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常言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具有一桶水。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班主任的文化知识必须尽可能广博和丰富,不然就教不好学生,甚至会误人子弟。为此,班主任必须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从中吸收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德为师之本,树人先树德。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就应该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班主任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效仿的榜样。如果班主任出现了不文明、不检点的行为,那么就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学生,更难于教育感化他们。因此,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善思慎行,言行一致,做学生的表率,用言行去感化、熏陶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其健康发展。
三、因材施教是做好德育工作的不二法门
因材施教,强化针对性,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有些班主任对全班学生的要求搞一刀切,如对违犯纪律或在学习上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学生,不是罚抄书,就是罚跑步,罚做俯卧撑,或者是当着别的学生的面大声训斥。这样的教育,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同一个班集体中,学生各自的性格,志趣、爱好及认知水平迥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决定了班主任在教育不同个性和知识水平的学生时侯,必须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四、班主任要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要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就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找到自身的价值,在愉悦和满足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不了解学生,不注意发生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教育就会出现盲目性。关爱学生,就是对所有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和“平等教育”,这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国外一著名教育学家对此的说法很形象,他说,漂亮的孩子,人人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这里的“漂亮”与“不漂亮”并不是指相貌,而是指那些优生和所谓“差生”。当然,这种“爱”与“严”相结合,做到爱而不溺、严而有格。有了对学生的了解,有了对学生的关爱,班主任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一、新课改要求学校德育必须立足提升学生素质
教师要建立发展性思维,树立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其根本任务是要解决好两个关键性问题:一个是人类应当怎样存在,一个是人生应当怎样度过,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掌握知识、学习知识是服务社会的手段。前者的学习是根本性的,后者的学习是工具性的。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看重的是智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看重的是情商。素质教育的内涵,概括的讲就是“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品质、道德人格要比知识的获取、谋生手段的训练、竞争能力的培养更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德育工作就要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变部分人的德育为全员的德育。全员德育,提了很多年,但在很多学校还停留在观念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创新式的德育,不仅仅是班主任、年级组长、团队和教导处的事,而是学校各个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育人目标,应该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德育。要把学科教学作为落实全员德育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明确教学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要让教师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唤起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健康素质的发展。
二、新课改要求学校德育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欲望,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促进人的道德发展和道德人格的提升。从实现人的价值看,道德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改善人的道德生活,实现道德对人生的肯定、引导和提升。个性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就没有创造性。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爱好、追求、特点、兴趣,塑造不同模具,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创新式的德育工作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一个性发展,要改变过去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德育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良好的空间。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没有个性发展的的教育,不能称之为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没有全面发展的个性发展,可能就是一种畸形发展。我们有些教师往往把全面发展误解为全科发展,要求学生样样都学,样样都精,事事都成,但实践证明,这样的发展将来可能一事无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孙云晓说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让他们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自己决定养成哪些好习惯,改正哪些坏习惯,自己决定采用哪些方法,并主动学会与成年人的合作,这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第一原则。当然,成年人的引导与帮助是必要的,但只有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教育才能成功。
三、新课改要求学校德育必须创新工作机制
1.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观念落后。班主任德育工作往往仅停留在说教水平,对学生的影响仅仅是使学生在道德认识方面有所进步。然而德育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过程的有机统一,深刻的道德认识并不一定会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只是教会了学生怎样"说"道德,而德育的实效性要最终表现在行为上。因此,说教式的德育方式不足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1.2班主任德育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班主任在集体主义教育以及传统的"五讲""四美"教育上给予了重视,但在心理品质教育,及适应时展的新内容上却非常薄弱,甚至没有涉及。德育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德育内容。而目前,班主任的德育内容仅仅停留在一个肤浅的层面上,班主任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理想的确立以及如何做人等深层面的教育。
1.3班主任德育理论水平低。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学生日常实践的处理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了班主任的教育观以及班主任的德育理论水平。但大多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缺乏针对性,一方面是没有针对学生这一特定年龄发展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一方面是没能针对不同个体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这也是导致班主任德育工作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1.4班主任教育科研能力薄弱。班主任教师往往只是着眼于学生成绩的优劣,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往往视而不见,一带而过,仍然充当着"教书匠"的角色,没能把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没能把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所以,尽管一再强调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但由于没有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使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
2.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效性的对策
2.1转变德育观念、适应时展。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是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教育目标则是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和责任感、自立精神、坚强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人才。班主任应站在时代的高度,高瞻远瞩,明确德育的重要性,重新审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职业道德、德育观念、德育责任的方面,以坚定信念、更新观念为突破口,狠抓现代教育思想和德育理论的学习,使班主任树立新的德育观、学生观、人才观、价值观,坚定当一个好老师、做好班主任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信念。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要树立大德育观念,明确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要靠学校、家庭、社会来共同完成,这也是符合道德的本质特征的,因为道德本身就来自于社会生活并现实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从而必须建立多系统、多渠道、多层次、多载体的立体交叉式的德育网络。班主任要主动与各方面密切配合,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对于班主任来说,主要是加强与家长沟通,如定期与家长联系或访谈,一方面帮助家庭了解学生品德的发展情况,并根据学校各种重点确立家庭教育任务,互相弥补不足;另一方面根据家庭教育是互动教育的特点,通过子女成长影响家庭的价值观;通过家长学校等途径,不断提高家长素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实现学校德育对家庭的辐射。另外,班主任要注意让学生深入社会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不断指导学生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分析能力、评判能力。
2.2适应实际需要,拓宽与更新德育内容。选择学生需要的德育内容是德育取得实效的保证,班主任在选择内容上,既要依据纲要,又要切合时代及学生的实际,正确处理好几者的关系。德育内容的选择要注重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与可能。学生需要与其息息相关的德育内容,是他们生存发展中急需指导的,但确是学校德育所欠缺的。由此,笔者认为学校德育内容依据社会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及学生品德发展、年龄特征选择基本的、系统的内容进行教育,以保证实施内容的完整性、稳定性是必需的,同时,又必须依据学生品德发展的现实需要与可能,使内容与学生的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才是学生可接受的、发展性的德育。班主任德育也应增加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容,诸如学生生活、人际交往、儿童消费、权利保护等,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德育内容的选择既要源于现实,又要适当超越。
2.3探索德育新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把封闭式德育工作变为开放式德育工作,把学校的"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班主任应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跨学校跨地区互助活动、军民共建等活动,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平等竞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
2.4强化“隐性教育”,弱化空洞的说教。隐性教育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陶冶、导向、激励和规范作用,加强隐性教育,是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对于班主任来说,强化"隐性教育"即是要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和注重自身的形象、言谈、举止。良好的班级环境不仅包括美观的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创建和谐、积极向上、凝聚力强的心理环境。教师自身的言表、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潜在地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因此班主任要注重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班级的环境建设。班级环境建设要体现本班的特色,通过班级环境物化的存在形式来表现主观的教育意图,如定期出好黑板报、墙上张贴名人画像、名人格言等,使好的主流意识形态与构成具体环境的物质形态有机结合,对教育对象发挥潜移默化的有效持久的影响。二是班主任自身形象的塑造。班主任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群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人格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处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学生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教师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班主任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良好的仪表举止、高尚的人格情操、正确的处事方式影响学生的成长。三是新型的课堂人际关系的确立。隐性教育是一种文化控制,它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不得不接受一定的文化价值规范。所以一定的课堂环境会影响学生品德和价值观念的形成,确立新型的课堂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要在课堂上倡导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交往;要形成相互交往、相互理解、协作、竞争的课堂、师生互动的人际关系,从而使学生自我个体融入到具有内聚力的群体之中,给学生以道德情绪的感染和体,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和道德需要。
2.5建立学生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德育解决的是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这两个矛盾除了必要的灌输外,很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通过"说一说"、"看一看"、"演一演"等形式,把讲授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主导与主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德育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突出主体,采取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提高其实效性。长期以来,德育实效性不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德育工作只凭想当然,不看教育对象,方法不恰当,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德育也应该而且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想学生之所想,给学生之所需,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以实践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要方法,在学生心中真正的化成一种深层次的意念和力量,从而改变以往那种单一"我说你听,我管你哼"的消极教育局面,提高德育的效果。
3.结语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常见难点
中学的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中学生正
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整个中学中德育教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德育工作作为班主任的重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最主要的困难有以下几点。
1.1学生的配合度低、工作难以深入学生心中
在我国现行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目标都是考试,对自身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从不关注。而且,从直接利益上来看,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没有直接的影响,这样一来,导致很多学生对德育工作从心底里产生了排斥的情绪。加之中学生本身处于青春叛逆的阶段,是和老师产生代沟最大的时候。在思想上和周围的一切不大融合,对德育教育的工作也不理解、不支持。学生的不支持、不配合,让班主任的工作很难进行,工作很难深入人心。这也是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最大的难题。想要做好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班主任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1.2学校德育制度不健全
德育工作是一项具有整体性、全面性的教育工作,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见到成效的。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中学中由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是重中之重,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没有系统的、完整的教育方案和教育机制,只靠班主任的单方面的德育教育,不仅最终的效果特别小,班主任老师的工作难度也加大了不少。
1.3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
这么多年一来,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大多数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大部分孩子从小在家里受到多人的溺爱,家庭教育观念守旧偏激,过度的保护孩子,忽视孩子自立自强的能力,重物质轻精神,这样一来,出现了严重的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给学校的德育教育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解决德育工作难点的策略
中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中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可塑性较强。所以说,中学教育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合格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德育教育在中学教育以及对学生以后发展的重要性。但目前,我国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困难重重,难以发挥德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以下,笔者将就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面对的各种难点谈一下解决策略。
2.1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做管理者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的,从19世纪瑞士认知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建构主义”学说,以及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以来,在教育思想以及教学方法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以往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模式,已经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模式转换,在这种教育思想转化的大趋势下,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鉴于此,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也应随着这种教育思想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自己做主,把权利下放到学生自己的手里,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不配合老师的尴尬局面,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管理能力,对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做管理者”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而是在新兴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更有效、更积极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手段,也是解决班主任德育工作难点的有效措施。
2.2开展德育活动、自主感染学生
德育教育活动具有多鲜明的教育性、层次性以及可操作性,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巨大的利用价值,能使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受到充分的、全面的教育培养,更重要的是还能增强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才干。,在丰富他们精神活动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每一次德育教育活动的组织中,首先要制定好德育活动的目标,要把活动的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能通过活动掌握知识,锻炼自己,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比如:游乐表演、调查研究、交流探讨等多种活动形式。在把权利下放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同时,学校也应该开展大量的德育教育活动,自主的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德育教育的工作中来。在活动中,老师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势,因势利导,委以每个学生重任,并培养、引导,激励其去获得成功,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造意识、交往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2.3班级老师团结协作、让德育工作无处不在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使班级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必须依赖于各科教师的精诚团结、通力合作。如果两相脱节,彼此拆台,那后果将不堪设想。班主任要及时的把自己的管理设想、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措施等与任课老师分享,个每个老师经常沟通和交流,并征求他们的意见,与他们保持步调一致,取得他们的配合。俗话说的好:“双拳难敌四手,只手难撑青天”。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无法与众人的力量相匹敌,所以说,班主任想要做好班级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与班级其他老师共同合作,齐抓共管,群策群力,开创良好的额班级管理局面,让德育教育工作充满课堂、校园,无处不在。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提高 成绩,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中学教育正处于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班主任与其他任课老师团结协作,努力做好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教育工作。虽然德育教育工作在学校中困难重重,但作为知识的引导者,文化传承者的老师也能迎难而上,克服所有困难。
参考文献:
无论哪个国家,哪种教育体制,都应该将育德工作放在整个教育工作的龙头位置。
1班主任育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所谓育德教育,就是按照一定阶段或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政治观点、行为规范等,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的心理进行引导,以此达到被教育者向教育者期待的方向发展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教育的事业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班主任是学校育德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与直接承担者,也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守护者,学生精神家园的引导者。育德教育的学校的重要工作,也是班主任责无旁贷的职责,育德教育工作者被誉为“人类心灵工程师”的美育,班主任在育德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学生育德教育的法律法规,以此强调班主任在学生育德教育中的地位,例如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
2班主任育德工作的实效性对策
2.1转变育德理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班主任的不仅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还应该转变育德工作的理念。一方面,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观念,在育德工作中,学生与教师都是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其地位应该是平等的,班主任在育德教育工作中,应该认真聆听每个学生的想法以及真心对待学生的意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将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体,给予所有的学生表达自身情感的权利;另一方面,新背景下的班主任教育工作,应该从单向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观念转变,进行开放理念的育德教育工作,例如,有的学生因为父母感情不和,父母对其的关系不足,致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不高,教师可以通过主动的接近与帮助他,通过达成协议:以五道题为基数,多答对一道题,奖励一个“小红星”,通过教师耐心的辅导,帮助其重新建立学习的兴趣。
2.2拓展育德教育的内容。班主任的育德教育工作,不但应该符合相关的教育纲要,还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正确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联系。新背景下的育德教育工作内容,应该包括下面三个方面:其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说是育德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指导,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其二,法制教育,一个高度文明社会的基本就是完善的法制与健全的法制意识,现代的学生中不乏犯罪的现象,因此在育德工作中,应该进行普法宣传与学习,例如通过分析具体典型的案例,帮助学生们提高法制意识;其三是育德教育的实践化,例如,将教育的目光从学校的“小课堂”转向社会的“大课堂”,广泛的组织学生们参加各种爱心互助、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并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敏锐的感受、体会学生的思想、观点与情感,并认真的与学生进行心交心的活动,强化学生大道德体验,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情操、道德观念以及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创新育德教育的方法。正确的选择方法,能够使班主任在育德教育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学生的育德教育时,应该重视工作方法的创新,具体的方法包括:
2.3.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配合型的教育方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子女无法选择的任期最长的老师,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的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基础,例如,有的学生很少受到父母的关心,对其学习的成绩也在意,致使学生的性格相对内向,很少交朋友,但是其内心是极其渴望得到同学与老师的认可,这时候教师应该与学生的家庭入手,向学生家长传输“孩子的成长需要欣赏,没有欣赏就没有教育”的思想,然后再结合学生的行为、思想与情感等方面,从细节入手,从易到难,首先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断的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并动员同学对其进行帮助,重新促使其建立学习的信心。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具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从细节中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关心学生的家庭与学习,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在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之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3.2强化隐性教育。通过隐性教育能够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到规范、激励、导向、陶冶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强化隐性教育,是提高班主任进行育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在进行隐性教育的时候,首先应该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规范自身的举止、言谈等方面,并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想要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制定严格的纪律,将班级管理制度化,不能体罚学生,但是可以对旷课、迟到、早退、抽烟、打牌等犯错行为进行耐心的批评教育,通过自身的经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然后通过对其实施“力所能及的”的清洁打扫除;其次,精心挑选班干部,教师在开学伊始,通过各种形式挑选班干部,例如有学生们写自荐信,或者由大家投票选举等,班干部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好帮手,通过鼓励他们在班级上开展活动,然后加强指导,帮助他们尽快的成熟起来;再者,加强学生交流,教师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在班上进行书面调查,从早自习、上午上课、下午上课、晚上自习等各个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班级纪律、清洁卫生、同学关系等生活情况,并进行跟踪管理与引导,在日常的管理中尽可能的保持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3结束语
学生是育德教育的主体,班主任应该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在自我教育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强化自我认识与自我约束,将学生作为育德教育的主体,才能实现育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64-01
一、杜威人性化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的内容
哲学现在所处的困境之原因是:有用的知识越增加,哲学则越忙于完成其与人生无关的任务。[1]只有对传统的道德教育进行改造,并通过正确和批判的思想清楚研究道德教育的不当态度,使道德教育在促进社会事物和人生问题的研究上真正起作用,成为探究解决人的问题的方法。如果人性是不变的,那么就根本不要教育了,一切教育的努力都注定要失败了,因为教育的意义本身就是在于改变人性以形成那些异于朴质的人性的思维、情感、欲望和信仰的新方式。[2]实用的道德理论是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发展的,人性化道德教育就是尊重个体、提高个体的道德能力的实用道德教育。正如教育学家福禄培尔所说,教育应“把注意放在人身上,亦即我们孩子们身上的普通形式上,放在真正的人性上。而杜威正是如此,他的人性化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的新个体思想、从做中学的知行观、关注生活的道德价值观。
二、杜威人性化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的价值观念
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回到现实的道德生活,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由现实道德生活中的实际教育问题延伸和展开,并落脚于现实道德生活的实际教育问题。人性化道德教育应当解决现实道德生活中的矛盾,并促进个体实际道德经验的不断生长。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道德教育观念,主张道德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抽象的思辨概念之上,而是应把道德的探讨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1.教育的起点是生活
杜威的教育理念是实用主义的传统,即为了生活本身,更是为了当下的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在个体和群体的生活经验在教育中得不到不断更新的时候,教育更多的是为了当下的生活,实际上,生活是一个不间断、无间歇的过程。教育的根本价值是为了人的发展和完善而产生的,并且向前向上发展,它不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具体的时间段,而是为了整个人生。
2.思想政治德育是一种社会生活
道德教育在道德生活中促进个体道德成长,道德教育通过教育过程引导个体面对实际的道德情景,激发和培养出相应的理智的反思能力,形成个体自身独特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去解决实际的道德冲突。道德教育是道德经验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道德生活则是道德经验不断更新和成长的过程,道德教育与道德生活的过程是一致的,道德教育和道德生活一起开始,一起继续,一起结束,并且道德教育也必须在社会生活中开展才有意义和价值。因此,道德教育贯穿于道德社会生活的始终。
三、杜威人性化道德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的启示
1.发挥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主观能动性
重视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作用,就是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仅要通过批评性探究帮助大学生追求个人价值,还要提倡学生在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个性发挥。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价值空间和心理氛围,以宽容、珍视的心情看待学生的价值探索。[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只有它为人们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人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时,才能得以实现。
2.创设体验式活动学习的德育模式
我们道德教育低效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封闭的、孤立的,与社会相脱节。学生大多忙于学习书本知识,生活在学校的象牙塔里面,他们的自然体验、社会体验、生活体验严重不足,直接关注社会、自然、文化的机会日益减少,而代替它们的是通过文字、符号、图像等获得的间接经验增加。这样学习的都是别人整理过的知识,会造成心灵成长的缺陷,造成了学生信息丰富、经验贫乏的现象。因此,高校的德育工作必须走出封闭的课堂,推行体验式和开放式的德育模式,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尝试进行道德抉择,从而提高道德判断力和选择力。
3.创建生活化、实践化的德育知识观
现代学校道德教育迫切需要实现知识观的转换,使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有生命力的过程。传统的道德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与生活、现实严重的脱节,学生习得的知识脱离生活实际和周围的环境。因此,现代学校道德教育迫切需要实现知识观的转换,创建生活化、实践化的德育知识观,不仅仅以更开阔的视野去理解道德,更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高校德育工作方法的改进,必须要把道德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实践上来,将学生自觉道德实践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克服传统德育以说教和灌输为主的方法的弊端。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继续加强道德理论课程的教授,理论课可以使学生系统地理解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知识,给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方向。但是,在授课的同时,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比如,课上的案例分析讨论,学生的自我展示、小组展示成果等。学校还应重视并组织丰富多彩、学生喜爱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的道德情景的体验,让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内化自身品德,提升道德素质。例如,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观察等,都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感受道德教育,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社会实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增强社会实践的效果。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学校要积极拓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渠道,积极联系社会友好单位,为学生多提供实践活动的平台,组织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认识社会,通过实践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自身的道德判断力。
参考文献:
马卡连柯(1888-1939)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在从事教育过程中,成功将3000 多名失足少年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
所谓尊重与信任,在马卡连柯看来,尊重与信任是教育的前提,它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尊重与信任。特别是大家眼中的问题学生,即那些品德意识不完善、有不良行为者,教师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与信任,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促使他们减少不良行为,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马卡连柯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马卡连柯的尊重与信任的基本原则是永远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他。马卡连柯的这条德育原则既要求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求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能够自觉践行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他不仅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实际锻炼,促使学生知行统一。马卡连柯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行,积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他看来,尊重与信任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工作者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马卡连柯在教育实践中很好地运用了这一原则,这主要体现在他对流浪儿童和失足少年的改造上,他重视对这些青少年自尊心和人格的保护,并且对他们严格要求,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在对这3000 多名失足少年的改造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2 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中职学校接纳的学生大部分是升学考试失利,未能去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再加上社会、学生家长及学生自身对职业教育有偏见,造成这些学生的厌学、自卑、逆反等不良情绪,思想道德素质亟需提高,管理难度更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此,教师在教育他们时,对他们的尊重与信任和严格要求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中职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学生处于进步状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学校教育重智轻德
当前,中职学校把一直把智育放在首位,轻视德育,评论教师的好坏也只看学生成绩,忽视学生品德,未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学生群体,他们是升学考试中的失利者,他们在文化成绩、学习能力、自我约束方面比普通高中学生弱,中职学校学生需要教育者给予更多的尊重与信任,但是当前学校教育重智轻德,差生与好生得到的是明显的差别对待,这时候,教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显得尤为重要。
2.2 德育内容枯燥,不能与时俱进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内容局限于课本,内容老化,实用性不强,许多教师常常是照本宣科,长期以来,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中职学生本来接受能力就差,一旦听不懂课,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进而在课堂上捣乱,若教师一味地批评这些捣乱的学生,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2.3 忽视学生人格的发展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但是在职业院校,出现了明显的重分数,轻人格现象,忽视对职校学生的人格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出现人格上的障碍。目前,青少年的人格缺失主要表现在心理承受能力差,情感冷漠等。马卡连柯教育学生,善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与信任,使孩子获得自信心。
2.4 德育方式落后,知行脱节
以往的灌输式、命令式的德育方式,严重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阻碍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社会发展使学生获得信息的方法变得多样,学校教师的讲授内容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中职学校教师侧重说教的德育方式,忽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中职学校学生往往自律能力弱,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2.5 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长期以来,人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思想观念上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中职的培养目标是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实际操作技能,掌握一技之长,但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人们是看不起职业教育的,家长让学生进入中职学校读书往往是被逼无奈的选择,学生进入学校也只是混日子,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正确的。马卡连柯引导学生阅读高尔基的专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 马卡连柯的尊重与信任思想对中职学校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受到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致使青少年的犯罪率略有上升,能不能将中职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国家和家长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3.1 坚持智育与德育并重
马卡连柯在他所创办的工读学校中,一方面给学生传递系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尊重和信任他们。我国当前的教育过分注重智育,忽视德育,使社会上出现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许多学生考试成绩特别好,但在其它方面却表现得特别差,特别是在为人处事方面存在欠缺。众所周知,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智德两方面有欠缺的人,都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所以,我们应向马卡连柯学习,尊重信任学生,德智一起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3.2 更新德育内容,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中职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若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列举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开展探讨式教学。马卡连柯给予他的学生足够的尊重与信任,不仅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而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帮助失足少年改掉坏习惯。职校学生是升学考试中的失利者,但他们并不是失败者,他们也渴望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也希望自己与时俱进,掌握新思想,学习新技能,让大家对自己刮目相看,来满足他们这一时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3.3 尊重并健全学生人格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更重要,如何把中职学生教育成一个健全的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同时又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中职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尊重与信任,严格要求每个学生,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来健全学生人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教师发自内心地从学生角度考虑,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健全学生人格。马卡连柯在他的教育实践中完美诠释了这一点,尽管他的学生曾都犯过错误,但他仍然继续信任他们,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
3.4 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德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081-01
笔者在自己近些年的班主任工作当中发现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重点、难点是针对班级里潜能生的管理,这里的潜能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问题学生;经过对潜能生的问题成因分析研究发现,潜能生的问题虽然出在学生身上,但往往与家庭教育的缺位、缺失、甚至与家长的不良行为、习惯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如何开展潜能生的工作,成为每个班主任比较棘手的问题,对于潜能生的转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之一,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携手应对的。
班主任要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对潜能生及其家庭的情况有所了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转化潜能生的工作对象不仅要对潜能生,还要面对潜能生的家长,更要关注潜能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也就是说转化的是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持久有效的教育合力。那么究竟如何来做个人总结这么几点
一、建立与家长沟通的常效机制,使家校沟通常态化
①电话联系 班主任定期比如每周一次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的种种表现,适时提出一些建议适时因为本身已经是问题学生,家长也习惯接到老师的电话就是“告状”,数落自己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家长是能避就避,对于孩子,或是打骂了事,或是索性不管。所以,在和家长的联系过程中,首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并不时把孩子在学校的良好表现告诉家长。②定期家长见面会 比如每月一次,没有条件距离比较远的每两月一次,这样在电话里不太好开展的工作就在家长见面会上说,在家长会中,主要是交流对孩子的看法,谈谈平时孩子的一些在家表现,家长经常到学校来迫使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引导管理,强化家长的教育责任意识,在适当时间、地点指出家长教育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不断主动和家长多沟通,在沟通时有意识的举出几个同类型学生家庭好的教育方法,建议其多用几种不同方法来教育孩子,并在实施后进行比较,最后找出最适合的家庭教育方式③定期主题活动 比如每学期一到两次,这种活动的地点可以选择在学校进行也可选择到孩子的家里进行,让父母能够参与孩子的主题活动,这样的亲子活动有利于父母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因为潜能生和自己的父母往往沟通是不顺畅的,甚至没有交流。
二、班主任及时补位家长对孩子情感、甚至物质上的缺位
潜能生的造成主要因素是家庭原因,但一时之间也是无法改变的事情。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更渴望老师的关注,更加从心理上依赖老师。因此,某种程度上,班主任是个“家长”。班主任要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更要从生活、情感上关心他们,积极与他们沟通。潜能生能否被班主任转化,对班主任的信任以及情感依赖是首要条件。
三、营造一个适合潜能生健康成长的班级以及宿舍氛围
再优秀的班主任老师跟潜能生待在一起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他的同学,所以潜能生每天绝大部分的时间是跟他的同学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营造一个有利于并且适合潜能生成长的班级和宿舍氛围显得尤为必要。潜能生因为经常被批评,听到批评性评价比较多,往往自信心比较缺乏,班主任在班级中要经常性开展主题班会教育大家要宽容、忍让、善待我们的潜能生,并且创造潜能生展示自我能力特长的平台,帮助他找回自信。
宿舍被称为是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良好的宿舍氛围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宿舍氛围对每一个成员思想行为、心理都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氛围能更加有效地实现转化潜能生。比如对于一些行为习惯比较懒散的潜能生,班主任尤其要注意给他安排比较勤快的学生做他的舍友,当宿舍其他人都早早起床学习的时候,他就是再懒也会不知不觉自愿接受适当早点起床。
在班级管理中若能做好潜能生的管理工作,使之转化,那对于班级来说将是一大幸事,班主任要提高工作效率,要有耐心,只要找准潜能生以及他的家庭“病根”,对症下药,就能真正转化他们。做好每一位潜能生的转化工作目光不能只局限于潜能生本身,要知道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思想认识,让家长也成为教育者,又要营造适合潜能生生长的班级宿舍氛围,同时班主任自己还要能在转化过程中让潜能生信任成为他的情感依赖。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工伤保险制度建立以来,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减轻企业负担、化解工伤危害风险、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来,对依法参保的范围、工伤认定条件及工伤(亡)待遇的大幅提高,有效增强了工伤保险的制度吸引力及保障水平,为促进工伤保险事业开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油田企业生产作业队伍点多、线长、范围广,加之油田企业易燃易爆物品众多,是高危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是油田生产的首要工作。鉴于此,油田企业在加强工伤预防工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管理是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发生重要条件
做好工伤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就是“预防”,生产单位工伤预防工作做得越好,工伤的发生率就越低,康复和补偿的任务就越小。油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安监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生产单位防护用品和工作环境进行全面检查并督办到位。对检查监管不到位的,应严惩;对执行好的单位和个人,加以奖励。还要进一步强化劳动者的安全培训制度,加大岗前的培训力度,要做到持证上岗,杜绝违章操作,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1.1加强管理,严防工伤保险基金的流失
确保工伤保险基金的安全性和合理缴纳、支付,是维护职工和缴费单位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工伤职工医疗以及基本生活的根本要求,所以对于管好用好基金尤为重要,对容易流失基金的环节要及时予以堵塞。建立应参保职工数据库,以防止企业瞒报、少报、冒领现象的发生;要对生产单位进行调查摸底,防止其瞒报工伤日期;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必须与工伤定点医疗机构建立起良好维权监督机制。
1.2以浮动费率为导向,积极开展工伤预防
改进工伤费率浮动机制,简化浮动程序,提高浮动费率幅度,通过加大参保成本,切实提高用人单位对工伤预防和安全生产的投入,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要引入奖励机制,从工伤保险基金结余额中计提部分资金,用于工伤预防好、多年未发生工伤事故的生产单位,调动和激励企业做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
2企业要建立工伤事故排查制度 消除安全隐患
油田企业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有关工伤事故信息和事故易发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伤事故多发的生产单位进行排查治理,排查治理的主要内容有:
(1)生产单位是否遵守劳动保障与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
(2)生产单位是否建立劳动保障与安全生产责任制及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台帐,安全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置是否到位;
(3)生产单位是否全员参加工伤保险,是否按时足额缴费;
(4)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是否持证上岗;
(5)工伤事故发生后,是否认真落实“四不放过”原则,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事故再度发生。
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实地检查等措施,对违反安全生产和劳动保障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督促生产单位及时整改,并强化和完善工伤预防和安全生产措施。同时,对检查情况要认真做好总结,特别是涉及的一些面上、共性问题,要认真查找原因,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步针对性的工伤预防和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3广泛宣传,保障企业与职工的合法权益
油田企业工伤预防是督促生产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保障职工生命和健康的有效手段,是建设“平安油田”的重要内容。工伤预防工作做好了,既能有效防止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证广大职工的身心健康,又是确保用人单位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
因此,抓好工伤预防,促进安全生产,是油田各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共同职责,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在劳动保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工伤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工伤预防工作的领导,按各自职责认真开展工作。
油田企业在加强工伤预防工作的同时,加大对《工伤保险条例》的宣传,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宣传工作:(1)针对企业管理人员展开专门培训,使各级管理者明确职责,提高思想认识。《条例》加大了用人单位的违法责任,对用人单位不参加工伤保险、不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的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并且通过培训学习,充分认识到参加工伤保险的必要性,从而提高他们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2)针对工伤保险从业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使他们在培训中更深刻地理解《条例》的规定和政策精神,规范操作流程,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特别是针对油田行业领域,以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强化责任意识、完善管理办法,确保《条例》的贯彻落实;(3)针对广大职工开展宣传教育。一线职工往往是工伤事故的受害者,对他们的宣传是《条例》宣传工作的重心。通过宣传,让广大职工对《条例》有更深刻明确的认识:首先,《条例》将工伤的认定范围进行了扩大,涵盖了更多的职业。其次,提高了工伤职工及其供养亲属的保障水平。这些都在很大限度上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增强职工们的法制观念和社会保障意识,提高他们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
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落实从工伤保险基金提取宣传费用的制度,将政策宣传费用纳入工伤保险支出范围,增强生产单位和职工对工伤保险制度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提高工伤保险制度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和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1 监理招标。通过招标确定建筑监理单位,一般采取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 监理招标招的是“监理服务”,与工程建设的其他各类招标的最大区别是监理单位不承担物质生产任务,只是受招标人委托对建筑过程提供监督、管理、协调、咨询等服务,重在能力的选择,而监理投标报价居次要地位。
1.2 监理委托合同。委托合同规定的建筑监理权利与义务主要有:
1.2.1 监理人的权利。一是建设工程有关事项和勘察设计的建议权;二是对于项目实施的质量、工期、投资的监督控制权;三是紧急通知,签发工程暂停令权;四是审核承包人有关索赔事件的权利;五是取得报酬和享受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和安全劳保条件等权利。
1.2.2 监理人的义务。一是监理工程师应认真履行委托合同,运用合理的技能,认真勤奋地工作,公正地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二是合同履行期间应按照合同约定派驻足够的人员并胜任监理业务工作;三是在合同履行期间和竣工后合同终止,未经有关方同意,不得泄露与本工程、 合同业务有关的保密资料;四是任何由委托人提供给监理人使用的设施及物品均属于委托人的财产,合同终止后均应完好交还。
2.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
2.1 造价审核。甲乙双方的承包合同和投标报价,分解制成工程量清单和造价表、进度款拨付计划表等。而承包商根据工程量编报月进度款申请,专业监理人员各自核准本专业的已完工并质量合格的工程量,规整工程的正常进度量,根据详细的造价清单计算出应付额,报告总监理。总监核准后签发月进度款付款通知,由甲方审核拨付,无监理签发的付款通知,甲方不付款。
2.2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监理工程师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原则是预防为主和事前控制,抓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工序管理各个环节,采取惩教并举以教为主,样板导引,用规范标准与数据说话。检查的土建、 暖卫、 电气和外观等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要督促改进,对施工中的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配用及检测要核实,做好工程量的分配和质量检查,保障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
2.3 进度监管。将审批过的施工总进度计划目标书,分解为各季度、月、周进度计划;依据分解的进度计划按时检查、监督与管理协商,在相关的例会上及时提出整改和调整措施并检查落实;对于完不成进度计划并严重滞后的施工工期,按照合同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例如索赔,赶工等);对于非承包商原因的工期延误,应及时予以办理签证并报告甲方代表;进度控制是监理月报的主要内容,并要求用数据和表格说话。
2.4 竣工验收。施工单位按照施工进度表的进度划分以及设计文件和资料全部完成了施工任务后,监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对承包单位报送的竣工资料进行审查,并对工程质量进行竣工预验收(也称初步验收),对使用功能复杂的工程还要进行系统功能试验、 检测或系统联动试验。竣工预验收一般应有勘察设计单位参与。对于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要求承包单位整改,并对照整改通知单逐项检查落实。 竣工预验收合格后,由项目总监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并在此基础上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质量评估报告,该报告应由项目总监和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
2.5 工程质量保修。监理单位依据委托合同书约定的工程质量保修期的时间范围和内容开展工作,监理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和人员分配,安排监理人员对建设单位提出的工程质量缺陷再次进行详细地检查和记录,并对承包单位发出修复通知,待施工单位修复合格后进行修复质量验收并予以签认。监理人员应对工程质量缺陷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确定责任归属,对非承包单位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缺陷,监理人员应该核实修复工程的费用和签署工程款支付证书,及时与建设单位代表沟通后报送相关资料实地查验工程质量,听取政府质监部门对监理工作的评价,并在竣工验收报告上签署意见。
3.实施建筑施工质量监理的重要意义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 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 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定。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监理, 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实施建筑施工质量监理制度,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建设单位(业主),或对施工单位 (承包商 )以及监理机构来说,都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3.1 对于建设单位(业主)来说,实施建筑施工质量监理制度可以使其筹建机构大大精简,既节省人力、开支,又可使建筑工程得到有效的优质的管理。
3.2 对施工单位(承包商)来说,实施建筑施工质量监理制度,能够使其在与得到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机构打交道时,在技术上和管理上有共同语言,即使发生争议,也比较容易按现行专业法规去妥善处理,有利于确保工期在监理人员的监理管理下,可及时有效排除影响工期的各种不利因素,特别是大大减少甲、乙双方之间的扯皮、推诿等耽误工期的问题的发生,从而确保工期。
3.3 对于监理机构来说,实施建筑施工质量监理制度有利于确保工程质量建设监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施工程序、施工操作及其相应管理始终都在严格的监理之下进行,因此可及时纠正任何不符合规范、规程的行为,而杜绝质量事故、确保工程质量。进而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管理等方面智力密集的优势,为建设单位服务好,从而创造出最好的社会效益。
2、思想变化难发现。主要表现在思想上的两面性和人格的双重性。有的喜怒哀乐不形于色,把真实想法藏在心里,嘴里说的与心里想的不一样,与干部说的同老乡讲的不一样,公开的学习体会与写在日记中的不一样;有的将立功受奖、学技术、转士官、考学提干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一且愿望落空,便觉前途暗淡,自暴自弃,不能自拔。
3、行为变化难预测。有的平时积极主动,毫无意外迹象,一且脱离管理视线,便信马由疆,变生事端;有的看似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却性情粗野,时时处处有戒备心理、嫉妒心理和报复心理;有的身患疾病,长期住院,思想负担重,行为失常。
4、转化成果难巩固。“个别人”教育转化工作极易出现反弹,常常是好一阵、差一阵,热一阵、冷一阵,错误时改时犯,问
题时隐时现。有时一个专题教育的效果被一封家信所冲淡,一
次谈心的效果被一个电话所逆转;有时刚刚苦口婆心做通了工作,似乎恍然大悟,又拍胸脯、又做保证、稍遇挫折,便涛声依旧。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做好“个别人”的教育转化工作,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一、要在及时发现上下工夫。及时发现,是做好“个别人”工作的前提。一要准确认定。要密切关注官兵生活起居、言行举止、业余活动、执勤训练等方面的情况,做到吃饭看饭量、执勤着姿态、训练看热情、工作看情绪、交往看群体、活动看参与、娱乐看心情、外出看范围、生活着标准、来信(来电)看表情,及时洞察可能发生的隐患,准确界定“个别人”。二要周密调查。对已经核准的“个别人”,要通过查阅档案、个别谈心、问卷调查、询问老乡、访问亲友等多种渠道,了解掌握“个别人”的性格、爱好、思想品德、日常表现、身体状况、家庭和婚恋情况,找准“个别人”的思想根源,研究制定针对性管理教育措施。同时,要建立“个别人”档案,对“个别人”的帮教措施、每次谈话的情况及“个别人”取得的进步都要记录入档。三要深入分析。认真落实官兵思想分析制度,中队要从“个别人”的个性倾向入手,坚持每周对“个别人”的情况分析研究一遍;支队、大队每月要对“个别人”的教育转化情况审查排队一次;形势任务发生变化、出现倾向性问题或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时期,要专题分析,见人见事见思想,透过表现看本质,把准“个别人”的思想动向。
二、要在教育疏导上下工夫。深人细致的教育疏导,是做
好“个别人”管理教育工作的基础。一要真诚相待。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生活上多关怀,在学习中多帮助,在工作上多指导,要注重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朋友式的交谈,不居高临下、不求全责备,实话实说、少讲空话,使他们在组织和战友的关爱中,吐露心声,增强信心。二要对症下药。针对不同诱因,采取多种措施,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对因身体、婚恋和家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做到心想到、话说到、力尽到;对思想偏激,认识片面的“个别人”,要理直气壮地讲大道理:对考学提干、选取士官和学技术等愿望落空的“个别人”,要帮助其客观认识自身实力,重新拟定切合现实的奋斗目标;对因心理问题而形成的“个别人”,要区分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积极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及时疏导解决。必要时,要配合药物治疗或住院治疗,防止走极端。三要表扬激励。要充分发挥“个别人”的特长,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尽量满足他们的正常需求,增强集体观念,激发工作热情,振作工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