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大全11篇

时间:2024-03-10 09:54:2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篇(1)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对小学语文的了解,对现代教学工具的运用,以及教学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现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一般关注基础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其实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授与对学生情感的教育是有关联的、相互帮助的,只强调一方面显然是错误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基础知识的传授与人文思想的教育,依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不但向学生充分展示语言文化的魅力,丰富他们的思想情感,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而且要积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现代教学工具不的使用不科学合理。

这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被我国许多小学广泛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图文并茂的课堂教育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但有的学校将多媒体工具当做一种教学新方法,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工具的功能。在课堂上,学生始终盯着大屏幕,老师仅仅进行教学内容的演示,这样让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课,很难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更减少了学生思考的时间。

3.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主流地位。

虽然素质教育早就开始推广,但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大量存在,黑板、教材在教学活动中仍旧占重要地位,课堂的主体是老师,学生只是被迫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几乎不在。在学习过程中,课堂保守封闭,学生接受的知识只是教材的内容,不能充分了解课外知识,并且老师重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和机械化的学习。时间长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打击。

二、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想创新教学方法,老师首先应该具有创新意识,挑战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设计及组织形式都要积极创新。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创新教育真正实现,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激励他们运用创新性思维;对学生抱有充分的信心,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积极创设相互信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尽情地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新发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加强合作,丰富教学形式。

老师可以提前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能力进行合理多样的分组,让不同个性和特点的学生一起相互帮助,学习他人的优点。在课堂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情况。同时为了增强课堂讨论的效果,让讨论发挥真正意义上的作用,老师要有目的地进行辅导,让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

篇(2)

1.教学要注重张扬学生个性

现代教学论的真谛就是主张教学重在发挥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张扬人的个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长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语文教学应多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

1.1 在生活实践中,张扬学生个性。学生的生活蕴藏着无限的教育价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者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的资源,把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作为张扬学生个性的源泉。在现实生活中,养成学生乐于探究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个性品质。如:在开学之初,让学生回忆起假期生活中一页页值得回忆的美好片断,让他们把在假期中的见闻和实践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每一位学生,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有一段段真实的经历,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一句句实践后的感受……在这种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了解许多风土人情,有许多的感人的体验和收获。然后,用一段话把自己的小故事再写下来。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而且开阔了眼界,达到了情感交流、资源共享。

1.2 在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中,张扬学生的个性。语文教学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在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教师要注重场景教学,积极地把学生引向学习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教学写景的文章后让学生做导游和写解说词,学了人物的文章后让学生当记者进行采访或与人物网上对话,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语文能力、提高学语文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1.3 在口语交际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在口语交际课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在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激发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说话中学会说话,在交际中学会交际。二是课堂教学中注重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让大脑活起来。

2.重视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课本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范本,文化素养包含其中。教师在讲读时,一定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文化素养的感悟。这样学生才能从课文中收集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在脑中储存下来,长期积淀。现代语文教学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文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为了强化这一手段我们要采取以下几条措施:

2.1 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含蓄隽永的诗歌、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却为数不多。所以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挑选一些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运用于片段练习。

2.2 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背诵训练。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是否积累了好词佳句,是否把所积累的好词佳句恰当地加以应用,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3.注重语文教学知识的拓宽延伸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

3.1 Z文教学课前要精心预习,课堂要有效引导,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元化的求知过程,通过多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语文时,教师先后采用课件展示,读文绘画,上台讲解,演示说明,接读强化等处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阅读实践之中。这种求知是心灵与文本的对话,教师的点拨和指导,独具匠心的设计与组织,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形式多元化的求知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3.2 课堂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表达空间,营造一个争先恐后、畅所欲言的喜人场面,使语文知识得到拓宽延伸,让课堂丰富起来。教学语文,教师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用"从那个词语或那个句子读出了什么",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点拨学生,既告诉学生品读的重点是词和句,又没有限定固定的范围,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没有用自己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以开放的理念,设计了开放的问题,营造了开放的氛围,自然也开放了学生的思维。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构建自己认知的过程,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因此构建小学生自己的认知过程是学习的关键,应当注重互动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互动式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创建和谐环境,激发学生互动

所谓互动教学就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授课和学习之间能够有足够的互动和信息的交流沟通。能够让学生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内容的含义和意义,也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哪里感到比较轻松、哪里觉得比较吃力,哪个知识点不够具体,哪部分内容需要重点讲解。

(一)教师应该放低姿态,尊重学生的发言

允许学生在教师讲课的时候举手打断,提出自己在听讲时候感觉不太明白的知识点,让教师重新具体的讲解,不要留在课下再花时间去找教师。学生讲不太明白的内容及时提出来,教师给予学生耐心的讲解,对学生存在的疑虑与难点进行重点引导、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学生自己听课时候最亲身的感受,教师也许觉得这个知识点很简单,也许学生并不这么认为,毕竟大人和孩子的思维程度和思维方法是不一样的。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发言,学生提出问题就为教师教课提供信息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改变教学方法,就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难点,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轻松课堂气氛,尊重学生感受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已经成为教学的主体部分,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跟邻近的同学交流信息和对教师讲课内容进评价。课堂不再是严肃的,整堂课都全神贯注、注意看、仔细听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教师也可以时不时的跟学生开玩笑,活跃课堂气氛。允许学生在课堂时间喝水、允许学生自由走动,上厕所等。为学生创设出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提升他们的互动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建立互动平台,引导学生互动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将语文作为集中活动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教学方法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所以根据教育家的指导,教师应该在课堂之让小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能够学习、思考、再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能够发挥想象、大胆猜测、主动学习,形成互动氛围。

(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交流互动平台

教师根据学习水平等综合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成员5至7人。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一位导演和编剧,而是一位参与者,引发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例如:在《翠鸟》一文中,第二段第一句话讲的是“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而在第二、三、四句分别讲的是翠鸟的头部、背部和腹部的羽毛颜色。教师在这时候就可以按照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这一段文字的结构层次,在一段时间之后每一组出一位代表,发表小组讨论成果和得出结果的理由。最后在各组不同意见之中找出正确答案。如果各个小组之间得出的答案区别度很大,而且都能够拿出支持各自小组讨论结果成立的理由,那么这时候就需要进一步的辩论和分析。但是这时候就要换一种思维方式,不是继续找出支持自己结论的理由,而是找对方小组结论不成立的理由和证据。在第二轮辩论之后教师就要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不要一下子说出正确结果,要做的是将结果一步步引导出来,让学生领会结果得出的整个过程,并学习这个过程。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从模仿开始,渐渐地能够独自运用学到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结果。小组学习能够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及全体成员智慧于一体,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存在感,开拓学生思维,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这种形式的学习还可以让班级同学之间提升竞争力,增强团队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和团队荣誉感。

(二)转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语言是交流学习的工具,也是人类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学习语文不是让学生照着课本念课文,而是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维活动。在这一点来说传统的课文教学就达不到我们的要求。为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转换教学方法与思维,以达到新的教学目的。

在《乌鸦喝水》一文教学中,乌鸦的整个思想活动就是整个课文内容。掌握了乌鸦思维过程就能够很好地学习这篇课文。新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用自己的语言将乌鸦内心活动过程表达出来,重点是思维转化过程和想出用石头提升水位办法的过程。新的教学方法不在以课程教材为主,而是注重学生表达内心活动的语言能力,将语文学习从纸面上带到学生的心里和嘴上,这一转变无疑将会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互动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篇(4)

尽管新课程标准已经实行了很久,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如何让小学教学完全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呢?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呢?这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从小学的教学实践来看,仍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走出传统模式的误区,对新课程改革很迷茫。这种状况极大地限制了小学语文新课题改革的进度。

所以,有必要让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有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改革,才能进一步的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有利于课题教学的开展,教师的教学理念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接受的结果。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形式。

一、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弊端

1.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题上,大多数教师都坚持以教材为中心,依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感受。教师评价个人的兴趣和感觉进行教学,表面上教师的讲授很卖力,但是学生的接受效果并不佳。长此以往,学生只是学会了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而没有形成真正的语文思维。

2.标准答案式的语文教学。一些教师为了应试的需要,将语文课程的讲授理解为标准答案的普及教育,针对考试的特点,制定一套应对考试的答题思路,让学生接受这样的应试思维,将语文当成一门考试的学问,让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讲授方式过于死板。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课题气氛极为死板,教师仅仅是单调的说教,语文学习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实际上,语文是一项基础性学科,它和很多学科都有很密切的联系,如果只是单纯地说教,就会将学生带入误区,影响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而且也会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动力,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强,课题的教学氛围也很死板,这就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处在了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转变

1.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的过程本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从课堂的“主角”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新的课程标准也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在任何方面都要全面发展,而是应该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长处,而不应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要评价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所以,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应该对其批评,而是鼓励其个性发展。教师在进行课题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只是传授给学生死板的知识,或者标准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简介。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改进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活泼的课题氛围内得到启发,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总而言之,在新课标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对课题形式、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的投入。在传统的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进行训练式教学,只是关注对基础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以至于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简单的、机械的记忆。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考虑到教学内容之中,课堂教学就必然变得妙趣横生。

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自身的角色,选择合适的方式,通过有趣的教学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微笑教学可以让教师赢的学生的认同,教师的表情和身体都会影响到学生对老师的印象,教师只有用鼓励性的话语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将以往命令式的话语转变成平等的交流,这也是为学生创设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的需要。

3.为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空间。为了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由地展示自己,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虽然学生提出的一些观点可能不完善,或者比较偏激的观点,但是这些不完善的观点很可能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学生答案,也不应该随意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鼓励其进行逆向思维。只要学生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就应该对其主动性进行肯定,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4.改革教材内容。传统的教材由于编写年代较久,其内容有很多地方不能适应现代的需求。而新颖的图片、优美的文字将很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也会提升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和传统教材相比,新课标下的教材在封面设计、内容安排和图片说明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内容上减少了知识含量,在知识难度上也有所降低,这就降低了学生的理解和背诵难度,减少了不必要的记忆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加强了课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小学语文课堂贯彻一种人文主义精神。

5.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利用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精神,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语文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机会,让其自由开展内容多样、形式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进行演讲比赛、知识问答竞赛、办手抄报或者辩论赛,等等。同时,还可以开展课后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化实践,将其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检验和理解,这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有利于将静态的语文教学变成动态的实践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推广,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内在的潜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积极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必须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虎.试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开放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2,(1).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98-01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与师生的学习都呈现出低效化。教师一味灌输知识,鲜有师生互动等环节;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鲜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个性被扼杀。而教师也是受害者。教师的教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久而久之,陈旧的理念会根深蒂固,影响到自己素质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为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慢慢彰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教学方式逐步走向教学的前台。但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

一、对阅读方式的反思

1.阅读方式流于形式。我们知道课堂上语文教学很大一块空间来源于对文本的认知和阅读,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新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扎扎实实抓好课堂内的阅读教学,可而今眼目下,课堂上常常流行这样的口语:“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你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表面看来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上,教师言毕,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到处是所谓的“书声朗朗”,而学生常常会忽视或者说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久而久之,不喜欢的方式就会让学生丢弃。比如像默读、浏览等有的学生上了高年级都还不太适应这种读书方式。

2.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儿童是否有阅读的兴趣,很大程度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如果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喜欢上阅读,所以,我们在语文低段教学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样看来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对合作讨论方式的反思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也正是课堂教学改革所努力的方向。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是“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现了,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也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起来,表面看来学生是动起来了,但实际上学生合作的有效性很低:有的不管问题是否适合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不论问题大小、深浅一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有的教师把问题一提出没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直接进行合作讨论;有的问题只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就能解决的也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有的合作讨论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或范围太大太空,学生不知道该去合作什么,讨论什么;有的合作则根本没有时间的保证,几个学生凑到一起还没有说几句就草草收场;有的小组学习中,爱发言的依然是那些学习好的,学习差的则只是旁听;有的小组合作因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而变成了学生说笑或玩耍的机会;还有的教师在学生合作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为达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必须重视:

1.精心选择合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的问题不太复杂,这样的问题,可通过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这三种思维的一般加工方法和策略解决;但有的问题的复杂性水平较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

2.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之后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做到能听出别人发言的内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就保证了每个人都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同时在参与合作学习中,教师更应培养特困生在小组内主动参与的勇气和自信。

3.加强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要等待,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教师不应该担心学生讨论时会提出很多问题,怕“不好收拾”,殊不知学生在这样的“问题堆”中思索,“小问题”马上迎刃而解,“大”问题就是我们教师要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如何认真分析并反思思维的过程;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策略,让他们逐步掌握合作的方法。

三、对多媒体教学方式参与度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不但带来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优化和多样,最直接的表现是对多媒体资源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我们都知道,多媒体教学资源中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是现代教学的需要,它所带来的便利和优势也是大家熟知的。但在多媒体的应用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

1.过份依赖课件。部分教师认为一堂优课如果没有课件或者说课件内容少了的话就不是优课,于是将课件作为自己能力水平和课堂效果亮点的标志。为了片面地追求课件的新,奇,课前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制作课件。一节课从开课到结课始终都在使用课件,整堂课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整节课看到的只是声像音画的不断变换的展示,而看不到老师的引导,看不到学生的思维,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也好像全权委托课件代替了一样。

篇(6)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在这个前提下也提出“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此同时也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当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综合山区的实际情况后,又由于种种原因,语文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大多只能停留在最为传统的层面上,不能根据生的心理特点而实施探究式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生的整体素质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因此针对此类情况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观点;

一、从根本入手,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征

1.教师心理特征

和城市相比山区硬件设施较差软件设备相对缺乏,再加上师资力量匮乏等种种原因,导致在校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也长期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同时也没有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的紧迫感,从而造成了学生学学习心理的极化现象,在整体教学过程生均都表现出机械化记忆相对优势而实际能力上却无法运用的缺陷,以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良的心理现象存在,而教学老师的年龄相对偏大,很多学生无法与其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无法对任教老师表达久而久之之在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积压成石。

而对于山区教师而言,因为本就年龄成偏大在以往从教的过程中总结出的教学经验则成为了日后语文教学的一个固定模式,就这一问题而言就是一大教学弊端,很多时候教师过于墨守成规,觉得任何教学情况中自己都能够凭着经验去解决,不懂得去改变,而对新的教学教育方法也抱有成见,满是意见;而对于年轻的教师来说,软件设施跟不上成为了山区教育的重伤,年轻的教师有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但是却没有平台可以施展,就算是得以运用但效果往往没有预期的好,导致最终满腹热情也付之东流,心灰意冷,毫无激情,最坏的结果是新的师资力量又慢慢减少,从山区中慢慢退出。

2.学生心理特征

和城市生相比较山区生心理发展较为迟缓,同龄的学生,城市学生就要比山区学生发展较为成熟些。对于和城市学生相比较下来山区学生心理发展较为幼稚的这一情况特点,这对于山区的学生而言也是一大弊端,心理发展不成熟会导致学生缺乏思维独立性,思辨能力较差、思维模式一成不变等诸多问题,在带入新的教学方法时会表现出不接受、排斥或者是恐惧的心理,对于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还会选择错误的应对方式,例如不听课、不合作、故意捣乱等现象。

二、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革新的必要性

在了解教师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后,就要针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革新。

1.学生缺乏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应当有效补救

山区学生在习惯了老旧的教学模式后,机械性的记忆模式很难做出改变,在无法做出改变的同时还在深度恶化中。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要将那些老旧的、过时的、于时代已经脱轨的教育方式方法一并去除掉,让落后、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远离学生。对于以往的而一些教师而言,或许只会加大学生的作业量,或是盲目的实行题海战术,学生除了做不完的作业只剩下堆得高高的试卷,最终得到的都是反效果。在面对学生失去了原动力的不良局面时作为教必须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的知道自己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而不是只是单一的追求自己想要得到怎样的结果,要选取对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时有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了解到课堂不再是冰冷的,书本不再是无声的。

2.学生实际语文运用能力低下,教师应当反思

山区的很多教师将学生的成绩放在首位,很少去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文艺欣赏方面却不够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于硬性,让本来气氛活跃的课堂变成了刑场,学生坐在教室习仿佛成了一种行为模式,失去了学习的根本意义。到最后学生的卷面成绩确实很漂亮,但学生的其他方面呢?课堂上鸦雀无声遇到不会的东西不会发炎,日常中的事物不会用言语表达,同龄人之间交流有障碍。那么反思一下这样的语文课堂有实际存在的作用吗?对于这样的问题,作为山区教师应当反思,反思我们教学的本意是什么,反思我们为何站在讲台上,教育学生的初衷是什么,只有反思透彻了才能从以往教学的弊端中走出来,才能将一切带入正轨,让学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课堂。

三、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提高课外的学习质量

山区和城市本就相差较多,在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跟不上,两者相差距离较大的实际情况中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加应当注重山区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质量,只有对学生课内课外双重把关才能真正的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以在日后得以运用,在课堂上学习基本知识后,还可以通过课外书籍和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教育生活。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大意义,语文课外活动和一般的课堂活动的意义完全不同,教师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到书本没有的教学内容,带动学生原本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目标,而有相对书本的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课外活动又较为实际得多,很多学习题材都来源于生活,更加真实,让学生能很轻松的接受和吸收新的知识点,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去弥补课堂内硬性教育的不足,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又从中将书本和实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对提高山区生语文学习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山区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不断的探索和鼓励老师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开展有效的语文课堂,才能真的让学生学习到知识点,做出一些改变变得能到最好的教学结果。

篇(7)

(一)信息时代的教育创新

现在是21世纪信息时代,不论从社会发展,还是教育发展上都在不断的前进着。既然是信息时代,那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便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在教育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老师的教学更加的方便快捷,省去了不少的板书劳力,节省了上课时间等优势也一一凸显。可我们面临的教育现状是,虽然有技术性的变化,在教学方式上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和改变。

(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我们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及教材教法辅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在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得以体现。但对部分教师来说,对课改还不够适应,教学中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反复机械训练,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在所难免。在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等传统的教法。

课改以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不能把语文课定格在语文书本世界里,要与其它学科及生活、社会加强联系,语文学科必须从封闭走向融合,学科本位现象必须改变,但是如果这一问题的尺度把握不好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有些语文课用一堂课的时间画一幅关于课文的画,甚至有的教师把语文作业当成了图画本,每次作业都要配上图画。又如,有一位教师上《草船借箭》用了十几分钟来折纸船。这些方法颇具改革意识,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我认为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上成其它课,更不能上成大杂烩。我们学习语文,主要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再凭借语感运用语言,也就是着力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融合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角度的学语文、用语文,而不是另外给语文附加上一些其它学科的任务。

二 教学方式创新改进的方法

(一)新技术的应用

技术的发展势必推进教育的进程。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对语文教学方式创新改进提供了便利。之前我们已经开始利用多媒体技术了,节省了许多时间、人力和物力。多数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仅仅的是做一些基本的课件,还是以照本宣科为主,又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创新教学的道路,一旦开始了讲课立刻回归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这就需要我们充分的认识到多媒体授课的优势,和多媒体可以做到的方式。多媒体授课不仅仅是个摆设,我们既然使用就要充分的运用它。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我们的语文课文,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我们的课文进行转换,以音乐,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与讲解,那么上课效果会比只是展示多媒体文字课件形象生动的多。

(二)教师的技能培训,素质提升

1 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师的个人教学技能的提升是语文教学方式创新的基础条件。还是要提到现在很多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经验缺失,在授课方面,对教学内容仅是浮于表面,缺少深层的实质性的理解,很难引起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但是青年教师相对于有经验的老教师来说有一个优势就是在生活方面与学生比较接近,思想接近更便于交流。因此一旦青年教师掌握了教学技巧后有着老教师无法超越的优势。

2 教师素质的提升

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我国目前还是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因此我们的教学方式创新仍然不能脱离应试二字。所以老师的素质提升是教学方式创新与考试应对二者共同进步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老师的素质达不到,第一可能就是教师只注重考试,不敢去创新,固步自封,教学方式止步不前。第二就是,老师一味的探索创新教育,每堂课的方式都不尽相同,花样百出,却忽略了学生还是需要考试这一重点,因此这两种的最终结果都是被淘汰。

三 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创新思维的培养

要想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创新的改进,除了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在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在文章开始我们提到,学生对待语文的态度比较散漫。要做到教学方式的创新,首先要做的就是纠正学生们语文不重要的错误想法,要改变学生对待语文的现有态度。

除此之外,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而在过去这种机械式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指作者在已知的信息中通过自己的加工产生更多信息,从来源相同的信息中产生各异的输出。因此,求异思维就是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的思维过程中,要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是思维呈现多角度多方向的方向发展,最终得出与众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教师在创新写作教学的重要基础,主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特视野,丰富的知识结构,以及富有个性的洞察力。而求异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高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创新的思想就要着重从这两个方面培养。

结束语: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当前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改进势在必行。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条件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与创新。而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从学生自身来说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改变自己,适应老师不断改变的不断创新的教学方式。对于学校来说,要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点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学校的教育方法,设有综合学习时间,分有不同的学习类型,每周不同的日子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极大的丰富了老师和学生知识面。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我们教育的现状,认识到我们教育方面的不足,在我们的国情的基础上加以学习和利用。总之,我国语文教学方式创新改进的道路艰难而又前途无限,这就需要我们社会、教师、学校、学生的共同努力。

篇(8)

语文作为一种母语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过程,本身就是生活化的过程,只有通过实践、结合实践尤其是时展最新情况才能称得上是有活力、真正地掌握了母语。目前,网络资源愈来愈多,小学语文要想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必须借助网络资源开展语文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更加生活化、人性化,学生才能更愿意学、学得好,并且还能够在长远上促使学生培养出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利用网络资源开展阅读教学

能够选入语文课本的材料毕竟是少数,还有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文章在网络上也同样具有教学意义。因此,要借用网络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他们开展继续阅读,从而为他们的发展奠定资源基础。

1.利用网上资源深化课文学习。课文中的很多知识点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些知识点,教师就需要通过网络搜集这些材料,结合课文和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教授。一般来说,最好能提前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要求,让他们结合知识点自己寻找相关资料,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当然,教师自己是要做好充分准备的,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网上资源拓展阅读范围。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这可以以人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某一历史事件为核心,还可以围绕某一主题为核心,搜集相关材料。在海量资源的充实下,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必然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利用网络开展写作实践

利用网络资源充实写作素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的海量资源来充分写作素材,无论是写人、写物还是写事,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相应的资料,这样就能够拓展学生的视界,让他们打开更多思路、思考更多的写作可能性,学习更多更好的语句。这尤其对后进生来说是一个捷径。

总之,在网络时代,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引领学生自由地驰骋其间,达到最优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奥古斯特•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观察美、鉴赏美对于人类情怀感受具有重要指引的意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培养小学生挖掘语言魅力、感受语言内在美、感悟语境意蕴美,从而运用于生活中甚至之后行业领域中,是小学教师的教学核心内容。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需要后天的学习及生活中感悟而来,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是需要在平时的潜移默化中慢慢培养出对美的感受力。也因此小学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新理念,去引导学生从课文插图及语言文字中享受语言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鉴赏品味

只有学生对语文教学具有审美意识才能进一步提升鉴赏品味。小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学生对鉴赏品味好坏的准确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的重心。鉴赏品味的提升离不开读。因此小学教师要营造阅读的情景意境,帮助学生投入到课文中与作者情感达到共鸣。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具有对美的感知及鉴赏后,需要对美进一步的思考及创造,是美的进一步情感升华。学生要通过自身对审美的感悟来渗透到各个区域中去应用实践,提升艺术美为社会美、甚至自然美的境界。将自身对美的追求提升到大众美的渗透,将美的魅力广泛共鸣是美育的最高境界。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开展方式

美育教育的培养过程需要循序渐进。要想使小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美感能力提升,就需要做好平日的情感体验工作。小学教师可以通过读、说、听、写方面重点入手,引导学生在课文教学中认识美、挖掘美、欣赏美、创造美。

(一)美育教育方法——读,建立美的感知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通过朗读、诵读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及内涵。学生在语言文字上的捕捉领悟能力、对意象文字的敏锐感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美的感知程度。因此小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粗读、精读、品读的阅读方法,感受课文语文的形式美、韵律美、辞藻美,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感受意境,领悟作者字里行间的胸怀。语文教学中通常优美的文字,精美的插图都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初步的美观意识。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小学生对美的感悟认知能力。

(二)美育教育方法——说,表达美的感悟

小学生阶段正是性格养成的基础阶段。由于小学生比较爱玩、活泼、好动,对事物注意力坚持度不高,因此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表达。开始时可以是童谣、儿歌形式,而后可以通过播放生动画面来调动课堂气氛。由较低的审美展示到较高审美展示过渡性开展,引导学生慢慢去表达对于所展示美的感悟想法。在共同交流挖掘美、分享对美的感悟观点、获得他人共鸣感受的同时,口语的表达训练可从侧面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三)美育教育方法——听,提升审美品位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来呈现文章意境情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审美能力。如通过MV视频、声音的旁白、MV人物、动作表情等视觉、听觉感官刺激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加深对文章文字审美的进一步领悟,帮助他们学会将抽象文字想象成形象画面情景,培养他们的思维拓展、创新能力。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是良好的语文教学手段,也是常用的一种美育教育方式。它既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引导学生尽快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对课文的再次阅读,感受课文的辞藻美。通过听的美育开展途径帮助学生提升对品味的鉴赏水平,建立审美事物美丑的正确价值观。

(四)美育教育方法—写,创造美的升华

若要全面提升对语文教学的美育能力还需要具备将美感转化为语言表述的应用能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教师起初可以设置一些写作难度低的主题,教师可就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简述一段文字,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比如主题是花朵,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植物的具体形状、气味、颜色来展开对美的感悟,将此种感悟通过一些优美的辞藻表达,提升他人的审美情趣,使自己文章与他人情感达到共鸣。不同的口语、听读训练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程度。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学生对审美的心理历程。“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应该给学生多多提供课外活动的机会、既可以使学生在观察及领悟中更多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又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使学生将感悟灵活运用生活中,将美提升到深刻层次为将来升学教学文化积淀基础。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教学,通过美育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提升,促进学生的健康身心发展,是美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有效地结合美育教育及小学语文教学,通过读、说、听、写方面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感悟能力,是小学教师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作者:沈洁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二中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篇(10)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势头,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个性教育的需求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而现行的一些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却出现了如下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满足不了学生对个性教育的需求。

(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照本宣科,脱离学生实际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探究性,没有给学生提供质疑和表演参与的机会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课,缺乏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有的语文教师一进教室就开始讲,一直讲到下课,虽然,讲得很精彩,说得很生动,板书也不错,也不乏师生互动,但一节语文课下来学生却很盲目,不知道什么东西是重要的,什么东西是要掌握的。这是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所导致的。

(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楚

在教学实践中,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正真理解和把握自己的主导地位,未能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良性的统一,往往出现干预过度和放任自流的问题,学生在教师满堂灌或者完全自学的情况下,无法真正完成学习目标。

(四)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只顾“教”,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有些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课文时,只讲述课文,把目光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点,对学生只“授之于鱼”还未“授之于渔”,没有把相关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致使学生没有养成认真预习、听课和复习等习惯,不能掌握学习知识的窍门,不能形成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二、“学讲方式”教学实践理论的内涵

以上教学问题普遍存在于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在此,本着解决上述问题的原则,笔者展开了对江苏省徐州市正在实施的“学讲方式”教学实践理论的分析。

(一)“学讲方式”教学实践理论的基本内涵

“学讲方式”主要以学生个体主动积极的自学为学习形式,以师生间合作互动为主要上课学习组织方式,把“学生学进去”和“学生讲出来”作为学生新的学习形式指南和学习目的的归宿。

(二)“学讲方式”的操作要点

1.教学设计。要突出以下几点:首先,要以学情定教学,在充分掌握学生学生学习、心理等各种学习情况下,制定教学程序,设定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教学活动。其次,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各种互动问题要体现出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理念,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再次,教师要利用好教材,教师在上课前深入研究教材,理解、加工教材,做到教有所用!

2.教学环节。“学讲方式”的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学生自学、课堂讨论、交流提高、解疑讲惑、当堂检测、总结提高。这些基本步骤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科、课型、学情自主变通,组合形成符合自身需要的教学流程。

三、应用“学讲方式”理论,解决小学语文教学问题

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学讲方式”理论的教学方式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我们依据“学讲方式”理论的实际内涵,从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两个方面入手,解决上文阐述的普遍存在的四个教学问题。

(一)对待前两个问题,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应该做好学情调查和设计好学习目标

1.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实现“以学定教”,避免照本宣科脱离学生实际学情。调查是“学讲方式”教学实践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和工作。学情调查可以在上课前、上课中和上课后开展。上课前的学情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上课中的学情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听课习惯,确认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上课后的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是否做课后总结,能否做到知识的融汇贯通,最终形成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构建。

2.小学语文教师要设计好教学学习目标,使教学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指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最终要达到的学习及听课结果和标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依据学生的现状、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从知、行、情三个方面来设计。具体上讲,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分三个部分:(1)要依据学生的现有学习状态、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设定为基本目标和高级目标;(2)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情况,设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3)教学目标中也要有情感目标。

(二)对待后两个问题,我们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上,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解决

1.实施“学讲方式”,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角色定位,发挥主导作用。

“学进去”和“讲出来”是围绕着学生而设计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具体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发挥自己对语文课堂的主导、监控作用,让小学语文课堂有序高效的运行

2.实施“学讲方式”,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方法的培养。

(1)在“自主先学”的过程设计部分中:首先,学生应自主预习课文来找出所学课程中遇到的疑难点,明了课程的知识结构;其次,学生应该有预习笔记,在预习中写出预习心得,预习心得中应包含相关难点、疑点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问题。

(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教生”实现“一对一”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对助学、群学,达成对知识的学习时个体的分工和帮扶。

总而言之,“学讲方式”教学是一种低耗高效的语文教学体系,它适应了当今教育改革的要求,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思想,大面积地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受到广大小学师生的一致欢迎。

参考文献:

[1]徐州教育局.关于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的意见,2014.

[2](美)梅里尔.哈明,罗德荣(译).教学的革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篇(11)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转变自己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用创新的精神探索教学模式,把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实现学生全面素质当作教学目标,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模式。

一、加强自身文化素质,积极参与多元化培训

教师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首先得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因为我国的教育是不断改革和发展的,教学目标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变,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元化培训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小学语文教师的系统培训,保证自身的语文基础性知识多元化,将自身的创新性思维和多元化教学方式联系起来,丰富教学方式。

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小学生的胆子比较小,他们不喜欢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教学中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转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方式,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思想交流,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学习兴趣,顺利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