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城市生态系统作用大全11篇

时间:2024-03-13 14:47:3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城市生态系统作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城市生态系统作用

篇(1)

[7]刘孝富,舒俭民,张林波.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在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以厦门为例[J].生态学报,2010,30(2):421-428.

[8]俞孔坚,叶正,李迪华,段铁武.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J].城市规划,1998,22(4):14-17.

[9]从艳国,魏国华,周素红..郊野公园对城市空间生长的作用机理研究[J].规划师,2005,21(9):88-91.

篇(2)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26-02

凡事有生物生存的地方就存在生态系统,就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生态系统的建设,主要是构建其完善的合理的结构与充分发挥它所具有的功能,让人类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城市是一类生态系统,是较为特殊的一类生态系统,它与天然生态系统(如天然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或别的人工生态系统加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显著不同。由于构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都是较特殊的,显然,要搞好现代化城市建设,必须着眼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也就是说,城市建设不仅是建筑(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等)与交通(如街道、公交车、地铁等)的建设,城市大园林的建设也十分重要,而且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因为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人口越来越聚集,建筑越来越高大,交通越来越复杂,人流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污染越来越重,园林与绿地却在相对减少。因此,生态学家在呼吁:必须建设适于人类生活与生存的城市生态系统,否则人类将会最早从森林里走出来,最后可悲地毁灭于城市。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二十世纪以来,城市化发展很快,城市越来越多,城市越来越大,山区与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化及城市人口聚集是必然的趋势。然而,城市污染,不仅是空气、水、土、噪声等的污染,而且存在越加严重的心理上(视觉的、神经系统的谙方面)的污染,为了挣钱和生活方便,大量的平民百姓迁入城内,而有钱人为了高质量的生活与长寿,却离开城市,住到郊外去。现在,不仅发达国家,尤其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重视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其中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建设城市大园林。

要认识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与了解城市大园林对该系统的作用与贡献无疑应以生态系统的观点来审视,用生态学的思想来研究城市的生态学结构与功能,研究城市大园林在城市大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

1 城市生态系统(urban ecosystem)的特点

1.1首先是人口集中。该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主要是人,这一点是城市生态系统与任何其他生态系统的最大区别。

1.2城市排列着高楼大厦,街道纵横,水泥或沥青覆盖着地表,造成空气流通不畅,热岛效应显著,水的收支也无法平衡。

1.3城市盛行冷气、暖气,大量使用冰箱,街上汽车洪流排出大量尾气,工厂与居民烧煤大量排出烟尘。所有这些生产、生活中排出的废气,主要是C02、CO、No、NO2、SO2、H2S、NH3、03、HF、Ca2以及CH4、苯、乙烯、花和苯并花等,都是对人体有不同程度污染、毒害的物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即绿色植物十分缺乏,因此难以自行生产有机物质。该系统中的大量物资或能源是从市外即其他系统输入的。而该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是人,无机环境是人工创造的,所有的物质与环境都是为人而创造的。

1.4该系统中科学技术高度集中,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并且有大量产品输出到其他生态系统。可是,在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废渣、废水、废气也带来很大的危害,既对城市生态系统自身又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种种危害。

城市生态系统的所有这些特点说明,系统中的要素都是人创造的,但以往在系统的建设中又以损害环境的质量为代价,因此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极为重要,而大园林建设则是改善环境的不可替代的途径。

2城市大园林建设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园林,在中国往往是指人文景观与绿地的统称。中国传统的造园往往很重视美景,其中有很多的花园建筑。但是,在现代新建的城市,尤其在现代重视回归自然的潮流中,园林的主要内涵之一就意味着城市植被。不过,城市植被已不同于天然植被,城市生态系统中早已看不到植被的自然演替,构成城市植被的树木与草本植物的关系也与自然植被的情况不同。一般说来,城市大园林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以下的作用:

2.1调节气象与气候。这种作用因城市公园、各类绿地、森林公园、街道树、防风林等树木群的种植规模、种类、结构与质量等的不同而异。这对缓冲城市“热岛效应”与人口过密带来的人为热污染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2.2净化空气的作用。由于植物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污染物有一定数量进入植物体内,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又放出新鲜的02,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空气中污染气体的浓度。据日本测定,10年生左右的黑松林,每平方米的叶量约1.5kg,在夏天3个月中(6月上旬到8月下旬),1.5kg树叶吸硫量可达5g,平均lhm2的林子在一年生长期中(4-9个月)可吸收硫100kg。另外,树叶与树皮还可吸附大量的尘埃,并有杀菌作用,因此有着很好的净化空气的作用。

2.3

防减噪声的作用。枝叶繁茂的林木可以吸音和隔音。草坪也有这种消音的作用。据研究,3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6分贝一8分贝的噪音。阔叶林比针叶林的吸百性能更好。这在大城市车水马龙、机器轰鸣的声浪中,降低音量,是一种重要消减污染的作用。

2.4防阻火灾的作用。枝叶茂密含水量高、着火点低的高大乔木和矮小灌木,具有很好的阻火的作用。如能在城市的居民点、工厂四周用耐火树种建造阻火带,则可有效阻隔火灾蔓延。

2.5市民休憩、锻炼的场所。城市公园;城区、郊区各类绿地与林地是市民在业余时间散步、游览的去处,是晨练、跳集体舞的好场所,也是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的地方。

篇(3)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181-04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城市化进程的日趋加快,人口与能源、水资源、基础设施等矛盾日益尖锐突出。这种矛盾本质上是经济与生态系统之间的“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人”与“物”(人居)不仅仅是人类劳动过程中缺一不可的要素,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所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回顾人类的建筑发展历史,全部的、根本的问题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的。因此,只有从经济及城市生态系统的两方面去研究,即人的劳动实践对建筑客体的改造,人是如何物化自然的,由此研究“人”与“物”(人居)的这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关系,以及构成这种关系所形成的理念、范式、技术支撑等,才是资源、环境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的社会。

一、循环经济

循环是指事物在一定系统内的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运动过程。经济指的是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指社会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循环经济观在考虑资源的使用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制造作为“取料场”,抛弃作为“垃圾场”,不是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经济系统。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产品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建立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理念,在生产的全过程中重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减轻和降低污染,从而实现资源、经济、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如图1所示)。

传统经济遵循的是“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单向的线性过程,其结果是地球上的资源和能源越来越少,而垃圾和污染却日益增长。

在生物生态系统中,一些物种靠阳光、水和矿物质生存,而另一些物种不仅要靠矿物质、空气,还要食用其他物种的躯体来维持生命,同时排出废物。这些废物又成为另一些物种的食物。这些物种中有的是把废物转变为基础生产者可利用的矿物,有的是在复杂的过程网络中互相消费,实现新陈代谢[1]。

一般来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三种形式:“开放型”生态过程中线性的物质流动;“半开放型”生态过程中准循环的物质流动;“封闭型”生态过程中物质循环流动[2]。

循环经济,属于上述最后类型。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承载能力,把人类自身的自然活动作为自然的一个过程。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因为任何生态系统都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它要不断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所以,良性的城市生态系统行为是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中,从“原料”到使用,再到废弃物和人自身“新陈代谢”的排泄物,这一系列过程实现生态优化和物质封闭循环。

篇(4)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1-0070-03

一、什么是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植物群落学家A・G・坦斯利于1935年首先提出,他根据前人和他本人对森林动态的研究,把物理学中的“系统”引入生态学,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任何生命系统及其环境都可以称之为生态系统,在空间边界上是模糊的,其空间范围很大程度上是依据人们所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或地理条件等因素而确定,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生态综合体。

“城市生态”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1925年提出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成为生态学的研究中心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也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心和重点。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以人为核心,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经济与社会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然生态系统到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最后才产生了城市生态系统。在工业革命以后,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尽管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历史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城市生态系统却对整个人类生态系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生态系统的主体。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很多种不同的观点,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复合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具有很强的人工性。除了人这一主体之外,还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这种划分是一种广义生态系统观,是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按照这种组成方式可以从整体上研究城市的生态机理,进行城市生态建设。

在社会学中,将城市生态系统分为城市社会和城市空间两部分。城市社会包括了城市居民和城市组织,城市空间则是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集合。将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重新分析,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生命系统,指城市人群和自然生物(包括野生动植物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动植物)。二是环境系统,包括次生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广域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就是一些自然要素和自然资源;人工环境又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广域环境是在更大的范围上来说的环境,包括城市周边的郊区环境以及整个区域环境。 这种组成形式严格遵循了生态系统的要素构成,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关系。在城市中,自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人安排的,在人的干预下,城市生物种群单一,优势物种突出,群落结构简单,空间分布也受到人为的限制。

三、如何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规划

(一)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作为一个多元化、多介质、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各层次、各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城市生态规划坚持以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有助于生态功能合理分区和创造新的生态工程,其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位,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共生。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在生态规划中,体现着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规划思想,综合时间、空间、人三大要素,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类生存空间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首先,城市生态规划强调协调性,即强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规划的核心所在;其次,强调区域性,这是因为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及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是以特定的区域为依据,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第三,强调层次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个庞大的网状、多级、多层次的大系统,从而决定了其规划有明显的层次性。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更强调城市生态平衡与城市生态发展,认为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城市生态平衡和城市生态发展。

(二)城市生态规划需遵循的设计原则

1.社会生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设计要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体现尊重、包容和公正,生态规划要着眼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平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2.经济生态原则。经济活动是城市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生态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这一原则要求规划设计要贯彻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型经济的形成。效率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3.自然生态原则。城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必须遵循自然演进的基本规律,维护自然环境基本再生能力、自净能力和稳定性、持续性,人类活动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之内。规划设计应结合自然,适应与改造并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平衡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4.复合生态原则。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规划设计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者兼顾,综合考虑,使整体效益最高。规划设计要利用这三方面的互补性,协调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努力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协调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以上这些原则都是普遍性的,但城市是地区性的,地区的特殊性又受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需要与空间、时间和人(社会)的结合,在特定的空间中有不同的应用。

(三)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1.高质量的环保系统。对不同的废弃物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和烟尘排放的管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

2.高效能的运转系统。包括畅通的交通系统,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系统,快速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相应配套有保障的物质供应系统和城郊生态支持圈,完善的专业服务系统等。

3.高水平的管理系统。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火、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保证水、土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适度的人口规模,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4.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不仅应有较高的绿地覆盖率指标,而且还应布局合理,点、线、面有机结合,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完善的复层绿地系统。

5.高度的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应具有较高的人口素质、优良的社会风气、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高度的生态环境意识,这是城市生态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

从生态规划内容可以归纳出一些具体的城市生态规划目标: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城市中具有合理的人口规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从土地的角度来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开发有序,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城市功能获得适宜的生态区位;从空间的角度来说,城市空间与其承载的城市功能相适应,具有高效、低耗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使得城市既呈现动态发展的态势又保持稳定有序的结构;从环境的角度来说,城市功能的发挥不超过其环境容量的限制,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归根到底,城市生态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居民作为城市中的主体,在生态规划中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围绕主体――人来展开各种规划措施。城市生态规划的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这种生态关系又集中体现在以土地为基础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上,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不断优化城市建设、利用保护城市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宗旨,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沈清基.城市生态系统基本特征探讨[J].华中建筑,1997.

[2]戴天兴.城市环境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篇(5)

1.我国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所谓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工作。所谓城市建设是指政府主体根据规划的内容,有计划地实现能源、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园林绿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将城市规划的相关部署切实实现的过程,一个成功的城市建设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人工与自然完善结合,追求科学与美感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

2.城市生态系统的意义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不仅有生物组成要素(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和非生物组成要素(光、热、水、大气等),还包括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这些要素通过能量流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物资供应与废物处理系统,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这一点与自然生态系统明显不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在物质方面则可以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达到自给自足。城市生态系统就不同了,它所需求的大部分能量和物质,都需要从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同时,城市中人类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大量废物,由于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和再利用,必须输送到其他生态系统中去。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因而也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由于城市生态系统需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中输入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同时又将大量废物排放到其他生态系统中去,它就必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造成强大的冲击和干扰。如果人们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能按照生态学规律办事,就很可能会破坏其他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并且最终会影响到城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3.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现状

造成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它主要来自于三大压力:

人口压力: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生存和获取利益的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市场压力: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者外部付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这种公共财产的提供(例如清洁水,良好的大气环境),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且多一些人享受它的好处并不会加大总成本。但是如果没有公共财产,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公共财产或者公共财产受到破坏(例如污染水,污染大气等)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或市场都不会提供控制环境污染的费用和服务,只有政府是公共财产的提供者。来自市场经济的压力愈大政府对防治环境污染、整治国土资源的责任就愈大。为了改变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形势,应当采取刻不容缓的行动,否则,日益扩大的生态赤字将使其他领域所获得的成绩不是大打折扣,就是黯然失色。

4.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的措施

4.1加强城市的生态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自然的分解功能不强。第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 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城市中人口密集,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食物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且迅速地转化成各种产品。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中的有害气体必然会飘散到城市以外的空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绝大部分不能靠城市中自然系统的净化能力自然净化和分解,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要想建设好生态城市,必须加强城市规划,其规划不仅仅局限于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而是将其思想渗透于各个方面和部分,使城市规划生态化,也就是既考虑到现今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又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生态关系和质量,以使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4.2加强城市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篇(6)

关键词:生态系统污染城市环境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Q14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的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凸显出来。这就要我们不得不去面对整个城市生态,了解及解决两者之间的制约。

一、什么是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人类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即为: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 。

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它注重的是城市人类和城市环境的相互关系。它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复合系统。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三大系统之间通过高度密集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联系,其中人类的管理和决策起着决定性的调控作用。

那么城市生态系统又包含哪些方面呢?

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发达的人工系统,是人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是人类栖境从自然生态向人工生态、再向高度复杂的复合生态形式演替的最高阶段。它经历了游牧部落时代、农业经济时代、早期工业化时代以及现代大工业城市化时代的 4个历史阶段,其固有的一些自然属性和最优化机制正逐渐被社会属性和人的意志所取代。具体体现在:①物质循环系统基本上是线状的而不是环状的,即缺少分解环节,如不另增加工艺流程对废弃物资加以利用,物质可能走向盲端。②其结构不仅包括自然生产结构,还包括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它们的关系可用一个金字塔图形来表示。每层均以其下层为基础,沿塔向上,从以物质流动为主转向以信息流动为主。③能量的高度储存,体现在结构性(如工程建筑、名胜古迹等)和信息性(如科技情报、文化艺术等)上。④最优化动力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人工选择,选择过程中存在忽视长远的生态效益而偏重近期和局部经济效益的缺点。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力量和社会生产关系的约束,物质和能量利用方面都存在着大量可以挖掘的潜力。⑤系统关系以正反馈超过负反馈为特征,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强烈依赖性以及系统结构的单调性,决定城市生态系统是不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三、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它是以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功能不完全。

第二,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城市中人口密集,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食物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且迅速地转化成各种产品。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中有害气体必然会飘散到城市以外的空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绝大部分不能靠城市中自然系统的净化能力自然净化和分解,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由于产生的大量废物只能输出,所以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第三,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对环境污染的自动净化能力远远不如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下面仅以大气的二氧化硫污染为例来说明。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有三个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在自然状态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一部分被绿色植物吸收;一部分则与大气中的水结合,形成硫酸,随降水落入土壤或水体中,被土壤或水中的硫细菌等微生物利用,或者以 硫酸盐的形式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转变成蛋白质等有机物,进而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动植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能将硫元素释放到土壤或大气中,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回路(如图 )。但是,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远远超出了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这不仅给城市中的居民和动植物造成严重危害,还会形成酸雨,使其他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第四,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简单化,营养关系出现倒置,这些决定了生态系统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三、城市人类生活所面临污染问题和解决之道:和谐发展

城市生活中有四种最基本的污染,即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噪音污染,而这些污染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而解决它就得要和谐发展。和谐发展,就是建设生态文明。关于生态文明的含义,学界与政府目前主要有三种解析。一是把生态文明看做是工业信息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在工业信息文明的基础上建设一种产业生态化的、经济循环式的、人与自然和谐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形式。二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看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建设任务之一(与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并列),并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诸现实文明形式并列。三是综合前两种解析,把前者视为广义,后者视为狭义,并认为二者有相通之处,狭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最终要走向广义的生态文明发展,这是人类发展的大势所趋。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结束语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只有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才能让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达到和谐统一。人类的生产生活才能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世界各地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大力倡导建设生态系统城市,由于地区环境不同以及人们对其理解不同,生态系统在城市规划中也有不同的表现和内涵,很难用一个正确的标准来进行衡量,但是总的来说,其离不开一个原则就是城市规划必须与生态系统保持和谐发展状态。

一、生态系统与城市规划概述

何谓生态系统,其实就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活的环境,以及各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作用,通过转换能量、传播信息和交换物质,使其占有一定的空间,促使自然物种之间达到动态平衡整体。目前,在现代生态学研究中,生态系统作为其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生物生产力以及生物圈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维持和改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产力,确保生态系统达到平衡、协调,从而保护自然环境,促使人与自然能够融为一体且和谐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生态系统的建设主要是以人为主体,构建一个由经济、社会和自然组合的复合型生态系统。通过合理利用土地,控制人口密度,改善城市规划中的基础设施,从而保证环境质量,使城市规划具有充足的绿地系统。

(二)城市规划建设中生态环境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环,而造成这些破坏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人口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也在持续的增长,使其成为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最主要原因。为了生存,人们大面积的毁林开荒、乱采滥挖、围湖造田,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植被,大大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第二,工业化方面,在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利益,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略了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第三,市场方面,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由于环境作为公共财产的一部分,人们在享用它所带来的好处之时,并不会太考虑到对其的破坏,这给政府治理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压力。

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的状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资源大大减少,草原退化现象严重;第二,生物物种大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同时地下水位大大下降;第三,大气污染严重,水体污染现象加剧,导致其城市中财富经济损失现象严重,严重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正常指标,出现生态赤字现象。

二、生态系统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相对于自然生态系统来说,城市生态系统主要具有以下两点特征:第一,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主要是以人为主导作用,城市建设中的所有基础设施都是人所制造的,在城市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起着主要的支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导致自然的分解能力降低。第二,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一种开放性的生态系统,其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比较大,且运转的速度也比较快。在城市建设中,由于人口密集,城市快速发展,其中大量的交通、建筑和工业都需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使其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水和废水,导致对环境的破坏。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来看,城市生态系统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在能量上,都属于一种高度开放性的生态系统,而这种系统对于其他的生态系统又有着巨大的依赖性,从而造成对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对此,在进行城市规划中进行生态系统建设时,不能仅局限在对生态原理的简单运用,而是要深入其思想,对生态原理进行认真地分析,并结合城市规划的实际情况,促进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建设和谐发展。

三、城市规划中生态系统建设控制要点

(一)城市规划中生态系统建设的遵循原则

1.在城市规划中,要体现以人为本,优先生态,根据城市生态环境的实际问题来进行,将水源保护、大气净化、保持碳氧平衡、缓解城市产生的热岛效应等放在城市规划的首位,使其尽量符合人类需求,为人们提供一个更为快捷、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根据生物的多样性,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师法自然,通过构建一个多样化和稳定的自然植物群落,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实现师法自然、景观多样以及传承文明的目的,成为不同形式的城市生态系统,使其不仅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同时还能为自然的各种生物物种提供一个生存繁衍的环境,从而保护多样性生物。

3.在城市规划中,遵循系统优先的原则,注重城市的整体效果,进行科学配置,最大程度地提高生态系统的总量,发挥出城市生态环境的最大功效,从而达到生态系统中的各部分之间平衡、协调发展,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

4.因地制宜,体现出其本土特色。在城市规划生态系统建设中,以当地城市建设的地段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基础,制定出合适、科学的生态环境结构,合理布局城市规划建设,凸显本地的城市特色,从而优化城市结构。

(二)生态系统建设在城市规划中的控制要点

按照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和目标,在进行城市规划中,设计城市结构各模式配置,以优化城市综合功能为目标,构建一个城市生态管理系统,根据城市中的不同污染物进行分类处理,增强对城市中的噪声污染处理,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根据生态的功能进行规划分区,分区生态功能作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基础,通过综合分析评价城市生态,分析土地的生态敏感性和适应性,实施生态功能的区分。另外提高城市森林生态环境系统的建设,在城市绿地中,城市森林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很好地维持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绿地环境的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生态系统建设时,其注意事项:第一,保留自然景观,将自然景观中的原生元素和现代城市的景观有效结合,丰富城市景观异质性。第二,湿地资源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在城市规划中,必须要注重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并积极恢复被破坏了湿地系统。第三,对城市公共空间要进行合理地规划,构建绿化带,完善城市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规划中,要特别重视生态系统的建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按照生态系统的规律来进行规划和建设,促使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玉明.浅谈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科学与财富,2011,(12)

[2]韦春义,马英玲.生态城市的绿地系统建设[J].林业调查规划,2010,35(2)

篇(8)

1.1人类居主导地位

城市本身是人类改造自然、追求进步的结果,从古代的游牧业到农业生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工业化社会,人类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改造自然的能力变得非常强大,而城市化程度正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自然意义上说,城市居民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是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城市人口的生物量甚至超过绿色植物的生物量,因而城市生态系统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能自给自足维持,呈现植物多,动物少的金字塔,它必须通过系统补充物质和能量,由人工物质系统和环境系统资源提供人类基本的生活物质。

1.2人工物质系统极度发达

人工物质系统包括公共建筑物、道路设施、工厂、交通运输设备、通讯设备、市政管网设备以及燃料食品等在城市中,人工物质系统极度发达,高楼林立,混凝土沥青覆盖地面,燃料原料和食品大量消耗等等。这些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精神条件,也因此使城市成为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中心,但是,人工物质系统在为城市居民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质充填于整个生态系统中,这些污染物质,一部分扩散到系统外,大部分在城市生态内流动积聚,使城市生态系统不断恶化,严重危害到居民健康,对环境资源系统和生物系统造成破坏,严重时使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崩溃。

1.3环境资源有限,污染严重

城市区域较小,人密集,充满着人工物质,使环境资源变得极为有限,环境效法的缺乏,会对城市人口的增加人工物质系统和生物系统的发展造成限制,从而影响城市的发展。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污染物大量排放,集聚超过系统本身的自净能力,使有限的环境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城市土壤因污水、固体废弃的排放而受到污染,重金属有机化合多超过卫生标准,再加上大气污染物的危害,使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枯死,环境效法的普遍污染,大大降低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给城市居民和生物系统带来极大危害,也会使人工物质系统受到破坏。

1.4生物系统脆弱,有增加负熵的作用

生物系统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体构成的有机整体,它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趋向于使整个城市生态处于平衡稳定中,生物系统增加负熵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降温增湿、吸收有毒气体、降尘杀菌、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防风防燥,固土、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实现。因此,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生物系统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它起着积极的作用。生物系统以环境资源系统为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但是城市环境有限,特别是城市用地多被人工物质和居民占据,而绿地极少,植物、动物生存空间窄小,导致城市生物数量少,生物系统极不发达,此外,城市生态环境也远较自然地域恶劣,如城市热岛效应,干岛效应,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城市生物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脆弱极易受到破坏。

2.园林生态系统的作用

(1)园林生态系统具调节气象和气候条件、净化空气、防毒除尘、降低噪音、防风固堤、维护生态平衡等生态效应,园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功能与园林植物的类型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以园林树木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其功能最为显著,据研究,当园林植物覆盖率达50%时,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保持在正常浓度,园林植物覆盖率增加10%,可使城市气温下降2.6%,园林生态系统具有明显增湿效应,增加相对温度约8%-24%,生长茂盛的草地减少可达59%,并不易发生次扬尘和二次污染,因此,园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广泛认同和普遍重视。

(2)园林生态系统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其美学、文化教育、养神修性的功能表现在:

1)美化市容。园林生态系统在美化市容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以树木的绿色为基调的五颜六色为城市增添自然美。二是森林和树木有丰富的线条,艺术讲究曲线美,城市树木是曲线美的构成,因此,它们是构成城市美的主要内容。三是园是植物打破了建筑僵硬的棱角,烘托建筑物的美,从而展示城市美。

2)园林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游览、健身、社交场所,人们愿意到有植物群落的环境去旅游,欣赏自然美,去锻炼、去陶冶情操,城市园林植物环境还为不同年龄的人提供活动和社交场所,增进友谊。此外,优美、安静的园林植物环境,对人们的脉搏跳动、血压、智力波动等都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3)园林生态系统是座宝库,包括天文、地理、生物、为、数理化、文体等应有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比如,有各种的植物、鸟类、兽类、昆虫、不同形式特性、生态习性艺术效果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足够各方面、各层次的人士学习研究和探索。

4)园林生态系统中,园林植物还能疏导交通。城市道路树种选用得当,可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如利用乔灌草组成的快慢车道和人们行道绿色隔离带,一条道路用1到2种树做为主要树种,当树种变了路也变了,提醒司机和行人有效地疏导交通,用以森林为主体建成绿色带,作为城市分区的标识,可以建成城市森林的特殊景观。

3.城市园林绿化的思路和措施

(1)创建生态城市的一体化格局,提升城市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制,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中担负着环境净化的重要功能,防止城市污染,根据城市不同分区的空间异质性,贯彻城市的绿廊结构,其中绿廊穿越外环绿带,楔型绿地和中心区园林绿地将城市周边的清洁冷湿空气经过高绿量的森林群落引入城市内部,缓解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在城市的生态绿化工作中,我们应注意城市绿地分布的均匀性和合理性,促使城市公共绿地在新区与市民聚居的中心区、老城区之间得到合理的分布和平衡发展。

篇(9)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则

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的原则,突出规划的龙头地位,科学规划工业区、生活居住区、文化区、商业区和休闲娱乐区,并且严格按功能分区设置项目。抓好城市绿化,采用开敞通透的手法,以草坪为基调、以植物造景为主导、以种植乡土树种为主体,大力推进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化,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大力开展生活垃圾、特种废物和城市中水的回收利用,提高社会资源再生利用率;加强用水计划和用水定额管理,积极推进工业、农业和城市节水技术开发和新产品推广,着力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在城区逐步取消小锅炉,增加集中供热覆盖面;强力推进“禁实”工作,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和绿色节能建筑。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过程当中应该要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所处的区域特征,运用宏观系统性的观点进行科学的部署和规划,最终后果让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的用地面积相适应发展,与此同时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和帮助下最大限度的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不能片面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一个优秀的城市建设规划和决策人员,应该具备“德艺双馨”的素质,也就是说能够将城市的软环境与硬环境都列入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工作过程当中,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实际上中国的城市建设缺少的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也不是资金,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的思想意识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缺乏对大自然的爱惜和尊重。

2.城市生态规划的内涵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1984)报告指出:“生态城(乡)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人类活动的最佳环境,诱发人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具体来讲,城市生态规划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目标和措施所作的规划,其目的在于提高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它遵循生态学与城市规划学有关理论与方法,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辩识、模拟、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掌握城币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综合布局与安排,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规划方案,调整城市人类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以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城市的和谐、高效、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分析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得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城市生态规划不同于传统的环境规划和经济规划,它是联系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及社会经济规划的桥梁,其科学内涵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其目标是追求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生态环境的和谐。

3.我们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的措施

3.1加强城市的生态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自然的分解功能不强。第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 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城市中人口密集,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食物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且迅速地转化成各种产品。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中的有害气体必然会飘散到城市以外的空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绝大部分不能靠城市中自然系统的净化能力自然净化和分解,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要想建设好生态城市,必须加强城市规划,其规划不仅仅局限于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而是将其思想渗透于各个方面和部分,使城市规划生态化,也就是既考虑到现今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又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生态关系和质量,以使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3.2加强城市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将大多数野生生物限制在越来越狭小的范围内,同时也将自己圈在钢筋水泥和各种污染构成的人工环境中,远离了人类祖先所拥有的野趣盎然的生活环境,产生了种种文明病。因此,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是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生态环境越重视, 城市生态环境就会朝着人们理想的方向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就会不断改善。

3.3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内容和目标

3.3.1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a.生态优先,体现以人为本

鉴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矛盾,城市生态应该把净化大气、保护水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维持碳氧平衡、防风防灾、调节城市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放在首位;并应从满足人体尺度,为人类提供方便,增加生活情趣含量以及观赏休闲等需求作为建设重点;从偏重于视觉效果转向注重人体身心健康角度综合考虑,强调人居环境,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互协调。

b.师法自然,注重生物多样性

通过建立稳定和多样化的植物群落,达到传承文明,师法自然,景观多样,应接不暇的效果。充分利用树种资源和生态位资源,形成不同类型的城市生态系统,既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又为不同生物提供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c.系统优先,强调整体效果

科学配置,完善城市生态的类型和布局,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生态总量,发挥城市生态环境的最优效益,实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充分提高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

4.结束语

总之,人类不断改造自然,在改造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调整,以便更好的适应自然,这是一个不变的主题。当前,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的恶化,能源短缺等系列问题的出现,如何进行调整又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城市是人们生活的中心,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体现,生态城市是人类理想的栖息地,科学、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的设计,使人们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能更好地对生态城市建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保城市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祝龙彪;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篇(10)

Abstract: the landscape in the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pends on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Landscape ecology garden green space system for the city of the whole picture provides the means, the botanical garden space and the whole city landscape connected, endowed with new connotation. In this paper,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brief elaboration.

Keywords: the city landscape; Ecological garden; Optimiz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交叉形成的,研究景观生物群落与主要环境条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学科,研究景观结构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生态园林是当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的目标模式,它以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导思想,讲究因地制宜,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等生态学原理,按照各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让各种生物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创造美化、优化、净化的高质量生活环境.

一、城市景观生态的特点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景观设计的对象是具有特殊属性的生态系统,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由于人的作用,城市生态系统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属性,其物理环境结构和物质能量流发生了迅速的变化,系统的自然调节净化机能受到巨大影响.因此,城市是典型的以人类干扰为主的景观,是一种连续动态变化的特殊景观,其自发的过程是自然景观的破坏和人工景观要素的扩大.其景观结构的具体表现为:工业斑块数量增多,环境污染源增多,面扩大;内部绿地和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锐减;城市建筑急剧膨胀并向郊区扩展,取代农田基质和绿地斑块;城市景观的平均净生产力是负值,比其它任何景观斑块却更具有依赖性,需要依靠廊道运输大量能源来维持正常运转.可见城市景观的自发发展具有日趋恶劣的趋势.

二、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2.1 整体优化原则

城市景观是城市尺度上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在设计中应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和研究,达到整体最佳状态,实现优化利用.在把握城市总体景观结构的基础上对于城市中的自然绿地、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的分布和发展趋势要做系统的调查分析,以此作为宏观基础来对城市广场、公园、绿地等中观的城市景观要素进行指导和协调.

2.2 异质性原则

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属性,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原则.

2.3 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的拼块的复杂性、多样性,可以采用多度、均匀度、镶嵌度和连通度等加以描述.生态学的研究表明,生态系统内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有利于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和发展.景观设计中的多样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景观拼块结构的多样性,即城市中各种景观资源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应尽可能多样化,以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转;城市景观生态元中生物分布的多样性;城市景观生态元空间形态及承载行为模式的多样性.

2.4 景观个性原则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它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地域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城市的气候、水文、地理、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地域性,自然条件是因地制宜设计的基础.同时,根植于地域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迹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2.5 遗留地保护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是扎根于土地之上的,地域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城市的气候、水文、地理、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地域性自然条件是因地制宜设计的基础.同时,根植于地域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迹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一定要绝对保护自然保留地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

2.6 生态关系协调共生原则

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网的协调,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实现人与自然共生.

三、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由于生态化设计的特殊性和系统性,照搬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方法是不完全适用的,城市景观的网络生态化设计应该在根本上从景观生态出发.

3.1 廊道的构建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也就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城市中的公路、铁路、河流、各种绿化带、林荫带均属于廊道.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景观的连通性,也影响着拼块间物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城市廊道网络的构建不仅仅是道路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它奠定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空间格局,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各景观生态元相互作用的通道,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运行效率.例如:方向和规模恰当的廊道可引人自然气流,改善局部气候环境,也可以阻挡风沙或寒流.再如:控制廊道对拼块的干扰,可以控制拼块的发展趋势,从而保护自然资源拼块,协调人工景观拼块的发展.以“廊道”的概念来设计城

市的基本生态网络,可以不再局限于仅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的城市空间和交通层面的规划,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性.廊道网络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和地域性原则,并预留动态发展的弹性空间.

篇(11)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如何打造一个城市的风貌、建设一个和谐、生动、合理的空间体系,是现在规划建设中十分热门的话题。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个性特征,城市个性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是独特魅力之所在,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千城一面、似曾相识的城市越来越多,城市的个性特色已湮没在程式化的钢筋混凝土之中,失去了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性。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与此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的和谐与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现状

1 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目前,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而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

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就构成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已经直接而明显地影响了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趋势。

2 .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

造成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它主要来自于三大压力:

人口压力: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生存和获取利益的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市场压力: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者外部付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这种公共财产的提供(例如清洁水,良好的大气环境),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且多一些人享受它的好处并不会加大总成本。但是如果没有公共财产,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公共财产或者公共财产受到破坏(例如污染水,污染大气等)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或市场都不会提供控制环境污染的费用和服务,只有政府是公共财产的提供者。来自市场经济的压力愈大政府对防治环境污染、整治国土资源的责任就愈大。为了改变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形势,应当采取刻不容缓的行动,否则,日益扩大的生态赤字将使其他领域所获得的成绩不是大打折扣,就是黯然失色。

二、我们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的措施

1加强城市的生态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自然的分解功能不强。第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 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城市中人口密集,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食物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且迅速地转化成各种产品。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中的有害气体必然会飘散到城市以外的空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绝大部分不能靠城市中自然系统的净化能力自然净化和分解,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要想建设好生态城市,必须加强城市规划,其规划不仅仅局限于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而是将其思想渗透于各个方面和部分,使城市规划生态化,也就是既考虑到现今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又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生态关系和质量,以使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2 加强城市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将大多数野生生物限制在越来越狭小的范围内,同时也将自己圈在钢筋水泥和各种污染构成的人工环境中,远离了人类祖先所拥有的野趣盎然的生活环境,产生了种种文明病。因此,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是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生态环境越重视, 城市生态环境就会朝着人们理想的方向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就会不断改善。

3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内容和目标:

3. 1 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①生态优先,体现以人为本:

②师法自然,注重生物多样性

③系统优先,强调整体效果

④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

3.2 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的规划内容

①规划的框架:

鉴于城市的土地的宝贵性,用“土地换生态”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走的道路。从目前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迫切需要建设生态问题相对突出的道路、河流、水源涵养、农田的土地利用;同时从城市发展以及人们对城市功能的不同需求,有序推进具有一定规模的、多种功能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