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手术病人心理护理大全11篇

时间:2024-03-11 15:57:1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手术病人心理护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手术病人心理护理

篇(1)

2护理体会

2.1做好术前心理评估,耐心真诚做好解释工作术前一天,接到手术室安排后,通知接台手术病人的大概手术时间。评估病人情绪、心态。护士以真诚的态度、柔和温暖的语言向病人耐心的解释手术要接台的原因是由于第一台和第二台手术病人年龄大、病情重、创伤性大、危险性高等。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医院安排手术的时间是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配合医生的时间以及手术室间的安排等来决定的。无关乎病人职位高低、经济条件好坏、文化水平高低等条件,让病人觉得安排合理,无担忧与愤怒不平等情绪。对于特别紧张、有埋怨、不平、不理解情绪的病人,护士应多关怀。

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术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保持在手术中情绪稳定,生命体征平稳。

2.2术前提供手术有关信息手术病人对自己病情不了解,术前应向患者全面详细的介绍病情、手术的必要性、危险性、预后情况以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讲解术前准备,术前用药,术中配合的目的。并主动介绍主刀医生的技术、医德的可信性;主动介绍主刀医生成功病例的病人到病房进行探访,解除病人忧虑、紧张、恐惧的心理。

篇(2)

急诊手术是指病情急、发病时间短、病情重、意外伤等而需紧急手术救治的病人,急诊患者对突然发生的疾病或意外创伤缺失心理准备,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如果不及时给予解决会导致病情加重,加之急诊患者本身病情较重,及事情变化较快,患者突然面对如此境遇的转变,生理或者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应急反应[1-2],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故做好急诊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进行的重要环节,对此,我科开展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工作,现总结如下。

1 不良心理问题分析

1.1 紧张恐惧

手术患者几乎全部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情绪,多来源于对本身疾病和手术知识的缺乏。健康人突然生病,且症状较重、剧烈疼痛,加之对手术相关知识的缺乏,认为手术肯定病情严重,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再加上看到陌生的环境、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以及各种仪器发出的声响,更加重紧张恐惧的情绪。

1.2 忧虑烦躁

病人突然得病,又突然要做手术,这对清醒病人心理打击非常大,病人常担心手术能否顺利完成、手术是否痛苦、疼痛,能否恢复到以前的自己,病人渴望得到最好的治疗,可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医护人员的面孔,加之对病情不了解,有的病人还会担心手术费用等,而产生忧虑、烦躁心理[3]。

1.3 悲观绝望

超常的心理刺激可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异常心理[4]。由于大多数患者发病较急、病情严重,或者由于意外伤害导致骨折等,患者自我感觉极差,这是由于受到一些人的不良暗示,从而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加之患者恐惧焦虑的情绪没有得到较好的疏导、安抚而产生。该类患者通常治疗、护理依从性差[5],抗拒抵触治疗、护理,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此种情况多发生于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

2 心理护理措施

2.1 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在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后,护士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根据患者手术类型、患者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准备手术所需的常规用物,并根据病情准备抢救用物、床单位、仪器,并调节好适宜的室温。在物品准备的同时,由于大多数急诊手术患者病情重、手术时间紧急,没有时间及条件接受手术相关知识以及心理疏导,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医护人员的态度、周围环境,都会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6]。因此医护人员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同患者进行交谈,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用温和的表情、语言、微笑来安慰和鼓励患者。

2.2 营造严谨的手术氛围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务人员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温和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间是手术的最佳场所,简单介绍手术方法、部位、、所使用的仪器,以减少环境和仪器所带来的不良心理刺激。如确需使用约束带时,一定要向患者解释清楚约束带使用的性质[7],以取得患者配合,不可强制执行。手术室是一个严肃认真的工作场所,医务人员不可在工作期间议论和手术无关的事,避免患者误解,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安然度过手术全过程。

2.3 术后护理

患者手术结束后转入病房,护士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特别是患者家属情绪波动较大时,指导患者家属在患者面前控制好情绪,不可痛哭流泪,不可在其面前流露出悲观绝望等负面情绪。家属需要与医务人员配合,稳定患者情绪。麻醉清醒后,关心、体贴患者,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告知其手术顺利,术后积极减轻患者疼痛,比如给其听音乐以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也可通过聊天等来缓解、分散患者不良情绪,经常用握住患者的手或轻拍其肩等身体语言来表达关心,理解、支持并以恰当的语言疏导患者,使其接受已发生的事实。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动作熟练,避免多次穿刺,以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关,早日康复。

3 体会

急诊手术对患者本身是一种技术不良刺激,急诊手术的护理就要求护理人员除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外,还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心理知识,使患者在情绪稳定、精神放松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不仅能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手术,还可以增强患者手术的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因此,做好急诊手术病人心理护理,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纪淑香.急诊手术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0):106-107.

[2] 李丽卿,林羽纶,许乐等.应急管理路径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4):552-554.

[3] 李娜.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老年患者急诊手术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6):2487-2488.

[4] 徐金粉,沈国娣.优质护理在重创患者急诊手术中的开展及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59-61.

篇(3)

手术患者在术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反应,而急诊手术患者受到突发疾病或创伤打击,对立即手术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其心理反应更大,手术室护理人员如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与患者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做好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接受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有利于手术后的恢复。

1. 外科急诊手术常见心理特征

1.1恐惧对抗心理 由于患者对医疗知识的匮乏,不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害怕手术引起剧痛、大出血、后遗症甚至死亡,担心术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担心术后会造成生育、容貌、及肢体上的生理缺陷。因此对手术非常害怕,甚至拒绝手术治疗。

1.2疑虑担心心理 这类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情况缺乏了解,怀疑医生的诊断和手术能力,怀疑手术的治疗效果,不能正确对待手术的成败问题,总担心自己得不到有效的最佳治疗,因此在精神上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对于手术治疗心事重重犹豫不决。

1.3悲观自悲心理 患者由于大多发病较急,病情严重,或者察言观色受到某些旁人的不良暗示,从而悲观绝望,对现代医疗手段失去信心,甚至产生严重的厌世情绪,对医生的诊断极不配合,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

1.4惊慌急躁心理 患者对疾病引起的剧烈疼痛或大出血等症状惊惶失措,出于强烈的求生本能,急于解除痛苦,误认为刀到病除,因此情绪激动暴躁,匆忙要求尽快手术治疗,而对必要的术前检查诊断缺乏耐心,对不慎手术可能引起的后果不予考虑。

2. 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大多急诊手术患者病情重,手术时间紧急,没有充足的时间接受与手术有关的知识教育,多数患者对立即手术缺乏心理准备,易出现焦虑、烦躁、恐惧的心理。因此,医护人员的态度、周围环境,都会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手术室护士应向手术医生了解手术方式,了解患者的情况,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关心、安慰和鼓励患者,若遇病情紧急,在没有时间对患者进行访视的情况下,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患者进行交谈,如利用接患者入手术室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

3. 做好术中心理护理

硬膜外、臂从、局部麻醉等麻醉的患者,在手术全过程中神志清醒,护士应关心询问患者冷不冷,是否需要盖被,在进行每一项操作前应告诉患者,患者有疑问时要耐心解释,必要时握紧患者的手,安抚患者,使其消除顾虑,以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如给患者输液、行麻醉穿刺、摆、上束缚带都应向患者解释,以免操作的突然刺激加重患者的恐惧。如有些患者要求不用束缚带;有些患者要求垫高枕;有些患者感到口渴要喝水;一些胃穿孔、肠梗阻、腹痛患者以及剖腹产患者难于接受硬膜外麻醉穿刺等,在病情和操作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病情不允许的,我们以和蔼的态度,耐心给予解释。部分急诊手术患者病情危重,如出血性休克、肠梗阻等,应采用言语结合非语言交流形式实施心理护理,如友善的目光,主动挽扶患者,抚摸年幼患者等,缩短与患者的距离,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急诊患者入院时间短,对医生的了解不足,难以对医生产生信任感,故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态度应热情、服务周到,说话和气,动作敏捷,各项操作要作到稳、准、轻,减少不良的心理反应。另外,应根据不同手术向患者讲解可能体会到的各种感觉,听到一些手术器械撞击声及注意事项,如腹部手术中牵拉脏器会有牵拉痛,食道异物取出术插入食道镜时会有不适感,告诉患者作深呼吸可减轻不适和疼痛;骨折上钢板,使用电钻,置入髓内钉等会有器械的撞击声等,听到这些声音不必紧张。因此,护士在清点器械及操作时,动作要轻,工作严肃认真,严禁大声喧哗及随意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4. 做好术后随访

手术室护士应关心手术患者的康复,术后不定时到病房随访,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手术情况并进行术后指导,查看患者有无手术并发症等,通过术后随访在与患者交谈中了解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及满意程度,听取患者的意见,在反馈信息中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5. 体会

心理护理是在心理过程中,护士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与患者交往,从而影响、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患者康复,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对急诊手术患者做好术中的心理护理尽可能让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治疗,安全度过手术期而且对促进其术后康复均有重要作用。施行心理护理时,医务人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态度和各项操作,对患者如对亲人,增加患者的信任,使其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顺利结束手术。我们体会到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篇(4)

食管癌患者常有忧郁、悲观、绝望情绪,有些人可有自杀倾向,不仅影响病人生存质量,长期严重的焦虑、抑郁反应还可损害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影响患者的抗肿瘤能力。临床上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应给予足够重视,进行及时心理疏导,以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使病人正确认识食道癌、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有利于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本研究旨在分析食管癌病人的心理变化和评估心理护理对食管癌患者所起到的作用,以便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1 研究对象及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5至2007年6月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5例,其中中段食管癌29例,下段食管癌13例,上段食管癌3例;男34例,女8例;年龄43-71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患者有11例,具有中学以下学历的患者有1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做过放疗及化疗。

2 研究方法及步骤

调查工具与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 ,用问卷调查法进行。

2.1 评测方法:调查工具与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 ,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在患者人院5天内,取得患者配合,由调查者向患者说明量表填写方法,保证患者理解每条问题的涵义后由其自行填写量表,护士对患者的隐私保密,对患者进行第一次(SCL-90)评估。心理干预在完成第一次心理测评后即开始,利用每天查房、护理、治疗、检查等机会随时进行,在术后10天对患者进行第二次(SCL-90)评估。

症状自评量表 (The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Symptom checklist,90,简称 SCL90) 有90个评定项目, 每个项目分五级评分,包含了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等均有涉及,能准确刻划被试的自觉症状,能较好地反映被试的问题及其严重程度和变化。该自评量表在国外广泛应用,是当前研究神经症及综合性医院住院病人或心理咨询门诊中应用最多的一种自评量表。

根据整体化护理的要求,在病人人院后至手术前结合病人的病情开展有关食管癌知识的科普宣教工作,介绍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及影响因素。建立探访新入院病人制度,即在病人首次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到病人床前访问。开展集体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分四讲,即认识食管癌,树立信心,放松训练、面对自我。目的是通过治疗,减轻病人的负面情绪反应。心理干预的方法:食管癌患者沉重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存质量和心身健康,并有可能加速癌症的发展[1]。针对食管癌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对疾病带来变化的适应能力,减轻或消除患者抑郁、焦虑、恐惧心理。主要有认知治疗和支持治疗。首先是认知治疗,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与歪曲的认知有关。有针对性对患者宣教,让患者了解疾病的一般知识,介绍手术情况及目前治疗食管癌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手术成功的病例,增加其对治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适应力。

其次是支持治疗,针对食管癌患者的心理特点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及时给予同情、安慰和关心,建立相互信赖、平等的护患关系。术前多与患者接触交流,多巡视和主动询问患者,及时了解患者需要,及时协助解决,以减轻患者交流障碍,消除患者悲观心理,使患者能以最佳心态度过手术期。

2.2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利用SPSS10.0软件包,以t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研究结果

详见表1和表2。

从表1可见,本组病例干预前除敌对与全国常模相近外,其余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

按有关标准[2]SCL-90因子分≥1分,认为有轻度的心理问题;≥2分有中度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表2看出,本组病例干预后SCL-90因子分≥1分的例数比干预前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性(P

4 讨论

本研究显示,心理干预可使食管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好转。说明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症状。从表1表2可见干预后本组患者各因子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除人际敏感略高于全国常模外,其余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干预后SCL-90因子分≥ 1分的例数比干预前均显著下降(P

大量研究证明,影响食管癌患者心理卫生状况的因素有三个方面:第一是躯体因素,包括癌症的治疗效果,临床发展过程,有无转移、复发,病人出现的症状(如疼痛的频度)及严重程度等;第二是心理因素,包括心理适应能力、个性特征、应激水平、情感及成熟度等;第三是社会因素,包括生活条件、经济条件,来自家庭、朋友、同事以及医务人员的情感支持等。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生活及经济条件的改善,心理因素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愈来愈突出。进行适宜的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3,4]。并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德凤.癌症患者手术前后焦虑和抑郁心理反应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2 8(16):2417

篇(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39-02

手术病人常常会受到手术这一应激源的影响,出现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内分泌失调、循环系统紊乱等症状,十分不利于手术顺利开展。所以,术前访视病人,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意义重大[1]。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使病患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提升手术治疗效果。

1术前观察,掌握心理特点

1.1紧张不安心理

因缺乏对医学知识与手术原理的正确认知,多数病患会对手术存有恐惧心理。而系列检测、管道留置等术前准备工作,更容易令患者产生紧张感。面对这一情况,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干预,用病患能够理解的语言,向病患讲解简单的医学知识与手术原理。提醒病患手术过程中,应该怎样配合手术操作[2]。耐心解答病患提出的问题,强调手术的安全性,对术前的必要准备工作进行详细的介绍,尽量降低手术对病患心理的冲击,使病患以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态度接受手术治疗。

1.2焦急忧虑心理

因病情反复久治不愈,病患长期忍受病痛折磨,因此对治疗多抱消极思想,特别是肿瘤病人或术后有机体生理功能出现障碍的患者。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期间,除了需要关注病患病情发展,还应注意病患心理变化[3]。察觉到病患存在负面情绪时,医护人员应对这一情况表示理解,同情患者的悲惨遭遇,给予对方真诚的关怀,带领患者走出阴霾。治疗期间,应主动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态度要亲和,谈话内容以赞美、激励为主,多提及治疗成功的病例,为病患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消除负面情绪,使病患愿意积极主动配合治疗[4]。

1.3恐惧孤独心理

因非工作人员、闲杂人等均不可进入手术室,所以病患在手术期间务必会与家属暂时分离。病患初到手术室,在没有家人陪伴,所处环境、周围人群都很陌生的情况下,极易产生恐惧孤独的感觉[5]。此时,医护人员应着装整洁、态度友善地走到病患身边,向病人表明自己是主管护士,介绍自己的职责与工作内容,缓解病患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与病患相互熟悉后,告知病患手术期间,自己会全程陪伴左右,强调术前准备工作十分成功,对手术的顺利开展十分有益。给予病患足够的安全感,消除病恐惧孤独心理,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手术。

1.4害怕疼痛心理

大部分病患对麻醉方式与麻醉效果所知甚少,因此会产生害怕疼痛的心理。对此,医护人员应提前做好关于麻醉操作的宣教工作,向病患详细解释麻醉的方式与药效,指导病患在麻醉过程中需如何配合才能将使麻醉效果发挥至最佳。良好的麻醉效果能够降低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少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的影响,为手术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石。

1.5自感羞耻心理

部分患者需接受男性泌尿生殖手术、会位手术这一类部位私隐、性质特殊的手术。因此难免会有顾虑、羞耻等不良情绪。面对这一情况,医护人员应尽量安慰患者,解释手术部位适当的原因,向患者保证,手术期间,会尽量减少其身体暴露的面积与时长,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向患者介绍必要的医学常识,提醒患者切忌“讳病忌医”。帮助患者扭转不利于手术的羞耻观念,鼓励患者以健康、积极的态度,配合手术治疗。

1.6担忧社会支持不足心理

因部分病患治疗时间长,治疗开销大,家庭经济每况愈下。在手术前夕,患者会因家庭无力承担手术费用等社会支持问题忧心不已。这一时期,病患常常会对治疗抱有抵触心理,拒绝配合治疗,放弃治疗的意念十分强烈。对此,医护人员应对病患加以劝慰,疏解患者内心苦闷,鼓励家属给予病人充分的精神鼓励与经济支持,使患者重新振作,重新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

2效果

经工作实践最终了解到:医护人员对病患实施术前访视,及时察觉病患心理变化,并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缓解病人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能够提高病人对手术的配合度,提高手术成功率。另外,医患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对促进医患关系友好发展十分有益。医患交流机会增多,病患及其家属所反馈的问题将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有效答复,提升了病患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3讨论

传统的手术室护理工作通常以辅助手术,配合操作为主,并未对病患个人心理变化给予过多关注。而对术前病患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是传统护理模式转化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体现。术前心理护理工作主要指,医护人员根据手术病人的心理变化,对病人进行开导与劝慰,排解病人心理压力,消除病人对治疗的抵触心理。术前访视能够使病患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因此适合于临床推广饮用。同时,医护人员还需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积累,加强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力求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提高术前心理护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庆红.子宫全切术患者的焦虑心理与术前教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2,19(2):37-38.

[2]张涛,张秋红,王丽华,等.颅咽管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46.

[3]张帆,周密,孙玉聊,等.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业暴露程度的研究[J].疾病控

篇(6)

1 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心理分析

篇(7)

当今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并列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需要手术的病人来说,不仅存在躯体问题,还存在因手术引起的心理反应而影响手术效果及康复。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笔者注意观察病人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心理状态,并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纠正病人不良心理倾向,使其处于有利手术进行和术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现就手术病人的心理及护理对策分析如下:

1 术前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1.1 心理分析

1.1.1 焦虑、恐惧心理 手术本身可以认为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恐惧和焦虑是术前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主要是对手术知识缺乏、惧怕疼痛、残废、死亡;恐惧医务人员不尽职尽责或技术熟练程度不够,医院设备不完善;或恐惧进修生、实习生操作,从而担心手术中的安全问题。

1.1.2 期望过高心理 认为手术后一切会恢复如初,病人对手术的积极性较高,迫切要求尽早手术。但这类病人常常想不到手术弊端的一面,对手术的结果常常是期望高于现实。

1.1.3 疑迟心理 指诊断不明、行手术探查的病人或家庭经济困难、或估计术后效果不理想的病人,对是否手术犹豫不决、情绪不稳定,时而烦躁不安。

1.2 心理护理对策

1.2.1 焦虑、恐惧心理是术前心理护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护理人员在术前要与病人详细交谈,了解其恐惧的原因,予以针对性开导、解释,以同类术后病人做示范,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减少病人不必要的顾虑,并动员病人家属克服消极紧张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去影响病人,鼓励病人,给病人以积极的心理安慰,缓解病人恐惧情绪;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病人,通过谈心缩短医患间感情上的距离,医护人员在言行表情上要显示对手术充满信心,并向病人保证尽最大努力为病人进行手术,以树立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进而缓解恐惧心理;必要时用暗示疗法,使病人明确是其最信赖的、技术最高明的医生做其主刀,增加病人安全感,缓解恐惧心理;对于精神特别紧张的病人,术前适当进行呼吸松弛训练和肌肉松弛训练,从而达到心理安定、减轻焦虑和恐惧的目的。

1.2.2 对手术期望过高的病人,心理障碍常出现于术后效果不满意时,术前心理护理的方法是向病人说明手术的困难和弊端,可能出现的不理想问题,让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减少对手术的过高期望和不理想效果所形成的心理反差,预防手术不理想所致心理障碍。

1.2.3 疑迟型心理的病人,对制定手术方案的参与意识较强,医护人员要让病人参与制定方案,讲清手术的利弊,使其在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对于病情需要、病人认识不足、不愿意接受手术的病人,要向病人讲明手术对其生命与健康的重要性,并动员其亲属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2 术中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进入手术室的病人都有紧张、恐惧和疑虑心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对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很大帮助。

2.1 对全麻病人的心理护理 全麻病人的心理护理关键是在麻醉诱导期,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护士要耐心、细致地回答病人的询问,向病人说明麻醉和手术是安全的,消除病人疑虑和恐惧;在未行麻醉前,护士可与病人交谈与手术无关的问题,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对医护人员充满信任感,有利于顺利度过诱导期。

2.2 对非全麻病人的心理护理 此类病人处于清醒状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的基础,而患者的合作来自于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护士要主动安慰病人情绪,设法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的情绪尽快松弛下来;要满足病人提出的一些要求,如搔搔痒、按摩肢体等,并要鼓励病人的意志,提高病人的痛阈;在手术的每一个环节上,要及时地预测即将出现的情况,及时给病人以暗示和鼓励,取得病人配合。

3 术后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术后是病人心理问题比较集中并反应强烈的阶段,术后的反应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手术结果的忧郁,二是术后疼痛。术后忧郁多见于术后伤残缺损和重要器官术后的病人。持续性疼痛原因是多方面的,心理因素是一个重要原因,如心理抑郁状态、心理退化、对术后反应认识不足、缺陷心理等都能加重疼痛程度和使疼痛时间延长。

篇(8)

手术病人除了承受病痛刺激外,还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如紧张、焦虑、恐惧不安、对麻醉医师和手术者的期望和信任等。若手术室护士能给予病人适当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对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护理极为有益。

术前访视

手术前1天到病房仔细阅读病历,与病人交谈时询问病史,掌握其主要病情,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及心理活动,鼓励病人树立对手术的信心,针对不同的心理进行适当的安慰、解释和鼓励。

(1)告知病人麻醉的配合、麻醉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性,同时,嘱咐病人不要紧张,术前充足休息有利于手术。通过各种解释,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使其配合好手术和麻醉。

(2)对于病人怕手术做不好的心理,我们应向其解释进行手术的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是熟练的,对病人是高度负责的,同时列举成功手术事例。

(3)对于接受破坏性手术的病人,如截肢、乳腺癌根治术等,我们术前访视要给病人讲清楚手术的重要性以及不做手术的危害性。告诉病人要勇敢面对现实,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病残的信心,使其感到生活的美好,做生活的强者。

术中的心理护理

(1)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各种特殊装置、抢救物品、监护仪器等,以及护士医生们忙碌的身影,会使他们本能地产生一种恐惧、孤独、紧张无助的心理。此时他们迫切期待医护人员的关心照顾和帮助,因此,我们从核对病人姓名、床号、手术名称等开始,利用有限的时间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谈,告诉患者手术中从头到尾都有我们的负责和陪伴。进行各种操作前要告知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同时告诉患者,我们时刻监视着他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也说明医护人员对他的手术是很重视的,术前准备是很充分的。适时的给予鼓励和安慰,使患者放心,备感亲切、温暖。由此可减少或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增加了其安全感。

(2)手术病人一般都用约束带来约束手足,以防止术中发生不可意料的移动,以免影响手术进展。在使用约束带前主动地与病人交谈,以取得病人的合作。某些病人不舒服或有特殊要求不敢给医护人员说出来时,我们应尽量去关爱病人,保护病人。如冬天给病人盖好被子,插尿管时若病人疼痛,特别是前列腺肥大患者,可不急于插尿管,待麻醉起效后再插。静脉穿刺动作要轻、稳、准,力争一次穿刺成功。由于手术中患者的病情千变万化,当遇到危急时,应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抢救,切不可惊慌失措、焦急不安。对患者的一些要求,如口渴想喝水,不能粗暴拒绝,应和蔼可亲、耐心解释此时不能喝水的原因。但对患者提出的某些合理要求,应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使其感到医护人员对他的爱护。术中除了配合麻醉医师、手术者,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完成各种技术操作、治疗、急救等工作,在术中应少讲话,多做事,不说与手术无关的话,特别是关于病人病情(肿瘤)、隐私、家庭问题应避而不谈,全麻或非全麻都一样。

术后护理

(1)送患者回病房时,对清醒患者应告之手术进展很顺利,一切正常等,让病人安心。应向患者说明麻醉后的注意事项,并及时进行随访,和患者亲切交谈,掌握麻醉期和整个手术的过程以及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2)第2天下午访视术后病人,向其说明术中你一直守护在他身边,手术成功,病人配合良好等。就病人现有的不适,也应给予问候和疏导。椎管内麻醉后病人有术后头痛、头晕者,应给予解释,嘱咐病人正确卧位的必要性。

(3)术后3~7天随访,了解患者的饮食、病情、伤口愈合等情况,并对手术室提出合理的建议或意见。

讨论

篇(9)

1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1.1 恐惧心理 表现为心绪紧张,恐惧,白天坐卧不安,夜间睡眠不佳,甚至有的用镇静剂都无剂于事,给手术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一天应到病房看眼患者,做好解释安慰工作,讲清手术的意义和注意事项,使患者和家属正确对待手术,手术是对机体有一定创伤的治疗措施,在实施前,必须争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在决定手术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本病的性质。发展与转归,解释手术的目的,说明手术本身是一种创伤。有时能在麻醉和术中,术后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只有这些问题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充分理解后他们才能在万一出现不测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抢救治疗。[1]

1.2 了解患者的近期情况,如:有无心慌、气促及其他不适,对女性患者需了解其月经情况,以便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日期,并向患者讲述手术前的注意事项。禁食水的目的,对患者提出的各项问题,我们都要采取亲切的语言,和葛态度耐心的进行回答和解释。从而,保证患者术前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睡眠。为接受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

1.3 担心疼痛护士可给病人沟通,手术是在充分麻醉、安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的,麻醉师还会根据手术需要辅助用些镇静药,可能您一觉醒来,手术已经结束了。

1.4 担心室温 手术室内温度按规定应保持在摄氏22℃。当伤口消毒前,巡回护士会把空调暂时关闭,有时因特殊手术需要,室温可能会低于22℃。如您觉得冷,一定要及时向巡回护士反映,我们备有特制的小棉被为您解决怕冷问题,您不必忍受不说。

1.5 对于急诊手术患者,医护人员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患者,同时,要安慰患者使患者有安全感,并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病情和拖延手术的后果,以取得家属和患者的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手术中的心理护理

2.1 当手术室护士去病房接患者时,态度一定要和葛,动作一定要轻柔,病人进了手术室由于环境的变化可刺激患者心情紧张,使患者逐渐适应这里的环境,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实施个体心理护理,积极配合手术,使手术顺利进行。

2.2 关心主刀医生及手术效果您的手术情况将由负责手术的外科医生向您解释。我院是三级甲等医院。您要相信我院外科医生的医术、医德水平。如手术过程中有疑难情况,会及时组织全院有关科室和有经验的专家亲临解决,您尽管放心。

2.3 担心疾病性质 首先希望您手术结果属良性。但有时结果可能会事与人违,您也要承受得住。人的精神因素很重要,要相信目前医学在不断发展,有不少治疗和控制肿瘤的方法,如:化疗、放疗介入疗法,中药等。另外,有些肿瘤只要是早期诊断、早期手术、远期存活率是很高的,您术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按时随访,完全能象正常人一样生活。

2.4 要求保留脏器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该保留有关脏器。如病变累及附近脏器,手术医生会根据病情与家属及时联系,在家属同意情况下,再进一步决定手术方案.您应该相信医生和家属的决定。

语言是心理护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术中要正确的运用语言,在手术中医护人员要用心工作不要闲谈,不要谈易使病人误解的话,以免引起某些心源性疾病,使语言在心理护理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患者的合作,更好的配合手术。[2]

3 手术后回病房的心理护理

3.1 当手术室护士护送患者回病室后,首先要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好术后注意事项。

3.2 患者很想知道手术的结果如何,通过交谈,他可知道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的转归也一定很好,病人心情也会舒畅,手术后的思想顾虑就会解除。

3.3 做好保护性医疗,需要和家属交待的都要避开患者,以防引起情绪波动,影响切口愈合,此外,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通过家属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共同搞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可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篇(10)

本组60例患者均是我院2004-2007年手术患者中的一小部分,经筛选有较为明显心理特征的病例,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5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年龄40.8岁。病例中骑马摔伤骨折者43例,其它原因骨折者17例。上述患者均需手术治疗,才能逐渐康康复。

2 心理分析

由于所护理的患者因家庭状况,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及个人心理素质的不同,对手术治疗的心理状态有所不同,归纳分析如下几种:

2.1 恐惧心理,所有患者对自己本身所伤的部位和受伤的程度了解不够、认识不足、怀疑手术是否成功或怀疑医生的能力和护理中的隐私等产生惧怕心理,还有术中疼痛等原因,如术中复位产生的剧痛、麻醉镇痛不会产生的剧痛等等,这样内心产生一种术前恐惧和术后剧痛等恐惧感。

2.2 怀疑心理,有意回避自己的疼痛或伤情,总感觉无大事,对医生的诊断及医术持怀疑态度。

2.3 焦虑心理,由于是骨伤,往往都需要手术来解决,动一下就产生剧痛,再者手术费用都较高,患者会感到无法承受。所以产生忧心重重,焦虑不安的情绪。

2.4 矛盾心理,有的骨伤一次手术得不到治愈,需要几次手术才能解决,而且愈合时间长,产生担心治疗不彻底,留下后遗症,心理状态较为矛盾,情绪较为低落等等原因。

3 心理护理

3.1 术前的心理护理

3.1.1 实施手术前首先要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疑虑心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做好术前耐心说服各基本手术常识的讲解,让患者了解手术的过程和手术的必要性,促其配合好手术。如果患者对手术认识不足,对手术的成功和后期康复会产生疑虑,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术前应积极向患者进行系统指导,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的安全性及医护人员对手术提前进行准备,并告诉患者该手术成功率的把握性,治愈后不会产生不良后果,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自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消除顾虑,配合手术的成功实施。

3.1.2 在进行护理中加强与病人的情感交流,减轻病人的焦虑及孤独的心理。患者初到病房面对的环境比较陌生,远离亲人的精心呵护,极易引起精神紧张和孤独感,对手术产生焦虑及恐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护士就应加强与病人的情感联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在做各项护理工作时,耐心细致,态度和蔼,多做解释,以深入浅出地介绍手术过程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及处理方法,并向患者讲解病区及病房的有关注意事项,使患者减轻思想顾虑,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3.1.3 向患者解释术前准备的意义,使患者顺利度过术前等候的矛盾心理时期及行术前的各项化验指标的必要性,使患者排除恐惧不安的心理,消除对手术的惧怕,使其欣然接受。

3.1.4 稳定患者的思想情绪,保证手术正常实施,应嘱患者注意术前的休息,可让患者口服镇静药,保证充足睡眼,这样更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总之,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对整个手术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人性化服务的具体体现,是手术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样可帮助病人建立有利的治疗和康复的良好心理状态,以达到手术前心理护理的目的。也可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康复十分有利。

4 体会

手术前患者都有一种恐惧、怀疑、焦虑、矛盾的心理过程,也是患者的共同心理现象。这对术前、术中、术后的康复十分有利,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老年患者,进入老年期后由于组织器官退行性变化和生活、工作、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的变化等引起了生理的功能减退,开始表现出独有的心理特点。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努力做好手术患者的思想工作,加强同患者的情感交流,满足患者对手术疑虑的心理要求,增加患者接受手术的信心和决心。这样做有利于克服患者不安焦虑的心理过程,也为患者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

参考文献

篇(11)

手术是外科最常见的治疗手段,然而手术对于病人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它通过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对病人手术后的康复产生影响,甚至决定手术的成功与失败。根据临床108例手术病人资料统计,面临手术,大多数病人顾虑重重,尤其是病情稳定的择期手术的病人,他们关心医生的年资,技术水平,手术进行的时间,部位,术后疼痛程度及护理问题,会导致患者失眠、恐惧、焦虑、护理人员要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做好术前、术后的心理教育,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早日康复。

1 病人手术前的护理

手术本身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病人大都对手术有害怕和顾虑,儿童病人害怕开刀引起疼痛,青年人对手术的安全性、并发症、术后康复等问题考虑较多,老年人都为手术的危险性担忧,妇科手术病人担心影响夫妻生活及内分泌紊乱。病人普遍心理处于既想尽快手术,解除自己的病痛,又怕手术带来的后遗症等,手术前大都有消极情绪,随着手术日期的临近,心理负担更加严重,表现在心情紧张、坐卧不安、不思饮食、夜不能寐,术前一晚,虽给镇静药,多数病人仍睡眠欠佳,这样消极的心理显然对手术及其预后是极不利的,护理人员要掌握病人的心理问题,有的放矢地做好术前教育,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可以拿同室同病的术后病人做样板,是病人有信任感。

2 手术后病人的心理

手术后是病人心理问题较集中和重要的阶段,手术后的不适合疼痛,大多数病人还忍受不了,据统计2/3病人反应疼痛严重,1/4病人认为疼痛较轻,忧郁的心理可使疼痛时间延长,刀口愈合缓慢,由于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变现为躯体反应不正确,是他们觉得手术不成功,或某种功能受到影响,从而更加重了紧张情绪。还有一些病人,因特殊手术如截肢、脏器切除及生殖器切除,而产生缺陷生理、羞怯心理,这部分病人心理负担更加严重,导致术后长期抑郁、情绪低落,此时医务人员更加应对病人劝慰,鼓励和具体指导。

3 心理护理

3.1 心理护理要有针对性 手术病人的消极心理是因人而异,要区别他们的心理差异,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解释开导,如介绍如何解除紧张,术后如何尽量减轻疼痛,饮食的调配等具体注意事项,使病人解除顾虑,增强自信心,加速机体恢复过程。

3.2 重视术前心理护理 重视术前心理护理,并不是说术后心理护理不重要,良好的术前护理是术后护理的基础,忽视术前心理护理,术后解释往往不奏效。护士应该在病房内普遍的进行术前心理指导,因为一位术后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响其他术后病人的心理活动,如护理得当,术前术后病人相互鼓励、安慰、而进入积极的心理状态。

3.3 做好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要向病人及时告诉手术进行情况,预后过程,如使用仪器,如吸痰器。有胃管、引流管以及氧气等,要详细说明其作用,意义,以免产生顾虑,大多数病人因手术去除了病灶,心情开朗,能自觉配合治疗,也有病人因刀口疼痛,不敢翻身,不敢下地活动,护理人员应说明术后早活动的好处,加强生活护理更加贴切病人,使病人感到温暖,心情舒畅,有利于身体的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