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影视与制作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22-02
影视后期制作涉及画面、声音、对白、文字等多种手段,是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创作体验,也是影视作品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其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视频作品的总体质量和品位。
一、对白
电影录音是科学,更是艺术。电影录音的发展同技术进步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影视录音通常包括音乐、音效、对白三部分内容。在对白录制时需要注意到,声音本身应当具有距离感和空间感。在不同的空间里,声音具有不一样的艺术色彩。影视中录音师应用空间属性表现声音,可以带给人的感受是既亲切而又真实的。受众对声音距离产生的感觉来源于直接声音与反射声音所构成的比例,另外也同声音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在影视摄制中,录音师以传声器控制位置和变化音量,调整音色等,从而使声音获得不同的距离效果,让画面更加富于层次感与透视感,用声音模拟出画面的层次,用画面带动声音的效果。
二、动效
在实践工作之中,录音师要对各种动效之间以及各种动效和画面之间的关系进行精心地考虑以及巧妙地布局。结合电影创作的实际需求,对影片中的动效进行艺术构思以及处理,从而塑造较为鲜明生动的声音形象,使得电影艺术形式更加完整,成为一个视听整体的艺术。在对动效进行录制时,通常情况下首先要以生活真实为重要原则,赋予画面应有的声音,通过动效的利用使得影片中的声音世界充分展示出来,创造环境感、真实感以及声音的多层次空间,进一步丰富以及扩大画面的空间,使得影片贴近生活实际,能用艺术的真实征服广大观众。与此同时,要下意识地把握好声音的起始以及节奏,分别掌握好各种声音之间的比例以及平衡,按照整体的情绪以及要求来进行录制,使得各种声音连接混合并且与画面相互结合在一起,使其过渡自然、流畅,做到前后连贯、层次分明、有条不紊,产生一定的意境以及联想。
最后,需要对声音素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为使声音能够比较生动地将艺术形象塑造出来,真实、细致地反映现实生活,就必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声音进行选择提炼,结合影片的内容以及导演的实际需求做好艺术加工以及处理工作。通过录音手段的有效利用,譬如说音质调整、混响、延时等等,从而达到特定的艺术氛围以及艺术效果。通过种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原声音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将各种声音的特色以及内涵准确地表达出来,或者有意地对其进行歪曲,从而能够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最终将内容贴切、音质优美的声音传达给广大观众。
三、电影音乐制作
电影音乐从制作上进行划分的话分为原创音乐以及剪接音乐两种类型:原创音乐主要是指专门为了电影而创作的音乐;剪接音乐是指将现有音乐成剪接电影画面所需要的音乐。在完成音乐写作后还要音乐录音。音乐录音可按照下面三种方式进行:先期录音、后期录音、混合录音。
在绝大多数的情形之下,电影音乐要按照如上所述的三种方式进行三次录音。在先期录音时,导演和作曲家对音乐整体情感以及节奏有一个准确性地把握。当影片完成后,音乐指挥一边看画面,一边结合画面的节奏指挥乐队进行录音,这样就能够确保音乐以及影片的节奏精确地吻合。最后通过混合录音对音乐的音量进行最终的确定。
四、音画关系
音画关系是指影视与音乐的具体结合关系。画面属于视觉艺术,音乐属于听觉艺术,两者之间共同以时间的延续展现自己的艺术感染力,它们进行有效结合是必然的发展规律,结合通常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即音画对位以及音画同步。
1、音画对位。这部分工作指的是根据特定的艺术目标,使同一时间段内的画面与声音展现出艺术的不同侧面。使两者在艺术上形成统一,形式上形成对位,以达到影视内容的深刻性。音画对位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音画并行,用声音将人物形象以及情绪状态形象地表达出来,使受众得到更多的潜台词,产生非常积极的联想,使得影视内容单位时间内的容量进一步扩大。二是音画对立,作曲工作人员与导演有意让画面与声音形象之间在气氛、情绪、节奏以至内容等方面相互对立,借以实现影视的表现意图。
2、音画同步。实则音画同步属于音画关系的基本类型,在理论研究上,所有的影视也都应该是音画同步的,意即声音同影像经过系统的融合,让受众同时可以感受到影像与声音两部分内容,音乐情绪同影像情绪保持基本一致,画面
节奏和声音节奏处在同一旋律之上。很多时候,若有一两处声音与画面不能同步,受众并不容易发现,比如一个背对着摄像机讲话的演员,而若演员对着摄像机讲话,他的嘴唇动作必须同声音对白保持一致,任何超过半格的误差都会让整个表演蒙受巨大的损失。而在对动画影片进行制作时,口型制作在这其中也显得尤为重要,是需要进行严格对位的内容。
五、影视动画中声音的制作
影视动画中声音的制作与影视艺术的声音制作进行相比较的话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影视动画中声音的制作程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一整部动画片都制作完成后,再结合影片的实际需要加入配音以及音效;另一种是先配上演员的配音,再结合演员的实际表演来对影片的画面,角色进行设计等,然后将影片制作完成。影视制作则大不相同,影视制作的声音,主要有同期录音以及后期录音两种类型,而对于动画片而言,不可能同期录音。而且电影通常都是在拍摄完成后再加音乐的。
影视动画中的声音对于整部影片质量而言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渲染情绪,对角色的内心世界进行传达,迪士尼早期的不少作品都是靠音乐以及动作来对气氛以及情感进行表达的。视听效果与“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好的画面而没有好的听觉效果的影片无疑是会使得广大观众感到十分遗憾的。
在影视后期的制作与编辑过程时,线性编辑同非线性编辑都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二者都存在各种不足之处。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把两种技术综合应用,取长补短,使影视后期制作力争做到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当然可以,只要看中的学校研究生院有这个专业就可以。
2、至于考的科目,这个每个学校要考的科目都是不一样的呢,北影、中戏都有这样的专业。很多综合类大学也有该课程,比如传媒大学、上海大学都有的呢,具体的就是要看一下你想考哪个大学呢。
(来源:文章屋网 )
随着经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影视业逐渐兴旺发达起来,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之余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因此,影视制作商家为了抢占商机,获得高额利润,将更广泛的投资应用到影视制作中,同时,这也带动了影视制作行业技术的进步,近年来,数字技术已经融入到影视制作中来,尤其是在美国等优秀的动作系列影片中,数字技术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应用元素,它带给受众一种强悍的视觉冲击,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过多的对数字技术的依赖,降低了影视作品的真实性,为此,制造商应该正确对待数字技术,迎接它带来的双重机遇与挑战。
一、数字化在影视作品中的产生及发展
影视作品自上个世纪诞生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始的无声电影到现在的声色俱佳的音效电影,从原始的黑白无到现在色彩绚丽的彩,从平面电影到现在形象逼真的3D电影,电影制作面临着一次又一次技术上飞跃,不仅促进了影视制作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广大受众带来了一次又一次视觉与精神的双重享受。可以说影视制作行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任何一次影视制作的技术突破都是信息技术的支持。数字化影视制作产品最早诞生于影视制作业发达的美国,该系列一经诞生,随即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并创下了一个个票房新高,不仅为美国赢得了影视制作行业的带头地位,同时也为其国家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美国数字电影的影响,本世纪初期,我国的影视导演也立足于影视制作的数字化创作,并先后产生了一批相对优秀的影视剧作,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二、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中发挥的作用
(一)数字技术让影视制作工艺更加完善。数字技术进入了影视制作的各个领域,为影视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全新的、广阔的空间,大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力,提高了影视制作的效率和灵活性。特别是采用非线性处理模式的数字化技术,让影视的前后期处理工作变得轻松而灵活,将传统的体力劳动为主的影视制作变为鼠标、键盘的工作模式,完美地改变了影视制作的工艺水平。
(二)数字技术让图像的表现方式更加丰富。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图像和声音。图像是影视艺术中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传统的获取图像的手段是通过摄影机的摄影,加上一些模型特技、洗印合成等技术手段来得到的。虽然传统影视作品中不乏大量美轮美奂的佳作,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影视表现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影视艺术的要求。由数字技术参与的影视制作能够获得逼真的画面、模拟真实的环境,实现传统手段难以实现的技术表现力,极大地丰富了影视表现手段。
三、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
(一)剧本的数字化处理。首先剧本在投入使用之前需要编剧与导演进行磋商修改,这就需要剧本在计算机上进行相应的复制和更改替换操作,经过数字化处理完成后的剧本才能最终确定为演员利用的标准;其次,在拍摄的过程中,由于场景等变化,需要进行相应的剧本更改,而剧本的调整必须征得编剧、制片、导演等主要负责人的研讨,但是受到地域的限制,以往操作起来相当复杂,自从引进了数字技术,完全可以实现网络共享数据同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二)筹备阶段经费预算。影视制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的经费支出也相对繁琐,通过数字处理技术,不同部门之间的经费运算与开支可以分别计算存储,这不仅能够科学的进行影视制作的财务管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经费管理的透明度,减少不必要的经费开支。
(三)增强场景的利用效果。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不是单一的场景画面,而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之间进行相应的切换。而部分存在难度的拍摄场景不仅增加了拍摄工作的难度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制作成本,延长了制作时间,数字技术的诞生能够根据导演的需要进行场景的网络合成,并在需要的拍摄时机进行及时的调用,它不仅降低了拍摄的难度,也减少了经费的开支,是目前影视制作业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手段。
四、合理利用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一经引进影视制作领域,就逐渐获得了广泛的利用,它为受众呈现了一部部精彩纷呈的影视作品,不仅给广大受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享受和精神盛宴,同时也为制作商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片面的依赖数字技术,使得当下的动作影片逐渐脱离现实,并不能真正从社会的角度给人们以启迪,落入了庸俗夸张的恶性循环,尤其是近年的国产电影,导演片面的追求大的排场和夸张的动作技巧,但是脱离了电影的本质内涵,不能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因此,未来影视制作中的数字技术应用应该立足于现实,注意适度的原则,切忌盲目依赖,只有这样创作的影视作品才能得到较高的票房。
综上所述,数字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影视制作的一个新的繁荣阶段,它无疑给影视制作带来了历史性的突破,但是,在利用数字技术的同时,电影制作单位更应该从电影的质量和观众的接收能力出发,坚持适度的原则,确保合理利用数字技术。
参考文献:
[1]廖祥忠.数字技术对影视艺术的影响[A].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
[2]田文.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的冲突与交融[J].大众文艺,2009(15).
[3]王孝锦.数字技术对影视技术的影响[M].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3(3).
1引言
就目前影视制作方面情况展开分析与研究,于宏观角度分析,应用数字化制作手段较多的影视类型当属电影、电视剧。以电影作为分析对象展开分析,电影技术的发展即为技术发展的具象化呈现,电影发展史中出现对应技术,即表示此类技术已较为成熟,可实际应用。由黑白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彩、再到现如今的科幻巨作、特效大片,其中所应用的技术不仅切实满足了观众的观感体验、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更能够使拍摄过程中无法实现的对应艺术手法予以呈现、表达。本文即由此展开分析,将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予以实际分析,研究艺术表达手法的同时将技术予以阐述。
2影视制作中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分析
2.1艺术创作空间的提升
艺术创作空间的提升是艺术与技术融合之处中较为直观的体现。原有拍摄模式下,因艺术思想与实际生活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构思可能无法于现实生活中体现,以往的影视与拍摄过程中无法较为实际的体现,大者如构建奇幻世界、拍摄腾云驾雾等实际表现方式,小者如拍摄万物复苏,而实际拍摄季节为冬季等。此类问题于以往模式中常寻求替代手法或等待具体时机,消耗时间的同时对实际拍摄而言要求较高、难度较大。但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可切实解决此类问题,利用对应技术使此类要求较高的对应问题予以解决,提升拍摄质量的同时解决拍摄限制[1]。与此同时,艺术创作空间的提升更集中于时间、空间等方面,此亦为融合的体现之处。技术能够使艺术表现手法更易被观众了解。以电影拍摄过程中蒙太奇手法的象征蒙太奇表现方式举例,艺术手法中此为隐喻的体现,技术手段可实现对隐喻的表述,使原本无法出现但影响与表达方式较为突出的对应事物具象化呈现,节省拍摄时间,提升艺术效果。
2.2数字化制作方法中的融合体现
就以往影视剧本创作、编制、处理等方式展开分析,以往模式中的拍摄分镜头依靠构思与绘制实现,甚至存在于纸面上,较为费时费力。而对应的新式技术可直接于电脑软件中呈现,使电脑软件替代原有模式下的人工操作,操作者仅需熟悉软件操作方式,通过鼠标及软件快捷键即可实现快速的操作,可充分实现原有镜头模式下的各类场景、标题角色、对白等需求,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体现技术与艺术效果的融合。与此同时,各类计算机软件皆可实现数字化制作,将影视设置、编辑中的各项工作全方位数字化、信息化。现阶段,计算机软件亦可根据编纂版本实现多个可能性版本并将其作为一种可行计划进行存储,即编辑一个版本的单位时间内可实现多个版本的制定,最终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对应版本或将各个版本予以融合。
2.3借助网络技术实现思维拓展
网络技术对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贡献在于其能够根据网络数据存储、传输方面的优势形成一类思维导图,实现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同时将作品作为一个节点来展开延展与思维拓展,将关联较为密切的信息予以一并呈现,观众于网络中观看时,若对此节目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可通过此信息寻找与节目相关的信息,进而进一步了解节目,将节目深层次内容予以推广,并参与到节目讨论中[2]。就实际展开分析,此手段不仅要较为有效地实现对于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更将对应思想予以解读,实现深层次探究,使观众对节目的理解更为深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对应思想。于不同角度观察,此亦可以实现节目的更大范围传播,使收视率上升。于存储方面手段展开分析,现阶段数字影院技术已成熟,网络电视、网络高清收视已成为影视作品的主要发行渠道。渠道发展过程中所实现的融合已不仅限于技术与艺术手法的融合,更将此融合方式发展至其他领域中,使电影、电视、综艺节目等融合,将各类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表达方式、节目摄制手法融会贯通,在技术提升的同时增加艺术表达手法。
3具体技术分析及实际操作方式
3.1数字化技术的前期构思
针对实际展开分析,融合过程中数字化技术是较为主要的融合手段。纵观融合手段,前期构思是使技术符合思路、提升作品整体价值的重要渠道。前期构思与准备工作的质量能够切实影响作品整体质量,涉及作品是否成功。因此,分析数字影视制作过程中艺术与技术的融合,首先需分析前期工作。实际操作中,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剧本写作、制片预算、制作时间、制作流程等。此类工作中既需要艺术思想所形成的构思与艺术表达方式的存在,亦需要对应技术所带来的各项水平提升,即以人力方面的构思、情节铺设为主,以对应技术的发展与分析为节省时间、提升效率的对应手段。如利用办公软件实现拍摄计划与编制预算、排列各个场景中所需要的设备、计算拍摄成本等。创作与设计过程中,对应操作亦可实现对影片节奏、摄影方面的把控与细节调理。
3.2制作过程中的重点
制作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影响后续一系列处理手段,对影片整体质量而言亦有较为明显的作用[3]。就实际展开分析,相关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应集中于现场制作、后期制作等方面。下文即将此类重点予以分析。首先为制作过程中的形象化预审视阶段,此阶段与前期准备工作有关,就实际而言,其属于前期制作中的重点,部分作品的形象化预审视甚至一直持续到拍摄阶段结束。形象化预审视工作中的重点在于各类细节方面的问题,具象化的部分包括角色挑选、服装设计、外景设置、数字化布景等,较为虚拟的部分包括人、物、空间、运动关系等。此类问题较为实际地影响制作,应根据实际对其有充足的预算与实际化的认知。除此以外,应该注重现场制作中的摄制方面问题,必要时多补拍镜头,由多角度实现素材丰富,便于剪辑与处理。
3.3后期剪辑中的艺术价值体现
由上文可见,后期剪辑亦为艺术价值与技术的融合。此部分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为其能够根绝原有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技术升级与艺术思想升华。现阶段所主要应用的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能够切实对视频进行编辑,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同时经计算机工作站予以融合,实现发展。同样,艺术价值的体现亦在于此。经高质量剪辑工作后的作品更为精练,能够在切实表达思想的同时为具体单位带来较为稳定的发展及更新,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使对应作品更为丰满,创造过程更为流畅[4]。
二、陕西影视制作产业层次构成运营中的困境
运营是指对产业经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运营模式可称为经营模式。任何一种经营模式都是企业在产业运营过程中不断积累、改变之后形成的。通过调研可得出陕西影视制作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中所体现出的运营发展传统和历史。陕西在运营模式上进行大胆探索和有益实践,制作出众多影视佳作,取得积极成效。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有较大突破,规模持续快速扩大,产业布局高度集中,集群化发展格局趋势明显。国有和民营等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投资趋于谨慎,多角投资主体正在形成,发行渠道多样化。尽管陕西影视制作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但在产业层次构成的整体发展中,仍遇到许多发展困境。从大环境上来看,陕西整个影视制作产业规模不大,集约化程度低,平均一个企业的规模不到40人。文化创新能力不强,原创能力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拥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更少,整个产业发展还很不完备,产业化程度不适应新的竞争形势,产业链不完整,骨干企业及大型企业集团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影响力度有限,缺乏影响力和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同质化现象严重,题材扎堆雷同、情节撞车,品牌特质不突出、资源整合不充分、跟风现象时有出现。管理效率有待提高和强化,盈利能力欠缺,资源配置交易成本高,人才流失严重,面临新媒体、数字化等新技术问题。
影视摄影与制作就业前景很好,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婚纱影楼、形象设计公司、图片社、广告摄影公司、广告设计公司、以及电视台、影视广告公司、传媒制作公司等。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毕业生掌握了摄影和影视制作两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在就业方面选择较多,可以在电视台、电影制片厂、电视剧制作中心、影视制作公司、电视广告制作公司、电视音像出版部门、电影电视研究中心、教育电视系统、企事业各级宣传部门等机构从事各类摄影摄像、影视制作、计算机平面设计、广告策划与制作、文化宣传、社会教育、商业摄影等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县级独立制作节目存在的问题:①制作设备更新不到位。由于县级资金有限,无法对设备及时更新或升级,导致各项技术指标达不到电视台播出要求,严重制约节目质量的提升。②技术力量薄弱。县级制作人员大多兼职,制作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较少对节目进行改版、创新,降低了节目的可视性和收视效果。③科学信息量偏少。县级节目提供的预报时效偏短,基本局限在48h内,乡镇的预报只有24h,难以满足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特别是灾害性天气来临之际,深度加工制作有困难,在防灾减灾中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2]。
地市(县)级气象影视制作的对策及建议。地市级气象影视节目制作:①无主持人的地市级应加强气象影视的投入,争取开播有主持人节目。②培养主持人的个性风格。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节目主持人应针对自身特点,培养形成独特的风格、彰显个性化的主持魅力。③建立培训制度和节目评价制度。加强气象影视业务技术培训,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法,与影视同行交流学习,不断提高制作创新水平,对节目实行不定期的改版;定期举行节目评价会,随机抽取日常节目进行观摩评议,由公众、专家、部门领导等组成的评价小组,对节目的画面、播出稿内容、主持的艺术等进行评价和讨论,对节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对有进步有创新的亮点给予奖励[3]。④开发新节目新项目。积极与各大媒体合作,开发开播新栏目,如地方方言气象节目等;加强建设投入,实现气象连线直播;抓住中国气象频道落地机遇,开发中国气象频道本地化插播节目以及气象专题片的开发与制作。
新媒体是一种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而迅速崛起的一种媒体形态,主要通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以及卫星等渠道,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向民众提供信息以及服务的一种传播媒体形态。新媒体的核心为媒体数字化,是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特有产物。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化的特点,同时包含文字、图像以及声音等多种内容,并且其传播时间以及传播空间都要比传统媒体更加迅速以及广阔。新媒体的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点:海量信息、信息碎片化传播以及虚拟化信息传播。新媒体在采集、制作、传播内容的时候,无论是方式还是方法都和传统媒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通过新媒体能够为民众提供高质量、高科技感以及大容量的信息内容。除此之外,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展示形式也要更加多样化,渠道也要更多。通过新媒体能够实现实时传播,借此让民众和传播者进行在线实时互动,在线评论。
二、新媒体对影视制作与传播的重要性
(一)为影视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民众对于影视作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大大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影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也在为我国影视作品制作提供更多硬件设备支持,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也促进了我国科技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把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影视制作行业之中,能够有效丰富图像、声音以及特效制作处理技术,同时,通过网络技术还能使影视作品具备互动元素。因此,利用新媒体技术能够让影视作品具备更加生动精彩的画面以及更加逼真的特效。除此之外,新媒体技术还能够让制作的影视作品拥有更加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细节处理,使民众能够更容易体会到影视作品之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大大提升影视作品的情感渲染力。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仪器设备的革新,大大提升了影视作品的艺术性以及审美性,使影视作品能够更受民众的欢迎,促进了影视制作行业的进一步发展[1]。
(二)为影视作品提供了更多的传播途径在新媒体的背景之下,信息传播的形式以及途径开始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传播的主体也从原来的少数渠道转变为现在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主体。基于互联网技术建立的新媒体继承了网络技术的种种优点,有效打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通过新媒体技术,影视作品能够在手机、移动媒体以及各种视频播放软件上进行传播,有效提高传播的效率和质量。在新媒体背景下,影视作品在上映之前和上线的过程当中,民众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参与到影视作品的评论之中,甚至能和影视作品创作者进行实时互动,有效提高影视作品传播的效率以及质量。除此之外,通过新媒体平台上民众的讨论与交流,能够找到影视作品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及时改正[2]。
三、新媒体背景下影视制作与传播的问题
(一)存在严重的商业化现象现今,在我国新媒体影视制作与传播中,存在非常严重的商业化现象。影视制作人对于影视作品的传播率、票房以及好评率等多方面非常注重,对于影视作品的实际质量却不太看重,这直接导致虽然我国影视行业现在发展得非常繁荣,但是高质量以及高水平的影视作品数量却非常少。以韩国为例,韩国新媒体影视作品的数量非常少,但是质量却非常高,对此,我国新媒体影视制作可以学习韩国的经验,加以改正。除此之外,现今我国新媒体影视制作的作品主要分为两个类别,分别是微电影和微视频,这两种影视作品的传播都非常快,很适合在广告业务之中应用。这直接导致现今我国绝大多数微电影和微视频中植入了大量的广告,长此以往,我国新媒体影视作品将会成为广告的载体,严重影响新媒体影视作品的质量,进而对我国影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阻碍[3]。
(二)版权监管力度不足新媒体影视在我国才刚刚兴起不久,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版权监管体系,这直接导致出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导致新媒体影视作品中存在严重的抄袭问题。而且,在新媒体影视制作中,翻拍作品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许多新媒体影视作品直接抄袭国外作品的剧本以及故事情节;第二,由于现今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新媒体影视防抄袭法律制度,而抄袭和模仿问题又非常严重,这直接打击了新媒体影视作品创作人的创作积极性,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我国新媒体影视作品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严重影响我国新媒体影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4]。
(三)缺乏多元化传播途径现今,我国新媒体影视作品主要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并且绝大多数的新媒体影视作品都是免费播放,如果不在其中植入广告,那么新媒体影视作品制作者就无法获得收入。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多元化的传播途径,这直接导致新媒体影视作品对通讯软件有着非常大的依赖性,并且缺乏一个完善的盈利模式,这直接阻碍了我国新媒体影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5]。
四、新媒体背景下影视制作与传播问题的对策
(一)着重提升新媒体影视作品的质量要想有效促进我国新媒体影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影视作品制作人就必须要给予影视作品充分的重视。首先,我国广电总局以及文化部门应当以国家文化建设工作为出发点,提升我国民众的审美情趣,让我国民众更加关注影视作品的情节内容、演员的演技等等。借此,在我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新媒体影视作品发展氛围,在这种情况下,低质量的影视作品将会逐渐失去市场空间,从而有效激发出影视作品创作人的创作热情,使他们更加注重影视作品的质量。其次,我国相关机构应当加大对新媒体影视产业的支持力度,在当前新媒体影视作品商业化大行其道的状况下,为新媒体影视作品产业化创造发展空间,以此有效保障我国新媒体影视行业能够制作出更多精良的影视作品[6]。
(二)加强新媒体影视作品监管工作要想促进我国新媒体影视行业的繁荣发展,加强新媒体影视作品监管工作势在必行。第一点,我国有关部门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适当控制翻拍国外作品的数量,借此有效防止我国新媒体影视产业快餐化,同时有效激发出我国新媒体影视作品制作人的创作热情。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我国新媒体影视产业相对发达国家来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监管部门应当注意把握监管程度。第二点,我国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新媒体影视法律法规制度,有效防止恶意抄袭他人作品的行为发生,通过法律法规在制作人心中树立一道警戒线,规范他们的行为。如此,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原创者的知识产权,同时能够有效促进新媒体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7]。
1主要三维动画软件介绍
(1)基础软件。虽然基础软件的功能相对较弱,但是在动画制作中常用的软件,具体的软件及其功能介绍如下:1)Poser:是用来制作人体模型的软件,可以将鼠标进行前后拖动,来调整人体的动作,以此得到基础的动画画面。2)Realflow:是一种对流动物质的动态进行模仿的软件,利用这一软件能够创造出真实的流动物体的流动中动态效果,例如:足球场上面的滚动的足球,河流里面流动的水流等等。3)Bryce3D:一般用于自然景观的刻画和建造,例如:青山、草原、乌云等,会产生非常真实的效果。还有一些软件的功能与基础软件相比具有更多的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建立模型。例如:3DSMAX:这个软件具有很强大的功能,把背景设计、材料质量的选择与对影片的剪辑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多种功能的共同使用。
(2)高级软件。一些大型的影视制作,或者电影电视的高级制作中,仅仅依靠基础的三维软件无法确保效果,无法达到动画的质量要求,这就需要启用一些更加高级的三维软件。常用的高级三维软件即Softimage3D。这个三维软件具有更多的功能,是比普通的卡通造型和角色动画更高一级的三维动画软件,它具有更加逼真、更加夸张的渲染效果,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必须用到的三维软件工具,它的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电视的片头制作以及广告制作中。
2三维动画的制作程序的说明
大体上要经历以下步骤:
1)依照剧本中的故事情节的说明,对画面中分镜头进行动态描述,为接下来的制作打好基础。2)在3D软件中进行基础模型的设计,包括:故事的背景、人物以及人物的附属品等等。3)依照剧本以及分镜头中的故事描述,将这些3D基础模型进行加工,制作出3D故事版。4)运用三维软件精确制作这些模型,包括:人物模型、3D道具模型等等。5)这一步是比较精细的一步,那就是:对这些模型细微部位的设计,包括:色调、质感与纹理等。6)参照已经编制好的故事,将这些3D中的人物模型进行合理的动作设置。7)这一步主要是针对分镜头的,依照分镜头的故事描述,给其中的人物以及人物的动作进行单个镜头的表演动画的设置。8)在动画场面中加入灯光描述,以便渲染氛围。9)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场面采用相应的特殊效果进行设计。10)进入后期合成制作阶段,可以将人物的声音、字幕已经背景风光等有机协调一致,配合起来,得到完整的三维动画。
3三维动画的创作与实现
要想得到一部完美的三维动画,就要先对其进行创作。创作就需要利用计算机上的技术对动画片进行规划与设计,涵盖了:剧本与分镜头剧本的创造,造型与场景的设计等等。
剧本创作:是一部动画片的整体故事情节的描述,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基本的故事情节是可以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那些只存留在心理的描述是不会存在的。分镜头剧本就是导演将故事搬上银屏,将文字性的描述进行视觉化的过程,里面涉及了背景灯光、对话台词等等的设计。造型与场景设计主要是指对人物造型、道具造型以及片中的景物以及风光方面的设计,其中的造型设计的要求较为严格,涵盖结构图、比例图等等。角色要做出符合要求的标准动作,符合场景规律。
三维动画的实现就是指后期制作,在前期制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过程包括:建模、材质、摄像机的控制、动画以及后期合成等等。1)建模:依照前面的造型设计,在三维建模软件中,绘制出角色模型。常用到的建模软件是:CAD,Maya等,建模的基本原则是确保动画画面线条的流畅性和艺术性。2)材质:就是所用材料的质地,要想使建造的模型具有生动特征,就要对这个模型的表面颜色、透明度以及反光强度等进行优化设计,给这些模型的表面增添活灵活现的特征。3)摄像机控制:摄像机是三维动画设计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在有故事出现的地方,更需要摄像机的辅助作用,通过调整摄像机的位置来实现动画画面的动态效果,但是在使用摄像机时,一定要保证画面的稳定和流畅。4)动画:就是依照剧本中的不同画面的人物与人物动作的描述,在动画软件中呈现动画片段。
在对所有的程序完工以后就进入了后期合成阶段,也就是把前面的动画片段以及背景、灯光等进行有机合成,最后将一幅幅生动的动画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
4总结
三维动画制作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是人的美学与创意的体现,也是影视动画技术的运用水平的展现。
参考文献:
[1] 屠佳.从中国水墨动画说起[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
[2] 尹岩.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学派”[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现代影视制作流程
无论是传统影视制作工艺还是现代影视制作工艺,其制作过程基本都可分为三大阶段:影像与声音的获取(acquisition);影像与声音的后期处理(post production);影片的发行与放映(distribu-tion and projection)。对于传统影视制作来讲,在三个阶段所用的载体均为胶片,后期制作所应用的工艺为化学工艺。而现代影视制作的显著特点是数字技术在三个阶段的大量应用,最早是在后期制作中,现在又逐渐触及到前期拍摄与最终发行和放映的环节。而随着数字技术不断的飞速发展,在各个阶段中数字技术应用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展,程度不断深入,并可预见的是,在未来的某一天,数字技术将完全取代传统的化学工艺,而成为支撑影视制作的技术平台。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胶片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着很大优势:
一是前期拍摄时的成像质量:在宽容度方面胶片比ccd或cmos感光器件还略高;在清晰度方面胶片尚存在较大优势, 35mm胶片的理想清晰度可达4k,而目前数字电影拍摄所用的器件的成像清晰度为2k。
二是作为长期保存的介质,胶片已经经过了上百年的历程,在存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许多胶片可以保存70年之久
三是对于最终发行放映来讲,胶片拷贝还是一种性能价格比较高的手段
由于胶片在以上几个方面尚存在的一些长处,因此,现在许多影片的现代影视制作流程中的许多工艺环节中还有胶片的参与,这就形成了当前比较复杂的影视制作流程。如图1-1所示:
而对于未来影视制作,则没有了化学工艺的参与,整个制作流程完全是数字化的,如图1-2所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1]传统的电视制作课程教学基本遵循教师课堂讲授———学生验证训练的单一模式,内容也偏重于验证和效仿,使学生练就了一种实际模仿的能力。建构主义者认为,要判断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知识,惟一的办法是看他是否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应积极调整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做到知识与能力兼顾,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意义建构能力,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宰者。[2]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不仅仅是课本内容的讲解者,更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因此,应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通过设定一个电视节目,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去发现问题,通过查找资料,找老师同学探讨等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在其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将其对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
这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有目的地获取资源和材料,使其能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努力培养高超的节目制作技能和睿智的思维调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的应用,它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求知欲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影视制作的教育、教学也不能简单等同于技术教育。它强调对“人”的教育,而不是对“技艺”的教育,它关注的是如何把一个人教育成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价值观念和道德操守,了解文化差异的健康个体。掌握制作技术只是整体教育的基础成分,对教育而言,更为重要的是要造就一批能够创造性运用影视媒体,切实发挥影视媒体功用,使之在影视领域显现其特色的专门人才。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目前中西方大学影视专业学习情况。中国影视专业的学生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就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并且专业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相关课程)至少占到总课程数的60%以上。学生学习了若干电视编辑软件,但是由于缺乏影视制作的人文教育和创新思维教育,对影视制作只能得其形而不能通其神。而西方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并无专业之分,以澳大利亚为例,他们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学习一些公共科目,这些科目一般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人文、社会、数学、科学等几大领域。学生在经过比较广泛的教育后,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以及了解各个学科的内涵。在确定了专业后,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但专业课程的比例一般不超过所有课程的1/3。因此,可以想象,澳大利亚的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宽度、平衡性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3]
近年来,教育改革和发展明显变化,为顺应这一趋势,影视技术专业应有新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即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这一层面考察,电视制作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电视节目设计、开发与制作能力。
教学内容分阶段设置
课程教学中,在充分把握教学主体内容的基础上,应力求将适应数字传播技术的知识和信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动机;同时,再引入发展性和延伸性成分,为学生提供学习开放平台,帮助学生掌握具有一定成长性的影视制作理论和技能。根据这一思路,可以采取阶段化课程内容设置,将专业课教学内容分成初级阶段、核心技术阶段和自我定位阶段三部分,主要教学内容分布如下:
第一,节目制作初级阶段,包括影视语言、脚本编写、电视编辑艺术、电视编导的理论与实践,这是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必备的电视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