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4-03-23 09:10:2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农村土地资源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农村土地资源管理

篇(1)

(一)农村住房建设缺乏规划引导,布局零乱。

长期以来,对农村规划投入少,农村规划进展缓慢。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由于缺乏村镇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农民住宅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之中,出现“只见新屋,不见新村”的现象。

(二)农村“一户一宅”制度难以贯彻落实,出现“一户二宅”、“一户多宅”现象。

自治区对农民宅基地虽然有具体规定。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多、基层政府对农民建房缺乏正确引导和管理,再加上采用的是无偿、无期限的使用制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农村建房处于无序状态,乱占、多占现象严重,普遍出现了农民超标准占用宅基地建房和未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任意建房,建了新房也不愿意交出闲置下来的老宅基地,出现“一户二宅”、“一户多宅”现象。

(三)宅基地转让受现行法律法规限制,农村出现大量闲置宅基地、闲置住房。

农村宅基地的性质属于农村集体所有,按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农民对自己依法获得的宅基地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不能进行转让。但从现在请款情况看,除了本行政村内相邻户间的调剂和父母与子女间因分家析产以及农户经批准后因客观原因由村委重新安排而发生的流转外,没有其他形式的流转。由于宅基地的不可交易性,一方面大量农民进城后,农村的房子都闲置着;另一方面有的农民在城市赚到钱后,在城市里买房的同时,又在农村修建新房,舍弃老宅破屋,进一步扩大了宅基地占用的土地面积,也使农村出现大量的闲置宅基地、闲置住房。

(四)农村宅基地违法案件屡屡发生,查处难执行难。

一是符合村庄规划和用地条件的农户,由于种种原因未经批准就建设了房屋,造成违法占地。二是不符合规划也不符合宅基地审批条件,个人抢占宅基地的。由于我乡(镇)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少,很难实施有效监管,对这些违法案件的查处在现实中很难执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只有查处权又没有强制执行权,申请法院执行又要履行繁琐的程序,具体执行起来也很困难。

二、加强农村宅基地利用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严格依法行政。

篇(2)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农村中掀起了发展经济的热潮,各种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在农村资源中,土地资源是最为关键的资源之一,加强对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有助于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伴随着相关农业政策的变化和调整,农村中的土地问题在发展中逐渐凸显出各种矛盾,对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不利于整个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农村的土地整理和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整理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建设取得了迅速发展的契机,农村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大,在各种建筑施工规模日渐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建设用地问题,既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困难,也造成了很多土地资源的浪费,分析农村土地管理和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采取有效的整理措施。笔者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做出分析。

1.缺乏健全的土地规划整理机制

(一)土地的规划整理,要首先对整个农村土地资源的最原始的状况,并结合各种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评判,编制相关的整理规划,如此可以对整个农村土地资源的整理规划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过程中,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不到位。

(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任何政策的贯彻落实都需要一定的奖惩机制,农村的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也因此相对于一些农地的整理而言,具有一些特殊性,在农村各种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过程中,对各种政策的贯彻落实,都不能够强制性的采取相关措施,而应该采取有效的激励制度,必须形成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而目前为止,我国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农民和地方政府缺乏积极性和热情。

2.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不健全

我国的农村的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还处于初级阶段,各种法律法规都不够完善,一套符合多方利益,符合土地资源利用规律的制度和法规尚未正式形成,各种法规规定尚不够成熟,上需要在具体的实际情况中得到不断的完善,要坚持各种措施都有法可依,如此,可以加快农村土地资源的整理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3.管理机构设置不尽完善,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主要涉及县乡两级国土管理部门,在规划的编制实施等具体管理上又集中到县级规划管理相关科室,使得乡镇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的编制、实施、管理存在缺位,只是简单的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应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规范管理,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4.规划计划管理信息化水平区域差异巨大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的信息化建设,主要表现在组织机构建设、专业人员的配备、硬件设施、资金投入、数据标准、信息系统建设等多方面。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仅停留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上。各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同地貌条件地区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及管理信息化建设呈现不同水平。

三、加强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管理规划的对策分析

1. 完善规划实施的法律法规保障

通过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法规是规范和保障规划实施管理的最基本方法,如以《城乡规划法》为基础的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对一切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律法规依据只有《土地管理法》第三章共14条的1600多字,且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包括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规划局部调整或修改、指导或协调相关规划、规划实施评价或评估等非常多的内容,没办法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规定。

这几年来,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为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通过探索和经验积累,出台了很多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如国土资源部37号令《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地方层面上,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工作重点是地方性规划,尤其是县、乡两级实施规划,因此,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可操作的地方性配套法规(如规划实施条例),提出涉及规划所有实施管理内容和违反规划的强制处理措施等具体规定,来保证各级规划的实施管理。

2.建立并完善补偿和收益分配机制。在进行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过程中,要对各种和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环节加以合理科学的处理,比如对产权归属等进行合理调整,同时,要对收益作出公正客观的分配,如果有受到损失的农民,要给予合理的补偿,这样有助于推进各种土地整理措施的贯彻落实,也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在这项工作中,要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

3.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必须加强领导,把其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宣传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增强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过程中的紧迫感、责任感及自觉性。

4.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的相关法律和政策。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是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顺利实施的保障。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必须按法律法规进行,并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规范。因而,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5.编制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专项规划。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的整理和规划调查摸底,充分了解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潜力及存在问题,为编制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专项规划提供依据。一个好的规划是有效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的依据和前提,要在充分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好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专项规划,以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

6.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是农村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统筹协调所作的战略性、宏观性规划。新时期.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强农村土地利用的用途管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用地保障,充分发挥农村土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利益的多重保障作用。

7.建立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共同责任机制。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的共同责任包括规划计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共同责任,其核心是理顺土地管理部门与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在农村土地规划计划编制上的关系,明确各部门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编制上的共同责任,防止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各唱各调。

四、结束语

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整理关系到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科学规范的土地资源整理,既有助于农村建设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有助于改善我国农村布局混乱的状况,又有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的和谐,在此过程中,各个部门,各个参与主体都要本着从全局出发,兼顾局部利益,统筹整体,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而促进整个农村土地整理规划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参考文献:

[1]靳鹏钰 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期刊论文] 《财经界(学术)》 -2010年3期

[2]李秋月 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研究 [学位论文]2008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

[3]袁弘 汤敏 刘琰 李迪华 地震灾害挑战我国农村土地政策 [期刊论文] 《新建筑》 ISTIC -2008年4期

[4]贾少华 论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学位论文]2008 -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法学

篇(3)

2健全农村土地资源的流转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资本化运作,同时以商品的身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将土地资源的实物形态转化为价值形态。在产权明确的情况下,推动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和其他权利的市场流转。为此,应从法律层面上进行立法规范土地资源流转中涉及到权利、义务、范围等等内容,从法律的角度保护农民和投资人的合法权利,同时对土地资源的管理起到制度约束作用。此外,积极探索建立和培育规范的农村土地市场,通过农村土地资源的转包和调整促进土地资源的流转,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的流转形式,如股份合作、租赁、承租返包、托管、代耕等等,通过资本化的运作,市场的流转,提高土地资源的管理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化、高收益性的利用。

3强化农村土地基础工作

市场条件下土地资源的流转归根到底是土地价格的调动。只有完善的土地产权和土地价格体系才能够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管理中的作用。为此,首先应推动农村土地登记制度的建立,对土地资源的面积、权属、使用条件、用途、价格等因素进行科学的登记,为土地资源的资本化奠定基础和提供法律依据。同时推动土地定级估价制度,按照市场的资源调配和定价机制,对农村土地的质量等级与市场价格进行合理的估价,规范农村土地价格体系,推动农村土地基础管理工作。

篇(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提升我国现代水平的重大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的保护一直是发展中存在着矛盾。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郊区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乡村城镇化等越来越多概念的衍生,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开始增加,然而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却是有限的,再加之人类活动的频繁,导致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问题,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短缺。因此,农村土地资源成为当前一项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农村土地整理

应开展农村土地整理,改善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的能力。农村土地整理,其宗旨就是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综合采用农业、水利、林业、生物和科技措施,实现田成方、路成行、林成网、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农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操作机械化和农艺规范化,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实践证明:农村土地整理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极高的效益。如将处于荒废状态的道路、沟渠、损毁的防护林、坟墓等开发成生产用地, 可以有效的增加耕地面积。诸如通过规整农田灌溉渠系,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以及改良土壤等措施,能够提高土、水、肥的综合利用效率。通过调整土地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能更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保证土壤的养分不大量流失。通过平整土地,归并零星地块以及修筑梯田,能够促进土地集中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农业集约化程度创造条件。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可以为大面积推广农业技术创造条件,有效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提供有效的措施。

二、农业生产用地的配置机构不健全所导致的问题

在我国农村土地的政策中,家庭联产承包制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目前来看,在以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制度优势已经开始出现严重的弱化,正在不断的暴露出一些不适应生产力要求的弊端。由于单个家庭中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与制度中提到的扩大生产经营的要求相违背,分散农户的家庭经营已经难以适应整个市场的需求,生产同再生产在各个环节以及利益的分配存在重大的矛盾。不仅如此,农民对土地资源的认识不够深刻,意识观念不统一,进而造成了不同区域的规模和流转的差异,再加之没有可操作的指导性策略,是土地的流转处在一种盲目运作的状态。

三、如何合理规范土地资源的使用

1、必须高度重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原则

土地资源在利用率上存在的问题,追溯其根源不难发现俺,资源短缺与低效利用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通过优化配置这一策略,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土地集约利用在根本上涵括了土地优化配置的问题,土地优化配置可以很有效的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土地优化配置在其实质上,完全可以可以理解为以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根本目标和准则。在一定区域内使土地资源需求既能满足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造成威胁。这样做的同时,也满足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原则

开展建设用地存量土地调查,对重点工程项目的土地进行一次清查,登记造册,明确界线范围,对占用或重复征地进行清理。加大存量土地收储处置力度,对尚不达到法定收回期限的闲置低效利用的国有土地,由地方政府无偿收回。在节约和科学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切实做好拆迁补偿安装工作,对农村分散的空闲地和低效利用土地进行融合,开展城乡建设用地置换,同时做好农用地整理工作。在农村,浪费土地的情景随处可见。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农村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农村,很多地区都在延续这先人粗犷型的生产生活方式,肆意开采、放牧、砍伐等行为,这直接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大面积破坏以及土壤营养含量的流逝。积极的开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有效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不能靠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来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产出,我们必须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出尽可能无限多的效益。对每一类土壤进行分类指导,给予合理的确定,不能忽视现有的状况而采取“一刀切”的盲目策略,从而以发挥每类土地的最高利用价值。

3、坚定不移的遵循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在目前的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遵循低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在有限的自然供给中,创造出属于人类的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政务等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举办知识讲座、为广大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等多种形式,使群众可以充分的了解我国的国情,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土地整理上的整体认知,使经济发展理念和资源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增强了群众自身对土地资源的认识,从而能够为土地整理项目的有效实施,奠定了最坚实的人民群众基础。

4、坚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土地资源利用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资源的利用是追求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节约建设用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最终目标,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土地资源利用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利用必须坚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制度和法律法则都还不够完善,新农村的出现以及土地资源保护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着我国的局面,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环境资源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郭欣欣,胡琳,杨凤海.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探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4):2.

篇(5)

前言

土地利用的结构及效率问题是土地管理的两个基本命题。近年来随着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土地配置问题日渐突出。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土地配置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就目前状况与未来前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难点在于协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农地资源保护的关系,重点在于如何确定合理的土地资源保护规模和相应的空间布局,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高效配置土地资源。

1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状况

1.1 城市

城市用地紧张与土地浪费并存,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城市土地资源被过度的利用,使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遭到了破坏。尽管我国城市用地面积增长的速度比较快,但城市人均占地面积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目前城市地皮紧张、住宅拥挤、道路堵塞、交通不便、教育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市民实际需求。同时城市土地使用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十分突出,由于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土地资源无偿划拨或无偿使用,造成了很多城市土地出现了多征少用、早征迟用,甚至征而不用的奇怪现象,一些城市不顾中央和上级政府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擅自乱征乱批土地, 很多城市盲目发展开发区,出现“开而不发,围而不用”的现象,导致了大量土地资源浪费。

1.2 农村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障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乱批乱建、未批先建、毁坏耕地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空心村”现象严重,农村新建住房杂乱无章,土地浪费严重;矿洞开采破坏土地、污染环境;基层土管队伍力量薄弱等等,同时,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体制不健全,制约着土地的流转。缺乏土地使用权流转相关联的评估、咨询、公证、仲裁等中介机构,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顺。多职能部门利益使得土地流转部门之间出现法律、政策相互制约、互相推诿的现象在所难免。

2 如何有效加强城市土地管理

2.1 明晰土地产权主体

由于中国土地产权主体法律界定上的模糊,导致土地国家所有制实际上成为国家名义上所有,地方政府实际控制管理,中央与地方政府形成委托关系,地方政府拥有委托权的现状。中央与地方权利与利益的博弈,致使地方政府滥用土地权利。因此,应在法律上对城市土地所有权主体给予清晰地界定,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土地权利中的相互地位和关系,明确前者的控制管理方式渠道、后者的权限范围,以及两者的利益分配。通过政府监察和公众监督对地方政府权力进行约束,使土地配置能够反映国家与地方利益的协调。

2.2 加强土地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力度

为防止政府在土地一级市场滥用权力,操纵土地价格,应加强土地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力度。加大“招拍挂”出让土地的比重,对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程序进行严格的法制化管理和监督,使土地价格在市场机制下自然形成。并将土地市场的各类信息,包括招投标程序、招投标信息、招投标结果等对社会进行公布,以利于公众监督。严格落实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杜绝为招商引资等地方利益以超低价出让土地,导致国有资产和国家利益的流失,以及对市场价格的扰乱。严格落实省以下垂直管理和土地出让金收支两条线制度,使土地征用和土地出让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分离开来,由省级和国家政府对土地收益进行重新分配,避免地方政府权力的无度扩大和由此而产生的寻租行为。

2.3 建立土地储备监督评估体系

建立一种高度透明的信息机制,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等政府管理的约束指标向社会公开,土地收购或出让、出租项目的信息提前公示,及时出让、出租的结果,建立土地储备相关信息定期的制度,以利于政府、行业组织以及全社会对土地收购储备运行的监督。设置土地储备的绩效评估体系和制度。评价指标主要针对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度,对每一项目均进行相应评估,并定期进行阶段性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低于政府规定要求的取消企业被授权资格。

3 如何有效加强农村土地管理

3.1 农村土地权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是对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是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大力宣传土地承包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颁布实施以后,根据省市的统一安排部署,把学习《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列入普法规划。

3.2 切实维护被征占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一方面强化对村级财务的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征占用补偿费实行专户存储、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另一方面是规范征地补偿费分配和管理。各地经管部门积极参与制订土地补偿款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分配办法,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3.3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按照实施突出典型引路,加大扶持力度、规范管理和服务等措施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按照积极宣传,强化培训,梯次推进,完善制度的程序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和仲裁工作,确保农村土地承包P系稳定并保持长久不变。

3.4 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在乡镇成立调解委会员,依托经管站组建调解庭。同时各级农经部门加强与纪检、监察、司法、、国土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逐步建立健全民间协商、乡村调解、县级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形成多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重点纠正和查处严重侵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强迫农民流转土地、侵害妇女土地承包权益和非法改变流转土地农业用途等问题。

4 注重城市与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

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从根本上打破政府垄断征地特权的局面。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流转,土地价格和用途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由市场决定,才能使农民的利益获得根本保障,也能从本质上杜绝农村土地隐形市场存在的土壤。农村集体土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相比,集约利用程度和投入产出效率存在巨大差别,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可以盘活农村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从而降低土地的总量需求,有利于耕地保护的实现。地方政府通过规范收取财产税可以获得持续的财政收入。

结束语

这些解决措施如能长期实施,土地资源管理水平将会不断提升,使得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得到应有的保障。确保原先所存在的土地资源浪费、违规使用土地资源等现象能有所降低。

参考文献

篇(6)

土地调查是我国一项法定的重要制度。在全县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县情调查,是关系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一项公益性基础调查。其目的是全面查实、查清全县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以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严格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支撑;是满足土地管理方式和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措施;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权益、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调查目标

第二次土地调查目标是全面查清全县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加快推进土地登记发证,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化的社会化服务,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

按照国发[20*]38号文件要求,全面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查清全县农村各类土地的利用现状;开展城镇土地调查,掌握全县建制镇的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开展基本农田现状调查,查清全县基本农田状况;建设和完善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具体任务如下:

1、农村土地调查

农村土地调查是对城市、建制镇以外的土地进行调查。农村土地调查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点。按照调查内容,农村土地调查分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农村土地权属调查两部分。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1:1万比例尺为主,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家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城镇以外的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

—3—

面积、分布、利用状况等,查清全县耕地、园地、草地、林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现状。

(2)农村土地权属调查。主要是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公路、铁路、河流以及农、林、牧、渔场(含部队、劳改农场使用的土地)、水利设施等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状况。充分利用土地调查成果,加快推进土地登记发证。

2、城镇土地调查

城镇土地调查是对城镇范围内的土地开展大比例尺调查。我县城镇土地调查采用比例尺为1:500,依据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规程,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调查成果,查清全县建制镇内部建设用地的使用权状况,查实城镇内部每宗土地的位置、面积、界址、权属、用途等。通过汇总分析,掌握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用地、房地产用地、开发园区用地等土地利用状况。其他建制镇、村庄的地籍调查有计划逐步开展。

3、基本农田调查

依据泰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区(块)划定资料,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区块)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落实到村组,落实到地块,统计汇总出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地类等状况,并登记发证,造册。

4、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1)建立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标准,组织开展土地利用数据库建

设,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和基本农田等数据进行管理,满足县级日常土地利用、土地变更等业务需要。满足县级土地资源管理对土地基础数据的基本要求,并提供县级土地数据到地块的查询检索、统计汇总、分析输出、及时调用和定期备案等功能。

(2)建立县级地籍信息系统

按照地籍信息系统建设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建立地籍信息系统,对乡(镇)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结果的图形数据、宗地属性以及各种表、卡、册等数据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并提供录入编辑、查询统计、日常变更、制图输出、登记发证以及办公流程等管理功能,以满足日常业务及管理的需求。

5.成果汇总

(1)数据汇总

在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础上,汇总本辖区内的各类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基本农田和城镇建设用地等数据,形成县级行政辖区内的综合及专题调查汇总成果,并参加市级数据汇总。

(2)图件编制

利用数据库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技术,采用缩编等手段对全县土地调查图形数据进行整理缩编,编制出县级系列土地利用图件、图集和各种专题图件(集)等,并参加市级成果汇总。

(3)成果分析

根据土地调查结果,结合相关资料信息,开展土地利用现状

—5—

分析。对耕地、基本农田等各类土地的数量、分布、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土地利用的集约节约程度,预测变化趋势,为土地开发潜力挖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出建议。根据土地调查及分析结果,编制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专题报告和有关专著。

为保持调查成果的现势性,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继续进行每年一次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组织各乡(镇、场)对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及时汇总调查成果;建立及时监测机制,运用航空(天)遥感等高技术手段,定期对重点地区、重点地类进行变化监测。并积极做好成果的维护和应用工作。制定土地调查,统计,登记相关制度,逐步建立稳定的土地调查队伍和经费保障机制,以进一步完善我县统一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

三、调查的进度要求

按照国务院要求和省、市部署,从20*年7月开始,全面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我县第二次土地调查进度安排如下:

1、20*年7月完成县、乡(镇)两级调查组织机构的组建,开展舆论宣传和技术人员培训,完成调查方案或细则的编制上报。启动农村土地调查工作。

2、20*年*月启动县城所在地澄江镇的城镇土地调查。20*年1月启动河西片碧溪、桥头、禾市、螺溪、苏溪、马市、沿溪七个建制镇城镇土地调查。20*年7月启动河东片塘洲、冠朝、沙村、老营盘、小龙、灌溪、苑前、万合八个建制镇城镇土地调查。

3、20*年8月至12月,完成全县的农村土地调查工作。全面查清全县每一块土地的位置、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全面查清全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确权率达到90%以上;在农村土地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完成基本农田的上图、登记、造册,查清全县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

4、2009年1月至8月,全面完成全县16个建制镇城镇土地调查工作。县城建制镇外的乡、村庄内的土地调查工作按计划逐步开展。

5、2009年*月前,在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汇总统计调查,查清工业、基础设施、金融商业服务、工业园区和房地产等用地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完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基本农田数据、城镇地籍调查数据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及更新系统,实现全县土地调查信息共享。建成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将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平台,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审批等涉及的基础数据和图件将以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数据为准。

6、以2009年*月31日为标准时点,全县统一变更、汇总各乡(镇、场)调查成果,形成上报市的土地调查基本数据。

20*年以后,按国家的要求每年进行一次土地变更调查,以保持调查成果的现势性。

四、调查的组织实施

(一)统一领导,统筹安排

第二次土地调查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省、市、县政府已成立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各乡(镇、场)要成立调查小组,组织有关部门负责抓好本行政区的调查工作。调查方案和细则经省土地调查办批准后实施。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将作为核定各地实际耕地保有量、新增建设用地数量和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各项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依据。对未完成调查任务的乡(镇),将暂停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审批等工作。土地调查完成后,未经依法办理登记的土地,不得流转。

各级政府应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本次调查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保护资源、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对本次调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县土地调查办负责对乡(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调查队伍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的培训。

(二)统一标准,整合资源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及省制定土地调查技术细则,

集中统一制作和提供调查工作底图,统一调查的程序、方法、成果、精度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料和调查成果,合理利用和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确保调查工作按时完成。

省土地调查办集中统一制作遥感正射影像图,统一调查底图,统一调查要求,统一调查方法。各乡(镇)在坚持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进一步充实、改善土地调查工作的软硬件环境。充分应用成熟、实用的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本次调查的科技含量。

(三)分工协作,各负其责

按照“国家整体控制、地方细化调查、各级优势互补、分级负责实施”的组织模式,县、乡(镇、场)各级分工承担土地调查任务。各级政府要周密组织、细化调查,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确保圆满完成调查任务。

(四)全面调查,分步实施

各乡(镇、场)土地调查工作应在国家、省、市、县政府的统一进度要求下,全面开展农村土地调查,分步实施城镇(村庄)内部地籍调查,确保国家急需的数据按时完成。

(五)加大支持,保障经费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中“各级财政部门在调查费用上给予保证”的要求,要根据土地调查任务和工作进展编制详细的经费预算,核定调查经费,并列入相应的年度财政预算,财政部门确保土地调查经费按时足额到位,保

证土地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全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所需经费按照中央、省、市、县(市、区)财政事权分离的原则,以国家和地方承担的土地调查工作量为依据,由中央、省、市、县(市、区)财政共同分担,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近期县财安排必要的前期工作经费,保证工作需要。

篇(7)

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十分困难的一个方面就是农村土地执法。在基层土地执法中,经常会出现执法难、难执法和法难执的问题。在执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能会严厉处理某些违法的人或部门,但是随之而来的就会有很多的求情人员。特别是2004年改革过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之后,国土所工作人员经过录用之后,就不再流动,他们会长期工作在一个地方,这样就会逐渐的形成一个狭窄的生活圈子;再加上当地政府负担着国土所工作人员的工资、食宿以及办公用房等等,这样在执法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局限,可能是碍于人情,也可能是在领导的压迫之下,往往就会选择较轻的处理措施。我们会发现很多地方政府都是将先上车后买票的模式应用到招商引资上,虽然基层国土所发现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但是却无可奈何。再者,农村在不恰当的地方建造房屋,但是基层国土所却不能将其,只能通过漫长的打官司过程,法院判决的这一阶段,很可能人民已经将房屋建好了,这样就无法再进行拆除,因为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1.2在基层土地资源管理人员方面存在着的问题

目前在基层土地资源管理人员方面,存在着素质不高等问题,在新形势下,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不断提高土地所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大多都是退伍兵,或者是一些非专业人员,过去虽然在政府从事过,但是并没有接触到国土工作,这样在业务水平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无法有效的开展农村土地管理工作。

2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创新措施

(1)将国土资源管理责任严格的落实下去。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耕地进行严格保护,耕地保护是土地管理的关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对责任目标管理进行强化,编订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耕地保护责任制度严格的落实下去,基本农田是耕地保护的重点,对那些破坏耕地行为进行严厉的查处和打击;在基本农田保护的过程中,可以量化分解乡镇耕地,为了提高耕地保护的质量,还可以在村委会工作考核评价中加入这一内容,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在耕地保护方面表现好的地方给予必要的奖励,以此来提高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2)节约集约用地。我国在基本国策中加入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内容,而国土所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基层部门,需要严格的贯彻和落实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断的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质量,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在村民建房和乡镇工业用地方面,应该科学的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此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节约用地。基层政府也需要做好村庄整理和集镇规划等工作,配套建设农村中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在集镇存量土地方面,应该进行必要的转让,以达到盘活的目的。

3)加快集镇的建设,对集镇服务功能进行必要的完善,将集镇建设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从而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在闲置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应该对一些敏感问题特别的注意,比如空置的宅基地、闲置房等等,人们在申请建房的时候,应该同意这些旧房由集体来统一进行管理;国土所应该依据具体情况来对旧宅基地做正确的处理,可以向人们的建设进行合理分配,也可以进行复耕处理。

(2)将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和结果及时的上报和沟通,以此来获得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基层是国土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执行过程中比较困难的地方。虽然国土所规模不大,但是对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整体形象却有着直接的影响。基层国土所应该将工作内容及时的上报给上级政府,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些必要的例会、讨论会等,对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向人民群众进行介绍。基层国土所要想顺利的开展农村土地执法工作,就需要得到上级政府的支持。那么,县级国土局在考核基层国土所的时候,应该对乡镇政府的想法和意见进行充分的重视。

(3)维护好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征地问题。近些年来,在种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下,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土地纠纷、土地矛盾,这样就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将补偿标准适当调高等等。为了增强政府的诚信,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就需要对被征地区的综合地价进行科学的制定,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对失去土地的人民采取必要的生活保障措施。

(4)对土地执法监督进行强化,大力进行普法宣传和教育。我国虽然有着十分丰富的土地资源,但是因为我国人口基数过大,这样耕地资源处于十分紧缺的状况,因此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土地保护。目前,经常会出现土地违法违规的现象,我们要充分的理解,因为农民辛辛苦苦了大半辈子,就是为了建造一所属于自己的舒适房屋;需要注意的是,理解并不是放任不管,国土所需要大力的进行普法宣传和教育,让人民了解到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5)夯实基层国土队伍。要想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质量,就需要重视基层的土地资源管理。目前,全国各地的国土执法监察队伍逐渐的成形,并且经过实践研究表明,改革之后所采取的垂直管理模式是有效的;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基础土地资源管理的质量。要知道,人是基层土地监察的关键,这样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基层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可以定期经常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是业务知识,也可以是思想教育。同时,还需要向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提供必要的办公设施,比如执法车辆、电子计算机以及摄像器材等等,给予土地执法人员必要的岗位津贴。

篇(8)

1. 国土资源的概念

国土资源是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其涵盖着社会资源、矿政与地政。矿政是矿产的分布区域、资源的多少、挖掘和开采状况等。而地政是城镇与乡村的土地的使用情况、地籍管理、森林覆盖率和各项交通用地情况等。社会资源是人口的分布和会议笔录、流动状况、标准系统、各类档案资料、法律政策等,共同由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组成的各项自然资源以及社会资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发扬着主要的作用[1]。

2. 国土资源管理中出现的弊端

国土资源管理不但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住房相关,同时还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加工。所以需了解国土资源管理的不足,然后提出解决方案。

2.1 政府管理力度不足

于国土资源管理中政府属于主要的领导机构,而政府的管理力度不足,进而致使我国国土资源的严重浪费,部分地方出现土地违规建造以及违规拆迁等局面。此外,政府部分负责人于资源管理过程中,执法方案或者执法力度得不到贯彻,造成了国土资源相关条例无约束性和法律性。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仅注重眼前的利益,完全无视国土资源的重要性,,最后造成国土资源的破坏[2]。

2.2 国土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传统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其主要涵盖三个内容:(1)因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于部分土地资源实施检查、审批、核实的过程中,并未将责任准确地细分,极易形成国土资源大面积的审批破费,而关于责任追究时,则出现管理人员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的局面。(2)于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调查中,政府的执法力度不强,进而出现部分人员为了利益,放任处置。(3)于国土资源利用上,未根据社会的发展态势实施科学有效地规划,造成了许多国土资源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2.3 信息管理系统落后

由于我国的信息管理系统较为落后,同时国土资源监测技术也处于较低水平,导致矿产资源、土地、测绘管理、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所得数据资料并不完善和明确,进而致使地质灾害的出现得不到及时的预测和探究。与此同时,因我国缺少优秀的国土资源监测人才,而部分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所以制约了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进步。

3. 国土资源创新管理的方法

3.1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改革

(1)加强推动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了解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的内容以及精神,认真贯彻土地资源改革,提高我国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完善各项征地制度以及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方案,改善我国耕地保护激励制度,激发农户、乡镇和村办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将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和农村土地整治相结合,促使我国土地节约资源,完成城乡统筹规划。(2)推动矿产资源管理机制的改革。把矿产资源利用检查、矿业权实地核实与矿产资源整合作为一个契机点,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和行政合同管理,不断健全我国矿产资源管理机制,保证资源的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利用[3]。

3.2 提升土地管理的认知

从实际出发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人民的位置放在首要位置,以高度责任感的态度完成一项项工作任务,提升土地管理的思想性和自觉性,整体贯彻严谨的耕地保护机制。坚持贯彻“分块包干、属地管理、上下联动、常态监管、责任到人、责任追究”制度,采取积极主动的管理方法,加强国土资源保护和改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针对违法行为以及违法建设应该立即查办。

无论任何个人或者单位应用划分国有土地,均需要根据正常的程序进行批准,不能随意更改国家土地用途以及应用条件。同时,未经得国土资源局的批注,不得随意出租、转让以及抵押,倘若出现此违法行为者则需依法进行处理,没收其非法收入并且做出相应的赔偿。倘若由部分因素致使土地停用者,原土地的持有者需进行申报,经国土资源局展开收回制度,防止国土资源浪费。

3.3 增加监督管理力度

各地政府部门应提高农用地的监督管理力度,严禁使用“非法征用”“以租代征”等方法征用农民土地。我国国家制度严格表示,农用地更换为建筑建设用地,需适合土地利用集镇建设规划以及总体规划要求,需要要加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并且依法处理农用地更换的审批手续。农民之间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需遵照土地规划并且在限定范畴之内。针对非法农用地更换的审批,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司法部分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格对待非法行为[4]。

3.4 加强国土资源人员的优化

为加强我国国土资源局的管理,从基本工作人员着手。(1)坚持凡进必考原则。针对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考试后才能进入工作,并且进行“择优录用”的基本原则,重点吸引和培养综合素质高的监督人才,促进国家资源局的发展。(2)推动竞岗沟通交流。加强国土资源单位干部竞争上岗,提高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把综合能力强以及专业技能高的人才调配到相对应的岗位,提高人力资源利用。(3)加强教育指导。为提升我国土地资源人员的综合能力,应加强教育培训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当做人员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执行,根据分级培训的原则进行教育培训指导,鼓励在职员工进行终身学习。

3.5 增强地质灾害管理

各地方政府为地质灾害预防工作的首要责任主体,需于组织上、思想上以及措施上坚持进行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各农村和乡镇、城镇需成立地质灾害防御小组,设计突发性事件的备案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把具体的预防方案和措施贯彻到基层人民当中,促使政府与人民共处于统一战线,共同面对抵制灾害[5]。

4. 结论

归纳总结,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坚持贯彻党的方针,认真落实国土资源的重要内容,针对土地资源管理的不足,应该坚持,提高国土资源监督管理力度,严格对待非法行为,确保人们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燕华,邓格健.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33):210.

[2]刘树亮.潍坊市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J].山东国土资源,2010,26(2):62-64.

篇(9)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现今,我国人口不断扩大,土地资源不容浪费。但是,当前土地资源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严峻的问题。现代土地资源管理的观念在改变,引进现代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和观念,改变以往传统的落后的无规律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浪潮中,切实的做好土地资源的管理,高效利用现有的土地。用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理念,完善与健全土地资源管理体制,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土地的分配和规划,促进土地利用和开发得到良性的循环发展,努力做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一、分析土地资源管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资源管理体制方面

土地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影响土地科学合理利用的根本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进行土地管理的部门过于松散,没有紧密联系和密切配合,在进行土地资源的管理时无法统筹全局,集中力量,从宏观上调控土地利用,合理规划与配置土地资源,和谐城镇发展。这种从管理层方面的体制的缺失导致了土地开发的无序无规律,很多的用地规划与时展趋势不符,土地管理的不全面不细致,在城建中不断发生拆除再建的浪费现象。第二,土地资源管理的监督体制不健全,土地规划分配的公开透明度不够,而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拥有支配权,大量的土地隐形交易产生,真实有效的土地信息被掩埋,很多的由此而生,国家对土地的合理科学的宏观调控无法付诸实施。第三,土地资源征地补偿配套政策不健全,土地配置机制不完善,与民众生活的协调性不够。在市场化经济下,管理利用土地资源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很多土地的配置罔顾自然环境,罔顾人民的利益,造成土地的利用与社会发展脱节,造成了社会矛盾,群众上访、闹事、拒迁、暴力维权,严重影响社会经济效益,严重损害社会的健康稳定。

2、土地利用率低

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人均占地资源稀缺是我国的真实国情。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步入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各项事业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为了使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符合国情,我们需要提高土地利用率,集约化使用土地,而这涉及到两个方面用地问题,城市集约化与农业集约化。打造集约型城市,发展高效用地新城市,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新时期,做好对于城市用地的规划十分重要,而目前我国的集约型城市用地仍处于构想阶段。另外,关于农村土地使用,保护耕地资源,保证粮食产量显得十分重要。农村土地利用率主要是因为耕地摞荒或是闲置,缺乏指导。有些地区的农作物可以种两季,却只种一季,面对这一情况,我们需要符合集约用地的政策出台。

3、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的行为屡禁不止

在城市建设中,建设规划滞后、违章建筑、超标准用地、乱搭乱建现象屡屡发生,屡禁不止。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三点,首先是,缺少清晰的规章制度,没有加强对明文禁令的宣传,在有些小城镇很多合理规范的用地标准不为大众所知或者是重视。其次,对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的行为执法不严,打击力度不够,特别是城郊和农村有人违法建筑交点罚款就可以了事,而执法人员趁机可以攫取利益,执法松懈,使得这类问题一直禁止不了。最后一点在于土地资源管理体制中宏观调控乏力,土地配置机制不完善,土地资产运作中出现漏洞,许多违规用地暗地有权力支持,滋生钱权交易。违规建筑与非法用地往往会造成城市发展的无序,西拆东建无疑是劳民伤财,而地方政府往往是重视罚款高于重视防患于未然。

4、土地资源污染问题加剧

土地资源污染导致土地质量下降,无疑是牵引着广大百姓的心。一个好的土地资源管理意味着对土地的保护和惜而用之。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很多面向第二产业的外资注入,工业化进程中,我们土地污染日益严重。据统计,全国约有 1.5 亿亩耕地受污染,固体废弃物占农地200 万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尽管我国每年会投入以亿为单位的环境治理费,可是土地资源的破坏难以禁绝。

5、土地利用缺乏科学合理的长期规划

土地浪费现象与土地紧缺无疑特别矛盾,可是二者却是我国很多地区土地利用的现实。首先是城市土地利用,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市容市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城市规划在行政的干预下没有走得更加健康。地方政府为了提升业绩,地方官员为了提高政绩,盲目地招商引资,甚至前任领导更改建设方案,使土地资源利用陷入混乱,造成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其次是农村土地利用,耕地与住地交错,零碎的土地上无法开展大规模机械耕作,也限制了农村交通的发展,无法为农村经济助力。

二、解决土地资源管理利用存在的问题的相应措施

1、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加强立法严格执法

土地资源管理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部门,关键时刻不推脱,健全和完善土地统一管理机制,实行政府土地专项部门负责制,建立严格的土地供应机制、强化土地监管的监管机制、统一土地规划审核机制、集中的土地管理体制。整合土地资源,完善土地利用的法律体系,加强对违规用地的处置力度,加强对不奉公守法官员的处置力度,提高违法用地的经济成本,提高违法乱纪的经济成本,严肃处理违规使用土地案件,严厉处理土地贪污官员,加强土地执法力度。也要设立土地管理的执法监督人员,提高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监督考核。将土地法的切实执行具体到第一线的发现举报,到第二线的执法打击,发挥法律的效力和监察的威力,从根源上避免违规土地利用的发生。

2、做好土地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

合理科学的土地规划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下我们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核心所在。当前立足土地实情总体的规划,是意味着各项土地建设利用事业沿着可持续、促进城市的健康,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协调各个行业的发展的方向前进,不可以只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只重视私人利益忽视社会利益。做好土地规划要虚心学习而不盲目照抄照搬,国外城市发展比我们成熟,吸取借鉴合理先进的规划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国外学理念,从中国找现实,在进行类似旧城改造时,不可以胡拆乱建,杜绝劳民伤财。在进行新城开发时,合理规划,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另外做好规划方案要经得起检验,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公开,经得起大众监督,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聆听批评欢迎指正,反复修改,努力做出最佳的最科学的城市规划。

3、加强对土地管理法规和土地利用标准的宣传

土地是我们生活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科学的土地利用利国利民。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保护耕地,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面向百姓普及我国的土地管理法规和土地利用标准,一方面让人民有监督意识,一方面让人民有守法认识,避免因为不知道而违规。对于宣传层面,我们可以使用电视媒体、报纸、广播、公告等方式进行宣传,也可以利用名人效应,邀请名人进行讲座,让土地利用准则深入人心。还可以通过事例进行宣传,对违章违法建设的进行曝光,将处罚政策进行曝光,对土地利用好的典型进行宣传,让国土资源的使用和保护都靠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4、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宣传科学发展观

经济水平提升,工业化的进展不一定非要拿土地的污染作为代价,自从进入市场经济以来我们一直在探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问题,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保护措施做在前,经济与环境是可以和谐共存的。对于土地资源的保护,也是如此。一是要相关企业安装治理污染的设备,减轻对土地的直接伤害,承担对污染土地的责任,禁止在上面进行农作物培植,造成二次伤害,威胁人的健康。二是要提倡全民参与,树立环保意识,虽然乡的土地利用有差异,但是全民参与可以提高对土地的重视,农村可以尝试使用科学合理的耕种方法,保持水土的肥沃,不乱耕乱垦,城市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追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5、改革政府政绩考核标准

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的主体还是在政府部门,要从根本上入手就需要将土地管理官员的重心放在干实事,做对事上,将考核政府行政政绩的标准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上,避免为了单纯的追求GDP,追求大建筑数目而造成的土地浪费和城市破坏,因而,将科学宏观调控土地作为考核标准之一是必要且可行的。

三、结束语

在新时代新背景下,科学的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粗放型利用,优化用地配置,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土地资源管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措施对于我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也有辐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成磊,张林,陈建叶,王彩霞. 丘陵区土地整理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7(06)

[2] 梁留科,曹新向,汤蕾. 土地意识与土地道德建设初探[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3] 阳艳弟,王力,陈宵,钟正和. “3S”技术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篇(10)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人们开始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同时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的主要内涵是指:通过对新能源的开发、资源利用技术的提高等手段减少对高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次前提和基础下,确保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农村土地资源属于稀缺资源,以低碳经济的理念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一、农村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一)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农村人口的数量比较多,但是农村土地资源是非常有限的,随着近几年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农村的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农村土地资源来讲,主要是用来种植农作物,随着种植农作物的时间增加,土地的肥沃程度也在逐渐降低。但是,很多农民为了保证自己的收入,不允许土地进行休养生息,而是持续地进行农作物的种植,从而导致农作物的产量下降,土地资源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第二,农村土地资源在一段时间内的总量是稳定的,不会有显著的增加;但是,农村的人口却可以增多这样平均每个农民获得的土地面积就会减少。这样,当土地重新划分的时候总会引起农民与村组织之间的矛盾,从而打击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人地矛盾。

(二)其他用地需求量变大,土地资源更加稀少

为了更好地提高农民的收入,不断扩大农民的收入来源途径,我国开始在农村进行城镇化建设,使得一些农村人口可以转变为城镇人口。但是,在农村进行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有可能征用农村的耕地作为建筑用地和工业用地,土地的需求量变大,使得农村土地资源更加稀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农村土地资源的不断被开发和利用,目前农村生产力的逐渐平稳,土地资源的种植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对于农民来讲,农村土地资源带来的收益是有限的。由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其他用途比种植普通农作物带来的收益更高,所以很多农民愿意将土地的使用权进行转让;第二,一些农村为了更好地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会采用招商引资、建厂或者是挖矿等途径,占用一部分农村土地资源或者出租给他人。这样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但是也使得农村土地资源更加稀少,所以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长久之计。

(三)土地污染比较严重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加上缺少对工厂周围环境的保护,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污染比较严重;同时一些生活污染物的随意排放,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从而使得可利用的农村土地资源变得更加稀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很多农村为了更好地追求经济的增长,为农民带来高收入,开始在农村土地资源附近修建工厂,但是这些工厂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没有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使得土地被大量的工厂污染物污染和破坏,使得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变得更加稀少;第二,农村生活垃圾的随意排放,在生活垃圾中也会存在很多化学物品,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的损坏,例如:一些含磷量比较高的洗衣粉、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等等,都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使得土地资源遭到污染和破坏,无法发挥其正常作用。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农村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人地矛盾更加激烈,从而最终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需要树立低碳经济的理念,在低碳经济的指导思想想,合理地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提高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生产意识

在农村进行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要始终以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生产的意识为指导,提高农民和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不断推广和提倡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生产的概念和内涵,使得人们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帮助和鼓励农民向着低碳农业和低碳经济生产的方向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利用,而且能够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第二,在提倡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不能为了达到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生产的目的,就过分损坏农民的利益;第三,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所以要注意按部就班地来,逐步地将传统农业向低碳农业方向引导。

(二)确保发展低碳经济和土地资源利用的技术

为了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同时促进低碳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实现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必须要进一步研究与低碳经济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尽量提高生态农业圈中各个环节资源的可利用率,生态农业是一个整体环节,相关的技术能够使得各个环节紧密相关,确保前一个环节的资源能够为下一个环节提供能源输入,并且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同时可以产生一些促进作用的自调节功能,确保生态农业圈能够稳定健康地发展;第二,提倡多种作物的混合种植生产模式,在传统的农业中,农民往往会根据当地的气候选择农作物进行种植,但是农村土地资源和农作物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可以鼓励农民在种植传统农作物的同时,选择种植一些其他的蔬菜或者药材等,不仅可以帮助土地恢复肥沃程度,而且还可以保证农民的收入,更好地提高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三)明确农村土地资源的发展方向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根据当地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明确农村土地资源的发展方向,打造当地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的特色,从而能够发挥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优势,带动当地低碳经济的发展;第二,要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明确的规划和布局,在进行开发和利用之前需要有明确的计划,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向。

三、小结

虽然目前我国很多农村人口开始向着城市化或者城镇化的方向迁移,但是我国的农民人口依然非常众多,农村土地资源依然非常匮乏。在这一前提下,促进我国农业土地资源按照低碳经济模式进行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文通过简要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低碳经济模式下,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再利用的相关策略。相信,随着低碳经济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发展,能够更好地解决我国土地资源的匮乏问题。

参考文献:

篇(11)

1.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与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建设意向是早几年就提出的,今天社会发展进步如此之迅猛也就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提到了更重要的地位,实践的结果已经证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了成效,对于缩小城乡差别,减小贫富差距的距离上都是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的,而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基础作用。

但是伴随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土地资源保护的问题也是一样受到了关注和注意。只要是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对于土地资源的浪费,做到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我们是应当看到经济发展的同时,土地资源却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比如人们没有节制的耕作、放牧、办厂,这些行为不但不能是经济有所发展,反而是破坏了土地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从而致使土地资源的缺失严重。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必须与土地资源管理协调发展,否则两者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2.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农村土地整理

对于土地的资源的保护,就要先对农用地进行管理和规划,从而改善农业的生产物质基础条件,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整体综合性能力。那么对于农用地的整理最主要的方向就是要符合新社会农业的需求,综合采用农业、水利、林业、生物和科技措施,实现田成方、路成行、林成网、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农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操作机械化和农艺规范化,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

实践可以说明,农用土地整理在很大程度上都发挥着极高的效益,如将处于荒废状态的道路、沟渠、损毁的防护林、坟墓等开发成生产用地, 可以有效的增加耕地面积:诸如通过规整农田灌溉渠系,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以及改良土壤等措施,能够提高土、水、肥的综合利用效率;做到合理的利用土地结构,调整土地的使用关系,这样才能很大的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从而也保证了土壤养分的保留;通过平整土地、归并零星地块以及修筑梯田,这样就可以保证土地的集中和规模的使用,从而加大机械化,提高整体的农业水平;对于基础建设的改善,推广新的合理的农业技术,创造更好的生态和居住的农村和农业环境。

3.农业生产用地的配置机构不健全所导致的问题

家庭联产承包制作为现有的农村土地政策,他不但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适应一定阶段的农业政策,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其存在的优势也在慢慢的弱化,他的弱点也在暴露,也有一些不适合现有生产力的弊端。正是因为单一的家庭持有的生产要素制度中提到的扩大生产经营的要求相违背,各个分散的农业家庭模式难以追上整个市场的要求,也就是生产和再生产在各个环节以及利益的分配存在重大的矛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还不算,还有农民自身对于土地资源的认知不够的客观明了,各自持有的意识和思想又不相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地方规模和流转的差异,还有没有可行性的指导方案,使土地的流转处在一种盲目运作的状态。

4.如何合理规范土地使用

所谓土地集约利用,其基本涵义就是指在土地上增加投入,以获得土地的最高报酬。通常,我们把单位面积的土地上的资本以及劳动投入量,来确定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标准。土地集约主要侧重于土地利用潜力的挖掘,以节约用地和高效用地为原则,达到投入产出比和土地利用的最高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

4.1必须高度重视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

对于土地资源的浪费,只要是别并没有合理的提高其利用率,但是这个问题主要是在于资源的短缺,在加上不能高效的利用的原因造成的,那么怎么样解决这一问题就是关键了。

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做到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土地产出和利用的效率,土地集约利用在根本上涵括了土地优化配置的问题。而集约的利用是可以很好实行可行的资源配置的,其实质就完全可以可以理解为以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根本目标和准则。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使对于土地资源的需要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又可以对于未来的子孙后代没有威胁,这也就做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追求。

4.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在农村,浪费土地的情景随处可见。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农村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农村,很多地区都在延续这先人粗犷型的生产生活方式,肆意开采、放牧、砍伐等行为,这直接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大面积破坏以及土壤营养含量的流逝。积极的开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有效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不能靠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来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产出,我们必须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出尽可能无限多的效益。对每一类土壤进行分类指导,给予合理的确定,不能忽视现有的状况而采取“一刀切”的盲目策略,从而以发挥每类土地的最高利用价值。

4.3坚定不移的遵循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在目前的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遵循低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在有限的自然供给中,创造出属于人类的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政务等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举办知识讲座、为广大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等多种形式,使群众可以充分的了解我国的国情,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土地整理上的整体认知,使经济发展理念和资源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增强了群众自身对土地资源的认识,从而能够为土地整理项目的有效实施,奠定了最坚实的人民群众基础。

5.结论

就我国的国情来看,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各种制度和法律方面还是做不到全面完善的,而新农村的出现和对于土地资源的保护的重视,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完善这些法制是有帮助的,那么能不能做到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利用协调合理的发展就是需要重视和关注的,这是要靠相关的部门大力的协调要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的。

做到生态平衡的同时取得经济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以解决农村土地管理问题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武子宁,路紫.河北省村庄改造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