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中小企业问题研究大全11篇

时间:2024-03-11 15:57:1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小企业问题研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小企业问题研究

篇(1)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其数量众多,行业分布大多为轻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在吸纳就业、缓解劳动力供需矛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其重要地位相对的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和解决融资难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的界定。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融资渠道有内源和外源两种。内源融资是中小企业原始资本和创业资本的来源,具有融资成本低的特点。在国外的发达国家中,其内源融资比例通常占其融资成本的55%以上,而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中这一比例还在进一步加大。在我国,中小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多为轻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竞争十分激烈,这就使得其利润留存极为有限,内源融资的比例只有企业融资总额的30%左右,因此迫切需要借助于外源融资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外部融资方式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要求资金使用者通过信息披露及公正的会计、审计等第三者监督的方式来提高经营状况的透明度。信息不透明的程度越高,资金提供者在让渡资金时所要求的风险补偿就越高。一般来讲,这种直接融资方式不是为中小企业设计的,多数中小企业是达不到直接融资所要求的规模和回报的。间接融资是通过银行等金融媒介进行的融资。在融资过程中,银行等金融媒介首先对资金使用者进行甄别并通过合同的签定对资金使用者的融资行为进行约束,在事后,还要对资金使用者进行监督。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上述任务的专业化组织,它就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完成任务,因此这种间接融资方式就要求资金使用者的信息透明度相对较低。因此,间接融资就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信贷融资的金融机构目前主要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四大政策性银行,加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单位贷款处理成本随着贷款规模的上升而下降等原因,因此银行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也就进行了区别对待,这使得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要想从银行取得贷款是比较困难的。一个典型的结果就是,大型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但无论怎样,信贷融资仍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只是融资限制很多,大都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分析

中小企业自身的内部原因。第一,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银行借贷风险高。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科技含量不高、管理水平低下,很少有自主创新,大多是跟随和模仿,打的都是价格战,在产业链中处于下游。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风险不断加大。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行业壁垒都比较低、缺乏技术含量,对资金的要求也不高,创业者大多为农民出身,整体素质不高,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在同类产品中存在着残酷的价格竞争。这种竞争浪费了巨大的资源,并且使得中小企业的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低下,难以做出品牌,走自主创新之路。有资料统计,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9年,这就使得银行面临的借贷风险比较高,更加深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我国中小企业普遍信用等级低下。信用是一种资源,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市场经济中,信用己成为市场交易的基本准则,而现在许多地区都没有具体的规范中小企业信用的法律或法规。因此导致一些中小企业信用状况不良、拖欠其他企业和银行的账款、偷税漏税、合同履约程度低、债务人逃废债务、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形象,使得银行惜贷。

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可信程度低。中小企业相对于管理比较规范的大企业来说,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不真实,更有甚者存在两本账。由于中小企业的交易灵活、有些时候不需要发票及转账,因此账务信息难以控制,又由于我国的税务监督力度不够,也给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不真实提供了便利。中小企业大多为民营家族式的中小企业,这就使得会计信息造假在组织上得以保障。并且会计信息的造假成本非常之低,以至于很少有企业因此而受到政府部门的重罚。银行的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时,为了降低其信贷风险,往往要求中小企业进行抵押贷款,这样就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那些信誉良好、经营正规的中小企业也不能获得与大企业一样的待遇,融资遭遇瓶颈,有时则不得不通过民间融资。我们知道民间融资成本如此之高,本来很好的企业,可能进行了民间融资,结果一蹶不振。因此这里呼吁有关部门,能够出台一些措施,能够使得中小企业的账簿健全、透明,能够为投资人提供真实的会计资料。只要这样,才能改变中小企业的形象,这样中小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下。中小企业管理一般都存在着任人唯亲、家族式管理,领导者的工作作风往往是家长制的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会导致企业沟通匮乏,领导者权利无限大,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差,对工作的认同感不强。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往往都凭经验进行管理。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私营业主由小作坊转变而成的,因此在管理方面,一直沿用过去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者所面临的环境就变化了,这需要管理者要不断地学习,要善于授权,这样才不会使自己天天手忙脚乱,无暇顾及企业的长远发展及规划。在管理中,很多中小企业的技术方面也存在着滞后现象,不利于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和建议

篇(2)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小企业私募债是我国中小企业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的试点,对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积极促进作用有待时间证明。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现状

目前的研究和调查表明,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现状包含着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多数中小企业是以自有资金为主进行。对于正在起步的中小企业而言,资金来源仅有自有资金,缺乏外界的资金支持。并且对于一些自主创业者或小型民营企业家而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是其根本的想法,未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导致中小企业面对资金不足无法得到长远发展。其二民间借贷比例较高。由于银行贷款的高门槛及中小企业自身贷款额度低、高风险等特点,使得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始终不温不火,无法满足大批量中小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民间贷款往往利息较高,极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加速了大量中小企业的衰亡。其三直接融资占比低。中小企业如果采用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仍然会面临较高的发行门槛以及较高的融资成本两方面问题,因此不存在成本优势。

(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现状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式。其一,银行贷款。尽管银行贷款对于中小企业较难,但是目前仍是除自有资金以外的主要资金筹集方式。其二,资本市场。在国外,资本市场是企业进行融资的第二平台,我国也在逐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主要包括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

二、中小企业私募债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高发行成本

中小企业目前发行私募债的成本是多方面的,包括承销费用、担保费用、律师费以及审计费等。由于私募债具有着较高的风险,自试点以来票面利率长期维持在8%-10%,最高时也曾达到15%。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需要承担的发行总成本基本都在15%左右,这一较高的发行成本是在现阶段经济下行周期中任何企业都以承受的。

(二)高发行标准

虽说中小企业私募债对发行人净资产和盈利能力等没有硬性要求,但实施过程中对财务状况还是有一定要求,如:“盈利能力较强,可覆盖一年的债券利息,未来盈利具有可持续性; 偿债能力较强,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5%为佳。”将近年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已发行私募债的中小企业的发行额度最低的为3000万元人民币,上千万的融资金额对融资需求几百万的的企业而言也并不合适。

(三)高风险

国外将中小企业私募债也称为“垃圾债券”。由于其具有较高风险,这使得国内多数投资人只敢远远观望,因此我国私募债的销售现状并不理想。私募债的发行周期是在拿到交易所备案通知书的六个月之内。而根据目前所显示的数据,在限期之内,多数中小企业并未完成发行的任务。

在私募债发行时,中小企业也缺乏信用评级以及担保,因此只能采用提高利率的方式推动发行。但信用评级及担保对于中小企业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如果评级达到了AA级及以上,便不用担心缺乏投资人,但这样优秀的项目为数不多。

2014年开始逐步爆发并扩大的私募债违约事件也给各机构投资人敲响警钟,给我国私募债市场发展带来较大冲击。

三、解决中小企业私募债问题对策

(一)规范中小企业经营

中小企业的经营状态是影响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中小企业需要进一步规范经营、健全机制以及提升业绩,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私募债市场的长远发展。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当逐步得到解决。首先,树立正面的中小企业形象,改变其在融资市场中原有的不良印象。企业的创新意识要得到重视并不断提高,经营行为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遵循相应规范及法律法规。其次,重视企业制度的建立,力求科学合理,治理结构健全,并且提升信息透明度。最后,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要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培育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

市场环境的培育也是保证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结合我国私募债市场的现状,个人认为培养良好的私募债市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政府可通过相关配套工作,如:建立优惠政策,在税收和贴息上予以帮助,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其二,加快中介机构的培养,规范中小企业私募债评级及增信。鼓励证券公司等金融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私募债提供服务与支持,提高承销发行工作积极性。其三,建立中小企业私募债交易平台,提高中小企业私募债投资的流动性。其四,将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投资门槛进一步降低,使得更多民间资本能够更好的流入融资市场,丰富私募债融资资金的来源,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体系。

(三)完善法律体系

为加快我国产业机构升级并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培育及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就需要建立更加完善、健全的法制体系。我国目前就私募债市场建立了一系列的规范和制度。例如我国推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各地的《证券交易所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虽然有这些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但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的法律体系依然不够健全,存在一定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信息披露与处罚,完善及保障投资者登记、分红及追偿等权益等等举措,从顶层设计角度巩固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良性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莉,万琳.对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问题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4(11):51-54.

篇(3)

一、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消费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绿色营销逐渐成为现代商业企业主要的营销方式之一,对中小企业而言,其实施绿色营销就是坚持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为出发点,以可持续发展的为经营理念,不断发掘自身产品的市场机会,以采取全新的营销观念及策略。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不断对产品的设计、促销、定价等进行研究,以生态环保为前提基础,不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从目前中小企业绿色营销策略的实施现状来看,其不仅有助于转变营销理念,还有助于增强竞争实力,是目前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充分提升中小企业绿色营销的有效性进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分析

(1)消费需求趋向绿色化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绿色消费意识逐渐崛起并不断得以强化,人们的绿色消费需求不断增强,尤其在发达国家已经在消费领域形成了以“绿色”为主线的消费链条。在我国消费市场上,人们更加倾向于绿色产品及参与相应的绿色宣传活动,因此对中小企业传统的营销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必须要通过转变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来满足市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以此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2)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营销理念及营销方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当前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质生活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中小企业在整体规模及经营范围等方面不断得以提升,其现有的经济基础和发展需求使其必须要转向于绿色营销,以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同样是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要求。

(3)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前社会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很多中小企业传统的营销方式并没有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不仅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备受困扰,还使得社会生态环境等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威胁,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因此,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是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之一。

(4)企业高效配置资源的必然选择

随着现代市场竞争的不断激化,资源配置效率已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中,中小企业实施有效的绿色营销是保证其转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然选择之一,这不仅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资源在分配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之一。

2.可行性分析

(1)市场进入优势

目前,在我国消费市场中,对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虽然不断增加,但是整体的需求量还较小,这是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重要契机。同时,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生产规模小、市场规模有限等特征,其投资周期较短,且面临的风险较小。因此其在进入绿色消费市场的优势相对明显,这是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过程中的重要优势之一。

(2)市场占有优势

众所周知,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但是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转变自身的生产经营计划,能够进行更加专业化和多样化的生产,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在整个市场中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进而能够有效占领市场资源,并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这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市场占有优势。

(3)决策的效率优势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其组织结构相对简单,能够在市场需求变动的同时及时调整自身的营销手段及策略,并能够对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整个组织上下能够及时进行各项决策,提升自身的决策效率。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得中小企业在绿色营销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决策效率优势。

三、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1.没有形成全社会的绿色消费需求

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前提条件是全社会的绿色消费需求,目前我国的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产品及市场领域内还没有形成大量的绿色消费需求,相关新闻媒体对于绿色消费观念及行为的宣传力度较小。因此大部分消费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绿色消费的理念及相关信息。同时,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注重培训社会绿色消费意识,其在绿色营销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全社会的绿色消费需求总量还停留在较小阶段,这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阻碍我国中小企业绿色营销策略的有效实施,因此是其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2.多数中小企业未能确立绿色营销理念

中小企业要想从传统的营销模式转变为绿色营销模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进行营销理念的转变。由于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加剧,自身发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其在发展过程中将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在扩大规模及追求短期利益等方面,对社会长远利益、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考虑不足,使得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正确认识到消费者对绿色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绿色营销给企业带来的长远利益,因此其在环境保护及新产品和新市场开发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认识,这是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过程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绿色营销策略的有效实施。

3.中小企业现有的营销组合策略不适应绿色营销

有效的营销策略在中小企业所实施的绿色营销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现有的营销组合策略还难以满足其绿色营销的需求。首先,我国很多中小企业还没有大量开发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绿色产品的意识及能力。其次,中小企业在产品包装材料等方面还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危害。最后,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很不完善,缺乏绿色会计及审计制度,使其绿色营销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保障。

4.绿色政策支持不力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绿色营销的政策支持还不到位。首先,我国现有的环境法律法规还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对很多领域内没有明确的规定。其次,很多地方政府由于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高,进而在环保工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最后,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对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进行政策方面的优惠和补贴,没有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惩罚,使得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积极性难以有效提升。

四、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1.加大绿色消费的宣传力度,培养消费者的消费意识

加大宣传并不断对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进行培养和引导是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必要前提。根据目前的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产品的支持率较高,但是在消费过程中仅有33%的消费者声明愿意购买绿色产品,因此中小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与媒体及社会部门的合作,进而加强对绿色产品及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力度,使得消费者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绿色产品及其内涵。同时要不断以各种营销方式积极培养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使其在消费过程中首先想到的是绿色产品,企业只有不断对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行为进行引导才能够真实落实其绿色营销策略,使其绿色营销策略发挥最大的作用。

2.企业应转变生产经营理念

中小企业要想保证其绿色营销策略的成功实施,必须要转变以经济利润为核心的经营发展理念,要以企业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加强对绿色产品的研发,不断进行绿色产品及营销方式的创新。对企业而言,绿色质量管理是生产和环保之间寻求平衡性的重要基础,因此企业在对其经济来源和去向进行充分了解之后,要将企业发展的经济目的、技术目的以及生态目的等进行紧密结合。要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坚持以绿色经营发展理念和绿色消费理念来指导企业实施有效的绿色营销措施。

3.中小企业应实行适应绿色营销的营销组合策略

其一,中小企业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搜集绿色信息,以此对市场绿色消费需求进行有效分析,以便于及时调整自身的绿色营销策略。其二,加强对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研制力度,中小企业要在绿色产品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并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大型企业的经验,以此加强对绿色产品的开发,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其三,实施有效的绿色产品价格策略,绿色产品的研发和营销的过程中其成本较高,因此企业必须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以及消费者满意度状况制定产品价格,可以将绿色产品的价格定的较高,但是仍然要遵循市场供需平衡的规律。其四,实施绿色包装,中小企业在产品包装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包装材料的环保性及经济性,要充分做到可循环、无污染和低成本等,以充分迎合现阶段绿色消费市场的需求。其五,实施绿色促销及管理策略,中小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的过程中,要不断借助于事件、人员等方式对绿色产品进行有效促销,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同时要对各项营销策略进行有效管理,使其能够充分实现相辅相成,最终有助于提升企业绿色营销的有效性。

4.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绿色营销的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部门要通过自身的行政职能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绿色营销的支持力度。首先,要加强环保方面的立法,对各地区、各领域内的环保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立法,并设置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监管。其次,政府要通过融资和技术支持的角度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绿色营销等情况进行支持,使得中小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的过程中具有政府全方位的支持。最后,政府要根据目前我国消费市场的状况制定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要采取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实施有效的绿色营销,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企业进行适当的惩罚。

五、总结

绿色营销以全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成为现代中小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是其转变生产和销售观念以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有其必然性及可行性,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必须要从宣传力度、生产经营理念、营销组合策略、政策支持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有效转变中小企业的营销方式,提升其绿色营销的有效性,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贵兰.浅析SWOT分析法在中小企业绿色营销中的应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10).

[2]余小溶.中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4).

篇(4)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89-02

在经济全球化作用下,大企业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中小企业在创造价值与提供就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的信誉正处在一个发展阶段,有一部分企业对信誉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当信誉与眼前的利益矛盾冲突时,他们往往会牺牲企业的信誉来换取暂时的经济利益,由此出现信誉危机从而导致融资困难。

一、信誉在企业融资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信誉作为一个重要标志,是每一个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具备的素质;企业信誉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条件的一张王牌;企业信誉这一种精神可以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使管理价值得到有效的提升。

我国的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发展起来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生于市场、长于市场。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受到国家计划、定价限制等其他形式的较少干预,但是也不享受信贷或原材料方面的优先权,不能从中央政府取得投资或由政府担保购买其产品。所以中小企业时时刻刻离不开资金的周转与运作。这种资金的筹集存在于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那么他们之间必然要建立起信誉机制。“信义导利”,“信义生利”仍然是企业,公司之间遵循的原则。企业以及一切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来往,主要依靠的是“诚信”这两个字,只有“诚”才能有“信”,也只有“诚信”,才能获得信誉。“信誉”是诚信的表现,信誉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一个获得社会广泛信誉的企业,一个获得消费者满意的企业是不可战胜的企业。只有这样的一个企业,在筹集资金时才能如鱼得水。

二、中小企业发展的特征

中小企业缺乏充足的资金,这是众所周知的。一方面是我国是以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为主,国家把大把的资金投入到国有经济的发展当中。现行的融资体制大多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而中小企业一般都是民营企业,这种融资体制也决定广大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

中小企业的规模小,经营活动范围不大,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大,经营风险高,没有稳固的经营模式,使外界不易了解其经营活动,从而使很多企业错过投资机会。企业向债权人借款,到期还本付息,这使中小企业的资金变得更紧张,而且因为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小、偿债能力弱,所以有些债权人顾虑到自己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故不愿借出资金。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管理不规范,企业诚信度缺乏。在贷款尚未发放之前。总是千方百计地劝说银行尽快放贷,一而再,再而三地向银行保证按期还贷。但是在银行贷款到期时总找出各种理由来拖欠贷款。有些企业甚至崇尚的是一次性贷款。所以,宁愿偿还逾期高额的利息也不愿偿还本金,更有部分企业采取弄虚作假手段骗取银行贷款。这种情况也使得中小企业为自身将来融资断绝了后路。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中存在的信誉问题亟待解决。

三、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信誉差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的产权不明晰,不稳定

我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平台,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吸纳就业人员、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国企业发展又一大制约因素就是环境体制的因素,突出表现的是企业产权不明晰,企业管理者难以始终掌控企业,这就导致了企业制度的不稳定,难以制定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这不仅表现在国企,制度上的缺陷同样影响到了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产权不明的,有些从表面看产权是明晰的。即使在那些看来产权明晰的企业里,由于政策的不断变化,家族内部产权的纠纷,这些企业也不得不对自身的发展方向经常性地做出调整。

(二)中小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不完善,专业人才的缺乏

一般的中小企业虽然都有自己内部的一套完整制度,但是制度的制定多取决于管理者的喜好,从这一点看,中小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还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就造成了中小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基础的薄弱,与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比起来,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主要的问题有:财务管理人才的缺乏,管理力量薄弱,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差,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工作没有严格的程序工作,使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大大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进程。

中小企业也缺乏专业的会计人才,很多的企业还是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的层面上,财务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增加了银行对企业真实财务、真实数据掌握的难度,银行经营的风险较大,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

(三)经营环境容易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

我国的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逐步迈入重要发展阶段和重要战略机遇期。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有资金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短期因素,也有税收制度、市场准入等体制结构性问题。

促进中小企业快速稳定发展,不仅要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来解决当前短期的问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使得中小企业经营成本下降,出台一些法律法规,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

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信誉差的措施

(一)明确中小企业产权归属

近年来由知识产权最新调研显示,各种产权纠纷呈上升趋势。然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产权是信誉的基础,因此中小企业追求长期的利益的积极性在于产权问题。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与其重复博弈的规则,产权没有得到可靠地保障就会影响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由于一时形态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缺乏安全感,没有稳定的预期自然只能追求短平快,无法投资建立起完善、健全的信誉制度。所谓无恒产者无恒,无恒心者无信用。所以明确产权归属是重塑中小企业信誉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推进中小企业的集群策略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资金供给总量不足、融资成本过高以及贷款期限偏短等问题突出,而利用金融资源,汇聚政府、银行、社会资金、中介机构等集体合力,把分散的中小企业集合起来抱团融资,不仅可以打通进入直接、间接融资市场的通道,拓展融资空间,还有利于企业规范管理,促使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可谓一举多得。

2013年3月1日据银行人士介绍,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是指由2个以上、10个以下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小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统一产品设计、统一券种冠名、统一信用增进、统一发行注册方式共同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早在2009年11月9日,中国银行市场交易商协会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正式推出了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这一金融工具。在资金面紧张的背景下,中小企业不仅多了一个融资渠道,而且提高自身的信用级别。

(三)完善政府机构的监管制度

加快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信用法律法规环境的建立,能够有利于政府和信用管理机构征信数据的收集,做到快速、真实、完整、连续、合法获取。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信用行业的管理定下基本的制度框架,以促进信用行业健康起步。强化对信用行业的监督和管理。我国信用行业发展时间短,在加快立法的同时,必须强化对行业的监管。

(四)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的信誉观念

市场最终依靠的是信誉和品牌的竞争,而品牌是由信誉凝聚而成的,一个企业一旦失去了信誉,也就失去了客户,从而失去了所有未来发展的可能,因此“信誉是企业的生命”。中小企业要注重自身的信用培养。企业信用意识的培养包括企业诚信意识、履约意识等方面,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就必须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遵循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原则,依法开展经营活动,自觉加强信用建设。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在各类经营融资活动中切实加强履约的自觉性,牢固树立“信用第一”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吕博,刘社芳.中小企业信誉危机与会计监管[J].财经问题研究,2003,(3).

[3]陈晓红,论中小企业融资与管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4]邓红征,周长信.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模糊综合评价[J].企业经济,2003,(2).

[5]欧江波,欧群芳.美国对小企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及其启示[J].企业经济,2003,(1).

[6]邓向荣,于中鹏.民营企业股权优化与稳定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3,(3).

篇(5)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对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截至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达到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2%,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促进技术进步、发展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2008年8月3日统计结果显示,在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今年上半年全国约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约十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去年同比减少15%。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尤为突出,融资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再一次被社会各界所关注。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支持

梅耶斯(Myers)和麦吉勒夫(Majluf)提出的新优序融资理论,是以非对称信息为条件来研究企业融资结构的一种理论,强调信息对企业融资结构和融资次序的影响。他们认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管理者是企业内部消息的掌握者,管理者比市场及投资者更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通常,管理者的行为模式是:如果企业预期新项目的净现值为正,即该项目能够增加股东财富,那么,代表旧股东利益的管理者就不会发行新股,以避免把投资利益分割给新的股东。投资者在了解了管理者的这种行为模式以后,很自然地会把企业发行新股看成是企业不能有效增加旧股东利益时一种被迫融资行为的坏消息,导致投资者对新股出价的降低。因此,当管理者拥有对企业有利的内部消息时,最好采用债务融资的方式,以避免发行新股反而造成企业的市场价值下降。尽管债务融资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但通过发行股票去融资会使投资者认为企业发展前景不佳,致使新股发行时股价下跌。因此企业偏好的融资顺序应为:先考虑内源融资,后考虑外源融资;不得不进行外源融资时,则应首先选择债权融资,后考虑股权融资。

新优序融资理论鼓励企业经营者少用股票融资,尽量用自有资本和留存收益筹资,扩充其资本实力。另外,利用平时储备的借款能力负债筹资,直到债务负担达到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危险区域时才考虑发行股票。由于该理论以不对称的信息环境为背景,也就是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越严重,越应该考虑这样的融资次序,因此,对于信息流通不顺畅的中小企业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困境

(一)中小企业内援融资能力弱

1、中小企业的产权模糊、管理方式陈旧。大部分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表现为一次博弈制度,这种封闭性的产权制度,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提高;私营经济一般实行的是家族企业制度,企业行为主要以伦理道德规范来代替经济行为规范,这种发展模式有助于企业初创时期的发展,但却不适于企业规模扩大后经营管理的需要;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由于受经济条件、资源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投资项目普遍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经济效益不高。

2、人才素质较低,技术创新能力欠缺。中小企业大多实行家族式、粗放式管理模式,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理念,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难以留住和吸引人才,导致人才匮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盈利能力不足,难以实现通过内援融资来摆脱其资金短缺的困境。

(二)中小企业外援融资渠道不通畅

1、间接融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不足

按照新优序融资理论,中小企业进行外援融资时应先选择债权融资,而我国中小企业债权融资基本上是依靠金融机构的贷款来完成。目前我国银行体系中仍以中农工建四大商业银行为核心,运用的人民币资金占到整个金融体系人民币资金运用量的75%,这种过渡集中的金融结构使绝大多数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因为得不到金融支持,发展受到抑制,降低了资金配置效率。据银监会统计,2008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占了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

而中小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不仅拥有信息上的优势,相对于四大商业银行而言,还拥有交易成本低、监控效率高、管理链条短、层次少、经营灵活、适应性强、控制风险能力强的优势。但是,中小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国尚未设立存款保险制度,四大商业银行成立早、网点多、规模大,城乡居民对其信任程度远大于中小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因而居民储蓄往往汇集到大银行基层机构。另外,由于中小商业银行的结算网络体系不如大银行机构发达、迅捷,许多结算业务量大的工商企业为加快资金周转,一般也将存款集中在大银行。这样,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受到影响,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也就力不从心。即使在银行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也较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2、直接融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尚未建立

(1)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发展缓慢。2004年5月我国中小企业板块获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是对二板市场的积极探索。二板市场主要解决处于创业中后期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则主要为达不到进入二板市场资格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包括为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提供私人权益性资本。事实上,我国更需要后一层面的资本市场。

(2)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发展相对落后。发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是解决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来,尽管沿海一些发达省市相继建立了规模不等的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大多数省份的创业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应大胆借鉴成功的经验,鼓励设立按市场化规范运行、主要投资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多渠道、多形式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范围。

(3)产权交易市场尚未发展壮大。近几年新兴产权交易市场,已成为风险投资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应纳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规划之中,该市场可以成为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渠道。应形成政府办市场、资本运营机构进行交易、中介机构负责组织策划的市场运作机制。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性措施

(一)加强中小企业自我强化内在的管理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资本技术密度低、技术装备落后、数量多,处于小规模运转状态。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大多处在竞争很强的行业,总体盈利水平不高,这就限制了其通过内源融资渠道融资的能力。要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必须加强公司治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建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技术创新。

由于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不足,往往需要通过外源融资尤其是债权融资来筹集资金,这就需要中小企业必须要有良好的信用作保证。而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问题已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因此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建设已成当务之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首先应从企业自身做起,建立规范的产权制度、财务制度和信用制度,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同时,着力提高中小企业对于信用风险的防范能力,以优化企业信用管理机制,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其次,要加强政府引导,立法部门需要制定一系列关于构筑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执法部门要依法保护中小企业的公平竞争,规范中小企业的诚信行为,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和现代化工具,创建国家企业信用征信体系,使守信企业可以获得比现在更快捷、更优惠的贷款方式。第三,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制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相关执业规范,创造有利于中介机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重视发挥中介机构在提升中小企业信用中的作用。(二)改革相对落后的金融体制

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而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又相对不足,同时还缺乏专门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撤销大量基层网点,瞄准大企业。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出现了类似的“倾斜”趋势。而其他中小金融机构信贷能力又不足。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从以下方面人手:

1、改革现行信贷管理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从现实中可以看出,虽然中国人民银行一再发文督促各大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不仅在于中小企业缺乏信用、给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高,更本质的原因在于,大银行贷款给国有企业既不承担任何风险,又能获得利益,但给中小企业贷款,属于纯商业贷款,在许多中小企业的不规范运作、信誉没有完全树立的情况下,加之大银行辨别优劣客户的能力存在问题,风险较大。所以,大银行宁愿将资金存在央行的账户上、买国债等,也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也就难以健康发展。面对现实存在的不合理的信贷管理体系,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银发[2002]224号),要求商业银行在坚持信贷原则的前提下,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尽量满足这部分中小企业合理的流动资金需求。对此,政府要从外部减压,监管当局适时推出相应的监管措施;银行内部既要防止过分逃避责任,又要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和内控制度,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并根据贷款中小企业个体特点及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和资金需求,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打破原有的贷款期限的硬性要求,可以实际使用天数计算贷款期,以减少中小民企的利息负担。

2、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应找中小金融机构(林毅夫,2001)。为加快中小金融机构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质量和力度,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特别是韩国和日本等中小企业发展成熟的国家的先进经验,设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项中小金融机构。从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是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还是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的服务,主要还是中小金融机构及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因此,充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对广大城乡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中小金融机构本身把握好自己的合理定位,探索适合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信贷方式,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意义是很重大的。

3、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获得银行贷款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该问题,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信用担保作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的“公共物品”,出资者大都是政府。具体由哪一级政府出资,视各国的具体情况而定。在制定信用担保方案时应严格审核担保条件,制定严格准入条件、严格资金管理、严格操作程序、严格收费标准、严格代位补偿等要求。信用担保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如果风险控制不力、经营不善、完全可能会发生资不抵债的现象而至破产,从而累及银行资产质量,影响金融环境的稳定。因此,必须采取严格措施,识别、防范、控制和分散风险。我国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制定担保政策时,既要借鉴外部经验,又要根据我国财政、金融和中小企业管理体制的特点,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担保体系。

(三)加强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完善

1、利用业已推出的中小企业板融资。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证券资本市场是满足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需求的最佳选择,它不仅可以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且,为注入中小企业的股权资金提供了一个完善的退出机制,从而更有利于企业融通资金。深交所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建议,根据中小企业外部股权融资的需要和效果,适当放宽中小企业在股票市场的上市条件,通过增加企业规模和盈利标准的弹性,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到股票市场上市;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着重强调的是企业的成长性;适当调整现有股票市场的再融资政策,使再融资政策的具体要求与企业的竞争性、成长性等特点相联系,使再融资政策的最终目标为促进企业的融资效率。根据这一系列的政策、建议,科技型中小企业无疑在中小企业板的进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更需强调的是,中小企业板更看中的是企业的成长性,而非高科技属性。这就为市场进入设定了门槛,需要我们培养大量极具潜质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而非仅有科技因素即可。因此,对于有条件的成长型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政府应积极对其进行“孵化”,助其进入中小企业板进行融资,同时,借助国内设立中小企业板的有利条件,积极建立优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育成制度。另一方面,某些已进入成熟和获利重整阶段的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买壳上市的方法进入主板市场融资。

篇(6)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中小企业市场营销问题策略

纵观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不难看出,其仍旧存在观念滞后的不良问题。观念的清晰正确对企业从事各项营销活动产生至关重要影响。一些单位主张产品导向,而一些企业则更倾向于推销观念。前者关注产品的优质性、功效性以及特色性。后者则关注消费者存在的惰性以及抗拒情绪,因而通过大力促销,消除消费者的该类心理状态。该类做法实际上并没有顾忌消费者真正需求,而是将更多精力放在促销上,不惜应用欺骗诱导方式。上述两类营销理念均呈现出一定滞后性与不科学性。主体成因在于营销观念具有一定片面性,没能真正的将消费者作为服务的主体对象。基于消费者一致性以及资源影响,各个企业均无法全面符合消费者各式各样的需要,而仅仅满足一部分消费者购买需求。决定为何种消费者提供营销服务,便是明确目标市场的工作。企业可依据既定目标市场制定价格营销、分销管理、推广促销等策略,符合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并确保营销目标的合理实现。由于中小企业能力水平不足,因而仅能选定某类消费者作为营销目标。然而,当前,较多中小企业却没能注重目标市场的科学选择,因而无法进行市场细分,影响了产品的营销效果。

当完成目标市场选择后,中小企业应进一步清晰市场定位。即为自身产品开创清晰明确、富于特征的产品形象,进而传输至消费者,令其心中具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倘若市场定位合理,便可赢得消费者信赖,占据竞争主动。然而,一些中小企业虽然注重目标市场的比选,却没能注重做好产品市场定位,令生产经营产品丧失个性,无法打动消费者,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另外,中小企业应用促销方式也包含一定的偏差问题。具体体现为,广告宣传没能明确真正的诉求点,无法科学选择应用推广手段,亦不能就推销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实施细致的调查分析与有效改正。

二、强化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科学策略

1.树立现代化营销观念

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管理阶段中,应清楚明确目标市场,利用集中资源面向目标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产品生产阶段中不但应明确顾客需求,同时应分析竞争对象的产品特征,进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契合的产品服务。另外,应做好定价管理,优选分销渠道,应用有效促销方式,真正令消费者采购到心仪产品,并指导未来营销工作更上一层楼。实践工作中还应树立社会导向观念,衡量消费者以及社会发展的长久利益。设计产品及应用原料,使用添加剂,或是包装、宣传阶段中,均应考量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保护其身心健康,优化环境建设,最大可能的减少污染影响,促进能源的有效节约。

2.基于市场细分优选目标市场

要想明确的优选目标市场,应做好细分管理,科学履行必要工作步骤。该过程较为复杂,首先应明确需求者,依据产品生产特点分析具体的需求者类型。同时,应衡量潜在消费者的多样化需要,依据地理、行为以及观念心理等标准进行科学的细分。再者,应对各类别需求进行研究比较,衡量共同需求以及存在的特殊特性需要。而后可去除公共需求,将特殊需要变成市场细分执行的具体标准。有了细分尺度后,可令需求者分为几个群体或不同的子市场。就各个子市场应实施科学评估研究,利用有效调查手段,探究子市场的具体规模,进一步衡量竞争发展状况。

3.科学引入避强定位手段

基于目标市场,中小企业需要应对较多的竞争对象,因此应合理引入避强定位手段。即避免同较强竞争实力的单位面对面竞争,而是令定位产品在其他市场范畴中,令自身产品在特征属性层面,同坚强有力的竞争对象呈现出显著差异。该策略的引入应注意,清晰明确竞争对象生产经营产品的特别之处、塑造形象以及消费者对其的认识了解等。同时,应分析潜在消费者内心要求的产品特点以及喜欢属性,具体的评估标准等。接下来应对比竞争对象的产品与消费者真正希望的产品,探寻目标消费者内心渴望却无法从竞争对象营销的产品获取的属性。另外,还应对竞争对象的管理营销、应用技术手段、材料购买、经营生产、财务管理等工作进行强势与弱项的分析,判定其对产品营销工作的作用影响。

产品进行市场营销前期与后期,中小企业应就目标消费者了解相关信息的渠道,借助开展丰富的广告宣传策划活动,将产品真正的特征元素、优质形象传输至消费者,把握市场诉求点,创造良好的营销管理效果。

三、结语

总之,中小企业做好市场营销管理可创设显著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此,应针对市场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方能扩充市场覆盖面,赢得竞争主动,抓住消费者心理,生产经营其真正需要的产品,提供优质的营销管理服务,获取全面的发展与提升。

篇(7)

一、前言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中小企业逐渐发展起来,但是中小企业投资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在逐渐显现,本文对于中小企业投资管理中的所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根据国内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二、中小企业的介绍

中小企业,我们将其简称为SMEs,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那些规模比较小的,在其行业中不占主要地位,而且对该行业的影响较小的一些企业。而且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特点:第一,中小企业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性;第二,在过度投资时,可能会导致资金缺乏;第三,进行投资决策时,最为常用的就是折现现金流量法;第四,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和融资决策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五,中小企业进行投资时一般会采用租赁的方法。

三、中小企业投资的发展现状

1.国外中小企业投资现状

通常我们在评价一个项目的投资可行性时,会对投资项目预先进行评估,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采用的评估方法是非贴现法和贴现法,国外的很多学者很早就开始对中小企业投资管理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而且大部分的企业也认同这种在投资前进行评估的方法,而在选择评估方法时,最常用的是回收期的方法。

2.国内中小企业投资现状

在对国内的中小企业的投资方式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会采用的方法是直接投资和租赁的方式,而且公司的规模越大,选择租赁的比例越小,而且不同地区选择的投资方式也不同,一般来说国内中东地区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比例较大。

3.国内中小企业投资评价

国内的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大多数都会选择进行评价,而且大部分企业对于评价结果极为重视。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大部分的企业会选用回收期法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而且不同地区会选用的方法不同,行业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当然很多中小企业也会选择折现现金流量法,但是人们在选择时都会保持谨慎的态度。

四、中小企业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化程度较低

因为中小企业发展不够完善等很多原因,很多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无法掌握正确合适的决策方法,而且在进行决策时缺乏科学性。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具有较大的风险,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时,更应该在投资之前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将风险性降到最低,保证公司的利益。

2.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很多企业是依靠贷款进行投资的,但是对于这些投资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因此可能会导致很多信用度较低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逃避责任,这样会增大投资风险,危害到债权人的利益。

3.投资观念相对落后

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自身的规模较小,因此在进行投资时和一些大规模公司相比,所占的贷款比例较大,因此也会承担更大的风险,因此这些企业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一般会选择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投资,一般不会冒风险扩大规模,因此很少选用融资的方法,投资观念较为落后。

4.投资能力偏低

很多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通常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投资资金,而解决的办法一般就是向银行或者是其它的机构进行借贷,但是因为企业的规模较小,投资时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在银行等地进行贷款时难度较大,即使银行愿意进行贷款,因为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较高因此相对的贷款利率也较高,因此造成中小企业投资的成本较高,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投资发展。

5.一些形式制约投资的发展

对于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来说,国内关于这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创业投资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在创业投之中所具有的奖励约束制度中安排方面的问题。比如,美国很多中小企业都会采用“有限合伙制”这种投资方法,而且一些国家大多采用“基金制创业投资”的方法,现在就我国的现状而言,还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但是在国内的《公司法》中也对中小企业的投资作出了限制,即以股权形式进行投资时,必须在净资产的百分之五十以内。

五、中小企业投资管理措施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进行企业投资不仅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增加就业渠道,为社会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在维持中小企业正常发展的基础上,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投资环境,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降低投资风险,保证中小企业的利益,从而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1.制定优惠政策

当中小企业进行投资扩大时,政府应该提供政策上的扶持与帮助,因为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想要扩大规模,基本上都是依靠投资来完成的,,如果想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那么必须增加投资,同时要降低税的比例,这样才可以提高中小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因为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因此对于非公有制的企业存在一定的歧视,虽然对于中小企业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是政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2.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在国外很多国家为了保证中小企业的利益,同时降低投资风险,都会出台一系列的法律,对企业投资进行管理与约束。对于那些依靠贷款来进行投资的中小企业,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不仅可以保证债权人的利益,同时可以有效的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应该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经历,从而保证中小企业投资的正常发展,提高中小企业投资管理能力。

3.建立多渠道的融资体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中小企业的投资和融资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保证中小企业的利益,建立多渠道的融资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中小企业的投资具有较大的风险,尤其是在投资一些高新技术行业时,不仅需要投资者更加谨慎,同时要求我们建立完善的融资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

4.组织好租赁市场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想获得固定资产,需要进行经营式的租赁或者是融资式的租赁,不仅可以增加资源的利用度,还可以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缺乏的问题,因此对于政府来说,需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租赁市场,这样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5.为中小企业业主提供必要的培训

在中小企业中决策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为了避免盲目投资状况的出现,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相应的帮助,为业主提供全面的培训,提高中小企业业主的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决策水平,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六、结束语

在国内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投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中小企业投资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以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为基础,对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中小企业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小莹.中小企业界定研究.软科学,2002(6)

[3]陈佳贵.《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篇(8)

一、中小企业税收的现状

(一)中小企业税收的现状

中小企业正逐渐成为发展我国生产力的主要部分,最重要的是,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小企业在农村经济的构成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我国税收按照性质和作用划分,有六类税收,18个税种,具体包括流转税、资源税、所得税等,纷繁多杂的税种无疑造成中国中小企业税负都偏重。

今年以来,尽管政府多次出台各种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的政策,但在实际情况中,税负较高的情况依然在中小企业中广泛存在。根据近日多地的调研结果也表明,尽管政府近期出台了多项专门针对于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及财政支持政策,但是中小企业依然面临税费负担较重的隐痛。某高新技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曾透露,国家对于高新技术的研究是有政策扶持的,因此,企业发生的科研经费可以抵扣税收,但是问题是尽管两国之间已经签署贸易合作备忘,但是该高新技术企业在与某国企业展开技术交流合作时,技术合作等非贸易付汇的所得税,在实际操作中是无法抵扣的,因此在实际扣缴税款时,还是有很大的税收负担。

(二)中小企业税收的问题

设计避税方案的工作要求筹划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性,综合专业素质和丰富实践经验是进行税收筹划人员的必备素养,税收策划人员不光要熟知我国现行税法,还要拥有扎实的财务功底,也必须具备与企业其他部门及税收机关沟通的能力。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没有税务专员,企业的涉税问题往往由财务人员包办,因此避税行为显得不是十分明智。

二、中小企业税收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

我国的税收政策并没有关注培育中小企业竞争能力的问题,没有兼顾到中小企业本身的特殊性,只是当作一种社会政策工具,用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

(二)政策手段单一,范围狭窄,力度欠缺,政策实施效率低下

我国关于中小企业的税收支持规定,仅限于税率和减免税上,而不同性质、规模的企业就无法适用这些规定,并且很多税收优惠政策都集中在企业成立之时,企业成立之后的经营过程中就缺乏降低风投、筹措资本、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三)中小企业对合理避税存认识不足

有些企业将合理避税直接等同于偷税漏税,导致其没有以依法纳税、依法尽其义务为前提来进行避税行为。中国引入税收筹划的概念起步晚于欧洲国家,因此,这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意识非常的薄弱。其法制观念的欠缺导致了法律意识淡漠化,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企业认为,税收筹划就是偷税、漏水以及不缴税。因此,合理避税在具体操作的实践中产生了很大的困扰。

(四)中小企业的规模实力限制了合理避税的展开

不比大企业的资金雄厚,中小企业往往资金不足,实力不强,导致企业没办法投入很多资金展开税收筹划,即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合理避税只能是可有可无。

(五)社会咨询和机构不完善

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导致中小企业也迅速膨胀发展,但相应的税务政策咨询以及机构的发展却无法与之相对应,因此,造成了税收制度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导致了严重的脱节。并且现存的能提供避税服务的税务机构,其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普遍偏低,也没有达到税收策划要求的规范,他们保持自己的做法,不随着国家税法政策变更,导致能满足中小企业合理避税要求的税务机构甚少。

三、中小企业合理避税的方法

(一)针对我国西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化的现状,我国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来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由于东部地区主要是突出行业优惠政策,而西北部地区多以地域性优惠政策为主。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政策。

(二)通常情况下,把一个税率较高的大企业分为几个税率较低的小企业,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纳税总额。但是进行企业分立,经营者必须考虑是否会对企业自身的业务造成较大影响,分立公司所需要的费用是否在企业承担范围内,中小企业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合理的进行企业分立。

四、完善中小企业合理避税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的内部环境措施

1.树立正确观念,科学合理避税

首先,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每企业不可推卸的义务。中小企业波及范围广泛,地方财政最稳固的收入之一都来源于中小企业。如果中小企业都将合理避税行为转变成偷税、漏税、抗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我国税收来源将严重流失。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在尽到纳税义务的基础上合理避税,不能打着合理避税的旗号,干着违法犯罪的勾当。

2.重视人才培育,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想要顺利进行合理避税,专业高素养的财务人员必不可少。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会计准则与国家税法,还要时刻关注准则规定的变化。此外财务人员要充分了解企业的外部市场和法律环境,掌握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并且合理避税还需要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如果财务人员的能力欠缺,导致避税方案失败,不但不能帮助企业合理节税,还会损失大量成本。

因此,合理避税要求财务人员要有很高的知识专业性和综合性,关于这点企业可以在招聘时严加把关,也可以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相关人员的知识体系要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而更新。

参考文献:

[1]姚李平. 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如何合理避税[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

[2]栾婧. 关于中小企业合理避税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29).

篇(9)

一、我国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动因分析

(1)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缺口大。长期以来,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家采取了逐步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过多次调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收紧银根,使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更为严峻。在无法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的情况下,为了企业生存,中小企业将目光转向利率奇高的民间借贷。

(2)正规和非正规金融市场之间存在“溢出效应”。由于正规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产品不足,中小企业对金融产品的超额需求便溢出到非正规金融市场,且非金融市场依靠其在信息、担保、成本方面拥有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敢于提供正规金融缺失的金融产品部分,弥补了正规金融产品的空缺。

(3)民间富余资金投资渠道狭窄也为民间借贷提供了资金来源。民间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近年来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的持续增长,体现了城乡居民普遍资金富余,这些富余资金急需寻求投资出路。由于目前我国存款利率较低,与当前通货膨胀率相比,银行存款仍然为实质上的负利率,居民存款出现日益贬值的现象,因此公众存款意愿并不高。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居民投资渠道更加单一,多数具有风险偏好、手头有较多盈余的富裕居民,在市场供需两种力量的推动下,选择具有一定道德约束和信用基础的民间借贷,通过民间借贷以获取较高的利息收益,从而促进了民间借贷市场的繁荣。

总之,中小企业选择民间融资的动因是较为复杂的。正如茅于轼(2011)在公开采访时谈到,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实实在在的贷款,那么,民间借贷自然成为一种渠道,这恰恰也是优化资金配置的过程。

二、民间融资收益

(1)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为次级贷款者和市场富余资金搭建了桥梁,成为次级贷款者融资的主要媒介。邵燕祥(2008)认为,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往往资金不足,而这种情况又很难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得到缓解,民间金融则为一些求贷不能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解了燃眉之急,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拓宽投资渠道,提高资金配置效用。民间融资的发展为公众的资金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提高了公众资金的投资回报率,有利于公众资金的长期增值。

(3)是正规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从微观上考察,民间借贷灵活、充满创新意识,对当地中小企业的了解更透彻,能有效地解决传统银行信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客观上弥补了金融机构某些职能的缺失。

三、民间融资的风险

民间借贷的负面功能与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1)从宏观上考察,民间借贷抬高了资金成本,使企业不堪重负。据了解,浙江民间借贷的利息回报年利率已高达100%,而中小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还不到10%。为了偿还高利贷,企业通过借钱拆东墙补西墙,形成恶性循环,破产倒闭将不可避免。许多担保公司和典当行也因收不回钱而倒闭,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市场主体和经济运行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民间借贷容易引发社会问题。由于目前融资操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容易造成借贷双方的纠纷,且民间借贷问题处理常会出现过激行为,可能导致人身安全问题。

(3)加剧正规金融的风险。很多企业与传统银行之间建立了信用渠道,一将取得的贷款资金转手放贷,赚取利息差价。而民间放贷利息成本高,加重企业风险,一旦企业运营不善导致破产,则银行贷款资金难以收回。如果这种情况大规模发生,就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中小企业民间融资问题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规范民间融资迫在眉睫。民间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是正规金融的补充,但在长期缺乏监管的情况下,民间金融市场风险重重,这不利于民间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监管部门有必要采取措施,严格监管,有效控制民间融资成本,引导和规范其健康发展,使其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

(2)中小企业需规范财务。中小企业融资难一定程度上与自身条件有关,企业从银行融资不畅部分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和财务不规范所致。所以中小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做到财务规范,才能提高自身融资议价能力,拓宽自身融资渠道,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参考文献:

[1]Peterson,Mitchell A&Rajan,Raghuram G.The Benefits of Lending Relationship:Evidence from Small Business Data[J]. Journal of Finance,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1994,(1).

[2]邵燕翔.浙江中小企业民间融资问题探讨[J].特区经济,2008,(9).

篇(10)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着比大型企业更多的问题,例如:不注重企业网站建设,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彼此封闭,无法顺利地交换、集成及相互关联,企业内部提供的信息杂乱无章,没有整合应用程序,更无法实现个性化,对外部信息的需求则必须在多个系统中搜寻。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信息资源不能有效、灵活地得以利用。随着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企业对信息有效利用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中小企业需要采用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去规划并满足企业的信息需求,企业信息构建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探讨了信息构建、企业信息构建的概念及其在中小型企业的应用问题,提出符合中小型企业特点的信息构建解决方案,分析了中小企业信息构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信息构建(IA)概念及发展概述

1.信息构建(IA)概念

信息构建(Information Architecture,IA),是通过合理地组织、标识信息并构建信息环境,以改善信息浏览及信息检索的过程与效果的科学和艺术。

狭义的信息构建是关于如何组织信息和设计信息环境、信息空间或信息体系结构以帮助人们有效实现其信息需求的一门艺术和科学,它包括调查、分析、设计和执行过程,涉及到组织、标引、导航和搜索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帮助人们成功地发现和管理信息。

广义信息构建应包括除了网站建设以外的众多学科领域,如果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广义IA的对象应该包括企业信息活动中涉及的各个要素:信息、人员、技术和部门等。它是对组织机构中的信息、信息服务、以及与信息相关的各部门及其人员的整合与合理化配置,包括技术层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层面的部门建设、以及信息系统本身从信息采集到用户接口的结构构建。

2.信息构建的发展

1975年,美国人沃尔曼(Richard Saul Wurman)创造了‘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一词,并在1976年召开的美国建筑师协会全国会议上将其公之于众,同时开始称自己为信息建筑师。虽然沃尔曼没有描述“IA是什么”,但却明确地界定了信息建筑师的工作任务:依据数据中的固有模式,化复杂为明晰;创建信息结构或地图,令他人找到通向知识的个人路径;信息建筑师是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专业化职业,代表着该时代对清晰、人类理解、信息组织科学的集中需求。因此,信息构建的主要目的就是从大量处于复杂状态的数据或信息中抽取本质内容,帮助人们理解信息、找到知识路径。

IA的提法及相关的认识在其创建之初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认同,但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和网络空间的扩大,随着信息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人类所面对的信息数量激增,由此造成的网络信息空间混乱问题给用户造成了极大不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认识到必须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信息空间的构建以解决这些问题,因而,信息构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逐渐引起各学科领域的关注。

3.信息构建问题国内研究状况

在我国,正式发表的信息构建的论文始于2002年,目前国内还主要处于对国外IA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翻译、引进阶段。就研究内容而言,以信息构建理论的介绍,网站信息构建,网站信息构建评估,以及信息构建与情报学的关系等为主,而对一般意义的信息构建的研究,以及对信息构建理论原理总结和进行理论提升的研究较少。

以“信息构建”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检索相关文章,可以看出自2004年起,相关研究激增,并且保持了一定的热度(见图)。

二、中小企业信息构建的意义

1.企业信息构建的提出

什么是企业信息构建(EIA)企业信息构建“是那些用于管理有价值的企业信息资产的要素的集合,这些要素包括:计划、政策、模式、标准、框架、技术、组织及过程,它可以确保将集成数据用于增加商业价值,使得技术与企业重要业务的需要紧密结合。”“将一家企业的战略计划与企业的数据构建、企业应用程序的构建、以及企业技术构建相联结,就形成了企业信息构建。良好的构建是对整个企业范围与层面的要素相关的信息的逻辑组织,这些要素包括:战略目标、对象及战略;业务章则及标准;信息需求;应用系统;应用程序与数据元素间的关系;技术基础结构。”

因此,(1)企业信息构建实际上是将企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企业内部加强流程协作,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2)如何以最简单的方式向内部和外部提供信息,公司不同部门的雇员拥有大量的资料,如何将合适的信息提供给最需要的人;(3)企业必须采取集中化的知识管理策略,将员工个人拥有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同时还必须建立系统维护体系。(4)怎样将企业的购买者、生产商、供货商等实体放置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个性化的信息获取分析的工作。

2.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已占到90%以上,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中小企业日益希望通过信息化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它们面临着与大型企业更为复杂多样、风险更高的信息化问题,主要表现为:

(1)非理性的软件选择。许多中小企业在选择软件时未能不考虑企业的规模和业务范围,甚至在尚未确定需求的情况下购入软件,从而造成资金浪费、软件闲置及维护和升级上的高成本。

(2)冗长的实施过程。大的软件商或系统商的成熟系统软件,其实施过程往往由众多的步骤组成,历时较长,中小企业无论从财力上还是人力上根本无法承受这一实施过程。

(3)不合理的人员配置。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单独设置的信息系统部门,往往由一名或几名雇员实现全部职能,业务流程的定义,数据的输入和系统的使用都是同批人,导致对其的过度依赖和人员上的高风险。

(4)企业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的缺乏。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但在信息系统预算时,往往未能考虑广泛的职员培训和技术支持所需的成本,造成日常运营中问题频频、有系统却无法正常运行。

3.中小企业信息构建的意义

中小企业信息构建的提出,是针对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所提出的一种信息治理的解决方案。信息构建可以整合中小企业的各类与信息相关的信息资源,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信息系统规划和设计,在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系统开发或购置方面全面考虑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知识结构间的关系,使开发或购置的信息系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柔性,以适应信息系统升级改造以及企业业务重组的需要。

三、中小企业信息构建的设计理念及解决方案

1.中小企业信息构建的设计理念

中小企业的信息构建应当是企业战略的指导下,全面整合涉及企业信息活动的各个要素,包括人员、信息系统、内外部数据、资金等要素,并将信息活动的结构与组织的业务结构、管理结构、技术结构协调一致,形成统一的信息生产、组织、管理、使用的界面。

中小企业信息构建的基本目标是:组织企业的信息资源,设计信息环境、信息空间,构建企业的信息体系结构,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2.中小企业信息构建的基本内容

(1)构建企业门户网站。通过门户网站形成企业内外部信息交流渠道,通过网站统一管理企业的对外业务界面与后台支持性信息系统,统一管理企业业务及管理活动中生成的各类信息及企业的外部信息。

(2)创新信息导航系统。为用户设计合理的、简捷的、宜于用户应用和理解的信息导航系统。可采用推式(Push)或拉式技术(Pull)为企业成员设计针对其特定需要的信息获取界面,及时将其关心的信息发送给用户。

(3)知识地图导航系统。用知识地图的形式设计信息检索途径,借助于文字、图片、图表、多媒体、投影、动画等高科技工具进行信息导航设计。

(4)网络、计算机导航系统。网络、计算机信息导航系统应由封闭式和开放式两大部分组成。封闭式用于用户导航检索,但用户不能擅自修改;开放式用于用户自己管理检索来的信息,自己可以整理、组织、输出等。

(5)创新用户信息需求。将信息组织好,给用户提供一个清晰的界面,采取更具艺术表现力的形式将用户所需信息艺术地展示给用户,在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同时培养用户对于信息功能的认知和对于信息的依赖。

(6)在传播显性知识(言传知识)的同时,有效地组织并传播隐性知识(意会知识)。通过引入信息构建的理念,将不能表达的隐性知识,通过多个层面,多方位的立体空间形式,用文本、图形、图表、多媒体、投影、网络等各种科技手段相结合进行多种艺术设计构思,从多个角度进行情景式的组合探索。将隐性知识转换成显性知识或用隐喻性文字表达或用相关的易于理解的知识去诠释,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广而推之,提高隐性知识的应用。

3.中小企业信息构建步骤

根据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如阿兰・博金斯的《企业信息构建》等),可以将中小企业信息构建的步骤提炼根据如下:

(1)确定企业的需求。即根据企业的业务及管理的需要,确定购买或开发哪些信息系统。

(2)分析企业的数据体系结构。中小企业每天要处理数量庞大、来源多样、类型复杂的数据,因此,一个建立在企业战略规划基础上的合理的数据体系结构可以说是EIA构建的前提。企业数据体系结构分为数据库模型和数据仓库模型,数据库模型用来描述日常事务处理中资料和关系,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在联系,是数据体系结构的基础;数据仓库模型则描述企业高层管理决策者信息以及关系。

(3)解决数据冲突问题。为整个企业各项系统的开发、运行确定一套统一的术语标准,避免同一概念采用不同语词、同一语词表达不同含义的情况的存在,保证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顺利进行。

(4)建立企业信息构建的模型。信息模型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使用和维护等信息活动环节以及信息活动一般规律的描述,它涵盖了企业如何获取、归类、存储、查询、编辑、(信息)质量控制、提取、、访问有价值的信息等内容来辅助企业管理者最终做出决策,而这恰恰是EIA概念和目标中所强调的核心内容。应根据企业的基础结构(如政策、战略目标、各项要素、数据元素等)建立企业信息构建的模型,它应当是企业业务结构、管理结构和数据结构的仿真。

(5)改造现存的信息环境。对企业现存的数据结构进行评估,改变现有的与数据处理相关的各种工作模式等,提供新的数据结构、数据模式、数据字典等。

(6)将企业原有以实体形式存在的数据导向新的信息构建中的逻辑数据模式,并分析二者间的差异。

(7)制定改造计划,构建战略信息仓库,将既有的信息系统、信息数据向新的信息构建模式转变,完成企业的信息构建工作。

四、中小企业信息构建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1.中小企业信息构建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1)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缺少信息化战略的总体规划,各信息系统间缺少有格的组合和整洽,迫切需要进行信息构建,但中小企业的决策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却没有建立起与信息构建有关的知识与意识。

(2)许多中小企业依赖于传统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网站对企业运营业管理的作用认识不清,网站功能的发挥也大打折扣,无法利用企业网站统一进行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利用。

(3)根据企业的业务、管理、数据三大体系模型开展的企业信息构建,需从企业整体角度考虑,需要跨部门、跨层次的配合,系统性和逻辑性都很强,而中小企业人员配备不全,专业人员较少或者专业技术不强,这样,中小企业无法有效地完成信息构建起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4)中小企业人员流动性质,部分人员素质偏低,对于信息系统、各类数据的使用较少,即使实施了信息构建,也无法充分发挥数据在促进企业运营管理中的作用。

2.中小企业实施信息构建的合理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中小企业在将信息构建应用到实际操作过程的前后,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1)企业信息构建必须在企业更高层面进行,EIA的实施必须依据企业战略需求,要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普及企业信息构建知识,强化相关人员对于实施企业信息构建的意识。

(2)中小企业缺少信息化的技术实力,可以采用外包的方式,委托相关的咨询机构、系统供应商,完成企业的信息构建工作。

(3)要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提高对企业网站建设的重视度,利用企业网站统一管理各类信息系统及企业各类数据,实施企业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及知识共享。

(4)建立企业信息构建体系,需要对员工进行指导,克服员工的思想障碍,提高其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5)从战略角度考虑,在中小企业信息构建过程中,应当标出关键业务流程,企业在日常的运营和管理中不断应加强对内外部信息体系的完善和更新。在建设公司网站的同时,要预留出较多符合今后发展需求的设计,从而避免后期改动,减少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吴 娱:信息构建理论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应用.图书情报知识,2003(5):15

[2]荣毅虹 梁战平:信息构建探析.情报学报,2003年,22(2):229

篇(11)

1 概述

民间融资是泛指非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企业以及其他经济主体之间以货币资金为标尺的价值转移及本息支付,即在国家正规金融机构以外的借资双方转让资金使用权并支付约定利息为交易目的,采取借贷、票据融资、有价证券融资、私募集资等形式的金融活动。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大量企业、资金和人才落户新疆,新疆中小企业发展迅猛。中小企业以投资少、见效快、市场适应能力强、管理与就业便捷等特点成为新疆经济领域的一只生力军。新疆99%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数量达50多万家,从业人员380余万人。但作为经济社会中最具活力和创新性的微观群体,融资不畅一直成为阻滞中小企业发展的“短板”。除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外,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因为规模小、缺少抵押物等原因无法获得银行信贷资金,只能通过民间金融市场融资以弥补经营所需的流动性不足。民间融资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制度保障和监管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和问题。为了保障金融秩序的稳定、促进新疆中小企业发展,尽快规范民间融资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 新疆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存在的原因

2.1 商业银行信贷门槛高。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会出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银行会从自身风险的角度出发,普遍存在着“喜大嫌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过于苛刻,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根本无法或很难达到现有金融机构信用贷款的评级要求,很难提供符合金融机构规定的抵押物种类或足额抵押物,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还存在抵押物折价过低且贷款数量少的问题。在此融资环境下,中小企业贷款难是必然现象。贷款无门的中小企业只有另寻出路,期限灵活、手续简便的民间借贷恰好适应了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急、总量少”的特点。这是民间融资合理存在的土壤。

2.2 民间投资意愿和负利率环境。我国银行存款利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有闲置资金的居民会在存入银行或是直接借贷之间进行权衡,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客观上推动银行资金体外循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11年新疆地方投资增长40.9%,民间投资增长48.4%,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固定资产平均增速。新疆生产总值从2004年的2300多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75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8年增长了近2.3倍;新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04年的7503元增至2012年的17921元(见图1),收入平均增速11.55%,远远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6.08%。从图1可见,新疆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新疆效率”引领下,城镇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内地私营业主的大量资金输入为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供给,激发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

2.3 紧缩的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下正规金融信贷规模会相应紧缩,利率水平和信贷政策会相应调整,会影响到民间借贷的发展。在宏观调控、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银行为了保持利润水平提高企业贷款利率,出现扣留部分贷款作为“存款”转贷给其他企业的现象,延长了还与贷之间的间隔,一些银行甚至抽贷、压贷,导致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或者被迫利用高利贷过渡并陷入危机。虽然2010年初银监会提出“两个不低于”目标,但由于2011年实施信贷紧缩,“两个不低于”并未被严格执行。截至2013年5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万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的22.22%。我国中小微企业创造了80%的就业、60%的GDP和50%的税收,而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仅占22%。就新疆而言,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100.58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330.23亿元,占全部贷款的32.82%。可见,我国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规模比重很小。当前银行业“钱荒”的出现,使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融资更是难上加难。

2.4 直接融资限制。我国现阶段对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很难达到规定的上市门槛。由于有限的市场容量以及过高的市场准入条件使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愿望落空。

发达国家的企业融资中直接融资占70%,而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还不到5%。能不能安全地将资本从中小企业撤出,也是风险投资家考虑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由于其较高的退出壁垒限制了较多资本的介入。直接融资比例过低、渠道过窄,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制约瓶颈。

2.5 新疆中小企业自身原因。其一,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多数新疆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现代产权企业内部沟通不畅,组织僵化,效益低下。投资者权益得不到保障,创业初期很难引入风险投资。其二,财务制度不健全,缺少内控机制,增加了财务风险;同时很多财务人员缺乏专业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常常发生,难以保证资本的安全度。其三,规模小、实力弱,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这些都导致新疆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困难重重,唯有寻求民间金融市场解决资金缺口。

3 新疆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存在的问题

3.1 民间融资隐含风险。首先,中小企业在民间借贷过程中由于担保机制不健全可能引发债务纠纷的风险较高。民间融资随意性大、规范性差,多是无担保、无中介、无正规手续,操作方式不规范,一旦出现违约,极易引发一些民事、经济纠纷或诉讼案件。其次,隐含着信用风险。初期主要建立在私人关系基础上的民间信贷往往隐藏着巨大的违约道德风险。随着民间借贷的发展,中介机构日趋活跃,民间借贷已经突破熟人或朋友范围,规模迅速膨胀,违约率也随之上升,所积累的风险越来越大。但至今对民间借贷中介机构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致其经营处于无法可依状态。

3.2 法律制度不健全。一方面,我国民间融资的法制建设严重滞后,相关法规缺乏协调性,对民间融资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目前一些涉及到民间融资的政策、法规,往往散落在有关部门法律或规定中,还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体系,法律层次低,可操作性弱,中小企业的合法民间融资活动得不到法律保护,必然制约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门为民间融资服务的中介机构,导致新疆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目前处于一种自由而混乱的状态。同时,由于内地大量投资者涌入新疆,他们建立的一些民间融资机构在缺乏监管情况下,正逐步演变为“地下钱庄”。一些地区的民间借贷中介机构或个体商户甚至以民间借贷的名义非法吸收社会公众存款,造成新疆很多地方的民间融资活动在“合法”和“非法”的边缘徘徊。因此,

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让民间融资活动有法可依。

3.3 缺乏监管。新疆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不断增长,使大量资金长期在体外循环,游离于常规的金融监管之外,缺乏必要的监管、有效的担保和必要的法律约束,资金流向也不受限制,因此蕴藏巨大的风险,相对应的民间借贷风险控制手段单一。由于多数从事民间借贷活动的企业和居民缺乏放款的经验和专业技术,更谈不上熟悉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即使利益受损也很难得到法律的保护。

目前,在对高利贷的界定上就很模糊,虽然最高人民法院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利率的四倍,中国人民银行也有“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上述标准的,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的规定,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无法保证。比如新疆中小企业民间借贷利率一般在15-30%,最高可达40%。利率如此之高自然隐含诸多风险。温州高利贷崩盘警示我们,如果缺乏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和监管,新疆民间融资市场也可能引发高利贷危机。

4规范新疆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发展的建议

4.1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开放多种形式的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引导民间资金流向。组建以主要吸收民间闲散资金包括民间借贷资金参股、为中小客户服务、市场化运作为特征的中小金融机构,鼓励创建风险投资公司、典当行等多层次的融资机构,引导中小企业规范融资。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改变传统的单一依赖以金融机构贷款为主导的间接融资的融资结构。同时,商业银行应制定符合中小企业客户特点的市场战略,不断创新金额产品,尽量满足有市场、守信用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融资成本。

4.2 出台规范民间融资发展的法律法规。目前民间融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都是由于缺乏法律制度的约束,或者说是法律制度的盲区造成。国家应尽快出台规范民间融资发展的法律法规,对民间融资主体双方的交易方式、契约条件、期限利率、违约责任、权利保障等方面加以明确,以规范和保护正常的民间借贷行为,引导民间融资走上“阳光化”轨道。

4.3 加强外部监管。新疆中小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应建立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监测系统,定期采集有关数据,加强对民间融资动向的监测和调研。当宏观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或新疆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些突发性因素时,及时组织力量开展专题调查,给银行业、企业和城乡居民做出风险提示和“窗口”指导。

4.4 增强新疆中小企业融资能力。首先,中小企业应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等,提高信用级别,以取得金融机构的信用和信贷支持。其次,政府部门牵头组建信用中介公司、担保公司等多类型的中介管理公司,为正规金融机构和其他部门提供信用担保和法律咨询和服务,引导和规范新疆中小企业民间融资运作。第三,拓展融资渠道,国家应放宽直接融资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以发行债券、股票方式进行直接融资。最后,搭建信息化平台,建立行业投资信息、区域投资信息制度,为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双方牵线搭桥,减少民间融资的分散性和盲目性。

参考文献:

[1]曹丽丽.浅析民间融资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及规范措施[J].经济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