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博弈论及其应用大全11篇

时间:2024-03-22 14:54:2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博弈论及其应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博弈论及其应用

篇(1)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8-0092-02

1引言

绩效考核是指在一定工作时期内对员工工作态度与绩效成果进行考核,做出对员工客观公正的测量与评价。绩效考核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员工职位升迁、工作培训、薪资调整的重要依据。同时,绩效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也影响企业未来发展业绩。因此,企业为了对员工绩效做出科学的评价,就需要设立适宜的考核指标,保证绩效考核的公正性、科学性。作为员工,则采取一切方式与手段提高个人考核绩效。然而,在实际的考核中,企业往往采取各个部门对各自员工的考评方式,上级对某些下级会采用包庇态度,人为提高某些员工的考核分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这样考评方式对考评信息的采集缺乏正确性、操作性。

2绩效考核博弈分析

2.1考核主管与被考核员工博弈

在相互绩效考核的博弈过程中,考核主管与被考核员工是参与博弈的博弈方,各个博弈方的策略选择都会遵循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把各自的效用满足程度作为自己策略选择的直接依据。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假设考核主管在进行绩效考评的过程中有“欺骗”与“不欺骗”两种策略。被考核员工也有“欺骗”与“不欺骗”两种策略。这里考核主管“欺骗”策略是指考核部门员工没有达到公司绩效水平,但为了不打击员工的积极性或者由于员工的掩盖,考核主管仍然给予很高分数。考核主管“不欺骗”策略是指考核主管对其考核的部门员工工作绩效采用实事求是态度进行客观评价。被考核员工“欺骗”策略是指员工本人绩效水平没有达到公司规定水平,却有意扩大自己的工作成绩与工作能力。而被考核员工“不欺骗”策略是指被考核的员工对自己的绩效采取客观的评价。下面将分析考核主管与被考核员工的可能采取的策略:

(1)考核主管采取欺骗策略,被考核员工也采取欺骗策略。由于双方均采取欺骗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被考核员工绩效水平提高了,可以获取较高的绩效工资,其得益记为7。另一方面,部门员工的绩效水平的提高,部门主管也会获得相应的提拔,薪资水平也会上调,其相应的得益记为8。

(2)考核主管采取欺骗策略,被考核员工采取不欺骗策略。被考核员工采取不欺骗策略。而考核主管采取欺骗策略,结果考核员工的考核分数还是略缺乏真实性,但会远远低于员工也采取欺骗策略时的水平,这时员工的得益记为2。考核主管也因为部门员工的绩效水平的降低,给薪资与晋升带来一定的影响,得益记为5。

(3)考核主管采取不欺骗策略,被考核员工采取欺骗策略。被考核员工采取欺骗策略,有意夸大自己的工作绩效,即使考核主管采取客观的评价方式所得考核分数会高于员工不欺骗策略时的水平,所以被考核员工的得益记为5。而考核主管的客观真实的评价,使得员工的绩效水平与以前主管采取欺骗策略相比会有所降低,所以考核主管得益记为3。

(4)考核主管与被考核员工都采取不欺骗策略。由于双方的不欺骗,考核结果真正反映了员工的真实绩效水平。当然,这时的绩效水平低于双方采取欺骗策略时的水平,主管的得益记为1,员工的得益记为1。

把考核主管与被考核员工的博弈策略用得益矩阵表示,如下图1:

图1企业绩效考核得益矩阵由于博弈双方都是选择自己利益最大化,利用划线法,求得博弈双方的纳什均衡是(欺骗,欺骗)。也就是说博弈双方都有一个严格上策,员工与主管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会采取欺骗的方式来提高绩效水平,获取较高的绩效工资与良好的晋升机会。然而这种博弈结果显然有悖于企业绩效考核目标,不利于客观评估企业员工的绩效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所以,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对考核主管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使得这种恶性的考核机制得以避免。

2.2人力资源部与考核主管博弈

博弈方为人力资源部与考核主管。由于博弈双方对策略的选择、行为信息都有充分了解,并且博弈方行为选择有明显的先后顺序。人力资源部根据考核主管选择的“欺骗”与“不欺骗”策略而采取“惩罚”和“不惩罚”策略。所以这个博弈是典型的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首先,令考核主管不欺骗时,人力资源部获取收益为R1。考核主管采取欺骗的策略时,人力资源部门获得得益为R2。而其欺骗给人力资源部门带来的损失记为W。此时人力资源部门有两种策略惩罚与不惩罚。当人力资源部门惩罚考核主管时,花费的成本记为C1,惩罚获得的收益为B1。当人力资源部门不惩罚考核主管时,自身获得损失就是主管欺骗带来的损失W。其次,令考核主管不欺骗时获取的收益为R1',考核主管欺骗获得收益为R2'(R1'

令考核主管为博弈方1,人力资源部为博弈方2。

图2人力资源部与考核主管动态博弈在这个动态博弈中,如果考核主管在博弈过程在直接采取不欺骗的政策,这个博弈活动就立即结束。但是考核主管往往会从自己利益出发采取欺骗的策略,这时,人力资源部会根据考核主管的策略结果,权衡惩罚与不惩罚策略给自己带来的得益然后进行选择。

当R2-W-C1+B1

当R2-W-C1+B1>R2-W,即:B1-C1>0,人力资源部门将采取惩罚的策略。

这里惩罚所获得收益B1是指通过采取对考核主管降薪、降职甚至开除企业等方式来树立企业绩效考核的权威,保证以后绩效考核的质量。而惩罚主管的成本C1则是人力资源部门采取一定方式对考核主管的监督成本。在一般性的企业,监督成本C1是远远小于惩罚考核欺骗行为所获得的得益B1,所以,通常情况下,人力资源部会采取惩罚的策略,就是说这种惩罚性的策略是一种“可信性的威胁”。

在人力资源部采取“惩罚”策略的同时,考核主管会采取哪种策略呢,这主要取决于“欺骗”策略与“不欺骗”策略给主管带来的得益。当R1'>R2'-B2时,考核主管会采取不欺骗策略,因为欺骗策略会让他得不偿失,面临降级、降薪、名声被毁的风险。当R1'R2'-B2是必然成立的。总之,人力资源部应加大对考核主管的“欺骗”惩罚,让其享受的收益低于付出的成本,此时考核主管一定会采取“不欺骗”的策略。

3结语

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中心环节,考核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与战略制定成败。在实际操作中,考核工作主要是由员工上级对员工进行评定和员工自评来完成。由于员工绩效分数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资,并且也间接影响到上级的薪酬和未来的晋升。所以,考评双方为了获取较高的考核分数,往往会弄虚作假,人为提高考核水平。本文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论证了被考核员工和考核主管为了各自利益都会采取“欺骗”的策略。显然这种博弈结果对人力资源部和整个企业的发展很不利。为此,本文以人力资源部与考核主管为博弈方,构建了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树,提出了使考核主管选择“不欺骗”策略的约束条件即:人力资源部门加强对考核主管监督,加大对其欺骗行为的惩罚,由此来保证绩效考评的质量,让人力资源部门收集到真实的考评资料,从而做出正确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参考文献

[1]刘鹏.囚徒困境博弈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管理与财富,2001,(8).

篇(2)

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1]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1900)评论《道德经》一书:“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鲁迅曾说过:“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现代学者萧?j焘谈到:“老子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的哲学家,《道德经》是一部不朽的哲学全书。”[2]

二、《道德经》的英译概况

《道德经》英译本最早见于1868年伦敦图伯纳出版社出版的沾约翰牧师翻译的《老子玄学、政治、道德伦之思辩》。此后译过《道德经》的西方译者有里雅格、韦利等。胡子霖在1936年出版的译本是中国第一个《道德经》英译本,此后初大告、林语堂、汪榕培、辜正坤、称鼓应等也纷纷将《道德经》译成英语。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了《道德经》的帛书版,给英译《道德经》带来了挑战,刘殿爵等中国翻译家开始英译帛书版《道德经》。据不完全统计,从1868年至今各种《道德经》英译版已有182多种,几乎每年都有一两种新译本问世。

三、 英译《道德经》对中国文化思想的传播作用

(一) 英译《道德经》对中国哲学思想的传播

《道德经》仅有五千余言,但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成。鲁迅说:“不读《道德经》,就不知中国文化。”。[3]《道德经》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也越来越显示价值。《道德经》中的哲学观点也引发了人类对自然万物的思考和探究。《道德经》通篇渗透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要求人该效法天道,包容一切,处事公平,只有天下归从,才能长久。

《道德经》的英译,传播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唤起了西方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也引发了西方学者对自然哲学的思考。黑格尔的辩证法、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哲学和悲观主义、莱布尼兹的“二进制”、物理学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等也都有《道德经》的痕迹。[4]老子的哲学思想也影响了文学界,例如托尔斯泰把老子的“道”和“无为”思想发展成为“不用暴力抵抗邪恶”的理论,成为托尔斯泰主义的重要内容。

(二) 英译《道德经》对中国教育思想的传播

《道德经》对中国教育思想作了如下阐述,“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老子)”。此话之意为学习不是逼出来的,而是施教者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兴趣与爱好,而不是一味地通过测试分数、评比等硬性指标束缚学生的学习行为,要以“不言之教”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在中国教育史上,老子这一教育理念很少得到运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教育也向着“不言而教”发展。英译《道德经》使老子“不言而教”的教育观点传播到西方,“不言而教”在西方教育理念中的体现十分明显。西方学校主张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创造和独树一帜,在教育方法上,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基于学生兴趣和自发努力的自身行为,教师通过有技巧的提问激发学生潜在的观念和意识以及仿效典范等。[5]英译《道德经》影响帮助中国教育理念广为传播。

(三) 英译《道德经》对中国养生处世思想的传播

篇(3)

    置身于浩瀚的广告世界,人们仿佛进人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万花筒,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突然,一个广告画面映人你的眼帘,锁定你的眼睛,刻人你的脑海,来去匆匆的你对它给予了特别的注意,并且久久不能忘记,这正是广告创作者的追求。广告创作者总是使广告与众不同,在准确地向受众传递有关商品信息的前提下,力图让越来越漫不经心和无动于衷的受众对之过目不忘。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利用异质性心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

    一、异质性心理原理概念

    引人注目,使人过目不忘,亦即强烈刺激人的感知器官,从而得到深刻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异质性心理现象。其原理是:外界事物的声音(包括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等)、外形、颜色、光线等作为一种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子等),人可以迅速感知事物。一方面由于人脑具有记忆功能,可以使过去感知过的事物较长时间地保留下来,形成感知的延续性。另一方面,作为感知客体的外界刺激物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使之有规律可循,即使有所变化,也不会变得面目全非。这样,人对客观事物可以多次重复地感知,不断积累感知经验。这是感知的恒常性。如果新的感知经验与过去的感知经验保持一定的联系,能够维持平衡,并且能由过去的感知经验顺理成章地推衍,接受新的感知经验,就会呈现出心理学上的同质性心理,这种心理一般不会引起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而如果不同时间的感知经验发生联系时,破坏了感知的协调平衡,即不能由过去的感知经验顺利地实现向新的感知经验的过渡,那样就会出现异质性心理。当一个人受到突如其来的刺激时,其视听知觉就会一时失去平衡,使感性细胞发生物理变化,从而在人的感知中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其印象深刻程度同刺激强度成正比。例如,你在街上行走,突然目睹一场车祸,使处于平衡状态的人们的感知器官突然被刺激,尽管发生车祸之人与你无关,你都会对此事留下深刻记忆。又如、当我们第一次看到化成仙人球的话筒的照片时,那种金属的话筒柄与圆圆的仙人球连接在一起的奇特形象会使我们感到突然和吃惊,从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把这类现象归为某一偶然因素的作用,视为偶然性现象。异质性心理的原理正是从对这些偶然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它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二、异质性心理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一般正常人对物的感知,仅指对可见物和有声物的感知,首先是通过眼、耳这些主要感知器官来进行。“眼观其形,耳辨其声。”人的感知过程包含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它具有进行判断、推理以及可记忆的能力。感知的可记忆性和物的存在的相对稳定性及其发展变化的有规律性,给人的感知器官提供了能够对同一物进行多次感知的条件,同时还提供了在这种反复的感知过程中得到无数感知经验的可能。感知经验也称为过去经验,而在新的感知过程中得到新的经验,这些新经验总是与过去曾经感知而形成的各种记忆相联系。这种联系是维系感知器宫平衡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这种联系就会使感知器官失去平衡,产生突然感、奇特感,从而出现心理异质现象。感知经验的存在是心理异质现象产生的条件之一;之二是感知常性的存在。人对客体大小、形状、颜色的感知在某些条件改变时保持一定恒定性的心理状态,称为感知常性。例如,一个成年人从近处走远时,在我们视网膜上的影像虽然相应缩小,却绝不会把他感知为儿童,这就是感知常性的作用。异质性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感知经验与感知常性被违背。

    三、广告传播中异质性心理现象的特征及类型

    广告传播中异质性心理原理的运用就是创造广告传播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给受众以突然性刺激,从而在受众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简言之,广告传播中异质性现象的特征是:由于刺激物的突然性而带来的深刻印象,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这种突然性可分三种基本类型:

    1.时空突然性。即物像出现的时间、空间不符合一般受众的感知经验。比如正在播放电视剧,当故事情节发展到极为惊险的时刻,突然出现广告模特在夏威夷的海滩畅饮冰爽饮料的镜头,观众紧张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下来,在心理上造成很大反差。

    有时,新的刺激物使接受者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在与感知经验没有联系的情况下强制性出现,会引起人的全神贯注,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例如,在电视广告中,出现一个广告模特的特写,然后迅速地变幻出各种各样的人的面孔,表情也随之改变,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受众接受的信息在时间安排上所经历的多次感知,都是过去的感知经验无法预测的。

    空间的突然性是按一般感知经验,某种现象不可能出现在某种场合或者某个地方,但是意外地出现了。比如一则轿车广告:在闹市中,突然出现一只庞大的恐龙,踩烂车子,当踩到一辆很小巧的车子时,车子却丝毫无损借以说明选购这种是明智的选择。在洗发水广告中,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怪亮的光头,以此说明该洗发水里有薄荷成分,洗完头真是凉爽到极点,令人产生不可思议的感觉。

    此种类型的特征是其所属的感知过程在一定时间之内,并且是连续性和活动性的,突然产生的新经验与以前经验均无必然联系,刺激物对感知者以不带任何过程的强制性方式出现。

    2.变异产生的突然性。就是熟知物以完全不被知道的面貌出现,或者说是以非普通性面貌特征出现。前面列举的化为仙人球的话筒带来的现象就属此类。又比如,一头奶牛正在山坡上吃草,身上的花纹黑白分明,突然奶牛身上黑色的花纹飞了起来,原来是许多黑色的蝴蝶;一个人的头发通常是柔软的,自然向下的,但是在纽约疯狂艾迪电子连锁店的广告中,模特在说广告词时,头发突然变成辐射爆炸式,一根根向上竖起;一个孕妇的肚子被轻轻托起,肚子变成了地球,将地球人格化。经过这种变化,寻常的事物就会变得极不寻常,同时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3.综合型突然性。除了以上两个基本类型外,还有综合二者的复杂型。它既带有时空反感知经验,又带有物像反感知经验的多方因素。这种综合型在现实生活中更为少见,因而产生的刺激更为强烈。从某种角度说,这种综合型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类型,是对异质性心理特征的复合与运用,能在短时间内给人以深刻印象,因而在广告设计和传播中体现得比较充分。

    四、异质性心理原理在广告传播中的应用

    1.以物的变异产生的突然性方式的广告实例与分析。物的变异产生的突然性的运用,在广告传播中也被称为物的再创造。这种创造与自然科学中的合成有一定相似之处。这种变异并非是不同物体的随意组合,而是以一定的意念联想为基础,并通常是为再现一定的观念而为。从变异物体的数量来看,包括对单一物的变异和对多种物体的变异。其常用的手段有改变比例大小、反透视、物的自身变异以及组合物体变异以及物的反复等等。(1)改变比例大小,也叫反比例,就是对物与物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的再创造,使物像以违反客观实际比例关系的面貌出现。一般的摄影、绘画总是客观地表现事物,符合人们感知经验中事物正常的比例关系。而广告可以根据创作者的要求,对事物比例重新设计,进行大胆改造,甚至某些事物或情景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出现。

   例如,法国的kookai时装创造出一系列反比例的广告。在画面上:男人变成金鱼。在金鱼缸中游弋,而女人拿着鱼食一边欣赏,一边喂鱼;一个女人悠闲地趴在滑板上,三个象黄鹏鸟那么大的男人站在她的背上殷勤地为她涂防晒霜;女人在精心地涂绘脚趾甲,每个脚趾缝里都夹着一个呼号的男子;女人看着男人在抽水马桶的旋祸里翻腾求救,却毫不留情地按下冲水按纽;女人美丽的胭体超大比例,而男人变得很小,跪着为女子清洗按摩……这些都是改变广告人物的大小,形成反常的比例关系,这种夸张给人留下新颖奇特的印象,并进而思考广告的用意。在我们这个并未完全实现男女平等互利的社会,女为悦己者容的传统穿着观念仍然是市场的主导,而kookai的广告带有明显的“女权主义”色彩,其“女人是世界的主宰,男人尽在我掌握”的反传统表现,在众多女装广告中独树一帜。(2)反透视,即反一般透视—近大远小的规律。人眼观察外界事物,一般透视规律是近大、远小,但在广告中,可以人为地将远处的事物制作得比近处的大,甚至大得有违常理,起到突出商品的目的。例如远景的空中人比近景、中景的汽车、自行车、房屋大得多,能产生强烈的梦幻刺激,这种设计风格激情有趣,使人富于联想。三星激光盘机广告,近处的几个人很小,而后边的三星激光视盘却大得出奇,其目的在于宣传各型激光视盘机。在反透视变异中,总是包含着事物比例变异技巧的运用。如kookai的一则广告,远处的女人趴在地上,望着离我们的眼睛更近的男人,近处的男人被装进了易拉罐里面,比后面的女人小很多,这样,会有视觉上的震撼。(3)物的自身变异,也称为单一物体变异,是对单一物体自身形状或形态的变异,物像以反常态的形状出现。比如笔直的枪口弯曲下垂;玻璃瓶口弯曲变尖;压扁的南瓜;留下深深的手指凹痕的玻璃奶瓶等等。这是比较简单的引起受众注意的方法。(4)组合物体变异,是将几种不同质感或不同形状及形象的物组合为一个新的物,会产生更为奇特的感官刺激。这种组合的每一部分往往相互间有一定的意念联系。比如,从萨克斯管的自然走势中变幻出女人丰满的腿;一卷胶卷蜿蜒向前幻变成了一条蛇;一头黑亮的秀发在甩起的一瞬间变成了一只肌肉强健的胳膊。

    物体组合变异的另一种形式是将多个物体或画面分别截取其中某一部分,然后再组成一个新的画面,既与原来任何一个画面截然不同,又包含着原来各个画面的某些部分和特色。例如,我国第九届广告节的金奖作品《脏系列》中的《垃圾铲》篇、《地毯》篇、《扫帚》篇,将穿得很脏的衬衣与垃圾铲、地毯和扫帚结合起来,使这些物品成为两个物体的结合体,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效果。(5)物的反复出现,即绝对相同的一物在画面中以完全相同的形状及形态多次出现。比如同一个人的嘴巴,以相同的形态反复出现,使人感到突然,甚至感到恐怖,因而印象深刻。又如兴业银行形象广告《船桨》篇、‘话筒》篇、‘路标》篇。反复出现的船桨,带给人们的动力的支持,是快速抵达彼岸的信心保障;许多远近不同但外形相同的话筒表明“倾听无处不在”,强调其真诚服务;数不清的路标表明无处不在的指引,给予需要者全面的金融服务。这种重复出现的画面可以消除单一形象带来的单调感,给受众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当然并非所有的重复都能产生异质性心理,只有那些违背感知常性的重复才能形成异质性心理。

篇(4)

数学规划很久以来就一直被认为是解决优化问题极其重要的建模方法。数学规划由各种各样的范型(理论框架)组成,这些范型适合于不同类型的问题,对于决策中的问题是极端有用的。本书给出了对数学和博弈论中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及科学发展动态的回顾,这是一本经同行评议的研究专题论文集。提供了数学规划方法的理论及应用,涉及统计学、金融、博弈及电网问题的全面观点。它还提出了对研究趋势的重要而又及时的观察,并且将重点放在了支持矢量机、双水平规划、神经网络模型等极具吸引力的领域上。本书的撰稿人中有些是世界著名的研究人员。特别值得指出的是R.J.奥曼,他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合理性研究中心教授,由于“通过博弈分析改进我们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而与K.谢林分享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本书共有25章,由包括本书编辑在内的不同作者撰写。1.数学规划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2.线性规划及拖延枢轴规则与全幺模系数矩阵;3.凸二次规划的一种新的实用有效内点法;4.一个用于约束集合分析的总框架;5.流动推销员问题的基于容许的算法;6.关于谱系多面体的隶属问题;7.单亏损顶点着色问题的正合算法;8.采用神经网络模型的涉及垂直分块矩阵的互补性问题及其解;9.模式分类的模糊双支持向量机;10.关于绝对误差回归最小和的综述;11.套期保值对抗无卖空行为市场;12.数学规划与电网分析Ⅱ:借助网络分析的计算线性代数;13.高科技产品价格与质量的动态优化控制策略;14.供应链预报与资产组合管理;15.双层规划的变分分析;16.博弈工程;17.连通性博弈;18.气候变化政策博弈中的鲁棒反馈纳什平衡;19.实际授权与推荐规则;20.有效性函数中的谈判集;21.混合大型博弈动态、寡头垄断――玩具市场;22.平衡对策的某些类;23.组合拍卖市场平衡与非负TU博弈配匹核心;24.连续性、流形与Arrow的社会选择问题;25.关于随机对策混合类与序域性。

本书对于统计学研究人员、专业人员及高年级研究生而言,是了解数学规划、博弈论及其应用最新研究工作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胡光华,高级软件工程师

篇(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125-01

《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研大纲》(以下简称《教研大纲》)高屋建瓴地从国外经济思潮的借鉴、海内外会计学高等学府对商业伦理和会计职业道德这一课程的引进和高度重视、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同志“八荣八耻”带头的我国政治经济领导者的努力方向等方面,因势利导地得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开展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这一课程是大势所趋这一论断,并进一步提出了,开展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这一课程的教育研究,不但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所做的明智选择。

1 《教研大纲》开篇提纲挈领地激发了读者学习《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欲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如果说《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一书是学习的客体,那么它就是鱼;而《教研大纲》的写作目的是帮助人们认识该书和想要学习该书,所以可说《教研大纲》就是教人打渔的“渔”和激发学习欲望的“欲”。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教研大纲》在开篇之初就要花大约一半的篇幅来写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时代价值这一题目了―― 因为它就是学习欲望之所在。

2 《教研大纲》谋篇布局的思路

讲清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接下来的任务就很明了了,仍以浅显的打渔作比喻,亦即是:其一,解释教人打渔的渔具是由什么组成的,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渔具,怎样使用这些渔具;其二,将鱼解剖给人看,看看它有哪些营养成分可以供人享用。

3 《教研大纲》指出了《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一书的特点与创新

3.1 概述了《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及成果

从第二个子标题下作者的叙述,可以看出,该书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所运用的思想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等若干学科;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两种;写作风格为定量分析与定性论述相结合;思想原料为中外文献;研究的问题涵盖企业伦理与企业信用分析、会计假账的道德透视、会计职业道德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研究这几方面;研究的成果主要是构建了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理论及其应用体系。

3.2 条分缕析《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

(1)采用案例研究法研究,数据资料丰富。

“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本书采用案例研究法,介绍了北京同仁堂、美国安利等成功案例与中国现代会计之父―― 潘序伦、著名会计专家顾准等楷模,列出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十大造假案简表与美英中等国多家知名公司会计审计假账案例主要数据,解剖安然、郑百文、银广厦等公司造假重组案的艰难历程。”由这段话可见,本书着重采用了实证研究中的案例研究法,介绍了正反两方面的一些会计人物和会计事件,并且数据资料相当丰富。

(2)多学科多领域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的研究和写作方式。

“本书论述市场经济中伦理道德的功能与义利共生理论,契约经济、道德契约和信用机制有关内容;从委托―失灵和供求曲线模型两方面分析会计行业道德滑坡的表现―― 会计败德行为,展开了权钱交易的制度与博弈分析及会计寻租分析,探讨了不公正经济与会计假账成因。”这段话耐人寻味,作者是在将经济学和伦理学这两个学科的思想做交叉,得到了所谓“市场经济中伦理道德的功能与义利共生理论”以及“道德契约”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名词,这是在运用前文作者所称的规范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从“委托―失灵”这一管理学理论和“供求曲线模型”这一经济学理论两种方式分析会计败德行为,其间还运用了“权钱交易的制度与博弈分析”这一博弈论理论和“会计寻租分析”这一经济学分析思路。这样多学科多领域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的研究和写作方式,确实别具匠心,独出心裁,很有借鉴意义。

(3)采用大量调查问卷,极具参考价值。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本书恰恰在调查研究这方面不遗余力,这正如作者说的,“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也是本书最鲜明的亮点之一,对后续的研究具有高度的参考价值。

(4)提出全书的总论点与主旨。

在第二个子标题的最后部分,也就是在为本书的主要成果(即构建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理论及其应用体系)做具体的阐释。最后一句话“笔者认为,企业经营管理与会计工作应借助伦理道德建立强有力的自律机制与他律机制,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与会计管理水平。”即是作者画龙点睛的全书论点。本书一以贯之,就是围绕着这一论点而展开的论证。揭示它也就正是第二个子标题的主旨所在。

4 具体介绍《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一书的内容概要

文章最后部分采用分章节的写法,介绍了该书谋篇布局的结构及脉络,以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以帮助人们能够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和探讨。

5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研大纲》做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开展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这一课程是大势所趋的论断,提出了开展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这一课程的教育研究,不但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所做的明智选择;对作者所著《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一书进行了浓缩及概括,指出了该书研究的成果主要是构建了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理论及其应用体系;最后介绍了该书谋篇布局的结构及脉络。

参考文献

篇(6)

华薇 HUA Wei

(北京联合大学外语教学部,北京 100010)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Department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010,China)

摘要:英语读写素质是习得读写能力并形成读写体验的过程。读写素质主要由分析能力、结合社会文化能力、话语分类能力、读写实践能力、记忆能力、情感反应、思辨能力和隐喻理解能力等因素构成。本文首先应用二元理论中的集对分析理论分析了句子、语法和词语,英语句子具有同异性,英语语法中时态的相关性均有特定的语法表征手段,英语词语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单位常常附衍了一串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如果用联系数来描述词语的相关度,它同时也反映出了词语的思想丰度。本文还运用博弈理论和悖论分析文章的含义及价值,最后应用模糊二元对比排序法对英语读写素质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确定了各因素的重要度,将其应用于读写素质研究中具有积极作用并具一定的发展潜力。

Abstract: Literacy study is a process of acquiring ability and forming experience of literacy. It mainly includes abilities of analyzing, combining social culture and discourse classifying, reading and writing practice, memorizing, emotional response, critical and metaphor comprehension. This paper firstly applies SPA (Set Pair Analysis) of binary theory to analyze sentences, grammar and words. English sentence has the features of difference and indifference. The correlation of tenses in grammar has some specific grammatical expressing means. English words are a kind of conventional customary language units, with a list of synonyms and homoionyms and antonyms. If relevance of words can be described in number of correlation, which the thickness of thinking can be also reflected simultaneously. Game theory and paradox are also applied to analyze the meanings and values of essay, and the sequence based on paired comparison is applied to analyze every element of literacy studies, and the important degrees of every element are determined then, which has potential and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study of literacy.

关键词 :读写素质;二元理论;因素分析

Key words: literacy studies;binary theory;facto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214-03

0引言

英语读写素质研究(Literacy Studies)发端于英国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在读写过程中通过文本与世界交流,是探索和描述人类各种群体阅读、创造、使用和传递文本的过程。在英语读写过程中,会遇到语言单位词语,常常附衍着一串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如果用联系数描述它们,会刻画出词语的思想丰度。英语读写素质是由分析能力、结合社会文化能力、话语分类能力、读写实践能力、记忆能力、情感反应、思辨能力和隐喻理解能力等因素构成,本文应用二元理论中的模糊二元对比排序法对英语读写素质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确定了各因素的重要程度,以便促使教师在提高学生英语读写素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学习内容的多样化以及教学实效的最大化。

集对分析(SPA)是赵克勤先生提出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理论,基本思路是:在一定的问题背景下对所论两个集合所具有的特性作同、异、反分析并加以度量刻画,得出这两个集合在所论问题背景下的同、异、反联系度表达式。博弈论(Game theory),有时也称为对策论,是微观经济学发展的革命性成果,它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前沿领域,已成为占据主流的基本分析工具之一。在经济学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革命”,分别是“边际分析革命”、“凯恩斯革命”与“博弈论革命”。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引发了一场深刻的经济学革命,因为它代表着一种新概念、新方法论、新分析方法和一种全新的思想。作为着力于研究 “理性人的互动行为”的一门学科, 博弈论几乎可以被运用于经济学和其它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1994年著名博弈论专家纳什(J. F. Nash)、泽尔藤(R. Selten)、豪尔绍尼(J.C. Harsanyi)因在非合作博弈均衡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博弈论不仅仅能在学术领域中光彩夺目,在其它领域如军事、管理、体育、政治、公关、个人生活中同样能得到充分利用。在普通的企业管理中,经营者要熟练地掌握管理之术,必须能够自动自发并自觉地运用博弈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凭借博弈论的思想方法来分析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正因如此,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逊(Paul Samuelson)说:“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运用博弈理论、悖论和模糊二元对比描述身边的故事,这些知识的应用,极大的拓广了学生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是对常规教学有益的补充。

1基于二元集对分析理论分析方法

集对分析(SPA)的基本思想是把所研究的问题视作一个既确定又统一,并可用一个能充分体现其思想的联系度式子:μ=a+bi+cj来描述各种不确定性。其中a表示同一度,b表示差异度,c表示对立度。其中a,b,c满足归一化条件a+b+c=1。

1.1 刻画敷衍词语数用联系数描述一个词语的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个数,这个联系数就刻画出这个词语的敷衍词语数,例如great词的联系数,见表1。

因此,通过词的联系数可以丰富原有的读写方法。

1.2 句子中的联系数在ERS(event time, reference time, speech time )时体句子中的应用,可刻画如图1所示。

在时体中的应用,例如:

He is reaching station.(他快要到车站了。)

一般可以表示为0+0.5i+0.5j,这里a=0,b=0.5,c=0.5,其中a表示过去,b表示现在,c表示将来。若已知接近目标的程度,可以调整b、c的系数。其它时体可以类似讨论。

1.2.1 在谚语句子中的应用,例如:Well begun is half done.(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以表示为0.5+0.5i+0j和1.0+0i+0j。

1.2.2 在诗歌中的应用,例如:拜伦的名作Don Juan(《唐璜》)中的名诗The Isles of Greece(哀希腊)中The mountains look on Marathon——And Marathon looks on the sea.(群山绵绵遥望马城——马城静静遥望大海。)可以表示为0.45+0.45i+0.1j和1.0+0i+0j。

1.2.3 在描述事物属性程度中的应用,可用a+bi+cj来刻画,a表示某事物,b表示其某属性的正向程度,c表示负向程度。例如:描述“梅花”、 “牡丹花”和“蒲公英”的美丽度。“梅花”可以表示为+0.82i+0.18j,“牡丹花”可以表示为 +0.9i+0.1j,“蒲公英”可以表示为+0.63i+0.37j。

2基于博弈理论、悖论分析方法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2.1 在读写中的博弈论分析本文先以“浮士德”为例来说明。《浮士德》是歌德的最伟大的代表作。浮士德为了寻求新生活,和魔鬼梅非斯托签约,把自己的灵魂抵押给魔鬼,而魔鬼要满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如果有一天浮士德认为自己得到了满足,那么他的灵魂就将归魔鬼所有。于是梅非斯托使用魔法,让浮士德有了一番奇特的经历,他尝过了爱情的欢乐与辛酸,在治理国家中显过身手,在沙场上立过奇功,又想在一片沙滩上建立起人间乐园……就在他沉醉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时,他不由地说,那时自己将得到满足。这样,魔鬼就将收去他灵魂,就在这时,天使赶来挽救了浮士德的灵魂。

假设浮士德获得一切要求为2分,在不失去灵魂而获取部分要求为1分;魔鬼获得浮士德的灵魂为2分,获得了签约为1分,博弈结果如表2所示。

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在获得利益时,一定要守住道德底线。

再如图片中的博弈,见图2所示。解读图片的意思是:当看图片左边时,图片象个少女;当看图片右边时,图片象个老妇人;当远看图片时,图片是一个少女;当近看图片时,图片是个老妇人。因此,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心情的博弈;也是美与丑的博弈。

2.2 在读写中的悖论分析悖论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悖论的英文paradox一词,来自希腊语“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

例如在“让她无法说No的约会。”的故事中是这样阐述的:

一次,美国滑稽大师马丁·格登纳根据哈佛大学著名数学教授贝克先生告诉他的办法,成功地邀请了一位年轻姑娘一起吃晚饭。

格登纳:我有三个问题,请你对每个问题只用“Yes”或“No”回答,不必多做解释。姑娘回答:嗯。

格登纳:第一个问题是:你愿意如实地回答我下面的两个问题吗?

姑娘:“Yes !”

格登纳: 很好,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我的第三个问题是‘你愿意和我一道吃晚饭吗’,那么,你对这后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不是一致的呢?

姑娘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因为不管她怎样回答第二个问题,她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次,他们很愉快地在一起吃了顿很好的晚饭。

再如辛普森悖论(Simpson′s Paradox)亦有人译为辛普森诡论,是英国统计学家E.H.辛普森(E.H.Simpson)于1951年提出的悖论。这个悖论的内容是:在某个条件下的两组数据,分别讨论时都会满足某种性质,可是一旦合并考虑,却可能导致相反的结论。

例如某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同英语测验,对男生进行比较,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比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的平均分多5分,同样对女生进行比较,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比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的平均分多5分,按照普通理论思考,当然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平均分比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的平均分多5分。但是,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并非如此,这就是辛普森悖论。

因此,为了避免辛普森悖论的出现,就需要斟酌各分组的权重,并乘以一定的系数去消除以分组数据基数差异而造成的影响。同时必需了解清楚情况,例如:是否存在潜在因素,从而进行综合考虑。

3基于模糊二元对比排序方法分析

根据心理学分析,人们对不同因素重要性做出评断往往是从两两对比着手的,因为对两个以上的因素进行比较甚为不易,特别当测定因素很多的情况下,可先对其中两个不同因素进行比较,然后再换两个依次对比,每次比较即得一个评断,每次评断用数量形式表示出来,这样就得到一批数据,分别求平均值进行排序,即模糊二元对比排序方法。

读写素质主要由分析能力(x1)、结合社会文化能力(x2)、话语分类能力(x3)、读写实践能力(x4)、记忆能力(x5)、情感反应(x6)、思辨能力(x7)和隐喻理解能力(x8)等因素构成。

对这些因素之间,先建立一种优先关系,以cij表示xi与xj比较的优越度,cij=0.5表示优越度相同。

现对北京联合大学非英语专业某年级179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学年的英语读写素质培养的训练,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观察和测试方法进行评估,若仅考虑因素x1(分析能力)与x2(结合社会文化能力)比较对读写素质贡献优越度0.6,与其它因素比较对读写素质贡献优越度以此类推,见表3。再通过求平均值

通过ci确定了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然后将其应用于英语读写素质各因素的分析。

因此,得出的结论是:读写素质各因素重要度次序从大到小排序为:x7>x1>x2>x6>x4>x8>x5>x3。

由此可见,读写素质各因素重要度次序为: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结合社会文化能力、情感反应、读写实践能力、隐喻理解能力、话语分类能力和记忆能力。思辨能力即创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推理过程最为重要,思辨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影响人的素质。同时,它也同样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其语言技能的发展;结合社会文化能力是指在读写过程中与世界交流、吸收或摒弃所传递的多重文化信息和各种文化价值观和思想的重要途径;情感反应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及所表达的情感色彩,最容易使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隐喻理解能力作为隐喻所构建的会话分析模式,进一步体现出交际事件中的互动性与合作性;读写实践能力和记忆能力是由实践多个零散的读写文章为媒介的具体片段组成,体现为课堂教学所呈现的规律性。

4对策与建议

读写素质中的二元理论研究强调文本本身所蕴含的集对分析、博弈论和悖论及其对人们读写视角产生的重要影响,这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课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分类,了解二元理论的文化含义,还要通过阅读和搜集相关资料,增强自身对于二元理论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要集中精力针对较难二元理论内容组织活动,帮助学生探索这些内容词包含的二元文化背景,注意观察读写事件的关联性,使学生关注跨学科的问题,体现读写与相关学科研究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鼓励学生尝试更多样的读写形式并予以反馈,师生彼此协作探索课文内容背后更深层次的哲学意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走跨学科和交叉研究的创新之路。

本研究首先应用集对分析对英语句子进行了量化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并解释英语句子的结构和拓展;应用博弈论和悖论于读写中,旨在帮助学生探索和挖掘学习材料本身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从而达到通过英语学习提高学生文化意识、科技意识和世界意识的目的;最后把模糊二元对比排序法应用于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分析中,对读写因素重要程度的分析有利于构建教学过程,同时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对教学进行反思,对于促进教师探索培养学生读写素质的有效策略极具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学生是构建读写素质的主体,学习者积累的经验越丰富、越熟练,读写语言能力就越强。因此,多元的视角、多学科间的融会,是当前读写研究得以创新与发展的根本途径,这也是本研究为什么结合跨领域的初衷。

参考文献:

[1]Austin,J.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 Oxford:OUP,1962.

[2]Baker,C.Founda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M]. London:Multilingual Matters,2006.

[3]Boeckx,C.Language in Covering Mental Structures and the Rules Behind Them [M].Hong Kong:Blackwell, 2010.

[4]Dobson,C.Critical Thinking Skill: Measuring Higher Cognitive Development with Bloom’s Taxonomy [M]. La Vergne, Tennessee: Lightning Source Inc, 2008.

[5]Black, M. Models and Metaphors: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Philosophy [M].Now York:Conell University Press,1962.

[6]Adger, D.Core Syntax [M]. Oxford: OUP, 2003.

[7]Gee, J.Social Linguistics and Literacies: Ideology in Discourses [M]. London: Taylor &Francis, 1996.

[8]Gee, J.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M]. London: Routledge, 1999.

[9]Gredory,E.&A.Wllliams. City Literacies: Learning to Read across Generations and Cultures [M]. London: Routledge,2000.

[10]Borer, H. Parametric Syntax [M]. Dordrecht: Foris, 1984.

[11]Street, B. Literacy and Development: Ethnographic Perspectives [M]. London: Routledge, 2001.

[12]Street, B. What’s “new” in new literacy studies?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c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J]. Comparative Education 5: 110-118.

[13]Deignan, A. Metaphor and Corpus Linguistics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5.

[14]Rose, K. & G. Kasper. Pragma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UP, 2001.

[15]方子纯,陈坚林.基于语料库的同义形容词行为特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6):842-852.

[16]盛静,韩宝成.新读写素质研究与英语课堂教学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3(2):261-272.

[17]赵克勤.集对分析及其初步应用[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5-67.

[18]黄涛.博弈论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04:10-58.

[19]西内启[日]著,朱悦玮译.看穿一切的统计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181-193.

篇(7)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3-0054-02

随着高校教学的不断发展,学校对教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教师已成为学校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才是最直接的方式,而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分析,会使评价效果更明显、更直观,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博弈论的定义

博弈论亦称对策论,可以看作是多人的决策理论。任何博弈都有三个部分:

1.一组参与者。

2.参与者采取的行动。

3.参与者可能得到的好处。

每个参与者都会选择最佳的行动,以获取最大的好处,而且每个参与者总是会认为,其他参与者也在设法争取最好的结果。

二、模型构建与分析

1.基本假设

(1)教师与学生理性。在作出任何决策之前他们会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

(2)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动态博弈,学生评价的好坏是根据教师是否认真授课来决策的;

(3)监督总是存在;

(4)教师认真授课,则课堂教学情况良好,会使学生获得更多受益。

2.具体分析过程

(1)变量假设

假设教师在上课时不认真授课的预期收益为E且E=R*(1P),其中R为不认真授课的轻松闲暇所得,P为不认真授课被处罚的概率。不认真授课被查处后对教师进行惩罚给其造成的全部损失计为M,不认真授课的预期净得益是指不认真授课的预期得益和损失之差,预期净得益=R*(1P)M*P,由不认真授课引起的教学损失为N,打击不认真授课行为所挽回的教学损失为K,教师认真授课给学生带来的得益为S,此时学生享有监督权,而教师正常授课所得的薪金为T。

2.具体博弈分析

在分析中,引用动态博弈模型(如下图):

(1)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教师在授课时,对授课的利益得失权衡比较。若不认真授课被发现的概率较大或不认真授课之后得益小于不认真授课给自己带来的损失, 他们则选择认真授课。此时,教师的得益就是他们的薪金T;若权衡之后发觉不认真授课后的得益大于其损失或不认真授课被发现的概率较小,则他们会选择偷懒授课,此时的得益要看学生的决策选择。

(2)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学生对于教师不认真授课的行为进行差评后教师被处罚的概率为P,不处罚的概率为1P。若学生因担心自己的期末成绩而没有进行差评,则其得益为教师不认真授课带来的教学损失N,而教师的得益为其正常薪金与不认真授课的预期得益之和为T+R*(1P);若学生进行差评,则学生的得益为差评后所挽回的损失减去教师所造成的教学损失KN,教师得益为的薪金收入T与不认真授课的预期得益与损失之差即T+R*(1P)M*P。根据动态博弈的逆推归纳法,对于学生来说,其差评的得益肯定要大于其好评的得益,即由上图看出KN>N。若教师不认真授课惩罚后的得益仍然大于不认真授课之前的得益,即T+R*(1P)M*P>T,那么这样的惩罚显然是无效的。此时,需要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

(3)教学评价条件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排除其他主观因素的干扰,教学评价要想达到预期效果,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1)在教学评价制度上,如果教学评价制度比较完善,这种上课不认真的行为就不会出现。然而,预期得益中的R是导致其偷懒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如果在一个课堂教学透明、实效的评价制度下,这种预期收入不可能很高。

(2)在监督上,如上分析,如果监督不到位,不认真授课的行为被发现的概率比较小,即不认真授课的预期得益

R*(1P)较大,而处罚损失即M*P较小,这无疑会增加教学评价不认真授课的概率。

(3)在处罚上,如果处罚力度不够,也即处罚后教师的得益与不认真授课之后的得益相比,相差不大或是甚至更高,那么这种处罚也就徒有形式,不会起到真正的效果。如上,教师的正常收入为T,在不认真授课被处罚后,其得益为T+R*(1P)M*P

三、提高教学评价效果的对策

1.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在这方面,学校应该设置一套完备的,全方位的教学评价制度,规范教师行为,设置全面的教学评价内容,运用先进的教学评价方法,保证教学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2.实效透明的监督机制

在很多时候,学生对教师的监督只是走走形式,评教大多流于形式,对于教师的绩效考核往往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应当重视学生的评价结果,把它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让评价结果发挥实效。如可以给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并打分,归纳出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提出希望、要求和改进的建议。

3.适度严厉的处罚机制

这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在处罚上如果处罚力度不够,就会出现一系列后发性问题,这会使教师容易出现侥幸心理,最终使得处罚苍白无力。当然,如果处罚过度,又会伤害到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这无利于正常的教学。所以,把严厉的处罚机制适度的实施很有必要。

当然,通过这些客观的方法还不能够完全的纠正教师的教学态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它发生的概率,如果要切实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从主观上予以配合:

1.教师自主提高教学积极性

作为教师,应当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目标。因为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贯穿课堂始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了整堂课的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就会使课堂毫无生机,死气沉沉。作为接受新知识的学生来说,这无疑会受到极大的阻碍。所以教师应当主动提高教学积极性,做到对学生负责。

2.加强学生的公正意识

作为学生,应当端正自身态度,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上给予教师最真实的反馈。这样才能帮助教师找出课堂教学的漏洞,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的来说,无论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博弈的过程中两者都想获得彼此利益最大化:教师一直认真授课,学生一直给予好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样的结果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这就需要二者从主观上和客观上给予配合和制约,才能实现双赢。

篇(8)

1.引言

意外伤害保险(以下简称意外险)是指被保险人在保险有效期间,因遭受意外伤害事故,致使其身体蒙受伤害而死亡或残疾时,保险人按照合同规定给付保险金的保险。意外伤害的发生应该具备非本意的、外来原因引起的和突然的三个条件。按照保险期限长短的不同,意外险可以分为一年期业务和短期业务。按照投保方式的不同,意外险可以分为个人意外险保险和团体意外险保险[1]。

在我国,较大的人身险保险总公司对各地分公司通常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管理,对意外险的管控也是如此。一般各家人身险总公司会根据地区差异,在全国范围内划分三至四个分公司等级标准,并据此制定对应的意外险费用包干政策。但是在分公司实际的意外险业务管理与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总公司与分公司对市场有认识上的差异。

首先,即使严格控制核保流程,意外险特别是团体意外险的赔付率是很难控制的,往往一桩大的团体群死群伤事件就会使一个分公司背上沉重的费用负担。但是这样的事件对于一家分公司,特别是对总公司来说,却能很好的体现人身险公司的品牌价值,对整个行业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其次,由于意外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家分公司在当地展业过程中,已经面临越来越大的展业费用压力。但在现实市场上,按照保监会提出“更好更快地发展保险业务”的精神,以及各家公司自身需求,一方面人身险总公司在更多的强调意外险保费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在进一步强调意外险费用管控的力度。另一方面,各地分公司面临的最棘手问题却是如何能争取更大的费用空间,以及争取节约更多的展业费用来保证按照总公司的要求发展意外险业务;其三,社会对保险业的认识仍然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这需要各家分公司、各家人身险总公司,乃至整个保险行业共同长期努力,坚持宣传,加强服务,才能真正实现这个行业在中国市场的广泛认同。然而在其中,分公司的力量是有限的,因为费用政策的导向会导致总公司乃至行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与分公司短期的经营目标相冲突。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总、分之间对意外险市场认识上差异要求人身险公司意外险费用包干政策需要一个更新的,更符合市场导向的思考角度,即必须考虑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在费用上的更多协同,更多的着眼于长久,而不仅仅是一个上下级简单的包干政策。因此,本文参考张维迎(2004)关于完全信息博弈的相关分析[3]和肖条军(2004)[4]关于博弈论及其应用等相关资料,运用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理论[5],从人身险总公司和分公司共同建立公司品牌、打造整体影响力的角度出发,以意外险做为分析对象(当然,也可以以其他险种为例,但本文认为分析意外险费用包干政策更有实际意义,因为它的市场波动相比其它险种更明显和直接),建立一个总公司与分公司的意外险费用包干政策的博弈模型,研究总公司进行整体市场推动的投入,分公司决定进行市场推动的投入,总公司对分公司的意外险费用包干比例以及分公司之间的包干比例关系,为我国各家人身险总公司制定整体协同的意外险费用包干政策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思路。

2.一个总、分公司的意外险费用包干政策模型

考虑人身险市场上有三个参与人,由一家人身险总公司和两家人身险分公司组成。假设由总公司决定进行整体意外险市场业务推动的投入,分公司决定自己意外险业务推动的投入。总公司还决定分公司的意外险费用包干比例。

设委托人(以下简称总公司)(P)的意外险市场业务推动的投入为(Ip),Ip0,p,人(以下简称分公司)(A)的意外险业务推动的投入为(IA),IA0,A,(A=1,2)。设市场对两家分公司意外险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q1 (Ip,I1)=b1(Ip+1)(I1+1)1- (1.1)

q2 (Ip,I2)=b2(Ip+1)(I2+1)1- (1.2)

其中b1>0,b2>0,0≤≤1,

b1、b2表示总公司与两家分公司都没有进行业务推动的投入时,市场的正常需求;从(1.1)、(1.2)中可以看出,对拥有多家分公司的一家总公司的(Ip)对一家分公司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是很大的,表明总公司通过整体业务推动投入以宣传自身品牌,提升行业美誉度比分公司作用大;()表示总公司进行意外险业务推动投入的重要性,1-表示分公司进行意外险业务推动投入的重要性。本文假设

文中所指的分公司业务推动投入是指正常的意外险业务取得费用支出及正常赔付率的支出以外的促销投入。[本文称这种正常费用为分公司符合市场行情的、可评估的固定成本(c1),(c2)]。在模型中同时考虑两家分公司,是因为实际管理过程中,地域的差异性是很大的,总公司会对不同地域分公司以不同意外险费用包干政策,对此进行开展研究是有实用价值的。

设总公司意外险产品的成本是(c),总公司规定的统一意外险销售价是(Pp),销售价格一般不能随便变动。由总公司制定的分公司费用包干比例是(A),其中(A=1,2),(1-1)Pp>c,(1-2)Pp>c,1Pp>c1,2Pp>c2。总公司的收益函数为:

p(Ip,I1,I2,1,2)=[(1-1)Pp-c]b1(Ip+1)(I1+1)1-+[(1-2)Pp-c]b2(Ip+1)(I2+1)1--Ip (1.3)

两家分公司的收益函数分别为:

1(Ip,I1,1)=(1Pp-c1)b1(Ip+1)(I1+1)1--I1

(1.4)

2(Ip,I2,2)=(2Pp-c2)b2(Ip+1)(I2+1)1--I2

(1.5)

3.Stackelberg博弈分析

3.1分公司意外险业务推动的投入

在完全信息下的总公司与两家分公司的意外险业务费用投入的动态博弈中,总公司的选择变量是(Ip),分公司选择变量是(IA)。我们考虑Stackelberg博弈的情况下,即假设总公司先选择,两家分公司观测到总公司的投入(Ip)和费用包干比例(A)后,然后选择自己的投入。

根据Stackelberg博弈的算法――逆向选择法,本文首先计算两家分公司的最优选择。对于分公司,最优化的业务推动投入(IA)一阶条件意味着:

1/I1=0,2/I2=0

解之得:

I(Ip,1)=(Ip+1)[b1(1-)](1Pp-c1)-1 (1.6)

I(Ip,2)=(Ip+1)[b2(1-)](2Pp-c2)-1 (1.7)

从(1.6)、(1.7)式、可以看到:

(1)总公司(Ip)越大,两家分公司的(I),(I)越大。总、分公司之间意外险业务推动的投入正相关。

(2)分公司固定成本(c1),(c2)越大,两家分公司的意外险业务推动力度越小;分公司之间固定成本较大的,推动力度就较小。

(3)对于分公司,最优的业务推动投入(I),(I)与(1),(2)相关:

I(Ip,1)/1=Pp(Ip+1)[b1(1-)](1Pp-c1)>0 (1.8)

I(Ip,2)/2=Pp(Ip+1)[b2(1-)](2Pp-c2)>0 (1.9)

由(1.8)、(1.9)可以看出,总公司给分公司费用包干比例(1),(2)越大,两家分公司的意外险业务推动力度越大。费用包干比例与分公司业务推动正相关。

3.2总公司意外险业务推动的投入

根据式(1.6)、(1.7),总公司的收益函数可以表示为:

p[Ip,I(Ip,1),I(Ip,2),1,2]=[(1-1)Pp-c]b1(Ip+1)(1-)(1Pp-c1)+[(1-2)Pp-c]b2(Ip+1)(1-)(2Pp-c2)-Ip (1.10)

由此可以得关于(Ip)的偏导数为:

=[(1-1)Pp-c]b1(1-)(1Pp-c1)+[(1-2)Pp-c]b2(1-)(2Pp-c2)-1 (1.11)

从式(1.8)可以看到:

①如果式(1.11)大于0,说明总公司的业务推动投入越大,总公司的收益越大,最优投入为(Ip)。

②如果式(1.11)小于0,说明总公司的业务推动越大,总公司的收益越小,则Ip=0。

3.3分公司费用包干比例是(A)

根据式(1.10)求分公司费用包干比例(1),(2)的二阶导数:

=--1Pp(Pp+c)b1(Ip+1)(1-)(1Pp-c1)+P[(1-1)Pp-c]b1(Ip+1)-1-2(1-)(1Pp-c1)

=-Pp-1(Pp+c)b2(Ip+1)(1-)(2Pp-c2)+P[(1-2)Pp-c]b2(Ip+1)-1-2(1-)(2Pp-c2)

根据式(1.12)、(1.13)可以得到p[Ip,I(Ip,1),I(Ip,2),1,2]为费用包干比例(1),(2)的严格凹函数。根据式(1.10)可求分公司费用包干比例(1),(2)的一阶条件,满足一阶条件的可行解为最优费用包干比例。

=-(Pp+c)b1(Ip+1)(1-)(1Pp-c1)+P[(1-1)Pp-c]b1(Ip+1)-1(1-)(1Pp-c1)=0 (1.14)

=-(Pp+c)b2(Ip+1)(1-)(2Pp-c2)+P[(1-2)Pp-c]b2(Ip+1)-1(1-)(2Pp-c2)=0 (1.15)

解式(1.14)、(1.15)得:

1=1+ (1.16)

2=1+ (1.17)

由(1.16)、(1.17)可以看出,分公司意外险费用包干比例(1),(2)不仅与总公司规定的(Pp)下固定成本(c1),(c2)有关,同时也与()的取值范围有关:

①若=0,即总公司不做任何业务推动的投入时,1=2=1-。

②本文假设=

③可以看到固定成本(c1),(c2)越大,意外险费用包干比例(1),(2)越大,二者间正相关。固定成本越大的分公司,费用包干比例越大的。

4.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获得总公司意外险业务推动的最优投入、两家分公司意外险业务推动的最优投入、分公司意外险最优费用包干比例的一般表述如下:

①I(Ip,1)=(Ip+1)[b1(1-)](1Pp-c1)-1;

②I(Ip,2)=(Ip+1)[b2(1-)](2Pp-c2)-1;

③1=1+,并满足1>;

④2=1+,并满足2>;

⑤如果式(1.11)大于0,说明总公司的业务推动投入越大,总公司的收益越大,最优投入为(Ip)。

通过本文对完全信息下的总公司与两家分公司间的意外险业务费用投入动态博弈分析,研究了总公司进行整体市场推动的投入,分公司进行市场推动的投入,总公司对分公司的意外险费用包干比例以及分公司之间的包干比例相对关系,一方面说明总公司与分公司应该多从公司建立长期品牌、打造整体影响力的角度出发,共同关注和开发意外险市场的业务推动;另一方面说明总公司在制定费用包干政策时,应更多考虑分公司不同地域的差异化情况,保证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要保证分公司有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样意外险费用包干政策才有真正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江生忠,祝向军.保险经营管理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1-482.

[2]Ma,Jun,Modeling central-local fiscal relation in china [J].China Economic Review,1995,6:105-136.

[3] 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364.

[4] 肖条军.博弈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1-586.

篇(9)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9日

一、引言

尽管统治阶级宣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众所周知,有些法律只是在形式上的平等,有的法律甚至连形式上的平等都不可得。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税法作为国家机器保证其财政收入的法律依据,最能体现其统治意志。我们现在的社会至少在形式上实现了平等,但这不代表结果平等。虽然形式上是平等,或者说不是完全平等的――由于制定法律时,即使各个阶层都有代表,也会由于各自所代表的经济实力以及相应的谈判势力不同而造成法律的不平等,但是无论在制定法律还是在执行法律时,各方都会参与到博弈中来,以争取有利于自己的结果,也即是根据对手的博弈策略及行动获得最大的效用。

一般说来,对法律的经济学分析不仅仅局限在税收法律,还要拓展到税收制度上去。税收法律的制定、修改、废除等程序可以说都是博弈的结果,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法律问题有时候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试着从博弈论的视角去分析税法制定和实施的情况。

二、税法制定中的博弈

这里可以简化为两个阶层之间进行博弈,阶层1和阶层2,假设他们之间的谈判实力为阶层1大于阶层2,他们之间的博弈是一个零和博弈,谈判实力大的阶级会阻止实力较小的阶级在法律制定过程中获得更多利益,阻止有两种成本:高成本和低成本,阶层1有两个策略:对抗或者不对抗,则他们之间的博弈可以用支付矩阵表示,见表1。(表1)其中,B表示两个阶层能在法律制定过程中获得的总利益,U1>X,U2>B/2(U1、U2分别表示在高成本和低成本情况下不阻止阶层2导致的利益损失),Z表示阶层2采取对阶层1对抗的策略对阶层1利益造成的影响,Cl、Ch分别表示低成本和高成本。

在两阶级博弈中,很多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进行博弈,各个阶层会根据对对方的行动推测而决定自己的行动,而且这两个阶层之间的博弈不是一次两次,而是不断重复的,从而会在以后的博弈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博弈,最终会根据两者之间的谈判实力形成一个均衡,使得两阶级会随着自己的实力变化而获得自己相应最大化的利益。谈判势力较强的阶层1由于其谈判势力较强,根据阻止阶层2的成本而决定是否阻止阶层2获得更多的利益,而阶层2则会根据推测阶层1的行动和比较自己的支付来决定自己的行动。阶层2的最优选择依赖于他在多大程度上以为阶层1是高成本的或者是低成本的。假如阶层2认为阶层1高成本的概率为P,然后进行计算,他的期望收益为P*X+(1-P)*(-Y),如果他的期望收益大于等于0,阶层2就会选择对抗,也就是当阶层2预期阶层1阻止他的成本是高的,即P≥Y/(X+Y)的情况下,他会选择的最优对策是对抗,从而使得自己阶层(或阶级)的利益最大化。

三、税法执行过程中的博弈

税法的制定是各个阶级力量均衡妥协的结果,同时在税法执行过程中,税收各方也会进行博弈,以期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从理论上说,税收机关会在税法的指导下,根据征收该项税收的成本和收益来对税收对象的真实纳税情况进行检查,而税收主体则会根据税收机关检查的情况来决定是避税还是老实纳税。国家和纳税人的博弈表现为纳税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博弈,纳税机关在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和不检查两种选择,而纳税人则根据自己对纳税机关行为的推测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即逃税和不逃税,同时纳税机关也是对纳税人的行为的预测进而采取对策。他们之间的博弈可以用支付矩阵表示,见表2。(表2)

其中,a表示纳税人应缴纳的税款,c则表示检查成本,F是纳税机关对不纳税的纳税人的罚款,(c

假设p代表纳税机关检查的概率,r代表纳税人逃税的概率。那么,纳税人和纳税机关怎么决定他们的行动呢?

从理论上说,他们都会分别比较自己的收益,使得自己利益最大化,这样博弈会达到一个混合策略均衡。换个思路,当对方的某项行动的概率为某个特定值时,自身(假如说纳税机关)以百分之百的概率检查(即p=1)纳税人的纳税情况时得到的期望收益和他以百分之零的概率(即P=0)检查时的期望收益相等,换句话说,也就是在预测纳税人逃税为这个概率时,纳税机关能最大化他的收益;而对于纳税人来说也是一样,即自己预测纳税机关的检查概率为特定时,他的行动是无区别的,即以概率r=1和r=0逃税时自己的期望收益是无差别的,也就是说预测在纳税机关的这个检查概率的情况下,他的收益可以最大化。

用公式表示为G(1,r)=G(0,r),而G(1,r)=(a-c+F)*r+(a-G)*(1-r),G(0,r)=0*r+a*(1-r),从而得出r=c/(a+F),也就是当纳税人的逃税概率为r=c/(a+F)时,纳税机关能达到他的收益最大化。

同理,纳税人则为R(1,p)=R(0,p),R(1,p)=-(a+F)*P+0*(1-p),R(0,p)=-a*p+(-a)*(1-p),p=a/(a+F),即当纳税机关的检查概率为p=a/(a+F)时,纳税人的利益可以到达最大。

当p=a/(a+F),r=c/(a+F)时,就达到了混合策略均衡,同时也是一个纳什均衡,纳税机关在预测纳税人逃税的概率r>c/(a+F)时,就会去检查纳税人的纳税情况,小于的情况下就会不去,而在等于的时候则可去可不去。相应的,纳税人在预测纳税机关的检查概率p>a/(a+F)时就会老实缴税,而p

四、结论

本文就税法制定和税法执行过程当中的博弈进行分析,因为笔者认为在这两个环节中不同阶层的利益博弈体现得最为明显。只要有利益存在,博弈就在所难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同时我们也强调市场中的竞争性,这可能导致阶层的分化,那么如何保证在中国转轨时期的公平问题,不仅仅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问题,法律层面上的考虑更不可少,毕竟经济角度只能是影响经济政策,而法律则是更加稳定和长期的影响一个国家。

主要参考文献:

[1]肖条军.博弈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4.

篇(10)

1 CDMA扩频测控系统功率控制必要性分析

CDMA体制采用扩频通信体制,已经被应用于航天统一扩频测控系统中。在这种体制中,各个通信目标的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都是重叠的,由于扩频码之间并不完全正交,并且下行链路(从测控目标到地面站)一般来说是异步的,各个用户之间便会存在多址干扰。尤其是当各个目标距离控制台的距离远近不一的时候,由于远近效应[1]距离远的目标的信号到达控制台的功率很小,完全淹没在其他近距离用户的信号中,接收性能很差。由于CDMA是一个干扰受限系统,系统要求所有用户到达基站接收机信号的平均功率或信干噪比相等才能正常解扩,功率控制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才提出的。

另外,在航天测控领域中,尤其是在深空探测领域中,通信距离远,空间损耗巨大,因此为了进行有效的传输,通信信号的发射功率往往很大。尤其是在多目标测控系统中远近效应比较严重的时候,距离地面控制站比较远的测控目标往往盲目的提高发射功率来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这样便会使这些目标的发射功率异常的大,造成系统硬件不必要的负担。功率控制技术能够平衡各个用户的发射功率,避免某些测控目标的发射功率无限制增大。因此,在统一扩频测控系统中采用功率控制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2 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和下行链路功率控制

由于存在远近效应,统一扩频测控领域的CDMA系统中上行链路(从地面控制站到测控目标)的功率控制非常重要,并且动态功率调整范围也相当大。而在统一扩频测控领域的CDMA系统下行链路(从测控目标到地面控制站)中,假设每个范围中测控目标发射总的平均功率是一定的,而某一指定的范围中的不同地面控制站经过分配得到的功率是不同的,这是由各个地面控制站通信类型需求的不同来决定的。所以在CDMA统一扩频测控领域的下行链路中,也将这种功率控制方式称为功率分配,其变化速度慢且动态范围小,实现容易。在基于CDMA统一扩频测控系统中的功率控制问题上,主要研究的对象是统一扩频测控系统下行链路中的功率控制技术。

3 集中式功率控制和分布式功率控制

在集中式功率控制中,测控目标需要掌握测控用户内部各个地面控制站和信道的全部信息,集中地计算出各个测控用户的最优功率控制策略。集中式功率控制算法需要大量的已知信息,计算复杂度高,很难在实际中应用,现在已经很少使用。

在分布式功率控制算法中,小区内部各个地面控制站只需要已知各自的局部信息,便可计算出相应的功率控制策略,计算量比较低,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目前,基于博弈论的分布式功率控制算法是其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尤其是基于Nash均衡[2]的功率控制算法,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4 固定功率调整步长和可变功率调整步长

CDMA统一扩频测控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的可变步长算法通过实测得到的信号功率和期望的信号功率之差来对地面控制站的功率进行调整,调整速度快。而在固定步长算法中则通过单一字节的功率控制指令来对功率进行调整,调整速度较慢,但算法简单。通过分析表明可变步长算法在上行链路功率控制中的性能更优越,但固定步长算法实现起来更为简单。

5 以信号强度为基础和以SINR为基础

将信号强度作为测量指标的功率控制算法通过对从地面控制站到测控目标的信号强度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值与期望的信号强度比较,计算出功率控制命令来调整地面控制站的发射功率。以信号强度为参数的功率控制算法实现比较容易,但是并不能很好的反映系统的性能,比如QoS和系统容量等。

将SINR[3]作为测量参数的功率控制算法对接收到的信号的SINR值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与期望的SINR值比较来决定控制策略,其中的干扰包括信道干扰和多址干扰。通过SINR为参数来进行控制,能很好的体现系统的性能,并且更为科学准确。但是以SINR为控制参数容易造成正反馈,导致某些用户的发射功率过大,这需要通过限定最大发射功率值和对系统容量进行合理的设定来解决。

总之,在CDMA统一扩频测控系统中,采用功率控制技术,能够平衡各个控制站的发射功率,避免某些测控目标的发射功率无限制增大,造成用户间的相互干扰和系统硬件不必要的负担。

【参考文献】

篇(11)

[DOI]10.13939/ki.zgsc.2017.09.110

1 川江滚装运输现状分析

长江流域上的滚装运输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滚装运输是指使用“滚装船”连车带货一起装运的一种水路运输方式,它以自身高效、绿色、便捷等优点,迅速成为长江上游一种重要的物流运输形式。通过政府及行业协会的管理和规划,滚装运输市场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川江滚装运输的发展,又出现新的问题。

现在川江(重庆―宜昌)滚装运输段,共有3个码头即重庆郭家沱、忠县周家溪、万州红溪沟滚装码头,且各码头各自开辟航线。使得滚装运输成为点与点的直达(无中途停靠站)运输。从而造成航线重复。并且从车到码头的数据表1可以看出,单个码头存在货源不足,货车待港时间长等问题。

从表1可以看出码头之间的过度竞争,出现了“无物可流”的尴尬局面,因此下文就通过模型博弈分析码头间合作的可能性。

2 “囚徒困境”模型

本文根据国家年鉴数据以及各码头货物的吞吐量等情况,可知万州码头和忠县码头在资源配备情况及货物吞吐量等方面旗鼓相当,符合博弈论中“囚徒困境”模型的地位对等的前提。可以运用“囚徒困境”模型来分析研究滚装码头的竞合。先对两码头进行分析,两个码头都想征得滚装货源、扩大市场份额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而展开激烈的竞争。那么码头合作是否是两码头最优的策略,是否可行。下面就通过博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将忠县码头和万州码头都假设为参与人,而它们的选择为合作或竞争。根据“囚徒困境”模型,可以得出万州码头和忠县码头的博弈支付矩阵如表2所示。

在上述矩阵中若以d代表对方选择合作时自己选择竞争的效用;a=双方都合作时各自的报酬;b=双方均采取竞争时的效用;c=对方采取竞争自己选择合作的效用,支付矩阵满足d>a>b>c;若以整体策略而言,则得出不等式:2a>d+c。那么可知,当a>d时,合作比竞争收益更多,则参与人偏向于合作;而反之,参与人害怕被欺骗则有从合作中背叛的概率,此时(b,b)为唯一Nash解,出现整体理性和个体理性冲突情况,使双方都有所损失。因此单阶段博弈会得到(不合作,不合作)的结果。但若多次动态博弈,双方都为长远利益而放弃当下利益,使单阶段博弈中的不合作变为合作。这才是长远的考虑,也是更有效的均衡。

码头的合作从长远看有利于整个滚装运输的发展,所以码头间合作就是无限次重复博弈,则博弈两方都可采取“触发策略”来维持长久的合作。假设双方的贴现因子都为δ。

如果万州码头在博弈中先选择不合作,那它在此阶段获得d单位的支付,但它的这次不诚意合作会触发忠县码头的永不合作作为惩罚,万州码头从此后没间断的支付是b。

那么两个码头选择(合作,合作)是一个精炼均衡结果,且没有动力打破均衡,在触发策略下结果使得双方都是积极的。所以在δ*满足上述情况时,双方走出了“囚徒困境”获得了帕累托最优。

3 “智猪博弈”模型

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可看出重庆滚装码头在码头硬件设施、服务、货运吞吐量上相对于万州码头和忠县码头都有绝对的优势,符合“智猪博弈”模型中的地位不对等的先决条件。因此采用“智猪博弈”模型来分析研究“大-小”码头间竞合关系。假设重庆码头是博弈模型中的“大猪”,而忠县或者万州滚装码头是“小猪”角色。

对于“大猪”或者“小猪”都有两种策略,主动推进的先发选择和后发的跟进选择。在下表中“大猪”主动推进的先发成本为a1,而“小猪”则需要a2;若“大猪”先发推进得到的总收益是b1,“小猪”的总收益则是b2;若“小猪”主动推进时,“大猪”的的总收益是c1,而此时“小猪”的总收益是c2(但因为“小猪”的能力有限,其先发的成本要高于收益,为a2>c2)。若“大猪”和“小猪”分别进行主动推动,“大猪”的总收益为d1,“小猪”的总收益为d2。则有c1>d1>b1,b2>d2>c2。那么可得到表3收益矩阵。

从表3可知,虽然“小猪”选择等待并不一定是最优决策,但是无论“大猪”选择先发或是等待,对于“小猪”自身选择等待的收益要高于选择先发的收益。而“大猪”相信“小猪”会选择跟进的理性决策,那么自身一定会选择先发的策略,获得较高的收益。于是收益矩阵右上方的策略(先发,跟进)就成为唯一Nash均衡解。

同样重庆滚装码头的选择就只能选择同小型码头共享达到码头资源整合的目的,这个整体的收益最大化。大型码头先进行发展吸引占领更多资源,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中小型码头就选择等待前者发展产生成果后,从中抢占一小部分份额而获得利润,从而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对于上述不对等的码头也需要合作,防止恶性竞争,所以通过上面地位对等的“囚徒困境”和地位不对等的“智猪博弈”都易看出,码头合作成为必要趋势。

4 川江滚装运输发展建议

政府应加强对滚装运输的政策指向、提高支持力度。对码头企业进行政策、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包括对税费的降低,提高整个地区的效益。另外就是建立合作机制,加强交流,促进博弈方能够长久稳定地保持良好发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