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骨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105-01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综合征(Ogilvie)是结肠继发性扩张的综合征。患者一旦被确诊,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临床在治疗该病时,需要严密观察治疗的各个环节(禁食、留置胃管、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等),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来更好的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2]。本次研究60例创伤骨科患者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治疗时的护理观察及措施,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60例创伤骨科患者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在(37.3±11.6)岁,60例患者中有20例股骨骨折、29例腰椎骨折11例骨盆骨折、10例合并慢支肺气肿、10例高血压、5例冠心病、15例上呼吸道感染、12例糖尿病以及8例应激性溃疡。
1.2护理观察与护理措施:根据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治疗期间的护理观察与护理措施进行详细的总结。
1.2.1护理观察:观察患者入院开始到病情恢复时的变化
1.2.1.1患者腹部观察:创伤骨科患者入院后12-48h后出现持续性、进行性腹胀、腹痛、少量排气排便、恶心、呕吐症状。患者表现出烦躁不安。紧张、不止。体格检查发现,患者腹部膨隆、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减弱、腹软、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
1.2.1.2低压灌肠与肛管排气观察:观察患者肛管排气时和灌肠后排气情况,排便的次数、量、性状和颜色,以及患者腹部体征的变化。
1.2.1.3胃肠加压观察: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量和颜色。患者置管初期,常有大量的气体析出,随后逐渐减少,引流液多为草绿色、黄褐色、无色液体。
1.2.1.4饮食观察:患者进行禁食和肠外营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营养状况,患者每天的出入量等。
1.2.2护理措施:针对患者治疗时的护理观察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2.1腹部护理: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腹部体征,没2小时进行听诊肠鸣音1次。协助患者进行检查,及时响医生进行汇报,排除腹腔内脏器器质性病变,协助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腹部护理(热敷、按摩)腹部用热水袋或湿热毛巾热敷,温度50-70℃,注意防止烫伤;按摩时用双手食、中、无名指重叠在腹部,依肠走行方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作环形按摩,3-4次/d,20-30min/次。
1.2.2.2低压灌肠与肛管排气护理: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低压灌肠和肛管排气。灌肠液温度38-40℃,用量100-200ml,插管r动作轻柔,插入深达15-30cm,悬挂高度低于30cm,20-30min灌注完毕。拔管后护士床旁守护,鼓励并指导患者尽量长时间保留灌肠液,达10-30min后再排便。肛管排气每次30min左右。
1.2.2.3胃肠加压护理:置管前,首先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解释胃肠减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置管时的配合要点、胃管留置的大致时间、拔管指征和胃肠减压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置管后,首先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再用细松紧带扎紧后系于头侧,妥善固定,保持胃管的通畅和减压装置有效的负压,标记并记录胃管置入的长度。
1.3效果评价:评价患者治疗期间有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以100分为标准,优秀:>90分,护理水平好,患者很满意;良好:>70,护理水平较好,患者基本满意;良:>60,护理水平一般,患者评价一般;差: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60例患者术中无1例发生并发症;住院平均时间为(20.5±10.5)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患者对护理水平的评分为,总优良率为98.3%(59例),总优良率=(优+良好+良)/总人数×100%,具体数据结果见表1
3讨论
临床对Ogilvie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可能与支配结肠运动的交感神经活动过多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结肠运动功能障碍有关;也可能因平卧状态时间过长致液体积聚于回盲部肠襻,引起气体的积聚,肠内气体无法通过液体经排出,引起气液闭锁而发生[3]。临床并发该病者,一般经保守治疗可痊愈,不需手术治疗。如在早期得到正确诊断,及时正确地处理,一般于3-6d后症状可缓解,发病7d以上其病死率比4d以内高出5倍[4]。本次研究60例创伤骨科患者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治疗时的护理观察及措施,在创伤早期出现进行性腹胀时即得到高度重视,及时诊断,有效地处理,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及时严密的护理观察与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病,更容易让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
[1]张永艳.妇科术后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护理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17-4918.
结果:研究组共60名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人数为2,对照组60人发生人数为11,实验组患者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
结论:加强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骨折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适合临床推广。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护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32-01
深静脉血栓(DVT)是骨折常见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原因是由于骨折后组织压迫、脂肪栓赛、血管受压等原因导致静脉回流不畅而导致的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下肢,其发病率一向较高,在近年来诊断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有了日益增高的趋势,病情较凶险,可引发肺栓塞等致命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较差或死亡。本文旨在研究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及临床治疗,并就护理干预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所诊断收治的120例骨科病人作为研究样本,其中男性66例,年龄14~81岁,平均38±9.3岁;女性54例,年龄22~75岁,平均40±6.3岁。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所选患者均确诊为骨折并以接受治疗,其手术程度均为良好,无治疗差异,无其他精神、交流障碍。
1.2方法。两组在护理期间均采用相同的骨折后一般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实验组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普通骨科预后护理,主要包括:宣传讲解,劝导戒烟,间歇性压迫,运动指导,及时监控[2]。
1.3观察指标。骨折预后指标:骨折预后程度,功能性恢复指标,下肢功能锻炼恢复水平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人数、发病率及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评价。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采用SPSS13.0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所选取数据均统一以(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各组在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前后的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标准设置为0.05,P
2结果
研究组在康复阶段预后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共60名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人数为2,对照组60人发生人数为11,全部120名患者术后骨折均康复,在3个月的定期随访中研究组下肢功能锻炼恢复程度较之对照组更快、更好。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使得研究组治疗依从性评价高于对照组。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骨折常见并发症,其原因是由于骨折后组织压迫、脂肪栓赛、血管受压等原因导致静脉回流不畅而导致的回流障碍性疾病,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导致血栓等血管栓塞,进而引发一系列其他疾病,其形成的三要素是血液流动速度血液流动状态和血管内皮的光滑程度。好发于下肢,其发病率一向较高,在近年来诊断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有了日益增高的趋势,病情较凶险,可引发肺栓塞等致命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较差或死亡[3]。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预防措施有:
(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患者自身了解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易患风险,提高患者的警惕性,使患者做到自我防范。
(2)早期其功能锻炼,如抬高患肢、下肢功能锻炼、手法按摩等项目,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滞留而导致血栓形成[4]。
(3)使用小剂量抗凝药物,活化血管,避免因长时期卧床导致的血管僵硬而产生的血栓。
(4)采用针对性护理治疗,密切注视患者变化,加强血液流通情况的检查,从而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血栓扩大,危及生命。
(5)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能有效地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静脉凝滞,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的内环境,增加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减少DVT的发生[5]。
综上所述,加强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骨折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颜新,千英信,卫洪昌,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3):57-60
[2]王辰,翟振国.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07.24(2):85-87
长期卧床病人皮肤出现的最严重问题是发生压疮。骨科病人因自身病因及手术或牵引固定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发生压疮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加重病情,而且延长康复的时间。因此,应通过加强对压疮及压疮高危病人的全面评估,积极给予护理干预,减少压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骨科在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病人3276例,应用压疮可能发生评估表患者共358例,男246例,女112例,年龄17~92岁,平均55.3岁,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13例,胸椎骨折并截瘫27例,腰椎骨折并截瘫患者52例,全身多处骨折35例,骨盆骨折106例,股骨骨折125例,其中带入压疮62例(I°压疮32处,II°压疮27处,III°压疮3例)。
1.2方法
1.2.1压疮可能发生评估表 从2008年1月起,我科结合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Braden、Norton、Waterlow三种评分量表制定,对新入院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1.2.2评分标准 主要分为四个层次,总分36分,轻度危险<10分,中度危险<10—17分,高度危险≥18分,≥18分可申报备案。
1.2.3压疮分期 I°压疮:局部红斑,皮肤完整。II°压疮:皮肤紫红,水泡形成。III°压疮:水泡破裂,局部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创面有黄色水样渗出物或脓液,疼痛加重。IV°压疮:坏死组织发黑,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可深达骨骼。
1.2.4应用措施 对于卧床无法自行移动躯体者,均采用此评分标准,对于分值>10分的患者必须给予置气垫床,床尾设翻身卡定时记录患者及时间,告知患者及家属并让其本人或家属在评估表上签字,并在24小时内上报病区护士长,由护士长组织病区护士针对个体情况进行讨论并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1.2.5压疮登记(预报)制度 对于分值>10分以上者或已在外院压疮带入者,病区护士长应在24小时内及时填写压疮发生患者记录表,包括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压疮部位,程度,创面面积,评分及护理处置措施,上报外科总护士长,护士班班床边交接清楚,责任护士每天及时记录皮肤的转归情况,护士长每天做好监控及指导工作,然后再由总护士长下科室检查并指导工作。
2 共享管理模式的实践
2.1评估 首诊护士按照评估表对可能发生压疮的因素正确评估是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通过评估,积极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干预,或提出预见性的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402―01
骨科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患者的因素
骨科住院患者由于意外伤害,发病急,病情重,脊柱损伤高位截瘫患者有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高龄关节置换患者,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骨科住院患者下肢身静脉血栓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科室患者。
药品与器材的因素:
骨科患者离不开药物治疗,护士每天要面对大量的口服药及静脉药品,并且药品的名称、剂量、用药时间也复杂,容易发生药物的配伍不当、错发、漏发、医嘱处理不当等,骨科使用专科器材多,包括骨钉牵引相关器材,外固定支具,(颈托、胸背支架,四肢外固定支具),牵引床等,各种器材均有可能存在不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因素:
骨科护士年轻化,专科护理经验不足,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相对缺乏,仪器操作不熟练,急诊病人多,夜班护理工作量大,使工作负担无形加重,科室正常工作进度受到影响。
其它因素:
突发事件有关,如地震,大批挤压伤病人;由于骨科患者创伤大,容易引起个体心理适应障碍,住院期间容易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断肢再植患者使用抗凝剂滴速不容易管理;受伤肢体部位多,留置针位置不合适。
安全管理措施
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组织人员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遇到疑难病例、新技术、新项目,组织业务学习,制订完整护理计划,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士对疾病发展的预见性。对低年资护士严格带教,定期以讲座或培训的形式组织专业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对危重患者进行模拟抢救练习与考核,熟悉掌握各种仪器操作方法,分阶段考核,鼓励护士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加强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及应急能力培训:教学组长对规培护士进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组织学习专科护理护理常规,制订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并熟练掌握,保证每位护士均能独立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排班上新老搭配,以老带新,层层把关,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
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对危重、疑难手术、有纠纷倾向、年老体弱等病员,加强质量督查,落实生活护理,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及时解决,对卧床的患者进行压疮评估,对压疮高风险患者设置压疮危险警示卡,落实危重、大手术病人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护理过程的安全。
落实患者的安全管理措施:建立与完善各项患者安全制度与规范,每一位病员均需要佩戴腕带,腕带标识的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诊断、血型,对四肢手术者把腕带佩戴在患侧,以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诊断识别的准确性。保障护理过程的安全性。
落实药品管理制度:对高危药品使用高危药品警示标识,严格控制静脉输液流速,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对病区内药柜内药物存放定期检查,严格分开放置。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教育,使全体人员了解安全管理的作用及目的。我科将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早期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进行整改,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流程,把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
树立以病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注重护患沟通,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及时疏导不良心理反应,尽力满足病员合理要求,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规范服务准则, 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并实施签字认可制度,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病员提供优质的护理。
加强住院环境管理:为病人创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病房内设施合理,检查室、换药室、病房前设有明显标志,走廊、室内、过道无障碍,清洁人员拖地后应立即擦干,保持地面清洁、干燥,以便于行走;病人使用拐杖时教会如何预防跌倒,对精神障碍、老年、小儿、神志不清病人加床栏,对各种医疗设备、急救药品严格交接班,保证各种设备正常运转,保证护理安全。
讨论
【关键词】骨科;实习生;临床带教
一、制定实习生临床带教总目标
通过骨科病房实习,掌握骨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熟悉骨科系统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评估诊断、处理原则及相应的术前术后护理,了解各种常见医疗仪器的使用、掌握护理病历的书写、掌握骨科常见病种的健康宣教知识。能与病人良好沟通、做好心理护理。能用护理程序方法对骨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1、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事业,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具有不怕苦、不怕脏、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能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不同的病人和病情进行心理护理。严谨求实,奋发进取,虚心向指导老师学习,师生之间互相关心、尊重。
2、知识目标
(1)掌握骨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术: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隔离原则、注射原则、常规标本收集原则,口腔护理、静脉输液及留置针护理等,有机会时掌握VSD护理技术。
(2)了解骨科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处理以及熟悉相应的护理,例如: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椎体成形术病人的护理等。
(3)了解各种常见医疗仪器的使用(CPM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泵、脉氧仪)。
(4)掌握病历书写,每月完成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
(5)参与护士长或带教老师组织的小讲课,病历讨论及教学查房。
二、制定带教计划
(一)实施初期,熟悉环境,专人带教。
由带教老师带领护生熟悉科室环境,了解科室的专业特点、抢救药品、物品位置及设备的应用及相关要求等,并介绍各自的指导老师,使她们尽快消除陌生感。采取一对一的指导方式,指导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护理技术,向护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要求每位指导老师明确带教计划、增强带教意识、耐心细致、放手不放眼。使学生目的明确,教师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在实习过程中达到师生紧密配合,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二)实施中期,步步落实,层层把关。
带教计划的实施必须严格到位,做到步步落实、层层把关。“步步落实”是指带教计划应该有步骤地施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直到完成所有的计划。“层层把关”是指对护生的管理和考核必须层层施行。每个护生都必须通过指导老师、教学干事、科护士长、护理部的四级考核。
(三)实施后期,双向反馈,总结提高。
带教计划实施完毕,便实行双向反馈,由带教老师评定护生的成绩,由护生评议带教老师的带教效果,这种双向反馈的目的是总结带教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三、严格言传身教,规范护理操作
(一)熟悉环境、规范礼仪
对新来的护生首先介绍本科室的环境及工作特性、物品摆放与存放处、医院的规章制度、工作的时间顺序安排等。严格护生着装仪表规范,遵守院规科规,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操作时做到“四轻”操作轻、开关门轻、说话轻、走路轻。说话温和、尊重患者、微笑服务。同时要反复告诫护生要有慎独精神,说明不安全医疗对患者、自身及医院的危害,树立法制观念,加强责任心。
(二)要理论结合实际,巩固专业知识
人们的记忆是有时间限制的,理论如果与实践脱节,长此下去便会丧失理论记忆。要使护生力争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带教老师可采用老师问、护生答的方式或师生互问互学的方法,使双方对患者的病情护理问题有全程了解和掌握,提出护理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也达到师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技术不断提高的目的。
(三)要掌握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基本技能演示与操作训练
为了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有机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地选择培训方案,并和学生一起共同复习护理操作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隔离原则、各种注射原则、常规标本收集原则等,进行实施整体护理模式训练,内容包括护理程序的应用、人际沟通的技巧、健康评估的方法及病历书写要求等,帮助她们进一步掌握护理各环节的知识点。
四、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是复杂而多变的,有时患者病情或心理细微的变化恰恰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先兆,护士只有具有敏 锐的观察能力和实践经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及时 发现这些变化,采取果断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带教教师可布置观察内容,如患者出现的症状、体征、治疗效果、药物反应、思想动态、营养状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等,并指导实习护士如何观察。实习护士必须收集以上资料,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并及时给予评价。通过临床实习,可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患者的临床实际问题,为实习护士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与实习护士的沟通
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教师不但要会与患者进行沟通,同时也需 实习护士进行有 效的沟通。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说话的语气及方式,不但维护了实习护士在患者面前的尊严,也减少与护患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各级医疗机构的需求,男实习护士亦越来越多,
彻底铲除了过去认为护士必是女性的传统观念,对待男实习护士更应耐心细致,因为他们不能被患者及家属所接纳,容易造成心压力及自尊心受到伤害,这就要求带教教师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埋,排除不必要的工作干扰,发挥男实习护士的优点和特长。
结束语
要培养一名优秀的骨科护士,带教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娴熟的临床护理技术,更需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师德、热爱护理工作和无私奉献精神。学生也要有热爱专业的思想和行动,不怕脏、不怕累,有吃苦耐劳、不断进取的精神,是教与学的互补。骨科专科性强、基础护理量大,别因为这影响实习护士的心理状态,造成心理阴影。合理的时间安排、多变的教育力方法、注重专科培训,使实习护士轻松地度过实习期,信心百倍的迎接崭新的未来工作生涯。
1.1常见病发生了变化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由于交通事故和建筑工程事故受伤的病人成了现代骨科患者的主要对象。往往这些患者表现为多处骨折、粉碎性骨折,病情严重的甚至还伴随有心肺脑肾等脏器的损伤。这就对骨科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基本护理操作能力,敏捷的思维,果断的处事能力,还要拓宽知识面,针对骨科常见的并发症、胸外科、脑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1.2老年患者越来越多
现阶段我国人口的死亡年龄逐渐提高,人口趋于老龄化。因此老年病,如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关节炎等患者就逐渐增多。以前老年骨折患者都是采用保守牵行治疗,而目前逐渐被手术内固定、关节置换所代替。患者年龄到达80、90岁,高龄老人在手术后的并发症相对于要更多一些,这是现代骨科护理工作的一个新的难点。针对老年患者,护理工作要勤于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勤于向病人及家属做健康宣教及交待注意事项,帮助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家属的看护能力。要细于观察病情,除了要观察手术的部位以外,还有进行全身观察。在交接班也要细于交代,做到当面看清,口头讲清。
1.3骨科病患的诊疗手段不断发展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骨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项目日新月异,不像以往骨折单纯的诊疗手法,及时手术取得固定疗养成了当前骨科主要的治疗手段。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到多侧肢体,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外固定发展到髓内钉;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颈椎,手术方式从后路到前路;关节置换从股骨头到全髋、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难题。
1.4病人的护理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术后的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骨折病人往往希望尽早离床活动,截瘫病人要求进行手术,以恢复肌力,以期能自立活动。骨肿瘤病人要求保肢性治疗,关节重建病人要求术后肢体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等。他们均需要最好的医生,最佳的手术方案,得到最优质最满意的护理。面对病人的这些高标准的需求,不仅医院要提高医疗水平,护理人员也要不断加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的素质,注重于患者的沟通,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使病人满意,家属放心,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
1.5病人多选择家庭康复
由于骨折病人的活动受到限制,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恢复比较缓慢,所以易出现并发症。在现有的医疗制度背景下,大部分病人除了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以外,也比较重视在家的康复。而我国目前家庭社区的医疗护理制度和护理能力都跟不上发展的形式。住院期间可以由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康复锻炼,所以我们的护理人员还要教会病人的家属处理一些日常的康复措施,让家属也增强预防为主的意识,减少褥疮、肺部感染、肌肉萎缩、尿路感染、骨质疏松、关节僵硬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在病人出院的时候,主动为病人及家属提供服务信息,经常进行电话回访,使病人在家也能随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好指导。2骨科护理发展前景2.1护理工作日益重要在国外,如在日本,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一切护理措施都由护士承担,包括心理、社会及生活护理、健康宣教。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将是我国21世纪护理改革的方向。近年来,随着一些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护理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所以,护理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2针对个体差异性,循证护理将进一步实现
由于骨科病种复杂,治疗方法各异,病人活动能力受限,康复时间长,因此,在骨科整体护理中要针对个体差异性,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诊断和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医疗和护理服务。所以说,循证护理将会使骨科护理发展的新方向。
2.3远程医疗的应用
临床上对于便秘的解释是一种容易受到个体差异影响,使得排便次数较前明显减少,通常情况下,一周仅有两次排便,伴有腹痛腹胀以及食欲欠佳等情况[1]。对于骨科术后患者而言,尤其是一些脊柱方面的患者,常会由于活动受限而引发便秘[2]。本次研究选取当地某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01月被诊断为骨科疾病进行手术后卧床的患者100例。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当地某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01月被诊断为骨科疾病进行手术后卧床的患者100例,并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使用护理干预的护理组50例和使用传统护理方法的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有男患24例,女患26例,年龄在19~69岁,平均(51±3)岁,有4例胫腓骨骨折、6例股骨粗隆骨折、8例股骨颈骨折、9例髋臼胃折、7例腰椎骨折、6例股骨干骨折、4髌骨骨折、3例踝部骨折、2例跟骨骨折、1例其它部位损伤。对照组有男患25例,女患25例,年龄在22~71岁,平均(52±1)岁,有6例胫腓骨骨折、4例股骨粗隆骨折、9例股骨颈骨折、8例髋臼胃折、6例腰椎骨折、7例股骨干骨折、3髌骨骨折、2例踝部骨折、3例跟骨骨折、2例其它部位损伤。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程度方面的自然情况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每日对患者排便情况进行询问,出现便秘者给予2支20ml的开塞露灌肠,9g麻仁丸2次/d口服或100mg酚酞片2次/d口服。若以上办法均无效,给予灌肠通便处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办法。具体包括:①心理干预。多数骨科患者受伤原因都是突发性、破坏性伤,因此会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胃肠功能下降,从而降低排便功能。加上卧床患者活动度小,不能自行解决生理问题,为减少家人的麻烦,会在一定程度上忍便,使得粪便干结,更加不易排除体外。针对这一现象,需要护理人员先嘱咐家属不显露不耐烦表情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开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进行术后的康复训练,有效降低便秘情况的发生[3]。②饮食干预。患者卧床期间,胃肠蠕动能力会变差,需要提供患者高营养、高膳食的物质,帮助患者胃肠进行蠕动,并尽量降低食物过腻过干导致排便干结。督促患者每日至少饮用1.5L纯净水,帮助身体基本的代谢。③腹部按摩干预。肠道正常运行为顺时针方向,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告诉家属帮助患者多按照顺时针的顺序对患者的腹部进行轻柔按摩,提升肠道的蠕动速度,从而有效排除粪便。④健康宣传干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普及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便秘症的产生和治疗办法,提供有效的预防与解决措施。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告诉患者和家属一些床上锻炼方法,如主动的松紧训练,帮助患者提升排便的能力。当患者由于伤口处产生较大的疼痛感时,需要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根据医嘱给予对应的止痛药物[4]。
1.3护理满意度 对患者进行回访,填写调查问卷,分为100分。60分以下不满意,61~80分较满意,81以上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数。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方面的分析,t检验作为计量资料检验方法,计数资料使用率(%)来表示,组间检验使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便秘情况 护理组患者便秘数8例16%(8/50)。对照组患者便秘数16例32%(16/50)。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2.2护理满意度 护理组患者48例满意96%(48/50),2例较满意4%(2/50),0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100%(50/50)。对照组患者41例满意82%(41/50),5例较满意10%(5/50),4例不满意8%(4/50)。护理满意度92%(46/50)。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3讨论
对于骨科患者而言,术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行骨骼愈合的恢复,因为长期卧床,导致活动度低,再加上食用过油腻等辛辣刺激的饮食,心理因素,饮水量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使得患者出现便秘的症状。本次研究对于护理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和健康宣传干预办法,能够较好的帮助患者拥有乐观积极心态面对术后的康复锻炼,保证患者肠道蠕动,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本次研究护理组患者便秘数8例16%(8/50)。对照组患者便秘数16例32%(16/50)。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综上所述,对于骨科疾病进行手术后卧床的患者使用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秀珍,钟翠娟.优质化护理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2):96-97.
长期卧床病人皮肤出现的最严重问题是发生压疮。骨科病人因自身病因及手术或牵引固定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发生压疮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加重病情,而且延长康复的时间。因此,应通过加强对压疮及压疮高危病人的全面评估,积极给予护理干预,减少压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骨科在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病人3276例,应用压疮可能发生评估表患者共358例,男246例,女112例,年龄17~92岁,平均55.3岁,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13例,胸椎骨折并截瘫27例,腰椎骨折并截瘫患者52例,全身多处骨折35例,骨盆骨折106例,股骨骨折125例,其中带入压疮62例(I°压疮32处,II°压疮27处,III°压疮3例)。
1.2方法
1.2.1压疮可能发生评估表 从2008年1月起,我科结合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Braden、Norton、Waterlow三种评分量表制定,对新入院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1.2.2评分标准 主要分为四个层次,总分36分,轻度危险<10分,中度危险<10—17分,高度危险≥18分,≥18分可申报备案。
1.2.3压疮分期 I°压疮:局部红斑,皮肤完整。II°压疮:皮肤紫红,水泡形成。III°压疮:水泡破裂,局部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创面有黄色水样渗出物或脓液,疼痛加重。IV°压疮:坏死组织发黑,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可深达骨骼。
1.2.4应用措施 对于卧床无法自行移动躯体者,均采用此评分标准,对于分值>10分的患者必须给予置气垫床,床尾设翻身卡定时记录患者及时间,告知患者及家属并让其本人或家属在评估表上签字,并在24小时内上报病区护士长,由护士长组织病区护士针对个体情况进行讨论并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1.2.5压疮登记(预报)制度 对于分值>10分以上者或已在外院压疮带入者,病区护士长应在24小时内及时填写压疮发生患者记录表,包括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压疮部位,程度,创面面积,评分及护理处置措施,上报外科总护士长,护士班班床边交接清楚,责任护士每天及时记录皮肤的转归情况,护士长每天做好监控及指导工作,然后再由总护士长下科室检查并指导工作。
2 共享管理模式的实践
2.1评估 首诊护士按照评估表对可能发生压疮的因素正确评估是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通过评估,积极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干预,或提出预见性的护理措施。
2.2有效的护理措施
2.2.1增强护士的安全及差错事故防范意识。
2.2.2翻身和。
2.2.3针对性应用减压用具
2.2.3.1电动充气式气浪床垫接通电源后,垫内气体的流动可降低皮肤与床垫的剪切力并能起到全身按摩的作用。
2.2.3.2使用凉水垫以降低局部皮肤温度及压力。
2.2.3.3决明子翻身枕。
2.2.4营养支持 合理的膳食,给与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或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完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调理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内环境的平衡。
2.2.5避免外界对局部组织皮肤的损伤。
2.2.6压疮创面处理:破溃的创面可用生理盐水、双氧水清洗,把分泌物清除后用碘伏消毒,外涂湿润烧伤膏厚l mm,大于创面边缘1cm。
2.3教育
2.3.1继续教育 护理人员学习并掌握压疮评估表,压疮分期,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评估,压疮预防及治疗;相关知识与专科护理技能;对夜间压疮的高发期强调责任意识。
2.3.2健康宣教 做好压疮及压疮高危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教育病人采取多种方法来改变,减少压疮的发生。
2.4质量 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加深对压疮发生率的认识,严格执行压疮登记(预报)制度,保证每个班次对受压皮肤的正确评估,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带入压疮无加深无扩大,压疮高危病人无新发压疮发生。
3 结论
在实践的过程中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应用压疮评估表可为有压疮危险的病人提供个体化的护理,并作为难免性压疮的依据之一。持续性的对病人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实施有效预防护理措施,以最少的资源发挥最佳效果,达到降低临床压疮发生率,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疾病进行检测,并且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及计划,以此来按照一些规划来进行护理工作。临床护理路径属于一种综合性的整体护理模式,能促进患者对疾病的了解,让患者主动进行护理工作的配合,以此来提升疗效。而在医院骨科护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具有很大的优势,以下则是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收治的150例骨科患者,对其疗效进行了分析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主要是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收治的150例骨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每组人数为75例。两组患者具有不同程度上的骨伤,其中对照组患者男40例,女35例,年龄20~75岁,平均(45.3±3.1)岁,上肢骨折患者有21例,下肢骨折患者有24例,脊柱骨折患者6例,肋骨骨折患者14例,其他骨折患者10例。实验组患者男39例,女36例,年龄19~74岁,平均(46.2±3.6)岁。上肢骨折患者为20例,下肢骨折患者3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4例,肋骨骨折患者为16例,其他骨折患者为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骨科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则是在常规的护理方式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主要措施有:首先,要能够制定出有效的临床护理路径,并且患者在入院时要护理人员充分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为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病房的环境以及在骨科科室与病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让患者对病房环境等有一个更好的了解[1]。并且护理人员要对患者介绍各项故障制度及设备使用,尤其要对自身的主治医师与责任护士进行详细的介绍,以此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给患者一种亲切的感觉。其次就是对于手术前的临床护理路径,要根据入院的临床护理路径,来进行相关的修改及完善,在手术前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以此来提升护理的质量[2]。护理人员要检查患者术前各项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治疗方式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让患者做好准备。随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想法,排解患者心中的恐慌,不断为患者树立信心,最终提升促进患者配合手术工作。再者就是手术后的临床护理路径,在患者手术之后,护理人员要陪同患者返回病房,能够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且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伤口是否存在裂开以及渗血的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进行报告。另外,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的,适当帮助患者调整,若是患者出现的焦虑恐惧等消极心理,必须要及时进行沟通,调节患者的情绪,促进患者的治疗[3]。最后就是出院的临床护理路径,患者在病情稳定以及康复后便可出院,这样护理人员就要向患者以及家住介绍出院的相关事宜及患者出院后需要注意的事项,介绍一些促进康复的训练内容,让患者进行适当的练习,从而来充分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1.3统计学方法主要是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以及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6.4±4.1)d,住院费用为(10512.6±154.3)元,患者对于疾病知识掌握率为91.4%,并发症发生概率则是为3.1%。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3.1±3.6)d,住院费用为(15431.6±164.3)元,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率为73.1%,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为9.1%。实验组患者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满意人数为72例,满意度高达96.0%,对照组患者满意认为60例,满意度为80.0%,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属于一种先进的护理以及管理模式,能够针对患者某疾病的诊断以及实际情况制度出相关标准,以此来对患者综合性的护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将会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对于临床护理路径的执行主要有:首先是执行各项检查,途径以及相关的目标。其次是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相关的进度表。再者是能对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进行监控。最后是要制定出完善后续治疗以及康复计划。综上所述,在骨科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在临床治疗护理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旭辉.浅谈骨科护理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外医疗,2011,(3):55-56.
结果:有13位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发生感染的概率为0.55%,革兰阳性菌是主要的感染病菌,占52.86%。
结论:在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才会发生骨科手术切口感染,要对其进行预防,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操作要在无菌的状态下严格进行,对感染源做相应的控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都能预防发生切口感染。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04-01
在骨科手术中,切口感染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不仅会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痛苦,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骨折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骨科手术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1]。本文主要观察与分析采取骨科手术患者,找出造成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这类护理体会进行总结,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从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采取骨科手术2320位患者,有13位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其中有4位女性患者,9位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10岁到80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2±15.51)岁。患者切口的类型,有3位患者为Ⅲ类切口,有3位患者为Ⅱ类切口,有7位患者为Ⅰ类切口。
1.2方法。切口感染的判定要根据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要根据患者的手术时间、患者年龄、手术切口的类型,手术的位置、卧床时间[2]。
1.3统计学分析。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采取t检验,当P
2结果
有13位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发生感染的概率为0.55%,革兰阳性菌是主要的感染病菌,占52.86%。患者感染病原菌构成见表1。
3讨论
老年患者身体各项功能逐渐退化,抵抗力较差,容易出现切口感染。特别是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伤口愈合的比较慢,在一定程度上使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得到了增加。手术属于一种侵入性的操作,会损伤患者的组织,造成患者免疫力下降。手术的所需的时间比较长,暴露切口的时间也就较长,提高了手术创伤出现细菌的概率。这主要是由于创伤面积较大,手术的切口较深以及损伤人体组织等因素有关[3]。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来说,要在手术以前对将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让患者多食用含钙高的食物,这样有助于手术以后伤口的愈合,同时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骨科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通常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多同患者交流,安慰患者,给患者介绍有关的病情,使患者悲观、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得到缓解以及消除,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患者才能配合相关的护理以及治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所应用的器械,要严格的进行消毒,在手术范围内的皮肤也要严格消毒,为了预防细菌侵入手术切口,可以使用无菌薄膜。换药要严格的按照无菌技术,根据医生的嘱咐应用抗菌药物。总而言之,在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才会发生骨科手术切口感染,要对其进行预防,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操作要在无菌的状态下严格进行,对感染源做相应的控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都能预防发生切口感染。
参考文献
在骨科中,大多患者的发病原因多是由于外伤所导致的,并且,由于发病较为突然,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功能障碍等,因此,容易致使其负面情绪(烦躁、焦虑)的产生[1]。所以,为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以确保,护理人员在其治疗的过程中应该给予一定的辅助护理。预见性护理属于超前护理,主要是应用医学知识,以及评估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从而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而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促进其身体健康的恢复[2]。因此,我院为探究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选取了82例骨科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现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观察对象:骨科患者。将所有患者严格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观察组:女性患者有18例,男性患者有23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72岁,平均年龄(36.64±3.19)岁;疾病类型:有11例脊椎骨折、10例上肢骨折、12例下肢骨折、8例腰椎盘突出。对照组:女性患者有17例,男性患者有24例;年g:最小为19岁,最大为73岁,平均年龄(36.96±3.87)岁;疾病类型:有10例脊椎骨折、11例上肢骨折、11例下肢骨折、9例腰椎盘突出。经确诊,全部患者均符合我院骨科疾病的诊断标准,且患者与家属均同意签署就医协议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其中包括术前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基本护理。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其以往的病史、病情、并发症等,从而顺利开展抢救工作。其次,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疼痛情况、各项指标等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根据病情及时给予抢救措施、以及护理。再者,由于患者因各方面因素容易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针对此,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关心、安慰、鼓励,积极进行交流、沟通,从而使其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评价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醒目的地方设置标语,预防患者不小心于床上坠落。同时,还要确保医院的干净、整洁以及病房的空气清新,做好定期消毒,防止伤口受到感染,导致病情加重或者并发症的产生。由于患者的恢复时期较长,为避免压疮等并发症的产生,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工作,定期帮助患者进行清洁、翻身等。最后,还应注意患者的饮食情况,确保营养能够均衡,从而促进其身体康复时间能够缩短,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在卧床修养期间,容易出现便秘、排便困难等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其手术前进行训练。若患者在术后保留导尿管,为避免出现感染情况,护理人员应进行无菌操作。出院后,可采取电话随访的形式了解患者出院后的身体恢复状况,若出现异常,则需及时回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本文中对护理人员的评价采用医院自制评分量表进行调查,于患者入院时下发、出院前收回,每张量表的总分为100分。患者根据量表进行评分,分为三个级别: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其评价分数分别为大于等于90分,89至71分,小于等于7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满意程度越好。总满意率=较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文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选,选取(%)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卡方值、t进行检验,若所有数据的检验结果均是P小于0.05,则说明本文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虽然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两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满意率就略胜对照组总满意率一层,且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采用常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总满意率(85.37%)较低于在其基础上加入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的总满意率(100.00%),且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首先,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常规护理措施,从而使抢救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且,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从而有根据的实施护理。再者,为避免患者的心理压力过重,出现抑郁倾向,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其负面情绪。再者,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并发症、伤口感染等情况发生,避免患者的病情加重。最后,护理人员应做好饮食、用药指导,叮嘱患者及家属遵从医嘱进行,从而使治疗时间有效缩短以及提高治疗效果,加强两者之间的护患关系。
从数据可以看出,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对于骨科患者而言,其护理效果显著,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芳,艾玉,赵亚红.骨科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