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社会治理的现状大全11篇

时间:2024-03-21 16:44:2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社会治理的现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社会治理的现状

篇(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236-01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净化学生心灵具有重要意义。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本身是有机关联的统一体,教学过程中融入充分的社会互动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感、价值观是不可或缺的。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社会互动的发展将是教学中的一项重任。

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社会互动的现状

1.1 社会互动的时间不容易获得保障

高职院校虽然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计划与学时,但实际上更多是对理论教学的学时安排,并没有明确社会互动环节应占的学时比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的实践调研、小组活动等随意性很大,有的教师仍偏重于理论教学,课程中涵盖的思想政治、德育教育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虽然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增加实践活动的要求,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考核方式仍停留在原有的形式,课程教育中是否涉及社会互动、是否有效实现社会互动并没有对考试形成显著的影响,这也是社会互动缺乏发展动力的重要原因。

1.2 社会互动的教育教学资源不足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进行分析讲解,并穿插社会现实案例对理论加以诠释,多媒体教学发展起来后,教师还可借助视听设备的支持,向学生展现代表性的社会问题,所以总体上教学资源能够得到保障。但社会互动则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支持,不仅教材要有针对性,可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引,更需要广泛的师资力量支持,因为单靠思想政治教师一人担当多个班级的社会互动带头人,其工作量超乎想象,而且也难以实现对学生的深入指导。

1.3 社会互动教育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

教育部等部位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要求是要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并从事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树立长效机制,确保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社会互动教育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而高职院校由于时间短、课时没有保障、教学经验不足、缺乏规范指导等原因,社会互动教育尚未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所以当前教师对社会互动环节的处理一般是带领学生进行集体实践,或是布置互动作业、课题,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也导致社会互动环节的教学存在很大随意性。

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社会互动发展的迫切性

与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理论教学相比,社会互动是学生走入社会、接触基层、接触群众的机会,理论教学中所讲述的知识需要通过实践的印证,才能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当代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作为发展的动力,新一代大学生走入社会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功底,比如高职院校学生的技术技能优势,更要具备崇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为社会服务的前提和根本。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社会互动所占的时间显然很少,而且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社会转型时期,种种不良思想侵袭着学生的内心,学生也会面临不同价值观的影响,甚至产生心理上的动摇。究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是寻找“捷径”,都是对学生的考验。社会互动恰恰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的重要保证,所有课堂中的精髓都需要学生在社会互动中得到感悟。社会是教育的大课堂,是学生锻炼的熔炉,基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践行教育使命的角度,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社会互动的发展。

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社会互动发展的对策

为推动社会互动的发展,高职院校应从教育理念的转变入手,积极建立社会互动教学的有效运行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并健全保障措施。

3.1 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为推动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教育部等多个部委颁发了系统的指导文件,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改革的方针和指南。高职院校应带领院系教师深入学习文件精神,树立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从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高度来审视社会互动发展的问题。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方式,对于增加社会互动实践缺乏经验的积累,教学改革的任务也充满艰巨挑战。所以学校应给予教师充分的鼓励,使教师认识到改革同时也意味着发展的机遇,从而迸发工作热情。

3.2 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社会互动教学的有效运行机制,使社会互动具备自上而下的领导机制,互动学时、互动教材都能获得保障。首先,高职院校应成立思想政治课社会互动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院系负责人、教研室等共同参与到社会互动教学的管理中来。其次,高职院校应明确社会互动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学时占比,并要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联,为社会互动的实施奠定有力基础。最后,学院应针对社会互动教育的需求,编辑相应的教材。高职院校领导、思想政治课教师及其他教师代表应共同组成校本教材编写小组,结合本地区实际,设计每个学期的社会互动主题,以及不同主题对应的互动活动,并在不断开展的社会互动活动中加以完善。

3.3 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在社会互动课时、教材等获得保障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可集中针对理论教育和社会互动的不同需求,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理论教学仍由思想政治课教师负责,社会互动环节可以调动各部门教师的积极性,弥补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比如,学校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数量,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教师担任社会互动负责人。各院系专业教师、辅导员、政工人员等可以协同参与、分工合作,从而进一步完善社会互动管理。

3.4 制定全面的保障举措

社会互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多方面的保障,其中包括经费保障、考核保障、安全保障等。首先,高职院校应重视社会互动所需的经费投入,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社会互动的资金需求,科学制定经费预算,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其次,为增强各方对社会互动的重视,高职院校应积极改革考试方式,明确社会互动环节应采取的考试方式、成绩占比等,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实践领域进行锻炼。最后,社会互动同样需要学校对学生的安全予以保障。高职院校应制定社会互动安全手册,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事前安全教育,使学生关注实践过程中的交通、财产、住宿、健康等各种安全问题。

篇(2)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1994年首次提出后便受到大家的高度关注,留守儿童相关研究文献也越来越多,其中也包括其社会支持的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两者间关系的研究。本文拟对现有关于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现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研究,以期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1.留守儿童及社会支持的涵义

留守儿童一开始是指父母在国外学习、工作而被留在国内的孩子[1]。今天通常指的则是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的孩子。社会支持则是涉及不同主体实际提供或可觉察到的支持性资源。良好的社会支持对缓解儿童不良情绪有重要作用[2][3]。沈黎、汪光珩等人认为,社会支持应具有以下几层涵义:一是社会支持概念具有多维性和动态性;二是社会支持具有满足个体情感和信息需求的实质;三是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要依赖于正式或非正式人际资源的建立;四是社会支持是提供者与接受着互动的结果[4]。

2.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特点

留守儿童因其父母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所以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其独特的特点,系统包括监护人、学校、社区和社会。但总体而言,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仍主要来源于父母。有研究[5]显示,父母是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但在陪伴维度上老师的支持要多于父母。父母的肯定、工具性支持是六年级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而四年级留守儿童则感受到更多来自同伴的情感支持和陪伴支持。另有研究发现,六年级学生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的总体程度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女生无论在支持的总体水平、客观支持还是支持的利用方面都优于男生[6]。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关于社会支持影响心理健康的作用模型,只要有缓冲作用模型、动态模型和主效应模型三种[7]研究者提出的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作用模型主要有主效应模型、缓冲作用模型和动态模型 [7]。主效应模型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总伴随着良好的身心状况,社会支持对个体身心健康具有普遍的增益效应;缓冲作用模型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在压力事件与身心健康之间产生缓冲作用;动态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有可能是曲线关系。陈功香,王本法[8]相关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能够有效的预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冯景秋、赵笑梅[6]的研究也显示,高社会支持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低社会支持组;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与心理健康水平总分呈显著相关;客观支持与孤独倾向也存在显著负相关。还有研究显示,同性朋友在初中生的社会关系中有重要意义,从初一到初二是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发生转折的时期;社会支持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联系[9]。

参考文献:

[1]一张.留守儿童[J].瞭望, 1994 (45)

[2]Callaghan P, Morrissey J.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 a review [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993(18)

[3]Demaray M K, Malecki C K. Critical levels of perceived socialsupport associated with student adjustment [J].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 2002, 17(3): 213-241

[4]沈黎,汪光珩.青少年社会支持研究综述[J].青年研究,2006(7)

[5]刘霞,武岳,申继亮,邢淑芬.小学生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

[6]冯景秋,赵笑梅.小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5)

[7]王雁飞. 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2004,27(5)

篇(3)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134-02

0 引言

近十年来,连锁企业在我国遍地开花,目前已经遍及超市、便利店、仓储超市等多种业态,初步形成多业态连锁企业激烈竞争的格局。连锁经营正在成为我国商业领域中最成功的经营方式,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扩张能力。

连锁企业的便民化,使其经营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公众基础之上,加上其规范的经营、科学的管理,廉价的商品、优质的服务,使之颇得市民好感,深受公众青睐,对普通消费者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便民化的选址策略是促使连锁企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餐饮行业为例,连锁经营把传统的餐馆单兵作战,改造成了具有专业化分工的产业。对于餐饮行业的连锁经营特许方来说,能通过特许经营的连锁方式巩固品牌,扩大影响,发展加盟店。而加盟者只要运用好品牌战略优势,就不必从头开始,而是直接继承特许方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成功的连锁经验,降低了失败的风险和创业的成本。

但是,我国的连锁经营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在经营规模、规范化程度等方面同国际水平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加入WTO后,全面开放零售业市场,使得我国零售业面临资本雄厚、管理科学、人才充足的外国企业的全方位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够掌握先进的管理科学的大批量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显得尤为必要了。

面对这一市场空缺和潜力巨大的人才需求,全国多所高校同时开设了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专业,由于专业成立的时间较其他传统专业来说开发时间不长,师资力量储备不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和发掘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行动能力强、执行力高的人才,促使我国的连锁企业看清行业发展趋势,并有助于未来进一步健康发展。

为了便于连锁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迅速的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我们究其根源,寻找连锁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和实际的够工作中的距离,有的放矢将我国的连锁企业做大做强。

1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分析

连锁企业在我国发展的这十年中,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现代流行的经营方式,在零售、餐饮、房地产、中介、家电销售、银行、美容健身、教育培训、图书音像、旅游休闲等数十个行业中获得了巨大发展。虽然刚刚起步,却已经显示出了热烈而持久的魅力,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学习,一致看好其发展趋势和广阔前景。

结合实际的连锁企业教学我们不难发现,连锁企业经营管理课程的绝大多数教材和教师仍然将视线集中在超级市场,在授课过程中,将超市作为唯一的业态来讲授,将课堂变成了超级市场的岗前培训,大大忽略了连锁业多业态齐头并进发展的趋势。同时也造成许多学生的迷惘,误以为连锁就等于超市,并产生厌学心理,认为不经过大学的学习,也能够胜任超市的工作。这对连锁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不良影响。

我国连锁企业的迅速发展,必然要产生巨大的用人需求,然而太过于集中于理论的教学过程,使得学生误认为自己是工作人员而非管理人员,不能够科学合理的运用专业知识,客观的观察和评价连锁企业,无法正确的面对市场的用人需求。

造成一方面是连锁企业岗位的大量空缺,企业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苦恼;另一方面是学生就业过于集中于超市,对其他的连锁业态不自信,不敢争取岗位。

超级市场不是唯一的连锁企业,但却是连锁企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它包含了连锁企业的各种行业的各个环节,对于学习和掌握连锁企业,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又不能够将其完全放弃或者忽略。

面对这一情况,高校就要有的放矢的解决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改进或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连锁企业,确立正确的专业方向和就业时的岗位角色。

2 重视实践的重要性分析

连锁企业管理是一门理论指导性强的课程,学生有必要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全面的掌握,要对连锁业有客观的认识,并且,通过实际操作或者模拟操作,来落实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操控能力和执行力。

因此,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因为考试方式的局限,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出现因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而造成的培养目标出现理论能力高于实践能力的现象。“纸上谈兵”不仅不会对实践环节起到帮助作用,反而容易陷入教条主义的怪圈中。真正的连锁企业管理,不是简单的重复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现实中的事件的重叠,学生只有在灵活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各种理论知识叠加或者取舍,才能找出最好的解决之道。

因此,只有高分数,没有强动手能力和执行能力的人,很难在连锁企业的战场上取得好的成绩的。

篇(4)

中图分类号:TU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1-0012-02

1 项目概况

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后简称尼铁)位于尼日利亚(后简称尼国)国家西部,线路南起尼国港口城市Lagos市,北至重要城市Kano,并连接首都Abuja。2006年11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尼铁建设,承担Lagos至Oshogbo段共约250km勘测设计工作。尼铁的勘察设计离不开一项基础工作,那就是测量控制系统的建立。因为国别、地理位置、社会制度、历史沿袭等各个方面的不同,尼铁的测量与国内项目有很大区别。

2 尼日利亚测绘系统现状

1950年以前,整个非洲全部都是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其大地测量的发展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受到了相关殖民国家测绘体系的影响。经收集整理分析,尼国采用独立的国家测绘基准,现介绍如下:

2.1 平面基准

尼国采用大地基准为Minna基准;采用的参考椭球为Clarke1880椭球,主要椭球参数如下:长半轴,a=6378249.145m,扁率f=1/293.465;采用UTM(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其中尺度比系数为0.9996;既有测绘资料所提供的平面坐标或大地坐标是6度分带的成果,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分别为3°、9°。

在尼国测绘局收集既有资料,成果点共95个,其中一等三角点67个;二等三角点23个;GPS点5个。

2.2 高程基准

尼国采用的高程基准为Mean Sea Level Nigeria高程基准,即以Lagos附近大西洋海平面的平均高程为起始的高程基准。

既有资料共收集水准点FBM、SBM、BM共计73个。

3 尼铁测量坐标系统的设计

通过上述尼国测绘系统现状的了解,有必要对收集到的测绘资料进行分析,进而针对尼铁的测量坐标进行设计。

3.1 平面控制网设计

3.1.1 基础资料分析。尼国的大地框架网较为完善,通过和尼国测量局的技术人员交流以及参照尼国的有关测量规范,尼国三角测量的精度等级划分,对应的主要技术,与中国的比较,大致是尼国框架网相当于中国一等、二等网,尼国一等网相当于中国三等网。故收集资料可满足整个尼铁测区平面控制的需要。

3.1.2 基准、投影的选择。尼国的所有平面控制点及地形图测量成果均采用Minna基准。为尼国铁路的需要,尼铁也需要采用Minna基准。其参考椭球为Clarke1880椭球,椭球参数为长半轴,a=6378249.145m,扁率f=1/293.465。

国际上常用的投影方式为UTM(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和高斯-克吕格投影(后简称高斯投影)。非洲大部分国家采取的是UTM投影,中国采用高斯投影。从投影方式看,高斯投影是“等角横切圆柱投影”,投影后中央经线保持长度不变,即比例系数为1;UTM投影是“等角横轴割圆柱投影”,投影后两条割线上没有变形,中央经线上长度比0.9996。UTM投影由于其采用了0.9996作为中央子午线的投影长度比,减小了边缘地带的长度变形,非洲部分国家因纬度低靠近赤道,这种效果更为明显,故均采用UTM投影。

尼铁测量坐标的投影设计,既要参考尼国测绘系统的沿革,也要考虑铁路工程设计的要求,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边缘地带的长度变形,保证其能满足工程需要。尼铁测量平面坐标设计要保证每公里投影变形小于25mm(1/40000),结合尼国的UTM投影,采用了TM投影坐标系。

尼铁TM坐标系,即采用投影于测区抵偿高程面的任意中央子午线1°带横轴墨卡托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采用Clarkey1880参考椭球(长半轴a=6378249.145m,扁率f=1/293.465),横轴墨卡托投影(TM,尺度比系数为1.0000),高程异常为0。按1°带分带计算平面直角坐标,1°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分别为3°、4°,投影面高度分别为-100m、100m。采用尼铁TM坐标系,并按不同区域分带。选择任意中央子午线与采用高程抵偿面的方法,可保证每公里投影变形小于25mm(1/40000),现将勘测设计分带中央子午线及其投影面高程列出,如表1所示:

在建立尼铁TM投影坐标系的同时,为了满足尼国UTM坐标的需要,本次设计也确定了尼铁TM投影坐标与UTM投影坐标的关系,即:

(1)横轴墨卡托(TM)投影平面直角的坐标转换为通用横轴墨卡托(UTM)投影坐标:

X[UTM]=0.9996×X[TM]

Y[UTM]=0.9996×(Y[TM]-500000)+500000

(2)通用横轴墨卡托(UTM)投影平面直角坐标转换为横轴墨卡托(TM)投影坐标:

X[TM]=1/0.9996×X[UTM]

Y[TM]=1/0.9996×(Y[UTM]-500000)+500000

3.2 高程控制网设计

经过与尼国测绘局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既有水准点的精度一般为FBM、SBM的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2.88mm/km;中国的三等水准测量的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为3.0mm/km。这样,在尼国测绘局收集到的FBM、SBM点测量精度大约相当于中国的三等水准点的精度。BM点只能相当于我国的四等水准或四等水准以下。测区范围内,最大距离约90km无水准控制点。在进行高程控制测量时,尽可能采用高等级点的基础控制成果。

根据尼国国家水准点的资料实际情况和尼铁设计要求,并参照中国《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对尼铁水准测量中较长无水准点的线路需要进行三等水准测量,水准路线起闭点必须采用FBM和SBM国家水准点成果,BM水准点成果仅供参考。

至此,尼铁测量控制系统定义完毕,其范围适用于尼铁项目全线线路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和航测1∶10000、1∶2000地形图以及与尼国既有测量控制系统及图形的相互转换等工作。

4 类似海外工程测量的借鉴及应对

在海外从事类似工程测量项目,必须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坐标系统有详细的认识,需要收集包括国家三角点、国家水准点以及相关参数信息,结合工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并制定合理的测量计划以满足工程勘测设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铁四院.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Lagos至Kano线Lagos至Oshogbo段可行性研究说明书[S].

篇(5)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影响社会的公正和安定,进而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尽快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己经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枣庄市地处山东省南部,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人口367. 2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53. 95万人,城镇人口113. 32万人。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33. 35亿元,比上年增长17. 4%。那么,枣庄市是否具备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条件?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其经济条件进行逐一的具体分析。

    一、枣庄市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条件分析

    枣庄是否具备全面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条件,必须对该地区是否达到国际上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最低标准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全面合理的结论。

    (一)枣庄市人均gdp和农业gdp的比重

    近年来,枣庄市经济发展连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633. 35亿元,是2000年的2. 5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5%。经济结构全面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16. 7:49. 5:33. 8调整到2005年的9. 6:63. 9:26. 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7. 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14. 4个百分点。全市人均gdp为17602元(约合2000余美元),比2004年增长23. 5%,己远超过斯里兰卡和波兰的368. 9美元和1822美元。近四年来,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gdp所占比重从2002年的14. 6%下降到2005年的9. 6%。以低于芬兰和波兰的14. 5%和12%,基本接近日本的8%(见表1)。因此,可以说,枣庄市的经济实力已达到了推行该制度的经济条件。

    (二)枣庄市的城市化率及农业劳动力结构

    2005年枣庄市城市化率和农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31%和47%(见表2),单从量的角度上来看,还远未达到国际上的最低标准。但是,研究这两个标准无外乎是想知道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国家财政和农民自身等方面经济负担大小的问题。换句话说,就目前枣庄市财政支付能力和农民自身经济实力等方面,是否能够达到推行该制度的最低标准。

    1、枣庄市人均应领取养老金标准匡算

    枣庄市每位老年人每年应领取多少养老金才能基本保证他们安享晚年,没有一个现成的标准可供参考,但是可以在2005年《枣庄市统计年鉴》中找到与它最相近的该年度“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统计资料(见图1),该年度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598元,那么,剔除老年人基本生活之外的消费因素便可得出能够基本反映客观需要的养老金标准。在生活消费支出的各因素中,交通通讯、教育娱乐因素基本可以剔除,医疗保健因素应放到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中加以考虑,因而也可以剔除,居住因素中用来购买建筑生产用房材料和直接购买生活用房的人均支出为172元,考虑到迈入老年的这一群体中绝大部分应居有定所,因此,这一项支出也应被剔除掉。此外,设备用品消费因素也应略有降低。综合以上方面的考虑,枣庄市老年人每年领取的养老金若能保持在1650元左右的水平便可以保证他们的晚年基本生活。

   2、枣庄市财政支出能力分析

    2005年,枣庄市的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境内财政总收入55. 5亿元,比上年增长41. 9%,全年人均财政总收入达到1511. 15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 16亿元,增长36%。同时,财政收入的质量稳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 5%,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的比重为73. 2%,分别提高0. 4和2. 5个百分点。所以,只要加强财政管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杜绝资金浪费,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就能结约更多的财政资金,为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3、农村居民收入分析

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呈现出了快速的增长势头,农民收入逐年提高。枣庄地区2005年农村经济人均总收入实现5660元,r匕2004年增长13. 2%,而且,从2002年以来,一直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势头(见图2)。一方面,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农村取消了农业税等税费,农民基本没有了负担。农民已经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承担自己一部分保险费,其参保意识必然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篇(6)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影响社会的公正和安定,进而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尽快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己经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枣庄市地处山东省南部,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人口367. 2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53. 95万人,城镇人口113. 32万人。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33. 35亿元,比上年增长17. 4%。那么,枣庄市是否具备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条件?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其经济条件进行逐一的具体分析。

一、枣庄市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条件分析

枣庄是否具备全面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条件,必须对该地区是否达到国际上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最低标准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全面合理的结论。

(一)枣庄市人均GDP和农业GDP的比重

近年来,枣庄市经济发展连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633. 35亿元,是2000年的2. 5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5%。经济结构全面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16. 7:49. 5:33. 8调整到2005年的9. 6:63. 9:26. 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7. 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14. 4个百分点。全市人均GDP为17602元(约合2000余美元),比2004年增长23. 5%,己远超过斯里兰卡和波兰的368. 9美元和1822美元。近四年来,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GDP所占比重从2002年的14. 6%下降到2005年的9. 6%。以低于芬兰和波兰的14. 5%和12%,基本接近日本的8%(见表1)。因此,可以说,枣庄市的经济实力已达到了推行该制度的经济条件。

(二)枣庄市的城市化率及农业劳动力结构

2005年枣庄市城市化率和农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31%和47%(见表2),单从量的角度上来看,还远未达到国际上的最低标准。但是,研究这两个标准无外乎是想知道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国家财政和农民自身等方面经济负担大小的问题。换句话说,就目前枣庄市财政支付能力和农民自身经济实力等方面,是否能够达到推行该制度的最低标准。

1、枣庄市人均应领取养老金标准匡算

枣庄市每位老年人每年应领取多少养老金才能基本保证他们安享晚年,没有一个现成的标准可供参考,但是可以在2005年《枣庄市统计年鉴》中找到与它最相近的该年度“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统计资料(见图1),该年度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598元,那么,剔除老年人基本生活之外的消费因素便可得出能够基本反映客观需要的养老金标准。在生活消费支出的各因素中,交通通讯、教育娱乐因素基本可以剔除,医疗保健因素应放到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中加以考虑,因而也可以剔除,居住因素中用来购买建筑生产用房材料和直接购买生活用房的人均支出为172元,考虑到迈入老年的这一群体中绝大部分应居有定所,因此,这一项支出也应被剔除掉。此外,设备用品消费因素也应略有降低。综合以上方面的考虑,枣庄市老年人每年领取的养老金若能保持在1650元左右的水平便可以保证他们的晚年基本生活。

2、枣庄市财政支出能力分析

2005年,枣庄市的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境内财政总收入55. 5亿元,比上年增长41. 9%,全年人均财政总收入达到1511. 15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 16亿元,增长36%。同时,财政收入的质量稳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 5%,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的比重为73. 2%,分别提高0. 4和2. 5个百分点。所以,只要加强财政管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杜绝资金浪费,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就能结约更多的财政资金,为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3、农村居民收入分析

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呈现出了快速的增长势头,农民收入逐年提高。枣庄地区2005年农村经济人均总收入实现5660元,r匕2004年增长13. 2%,而且,从2002年以来,一直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势头(见图2)。一方面,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农村取消了农业税等税费,农民基本没有了负担。农民已经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承担自己一部分保险费,其参保意识必然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篇(7)

参考文献:

[1] 马海韵.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02):77-84.

篇(8)

利用民用无人机实施犯罪的风险与管控

应急供应链中的“双盲—倍增—叠加”效应

基于危机管理视角心理援助的国内研究述评

2014年度中国社会典型分析报告

邻避型社会稳定风险的政府决策模式构建——基于公众行为的解析

重大项目:从“社会影响评价”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妇女组织在治理中的作用与局限

移动互联时代的网络动员演化机制及对策

大学生的演化过程及治理

区隔式的融合:上海第二代农村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研究

网络公共危机管理:政府与数字服务业者之间的合作机制

依法治理宗教与去宗教极端化问题刍议——基于新疆地区的考察

“创收式监管”: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一个分析逻辑

韩国公共冲突管理制度的经验借鉴

公共安全事件处置过程中的社交媒体及其利用

2013年度中国社会典型分析报告

基于全面风险治理视角的我国事件处置分析

环境类的政策网络探析

医患纠纷暴力事件:问题形成与对策思考

风险型环境的生发机制及其治理策略

环境为何暴力化抗争——对三起环境的分析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研究

综合式风险评估与管理:伦理学的视角

我国反恐政策体系优化研究——以恐怖活动决策过程为视角

社会排斥下的社会整合难局——对2011年伦敦骚乱的个案剖析

中国PX项目的出路——基于广东茂名PX事件的启示

公共危机的协同治理机制——基于两个案例的比较分析

抗争控制的中国式图景关于中国政府“维稳”策略的一个初步分析框架

“检验检疫”与口岸公共安全新挑战——基于非传统安全的分析

“微政务”发展的轨迹、挑战与趋势

与官民矛盾:死结还是活结——基于百度文库32个讲座课件的分析

公共安全视角下的社会组织类型及其风险防范

中国生态移民风险:关于类型、特征与治理的思考

中心工作与边缘性治理:中国城市摊贩监管的政策变迁研究

与模式化抗争——基于政治过程视角的分析

“以稳要挟”下的“人民币维稳”:基于F矿区的个案研究

大规模人口流动与高密度集聚下的开放式城市治理结构

城镇化进程中社区纠纷解决体系研究:基于四川省的调研

城市化中的自行车黑市的现状、困境与治理——以上海市为例

社会公共安全研究的多维度视角:问题、理论以及趋势

政策类的危机应对与风险治理——基于重庆医改事件的案例分析

我国大型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治理悖论:现状、成因与对策

城市环境风险动员机制探析及政府治理启示

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创新个案研究——以湖州吴兴区为例

多元治理视角下邻避冲突的应对研究——以上海松江国轩电池厂争议事件为例

篇(9)

〔3〕 〔4〕〔美〕理查德・瑞吉斯特.生态城市〔M〕.王如松,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4.

〔5〕 〔6〕〔9〕刘祖云.十大政府范式〔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271-314,289,306.

〔7〕 姜爱林,陈海秋,张志辉.城市环境治理若干理论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8,(5).

〔8〕 范如国.复杂网络结构范型下的社会治理协同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2014,(4).

〔10〕 〔11〕〔17〕〔美〕奥兰・扬.直面环境挑战:治理的作用〔M〕.赵小凡,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80-81,164.

篇(10)

中图分类号:S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二期项目包含内乡县寺沟项目区和内乡县泰山庙项目区,共涉及内乡县桃溪镇、乍岖乡、师岗镇和瓦亭镇等4个乡镇,总面积为261.48km2,水土流失面积为98.76km2,其中寺沟项目区面积为125.15km2,水土流失面积为42.18km2;泰山庙项目区面积为138.17km2,水土流失面积为56.29km2。寺沟项目区包括寺河小流域、官路沟小流域和温家堰小流域共3条小流域,泰山庙项目区包括白杨小流域、张集小流域、油坊沟小流域和温岗小流域共4条小流域。结合内乡县经济产业发展规划,选定在寺沟项目区的寺河小流域、官路沟小流域和温家堰小流域内实施。

内乡县寺沟项目区位于内乡县城西部,地处东经111°34-111°42’,北纬32°56’-33°05’,项目区总面积125.15km2,涉及内乡县的桃溪镇、乍岖乡和师岗镇共3个乡镇、16个行政村,项目区总人口32136人,其中农业人口32136人,农业劳动力18982人,农业人口密度261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在8‰左右。2011年人均年纯收入为1833元。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2.18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4.45%。寺沟项目区总面积125.1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2.18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4.45%。内乡县寺沟项目区2012年度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53hm2,其中综合治理面积353.76hm2,生态修复面积1999.24hm2。综合治理措施:其中坡面工程措施工程:坡改果梯168.81hm2,坡面水系工程有蓄水池32口,沉沙池32口,土质排灌沟渠8.89km,田间道路8.89km;水土保持林草工程:荒山造生态林184.95hm2,植物护埂130.86km;沟道防护工程:拦沙坝1座;谷坊10座;提灌站1座。封禁治理工程:疏林补植7497515株,设置封禁标牌21个,封禁碑3座,网围栏9.87km。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内乡县寺沟项目区2012年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23.53km2。

寺河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1313.59hm2,2012年度综合治理工程设施后,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88.45hm2,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现状的49%提高到85%,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缓洪减沙效益明显,蓄水效率达到30%以上,保土效率达到70%以上。

官路沟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726.79 hm2,2012年度综合治理工程设施后,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6.79hm2,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现状的21.5%提高到100%,土地利用率由现状的80.36%提高到93%以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缓洪减沙效益明显,蓄水效率达到30%以上,保土效率达到70%以上。

温家堰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2177.56 hm2,2012年度综合治理工程设施后,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7.76hm2,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现状的33.3%提高到37%,蓄水效率达到30%以上,保土效率达到70%以上。

2012年度寺河项目区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53hm2,其中综合治理面积353.76hm2,封禁治理面积1999.24hm2。主要建设内容如下:坡改果梯168.81hm2,蓄水池32口,沉沙池32口,土质排灌沟渠8.89km,田间道路8.89km,荒山造生态林184.95hm2,植物护埂130.86km(不计算面积);沟道防护工程:新修拦沙坝1座,谷坊10座,提灌站1座。封禁治理工程:疏林补植749715株,设置封禁标牌21个,封禁碑3座,网围栏9.87km。

其中:寺河小流域2012年度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88.45hm2,其中荒山造水保林38.14hm2,修拦沙坝1座;封禁治理面积1150.31hm2,疏林补植431366株,建设封禁标牌12个,封禁碑1座,网围栏5.75km。官路沟小流域2012年度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6.79hm2,其中综合治理面积315.62hm2,包括坡改梯168.81hm2,坡面水系工程有蓄水池32口,沉沙池32口,土质排灌沟渠8.89km,田间道路8.89km,修提灌站1座,干砌石谷坊10座;荒山造水保林(点油桐)146.81hm2,植物护埂130.86km(不计算面积);封禁治理面积411.17hm2,疏林补植154189株,建设封禁标牌4个,封禁碑1座,网围栏2.05km。温家堰小流域2012年度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7.76hm2,全部为封禁治理工程,疏林补植164160株,建设封禁标牌5个,封禁碑1座,网围栏2.07km。

针对项目区小流域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成因、资源利用及经济发展方向与社会经济特征,在小流域治理布局上,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治理相结合,水保措施与农业耕作措施相配套,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相兼顾的原则,沟坡兼治,乔灌草结合,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形成措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

篇(11)

选题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浙江家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推动创新、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如此,家族企业的传承、治理与发展等问题引起学术界甚至是政策层面的广泛关注,政府出资培训家族企业主及“富二代”的新闻屡见报端。这既反映出家族企业主及接班人素质有待提升,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家族企业之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家族企业的发展,已不只是一个家族、一个企业的事情,甚至关系到一地、一国经济的发展、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浙江家族企业的成长速度和盈利能力引人关注,在《福布斯》中文版首度的中国最佳上市家族企业50强中,浙江占据12席,而绍兴新和成胡柏藩家族高居第二。另一方面,浙江家族企业治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产权模糊,股权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企业融资和决策;企业治理组织机构职能有名无实,家族决策意识浓厚,管理不规范;企业内部制约机制虚化,职业经理人产生信用危机;用人机制不公平,缺乏激励机制;企业家族利益至上,忽视企业相关群体利益等,甚至有人认为家族治理影响了家族企业发展,提出放弃家族企业。

现实中很多家族企业对家族企业治理方面的认识也存在较大差异,各自的实践结果也不相同。目前,家族企业治理及其质量问题己经成为浙江家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浙江家族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治理模式,进而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企业治理机制,以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选题的意义:

家族企业治理,是伴随家族企业诞生之日起即存在的一个难题。随着家族企业自身的成长壮大和外部生态的变化,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也迫切需要随之发生变迁,这是促进家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选择新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和建立完善相应的治理机制,是困扰浙江家族企业主及其接班人的现实难题。本选题意在分析浙江家族企业治理困境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家族企业发展实际状况和外部生态,为确立适合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提供建议,以期提升浙江家族企业的治理效率和质量,从而推进浙江家族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本选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

本文将在界定家族企业概念、特征及企业治理内涵的基础上,明晰家族企业治理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浙江家族企业发展的总体现状和治理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为浙江家族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主要内容:

一、家族企业及其治理的相关理论

(一)家族企业的概念与特征

(二)企业治理的内涵

(三)家族企业治理的理论基础

1.委托-理论

2.现代产权理论

3.交易费用理论

4.利益相关者理论

5.激励理论

二、浙江家族企业发展现状及其治理困境

(一)浙江家族企业发展的总体现状

(二)浙江家族企业的治理困境

1.产权归属模糊

2.委托-机制不健全

3.组织结构不合理

4.决策机制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5.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

6.家族利益至上,忽视企业相关者利益

三、浙江家族企业治理模式选择与机制创新

(一)浙江家族企业治理的模式选择

(二)浙江家族企业治理机制的创新

1.明晰家族企业内部产权并适度公开化

2.引入职业经理人的委托-制

3.优化组织机制

4.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

5.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6.建立“新‘家’文化”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研究方法:

本文将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来完成。

研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