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现代工业体系大全11篇

时间:2024-03-12 14:46:3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现代工业体系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现代工业体系

篇(1)

“十一五”期间,邹城市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了山东省节能先进单位、循环经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十二五”以来,由于各级政府节能考核更加严格,节能监察更加深入,实行“一年一考核、一年一问责、一年一否决”。邹城市节能形势更加严峻,节能任务异常艰巨。

从当前看,要在扎实做好节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加快建立健全三个机制、紧紧依靠四个轮子,牢牢用好节能抓手,强力实施七个强化,确保完成任务目标。

三个机制:一是坚持把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与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倒逼机制;二是坚持把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三是要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机制。

四个轮子: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加强管理。牢牢用好节能抓手,强力实施七个强化:强化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配合力度,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强化预警调控和约谈机制,强化源头控制--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强化清洁生产审核、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强化淘汰落后产能,强化执法监管。

从长远看,要扎实做好节能基础性工作,以节能降耗为抓手,以提高能效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培育构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完备、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可持续发展的低碳节约型现代工业体系

一是加强行业发展规划,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作为衡量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指标,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作为编制工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

篇(2)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崇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意识的先进人才,只有将企业的党建政工工作提到重要位置,才能使企业职工更好地做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有利的事。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企业管理人员,还是基层职工,都必须维持一个较高水平的政治思想觉悟。现代企业只有将党的指导思想和政策观念进行全方位的贯彻落实,通过企业内部的政工工作的开展,使企业员工确立更加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其具有更加好的企业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进而通过这种思想认识来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发展。因此,可以说现代企业政工工作的开展对实现企业的长效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我国企业政工工作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不够

在商品经济社会,现代企业的发展重点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方面,而部分企业对政工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企业政工工作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上也比较少,致使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规模企业缺乏具有较高素质的政工人才,企业的政工队伍建设力度不够,致使企业的政工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开展,而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先进的思想观念以及党的重要方针政策不能很好地在企业内部进行贯彻落实,企业对中央的精神、政策等的理解在其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偏差,企业的政工工作不能很好地发挥指引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作用。

(二)工作方法比较落后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的政工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在企业政工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调整。但是,由于企业对政工工作的忽视,导致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在政工工作的方法、手段方面都还比较落后。大多数企业的政工干部都还是采用过去那种传统的工作方法,在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手段的选择上,大多以座谈会等形式来进行,不能很好地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和新特点来开展政工工作,企业政工工作开展的形式意义大于其实际意义。

(三)缺乏政保障政工工作开展的制度建设

目前,我国企业的政工工作的开展并没有较好的制度对其进行保障,企业政工工作的开展的随意性非常大。而在全国范围内,各个企业开展政工工作的力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企业政工工作的开展极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也造成各企业员工在政治觉悟、思想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可以说目前我国缺乏保证企业政工工作顺利开展的制度建设和有力的保障措施。

三、完善企业政工工作的有效措施

在十精神的号召下,我国企业要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新形势下,加强企业的政工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企业的政工工作制度,保证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笔者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了完善企业政工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努力提升政工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现代企业政工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政工队伍,因此,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政工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政工干部的政治素养的提升,不仅要体现在其政治思想和政治立场等方面,还应该体现在其是否能够 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来看待问题,并且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正确的判断,做出正确的工作决定。此外,加强企业政工干部素质能力的提升,还应该重视政工干部在道德素养和思想作风等方面的提升。企业政工干部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意识,积极发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开展好企业的政工工作。

(二)积极创新和发展工作方法

篇(3)

当前,我国已进入运用现代农业工程和手段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农业已到了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建设基础支撑,切实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1,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是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支撑体系的重大举措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并没有根本上改变,农业工程体系已经成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较为薄弱和滞后的部分,一方面表现为我国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储藏、运输等基础条件和设施装备落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相当繁重;另一方面,相对于农业技术,农艺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研究人员,农业工程建设和工程技术本身的研究不深入,导致农业工程建设模式单一、技术落后、标准缺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建设的短板。为此迫切需要构建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当前长远需要,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完善、协调、规范的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

2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是加快现代农业工程学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世界各地的经验表明,完善的农业工程学科体系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的重要标志,我国农业工程学科起步比较晚,其中为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等服务的农业工程技术研究就显得比较薄弱和落后,还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工程支撑体系将在全国范围内整合,包括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和工程设计单位在内的工程建设人才资源,培养造就支高层次的农业工程研究队伍,这无疑将为我国现代农业工程学科的建设与繁荣注入强大的活力。与此同时,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还将为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和研究提供广阔的舞台,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工程研究的良性互动,繁荣农业工程学科体系,有利提升我国现代农业工程学科的地位和研究水平,促进整个学科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的内容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主要以服务农业产业为目标,以农业工程技术为主体,以集成创新为特色,紧紧围绕农田基础设施与装备工程、农产品生产设施与装备工程、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设施与装备工程、农产品流通设施与装备工程、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设施与装备工程、现代农业公共服务设施与装备工程等六大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建设工程领域开展系统、集成研究,收集有关基础数据和技术与建设信息,形成有关技术成果、技术方案和模式标准等。

1 农田基础设施工程集成技术及模式研究

针对农业部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规划提出的全国粮食主产区的12个类型区,选择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比重较大的3个类型区:东北、华北(含西北)、南方,开展调研工作;在研讨分析农田基础设施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不同区域条件下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土地平整与田块集中、坡耕地改造与旱地雨水利用、现代灌溉与排水技术、机井与农电、农业机械化与田间道路设置、农田防护与生态景观建设等工程技术;按照资源优化配置原理,提出不同区域条件下的工程类型、建设模式、控制指标、建设标准等。

2 种养业生产装备与设施工程集成技术及模式研究

根据全国不同区域和气候对设施农业(含设施园艺、设施养殖)的需求,选择西南、西北、华北3个区域,对设施农业装备与设施工程的现状、发展趋势展开调研,提出3个区域种养装备和设施工程技术集成和模式优化的框架和方法,形成促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发展模式,并进行集成试验示范等。

3 农产品产地加工储藏装备与设施工程集成技术及模式研究

根据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以及新增1000亿斤粮食规划,在粮油、果蔬主产区各选择2~3个省分别对玉米、马铃薯、花生、香蕉的产地加工储藏装备与设施现状与需求进行调研,研究提出上述农产品产地加工储藏工程装备与设施技术集成和模式优化的框架和方法: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对比试验以及分析筛选,研究提出产地加工储藏工程装备与设施工程的典型集成模式;建立玉米、马铃薯、花生、香蕉产地加工装备与设施工程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的试验示范基地。

4 农产品流通装备与设施工程集成技术及模式研究

主要以果蔬、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其流通运输技术与装备及产地批发市场有关工艺技术进行集成研究,集成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工程、农产品物流(专用运输车、农产品冷链运输网等)体系建设工程、农产品交易物流质量控制与监测工程和农产品交易物流信息化工程等方面的技术,形成农产品快捷、高效、安全交易与流通的工程建设技术体系、建设模式、建设标准与规程规范等。

5 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装备与设施工程集成技术及模式研究

针对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主要针对水、土对种植业产地环境影响)的共性问题及关键技术环节,开展农业废水与农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程、农药化肥减施工程等方面的调研;建立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装备与设施工程技术评价数据库。对主要技术进行分析、对比,开展农业废水和农业固体废弃物处理适宜技术试验验证;筛选、集成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装备与设施工程优化技术:形成典型区域的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装备与设施工程优化模式;提出标准体系框架。

6 现代农业公共服务装备与设施工程集成技术及模式研究

主要建立支撑农田基础、农产品生产、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农产品流通、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现代农业公共服务等六大设施与装备工程的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集成农业信息化工程、农业重大疫病防控工程、农业灾害防减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程、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培训工程等方面的建设技术,并开展试验示范;开展功能实验室设备配置模式与选型集成研究;提出现代农业公共服务装备与设施工程建设的政策建议。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的预期目标

篇(4)

中图分类号: X文献标识码: A

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各国经济都有所好转,但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企业的筹资和投资的控制,资产保值和增值控制等。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一系列事件也引起学界和社会对公司治理机制的深入讨论,帮助公司达到财务控制制度的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控制的研究目的

P.T.Menzies在1986年提出了财务控制的概念,他认为,财务控制的作用就是协助管理者在任何时候都能做正确的事,它的目标首先在于通过财务控制可以得到可靠的信息,使管理更有效;其次财务控制的目的还在于可以了解实际情况与计划的偏差,然后采取正确的行动来纠正偏差,必要的时候需要修改计划来达到目标。在中国企业要协调好不同产权主体财务目标取向的差异性,整合好企业产权多元化基础上内部多重财务控制主体等问题,需要尽快构建一种适合产权多元化的财务控制机制。

二、中国公司财务控制现状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国内对财务控制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国企业目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财务控制环境欠佳。财务核算环节的资金实收、实付等事项只是业务收付类业务事项在财务数据中的一种体现,这些业务起不到实际控制风险的作用,影响了财务风险的控制和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由于人员管理权限、监控手段等原因,只能实现间接的、事后的监控,无法达到有效防范风险的控制效果。

2.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有的企业由于产品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造成了资产负债比率高,财务风险大。另外,大部分子公司都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借入资金往往不向总部报批,使财务风险控制存在很大难度,公司的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

3.财务活动控制力较弱。责任中心对现金管理不够严格。对现有的资金缺乏投资方向或战略储备,造成资金闲置和浪费;而在资金支付结算程序中,对其审批不能完全按照制度和计划执行。在财务执行过程中,既不利于控制的细化执行,也没有形成制度之间的协调综合控制作用,存在着控制分散、标准不规范的问题。

4.财务信息沟通不畅。许多公司只有会计部门,没有财务管理部门,有的负责人也错误的认为会计就是财务,应由会计部门负责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事项等业务由会计部门承担,既影响财务信息质量又导致财务管理乏力度,同时也为主管财务的负责人,基于财务收支需要和业绩的需要而虚构会计信息提供可乘之机,无法从系统的角度对整个公司进行财务控制。

5.财务监控系统不完善。内部审计人员只对经理负责,审计对象的选择上受主观意愿影响相对较强,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也不利于本单位财务控制的建设和完善,不利于公司整体的财务控制制度的贯彻。

三、财务控制体系的改进建议

财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与运行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公司整体内部控制体制的规划和运转,最终的执行效果也同样受到内外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想取得最佳的控制效果,必须同时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几个方面,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上均处于良好的状态,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造成控制活动效果的下降甚至无效。

(一)改善公司的财务控制环境

公司治理结构是财务控制最重要的控制环境,为财务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提供制度基础。公司财务控制制度的改进就应以完善股东大会、总经理、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等自上而下、从外到里的全覆盖式连贯一体的监督链,对不良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督,实现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有效衔接的指导思想为中心,为在财务职能部门中进行相应的改进。

(二)改进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是指对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是发现和分析那些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的过程。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分为内部和外部风险,改进其评估体系主要是改进其内部和外部风险评估。

1.改进公司的内部风险评估。针对公司日常财务风险,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风险评估管理目标。(2)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3)对重要业务流程实行全面风险评估。

2.改进公司的外部风险评估。公司的外部风险主要有外部审计风险和涉税风险,有必要加强管理和防范。(1)涉税风险。应规范其下属各单位涉税工作。以明确职责、规范操作等为重点内容。(2)外部审计风险。公司接受外部审计的过程中,要通过财务基础控制活动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同时公司内控中心应加强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内部控制的各项活动进行协调管理,对内部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估。

(三)强化公司的财务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在财务控制活动中,我们主要对财务预算、决策及企业资产的控制制度进行分析,掌握企业日常财务活动控制的状况,将其产生的数据与预测的数据相对比分析偏差,并将结果进行反馈,最终提出对公司控制活动的改进建议。

1.加强财务预算控制。如何突破现有的管理制度,排除阻力,实施全新预算管理模式,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总体思路是:改进预算制度的长期目标是创立一套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并与公司整体财务管理和经营目标相结合的预算制度,应覆盖并连接预算过程的各个层面。

2.强化资产控制。(1)加强资金控制。(2)强化固定资产控制。

3.严格控制财务决策。企业的财务决策主要是指对投资的决策,可采用投资责任制。(1)组建项目责任小组,明确责任人。(2)投资发展部应对投资项目实行严格的跟踪监控,对每一投资项目建立档案,深入项目单位了解进展、协助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3)责任公司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的经济指标为参考依据对其进行考核。项目建成竣工或投产运营后,公司将组织有关职能部门或聘请社会专业机构进行专项投资项目审计。

(四)加强财务控制信息沟通

信息控制主要在其对财务报告和财务网络的控制。公司规模大、层次多,要想了解整个集团的状况并据以做出影响集团命运的决策单凭会计核算软件是不够的,系统高效的应用ERP,使集团管理层方便获得各成员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能使公司很好把握对信息交流的应用控制、运行控制和管理控制。

(五)完善公司的财务控制监督系统

(1)加强财务运行中的监督机制。根据岗位分离、内部牵制等原则对不同环节间的制约监督有许多明确的规定,应通过制度规范执行,确保相应的制约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加强财务部门相关工作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对照,及时发现可能的风险。(2)定期评价财务控制结果。评估前明确工作目的、拟定评估内容和具体工作计划,评估过程中注意时效性和评估人的独立性等因素,通过评估反映公司财务控制的情况,发现控制缺陷。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明确无误的控制目标为方向,以良好的财务控制环境为前提,以完善的财务控制系统为平台,通过合理有效的控制程序和方法来实现对财务控制体系的完善。

财务控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问题,面对不断变化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的战略目标也必然处于变化之中。从战略目标出发构建的财务控制体系也要相应调整,还需运用先进的财务控制手段,尤其是应用信息技术加强财务控制,促进控制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5)

以加强两项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和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强化三方面工作,合力推进三带百村工程建设。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三带百村”工程稳步推进,相继召开了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等会议,专题研究“三带百村”工程建设。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专题领导小组,明确目标责任,为扎实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结合市情,制定了《五大连池市三带百村工程建设方案》,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工作时限,形成了层层抓落实,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工作推进机制。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开展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活动。以近几年涌现出的龙镇发展村、新发乡德安村等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先进事例为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努力为推进三带百村工程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借助“心连心、促和谐”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深入农村进行宣讲、座谈,让农村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感受到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前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加快新农村建设是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基本平台,使他们真正接受并投入到三带百村工程建设中来。

三是强化物质保障。在五大连池市三带百村工程所涉及的10个村屯中,除龙镇发展村外,各方面条件均比较薄弱。因此,我们在物质保障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同等条件下优先于三带百村工程。第一是农业优惠政策落实优先。在落实粮食高产创建、农机购置补贴、节水增粮、测土配方施肥、深松整地补贴等农业优惠政策优先实施。同时,通过政策引导所有规模经营地块全部参加了农业保险,以通过参保来科学规避自然风险,将灾害导致的损失降到最低。截至7月末,我市共整合资金1850万元用于发展现代农业。第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同时对于农村泥草房改造、饮水安全、道路硬化、村屯绿化及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实施。截至7月末,村屯建设投入资金已达1120万元。第三是技术服务优先。邀请市、乡两级农技人员到村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时,优先得到服务,先后深入到这些村屯开展了24次专题培训讲座。并加大对这些村本土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先后培训340人次,并确定其中10名优秀技术人员为本村专职技术负责人。

二、关注民生,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难点问题

为将三带百村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我们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住房、道路等问题入手,将村屯建设细化为3个民生工程,今年打基础,力争三年大变样。

一是实施安居工程。三带百村工程涉及5个村共10个屯,其中4个村9个屯为贫困村屯,各方面建设均落后,农民住房砖瓦化率仅为51.5%,泥草房、危房达893户。今年通过向上争取泥草房改造项目,为农民改造泥草房233户;本级财政出资改造泥草房130户,拆除危房或无人居住房屋20座,新建节能保温房13座,统一粉刷砖房577座。今年计划改造泥草房共383座,目前已改造完成130座。墙体统一粉刷工作已完工,新建节能保温房工作已近尾声。

二是实施畅通工程。高速公路沿线村屯虽然距离高速公路很近,但是我们这10个村屯中有8个屯存在行路难现象,村内街道为土路的达到45公里,而且两侧边沟杂草丛生,垃圾随意堆放,柴草垛参差不齐,村容村貌较差。为此,我们实施以道路整修为主的畅通工程,并配合开展清理边沟、垃圾、柴草垛和绿化工作。截至7月末,硬化村内路3.4公里,砂石铺装村内路21公里,清理边沟45公里、柴草垛240座,安放垃圾箱56个,栽种各种绿化树木1.2万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三是实施文化工程。目前我市现有的村级室内外综合活动场所、文化大院、图书室等均建在中心屯,向其他自然屯辐射能力不足,导致各村屯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我们以“心连心、促和谐”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为载体,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投身农村文化建设。计划三年内为每个村屯配齐室内外综合活动场所、健身器材、读书室、村村通无线扩音设备,文化阵地建设相对完善。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上,市、乡、村三级分别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从物质上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基本保障,并组织30名留守儿童赴大连金州新区看望他们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给远在他乡打工的农民工们和孩子一次团聚的机会。

三、提升功能,全面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体系

为鼓励引导并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示范规模,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我们重点提升了农业科技示范带三项功能。

篇(6)

第一条主线是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优化产业结构。老工业基地由于自身资源禀赋的特征,从计划经济时期开始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这是导致高投入、高能耗发展方式的重要原因。但重化工业是老工业基地的主导产业,也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并非要人为限制重化工业的发展,而是通过“节能减排”的政策杠杆让市场来选择技术水平高、能耗低、排放低的产业,鼓励对传统重化工业的高技术改造,对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给予严格的限制,淘汰落后产能,最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的清洁发展。

第二条主线是以自主创新为切入点,通过高技术化和全球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应在高技术化和全球化两个方面重点推进。高技术化反映的是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和产品质量的飞跃,其中既有新兴产业的崛起,也有传统产业的高技术改造。全球化反映的是生产要素跨国流动,产业资本跨国投资,强势企业跨国联合,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开拓等。企业必须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嫁接优势生产要素,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建立起以自己为核心的价值链条,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以逐步建立和强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老工业基地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措施

(一)研究出台长效的节能减排激励机制,启动低碳技术示范工程

现代产业体系要求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从传统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升级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从政策取向来看,必须改变资源消耗型工业结构,压缩落后生产能力,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投资,努力提高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应从以重化工业为主体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出发,进一步研究出台长效的节能减排激励机制,使其成为调整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杠杆。加快启动钢铁、石化等行业低碳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大力发展高端钢铁产品、精细化工等。强化安全、环保、能耗、质量等指标的约束作用,提高落后产能企业和项目使用能源、资源、环境、土地的成本。

(二)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

在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在增量上要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要有战略性和前瞻性,应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信息、节能环保、海洋、生物育种、高技术服务等。研究出台吸引新兴产业投资、促进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依托产业集群,以特色产业基地的模式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家目前正酝酿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对这些产业的发展给予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老工业基地应抓住这次机遇,加快把新兴产业培育成国内外有竞争力的产业,成为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这对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强化先进制造业的主导地位,提升国际竞争力

以辽宁为例,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大都集中于冶金、石化行业,而装备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大,因此装备制造业在工业结构中地位的强化,有利于辽宁逐步摆脱依靠资源开采、金属冶炼等低绩效的产业结构增长模式。此外,强化装备制造业在区域产业中的主导地位,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增强产业竞争力。辽宁的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30%左右。同作为世界装备制造业基地时的日、德、美、英的结构比重相比较,意味着若要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辽宁装备制造业所占比重还应有10%以上的提升。

(四)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生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和互动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努力改变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局面,提升发展素质,促进服务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伴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以金融、信息、科研技术、商务贸易、现代物流为主的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产业的发展,构成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是奠定制造业竞争力的基础,是老工业基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生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和互动集中生发于制造业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变阶段,这正是老工业基地目前所处的阶段,应适时启动生产业“引擎”,充分发挥其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作用。

(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大对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项目研发经费的投入力度,推动企业加速关键技术的突破,不断开发出世界级产品,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出台优惠政策,并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优势,支持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配套企业、大学等研发机构共同参与的创新联盟,协同进行产业研发和跨领域攻关。积极推进制造企业零部件国产化工作,协助骨干企业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保证供应链的畅通、高效,最大程度避免由于进口零部件价格高企、资源紧张、交货期不能保证等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支持主机企业与配套件企业组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鼓励主机企业集团向基础零部件企业投入资金和技术支持,增强配套企业生产能力。通过政策引导、扶持,通过资产重组或并购组建大型基础零部件企业集团,增强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市场开拓及研发能力。积极推进企业从国外引进科技研发团队和并购国外的科技型企业,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六)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产品的深加工程度,提升价值增值水平

篇(7)

一、实施业主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实施业主农业,就是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龙头带动的要求,在月河川道和条件成熟的地方,率先通过引进企业、扶持业主、培育大户的方法,突破“农户经济”的约束,充分发挥企业家的才能,把政策、土地、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向龙头加工企业和规模种植企业、养殖企业集中,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农业模式。

突破“分户经营”模式,是实施主农业的基础。实施业主农业是生产力现阶段发展水平对生产关系的要求。要在坚持农户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公司加农户、业主加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加农户”等多种方式实现业主农业。从而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重新组合,把分散的家庭经营纳入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把分散独立的许多生产过程融化为一个社会生产总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

突破土地制约,是实施业主农业的前提。实施业主农业必须把生产要素相对集中,其核心是土地要素的流动和集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资源开发为基础,在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土地转包、租赁、互换、土地入股等形式推动土地流转,使土地向企业、能人、大户集中,为业主农业提供可能和前提。

突破资金制约,是实施业主农业的条件。业主农业是以技术密集型、投入密集型、产品规模化为特征的。缺少原始资本和贷款是困扰业主农业迅速发展的瓶颈。要引导龙头企业与金融部门建立新型银企关系,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打破行业、所有制和区域界限,吸引工商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投资开发农业,通过业主投入、业主引资、业主融资、政策扶持等渠道,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二、实施特色农业,实现产业个性化

汉滨区地形地貌、生物资源、农业结构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才能形成区域竞争的比较优势。只有通过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主导产品,打“绿色无公害”牌,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创新,才能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努力创造产业的个性化。

一要优化布局。按照依托资源创造特色的要求,优化农业布局。月河川道地区要围绕“规模化、品牌化”的目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加工农业;两山地区要围绕“无公害、环保型”的目标,发展绿色农业,壮大基地规模;瀛湖、香溪洞、黄洋河等景区周边要围绕“优质化、特色化、高档化”的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

二要壮大规模。吸引工商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促进土地向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集中,发展千亩成方、万亩成园等大规模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基地,以规模赢得市场和效益。

三要调专区域。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要求,把不同区域的拳头产品和主导产业做精做深。大力建设专业乡和专业区域,形成畜牧、蚕桑、蔬菜、茶叶、魔芋、果品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区域和经济带,避免出现“小而全”、零星分布的局面。

三、实施科技农业,实现品质最优化

实施科技农业,就是把现代科技引入农业,提高种、养、加等生产和管理各环节的技术含量,实现高产、高效、优质、优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一是标准化生产,保证品质。把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引人农业,实行标准化生产、统一化管理。制定农产品种养、包装、储运、加工等质量技术标准,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轨道。在农业设施建设、种子及农药、化肥的施用等方面,按技术标准操作,统一种苗、统一饲料、统一用药、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销售,从而保证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二是推广普及科技,巩固品质。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先导,是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保证。要围绕农民“种什么”,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从生产源头上解决农产品档次低、质量劣的问题;要围绕农民“怎样种”,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三是引进创新技术、提高品质。应用高新技术进行名优特新产品的开发和传统产品的更新换代,由此推动生产、加工、销售的配套发展和新市场的开拓,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只有将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引入到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中去,才能使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汉滨粮油、烤烟、果品等都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必须加快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鼓励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工商企业来开发农业,组建专业技术队伍,使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融为一体。

四、实施加工农业,实现工农一体化、效益最大化

实施农产品深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是实现工农一体化、效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难题,而且可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

一是实施园区战略,发展工业、畜牧养殖、桑蚕种养、特色果品、无公害蔬菜等五大园区。集中抓好乡企示范园区,重点抓好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园区,将资源相对集中配置,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区域性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地区,并由此辐射带动周边地区,逐步建立园区带基地、示范与生产相结合和带动产业上档升级的精品工程,使园区成为市场和农户连接的纽带、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和工农一体化发展的模式,。

篇(8)

近几年,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资源的稀缺。自然资源的稀缺让我们为自己的生存状况忧心,而人才等社会资源的稀缺则是我们生活中更需要面对的问题。中国面对美英日等金融贸易大国,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的现代企业若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必须意识到: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拥有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越多,这个企业在竞争中的立足点也就更多,也更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要打赢这场“人才竞争”之战,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员工培训。但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对培训的实际认识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一步步做好员工培训体系建设,使员工培训走入更多的现代企业,为企业培养更多优异人才,最终,达到公司和员工“双赢”。以神火煤业公司为例,探讨一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我国企业如果做好员工培训的体系建设。

一、神火煤业公司员工培训内容与计划制定

根据神火煤业公司的组织结构及运行模式,在对公司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时,将人员分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一线操作人员三类。

针对三类培训人员,神火煤业公司制定培训计划的“三大步”。第一步:培训目标设置。第二步:培训内容及课程的设置。第三步:选用培训方法。三类培训人员的培训需求与自身情况都有较大差别,因此,在实施培训计划时,我们要具体对象具体分析。

(一)培训目标设置

对中高层经理来说理念和人文是重要的素质,最后才是专业知识。根据这个特点,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目标设为:

1.管理知识,管理能力的提高;2.具有与其部门专业相应的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指挥专业部门的正常运行;3.适应环境和形势的变化,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各种问题,并具备创新能力;4.使企业的宗旨、价值观和文化能够顺利传达;营造团结协作的企业环境;5.能够指导下属处理工作、业务上的问题,顺利完成本部门的工作;6.为企业后备高级管理人才提供储备。

对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是为了使他们具备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和熟练的技能,较高的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具备与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使基层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达到标准要求;并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2.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3.对照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做好与员工之间的协调。

对神火煤业公司一线操作人员工作自身素质和现场操作考虑,所以对一线操作人员培训目标设置如下:

1.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做到按章作业,减少安全事故;2.能背诵岗位操作规程,达到熟悉程度;3.加强文化学习。4.促使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二)培训目标的设置为培训内容及培训课程的确定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要使上述培训目标实现,就要对三类人员设置具体详细的培训内容以及的培训课程。

1.对于中高层管理者,为了使他们具备上述目标中阐述的能力,我们集中培训他们制定企业战略目标及任务的能力,业务及人员的管理能力和计算机与网络知识。通过有效的培训方法及相应的培训课程来切实加强他们的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使之面对市场竞争能够沉着应对的“新”领导者!

2.考虑到中高层管理者已经具备相当水平的理解及实践能力,他们培训的课程也比另外两类人员要高难度。主要课程有:煤炭资源形式分析、煤炭高层论谈、企业领导与组织变革、企业发展趋势与经营分析、绩效管理知识、计算机初级知识、常用办公软件操作、网络基础操作、网络信息传输。

3.对于基层管理者,结合其自身特点及上述目标设置,我们着重对他们进行工作技能培训、管理沟通技巧培训、安全理念及思想观念培训。

针对培训内容,我们设置了一下课程:各专业(如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理论和技能知识、煤矿生产法规、管理沟通基础知识及现场模拟、生产现场督导技巧、班组长管理知识、企业文化理念、团队训练、自然灾害防治、自救互救知识、木桶原理、链条原理、、安全责任制、煤矿事故案例分析等。

对于企业一线员工,我们认为其培训内容中,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其次为规程规范、政策法规培训。因为一线员工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培训的主要目的也主要为了确保其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因此其课程设置也相对简单,培训课程主要有:木桶原理、链条原理、人的精神松懈、安全责任制、煤矿事故案例分析、身边事故、煤矿安全规程、446号令、各专业(如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理论和技能知识、模拟演练。

培训的内容及课程设置对于三类培训人员侧重点各有不同,其中有重视管理能力的提高,有重视技能的娴熟,也有重视安全的理念。无论培训以怎样的形式出现,目的都是为了使员工和企业更进步。根据不同的内容及课程,我们也需要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使课程的效果最大化,让员工正真在培训中提高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

(三)培训方法的设置

组织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考虑培训者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培训目标,将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在培训时可根据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目的而择一或择多种配合使用。

1.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方法

(1)短期理论培训班 培训的形式一般可以采取短期培训班、专题讨论会等,短期培训班一般在2~3天,主要学习管理的知识、理论以及某一方面的一些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等。

(2)案例教学法 采取已经发生过的案例,仔细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采取的措施等。能够培训人员进行系统思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期外出培训法 根据中高层管理人员职责不同,分工不同,设定人员外出培训计划,选择业务能力口碑较好的高等学校进行业务及管理理念学习,学习期限可在半个月左右。

(4)参观访问学习 职工有针对性地参观访问,一方面可以了解煤炭相关单位的情况,便于开展相关业务,另一方面可以从其他单位得到启发,巩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5)会议培训 参加会议能使人们相互交流信息,启发思维,了解到某一领域的最新情况,开阔视野。有助于他们能够将学习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提高培训的效果。

2.基层管理者的培训方法

(1)讲授法

(2)案例教学法

(3)研讨会法 指导教师有效地组织研习人员以团体的方式对工作中的课题或问题进行讨论,并得出共同的结论,以提高研习人员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

(4)开放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法给接受培训的人以较大的自由,学习者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内容。

(5)参观访问学习 职工有针对性地参观访问,一方面可以了解煤炭相关单位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从其他单位得到启发,巩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3.一线员工的培训方法

(1)操作示范法

一般由基层管理部门负责人主持,由厂家技术人员或选择出来的技术能手担任培训员,以现场向受训人员简单地讲授操作理论与技术规范,然后进行标准化的操作示范表演。

(2)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侧重于对操作技能和反应敏捷的培训,它把参加者置于模拟的现实工作环境中,让参加者反复操作装置,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为进入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视听技术法

就是利用现代视听技术(如电视、电影、电脑等工具)等。

(4)独立式学习

针对一线操作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的现象,采取布置学习任务,要求他们进行独立式学习的方法进行。

篇(9)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19

1 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及特点

早在1964年,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就在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的引导下诞生。之后,又有很多学者从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这一概念。本文主要是根据现代企业的特点,把知识型员工分为研究型、管理型、技术型、销售型四类来进行研究。

知识型员工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它与一般员工相比有自己的鲜明的特点:一是在素质层面上,知识型员工拥有知识资本,具有较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二是在心理层面上,知识型员工需求层次高,渴望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对专业领域的东西具有强烈的怀疑精神;三是在具体工作上,知识型员工从事的是脑力劳动、创新性劳动、自主性劳动,其过程难以监控,其成果难以衡量;四是在职业层面上,知识型员工更忠诚于提升自我能力和职业生涯的规划,知识型员工的发展趋势一直处于供不应求、流动频繁的阶段。

2 知识型员工在现代企业中的管理现状

由于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发展历史短,管理经验相对欠缺。加之,一些以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内部分工日趋专业化,又导致各职能部门协调困难,多头领导现象极易发生,管理效率大打折扣。具体现状如下:

2.1 没有适当的员工培训系统,对员工的职业规划也较模糊

不适当的员工培训系统和模糊的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必定会导致企业内部员工与员工之间或者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矛盾。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很多短期工的现象,同时也会大大降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从而导致员工流动性的增加。

2.2 奖惩制度不够新颖,企业员工激情不高,办事效率降低

现代化的企业多以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从而忽视了员工,不注重员工奖惩制度的多元化,而只注重一些量化指标,如生产效率、市场占有率等等。然而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业非常激烈,较之其他行业更虚注重目标的多元化。随着企业组织结构由原来金字塔状的职能型组织向扁平化组织的转移,传统的奖惩制度,不能满足现展的需要。

2.3 员工流动管理落后,流动率居高不下

作为现代企业的一大重要资源,知识型员工在市场上越来越供不应求。由于企业内部对这类员工的忽视,导致他们有着较低的忠诚度,所以,他们也更愿意到处流动。据报道,在北京、广州等发达地区的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动率都在30%以上。

2.4 内部沟通效果不佳,部门间协调水平不高

科技企业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它比传统产业更加注重沟通,更加重视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然而,事实上很多现代企业内部却常常因沟通不畅引发企业内部矛盾激化,协作效率下降,工作盲目无序。一些企业销售额下降时,每个部门都认为自己在企业中是最优秀的,不应该为业绩下滑负责,最终导致互相指责而找不到真正的原因。

2.5 激励机制单一

在大多数现代的企业中,激励仍然是以金钱奖励为主,缺乏精神方面需求的满足。

3 知识型员工柔性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3.1 知识型员工柔性化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知识型员工柔性化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把企业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作为基点,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知识型员工柔性化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人本化原则,将“以人为本,尊重人性”贯彻到体系各个环节、各个领域之中;二是坚持系统化原则,从细节上进行把握,保证它能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坚持动态性原则,时刻保持最新的、最适合于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体制,以适应周边环境发展的需要。

3.2 知识型员工柔性管理体系构建的内容

3.2.1 工作设计柔性化

柔性化的工作设计要注意从心理学、工效学、技术学的角度,始终遵循以人为中心的原则。要求工作设计中注重向知识型员工授权,根据不同工作任务的特性,以充分授权、分布式的团队为核心,形成扁平化、半渗透性的组织结构,打破制度、部门的刚性束缚,促进纵向沟通和横向协作效率的提升。

3.2.2 员工培训柔性化

柔性化的员工培训要针对知识型员工的特点,突出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训。通过提升他们的耐挫能力和承受力,促使其首创精神的发挥;通过加强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提升其协作意识;通过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潜力;通过学习能力的培训,从而加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3.2.3 激励方式柔性化

柔性化的激励方式主要是根据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朴的调查研究,以个体成长(约占34%)、工作自主(约占31%)、业务成就(约占8%)、金钱财富(约占7%)为基础,实行多元化的激励员工的方式。

3.2.4 薪酬、福利柔性化

柔性化的薪酬和福利要把个人绩效和利润相结合,实行多样化的薪资结构;把企业的个性化发展和员工薪资的个性化相结合,成立新型的薪酬、福利制度。

3.2.5 职业规划柔性化

柔性化的职业规划要以员工的个体成长为中心,注重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加大培养知识型员工的各项能力,让他们能与企业的发展同步,最终能够顺利地在企业发展下去。

3.2.6 企业文化柔性化

柔性化的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的自身的文化为背景,通过不断地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对企业价值观及经营理念的不断创新,使重要信息的传播畅通无阻,还要使企业文化保持对环境的适应性,符合企业和员工发展的长远利益。

4 结语

在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带动下,知识型员工应运而生,最终渐渐地成为企业里不可缺少的一类人才。相应的,这类人才也成为了企业人力管理的一大难题。企业在处理这一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把员工和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从员工的自我发展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出发,联系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注重这类员工的发展,培养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他们的流动性。

篇(10)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324-01

随着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企业从前的计划体制从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开始向新的经济状态下的现代档案管理制度过渡。在很多大型企业中,一些传统档案机构逐渐被重组、撤销、精简了企业档案相关工作队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无法向从前一样沿着既定的路线继续发展。由于大量破产企业的出现以及企业形式多样化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增加,企业的经济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这样的情况促使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获得更为广阔的空间与发展蓝图,但同时也显现出一些问题。

一、当前我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档案管理是一个彼此关联的系统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阻碍,本章主要从管理观念层面、工作人员素质、管理机制、档案设施建设落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管理观念陈旧

档案信息管理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观念,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档案管理信息技术水平来说,解决档案管理问题仍然无法达到理想的阶段。所以主要还是应该依靠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主观能动性。企业中大部分员工甚至企业的中高级领导,对于档案管理的认识程度还停留在档案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档案不但记录着历史,更服务于现实。不但要有纸质版的档案,更要增加电子档案。目前,企业档案逐步进入数字化管理和档案共享模式的时代。

尽管已经有很大部分的档案机构和档案管理人员积极配合顺应信息化实施起来,他们接受电子形式文件档案进馆保存的同时,努力用数字化处理实体档案,使用档案管理系统对档案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检索和浏览。但不少企业档案机构的管理仍然很盲目,缺乏先进的指导思想和观念,还没认识到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把档案的管理放到重点的位置上,但忽略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这样造成档案的利用率低,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决策。

(二)管理模式及制度不够健全

政府对于企业的管理方式在计划经济时代是直接的。从企业档案管理规定实施起,代替了原有的国营企业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这一规定指导和监督了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进行。由于内容的完善和时代的顺应使得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更为显著,自此政府对企业关注更多的是指导和服务为主的宏观间接性的管理。企业档案的发展依附于外部动力,由于外因不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属性的主要原因,内因是使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变化的必要因素,所以,企业的内部动力才是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依据企业需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的机制。

(三)档案设施建设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档案信息技术不断走向成熟,并不断出现新的技术。对档案管理来说,需与档案网络系统的技术水平同步,不断进步从而走到一个层次上,避免系统技术在短时间内就落伍或淘汰,造成设备与资源的浪费。目前来看,档案工作人员主要通过运用网络知识和获取信息,因此设备逐渐成为获取知识的保障。过去档案管理中有些传统难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解决这些问题变得更容易。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企业整合,并有效形成可供利用的最大范围的企业知识库,进行档案管理与技术的创新。对图情档实施资源管理进行整合与共享,在技术功能等各个环节进行充分利用。

二、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的若干对策

个性化的档案管理不仅是档案管理的一种强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档案整理服务时的一项必然发展方向。档案的个性化管理建立为提升社会公众需求的满意度、营造档案事业的自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管理者观念更新

现今社会计算机快速发展,纸质档案也逐渐被电子档案所替代,这使得我们在学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熟练对计算机的应用,只有二者并存才能够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全面性,更好的利用企业档案。企业档案从“以藏为主”逐渐转换成“用户第一、以用为主”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企业提升企业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完成用户需求,才能够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企业不仅要提升工作人员素质,还要让高素质工作人员与用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掌握用户信息以及用户需求,增进用户对企业的亲切感,让用户感到企业的人性化服务,不仅针对某一特定群体,而是根据用户需求加以分类,最有效的将企业档案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所以企业档案部门应该为达到客户的要求而倡导、开展进行企业个性化档案信息管理服务,抛弃陈旧的服务理念,重新整顿服务态度与服务方式,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企业也能在高效的服务质量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二)档案管理制度的健全

企业档案的创新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企业档案管理机制是管理工作中创新的关键因素,创新的档案管理机制侧重于企业档案管理的精简程度,适用于所有企业,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是依靠扩张档案工作外延来完成的,对于以往单一的档案工作进行扩大并且集中管理,对档案工作进行深化。介于档案工作具有社会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所以要求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必须完善有效。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创新激励制度,例如分配制度、奖惩制度、激励制度、分配制度等用于员工创新的考核要点,并且进行相应的晋职以及增加劳务报酬,建立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与此同时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教育也对档案工作的良好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企业文档中心的完善

1、建立电子文档中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文档已经深入人心,相比于纸质文档,电子文档能够采取加密手段保护信息资源,这就使得电子文档尤为重要,所以建立完善的电子文档中心也迫在眉睫,企业的电子文档不仅能够采取加密手段防止信息被泄露,也能够把不需要加密的信息让用户自由的下载或者在线阅读,对信息的使用率有了较大的提高。除此之外,企业电子文档中心还有成本低的优点,降低投入成本,具有很强的经济性,用户同样可以通过较低的投入获取更多的价值,调动了用户的积极性以及使用性,从而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

2、整合档案资源、加大信息资源共享力度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如何寻找有用信息、让所获取的信息资源完好的存贮成为中国各大档案部门共同的难题,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得信息管理的现状得以改变,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以及高效整合信息资源的可能性,让信息的收集、整理、完善、归档、使用等相关过程顺利进行。档案信息有着工作量大且复杂等特点,不仅对档案目录工作建立需要提高重视且在建立社会信息管理系统的同时要求企业秉着“资源共享”的精神,促使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高效、稳定、合理进行。

结束语

企业中管理档案中应该加强管理者观念更新、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和完善企业文档中心,通过这些相应的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才可有效提升企业在档管管理上的效率与服务质量,有效改变来完善企业档案管理机制,进而实现企业发展。

篇(11)

会议指出,“十一五”以来,我国畜牧业科技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畜牧兽医领域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成果35项,其中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9项;此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接近500项。“十一五”期间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比“十五”期间提高3个百分点。在重大关键领域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苏淮猪等18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中苜4号等17个牧草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突破了赖氨酸、维生素A等饲料添加剂的产业化生产技术。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取得新成效。商品猪出栏日龄缩短了5~10 d,能繁母猪年均多产1.5头仔猪;全国奶牛成年母牛单产提高约10%,肉牛个体生产能力提高15%以上,草原鼠害虫害生物防治比例分别超过80%和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