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大全11篇

时间:2024-03-21 16:44:2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学教学 拓展阅读教学

在我国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体制当中,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阶段,而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拓展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是提高小学生独立听、写、读、思考能力的基础,仅仅靠小学语文教材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孩子们拓展阅读,并且有老师进行帮助其指导拓展阅读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进步。

一、小学语文扩展阅读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是整个小学教育当中最基本的教学过程。它对我国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影响深远,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拓展阅读教学是全面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教育大纲的要求、提升当代小学生内在的学习要求的重要方法。

第二,拓展阅读教学是指导当代小学生不断的搜集处理信息、认识新事物、开发发散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第三,拓展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口语交际,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环节。

第四,拓展阅读教学是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学习,拓展学生视野的基本保障。

第五,拓展阅读教学是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高学生文学常识、培养学生审美观念的基本措施。

二、拓展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根本的主体原则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是主体“教―讲―学”一贯连成,下课后老师走人,整节课堂学生根本没有一点的自主空间,这样的教学效果成绩低下,使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在新课改以后,强调学生为主体,老师担任配角的角色,把理解文章、学习文章的方法教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对重点、对难点段落句子的理解,促进学生自己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立足文章文本的主旨原则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是学生与老师与文章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整个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对文本的讲解。无论是语文教材当中还是课外读物当中,文本有着丰富的人文气息和内涵,小学生处在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这就有必要需要他们去体会、去认识、去学习。语文教材文本阅读有限,那么拓展阅读就会是一个很有益的补充。老师在拓展阅读教学的引导过程中,一定要紧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进一步来强化教学目标,帮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的意义所在。

3、把握科学方法的主导原则

拓展阅读教学的总体过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文为中心、以老师为保障的体系。创新理念教育教学的主旋律,这就去要求老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把握好科学的方法来做主导,按照新课改要求,抓好学生这个主体,用讲解课文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有计划的尝试让学生拓展阅读更多的东西,例如可以制定分类人物传记类拓展阅读计划、景物描写类拓展阅读计划、历史事件类拓展阅读计划、文章体裁类拓展阅读计划等。

三、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开设拓展阅读推荐课

此类课程的设置主要目的是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在这个年龄段读的优秀书籍、优秀文章、报刊杂志、课外读物等,实现由老师推荐、由家长推荐、由学生推荐三者的相结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爱好选择。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熟知各类图书、文章的内容,加深对书的了解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推荐图书。比如故事幽默诙谐的作品,可以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文章;感人至深的作品,可以写出几个描写的词语;旧闻轶事的作品,可以讲一些学生不知道的故事。同时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作品中精彩的情景画面或人物形象、人物音频等,从而激发学生们对拓展阅读的热爱兴趣。

2、开设拓展阅读指导课

欣赏优美的书籍作品是一种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对于一些语言优美、描写出众、感人至深的作品或者作品故事情节,老师有责任带领学生们仔细品读体味,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读写来推敲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写作能力,进一步来学习故事情节的表现形式,对优美的句子、词语进行积累,并在自己写作的时候加以运用。对于古诗、诗歌、散文等体裁的作品要指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诵,可以举办朗诵诗歌比赛,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优秀作品鉴赏的能力。

3、开展互动性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互动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互动学习方式。这是激发学生拓展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之一,通过开展组织活动来进行教学,可以进行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比赛、学生小组与学生小组之间的比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赛,选出几名老师和学生做评委,对每次表现给予现场点评。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语文知识层面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提高学习热情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4、再现作品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是人生成长的最初阶段,对任何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在语文拓展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创设作品当中的情境,或者让学生参与作品情境的现实再现,将表面的文本通过图片、音频、视频、表演等途径来展示,活跃课堂气氛,拓展阅读教学目标有很大作用。

结语

总体来说,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是新课改的发展需要,老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成好读书的习惯,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拓展他们的视野,促成发散性思维的开发,更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袁江平.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3(10)

[2]乔亚娟.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3(85)

篇(2)

引言

针对写作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语文教育界也较早开始关注和探讨写作教学的有效路径。同时,新课标重新定义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标准,降低了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放缓了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坡度,这就为我们解决小学作文教学出现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此在新课程下,强化小学生写作教学研究,进一步寻求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容回避的课题。

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从根本上说是受语文教学总目标制约的。写作教学目标是写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所预期的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发生变化的结果,是教与学双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奋力达到的目标,同时也是检查、评定教学活动效果的参照物。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对新课标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在小学写作教学实践中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改进,对以往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当然,新课标对理念的阐释较多,对具体做法的探讨较少,应用起来也比较难。因此,还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探讨,积极寻找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写作教学的新思路。我们要根据新课程写作教学的理念和目标改进写作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努力突破写作教学这个难区。

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写作是小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它能体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也是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途径。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率的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小学写作教学的地位口益得到重视。在新课程改革权期,从国家到省市都加大了对教师写作教学的培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经过培训的教师在理论上理解了写作教学,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写作教学述口益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和学生对写作教学并不感兴趣,形成了写作教学教师邓教,学生难学的局面,教师忽视写作教学,对写作教学指导、评价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也都极大的影响了写作教学的有效落实。

根据课程的理论,我们一般认为,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教学是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它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3.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写好作文的内部动力,也是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内部条件。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代圣人在几千年前就己经认识到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课堂的主人。但现在的小学生对于作文写作就是提不起兴趣来,许多学生就是不愿意写作,厌烦写作,只要一提起写作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在这种心理下学生写不出好的文章。可见,研究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3.1.1降低初学难度,培养写作兴趣

过高的要求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学生写不出满意的效果就会慢慢失去信心,丧失写作兴趣。新课标指出:“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这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儿童心智发展遵循螺旋上升的心理发展规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写作教学训练也应该按照一定的等级层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教学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年级的写作教学的不同规律和侧重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低年级学生应该从说话写话开始,激发孩子写话的兴趣。只有这样按照一定的教学的梯度,抓住各年级写作教学要求的侧重点,才能提高小学生写作的兴趣。

3.1.2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创设写作教学情境是目前语文基础教学中最为流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它是指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课堂环境相符合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场景如同观看3D电影一样给人以逼真的感觉,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欲望,转变学生写作观念,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挖掘学生无穷的潜在能力,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并且与原有的生活经历、情感储存、知识积累发生联系,从而触动心灵,激发灵感,产生表达的冲动,更快更好地进入写作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小学可创设的情景多种多样,大体上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生活情境、实物情境、艺术情境。

3.2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积累是写作的前提,没有积累,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积累包括生活的积累、观察的积累、阅读的积累、练笔的积累。有了积累,学生才能有写作的内容,解决写作中“写什么”的问题。

3.3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形式,在写作教学进行之前,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没有正确的教学观念做引导,教学活动会偏离正轨,写作效果只会事倍功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适应写作教学的要求。

3.4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

教师职业是专门性的职业,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素养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从理论上说,教师素养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因素。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语文教育事业的成败,关系着母语教学的希望和未来,影响小学生的发展。因此,要注重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

4、结语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的语文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写作困境依旧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小学生的写作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师以及社会等方面也缺少有效的指导与介入。这些问题如能得到切实的解决,对于小学生作文水平,乃至以后全民族的文化水平都会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篇(3)

受传统的教育形式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模式仍然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育的模式主要依赖于培养学生的智力以及智商,审美在阅读过程中的严重缺失已经成为了我国语文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虽然自主性学习逐渐被提到教学的日程上来,但是仍然趋于形式化教学,教师常常重视理性教学的分析,忽略对学生感悟能力和体验能力培养。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现状

(一)重视理论知识轻视情感教育

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对于考试成绩的追逐越来越热衷,仅仅局限于对课本教材进行照搬运用,采用一种简单的重复作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一来,直接导致学生抄袭现象以及死记硬背的现象严重,对于动手操作以及发挥想象力的作业较为少见,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过程体验。

(二)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在进行语文阅读的实际教学时,教师习惯于采用模式化教学模式,例如以唱歌、跳舞或者表演的形式营造出较为活跃的课堂氛围,自主阅读教学比较缺少;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讨,学生借此机会开始谈天说地,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背离,思绪常常被带到课堂以外;或者教师重视多媒体的运用,课堂教学中多数时间用来播放多媒体教学内容,忽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以及思考的时间。

(三)学生朗读部分存在缺陷

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讲解”取代“读”,学生按照“听讲”取代“读”,教师缺少一定的指导性,学生缺少感悟性;教师进行语文教学中善于采用说教方式,使得语文教学的思想严重缺失;语文教学教学过程中单单注重于工具性的使用,一些优美的诗句被教师讲解的面目全非,失去原有的美感。

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

(一)采用审美的视角解读文本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材内容多数都是文质优美的文章,其中包含了自然之美、社会之美、科学之美以及艺术之美等。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有效的掌握教材中的精美词句,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感,在美学的世界中受到熏染,逐渐强化审美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点,进而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善于通过以优美的教学情境、优美的形象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探求以及观察,将阅读与审美进行完美的结合。有助于学生深入性的了解语文课文,强化课堂的阅读效果。

例如,在进行《安塞腰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收集安塞腰鼓的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并且在课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安塞腰鼓》的演出视频,使得学生能够有效的感受黄土高原的优美文化,并且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将文章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较为安静的腰鼓、火热的腰鼓以及寂静的腰鼓之中逐渐感受到动静结合的美感,逐渐感受到文本结构带来的美感,并且从排比句中体会到文章中安塞腰鼓的气势以及雄厚的力量,逐渐感受到文章的修辞,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强化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以及审美素养

想要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与教师的指导有着直接性关系。所以,强化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至关重要,教师是生活中美的发现者以及传播者,在感受美以及创造美的同时,教师也要采用合理的表达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语文阅读中的美。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比较浅显,针对于语文课文的深入性思想感情的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化的点拨以及指导,教师在将课文中的人物以及中心思想进行点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类似美感的意境,或者鼓励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式的联想和练习。

(三)强化小学语文教材的构建

小学教材的编排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过程,教材编著者需要着重于对课文教材的筛选,使课文不能脱离现实以及社会生活。在进行课文选取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进一步提高的同时,编者需要提醒教师培养学生多元化的世界观。小学生黑白分明的世界观与现实社会有所背离,所以教材的编者与教师要多加注意。例如,教师在进行《丑小鸭》的教学中,除了要鼓励学生们积极追求自己梦想的同时,也要着重于教育学生们要确定立足于现实的理想,不能空想,进而启发学生们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切忌空谈阔论、不切实际的思想行为。只有语文教材加以完善并丰富其教材内容,才能在教育学生的道路上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建构,教师要着重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大对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并且要进一步强化语文教师自身的审美素质以及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水平,通过这些有效的方式推动小学生的阅读审美教学建构,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引言

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天真无邪、色彩斑斓的,充满了童心、童趣;儿童文学给当今儿童提供了精神的食粮,不仅是语言的艺术,而日.揭示儿童的内心奥秘,印证儿童的心理成长。然而,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儿童文学作品丧失了童真,从而导致了孩子们失去了应有的欢乐。因此,在当今时代,我们必须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审视一下我们的儿童文学,采取相应的策略,积极改善存在的问题,还给孩子们应有的天真。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以及《睡美人>等这类以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文学作品即为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1.儿童文学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能力

儿童文学中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离奇的想象以及大量的夸张比喻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词汇量,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可以模仿文学作品的写作方法,这样也就潜移默化的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2.丰富知识,拓宽眼界,开阔视野

当今处于信息化泛滥的时代,网络文化侵蚀了孩子们的读写能力,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比如:读儿童小说,可以使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读科幻小说,可以激发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读散文,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并在乐趣中感悟人生哲理……

3.传递正能量

拿《回自己的祖国去》为例,课文描写了中国解放后,华罗庚决定放弃美国的优越的生活条件,坚定的回到自己的祖国去,把知识奉献给祖国,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这体现了华罗庚伟大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这些情感体现的淋漓尽致,也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可以使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儿童文学对孩子们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把儿童文学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去,通过蕴含在儿童文学中丰富的人生哲理及人文内涵来感化学生,构建学生和谐的内心世界。然而,就日前而言.还存在一些原因,导致了儿童文学在小学教学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知识匮乏

调查表明,一些教师对儿童文学缺乏认识,特别是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导致教师教学思想比较陈旧,不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所以,这样就不利于教师课堂上对儿童文学的解读,更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另一方面,还存在部分教师对儿童文学文体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足;对文体特征掌握匮乏;对儿童文学在语文教科书中的地位认识不清等问题。

2.网络文化及影视文化的冲击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泛滥的社会,网络文化及影视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小学生的读写能力严重降低,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被视听文化占据,妨碍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儿童文学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的地位更是降低了很多。

3.孩子们自身及学校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竞争力日益增加,导致小学生的课程安排比较紧张,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及各种家庭作业占据了孩子们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上课需要学习课本知识,放学后时间更是捉襟见肘,这样严重限制了孩子们阅读儿童文学的时间,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节选的少部分文学作品显得尤为重要,但足,这些一定足孩子们所喜爱的吗?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一些偏远地区,教育教学设施严重落后,根本不存在图书馆,所以孩子们没有那么多机会接触课外读物,这也影响了小学生对儿童文学的认识及喜爱,更小利于课堂教学及课外引中的开展。这种传统的教学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策及展望

1.积极关注并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尤其应该认真体会、观察儿童的乐趣,多与孩子们进行沟通,从兴趣点出发,培养孩子们的好习惯,全面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水平。例如,在《晏子使楚》这堂课中,教师们可以让同学们通过话剧形式表演出来,不仅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们可以更深刻的理解课文甚至爱上语文。

2.提高儿童文学的创作水平

儿童文学的艺术特点是优美、回味绵长、富有诗意。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心理发展来创作,选择适合小学生应该阅读或喜爱阅读的内容,保证与时俱进,丰富孩了们的课余生活。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吸引儿童自主阅读。

3.改善教育教学设施,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帮助没有图书馆的学校建立图书馆,引进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为孩子们提供个安逸,丰富,健康的阅读环境。不定时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邀请知名作家到学校讲座,与孩子们面对面沟通,畅谈儿童文学。

四、结语

总之,虽然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我们要看到其积极作用,努力改善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教育体制,丰富儿童文学教学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填补儿童精神世界的空白,让孩了们全面发展,还给孩子们一个美丽的童年。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283-02

对于每个学生而言,语文是贯穿在其整个学习时期的比较重要的课程之一,其对学生表达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小学教育属于学习启蒙时期,必须重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但是,根据如今国内小学语文的教学情形看,大部分教学过程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碍,进而影响到汉语文化在教学中的有效传承。要使这种现象得到改善,应该注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汉语文化的学习。

一、识字教学中汉语文化的教学模式构建

伴随新课改策略的不断实施,为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得到提升,更好地对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进行培养,老师应该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对汉语文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构建。如今,世界上唯一保存至今且还在持续使用着的表意文字仅有汉字,在所有的汉字中,其所蕴含的各种文化内涵都比较丰富。汉字可以见形如义、触目会心,其属于形入心通的一种文字,包含着比较强的形象性及直观性。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所积累的汉字非常多,其形体也是变化万千的,但是构字的部件比较有限。常用汉字中的声符只有四百多个,而在这些声符中,许多的声符构字能力都非常强,进而构成汉字结构中系统性的内部结构。因为汉字的文化特点、性质非常鲜明,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应该站在对中华文化进行传承的高度开展相关教学。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将汉字教学与汉字特点有机结合,使识字教学发挥其文化功效[1]。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时,首先必须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充满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对汉字进行理解、识记汉字,进而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个主动识字的好习惯。另外,老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对汉字内部的结构系统性进行分析,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应认真点拨,并加强课后梳理,指引学生发现汉语文化规律,进而让学生充分利用汉语文化,给学生细心讲解各个汉字包含的内涵、文化特征,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汉语文化底蕴得到提升,最终促进其文化素养的提升[2]。比如在教学“月”字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示学生该字同月亮外形比较相似;“从”字像一个人后面跟着另一个人;“明”字是一个太阳再加上一个月亮,而太阳与月亮走了可以代表明天;而带有“木”的汉字都与树木有关,如板、枝、果、林等。

二、小学语文老师的素养与汉语文化的关系

汉语文化与语文教师素养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下面的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哲学方面,其主要指的是可以从汉语文化中将中国国人世界观体现出来。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语文教师应该从思维方式、审美观、哲学观、社会观等角度对汉语文化与语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明确,对学术界最新的动态进行把握。二是二者的关系体现在语言学内容上,其属于比较基础的方面。三是表现在理论性、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政治学方面,是汉语典籍中表达的人文观。对小学语文进行审视时,应该从宽阔、宏大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这样才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学方针、理念、内容、教学建设方面进行自觉、深刻的反省,进而提出系统、创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思想。语文老师只有不断对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行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才可以使学生对汉语文化的探索、传承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得到提升,从而才可以充分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汉语文化品格、母语特性等体现出来,使语文老师的素养及汉语文化之间的关系得到强化[3,4]。

三、通过阅读教学对汉语文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构建

在新课程影响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如果想要使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增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素养进行培养,可以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其汉语文化的具体教学模式展开构建。不管小学语文的教材是如何编写的,老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时一定要利用审视的眼光对其进行解读,这样学生才会加深对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认识[5]。而且,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时不但要充分了解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还必须清楚地掌握、认识存在于中华文化中的各种弊端,进而才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出的各种价值观进行科学取舍、正确判断;只有具备这样深刻的认识,老师才可以更好地把与时代的发展步伐相符的、新的汉语文化理念全部传授给每一给学生。比如,进行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应将阅读教学与汉语言中独特的风格有机结合[6],如把汉语的虚实语法、正反语法、松紧等辩证有机结合,其修辞手法的选用尽量追寻丰富的词汇、灵动的句式、动听的音韵;且应该针对相应的表意文字把义、行、音结合在一起,让语文教学和汉语文化形成统一的和谐体。利用这样的教学结合模式开展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汉字的独特性及规律性进行充分的认识,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更多乐趣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教学的自主学习,增强汉语文化对小学语文的有效影响。

四、通过口语交际教学对汉语文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构建

新课程影响下,小学语文老师为更好地构建汉语文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的同时来进行汉语文化的构建。如今,汉语在世界中是使用比较普遍且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这是新课程中为何要把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当作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关键重要组成的因素。口语交际教学受国内传统的文化影响,体现在两点,一是我国长期以来都比较重视各种礼仪文化,且中国人比较重视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二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主要体现在谦虚上,口语交际中主张说话退让、留有一定的余地、谦虚恭敬,反对咄咄逼人及不讲情面。同时,我们比较喜欢幽默、风趣的交流方式。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讲授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对口语交际的教学不断加以运用,让学生在人际交往教学中对汉语文化进行体会。比如,老师在讲解《窗前的气球》时,要将气球当作讲解的重点,让学生感受这气球并不是一只普通气球,它代表的是科利亚、米莎之间那种纯洁友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米沙在窗子外面放气球的美好画面进行想象,让学生知道米沙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主要是为了使科利亚开心。利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课文中深层次的含义进行掌握,进而使学生的文化底蕴得到提升[7]。

五、汉语文化与语文综合学习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一直以来综合性的学习都是将中国的传统教育当作基础。古代的语文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对文、史、哲进行详细的分类,且并没有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进行区分,哲学、历史、伦理等方面的学习就属于语文学习。因此,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在古代的语文教育中都可以体现出比较强的综合性,古代教学中把许多学科整合起来,这对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实现智、德、行及能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想要深入及有效地对语文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就一定要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吸收,注重民族的文化心理及思维方式,并树立大语文教育观[8]。想要使大语文教材观得到实现,就必须打破教材限制,把名著、文史类报刊、中外文学、科学等纳入到小学语文材料中进行学习。并将学科间的各种界限打破,拓宽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知识的渠道,让学生将不一样的内容、方法进行渗透、整合,使其视野得以不断开阔。同时,还应该加强课外及课内知识的联系,让汉语文化、语文教学逐渐向着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领域不断的延伸;加强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进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语文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

总而言之,自从实施新课改之后,其对教育者的要求也相继提高。而小学语文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作为最基础的教学,老师一定要有足够的重视。如今,国内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该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对教学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语文教学与汉语文化结合起来,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孙中华,王佩彪.作文学习中的“六多”――浅谈我的作文指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2,66(34):86-88.

[2]覃卜华.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小学高年级习作素材的途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75(33):76-79.

[3]黄翠.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智慧的灵光――例谈生活化教学活动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3013,56(02):66-68.

[4]吴丽芬.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意识教育[J].青年与社会,2012,45(02):654-656.

篇(6)

前言: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习与游戏是两个不可混为一谈的东西,游戏被视为教学之外的活动。这种观念的存在对我国的课堂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课堂教学氛围严肃、课堂纪律要求严格,而这对处于思想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是十分残酷的,而且根本不能勾起他们的学习欲望。本文将探讨有关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实践与应用,指出其应用方法与策略。

一、游戏教学法的作用

1、游戏教学法对课程内容的巩固

在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中,常常会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与心智发育不成熟而影响到对于课本内容的掌握,究其原因,无非是枯燥的课程设置无法与该年龄段的兴趣爱好所契合,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全部的集中到教学内容中去。而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辅以游戏教学法可以大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掌握知识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2、游戏教学法对综合素质的拓展

当下我国的教育目标不再是为培养单一的应试型学生而努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被日益重视,如何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渐渐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一条新的教育探索道路。而游戏教学法却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个目标,达到综合素质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界限。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课堂上实行游戏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方式,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素质教育。

二、游戏教学法的课堂运用

1、游戏内容必须服务于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游戏的选择和安排不应该是盲目的,单纯的为了游戏而游戏。一线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其所选择的游戏内容必须紧紧的围绕课堂知识点而展开,把游戏的宗旨落到知识点的掌握上。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能够把握游戏的目标,做到不偏离宗旨与方向,并且坚持适度原则。例如在学习语文第十一册中的《》时,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指导学生古诗的停顿间隔,掌握背诵技巧,学会体会作者的感情韵味。并且可以让朗诵比赛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朗诵技巧。最后,再加以小组活动的总结,让每一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讨论总结的展示,使学生不单单只是背过这首古诗,而是能够全方位的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思想感情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掌握知识,拓展素质。

2、游戏方式的普遍性

在开展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注意面向的对象必须是全体同学,不能把活动变成少数同学展示自己的舞台,要尽量的做到全员参与。因此,这就要求在游戏的设计上必须具有很强的覆盖面,将更多地学生所包括,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而老师只是进行一个适当的引导和必不可少的启发。真正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从游戏教学法中得到锻炼,夯实学科知识点。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中,就可以组织全班同学都进行课文中所讲述的实验,亲身体会一下课文中所描绘的那种为他人着想的感情。而这个实验也并不需要太过复杂的器材与场地要求,就在教室内,便足以让全班同学进行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从而达到了人人参与,人人锻炼的目标。

3、游戏选择的创造性

一线的语文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时刻注意并调整课堂的气氛和氛围,适时适当的进行课堂活动。在进行游戏教学法的同时,除了能够让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点之外,也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这也就要求老师们再设计课堂游戏的同时,必须注意其所设计的形式和内容要尽可能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所喜欢,勾起他们主动进行游戏的欲望。因为只有主动学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才会达到最好的状态。例如在学习第二册中的《长歌行汉乐府》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珍惜时光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述自己或者名人的故事,从身边的小事去感受珍惜时光的重要性,进而可以进一步的掌握古诗,做到熟记知识点。但是在进行分享之前一定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诵或者背诵古诗,只有这样才能够起到游戏的真正目的,即综合素质与课本知识的双重掌握。

结语:

在我国课堂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对于游戏的认可程度并不高,而以学校老师为主导的课堂内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勾起其求知欲望。这也就造成了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显著地提高。但在素质教育改革推行以来,教育教学重点逐渐向综合素质的培养上靠拢,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老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改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使用游戏教学法来开发学生们的智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篇(7)

【课堂项目】此文为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BY[2013]G007)“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63-01

一、课题研究背景:

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人今后工作、生活的质量。在语文教学中,虽然老师们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来自各方的批评、指责还是此起彼伏,原因何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教师的主宰意识很难改变,社会对语文学科的认可度不满意等。为此,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自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正式实施。如今已是2014年,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到了深化阶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摒弃固有的,陈旧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建立全新的语文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师生合作观,与此同时,还对语文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课堂教学方式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只有转变教师固有的“旧”的教学方式,努力适应新课改对当代教师教学方式的多维要求,才能使新的教学方式更有效,才能构建符合农村学情的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中,采用案例法、问卷调查法等,以常规课堂教学为载体,教研活动为平台,以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典型案例的收集,常规教学、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利用多种形式与教育专家进行沟通,不断提升自我,进而探究出符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研究结果分析:

1.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认识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是新课程的创造者,教师们都能意识到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对教师教学等多维度的要求。

问卷显示,96.1%的教师能够意识到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师角色的变化,认同新课程实施对教师要求的提高;80%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对教师负担有所增加;73.5%的教师能基本把握新课程改革。可见,当今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教师角色的变化,对自己在新课改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了准确的定位。

2.语文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具体情况

(1)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

语文学习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不单单依靠教师的讲授,教师应根据学情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注重问题的层次性,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参与探究的机会,教师在加以适当的组织、引导后,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合作交流,进而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深入课堂观察、参与常规教研活动、走访调查,了解到有近20%的教师认为语文学习只要教师教的好,学生就能进步;认为语文学习靠学生,老师关系不大的占到10%;认为语文学习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占到70%。可见,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师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在多媒体运用及其他教具使用方面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教学情景,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结果显示,80%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经常使用多媒体及其他教学具辅助教学,使抽象变直观,学生容易进入课堂教学情景,又增大了课堂容量;13.5%的教师偶尔使用;6.5%的教师几乎从来不用。问卷结果中显示,44.5%的教师认为最欠缺的知识就是现代教学技术;40%的教师选择了语文专业知识不足。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意识到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3)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

评价语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大,能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通过课堂观察及常规教育活动来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有了质的变化。以前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几乎不评价或评价少、形式单一,现在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能很好把握评价时机,评价语言中肯、委婉,以学生为主,采用适时评价和延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并且采用多元评价、多角度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探讨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4)在课堂教学方式方面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方式在新的理念下是必须更新的。通过课堂观察、常规教研活动、调查问卷结果来看,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85%的教师能根据学情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实行充分、开放的预设,坚持适度有意义的讲授,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在最喜欢的语文教学方式中,66.9%的教师选择“讨论法”,选择“讲授法”的教师占到12.5%,90%的教师选择“教学方式不固定,课堂上比较关注让学生思考”。可见大多数学生能适应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而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注重学生思考。

五、问题探讨:

首先,农村学校由于受各种客观原因的影响,高效课堂实施学校有限;家校联系少,家长对高效课堂认识程度参差不齐;老教师较多,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专业知识不够充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课改的实施。

其次,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仅限于本乡所属小学语文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普遍意义,以后的研究工作要多与兄弟乡校交流,全面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潘瑞娟.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青春岁月.2011

[3]周健仁.做有魅力的语文教师.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

篇(8)

二、课堂“先入为主”———正面干预

“先入为主”,是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当然,教师让学生的头脑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正确、记忆深刻的字词,即使把音近或形似的字放在一起,也不会混淆。有些教师刚教学生书写几个生字,就让学生根据生字听写组词,结果出现了许多音同的别字词语。如果能将要听写的词语汇总,让学生读一读,再动手抄一遍,即使不听写词语,学生也能在作业本上很好地表现。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吃一堑,长一智”,教师应该在学生没有出现错误前进行“先入为主”的有效正面干预,以减少和避免易错字的出现。

1.联想法。

联想法主要是通过故事或生活情境等启发学生记住易错字,如“瓜”字,问:西瓜长哪里?答:西瓜藤里躲。教师用彩笔强调学生容易漏掉的藤上西瓜(一点)。这样的联想法,既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又能使学生对关键的笔画记忆深刻。有很多生字因为形似,学生在书写时容易少一笔或多一笔,有些字易与字形相近的字混淆。如果在教这些字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展开联想,将字的笔画特征想象成生活中的某种事物,学生印象深刻,就不会忘记。如“竹”字左右部分非常相似,除告诉学生只有一个钩外,还可以通过情境让孩子加深记忆:“竹”的左右两部分,多么像我们相亲相爱的爸爸妈妈,左边像爸爸,右边像妈妈,爸爸妈妈长得可像了,只有一个地方不一样,原来妈妈怀里躲个小宝宝(尖尖的小竹笋)。又如区分拨、拔两个形近字,将“拔”字联想成“萝卜”、“快要掉的乳牙”、“草”等实物(竖折中的竖)拔走了,可以组词为拔草、拔牙、拔萝卜等。而用“拨”时则体现借用“手指”或“尾巴”等工具(将短竖联想成手指等工具)的一个动作过程,组词为拨珠子、拨头发、小鱼拨水等。从活动结果来看,99%的学生不再混淆这些生字的用法,这样的启发能让孩子们对形近字的精细分化产生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抓住字形的关键笔画,自主地分化易错字,从而不写错别字。

2.比较法。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字形的轮廓容易掌握,对内部细节难以牢记。辨析比较,区分异同,对于相似字词也能形成精确的分化抑制,帮助学生把字词书写正确。通过组词,组多个词语让学生在组词过程进行视觉强化生字,同时也是掌握概念的过程。因为词义在生活实践中有的常用,有的例举几个句子就能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以即使字形再相似或音相同,通过比较组词,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记忆生字也要比书写记忆的效果好。干扰理论指出,对于相互干扰的相似字词使学生的记忆痕迹相互重叠、掩盖,甚至出现变形的错字。采用“家族”归类区分混淆字也是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把某个字换偏旁,互相比较来增加记忆,如“钱”字,去掉金字旁,加上三点水,变成“浅”,加上皿字底,变成“盏”,并对每个形近字进行扩词比赛,比比哪个学生掌握得更好,一道题能使学生复习巩固很多生字,更能让学生区分形近字各自的形态和用法,再也不会因为“盏”字写成少一横或少一点而担忧,因为“盏”字归类到“钱”、“浅”家族中,也给与之混淆的另一家族“浇”、“烧”、“绕”、“晓”等组组词,就不会将这些字写成两横或右上加点(个别学生除外)的错字了,因为以上是各自的两个“家族”。另一种是音同或音近字,需要孩子们精确地明白字词的意思,才能正确地运用。比如“在”和“再”、“做”和“作”、“坐”和“座”、“哪”和“那”等字,采用“一字开花”的组词比赛,比比谁开的花最多、最好看,并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在词语情境中明白该字的用意。

3.口诀、字谜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所以探究学习方法来设计教学方案,是有效的教学行为。小学生最喜欢玩游戏,如果让学生编口诀、猜字谜,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特别开心。如:有只小羊被关在羊圈里,用剪刀剪掉了羊毛。学生猜了好久,最后,出示“南”字,并一边解说,一边用笔勾出笔画。即有只小羊被关在羊圈里(竖,横折钩),用剪刀(一横一撇)剪掉了羊毛(少了一横)。又如出现错误率很高的“游”字,教师可以让学生猜字:小孩子必须在成人的带领下,才能去方方的池塘里玩水、洗澡(打一字),即“游”字,还可以对学生渗透安全教育,一举两得。如果让学生给易错字创造性编个谜语,使同学们牢牢地记住该字,学生还会立刻开动脑筋,结果好谜语接连不断。学生能形象性地根据生活情景编谜语。如:有一个小朋友伸出手,五指并拢,放在眼睛前面,挡住强烈的太阳光。这个谜语是许多老师寻找记忆“暖”字方法的“救星”,因为谜底“暖”字在以往作业中出现错误率很高。总之,猜谜、编口诀的过程成了学生掌握难字的关键时刻,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好途径。

三、课后“错了不再错”———及时巩固

1.多感官参与。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小学一、二年级3572名儿童调查发现,错别字中,由于观察不精细,对整个字形只有模糊印象而出现的错字占88.21%。尽管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学生也通过比较,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知识相似或相近的特点干扰着原有的记忆,教学一段时间后,教师在作业本上依然会发现以前的错误,所以教师要及时复习巩固,让易错字不再重演在作业本上。教师适时将易错词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并抄一抄(一般3次),并提醒学生某个字要特别注意。这种眼、嘴、手等多感官参与的复习,再加上分散多次地复习,是巩固生字、再次正确记忆、减少遗忘的好方法。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一边玩,一边学,再次巩固易错字,提高作业的质量。

2.游戏巩固。

每一个孩子都爱玩,每一个孩子都要快乐。如果有游戏陪伴在学习生字过程中,我们的生活该多么快乐呀!“丢手绢”是老少皆知,小孩特爱玩的游戏。其中的一项游戏规则是“被放手绢的人要是不知道被放了手绢,而被丢手绢的人捉到的话,他就要表演一个节目”。在学生普遍性要写错一个字时,不妨用用丢手绢的规则,即提醒强调后要求学生不能出现错字,如果出错的话,该同学需表演一个节目。这个游戏一宣布,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把字形记得尤为深刻,结果一个班同学没有出现错字或出现一个两个。当然那出错的学生表演了节目,活跃了气氛,给自己一个警告,以后会更专心地学习。教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的书写也整洁美观多了,这样良好的作业质量为扫平错别字铺平了道路。

篇(9)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新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学数学是培养小学生思维逻辑的主要学科,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合理性数学教育的整体效果发挥着重大影响。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师语言教育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分析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现状入手,揭示语言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性,的探究如何采用更好地方法策略来提高语言教育的效果。

一、小学教育语言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缺乏语言教学意识

缺乏语言教学意识,难以用巧妙地语言讲解数学知识,容易导致数学教学过程中频繁出现问题。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高的学科,小学生的智力水平有限,思维能力也不足,很难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而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师习惯于沿着传统理论式的教学方式,一味向学生灌输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导致理解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根本没有完全弄懂这些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会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艺术性和灵活性

缺乏艺术性、灵活性的课堂教学容易导致教学模式的单一,数学对于逻辑思维的要求较高,数学教师如果无法运用灵活的语言向小学生传递数学概念,对数学概念缺乏分析和研究,就难以使小学生领会概念的来源以及推导出的过程。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概念的导出过程的情况下进行概念的记忆和背诵,很难长期记住概念。因此,富有艺术性和灵活性的语言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二、语言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较好的语言功底,难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因此,良好的语言素养有利于创设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教学情境,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有利于强化小学生的理解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往往与语文知识是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的表达方式通常含有语文的情感,这恰好也说明了语言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情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发挥语文语言教育的优势,由于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中的很多定理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所以需要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适当的转换语言方式,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定义和定理。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发展语言教育的策略

(一)规范地使用教学语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学习情况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语言不够规范,就会无形中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现实生活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不够规范、精简,通常对数学知识点的叙述比较繁杂,无法有效的突出教学重点,有些数学教师甚至在没有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的情况下步入课堂,致使课堂教学语言混乱,这些都会使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因此,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该认真研读教材的内容,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和目的,组织好简洁易懂的语言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其次,在讲解数学知识点时,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活跃课堂气氛,悉心指导小学生的课堂学习。

(二)采用幽默委婉的批评语言进行教育

由于小学生性格比较活跃,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会做出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此时,教师如果采用谩骂、训斥的教育方式,会严重挫伤小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厌烦和抵触心理。面对小学生课堂上的一些违纪行为,教师要采用幽默委婉的批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能在课堂上当众批评学生,尽量在课下采取单独谈话的方式进行教育。例如,当发现课堂上有学生四处张望时,教师这样提醒:某某同学在看什么呢?为我们大家描绘一下窗外有怎样美丽的风景吧!这样幽默的提醒方式不仅可以让上课走神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使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认真听讲,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W方式的单一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劳,尤其是学习数学的疲劳,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小学生本来就理解困难,如果数学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小学生很难形成对学习数学长久的兴趣。反之,如果数学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在讲授不同知识点的时候采用学生容易理解并感兴趣的教学语言,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思维能力较差的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将具体的算术过程转化为图片展示过程,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在具体讲解数学概念时,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有利于化解概念的难度,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四、结语

数学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开发和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学科。由于数学本身抽象性的特点,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这个时候就需要数学教师运用适当的语言教育,创新数学教学模式,使小学生易于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重视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语言教学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幽默诙谐、灵活多变的语言教育,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艳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策略转变[J].小学教学研究,2013,(26).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08-01

作为正式教育的起始阶段,小学语文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影响深远,其主要是要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所有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作文教学环节,因为其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可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仍然还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不少学生排斥写作文、讨厌写作文、觉得写作文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不过,其实优秀的作文题材还是要靠学生实际的生活,只有对自己经历或者观察过的事物进行描写,他们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正想法和感受,才会写出打动人心的好作文。

1.当前作文教学的不足

1.1 不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往往只着眼于自身的教学,不重视和学生进行互动。例如:有些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只是随意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就让他们去写;或者直接给学生读作文的范文;或者按照教学方案给学生解释怎样才可以写出优秀的作文,但是上述过程中,教师根本未与学生进行任何互动,就更谈不上摸清学生内心的真正想法了,最终只是将作文教学课堂变为一场演讲。这种授课方式当然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硬性塞给的知识,情感处于沉睡状态,也提不起兴趣进行写作。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开始害怕写作,即使是教师安排的作业,也敷衍了事,安排写什么就直接提笔写,根据惯用的文章框架填充内容,根本没有进行任何思考。

1.2 过于重视写作形式。进行作文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不但应该研究让学生"写什么",还应该教他们如何进行文章的总体构思,换句话说就是要平衡好作文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可是当前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只关心教学生应该"怎么写"作文,几乎课堂上的全部时间都在为学生讲解应该如何运用字词、如何表达作文的主旨等,虽然学生听讲很认真,也进行了相应的训练,但是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未能处理好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平衡。我们承认写作技巧非常关键,具有多彩丰富的写作内容才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他们只有乐于写作,才会热情的开始写作,才会写出优秀的作文。就好像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就算外表再怎么光鲜亮丽,也只不过是一副空空的皮囊;作文也如此,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就算技巧运用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文字的堆砌,无法打动人心。

2.改善作文教学的对策

2.1 提升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所谓的写作,就是要将自己口头表达的语言用文字体现出来。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将自己生活中眼睛观察到的、耳朵听到的、大脑联想到的、心理感觉到的通通表达出来,因为只有多表达才可以在写作时游刃有余。如果学生有不认识的生字,教师可以让他们借助拼音或者简图来代替,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己平时想要说的话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将说话视为一项很有吸引力的游戏,从而提升对写作的兴趣。只有学生建立起写作兴趣,他们才能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进而喜欢写作。教师也可以将写得比较好的作文作为范文,读给其他学生听,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更加喜欢写作。一旦建立起这种良性循环,就会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

2.2 训练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洞察力。学生对事物的洞察力直接决定其作文的质量。作文是不是直观、生动,视乎学生对字词运用以及修饰的准确性。对小学生来说,由于所处的年龄阶段,他们正开始形成自身的写作习惯,所以,想要写出质量好的作文,就需要良好的洞察力,同时把实际接收到的信息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例如:初入一个房子,应该留心房子的窗户格局、房子里面的结构等。学生如果建立起敏锐的洞察力,就能够在实际生活里发现细微但新奇的事物,这样非常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此外,教师应该重视训练学生的这种能力。例如:进行作文教学时,将一个新奇的东西摆在讲桌上,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随意写作,只要能和这个新奇东西沾边的就都可以,并选出班级里哪名学生写得最精彩。

篇(11)

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实效性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能够对学生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带动学生情感上的升华,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非常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学校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为提高教学努力奋斗。

一、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意义研究

1、提升实效性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

文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所以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成果直接影响到实际生活,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它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丰富学习知识,同时教学的质量对学生起着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语言知识表达自己,接受信息,提高实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2、提升实效性有助于W生培养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

小学语文课本的知识都是学者精心挑选的,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将语文书本与实际生活结合,加强教学的实效性,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

二、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的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意义,我们了解到提高实效性非常关键,因此为了更好的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互结合,提高实际意义,具体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策略,包括:

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课堂能够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并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才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师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在语文课堂伊始就采用笑话、故事或情景等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从学习到实践,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逐步推进语言词汇的积累,提高实效性。

比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一文之时,课伊始,老师可以悬疑情境教学形式,用多媒体播放飞机快速飞行的视频,给学生提出问题:“飞机为什么会飞?飞机是怎样发明出来的?”此问题提出后,学生们都产生了非常强的好奇心,这时老师可以因势利导的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阅读之中,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之中,努力的进行探究,最终得到答案。通过悬疑情境教学形式,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价值与意义,真正的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然教学的实效性会不断提高。

2、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推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要想学好语文,首先需要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法宝。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可以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在不断的阅读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观察力和判断力。其次,要培养质疑的习惯,要能够不耻下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学习习惯的良好养成可以推进主动性的提高,也是教学实效性提高的重要表现。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散学生思维

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学习与生活相互结合,教师要能够根据现有的书本知识,通过多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大胆的进行想象,在现有知识的影响下,发散思维,进而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