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大全11篇

时间:2024-03-06 16:15:1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健康教育评价标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健康教育评价标准

篇(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功能已从单纯的临床疾病护理转向预防、保健、康复等综合型的护理;从被动的、局部的护理转向主动的、全面的整体护理,护理的内涵和职能在不断的丰富和扩大,对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落实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健康教育更具有可行性、针对性、实效性,我院采取了应用护理教育程序对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选择对象 选择本科室三年来,腹部手术的住院患者共600例,作为健康教育干预对象,男491例,女109例,年龄最大72岁,年龄最小5岁。

1.2干预方法 对选择对象的腹部手术就诊人群,开展不少于5min的健康教育活动。采取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法,测试健康教育前后的有关知识和提高水平,提升腹部手术患者的手术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并发症。

2 树立腹部手术病人健康信念

2.1心理状态 ①能表达自我感受(向护士,家属及同事诉说);②对手术及治疗信心;③对家属依赖性;④对医护人员依赖性;⑤对出院后社区医疗服务信任感;⑥参与制定术后恢复计划。

2.2健康信念 ①寻求手术后康复信息的意愿;②寻求手术后康复知识学习的意愿;③寻求术后活动方式(如早期下床,功能锻炼);④愿意接收各种手术康复功能锻炼。

2.3健康行为 ①寻求控制疼痛的方法;②伤口自我监测;③定期有效咳嗽;④主动早期活动(床上,下床活动);⑤保持口腔卫生;⑥沐浴,更衣及上厕所(病情稳定情况下);⑦配合药物治疗计划;⑧合理选择手术后营养食品的摄入;⑨康复与功能锻炼。

2.4制定规范的腹部手术病人护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 为使健康教育工作能达到科学化管理水平,规范,统一和协调护士健康教育工作,促使健康教育有效进行,必须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建立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对保障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获取最佳健康教育效果,提高病人满意度具有较好的指导和管理作用[1]。在制定腹部手术病人护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标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标准性,建立以健康教育“知,信,行”为理论依托,以一般评价标准与具体评价标准构成系统框架,以标准化的教育内容作为标准的主体,经过不断的论证,修改,制定出相对完整的评价标准系体,达到规范,统一,起到指导和监督作用.调查资料表明,护士认为制定的评价标准具有质量控制和管理的作用,评价标准的内容科学,完整,规范,对临床有指导和管理作用。

3 术后指导

①术后您将常规禁食、留置胃管、尿管、腹腔等引流管,请您注意引流管勿压、勿折。我们会定时去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等,在此期间,我们会根据病情给您做口腔护理、会阴擦洗等护理。②术后会给您吸氧及保肝等治疗,适量补充血浆和白蛋白,以提高您的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③术后平卧6小时后,我们帮您取低半卧位,要避免过早活动,以免引起肝面术后出血。④您要学会二次咳嗽,即您深呼吸后用力将痰咳至咽部,第二次将痰咳出,我们将协助您翻身和拍背,增加咳痰的有效性。如果疼痛可用双手挤压伤口两侧,以减轻刀口张力,减轻疼痛,千万不要因为怕疼而拒绝咳痰。⑤我们可能会定期静脉取血复查肝功和各项生化指标,以利于对术后病情的观察和治疗,请您理解和配合。⑥在您排气拔除胃管后,您可进少量水及流食。3~5天后可进低蛋白,低脂肪易消化饮食,我们会根据医嘱及时给您做饮食指导。

4 结果

健康教育前,600例腹部手术患者对相关知识知晓率为26.5%;健康教育后,知晓率为86%,知晓率提高了59.5%。

5 讨论

篇(2)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81-01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始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加之教育部门也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有条件的大、中、小学校相继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利用课堂教育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即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了学校教育。为了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全面、系统、规范地实施,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通过行政手段大力促使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化。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机制和手段并不完善,选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来评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检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方针的有效实施情况,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反馈信息,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改进,激发和强化教师的工作动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业成就评价,因为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是课程与教学评价中最核心的、最基本的活动。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的概念界定

学生的学业成就,是课程与教学评价主要对象之一。学生的学业成就指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通过测量和评价衡量出来的学生个体所取得的学习结果就是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它强调这种结果是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中获得的,是学生学习学校教育所提供的课程所取得的成就。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就是一个有目的的收集关于学生在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的过程中所知和能做的证据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评价就是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系统的收集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的信息,包括平时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最终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并对这些信息整理、统计、分析,以此来考察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教学效果对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所发挥的作用,为改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提供依据。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评价标准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评价的目的

评价目的制约着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必须符合评价目的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评价的目的是:(1)完善课程设计。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的评价,可以发现课程设计的优劣之处,为改进和完善课程设计提供依据。(2)改进实施环节。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的评价,可以看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欠缺和作用所在,为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提供依据。(3)促进教学实施效果。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的评价,来了解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对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为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改进课程的依据。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评价的广度和深度

广度和深度必须分别符合学生的心理变化范围和年龄水平。广度包含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还有心理障碍、人际关系、生活适应问题等。深度包含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状况的群体特征与个体特征。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评价标准的具体明确性问题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乐于工作学习。能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人格完整和谐。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具有与同年龄多数人相符合的行为特征。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评价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是教育学生知、情、意等心理过程和个性变化发展的过程,因此,评价时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避免进行结果性评价。评价方法的选取要综合考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评价目的、广度和深度,评价标准的具体明确性问题。在过程性评价对象方面,要重视评价学生心理的自我成长和情绪控制,在过程性评价主体及方式方面,要综合考虑学生自己、同学、家长、老师的综合评价,在过程性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处理方面,都要有呈现,不能简单的相加,在过程性评价的手段方面,质化评价结合使用量化评价。

综上所述,本文在此提出六种方法:(1)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袋评价法,教师依据教育目标与计划,让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省思学习成果的档案,以评定其努力、进步、成长情形等。依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目标与计划,让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省思自己近段时间的心理成长,或者心路历程,将其写在卡片上并制成档案袋,以评定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2)问卷调查法,一种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将要调查的内容,并且设计成问卷,让受调查对象来回答,借此收集研究所需材料的方法。(3)情境式评价法,通过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完成操作任务,来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4)协商对话式评价法,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地通过协商对话的方式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进行评价。(5)访谈评价法,一种质化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技巧性,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相关的信息,增强研究的说服力。(6)心理测验评价法,运用科学的心理测验量表,测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诊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从而收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评价信息的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之前与之后的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测验对比,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课程教育前后的变化内容与程度,检验和评判学生心理能力发展情况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王嘉毅.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38-0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作为肿瘤病人重要的静脉化疗通道, 导管尖端直接到达上腔静脉入口处,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微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为广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提供稳定的无痛性静脉输液通道[1-2]。

1.留置PICC肿瘤化疗病人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化疗是个持续的过程,肿瘤病人的化疗间歇期一般为2周~3周,病人常常选择带管回家休养,利于身心健康和融入社会,病人出院后往往对护士交代的注意事项重视程度不够,遇到突发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没有护士的监督,常常忘记换药和冲管;有些病人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当地级别较低的医院对PICC的维护并没有形成专业化和系统化的体系,到大医院交通不便利,导致导管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处理,是导致病人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高和留置时间缩短的重要原因[3]。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与病人自身有关的因素包括:置管侧肢体过度活动导致静脉炎;消毒不彻底、固定敷贴潮湿不透气、出汗后未及时更换;置管侧肢体活动频繁、导管固定不牢以及更换敷料时用力过猛会引起导管脱出和移位;封管、冲管方法不当或不及时冲管导致血栓形成,引起导管阻塞[4]。

2. 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

2.1知信行理论

知信行理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KAP))。KAP 模型论是一个从灌输有关知识到改变不良行为的完整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知识、信念、行为及两个飞跃――即从知识到信念的飞跃,从信念到行为转变的飞跃。要改变不健康行为,达到形成健康行为的目的,必须有知识和学习作为基础,有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信念作为动力。

2.2健康信念理论

健康信念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Rosenstock首先提出 [5]。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其关于疾病与行为的信念决定的,当人们感受到疾病的威胁,并且认为采纳行为可以预防或控制疾病,才有可能引发行为的发生。把健康信念应用到PICC 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是让患者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关键 。

3.目前国内留置PICC肿瘤化疗病人的健康教育模式

金琳[6]认为,P D C A循环管理够满足PICC置管患者在不同阶段对健康教育的要求,但对健康教育者的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7]研究显示,临床路径能够使PICC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明显提高、有利于患者的满意度、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周俊[8]等认为,对置管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全程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对PICC相关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患者对PICC操作的接受程度高,增加了护患沟通与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马华等[9]认为,实施家庭健康教育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满足了患者健康需求,患者出院后对留置导管进行定期、有效的维护,可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解决了出院患者的后顾之忧。陈燕辉等[10]报道,采用Orem自护理论对PICC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4.健康教育方法

文琼等[11]报道,根据患者接受能力的差异制订一系列的温馨健康教育卡,卡片的内容包括导管的优越性、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应对措施、出院指导等内容。发放健康教育卡能够指导和帮助患者掌握 PICC的相关知识,提高肿瘤患者遵医行为,降低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能够体现整体护理内涵,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边春鸽[12]等制作了含外周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彩色解剖示意图,附加几张相关并发症图示,采用口头宣教结合图示教育法对103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行健康教育,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知识掌握程度,缓解患者负性心理,降低并发症。还有通过静脉小组建立网络管理平台,与出院带管患者相互沟通交流,通过电话、短信、视频等形式进行维护指导和导管实时观察。

5.健康教育评价体系进展

目前先进国家的护理已研究和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以有效地保证健康教育工作质量,提升病人健康行为,我国由于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缺乏在该方面的研究完善健康教育评价标准是健康教育落到实处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护理人员在实施健康教育后进行评价,根据患者掌握的程度随时调整健康教育方法, 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我国对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标准的研究比较少,包家明[13]等参照美国Marion j 2000年护理评价分类系统及国际通用的Is09000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制定腹部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评价标准。 杨芳[14]参照美国Marion,J.2000年护理评价分类系统(NOC)及国际通用的IS0900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框架,分别构建术前、术后健康教育评价标准。

目前我国医院健康教育晓率未达到预期目标,护患使用率低,主要是在我国还未建立一系列健全、规范化的医院健康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健康教育成为维持和促进人类健康的手段之一,至今已受到全世界的普遍重视。 有调查[15]显示目前国内医院85%未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87%临床护理工作者认为,我国各医院中普遍缺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护理健康教育管理标准体系;95%省级、市、地区医院护理工作者认为标准化的健康教育工作流程可在不同等级的医院、社区服务站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90%护理工作者认为,有必要参加系统化、连续化的健康教育培训班。

国内PICC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效果评价均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无法满足我国静脉输液专科护理发展的需要。目前采用的指标无法及时、有效、全面地说明围手术期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利于护理过程质量控制和专科护理的发展。从构建PICC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着手,将实施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紧密结合起来,将突破临床护士对健康教育概念模糊的瓶颈,是PICC健康教育向规范化迈进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 吕霞,焦月新,洪晓i,王建华,彭佩玲,胡红英.《健康教育单在PICC置管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 (11): 5-6.

[2] 安志洁,陈鹏,侯静.《PICC置管病人家庭护理手册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5): 44-45.

[3] 宁文文,高勇,冯小霞.癌症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术置管后带管回家的护理[J].中国全科医学,2011,1 4 (7B) :2295-2297.

[4] 王亚玲.PICC在临床中应用中的并发症及相应对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8): 1689-1692.

[5] Becker MH,Maiman LA,Mirseht JP,et al.The health belief model and prediction of dietary compliance:A field experiment [J]. J Health Soc Behav,1977,18(4):348-366.

[6] 金琳.PDC循环在PICC置管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J ].家庭护士,2007,5(4):83-85.

[7] .临床路径在PICC置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12):12 70-1271.

[8] 周俊,陈萍.个性化健康教育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专科版),2 010,9(2):120-121.

[9] 马华, 徐继红,林素英.家庭健康教育在P ICC置管远期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2):25-26.

[10] 陈燕辉,张瑞春.Orem自护理论在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9):3202-3204.

[11] 文琼,任道琼,黄祥菊,等 .健康教育卡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9):43-44.

[12] 边春鸽,赵苗红.图示教育在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4,13(4):402-404

篇(4)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或集体掌握卫生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健康活动过程,其目的就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2]。医院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医院健康教育是对特殊人群在疾病状态下进行的与疾病有关的医学与护理知识的教育,与对普通人群进行的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教育,共同构成了医院健康教育的完整概念[3]。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住院患者及陪护进行健康教育,不但有助于其主动参与诊疗计划,配合诊疗过程,还有利于患者及陪护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3年世界发展状况中指出:“虽然需要医生指导和监督基本的临床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但是大部分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应该由护士和助产士承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这种趋势将逐渐扩大”。实践证明,临床健康教育主要是由护士来完成的,护士作为服务者、教育者和合作者,已成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4]。本文旨在了解护理人员开展临床健康教育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寻求对策,以期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促进健康,现综述如下。

1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广泛

现代医学模式中,护理对象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健康教育的对象也进一步扩展,不再局限于患者本人。患者的家属、陪护及朋友、同事等探视人员也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常常以提问题、提要求等方式来向护理人员索取健康知识,进行健康咨询,希望掌握一些卫生知识,既有利于护理患者,也能促进自身健康。

2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需求增多

以往的临床健康教育内容局限,仅围绕疾病护理展开,健康教育方式单一,护士凭日常的工作经验进行简单的口头宣教为主,这已不能满足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5]显示,住院患者需要健康教育的内容因人因病种而具体化和专业化;健康教育的内容系统化;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多位学者[5~9]调查显示,住院病人认为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对健康教育的需要程度高,而且较为迫切,主要体现在对相关疾病知识、治疗方案、用药常识、饮食护理、手术效果、检查结果、心理健康知识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等方面的需求。文化程度高的病人较文化程度低的病人需求更为强烈。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患者已经不愿意再接受过去那种“无言的操作”、“无言的护理”了。文献[10~12]显示,教育方式上94.4%患者希望与医生口头交流获得健康知识,91.7%患者希望进行一对一床边指导,声像资料和患者现身说法也比较受欢迎。患者对出院后的健康指导也有需求,张坤、周兰姝等[13,14]人调查显示:患者希望出院后打电话咨询,护士家访也是最受患者欢迎的健康教育方式之一。

        3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3.1 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认知不足

护士注册法明确规定健康教育是护士应尽的义务。在美国,护理人员从学校到临床均系统接受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护士的健康教育服务理念已成为工作行为准则[2,3]。在我国护理人员同样认为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很重要。郑海燕等人[15]调查显示,95.7%护士认为开展健康教育很重要;马玉洁[16]对基层医院调查显示,88.4%的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持积极态度。调查[16,17]显示,护士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实际上健康教育的信念还没有真正纳入护理人员的价值体系中,缺乏自觉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的理念。护理人员仍存在护理观相对滞后,对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认识不清,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在健康教育中对承担的角色认识不清等问题。

3.2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欠缺

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护士主要的工作内容,但我国护士健康教育知识储备和能力相对患者的需求欠缺。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还没有独立的健康教育课程,多数护理人员没有系统地接受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和培训,临床健康教育能力有限。郑海燕等人[15]调查显示,46.4%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知识;包家明等人[18]调查显示,92%的护理人员对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点认识不清,81%的护理人员不能有效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马玉洁[16]对基层医院调查结果显示, 37%的护理人员认为缺乏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30.4%的基层临床护理人员不进行效果评价;在徐进、徐迎春[19]的研究中,24.5%的护理人员没有进行效果评价。由此可见,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健康教育知识欠缺,缺乏系统性地继续教育培训,健康教育能力有限,患者的护理质量大打折扣。

3.3 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较单一

美国健康教育的研究已从疾病知识教育、健康教育形式拓展到对健康教育信念、态度、行为、评价手段、伦理道德以及健康教育与经济发展、社区护理、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研究。我国目前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疾病健康教育上[24],并且护理健康教育缺乏个性化教育,流于形式;健康教育时机把握不当,健康教育形式单一,病人收效不理想;健康教育内容简单,对不同需求病人缺乏系统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病人个性化需要的内容;护士在对病人健康教育时语言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因为健康教育的不得当,护士还可能涉及法律问题[20]。

3.4 护理健康教育模式未完善

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建立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组织管理体系、质量评价体系、护士工作职责条文及记录表格[26]。我国护理健康教育模式还未完善。

3.4.1 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未形成

在我国,大多数医院临床科室无统一的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无健康教育规范,未制定标准化健康教育路径,从入院、住院到出院缺乏连续性的全程健康教育,未设置专职或兼职健康教育护士,安排健康教育班,无健康教育工作职责条文,缺少落实具体措施记录、定期督促检查和记录等,健康教育随意性大,健康教育效果不良。

3.4.2 缺乏健康教育管理体系

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健康管理体系,可以保证工作有效、健康持续的发展。美国各医院均设有健康教育委员会、健康教育网络、健康教育质量控制标准、健康教育科或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形成了完善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为健康教育有效地开展提供基本保证[27]。我国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健康教育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均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因此,影响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26]。

3.4.3 健康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发达国家有相关评价标准体系,并指出建立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对保障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获取健康教育最佳效果,提高病人满意度具有较好的指导和管理作用[27]。美国护理认证委员会已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如健康教育从患者行为改变、健康状态、自我照顾技能、生理健康状态、精神健康状态及使用专业知识资源等不同层面设定评价标准,它为医院提供了一个以标准化为基础的客观、详细的质量评定监测工具,也为护理活动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导方向,保证为患者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工作[24]。我国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效果评价标准,邓丽金[22]等人调查显示,现行的健康教育重视普及率,而不重视效果评价,主要评价方法是口头提问法和观察法,未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无法真正反映健康教育的效果。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缺乏有效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的能力;重视病人知识掌握程度,缺乏病人态度改变、健康行为形成的指标;评价时间重视终末评价;评价方法多以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评价表进行量化评价;以护理人员评价为主。更有甚者,护理人员不进行效果评价。

4 对策

我国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大体上还处于初步阶段。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来保证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24],借鉴国外经验,着手建立科学的本土化的健康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制定健康教育规范及标准化健康教育路径,设置专职或兼职健康教育护士。强化护士健康教育服务理念,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包括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营养学、康复学、预防保健学、人际沟通等多学科知识。在临床实践当中,健康教育的内容上仍需要进一步地拓展,临床健康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也尤为重要,既要护士能掌握、能做到、能坚持,又要患者易掌握、乐于接受,以达到最佳的健康教育效果[25]。

健康教育作为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手段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对病人及其周边人群的健康促进起重要作用。我国临床护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需借鉴国外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长处,结合我国护理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满足病人及周边群体的需要,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8]。

【参考文献】

   1 马骁.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22.

2 余小鸣.国际健康教育发展概况.中国学校卫生,1999,20(3):185-188.

3 钟勤.社会发展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需求.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487-488.

4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79.

5 张珂.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3):391-392.

6 高早琼,张敏,黄友梅.住院外科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现状与对策.护理学报,2008,15(5):30-32.

7 程晓红.肿瘤化疗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3,3(3):14-17.

8 袁凌.脑卒中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4,4(6):9-11.

9 陈健.住院患者护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东南国防医药,2006,8(4):125-126.

10 王璟,方鹏骞.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5,21(8):632-634.

11 谭卫仙,杨引,张良清,等.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现代临床护理,2004,3(2):52-54.

12 吴婷.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调查分析及对策.四川医学,2003,24(1):110.

13 张坤.肝胆手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24(5):536-539.

14 周兰姝,李树贞.骨科患者入院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26-328.

15 郑海燕,张少浓.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04,18(5):863-864.

16 马玉洁.基层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4,4(8):45-47.

17 吴艳芳,安新莉,刘萍,等.我国开展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94-96.

18 包家明,顾惠娟.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认识误区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48-450.

19 徐进,徐迎春.716名临床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社区医学杂志,2005,3(1):7-9.

20 王井霞,唐四元.健康教育方式的分析及我国健康教育现状与展望.现代护理,2006,12(16):1501-1502.

21 bosworth h b,olsen m k,gentry p,et al.nurse administered telephone intervention for blood pressure control:a patient-tailored multifactorial intervention.patient educ couns,2005,57(1):5-14.

22 邓丽金,陈锦秀.我国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护理管理杂志,2008,8(1):23-24,27.

23 ithinsons.a review of the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beliefs of traditionl and preject2000student nurses.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5,21(2):356-363.

24 包家明,华小芬,李剑媛.中美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比较与思考.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3-4.

25 壬兆爱.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7,13(1):85-86.

篇(5)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内容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五或水平六)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数的框架。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强调在评价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以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真正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和教育功能。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1.体能的评价。体能主要包括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和健康有关的体能,《课程标准》更强调对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进行评价,可以从学习目标中选择几项体能进行评定。在对学生的体能成绩进行评定时,可参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结合学生的个体基础与进步幅度进行体能成绩评定。另外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考核项目。

2.知识与技能的评价。高中体育教学评价强调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以及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情况。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的选项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运动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作为学习的内容。

3.学习态度的评价。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树立学生有终身体育的意识,把这种学习的态度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的重要内容。那么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出勤与表现、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行为表现等。可从能否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能否积极投入健康教育活动、等几方面进行学习态度的评价。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体育与健康课中,学生的情意表现主要为:能否战胜胆怯、自卑,充满自信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能否敢于和善于克服各种主、客观困难与障碍,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能否善于运用体育活动等手段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趣等。学生的合作精神则主要表现为:能否理解和尊重他人;能否遵守规则、尊重裁判;能否在学校和社会的体育与健康活动中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负责任的社会行为等。

5.健康行为的评价。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健康行为也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内容之一。学生的健康行为评价内容主要有:是否有不良生活习惯,是否学会制订并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是否注意个人的卫生,是否为维护公共卫生而努力等。

(二)怎样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的评价

1.评价时运用好两个标准。

(1)由单一评价标准向多元评价标准转变。依据《课程标准》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内容,可以将学习成绩评定标准分为绝对性标准、相对性标准、个体差异标准。这三种评价标准各自都存在着优点和缺点,如果单一地使用任何一种评价标准,都难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效果,应将多种评价标准结合起来使用,即评价标准多元化。

(2)允许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课程标准》把制订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标准的权利下放给体育教师,由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各评价指标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这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师更客观、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利于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其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2.评价时选择好几种方法。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定量的评价方法比较适合于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做出评价,但很难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锻炼习惯、意志品质、健康行为等。这样就要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一是在对某些可量化的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以后再对那些不能量化的因素进行定性评价,二是对某些因素进行量化后得到的结果进行定性分析,这样就使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实践中,学习目标主要是在“过程”中完成的,其中许多目标如果不在“过程”中进行评价,放到学期末再终结性评价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法必须多元化,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位于一体。这样既保证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又调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三)学生学习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课程标准》提出,在确定体育学习评价内容时,除了要注意其评价内容

的全面性以外,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学生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项目参与评价,既体验成功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因有运动天赋而体育学习成绩好,在体育学习中的优点就多些,有的学生则恰恰相反,这是个体差异的反映,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随着体育的发展,学生可通过不同渠道和不同层面获得体育的知识与体育技能。如果单单以体育教师的评价来对待学生,是很片面的,是不合理的。因此既要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也要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还可让家长参与评价。

4.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学习评价过程中,体育教师绝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而是要从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采取激励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其主动全面地发展。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与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相比,更为强调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教师应突出评价的反馈与激励作用,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为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篇(6)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内容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五或水平六)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数的框架。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强调在评价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以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真正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和教育功能。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1.体能的评价。体能主要包括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和健康有关的体能,《课程标准》更强调对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进行评价,可以从学习目标中选择几项体能进行评定。在对学生的体能成绩进行评定时,可参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结合学生的个体基础与进步幅度进行体能成绩评定。另外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考核项目。

2.知识与技能的评价。高中体育教学评价强调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以及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情况。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的选项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运动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作为学习的内容。

3.学习态度的评价。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树立学生有终身体育的意识,把这种学习的态度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的重要内容。那么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出勤与表现、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行为表现等。可从能否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能否积极投入健康教育活动、等几方面进行学习态度的评价。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体育与健康课中,学生的情意表现主要为:能否战胜胆怯、自卑,充满自信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能否敢于和善于克服各种主、客观困难与障碍,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能否善于运用体育活动等手段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趣等。学生的合作精神则主要表现为:能否理解和尊重他人;能否遵守规则、尊重裁判;能否在学校和社会的体育与健康活动中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负责任的社会行为等。

5.健康行为的评价。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健康行为也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内容之一。学生的健康行为评价内容主要有:是否有不良生活习惯,是否学会制订并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是否注意个人的卫生,是否为维护公共卫生而努力等。

(二)怎样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的评价

1.评价时运用好两个标准。

(1)由单一评价标准向多元评价标准转变。依据《课程标准》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内容,可以将学习成绩评定标准分为绝对性标准、相对性标准、个体差异标准。这三种评价标准各自都存在着优点和缺点,如果单一地使用任何一种评价标准,都难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效果,应将多种评价标准结合起来使用,即评价标准多元化。

(2)允许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课程标准》把制订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标准的权利下放给体育教师,由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各评价指标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这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师更客观、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利于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其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2.评价时选择好几种方法。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定量的评价方法比较适合于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做出评价,但很难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锻炼习惯、意志品质、健康行为等。这样就要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一是在对某些可量化的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以后再对那些不能量化的因素进行定性评价,二是对某些因素进行量化后得到的结果进行定性分析,这样就使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实践中,学习目标主要是在“过程”中完成的,其中许多目标如果不在“过程”中进行评价,放到学期末再终结性评价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法必须多元化,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位于一体。这样既保证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又调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三)学生学习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课程标准》提出,在确定体育学习评价内容时,除了要注意其评价内容

的全面性以外,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学生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项目参与评价,既体验成功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因有运动天赋而体育学习成绩好,在体育学习中的优点就多些,有的学生则恰恰相反,这是个体差异的反映,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随着体育的发展,学生可通过不同渠道和不同层面获得体育的知识与体育技能。如果单单以体育教师的评价来对待学生,是很片面的,是不合理的。因此既要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也要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还可让家长参与评价。

4.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学习评价过程中,体育教师绝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而是要从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采取激励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其主动全面地发展。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与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相比,更为强调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教师应突出评价的反馈与激励作用,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为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6月至10月期间收治的90脑卒中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90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女性23例,男性22例,年龄56~83岁,平均年龄(69.5±3.9)岁,文化程度:初中14例,高中17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4例;观察组(45例),女性22例,男性23例,年龄56~85岁,平均年龄(70.5±3.9)岁,文化程度:初中15例,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护理,其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健康教育目标。成立专门的健康教育小组,由护士长进行监督,每位护理人员轮流担任责任护士,共同制定健康教育目标计划,并将其张贴于患者床头,护理人员根据目标计划,每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2)加强人员培训。医院应定期举办护理人员培训座谈会,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如何科学合理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康复训练方法、护理方法、注意事项等。培训结束后,应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人员应参加再次培训。(3)贯彻执行:入院宣教。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医疗资源、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并对患者病情进行解答,解答过程中,应对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治疗流程、注意事项等进行着重介绍。引导患者回忆自身生活习惯,并对患者生活中不良习惯进行指正。疾病预防。脑卒中患者多因患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所致,因此,护理人员应对以上问题带来的危害进行详细讲解,告诉患者戒烟、戒酒,嘱咐多喝水,每日饮水量可保持在2000ML左右,保持充足的睡眠,少吃辛辣、刺激、油脂过高的食物。康复训练。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可知道患者逐渐进行康复训练,一般情况下,康复训练维持在2周左右,1~3d患者主要进行床上、四肢和关节训练,4~6d进行认知、感觉训练,7~9d可与患者多交流,达到语言交流训练目标,10~10d患者可进行步行、心肺功能、独立排便等训练。

1.3评价指标

[3](1)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标准:采取日常生活能力测量表(ADL)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测评,该表测评内容共计11项,总分为50分,分数越低则越优。(2)住院时间评价标准:从患者入院日起至患者出院时间为患者总住院时间。(3)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由医院护理管理部制定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护理满意度调查内容含住院环境、健康宣教、服务态度等,回答选项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项,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住院时间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5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8)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88-03

现代护理学赋予护士的唯一任务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帮助健康人促进健康国际护士会规定护士的权利和义务为“保持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1]。这不仅体现了患者渴望得到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满足其生理、心理需要,而且表明帮助患者是护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患者能否在医疗保健活动中获得受教育的权利,满足健康教育需求,取决于护士的教育意识和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重视。但我院胃肠外科护理工作繁多其影响健康教育的实施及落实,而导致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滞后甚至“流产”,无法满足广大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针对胃肠外科护理健康教育滞后原因,并提出相应干预对策。

1 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是实现和促进人群健康的一门涉及生物医学、预防医学的行为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经济学等多项学科的一项综合性应用技术,是人们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随着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在逐渐扩展和深化,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具体有以下几项。

1.1 疾病防治及一般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这是我们工作中接触最多、也是病人最迫切需求的。包括:法定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常见病的防治知识,仪器器械性治疗知识,检查化验知识,合理用药知识,就诊知识,日常生活中饮食起居方面的卫生知识等。

1.2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病人正确对待自身的疾病,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念,同对病人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保护性原则教育,教育他们在精神上给病人以支持和鼓励。

1.3 行为干预 针对患者特定的健康问题和疾病特点,分析行为因素与所患疾病的关系及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其主要内容包括行为指导和行为矫正,行为指导是通过语言、文字、声像等材料和具体的示范指导,帮助教育对象形成健康态度,作出行为决策,形成科学的行为方式,行为矫正是通过训练、深化、强化、脱敏、厌恶疗法等方式,建立新的健康行为模式。

2 护理健康教育中滞后的原因

2.1 护士因素

2.1.1 知识缺乏及老化 我国护理队伍学历偏低,大多数护士没有系统学习过有关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对护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缺乏。护理教育模式陈旧,护理教科书数年不变,护理人员在学校学习的仅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方面的课程,却缺乏系统学习教育学、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传播学等课程,使护理人员知识老化,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因此,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时感到无从下手,或知其一,不知其二。另外,受功能制模式影响,护士偏重于重复性、技术性操作,仅完成患者治疗性护理,未将患者看成一个整体,缺乏主动为患者健康教育的仪意识。

2.1.2 人员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护士数量仍严重不足,护理队伍更新变化快。我国卫生部规定护理人员与病床比例是0.4:1,但90% 以上的医院达不到这个比例。以我院为例,多数临床科室维持最基本班次,护理人员2/3 是聘用合同护士,兼责任护士。护理人员缺乏、工作量超负荷、工作单调重复性强、又要求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责任心,致使护士常处于应付日常工作的状态,不能提供与患者的健康需求。

2.1.3 角色认识偏差 由于长期受功能护理模式的制约,护理工作是以疾病为中心,局限于执行医嘱、打针、发药等治疗性护理影响根深蒂固,相当多的护士对健康教育缺乏感性、理性认识的内在动力,缺乏从护理发展的角度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患者的健康问题为中心”的观念将健康教育视为额外工作,且对教育者角色意识比较淡薄。

2.2 患者因素

2.2.1 记忆理解能力及文化水平和生活习惯 健康教育的效果与患者的记忆、理解能力呈正相关。文化水平越高,对疾病了解的欲望越强,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应较强。长期不科学的生活习惯,是宣教中重要的干扰因素。

2.2.2 经济承受能力及对护士的信任度 经济条件较差者重治疗、轻教育,因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希望用尽可能少的钱得到最好的医疗及护理效果,在病情稍有好转就急于出院,使健康教育知识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患者认为护士只会打针、发药,对她们所指导的健康教育内容持怀疑态度,有的则特别相信医生的宣传教育,从而影响护士的健康教育效果。[3]

2.2.3 患者群体的文化差异与护士自身素质的影响文化层次相对高的患者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接受会容易些,大多数患者对医疗知识缺乏,尤其我院大多数是农村患者,理解接受教育有较长的过程。制定过高的教育目标会使患者望而生畏,成为学习的障碍;目标过低,则不能调动患者的主观努力而拖延时间。护士受教育起点低,特别是招聘的合同护士,不能准确、透彻、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施教;受知识水平、结构的制约,受人员更新流动快的影响,培训存在困难;缺乏再学习、再教育的主动性或机会,缺乏心理、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知识积累,对患者不能做深入评估,不细致了解其差异性;不加选择地施教,与患者没有有效的沟通。

2.3 其它因素

2.3.1教育内容和方法单一教育内容简单程式化,缺少个性特点,教育方法以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为主,缺少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出院指导内容简单、抽象不够深入和具体,病人不易接受。护理管理上缺乏对健康教育效果的监测评价,使之流于形式。

2.3.2未把握好教育时机及交流技巧刚入院尤其是急诊、重症的患者和家属,还未适应新环境及角色的转变,对护士宣布的多项条款难以记忆和接受;患者身心状况欠佳,如有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焦虑、愤怒等表现时,会对施教产生厌烦和抵触;手术、特殊检查时往往紧张、恐惧、心不在焉,施教事倍功半;现行健康教育方法形式单一、材料内容笼统;共性多、个性少;书面的多、操作指导少;灌输的多、注重反馈的少;单向传播多、双向交流少;护士自己缺乏自信,问话、听话、开始和结束谈话的技巧不够;语言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表现为面无表情,死记硬背,语言简单、生硬,讲解无趣等等,使患者无兴趣专心听讲。

2.3.3护理管理观念和方法的滞后护理管理模式传统,对健康教育质量检查监督不按护理程序,没有从经验型转为科学型;检查考核标准变动不多;考虑病区管理的多,换位思考替患者舒适着想的少,体现人文关怀少;书写的内容多,实际操作真正给患者实惠的少。为了形式而走形式,给护士带来反感而只能让其被动接受。护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实在在做了患者才能感受到,“闭门造车”无益于整体护理的开展和健康教育的实施。

2.3.4 缺乏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美国护理认证委员会已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如从患者行为改变、健康状态、自我照顾技能、生理健康状态、精神健康及使用专业知识资源等不同层面设定健康教育的评价标准,为医院提供了一个以标准化为基础的客观、详细的质量评定监测工具,也为护理活动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导方向,保证为患者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工作[5]。我国由于尚没有建立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缺乏科学的评价工具,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3 干预及对策

3.1 强化角色意识 提高护士对教育角色的认知水平[6]。切实采取措施,鼓励护士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迅速改变目前的学历结构偏低的现状,同时,也应在医院内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学科的专题讲座,提高护士的知识水平,为开展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人员结构趋于合理化 依据《医院整体护理实施手册》,按比例配备护理人员,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保证护士把主要精力用在为患者的有效服务上,这需要医院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眼光要放远,杜绝短期行为,要从制度上保证护理人员达标。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是人尽其才、有序工作的基础,是医院规范化的体现。

3.3 树立健康教育服务理念 护士承担健康教育的重任已成为当今护士主要的工作内容。杜国琴[7]调查表明,部分护士对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知偏差,反映在护理工作模式转变过程中观念转变相对滞后,不仅影响了整体护理的开展,而且最终影响护理学科的发展。为此,需加大教育力度,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提高护士认识,转变观念,促进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3.4 加强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储备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及水平则是护士履行健康教育职能的前提。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还要学习行为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成为具备T型知识结构的人才。为促进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学校教育,在护校尽快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为临床培养有健康教育能力的实用性人才。二是继续教育,把培训纳入国家继续教育大纲,规定不同职称护士接受健康教育的分值,采取多种形式并存、相关知识并举的方法,使护士的知识结构适应健康教育的需求。还可以开设患者健康教育基地,编写健康教育教材。鼓励在职护士参加高等护理本科及硕士的自修学习。三是临床带教,为不同职称、学历和年资的护士确定临床教育职责,充分发挥高职称、高学历和高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带教作用。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的护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操作,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规范化培训是满足护士健康教育需求的有效途径。

3.5 把握健康教育时机,实施个性化教育 不同个体、不同疾病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做到少而精且分次、有序。任小英[9]在患者选择健康教育方式的态度调查中发现,护士面对面的示范教育方式最受患者欢迎。力求在最适当的时间进行教育,辛少芳等[10]认为,护患间进行健康教育最适当的时间是入院后2~3 d。也可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活动中,如晨晚间护理,执行治疗护理操作,巡视病房等,使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一体化的护理模式在医院广泛运用。

3.6 健全质控及反馈机制 国家有关部门应着手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护理现状的系统评价标准和量化指标,将“软”指标,变为量化的“硬”指标。雷松蕙等[12]报道,护士对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做阶段性效果评价和及时思考改进健康教育方法较欠缺。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情况随时调整教育计划,护士长及时检查健康教育效果,护理部每月在各病区收集1次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表,评价各病区护士健康教育执行情况,病区之间交叉检查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评价,不仅单纯评价护士实施工作,而且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护士是如何进行的,包括护士的态度、语言表达能力、知识掌握的程度、采用的教育方法,以及患者是否明白掌握并遵照执行。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工作是否到位的集中体现[15],以患者知信行的转变、满意程度来衡量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应用PDCA循环工作法进行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管理,实行护士自我质量控制,科室护士长、健康教育组长监控,院护理质量小组督查控制,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目标管理与效果评价相结合,形成不断上升的质量监控良性循环。通过循环不断充实工作内容,优化工作结构,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水平。

4 总结

健康教育已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需贯穿于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的各个环节,使健康教育与系统的医疗护理相结合,促使患者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健康。护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对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治愈和康复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还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因此,不断完善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克服种种不利因素,才能使护理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66―382.

[2]王翠丽.浅谈《护理健康教育学》教学体系[J]护理学杂志,2005,17(7):58-59.

[3]江乙.基层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J].医学文选,2003,22(6):944-946

[4]陈红宇,王虹,胡君娥.临床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2):144-145.

[5]M00RHEAD S,JoHNSON M,MAAs M.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M]∥吴袁剑云,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6]刘岩.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4-715.

[7] 杜国琴. 影响健康教育开展的护士因素及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8):507-509.

[8]胡忠华,朱丹,赖莉.影响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6,7(7):612-613.

[9]任小英.病人选择健康教育方式的态度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l,16(11):645―646.

[10]辛少芳,李顺燕,黄爱英.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75―376.

[11]孙玉红,宋新然,张珂.护士履行健康教育的难点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6,11(11):66-68.

[12]雷松蕙,庄永秀,于惠芳.有效实施护理健康教育落实人性化服务[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5,24(12):767-770.

篇(9)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48-02

怀孕、分娩及产后护理及喂养等是个复杂的过程,很多孕产妇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疑问,解除她们的疑问,消除她们的顾虑,并根据产妇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等有针对性在产科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全程指导工作,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正确指导,加强孕产妇自身的学习。在产前、产时、产后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使产妇掌握了产褥期及新生儿的护理,保证了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3年1-3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产一科住院分娩的产妇,其中正常产356例,剖宫产345例,年龄18~44岁,平均年龄28.26岁;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即每人床旁配备1张《产科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表》,见表1,责任护士根据指导表完成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面、系统、连续而有计划的健康指导,采用口头讲解、示范、练习、图片、答疑及图文并茂的健康宣教册等多样化的方法,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患者,给予及时的个性化的指导,责任组长检查当日健康内容知晓和掌握情况,并进行补充、强化,护士长随时检查督促实施情况,出院前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征求意见,整改提高,出院后继续电话回访有无护理及喂养方面的问题。《产科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表》中有护患双方签字,使每个责任护士的指导都有客观记录,督促护士主动了解产妇的情况,通过评价可以掌握产妇和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接受情况,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护士月综合考核。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全部掌握:能复述相关知识关键点的全部内容,或有一项不能复述但经护士提醒后即能复述者;部分掌握:有两项以上不能复述者,经宣教指导后能及时、正确地实施母乳喂养。满意度则采用医院统一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产妇出院时由专人进行问卷调查。每周召开公休座谈会征求患者意见和建议,出院15日至30日通过电话回访了解母乳喂养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根据以上评价标准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汇总。

2 结果

2.1 产妇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2.2 出院后产妇纯母乳喂养率达到43%。

2.3 产妇满意度调查95%。

3 讨论

分析结果表明:健康教育全程指导对于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具有积极作用。《产科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表》可以指导责任护士按计划和时间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指导,形成一个系统、连续、动态、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过程,保证了每一位产妇从入院到出院都能得到适时、相应的指导,增强了安全感,减轻了产妇及家属的许多心理负担和压力,改变了一些旧的不科学的传统习惯,增强了自我护理和保健能力。既有利于产妇产后的康复,也利于更加有效地掌握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知识。显著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通过责任护士适时、耐心而有效的讲解、示范,增进了护患沟通,满足了产妇及家属的信息需求,从而建立了和谐的医患关系,深化了整体护理内涵,患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篇(10)

高职高专院校,多是由几所中专合并升格而成。在成立之初,面临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师资严重缺乏的矛盾。为解燃眉之急,许多高职高专院校没有严把人才引进关,致使大批没有经过正规专业师范教育培训的社会人员加入了教师队伍,直接走上了讲台。虽然近些年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引进时比较注重教师学历、学位、职称、工作技能等内容的考核,但却又忽视了对引进教师思想品德的考核,导致师德不合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一些不良言论带入课堂事件时有发生,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师德考评和职称评定的评价标准存在错误导向

当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倾向于在搞科研上花大精力下大功夫,而相应地怠慢教学,只做到了知识的传播,而轻视了对学生灵魂的塑造。其原因主要在于关系到教师自身利益的师德及职称评定的评价标准中,教学成果所占比重较小,而科研项目所占比重较大。

二、保定市高职高专院校师德建设与评价

标准体系构建的几条建议针对上述师德建设与评价标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师德建设:

(一)完善师德培训机制良好师德的形成,离不开师德理论学习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师德培训机构,形成岗前岗后相结合的全过程师德教育培训机制。岗前培训主要针对新近引进教师进行强制性培训。形式可以采取面授讲座、指定书目(如《教育学》、《心理学》等)自学等多种形式。培训期满严格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岗后培训主要针对教学督导和学生评教中师德成绩较低的教师进行。针对督导组和学生评教反映出的情况,对相关教师进一步培训,限定整改期。

(二)创建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师德评价标准体系

1.注重对学生心理辅导成果的考核

从高职高专院校学情来看,部分学生存在突出心理疾患。这就需要教师更多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课下聊天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因此,师德评价标准中,可将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心理辅导的成果作为重点考核内容。

2.注重持续学习能力考核

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要紧跟社会职业发展趋势,适应新兴行业对传统教学内容的冲击,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因此,师德评价标准中,可将持续学习能力融入进去,对于积极参加专业进修、社会实践的教师进行量化赋分,进而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篇(11)

【摘 要】目的:经文献资料整理分析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方法:结合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以及程序,随机选取2012 年-2014 年经专业筛选过达标的209 篇5 种主要护理杂志发表的和健康教育研究相关的文献作为材料定性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研究的资料显示健康教育场所较多的是医院,占到89.5%,健康教育研究设计一般为非实验,占到62.7%。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的论文中严格遵循健康教育程序实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的只有41 篇,占到19.6%。结论:关于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研究越来越多,但是这些研究在研究设计、实施及效果评价等诸多环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护士;健康教育;研究分析;问题

护士开展健康教育主要是加强患者的心理方面、生理方面、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加强教育,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良好、优质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被教育对象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尽可能消除不利于健康的负面影响,从而改善生活质量[1]。因此研究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收集、整理了2012 年-2014 年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杂志社发表的健康教育相关的论文和文献资料,可以很好的研究出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选取公开发行时间较早的5 个具有代表性的杂志社,包括护理研究、护理学杂志、实用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等,主要是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等互联网途径收集以健康教育为研究目的的护理论文。主要范围锁定在2012 年-2014年。

1.2 入选标准

应确保研究结果具有数据分析价值,研究过程是否包括健康教育的全部活动,整个项目研究结果的评价标准是否只有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筛选、过滤,最终选择了209 篇符合研究要求的论文。

1.3 研究内容

结合健康教育设计以及结果的基本内涵,本次主要选择研究设计类型、结果评价项目两方面作为研究质量评价的标准。①研究设计类型。主要有实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随机对照组对比研究)、准实验研究(并没有随机在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对比分析)、非实验研究(没有进行随机设计实验,也没有专门安排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②结果评价项目。主要包含以下几大模块,健康教育知识需求评价、近期教育效果评价(健康技能掌握率、健康态度、健康知识知晓率等)、中期教育效果评价(健康行为实施率)、效益评价(疾病复发次数减少、生活质量提高、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病情等)。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研究的场所及研究设计情况本次调查研究的资料显示健康教育场所较多的是医院,占到89.5%,健康教育研究设计一般为非实验,占到62.7%。具体如表1 所示。

2.2 健康教育研究实施过程评价情况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的论文中严格遵循健康教育程序实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的论文只有41 篇,占到19.6%,具体如表2 所示。

3 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大约有89.5% 健康教育均在医院展开,而从医院开始延伸至社区的综合性教育教育仅仅占到4.8%。鉴于健康教育自身具有滞后性的特点,效果评价只有经过后期观察才可以准确评价,但是大部分健康教育局限在医院内部,想要客观评价健康教育实施效果难度较大,尤其是针对慢性疾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研究的质量及其完整性会有很大影响。因此笔者建议,健康教育的范围应从医院内部慢慢延伸到医院外部,进行跟踪评价、分析,有利于确保整个研究质量。在健康教育计划延伸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电话、E-mail等各种手段[2]。同时,本组研究还发现,进行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实验性研究设计较少,仅仅占到25.8%,其中62.7% 左右的研究均为非实验性研究。这些研究的样本纳入量虽然较多,数据更加全面,但是实验研究方法和步骤缺乏规范性,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效度以及可信度。因此,笔者建议在进行健康教育研究过程中,应尽可能设计实验性研究,有利于提高研究质量。

其次,本组研究表明,能够严格进行健康教育知识需求评价、近期教育效果评价、中期教育效果评价、效益评价等全过程的只有10%,9.6% 的健康教育研究报告中缺乏最后的效益评价。很多研究者在近期效果评价患者只是评价了健康知识知晓率,很少会评价患者健康信念、健康维护技能掌握程度等内容。而且有41.6% 论文研究显示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基本上是零散的,大部分仅仅进行了单项研究内容。在效益评价中,很多论文中以疾病知识宣教为评价标准,主要目的是研究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或者是以护理满意度为衡量标准,这些都是不合理的,说明很多研究者并没有准确理解健康教育的概念。

总之,关于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研究越来越多,但是这些研究在研究设计、实施及效果评价等诸多环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