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对职业规划的看法大全11篇

时间:2024-03-21 14:50:2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对职业规划的看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对职业规划的看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189-01

在规划职业与生涯的探索过程中,大学生集中的表现出了以下几个观念误区:

第一个误区,职业规划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很多大学生把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与生涯规划相混淆了,认为职业规划就是职业生涯规划。其实不然,文字上的不同已经明确了其不同的含义。

职业规划就是通过规划的手段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是职业规划的核心标志,这个适合就是更多的在分析自己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外在环境的情况下做出判断的,适合的简单判断就是“人-职匹配”,这其中要分析三个因素,一是“人”,“人”就是大学生自身,由包括性格,理想,价值观,道德等的内在因素和专业,知识,经验,技能等的外在因素所组成,分析“人”就是分析自我的内外两方面。二是“职”,“职”就是行业,职业,企业,职位等外在因素(简称为三业一位),三是匹配,匹配就是“人”“职”互动的和谐适应。从寻找适合职业的角度上说,把职业规划称为规划职业更容易理解其所代表的涵义。其实,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可以最快最佳的实现职业理想,从而实现职业上的自我价值,二是因其职业理想的实现对个体生涯其他理想的促进和实现。

三者之间的关系用数学上的集合概念来说就是,职业规划包含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包含于生涯规划。

第二个误区,职业规划就是功利的为找工作而准备。在大学阶段规划职业也是为人生负责的一种表现。而职业规划是站在自我实现,人生不朽的高度上来探索职业,规划职业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准备,也不是功利的位了一时的高就而忽略了自身的发展。

第三个误区,职业规划就是为了找到高薪的好工作。有这种误区的人一是不明确职业规划的作用,二是对好工作的标准有误解。

职业规划的出发点首先是适合大学生,其次才是薪酬高。所以说,职业规划的首要任务是找到适合的工作,除此之外才是追求高薪水。而如果你真的找到了适合的职业,那你是一定可以拿到高薪水的,只是时间和精力的问题,因为在自己适合的领域工作,你会把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那业绩提升的同时必然是薪水的增长

第四个误区,职业规划没有变化快,做规划没意义。有这种意识的大学生混淆了规划和计划,规划和变化的关系。

计划是一种较主观的思考安排,而规划则是将主客观都考虑到的一项思考统筹安排。我们说职业规划是考虑了自我,环境,学业,理想,通路等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因素后,结合自身理想价值追求而确定的路径安排,并且融合了职业判断,职业创新,自我管理等修正步骤在内的整体系统分析方案。制定了规划之后,随着问题的出现,如考虑不周到,执行不到位,部分大学生就会有放弃规划而顺其自然的想法。而规划出了问题不一定是规划本身的问题,很可能是制定者本身的问题。

第五个误区,职业规划与大学学业无关的。很多大学生都会误以为大学是大学,尤其是大一,大二是不用考虑就业/职业问题的,只有在毕业的大四才是考虑就业/职业的理所当然的时候。这就是认为职业规划与大学学业不相关的表现。

讨论职业规划和大学学业的关系,其实这里一个前提是要考虑大学生个人对大学定义及个人价值观的问题。

第六个误区,职业规划是大四时才要面临的事情,大一时用不着想。本文的第五个误区已经说明了大学学业是和日后的就业乃至职业规划是有关系的。这里是要从大一与职业的时间相关性和大一对职业规划的影响来说这个误区。

第七个误区,职业规划和日常生活不是一码事,不需要考虑到大学生活内。在校的大学生们,包括职场上打滚多年的人士都认为工作和生活是两码事,是不相关的,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工作时不谈生活,生活时不说工作,当然我们这里讨论的不是哲学上的联系,只是两者在相关性上探讨。

我们说,两者有关系,而且有很大的关系。职业影响生活,你所选择的不同的职业会直接导致你的生活方式的不同。

篇(2)

职业规划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培养质量高低。文科类专科大学生较之其他专业类别和学历层次的学生,在个人成长与求职择业方面面临着更多压力,职业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科类专科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文科类专科大学生尽可能提升专业素养

文科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过程,在依托于专业课程培养之外,还需通过多样化渠道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有效结合。专科学制短于本科学制,学生培养周期短,培养难度更大。对文科类专科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专业特性与专业前景,认清专业类别和学制年限的优劣势,合理确立发展方向,根据发展目标有意识地培养专业优势。

(二)有利于文科类专科大学生提高求职竞争力

文科类专业岗位在当前就业市场上多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竞争十分激烈。专科学生因学历层次限制,可选择的职业范围和未来晋升空间有限,所以文科类专科大学生在选择职业道路时面临更多顾虑。对文科类专科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可促使学生尽早考虑职业目标,加强学生培养职业能力的紧迫感,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

(三)有利于提高文科类专科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度

受当前就业市场现状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许多文科类学生对于所学专业和自身能力缺乏自信。专科学生对自身学历层次的担忧,导致他们对未来发展前景充满疑虑。因而对文科类专科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文科类专科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度,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升专业自信。

二、当前文科类专科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规划教育不连续

虽然许多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实施了职业规划教育,甚至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展了专业教育,但往往只是向学生灌输了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在接受教育后思想上是否产生触动,也没有密切关注学生究竟在何时、因何因素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即使有的教育者要求、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目标,但对职业目标与学生本人的匹配程度缺乏科学研究,或没有继续跟踪学生职业目标的变动情况。

(二)职业规划教育欠缺专业性

目前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主要依靠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许多辅导员、班主任并非本专业出身,对本专业的历史沿革、专业特色、发展前景等并不十分了解。此外,在文科类专科大学生中,有不少学生都把继续升学作为三年专科学习结束后的理想出路。部分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教师对于专升本考试的政策和过程了解较少,或对专科生升入本科后的职业规划存在认识盲区,不利于教师实施有效的职业规划教育。

(三)职业规划教育缺乏针对性

许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时,通常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即由教育者通过一对多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或组织职业规划活动。然而,学生入学之前的学习和生活经历都不一样,有着不同的特长和爱好,对于未来的职业选择有自己的看法,很可能会在职业规划过程中产生特有的问题和困惑。且文科学生通常心思细腻,兴趣广泛,在看待问题时容易依赖感性思维或加入过多主观判断,这就需要教育者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文科类专科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改进思路

(一)尽早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并保证教育的连续性

文科类学生的培养本就难以在短期内收获成效,加之专科学生培养周期短于本科学生,因而应将职业规划教育尽可能前置,在学生入学之初即让他们充分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和职业方向,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特长和兴趣确立职业发展目标。针对二年级学生,教育重点应转换为帮助学生总结过去一年的成长与不足,分析目前具备的能力素质与职业目标间的差距,以及如何缩小差距;或研究之前制定的目标是否仍可行,有无必要改变职业方向等。当学生升入大三后,教育者须引导学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加强对学生求职应试技巧方面的指导。

(二)加强职业规划教育的针对性

教育者在开展集体教育的同时,也要着眼于学生个体,从学生个人角度审视其职业定位。教育者可为每位学生建立职业规划发展档案,记录学生从入学之初直至毕业的职业规划信息。教育者需定期更新学生的职业规划发展档案,帮助学生分析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情况,修正职业发展计划,提高学生的个人特质与职业目标之间的匹配度。教育者在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时,应对学生的职业意向提前进行分类,根据各个类别的发展途径提出区别化指导。

(三)扩大职业规划教育实施者的范围

许多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实施者都是负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这些教育者受其他事务性工作和本身专业知识的限制,在对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局限,因此可根据各学校、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扩大职业规划教育者的范围,如可邀请社会阅历丰富的校外人士来校为师生举办职业规划讲座,或组织优秀的往届毕业生为在校生讲述职业经历和职业心得,亦可将学校其他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的教师纳入职业规划教育队伍,丰富职业规划教育实施者的层次。

(四)职业规划教育实施者应加强自身学习

作为职业规划教育实施者,其必须准确把握相关专业的理论和现实发展境遇,明确掌握往届学生的职业发展轨迹,如此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客观真实的职业规划建议。同时,教育者要掌握与职业规划教育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在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工作的专业度,并广泛吸取不同领域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帮助。对于文科类专科大学生的教育者而言,还要系统学习专升本考试和专科生考研的政策知识,为有意向继续升学的学生提供政策解答和咨询服务。

篇(3)

一、研究背景

2014年全国毕业生达727万人,比2013年多出28万人,2015年大学生就业人数也将超过700万,加上社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公招性岗位招聘数量缩减等原因,2015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可以说十分严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及早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重要的,职业规划类通识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内外部条件,做出合理的规划,并坚定的实施,在未知的前路上增添一份胜算。

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其选择一份兼顾社会需要和个人意愿的职业,以减少他们在就业选择时的盲目性和增强在工作中的竞争力是极为重要的。为了解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类通识课程的需求情况,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我们特进行了此次调查。

二、研究概况

根据本次研究了解大学生职业规划类课程需求的目的,我们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由于进行职业规划大体需要具备认识自我的能力和对职业及就业市场的了解,因此我们针对大学生是否能准确认识自我、对职业及就业市场的了解深浅进行了调查。此外,问卷还调查了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类通识课程的具体要求。

调查以随机发放的形式进行。本次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1200份,回收1190份,回收率99.17%,其中有效问卷1180份,无效问卷10份,有效率99.16%。有效回收的问卷中,样本的年级构成状况为:大一370人、大二430人、大三290人、大四90人,比例接近4:4:3:1。

在进行本问卷的信度分析时,采用的是内在信度分析,具体为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中的同质性信度法。对有关课程内容需求方面的题目进行检测后,所得克伦巴赫α系数为0.616,大于0.5,说明问卷测试题目可信,调查问卷具有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本问卷的效度分析是进行的效度分析中的结构效度分析法。对问卷全部题目进行结构分析之后,KMO值为0.520,划分为十二个维度。删掉由一个或二个题目组成的维度,整理之后得出KMO值为0.684,划分为三个维度。这与预先设想的三个维度相吻合。所以本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

三、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普遍对自我有着较强的认识,知道自己在进行职业规划时的不足在哪,但是对职场和就业市场的认识虽不够成熟还有待加强但也较为理性。大学生们对职业规划类通识课程有着多谢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并且这些需求不是空谈体现了较强的现实性。

(一)大学生自我认知感比较强

1.职业目标明确,选择灵活

职业目标的选择关键要依据自己的实际,通过数据统计我们发现,有72.88%的同学都对自己的个性适合何种职业都有较深度的了解,这说明同学们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必然要面临专业是否对口的问题,有50.8%的学生都想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也可以接受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另有33.05%的同学在找不到紧密对口工作的前提下也可接受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这表明同学们对自己将来的职业选择比较灵活,不一定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在讲授职业规划课程时要注意学生这方面的取向。

2.针对不足,对症下药

在进行职业规划时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十分重要,对症下药才能够克服困难,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大学生们认为自己遇到的最大困难,问卷所涉及到的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经验、技能和创新能力、适应复杂环境能力、社交圈太窄四个选项同学们的选择比较平均。克服这些困难所需要的能力,有的是可以在课程教授时能够涉及的例如规划理念、规划技巧、创新能力和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有的就只能随个人的成长逐渐增强,例如经验和社交圈的扩展。在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最需要提升的也是学习工作技能和社会经验方面,分别占到了38.14%和44.92%。这说明我们的职业规划类课程既要注重理论的教授又要给大学生们提供机会来增长工作经验。

(二)大学生对职业及就业市场的认识较为理性

1.最关注行业长远发展

进行职业规划时需要对自己喜欢的或者适合的行业有所了解,从行业收入、地位、所需素养和发展前景来看,学生选择最多的是该行业的发展前景,这一选项占到了58.47%,超过一半的选择率说明了大学生们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最为关注。选择行业所需素养的占17.8%,选择收入的占16.1%,说明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想要了解所喜欢职业对员工素养的要求和工资收入。

2.不排斥创业

篇(4)

Style Constructio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HU Xiaoyan, ZHOU Jie, LU Wei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

Abstract: College counselors assume the important task of educating people taugh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and society and far-reaching.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own work experience counselor, career-planning educ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there are plans to guide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ir studies, truly targeted learning model, using evidence-based survey, it was observed by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in the Career Educatio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mparative survey, explor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career planning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atmospher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word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style construction; college students;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1职业规划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1.1 关于职业规划的界定

职业规划(Career Planning),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简称,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过程,它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人生选择、决策反馈、通道设计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由内外部双重原因决定:在内部原因上,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起主导作用;在外部原因上,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职业需要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1.2 职业规划教育的意义

(1)发掘自我潜力,增强个人实力。大学是职业规划的探索和准备阶段,通过相关规划,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以及发展潜力,完成规划设计,将有助于提升其个人比较优势和就业竞争力。(2)提高人生发展的预见性和自觉性。通过职业生涯教育的引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积极把握机会,凝聚合力,才能积聚能量努力奋斗。(3)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经过认识自我探索、认识外部工作世界、规划设计、目标设立、具体实施、总结反馈等步骤,最终实现人职匹配,也利于增强大学生在校阶段学习的内驱力,进而推动整体环境的良性运行。

2武汉H大学职业规划教育与学风建设调研数据与结果分析

2.1 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涉及H大学全日制本科生,按照发放108份问卷调查为计划参数进行普查,调查准备阶段,已对班级学生人数和男女比例进行初步统计并认真核查,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跟踪调查访谈分发,考虑到有同学中途退学或出国深造以及抽样样本覆盖设计不同成绩梯队等具体情况,按照一定比例推算,我们将调查问卷最终数量确定为普查问卷105份,问卷调查分两次进行,一次是2014年3月,另一次是2015年3月。

2.2 调研数据与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可知,H高校调查专业绝大多数学生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有自己的想法,但仅有少数同学能够真正将其确定为自身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发现有68.2%的大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有想法,但未形成系统,而这一部分学生在主观上是需要也会配合参与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倘若加之一定的积极引导,明确目标和方向,一定会有更强的学习能量和动力。

由图1和图2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阅历的深化,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趋向明晰。在职业生发规划现状分析中,“完全没有想法”和“可有可无”的同学所占比例已分别由一年前的15.1%下降到8.4%和10.1%。其中,有初步想法但未形成规划的同学所占比例分别由78.2%下降至35.3%和54.4%,而这部分同学大部分都在过去的一年中逐渐明晰了自身发展方向,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图1 实验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2015.3)

图2 参照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2015.3)

图3 实验组同学对班级学风较之一年前变化的看法

图4 参照组同学对班级学风较之一年前变化的看法

由图3和图4可知,经过一年时间,该专业2个班级的同学对班级学风的认同成都较之一年前都有很大增强,分别有85.00%和79.18%的同学认为班级学风较之一年前有进步,这说明,高校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距离毕业、择业、就业的时间越来越短,社会危机感的加强,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态度呈现较好方向的发展趋势,该结论符合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和客观常理。

3 新形势下职业规划教育与学风建设的互动关系分析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优良学风的形成有一定的内部驱动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明确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通过SWOT分析了解自身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熟悉工作世界和大学生所学专业的未来前景,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地人生定位,大学生可以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和奋斗合力,才能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引发“蝴蝶效应”,最终推动班级学风建设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2)优良学风的形成反作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一旦确立,不是一成不变,更不是一劳永逸的静态过程,它一定需要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优良学风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敦促其进一步努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对比探究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实现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愈加“合身”设计。

4 新形势下以职业规划为切入点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对策分析

4.1 大一: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意识

相关调查显示,高考志愿阶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开启和关键阶段,对生涯设计和选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高考志愿选择盲目跟风热门专业、一味追求就业、功利主义色彩浓厚等问题造成大学生难以从内外部世界全面规划自身职业生涯。选择以职业规划为切入点促进学风建设正是基于此目的。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就开始引入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兴趣、特长、性格、能力、优缺点所在,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有初步的设想,自身专业的发展趋向,以其增强他们学习专业的自觉性。

4.2 大二: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此阶段职业规划教育重心应趋向于引导学生明确自身需要和自身适合两方面问题,即兴趣和能力范畴,以此为基点,树立符合自身条件的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等,并开始着手准备自身职业生涯设计。

(1)自我探索。通过科学的理论方式,学会分析认知自身的得失和优缺点,了解个人性格特征和兴趣偏好,扬长避短,树立长期职业奋斗目标。

(2)认识外部工作世界。深入了解专业就业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亲身实践并认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什么样的人才适合社会发展,从中找出自己存在的差距,调整今后的努力方向。

(3)培养良好职业意识。通过参加各项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锻炼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在课余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竞赛、培训和学习等工作。同时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公共社会能力,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而“充电”。

4.3 三年级: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调整性的引导

大三通常被看做是大学生涯的分水岭。学生中有人开始为考研准备,有人开始为就业做准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应指出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或环境的变化作出及时的有效的调整。同时,通过实施诸如梦想行动计划等项目工程,以就业讲座、校友讲坛、企业HR座谈、专业技能竞赛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增强学生就业信心和职业规划明确性。

4.4 四年级: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人性化就业指导

篇(5)

HR职业现状堪忧

有人认为,相对企业其他岗位,因要面对形形的人,以及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状况,因此HR的工作挑战性更高,也会在处理各种事物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这就为他们走上企业中高层岗位提供了更大的可能。那些所谓的得不到认可和支持,在他们看来,都只是HR的个人感受。

然而,一组调查数据却让人大跌眼镜。数据显示,认为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对公司战略影响不大的高达71.3%;45%的受访者认为人力资源部主要还是以行政工作为主。更让人气馁的是,54.3%的受访者认为,HR的工作很难得到同事的积极配合,45.9%的受访者更认为自己得到上司的认同与支持颇为困难。

由此可见,HR的职业现状并不如外界所想象的那样乐观,而是处于一种“夹心”状态。而且,也正是由于HR需要面对各色人等,所以其压力也要比其他岗位的员工大得多。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副总裁陈江曾说过,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工作要求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这种压力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工作本身的内容扩大,职责与智能日益丰富化;二是工作的不确定性增加,以往的人事管理基本恒定,但如今的HR管理需要跟随公司的战略变化而变化;三是HR的工作难度加大,企业要求HR在质量和成本、效率间进行权衡;四是人力资源的工具和方法繁多,变化也大,对如何在其中进行取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我们很难预知员工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变化,每天都可能出现各种涉及员工管理的难题。”某珠宝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表示,相对其他部门经理,人力资源经理承受的压力是每天的、时常性的。其他部门的管理者面对的可能是较为明确的业绩指标,而HR的工作是动态的,不可预测的。因为,很难预知今天会不会有员工出现纠纷,明天会不会有核心员工提出离职。这些HR都无法预知,也因此只能一上班甚至是24小时都将自己工作的这根“弦”绷紧。

此外,让HR感到对自己职业规划“纠结”不已的,不只是不被认可、压力大,还有自己的薪酬水平。根据对HR薪酬水平的调研情况来看,各层级HR的薪酬水平差距较大,尤其是HR经理这一层级,高者25000元/月,低者3500元/月。针对该项调查,受访HR用“悲催”、“伤不起”来表示对自己薪酬的看法。只不到1/4的HR认为工作的付出和收获是平衡合理的;只有20%的HR对自己的薪酬福利感到满意。

从以上所描述的情况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巨大的生活压力下,身为上下“不讨好”的角色,HR对自己职业前景的“担忧”不无道理。虽然,人力资源部并不像营销、生产、科研部门那样受到企业老板的重视,但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伙伴,面对如此的工作环境和生存境况,产生迷茫感在所难免,尤其是对一些入行时间不长,职位又不是很高的从业人员来说。

职业规划陷盲区

由于特殊的岗位及职责,指导并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规划是HR的重要工作内容。但是当提到自己的职业规划该如何制定时,不少HR却是“当局者迷”。即便有些人认为自己已经有了规划目标,却也只是一些颇具理想的概括性规划。在调查中,80%的HR对50岁时的职业状态都没有明确的预期,而是用诸如“应该做到副总的职位”,或是“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等作为答案。

职场专家认为,在人力资源行业,职业规划不清晰的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在入行时没有任何想法,在选择职业时也较迷茫,根本没有目标;另一类人是入行后,在工作中发现乐趣,从而喜欢上这份工作。但随着自己工作阅历的增加,也容易出现职业规划上的纠结,如对自身的优劣势不明,感觉自己什么都能做,或是发展前途不明朗等等。

之所以HR也会陷入职业规划盲区,主要是受社会浮躁气息的影响。在奉行利益至上的社会中,通常入行1-5年的HR都薪资较低,且工作也会比较繁杂,因此,不少人就会认为HR在企业不具备管理的技能,无法达到初入行时的个人预期,从而不是选择跳槽,就是放弃该职业另谋出路。

迈好职业规划第一步

若想真正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获得真正的职业发展,可从两个方面来清晰规划自己的职业:一是走“专家”之路,二是成为具备综合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培训、绩效、招聘、薪酬、员工关系、人力资源规划等六大模块,对于真心热爱这份职业,并希望在此行业发展下去的HR,首先要做的就是认清自己的优劣势。思索自己是擅长逻辑思考还是与人沟通,是想成为六大模块中之一的专家,还是想成为一名具备综合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者。

若是认为自己不善于或是不具备综合管理的能力,则可专攻HR六大模块中的一门,如招聘,并在招聘模块扎实走好每一步,掌握与招聘有关的方法和工具,从招聘专员到主管,再到带领专业的团队,成为这一模块真正的专家。

篇(6)

一、高职生职业素养意识偏低的原因

现阶段,虽然在信息化大环境下,我国一般职业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教学方式、方法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停滞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缺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设施建设上相对投入不足,以课程体系的结构来看,课程的内容显得相对陈旧,评价机制不科学,较少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下进行教学,以至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这些因素都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意识的主要障碍。具体而言,有效推行文化素质教育意识增强至少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滞后。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缺乏对教育信息化的理性认识,这其中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而且缺少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教学体系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职业规划只流于形式。在许多职业院校中,由于受到就业率的压力,追求量性、短期性的人才培养,再加上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本身的特性,结果成为了专业技能课的一些“点缀”,可有可无,可多可少。从高考的考试内容要求来看,对考生的压力主要集中在知识的掌握上,因此,应试教育使学生进入职业院校之后,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能充分发展,一方面,制约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渴望提高却受到自身学习能力的制约,虽然有许多一部分学生对职业素养及职业规划话题很关注,但在实际性的学习中一曝十寒,难以持久没有更多的去深入了解和不断提供多加培养的机会。

(三)高质量的教材缺乏。职业教育规划课程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要求相对较高;关于这方面的教材数不胜数,但诸多教材中知识陈旧,特别是对不同的专业而言,教学内容很少体现出在相关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使得学用脱节。

(四)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不高。虽然一些教师开始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方式教学,但更多的一些教师只会制作最起码的教学课件,不擅长运用网络获取、重组、传递信息。

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说明了在一定程度上,职业院校中职业教育规划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在信息化环境下亟待提高。

二、高职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内涵

职业规划是认识自我、确立职业目标、构划职业发展的一个过程。它包括以下内涵:规划者对自身条件的认识;规划者的职业选择及职业目标的确立;规划者对实现职业目标的阶段及措施的设计。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路是:个人条件分析—职业目标的树立—实现职业目标的具体阶段—实现每一阶段的目标的具体措施。可见,高职生职业规划能力是高职生认识自我、选择职业、确立职业目标、构划职业发展并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等能力的综合。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认知能力。高职生需要分析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特长等方面的条件,以便确定所要从事的职业。

(二)自我肯定的能力。高职生通过对自己个人性格特征、能力特长分析,以及对所要从事职业要求的了解,从而肯定自我,确定自己所要达到的职业高度。

(三)信息收集与加工能力。高职生要确定职业目标,就需要认识社会、了解职业。因此,高职生需具备从不同的途径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

(四)职业选择与职业规划能力。高职生需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职业、确定职业目标,划分职业发展阶段,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

(五)语言应用能力。高职生的职业规划要对他们的学习和职业产生持续的指导作用,就需要把他们的职业构想通过语言形式固定下来。因此要求高职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

(六)自我调整能力。高职生毕业后,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这使得他们原有的职业规划与实际不符合,因此他们需要具备调整原有职业规划的能力。

可见,高职生制作一份符合个人实际和社会需求、对高职生的职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三、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高职生的职业规划的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职业认知。大多高职生年纪较小,没有工作经历,对将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如环境保护与检测专业的学生不知毕业后从事的哪些工作。不仅如此,高职生普遍不清楚实现职业目标要经过哪些阶段的具体途径与阶段。比如,幼师专业的学生想做幼儿园园长,但不知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过程:幼儿园副班老师—幼儿园主班老师—幼儿园某一组的组长—幼儿园的园长助理—幼儿园园长。这些客观的因素影响高职生无法正确地进行职业选择、确定职业目标、划分阶段目标、制定具体措施。高职生缺乏相关职业知识,客观上影响他们的职业规划能力。

(二)职业规划与所学的专业脱节。不少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不符合市场需求。同时,不少高职生选择专业时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与学习能力,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学习热情。黯淡的就业前景和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使得他们没有结合专业进行职业规划,这也增加了职业规划的难度。如环保专业的学生,有想做理发师的,有想做厨师的,还有想做汽车修理技师的。这就使得他们的职业规划缺乏专业支撑。

(三)职业目标过高,职业规划不切实际。有的高职生平时不努力,学习效果也不好,但他想读硕士、博士,进入集团公司当董事长。

(四)不能划分实现职业目标的具体阶段。很多高职生确定了职业目标,但不知实现职业目标的具体过程,不能正确划分实现职业目标的具体阶段。有个幼师专业的高职生想先做成幼儿教师,然后成为小学教师。她认为幼儿教师是成为小学教师的前一阶段。

(五)不能为实现阶段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高职生没有参加工作,缺乏应有的职业认知,因此他们不能为实现阶段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即使制定了,也不切实际。如有个幼师专业的学生说进入幼儿园工作两三年,就要成为幼儿园园长。

(六)书面语言应用能力差,无法正确表达思想。为实现职业目标确定具体的发展阶段,为实现每一发展阶段的目标制定具体措施,需要高职生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同时,通过文字、图形及表格等形式表达职业规划,需要高职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设计能力。然而,不少高职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逻辑分析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动手设计能力较差。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能够写几句,也充满了错字或者语病。这就导致他们无法通过语言等形式将职业发展构想固定下来。

正因为在职业规划方面存在以上诸多的问题,不少高职生不能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实际来选择职业、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划分职业发展阶段、制定发展措施,最终完成职业发展规划。因此,需要大力加强高职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 转贴于

四、高职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

如前面所述,高职生职业规划能力是高职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肯定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加工能力、语言应用表达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等综合。这种能力是高职生是成功完成职业规划的重要前提,而高职生成功完成职业规划又能促进这些能力的提高。因此,高职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不仅依赖于高职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肯定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培养,更需要让高职生在职业规划实践中得到提高与强化。

(一)在高职生进行职业规划之前,要有意识地加强高职生职业规划所需的“各项能力”的培养。

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随着高职生心智日渐成熟和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他们不仅在观察和理解社会,也开始尝试认识自我。但自我认知不是容易的一件事情。我们平时认识对象都和自身保持一定距离,而“自我”这一认识对象存在认识主体自身,缺乏观察所需的距离。因此,中职老师在培养高职生的自我认识能力时,不能局限于给学生介绍有关性格、职业兴趣、能力、特长等相关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性格、职业兴趣、能力、特长等条件的“反思”,更要引导高职生“给自己找一面镜子”,通过“他知”来“自我认知”。比如可以开展同桌之间,好朋友之间,甚至是师生之间对彼此的性格、职业兴趣、能力、特长等方面进行互相评价。具体的做法之一是可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让班里的每一个同学对其他的几个同学进行书面评价,然后由老师将该书面评价转给被评价的同学。这样,同学就可以综合自我认识和他人认识,从而得到对自身比较客观的“自我认识”。

自我肯定能力的培养。高职生由于学习基础比较差,又经历了中考的失败,自信心不足,自我期待较低。因此,中职学校的老师首先要端正对高职生的认识,改变以往认为高职生是“差生”的看法,要认识到高职生是“可造之才”,多给学生鼓励与期待。同时,要创造条件让高职生获得成功的感受,以提高高职生的自信心,提升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举办各种活动或比赛,发动同学积极参与。这不仅让他们锻炼了自己的胆量与能力,更让他们获得自信。这样高职生的成功感能够得到不断的增强,对自己的期待就能不断得提高,自我肯定能力就能得到发展。

信息收集和加工能力的培养。高职生要想制定一份具体、详实、操作性强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深入了解所从事的职业。因此,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介绍某一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更应该鼓励高职生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相关的职业信息。比如上网查询,访亲问友、专业实习或假期实践。高职生根据对相关职业的薪酬水平、文化和技能要求、发展前景等信息的了解,结合自身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过分析比较,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

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生文化基础知识比较差,书面语言应用水平比较低。但高职生的职业发展构想,需要通过文字、表格、图形等方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在平时就加强高职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老师要注意加强高职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高职生书面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比如鼓励高职生多写作文,参加语言文字类的各种课外活动,以增加高职生运用书面语言的机会,从而提高其书面语言应用能力。

(二)在职业规划实践中提高高职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职业规划指导老师不仅需要给高职生介绍性格、职业兴趣、能力、特长认识、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群等理论知识,讲授职业规划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更需要让高职生尝试进行职业规划。让他们在职业规划中提高自身的职业规划能力。

篇(7)

(一)研究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高校研究生虽然相对于本科生来说,对事物有了较成熟的看法。很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没有明确的认识,经过本科四年的专业课学习,对专业有了系统的认识,到研究生阶段对将来的就业有了初步的定位。相对与本科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相对明确。但多数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仍较为淡薄。多数研究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和找工作。研究生阶段没有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做过认真思考,总会出现一些在校科研学术有所建树,但却遇到就业难的尴尬局面。

(二)目前高校研究生在校学习倦怠现象较为普遍

部分部分研究生认为自己当初考研的目的也是因为本科阶段就业难,读研究生目的是取得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认为学习多少知识对将来就业影响不大。所以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另外有些研究生不常与导师沟通,没有积极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中去,也造成在校学习倦怠。

(三)择业观念较落后,就业期望值较高

多数研究生仍旧认为自己的学历较本科生高,在就业时应该具有优势。他们在择业时期望值相对较高,往往与实际想脱离,就业准备相对不足。仍有很多研究生希望将来毕业后能进事业单位、研究所或高校等单位,对一些民营企业他们并不看好。

(四)高校未开设专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指导

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生多数时间花在专业理论学习和论文研究上,时间花在实验室研究居多。高校也认为研究生应注重科研能力的提高,所以并不注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多数高校认为在本科阶段已经开设了职业规划教育和指导对调动和提高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研究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奋斗目标,并引导其为自己的目标付诸实际行动。

二、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研究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教授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使研究生能够正确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研究生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对研究生在校学习以及未来职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部分研究生在校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就这种情况,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对调动和提高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研究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奋斗目标,并引导其为自己的目标付诸实际行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研究生在校期间做好学习、科研的规划,调动和激发研究生钻研的兴趣,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避免部分研究生出现学习倦怠。

(二)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个人竞争力

研究生的扩招以及部分研究生学习倦怠现行,影响了近些年研究生培养质量,很多用人单位也认为研究生的含金量下降。造成研究生在就业环境中的竞争力下降。但很多研究生的就业期望值反而比较高,就业观念没有随着时代进步。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根据研究生阶段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每一个研究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自我、了解社会,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并且努力为自己的未来储备知识和能量,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故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职业意识,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建议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完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高校应积极针对研究生开展相关课程教育,引入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堂理论教育,使研究生系统化地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高校应将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2.多部门合力指导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一门课程或哪个老师就能完成或做好的,应调动研究生部负责、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心理咨询部门充分发挥各自部门的管理职责,发挥多个部门的合力,建立合理完善的职业规划教育服务体系。

3.个性化生涯辅导。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年龄较长,生源也不同。部分研究生是本科直接考入研究生学习,也有部分是工作后考入研究生学习。每个研究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各自的发展特征,建议引入研究生职业规划测评体系,使每个学生通过测评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个人性格倾向、能力以及探索自己的价值观等。通过职业规划测评系统不仅可以使研究生对自我有深刻认识,明确自身的目标,生涯辅导老师也可以通过测评报告,了解每个独立个体的特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育。

4.鼓励研究生利用好第二课堂。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模拟大赛、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在活动、竞赛中提高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

(二)导师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针对研究生在校学习的特殊性,除了课堂理论学习外,多数时间需要与自己的导师联系学习,参与导师的科研和实践中去,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作用,利用导师在研究生专业指导以及职业指导上所具有的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指导。此外,高校应配套做好导师制的激励、保障措施,提高导师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篇(8)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在对自我评价和对未来从业行业岗位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为适合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并把这一目标变为现实做出的有序有效的安排。换言之,就是从现实社会的发展,经济增长的需求和本人实际情况出发,做出职业选择。并且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做出合乎实际的设想和规划,以便达到最为适合个人发展,极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融入社会和对社会做出相应贡献的同时,追求个人最佳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的过程。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外国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早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历史。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国家。在20世纪,美国曾两次专门以政府的形式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改革。英国政府于1948年通过《雇佣和我国的高等教育》,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全面发展的人。1997年英国的教育法明确规定所有的公立学校都有法定的义务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德国设立联邦劳动局专门负责各学校的就业指导课。日本在20世纪中后期,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正式列入日本学校的教育计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始进入“课程化”时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进展较为缓慢,相关研究成果不多,并且研究对象多是针对大学、高职、高专学生,对中职生系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2008年12月,国家教育部在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中,把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了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并且这些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及学校领导的重视。

二、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意义

1、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职场要求不断变化,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所求。这就要求中职生要更新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职业和自己的人生发展综合考虑。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及时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全面规划自己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把自己的人生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更全面、充分挖掘自己的发展潜力,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2,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改善中职生所处“弱势”地位的需要。(1)中职学生在学历方面比不上大学生、高职生,在同等学历上也比普高生低人一等,在社会上也普遍被人看不起,在升学和就业处于弱势地位。(2)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条件也不断放宽,有的地方只要学生拿到初中毕业证,就可就读中职校,既所谓的注册入学,这就导致了升入中职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没有考上普高的学生,生源综合素质普遍不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相对较差,对学习没兴趣,对前途缺乏信心,对将来的职业和前途感到迷茫。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广大中职学生去“弱势”的阴影,更加务实地认识自己,更加恰当现实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并付之于实践,

使在校学习两年的学生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胜任工作岗位,进而实施个人的发展。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学生很自卑,需要班主任于德育老师加强思想教育。

3,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完善职业学校德育内容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中职生选择职业、准备就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和转换职业。2008年国家教育部把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了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体系,这充分说明了职业生涯规划在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思路是: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由课程渗入、班级管理、德育及心理辅导、拓展训练、就业管理等方面组成,校外由旅游行业、企业的共同参与而进行。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入中职校门起,学校就能有计划、分层次、系统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并把职业理想付之于实践,让职业生涯教育有效的贯穿其校园生活并延续到社会生活,为其一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运用心理测量法对学生的人格进行测定。通过使用心理学的相关量表,对学生气质、性格、兴趣等进行测量、分析,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指导。

2、科学制定学生职业规划实施方案。通过走访及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发展情况,分析当前学生对自己专业的热情和认知程度及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结合现有学生的个体特质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学生个体成长的具体实施方案。

3、职业规划教育实施方案的充实和改进。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应侧重课程教学(特别是专业教学)、心理教育、德育、班集体建设、拓展训练等;学生实习、就业期间的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应侧重于对个体具体问题的针对性指导,同时注意收集行业、企业的信息反馈和校外学生的典型事例,来充实和改进职业规划实施方案。

4、注重学生成功范例的示范激励作用。通过学生的成功事例,可以给广大学生树立职业自信心,给他们强烈的心理暗示:都是一样的同学,他们能成功,我们也能成功!让他们坚信只要目标明确、切合实际,方法得当,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总之,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应对严峻就业形势和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是完善职业学校德育内容的需要,是中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同时要兼顾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循序渐进的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为将来他们实现职业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培养职业规划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好专业知识,为就业作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篇(9)

一、职业规划的基本因素

人的职业观念主要受三种因素影响:人生阶段、职业动机和环境。个人在筹划某一职业时,应当认识和考虑到这些最基本的因素。

1.人生阶段

由于人在不断变化,因而在他们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他们职业的看法也不同。这种变化有些来自于年龄的增长,有些来自于发展的机会和状态。人生的基本阶段如图所示:

第一阶段是个性形成阶段。一个人到达这一阶段的典型年龄在10到20岁之间。该阶段中,个人探索职业的选择并开始进人成人世界。第二阶段是成长和从事了某一职业的阶段,这一阶段往往从20岁持续到40岁。在这一阶段,一个人选择了一种职业并建立起一条职业道路。第三阶段是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阶段,一般能持续到50岁或更老。在这一阶段,一个人要么接受现实的生活,要么就进行调整。

2.职业动机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向、背景和经历。一定的职业兴趣和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和为这一选择而作的准备。埃德加.斯肯(Edgar Schein)将其称为职业锚(careeranchor)。

管理能力。具此动机的人有管理他人的愿望。

技术/业务能力。这种技术人员的动机是指技术能力的不断发展。这些人并不追求管理职位。

安全。这类有安全意识的人的动机会使其职位稳定。

创造力。创造性个体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企业家倾向。他们要创造或建立完全的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自主和独立。这种独立人的动机是一种摆脱组织约束的期望。他们重视自主,想当他们自己的老板,按他们自己的步调工作。

3.环境

影响职业规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个人所面临的工作环境。这包括组织外部的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环境变化的可能性应成为员工职业规划涉及的重要因素。

二、个人职业规划中的核心]

从个人的角度,职业规划主要考虑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快速晋升的;二是自我评估中的核心要点。相对于自我评估,快速晋升不是一种很规范的职业规划,但是,由于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

1.快速晋升的方法

这种方法建议人们特别注重四个方面来争取快速晋升的机会,四个方面都意在通过~定的自我“形象”设计,提高自身在上司心目中的印象:

(1)服饰。注重职业形象的员工往往选择那些更能体现能力的颜色如灰色,而避免穿过于鲜艳颜色的服装;他们标准的站立;面都表情准确到位。

(2)对权力关系的把握。领导通常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权威和权力,聪明的员工总是善于把握这点,并依此规范自身的行为,显示出对领导权威的尊重,达到升迁的目的。Korda(1975)在书中曾这样写道“领导总是将烟灰缸放于刚好够不着的地方,来访者必须稍微欠身将烟灰弹入烟灰缸,他们用这种细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权力,那么明白这一点,并据此行动,对那些致力于往上爬的员工将有很大的帮助。”

(3)争取领导的注意。要想升迁,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怎样获取上司和领导的重视。公司或企业的员工必须主动地争取任务,这样才能获得与上司与领导接触的机会。晋升迅速的员工总是争取那些相对短期而且能够很快显示绩效的工作任务,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多地被赏识和重视。不仅仅在工作范畴,在社交领域也需要注意保持与领导的接触,获得他们的重视。致力于晋升的员工应该参加那些领导喜欢的运动,或者去那些上司常去的餐厅用餐,以增加和领导的接触并获得注意。

(4)人际关系的处理。通过人际关系来达到晋升目的,应该注意三点:加深和领导的关系;熟识老板私人及公务生活的喜好;不对因投老板所好而获得的职位升迁感到受之有愧。

“形象设计”拥护者认为,组织在用人选择上有一定的随机性,而且,绩效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主观判断,因此,员工应尽量让 自己被上司了解。对于那些有所抱负的员工来说。尽量根据组织的标准观察和处理问题,应该是更为理智的做法。

这种方法也引起了很多的质疑,有人认为职业升迁和职业成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职业升迁指的是职位上的晋升,而职业成功指在工作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对许多人来说,不择手段投上司所好的做法可能确实能帮助他们达到升职的目的,但是是不是这样就能让他们感觉事业的成功就很难说了。

但不管怎么说,笔者认为,快速晋升的方法客观存在,而且具有相当强的实用性,因此,应该成为个人在职业规划中注重的要点之一。

2.自我评估中的核心要点

职业规划从自我认识开始,然后才能建立可实现的目标,并确定怎样达到这些目标,以及考察目标是否实现。这种认识自己的过程称为自我评价(self—assessment)。其中,所有可能影响一个人未来工作业绩的事情都应充分考虑,包括自我特性及自我特性对潜在工作的适应度,因此,自我评估还涉及到对相关职业特性信息的收集和。

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可以帮助人们挖掘更多的潜在机会,避免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错误。所以在自我评估中,人们应注意以下要点:

(1)评价要客观。心认为,人在进行自我评估过程中,存在刻意回避自我不足以及不利于自身发展客观条件的潜意识。因此,职业规划中的自我评估,应有意识地避免。另外,这种客观还应体现在观念的随时更新上,对自我素质的评价应以不断更新的标准为参照,而不是那些过时的传统的就业标准和观念。

(2)机会成本。在工作中,人们必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这势必影响到个人的私人生活,形成职业升迁或职业成业的机会成本。在每一职业阶段,人们必须认真考虑这种成本,权衡为了私人或家庭生活,他们能够放弃哪些晋升的机会;或者为了职业上的发展,他们能够放弃哪些个人生活。这个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工作和生活都会感到木愉快。

(3)工作和家庭的协调。虽然许多人希望“工作和家庭互不相干”,但现实是:工作和家庭总是难以分割。人们有时拒绝承认上班和下班后作出的决策相互影响。他们希望他们上班和下班完全分离开来,获得某种“自由”的轻松。可是,他们马上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人们的生存空间已经是一个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整体,而且这种联系在不断增多而不是减少。那些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接受这一事实的人,将会无所适从。

(4)对职业途径的把握。这需要建立在对自我“职业铺导”的客观分析上。稳定但压力小的工作和发展机会多但压力大的工作之间的选择;技术/业务能力上发展和管理层次上发展之间的选择;在某一职业领域发展和在多个职业领域发展之间的选择等都需要人们在选择职业之前进行权衡。

还有,在作出职业决定之前,人们有必要知道:每一个职业抉择都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以后的职业选择机会。例如,假定某人决定在学校就某个领域继续深造,那么这个决定就一定程度上使得他以后在别的领域深造成为不可能。因此,在做职业选择时,们们不能仅仅考虑眼前,还应该考虑当前的决定对将来选择机会可能造成的影响。

(5)对机遇的充分准备。毫无疑问,机遇在职业的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机遇靠人们自己把握,他们可以创造机遇,也可能使机遇从身边溜走。更多的交往,积极地参与民间和行业组织能扩展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给他带来潜在的机遇。过于封闭则会使一个人的社交圈越来越窄。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并努力地争取一些特别的工作任务能使一个人得到更多的机会,而消极等待和隐藏愿望及抱负则刚好相反。因此,如果说一些瞬间的机遇给人带来了机会,那么,有计划地创造机遇则是自身的责任,也是自身所能做到的。

三、组织职业规划中的核心

组织是个人职业目标实现的载体,个人的职业规划是否有效需要组织多方面的配合。组织在保证自身利益和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开发和利用,使组织与个人相得益彰,互相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称为组织职业规划。从组织的观点来看,职业规划包含一种使一个人的潜在贡献最大化的自觉尝试。促进员工职业规划项目的,受益颇丰。

组织职业规划中的核心问题,一是规划的核心,二是组织HRD专员在推进职业规划方案中的注意点。

1.组织职业规划的核心内容

组织的职业规划,主要体现在引导和帮助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和实现。包括:

(1)鼓励和指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和规划,结合组织的需要,为员工提供便利条件,如提供职业信息,向员工指出组织内部职业发展的途径等。

(2)监督员工职业决策计划的执行,并及时向员工反馈信息。

(3)在招聘和选择过程中,既要考虑到现在员工的职业规划,也要考虑到组织的要求和所提供的发展途径。保证员工个人职业规划与组织目标的最佳结合。

(4)将人力资源的配置规划与员工的职业决策和规划统一起来。

(5)组织为员工提供广泛的培训和开发活动,帮助员工获得职业生涯决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顺利实现个人的职业设计与开发。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组织职业规划很大程度上就是为员工设计并监督和帮助执行他们个人的职业发展途径(Career Path)。随着的进步和人们就业观念的改变,组织所能提供的职业途径已经有了很大的拓展,主要有:传统职业途径;网状职业途径;横向技术途径;双重职业途径。

传统职业途径(TraditionalCareer Path)是员工在组织里,从一个特定的工作到下一个工作纵向上发展的一条途径。传统职业道路的最大优点之一是它一直向前。这条道路被清晰地展示出来,且员工知道自己必须向前发展的特定工作序列。 网状职业途径(Network CareerPath)包括纵向的工作序列和一系列横向上的机会。网状职业途径承认在某些层次的经验的可替换性,及晋升到较高层次之前需要拓宽本层次的经历。这条途径比传统职业途径更现实地代表了员工在组织中的发展机会。这种纵向和横向选择,减少了堵塞的可能性。这种职业的缺点是,向员工解释企业可能采取的特定路线会比较困难。

横向技术途径出(HorizontalTechnology Path)。一个人并不一定会终生干同一项工作,因此,企业内常采取横向调动来使员工焕发新的活力、迎接新的挑战。虽然没有加薪或晋升,但员工可以增加自己对组织的价值,也使他们自己获得新生。

双重职业途径(Dual CareerPath)这种方法认为,技术专家能够而且应该允许将其技能贡献给公司而不必成为管理者。他们增加专业知识,对企业作出贡献,得到报酬而木进入管理层。但是,在公司内部,管理和技术,相应层次上的报酬和地位应都是可比的。双重职业途径日益流行,在我们的高世界里,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同样重要。双重职业途径不提倡从合格的技术专家中培养劣等的管理者,而是组织既可聘请具有高技能的管理者,又可雇佣具有高技能的技术人员。

2.组织HRD专员推进职业规划的注意点

HRD部门在组织的职业规划方案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他们提出方案、评价职业规划的效果并对直线经理进行培训。在此过程中,HRD专员应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1)协调与其他人力资源工作的关系。

(2)争取领导层的支持和直线经理的认可。

篇(10)

关键词: 大三;高校班主任

Key words: the Junior;class adviser of college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243-02

0引言

班主任工作是大学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成为班主任,意味着要承担起教学的目标,以丰富的学识、高尚的师德,掌握着思想教育的技巧[1],一路陪学生们走过。关于高校班主任的管理论文可以用汗牛冲栋来形容。毕竟,高校班主任这个词被赋予了老师、兄长、朋友等角色含义[2-3],在学风建设、班级管理乃至心理疏导[5-7]等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众多班主任更是立足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探寻着优化工作方法的路径,李娇英分析在高职院校如何班主任的角色定位,鲁旭探讨了高校专业教师班主任制的可行性分析,作为地方院校的班主任,封新林谈了一些看法,不一而足。但是,对高校班主任工作分阶段进行考察与分析的文献非常少,即便有也是对大学新生倾注了注意力。但是,高校班主任毕竟是连续的工作,有必要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在大学生们进入大三阶段的时候将对他们的关注与帮助持续下去。

大三学生在短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巨大的转变,刚入校时的青涩少年如今对待大学生活已是胸有成竹甚至游刃有余了。进入大三,他们所经历过的大学生活,所曾经面对的点点滴滴,让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或多或少都有所改变,在面临新的学业以及不远的就业压力的时候,他们所代表的大三学生群体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笔者有幸参与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组织的07级本科生调研工作,现提炼工作结果希望能够总结大学三年级阶段特点,为高校班主任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对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的调研于2009年12月完成,该学院共有9个本科专业,07级学生人数736,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共收到有效问卷655份。

1大学三年级的特点

1.1 大学三年级阶段在整个大学生涯中非常关键大一是适应期,大二时间用来调整,大四直接面临就业压力,而大三是巨大就业压力的缓冲期,如果能在这个阶段充分做好职业规划乃至人生规划,将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考研、考证、出国这些词语常常在学生中间提起,毕竟无论将来从事怎样的工作,走向何方,都需要在大三阶段做好规划并开始准备。准备考研的同学开始寻找报考信息,联系导师,报各类型的考研辅导班;规划找工作的同学对职业资格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准备出国的同学则可能整日抱着英语书,也会准备写推荐信。学生职业规划情况可见图1: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同学们的职业规划大体分为四种,其中打算毕业之后找工作的同学占的比例最大,占总人数43%。其次是出国和考公务员。由于信息学院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软件工程,学生人数占全院的66%,这两个注重应用的专业就业形势在全校来说都非常喜人,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9年就业率在全校排名第三。可见,专业就业形势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规划倾向。但是,不能忽视的现实是有10%的同学居然对未来还没有清晰规划。

1.2 学生分化明显到了大三,学生们的学习更加具有专业性。他们所接触的课程已经很专业了,原本就对本专业很感兴趣的部分同学会非常乐意吸收专业知识,接收相关培训或者参加实习。而这些在那些从来不热爱本专业的同学眼里,可能毫无意义。而很多学生可能在大一入学伊始就缺乏对专业的兴趣,直接导致课程成绩不好甚至是多门重修,整体绩点也上不去。班级同学的学习成绩已经出现了分水岭,以07级某软件工程专业班为例,班上有同学的绩点在全年级排第二,同时也有同学已累计5门功课重修。还有一个班级,全班人数29人,其中优秀人数14人,重修人数11人,分化十分严重。无法否认的是,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自信以及对自己的定位和职业规划。绩点一直很高,对专业也很感兴趣的同学,对未来也有着比较明确的思考。以之前的职业规划调查为例,绩点比较高的同学如选择毕业直接找工作,则会对未来有明晰规划,其就业方向十分明确,并已经开始参加专业老师的项目,积累着经验。而那些绩点较低的同学大多希望能够尽快提高绩点,为能够毕业而努力。

1.3 学生更易迷惘学生们进入大三阶段,已经十分熟悉大学生活,大学校园里能够激发他们兴趣的活动已经越来越少,导致学生们找不到值得全力以赴投入的兴奋点,于是很多学生会变得更慵懒,他们可能对网络游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容易沉浸在网络的世界里。据调查,有78%的学生每天上网打游戏的时间超过2个小时。一旦网瘾抬头,学习、职业规划这些急需思考的问题就会统统靠边。就在一些同学就在为大三做什么而苦恼时,另一些学生即使有了初步的规划,要么经常更改,要么对如何具体操作还是毫无头绪。

2班主任的工作方向

高校班主任作为和大学生接触最近的老师,主要从事学生学习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性质决定有必要和必须了解学生动态,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从几个角度展开工作:

2.1 了解学生动态,这些动态反映的可能是班上的学风,也可能反映同学中间的思想动态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为取得第一手数据,采取了多种方式:如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进入大三以后,23个班级中有18个曾经进行班干部换届选举,因为考虑到班干部队伍的重要性,班主任需要亲自对新一届班委进行考察和把关,事实也证明,负责得力的班委作用十分巨大。据调查,全年级只有24%的主要班委能够做到定期向班主任汇报班上情况,让班主任了解学生动态。针对现实,调动班委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主动出击,采取邮件、QQ及电话方式与班委保持联系;要调查学生动态,还必须要要做到经常下到班级,下到宿舍,只有深入学生中间才能知道学生到底如何想,到底如何做。能够做到牢记各位同学的资料,对于重点同学给予重点关注。重点同学指的那些绩点低的,家庭特别困难的,性格内向甚至是心理有障碍的同学。通过和他们聊天谈心的方式走近他们的心。了解学生动态还需要做一些细致的工作,如深入学习与分析好本次调研结果,甚至直接组织本班的调研摸底会,可了解同学个体对职业的规划以及对专业真实的看法。

2.2 由于大学三年级是职业选择的缓冲期班主任必须为同学的职业规划提供指导。对那些专业成绩好,职业规划清楚的同学,似乎是不需要操心的,但是班主任必须要告诉他们,面对瞬息万变的未来必须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也要给他们描绘美好的未来:机会总是会偏好有准备的头脑。至于那些非常厌恶本专业的同学,要逐一帮他们做职业规划。以07R1班为例,有一名同学陈姓同学本专业知识一塌糊涂,已经累计四门重修,连毕业都有危险。但是却十分喜欢课本以外的另一种编程语言,还有一手绝活,擅修电脑。了解情况后,笔者向该同学申明现实的严峻性,鼓励同学好好学习,指明主要矛盾是如何毕业,只要能够毕业,他将来完全可以从事非专业的工作。还有一些同学在方式方法上有迷惑,如有些同学想考研或者是考公务员,却无法找到突破口。而班主任如果知道具体的操作方法则很乐意帮助他们,至少能够为他们指一个努力方向。

2.3 同学中的差距已不可避免,如何让差距不变成鸿沟是班主任工作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让全班同学的绩点都抬高,让同学少一点隔阂,多一些亲密。有一个班级的口号是“毕业聚餐时候我们一个都不能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班的班主任利用得力的班委会,让班干部主动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特别给几位尖子生下达了任务。还有,多组织班级活动,鉴于大三学生容易散漫,班级活动可以选取郊游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2.4 以实际工作帮助迷惘的同学定位迷惘是一种病毒,可能侵害不少人。对于有些本来就不热爱本专业的同学来说这种情况可能愈发常见。对于他们,就需要了解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热爱本专业的同学往往在其他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或者有其他方面的特长。还有同学沉浸在网络里无法自拔,久而久之对自己毫无自信可言,对未来也很迷惘的,将他们从网络的世界里是关键所在。笔者为每位网瘾重的同学都指派了一名班干部,让班干部帮助这些同学,带他们出门自习。还有一些同学则可能在一些生活问题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如一些同学会为情所困。班主任也会根据个例给予指导。

3总结

20出头的年纪,是学生们人生中的黄金时刻。大三阶段在整个大学生涯中又非常关键,作为职业选择的缓冲期,大学生们必须要克服自己散漫的缺点,让自己走出迷惘,迅速做好职业规划,做好准备迎接明日的挑战。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更是他们的朋友,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每个同学成长。若能针对大三学生特点,为引导与教育工作拟定切合实际的方法,无论对于学生个体的成长还是班主任工作经验都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白朝霞,陈文华.大学班主任教书育人及管理育人工作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7,(4):42-43.

[2]翁洁.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必须注意的三种关系.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86-89.

[3]李娇英.高职院校班主任角色定位的探讨.中国集体经济,2010,3(上):186-187.

[4]文美荣.浅析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中国电力教育,2010,(13):170-171.

篇(11)

职业生涯规划在上世纪中叶就开始在西方国家盛行,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很早就开设了“职业规划辅导”这一课程。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应该已经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要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而我们国家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教育的部门很少,绝大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受到的“职业规划辅导”几乎为零。虽然现在各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辅导,但由于整个行业不成熟,专业人员缺乏,学生本人不够重视,导致很多大学毕业生缺乏自己的职业规划,独立学院的学生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则更加迷茫。

一、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教育”阶段过渡,大学毕业生人数迅猛增加。

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也由“供不应求”转为“供求平衡”,再到目前的“供大于求”。而大学生自身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情况不了解,就业期望不理智,就业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是按照三本的标准录取入学,高考成绩一般都与本部学生的分数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使他们对前途和未来缺乏信心,对毕业文凭的含“金”量、毕业后待遇等都有所顾忌和质疑,从而产生自卑感。而一些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认可度不高,认为他们成绩不如一本,二本学生,大部分学生在相对优厚的“顺境”下成长起来,娇生惯养,不能吃苦。独立学院的学生更加缺乏对自身情况的了解和对未来职业的合理计划,这也使得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更加严峻的现实压力。

二、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意义

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每个人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起到如下作用: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每个人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②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③使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④引导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⑤引导学生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⑥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生涯规划能力。通过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待人接物的能力、擅长的技能作充分全面的分析,帮助他们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估,迅速准确地为自己定位,逐渐理清生涯发展方向,形成较明确的职业方向,并提升自己的生涯自主意识和责任,为今后的事业发展作全面、长远的打算。

第三,促进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增强核心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通过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外部职业世界的了解和分析,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通过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状况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三、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指导的方法

1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结合学业,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科学地制定执业发展计划。

2 就业观的指导。就业观是择业者选择职业的前提,是择业者对职业的基本评价和看法,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反映。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受其所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的影响,学生的就业观是不相同的,择业标准也是多样化的。就业观指导主要是要指导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应该把事业放在第一位,要考虑自身的素质和特长,并同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选择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特长和潜能的职业。

3 就业政策指导。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完成一定时期的就业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学生就业必然要受到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制约。一些学生对国家就业政策缺乏了解,在择业时往往在思想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通过就业政策指导,能使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少走弯路。

4 择业技巧指导。求职是一门艺术,有许多技术和技巧,求职择业技巧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能否成功就业影响很大。通过对学生的择业技巧的指导,能使学生掌握应聘程序,掌握自荐方式和应聘、面试的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