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财务公司的收费标准大全11篇

时间:2024-03-23 09:10:2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财务公司的收费标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财务公司的收费标准

篇(1)

当今社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稳步提升,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竞争局势也日趋激烈。企业集团战略规模不断扩张,涉足行业和领域也在扩大。不同行业的分工更细、季节性更强,如何根据行业的时间差优化内部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损耗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我们面前。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财务成本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企业集团通过成立财务公司在组织、调配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规模与成本和对外协调集团融资事宜等方面均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财务公司将逐渐成为企业集团不可或缺的一个职能机构,在确保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实现,降低财务风险,规避政策法律风险,扩大融资规模,实现跨跃式发展和提升企业管理专业化水平及对议价能力中,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加强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工作力度的重要性

资金是企业得以顺利开展生产经营及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最重要基础,如果没有资金,再好的管理方法、再高级的生产技术以及再有价值的企业文化都无法为企业创造出直接的经济收益与社会价值。所以资金管理对于企业尤其是集团企业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资金管理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才能切实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具体而言,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供销环节有序运作。不论什么类型的企业,也不管是何种规模的企业,不管其生产经营的商品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其经济收益的来源都不外乎供销二字。而资金管理在供销环节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供销环节是集团企业资金运转的最主要环节。必须要加强对资金流动的各环节的严格分析,进一步掌握企业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这样才能确保供销环节的资金能够保持畅通的流动,也才能巩固企业的经济收益和债务偿还能力。

2、防止。问题一直是公司企业在资金管理工作中最为头疼的一个严重问题。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作人员及部门数量的不断增多,现象也呈现出日趋抬头的趋势。由此就必须加强对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力度,通过加强资金管理工作意识,能够从更大层面及力度方面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能够加强对企业资金收入与支出的监督管控,能够最大限度防止企业公款挪用、侵占、浪费等等不良事件发生,从而大大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防止。

3、大幅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一家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及大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就离不开资金,但是资金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而且从理论上来说没有一家企业能够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企业资金。所以如何确保企业资金存量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且实际的存量水平线上就是维持企业正常生存发展的首要前提。加强资金管理能够有效避免因为使用不当而产生的资金浪费和资源浪费,能够有效降低生产经营及运作过程中的成本消耗,能够加快有限资金的运作速度,提升企业在有限资金前提下的债务偿还能力。总之,加强资金管理工作力度及水平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发挥更大经济价值。

二、整合集团资源,节省财务费用

财务公司成立之前,企业集团下属子公司为确保自身经营活动的开展和日常费用开支,均在账户上保留了较大的资金余额,主要用于保证经营结算、承兑支付、项目投资和日常开支,但由于工程进度不如预期,经营合同结算延后等原因,导致资金长期闲置,财务成本攀升;另一种情况是,所属单位经营情况不一,有的单位经营情况良好,闲置资金长期存放银行,有的单位经营情况欠佳,长期负债经营,导致集团综合财务成本居高不下,非财务公司结算下资金集团内部调配,被视为非法转移子公司利润,偷逃税行为。例如:同属集团下的甲、乙公司,甲公司经营情况较好,日均银行存款5亿,按当前存款利率0.5%计算,年利息收入250万元;乙公司经营情况欠佳,日均贷款5亿,按当前央行流贷基准利率6.56%计算,年财务费用支出3280万元,集团合并报表后年利息费用净支出为3030万元。集团成立了财务公司后,通过资金内部调配的综合成本为,营业税及附加183.68万元,所得税757.5万元,综合成本为941.18万元(测算前提是乙公司获得的贷款是流贷、按央行基准利率不上浮)。通过合并集团财务报表,在财务公司模式下可为公司节省综合成本费用2088.82万元(3030-941.18),该案例是说明在同一企业集团下优劣两个公司间的调配,当然还有不同行业经营周期间的时间性差异调节等情况。

三、降低外部融资需求,提高议价能力

财务公司成立前,集团所属单位各自为营,依据自身行业和经营情况,为实现年业绩任务,利用自身的资源,通过抵押、质押等方式向经常使用的金融机构建立融资关系,贷款、信用证和票据等,造成融资规模巨大,融资资源浪费,融资成本攀升,叠加后的财务风险增大。财务公司成立后,集团所属单位的资金需求,绝大部分可通过内部调配来实现,对外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规模减小,财务成本和财务风险降低,对资本市场的依赖性减弱,通过整合集团所属单位的担保资源,实现了优势互补,可提升集团在金融系统内的综合评级。再利用较好的资信评级、优质的担保资源、强大的集团业务平台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提升集团与银行之间的议价能力。例如:集团下属有A、B、C、D、E五家单位,在成立财务公司前的融资情况,如表1所示。

财务公司成立前,集团公司日均存款86180万元,日均贷款161000万元,按当前存贷款利率测算,利息净支出10130.7万元;财务公司成立后,可整合集团所属单位闲散资金86180万元,将日均存款降为5000万元(仅为满足集团日常费用开支),集团整体融资额从16.1亿降为79820万元,运用现行央行流贷利率测算需承担利息费用5303.53万元,利息支出将减少4827.17万元。同时,可为集团减少相当于81180万元的贷款担保资源(为原融资担保资源的50.42%),节省的担保资产可作为集团以后融资的储备。

四、规避政策风险,避免违规操作

有的企业集团的下属公司存在上市和非上市两种情况,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财务公司不得吸收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和中小板上市公司资金。“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发行证券(包括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配股、增发、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权证等)以及非公开发行股票向投资者募集并用于特定用途的资金。而对于上市公司因经营沉淀下来的资金(属于非募集资金),进行内部调配只需履行决策程序和承担信息披露义务,并未禁止财务公司与上市公司的资金往来。只要财务公司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是在公允市场下,可实现稳健、高效配置全集团资源的目标,有利于大小股东各方的共同利益,就是可行的。为确保合法和公允,第一,财务公司要取得独立法人资格;第二,存贷款业务收费标准要与资本市场的计价并轨;第三,要签订金融服务合同,并明确计价、结算、收费和违约责任等条款,双方严格按合同履行权利和义务;第四,出资人要多元化,并严格按出资比例参与表决和分配的权利;第五,主动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信息披露义务;第六,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08年修订)》、《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备忘录。通过财务公司搭桥将全集团资金整合起来,从而规避政策风险,完善法律手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议价能力,研发融资产品

成立财务公司,可整合集团内部资金,降低外部融资需求、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节省融资担保资源,进而提高集团在融资过程中的议价权。通过整合全集团的融投资资源,可在资本市场寻求更具实力的合作伙伴,根据集团的战略规划为集团量身订做符合集团业务拓展和长足发展的金融产品,满足集团各业务板块的经营部署。也可为集团打开国内的债券融资市场,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增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的迅速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促进信息沟通,提高协调能力,达成集团战略目标

财务公司成立前,企业集团下属公司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在投资环节上,项目选定、投资测评和决策程序上,企业集团因信息不对称,只能就纵向比较不能结合横向分析,企业集团很难在集团战略规划方面有所突破。财务公司成立后,可实现资金、信息、经营和投资方案的归口管理,可促成集团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通过集团对资金的日常调配,摸清所属公司的经营情况,实现对日常业务监督指导的职能。采取有保有压的措施,逐步引导集团所属单位将资源用于高增长、高回报和低风险的项目,实现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通过财务公司严格的用款条件和审报批程序,加强集团与所属单位的沟通和互动,引导集团下属公司健康发展,减少资金使用中的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

七、结语

财务公司的成立能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地进行企业资金的管理及运作,能够从更为专业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方面管理资金、分配资金以及制定一系列有效计划。同时专门的财务公司也能够通过专业化的运作提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从而加强资金管理计划的贯彻落实。因此在企业资金管理方面成立于企业运作相适应的财务公司是非常必要的。

篇(2)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经济多元化的背景下,财务外包这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机制可帮助我国小企业解决财务管理机制乏力的难题。小企业财务外包已经迎来了最佳发展时机,其市场潜力和运行价值已经引起了实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不确定风险。因此,站在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对小企业实施财务外包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进行系统的梳理论证,总结风险的特征,分析问题成因,并就如何防范和化解这些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企业财务外包的主要形式

(一)应收账款外包

小企业与外部财务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应收账款交由他们进行核算。应收账款在小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应收账款能否在短时间内进行变现或缩短变现周期,对小企业来说十分重要。

(二)薪酬核算外包

小企业与其他外部服务商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由外部服务商负责小企业的薪酬核算工作,以使小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战略性工作上。

(三)税务外包

税务外包是小企业将税务管理过程中的税务核算等部分事项或全部事项从相关的日常业务中分离出来,交由外部的税务服务商代为处理。这种外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小企业的成本。除上面几种外,小企业也可将财务资金管理外包给银行系统,将应收账款管理外包给专业化的收账公司等。伴随着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大力推进以及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财务外包活动不断,所涵盖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交易账目的统计核算层面,还涉及财务信息数据分析、风险检测及评估和有效控制。

二、小企业财务外包的意义

(一)降低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

小企业将相关的财务工作交给专业的财务公司进行处理,自身不需再设置相关的财务机构并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从而降低企业成本。

(二)提高小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

将小企业的相关财务工作外包给优秀的财务公司进行处理,弥补了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人员短缺、水平不高等缺陷,使得小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能使小企业的财务工作得到各方面的认可。

(三)帮助小企业将精力放到战略性工作上

财务外包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能不断激励和发掘小企业的潜力,解除其后顾之忧,将更多精力放到战略性工作上,使得小企业有更大的发展。

三、小企业财务外包的风险

科学合理的财务外包机制能够有效地增强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可以规避财会外包过程中的很多风险。

(一)财务管理控制功能削弱风险

1.签订合同时存在的契约风险如果小企业对发包合同考虑不细致、约定不合理,就可能存在契约风险。比如有些条款规定不严谨,就可能让承包的专业机构找到降低服务质量的借口。此类风险不仅在处理过程中消耗小企业的精力和时间,而且无法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标。2.财务成本增加的风险从实际运作来看,小企业财会外包投入成本不减反增,重点是体现在合同或者协议签订之前以及签订过程之中所实际形成的契约性投入成本上。比如财会外包决策实施以后,公司对一些关键产品或者服务以及财务运作的控制能力弱化,这实质上是创新创造能力的弱化。3.发包方财务核心能力削弱风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不但涵盖了财会计量核算,还涵盖了投入成本预决算、税额筹划、账目管理等业务。实施财会外包之后,小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集中精力和时间围绕市场全面创新,积极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提升品牌竞争能力。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公司长时间不处理相关财会事务,就等于放弃了财务专业技能提升和经验积淀的机会,会对公司可持续创新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财务信息安全性降低风险

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会形成大量的财会信息数据,往往还会涉及一些商业机密。公司财务外包以后,相关的财会信息数据都需要传递给承包方。尽管在相关合作协议或合同中会有一定的保密条款要求,但是如果承包方内部管理不完善,就可能给小企业带来信息安全性方面的风险。财务信息安全性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被泄露的风险这是财务外包可能面临的最大风险。承包方对发包方的信息数据安全保密管理没有做到规范有效,或者是对相关操作人员的要求不够严格,就会造成小企业财会信息被泄露。尽管导致财会信息泄露的相关人员必须承担责任,但是对小企业的客观影响。2.信息丢失的风险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也是较高的,主要是在信息数据的传输过程中由于承包机构的技术手段不先进或者操作失误而导致。如:承包机构的技术平台不够稳定,发生意外时不具备及时有效的补救能力,相关工作人员在岗位调动之后相关工作的交接不到位等,都有可能导致重要财会数据信息的丢失。3.信息被窃取的风险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不大,但是后果比较严重,因为相关的财会数据信息一旦被窃取,小企业就再无商业机密可言。这种风险一般是由承包机构的管理制度以及安全保护机制严重乏力所致。如:客户资料没有实施专人管理,团队成员的素质能力不过硬,相关的网络平台安全密码设置不合理、计算机或者数据硬盘遭到病毒攻击等,都可能形成重要财会数据信息被窃取的风险。此外,承包机构归属服务行业,人员流动性很大,很容易发生重要财会数据信息被窃取的风险。4.承包方本身导致的信息质量风险小企业将财务事项外包给承包机构来管理,从实质上来讲就已经失去了对这些事项的控制权。另外,合作双方在公司文化、管理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层面所存在的不同,尤其是一些跨境财会外包活动,由于合作两方在语言、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等层面的差异,都可能导致承包方的服务质量下降,从而形成信息质量风险。

(三)财力管理机制弱化风险

这种风险重点体现在沟通不畅和效率不高两个层面。从目前来看,承担财会外包业务的专业机构服务能力欠缺,相关人员难以随时到小企业提供服务,而是一段时间内进行集中处理。还有一些小企业在实施财会外包之后就对整体的财务管理不再重视,这样就导致财务管理机制不仅没有通过外包行为得到加强,反而使整体工作被弱化,这对公司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四、小企业财务外包风险的成因

在西方一些先进国家和地区,财务外包业务被广泛推广,但在我国,这一层面的工作可以说是刚刚开始,尤其是对小企业来讲,基本上处在一个对其不甚了解的状态。财务外包在我国的小企业中进展缓慢,究其原因,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财务外包市场发育迟缓,专业机构能力不足

由于起步较晚,目前我国的财务外包市场还在发展之中,少数已经开展此项业务的相关机构既缺少相关的运作经验,又缺少专业驾驭能力和专门人才,甚至会为了自身的利益需求而损害合作公司的利益。这是一些小企业不想选择财会外包的主要原因。此外,先行开展这项业务的承包机构基本上是一些会计师事务机构,但是由于这项业务烦琐且经营成效较低,这类机构并不主动去开拓市场,而是将精力放在和中型以上的企业进行业务合作上。

(二)业务层次不高

当前我国财务外包基本上还停留在记账这个简单的业务层面,有些经营机构甚至在财务外包业务上只能提供报表分析、纳税申报和简单收支统计等基础业务服务,难以适应小企业财务外包的倾向性需求。承包方通常不会主动地根据发包方财务信息的变动情况去分析研究发包方的生产经营状况,并为发包方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帮助和决策依据。

(三)缺少统一收费标准

在我国,财务外包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领域,国家和地方尚没有对这项业务的具体收费标准实施统一规定,因此如何收费基本上是靠合作两方的谈判而定。但是,收费问题直接影响着财会外包工作的成效。伴随着财会外包业务的创新发展,肯定会有更多的高端专业人才加入,当这种专业机构实现规模发展之后,出现诸如审计市场之类的恶意竞争几乎是一种必然。因此,从当前来看,我国亟须制订和实施财务外包统一收费标准。

(四)管理理念陈旧,排斥外包

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不仅可以促进小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而且可以有效保障公司资产的系统安全。在小企业实施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因为受到管理者自身素质能力与管理理念的客观局限,对财务管理认识不足,导致公司的财务管理无序,财会信息披露严重失真,在客观上对财务外包造成了实质性的影响。

(五)财务信息反馈的滞后性

当前,承接财务外包业务的专业机构服务能力相对欠缺,工作人员难以随时到小企业提供财会服务,一般是间隔一段时间进行集中处理,很难及时向发包公司反馈财务状况,就更别说提供相关的专业建议和分析。这种状况导致承包机构的服务和发包公司的经营生产严重脱节,发现和解决财务管理中问题和难题明显滞后,影响了两方的继续合作。

五、小企业财务外包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签订完整合理的财务外包合同

小企业委托相关机构实施财务外包,在签订协议或者合同之前一定要全面权衡,应选择一种更加符合公司经营管理尤其是符合财务管理的外包模式,制定对两方有相互监督制衡作用的合同。另外,由于财务工作会涉及公司的商业机密,因此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小企业不但要充分了解和分析承包机构的社会信誉、管理和保密举措等,而且要在合同或者协议中提出专项保密要求,并根据可能发生的政策机制变更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制订应对方案,以保证财务外包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降低外包成本,增强小企业灵活度

小企业到底是否需要实施财务外包,关键要看实施这种决策是否能给自身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质量提升带来明显的成效,同时要看能否让公司的成本得到降低。这就决定了公司在实施财务外包之前,管理者必须提前制定战略决策的基本思路,进而对劳动力成本、一系列的隐性成本进行全面的预测和评估,比如供应企业的挑选、人力资源的布局、信息数据的传递、合作两方的文化协同以及外包合同的签订等,都要进行全面分析判断。在科学合理地对上述成本进行预测性计算的基础上,结合劳动力成本一起分析,才是公司实施这一行为之后的实际投入成本。只有确立这些内容,财务外包才能使公司真正受益。

(三)合理确定财务外包业务的范围

在决定实施财务外包之前,小企业应该合理定位真正需要外包的业务。小企业实施财务外包的初衷在于保留核心的财会业务,而将自身不具备管理优势或者不具备管理能力的财会业务外包出去,以此来提高公司市场竞争能力。对于准备对外承包的财会项目,也必须制订风险应对预案机制。比如在纳税申报这个项目中,就应该确立纳税筹划机制,防止承包机构随意套用纳税模式而导致公司纳税投入增加。

(四)完善防范措施

1.充分了解承包方的信誉状况小企业在战略化挑选财务外包合作机构的过程中,必须选择对公司的经营特点尤其是财务运作非常熟悉的专业机构,而且这个机构一定要有诚信且具备品牌实力。同时,还要对承包机构的综合实力进行全面了解,如业务规模、专业能力、品牌形象、员工队伍的素质能力等。优质的承包机构必须具备良好的品牌信誉和信息数据安全控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与这一机构合作过的经营公司进行侧面了解。还要对承包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管理理念和专业能力,并加强沟通交流,通过签订安全协议防范各种风险的发生。2.与承包方签订保密协议小企业在实施财务外包的过程中,必须与承包机构就信息数据的使用与管理等进行专项规定,对合作两方的权利及义务进行界定,要求承包机构对信息数据的安全保证进行承诺,并对承包机构因管控乏力或者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信息数据泄露、被窃取和丢失风险进行明文约定,标注补救的方案及相应的经济赔偿。由于当前我国实施财会外包刚刚起步,相关的立法规定严重缺失,在操作上也难以做到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小企业与承包机构签订细致严谨的保密协议至关重要。

(五)增强自身专业技能

小企业实施财务外包的目的在于运用这种机制来克服自身的不足,获得高端的专业服务,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学习、借鉴。这一新模式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已经在很多企业中应用,但是对于小企业来讲,要想通过这种形式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前提是必须踏踏实实地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1.注重长期化的利益获得小企业实施部分财会业务外包,可能导致公司长期依赖这种外部条件,时间一久势必减弱自身财务管理能力。伴随着公司经营业务的全面创新发展,公司自身构建运作高效的财务部门和培育具备高素质能力的专业财会人员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在实施部分财会业务外包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健全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机制,重视自身的财务专业能力提升,以独立处理一些重要的财务实务。只有将目光放长,注重长期化的利益获得,才不失财务外包实施的价值意义。2.加强内部财务人员的培训实施财会外包并不表示公司的财会岗位人员就可以不对自己严格要求,而是更应该强化学习,通过学习积淀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承包机构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并进行业务能力上的合理较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企业应该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对财会人员进行素质能力和职业道德培训,积极打造优秀财会专业人才队伍,这样才可以真正提升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力,保障公司经营利润最大化。3.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财务外包数据对接在信息化时代,小企业的管理层必须强化计算机和网络科技操作能力,为实施财务外包随时提供安全稳定的对接平台。对于已经实施财务外包的小企业来讲,由于公司和承包机构之间财务数据信息的传递非常频繁,因此不宜再利用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而应该利用快捷高效的网络平台实现技术信息化。公司要有效利用网络平台随时对出去的相关财务信息实施动态管理,尽可能保证运作质量。小企业财务外包这一运作模式在我国尚处在摸索阶段,相关的运作经验积累不足,只能在一系列的摸索实践中按照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小企业应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进行自我评估和分析,挑选信誉好、有实力、讲诚信的财务承包机构进行合作,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并注重培养自身的财务管理人才,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腾博.财务外包风险与民营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策略探讨[J].财会研究,2012(10).

[2]于强.我国财务外包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及防范[J].财会研究,2010(8).

[3]衣娟.A企业财务外包风险及其控制研究[D].哈尔滨:东北石油大学,2014(5).

篇(3)

多位接近银监会的消息人士证实,银监会正筹备新一轮ABS试点,规模约2000亿。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容、对接等技术层面已基本没有障碍。参与主体的门槛大大降低,券商、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均有希望“分一杯羹”。

证券化引券商抢滩大战

由资管发行的东证-阿里巴巴2号在8月中旬向机构投资者发售。这款以阿里小贷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在一日内便完成了全部5亿元规模的发售。“东证资管-阿里巴巴1号-10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系列产品是资产证券化重启以来,证监会批准的首单小贷资产证券化项目。

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产品的热销引得其他券商分外羡慕,不少券商对信贷资产证券化跃跃欲试。不过,在实际的项目物色上似乎并不理想。

“我们一直想做这块的业务,目前也在积极寻找符合条件的项目。”深圳一位券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说,东证资管-阿里系列其实只能算是小微企业信贷,属于通俗意义上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一小类。

据了解,在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上,无论银行还是券商的第一要求都是资产项目有比较好的现金流支付能力,如旅游景点门票收益、桥梁隧道收费权益等。而由于风险承受能力不及银行,券商对项目要求更高,主要侧重两类项目:第一类是有政府支付流动性的BT项目,第二类是主体资质较好企业剥离出来的项目。

而券商在寻找上述两类项目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难。第一类项目多被打包进了地方政府搭建的融资平台资产包中,很少单独拿出来再卖;第二类企业本身不缺钱,即使缺钱银行贷款也乐意放贷,而且利率还有折扣,而将资产拿出来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利率都会高于银行贷款基准利率。

“尽管目前券商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不大,但却很有前景。”深圳某券商资管部负责人说,一方面是基于银行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自主变化,另一方面是市面上投资者投资收益预期的下调,券商可设计出相应的信贷产品,在拥有绝对优势的中小投资者群体中销售。

农发行首发CLO力挺证券化

9月25日下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招标发行2013年第一期发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CLO)。这是农发行历史上首次试水信贷资产证券化,同时也是近半年来首只问世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25日,中国货币网的信息显示,农发行通过中信信托,以完全招标方式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为12.74亿元的2013年第一期发元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

据了解,包括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在内的7家银行也获得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额度,同时北京银行、哈尔滨银行、台州商业银行可能入选。其实,各家银行的积极性不仅于此。此前,各家银行在申请额度时可谓“狮子大开口”,一般大型银行申请额度在200亿元上下,中小型银行也在100亿元左右,各家银行的额度总和已经接近2000亿元。

“去年9月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首期额度为500亿”,某银行人士向记者表示,“农发行此次发行规模并不大。”

某证券高级债券分析师表示,“盘活存量”政策未变,下半年信贷资产证券化或成为一个趋势。然而,目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还只是处在试点阶段。

目前银行存贷比渐接近上限,不良贷款也有所增加,商业银行需要用信贷资产证券化来降低贷款规模,减少风险。

目前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银行主要以政策性银行为主,因为发行产品不低于5%的次级档硬性指标对商业银行吸引力大打折扣。监管部门对银行必须持有的资产证券化的次级档部分提出不低于5%的限制,对银行来说很难实现节约资本,也是银行不愿发行过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原因。

非银机构抢食证券化蛋糕

其实,不止是商业银行对此兴趣较大。据了解,此轮资产证券化重启,由于制度方面的放宽,会有更多非银行机构参与进来,发行主体呈现多元化,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有望继银行、保险等机构之后抢食资产证券化的“蛋糕”。

据媒体报道,“信贷资产证券化未来的市场空间非常大,但眼下实行的额度管理制度令相关业务很难大面积开展。”尽管如此,信托公司还在积极地争取。某信托公司高管称,“我们一直在跟很多商业银行商谈相关的合作机会。”

日前,多家信托公司的相关人员表示,监管部门现已批准了十余家信托公司发行ABS产品的申请,数家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上报了发行计划。预计不久,参与ABS发行的金融机构将超过20家。由于参与主体的增加,ABS发行竞争也会日益激烈。目前监管部门要求参与该业务的信托公司签署行业自律协议,即通过确定最低收费标准以确保信托公司利益。

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信托公司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主要职能包括从发行金融机构处接受待证券化的信贷资产,组建隔离资产池,与信用增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证券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签订相关合同。此外,信托公司还要完成证券化信贷资产的尽职调查、证券分层、评级、会计、税收等相关工作,同时负责对外持续披露证券化信贷资产的信息。

篇(4)

乙方: 深圳XX发展公司

法人代表:XXX

经XXX住宅区业主大会 年 月 日投票表决同意:直接聘请深圳康发发展公司为XXX住宅区(以下简称“本住宅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为保障管理服务正常运行、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物业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本合同的甲、乙双方达成以下合同条款。

第一条 物业基本情况

1、住宅区位置: 深圳市罗湖区_______.

2、占地面积: _____平方米。

3、建筑面积: _______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_____平方米(分别为别墅_____平方米、复式别墅_____平方米、高层_____平方米、多层_____平方米);商业面积:_____平方米;服务楼面积:_____平方米(含首层停车库);其它面积(配电房、地下室等)_____平方米。

4、 住宅户数:_____户(截止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业主入伙户数_____户,_____户未入伙)。

5、物业类型: 混合住宅小区。

第二条 委托管理服务事项

1、本住宅区房屋建筑本体共用部位(楼盖、屋顶、梁、柱、内外墙体和基础等承重结构部位、外墙面、楼梯间、走廊通道、门厅、设备机房等)的维修、养护和管理。

2、本住宅区房屋建筑本体共用设施设备(共用的上下水管道、污水管、垃圾房、共用照明、加压供水设备、配电系统、楼内消防设施设备、电梯、供水系统等)的维修、养护、管理和运行服务。

3、本住宅区规划红线内属物业管理范围的市政公用设施(道路、室外上下水管道、化粪池、沟渠、池、井、绿化、室外泵房、路灯、自行车房/棚、停车场等)的维修、养护和管理。

4、本住宅区规划红线内的属配套服务设施(篮球场、儿童游乐园、康乐设施、中心广场等)的维修、养护和管理。

5、本住宅区公共环境(包括公共场地、房屋建筑物共用部位)的清洁卫生、垃圾的收集、清运;小区消杀;公共区域绿化等。

6、本住宅区交通、车辆行驶、停泊及管理。

7、本住宅区的安全管理,实行24小时封闭式管理,对规划红线内范围进行全天候安全监控和巡视,实行外来人员检查登记出入制度,配合和协助当地公安机关做好小区的保安工作。

8、本住宅区的社区文化的开展建设。

9、本住宅区物业、业主、管理服务档案、资料的建立、保管和使用的管理。

10、以及相关法规和行业政策规定的,和在本合同签订后新规定的应由物业管理公司承担的其它事项。

第三条 合同期限

本合同管理服务期限为3年。自200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 __年____月____日止。

第四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审定乙方提出的管理服务年度计划、财务预算和决算。

2、对乙方的管理服务水平进行季度或年度全面考核评定,如聘请专业公司需要支付费用的,则该费用从物业收费中支出。如未达标或因乙方管理不善,造成本住宅区业主公共利益的重大经济损失的,甲方有权提前单方终止合同。

3、聘请独立审计机构每年对有关账目进行审计,审计费用在物业收费中列支。如乙方提供虚假或失实的账册、传票等致使甲方利益严重受损的,甲方有权提前单方终止合同。

4、支持乙方向不按合同规定缴纳物业管理服务费的业主催缴物业管理服务费;不怂恿、煽动业主不缴物业管理服务费;反对业主无理拖欠物业管理服务费,致使其他缴费业主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行为。乙方应作好对欠费业主的催缴、

统计、记账工作,确保本住宅区物业管理服务费的收缴率不低于总应收费的98%,如无故达不到该收缴率,则低于的部分以乙方的佣金抵扣。

5、业主应自觉按时缴纳物业管理服务费,不得拖欠。逾期欠费业主将按每日万分之五的标准计算缴纳滞纳金。乙方有权对欠费超过1个月的业主进行公示通报;对欠费超过3个月的业主,可提起讼诉追讨,败诉方除补缴物业管理费外,还应承担胜诉方合理的律师费用。

6、不干涉乙方依法或依本合同规定内容所进行的管理和经营活动。

7、协助乙方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和宣传教育、文化活动。

8、有关法规政策规定的应由甲方承担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全面执行本合同附件《深圳市罗湖区XXX住宅区物业管理服务方案》(以下简称“服务方案”)。

2、完善并制订与“服务方案”相匹配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以履行本合同。如超出业主公约与本合同以外制订涉及业利义务的物业管理办法的,以及向业主收取本合同约定以外的其他费用的,应事先报告并获得业主大会批准。

3、有权选聘有资质的专业公司承担本住宅区的单项管理业务并支付费用、但不得将本合同项下的整体管理权利和义务转让给第三人,不得将任何单项业务承包给个人。

4、遵照国家、地方物业管理服务收费规定,乙方应在本住宅区显著位置长期公示物业管理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标准等内容。

5、负责编制房屋及附属设施、设备年度维修养护计划和大中修方案,经甲方审定后组织实施。

6、购买本住宅区的公共财产及公众责任险。

7、作为提供物业管理和服务的对价, 乙方每年年度终了时按年度物业管理总支出的10%计提物业管理服务佣金(以下简称“佣金”)一次。

8、本住宅区物业管理服务费所有收支账目,按政府规定由乙方每3个月向业主公布一次,张贴时间不少于15天,账目公布前送交甲方审核备存。账目公布时间为每季度后的次月15日以前,特殊情况延迟公布账目需书面告知甲方。

9、鉴于乙方一直是本住宅区的事实物业管理人,乙方有权力追缴历年来业主欠缴的物业管理费用。

10、对本住宅区的公共或共用设备、设施和相关场地,乙方不得擅自占用和改变使用功能,如需在本住宅区内改、扩建或完善配套项目,须报甲方和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11、为使本住宅区物业的保值、升值,乙方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阻止业主或物业使用人擅自改变本住宅区既定的使用用途及功能。尤其阻止将住宅用作商业、办公、集体宿舍或其他非一般住宅的用途。

12、建立本住宅区的物业管理档案并负责及时记载有关变更情况并及时书面通知甲方。

13、开展积极向上、健康的社区文化活动和便民服务工作。

14、本合同终止时,及时向甲方移交原委托管理的全部物业及其各类管理档案、财务等资料;移交本住宅区的公共财产,包括物业管理费结余、公共收入积累形成的资产等。

15、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应由乙方承担的其他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六条 物业管理服务标准

本住宅区定位为高档次的住宅区,乙方应执行与之相匹配的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具体按《深圳市罗湖区XXX住宅区物业管理服务方案》中的相关条款执行。

第七条 物业管理服务费收取标准及管理

1、本住宅区物业管理服务费按如下标准收取:别墅物业每平方米5.20元/月;复式别墅每平方米3.55元/月;高层物业每平方米3.60元/月;多层物业每平方米2.30元/月;商业物业每平方米5.00元/月-6.00元/月;服务楼每平方米2.50元/月(以上物业面积均按建筑面积计算)。

2、本住宅区物业管理服务费由乙方按月直接向业主或物业使用人收取;乙方应在每月10号前,向已缴费业主提供上月物业服务收费明细账单并接受业主查询。乙方必须按政府规定和程序收费,不得乱收费,做到计费准确,收费公开透明。

3、物业管理服务费的结余部分归全体业主所有,用于弥补以后物业管理费的不足,未经业主大会同意,乙方不可支配使用。

第八条 专项本体维修基金的收支管理

1、本住宅区专项本体维修基金按政府收费标准收取:高层每平方米建筑面积0.25元/月;多层每平方米建筑面积0.15元/月(别墅除外)。随物业管理服务费一齐由乙方直接向业主收取,管理处对本体基金以房屋本体每栋为单位进行专(记)帐管理,并设立专用账号存储本物业的本体基金。

2、本住宅区专项本体维修基金的使用,按政府规定的专项本体维修基金使用范围专款专用,乙方先立项报价,甲方审核签字后实施的程序进行运作。

3、本住宅区专项本体维修基金的收支、使用账目,每3个月由甲方向业主公布一次,张贴时间不少于15天,接受全体业主的监督,账目公布前由甲方送交乙方核查备存。账目公布时间为每季度后的次月15日以前。

4、业主拖欠专项本体维修基金的,由乙方按照拖欠物业管理服务费的规定办法进行处理。

5、本住宅区公用设施专用基金的交纳、使用、续筹、管理等,按《深圳市房屋公用设施专用基金管理规定》执行。

第九条 公共设施及业主共有物业收入及管理

1、本住宅区属业主私家车位以外的所有室内、室外停车位实行统筹使用,暂定每车每月车位使用费(含车场管理费)为220元。

2、本住宅区的业主私家车位,每月每个车位需缴纳车场管理费30元,与物业管理费合并使用。

3、本住宅区产权属于乙方的室内停车位(除已出售的部分)共计76个,由乙方有偿提供给全体业主使用,每月由乙方按每个车位每月200元(不含车场管理费)的固定标准净提取76个车位使用费。

4. 本住宅区的临时停车的收费按市政府指导价执行。

5、本住宅区严格控制外来车辆的停放,除极其特殊的情况外,禁止外来车辆停泊过夜。

6、乙方对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的房屋自用部位、自用设备的维修养护,及其他特约服务,采取成本核算方式,按实际发生费用计收;但甲方有权对乙方的上述收费项目及标准进行审核和监督。

7、本住宅区公共区域的电梯广告及相关收入、除乙方权属之外的停车场收入、特约服务收入等,归全体业主所有,和物业管理费合并使用。

第十条 合同的终止、续约与交接

1、本住宅区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到期后,双方合同关系即终止。乙方应提前30天按政府、行业法规

,填报固定资产、办公、设备、住宅区资料等交接清单,送甲方审核。住宅区物业收费财务账目,应于合同终止后的10日之内,送交甲方审核,由甲方聘请专业财务公司进行审计。

2、乙方愿意续约的,应在合同到期前60天,书面通知甲方。由甲方在合同到期前30天召开业主大会决定续约与否。如本住宅区全体业主所持投票权2/3同意续约的,将直接与乙方续签合同。

3、本住宅区业主大会表决结果达不到全体业主所持投票权2/3以上的,原合同到期后自行终止。由甲方另行招聘物业管理服务公司。

4、新老物业管理公司的交接过渡期最长为2个月,乙方应提供过渡期物业管理服务;2个月过渡期满后,必须按规定进行交接、撤离。

第十一条 违约责任

1、如因甲方原因,造成乙方未完成规定服务标准或直接造成乙方经济损失的,甲方应给予乙方相应补偿;乙方有权要求甲方限期整改,并有权终止合同。

2、如因乙方原因,造成不能完成服务标准或损害物业共同利益的,乙方应给予甲方相应补偿。给业主个人造成损害的,应向业主个人赔偿损失。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限期整改,并有权终止合同。 .

3、甲、乙双方如有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而取得物业管理服务权或致使对方失去物业管理服务权,或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5、 本合同执行期间,如遇不可抗力,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时,双方均不承担违约责任并按有关法规政策规定及时协商处理。

6、甲乙双方以及业主因物业服务发生争议的,应尽量平等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罗湖区人民法院提讼,判决结果对各方均有约束力。

7、合同期未满,乙方擅自提前停止物业管理服务的;乙方不按时交接、撤离的,均应向甲方赔偿实际损失。

第十二条 其他事项

1、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以进一步协商并签订补充协议约定,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合同附件《深圳市罗湖区XXX住宅区物业管理服务方案》是本合同有效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同等法律效力。

3、本合同(含附件)正本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及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备案)各执一份,具同等法律效力。

4、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对甲乙双方及本住宅区全体业主均具约束力。

甲方:深圳市罗湖区XXX住宅

乙方:深圳XX发展公司

区业主委员会

负责人:

负责人:

篇(5)

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来分析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和竞争地位,是一个客观的分析方法,对于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国内外同行业激烈的竞争,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主要业务之一,其发展的好坏是决定商业银行在行业竞争中能否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发展缓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面临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最优策略,以避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战略的不正确选择,并通过策略的实施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银行改制上市、打造现代银行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表现在中间业务品种明显增多、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较快等方面。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品种少、结构单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汇兑结算、票据承兑、投资咨询、代客理财、收付、发行和兑付证券以及信用卡、信用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利用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方面的服务还比较欠缺,尤其缺少咨询服务类、投资金融类、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与金融现代化的中间业务。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已经开展的中间业务有420多个品种,而国外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已达2万多种。

2 业务规模小。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虽然有了一定规模。发展速度也比较快,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小,一般在10%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达到40%以上,且近1o年仍呈稳步上升趋势。

3 管理缺乏统一规范。中间业务的开展需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缺乏统一规范,在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和科学有效的统计考核指标体系的情况下,出现中间业务管理部门权限不清、职责不明,并与其他业务部门产生利益冲突,从而影响中间业务的开展。

4 服务技术与设施落后。以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为中心的金融电子化是中间业务发展的技术依托。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技术与设施科技化程度高,软硬件设备先进,支付应用系统强大,管理信息系统健全,网络技术普及,家庭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中间业务已经有很大程度的发展,商业银行正逐渐从传统的实体经营发展模式向虚拟的网络经营发展模式转变。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手段则相对落后,科技化程度低。

5 专业人才较为匮乏。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专业人才较为匮乏,这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能开展高技术含量的品种业务的“瓶颈”。而国外商业银行则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间业务人才,其从事的业务更集中于与资本市场相关、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中间业务领域。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通过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swot分析,全面分析商业银行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构建swot分析矩阵,选择出目前适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战略,并采取相关措施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swot分析

1 优势分析。优势因素主要从商业银行的内部优势出发来进行分析。从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具有以下一些优势:

(1)众多营业网点。银行作为服务业中的重要行业,其中间业务是最能体现银行这一特性的业务之一。服务业最本质的一个要求是客户至上。对银行而言,能够为客户提供便利快捷、全方位的服务是基本要求。截至2007年底。我国有4家国有商业银行,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00余家城市商业银行。各家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遍布大中小城市,众多的营业网点,使其能够为客户提供及时便利的服务。为中间业务的开展提供了硬件上的有利条件。

(2)客户资源丰富。我国商业银行拥有广大且稳定的客户群体。由于历史和资本市场不发达等原因,我国的投资渠道较为单一,银行是我国居民以及企业最主要的投资场所,因此汇集了丰富的客户资源。

(3)部分中间业务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随着中间业务的日益深入,一些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中间业务,发展十分迅速。中间业务在我国发展的二十年来,已有部分品牌拥有了较大的市场影响力,市场知名度较高,品牌效应显著。

2 劣势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之后,仍然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制约。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机制,银行业务与非银行金融业务之间有着较为严格的区分。虽然这种划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金融风险的扩散,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由于经营机制的制约,使得中间业务的品种扩展范围大大缩小,从而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此外,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科学的管理经营体制,在发展中间业务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中间业务的管理缺乏业务政策和决策的统一性、连贯性以及业务推动的有效性,这严重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2)中间业务收费标准不规范。决定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中间业务收费依据主要有:一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有关收费标准;二是各家商业银行总行制定的收费标准;三是有关政府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四是商业银行的分支行自定的收费标准;五是商业银行作为人,与委托人协商确定的收费标准。这种多头制定的价格,多数情况下并没有通过认真测算某项中间业务产品的成本和收益来确定合理的价格,带有政策性、随机性、自发性和盲目性,缺乏科学的定价依据,无法形成统一的市场定价标准。收费标准不统一。收费行为不规范,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对中间业务的规范化发展影响很大。

(3)专业人才的匮乏。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具有集人才、技术、网络、资金和信用于一体的特征,技术含量较高,要求专门的人才进行管理,而国内却缺乏这样会经营、懂管理的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匾乏对于以人才和技术为支柱的中间业务拓展来说,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缺乏健全的金融市场。近几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较晚,许多法规制度尚不健全,加之国家有关部门对金融市场的严格控制和管理,因此我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不高,业务开展受到诸多限制。与发展中间业务密切相关的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使许多商业银行无法进行中间业务的金融创新,期货、期权业务的开展受到制约。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滞后成为制约商业银行发展金融工具创新型中间业务的瓶颈。

3 机遇分析。机遇分析从另外一个角度——商业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进行研究和分析。由于客观环境的改善,为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加速了中间业务的开展。

(1)宏观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多年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2004年和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超过9%,2006年和2007我国经济增长率均在10%以上,其中2007年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1.4%,创14年来的新高。200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10.4%,2008年8月cpi为4.9%。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压力有所缓解,为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o

(2)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虽然我国还没有明文规定混业经营的经营机制,但从一些政策法律法规的出台可以看出,金融业有向混业经营逐步转变的趋势,这无疑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3)中间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为了改善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的制度环境,中国人民银行于2001年7月实施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业务范围、准入制度和管理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从而在法律法规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提供了保障。另外,一些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出台也间接地推动了中间业务的发展。2004年上半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资本市场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基金发行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基金、财务顾问、同业结算等中间业务收入的较快增长。

(4)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为银行业拓展中间业务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手段,将中间业务拓展的触角延伸到了网络、通信等方面。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移动银行的纷纷建立加速了中间业务的拓展。

4 威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拓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受到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银行;二是我国本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1)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基本不涉及自有资本,主要以提供金融服务为主,因此许多资本规模不大的竞争者也可以进入这一领域。例如,外资银行或金融服务公司可以通过兼并、合作、入股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大型的公司、企业、集团可以通过成立自己的财务公司的形式开展中间业务,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证券、邮政储蓄也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服务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竞争。

(2)潜在替代产品的压力。由于金融产品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和易模仿性,因此一旦有一家商业银行率先推出了新的中间业务产品,其他商业银行就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开发出类似的中间业务产品,这使得中间业务的竞争更加激烈。

5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swot矩阵分析。基于上述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swot分析,我们构建出一个swot矩阵,从而形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四种战略。

就so战略而言,这种战略是在社会经济环境较好,市场对中间业务有着较大需求,客观条件有利于中间业务发展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的优势因素所采取的中间业务拓展战略。一般来说,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初期适宜采取这种战略,它能够使商业银行迅速占领中间业务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商业银行的利润率。

对战略而言,这种战略主要是依靠市场给予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机遇,把握市场机遇,克服自身不足,并努力将劣势因素转化为优势因素,继而可以使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拓展方面有更长足的发展。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有了初步的发展,而银行又希望能将此业务做进一步更深入的拓展时。宜采取这种战略。

对于st战略而言,这种策略在充分利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优势的同时,更关注到了竞争对手和来自银行业外界的威胁。可以说,这种战略是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拓展较成熟阶段应该采取的战略。它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化解威胁,通过战略结盟的方式,将外界威胁转化为结盟者优势。

最后,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过程中劣势因素大于优势因素,而此时又遭遇到外界威胁的时候,wt战略是必然选择。通过战略结盟、收缩中间业务、对企业进行重组、剥离不良资产等方法,将对中间业务拓展的不利因素各个击破,在中间业务拓展不利时给予最大帮助。

根据上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swot矩阵以及四种发展战略的简略评述,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现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比较适宜采用s0战略和wo战略。这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中间业务拓展的初期,在拓展中间业务过程中所遇到的威胁较少。虽然外资银行在2006年底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加快了进入中国的速度,但在短期内国内商业银行还会占据有利地位,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过程改善经营环境,拓展中间业务。另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冲击也不会太大。一方面是因为银行业在中国特有的优势地位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规模与银行业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拓展中间业务时宜采用so战略和wo战略,而采用st战略和wt战略的意义不大。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对策

通过上述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swot矩阵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拓展中间业务时宜采用so战略和wo战略。为了有效地采取这两种战略,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我们有必要采取以下对策:

1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把发展中间业务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面对新的国际国内金融形势,要统一思想、转换观念,从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高度上认识拓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充分认识到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协调发展各项业务。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工作中要不断调整思路,采取多种方式真正把中间业务当作改善服务、提高形象、增加效益的重要工作,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 适度放松金融管制,实现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这是目前我国金融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能否实现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事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能否快速发展。当前,全球范围内,金融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我国目前的金融业仍然坚持着严格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壮大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兴起,国内商业银行要面对众多领域的竞争。制度因素使得中国的商业银行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尽快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措施。逐步摆脱现行制度的束缚,实施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努力实现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

篇(6)

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来分析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和竞争地位,是一个客观的分析方法,对于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国内外同行业激烈的竞争,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主要业务之一,其发展的好坏是决定商业银行在行业竞争中能否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发展缓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面临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最优策略,以避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战略的不正确选择,并通过策略的实施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银行改制上市、打造现代银行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表现在中间业务品种明显增多、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较快等方面。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品种少、结构单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汇兑结算、票据承兑、投资咨询、代客理财、收付、发行和兑付证券以及信用卡、信用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利用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方面的服务还比较欠缺,尤其缺少咨询服务类、投资金融类、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与金融现代化的中间业务。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已经开展的中间业务有420多个品种,而国外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已达2万多种。

2业务规模小。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虽然有了一定规模。发展速度也比较快,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小,一般在10%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达到40%以上,且近1O年仍呈稳步上升趋势。

3管理缺乏统一规范。中间业务的开展需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缺乏统一规范,在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和科学有效的统计考核指标体系的情况下,出现中间业务管理部门权限不清、职责不明,并与其他业务部门产生利益冲突,从而影响中间业务的开展。

4服务技术与设施落后。以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为中心的金融电子化是中间业务发展的技术依托。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技术与设施科技化程度高,软硬件设备先进,支付应用系统强大,管理信息系统健全,网络技术普及,家庭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中间业务已经有很大程度的发展,商业银行正逐渐从传统的实体经营发展模式向虚拟的网络经营发展模式转变。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手段则相对落后,科技化程度低。

5专业人才较为匮乏。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专业人才较为匮乏,这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能开展高技术含量的品种业务的“瓶颈”。而国外商业银行则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间业务人才,其从事的业务更集中于与资本市场相关、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中间业务领域。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通过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SWOT分析,全面分析商业银行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构建SWOT分析矩阵,选择出目前适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战略,并采取相关措施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优势因素主要从商业银行的内部优势出发来进行分析。从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具有以下一些优势:

(1)众多营业网点。银行作为服务业中的重要行业,其中间业务是最能体现银行这一特性的业务之一。服务业最本质的一个要求是客户至上。对银行而言,能够为客户提供便利快捷、全方位的服务是基本要求。截至2007年底。我国有4家国有商业银行,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00余家城市商业银行。各家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遍布大中小城市,众多的营业网点,使其能够为客户提供及时便利的服务。为中间业务的开展提供了硬件上的有利条件。

(2)客户资源丰富。我国商业银行拥有广大且稳定的客户群体。由于历史和资本市场不发达等原因,我国的投资渠道较为单一,银行是我国居民以及企业最主要的投资场所,因此汇集了丰富的客户资源。

(3)部分中间业务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随着中间业务的日益深入,一些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中间业务,发展十分迅速。中间业务在我国发展的二十年来,已有部分品牌拥有了较大的市场影响力,市场知名度较高,品牌效应显著。

2劣势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之后,仍然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制约。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机制,银行业务与非银行金融业务之间有着较为严格的区分。虽然这种划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金融风险的扩散,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由于经营机制的制约,使得中间业务的品种扩展范围大大缩小,从而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此外,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科学的管理经营体制,在发展中间业务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中间业务的管理缺乏业务政策和决策的统一性、连贯性以及业务推动的有效性,这严重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2)中间业务收费标准不规范。决定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中间业务收费依据主要有:一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有关收费标准;二是各家商业银行总行制定的收费标准;三是有关政府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四是商业银行的分支行自定的收费标准;五是商业银行作为人,与委托人协商确定的收费标准。这种多头制定的价格,多数情况下并没有通过认真测算某项中间业务产品的成本和收益来确定合理的价格,带有政策性、随机性、自发性和盲目性,缺乏科学的定价依据,无法形成统一的市场定价标准。收费标准不统一。收费行为不规范,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对中间业务的规范化发展影响很大。

(3)专业人才的匮乏。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具有集人才、技术、网络、资金和信用于一体的特征,技术含量较高,要求专门的人才进行管理,而国内却缺乏这样会经营、懂管理的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匾乏对于以人才和技术为支柱的中间业务拓展来说,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缺乏健全的金融市场。近几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较晚,许多法规制度尚不健全,加之国家有关部门对金融市场的严格控制和管理,因此我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不高,业务开展受到诸多限制。与发展中间业务密切相关的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使许多商业银行无法进行中间业务的金融创新,期货、期权业务的开展受到制约。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滞后成为制约商业银行发展金融工具创新型中间业务的瓶颈。

3机遇分析。机遇分析从另外一个角度——商业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进行研究和分析。由于客观环境的改善,为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加速了中间业务的开展。

(1)宏观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多年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2004年和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超过9%,2006年和2007我国经济增长率均在10%以上,其中2007年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1.4%,创14年来的新高。200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10.4%,2008年8月CPI为4.9%。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压力有所缓解,为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o

(2)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虽然我国还没有明文规定混业经营的经营机制,但从一些政策法律法规的出台可以看出,金融业有向混业经营逐步转变的趋势,这无疑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3)中间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为了改善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的制度环境,中国人民银行于2001年7月实施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业务范围、准入制度和管理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从而在法律法规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提供了保障。另外,一些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出台也间接地推动了中间业务的发展。2004年上半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资本市场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基金发行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基金、财务顾问、同业结算等中间业务收入的较快增长。

(4)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为银行业拓展中间业务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手段,将中间业务拓展的触角延伸到了网络、通信等方面。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移动银行的纷纷建立加速了中间业务的拓展。

4威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拓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受到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银行;二是我国本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1)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基本不涉及自有资本,主要以提供金融服务为主,因此许多资本规模不大的竞争者也可以进入这一领域。例如,外资银行或金融服务公司可以通过兼并、合作、入股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大型的公司、企业、集团可以通过成立自己的财务公司的形式开展中间业务,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证券、邮政储蓄也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服务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竞争。

(2)潜在替代产品的压力。由于金融产品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和易模仿性,因此一旦有一家商业银行率先推出了新的中间业务产品,其他商业银行就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开发出类似的中间业务产品,这使得中间业务的竞争更加激烈。

5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SWOT矩阵分析。基于上述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SWOT分析,我们构建出一个SWOT矩阵,从而形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四种战略。

就SO战略而言,这种战略是在社会经济环境较好,市场对中间业务有着较大需求,客观条件有利于中间业务发展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的优势因素所采取的中间业务拓展战略。一般来说,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初期适宜采取这种战略,它能够使商业银行迅速占领中间业务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商业银行的利润率。

对战略而言,这种战略主要是依靠市场给予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机遇,把握市场机遇,克服自身不足,并努力将劣势因素转化为优势因素,继而可以使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拓展方面有更长足的发展。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有了初步的发展,而银行又希望能将此业务做进一步更深入的拓展时。宜采取这种战略。

对于ST战略而言,这种策略在充分利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优势的同时,更关注到了竞争对手和来自银行业外界的威胁。可以说,这种战略是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拓展较成熟阶段应该采取的战略。它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化解威胁,通过战略结盟的方式,将外界威胁转化为结盟者优势。

最后,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过程中劣势因素大于优势因素,而此时又遭遇到外界威胁的时候,WT战略是必然选择。通过战略结盟、收缩中间业务、对企业进行重组、剥离不良资产等方法,将对中间业务拓展的不利因素各个击破,在中间业务拓展不利时给予最大帮助。

根据上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SWOT矩阵以及四种发展战略的简略评述,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现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比较适宜采用s0战略和WO战略。这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中间业务拓展的初期,在拓展中间业务过程中所遇到的威胁较少。虽然外资银行在2006年底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加快了进入中国的速度,但在短期内国内商业银行还会占据有利地位,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过程改善经营环境,拓展中间业务。另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冲击也不会太大。一方面是因为银行业在中国特有的优势地位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规模与银行业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拓展中间业务时宜采用SO战略和WO战略,而采用ST战略和WT战略的意义不大。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对策

通过上述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SWOT矩阵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拓展中间业务时宜采用sO战略和WO战略。为了有效地采取这两种战略,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我们有必要采取以下对策: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把发展中间业务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面对新的国际国内金融形势,要统一思想、转换观念,从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高度上认识拓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充分认识到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协调发展各项业务。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工作中要不断调整思路,采取多种方式真正把中间业务当作改善服务、提高形象、增加效益的重要工作,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适度放松金融管制,实现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这是目前我国金融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能否实现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事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能否快速发展。当前,全球范围内,金融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我国目前的金融业仍然坚持着严格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壮大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兴起,国内商业银行要面对众多领域的竞争。制度因素使得中国的商业银行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尽快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措施。逐步摆脱现行制度的束缚,实施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努力实现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

篇(7)

2、拓宽时常主体出资方式。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作价出资,积极引导企业以股权出资等方式进入新兴产业。允许农民牧民以实物、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知识产权等方式出资兴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3、放宽企业冠名条件限制。凡符合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企业申请冠省名的,均予核准。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可申请不冠行政区划名称。注册资本达到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企业经济活动分别属于国民经济行业3个以上大类、与同一登记机关的企业名称字号不相同的企业、许可企业以“实业”、“产业”、“发展表述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允许母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000万元人民币、并拥有3个以上子公司、母子公司的注册资本总和达到20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对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新办企业、名称中可使用“集团”字样。

税收政策

企业所得税

1、对设在我省境内的国家鼓励类产业企业,在年至2020年期间,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从事科技服务为主的科技服务机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建设项目,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自项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第4年至第6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新办的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自生产之日起,2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第3年至第5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3、新办属于国家鼓励类的工业企业,自生产经营之日起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第4年至第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新办的不属于国家鼓励类项目,但投资、生产规模较大,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超过法定小型微利企业标准的工业企业,从其取得第一笔收入的纳税年度起、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之日起,除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享受优惠税率外,自企业取得第一笔收入的纳税年度起,6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科技型企业,自认定之日起2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第3年至第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对新设立的独立核算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自获利年度起,继续执行政()34号第4条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新办独立核算的咨询业(包括经济、规划、工程、管理、勘探、设计、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环保、证券、担保等咨询服务)、信息业及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经营之日起,2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第3年至第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新办老年养老服务机构、民营医疗机构,自经营之日起,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在农村、牧区举办老年养老服务机构、民营医疗机构,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投资新办农牧产业化项目的,自生产经营之日起,6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新办的商贸和服务企业,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安置比例达到职工总人数50%(含50%)以上的,从其取得第一笔收入的纳税年度起,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安置比例达到职工总人数30%(含30%)以上的,2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原有的商贸、服务型企业,安置上述人员达到原有企业职工总人数50%(含50%)以上的,3年内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安置比例达到职工总人数30%(含30%)以上的,2年内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对新设立的大型分拨、配送、采购、包装类物流企业及期货交割库、大型仓储类物流企业、大型专业物流服务类企业、从事货物运输的大型专业运输企业,自生产经营之日起,2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第3年至第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4、经批准投资举办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的,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经批准投资举办的文化体育产业项目,从其取得第一笔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5、企业开发建设旅游景点和景区的,其所从事的旅游经营活动取得收入达到总收入70%以上的,从其取得第一笔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2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第3年至第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6、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从事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生态环境建设、旅游开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装备制造、科技型和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内结转抵扣。

营业税

1、金融机构,自开业年度起,由同级财政部门前2年全额反还营业税,后3年减半反还营业税。

2、设立的大型分拨、配送、采购、包装类物流企业及期货交割库、大型仓储类物流企业、大型专业物流服务类企业、从事货物运输的大型专业运输企业,自生产经营之日起,由同级财政部门前2年全额反还营业税,后3年减半反还营业税。

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及契税

1、新办属于国家鼓励类的工业企业,自生产经营之日起,5年内免征房产税;免征建设期内城镇土地使用税。

2、新建公共基础设施、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项目(单独核算),自投产(使用)之日起。5年内免征房产税;免征建设期内城镇土地使用税。

3、转制为企业的科研结构免征科研开发自用土地、房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孵化器自用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入孵企业只用的房产和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4、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之日起,5年内免征房产税;免征建设期内城镇土地使用税。

5、对公租房、廉租房、基层周转房经营管理单位按照政府规定价格、规定对象,出租住房的租金收入,免征房产税;对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造建设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

6、对新设立的独立核算的金融机构新购建的自用办公房产,免征契税,并免征房产税3年。

7、新建并独立核算的地下或多层公用停车场,新建商贸建筑中附设的独立核算地下或多层公用停车场(不包括宾馆、饭店、商住楼、住宅小区等附设的自用停车场及路旁、空地的露天停车场),自开业之日起3年内,免征房产税。

关税

1、对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

2、对单纯从事矿产品开发销售、没有后续产业链的资源型企业,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外,自年起,取消其享受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土地政策

1、支持有条件的省级开发区申报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园区,支持和外省市共建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中布局、土地集约利用。工业用地出让金最低标准,可区别情况按《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底价标准》的10%~15%执行,开发园(区)、工业集中区建设用地的基准地价按基准地价的80%执行。

2、实施差别化的土地管理政策,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向民生、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等重点领域倾斜。利用沙地、裸土地、石砾地等国有未利用地发展盐田及矿山等不改变基本土地类型项目的,在做好对农民补偿的前提下,可以租赁方式供地。对在3~5年内完成露天采矿并复垦的,可采取租赁等方式供地。对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控制性单体工程,受工期和季节限制急需开工的工程项目,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先行用地支持。对突发重大灾害的抢险用地,可根据需要先行使用土地,使用结束后不能恢复原状的补办用地手续。

3、对利用荒漠化土建设太阳能、风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实行划拨方式供地,免缴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4、对产业园区的工业项目,同一宗地只有一个用地意向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供地。区内的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配套基础建设项目,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先行用地支持。对列入区内的各类产业发展项目,在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优先考虑并给予保障。支持现有开发园区打破行业行政区划扩区调位。重点保障我省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用地。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土地整治项目。

5、只用我国有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地从事造林、种草等生态建设或农林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及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的,免缴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权50年不变,可依法继承,使用期满后,原使用权人可申请续期;达到合同约定的投资金额或符合生态建设条件的,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出租、抵押。

6、允许农村集体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办企业,或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共同参与项目开发。

投资政策

1、对符合《国家产业振兴指导目录》中鼓励类企业发展项目,加大贷款贴息和补助办法。项目贷款原则上给予两年贴息。补助资金按照现行国家规定,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鼓励企业扩大外贸出口,对于提升产业水平的项目给予支持。

2、围绕民心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中央投资重点领域,加强中央财政性投资争取力度,争取国家更多更大的支持。充分发挥省级政府资金的引导扶持作用,加大省级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能够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改善民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加快重点城镇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项目前期和建设工作。加大对国有投资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教育、卫生等民生工程及农牧产业化项目贷款贴息扶持力度,积极带动和引导银行贷款及社会资金投入。

3、运用财政、投资优惠政策,提高对产业园区,包括县域工业园区(集中区)供电、供排水、供气、道路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比重。将资源综合开发矿区、企业自建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纳入支持范围,采用回购、给予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自建基础设施。

价格政策

1、实行鼓励地方交通事业发展的价格政策。对新建支线铁路和高等级公路,按照偿还贷款本息、补偿合理经营成本的原则,核定特殊运价或收费标准。内外资企业、组织或个人独资投资建设的收费公路,在政府审批收费年限未能收回投资或未达到预期收益的,经批准过允许适当延长收费年限。

2、加快建立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体系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科学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合理确定城市供水价格,逐步实行阶梯式水价。落实国家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投资支持政策,实行中水利用优惠价格,采取补贴、奖励等综合措施,保障垃圾、污水处理企业正常运行。落实服务业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价格政策。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旅游企业,缴纳污水处理费后,免征排污费。

3、按照保持相对低价电价的原则,合理确定输配电价格和上网电价水平。推进电能交易市场化,推进发电企业竞价上网、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等定价机制。依据有关电价鼓励政策,核定利用余热、余压以及煤矸石、煤泥、沼气、垃圾等低热值燃料并网发电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上网电价。落实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上网电价补贴政策。

金融政策

1、积极吸引有实力、业绩好、合规经营、重视创新的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公司等来投资设立机构。凡在境内新设总部、地区总部性质及一级分支机构的,按实际到位注册资本或营运资本给予一次性补贴,10亿元以上的,补贴1000万元;10亿元以下、1亿元(含1亿元)以上的,按1%补贴。对在引进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个人,由新设立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奖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科技项目、中小企业、“三农”事业等领域的,按省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在基层建立金融机构的,可适当降低准入标准。支持业绩优良、实力雄厚管理先进的企业集团入股金融机构。

篇(8)

2、替代品。随着金融竞争的日趋加剧,中间业务以其低风险、高收益的特征,日益成为各个商业银行创新业务品种、拓宽业务领域、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收益水平的主要手段。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一点,纷纷开展中间业务,创新自己的中间业务产品。但是金融创新在我国还处于模仿阶段,中间业务产品没有太多的独创性,而且品种单一,可替代性高,导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股份制商业银行对收益高、风险低的票据业务非常重视,光大、民生、华夏银行等都将票据业务作为增加收益的重点。民生银行2000年到2003年的票据业务使得这些年的利润主要来自这里,但从2004年,票据业务的竞争导致收益大幅下降,业务总量下降到了200亿,而最高时民生银行一年做到过1900多亿。在成都市场也是如此。成都市各商业银行在丰富中间业务产品的同时也不断加大自身的建设,以求推动中间业务的全面开展。民生银行成都分行自成立以来不断推出新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同本市证券公司联合推出银证转账,并联合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推出各类银行卡产品,其银行卡无论从外观和使用上都越来越成熟。但是在信用卡营销方面,招商银行更占先机。财经报道称,2005年招行信用卡市场占有率已超过1/3,成为国内发卡量最大的双币信用卡,而民生银行卡产品存在同质性的问题,在竞争中不能显现出优势。

3、购买方。按照金融业普遍存在的“二八”法则,银行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优良客户。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成都市的资源有国家级的大企业、省级机构、市级机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优质大中型企业大集团等。随着竞争强度的不断升级,省会城市银行业争夺客户的竞争出现多极化的特点。国有银行之间的竞争逐渐侧重于集约化竞争,也就是对于“二八”法则中20%的“重量级”客户进行差别服务或无差异的柜面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历史较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交通银行将重点集中于“中量级”客户群体中扩大市场份额,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将重点集中于中小企业和零售业务,提高中小企业以及个人客户的依赖度。外资银行将重点放在优势明显的外汇业务上,因此在大公司,涉外的企业,优秀海外上市公司等和中资银行开展竞争。市场格局越来越向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加入WTO之后,商业银行的竞争不仅仅是业务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的争夺,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根本。为了吸收和留住人才,各个银行都相继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尤其是对客户经理的绩效奖金,是对人才很大的激励。据了解,民生银行成都分行合格客户经理的年薪能够达到15万左右,在成都属于高收入阶层。

4、供应商。加入WTO之后,我国清理了一大批与市场经济和世贸规则相抵触的法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金融创新的规则,比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规定》、《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等,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金融创新。同时,也为各商业银行进一步开展中间业务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导。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第1号令:《关于调整银行市场准入管理方式和程序的决定》为提高市场准入效率,促进金融创新,对银行市场准入管理方式和程序进行调整:取消对中资商业银行国内保理、证券资金结算(银证转账)、保险、证券公司受托投资托管、信托资产托管、企业年金托管的审批;取消对中资商业银行对买方或协议息票据贴现、法人账户透支、信托产品资金收付的备案。《决定》的实施有利于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更好地互动起来,保障金融创新产品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5、现有竞争者。目前,成都市经营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有16家以上,另外还有成都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租赁公司、邮政储汇局、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性的金融机构。从总体上来看,当前的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间在人才、客户和特定业务上的竞争;发展态势朝有利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方向发展,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将把大力发展依托于虚拟网络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作为克服网点制约瓶颈的突破口。股份制商业银行借助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ATM机、POS机,将通过发行银行卡,实现增加存款、增加中间业务收益的目的。在银行卡业务方面,招商银行在成都抢占了先机。随着对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中间业务的收费环境和业务限制逐渐规范化,中间业务将成为未来成都市银行业改善业务结构,扩大利润来源的重要业务。另外,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上有经验,尤其是投资理财、顾问咨询等投行类业务,技术含量高,利润率高。那么中间业务必然会成为竞争的焦点。招商银行成都分行。招商银行是元老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比较强的。招行在银行卡业务方面全国领先。成都招行依托高科技实力和招商银行的两大知名金融品牌――“一卡通”、“一网通”积极拓展银行业务,对公对私业务双管齐下,调查称招商银行的银行卡业务,大概占据了成都1/3以上的市场。其市场嗅觉很敏锐,是民生银行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各家外资银行也是重要的竞争对手。2007年4月2日汇丰、东亚、渣打和花旗四家外资银行的成都分行正式开业。由于对人民币业务的限制,目前四川外资银行60%的收入来自于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随着外资银行相继进入,理财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强烈。而渣打银行已经针对不同客户推出了“优先理财”和“创智理财”,其客户群均为高端客户。由于银行业盈利的“二八原则”,高端客户市场的占有对银行是至关重要的。

篇(9)

一、深化改革,提高流通企业竞争能力

(一)积极推进国有流通企业改组改制。各级政府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从流通企业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多种形式改革,可以继续实行股份制、兼并、出售、租赁等多种改制形式。有条件的国有流通企业,应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改造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对资不抵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国有流通企业,依法实施租赁、出售、债务重组和关闭破产。支持企业进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鼓励外资、民间等多种资本参与流通企业改组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深化流通企业改革过程中,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止逃废银行债务。

(二)妥善处理国有流通企业历史包袱。允许国有流通企业通过将其使用的、已划拨的土地在补办出让手续、补交土地出让金后纳入企业总资产冲抵企业债务;经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国有流通企业可以通过出售所持国有产权抵偿历史债务。企业改制时,应对企业的应收款和应付款进行清理。对3年以上的应收款不能收回且符合坏账条件的,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核销;1年以上3年以内的应收账款,确实无法收回,并已取得法律文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予以核销。对核销的应收账款,由其责任主体建立备查账单独反映和督收,收回的账款作为国有出资人的收入。

(三)降低国有流通企业改革成本。企业改制时,国有流通企业出售,被出售企业法人予以注销,并且承受人妥善安置原企业30%以上职工的,对其承受所购企业的土地、房屋权属,减半征收契税;全部安置原企业职工的,免征契税。企业整体资产转让销售涉及的土地交易费、资产评估费等经营性收费,参照原国家计委等六部委《关于对企业实施改革改组改造过程中有关收费实行减免的通知》(计价费〔*〕1077号)规定给予减免。属省属国有企业的,可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意见》(赣府发〔*〕19号)的规定,按不超过规定收费标准的40%收取费用。国有流通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发生的产权交易行为,按赣府发〔*〕19号文件的要求,以不超过规定收费标准的40%收取产权交易手续费。国有流通企业自主实施内部重组,涉及企业资产、股权变动的,免收相关规费;未涉及产权变动的,免收内部企业间收益转移而发生的重复费用。在国有流通企业改组过程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经营管理层和企业员工购买产(股)权资金不足的,经银行等债权人同意,可用承担企业债务方式购买或置换国有产(股)权。

(四)妥善安置改制企业职工。各级政府要制定改制企业职工安置的具体办法,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国有流通企业享受原国家经贸委等八部门《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859号)的政策措施。国有流通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要全面建立新型劳动关系,企业对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要按规定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和生活补助。对流通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的营业或办公用房收入以及处置企业使用划拨土地的收入,可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对向企业经营者或职工定向出售的国有中小流通企业资产,应规范“招拍挂”程序,在履行决策、资产清查、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审核程序后,要维护企业职工权益,在同等价格条件下,优先卖给本企业职工,卖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要切实妥善安排好原企业的职工;纳税确有困难的流通企业,可按现行规定申请减免生产性用房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五)重点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抓紧培育流通企业的大公司、大集团,着力培育和发展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从*年起,省重点培育和扶持若干家大型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企业发展。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在争取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和国债资金、设立财务公司、发行股票和债券、提供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鼓励各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原则,对符合条件的大型流通企业适当扩大授信额度,积极做好相关金融服务工作。鼓励省级重点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承包、兼并、收购、托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市县人民政府要有重点地培育当地较大规模流通企业的发展。在培育大型流通企业的同时,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流通企业,积极争取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支持,并在市场准入、信用担保、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省政府文件

二、推广和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

(六)加快商业连锁经营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精神,制定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操作办法,特别是财政、国税、地税、工商、环保、质监、城管、物价等部门要在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实行连锁企业总部统一核算、避免对连锁经营企业重复检查等方面,为发展连锁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推进连锁经营有序、快速、健康发展。按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新建改造商业网点的用地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大型连锁企业使用。要积极扶持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优强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方式拓展和延伸回收网络,促进资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努力发展循环经济。

(七)加快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和配送中心建设。要把城市物流发展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重点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从传统运输、储运、货代向现代物流转型的企业和大型连锁经营企业配送中心的发展。对列入城市发展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内的大型物流项目和物流配送中心用地,对从传统运输、储运、货代向现代物流转型的企业和企业改造新建物流配送中心的用地,政府在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企业利用原使用的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引进资金和设备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可在依法办理经营性用地出让手续、按市场价格补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将土地使用权作为法人资产出资。根据城市规划需要对旧仓库等设施进行拆迁易地改造且新建物流配送中心的,城市政府在拆迁或收回企业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时,应依法进行合理补偿,并在城市物流规划用地上给予相应安排。对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按仓储用地对待。

(八)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传统产业、有形市场、连锁企业、物流企业等与电子商务结合的形式,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

三、积极培育统一大市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九)积极支持和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各地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清除制约全国统一市场形成、实行地区封锁的有关规定,对外地产品进入不得设卡、不得乱收费,并加大执法和舆论宣传力度。

(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施品牌战略。鼓励流通企业创立和维护商标信誉,培育企业品牌。建立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在各商业网点设立终端查询。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重视和加强对知名流通企业、商业老字号的“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工作。

(十一)规范和发展消费信贷。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完善消费手段,扩大消费信贷品种、范围和规模。打破垄断,鼓励竞争,支持商业银行与流通企业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推广银行卡。大力推进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四、建立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二)建立和完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建设以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大经营服务网络为骨干,以连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为主导,以各类市场为平台,以生产、生活资料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交流为特色,以遍布乡村的经营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区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产品按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抵扣;对试点企业从农业生产单位购进农产品的,鼓励其取得农业生产单位开具的普通发票,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凭证;对试点企业建设冷藏、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的,可以实行加速折旧。引导和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超市的连锁经营,大幅度提高全省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规模,促进我省农产品市场的发展。通过投资、贴息、税收优惠等引导农产品标准化改造,通过标准化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检验检测系统及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市场经营和管理水平,发展和创新新型交易方式。运送鲜活农产品的车辆按有关规定享受“绿色通道”政策。

(十三)培育和规范农村流通市场。有重点地培育和发展一批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产品龙头企业,支持农村流通合作组织的发展,鼓励农民从事商品流通。重点支持生活消费品经营企业发展连锁经营,重点支持大中型工商企业到农村开展农业生产资料的连锁经营,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农资商品,运用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在各商业网点设立终端查询,杜绝或减少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农村,避免“坑农”事件的发生,促进农村消费和农民增收。千方百计开拓农产品的省外市场和国际市场,大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努力提升我省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

(十四)支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按照商务部的统一部署,力争用3年时间,在我省试点地区培育出生活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家店”各5000家。引导各类大中型流通企业直接到乡村投资建立连锁“农家店”;鼓励各类大中型连锁企业通过吸引小型企业加盟的方式到乡村建立、改造“农家店”;支持各类中小型企业通过自愿连锁,即企业自愿结合,统一采购、统一建立销售网络的方式建设“农家店”。对加盟连锁的个体工商户其工商管理费可按改造前实际缴纳的定额征收。连锁企业在农村新开设门店,有关部门在办理证照、核定经营范围等方面予以支持。

(十五)支持实施“双百市场工程”。按照商务部的工作部署,从*年起,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中央和地方共同推动以及重点市场、重点企业示范带动,完成全省一半左右(约6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使农产品流通成本明显降低,流通环节损耗大幅减少;全省约1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经超市销售农产品的比例达到30%以上,使更多优势农产品进入跨国公司的国际营销网络。

五、支持商业服务业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活

(十六)逐步建立门类齐全、便民利民的城市社区服务网络。重点支持设区城市连锁超市、便利店、专卖店和生活服务网点进社区,方便社区居民生活。在城市新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内,已规划确定的商业网点用地、用房,以及作为小区居民公益性资产的便民网点,不得挪作他用;在每个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内,都要依照国家有关的规定,足额配备社区商业网点用房。原有城市社区迁出或关闭市区工业企业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将土地优先用于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商贸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

(十七)加快设区城市的“农改超”建设步伐。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加快“农改超”建设的扶持措施。各设区城市不再批建传统的农贸市场。对现有传统农贸市场要按超市进行改造。加强设区城市超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要将生鲜食品超市纳入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凡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和纳入改造的旧城内,要按布局规划预留生鲜食品超市建设用地。各设区城市要取缔马路市场。

(十八)支持商业服务企业发展。支持发展社区商业网点,逐步形成门类齐全、便民利民的城市社区服务网络。各地也要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方便农民消费需求出发,发展综合性的农村社区商业服务网点。重点支持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便民利民的早餐网点和废旧物资回收网点建设。

六、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十九)加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运用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食品安全,加快“三绿工程”发展,建立、完善流通环节食品检疫检测体系,实行无害化处理制度,所发生费用由财政负担的相应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二十)加快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商品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流通企业外购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构成无形资产的软件,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缩短至2年。

七、建立调控和应急机制,确保市场稳定

(二十一)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省市两级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重要生活必需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制度,所需储备费用由本级政府确定,所需储备商品品种由同级有关主管部门确定。

(二十二)建立应急调控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级流通主管部门应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及时组织应急物资供应。所发生的应急调控费用,由各地流通主管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处理。

八、完善政策法规,为流通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十三)切实加强对流通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流通业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把加快流通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提出流通体制改革意见,研究和制定加快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流通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篇(10)

摘要:互联网和银行业的结合成就了现在的网上银行,这一新银行业务的出现和发展必有其原因。本文的出发点就是从网上银行业存在的原因入手,结合微观基础中的劳动力市场的偏好理论、市场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性,进而分析网上银行的现状和产生的问题。问题主要存在于网上银行的交易成本、发展多样化,传播功能等,根据这些问题,本文分别从战略的角度探讨网上银行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网上银行;微观基础;竞争战略

一、网上银行简介

网上银行就是“网络银行”吗?

(一)定义和历史

确切地说,网上银行应该是“网络银行业务经营管理”。这个概念是动态发展的,自从美国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以来,网络已经从简单的计算机有线网络转变到的“三网合一”,提供“3A式”服务已经不存在技术瓶颈。而银行的业务发展主要借鉴西方的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金融工具也呈现出多样化,除了国库券外还出现了商业票据、短期融资债券、回购协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与货币市场工具和长期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股票、受益债券、股权证、基金证券等金融市场工具。

回顾国内的网上银行发展历史,1997年招商银行的“一卡通”开通了网上业务,从此拉开了国内网上银行的序幕,2000年中国银行上网开展业务,2001年工商银行大刀阔斧开拓网上市场,2002年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推出自己的网站。自此国内四大商业银行全部被“一网打尽”。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我国目前已经有20多家银行的2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网址和主页,其中开展实质性网上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达50余家,客户数量达40万,远远超过了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

(二)前期研究成果综述

2000至2002年期间,理论界在理论和实证方面也曾作过许多的分析研究,大部分来自于对国外网上银行的分析以及借鉴。笔者将前期研究成果归纳为以下几类:

1.实证类型

此类多来自于银行内部、各大知名咨询公司和网站的分析报告和年报,其中主要包括各类指标,如使用人数、使用频率、最频繁使用的网上银行业务、用户满意度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预测。

2.经验类型

这一类在网上银行的现有研究报告中占去很大一部分比重,主要是借鉴国际上知名的网上银行的经验看中国网上银行的发展态势。这类分析报告主要从国内网上银行的不足入手,根据国外的成功案例给出的一些启示,谈论国内应该改进的不足之处。

3.功能类型

这一类型主要抓住了银行管理的一些具体细节,例如交易费用理论、金融效率、风险管理等。上述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将网上银行和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理论结合起来,这样的视角显得更为专业。

4.用户类型

此类文献的作者具有如下特征:一、对管理和计算机技术颇有研究;二、这类人士还是网上银行的用户;三、对生活质量有较高的要求,故善于发现问题。这类文献比较通俗,但是很有价值。

5.技术类型

此类文献专攻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单纯的技术不同,这类文献偏重于信息资源的整合,例如后台CRM(客户关系管理)、数据仓库等概念的挖掘。从计算机公司的角度出发为银行业提供全面解决方面,因此这类文献多来自于如IBM、HP等企业。

(三)本文的出发点

本文的出发点始于两个问题:一、网上银行的立足点;二、网上银行的存在方式和目的。由这两个基本的问题引出的关于现存网上银行的问题和经营对策。

这两个问题在理论界一直试图给出答案,只是角度的不同。本文从经济基础来看待存在的原因,同时从网上银行的行为特征来看存在方式和目的。从上面的分析就可以看出本文走的是“功能类型”路线。

二、网上银行扎根在何处

首先从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偏好理论和市场理论出发。传统银行业务的开展一般都在营业网点进行,这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一是距离的问题,二是时间,三是交易成本。

一般在中级微观经济学中,我们知道如果将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预算约束所决定的商品的效用理论应用到劳动力要素市场,我们便得出了一个后弯的劳动力供给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随着工资的上升,人们对于闲暇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个时候,只要时间的边际效用大于货币的边际效用,人们宁愿用货币去换取自由的可支配时间。如果传统银行业务的开展不能跟上这个趋势,那对于传统银行业将会是一个冲击。

这里的结论再简单不过了,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需要更多的可支配时间,人们会将传统银行业的不便作为一项生活中的负担。随着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将从适应性转向理性消费。

从市场理论来分析,在西方经济学中有效竞争市场是也就是使交换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市场,这样的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生活中是几乎不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往往欢迎垄断竞争市场,这样的市场能给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证券公司(如集合理财)、基金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金融功能的完善与强化,中国的商业银行将会成为竞争性行业中的竞争性企业。

此外,在消费者和厂商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同样也会降低市场的效率,这在金融业也是同样的情况。依赖于信息不对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只是短期的行为,市场因此变得没有效率,就像“次品市场”的例子,结果使得高效的厂商和客户退出市场。需要改善这样的一个情况,就需要有信息机制和监督机制。这样的机制一方面是为了规避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酿成的风险,同时也能培育出理性的消费群体。而这样的一个机制是需要成本的,信息技术和银行这两项以服务为导向的产业走到一起并不是偶然。

信息不对称不仅包括银行对客户的,还包括客户对银行的,以银行的贷款业务为例,银行依赖什么来进行个放贷业务呢,信用体系尚未建立。据专家测算分析和保守的判断,中国市场交易中由于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使得无效成本占GDP的比重至少为10%至20%。其中信用体系建立的首要难题就是信用信息从哪里来。银行业也希望通过对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尝试来降低这方面风险。

结果各大银行之间个体理性的博弈结果使得最终大家都会拥有网上业务,所以正如我们看到的,四大商业银行在短短两、三年内纷纷落网。

二、网上银行现状分析

(一)从成本特点看网上银行

从网上银行的自身出发,采用微观经济学中对厂商的分析方法,由于网上银行的投入主要是固定成本,那么随着提供服务的客户人数增多,单位成本应该呈递减趋势,由于边际成本较低,据估算,一笔网络交易的成本是0.01元,因此从国外网上银行的存款利率来看,就要明显高于一般实体银行。在银行考虑是否推出网上银行业务的时候,很容易就能根据成本和业务定价(网上银行已有收费的趋势),估算出自己的盈亏平衡点,这个点可以是稳定的客户数量,也可以是每天的交易量。

(二)从发展趋势看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既称作银行,那它和商业银行一样,首先应该是利益驱动的,在国内网上银行的形式是以实体银行为支撑的。通过网上业务,银行可以有效整合自己的资源,从整体上降低自己的营运成本,稳定现有的客户。另外由于网上银行不存在地域的限制,同时还能发掘新的客户。从这几点看,网上银行符合银行的内部需求。但是由于这类数据隐含体现在上市银行的财务报表上,因此很难找出营业费用减少了多少,收入增加了多少。在此只能做一个定性的分析。

现在我们从下面三幅图可以看一下网上银行的利润前景。

资料来源:2009中国网上银行研究报告,iResearch-ChineseInternetResearchCenter

通过经济学原理中的外部经济性来分析,网上银行功能的成熟与完善会拉动社会其他的产业的进一步网络化,成为互补产品,形成范围经济。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网络化,网民人数的不断增长,将会使得行业的单位成本呈进一步下降趋势。这个发展态势对网上银行业务的利润增长是非常关键的。

(三)网络功能分析

根据网络的特性,我们可以看到网上银行本身除了盈利能力以外,还有一个信息传播的功能。就现在已有的传播功能分析,网上银行可以分为网上教育和信息,除此以外有些银行还开出网上论坛,以便用户之间的沟通,以加强营销的力度。

但对于银行来说,网上银行的重要作用不单单是一般意义上的传播功能这种功能一般的网站都具有,但是在大浪淘沙之后,又有几家剩下来了呢。网上银行真正的核心是要透过精美的页面,基本的交易系统,直达它的数据平台,也就是现在颇为流行的CRM平台。

四、问题的突现

总结前面对微观基础、成本特点、发展趋势以及传播功能的分析,可以看到网上银行的问题有其特殊性。

(一)关系生存的交易成本

关于交易成本不是指银行方面的,这里特指客户的交易成本,银行方面通过网上银行业务降低了自身成本,是否有效传递到了客户方面呢。以个人业务为例,现行的网上银行(一些试点收费分行)交易成本大都是这样制定的,一般网上银行都需要交纳一定的年费以外,其他的业务和传统业务收费标准相同,换句话说在客户交易成本,或是网上银行的价格制定方面,与传统银行相比并没有进行差别化价格战略。

但是这一点合理吗?按照上面的分析,成本函数可以概括如下:

TC——每年总成本

C——网上银行年费

t——每次的交易费用

n——交易的次数

公式比较简单,这里的t代表简化的交易费用,对于消费者来说,每年所负担的成本就等于网上银行年与交易费用的总和。但是站在风险的角度考虑,就要对以上公式做出补充。其一、由于网络传输数据所特有的风险,误码率是不可避免的。其二、划转过程中的时间延误,比如可能发生如下情况,货款已从一方账户划出,但该对方账户还未能确认你的款项到达,这中间的时延也是一项成本。当然这样的成本是在一定的概率条件下发生的。可以看到修正后的成本函数为:

P——事件发生的概率

X——事件发生所引起的损失

这样一来,即使要根据网上业务等于传统银行的成本原则定价,由于交易风险的存在,那交易费用也应该小于传统银行业的交易费用(或者利率要高于传统银行利率)。

(二)发展需要多样化

首先,由于国内网上银行的服务是建立在传统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原先各大商业银行的经营重点不同,因此各自的产品的差异和主要的客户群体差别是不言而喻的。相对于商业银行个体来说,他们的网上银行就要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提供各类互补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得用户在本行能享受到需要的产品。

其次,在上面所提到的几家做得比较好的商业银行中,除了比较全面的金融产品以外,还需要本行的自有特色,如业内所称的招商银行服务比较快速,工商银行接入比较方便等,多样化的一个关键就是针对客户的营销。举例来说,商业银行已经看到了国内的青少年出国留学的热潮,而这对于银行来说一是贷款业务,二是本外币的划转业务,结合网络的地域优势和时间优势,如果银行推出一卡两币的服务,这必将大受消费者欢迎。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针对需求变化的多样性问题。

(三)传播功能意义不大

作为网络功能的一大特点,由于网上银行是一项新鲜事物,对于它的营销不仅仅要停留在广告和促销手段上。就如前面所分析的微观基础中所谈到的信息对称性问题,国内大多数的网上银行仅是对网上银行的业务做出说明,而对收费细则和安全特性等网上银行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并没有给出具体地说明,而且对于损失赔偿也没有明确的承诺。这上面只有工商银行做得比较好,它在自己的主页上开出了一个论坛,有员工定期值班,为客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从另一观点来看,银行在没有公布有效的信息之前,客户在使用这个产品时就会有顾虑,这样一来银行也不便于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又会对目标客户群的划分造成困难。

五、关于我国网上银行竞争战略的思考

网上银行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但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并不一定都适用于中国。考虑到我国网络化并没有像欧美那样普及,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在各地区呈现不平衡的态势。因此对网上银行的战略构架就提出了新的问题。笔者结合上面提到的一些微观基础问题,就网上银行的战略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一)我国网上银行重在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成为了新兴行业一个差异化的重要标志,由于网上银行的产品类型,如各种金融工具和业务易于被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模仿,所以现阶段最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树立自己在客户和潜在客户中的知名度。

品牌战略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消费者肯为我们的产品付钱?银行可以通过价格优势树立品牌,例如美国的最大的网上银行NetBank在1999年报上所称,它的品牌形象来自于低廉的交易成本和丰富的产品。当然国内不一定都借鉴它通过价格打响品牌,我们同样可以走高价路线,但要提供的是物有所值的产品;或是利用互联网的地域优势,成为全球性的支付银行;或是通过服务建立品牌,工商银行做得就不错,因此工行在第一季度的交易额达2.7万亿,居各行之首。

(二)网上银行的安全考虑

网上银行对消费者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安全性的考虑,这一点绝对有必要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讲,而且已经成了判断网上银行优劣的重要因素。英国的“卫报”就在5月6日报道了关于12名跨国网上银行诈骗罪犯的新闻,这就为网上银行的安全风险管理提出了要求。有些问题是技术问题,需要银行与高科技公司合作来解决,而事实上我国网上银行系统全数是依赖国外公司搭建的系统平台,这样的风险不可谓不大。另一方面来自于教育问题,由于客户的自身原因所造成的资金损失,这就需要借助网上银行的手段进行教育和宣传。最后还要加强国际间银行业的紧密合作,因为网上银行的一大特征就是无国界。

除了以上的预防措施以外,还可以从补救方面着手,就好像美国成立了FDIC就是为了树立银行客户的信心。网上银行也需要一个第三方机制来消除用户的顾虑。

(三)与政府部门联动

这里并不涉及政府公关,重点是通过和政府合作,形成网上银行的社会效益。一方面,社会信用体系的形成需要网上银行这一技术机制的加入,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合作。另一方面,网上银行也迫切需要一个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来支撑自己的业务开展。网上银行本身的社会效益要大于个体效益,因此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最近的两则消息来看,政府也有意推行这一信息化建设。

网上银行业务的整条价值链几乎都是在虚拟的网络上进行。如何使利益相关者效用最大化、以及如何积极配合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成为了网上银行发展的目标。

(四)网上银行战略目标定位

网上银行在国内作为传统银行的一个部门,其目的不同于国外一些独立的网上银行。我国网上银行的目的不是从自身营利的角度出发,而要考虑到商业银行整体的利益,可能产生的现象就是网上银行部门不盈利或亏损,但是整体银行的利润在上升。

这里涉及到一个核心业务问题,核心业务并不一定是赚钱的业务,如果商业银行将其网上银行部门定为核心业务,有可能就是利用这一业务为银行吸收客户,为其他的业务提供盈利的可能性。当然国内银行也可以将网上银行定位成盈利业务,但是其业务的划分和客户市场的细分要和本身传统银行业务交错开,以避免银行内部利润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这同样也是对传统银行的一种保护。

(五)业内的竞合态度

竞合指竞争与合作共存,目光短浅往往会造成“以邻为壑”的战略部署,而这样于己于人都不力。从银行个体来看,竞合的态度首先体现在各商业银行的特色不用,专攻方向也不同。在竞合的概念中首先强调的是竞争,竞争才能体现效率,其次讲得是合作,因为网上银行是有互联网联通的,即使不合作也已经被连在了一起,随着外资银行的网上业务开办,国内的强强联手会成为一个趋势。从银行的外部来看,过度的竞争会导致资源的浪费,重复建设现象的严重,就会存在外部不经济,这与发展网上银行的初衷就背道而驰了。

(六)网上银行相配套的管理体系

网上银行的形式与一般银行不同,对比之下更需要人才的创新能力,当然就如前面所说,网上银行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策划、管理和实施。随需应变的概念在网络时代得到重视,同时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网上银行的体系下,需要强调知识性和灵活性,在这里就能体现出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整个组织构架应该是由项目所驱动的,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就是项目的核心,依次展开实施,在这里层级观念需要进一步弱化,以适应灵活性的需要。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的一个独立部门,网上银行的管理体系要做好和传统银行的沟通,同时保留自身的独立实施权利,在权责分明的情况下开展活动。

篇(11)

摘要:互联网和银行业的结合成就了现在的网上银行,这一新银行业务的出现和必有其原因。本文的出发点就是从网上银行业存在的原因入手,结合微观基础中的劳动力市场的偏好、市场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性,进而网上银行的现状和产生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网上银行的交易成本、发展多样化,传播功能等,根据这些问题,本文分别从战略的角度探讨网上银行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网上银行;微观基础;竞争战略

一、 网上银行简介

网上银行就是“+银行”吗?

(一)定义和

确切地说,网上银行应该是“网络+银行业务经营管理”。这个概念是动态发展的,自从美国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以来,网络已经从简单的机有线网络转变到的“三网合一”,提供 “3A式”服务已经不存在技术瓶颈。 而银行的业务发展主要借鉴西方的业务和金融工具,金融工具也呈现出多样化,除了国库券外还出现了商业票据、短期融资债券、回购协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与货币市场工具和长期政府债券、债券、金融债券、股票、受益债券、股权证、基金证券等金融市场工具。

回顾国内的网上银行发展历史,1997年招商银行的“一卡通”开通了网上业务,从此拉开了国内网上银行的序幕,2000年银行上网开展业务,2001年工商银行大刀阔斧开拓网上市场,2002年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推出自己的网站。自此国内四大商业银行全部被“一网打尽”。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我国已经有20多家银行的2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网址和主页,其中开展实质性网上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达50余家,客户数量达40万,远远超过了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

(二)前期成果综述

2000至2002年期间,理论界在理论和实证方面也曾作过许多的分析研究,大部分来自于对国外网上银行的分析以及借鉴。笔者将前期研究成果归纳为以下几类:

1. 实证类型

此类多来自于银行内部、各大知名咨询公司和网站的分析报告和年报,其中主要包括各类指标,如使用人数、使用频率、最频繁使用的网上银行业务、用户满意度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预测。

2. 经验类型

这一类在网上银行的现有研究报告中占去很大一部分比重,主要是借鉴国际上知名的网上银行的经验看中国网上银行的发展态势。这类分析报告主要从国内网上银行的不足入手,根据国外的成功案例给出的一些启示,谈论国内应该改进的不足之处。

3. 功能类型

这一类型主要抓住了银行管理的一些具体细节,例如交易费用理论、金融效率、风险管理等。上述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将网上银行和学以及管理论结合起来,这样的视角显得更为专业。

4. 用户类型

此类的作者具有如下特征:一、对管理和计算机技术颇有研究;二、这类人士还是网上银行的用户;三、对生活质量有较高的要求,故善于发现问题。这类文献比较通俗,但是很有价值。

5. 技术类型

此类文献专攻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单纯的技术不同,这类文献偏重于信息资源的整合,例如后台CRM(客户关系管理)、数据仓库等概念的挖掘。从计算机公司的角度出发为银行业提供全面解决方面,因此这类文献多来自于如IBM、HP等企业。

(三) 本文的出发点

本文的出发点始于两个问题:一、网上银行的立足点;二、网上银行的存在方式和目的。由这两个基本的问题引出的关于现存网上银行的问题和经营对策。

这两个问题在理论界一直试图给出答案,只是角度的不同。本文从经济基础来看待存在的原因,同时从网上银行的行为特征来看存在方式和目的。从上面的分析就可以看出本文走的是“功能类型”路线。

二、网上银行扎根在何处

首先从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偏好理论和市场理论出发。传统银行业务的开展一般都在营业网点进行,这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一是距离的问题,二是时间,三是交易成本。

一般在中级微观经济学中,我们知道如果将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预算约束所决定的商品的效用理论到劳动力要素市场,我们便得出了一个后弯的劳动力供给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随着工资的上升,人们对于闲暇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个时候,只要时间的边际效用大于货币的边际效用,人们宁愿用货币去换取自由的可支配时间。如果传统银行业务的开展不能跟上这个趋势,那对于传统银行业将会是一个冲击。

这里的结论再简单不过了,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需要更多的可支配时间,人们会将传统银行业的不便作为一项生活中的负担。随着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将从适应性转向理性消费。

从市场理论来分析,在西方经济学中有效竞争市场是也就是使交换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市场,这样的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生活中是几乎不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往往欢迎垄断竞争市场,这样的市场能给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证券公司(如集合理财)、基金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金融功能的完善与强化,中国的商业银行将会成为竞争性行业中的竞争性企业。

此外,在消费者和厂商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同样也会降低市场的效率,这在金融业也是同样的情况。依赖于信息不对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只是短期的行为,市场因此变得没有效率,就像“次品市场”的例子,结果使得高效的厂商和客户退出市场。需要改善这样的一个情况,就需要有信息机制和监督机制。这样的机制一方面是为了规避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酿成的风险,同时也能培育出理性的消费群体。而这样的一个机制是需要成本的,信息技术和银行这两项以服务为导向的产业走到一起并不是偶然。

信息不对称不仅包括银行对客户的,还包括客户对银行的,以银行的贷款业务为例,银行依赖什么来进行个放贷业务呢,信用体系尚未建立。据专家测算分析和保守的判断,中国市场交易中由于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使得无效成本占GDP的比重至少为10%至20%。 其中信用体系建立的首要难题就是信用信息从哪里来。银行业也希望通过对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尝试来降低这方面风险。

结果各大银行之间个体理性的博弈结果使得最终大家都会拥有网上业务,所以正如我们看到的,四大商业银行在短短两、三年内纷纷落网。二、 网上银行现状

(一) 从成本特点看网上银行

从网上银行的自身出发,采用微观学中对厂商的分析,由于网上银行的投入主要是固定成本,那么随着提供服务的客户人数增多,单位成本应该呈递减趋势,由于边际成本较低,据估算,一笔交易的成本是0.01元, 因此从国外网上银行的存款利率来看,就要明显高于一般实体银行。在银行考虑是否推出网上银行业务的时候,很容易就能根据成本和业务定价(网上银行已有收费的趋势),估算出自己的盈亏平衡点,这个点可以是稳定的客户数量,也可以是每天的交易量。

(二)从趋势看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既称作银行,那它和商业银行一样,首先应该是利益驱动的,在国内网上银行的形式是以实体银行为支撑的。通过网上业务,银行可以有效整合自己的资源,从整体上降低自己的营运成本,稳定现有的客户。另外由于网上银行不存在地域的限制,同时还能发掘新的客户。从这几点看,网上银行符合银行的内部需求。但是由于这类数据隐含体现在上市银行的财务报表上,因此很难找出营业费用减少了多少,收入增加了多少。在此只能做一个定性的分析。

现在我们从下面三幅图可以看一下网上银行的利润前景。

资料来源:2009网上银行报告,iResearch-Chinese Internet Research Center

通过经济学原理中的外部经济性来分析,网上银行功能的成熟与完善会拉动其他的产业的进一步网络化,成为互补产品,形成范围经济。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网络化,网民人数的不断增长,将会使得行业的单位成本呈进一步下降趋势。这个发展态势对网上银行业务的利润增长是非常关键的。

(三) 网络功能分析

根据网络的特性,我们可以看到网上银行本身除了盈利能力以外,还有一个信息传播的功能。就现在已有的传播功能分析,网上银行可以分为网上和信息,除此以外有些银行还开出网上论坛,以便用户之间的沟通,以加强营销的力度。

但对于银行来说,网上银行的重要作用不单单是一般意义上的传播功能这种功能一般的网站都具有,但是在大浪淘沙之后,又有几家剩下来了呢。网上银行真正的核心是要透过精美的页面,基本的交易系统,直达它的数据平台, 也就是现在颇为流行的CRM平台。

四、 的突现

前面对微观基础、成本特点、发展趋势以及传播功能的分析,可以看到网上银行的问题有其特殊性。

(一) 关系生存的交易成本

关于交易成本不是指银行方面的,这里特指客户的交易成本,银行方面通过网上银行业务降低了自身成本,是否有效传递到了客户方面呢。以个人业务为例,现行的网上银行(一些试点收费分行)交易成本大都是这样制定的,一般网上银行都需要交纳一定的年费以外,其他的业务和传统业务收费标准相同,换句话说在客户交易成本,或是网上银行的价格制定方面,与传统银行相比并没有进行差别化价格战略。

但是这一点合理吗?按照上面的分析,成本函数可以概括如下:

TC——每年总成本

C ——网上银行年费

t ——每次的交易费用

n ——交易的次数

公式比较简单,这里的t代表简化的交易费用,对于消费者来说,每年所负担的成本就等于网上银行年与交易费用的总和。但是站在风险的角度考虑,就要对以上公式做出补充。其一、由于网络传输数据所特有的风险,误码率是不可避免的。 其二、划转过程中的时间延误,比如可能发生如下情况,货款已从一方账户划出,但该对方账户还未能确认你的款项到达,这中间的时延也是一项成本。当然这样的成本是在一定的概率条件下发生的。可以看到修正后的成本函数为:

P——事件发生的概率

X——事件发生所引起的损失

这样一来,即使要根据网上业务等于传统银行的成本原则定价,由于交易风险的存在,那交易费用也应该小于传统银行业的交易费用(或者利率要高于传统银行利率)。

(二) 发展需要多样化

首先,由于国内网上银行的服务是建立在传统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原先各大商业银行的经营重点不同,因此各自的产品的差异和主要的客户群体差别是不言而喻的。相对于商业银行个体来说,他们的网上银行就要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提供各类互补的产品和服务,使得用户在本行能享受到需要的产品。

其次,在上面所提到的几家做得比较好的商业银行中,除了比较全面的金融产品以外,还需要本行的自有特色,如业内所称的招商银行服务比较快速,工商银行接入比较方便等,多样化的一个关键就是针对客户的营销。举例来说,商业银行已经看到了国内的青少年出国留学的热潮,而这对于银行来说一是贷款业务,二是本外币的划转业务,结合网络的地域优势和时间优势,如果银行推出一卡两币的服务,这必将大受消费者欢迎。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针对需求变化的多样性问题。

(三) 传播功能意义不大

作为网络功能的一大特点,由于网上银行是一项新鲜事物,对于它的营销不仅仅要停留在广告和促销手段上。就如前面所分析的微观基础中所谈到的信息对称性问题,国内大多数的网上银行仅是对网上银行的业务做出说明,而对收费细则和安全特性等网上银行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并没有给出具体地说明, 而且对于损失赔偿也没有明确的承诺。这上面只有工商银行做得比较好,它在自己的主页上开出了一个论坛,有员工定期值班,为客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从另一观点来看,银行在没有公布有效的信息之前,客户在使用这个产品时就会有顾虑,这样一来银行也不便于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又会对目标客户群的划分造成困难。

五、 关于我国网上银行竞争战略的思考

网上银行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但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并不一定都适用于中国。考虑到我国网络化并没有像欧美那样普及,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在各地区呈现不平衡的态势。因此对网上银行的战略构架就提出了新的问题。笔者结合上面提到的一些微观基础问题,就网上银行的战略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一)我国网上银行重在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成为了新兴行业一个差异化的重要标志,由于网上银行的产品类型,如各种金融工具和业务易于被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模仿,所以现阶段最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树立自己在客户和潜在客户中的知名度。

品牌战略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消费者肯为我们的产品付钱?银行可以通过价格优势树立品牌,例如美国的最大的网上银行NetBank在1999年报上所称,它的品牌形象来自于低廉的交易成本和丰富的产品。当然国内不一定都借鉴它通过价格打响品牌,我们同样可以走高价路线,但要提供的是物有所值的产品;或是利用互联网的地域优势,成为全球性的支付银行;或是通过服务建立品牌,工商银行做得就不错,因此工行在第一季度的交易额达2.7万亿,居各行之首。

(二)网上银行的安全考虑

网上银行对消费者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安全性的考虑,这一点绝对有必要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讲,而且已经成了判断网上银行优劣的重要因素。英国的“卫报”就在5月6日报道了关于12名跨国网上银行诈骗罪犯的新闻,这就为网上银行的安全风险管理提出了要求。有些问题是技术问题,需要银行与高公司合作来解决,而事实上我国网上银行系统全数是依赖国外公司搭建的系统平台,这样的风险不可谓不大。另一方面来自于教育问题,由于客户的自身原因所造成的资金损失,这就需要借助网上银行的手段进行教育和宣传。最后还要加强国际间银行业的紧密合作,因为网上银行的一大特征就是无国界。

除了以上的预防措施以外,还可以从补救方面着手,就好像美国成立了FDIC就是为了树立银行客户的信心。网上银行也需要一个第三方机制来消除用户的顾虑。

(三)与政府部门联动

这里并不涉及政府公关,重点是通过和政府合作,形成网上银行的社会效益。 一方面,社会信用体系的形成需要网上银行这一技术机制的加入,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合作。另一方面,网上银行也迫切需要一个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来支撑自己的业务开展。网上银行本身的社会效益要大于个体效益,因此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最近的两则消息来看,政府也有意推行这一信息化建设 。

网上银行业务的整条价值链几乎都是在虚拟的网络上进行。如何使利益相关者效用最大化、以及如何积极配合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成为了网上银行发展的目标。

(四)网上银行战略目标定位

网上银行在国内作为传统银行的一个部门,其目的不同于国外一些独立的网上银行。我国网上银行的目的不是从自身营利的角度出发,而要考虑到商业银行整体的利益,可能产生的现象就是网上银行部门不盈利或亏损,但是整体银行的利润在上升。

这里涉及到一个核心业务问题,核心业务并不一定是赚钱的业务,如果商业银行将其网上银行部门定为核心业务,有可能就是利用这一业务为银行吸收客户,为其他的业务提供盈利的可能性。当然国内银行也可以将网上银行定位成盈利业务,但是其业务的划分和客户市场的细分要和本身传统银行业务交错开,以避免银行内部利润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这同样也是对传统银行的一种保护。

(五)业内的竞合态度

竞合指竞争与合作共存,目光短浅往往会造成“以邻为壑”的战略部署,而这样于己于人都不力。从银行个体来看,竞合的态度首先体现在各商业银行的特色不用,专攻方向也不同。在竞合的概念中首先强调的是竞争,竞争才能体现效率,其次讲得是合作,因为网上银行是有互联网联通的,即使不合作也已经被连在了一起,随着外资银行的网上业务开办,国内的强强联手会成为一个趋势。从银行的外部来看,过度的竞争会导致资源的浪费,重复建设现象的严重,就会存在外部不经济,这与发展网上银行的初衷就背道而驰了。

(六)网上银行相配套的管理体系

网上银行的形式与一般银行不同,对比之下更需要人才的创新能力,当然就如前面所说,网上银行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策划、管理和实施。随需应变的概念在网络得到重视,同时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网上银行的体系下,需要强调知识性和灵活性,在这里就能体现出型组织的理念,整个组织构架应该是由项目所驱动的,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就是项目的核心,依次展开实施,在这里层级观念需要进一步弱化,以适应灵活性的需要。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独立部门,网上银行的管理体系要做好和传统银行的沟通,同时保留自身的独立实施权利,在权责分明的情况下开展活动。

六、结语

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古代的战略管理思想有韩非子的“势”、商鞅的“法”和申不害“术”。网上银行是一项新的金融业务,它能够被消费者接受说明是市场对这个产品有需求,这就是“势”的力量,包括宏观和微观的因素。但是仅有“势”是不够的,它还需要“法”去规范,“术”来实施。对于网上银行的研究在学术界曾经出现过不少有价值的,但是近两年却少有关于它的研究,这就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整篇文章从网上银行的微观基础谈起,结合它和传统银行的共性和自身的特性,分析了网上银行的优势和问题,提出了一些关于国内网上银行发展的意见。

本文与过去其他文献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看问题的角度有所转变,结合经济学和管看网上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但由于是新鲜事物,很多分析只能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对于定量分析的数据来源渠道有限直接导致了本文的缺陷,即实证方面的研究不足,因此笔者仍会继续对此加以关注,希望本文能对自己以后的研究,或是对将来其他研究此类业务的学者能有借鉴作用。

Hal R. Varian. 1999.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5TH edition. USA: Norton.

Marco Lansiti & Roy Levien. 2004. Strategy as Ecolo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rch: 68-78.

Robert S. Pindyck & Daniel L. Rubinfeld. 2001. MICROECONOMICS 5TH edition (Original English Language Edi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07458, Prentice Hall.

戴国强,1999,《商业银行经营学》,北京:高等出版社。

戴建兵等,2000,《》,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刘秀山、陈永民,1995,《银行制度200问》,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曼昆,1998,《学原理》(梁小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振山,2000,《金融效率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王月霞,1999,《网络化金融》,北京:金融出版社。

谢平、尹龙,2000,网上银行:21世纪金融领域的一场革命,《财经》第4期,1-5。

徐昕、赵震翔,2000,西方网上银行的模式及启示,《国际金融》第5期,31-33。

朱军林,2000,网上银行的基本操作、风险控制和监督,《南方金融》第3期,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