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会计核算规范化大全11篇

时间:2024-03-07 15:54:5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会计核算规范化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会计核算规范化

篇(1)

2制约会计核算规范化的因素

正因为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企业注重会计核算的规范化,但是,也要看到,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1)会计核算意识不浓有了浓厚的会计核算意识,才能够在思想上给予会计核算以足够的重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现阶段,不少企业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进行核算的重要作用。会计核算基础薄弱,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会计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基础的会计工作上,使得会计核算工作大打折扣,作用无法发挥;部分企业经营者意识不到会计核算工作对于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作用,在思想认识上不加重视,无法给予会计核算工作应有的支持,对企业会计核算造成影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经营者还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横加干涉,使得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无法保证,会计核算工作职能得不到发挥,对企业经济活动预测和会计相关工作造成一定影响。(2)核算基础薄弱只有核算基础牢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在你规范化,才能为企业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而事实上,不少企业会计核算基础并不牢固,存在诸多问题。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不够,企业部门分工不够明确,致使企业会计核算实施过程中部门没有明确的分工,部门间不能很好地相互牵制,严重影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会计核算中违规违纪不时发生,相关人员牟取私利,人为操纵利润和预提费用经常出现,这些都为会计核算带来一定的阻力。(3)监督机制缺失会计核算的规范化不单单需要良好的运行机制,还需要完善的监督机制,双轨并行才能确保会计核算规范化。现阶段,不少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与会计核算同步而行的监督机制,即使有也只是流于表面,会计核算监督工作不到位,导致会计核算工作职能弱化。可以说,不少企业会计核算之所以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合理问题,往往和企业的计核算监督工作不到位有着紧密的联系。(4)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够,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会计核算人员,他们是会计核算实施的主体、关键性因素。应当看到,目前我国不少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养还远未达到会计核算的要求。知识结构单一,电算化技能不熟练,信息技术低下,严重影响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造成企业会计管理混乱,给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3会计核算规范化的途径

基于以上所述,企业要正视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依据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在会计核算规范化上做文章。3.1夯实制度建设。企业实施规范化的会计核算需要严谨的会计核算制度做保障。为此,企业要注重会计核算制度建设,要做好制度的设计,规范会计事项、程序和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出周密、严谨的设计;做好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安排,建立不相容的职务分离制度,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权限,形成制衡机制;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保证内部审计制度的有效性和时效性。3.2提升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核算人员是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为此,企业要培养高素养的会计核算人员,企业要鼓励、督促会计人员做好继续学习和专业培训工作,使会计人员掌握财务法律法规,提高实务操作能力;企业要积极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会计人员良好职业操守、坚定职业信仰、规范工作作风。加强监管实施会计核算,做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需要企业经营者以身作则。企业经营者不能够在制度之外享有特权,不能违规,做制度的破坏者,应当做制度监督者,保证会计部门、会计人员依法履责,杜绝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企业经营者要身正为范,监督会计核算人员规范操作,保证制度实施。

4结语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要严格依照市场规律,遵循现代企业制度,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作为企业会计重要的管理工具,在严格履行财务制度、预算定额和定价指标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要正视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企业规范化实施会计核算的科学措施,从而更好地搞好财务管理,确保企业正常运行和发展。

作者:姚玉琪 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篇(2)

(一)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核算方式已经不能够很好地满足我们的要求。现代化的会计制度主要包括对企业的收入和支出进行核算以及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整体的预算等诸多环节的内容。同时,企业的会计人员还需要根据自己的计算数据为企业的经营者合适的经营策略。一般企业会计的核算人员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对企业的资产进行整体清算、核算整个企业的收入和负债的基本情况、极力控制企业的成本、对企业的相关利润进行预算。在整个过程中,企业的会计一定要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这里面主要包括准确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和数据清晰到位等原则。企业核算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数据真实,要准确地对整体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核算,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当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业务水平。同时要确保账目的统计要和企业实际的收支保持一致,让人看到会计账目的时候能够更加准确地对其进行了解,让企业整体的核算变得更加合理。

(二)规范会计核算制度的主要作用

规范整体会计核算制度的主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优化会计的核算制度能够让企业的资源得到更加优化的配置,而只有每个企业发展的更加好,我国国名经济的发展水平才能够更加好。第二,争取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目标,而能够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的管理制度,可以让企业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第三,成本管理是企业运营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立好的企业管理制度能够让企业的经营市场和运用市场取得平衡。而只有会计核算的制度更加的明确,那么各大企业的会计人员才能够对自己本身的职能有一个更加清晰的定位,核算管理的制度越好,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会更低。这样企业整体就会让经济效益变好,从而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当然,目前为止,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去改善。

二、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的机制比较弱

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行财务核算的主体不明确。很多企业的会计在收支项目上不能够把企业资产和个人资产界定的很清楚,这会对最后的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位置设置的并不合适,不仅私有企业是如此,我国的国有企业中也很大程度的存在这些问题。第二,很多会计人员不能够依照规范的方式建立明确的账目。即使建立了账目也和企业的规模、性质、经营理念和经营目标并不符合。第三,很多企业的内部出现账目混乱、存在较多虚假问题和内部人员随意挪用资金的现象。第四,没有健全的企业会计监督管理体制,很多企业对于会计的核算人员并没有制定相关规定进行约束,我国的监督管理体系也并不健全。很多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比较单一,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会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制约。第五,企业内部对于财务人员的管理机制非常薄弱,相关人员对企业的基本制度并不能到位地进行执行,很多时候企业的人员会存在以权谋私和暗箱操作的情况。这一点不仅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很不利,也会让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不能够很好地执行。

(二)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

会计人员一直都是企业的核心,其素质的高低对于企业整体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现在我国很多私人企业的规模比较小,招聘过来的会计人员很多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其素质也不太高。再加上很多人员都是新入行,经验不够。很多会计人员的品质不纯,也会对企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目前企业的很多人员的素质都不能够达到行业的要求,对企业整体的发展非常不利。

(三)无法获得准确的会计信息

通俗来概括,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经济活动中的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和存储。在这个操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务必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不能够偷奸耍滑,也不能够谎报和瞒报。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会计活动的整体过程非常复杂,很多企?I的会计对于处理的能力并不出色,导致很多分析得出的信息是错误的,这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会给企业的发展指出错误的方向。

三、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措施

(一)对企业核算管理制度进行相关的完善

上文中我们有提到目前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和健全,所以很多企业应该想方设法进一步完善整体的管理制度,这其中最快的方法是对现有的制度进行调整,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在新的会计制度核算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于企业人员更多的权力,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企业的管理人员出现以权谋私的现象。现实情况下,很多挪用公款的情况都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在从中作梗。第二,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和法规,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督措施。第三,为了能够让我国有关企业的会计制度更好地进行执行,我们一定要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对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执行,这其中尤其要关注整体经济运行的状况。很多企业的管理中,账目作假的案例时有发生,为此我们一定要对规范会计的行为,加强对内部人员进行监督。同时根据会计行业的相关规定,建立科学合理的控制体系。让整体的制度变得更加规范。作为企业的会计一定要遵守相关的诚信章程和制度。第四,对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相关信息加大力度进行宣传,控制会计在做账的过程中出现虚假信息和一些犯罪行为。一旦发现相关的犯罪行为,相关执法部门一定要予以严厉打击。

(二)提高整体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

在对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对相关人员进行操作技术的培训,另外一方面要全面提升人员的道德素质,尤其要培养人员的诚信意识。除此之外,企业的会计人员也要注意学习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知识,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所有的相关人员必须事先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并且要考取相关的证书之后才能够在岗位上进行工作。当然,企业也要定期对会计人员组织培训和考试,鼓励会计人员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三)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企业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竞争将会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势必要在全面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方式上下功夫,这样才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优秀大企业也开始引入供应链思想,企业要想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把每个部门的重要精力放在关键业务上,对非核心的业务实行外包服务;第二,处于供应链节点的企业可以结成联盟,这样才能够加强整体的实力。

(四)树立为客户服务的意识

篇(3)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

(一)灵活,有创新能力,工作效率高

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反应快。“机制“的本意是物理学上的概念,后来被生物学和医学借用过来,类比成生物体内各个生理组织结构之间的化学或物理学关系及其生命机能。医学上对机制的研究,历来被认为是对生命本质的研究,是弄清生命障碍和疾病的重要一环。机制引中到经济学和管理学上,其具有以下特点:(1)原始动力性。“机制”是企业生命的机能,是企业生命最本质、最核心的动力源,企业机制决定企业的生命状态及其活力。(2)组织的互动性。机制是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是企业生命运动有机联系和互相作用的生物链。(3)功能导向性。企业机制具有对企业功能的导向作用,继之决定功能的性质与状态。(4)企业机制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也显而易见:a、企业机制决定企业内部人、财、物、事的合理配置;b、企业机制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成长性;c、企业机制决定企自身品质和市场价位。

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它的运做是相当灵活的,与大型企业相比它有着以下灵活的特点:

(1)创业过程中难度较小,起步快

(2)运行过程中机制灵活,资金运行也快

(3)人员的更替比大型企业要快

(4)破产兼并中存在难度较小

中小民营企业由于机制灵活、适应性强,且几乎在每个行业中,都存在着被大企业忽略或没有提供有效服务的市场空白,中小民营企业凭自己灵活快速的优势,一举进入,努力获胜,这是中小民营企业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科技信息时代,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再靠统一质量标准,而在于质量保证基础上的不同特色。因此,科技创新基础上的个性化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规模小,行业涉及面广,业务单一

中小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由于市场需求小,生产能力有限,难以承担高额的负债成本,为了避免过度负债经营,主要依靠内部融资来满足其发展需要。如美国,中小企业创业资金60%来自个人积累,9%来自亲戚朋友,法国、意大利等国中小企业自筹资金比重都在50%左右。在国内中小民营企业内部融资比重更高,据相关调查研究,国内私营企业创业资金来源中,66.1%来自个人劳动所得,18.6%来自家人或亲戚,而从银行或信用社贷款只有8.5%。随着企业的发展,当内部融资不能满足需要时,企业会选择外部融资。然而,在中小民营企业进行外部融资时,却遇到极大的困难。主要困难来自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和难以获得间接融资。

在这种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但是虽然资金不足,中小企业涉及的面却非常广,原因主要是:第一,作为企业领导者,总是希望能做大做强,所以他们无止境地向外不段投资,希望能通过广泛的投资得到更高的回报,当然,一般失败者为多数。

第二,作为中小企业,在经营妥善的情况下,或多或少的能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所以政府和相关部门同样希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并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他们的发展。第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受到时间、地域、价格波动等条件的影响,中小企业也必须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为自己找到一条生路。

但是涉及的面广却无法掩盖中小企业业务的单一性,正是因为以上两个原因导致了中小企业无法有自己全面的总体的运行模式,所以中小企业的业务范围广阔,但具体到业务上却显得非常单一。

(三)组织结构简单,组织制度缺失,人员十分有限

许多中小企业是由个体户在用自己积攒数年资金的情况下创立的,所以他们对于制度结构、组织制度了解不多,同时他们往往也会忽略这方面的制度建立。

缺乏人才,是影响中小民营企业成长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对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种种误解和偏见,所以人才一般不愿意到“小企业就业:就算是在中小民营企业工作,一般也不安心,没打算长久干。实际上,中小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动相当普遍而频繁,对企业成长影响很大。人才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工作、民营企业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倒闭率高,工作不稳定;企业家族领导,外人很难凭本事升迁;中小民营企业福利差;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生活枯燥等。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企业缺乏凝聚力,团队精神不强。

(四)管理水平不高

与国际著名企业相比,中国中小企业历史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的实践时间更短,经营管理经验不足不奇怪。金焕民(麦肯锡企业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认为,20多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只是完成了市场化,并没有完全实现专业化。客观上说,许多中国中小企业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企业。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而企业的职能则是营销和创新。单就创新而言,大多数中国中小企业既不具备这方面的意识,更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中国很多中小企业正在用成功的经验走向失败。从实际情况看,过去20多年,中国中小企业只是在做销售,而非做营销。只要对提升销售量有用,什么“招”都使。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中小企业销售规模做到最大的时候,往往是各种矛盾最终爆发的时候。销售是市场的产物,中小企业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市场而非销量。中国中小企业重视资本积累而忽视市场积累,资本就只能建立在沙滩上。没有市场的资本只能逐步贬值,并充满风险。按照外国一些企业管理专家的看法,中国中小企业存在着企业文化、管理技能、团队、战略和薪酬体系等5个方面的危机,“而这5个方面恰恰是中小企业从创业阶段向更高阶段转型,由热情型、干劲型和经验型,向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转型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逃避纳税,逃废债务的愿望比大型企业要强烈

税收资金等优惠政策倒向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一般都由国家或实力雄厚的集团做后盾,享受多种优惠的扶持政策。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对大企业优待多,对中小民营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不公平。税务政策规定个体工商户没有一般纳税人资格,不能领取增值税发票,增值税无法抵扣;即使建立财务会计制度、账册凭证健全的大量

中小私营企业,达不到规定的生产性企业100万元产值,流通性企业180万元销售额,也不能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导致实际税负增加。而且,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个体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改组时不可能享受到类似优惠条件;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民营企业无此厚遇。国企脱困3年中,国家剥离了上万亿元的国企债务,每年减少了上千亿元的利息负担,仅2000年又有1400多亿元的资金入了股市,其中95%以上都进了国营企业。

在面临自身资金不足,同时税收资金等优惠政策无法实现的情况下。许多中小企业为了能取得更大利润,不得不铤而走险,所以会出现逃避纳税等情况。

二、中小企业会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小企业的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曾经有一小企业老总,随着经营规模扩大,非常希望企业的财会制度健全、规范,但是对聘请的财会大专毕业生不放心,老总自己兼任出纳,随意从公司账上支出现金,甚至从自己个人的存款账上直接发放工资,进货取现金,很多购买的存货及费用开支无正规发票,账务处理难度很大。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

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在会计人员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做兼职会计,这些人员有在税务部门工作的,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等,一般定期来做账。有的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上得到人们认同程度较底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使得其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很多,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2.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

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不依法定规范建账,有些企业根本不设账,即使设账也是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据有关问卷调查资料反映,我国小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率高达75%,这表明我国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会计核算方面,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等,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较低,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实施,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

3.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

(三)、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付出成本大,或者难以获得

小企业的原始凭证不规范,甚至业务发生而不能取得原始凭证。因为取得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企业在购买商品物资时要不要发票存在着不同的价格,若要发票,供应商会加价,商品物资价格较高;不要发票商品物资价格较低,两者的差价是税款,小企业往往希望以较低的价格成交,因此无法取得记账所需的合法凭证。还有的企业发生费用后无法取得合法的发票,只能取得不合规的收据。因此造成企业记账失去真实的原始依据,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不规范。

(四)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制度缺乏,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产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部分中小企业管理着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往往无法建立健全,这些给企业带了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里企业的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等,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五)会计人员流动性大

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其企业会计通常是非常不规范的,可能就是自己的亲戚或者朋友,也可能是正规的有水平的会计师。但总体来说,会计的更换频率比较快,这其中可能是企业的原因也可能是会计师自身的原因。

三、对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

政府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正如《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施行,它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还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方面规定了一系列鼓励措施,改善了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的困难及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因此政府应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加大监督措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疏导,并重点监管那些监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中介机构如会计事务所等。

(二)、建立与我国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正式及实施,使得我国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趋于完善,标志着我国的企业会计改革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规范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同时,还需要加强会计监督才能更好地规范会计工作,避免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的风险。

我国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从2005年1月1日起已经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该制度充分考虑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及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对规范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帮助小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希望通过各方面的监督,将我国占绝大多数的小企业引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上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之一,它在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已被广泛应用,并日趋完善,一般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制度两部分。前者的目的在于保护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后者在于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在单位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会计控制是基础,应当从会计控制入手,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

2.1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定位

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内部会计存在及存在形式的根本,也是建立内部控制框架以及考核、评价内部控制的指导性参照物。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重新定位,应借鉴美国内控的目标定位,要站在完善公司治理高度,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合规性目标,即保证企业依法组织经营活动、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确保财产安全;二是效益性目标,即保证企业管理方针、政策及指令的贯彻实施和效益目标的实现。两个目标最终的归结点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要正确理解企业会计控制的目标就要综合考虑和协调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期利益和眼前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而不应顾此失彼。

2.2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确定

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研究范围一般只考虑经营层面上的内部会计控制,而很少关注治理层面上的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研究组织、研究人员主要是会计、审计组织和部门,目的主要是为了在财务审计时提高审计效率、明确注册会计师评价内部控制的责任,因而,其范围更多的是放在对企业一般员工和中层管理者以及企业各种物质资源的管理控制,很少把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控制纳入整个控制系统。高级管理层只有致力于建立稳健的内部环境并在此环境下给予公司员工发展的权利,这样的公司才能更加成功。从经营者角度出发,对生产经营过程实施控制是传统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而从所有者角度出发,包括对管理者本身实施监控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新的突破。基于公司治理角度,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第一个层次,是最根本的控制,是整个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上层建筑,它以所有权为基础,直接影响着企业下层的经营管理控制。从公司治理角度考虑内部会计控制,不仅可以使人们更加清晰的把握内部会计控制。同时也有利于更大限度的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应将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分级授权控制等内容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分别在《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中做出明确规定,把内部会计控制的思想融入到公司的经营环境、管理方式中,将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全面渗透到企业各个层次的管理组织体系,贯穿公司治理的始终。国家有关公司治理规范有关公司治理的文件中,至少需要就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做出规范,如公司必须制定统驭所有内部管理制度的内部控制;赋予董事会以内部控制的核心地位,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构建、修订、执行、监督承担法律责任。

2.3联合制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是由人设计的,充分体现了管理者的管理意志和管理意图,而人的目标函数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是不一致的。为保证多级委托链组成的公司运行能够维护所有股东的平等地位和权利,承担对股东的诚信义务,公司治理规范中必须提出对内部会计控制构建的基本要求,从而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与公司治理目标的高度一致性。没有公司治理作后盾,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不断完善将失去动力。应当改变我国目前仍然以政府部门制定公司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现状,可以借鉴美国Coso委员会由多部门联合制定的经验,由财政部牵头,会同证监会、人民银行等部门共同组成专门小组,制定一个有权威性的、理论严谨、内容广泛,兼有可操作性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三)对于制度缺失和主题界限不清的对策

对于制度缺失问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决:

(1)建立和健全内部集合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是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主要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账薄、会计报表等方法。内部牵制制度规定了涉及企业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处理,要注意不相容职责的分离,以起到一种相互制约的作用。既通常我们所说的“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钱”等相互牵制的机制。

(2)建立成本核算和财务会计的分析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以及成本分析等,特别要提出的是成本分析是财务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中小企业通过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的建立确定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财务会计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财务分析的方法和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是企业掌握各项财务计划和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检查国家财经制度、法令的执行情况,有利于改善财务预测、财务计划工作,研究和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活动的规律性,不断改进财务会计工作。

同时对于主体界限不清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稳定有效的委托机制。然而,中小企业在高度集中的家族化股权结构下难以建立稳定的委托契约。因此,必须对中小企业的股权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实现股权结构优化是保证中小企业从创业阶段向快速成长阶段以及稳定发展阶段顺利过渡的关键。

1.建立职业经理层。从职业经理阶层来看,中国目前还缺乏这样的层面。按照西方国家的一种传统,职业经理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两权分离的必要条件。缺少了职业经理队伍,就缺少了能将企业顺利运转并能产生盈利的企业经营者。企业的经营问题不能顺利解决,企业制度就会缺少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迫使许多的企业所有者一定要同时成为企业的经营者,中小企业仍旧摆脱不了两权不分的尴尬境况。因此,应当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市场,加强对职业经理人的培训体系和监管机制。

2明确家族成员自然人之间产权关系。中小企业很少对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进行界定,这就埋下了日后家族成员间产权纠纷的隐患。而且伴随企业的发展.迟早会提出在单个成员之间重新界定产权的要求,这是“经济人”的本能,即使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也难以逾越这种本能。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都不能不面对重新界定产权的难题。因此,应当对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关系做出明确的界定。

3.明确出资人的股权和公司财产权之间的界限。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相分离,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创新企业制度,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演变成了出资人与企业法人的关系.即股分与公司。同时,为理顺产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采取期权方式改革企业经营机制,由产权独占逐步向股份制过渡。让内部职工持股,根据职工的岗位不同,折成一定股份,在企业中即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与企业荣辱与共,达到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活力的目的。

4.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战略投资者是指有着相当的资本并打算通过进行实业投资获得资本报酬的机构或者个人。他们注敢长期稳定的利益,投资的对象一般选择有潜力的企业,这种潜力可以通过对企业的改造和科学管理很快得到显现。目前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内核优秀但由于家族色彩严重未能充分发

挥,这部分企业就是战略投资者追逐的目标。从长远利益来看,这部分企业应当积极谋求战略投资者的进入。引人新的股东使产权结构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加强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由其接受他人委托,对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审计、验资等工作。通过加强社会监督,使会计事务所成为中小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可以考虑对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单设一个“小企业管理记账”从业资格,只有具备这一资格的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才能从事这方面的服务;对于具备此资格的执业机构和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增强其执业能力;国家应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对其收费做出相应规范,以促使其公证地为委托户开展服务;由税务部门对中介机构年末签证或对其出具的会计报表进行必要的稽核;机构除了记账,报税外还可以扩大服务领域,全面开展对中小企业的指导与支持工作。外部监督是促进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化工作是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但也不能忽视企业自身的努力,会计规范化工作只有在内外共同努力下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阎德玉:《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研究》,《会计研究》,1999年

[2]裘宗舜、韩洪灵:《论高质量会计准则》,《上海会计》,2003年第11期

[3]葛家澎《美国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会计研究》,1999年第5期

[4]葛家澎;《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改进的新动向》,《会计研究》,2000年第12期

篇(4)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性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会计电算化得到普遍应用的今天,基础规范化显得越来越重要。第一,它是实现工作秩序规范所必不可少的首要基础。会计工作能够有效的,正常的进行下去的前提必须是规范化的操作。第二,规范化的实现是会计工作质量得以提高的必要保证。一旦没有健全的,完整的规范化的基础核算工作,那么之后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就会失去它本应该具备的规范性,可靠性与真实性,进而影响决策者的判断,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会计工作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

会计工作基础规范化缺失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它不单单影响着企事业单位的日常核算工作,在年终总结的时候所产生的影响更为巨大。会计工作的不规范化还影响着企业内部相关部门间的协调,信息传递的失真性更是有可能使得决策人员做出错误的判断,影响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下面我们就普遍性的问题及危害进行系统的总结。

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会计从业人员是影响会计工作是否规范的直接责任人。从业人员的的工作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当中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完整性。当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的水平不足以胜任企业的会计工作时就会产生会计处理不一致,不正规,会计信息缺失或者失真等问题,这就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导致信息传递出现问题。

会计核算工作随意性、失真性严重。一些企业单位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使得会计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没有应有的严谨认真的态度,甚至有些工作人员填写记账凭证过于随便,似的一些记账凭证没有合法的依据。当这些数据被企业用到时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企业内部管理不科学。部分企业内部缺乏应有的会计控制制度和管理机构,从而导致内部管理过于随意,丝毫没有严谨性,进而产生十分松懈的管理局面。很多工作出现了无章可循的恶性局面,由此引发的会计处理违规操作现象十分普遍,人为操控、调节利润的现象屡屡发生。长此下去,将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企业的公信度和社会认可度,进而影响企业的长久发展。

三、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管理层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没有做到应有的重视。企业的良好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正确决策,企业的发展走向与高层的领导密切相关。部分企业高层对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没有起到应有的重视,对于规范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进而出现了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职业技能水平不达标的现象。因此企业的良好健康发展与高层领导的正确决策息息相关,相关部门的领导应该加强对会计工作规范化的重视,从而完善相关的体质机构,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会计工作人员缺乏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和严谨性。企业内部会计工作人员是决定工作开展健康,严谨与否的第一责任人。部分企业内部从业人员缺乏本职责任心,对待本职工作没有相应的严谨态度,工作散漫随意,经常出现忽视细节,工作不踏实的现象,得过且过,抵触学习。这样的会计从业人员会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的失真,延时,进而影响信息的传递。

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个成功的企业内部一定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机构,严谨而完整的管理机构可以实现企业工作的系统性整合,是企业的运作更加顺畅。部分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导致很多微小的问题得以不断的积攒,直至成为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会计工作机构更是需要这样的管理机构进行系统的监管,通过监管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出现的瑕疵与问题,将错误扼杀在摇篮里,将危机及时的消解。

四、解决会计规范化问题的建议与策略

针对以上所提到的由于会计工作规范化没有得以实施而产生的问题,我们已经分析了具体的产生原因,基于此,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实施相关的解决方案。在此提出本人的一些解决建议和策略。

管理层加强相关知识的了解。企业的高层决定企业的走向,管理层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兴衰,因此从事管理工作的企业高层人员应当经常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关注社会的走向和行业新动态,使得企业永远不会落伍。另外,还需要提高对某些事项的重视程度。目前出现的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的一个原因就是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若想彻底解决这种问题,还需要企业高层重视起这一细节。

企业内部完善相关的监管机构。企业内部完善健全的管理机制可以将绝大多数的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一个完善的监管机构可以及时的发现企业运转中出现的问题,快速的实施解决方案则会将危机扼杀,从而引导企业健康发展。例如完善企业的相关管理机制可以让员工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改善工作风气,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企业内部建立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针对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工作散漫,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不求上进这一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完善内部的考核及奖励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良好的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使得员工会自发的完善自我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工作热情,严谨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奖励制度还会刺激员工之间的良性竞争,不甘落后的思想会使企业内部充满活力。员工水平提高更是可以直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五、小结

我们要看到全面实现会计基础规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规范化的工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所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向着会计工作规范化而努力。为了进一步促进规范化的进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企业的管理阶层需要提高相关事项重视程度,企业内部需要完善应有的体质,健全管理机制,企业内部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员工应该提高自身水平与素养,认真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全方面的协调与配合才能更好的实现会计基础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篇(5)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7-0169-02

一、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实务处理现状分析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虽对企业年金相关会计核算作出了指导性规定,但是对企业年金计划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仍缺乏全面清晰的核算体系。

会计确认上,企业基本上是参照基本养老金的会计确认方法,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以实际缴费额计入当期费用计入“应付工资”或者“福利费”。这种收付实现制的会计确认方法不利于衡量企业真实的年金缴纳义务;会计计量上,企业将企业年金会计混同于日常财务会计处理,提存金额按照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确定,由于不考虑缴费的精算,容易造成提取金额的不科学性。

评价新会计准则,从构建企业年金会计核算体系的角度而言,它在内容上仅仅覆盖企业年金基金,缺乏对上市公司和其他类型企业计提年金业务的全面指导,体系范围过窄;从企业角度讲,关于会计确认和计量得规定过于简单,企业无法对企业年金业务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

二、现行企业年金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1.企业会计主体与基金会计主体界限不清

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规范的对象除了受托人、托管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还增加了委托人,即设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但是,没有对应地明确在企业财务系统中,是以企业为主体,还是以基金为主体对企业年金进行核算,也没有明确计提年金的企业是否需要对企业年金基金的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实际上是没有清晰界定企业会计主体与基金会计主体的核算内容。

2.具体会计准则与企业其他会计准则指导范围不一致

作为具体会计准则,一般是以基本准则为理论基础,把发生在企业中带有共性或具有特性的某个或几个会计业务,在要素的概念、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等方面加以具体规范。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可分为四种类型:共性或通用性具体准则、特殊业务的具体准则、特殊行业具体准则和有关财务报表的具体准则。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尚处于发展初期,业务发生频率较低,所颁布的企业年金会计准则可以是针对特殊业务的具体准则;随着企业年金的普遍发展,会计准则应该是共性或通用性的具体准则。而从当前新会计准则的内容上看,却属于特殊行业的具体准则,规范的重点是针对年金基金受托机构的信托业务,对企业的私人养老金业务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缺乏指导和规范,各企业年金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3.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性差

企业年金基金会计准则中的企业年金是建立在企业年金基金的层面上的,针对的是企业年金的委托人、受托人、托管人、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而无论国际会计准则(IAS)还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FAS}和英国财务报告准则(FRS),其所针对的都是企业,即企业年金计划的委托人,这表明会计核算的主体范围有差别。其次,IAS、FAS和FRS都对确定缴费型计划和确定受益型计划的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分别进行了规定,并以确定受益型计划为重点,而目前我国企业对确定缴费型年金的会计核算遵循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对于企业年金基金资产的运营管理的会计核算则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资本流动的全球化要求提高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可比性,近年来我国颁布一系列会计准则,都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力求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因此对于企业年金计划这种新型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考虑在我国实施的可能性与适用性,可进行必要的修正,同时使我国上市公司正确核算企业年金业务有章可循。

三、企业年金会计核算的进一步规范

按照我国企业年金信托制度的组织形式和确定缴费型退休金给付模式,企业年金运行的两个环节所涉及的会计业务内容,实际上包括两个会计主体及两个会计核算范畴:企业会计主体在企业年金缴纳环节的会计核算和企业年金基金会计主体在年金基金运作环节的会计核算,以上两个范畴的会计核算都需进一步规范。

(一)规范企业会计主体的核算内容

1.企业年金缴费的计量

企业年金的性质是递延工资,是职工工作期间为企业服务所获得的劳动报酬的一部分,是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企业年金缴纳环节,企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企业年金时,其现行义务就得到了履行。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当职工在一个会计期间为企业提供了服务时,企业就应及时确认这部分延期支付的价值,并作为费用计入企业当期损益;企业在获得了职工当期服务的权利时,就有了确认企业年金负债的义务,必须在相关各种义务发生当期进行确认和计量,作为应计费用计入企业负债,即以企业当期应付的企业年金支付义务作为企业年金成本的确认标准。

企业在进行企业年金缴费的计量时,应严格遵照2004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的规定: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承担。企业和个人缴费合计一般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1/6;严格遵照2000年国务院4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的规定:对于有条件的企业,企业年金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以从成本中列支,准予在交纳企业所得税前全部扣除;超过这一比例部分不允许计入成本,在税后利润中计提。

2.企业年金缴费的会计核算

企业年金作为一种递延工资,会计核算上类似于工资的核算,分为计提和缴纳两步。

当计提年金时,对于个人承担部分应抵扣工资,借记“应付职工薪酬” 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企业年金” 科目;对于企业承担的允许税前扣除部分,借记“成本或管理费用—企业年金费”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企业年金” 科目;对于企业承担的税后利润中记提部分,借记“盈余公积—公益金” 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企业年金” 科目。

当实际向受托人缴付年金时,借记“其他应付款—企业年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另外企业还需要独立承担年金基金账户管理费,计入企业当期管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 规范企业年金基金会计主体的核算内容

当企业向独立的年金基金理事会或法人受托机构缴纳了年金后,不再承担向本企业职工支付退休金的义务,企业年金独立于企业会计核算之外,职工未来退休金的数额由企业及职工向基金提供的款项数额和基金经营业绩决定。由于企业年金不再是企业资产,企业年金的会计主体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企业年金基金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需单独建账、单独核算,每个基金的运营都形成了自身的资产、负债、基金权益、收益和费用,自成一体,构成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称之为企业年金基金会计。

1.收取缴费的核算

当基金会计按期收取企业和职工缴费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企业年金基金—企业户”科目和“企业年金基金—个人户”科目。

2.基金收益的核算

遵照2004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中关于年金基金资产的投资范围、比例的规定:投资于银行活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等流动性产品的比例不能超过总资产的20% ;投资于银行定期存款、国债和金融债、债券基金等的比例要在总资产的20%到50%之间;投资于股票、投资性股票基金等的比例不能超过总资产的30% 。

当企业年金基金用于投资项目时,借记“债券投资”(或“股票投资”等 )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当纪录处置投资项目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债券投资”(或“股票投资”等)科目,同时贷记“处置投资收益”科目。

3.费用的核算

遵照2004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了基金各项管理费用标准:受托人、托管人收取费用比例(即占基金净资产比例)为不超过0.2%;投资管理人收取费用比例(即占基金净资产比例)为不超过1.2%,投资管理人从当期收取的管理费中提取20%作为该项企业年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当达到企业年金基金净值的10% 时可以不再提取;账户管理人的账户管理费为5元/月/账户,由企业另行缴纳。

当企业年金基金发生上述各项费用时,借记“受托管理费”(或“托管人管理费” 、“投资管理人管理费” )科目,贷记“应付受托管理费(或“应付托管人管理费”、“应付投资管理人管理费” )科目。

当实际支付费用时,借记“应付受托管理费(或“应付托管人管理费”、 “应付投资管理人管理费” )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期末将各项收益与费用的差额直接转入企业年金基金账户,借记“收益类账户”科目,贷记“费用类账户”科目。

根据年金计划按期将基金的净收益分配进入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的企业户和个人户。

4.退休金支取环节的会计核算

当企业职工退休按年金合同领取退休金时,借记“支付受益人待遇”科目,贷记“应付受益人待遇”科目;借记“应付受益人待遇”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支付受益人待遇”账户作为“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的减项直接冲减企业年金基金净值。

(三)规范企业年金信息的披露制度

企业年金运行的两个环节所涉及的会计业务内容实际上包括两个会计主体及两个会计核算范畴。2006年“新准则”中主要是规范了基金运营环节的会计处理及列报,即:企业年金应披露的财务报告由资产负债表、净资产变动表和附注组成,附注包括披露投资项目的种类、金额及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等。从完善的角度讲,由于企业年金的利益主体包括企业、职工、政府及其他市场主体(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各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等,各方利益取向不同,所要了解的信息也不同,所以企业年金信息应全面披露,比如还应包括企业年金损益表、基金收益分配表以及企业年金相应政策、制度和规则、各投资种类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等。同时,在企业年金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要考虑到企业年金所有者与管理者双方利益的不完全一致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做出强制披露重要信息的规定。而且在制定信息披露规范程序时,要尽可能缩短信息披露频率,使信息使用者及时把握市场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1]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试行办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篇(6)

社会经费的发展,为高校教育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改变,高校中的内外环境也逐渐在发生变化。为了适应高校因为改革发展带来的全新要求,需要不断提升提升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水平。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不仅能够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可以推动高校财务制度的不断发展,对各高校财务制度的规范化有效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高校财务核算体系实现规范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财务质量

为高校财务核算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避免会计数据信息的不准确性。在当前环境下,高校的办学形式逐渐多样化,这样一来,也使得其资金筹措方式并不是单一形式的政府拨款,传统形式下的高校会计核算体系也不能够完全与现行高校会计发展的需求相适应[1]。因此,若是继续使用传统形式的会计制度,便会出现会计信息有失准确性的现象,可比性也会比较小,这也为高校会计核算与高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对高校中管理部门的管理、高校财务制度的优化等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实现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能够将高校现行运行状况进行准确的反映,同时也保证了高校财务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为财务会计信息数据的运用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

(二)有利于促进高校财务会计制度革新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与教育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高等院校不再是政府部门的附属,逐渐演变成独立开展办学的法人实体。学校的主要资金来源为政府拨款,然而它却不是唯一的来源,还需要筹措多方教育资金。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缓解政府部门在财政上的压力,同时也为高校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随着高校办学资金渠道的增加,学校中财务的经费结构也愈发多样化,数量也明显增多,这也为财务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传统财务核算已不能满足现代化财务制度的相关需求,只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才能够进一步明确高校独立性的法人制度,提升资金统筹的合理性,进一步优化高校中教育资金的使用率,使各项经济性项目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这也是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中的本质内容。

二、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实现的影响因素

(一)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完善,核心人员是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工作态度是决定财务会计核算的关键点。然而,当前阶段的高校财务部门中呈现出会计核算人员整体专业素质较低的趋势,一些高校的管理人员为了节省资金,只是选用亲戚负责财务资金的核算。除此之外,一些会计人员的观念依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所做出的财务核算无法适应现代化的高校财务会计核算这样一来,就阻碍了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的发展。

(二)高校财务制度与机制不完善

为了对财务各项工作进行指导,制定管理制度十分必要。尽管我国目前已经有相应的会计法对其进行支持,也相应减少了一些核算方面的问题,然而因为制度本身缺乏更新,一些内容仍然较为传统,并不能为高校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进行有效指导[3]。高校中的内部控制部门主要是为了对高校中工作的开展实施监管,然而因为各个高校更为重视经济上的收益,所以在管理模式的创新上依然需要提升,这也为高校内部控制的完善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三)高校财务会计核算监督制度尚须完善

高校中的财会核算工作监督力度不足也是一个主要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督会直接导致高校财务核算工作有失真实性。一些高校的管理人员经常会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会计核算上,却缺乏对于财务会计核算规范性监督的重视,使得财务会计的真实性很难体现。

(四)高校财务会计核算考核标准建设不够规范化

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一些会计人员经常会出现违规的问题,如建账不合法、账目杂乱无章等。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财务会计核算的考核标准缺乏统一,致使财务信息杂乱,同时也对高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有一定的影响。一些高校财务会计核算时并没有认识到财务核算规范化的真正意义,加之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足,所建立的财务会计知识架构也会比较落后。

三、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实现途径

(一)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从事财务会计的工作人员是完成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的主要人员,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财务会计工作质量之间存在直接的影响。一方面,对高校中的管理人员要设置专业的考核制度,对财务会计人员实行考核,再结合考核财务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水平对其展开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4]。除了要帮助他们建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还要对其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尤其是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中的财务会计人员务必要对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进行熟练的运用,掌握全新的会计报税纳税方式。另一方面,高校中的管理人员也要对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性进行深入的认识,将管理理念与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融合,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进行调动,例如给予薪资方面的补贴或是工作表现好的员工可以享受专业培训等,从而全面实现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

(二)优化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对高校内部管理部门进行控制管理,能够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并且对高校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有序性保证。现阶段,我国现行内控管理制度主要涵盖了以下几种,即成本核算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等,以上几种制度在高校这个具体的环境下得到落实,才能保证内控管理制度对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性发挥作用[5]。结合我国财务会计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相关部门务必要对高校监督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全面落实监督管理制度。这会对约束财务管理人员行为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监督力度,若其中一个部门出现工作失误,其他部门要及时予以举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升高校的管理效果。另外,高校也应该设置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由具体的财务人员进行高校资金与财务信息的监管,通过对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的完善便可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整治,不断提升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

(三)建立并完善财务会计核算监督制度

落实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与作用。高校在发展的进程中,要与自己的发展情况结合制定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管理制度。首先,高校要确定财务管理部门所负责的职责,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且明确规定每个人的从业资格。其次,高校中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交接的过程中,若出现交接上的问题,也会对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性的实现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6]。所以,对会计人员进行工作交接必须要有具体的规定,具体到交接的内容与交接的时间与形式。最后,在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时,也要对财务会计核算中相关信息的完整进行合理的考虑,拟定合理的判断标准,以免因为信息缺乏完整性影响到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只有如此,才能够全面实现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使得高校实现长远发展。

(四)提升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提升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保证考核的规范化是提升高校财务水平的有效方式。因此,相关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1)当前阶段,因为制度改革依然处于发展阶段,致使一些财务人员依然不了解财务制度中的会计科目内容;相关财务软件在更新升级上也有失效率,致使会计核算精确性下降。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不断强化财务人员对于制度的了解,及时掌握财务软件的更新,特别是财务制度落实过程中财务报表编制的具体时间。(2)高校要及时向有关人员与部门通知制度的变化,若是一些工作人员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及时获知变动,那么高校也要及时对其进行通知。总之,高校负有及时通知制度变革的责任,并依据高校中教学、财务人员专业及时掌握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合理的介绍。在所制定的新制度中,高校所采用的核算方式是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进行了融合,且将以上两种制度在高校财务运用的领域内进行了明确。(3)高校与高校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因为主要将绩效作为发展的基本导向,要想实现新财务制度的落实,务必要有相应的部门对其进行保障,所以,财务会计的监督工作要由相关部门来完成,并进行严格的监督,针对一些影响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的人员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各高校中的财务会计工作也面临着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会计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阻碍了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管理人员必须要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文章中针对这一点,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实现高校财务会计核算规范化提供相应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朱明静.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研究[J].金融,2014,(32):168.

[2]唐雅.探析新形势下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变革[J].中外高校家,2015,(32):101.

[3]邓玲.关于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的相关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205.

[4]章伟军.浅析高校财务会计与基建会计的合并核算[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4):32-33.

篇(7)

会计核算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划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企业要更加规范化的管理会计核算工作,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应对更多的困难与挑战。

一、企业会计核算的概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也跟着不断的变化,如今企业的会计核算不仅核算企业的收支情况,也核算企业经营活动的预算,因此,会计核算影响着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策略,从而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情况。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会计核算能力和职业素养。会计核算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包括核算企业的收入、负债、资产的能力、控制企业成本的能力以及预算未来利润的能力。科学、合理指导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及时准确的反映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情况,根据会计核算的结果,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指导企业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保证企业实际的收支情况与会计账目一致,确保企业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清晰性、合理性、透明性。

二、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

目前,大多数企业监督管理工作仅表现于表面形式,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在监督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时经常被企业领导干预,因此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就会根据企业领导的意愿进行,使得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存在漏洞,降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在众多微小企业中,企业的领导忽略了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作用,使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失去其执行的能力。企业不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结果不能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不能为企业未来业务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很多违法违规的操作,损害国家利益。

2.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

我国企业的信息采集核算系统不完善,账本的建立不规范,使企业的账目混乱无序,不能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完整的、真实的会计账目信息,使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存在众多的问题,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不当,容易使企业会计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以获取个人私利,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失。

3.会计账簿的建立不规范

企业日常的生产经济活动会产生各种信息各种数据,由于企业的各种会计信息是在不断的产生和变动的,导致企业会计核算人员在收集和处理会计信息时容易发生错误,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不准确,不能建立规范完整的会计账簿。

4.缺乏高素质专业会计人员

如今,在很多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质较低,使得企业会计人员在核算时出现各种失误,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结果不准确,不能为企业制定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

三、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1.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有助于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企业会计核算人员为企业的正确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因此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才能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运行。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包括企业的稽查制度、企业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保证企业规范化的进行会计核算,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每个环节有效准确的进行,促使会计核算人员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2.完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用法律法规保障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使其得到有效的执行。相关政府部门更要严格的监督企业的会计核算,财政部门定期查看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且惩罚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违法违规操作,以此调动企业遵纪守法的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企业领导严格监管会计核算人员,对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失误及不准确结果进行责任追究。

3.加强外部机构的监督和交流

如今,大多数企业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违法违规操作,因此国家不仅要督促企业健全规范化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也需要企业间加强监督和交流,弥补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工作的不足,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科学、规范、合理的发展。

4.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包含职业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会计核算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条件,而专业素质是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其直接关系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要组织大量的专业知识培训活动,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规范、顺利的进行,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篇(8)

二现代企业会计核算控制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会计核算体系是现代企业对内部范畴的会计信息予以采集和处理的控制与管理系统,是企业赖以运营的基础,也是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防范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当今的现代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体系之中,尚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其加以认真的思考,并进行有效的解决。

1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界限模糊

在我国目前的企业之中,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其企业财务产权与个人资产缺乏明确的界定,由于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的投资者,这使得其用于投资企业的财产和个人财产没有明显的界限,两者之间经常出现相互占用的情况,这就使得企业的财务账目一片混乱,无法实现规范化的会计核算工作,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的资产管理。

2企业会计机构与岗位设置欠合理

从表面现象来看,似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财务会计机构,也有财务岗位设置,但是,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投资管理者以自己的意志做决策,以投资者的身份进行“个人化”的“一言堂”管理,因此,这些会计机构实质上是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参与企业的决策管理,也没有企业发展建议权,发挥不了财务的监管作用。这种会计机构的虚设性导致其内部岗位设置也存在分工不明确的问题,一些会计岗位人员只是在做一些重复、无效的工作,无法对企业的合资资产进行规范化的会计核算。

3企业会计建账混乱

由于多数中小企业的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的虚设性,其内部账目呈现一片混乱的局面,用票据替代账目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使得企业的会计相关信息并不真实可靠,而且由于一些企业对利润及收入进行人为的控制,致使一些违法违规的偷税漏税现象严重,这种不规范的财务账目管理方式非常不利于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体系的建立,也对国家财政造成不好的影响及后果。

4会计核算未实现监督功效

企业的会计信息由于渠道的多元化途径,因而要对其进行会计核算控制与监督,因此,会计核算的监督职能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功效,而实际的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财务会计的相关信息并没有得到财务会计核算的监控,而是在企业管理者的非财务途径的干预下,使会计核算的监督功效扭曲或根本无法实施,这就无法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和科学合理性,不利于现代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体系的建立与健全。

5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际功效的缺失

在中小型企业中,大多都实行企业投资者的“一言堂”,企业投资管理者的意志决定了企业的控制方向与管理制度,因此,诸如:内部牵制制度、财务稽核制度、清查制度、审批制度等都在形式上缺失,而且即使是形式上建立了,在内容上也不完善与规范,为企业的经济管理与效益带来隐忧,为未来的经营埋下了隐患。

6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一方面由于企业管理者实质上并不重视财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企业内部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会计人员,具有中级会计职称和大专学历的会计人员偏少,这使企业的财务队伍知识老化现象严重,会计人员接受新会计知识的能力较差,知识更新也较慢,无法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

三现代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控制与管理的举措

现代企业的会计核算规范化控制与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健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进行统筹规划与设计:

1以健全而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

制度为指引健全而规范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制度要在会计法规的指导下,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会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会计核算规范化和程序化,这些管理制度包括内部牵连制度、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等;其次,合理设置会计管理机构和会计人员岗位,以会计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为已任,确保用合格的会计从业资格和良好的技能,进行会计相关工作与管理。同时,注意保证会计核算的信息真实性,杜绝各种违法违规现象,并用相应的惩戒措施进行处罚。

2会计核算相关制度的规范化

执行任何一项管理体系与制度,都必须以强有力的执行力来体现,只有严格而规范的执行程序和严密的流程操作,才能保证会计工作各环节不出纰漏,以严格而准确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正确的参考和依据,尤其在任何时候,都要以企业的利益为重,以企业大局为重,而不能任由某一投资管理者随意做出主观的臆断,影响整个企业的科学和规范化管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还要实施固定的周期报告程序,主要是针对各责任部门的会计工作进行定期的会计分析和报告,及时把握各责任部门的异常状况,并加以细致的分析,为年度会计核算报表等工作做准备。

3重视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会计核算控制

现代企业为了提升其管理质量和效率,必须采用强化的内控手段与措施,要用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对企业内部管理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与管理,通过会计核算严格而细致的分析,为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效能提供财务基础,并用内控的风险意识,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进而为企业运营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还要加强企业外部的监管职能,针对部分企业违法违规进行偷税漏税的行为,要借助于中介机构进行监管,加强外部部门的检查协作,加大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以增强企业进行规范化会计核算管理的目的。

篇(9)

会计核算掌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企业通过定期进行会计核算来及时发现经济漏洞,这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环境。在经济与企业共同进步之际,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暴露出诸多制约性缺点。因此,企业有必要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建设,积极转变传统的会计核算管理方式,促使企业在竞争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1 会计核算的意义

会计核算作为会计的一个基本职能,既是会计工作的重点,又是会计工作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企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所以,要想使企业在挑战中获得发展的机遇,就应该对企业会计核算实施规范化管理。在以往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只是在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对整个经济过程进行的核算,完成记账、核对和报账的一系列程序。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济活动愈加频繁,为了保证经济往来的规范性,会计核算已经从事后核算发展到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在经济活动进行之前,会计核算主要体现为预算,对整个经济活动的过程进行预算,预测将会消耗的成本支出,然后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内容进行监督管理,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为了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一切工作都应该从企业的实际状况出发,保证各项会计核算内容的真实合法性。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间竞争逐渐加剧,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计工作需要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所以应该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提供有意义的信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使用便于会计人员操作的方式,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也更加的顺利,只有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才能够充分地发挥会计核算工作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由于现阶段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思想理念比较落后,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的发展缓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到会计核算工作的发展。所以要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的重视程度,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 企业会计核算中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的机构与人员配置不够完善

当前很多企业在机构的设置上以及人员的配备上都不够完善,没有依据相关的规范要求来设置相应的会计机构,很多企业甚至都没有自己的会计工作者,在对会计人员的招聘上也都是马马虎虎,不够重视,会找一些其他岗位上的职工进行会计兼职,这样就会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很难得到准确性上的保障,使得会计核算出现不及时,影响企业会计核算的质量,继而对企业的运营与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2 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很多问题都是由于缺乏一个健全的制度所造成的。由于制度不完善,所以会计核算的主体不十分明确,另外,企业的财务人员不能参照会计制度,所以财务人员对于企业的资产以及个人资产的界定不明确,一系列的问题造成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占用资金。

2.3 会计核算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许多企业财务制度、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使会计账务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财务人员不能够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处理经济活动,许多企业设立多套账,“亏损账”是针对税务局编制的,而“盈利账”是做给银行部门的,不同部门使用不同账簿,使企业财务信息严重失真,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没有高层次的管理经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不规范,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应该计提待摊费用的项目,不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计提摊销,而是全部计入费用,使企业内部稽核、成本预算混乱,虚增成本费用,降低企业利润;在库存定额管理、企业资产管理方面,人为控制商品的入账、出账,隐藏部分业务往来,会计信息失去应有的真实性,财务管理人员人为控制财务信息,改变原有会计核算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自身经营需要而产生,核算结果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正常经营情况,使企业会计核算控制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形同虚设。

2.4 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缺失

因为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还没有设立相对完善以及健全的制度,这样就会使得企业在进行定额管理或者是在进行成本核算以及进行财务开支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会计的职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比如说会计自身所具有的监督职能以及反映职能等,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就是因为企业自身的管理层对整个会计工作进行了一些并不正常的干预,使得企业会计核算自身所具有的监督管理的职能与作用很难得到应有的发挥。

3 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

3.1 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机构建设

我国的企业在运营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对自己的会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要专门的设置一些会计专职工作者及机构,才能真正保障我国企业的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企业在对人才选聘的时候应当注意做到真正的公正与公开,只有这样才会为企业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另外还应当进一步提升企业会计职工自身的待遇,想方设法为企业的发展留住人才,保障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提升会计核算的质量。

3.2 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管理制度

为了解决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通过这些法制建设,政府部门以及财税部门可以根据行政规章等来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以此保证企业能够规范化运行。通过整治会计核算行为,可以对会计核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规等现象进行必要的惩罚。另外,健全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规范核算的操作过程,通过加强企业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可以将企业的内部会计工作纳入正规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之中。

3.3 强化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细化岗位设置

目前许多企业对于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只停留在传统的记账、算账工作上,必须认真学习会计核算知识,强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做好日常会计核算管理,使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经济环境。分离不相融会计岗位,企业至少要设立以下四个岗位:会计稽核岗位、组织会计核算、负责资金筹备、账目清查以及财产清查等工作,将企业资金进行合理配置,避免资金闲置引起的成本增加;总账管理,负责成本核算、编制报表、保管财务资料等工作,减少企业管理者对会计工作的过多干预,使财务工作严格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进行工作,规范会计会员工作流程,保证会计核算工作质量、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出纳岗位,负责日常货币资金管理、日记账记录及支票保管等工作;明细账岗位,负责企业纳税申报、明细账登记等工作;加强财务部门责任人之间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协调工作,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发生。

3.4 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机制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的内部监督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拥有健全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至关重要。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财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提供保障,对企业的日常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不仅能为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便利,更能保障会计核算的实施。

4 结 论

由此可见,规范化管理能使会计核算工作有效地进行,把一个企业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转换为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为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企业长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施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将注意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制定科学有效、合理可行、积极正确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会计核算管理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张英栋.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商贸,2013(15).

[2]李艳杰.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4(14).

[3]冷静.企业会计业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4(52).

篇(10)

立足于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形势,我国于市场经济中建立并发展了更加科学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引进了会计核算,以此来实现自身于经济市场中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会计核算于运行中出现了不规范问题,这无疑是与企业健康发展目标相悖的,企业也因此在生产经营中不得不面对着巨大的危险与隐患。对此,企业管理者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来推进会计核算的规范化,以维持企业的长久发展。

1不规范的表现

1.1制度存在漏洞与缺陷

会计核算中发生了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会计核算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于运作中出现了许多漏洞与缺陷,导致了核算主体的模糊化。更何况当前的企业会计工作氛围使得许多财务人员没有重视起会计核算工作,这是其一;财务人员即使给予会计核算以足够的重视,也难以将会计核算制度很好地落实下来,这是其二。多重作用的结果便是个人与企业二者的资产被混为一体,无法清晰界定开来,企业也因此而受到了相当不利的影响,最典型的表现便是资金的非合理占用。一些企业存在管理不善问题,或是随意设置财务岗位,或是选择亲信担当财务人员,财务人员趁此机会“钻漏洞”、,将企业资产与他人资产划归到自己的腰包之中。

1.2缺乏内部监督

会计核算需要企业进行一定的内部监督,而内部监督一般通过财务清查、成本核算及计量验收多个环节来完成。我国企业普遍缺少这方面的监督,部分企业即使存在监督也因不合理的监督机制而使核算职能难以有效发挥。究其原因,多是管理者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对会计工作进行了非正当的干预,或是部分企业人员给予会计人员以物质贿赂,会计人员因此而在会计核算上失去了客观性,无法再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性的依据。

1.3人员素质整体偏低

受整体就业倾向的影响,社会上许多人员都考取了会计证,并在择业上选择会计岗位。但是,这些从业人员在专业性上却存在很大的不足,虽然接受了一定培训,获得了相应的职称,但专业知识仍然掌握得不够扎实,与本专业毕业生有很大的差距,其认知中潜藏的错误意识将在日后的工作中产生不利的影响,直接对其日后专业素质的提高造成明显的阻碍。并且,专业素质偏低的状况也会导致会计核算效率难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1.4人员配备与机构设置存在问题

在面对资金短缺、利润难以提高的现状时,一些企业受错误认知的影响,为了节省经营成本而对会计机构进行了简化。这些企业或是将会计岗位进行了缩减,或是安排亲信进行兼职,这些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经常遇到核算方法不合理、核算效率过慢的问题,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会计核算结果不准确、不及时。

1.5会计核算操作不规范

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建账仅仅是为了应付税务部门的核查,或是获得更多的增值税发票,内部建账并无实际意义,一些企业甚至因此而不建账。部分企业虽然设置了账本,却没有遵照会计核算原则来科学设立会计科目,所造成的结果便是支出与收入的不等以及账本信息与实际状况的文不符实。这无疑使得账本失去了本应具有的会计核算意义。会计核算因此而面对着更大的执行难度,其中隐含的诸多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

2解决措施

2.1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会计核算人员对于自身工作的不重视是导致会计核算结果不准确的一大原因。对此,企业应通过定期的培训来加强其思想认识,使其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更深的了解,进而提高其责任心,使其积极参与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之中。企业还应推动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对会计核算人员职业观、道德观的有计划地引导,来抵御不良风气对人员思想的腐蚀,进而实现会计核算结果的客观与真实。会计核算人员自身专业能力不足是导致会计核算不够规范的另一大原因。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训或外部学习来实现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还可以借由定期考核来实现合理的奖惩,以此来激发会计核算人员的积极性。当然,企业可以在招聘财务人员时,对其资历、工作能力进行甄选,吸收高素质人才,以此来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

2.2弥补会计核算制度中的漏洞

一个企业若要持续发展、稳定发展、健康发展,必须要具备健全而完善的相关核算制度。对于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措施来实现。其一,企业可以为会计核算人员加强培训力度,使其切实地将个人与企业资产界定开来,明确地掌握会计核算流程,进而实现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和会计核算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其二,企业应立足于内部管理,推动会计核算制度的不断完善,针对存在的漏洞,如无形资产或固定资产的不合理归类、不符合会计原则的建账,等等,应予以相应的整改与完善,以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与真实化。其三,企业应实施强力的内部控制,通过建立健全成本核算、计量管理、财务收支审批以及内部管理等相关制度,来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进而使会计核算实现规范化的管理。

2.3强化内部与外部的监督

财务工作制度是否健全,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管理是否规范,而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对相关监督制度的建设来实现对企业行为的有效约束。就内部监督而言,企业应对会计核算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有效监督来实现会计核算人员在素质上的有效提高。就外部监督而言,企业可以引入中介机构,对企业的所有税务、会计事项进行相应的监督,以此来实现税务和会计事项的真实和准确,并确保企业不再发生违规问题。还可以借由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的进行外部监督,有效查处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以此来确保会计核算的合法化与规范化。可以说,在坚持企业内部监督的同时,加以外部监督力量,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会计核算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4合理配备人员,科学设置会计机构

一个企业在进行会计管理时,应具有独立的会计机构和专职于会计核算岗位的财务人员,这样可以确保会计核算具有独立性,不受其他部门或者其他人员的影响。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身居这一岗位的人员,不应是管理者的亲友或者亲信,而是应该通过公开、公平以及公正的方式来选取一位财务人员。这位财务人员不应该由其他岗位人员来兼职,而是应该专人专岗;既不会偏向管理者,也不会偏向基层员工;既不拉帮结派,也不收受贿赂;在工作上做到完全的独立且公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与真实。

3结语

在会计工作中,会计核算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出无与伦比的作用。可以说,企业会计核算规范与否,甚至会影响到市场经济与国家经济的发展。为了于经济市场中求得一席之地,企业需要就会计核算实施更加规范化的合理。本文选择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了分析,旨在解决会计核算中存在的各项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英栋.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商贸,2013,(15).

[2]赵伟.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探索实践[J].中国市场,2015,(02).

[3]黄兴涛.如何加强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6).

篇(11)

二、企业在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拥有健全的会计核算管理体系是企业会计人员诚信的保障和依据,目前为止,我国企业对于会计核算管理体系缺乏规范性,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局限性,只有认识到了会计核算管理体系缺乏在哪里,才能得到改进,让企业迅速发展,无后顾之忧。

(一)缺乏高素质会计人员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各个领域所包含的知识深度也在不断的延伸,从而,要求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具备更全面、更优质的知识体系和道德素质,这一点对于会计行业也不能例外。虽然现代的企业财务已经对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技能要求,但是,却并没有落到实处,很多会计人员依然抱着原来的工作观念,不但如此,还有部分的会计工作人员不仅没有扎实的会计技能,还缺乏良好的道德修养,他们有时甚至违背了作为一名会计工作人员应有的道德准则。

(二)缺乏有力度的内部监督

财务信息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以及真实性,其首要条件就是企业的内部应该建立起健全的监督体制。但是目前,监督体制在企业中没有形成应有的力度,并不能做到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度和完整性。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如果受到领导的干预,会因为不敢触怒领导,而选择违背会计工作人员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将本应实质的工作变为了形式,会计核算工作根本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三)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现代的法律法规上,对于会计工作的规范法律法规比较少,不但如此,对于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的法律法规甚至没有形成固定的体系。也正是因为这样,企业在应对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以及不断变化的我国国情时,因为没有会计核算方面的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市场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新要求,而当有以前没发生过的违反会计核算行为基本准则的行为时,无法快速的进行正确的惩罚。因此,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令企业不能有效地进行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

三、企业实施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有效策略

实施会计核算规范化的有效管理,首先企业应该聘请高素质会计人员,支持企业会计核算人员开展相关工作。同时制定出完善的管理体制,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速度及质量。

(一)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教育及培训

企业应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及培训,并进行相应的会计技能考核,以保证会计人员对于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时间。以此来促进企业会计核算人员不断加强会计技能的学习,熟知会计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准则,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准确的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同时,还要熟练地掌握会计电算的软件应用、纳税申报,确保企业会计核算人员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变化要求。

(二)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建设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保证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够有序的展开。其中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度、内部监督制度、企业会计管理体系、财务处理程序规定、财务会计报表分析制度等,唯有不断的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以及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企业会计监管制度

而要加强企业会计监管制度,单单靠企业自身来施行会计核算制度监管是不现实的,只有借助外部的监管,才能完成企业税务事项以及会计事项的严密,才能让企业逐步实现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除此之外,由于还有绝大多数的企业单位,仍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违反会计规范的活动行为,导致了我们的国家税务相关机构无法及时的对其错误进行修改和惩罚,因此,我们可以将税务和财务等职位合并整理起来,统一的进行管理和监察,严格的按照制度处罚违法行为,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