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互联网市场运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在互联网金融繁荣的背景下,融资成本上升,资金来源渠道增加,大量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有逐步下降,互联网金融产品受到民众的青睐和广泛接受,居民家庭流动性存款有流向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趋势,如余额宝,百度理财等保本型互联网货币基金,银行未来经营模式也要从过去的以网点为主向通过网络提供服务转变。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和互联网金融创新不断发展的双重压力下,提升商业银行资金运营效率,稳增长,显得格外重要。从目前资本市场十六家上市银行股价上来看,绝大多数股价均已跌破净资产,可见市场对银行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忧虑。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也逼迫商业银行加快转型,探索出一条提高资金运营效率的新道路。
一、互联网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它具有从事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自有资本,需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它的财务目标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同时,商业银行又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其特殊性表现在经营对象的差异:一般企业经营的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构成中,只有少部分是权益资本,其余的大部分来自于债务资本,其中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债务资本来源。
当今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风靡一时,由于投资于货币基金,安全性高,使得民众转移大量活期存款去争相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相同利率水平下其变现能力也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大量银行存款外流,让部分银行不得从同业拆借等渠道融入资金,无形之中资金成本被拉高,这种畸形状况的产生是由于当下利率未完全市场化,相信未来利率改革的推进,这种情况会逐步消失。
二、利率对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的影响
从西方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培育金融市场的过程,是金融市场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改革,涉及层而极广,作为我国社会经济体的“主动脉”―商业银行,在这场改革中,受到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大的。但也必须认识到,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将而临更大的挑战。
商业银行资金定价能力而临考验。对商业银行而高,影响其经营效益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而金融产品的价格会直接对其盈利产生影响。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金融产品价格成为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重点。因为利率竞争的背后,其实是成木的竞争。此时,商业银行需要更加关注其自身的经营目标、战略决策、市场策略等因素,而这些止式商业银行需而临的新课题。但在目前商业银行基木上没有在市场中进行资金定价的经验,如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木为多少,资金定价须考虑哪些因素,定价必须遵循什么原则,以何价位推出商品(如贷款或存存款)等,这些都有待于在市场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利率波动加大,利率风险加剧。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导致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随养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我国上市国有商业银行的重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将随之而上升。同时,利率市场化的时候,商业银行客户通过买入和行使期权,可以在利率波动较为频繁的时候,把利率风险锁定,虽然要支出购买期权的费用,但只要行使期权的收益超过期权成木,就能把利率变动的风险转嫁予银行。由此可以看出,随养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利率风险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未来而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步伐的逐步加快,金融创新不断的涌现,人工智能有取代简单劳动力的趋势,商业银行面对种种资金成本上升的压力,更应利用,适应现在新的经济大环境,降低经营成本,提供差别化服务,是客户能够体验到更好,更人性化的服务,使客户与商业银行的粘连性提高。
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面临的利率风险较小,对利率风险管理没引起高度的重视,缺少掌握利率风险管理基本原理、精通利率风险控制技术的人才。各种管理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需要具有专门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赶快抓紧对人才的培养,为迎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挑战做好准备。
此外全而提升科技研发与应用水平。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产品设计、数据处理、业务操作以及管理决策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科技系统的研发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决定商业银行竞争能力和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而对互联网企业强大的科技优势,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积极推进数据整合,建立起人性化的客户管理和市场细分系统,在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实现深层次数据挖掘,将数据集中带来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同时,要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进一步完善信息应急处理机制和金融信息保密机制,提升金融信息系统检测、预警、应急处理和自我恢复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技术风险,保障金融业务的持续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04).
[2]陈海强.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J].浙江金融,2013,(12).
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已是大势所趋,比如在日、韩等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较早的地区,移动互联网业务已经成为运营商业务增长的新动力,贡献的市场份额也逐年加大。在日本和韩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占到整个互联网用户的三分之一以上。
另一方面,为应对有线无线一体化趋势下,整个移动增值产业链重心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世界主要运营商都希望能够掘金移动互联网。随着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随着移动通信尤其是增值业务价值链的不断延伸,传统的服务提供商与内容提供商的结构和组成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掌握优势资源或者拥有庞大客户资源的传统厂商进入了该领域,比如强势的媒体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各路互联网巨头,如盛大、腾讯、新浪等。实际上这种多重心化的趋势在全球已经不可避免。
日本是世界上移动互联网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其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占的整个互连网用户的三分之一以上。韩国也是移动互联网普及率比较高的国家,有超过四成的互联网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韩国最大移动运营商SKT推出的融合有线与无线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品牌――NATE,既保护了服务提供商的积极性同时也充分维护竞争的公平性,保证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并且,针对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融合加速,韩国政府积极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全面开放,最终可能导致移动互联网彻底脱离移动运营商的控制,形成一个类似于传统互联网的新型市场。
我认为,中国电信运营商涉足移动互联网领域,尽管是出于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重视和对移动互联网发展新趋势的把握,带给业内的触动和影响仍然是全面和深刻的。
首先,移动互联网产业竞争环境将发生变化。传统的运营商主要肩负着移动互联网管理者的身份,服务提供商与运营商更多的是合作关系。一旦运营商涉足移动互联网增值业务,必然与传统服务提供商形成一种竞争关系。由于运营商掌控着移动网络的运营资源,这种竞争关系显得极不平衡,势必对竞争的公平性造成影响,阻碍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移动互联将成为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移动终端制造商、移动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等都希望拥有产业链上多个环节的话语权。
三大运营商,同时拥有固网和移动网络,基础设备优势明显,控制了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过渡的基础。互联网企业和手机企业,不得不倚赖它们的网络。
运营商的不足在于缺乏互联网应用和内容开发经验,提供的互联网服务,缺少与使用者的互动和个性化内容,而这正是互联网企业的优势。
互联网企业在搜集、识别消费者偏好并针对性地开发产品上的经验是可以移植的。但能否转化成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的优势,还有待考察。
手机制造商的优势在于开发适合移动互联网的交互界面,内置相关的应用,帮助消费者更便捷、更具娱乐性地使用移动互联网服务。
5大盈利模式
尽管移动互联网市场前景巨大,但盈利才是各方参与者的最终目的,目前有以下五类盈利模式:
有偿内容模式:消费者向门户和运营商支付费用,后者再向内容商支付相应报酬,消费者的费用包括网络接入费用、通讯费用和内容费用;
免费内容模式:消费者向门户和运营商支付费用,后者收取广告费用,消费者的费用只包含通讯费。
率先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盈利的日本NTT DoCoMo,其i-mode服务的盈利模式则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结合。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运营商管理大量用户、内容商和广告商的成本不断增加,盈利模式将不断分化。
虚拟运营商模式:广告接入、内容提供和向消费者提供都由虚拟运营商和基础运营商共同负责,虚拟运营商向主要运营商购买通路;
内容平台模式:运营商经营内容平台,或向平台支付技术支持费用,向广告商和用户收费,支付给内容提供者;
第三方服务模式:运营商的收入主要来源不是普通用户,而是为第三方提供网络、计费、数据处理等各项服务,核心竞争力是高效的通讯基础设施和全面的服务。
修补4大脱节
相比于国外移动互联网市场中,各方参与者在产业链中协调发展,国内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存在4大脱节,制约了市场发展。
定制手机和运营商官方WAP绑定,但官方WAP尚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定制手机只内置官方WAP入口,部分手机连接独立WAP不方便,存在菜单复杂、需要经过官方门户跳转等问题。空中网、泡泡网等独立WAP,注重用户细分,并结合传统互联网和社区化发展方向,已成为市场的重要部分。
移动互联网内容、应用开发未能与移动终端的特性相联结。目前移动互联网应用和内容大多是从PC互联网移植而来,可视电话仿佛成为了惟一亮点,应更多利用手机随时在线、移动性和可定位等特性开发相关应用。
运营商对内容、应用开发者控制力过强。中国运营商更多地强调用户资源和内容提供商的控制,而日本的运营商则通过对整个行业的技术支持、网络支持和商务支持,推动整个行业的融合和健康发展。
运营商和终端制造商之间的定制合作不够深入。运营商手机定制由浅到深可分为:外观/Logo级定制、软件/业务定制、硬件/主板设计定制等,目前国内的定制基本停留在前两个阶段。
以传统优势切入
显然,运营商是市场中最为强势的一方。内容质量的提升、终端向市场需求靠拢,都需要运营商牵线。但是,运营商不一定要事必躬亲,制定行业标准、拥有领先技术等方式,是运营商控制产业链的省力良方。
手机的用户界面、应用导向设计变得重要。手机继PC后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核心,越来越多的软件、硬件、应用程序开始为手机量身打造。手机软、硬件设计在追求技术领先和功能全面的同时,应该适应运营商和用户需要的各类应用。
现在许多企业都迫切想从传统行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但事实上,他们不应该忽视自己在原行业中的优势,要以传统优势为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089-01
引言
互联网金融的优点备受青睐,并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与支付方法。互联网将促进金融业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制度要素和技术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发展互联网金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运营商这艘大船而言,转型的路径大多数是围绕自身的业务展开,然而在互联网厂商OTT业务来势汹涌的背景下,跨界寻求机会也成为了方向之一。
1.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应用逐步社交化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将给金融行业带来新的机遇,而且能为客户提供更丰富多彩、自主灵活、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具有很高的效率。除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一众互联网豪强杀入金融行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也先后杀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是指在传统金融业的基础上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结合与创新所营造出的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在人们逐渐发现互联网可以满足自己不同金融需求的同时,也诞生了一批比如像金融超市这种形式的资源整合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体验。早在2013年,三大运营商均“手机钱包”业务,将银行卡、交通卡等生活服务加载到电话卡中,开通近场支付(NFC)功能手机的用户可“刷手机”付费。目前运营商选择借助互联网金融延伸增值收益只是管道增值的一部分,随着虚拟运营商正式运营、营改增政策落地等,运营商转型压力骤增,如何以互联网金融为切入口挖掘自身的用户价值,与此同时扩展其他增值业务避免管道化,成为运营商在转型期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运营商入局互联网金融的原因
2.1 随着OTT业务分食市场蛋糕、虚拟运营商批量进入、营改增政策的启动,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压力与日俱增,拓展增值业务以寻求新增长点的任务更显紧迫。在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无论是银行、互联网巨头还是运营商,所提供的互联网理财产品都有一些共同点,用户可以将资金存入公司旗下互联网平台账户,自动认购获得收益,可随时支取、转账或用于支付消费。运营商亟需借助类似互联网金融这样的业态来实现管道增值。在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产业链控制和收益预测方面,运营商也有OTT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综合化发展趋势逐渐加强,互联网金融理财创新产品层出不穷,运营商入局互联网金融增值通信管道拓发展空间,互联网金融服务将进一步被延伸。运营商拥有海量的用户资源、发达的线下渠道和广泛的消费合作关系,可以将理财和通信上网等业务结合起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前运营商的竞争环境已经大变,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对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强大冲击。
2.2 运营商大举进军互联网金融市场,主要目的不在于获取理财产品的代销收益,而是为了借此增强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降低离网率。运营商推出的类“宝宝”产品与余额宝、理财通的实质一样,都属于货币基金理财产品,主要优势就是充分利用用户的手机话费实现增值,借此不断提升客户体验感,从而提高市场份额。添益宝开启了国内电信运营商跨界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的先河,继添益宝之后,安信基金与中联通合作产品“话费宝”正式推出。电信运营商的加入为互联网金融市场增添了发展的新鲜血液。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正风生水起,银行、互联网巨头、电信运营商各方竞合态势纵横交错,添益宝受到追捧表明,单纯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或线上移动支付平台已经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理财加支付消费的模式正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标配与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产品相比,添益宝开辟了互联网金融新业务模式,既有理财,又有消费支付,特别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消费场景。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引领整个互联网理财向“支付+理财”的方向发展。
3.运营商入局互联网金融如何增值通信管道拓发展空间
3.1 目前在互联网金融市场,各方势力都在跑马圈地、排兵布阵,用户争夺战愈演愈烈。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扩大金融市场份额,增强金融竞争实力,互联网金融必须进行业务创新,并且这种创新在金融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对于运营商来说,竞争早已不再仅局限于三者之间,而是延伸至互联网企业、银行等其他阵营。运营商可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客户就可以用这些钱自动地购买其他产品,等于给运营商增加了一个沉淀资金和手机钱包。在做“智能管道”的过程中,除了互联网金融业务,运营商还应该争取更多的增值服务,比如远程医疗等业务。运营商入局互联网金融增值通信管道将有效地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范围,提高了金融业务效率,使金融业务中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业务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3.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支付方式从银行柜台扩大到到电脑及手机终端,无需构建物理网点、雇佣大量员工,互联网金融的这一创新降低了交易成本,刺激了实体经济交易的增加。互联网金融方面运营商在资源方面运营商已经拥有了和银行之间的业务交叉,运营商有机会承担一些资金量分散、额度较低的业务;而在三四线城市这些互联网厂商顾及不到的长尾市场,运营商已经拥有自己的网点渠道,可以将一些民生相关业务延伸下去。对于运营商来说,无论哪一种新兴业务,互联网基因的植入都很重要,而寻求与互联网服务商、金融机构等第三方资源的合作是不错的方式,可以让各方发挥各自的差异化优势,共同挖掘市场潜力,做大蛋糕,实现共赢。
4.运营商入局互联网金融增值通信管道的发展及挑战
随着人们对互联网技术在向金融领域渗透过程中体现出的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降低金融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等优势的认识的深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内容也不断地得到创新和丰富。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巨头级互联网企业的入局,让当前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呈现白热化的竞争态势,尽管如此,运营商涉足该领域还是有其自身的优势。翼支付在金融领域有所突破,添益宝的发行又为翼支付探索互联网金融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用户开通添益宝后,翼支付帐户余额即可自动理财,存入翼支付帐户的资金不仅可以随时体现与消费,还能获得收益,整个过程不收取任何费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理念创新,不断推动传统金融机构改变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也密切了与传统金融之间的合作。从未来发展的预期看,我国互联网渗透逐步加深的势头不可逆转,网络消费供需面持续积极向好,这些都将推动网络货币市场、在线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的应用人群在未来较长时间实现较为稳健的增长。
5.结束语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模式。随着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各种余额理财产品忽如一夜春风来,运营商也借此东风加注互联网金融市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使得金融更具多元化、便捷化,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了根本影响。特别是运营商入局互联网金融增值通信管道拓发展空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不具备互联网奔司的市场机制特别是激励机制也许是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方面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国内电信运营商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这样一种机制很难保证企业高层的稳定,因此不能像互联网公司那样有充足的时间让电信运营商的决策者尽展其运营思路。而“敌对”中的电信运营商高层之间互换这种咄咄怪事,更是很难能保证人事上的稳定。
对于脱胎于同一母体的电信运营商来说,本不存在能力上的高下区别,牌照资源决定一切。可作对比的是,中国的影视传媒行业当中,虽然民营、外资传媒公司在电影等部分领域表现不错,但是在整个传媒的布局当中,依然是国资传媒机构占据主流,光线传媒、欢乐传媒以及新闻集团、维亚康姆、迪斯尼等国内外传媒集团始终未能取得太大的突破,追究其原因,政策性的资源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几乎在同一市场条件下展开厮杀,企业决策层的战略能力和企业的执行能力成为最关键的因素。而在国内的互联网环境下,在同这样的一群企业的较量中,电信运营商这样的国家队的政策性优势无所借力,无论是互联网门户还是网络游戏以及即时通信等主要领域,在风险投资的辅导和刺激下,主流互联网公司已经迅速成熟,基本上也都登陆境外的资本市场。它们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已经构成了国内互联网公司的主流故事,电信运营商今天才想到要去即时通信、互联网门户以及移动互联网等等方面去做类似的事情,多少显得有些不太明智。
从字面上看,移动互联网就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虽其本质上仍是互联网,但由于整合了移动通信“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而被视为互联网的“升级版本”――下一代互联网,即Web3.0。在移动互联网中,电信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企业提供各种成熟的应用,硬件制造商则将应用捆绑在移动终端中。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最大好处便是实现了从“互联网在哪里,人就在哪里”到“人在哪里,互联网就在哪里”的转变。
世界知名风司KPCB(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的《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2011)》分析了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十个方面,包括移动平台进入大众市场、移动互联网是全球性的、社交网络加速向移动网络发展、移动网络使用时长增加、移动广告成长迅速,但遭遇成长烦恼、移动商务改变购买行为、虚拟物品及应用内商务出现等。传奇风投、KPCB合伙人约翰・杜尔(John Doerr)曾说,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社交网络创新者正为用户重新想象和重新定义一个网络,这一网络超越文档和网站。他提出的“SOLOMO”概念,即“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见图1)因描述出移动互联网的关键特征而广为人知。①
图1:约翰・杜尔提出的SOLOMO概念
移动互联网自出现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盈利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目前来看,在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定位服务)、移动SNS、手机浏览器、手机游戏、无线音乐、移动阅读、移动电子商务等应用领域内,移动互联网全面发力。除此之外,移动互联网还因其具有“颠覆传统营销模式和消费模式”的潜力而引起广告业界人士普遍关注。
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前景可期
移动互联网广告的接收终端除智能手机外,还可以是平板电脑等其他移动终端,因此,移动互联网广告并不完全等于手机广告。尽管如此,由于智能手机在移动互联网终端中普及程度最高,所以以下有关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的预测均以智能手机为重点:
尼尔森移动业务研究(Nielsen Mobile report)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移动广告量增长14.3%,全美手机使用者对移动广告记忆率高达89%,通过移动广告产生的转化率是网站广告的5.3倍,可见手机广告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随着智能型手机数量的不断增长,未来的移动广告市场会非常大,前景看好。而长时间通过手机上网与进行在线社交活动的族群,会是品牌广告主锁定的广告目标群。各机构对移动互联广告(手机广告)市场规模的预测虽不尽相同,但都描绘出一张诱人的“大饼”。2010年,苹果公司与谷歌公司率先开动,向“大饼”下手。
2010年1月,苹果公司以2.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移动广告公司Quattro Wireless,并利用其平台创建移动广告网络iAd。同年5月,美国监管机构正式批准谷歌收购互联网广告平台公司AdMob的交易,在这笔交易中,谷歌出价7.5亿美元将AdMob收入囊中,以对抗苹果的iAd。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领风气之先者”,苹果公司与谷歌公司在移动互联网广告领域内的举动具有“标杆”意义。一方面,两大公司的举动成为移动互联网在经历了2000年~2006年的“早期市场萌发阶段”和2007年~2009年的“市场迅速起步阶段”之后,进入第三阶段的表现之一。另一方面,两大公司的举动也拉近了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现实”与“想象”的距离,使行业追随者更确信“是时候释放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所具有的分裂媒体行业的力量了”。
虽然总的来看,目前移动互联网对传媒广告市场生态的搅动还处于初始阶段,但考虑到移动互联网技术强劲的生长潜力,可以预期的是,不管是苹果公司让开发人员把复杂、互动的广告整合入他们为苹果应用软件商店(App Store)开发的软件中,还是谷歌公司着重在移动网页上提供广告,都会搅动全球广告行业发生巨大变化。
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简介
在AdMob的示范作用下,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在全球快速普及,中国亦不例外。2010年,中国不少原来以Wap广告平台起家的公司,或者传统的广告公司纷纷将发展战略延展至移动互联网广告,以AdMob为模板,推动中国大陆进入移动互联网广告元年。目前来看,中国App开发者使用较多的移动广告平台主要有AdMob、亿动智通、易传媒、架势、哇棒、微云、百分通联、VPON等。这些移动平台的一般运营模式如图2所示:
图2:移动应用广告平台一般运营模式
说明:本图参考了艾瑞咨询、果合:《iResearch&果合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市场研究报告(2011)》相关内容,省略.省略)对国内App开发者使用较多的8家移动广告平台2011年7月份的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②结果发现,以热门度指标(热门度是指某广告平台的展示量在芒果总展示量中的比例,其主要目的是反映该平台被开发者接受并使用的程度)衡量,Admob(26.1%)、亿动智通(16.8%)、安沃(12.8%)居前三位。(见图3)
图3:国内主要移动广告平台热门度统计(2011年7月)
以填充率(填充率是指App 向广告平台请求广告和实际展示广告数量之间的比率,是影响开发者收入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广告平台是否有足够广告客户的重要依据之一)衡量,亿动智通(92%)位居第一梯队,微云(79%)、多盟(75%)、百分联通(72%)、AdMob(30%)位居第二梯队,有米(64%)、安沃(63%)位于第三梯队(见图4)。
图4:国内主要移动广告平台填充率统计(2011年7月)
以点击率(点击率是指广告被点击次数和展示次数之间的比率,是反映广告平台技术实力和广告投放精准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衡量,安沃(4%)位居第一,以LBS 为特色的移动广告平台Vpon(3.6%)位居第二,有米和多盟则以2.9%的点击率并列第3 名(见图5)。
图5:国内主要移动广告平台点击率统计(2011年7月)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前景展望
移动互联网广告虽然与传统广告相比有了很大不同,但仍未脱离“广告”的基本范畴,其存在的前提仍是广告主需要购买触达产品/服务/品牌目标消费者的机会,以获得竞争优势。广告主对传统广告的需求从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延展至移动互联网,仅仅是随动消费者媒介接触行为的结果。并且这种随动场景早已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媒介形态演变过程中一次次演练过。广告随动媒体形态演变不断“开疆拓土”的趋势不会止于移动互联网广告――就像不曾止于报纸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互联网广告一样。虽然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还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左右其发展步伐与发展方向,但我们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展望:
(一)移动互联网广告顺应时展潮流,优势独特,市场前景看好
WOOBOO在一份报告中将手机广告(移动互联网广告)与传统媒体广告加以对比,认为前者在到达率、随身性、互动性、专注性等方面不仅优于印刷类媒体、广播、电视,而且还优于传统互联网广告(见表1)。除此之外,移动互联网广告的点击率(哈伊姆认为用户点击移动广告的频率是PC广告的5~8倍;美国一家调研机构报告称,位置相关的广告能够有效提高广告点击率,甚至达到50%)、转化率(尼尔森报告指出通过移动广告产生的转化率是网站广告的5.3倍)、投放精准度、效果监测精度等亦均优于互联网广告……基于以上优势,移动互联网广告有着光明的市场前景。艾瑞的《2011年中国移动营销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也预测,中国移动营销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12亿元逐年增至2015年的245亿元,2011年与2012年的增速均超过100%(见图6)。
表1:手机广告与传媒媒体广告比较③
(二)谁将主导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产业链
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掌握移动互联网渠道优势的运营商、掌握用户/流量优势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与掌握内容与广告客户资源的传统媒体有望择机而入,整合现有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成为市场“掠食者”。
参照中国团购网站的发展经历,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活跃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中的大多数并不具备长成参天大树的资质。甚至可以说,一些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也许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成长为广告领域的一棵参天大树,其出生只是为了率先实践这种运营模式,等到其他大公司看到其成长潜力时,再“待价而沽”(就像AdMob纳入谷歌囊中那样)。这些活跃的市场先行者虽有“为他人做嫁衣”的味道,却也会在为早期的市场培育立下汗马功劳之后,给创业者带来不菲的回报。
从美国的经验看,谷歌与苹果已分别控制AdMob与iAd,成为美国移动互联网广告领域的“执牛耳者”。与单纯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相比,谷歌与苹果的优势除规模庞大、资金充裕外,还在于谷歌已从事互联网广告N多年,积累起丰富的客户资源与互联网广告运营经验以及巨大的流量,而苹果则拥有由无数“果粉”组成的忠诚用户及运营App Store的成功经验。以此为参照,我们可以预见,中国目前涌现的众多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有可能将来会被掌握移动互联网渠道优势的运营商、掌握用户/流量优势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与掌握内容与广告客户资源的传统媒体择机整合掉。一方面,大型组织/公司因拥有雄厚资金而具有“赢者通吃”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型组织/公司对广告领域内关键资源的掌控使其有能力将移动互联网广告行业迅速推进。
1.运营商:拥有渠道优势
运营商所拥有的渠道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掌握无线接入并拥有上网资费定价权。移动互联网由电信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因此,移动互联网广告基础渠道掌握在电信运营商手中。上网资费实际上是用户利用运营商通路所支付的费用,是制约移动互联网普及程度及移动互联网广告商业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中国运营商寡头垄断的情势,上网资费的定价权掌握在运营商手中。
其次,建立起拥有大量且直接的App资源并兼具渠道特征的应用商店。效仿苹果公司的APP Store,国内三大运营商目前都已拥有自己的应用商店,分别是中国移动的Mobile Market(简称MM,2009年8月正式上线运营),中国电信的天翼空间(2010年3月正式上线运营)和联通的沃商城(2010年11月正式上线运营)。三家应用商店亦仿效苹果APP Store的做法,以允许应用开发者在应用中内嵌广告的形式,参与到移动互联网广告活动中来。
以传统产业相比,如果无线接入类似传统产业的“运输道路”,应用商店则类似沃尔玛之类提供“一站式”购物的商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时掌控“运输道路”与“一站式”购物商场的运营商有能力成为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的“掠食者”。
2.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拥有流量/用户优势
从1999年起算,腾讯、百度、新浪、搜狐等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已有十多年互联网广告经营经验,其间积累起丰富的广告客户资源与广告运营经验,随着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兴起,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很有可能会将原有的互联网广告业务拓展至移动广告领域。与其他可能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掠食者”相比,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更具优势的资源在于利用搜索、社交媒体、影视娱乐、音乐、视频、游戏等聚集起的大量用户/流量。如果说,传统媒体依靠内容凝聚收视率、发行量并将收视率、发行量转化为广告收入,那么,移动互联网广告则依靠应用服务凝聚流量并将流量转化为广告收入,拥有的用户/流量越多,在移动互联网广告领域内掠食的机会就越大。
3.传统媒体:拥有信息内容及广告主资源优势
中央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在广告领域内“摸爬滚打”的时间更久,既积累起丰富的广告客户资源与广告运营经验,又直接生产新闻、娱乐等内容信息。并且,在传统媒体广告经营收入仍远远大于移动互联网广告收入的情况下,传统媒体有足够多的时间将传统媒体广告经营延展至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广告领域。
(三)争取广告主的认可与信任仍是移动互联网广告业获得突飞猛进发展的关键
从1999年到2009年,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从零发展到200亿元用了10年时间。这10年既是广告从业者摸索新广告形式、重新了解消费者的10年,更是让广告主逐渐认识、认可互联网广告的10年。移动互联网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亦需要尽快争取广告主的认可。
1.开发更多富有亲和力的广告形式
目前,移动互联网广告形式包括:图片、文字、插播广告、html5、重力感应广告等。点击后的表现形式亦多种多样。尽管这些形式已较传统互联网广告丰富了许多,但是广告主的期待更高。更易用、与目标消费者相关性更高、更有趣、更能吸引用户参与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形式有待开发。
2.尽快确定能体现移动互联网技术特点的属于自己的“生态位”,找到与其他广告形式配合运用的“最佳方案”
广播广告的出现没有消除报纸广告;电视广告的出现没有消除报纸广告、广播广告;互联网的出现没有消除传统媒体广告,顺应新技术潮流而生的移动互联网广告亦不会取代旧有的广告形式,只会丰富已有广告形式。移动互联网广告要想尽快站稳“脚跟”,就必须找到能体现移动互联网技术特征的、属于自己的“生态位”,并探索出与其他广告形式配合运用的“最佳方案”。
注释:
①【美】马特・默菲(Matt Murphy),玛丽・米克(Mary Meeker):《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2011)》,百度文库
②以下关于热门度、填充率、点击率的数据与图表均引自《芒果2011年7月国内移动广告平台数据报告》,百度文库
互联网手机已经渐渐失去声音
曾几何时,受小米成功的影响和带动,互联网大佬们顶着“不务正业”的大帽开始了布局手机行业,从阿里巴巴到盛大网络,到百度、新浪。一时间互联网大佬扎堆试水手机行业成为一种潮流。在价格上,阿里云手机售价为2680元,HTC与新浪合作的手机售价为3380元,盛大的手机已经不到1000元,只要999元,低价配套多方位的软件提供,使手机行业竞争更加惨烈,业界戏称互联网大佬的到来,使得原本是“红海”的中国手机市场变成了一片“血海”。
时过境迁,从当下手机市场来看,互联网手机似乎已渐渐销声匿迹,偶尔有一两个浮起冒泡的也很快归于沉寂。人们看到互联网手机更多的是在线下的平面广告,以及各种节日的广告中。
互联网手机大势已去还体现在互联网手机厂商的态度上。阿里巴巴由于意识到存在严重的售后和服务问题,停止了手机生产计划和云OS计划,盛大手机从2012年6月后,一直未公布销售数字,可以断定销量并不好,网易的手机计划由于缺少硬件人才,和相关的业务合作,团队已于去年7月份解散。腾讯与百度在造机热前,显得相对冷静,没有投入大力气参与制造环节,只是与华为、戴尔、长虹等硬件商试推了合作机型,市场效果一般。
这些雨后春笋般冒出的互联网手机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到目前为止,还能在手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似乎只剩下了小米。但是在期货门、质量门等多个门事件后,小米也走下神坛。
互联网手机多“硬伤”
互联网行业从一开始进入手机领域,就存在很多问题。企业自身基因的差异导致其在跨界抢市场时面临严重的水土不服,另外,配套服务的欠缺也造成了用户口碑较差。
从整体环境来说,互联网手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换机潮,市场巨大的需求帮助了各个厂商利用“低价高配”的理念夺得了不少用户的心。但是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尤其是核数增加再无实际意义,各大厂商又极力压低销售价格,互联网手机所强调的直销模式变得越发困难,需求也不断萎缩,再加上智能手机同质化现象凸显,直接导致用户对产品体验好感的降低。运营模式硬伤也是原因之一,目前其他互联网企业制造手机,主要通过与国际、国内厂商合作定制的方式完成,这使得互联网企业在硬件制造技术上成为外行,无法亲历一线对产品硬件进行把控。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企业进入硬件领域不会轻易成功,直指互联网公司做手机背后存在的“产品质量难把控、售后服务难保证和产品无长远规划”三大“硬伤”,一旦操作不慎就会惨淡收场,还将累及自身在互联网主业中的品牌形象。虽然开创互联网手机先河的小米手机销量惊人,但也饱受售后服务缺失困扰。
从营销角度看,互联网手机缺乏传统手机厂商的线下渠道,单靠互联网模式销售,渠道狭窄,用户规模也相对较小。从互联网手机厂商自身而言,互联网手机拼的更多的就是硬件,随着手机配置的“天花板”不断临近,互联网厂商失去了手中最为锋利的“神器”,缺乏原生态的产品是其致命伤。另外,安卓系统日后的变动对这些互联网企业来说是个很大的隐患,很容易使之成为无根之萍、无土之木,导致日后受制于人。
互联网+实体店+运营商渠道多拳出击
互联网手机厂商面对日渐低迷的互联网手机市场该如何做?互联网+实体店+运营商渠道的销售模式或将成为解救互联网手机危机的最好方法。
互联网作为当下各手机厂商布局的一个重要方向,互联网企业手握这种优势当然不能轻易放弃。业界人士认为,真正的互联网手机是由互联网公司主导或深度参与,以应用、内容及服务带动产品硬件销售,面向主流市场的手机。不符合这一标准,就很难取得成功。当前的小米、阿里云等互联网手机,因为缺少线下渠道配合,营销上存在短板,一直游离于主流智能手机市场之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互联网金融对企业资本运营方式产生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企业资本运营的成本
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模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交易双方仅需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交易,减少了很多繁琐的中间环节,节省了企业跑网点、线下办理业务和支付中介费用等成本。同时,传统金融模式对于占我国企业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关注不够,而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门槛,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填补了传统金融模式的空缺和不足。
(二)互联网金融提高了企业资本运营的效率
互联网金融极大地改变了金融服务的形式,网络化的平台使得信息传输更加迅速和全面,突破了地域和时间对于金融服务的限制,灵活机动的模式缩短了金融业务的办理时间,提升了企业对资本运营的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丰富了企业资本运营模式的选择范围
互联网金融创新了资本运营模式,在金融?C构、企业与个人之间建立便捷的金融流通服务渠道。企业除了可以选择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对接之外,还可以通过个人或企业满足融资需求。
例如,2016年,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小赵,在家乡创办了一家小型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急需一笔30万的短期资金,如果通过向银行贷款需要诸多手续,小赵选择了众筹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对自己的创业理念、创业项目的规划以及回报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两天内小赵就获得了30万元启动资金,解决了创业初期的资金问题。
(四)互联网金融给企业资本运营带来一定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资金交易是通过虚拟网络进行的线上交易,网络安全问题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隐患。网络犯罪对企业进行线上资本运营安全产生了威胁。同时,由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够健全,企业进行资金运作时,可能会因为对交易对象的信用状况了解不足而导致企业资本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受到损害。
例如,近年来很多P2P网站,成为网络犯罪份子从事诈骗的工具,天使计划、蚂蚁贷、淘金贷等公司发生骗贷问题之后,由于无法追回投资人的本息而纷纷跑路,导致不少投资人的资金损失,同时很多将闲置资金投入到这些网贷平台的企业也受损严重。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企业创新和优化资本运营方式的措施和途径
(一)企业需要不断更新企业资本的运营理念
互联网金融正以极快的创新速度影响着我国的金融市场,各种新型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企业需要不断更新运营理念,充分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把握互联网与我国金融市场相融合的趋势。企业的资本运营应与企业经营战略相一致,在资本运营方面,企业应以更加长远的和发展的战略眼光来进行规划和操作,不能固守于传统的资本运作方式,对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企业在对其中存在的风险作出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可以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来面对那些高品质的金融模式,尝试更加灵活的资本运作模式。
(二)企业需要不断完善资本运营的管理制度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企业资本运营面临着新的课题,为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环境,企业需要加强资本运营管理制度的完备程度来对企业资本运营进行系统规划。在企业贷款、投资等资金配置和流动增值方面,企业必须通过更加完善的规章制度来指导和约束。资本运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资本运营要以企业经营战略为基础,在成本控制、资本结构、资本性质、投资组合等方面,对于常规化的项目要形成制度化的规定,提高企业资本运作效率和行业竞争力,确保企业资本收益的最大化。
(三)企业需要合理选择资本运营方式
资本运营方式方面,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市场形势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大型企业的融资数额巨大,对资金安全性要求比较高,适宜采用较为传统的金融模式。中小企业对资金的一般是短期、快速的,需要更加灵活的金融模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以及款项的用途和需求来选择资本运营方式。并且,企业的发展阶段、资本结构也是企业在选择资本运营方式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决策,将不同的金融模式按合理比例的组合使用,是降低企业资本风险和提高资本效益的正确选择。
(四)企业要加强金融风险的防控
首先,硬件配置成为各终端厂商与电信运营商关注的重点。2012年以来,随着小米、魅族、华为、中兴、联想等国内厂商不断推出显示屏、芯片、摄像头等配置较高,且售价适中的硬件产品,国内消费者对终端硬件水平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一般来说,大众消费者对“明星终端”的评价,目前还主要是集中对硬件方面的感受——时尚、好看、流畅的触摸屏幕、高像素等几个方面。因此,电信运营商希望终端厂商推出水平较高的硬件产品,并借此提高其合作终端的用户体验。
随着屏幕显示、电源充电、传感器等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终端厂商将更多成熟技术应用于移动终端产品成为可能,这也驱使各终端厂商在硬件研发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1 移动互联网定义
1.1 国外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Information Technology论坛定义:无线互联网是指,通过无线终端,如手机、PDA等,使用世界范围内的网络。无线网络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无缝链接,用户可以使用E-mail、移动银行、即时通信、天气、旅游信息及其他服务。总的来说,想要适应无线用户的站点就必须以可显示的格式提供服务。
维基百科定义:移动互联网是指,使用移动无线Modem,或者整合在手机或独立设备(如USB Modem、PCMCIA卡等)上的无线Modem接入互联网。
1.2 国内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中兴通讯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白皮书》给出的定义,分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DA或其它手持终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接入互联网。
广义:指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DA或其它手持终端,以无线的方式通过各种网络(WLAN、BWLL、GSM、CDMA等)接入互联网。
WAP论坛的定义: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DA或其它手持终端通过各种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交换。
1.3 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综合国内外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义,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以手机、手持设备(如PDA)等通过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使用各类互联网服务,如网页浏览、定位、移动支付等。这些服务均具有移动终端适配性的特点。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移动互联网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首先是一种接入方式或通道,运营商通过这个通道为用户提供数据接入,从而使传统互联网移动化;其次,在这个通道之上,运营商可以提供定制类内容应用,从而使移动化的互联网逐渐普及。
2 国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特点
近两年来,随着各国运营商不断升级网络,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渗透率持续上升。世界范围来看,由于日、韩移动通信业比较发达,因此,其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也非常高;其他国家则相对较低。截至2008年底,日本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超过80%,韩国超过60%;英国移动互联网渗透率为20%,美国17%,中国超过30%。
2.1 三种运营模式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
从国外运营商提供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来看,从全屏浏览到传统互联网的热点运用,到运营商定制内容,种类多样。所有这些服务沿着从纯接入到个性化内容这条线进行排列,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完全基于接入的服务。主要是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其典型业务有互联网浏览、适配手机特点的全屏浏览等。
第二个层次:基于接入的集成服务。主要是提供基于传统互联网的热点应用,其典型业务包括搜索、Youtube、E-mail、eBay、社区、即时通信等。这些业务主要使用合作伙伴品牌。
第三个层次:基于内容和应用的服务。主要是提供基于运营商定制内容和应用的服务,其典型业务包括音乐、视频、手机电视、移动支付、定位/导航、游戏等。这些业务使用的主要是运营商自有品牌。
这三个层次代表三种不同的运营模式。第一层次的商业模式是“纯粹的接入管道”,全球的主流移动运营商都提供该类服务;第二层次的商业模式是“智能的接入管道”,欧美移动运营商,如Verizon、Vodafone、和黄3等都提供该类服务;第三层次的的商业模式是“精细的内容渠道”,日本移动运营商、韩国移动运营商都提供该类服务。
三种运营模式对运营商资源和运营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运营商选择何种运营模式需要结合自身资源、能力及市场发展状况来决定。具体见表1:
2.2 在线和离线两类服务形态
国外的运营商通过在线、离线两种方式来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
(1)在线服务
在线服务通过WAP和Web两种技术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浏览及其他各种内容应用,其中基于Web方式的在线服务正在成为国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运营商实施网页全浏览技术以使用户在PC端和手机上能够享受到同样的业务体验。如2007年SKT就推出Open Web业务,实现了网页全浏览。
移动运营商推广无线和固定互联网的互通服务,用户在移动环境中可以随意使用有线互联网提供的服务,比如移动搜索、移动电子邮件、移动聊天(MSN)和移动博客等。这更加丰富了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种类。
(2)离线服务
主要通过客户端软件方式来实现。用户下载并安装客户端软件后,即可以不登陆网站就享受到各类服务,如新闻推送、移动搜索、移动视频、各种金融服务、游戏等。随着移动Widget的发展,各种功能的客户端软件层出不穷,如待机画面、移动游戏、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移动金融服务、LBS、视频点播、离线杂志、新闻服务等。
3 国外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
纵观国外运营商在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方面的做法,本文从网络、目标市场、合作、终端、资费5个方面分析国外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
3.1 策略1:升级网络,提高网速
网络,尤其双向高速网络是移动多媒体应用及高带宽应用得以发展的基础。因此,国外运营商非常重视移动网络的持续升级。目前,国外的WCDMA网络大部分都已经升级到HSUPA,最高可提供21.6Mbps的下行速率和5.76Mbps的上行速率;而C网运营商如Verizon、KDDI、SKT等均已经把网络升级到EV-DO Rev.A。网络速度的提升使其可以承载一系列基于高带宽和高速率的移动多媒体应用和下载服务,并进一步带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
3.2 策略2:区分商旅和大众市场,推出针对性业务
针对高端商旅市场,主推E-mail业务。E-mail服务在欧美商务人士市场比较受欢迎,因此欧美运营商如Vodafone、Verizon等均针对高端商旅市场推出移动E-mail业务。该业务的特点是:两种收费模式――收取一定的月租费和按流量收费;两种接收方式――即时接收和只能通过Web网页接收。
针对大众市场,为适应小众化趋势,推出多样化应用,包括:沟通类应用,如移动社区、移动IM等;便利类应用,如定位/导航、移动支付/移动商务等;娱乐类应用,如全屏浏览、移动视频、手机电视、移动音乐、移动游戏等。
3.3 策略3:与互联网巨头强强合作,引入传统互联网热点应用
传统互联网的热点应用如MSN、社区网站、搜索、视频等已经积聚了大量的用户群,提供这些服务尤其是在其他运营商还没有提供的时候,无疑可以吸引用户以扩大市场规模。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运营商是Vodafone与和黄3。这两个运营商整合了TOP SP/CP,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开放式的优质资源汇聚中心。其合作的TOP SP/CP有微软、Yahoo!、Google、eBay、Youtube、Facebook、Myspace等。这些均是业内顶尖的传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而这些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基本涵盖了Internet的主流热点应用。运营商通过这种强强合作的方式,达到借助合作伙伴品牌影响力来吸引用户的目的。
3.4 策略4:定制功能终端,配合业务推广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不仅需要网络速率和稳定性方面的支持,更需要终端在功能和业务方面的推动。国外3G和移动互联网服务做得比较好的运营商,无不从终端入手,以定制终端来配合其业务的推广,而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终端更是对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和黄3设计开发了价格便宜、简单易用的新的移动终端,集社交网络、E-mail与短信功能于一体,如和黄3的Skype手机、INQ1Facebook社交手机等。和黄3还计划于年内推出Twitter手机以及其他新概念手机。
3.5 策略5:资费以流量包月为主
毋庸置疑,在网络基础具备、终端功能强大、内容/应用较为丰富的情况下,资费便成为刺激或阻碍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对于国际主流运营商来说,网络、终端、内容/应用方面的支持与储备都已经具备,因此,他们为了进一步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纷纷推出以流量包月为主的资费套餐。如和黄3推出两档移动互联网资费:2.5英镑/月包10M流量,5英镑/月包1GB流量。Vodafone的资费套餐更为灵活一些,不仅有包月套餐,而且有按天收费的套餐:5英镑/月包500M流量,20英镑/月包5GB流量,50便士/天包25M流量。美国运营商AT&T则按业务、终端推出流量包月套餐,见表2:
4 对中国运营商的启示
国外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也积累了经验。这些对于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刚刚起步的国内运营商来说,无疑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4.1 还需大力提高3G网络覆盖及稳定性
网络是提供服务的前提。移动互联网之所以在3G时代大行其道,是因为3G网络的高速率使得带宽型、多媒体型业务的实现成为可能。而从目前国内三家运营商的情况来看,3G网络的覆盖率和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截至2009年底,中国电信天翼3G网络率先实现全国覆盖,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包括342个地级城市、2055个县级城市、6000多个发达的乡镇;中国联通的WCDMA网络已经覆盖了33个大中城市,基本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交通干线和重点旅游景区;中国移动的TD-SCDMA网络已经覆盖238个城市,全国70%以上地市实现了TD-SCDMA网络覆盖,预计2011年底覆盖率提高至100%。根据国外运营商的运营经验,网络覆盖率达到90%,用户才会有比较良好的使用体验。
4.2 需注重与产业链进行紧密合作
这里所讲的合作,包括与终端厂商的合作,以及与内容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一直以来,国内的运营商都更为倾向于自己做内容和应用,而且在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中,也经常强调运营商对于产业价值链的主导和控制。但在3G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业务和应用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与小众化趋势,仅靠运营商的力量是无法为用户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的。这就需要运营商放开胸怀,与产业内的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紧密合作;同时还要与产业外的相关行业进行合作,为用户提供便利的服务,如移动商务、定位/导航等。产业链内外的广泛和平等合作将促进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整个产业的繁荣。
4.3 Web方式代表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可以说,WAP方式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一大特色,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多数采用WAP接入的方式。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国WAP用户总数已接近2亿人,具有独立域名的WAP站点数量约为50万个,WAP网页数量约为15.6亿个。
然而,Web方式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流。Web方式不仅使用户可以得到与传统互联网一致的体验,也大大节约了社会资源。日本移动互联网之父、i-mode之父夏野刚先生就认为,手机上的移动互联网和PC上的互联网应该是没有区别的。
4.4 推出有针对性的移动互联网内容/应用
日韩运营商和英美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侧重点及目标市场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取决于各自的市场发展状况及用户的实际需求。不同的运营商也均有其他运营商难以超越的王牌业务,如KDDI的移动音乐服务、NTT DoCoMo的移动支付服务均在日本市场首屈一指,在行业资源整合、服务特色等方面形成了较高的竞争门槛。
国内的市场空间很大,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处于起步阶段,用户类型与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给移动运营商实施差异化的竞争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完全可以结合企业自身资源、能力等各方面优势,为特定的用户群提供有针对性甚至是个性化的内容/应用。
4.5 以灵活多样的资费套餐刺激用户需求
二、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影响
随着今年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互联网经济的环境影响下逐渐发生变化。站在企业的角度上来讲,互联网已经不单单是产品的销售平台和企业文化的传播渠道,而是直接影响自身竞争力和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互联网在早些年间对企业的影响并不明显,很大企业都在变和不变的问题上持有犹豫态度。如今伴随着新技术的兴起和渗透,以及互联网对传统工业更深层的融合,企业的转型已经是当务之急。在一个崭新的互联网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企业要想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中求得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甚至是在互联网新时代创造出奇迹,就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思路,以便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发展。
三、互联网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思路
(一)适应新的竞争形势
市场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时代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市场交易方式,因为当时交易手段很少,市场空间又小,所以当时市场的交易人数和辐射范围都很有限。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传统的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互联网经济的环境下,地域垄断的现象已经彻底消失,交易信息的来源不再受限制,变得及时、广泛、准确。
如今,商业信息不论是在广度方面,还是在深度以及速度方面都有了空前的提高。有些互联网通过快速聚集大量消费者和供应商用户迅速提高了互联网平台的现实价值,同时互联网平台的潜在价值的厚度也提升到空前状态。在互联网经济的环境下,企业在经济市场的竞争形势也正逐渐发生变化,向着更高层次跃进,平台竞争形式如今已经成为新的制高点。
从整体的商业发展史分析,企业的竞争主体是一个变化过程,从产品竞争,到产业链竞争,再发展到以后的平台竞争。在最开始的产品竞争阶段,企业之间进行的是对产品和服务性价比的竞争;在之后的产业链竞争阶段,企业之间进行比拼的是企业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和由此而获得的议价能力;在如今的平台竞争形势下,各企业进行竞争的资本就是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孵育能力。
为适应当下的经济市场竞争环境,各企业要结合自己的行业特点,通过对互联网手段的运用,构想出自己的平台竞争优势,把各个企业之间以往传统的合作模式向网络组织模式转化,向供应链协作模式转化、向虚拟企业以及国际战略联盟等模式转化。企业一定要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要么屈于平台,要么成就平台。企业能不能很好地适应平台竞争这种新的竞争方式,是企业能否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获取竞争地位的关键所在。
(二)开拓互联网战略新思维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使企业所处的环境更加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在这种没有基本规律的动态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管理者必须调整以往的企业战略思想,改变企业战略对策,对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心进行从新定位,使其与互联网经济有效融合,摒弃以往的企业生存状态和企业的发展节奏,把企业运营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并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形成一个能够很好适应互联网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运营体系。
为了迎合互联网经济市场的多变性和不稳定性,对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的竞争策略以及企业的营销策略要不断地创新,不断追求和探究能够适应当前社会消费移动化、需求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在互联网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企业互联网化已经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企业产品、企业服务、企业营销以及企业运营都要向着互联网化的方向转化。
(三)跨界创新战略的实施
企业对跨界创新战略的实施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亮点,同时也是关键点。如今跨界创新概念还没有更深入的渗透到企业的运营思维当中。因此,有很多做了很久的运营商到头来连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谁都不清楚。现实当中就有很多比较典型的跨界创新的实例,如支付宝和于银行,微信和于运营商等等。如今电商对平台实施开放性运营,正在实现从品类的跨界、平台的跨界到行业的跨界的飞越,进而形成更新的电商商业模式。通过对各个方面跨界创新的实现,淘宝网已经打破自己的运营边界并且在不断下沉,如今,淘宝网的整体覆盖范围整已经发展到整个电子商务生态链。跨界竞争现在已经企业之间进行竞争的热点、关键点。如今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产业边界正在打开,从一个行业领域,到另一个可能相互之间不存在很大联系的领域,产业之间以迅猛的速度融合,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异质化竞争正在不断加剧。受互联网经济的影响,因为传统的创新思维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求,放开企业思维,打开创新思路,实施跨界创新战略,使其成为企业更长远发展的新动力。
(四)革新企业管理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的环境下,以往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传统信息传递方式已经成为过去。现如今随着互联网信息平台的不断发展以及推广使用,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机制。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可以给人们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资料,同时对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信息渠道的不断网络化加快了网络新经济的变化速度,缩短了网络新经济变化周期。
为了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网络新经济态势,同时达到客户各种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企业对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速度都要进一步加快。当然,这种高成本,快节奏的运营模式对企业传统的管理又是一个新的挑战。企业在面临更大更严峻的挑战时,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紧跟市场的更新步伐和技术的革新速度。所以说企业的管理机制要向着快速运转、团队作业、反应灵活的方向发展,创建出客户为主体,结果为指导,具体高度灵活性的企业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