付各种证书考试,追求短期利益,这样必然导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忽视甚至是漠视。再加之大班纯理论授课,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更使得学生兴趣缺失,教学质量也就大打折扣。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效性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到了学校、学生等多重影响,自身也慢慢产生了懈怠情绪,不再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夸大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结果就是制约和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也让学生更加认为思想政治课仅仅是枯燥无味的理论灌输,对今后就业和自身发展毫无用处。

4. 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

教师及相关部门对课程本身认识不足,还表现为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纯粹的知识课、理论课来讲授,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及其社会实践教学环节。例如,高职院校纷纷开展了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但仅仅属于社团活动,不属于必修环节,不计学分,参加人数有限,效果不佳。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社会实践隶属不同部门管理,两者之间缺乏沟通协调,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内在联系,形成严重脱节,实践教学不能很好地为理论教学服务,理论知识也未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二、改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措施

1. 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首先,高职院校应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精神,清晰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不打折扣的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教学环节。其次,作为任课教师应以积极饱满的态度进行教学,不能受外界功利思想的影响,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要让学生逐步转变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正确的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不仅是口号,是理论,更是结合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的时代精神,他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他们今后提供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

2. 合理设定培养目标,科学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结构

在高职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学生需求,不断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明确指出,“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增强职业荣誉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这些精神充分体现出目前人才培养之关键,高职思政课程就应该针对其受教主体的特殊性切实发挥其引导性的作用。

3. 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将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授课班级不宜过大,大力采用讨论式、辩论式等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不再用传统的考核书本理论知识的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而改用小论文、大作业及社会热点分析等形式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最后,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后能正确分析,理性判断,不会无所适从。

4.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篇(7)

[作者简介]张丽(1965- ),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化理论与实践;贺彦凤(1974- ),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理论与中国现实问题;王桂枝(1980- ),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2)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HGJXH B2110044)、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1-XJ12008)和2012黑龙江省教改项目“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深入开展信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1-XJ1300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60-02

一、本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条主线。如何利用实践教学方法更好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坚定的者,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重要课题。著名的思想家荀子曾经说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子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肯定了实践的重要性,这说明我们国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其根本目的是引导大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意识,并落实在行动中,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是达到这一目的并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和教育部一再强调,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锻炼大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目前,很多高校都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纷纷探索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内容和实施途径,但收效甚微。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并且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目前高校本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课程上的实践教学,如课堂辩论、主题演讲或观看影像作品等;二是走出课堂的实践教学,如社会调查、参观革命纪念馆或爱国主义基地等。这些实践教学方法在各高校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不难看出,各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都进行了多方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自2005年以来,教育部、宣传部特别强调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主要内容。对此,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也特别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发挥,但是却忽视了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改革中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这也正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难以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

篇(8)

二、污水排放的改进策略

1、加强宣传教育

污水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重视的不足和认识的不力。所以要下大力度对污水问题进行宣传和教育。一是政府机关可以通过在机关内部召开会议的方式,对地区内的污水问题进行具体的宣传,对污水问题的严重性提起新的重视。二是相关媒体通过在电视和报纸宣传的方式在全社会形成污水治理迫切性的氛围。通过制作专题片和公益广告的方式宣传污水治理分重要性和污水的危害性。民众要自发的成立社区组织向居民宣传污水的危害和减少污水排放的方法。

2、健全相关法规和机制

对于污水治理和控制污水排放的法律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要对于污水违规排放和污水不达标排放的行为进行具体的规定,让污水治理和污水排放的管理有法可依,同时加大污水排放和污水治理不力的个人和企业的处罚力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罚款的金额,让企业因为排污付出高昂的代价,从此重视排污和污水处理。对于滞后的相关机制和相关惩戒机制要通过调研的基础上抓紧出台,完善相关机制,保证追责到人。

篇(9)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局高度重视综治稳定工作,及时召开班子会议,认真传达上级综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班子成员思想,分析研究我局当前人事劳动的工作形势。在认真分析人事劳动工作情况基础上,制定了我局综治工作的要点,对综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工作要求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并及时调整了综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以及相关工作的小组成员,确保综治工作平稳推进。

二、加强法规政策学习,提高对综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作为县综治委成员单位,我局深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了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学习。在每次学习中,我们主动把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作为学习的第一重要内容,并经常宣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三、做好矛盾纠纷排查,防止了群众上访事件的发生

在平时工作中,我局特别注意抓紧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与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对群众来我局办事,尽量做到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对于有的群众对社保、医保、就业政策不太理解时,我局工作人员都会耐心讲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说明解释工作,就地帮助他们解决纠纷,防止上访事件的发生。

篇(10)

近年来,国内外爆发的大量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使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受到了社会公众的普遍质疑,让人们坚信客户重要性会对审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对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一、 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呈负向关系

DeAngelo(1981)认为客户与事务所之间是一种双边垄断关系,审计师为留住客户,可能会损害独立性而签发对客户有利的审计意见。由于大客户的审计费用等较高,审计师对客户的财务依赖性会影响审计师的独立性,进而影响审计师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

国内的研究也有同样发现。鲁桂华、余为政和张晶(2007)通过对200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相对较小的客户(相对于其审计师事务所的其他客户)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较高。即客户规模越大,越容易影响审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张继勋、张丽霞(2011)运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谈判的影响。他们发现在审计谈判的过程中,客户的重要性会明显地影响到审计谈判的结果,越重要的客户越容易获得有利的结果,更可能得到一个激进的财务报告,降低了审计质量。陆正飞、王春飞和伍利娜(2012)以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集团客户重要性对审计师独立性的影响,也发现集团客户经济依赖性会损害审计师的独立性,对于小规模事务所而言尤为严重。

二、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呈正向关系

国外支持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正相关的观点和证据主要来自于职业界和部分学者。他们认为在现有的法律环境下,审计师承担相当大的法律责任,非审计服务的提供不会影响审计师的独立性,反而可能使审计师能进一步深入了解客户的营运方式及业务流程,提升其专业能力,进而提升发现财务报告舞弊或错误的能力。DeAngelo(1981)认为即使由于市场的有效性、事务所规模及声誉的抵押品属性等,低价揽客是对审计市场竞争性的反应,不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Reynolds J.和Francis J.(2001)则从单个客户对事务所分所的重要性(以客户销售额取自然对数除以分所所审上市公司销售额对数的总额表示)角度来检验客户规模对审计师独立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对地区分所而言,客户的规模越大,审计师签发的审计意见则更为稳健,表明就事务所分所层面而言,对大客户的经济依赖并不有损于审计师的审计独立性。进一步,Hyeesoo et al.(2003)分别以客户总费用、非审计费用占分所收入的比例表示经济依赖性,也发现其不影响审计质量。Craswell et al.(2002)则以是否出具“非标”审计意见作为因变量检验了澳大利亚市场中审计收费依赖性对审计师独立性的影响,结果没有发现审计收费依赖性的提高降低了出具“非标”意见的倾向。

国内的研究也有同样发现。喻小明、聂新军和刘华(2008)以我国A股市场2003-2006年数据为样本,以Jones模型计算出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以客户资产规模对数/事务所所有客户资产规模对数之和为客户重要性的标志, 实证检验客户重要性对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2006年,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显著正相关。潘刘峰、谢斌和黄宇明(2009)也发现规模大、审计收费高的客户并没有迫使审计师在质量方面做出让步。

刘启亮和陈汉文(2006)考察了法律责任加重以后,客户重要性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客户重要性的增加,审计师会更加谨慎,进而会抑制公司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相对应规模较大的事务所而言,在规模较小的事务所,客户重要性对审计师的影响仍然存在。王兵、苏文兵和方长春(2011)基于2001——2008年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除在个别模型中公司提供餐旅费在微弱条件下损害审计质量外,没有一致证据表明餐旅费与审计质量的降低存在显著关系,这表明公司为审计师提供餐旅费,并未对审计师决策产生实质影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经济依赖性不会影响审计师的审计意见。

三、 公司治理对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

Cadbury(1992)和Hampel(1998)在各自的研究报告中均一直认为,作为一个系统的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有助于审计师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提高。Ahmed等(2006)以国际“五大”或“四大”2000至2004年审计的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审计师、董事和机构持股者三大公司治理机制对激进财务报告(用非正常应计作为变量)约束的影响。他们研究发现了客户经济依赖性与非正常应计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事务所对某客户的经济依赖度越高,则该客户审计后的财务报告的非正常应计越多,审计质量越差。他们还发现只有当各种公司治理机制都失败时激进的财务报告才会出现。因此,他们强调公司治理在限制激进财务报告方面的重要作用。Sharma等(2011)研究则发现审计委员会能够很好地减少客户重要性对审计独立性的威胁,从而能够提高审计质量。

倪慧萍(2008)研究发现在审计委员会未设立公司中,审计覆盖范围不足、客户重要程度过度对审计质量不利影响更为严重;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未分离公司中,审计覆盖范围不足对审计质量不利影响超过了客户重要程度过度对审计质量不利影响。李明辉和刘彩霞(2013)研究发现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总体上正相关,但当公司治理水平较低时,两者呈显著负向关系。

三、文献评述

综合以上文献表明,审计师对重要客户的经济依赖是否会损害审计质量,这一问题很早就引起学者和监管部门的关注。然而,除Ahmed等(2006)、sharma等(2011)、倪慧萍(2008)等少数研究外,很少有文献考察公司治理对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关系的调节作用。因此,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研究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篇(11)

在社会结构变化层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流动加强,社会分化加深,个体逐渐从原来的单位、集体或社区中脱离,要独自去面对更多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因素,旧的社会治理模式和新的社会形态产生冲突,很多社会问题在当前没有得到好的解决。武汉大学学者周长城和叶闽慎试图从家庭层面、教育与发展层面、性别层面、组织层面以及人际互动层面对个体化社会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和对策进行探讨。

社会治理需要机构、人员、制度和政策的支撑,同时也需要理念、价值、共识、精神、文化的支持。华东师范大学李向平教授和南京大学朱力教授分别从社会治理的文化价值基础和软件系统建设的角度,论证了社会治理信仰基础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公共价值、集体意识、规范意识、理念共识对当前社会治理的重要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