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土木工程与建筑工程区别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44-02
对于一所正在“申本”的高职院校,不仅现有办学基本条件必须满足国家对本科院校要求的评估,思想认识上也必须有升本的先期准备,就是要进一步地完成“内涵升本”。教育观念上的正确认识,直接指导着后续的各项“申本”工作,也为升本后的人才培养奠定方向。
基于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申本过程,对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基础,升格为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思路做必要的探讨,针对实际,化繁为简,确立观念。
1.高等教育应用型与研究型的区别
教育部提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精神,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的本科人才培养要求。但是,高等教育应用型与研究型具体的区分在此要求上并未真正明确,只是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专家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
1.1 研究型本科教育
普通教育本科的课程体系以“宽口径、厚基础”为标准,课程设置更多的是考虑学科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相互衔接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要求学生基础理论扎实,注重理论和理论创新能力的教育,培养的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的人才,未来主要从事本学科领域的初级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工作。虽然说,也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重点是放在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上,开展研究性、探索性技术的训练和素质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1.2 应用型本科
从“应用型本科”也被称之为“高职本科”来看,就是具有高职的特点,所以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层次。“应用型本科”,顾名思义,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以适应“当下”社会需要为目标,直接应用各种现有技术开展工作的技术工程师、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研究人员等人才,突出“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的实用性,较研究型本科人才有更强的现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一是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发展服务,二是为学生的成长和职业发展服务。
应用型本科培养的应是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知识,具有学科应用开发、专利和实际操作技术能力,具有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够满足从事生产、管理一线的工作的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所以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比较强的实践与研发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新型应用型本科相对于传统本科,要更注重技术知识的培养;相对于理论研究,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相对于学科和知识纵向精深,更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相对于实验验证理论,更注重理论指导实际;相对于继续升学的教育,更注重于就业导向。
简言之:应用型本科相对研究型而言,对科研开发能力不作太高的要求;重要的是所学知识和技术,能及时地在“当下”使用。
2.应用型人才的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的区别
在职业教育的层面上,应用型人才的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具有共同属性,就是职业性。培养目标都是面向现场一线,注重所学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实用性,但二者在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和管理层次是有所不同。
2.1高职高专的职业教育
高职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是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构建基础理论、专门知识。主要掌握技能性的实践能力,重在常规操作,即运用成熟技术,按既定规范操作,强调熟练性、规范性,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初步能力。
2.2应用型本科教育
应用型本科教育则要求理论基础相对“足够、扎实”,但不要求“深究”。同时,要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重视系统的专业思维训练,培养技术性的实践能力,重在非常规操作,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就要求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上,应该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技术使用、推广和转换能力。
简言之:高职高专教育的结果是“知其然”、“使其然”,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结果还要“知其所以然”。
3.具体到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与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教学上的区别
二者区别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指大学为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并指导学生学习的所有内容及其构成要素的总和。而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课程设置上的差异性。
3.1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建筑企业施工员岗位为主,而后拓展到工程现场的其它工作岗位。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可从事施工员、监理员、内业员、质检员、材料员、实验员、测量员、造价员等岗位工作。
3.2 应用型土木工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土木工程本科(建筑工程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是能从事建筑工程与地下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技术应用和技术管理工作的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
3.3课程设置上的区别
以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首批申办本科的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基础上制定的课程体系,并进行课程设置。
3.3.1专业基础知识上的重要区别
对于土木工程来说,力学是工程原理的核心基础知识。在力学的教学上,高职的工程(建筑)力学是一门融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综合课程,所以在知识上只是一种“必需、够用”的浅显学习;而本科的力学课程体系中分别开设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等课程,是作为重要的必须深入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
3.3.2专业性课程上的重要区别
建筑设计是建筑施工的依据,设计中体现的是建筑工程的原理。这种专业性课程体系上的区别,已经很清晰地把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层次划分开来。
4.教育观念实现内涵升本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队伍的主体尚处于对新的应用型本科教学要求的认知、理解和适应的过程中,清晰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前提。首先要避免“本科教育专科化”现象。
升本后的培养目标不同,学生层次提升,中学的基础知识相对扎实,领悟力也与高职学生相比有所提高,要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调整教学内容,基础和理论的教学必须要加大加深,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
5.正确认识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
进入本科就引入了学科的问题,所以,首先就要对此有透彻正确的认识。
5.1什么是学科与学科建设
高等学校的学科主要指学术的分类,即按科学知识体系而划分的门类。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学科管理等六个要素。
5.2区别看待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
专业是指高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专业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专科教育只强调一个中心,即以教学为中心,也就是专业建设,所以,高职是以专业建设为中心。
学科发展的目标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学科以知识形态的成果服务于社会,一般称之为科研成果。传统本科教育强调两个中心,即教学与科研,通过科研(学科建设)来促进教学(专业建设)。所以,研究型本科应以学科建设为中心。
那么应用型本科呢?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5.3学科与专业的辩证关系
本科教育中,学科是专业的基础,专业是对学科的选择与组织,按专业培养要求,在系列的学科门类中一般选择一至三个学科作为专业的主干学科。专业的特色化促进学科知识的丰富与发展,专业特色在本质上就是学科特色。
5.4应用型本科在此问题上的探讨
新建应用型本科在建设初期,高职向应用型本科转轨需要一定时间进行内涵升本,过早或过分地强调学科化,追求完美,将会力不从心,也将偏离办学方向。所以,专业建设依旧应该是新建应用型本科的主要任务,只有在内涵升本达到一定程度后,也就自然地强化了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李铁林.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之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6,(11).
[2]吴邵兰.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实施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09,(22).
[3]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高教探索.2010,(1).
[4]李万木,谢明荣.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教育之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杂志,2006,(10).
中图分类号:F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185-01
建筑产品和一般产品的区别比较大,主要反映在建筑产品的投资量比较大、投资获利周期比较长等方面,并且建筑产品的投资、生产具有不可逆性。所以,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应该进行周密细致的经济效果分析,保证在投资、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最佳的经济效果。运用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土木工程各个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还可以提高土木工程从业者的经济分析能力。否则,将会在工程建筑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工程经济学概述
所谓工程经济学是工程学与经济学交叉的学科,是一项在工程技术实践活动中的经济效果研究的学科,主要是以工程项目为主体,并且是以技术经济为核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工程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各种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研究如何利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产品、服务以及作业的最大功能。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工程经济学强调的是现有环境条件下,在技术可行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分析,是一项针对于工程项目“未来”经济效果的分析。
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上最早开设工程经济学专业的学校,主要是针对于学校内部工科背景的毕业生,目的是提高工科毕业生对于成本控制和经济分析的重视,避免在工作中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随着工程经济学对于我国学科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我国的技术经济与工程经济之间融合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我国现有的在人才培养中的工程经济学专业,这些对于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以及对于我国土木工程从业者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二、工程经济学对于我国土木工程从业者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建筑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土木工程从业者应该保持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不断提高经济分析、评价能力,并且在技术方案选择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自身的相关能力,提高技术方案选择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对于现在的建设项目进行成本管理,保证选择质量高的技术方案,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能够实现资金的最优化使用。
(二)技g影响
土木工程从业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肩负着对于项目技术传承的使命。因此,需要在满足工程项目相关功能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技术,不断提高施工方案与创新设计的有效结合。在建设的过程中,利用新的材料、新的工艺,保证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项目建筑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于技术方案、施工的技术和机械设备进行优化选择,才能保证最终使用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最优的。
(三)社会影响
工程经济学对于土木工程从业者的社会影响主要反映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中。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见证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21世纪中,新材料和节能工艺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建筑项目的能耗,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承载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结语
土木工程是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土木工程的从业者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工程经济学对于工程项目成本降低、资源有效利用以及土木工程从业者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Keywords: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sign; structure; economic security
中图分类号:S969.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特点
在建筑业中存在着多种结构设计形式,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如今的土木工程已经极为普遍,虽然大量的超大规模、大跨度、异型等建筑物,但土木工程仍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建筑结构设计,不断满足着人们的生活需要。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本身具有区别于其他设计形式的特点,首先,在安全性方面,土木工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土木工程不但结构构件要有很好的承载能力,而且结构物整体有较强的牢固性。当局部出现损坏时,不至于导致大范围倒塌的现象。由于用于预防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或人为的巨大灾难,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开始采用概率统计来分析确定荷载值和材料强度值,研究自然界的风力、地震波、海浪等作用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与统计规律,积极研究地质结构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数据分析,完善结构可靠度极限状态设计法和结构优化设计等理论,一定程度上又提高了土木工程的安全性。其次,在经济性方面,相比较一些高强轻质的新材料,例如钢轻的铝合金、镁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土木工程的建材具有价格低的优势,同时,这些高强轻质新材料的弹性模量偏低,应用范围有限并未成熟,因此,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仍然具有较高的经济性优势;另一方面,随着土木工程规模的扩大,由此产生的施工设备、机械等更加多样化、自动化,施工也更加高效、科学,不仅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程工期,同时也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还可以解决特殊条件下的施工作业问题,降低了施工难度。最后,在前瞻性方面,土木伴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贯通着现代科技与信息的因素,电子计算机的精确测量、设计理念的全新应用、高科技施工技术的研究等等,这些技术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完美结合,使得土木工程结构成为紧跟时代步伐的设计类型,将会得到更大更多更广的应用。
二、重视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必要性
安全性是每一项建筑工程的前提,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更不例外。保证建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首先是保证建筑物主体的各项使用功能正常运行,达到相关的安全标准。其次,建筑的安全性是每一位业主要求的关键条件,更是建筑企业能否立足于社会的根基。当然,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更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核心问题。因此,确保土工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建筑企业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优胜劣汰的规律导致建筑企业不得不重视建筑总体的经济性。如果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没有将将经济性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标准,将会导致设计结果与项目投资成本之间出现巨大的差距。长期以来,混凝土是非常耐用的材料,具有明显的安全性、可靠性,确保了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在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赢得了强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一些建筑企业出现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事故就意味着生命的威胁,事故就意味着经济损失,所以,安全性是一切的基础。因此,保证建筑安全性是建筑企业赢得经济财富的前提,而经济能力的提高能够为建筑安全性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二者是建筑企业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必须重视二者的发展,并协调二者相互促进。
三、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现实措施
对土木工程进行结构设计,最核心的两个要求就是安全性和经济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只追求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各项使用性能,必将会增加工程投资,工程总体成本将会提高,可能会出现工程经济效益的降低;反之,如果一味的追求工程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将导致整项建筑的终止,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建设企业和市场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因此,要想促进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必须在重视二者的基础上,如何协调二者实现安全性与经济性的最大化。
(一)国家制定严格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标准及规范和社会广泛参与
要想改善我国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国家必须给予一定的支持。除了在财力、人力、物力方面,还需要法律法规方面的规定,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及规范,并要求相关研究单位即部门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对强化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方面,以及其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等。通过这种方面监督建筑企业设计施工,确保建筑企业按标准施工设计,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同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还应集思广益,参考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得设计更加科学、全面。
(二)企业内部建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与经济性管理体系
在进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时,管理者在设计单位的选择上,要坚持择优的原则,具有雄厚实力、高等资质的单位,以先进的设计方法、设计理论为指导,以高素质的设计人员为支撑,共同为工程设计的安全性而努力。与此同时,管理者应对招投标中的方案进行比对,不但要保证招标单位的安全性系数,还要兼顾其经济性方面的实力,双标准选择。这样不仅可以获最安全的设计方案,还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实行安全性与经济性双管齐下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三)实行土木结构工程的检测与维护
建筑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与使用阶段的检测、维护和修理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一些露天和恶劣环境状态下的基础设施工程。因此,在工程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是十分必要的。虽然我国有结构工程的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但是缺乏如何使用的相关规范。对于一些安全事故,如有定期的检测是可以避免的。从法律角度来控制工程的检测与维护,针对不同工程制定不同的检测与维护制度,还可借鉴我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总结: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这关系到工程安全与经济的平衡,更是国家法律法规的目的。所以,国家制定完善相关的设计标准,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与此同时,将工程与新技术理论的结合,提高土木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是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日后的发展方向。另外,加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管理也是保证其工程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在大多数高校工程类专业的培养中,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课时一般为32学时。然而,课程内容涉及土木工程材料、地基与基础、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工程和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等多个章节,显然课时严重不够。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教师一般只能注重内容的广度,无法兼顾内容的深度,比如在介绍建筑工程这一章的时候只能提纲式地介绍其结构类型。
2.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理论教学。
目前,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加板书教学,主要讲授各工程的理论知识。多媒体教学可以展示平面或立体效果,可以图文并茂,可在多媒体课件中穿插大量的工程实例、施工现场的照片,甚至可以加入动画效果,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但是从上课效果来看,如果只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理论讲解,即使有大量的工程实例,学生也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上课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比如,在讲构件中的梁和拱的时候,这两者的受力有何不同只能纸上谈兵,学生没办法通过实践来验证。这使得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相应的知识,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产生了厌倦的心理。
3.缺乏正确的认识。
大多数工程管理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工程管理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区别不是很大,认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只是要比他们多学一些管理学、经济学等课程。在这样的错误认识下,简单地认为土木工程概论就是土木工程,导致对专业课的期望很大。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对相应章节的讲解深度不够,只能提纲挈领的做介绍,这和大多数学生的预期产生偏差,使他们对课程的兴趣降低。他们把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概率两个字直接忽略了,认为土木工程概论就应该像土木工程一样,不只是简答介绍理论知识,应该深入介绍相关工程的施工技术。
4.教师经验不足。
一方面,高校教师队伍逐渐年轻化,很多教师都是一毕业就进入高校任教,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驾驭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土木工程概论涉及内容多,知识面广,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但是大多数教师只对某一专业领域比较熟悉,比如只对建筑工程较熟悉,但对桥梁工程就没那么了解,这样在授课上就显得力不从心。再者,大多数教师一直处在学习教学环境中,缺乏相应的实际工程经验,因此想要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难。
二、《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效率提高的措施
1.教材选择。
目前关于土木工程概论的教材颇多,每本教材在结构体系上大致相同,但是在具体内容上各有侧重点。教材的选择应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选择适合的教材。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开设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这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此时学生没有任何专业基础。因此,选择的教材既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宽度和深度,也要容易理解。教材应具有应有的理论深度外,还应理论联系实际,密切结合实际工程,全面展示土工工程的技术内涵,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建筑工程章节,针对超高层建筑应有当前世界经典的建筑介绍。在众多的教材版本中,大多数结构安排合理、内容详略得当,并且图文并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除此之外,选择的教材内容应该新。我曾先后选择过多种教材,如叶志明主编的《土木工程概论》,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段树金等主编的《土木工程概论》,这些教材都是比较适合本校学生的。从授课情况及学生反映来看,这几本教材都是适合的。
2.丰富教学手段。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很多内容都和实际联系紧密,比如地基处理方法,学生以后在工程处理的时候就能实际应用所学的方法。在讲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找些具体工程处理地基的视频,让学生直击现场。在讲授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施工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动画形象地展示施工工艺流程。通过动画、视频的运用,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堂更有活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更高。除此之外,课堂中可以引入模型教学。在讲钢材的时候,“H型钢”是一种经济型断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用三片字块模拟,将其组合成不同的形状受力,最终得出H型是最佳的一种断面。在桥梁工程章节,让学生自行组队,完成一座纸桥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0前言
1988年教育部颁布了最新本科专业目录,从此以后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正式隶属于“大土木”的框架。从大土木的意义上讲,“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所有课程中相对较新的一门课程。塔里木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其下开设有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两个方向。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建筑工程和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研究等等方面都本着“立足南疆、面向兵团、服务新疆”的宗旨,培养了大批“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人才,尤其为南疆土木工程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推进作用。自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成立之始,就开设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至今已有10多个年头。近年来,作者一直从事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本文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其课程特点及教学进行几点探讨。
1课程特点
教学的对象是大一新生。本课程设在大一第二学期,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教学内容多,教材更新慢。本课程涉及内容涵盖土木工程专业全貌,既有本专业的许多相关课程内容,如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又有各种工程结构的勘察、设计、施工、项目管理以及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因此教学具有一定难度。再者,现代的土木工程发展较快,新知识、新技术及新材料等日新月异,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更新较慢。所以,为了充分发挥本科的先导作用,需将土木工程最新信息及时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学时少。教材在编著时因考虑到概论类课程的学时较少的情况,在内容上范围较广在深度上较浅,基本都是点到为止。我校本课程的授课学时数为24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较多的教学知识点和本课程的前沿动态生动有趣地传授给学生,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熟练掌握,也需要对教授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取舍与补充,是这门课程所直接面临的难题。
2教学探讨
丰富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任课教师而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知识素质,也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科学的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中,多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PPT制作技巧,所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提高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总之,从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及其学科前沿的新工艺、新材料及新技术等最新知识,还要不断探索和丰富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并定期参加工程实践培训与学习锻炼提高,以丰富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材对于任何课程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目前,我校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叶志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的“土木工程概论”。选择本教材的原因有三:一是本教材采用四色印刷,重点反映土木工程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将历史人文内容、哲理贯穿于教材中。二是本教材结合网络资源,利于教师将文字教材和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展开教学;三是本教材按20~30学时的教学计划编写,与本校本课程的24学时较为接近。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方向,授课内容详略得当。当前各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普遍采用分流模式。例如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下开设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在学生选择专业方向时,希望他们对这两个方向将要学习的内容、课程和特点都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因此,在有限课时情况下,兼顾“大土木”原则,任课教师可根据专业区别尽可能详细地反映课程总体内容,突出相应重点。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建筑工程方向可以简单介绍建筑按用途分类和按主体结构所用材料分类两种分类体系,重点放在多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体系上;而道路工程方向可以重点介绍交通土建工程和桥梁工程;对该课程的教学可根据不同专业模块方向进行有侧重点的讲解。
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各种启发诱导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而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原则。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一年级学生的生源及高考录取成绩情况来看,具有以下特点: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好,学习积极性普遍很高,对学习充满了渴望和浓厚的兴趣;同时,对土木工程专业不是很了解,尚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方法。比如授课老师在讲解道路的线形组合时,可先让学生思考一下道路的线形形式,在提出“连接两个城市的道路的线形为何不全部采用直线,两点间不是直线最短吗?那样既可降低工程造价也可使车速开得更快吗?”等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讨论,然后就可引出道路线形组成及结构组成等知识点。当然,任课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把身边熟悉的建筑材料、建筑物等引入课堂,以课堂提问的互动方式穿插于课堂教学中;或在适当时候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课后布置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课去图书馆或网上去收集、查阅资料,或到实地进行考察等,以小论文的形式递交,其成绩可计算在本课程的结业考试中。加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目前我校开设的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联系最为紧密的实践性教学就是开设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专业认识实习,所以实践性教学和课堂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问题。而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课堂内容的教学与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又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为了解决两者的脱节问题,在授课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例如:在讲到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分类、组成、作用等知识点时,可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去实地考察校园内各条道路及本市主要城市道路的基本情况,这样能让学生在接触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从感官进行认识,学会将理论与实践良好融合,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记忆。另外,为增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建议把土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提前到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完成后。通过带领学生亲身实地参观观察本市及阿克苏地区的具有特点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特种结构、各类桥梁、城市道路及沙漠公路等实体建筑,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考试方式多样化。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互动法教学的目的是否达到,既能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反映学生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开卷和闭卷是传统教育下的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于考核问题,我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时成绩,第二部分为期末试卷的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40%,期末综合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总之,要有效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3结语
本课程所包括的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为有效地发挥本门先导课的作用,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能够为新生入学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开个好头,充分发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在专业教学当中的先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2]何忠明,胡庆国.高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100-101.
[3]杨柯.“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与探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项目越来越多,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成为普遍存在的建筑形式。通过长期的实践来看,对于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的管理,许多施工企业存在着管理方法不科学、管理措施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工程施工中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留下安全隐患,甚至会给国家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强抓质量管理,明确自己定位,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土木工程施工质f管理的重要性体现
土木工程建设对于社会的发展所具备的意义影响深远,尤其是土木工程建设所具备的社会责任性质非常重大。土木工程建设与一般商品生产具有本质区别,土木工程建设的开展是一项具备多方面要素的基本生产内容,由于土木工程施工需要考虑多方面条件,如施工区位特点、地形特点、水文情况以及地区气候状况等,这些因素对于土木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土木工程建设需要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统筹,如对施工现场区域的划分、施工材料的选用、施工方法的搭配与组合等情况进行统筹规划,施工质量监管需要就施工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如施工管理环节中所出现的设计遗漏问题,施工材料检验方面的缺陷,都会对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造成影响,从而使建筑企业的社会信誉降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全方面提升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完善施工企业质量管控制度建设,提高质量管控意识的根本途径。
二、当前形势下,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发展现状
1、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缺陷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体现就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核心部位,十木下程施工质量对于工程建筑整体发挥其基本效能具有直接的制约性影响,并且对工程建筑内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当前阶段,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土木工程建设已经屡见不鲜,市政建设中对于土木工程施工队伍的资质要求和素质要求方面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土木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技术缺陷,甚至一些不具备土木工程施工资质的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违规施工,使建筑质量远远达不到基本质量要求;还有一些施工企业为了控制施工成本,在施工材料的选择方面使用劣质低价的材料,使得建筑物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土木工程施工监理机制不完善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参与施工的工程师、项目监理、技术员等必须具备专业化的施工资质,然而我国在进行全方位大规模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表现出施工监理人员的缺失,具有专业化的施工监理人员“供不应求”,一些小监理公司通过挂靠大型施工企业,在不具备独立工程监理资质的条件下参与工程现场的施工监理,一些监理人员工程施工技能不足,法律意识淡薄,无法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对工程质量做到全方位监管,使得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却无法及时得到解决,监理市场秩序混乱,无法对土木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管。
3、土木工程施工对于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甚至是区域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在当前城市进行大规模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企业没有重视到土木工程建设对城市造成的污染情况,使得大量粉尘污染、噪音污染影响着城市基本生活环境。大部分施工企业不重视对于施工场地的环境保护,为节约项目成本,没有建立施工污染防护措施,使施工区域范围内的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
4、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监管不到位
土木工程建设是一项具有综合性技术指标的项目,施工管理涉及的目标众多,其中包括了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管理,并且这些管理要素会受到各类条件的限制比较明显,如气候因素和降水情况会对施工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不利于混凝土质量的保持。另一方面,由于施工管理不当,导致得工程进度衔接方面出现一定的问题,土木工程的进度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造成工期延误以及赶工期等现象的出现,从而影响土木工程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土木工程质f管理的科学建议
1、建立健全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土木工程建设需要从工程效能的提升方面来提升工程质量的基本管理要求,理论上对于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基本要求是降低工程成本投人,采用多元化工程管理方法,完善工期衔接等方面。因此,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必须在项目施工之前充分做好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建设,从制度方面约束土木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应基于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方针政策,实施可行性分析,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将质量体系作为施工全过程的内部行为准则,并予以坚决贯彻落实。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进程中应树立良好的前瞻性,确保每一项施工环节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令各项施1_活动与技术不与规定发生偏离,确保优质高效的实现各项指标要求,获取客户信任,提升其满意度。
2、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环境的具体建设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应当重视施工场地周边环境的基本情况,以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土木工程施工对于施工区域附近居民正常生产生活方面的影响。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窗口,要通过严格的岗位责任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严肃工作纪律,堵塞管理漏洞。要不断改进施工机具和作业手段,重视现场职工生活,改善现场作业环境。工程项目施工企业还要培养科学合理的施工理念,对环境因素的两个方面进行重点防治:一是外部环境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着其中包括天气因素、季节因素、交通因素等情况对于土木工程施工条件造成的影响,切实做好“因地制宜”的特殊环境防范措施,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特殊情况应急预案的实施。
3、全面提升土木建设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土木工程施工队伍应科学严格选择,了解其资金实力、施工设备与技术力量状况,并展开实地考察,广泛收集其多方信息资料并展开队伍综合实力分析,应严格杜绝走后门、舞弊询私行为,确保选择施工单位的公平、公正与公开。另外对施工人员整体综合素质应展开全面培训,提升其道德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应通过定期教育培训增强员工质量与安全施工意识责任,进而科学避免不良安全隐患,合理提升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进度与质量水平。
四、结语
一个完整的高质量的土木工程建设需要专业的施工队伍,以质量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基本施工原则;需要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科学的质量管理监督制度;需要纪律严明环境整洁设备完好物流有序的施工条件;更需要出厂合格质量兼优的施工材料,同时,要不断的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施工措施,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铸造出一流的工程。
参考文献:
[1].马鑫,刘一鸣.如何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J].考试周刊 , 2012(56) .
[2].杨雄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2(2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149-01
贵州民族大学是一所民族类院校,开设了建筑工程学院,作为工科类学院,测量学是土木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习本门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在从事勘探、设计、施工方面打下基础。
测量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传统的测量学实践教学主要选择水准仪、经纬仪等常规测量仪器,在一定区域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通过角度、高差、视距等观测,确定测量区域的控制导线,然后进行区域的碎部测量,最后获得测量区域的平面图。[1]
但是传统的知识体系与教学方法已经滞后于现代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近几年来,全站仪的广泛应用,它是集自动测角、测距、测高于一体,实现对测量数据进行自动获取、显示、存储、传输、识别、处理计算的三维坐标测量系统。电子全站仪现已广泛应用于控制测量、工程放样、安装测量、形变监测、地形测绘等领域,成为实现测量工程内外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关键系统。测绘技术的作用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对测绘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这一切都向测量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测量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以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需要,所以土木工程专业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测量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1 教材的选取
目前测量学书籍琳琅满目,选择性很广,从现有土木工程专业的测量教材来看,很多教材的内容落后于生产现场的需要。教材的更新速度很慢,对于新测绘技术的引入部分较少,重点在水准仪和经纬仪的讲解,新测绘内容只是作为了解内容,概括性的进行介绍,不能满足社会和科技的要求。
1.2 课时安排的矛盾
“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一般只有36个学时,其中还包括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而我们要完成测量学的基本概念、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及直线定线、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小地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测量、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等教学任务。理论课程的学习占据很大一部分学时,实践环节的课时就相对薄弱,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1.3 实验室器材的滞后
近年来,建筑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仪器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这就要求测量学课程教学也要进一步完善。一般院校能满足水准仪与经纬仪的实验要求,但是对于新仪器、新技术应用还有很大的难度。
1.4 教师知识储备的不足
“土木工程测量”这门课程要求操作性比较强,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其时效性亦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时俱进,这样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能很快的进入工作状态。[2]
1.5 施工工程中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差异
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很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学生都有一个疑惑,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操作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土木工程测量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应该减少施工中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学生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2 测量学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改革的思路
各种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对土木工程测量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对高校的实验室、实习,教师能力培养以及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寻求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发展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2.1 调整教学内容
在课时不能增加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重点放在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的基本技能掌握、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建筑场地的施工测量上,并在理论讲授的同时与实践结合,只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加深学生对理论部分的认知。其他章节的内容可以作为了解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这样可以缓解课时的紧张。
2.2 新仪器的引进与应用
测量教学仪器的落后和数量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工程测量的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快测量实验室建设,电子经纬仪、高智能全站仪、GPS等先进仪器尚须添置。在教学中应当增加新仪器理论和应用的内容。需要增加:(1)全站仪及数字一体化测图技术。(2)GPS定位技术及测量方法。(3)建筑物变形监测模型化。有效缓解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课程内容跟不上科技发展的压力,这些内容的引进为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运用新仪器打好坚实的基础。
2.3 教学质量提高及内容的多元化
(1)教师自身素质,目前高校教师一般是刚走出学校的硕士生、博士生,理论知识扎实,但是在实践方面能力不足,教师应该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投身生产,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积极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从事生产项目,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以便增强科研和生产能力,促进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录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具体工程实例,如:线路放样、渠道测量、地形图测图等的录像。并且把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操作步骤也制作成录像。用观看录像的方式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感性认识。
(3)仪器技能大赛,采用仪器技能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每年定期举行校级的土木工程专业测绘仪器操作技能比赛,这项制度使学生对测量实验更积极主动,经过较长时间锻炼后,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
3 结论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社会发展对新仪器、新技术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坚持对《土木工程测量》课程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充分考虑现代测绘科学技术发展和不同专业方向对测量技术的应用状况,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适应现代测绘技术的综合型技术人才。
Abstract: from a large number of quality manage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spect, man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because of management method is not scientific,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is not in place, the civil engineering quality of serious defects, the presence of many quality problems of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cit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become the direct risks hinder social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requires civil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departments an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recognize their own responsibility,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rom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project,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project supervision; quality management; problem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1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显著发展,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城市规模扩建以及老城区改造等方面加大了建设力度,土木工程建设成为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类情况的出现一方面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注人了活力,同时还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充分的实践经验。
一、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体现
土木工程建设对于社会的发展所具备的意义影响深远,尤其是土木工程建设所具备的社会责任性质非常重大。土木工程建设与一般商品生产具有本质区别,土木工程建设的开展是一项具备多方面要素的基本生产内容,由于土木工程施工需要考虑多方面条件,如施工区位特点、地形特点、水文情况以及地区气候状况等,这些因素对于土木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土木工程建设需要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统筹,如对施工现场区域的划分、施工材料的选用、施工方法的搭配与组合等情况进行统筹规划,施工质量监管需要就施工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如施工管理环节中所出现的设计遗漏问题,施工材料检验方面的缺陷,都会对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造成影响,从而使建筑企业的社会信誉降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全方面提升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完善施工企业质量管控制度建设,提高质量管控意识的根本途径。
二、当前形势下,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缺陷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体现就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核心部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对于工程建筑整体发挥其基本效能具有直接的制约性影响,并且对工程建筑内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当前阶段,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土木工程建设已经屡见不鲜,市政建设中对于土木工程施工队伍的资质要求和素质要求方面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土木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技术缺陷,甚至一些不具备土木工程施工资质的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违规施工,使建筑质量远远达不到基本质量要求;还有一些施工企业为了控制施工成本,在施工材料的选择方面使用劣质低价的材料,使得建筑物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二)土木工程施工监理机制不完善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参与施工的工程师、项目监理、技术员等必须具备专业化的施工资质,然而我国在进行全方位大规模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表现出施工监理人员的缺失,具有专业化的施工监理人员“供不应求”,一些小监理公司通过挂靠大型施工企业,在不具备独立工程监理资质的条件下参与工程现场的施工监理,一些监理人员工程施工技能不足,法律意识淡薄,无法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对工程质量做到全方位监管,使得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却无法及时得到解决,监理市场秩序混乱,无法对土木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管。
(三)土木工程施工对于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甚至是区域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在当前城市进行大规模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企业没有重视到土木工程建设对城市造成的污染情况,使得大量粉尘污染、噪音污染影响着城市基本生活环境。大部分施工企业不重视对于施工场地的环境保护,为节约项目成本,没有建立施工污染防护措施,使施工区域范围内的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
(四)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监管不到位
土木工程建设是一项具有综合性技术指标的项目,施工管理涉及的目标众多,其中包括了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管理,并且这些管理要素会受到各类条件的限制比较明显,如气候因素和降水情况会对施工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不利于混凝土质量的保持。另一方面,由于施工管理不当,导致得工程进度衔接方面出现一定的问题,土木工程的进度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造成工期延误以及赶工期等现象的出现,从而影响土木工程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土木工程质量管理的科学建议
(一)建立健全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土木工程建设需要从工程效能的提升方面来提升工程质量的基本管理要求,理论上对于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基本要求是降低工程成本投人,采用多元化工程管理方法,完善工期衔接等方面。因此,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必须在项目施工之前充分做好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建设,从制度方面约束土木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应基于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方针政策,实施可行性分析,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将质量体系作为施工全过程的内部行为准则,并予以坚决贯彻落实。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进程中应树立良好的前瞻性,确保每一项施工环节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令各项施工活动与技术不与规定发生偏离,确保优质高效的实现各项指标要求,获取客户信任,提升其满意度。
(二)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环境的具体建设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应当重视施工场地周边环境的基本情况,以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土木工程施工对于施工区域附近居民正常生产生活方面的影响。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应当培养科学合理的施工理念,对环境因素的两个方面进行重点防治:一是外部环境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着其中包括天气因素、季节因素、交通因素等情况对于土木工程施工条件造成的影响,切实做好“因地制宜”的特殊环境防范措施,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特殊情况应急预案的实施。
(三)全面提升土木建设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土木工程施工队伍应科学严格选择,了解其资金实力、施工设备与技术力量状况,并展开实地考察,广泛收集其多方信息资料并展开队伍综合实力分析,应严格杜绝走后门、舞弊询私行为,确保选择施工单位的公平、公正与公开。另外对施工人员整体综合素质应展开全面培训,提升其道德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应通过定期教育培训增强员工质量与安全施工意识责任,进而科学避免不良安全隐患,合理提升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进度与质量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建设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体现出重要影响,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管护社会基础设施的使用安全,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时期,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表现出规模大,工程数量多和工程管理难等方面,在对一部分土木工程建筑进行验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工程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在对土木工程建设的监管部门进行审查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监管松懈,付工程质量的控制监管不到位,这就需要对当前土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以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马鑫刘一鸣.如何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J].考试周刊.2012(56):192一193.
[2].杨雄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2(27):145一145.
目前在土木建筑工程结构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理论等,在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同时,有效的提升自身的施工质量,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为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做好基础,为建筑结构的设计稳定打好基础。
一、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1、结构设计牢固性差的问题。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的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土木工程结构不牢固的问题,这给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工程结构的不牢固虽然不会对工程建设的真题结构造成损害,但一旦发生事故,结构不稳的工程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这对工程结构的延性设计、冗余度设计是极大的考验。设计地基结构时,如果对结构设计的论证不足,在外力的作用下,工程的结构就会不堪重负发生安全事故。在我国,很多木图工程在结构设计上都存在不合理现象,这导致建筑物坍塌、损失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给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危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土木工程结构的重要性。
2、区别构造柱和承重柱的问题。土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水平,对构造柱和梁配合设计要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墙体裂缝,保证工程的质量。实际的施工中,很多的设计人员对构造柱和承重柱的概念混淆不清,有的直接将承重柱的设计方法套用到构造柱设计当中,构造柱的设置就失去了基础,这就导致在抵抗地震方面,强度较强的地震会直接导致结构的沉降。裂缝的出现,严重的甚至出现建筑物倒塌的现象。此外,在分析承重柱受力时,有的将截面的面积设计的太小,这样在外力的作用下,柱和梁就会出现开裂现象,导致工程问题的出现。
3、忽略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考虑土木工程安全性、耐久性的同时,对工程进行是土壤的温度等要进行考虑,对水土的酸碱度等要进行综合的考虑,但在实际的土木施工中,外部环境往往被设计人员忽略,这导致设计的结构在理论商城里,在实际的施工中,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最终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
二、土木工程中的建筑结构基础设计
1、基础施工的结构设计技术。土木工程的施工中,对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包括现浇混凝土、土方开挖、基坑的支护等工作,所以整个建筑中的重点工程是建筑的基础施工。其施工周期也较长,占30-40%左右的总工期。对于基础埋置高度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中有不同的要求,埋置天然地基时占总建筑高度的1/12,埋置桩基时要占总建筑高度的1/15,要注意不能将桩长算在埋置深度中。工程施工的地方都处于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城市,施工的场地比较的不宽松,因此对施工周围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要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保证施工中基坑的稳定,不会出现位移等现象,对基坑的开挖建设一定不能采取较长的工期,一般来说,施工时间越短,基坑开完的安全系数就越高。在施工中对于深基坑的开挖和支护,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强,危险性比较高,力学位移与强度的问题都要有很好的把握,同时还要解决支护结构与土力强度的相互影响的问题,在施工中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精准的计算,就会导致施工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基坑的工程事故。就要采取专项的施工方案,在基坑深度超过5米以上的工程,对于地下降水和边坡支护有特殊的要求,在经过施工专家组的审核得到许可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施工项目。
2、板设计和配筋。板设计和配筋的结构设计,要对长短边的长度进行分析,通过长度差距
3、内力组合的设计。土木工程结构的承载力中,关于抗震设计的要点就主要是内里组合方面,在此设计中,我们需要对承载力抗震的系数进行调整,然后在此基础上完成,在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按照抗震的具体要求对材料的强度进行选择,然后加以调整,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承载力。
4、地下室嵌固端的选择问题。在有地下室的结构设计时,地下室的顶板是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是很重要的。这不仅仅是关系到计算结构的内力的人小,而且在某些工程中会整体结构成为一个超限建筑,对结构设计造成难点。嵌固的概念,这里所说的嵌固应该是强度嵌固而非力学嵌固;力学嵌固―完全刚性的固定,嵌固点以下刚度无穷人,嵌固点无平动、转动,实现了完全的约束。而强度嵌固―柱的塑性铰出现在地上一层的下端,而不是出现在梁柱节点两侧的梁上,即强梁弱柱.实现的方法:(1)增人梁的抗弯能力;(2)士曾人地下室柱顶的抗弯能力;(3)满足规范的各项要求。嵌固端所在层楼板要求连续,这样才能保证水平地震力的传递。实际工程中常遇到地下室顶板开洞,此时必须要与建筑专业配合,避免将洞口设在主楼周边,同时将洞口周边楼板加厚,以满足刚性楼板的要求。工程中还会碰到当地下室顶板的标高不一致的情况,以下沉式广场为代表,如果地下室顶板与地上一层高差小于层高的1/3,则只要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能满足规范要求,则地下室顶板可作为嵌固端,即使高差稍稍超过1/3层高,也可将主楼周边一跨的楼板适当抬高以满足高差,不过需进行加强处理。
三、土木工程建设中对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建议
1、施工前进行勘测与工程测量地基。通过先进的计算机以及GPS技术进行测量、核算和设计,在以后的高层建筑施工中要不断发展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施工CAC技术,对我国高层建筑施工的体系和管理制度逐渐完善,在施工中降低企业的经济投入,确保建筑的质量。
2、使用新材料。在建筑行业发展中,材料始终是工程建设中最基础的原料,近年来,材料的质量问题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并且新型的材料在施工中逐渐得到使用,而新材料的使用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这对促进工程的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3、土木工程建筑结构主要是根据力学等理论进行的,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比较良好的使用效果,但随着施工工艺的更新,混凝土施工的使用,传统的结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施工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更新结构设计的方法,避免在施工中出现工程的质量问题。
4、利用先进的技术,在土木建筑行业出现了很多新型的绘图工具、高科技产品的使用让土建工程的建筑结构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精准的施工图也有效的减小了施工中的误差因此为了有效的提升建筑结构的设计,按照施工标准施工的同时,还要加强建筑施工的信息化建设,对设计的程序、施工的材料进行科学的管理,有效的把握施工的进度,做好工程预算。
5、结束语
随着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不断复杂优化,同时也产生了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目前我国在土木建筑结构设计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保障土木工程的质量必须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8-083-02
现代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倡导的自由教育。但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科学主义的发展,自由教育逐渐被专业教育所取代。在对专业主义的批判中,通识教育理念首先在专业主义最盛行的美国应运而生。随后经过近两个世纪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并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识教育在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研究与实践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内地的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领域,土木工程学科作为自然科学学科之一,在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相关内容的通识课程是对通识教育的丰富和完善。但课程内容如何设置、师资队伍如何组成等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
通识教育的两个重要特征就是课程的基础性和融合性。所谓基础性是指通识教育的整个体系都是精心策划的,目的是为了将基本理念、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或基本的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解模式与能力。而融合性是指通识教育要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体现以上特点,以土木工程学科为教学内容的通识教育课程可分为两类设置:一类是土木工程学科基础概论,另一类是土木工程与社会科学。
(一)土木工程学科基础概论
作为自然科学学科之一,土木工程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该类课程主要介绍本学科中的最基础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原理。具体包括:
1、导论。从宏观上介绍土木工程学科的学科体系、学科特点、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力学概论。力学是土木工程学科最基础的理论,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流体力学等。用最精炼的语言讲解最重要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各类力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力学与其它科学之间的联系等。
3、工程材料与工程结构。工程材料是所有工程的微观组成,工程结构是土木工程的基础分析方法。主要介绍常用的工程材料、最主要的工程结构类型与结构分析方法、以及本内容与其他科学之间的联系等。
4、基础工程与建筑工程。主要介绍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建筑工程类型、基础与建筑工程、建筑工程与工程结构等;
5、道路与桥梁工程。主要介绍道路的构成及其形式、桥梁工程的类型及桥梁技术等。
6、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包括主要的施工技术与工艺、建设项目施工程序与法规、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工程合同等。
以上第2部分到第4部分是从基础到微观再到宏观的安排,第5、6部分是专题。整个内容安排不仅体现了基础性和层次性,而且包括了土木工程学科的核心内容。作为整体,以上内容可以以一门课程开设。
(二)土木工程与社会科学
和其它学科一样,土木工程学科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必将和社会实践发生联系,土木工程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原理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社会。本部分内容考虑学科的交叉性,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以及与人类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发生联系,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些可以通过一些专题来实现,具体有:
1、工程建设与环境协调。工程项目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改善环境,而另一方面在其整个活动过程中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本专题对各类工程在建设活动中对环境的可能影响进行分析,介绍工程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办法与措施。
2、基础工程与未来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拓展人类生存空间的理想途径,将对人类的未来产生巨大影响。而地下空间开发的基础就是地下工程,包括隧道、地铁、地下街道等。本专题内容包括地下工程与交通建设,地下工程与城市综合开发、地下工程(包括基础工程)与人类安全等。
3、道桥工程与区域经济。道路与桥梁是交通运输的最基础的设施,道桥工程本身的建设对区域经济有直接贡献,而其最主要的贡献是作为区域之间的纽带,使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本专题包括道桥工程对交通运输的作用,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道桥工程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等。
此外,工程结构与安全、土木工程与房地产开发等也可作为专题。
上述第一部分重点是介绍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性、科学性以及各基础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部分重点是探讨土木工程学科的实践性以及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性、融合性等。两部分内容既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教学,也可自成一体分开教学。
二、师资队伍的组成和培养
要将上述内容作为整体实现通识教育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如下的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
(一)由谁来教
毫无疑问,由于内容的广泛性,一两个老师是不能很好地完成以上整个内容的教学任务的,必须成立专门的通识课程组。课程组的成员不仅要考虑学科的分布,而且要考虑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其中,第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必须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因为,只有深入理解一学科的精髓,才能更好地讲出学科的基础性和科学性,才能真正完成通识教育的基础性目标。第二部分内容的教学必须由具有较好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因为实践性好的教师对学科的交叉性、学科的发展动态有较好的了解。主讲教师可以是教授、副教授,也可以是讲师。课程组不仅要讲授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确定讲授内容,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首先要设立总体目标,每部分内容都应以总体目标为导向来设定,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教师队伍如何培养
通识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胜任通识课程的教学。担任通识教育的教师首先要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目标及特点,然后是对所教授的内容有很深入的理解。而以上述土木工程学科为教学内容的通识教育,则还需要对所教授内容与其他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有深入的理解。这些都要有必要的学习和实践,需要有经验教师的传帮带。
(三)通识教育的教师如何定位
要完成好通识教育,担任通识教育的教师必须有相当大的付出,特别是课程组的组长。因此,给予通识教育的教师以较高的定位,是对他们较好的激励。当然,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三、结束语
(一)以土木工程学科为教学内容的通识教育课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体现基础性的土木工程学科基础概论,另一类是体现交叉性的专题。两类课程既可以作为整体开设,也可以独立开设。
(二)教师队伍应成立通识课课程组,课程组的成员既要考虑学科的分布,而且要考虑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
(三)通识课程教师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或培训。课程的具体内容应由课程组教师认真讨论后确定,并不断修改完善。
参考文献
一、概述
近年来,我国高校中的土木工程专业已涵盖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不同的专业方向。在建筑工程和水利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学习和设计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是一个重点的内容。本文对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一2002)和水利工程的《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UT191一96)中关于受弯构件的结构设计方法、材料强度取值、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比较,供结构设计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二、钢筋混凝土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1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的比较
建筑工程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构件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采用以下
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水利工程对于基本组合,应采用以下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水利工程中对于偶然组合,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应按下列原则确定:偶然作用分项系数可取为1.0;参与组合的某些可变作用,可根据各类水工建筑物设计规范的规定作适当折减;结构系数下d按规定取值。式中叭―结构重要性系数:建筑工程中规定对安全级别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级别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级别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及以下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在抗震设计中不考虑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水利工程中规定对结构安全级别分别为1,n,111级的结构及构件,可分别取1.1,1.0,0.9。
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
R―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在抗震设计时,应除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下RE。
R(•)―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函数。
―分别为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
ak―几何参数的标准值。
为―分别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分别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标准值。
―设计状况系数,对应于持久状况、短暂状况、偶然状况,可分别取1.0,0.95,
0.85;
―结构系数,对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均取1.2。
2荷载分项系数取值的比较
式(l)与式(2)的形式虽然相同,但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有所区别:建筑工程的基本组合中,在永久荷载分项系数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取1.2,在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取1.3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则在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或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中都取1.4。水利工程的基本组合中,一般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0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则取1.2。
3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计算表达式的比较对应的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达式,建筑工程为M〔M。,而水利工程为叭.M簇M。。对于同一钢筋混凝土构件,在结构安全级别相同时,假如在只有一个可变荷载作用下,当考虑各种系数后,按建筑工程表达式计算出来的M值一般都会略小于按水利工程表达式(持久状况)计算出来的下dM,而两者计算M。的方法基本一致,这样可满足水利工程的安全储备略高于建筑工程的要求。对于两种及两种以上可变荷载作用下的受弯构件,建筑工程需对一种主要可变荷载以外的其他可变荷载均乘以小于1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而水利工程的可变荷载不区分主要可变荷载,可变荷载均不需乘以可变荷载组合系数。显然,为M值比M值提高的幅度会比只有两种可变荷载作用情况下更大些,也可满足水利工程安全储备稍高的要求。
三、材料强度的取值
我国规范将结构构件抗力分项系数7。分解为混凝土材料分项系数7。和钢筋材料分项系数下,,由于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离散程度不同,两种材料强度设计值的折减比例也不同,因此构件的实际受力性能变得不清楚。水利工程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中所用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质相同,只是各自使用的环境不同,结构可靠度的要求不同,所以对钢筋和混凝土的要求以及强度设计值的规定不同。两种规范中的混凝土强度设计值比较见表1,钢筋强度设计值比较见表2。
表1
表2
3.1混凝土强度设计值的比较从表1、表2的比较可以看出,对于强度等级小于等于C50的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抗压及抗拉强度设计值均略小于水利工程的取值。这是由于二者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值fc.、k确定方法相同,对相同级别的混凝土其几,k取值相同,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值存在 fcu.k的关系,而且材料强度标准值与设计值之间的换算公式为 ,但两种规范规定的材料强度分项系数下。的取值不同,建筑工程中下。取1.4,水利工程的 则取1.35。但对于强度等级大于C50的混凝土,则是水利工程中的相同等级的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小于建筑工程中的取值,也就是水利工程更加注重构件破坏时的延
性与承载力储备的协调,即延性差的构件,承载力储备随延性的降低而增大。
3.2钢筋强度设计值的比较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采用的HRB335,HRB4O()和RRB400级受力钢筋,两种规范中的y,取值都在1.10左右,根据同样的材料强度标准值与设计值之间的换算公式大,因此其材料设计值基本相同,只有HRB335钢筋在水利工程中的取值采用310N/mmZ,而建筑工程中是30()N/mmZ。
四、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
4.1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比较
建筑工程与水利工程尽管各自承受荷载的性质、所处环境以及要求的设计使用年限等不同,但是关于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中所采用的基本假定和计算方法却基本相同,其主要不同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l)最小配筋率的取值不同。在建筑工程中,最小配筋率p。lin取0•2%和0•45关伏两者中的较大值,而在水利工程中最小配筋率pmin的取值是0.20%(I级钢筋),0.15%(11,111级钢筋)。
(2)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影响的考虑。从规范公式可知,两本规范中关于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类似,只是符号表示有所不同。在建筑工程中考虑了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承载力的影响,需考虑系数a,(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和系数月,(矩形应力图受压区高度x与中和轴高度xC的比值),对于不超过CSO的混凝土,a,都取1.0,月,都取0.8,而C50以上的混凝土,这两个系数取值都会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减少。这种处理能适用混凝土强度进一步提高的要求,也是多数国家规范采用的方法。而水利工程中则没有考虑系数a,和刀。的取值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变化。
4.2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比较
建筑工程与水利工程的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比较如下。
建筑工程:
或
水利工程:
或
从公式的比较可以看出,两种规范采用的公式主要区别如下:
(l)建筑工程的斜截面受剪计算公式里把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改成了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关,以适应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构件斜截面计算的安全性;而水利工程的公式还是沿用建筑工程老规范的规定,采用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这对高强混凝土构件计算偏不安全。
(2)建筑工程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受弯构件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适应范围有所扩大,不再仅限于矩形截面独立梁,而是适用于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独立梁,且箍筋项系数取为1.0;而水利工程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受弯构件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还是只适用于矩形截面独立梁,与其对应的箍筋项系数仍取1.25。
(3)建筑工程对弯起钢筋的受剪承载力乘以0.8的系数,考虑了弯起钢筋受剪承载力的折减,也就是考虑到弯起钢筋与斜裂缝相交时,有可能已接近受压区,钢筋强度在斜截面受剪破坏时不可能全部发挥作用;而水利工程中则没有考虑弯起钢筋的受剪承载力系数。
(4)建筑工程采用的最小配箍率公式为O•24关伏v,考虑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影响,而水利工程的最小配箍率仅考虑与钢筋级别有关,对于I级钢筋取0.12%,11级钢筋取0.08%。以采用C20混凝土为例,建筑工程对I,n级钢筋计算出来的热、,mi。分别为0.126%和0.088%,基本接近于水利工程中的最小配箍率;但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取C25,C3o,C35时其对应的I,11级钢筋计算出来的几v,。i,,分别为0.145%和0.010%,0.163%和0.011%,0.179%和0.013%。由此可见,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其最小配箍率的要求也得逐渐提高。
综合上述原因,建筑工程的Vu值比水利工程计算出的砚值小20%左右,但由于水利工程中需要把剪力设计值乘以7。的系数,也就是把剪力设计值提高了20%,实际上二者的安全可靠性也就非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