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海洋产业发展现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261-04
一、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条件
(一)区位条件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海域面积为13.6万平方公里,比陆地面积大12.4%;海岸线长3 752公里,拥有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1546个;天然良港达上百个,可建20~50万吨级泊位的深水岸线长47公里,其中沙埕港、三沙湾、罗源湾、兴化湾、湄洲湾、厦门湾、东山湾等7个港湾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福建省海洋经济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海峡、海湾、海岛。同时,福建省又处于中国长江与华南两大经济圈的中间。这种区位优势使福建省的港口拥有众多的航线及开设更多航线的潜力。随着台湾海峡两岸完全通航的逐渐实现,台湾海峡作为一个地理位置优越、资源条件极佳的黄金水道,将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二)海洋生物资源
福建省东临台湾海峡,海域广阔,浅海滩涂面积2 069平方公里,拥有闽东渔场、闽中渔场、闽南渔场、台湾浅滩渔场、闽外渔场,是中国的主要渔区之一。海水温度、盐度适中,水质肥沃,浮游生物多,天然饵料丰富。福建沿海是带鱼、鲳鱼、乌贼等经济鱼类的必经之地,同时一些港湾又是各种鱼类的生殖场所,如官井洋是大黄鱼的产卵场,围头湾到金门岛周围海域是真鲷产卵场,厦门港、湄洲湾、闽江口、沙埕港等式马鲛鱼产卵场,等等。此外,还有红树林、珊瑚礁、红河口海湾等各种海洋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
(三)海洋矿产资源
福建省海域中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据调查,福建沿海已发现有矿产近60种,矿床、矿(化)点近两千处,可供开采利用的主要有花岗岩、高岭土、石英砂、耐火粘土、叶腊石、明矾石、砖瓦粘土、钛铁矿、钾长石、硅线石、泥煤、海蛎壳、硅石等。其中花岗岩、高岭土、石英砂和叶腊石是福建沿海地区的优势矿种,其储量居全国前列。独居石、磷钴矿、钛铁矿等稀有金属矿砂均属第四系滨海沉积砂矿。根据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台湾海峡西部具有数千米厚的中、新生代沉积层,具有一定的生、储、盖条件,有良好的油气显示,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综合性海洋调查和专项性海洋调查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并圈定了两个含油气圈闭构造。
(四)滨海旅游资源
福建有着丰富的岛屿旅游资源。岛屿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海滨沙滩、海蚀地貌景观和岛屿风光、岛上湖泊水库,其中,海滨沙滩主要分布在海坛、东山和湄洲三岛,沙质细软,环境容量大,开发利用前景可观;海蚀地貌景观丰富,由此形成的大量奇石异洞是岛屿的又一主要旅游资源,尤以平潭岛的地貌景观最为奇特;岛上湖泊水库大多分布在闽东地区,尤以平潭的三十六脚湖和大嵛山岛的天湖为代表,可作为岛屿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的基调景观。而妈祖文化、宗教祠庙、古代海防建设、民俗风情则构成了福建沿海岛屿人文旅游资源。
福建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产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海洋经济已成为福建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围绕海西大局,把谋划解决海洋综合管理中突出问题和服务海洋经济发展作为重要抓手,海洋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8.5%,居全国前列。
(一)海洋经济产业
根据国家海洋局的定义,海洋生产总值是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的简称,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沿海地区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海洋经济的最终成果,是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之和,如式(1)所示。
G=P+R (1)
其中,G表示海洋生产总值,P表示海洋产业增加值,R表示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P又包括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洋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对海洋经济三次产业作如下划分: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业等。海洋产业增加值如式(2)所示。
P=P1+P2+P3 (2)
(二)福建省海洋产业结构分析
2009年,福建省海洋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3 202.9亿元和1 718.2亿元,海洋产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6.2%,远远高于沿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15.6%,海洋经济已成为福建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形成了以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船舶工业五大工业主导的海洋开发格局。2005年、2008年、2009年福建省海洋产业结构及福建省主要海洋产业活动分别(见表1、表2)。
从表1、表2可以看出,从“十五”末福建省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的50∶6∶44,到“十一五”末的9∶44∶47,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内部结构成优化趋势: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稳定。这与福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突出的区位优势是密切相关的,也反映出福建省不仅从海洋汲取资源、向海洋拓展空间,还对“海峡经济”、“海湾经济”、“海岛经济”的资源优势进行深度挖掘,推动现代海洋经济的新发展。
(三)福建省海洋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海洋产业结构不甚合理,发展不够平衡。产业结构反映了产业各门类、各部门之间进行分配而形成的一定比例关系,这种关系构成是否合理和科学,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2009年福建省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为9∶44∶47,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调整,但发展仍不甚协调,产业结构和布局都不尽合理,规模小、档次低,海洋产业体系发育不够,仍然停留在粗放型和资源依赖型的初级阶段。目前,海洋开发已由资源开发转变为资源和加工相结合,更深层的结构变化促使新技术成分含量高和经济效益高的产业(如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等)的地位正在提升。要使福建省的海洋经济发展更快,必须尽快摆脱资源产品经济的状况,大力发展新型海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使海洋产业结构不断现代化。
2.海洋科研教育管理不完善,科技开发水平不高。从下页表3中可以看出,福建省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占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的15.2%,不仅远低于广东省(28.9%)、浙江(17.7%)这些海洋大省,而且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2%)。此外,福建省海洋相关产业和海洋科技教育管理服务业的统计数据还不具体,不重视历年海洋经济数据的统计工作,要获得这些统计数据还要加强海洋经济统计规范化研究相关配套法规建设,这也是福建省海洋经济统计和预测面临的新课题。
3.直接腹地承载能力尚待加强。经济腹地范围是决定一个港口发展的重要因素。福建虽然拥有全国第二长的沿海岸线和众多优良的天然良港,却不能化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究其原因在于福建省的众多港口缺少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港口软件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此外,福建省经济腹地狭小,省内交通以及出省通道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要求,缺乏高效、畅通的交通运输体系,与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联系有限,致使原本属于福建港口的经济腹地,成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要充分发挥福建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必须提高自身的软硬实力,迅速确立核心竞争优势,并积极向周边省份,特别是向中西部地区拓展更为广袤的经济腹地。
4.海洋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灾害频发。上页表1中第一产业在海洋产业比重的变化,既说明了福建省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反映了由于福建沿海海域受到严重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福建省渔业资源急剧下降。此外,海洋环境监测、执法能力薄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当前,福建面临近海生物资源日趋衰退、生物多样性降低,许多珍稀物种面临灭绝威胁,红树林和珊瑚礁系统破坏较为严重,部分海域(尤其是厦门)海水富营养化,赤潮灾害频发。海洋生态化境遭受破坏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降低了生产力,影响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福建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海洋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
随着海洋科技的发展以及海洋开发空间的拓展,高附加值的海洋产业定位将推动着海洋产业的不断更新升级,三次产业比例也将开始朝着新兴方向发展。当前,中国山东、辽宁、广东等大省以及大连、广州、青岛等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正从远洋渔业发展到增殖渔业,从传统的海运发展到现代船舶制造,从海洋矿藏海底油气开采发展到海上旅游、海上仓储,从海水养殖发展到海洋生物医药、保健食品开发。目前,福建省已被列入全国海洋经济试点省份。以此为契机,“十二五”时期我省将以台湾海峡为纽带,深度挖掘“海峡经济”、“海湾经济”、“海岛经济”的资源优势,深化闽台海洋经济合作,把福建建成两岸海洋经济深度合作先行区。
(二)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整合科研队伍,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
海洋科技在现代海洋经济的开发进程之中扮演着关键的基础性角色,对福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虽然福建省海洋第二产业的比重近五年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发展仍然主要集中在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作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的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并未取得实质进展和突破。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整合科研队伍,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必须做到: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实行“校企合作”,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海洋科技力量,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二是加强海洋高层次应用性人才和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强力打造优秀创新团队。三是大力发展海洋教育,加强创新海洋科技文化建设和科技普及,强化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使其变为现实生产力。
(三)建设海洋产业园区,实现海陆联动,协调发展
当前,海洋产业园区已成为海洋经济竞争的重要产业载体,具有辐射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加快培育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并尽快形成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成为各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着眼点,如沿海城市青岛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发展海洋优势产业为重点,建设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因此,福建省必须及时建立海洋产业园区,形成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海洋产业基地,从而在新一轮海洋竞争中夺得应有的地位。
此外,海陆经济系统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以海促陆、以陆带海是实现海陆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对福建而言,应该把海洋运输业以及海西建设结合起来,实现沿海区域港口、保税区、滩涂、海岛与海域连为一体的综合开发体系,海陆产业互动,促进海洋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形成组合优势。
(四)注重海洋生态保护,完善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海洋资源由于开发时间远远落后于陆地,加之开发要素的含量需求,其总量相对丰富。但是,盲目的资源开采与环境破坏是会受到海洋的极大报复。因此,福建省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进程中必须始终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规划岸线、滩涂、海岛和海域的使用,加强陆源和海域污染控制,加强滨海湿地生态和海岛生态保护,构建海西蓝色生态屏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
[2]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安经济区的若干意见[Z].
[3]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
[4]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Z].
[5] 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6年、2009年、2010年[K].
[6]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Z].
[7] 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Z].
[8] 胡博,伍世代.漳州市海洋经济未来发展趋势[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2):75-77.
[9] 向云波,等.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及上海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46-52.
[10] 朱坚真,等.大力发展环北部湾海洋经济主导产业的思路与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8,(11):18-22.
[11] 蔡秀玲,林善波.福建省港口腹地拓展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2009,(3):29-37.
[12] 向云波,等.长三角海洋经济发育现状及其综合实力测度[J].热带地理,2010,(6):77-644.
中图分类号 S662.4;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370-01
浙江省临海市是生产杨梅的最适宜区,是全国杨梅主产区之一[1-2],生产杨梅历史悠久,已列入浙江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杨梅产业已成为临海市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但产业优化升级和更好地发展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现将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 临海市杨梅产业发展现状
临海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土地总面积22.1万hm2,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7%。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 ℃,无霜期长达241 d,年日照时数1 936 h,年降水量1 683.7 mm,相对湿度85%左右。山地、丘陵为香灰土、红壤、黄壤与红壤过渡型土质,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是杨梅生长的最适宜区,产出的杨梅具有果大洁净、果形整齐、色泽鲜艳、无肉刺、肉质细嫩、汁多而甜、风味芳香浓郁、品质极优等特点,被誉为“梅中精品”。栽培的品种有东魁、荸荠种、临海早大梅、本地水梅等,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成熟上市,其中以临海早大梅和东魁杨梅最负盛名,临海早大梅是临海本地水梅的变异良种,成熟早,果形大,耐贮藏,品质优。东魁杨梅果形特大,色泽艳丽,甜酸适口,风味浓郁[3-4]。临海市白水洋上游杨梅产业合作社生产的“上游”牌东魁杨梅在2003年省精品杨梅评比中获“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2005年被评为省级农业名牌产品。通过农业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临海市现有杨梅面积8 000 hm2,年产量达11万t以上,杨梅成为临海农业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市19个镇(街道)均有杨梅栽培,其中以白水洋镇最为集中,被授予“中国杨梅之乡”称号,杨梅种植面积2 333.33 hm2,2010年产量达1.87万t,产值达1.68亿元。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杨梅品种结构搭配不合理。临海市现有的杨梅栽培品种中东魁占5 333.33 hm2,土杨梅1 333.33 hm2,分布在界岭、龙泉片一带,品种老化,品质低劣,高接换种步伐缓慢。占绝大多数的东魁杨梅,大多集中在6月20日至7月1日上市,对市场冲击很大,加之杨梅易变质,不易贮运,不利于市场的拓展。二是品牌散乱,缺乏整体的主打品牌。临海市多家合作社都在经营自己的品牌,品牌多,但缺乏整体的主打品牌,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投入大,成效小。三是杨梅深加工尚待开发。临海市对杨梅深加工的认识还较浅。杨梅以鲜果销售为主,全市现有9家杨梅加工企业,但企业规模小,总加工量不到杨梅生产总量的5%,且设备陈旧,加工产品以杨梅蜜饯、杨梅罐头,杨梅浸泡酒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单一,而杨梅汁、杨梅酒、杨梅酱、杨梅粉等精深加工产品目前尚处空白。杨梅鲜果经深加工成杨梅罐头、杨梅甜果汁、杨梅发酵酒、烧酒杨梅、杨梅果酱后,贮藏时间大大延长,市场前景更为广阔,因此应大力发展杨梅深加工产业。
3 对策
一是调整结构,提高品质,延长上市时间。要做好品种结构调整,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延长杨梅供应时期,以东魁杨梅、仙梅、黑炭梅为重点栽培品种,将龙泉片、黄坦片、界岭片作为品种改良重点区,继续通过高接换种,改良土梅品种。利用不同栽培地点气候、气温、海拔高度的差异,错开杨梅成熟时间,拉开杨梅供应时期。二是强化品牌建设与宣传,突出“临海杨梅”品牌整体形象。加强杨梅品牌建设与宣传,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临海市可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临海杨梅”证明商标,不同产地、企业、合作社的产品可以用自己的注册商标加以区别。如“上游”牌“临海杨梅”、“清峰”牌“临海杨梅”、“仙雷”牌“临海杨梅”、“泉洋”牌“临海杨梅”等,既不影响各地特色产品的称誉,又突出名牌“临海杨梅”的整体形象,加强对“临海杨梅”品牌的宣传力度,树立长远的品牌经营与宣传理念,协调各宣传主体的关系,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品牌宣传,在大中城市设立宣传与专营窗口,提高“临海杨梅”的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走品牌经营的道路。三是开发杨梅深加工产业,促进杨梅产业的优化升级。杨梅深加工可吸引工商资本投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杨梅生产的经济效益。有关资料显示,杨梅深加工后可以增值5~10倍。因此,临海市亟需瞄准国内外市场,进行杨梅标准化、系列化开发加工,既可解决杨梅成熟期集中、不耐贮藏的问题,又可提高临海杨梅果品的附加值,是临海杨梅可持续经营的一种策略。建议临海市建设一个年产2万t以上的杨梅果汁加工厂和年加工2万t的杨梅果脯厂,以解决临海市果农的后顾之忧,提高临海杨梅栽种的经济效益。
4 参考文献
[1] 康志雄,袁亚平.浙江省杨梅生产区划与适用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1999(4):28-30.
中图分类号:S567.5+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7)06-0148-03
AbstractWendeng District in Weih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is one of the earliest areas to introduce and cultivate American ginseng in China. The American ginseng from this area possesses high quality due to its unique advantages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interview with farmers and manufacturer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lanting status of American ginseng in this area were analyzed, and the market and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bussiness practice, industial structure and present problems were studied. In the end, the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ginseng industry.
KeywordsAmerican ginseng industry; Status; Strategy; Weihai
西洋参又名花旗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目前北美主产区在加拿大和美国等地区[1]。西洋参具有补气养阴、清火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肺虚久咳、失血咽干口渴、虚热烦倦等症状[2],既是上等中药,也是滋补之圣品。
我国引进西洋参产品已有200多年历史。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计划地引进种植,80年代初现威海文登区张家产镇口子李村在山东省率先种植西洋参成功并推广到其他地区 [3]。因此,威海市文登区也是我国最早开展西洋参种植的地区之一,产业发展也随之展开。
笔者在参与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对种植农户以及相关生产、加工企业的走访和调查,研究了威海市文登区西洋参的种植现状和产业结构,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促进山东省西洋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威海市文登区西洋参产业发展现状
1.1种植情况
共走访调查18个西洋参种植专业村、3个西洋参种植合作社、30多个西洋参初级加工厂并深入文登西洋参文化馆学习。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该地区西洋参种植面积达到3 000 hm2,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70%~75%,约占全省面积的95%,年出圃面积666.7 hm2,年总产量为5 500 t,年交易量约占全国同期同品种的30%以上,总产值达6亿,绿色基地认证面积533.3 hm2 [4]。
1.2产业结构
目前威海市文登区西洋参产业在颐阳酒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逐渐由以前较为单一的种植模式转变为集技术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的双赢格局,企业与农民互帮互助、风险共担,农户在产业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
2威海市文登区西洋参产业存在的问题
2.1产业化水平不高
一是规模小、成本高。该区域西洋参种植与北美等产区相比,规模依然偏小,规模效益低;种植模式多为小农户分散经营,市场竞争力和抵御价格波动的能力较弱;前期投入较高,仅种子款就占总投资的32.9%[5]。二是产品附加值低。部分西洋参仍以原料出售,产品多以初加工为主;果肉等附加产品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三是品牌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产品的市场认知和占有率较低。
2.2科技水平不高
一是缺乏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目前该地区西洋参灰霉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影响西洋参产量的一个主要病害[6],立枯病、猝倒病、黑斑病及金针虫、地老虎、象甲等普遍发生,新出现的一种根腐线虫病可使西洋参减产5%~10%。二是设施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新型种植技术难以系统推广,导致产量和质量提高困难。三是土地利用率低,重茬问题明显。目前该区域种植方法单一,重茬间隔期为20年,张家产最早开展西洋参栽培,由于连作障碍得不到解决,目前已经出现无地栽培的现象。
2.3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
一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视度不高,缺乏健全的市场监督法规及系统的检测体系和先进的检测技术,造成产品整体质量相差很大,良莠不齐[3]。二是对品牌的保护力度不够,众多商家特别是不法电商打着文登西洋参的旗号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使消费者产生误解,极大损害了文登西洋参的声誉,影响了生产和销售。
3西洋参产业的发展对策
3.1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3.1.1加强宣传,扩大市场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文登西洋参,增强消费者的认知度和信赖感,扩大国内、国际市场,拓展产品销售途径。
3.1.2加强品牌建设相关种植、加工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要强化品牌意识,提高品牌识别度和竞争力,增加品牌文化内涵,维护品牌形象,促进西洋参产业的良性发展。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行政管理和司法监督及相关政策法规建设,形成完善的品牌保护体系和维权、争端处理机制,提高市场占有率。
3.2提升产业化水平
3.2.1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建立和完善技术研发、购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扩大西洋参生产合作社的规模,将农户、公司和基地紧密结合起来,互利共赢,形成产业化、专业化、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建立示范基地,辐射推动西洋参的发展,根据市场规律适时指导农户扩大西洋参的生产规模。
3.2.2科学规划,综合协调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西洋参种植区域,充分发挥区域的种植优势,增加单产,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综合协调农牧、林业等相关产业开展环境保护和治理,减少化学品投入,发展生态西洋参。
3.2.3延长产I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西洋参的茎叶资源提取皂苷、挥发油、多糖等有效成分,利用茎叶开发西洋参茶等相关产品,多方向利用西洋参,提高产品附加值。
3.3加强科技推广力度
3.3.1推广标准化种植合理调光调水,一年生西洋参的最佳光照程度要控制在10%~15%,两至三年生的则要控制在25%左右,根据栽培标准建立遮阴棚;注意土壤含水量保持20%~30%、pH值在5.5~7.0之间;研发推广易降解无污染的新型农药。
3.3.2克服连作障碍选择小麦、玉米等禾本科农作物为前茬作物,不能选用花生、果树等,以免加重病虫危害;改进整地技术,施有机肥;开发利用EM等微生物制剂,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促进土壤内含微生物的分解,改善土壤环境,缩短轮茬时间,提高土地利用率。
3.3.3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引进选育抗锈腐病、根腐病、立枯病的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宣传,通过中短期培训帮助农民改进种植技术,提供管理水平。
3.4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
3.4.1加强政策扶持和监管监督由于西洋参产业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存在投资风险及投资成本较高的缺陷,政府应制定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帮助参农稳定生产,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根据国际上对生药有效成分的要求,制定合理的生产加工质量控制标准,建立质量监督体系,保证药材质量;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取缔假冒伪劣产品,形成质量监督诚信体系,保证市场秩序。
3.4.2多渠道吸引资金西洋参种植成本较高,多渠道吸引资金是实现西洋参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格局的重要举措。相关部门在给予充分政策支持的同时也要保证政策稳定性。积极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3.4.3形成新型服务体系利用多种现代传媒手段向广大农户及时提供最新种植信息和市场动态,帮助农户规避风险,获得更大利益;鼓励相关人员建立西洋参合作组织,为广大农户提供指导和服务,发展订单式种植,同时为农户提供相应物资,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有机体。
参考文献:
[1]赵树清, 载新荣. 西洋参研究进展[J]. 广东药学, 2005,15(6):63-65.
[2]孙黎明, 刘方杰, 刘静,等. 文登西洋参应用以及种植技术方面的研究[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5(9):38-39.
[3]荣加林, 徐静. 威海地区文登西洋参区域品牌发展现状与意见[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20):292-293.
[6] 陶闯. LBS市场发展趋势和挑战[J]. 卫星与网络,2012(10):31.
[7] 艾瑞咨询集团. 2014年中国综合类本地生活服务电商市场行业发展报告[EB/OL]. (2014-11-27)[2016-03-30]. ?from=search.
[8] 王韫文. 软件的价值[J]. 电子世界,2014(16):339.
[作者简介]位双,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广东湛江524088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0-0022-03
随着世界对于海洋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国家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加重视。未来海洋开发的竞争取决于海洋高新技术实力。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创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成为促进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广东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
(一)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内涵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新兴产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种技术的集成,它的研发和开发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技术突破的难度大,失败率高,具有一定的技术风险性。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是集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于一体,建立在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二)广东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
1、资源条件
广东全省海域面积41.93万km2,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35.40万km2。广东省濒临南海北部,海洋水产资源丰富。广东省所辖海域大陆架石油天然气含量丰富,可预见性石油资源储量达50亿吨以上,并且大多具有勘采价值。广东省具有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优越的区位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海洋物产资源优势,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经济条件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先行一步的地区,在中国改革开放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广东省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3569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GDP达37588元,增长8.7%,提前两年实现2010年预期34400元的目标。这为广东省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3、政策条件
广东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必须优化调整和制订实施新的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广东省委、省政府早在2004年作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就提出了要依靠科技兴海,提高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加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科技创新成果。
二、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
我国海洋产业迅速发展,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如海洋生物技术产业、海水利用产业、海洋电力业等发展速度放缓,但仍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海洋开发和海洋科学技术进步,并提出一系列的措施,促进海洋产业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广东海洋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继续保持着全国领先地位,有力地推动了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表1)。
1、广东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一些沿海地区都在大力研究开发海洋生物技术,纷纷成立专门的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基地。广东省作为全国的医药大省,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海洋高新技术推动现代中药、新型药物制剂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加速推进了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进程。在自主创新水平和产业规模上有显著提升,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广东海水利用业
广东虽是海洋大省,但是广东淡水资源不足,用水效率不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水量日渐短缺,水质日趋恶化,城市缺水问题突出,缺水范围不断扩大,难以满足沿海地区发展需求。近年来,广东积极开展海水利用工作,探索海水利用有效途径,取得较好成效。广东具有海水淡化开创性和指导意义的成功范例,如全国第一座电渗析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建在南海西沙,全国第一座民用电渗析海水淡化站落户于珠三角。
3、广东海洋电力产业
海洋电力产业是利用海洋能发电满足人类电力需求的产业。海洋能资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和温差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广东是海洋大省,可用于潮汐发电资源约400万千瓦。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广东经济产生一定的冲击,但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较小,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放缓,但依旧得到一定的发展。
三、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综合环境尚待完善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政策法规的配套完善、政府的间接调控能力、技术中介的服务功能、知识产权的保护、官产学研结合的能力均有待加强。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综合环境。
(二)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基础比较薄弱
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和资金。从人才角度来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广东缺少高新技术的学科带头人、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广东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整体科技实力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技术创新源的开发能力尚待加强。从资金角度来看,广东目前的科技投入不足,企业对技术开发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普遍偏低。
(三)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实力有待加强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广东海洋高新技术大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海洋高新技术小企业的数量还不多、创业氛围不够浓厚。虽然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形成经济规模的海洋高新技术产品不多。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来提高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质量和保持其发展速度。
四、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未来海洋开发的竞争取决于海洋高新技术实力。因此,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海洋,才能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广东省应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以海洋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扩大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创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一)制定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加强组织领导和宏观协调,结合广东省经济发
展战略需求,提出广东海洋高新技术发展目标与动态调整建议。协调区域内各市的产业分工,消除人才、资本、信息、科技资源等市场要素的分割障碍,营造公平竞争、协调发展的发展环境。
(二)加强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体系建设
建设一批国家级或市级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完善海洋科研开发体系,大力推进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拓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资金来源
要建立多元化的海洋科技投入体制,拓宽资金渠道,逐步形成财政拨款、金融贷款、单位自筹和利用外资四大渠道。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积极推荐和协助有实力、成长性强的海洋高新技术企业上市。
(四)加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管理人才的吸引和培养
创新人才制度,加强培养和引进人才,尤其注重引进技术研发团队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欢迎他们参加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和开发。
(五)依据政策法规建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管理体制
建议建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管理体制,避免重复建设而造成恶性竞争。政府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调控全省供求总量的平衡、重大科技项目的布局、产品发展方向和技术转移等。
(六)加强国际和区域科技合作
营造良好的研发环境,充分发挥广东的区位和市场化程度高的优势,鼓励国内科研机构与外资企业研发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使外资企业研发机构融入到广东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
五、结语
作为海洋经济大省,广东凭借其丰富的海洋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一直处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21世纪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海洋,才能实现传统海洋产业升华和发展。依托广东海洋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体系,进而实现广东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谨凯,我国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广东省统计局,2008年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广州:广东省统计局,2009。
[3]高慧英,海洋能发电[J],广东科技,2007,(4)。
近年来,在海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认真落实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实施“三片四园”的农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海安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茧丝绸、家禽、生猪等三大产业为核心,蔬菜、优质稻米、海洋渔业、山羊、食用菌等五大产业为特色的产业格局。现就海安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作一探讨。
1海安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09年,海安县桑园面积8 533.33 hm2,蚕茧总值4.46亿元,茧丝绸企业实现产值60亿元;家禽饲养量达4 167万只,年内出栏2 227万只,实现家禽业产值近20亿元;全年生猪出栏72.4万头,实现生猪产值15.9亿元;蔬菜播种面积2.08万hm2,实现蔬菜产业产值15.6亿元;水稻种植面积3.74万hm2,总产量34.6万t,实现产值7亿元;海洋养殖面积1.73万hm2,海洋渔业总产值16亿元;山羊饲养量74.65万只,实现产值3亿元;食用菌种植规模达400 hm2,年产菇3.5万t,实现产值5 000多万元。
1.1立足现状,科学规划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立足海安县资源优势,结合省市沿海开发规划、沿海农业发展规划和全县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科学制定和完善“三片四园”农业发展规划,明确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科学布局,加大工作力度。以三个片区(沿海绿色旅游农业、里下河生态农业、西南特色农业三大农业片区)为载体,分别侧重发展海洋渔业、生态健康养殖、园艺业,以四大园区(苏台农业合作园、雅周现代农业园、城东现代农业园、墩头现代农业园)为基地,发展优质稻米、蚕桑、水产、设施栽培等,引入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逐步引导优势特色产业由分散发展向集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形成市场调节、政策引导、行业自律的产业运行机制,培育生产、加工、服务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1.2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各大产业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形式。全县拥有茧丝绸深加工企业52家,其中缫丝厂15家,丝织厂15家,针织厂4家,绢纺厂2家,服饰及深加工企业16家,企业生产设备、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家禽存栏10 000羽以上的有132户,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95.15%,有从事禽蛋营销的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5 000多个;2009年,海安县列入农业部规模养殖统计的生猪养殖户1 962户,其中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有41户、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60.42%,比2008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县现有52家饲料生产企业、3家兽药生产企业和658家饲料经营企业、35家兽药经营企业,建有苏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兽药批发市场;另外,稻米加工企业、海洋养殖业、养羊业以及食用菌种植业等的产业规模都在不断扩大。
2取得的成效
2.1优势特色产业为统筹城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海安县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就业,实现了农民增收。据统计,1994—2008年的15年期间,全县年均桑园蚕茧收入3.3万元/hm2。全县从事畜牧业的劳动力5万人次;全县近8万户农户专业从事蔬菜种植,或套种蔬菜,或参与蔬菜加工和蔬菜流通领域,蔬菜年平均产值达6万元/hm2以上,露地蔬菜年均产值也在4.5万元/hm2以上,设施栽培蔬菜的产值效益则更高,小棚栽培年均产值6.75万元/hm2左右,大棚栽培年均产值7.5万~9.0万元/hm2。优质稻产值20 355元/hm2,比普通稻米提高10%;全县海洋渔业从业人员近2万人,效益3亿元,人均收入近3万元;全县现有山羊养殖户71 596户;土地种菇产值60万元/hm2左右,净收入22.5万元/hm2。
2.2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产业质量提升
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业转化,优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形成了一批有国内外知名的农产品品牌。鑫缘茧丝绸集团是海安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5类免检产品;海安县被列为无公害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县,有“赐福”、“青墩”、“凤乡”、“隆政”牌鸡蛋,“格格佳”牌三黄仔鸡,其中“赐福”牌鸡蛋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富思源”、“海派凤味”、“717”、“德心”牌猪肉均通过了国家级无公害产地认定及产品认证,深受上海、苏南等城市消费者喜爱;“兰波”、“清馨”牌二次紫菜通过了美国HACCP质量认证,被认证为有机食品,“时代”、“餐侣”等6个品牌的一次干紫菜获得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另外,该县多个大米品牌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多个食用菌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证书等。
3存在的问题
3.1劳动力缺乏,制约产业发展
随着大批素质较高的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的趋势明显,导致主要劳动力人群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思维方式陈旧,只能按照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劳作,从而影响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例如,蔬菜生产是对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劳动强度较大的一个产业,高素质青壮劳动力的缺乏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在蚕桑产业方面,一些规模较小的养蚕户一旦遇到蚕茧行情低谷,随即挖桑毁桑。
3.2产业布局分散,规模化有待提高
海安县的部分特色产业仍以散户经营为主,批量小、集中度低,管理粗放,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加工质量。目前该县的稻米种植是以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为主,比较效益不高;食用菌总体规模偏小、保鲜贮存和深加工技术滞后;山羊养殖规模化程度低,给疫病控制带来隐患;目前该县的生猪产业分布主要分布在城镇近郊,养殖结构亟待优化,畜牧业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因此该县生猪产业面临着生产布局重新调整的巨大压力。
3.3龙头企业不强,带动力有待提高
随着优势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产量逐年增长,该县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转化能力低、带动力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层次低。蔬菜的贮藏、加工、出口一直是该县的弱项,近年来虽然有所发展,但规模小,有的仍是小作坊式的经营。出口也刚起步,出口量微乎其微,品种单一,缺乏龙头企业的拉动,蔬菜产品销售缓冲的余地较小,市场风险增大,不利于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龙头企业不强,加工能力弱。现有企业大多加工转化能力有限,以简单的一次性加工为主,山羊、食用菌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有待实现加工龙头企业零的突破。三是龙头企业少,不能形成产业合力。融资问题是制约企业成长的主要原因,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不利于产业抵御市场风险。
3.4品牌培育不够,市场竞争力弱
目前,该县国家级名牌产品仅有3个,而且集中在茧丝绸产业,其他产品都属地方性产品,虽然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但在全国市场知名度不高,没有形成国家级品牌,影响产业层次的提升。
4发展对策
4.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将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按照“三片四园”的产业发展规划,分解落实任务指标,建立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并进行严格考核和奖罚,推进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做优做强[1-2]。
4.2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优势特色产业技术水平
以人为本,积极开展农民科技文化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增强农民科学经营管理水平;加快现代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和企业家队伍建设,按照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技术与经营管理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行业技术骨干和经营能手,发挥其在推动现代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加快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开发引进,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率,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广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如无公害生产技术、生态健康种养殖技术、良种繁育改良技术、农产品保鲜贮藏技术、农产品系列化加工技术等。
4.3大力培育加工流通企业,努力提高优势特色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积极扶持壮大龙头加工流通企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工作思路,加快建设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市场拓展能力强的龙头加工流通企业群体,增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营销能力。二是认真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大力推行“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加工流通企业与农户建立规范、合理、契约化的利益关系,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双赢互利的目的。三是按照“优化布局、完善设施、提升功能”的原则,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形成以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互为补充、当地市场和外地市场相互衔接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建立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的产销互动模式[3]。
4.4加快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营造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是建立良种繁育体系。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收潜力。二是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采取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及政府有关部门相结合的形式,搜集各地农产品产销信息,为该县现代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三是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监测体系。积极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动物药品、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滥用。积极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并积极进行申报,不断提高海安县现代优势特色产业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4]。
4.5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为现代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抓住国家大力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机遇,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该县现代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采取“项目带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快现代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进程。采取扶持奖励的办法,鼓励土地流转。制定优惠政策,改进金融服务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为现代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5参考文献
[1] 马钟辉.互助县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279-280.
文成县位于浙江省南部,温州市西部,飞云江中上游,东邻瑞安市,南界平阳、苍南县,西倚泰顺、景宁县,北接青田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9°46′~120°15′,北纬27°34′~27°59′,其中林业用地面积9.16万hm2,占71.2%,是浙江省典型的山区县,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境内地势自西北略向东南倾斜,沟谷纵横,山峦起伏,地形复杂,垂直高度相差悬殊;县域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24%,林木蓄积量达230万m3以上。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1 885 mm,无霜期285 d,年日照时数1 842 h,年蒸发量967 mm,年平均气温为18 ℃。森林植被资源丰富,在浙江植被分区中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土壤深厚,其成土母岩为红色壤类红松土,山地资源丰富,适合油茶植物生长。
2文成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文成县委、县府对油茶产业发展十分重视,将油茶产业列入该县九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出台了扶持政策,加大了对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各地农民种植油茶的热情高涨,油茶产业迅速崛起。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文成县自2009年开始实施油茶提升项目,油茶林面积、产量和效益得到了全面提高,进一步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2010年又将2个油茶精品园建设列入到浙江省重点欠发达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特别扶持工程进行扶持。为了加快油茶优良新品种培育和丰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油茶产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实现油茶高产高效,带动山区农民的增收致富。近年来,文成县已从外地引进优良油茶苗逾50万株,新发展油茶良种示范基地逾333.33 hm2,其中良种推广面积166.67 hm2,技术推广面积166.67 hm2,建立油茶优良品种采穗圃3.53 hm2,油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3.33 hm2,分布在大峃、黄坦、南田、百丈漈、玉壶等镇,成立了多家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
3文成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发展文成县油茶产业的指导思想: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油茶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集约化经营的原则。二是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带动山区农民兴林增收致富、促进文成县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油茶产业以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高油茶产业发展综合效益,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进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实现油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油茶产业发展坚持适度规模,相对集中,新造与改造相结合;坚持产业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注重油茶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提高综合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实施标准化生产,商品化经营,鼓励企业采取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依托企业带动高产油茶林建设,促进农工商、产加销、产学研紧密结合,提高竞争力。
4 文成县油茶产业发展对策
4.1开展综合利用研究,提高产品附加值
应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在深度开发利用茶果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提高附加值,充分开发利用茶果原料,取得高额利润的回报,把油茶的系列产品推进更广阔的市场,才能不断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发展油茶生产,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开展对茶壳、茶枯、茶油等的深加工综合利用研究[4-5]。
4.2加快油茶基地建设,提高补助标准
文成县委、县府对油茶产业发展,对油茶基地建设的补助标准作出规定,经林业局验收合格新造油茶基地连片6.67 hm2以上补助3 000元/hm2,其中整地已通过县造地项目得到补助的,补助1 500元/hm2;低产油茶林改造连片6.67 hm2以上补助2 250元/hm2。
4.3以科技为支撑,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步伐
林业、科技部门要加大油茶新品种的预植更新力度,加大引进和开发优良品种,对林相较好,但产量不高的油茶林进行高接换冠,建议大力开发建设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文成县委、县府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建立科技兴油创新机制,提高产业化水平。每年安排10万元经费,逐步建立良种采穗圃和良种繁育中心,用于名优品种引进、良种选育、推广应用优良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等提高良种普及率和科技含量。
4.4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创建油茶名优品牌
油茶产业作为文成县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特色产业发展优势较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对绿色保健食品的追求,市场对油茶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实施创建油茶名优品牌战略,开发一批质优、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高、具有一定规模的油茶品牌产品[6-7],对于加快文成县油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成县府、县委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扶持和培油茶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育和油茶示范基地,重点扶持油茶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
5参考文献
[1] 回良玉.全力推进油茶产业建设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J].湖南林业,2008(10):1-4.
[2] 周席华,徐永杰.湖北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湖北林业科技,2008(6):50-51.
[3] 姚小华,王开良,罗细芳,等.我国油茶产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1):3-6.
[4] 余钟仁.上饶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83-384.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 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
中图分类号:S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082-02
我国的健康产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产业,其产业经济方面,包括医规模和总容量都在不断扩大[1]。近年来,潍坊市健康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扩大,内部结构优化,健康产品质量提高,健康服务功能完善提升,辐射健康种养业、健康制造业、健康服务业在内的健康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1 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1)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已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69处、农村幸福院480处、互助养老服务点1200个、医养结合服务机构9家。全市现有养老床位4.1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28张。培育或引进品牌养老服务组织41家,建成县级养老信息化平台7处。社会化养老发展迅速,全市登记注册社会办养老机构达83家,其中在建51家,设计床位3.1万张。大力推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形成了潍城区华都颐年园、高新区鹤祥安养中心为代表的一批“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机构。
(2)健康商贸流通体系规模扩大。形成山东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山东康惠医药有限公司、山东远东医药有限公司等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医药流通龙头企业12家,其中,过10亿元的3家,过60亿元的1家。奎文医药物流园、寒亭临港物流园、潍城鲁东物流园等与健康产品相关的物流园已经建成运营。具备完善的医药产品零售市场,山东海王星辰民康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潍坊百姓福医药连锁公司等连锁经营门店均在50家以上,药品质量优、品种全、覆盖面广、服务规范,满足了人民群众安全和便利的购药需求。
(3)形成了较强的医药研发能力。已初步形成“科研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重点开展中药现代化、生物工程、海洋药物、医疗器械、现代农业等相关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发展。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园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是山东省最早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专业化孵化器”,建有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智能孵化器和企业研发中心,配置近2亿元的国际先进仪器设备,已聚集150多家企业,涵盖中药、生物制药、医药中间体、海洋药物等新医药的研发生产销售。
(4)健康农产品生产水平较高。全市建成国家级蔬菜、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26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处,市级优质农产品示范园区150处。“三品”认证总数量达到1 370个,基地总面积发展到540万亩。峡山区创建为全省唯一一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在安丘市实施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产业集群建设,在寿光、诸城、高密实施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企业基地建设。
2 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产业层次不高。潍坊市健康产业尚未形成一体化发展,重要的行业细分领域布局分散,发展水平较低。在以医药、医疗器械、保健品为主的健康制造领域尚缺乏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龙头企业。在全国2 100多家同类企业主营业务排名中,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列第533位,山东潍坊精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排名第744位,潍坊市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排名第934位。
(2)产业政策体系不健全。潍坊市健康产业尚无系统全面的产业发展政策,健康产业细分领域方面,如保健品、中医养生健身等,尚未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对其进行引导和监管。机构养老方面,缺乏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评价标准。
(3)高素质人才缺乏。高端健康产业人才如研究开发、医疗服务、企业孵化人才严重缺乏。优秀企业管理人员多为外地引进人才,本地成长人才缺乏,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的高端管理人才更为匮乏。高素质职业人才普遍不足,健康管理服务、养生保健服务、健身健体、健康体检服务等健康服务机构专业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弱、数量少[2]。
(4)产业投资规模小。虽然潍坊市健康产业投资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与其他行业比较,健康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有待加强。特别是药材种养、医药制造、保健食品、科技研发等领域投资较少,与行业整体发展目标差距较大,制约我市健康产业发展。
3 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培育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华都养老集团、潍坊鹤祥安养中心、得利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鲁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泽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兴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等健康产业龙头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引领潍坊市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2)扩大中成药生产。立足潍坊市现有药材种养基础和药材品种特点,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利用现代医药理论和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中成药剂型和成方,推进中药现代化,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创新产品,打造中成药现代化生产基地。重点以山东沃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为基础,加强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快心可舒、脑血疏等心脑血管用药、速效剂型的开发。以诸城浩天药业为基础,加快超临界萃取、超微粉碎、喷雾干燥、大孔树脂吸附等中药提取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高中药提取物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
(3)“互联网+”融合发展。把握“互联网+”时代来临机遇,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智慧健康管理、智慧养老服务、溯源产品生产等为主体的智慧健康产业的发展。利用云计算技术,以大数据管理为支撑,建立“潍坊健康云”,提高全市健康管理智能化水平。
(4)搭建市场平台。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风筝会、菜博会等市内外重要展会,加强与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城市的对接与合作,充分利用展会平台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协调推动区域内电子商务发展,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培育电子商务新业态,构建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信用体系,支持各类电子商务平台跨区域建设、运营,不断地丰富商品和服务种类,逐步形成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体系。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提高,健康产业越来越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3]。因此,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将直接关系国计民生,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秦皇岛;轻工业;港口;旅游业
Key words: Qinhuangdao;light industry;port;tourism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251-02
0引言
秦皇岛港是中国北方天然不冻不淤良港,是国内最大的能源输出港,兼营杂货和集装箱,年吞吐量过亿吨;目前已初步形成粮油食品、机械制造、玻璃建材和金属压延四大支柱产业加现代物流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格局。 但是,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相比,秦皇岛仍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城市。
1秦皇岛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经济发展现状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达到808.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12亿元,增长9.1%;第二产业增加值327.96亿元,增长10.5%,其中工业增加值292.36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389.87亿元,增长13.7%。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28426元,比上年增长10.9%。三种产业的比例关系为11.3∶40.5∶48.2。继续保持“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财政收支持续增长。全部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完成106.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税收收入达98.61亿元,增长27.7%。全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3.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12.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8.45亿元,增长16.3%。总体看秦皇岛市的经济发展是稳步上升的,但增长幅度迟缓。
1.2 存在问题
1.2.1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现代化交通网络还没有完全形成。如与京津冀其它的地区城际快速通道还没有完全形成,缺少民航机场等影响了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和整个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城市公用设施有待提高。目前仅有北戴河东西部和海港区两个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昌黎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其它县区还无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64.01%。缺少清洁型能源等。目前秦皇岛市三个城区之间,有许多待开发区域,海岸线利用率较低。
1.2.2 企业规模较小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逐渐加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优势,就要积极拓展企业的规模。截止到2004年,秦皇岛市有大中型企业仅49家,而在这些大中型企业里,真正有规模有实力的大企业也不过十余家,除个别行业产业的集中度较高以外,其它行业产业集中度普遍较低,很难形成强劲的竞争优势。同时,已经形成的区域性的产业趋同格局,也制约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1.2.3 海洋经济发展缓慢秦皇岛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是海洋经济发展滞缓。海岸线资源利用不合理,效益低,每公里产生的效益远远低于山东等沿海地区。海洋化工、海洋食品业发展缓慢。远洋渔业、海洋运输业亟待进一步加强。港口与城市在港口功能、临港产业、集疏运、用地等方面都缺乏沟通和协调,没有形成合力。临港产业发展对全市经济发展拉动力弱。港口运输处“黑重白轻”,散货、集装箱比例偏低的发展状态。
2秦皇岛经济发展战略途径
2.1 以轻工业为产业支柱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针对秦皇岛市的自身特点就要有重点地发展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实施齐燕数控机床、康泰医疗设备、熔石英玻璃、超薄液晶显示玻璃、领先科技生物肥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整合信息化资源,促进信息产业发展。河北软件基地、燕大科技园等创业环境继续改善,这都体现了我们以科技为本的基本思想。 秦皇岛的发展应树立良好的轻工业支柱产业,如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强化深入使其成为城市的支柱产业。秦皇岛具有发展葡萄酒产业的独特优势,处于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黄金种植带,生产酿酒葡萄的各项条件可与法国波尔多地区相媲美。酿酒葡萄种植、酒堡酒庄酿酒、工业化酿酒、葡萄酒文化旅游、葡萄酒贸易、葡萄深加工和配套制造业7个规划发展的产业集群。以此带动秦皇岛市轻工业的全面发展。
2.2 以港口建设和开发旅游资源为发展两翼
2.2.1 港口建设以秦皇岛港为核心整合腹地海陆物流体系和物流通道,推动物流链的纵向一体化进程。要依托“东出西联”战略,瞄准整个华北、东北和西北大部地区,构建通向港口城市背向区域的交通干线,打通至俄、蒙资源产地的联系,把东亚、东北亚与中亚、欧洲连结起来,通过缩短腹地区域出海距离,建立本港发展的稳固后方。以资本、项目和出海通道的优惠以及便利密切的经济联系,使秦皇岛港成为区域经济联系的枢纽和资金流动的中转站、动力站;通过临港工业园区引进外部资金和技术,使腹地区域通过工业园区和航线获得产品与市场,促进城市产业升级;以建设港口物流内陆化组织网络为重点,形成全过程、便捷低廉的物流体系,引导广义经济腹地和辐射范围内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向秦皇岛集聚,逐步形成经济共同体。
2.2.2 开发旅游资源强化全市发展旅游、全年发展旅游、全方位发展旅游、全产业融合旅游的意识,以规划为先导、基础设施为支持、生态保护为前提、项目建设为载体、文化发展为内核、改革创新为动力,整合资源要素,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构建以旅游业为中心的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使其旅游整体形象更加鲜明,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旅游环境更加优化,旅游产业素质显著提升,初步建成中国北方最佳休闲度假胜地、山海生态宝地、长城文化高地、健康长寿福地;全面提升城乡旅游的建设管理水平、产业集聚水平和文明程度,探索创造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城市文明模式,把秦皇岛建成国际旅游名城,成为国内最佳、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
3结论
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秦皇岛存在的区位优势,以轻工业为产业支柱,以港口建设和开发旅游资源为发展两翼的战略设想把秦皇岛建成经济强市。实现经济上的腾飞,成为连接华北、华东和东北地区的一颗明珠。正确的区域定位和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成功路上的航标,而认识到这一点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一、河北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在海洋育种和健康养殖方面,我省处于起步阶段秦皇岛海洋牧场公司通过在建立人工礁石,分层养殖,逐步建立育苗、养殖、深加工等产业链条。在秦皇岛和和唐山部分地区,大量投放人工鱼礁石,建立多个海洋牧场。充分发挥我省环渤海地区滩涂和浅海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和发展现代化、规模化、无公害的扇贝养殖。在海洋生物制药方面,河北凯威制药有限公司从加拿大新食品公司引进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乳化剂,广泛用于保健品、药品等,该项技术的引进,填补了我国海洋生物制药领域的空白。河北华晨药业有限公司在渤海新区投资12.6亿元的海洋生物医药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在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方面,目前河北省已经完成曹妃甸海水淡化项目,同时推动曹妃甸海水淡化供给北京项目,两年后可每日向北京提供100万吨淡水,渤海新区的海水淡化循环经济区已经获得批准,我省完全具备推动海水淡化产业的实体基础。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上,秦皇岛山海关造船厂、曹妃甸工业区博迈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等一批船舶海洋工程勘探企业的逐步成型也为发展海洋装备产业提供了发展基础。2013年5月31日,经过15个月的精心施工,成功将新加坡OMNI公司的30万吨油轮“北方之珠”(VLCC)改装成为集油气储存、外输、装卸、动力供应于一体的浮式储油船(FSO);公司在2013年与新加坡FTS DERRICKS PTE LTD公司签订2+2座CJ50-X120-D Rig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合同,单座平台合同价达4.3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3.5亿元。CJ50自升式钻井平台属国内首次承建,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海洋石油钻探开采装备,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之一,工程量及合同金额均创山船历史之最,该平台的建造将带动山船重工在设计、采购、建造及调试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向国际化迈进,也将为公司今后进一步跻身国际海工建造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海洋再生能源方面,2005年中,河北省沧州市黄骅港开发区管委会与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合作建设总装机容量约100万千瓦的国内第一个大型海上风力发电场。
二、河北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河北省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的政策支撑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省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意义重大,有利于我省传统产业的产业升级。我省相关的政策主要是针对我省传统的海洋产业,如港口业,对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涉及较少。
2.河北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缺乏人才支撑,特别是高端人才匮乏
我国的海洋产业高端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青岛、大连等一线城市和沿海城市,相对中小城市人才匮乏。我省没有一所海洋类的专业性的大学,仅有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一所海洋类的专业学院。我省薪资水平较京津地区较低,高端人才容易被京津吸引。
3.河北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渠道较少,融资困难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身具有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等特点,因此对资金的需求缺口较大。特别是以海洋石油平台为主的海洋装备制造业融资压力更大,资金支撑的强弱直接决定我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成败。
4.河北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和京津冀地区产业融合相对较少
我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发展的初期,产业链条较短,还没有形成规模性的产业集群。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应该发挥各自的产业优势,我们既要利用我省的地理优势,配套产业优势,又要借助京津的人才优势。
三、河北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
1.政府加大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改变过去重陆轻海、重传统产业轻视新兴产业的观念,加大对于新兴产业的重视,针对不同新兴产业制定系统的产业支撑方案,营造发展海洋战略新兴产业的有利环境。其次,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政府针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立项、市场准入等方面,要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2.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提高海洋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
在现有海洋新兴产业人才相对匮乏的局面下,河北省应该在现有的高校内加大海洋类学科的建设,设立重点海洋学科实验室,提高海洋人才的内部培养。同时加大对人才引进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将北京、天津、青岛等地建立海洋高端人才平台,实现智能共享,逐步提高河北省海洋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
3.河北省基金拓展新型融资渠道,为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首先,新兴产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河北省政府应该鼓励发展专业性的银行,发行海洋新兴产业的债券品种,建立海洋产业至今,鼓励民间资本的加入,环节产业发展的资金压力。其次,不断拓宽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鼓励企业通过国内外股票上市等方式,直接筹集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