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4-03-06 14:45:5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篇(1)

本课题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编号:HB12SH029)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老年健身服务对影响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6日

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是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面向所有老年群体,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护理康复、精神关爱、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等设施、组织、人才和技术要素形成的网络,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督制度。面对我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社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强化老年健身服务是对社会基本养老体系的补充与完善,从而丰富社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内涵,实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

一、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现状

1、我国老年人口快速增多,导致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且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五倍多。在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短、速度快、人数多,这加重了我国社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有限的基本养老服务资源与快速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因此加快社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

2、我国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的不完善加剧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使得社会对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而我国社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基本制度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还存在着与当前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社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问题频频发生,加重了社会对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事业的不满。因此,发展可持续社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任务十分繁重。

3、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度。经济发展水平是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在经济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老年人口过快的增长将加大社会养老的经济压力。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就是在国家“未富先老”的形势下发生,社会存在着薄弱的经济积累与过多的基本养老服务消费的问题凸显。同时,社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以及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且民间投资规模有限等情况下,投资社会基本养老的经济压力尤为突出。因此,在健全我国社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制度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建设,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4、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加速了社会对基本养老服务的需求。自古以来,我国是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多子多女是这种养老模式的基础。从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为控制人口过速增长,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家庭人口结构势必发生变化,家庭规模的缩小,空巢家庭不断增多。且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及生活节奏加快,中青年一代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繁重的家庭事务与经济压力制约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庭养老能力力不从心。因生活年代的不同,父母子女之间不同的观念诱发家庭养老危机。所以,社会对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与日俱增,迫切需要快速发展社会基本养老服务。

二、老年健身服务在我国基本养老服务的影响

1、积极开展老年健身服务,增进老年人科学健身水平。老年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我国民生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旨在保障老年人健身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老年人身体素质,增进身体健康。“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能有效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已经得到社会普遍共识,在一些相关研究中也得到了有效论证。老年人健身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老年人健身可增强免疫系统,提高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推迟各器官系统生理机能的衰退和老化,从而延缓老龄化程度,减少疾病的发生。在现阶段,通过科学健身这种简单且实用的方式来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增强老年人的自理能力,来缓解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对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压力。老年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与发展是对社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补充与完善,加强老年人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老年人科学健身是对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持,是实现我国健康老龄化社会战略目标的基本保证。

2、大力发展老年健身服务,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必然对社会经济、保障等制度的提高增加难度。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身体机能逐渐减弱,进入了疾病的多发期,老年人的医疗费用随之增加,给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这负担不止是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一项重大开支,疾病的后遗症同时也给社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带来沉重压力。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基本养老制度不健全。因此,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给基本养老制度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减轻因身体原因所带来的社会负担,还可以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促进老年健身服务的建设,提高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因此,发展老年健身服务,推动体育产业,来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制定科学、合理的老年健身服务,提高老人精神生活质量,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老年人身心健康是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退休后老年人的活动由社会范畴缩小到家族范畴、社区范畴,随着空巢老人不断增多,老年人的不良情绪需要有途径去宣泄,运动健身成为了老年人闲暇生活中重要内容。因此,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开展老年体育健身服务,组织老年人进行健身活动,不仅能达到强身健体目的,也为老人的交流提供了平台。老年人通过参加集体形式的体育锻炼,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老年体育文化活动,以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空虚感等各种不良情绪。老年健身服务的开展,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老人保持良好心态,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是老年人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的保障。

三、我国老年健身服务体系现状

老年健身服务是社会民生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逐步成为是我国体育人口的主力军,据统计在我国体育人口中老年人约占40%。老年人参与健身运动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国家大力发展全民健身运动,作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建立健全老人健身服务体系是提高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同时,我国老年人健身服务体系还处在起步阶段,健身制度还不健全。首先,社会对老年人体育健身需求的不重视,健身环境的不足。老年健身宣传没有开展,老年健身管理、条例、法令措施还有待提高;政府对于老年人运动干预较少,老年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不足。导致我国老年人体育健身事业发展缓慢;其次,体育工作者意识不够,组织措施不到位,缺少专业的体育健身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匮乏,都远远不能适应老年健身工作的需要;第三,老年人健身意识较差。老年人的文化素养、身体状况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在锻炼动机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老年人健身目的在于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但大部分老年人缺乏科学健身意识,且健身锻炼还处于形式上的参加,科学健身还没有引起老年人的重视。

因此,积极发展老年健身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体育健身科学化水平,培养老年人的健康观念和健康意识,积极投入健身运动。不仅能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同时对我国经济、保障、文化、医疗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发展老年健身服务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老年健身服务体系建设,使我国老年健身服务体系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从而丰富我国基本养老制度建设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2011]60号.

篇(2)

为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我市提出到年底,基本建立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服务方式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居家养老普及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总数达到老年人口的3%以上,基本实现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全覆盖。

在具体工作中,要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养老服务由政府包办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变;养老对象由传统的城乡“三无”老人群体向全体老年人转变;

养老服务模式由机构养老向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转变。

要加快统筹规划,为社会养老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要围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整合各部门资源,把养老服务融入到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之中,统筹完善老年公寓、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各种养老服务设施,打造安全便捷的居家养老生活圈。

要坚持以政策创新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用足用好中央和省的各项相关政策,严格执行福利设施建设规划和设置标准,确保养老设施同步配建到位。

要按照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把养老福利事业发展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建立动态保障机制。

各县(市)区也要列出专项资金,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县级示范性老年公寓和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要开放社会养老服务市场,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要加快制定服务标准,全面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不断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篇(3)

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目标,以创新机制、健全网络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公民互助、规范推进,努力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新路子。

全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139.28万,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4.08%,老龄化、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空巢老人比例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文明需求日益凸显,养老服务供给相对不足,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为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我市提出到2015年底,基本建立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服务方式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居家养老普及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总数达到老年人口的3%以上,基本实现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全覆盖。

养老服务由政府包办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变;养老对象由传统的城乡“三无”老人群体向全体老年人转变;养老服务模式由机构养老向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转变。要加快统筹规划,为社会养老体系建设提供保障。要围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整合各部门资源,把养老服务融入到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之中,统筹完善老年公寓、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各种养老服务设施,打造安全便捷的居家养老生活圈。

要坚持以政策创新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用足用好中央和省的各项相关政策,严格执行福利设施建设规划和设置标准,确保养老设施同步配建到位。要按照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把养老福利事业发展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建立动态保障机制。各县(市)区也要列出专项资金,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县级示范性老年公寓和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要开放社会养老服务市场,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开展上门包户服务、日托照料服务、机构辐射服务,并通过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点和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卡等形式,积极探索福利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服务。要丰富服务内容,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餐饮供给、精神慰藉、送货代购、法律援助等多项服务,满足居家老年人的各种服务需要。要拓展服务领域,把服务领域向家政服务拓展,从而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家政服务网络。

篇(4)

一、国内养老服务需求状况

目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大发展,我国养老政策在与市场的衔接上,还存在着明显脱节。尽管居家养老智能化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渐趋成型,但在实现智慧养老全覆盖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智慧养老保障的水准比较低,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然而,近年来,老年人照顾服务需求持续上升,社区养老服务上门看病需求居于首位。城乡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项目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上门看病、上门做家务和康复护理,其比例分别是38.1%,12.1%,11.3%。

如今,依托互联网平台,在线咨询、预约挂号,以及为老年人提供家政、关怀陪伴等养老互助服务层出不穷;为老年人设计的健康手环、健康腕表等可穿戴监护设备也日渐流行……互联网为老年人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如何借助互联网推进我国养老服务转型升级?

二、“网络赋能”重构老年人生活

社会网络对老年人生活机会的重构:个体生活机会的增加,拓宽了老年人信息和知识获取渠道。在网络上阅读新闻可增加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生活常识、拓展兴趣爱好,丰富日常生活、深入社会参与。网络对老年人的影响主要在于工具性赋能、社会参与赋能和情感赋能。互联网逐渐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为老年人的交流方式增加新途径,使老年人能够通过网络参与个体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实践,获取更多信息,培养兴趣爱好,增加情感表达,改善孤独状态。语音、视频等网络功能增强了老年人与子女的异地代际交流,提升了家庭凝聚力和归属感,互联网赋予老年人更多的机会和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养老过程中来,实现养老观念的转变。

三、互联网养老服务需求丰富多样

(一)智慧养老服务多样化

老年人可通过微信预约、信息服务平台等参与文化养老活动,并享受到老年餐桌、心理辅导等养老服务,同时还可以进入虚拟养老院、穿戴智能养老服务设备等,极大推动了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二)互联网医疗与养老服务:期待与矛盾并存

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医疗的过程中,多数也只使用预约、挂号功能,对于药品配送、问诊、报告等功能很少使用。整体来看,当前我国老年人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使用率仍然较低。要真正把技术和服务结合起来,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运用智慧养老发展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生活照护、养老机构信息化服务等健康养老服务模式,使智慧养老服务更加多元化。

四、当前我国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互联网+养老’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市场还需要去开拓和探索。随着市场化的推进,要从企业生存环境的良性循环入手,找到一个可营利、可持续的“互联网+养老”商业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一是政府在支持与保障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的有效制度供给不足,全面建设智慧养老服务的投入很大,会给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二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不断弱化,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养老的实际需求。三是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用地、用人、融资和运营困境,床位空置率高。四是老年人口受欧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于信息网络技术要求较高的新产品的使用出现困难。五是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留守老人的智慧养老服务难以保障。

五、构建科学合理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是政府要做好制度供给,兜底没有家庭依靠的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底线,但不能^度大包大揽,应准确划分政府、市场、家庭、社会的职能与边界

二是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发挥互联网+时代家庭在养老服务中的第一支柱作用,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推行老年健康管理,推进医养结合,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的精细化。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数据采集、信息交互系统优化融合社会养老资源,不断满足老人个性化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三是要多管齐下,缓解民办养老服务业用地、融资、用人以及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呼叫中心建设和配套服务项目等运营困境。尽管近年来政府不断鼓励和扶持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但仍然难以真正扩大社会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政府应该抓住互联网+这个大机遇,大力支持并给予为智慧养老服务的社会企业力量一定的优惠政策,培育一批创新的民办智慧养老品牌,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升级。

四是加强对老人群体的互联网知识的培训,提升老人信息技术水平和使用产品的技术。然而,现阶段老年人口整体教育程度偏低,使得老人在接受和使用高科技产品的时候遇到困难。因此,要大力发挥社会以及政府力量,组织老年群体进行互联网知识的学习,由于老人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下降,因此,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现实情况,如视力下降、动手能力较差等,使得产品易于操作。

五是解决乡村人口智慧养老服务资源有限形成的困境,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智慧养老保障制度,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行智慧养老服务产品进入乡村,加快农村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养老基础环境,构建农村互助式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六、总结

智慧养老建设体系是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创新的举措,在提升老人生活质量、提高老年人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互联网+养老’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市场还需要去开拓和探索。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不断创新,提高养老的服务水平,使得养老服务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参考文献

[1]李丽君.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探析[J].兰州学刊.2015(07).

[2]总报告起草组,李志宏.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J].老龄科学研究.2015(03).

[3]钟春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路径探讨――基于老年人服务短缺视角的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

篇(5)

2.现有养老服务机构情况。城区养老服务机构主要有公办敬老院1个、民营康复护理院2个、日间照料中心2个、老年人助餐点1个、“居家福”养老服务站3个。符合“居家福”虚拟养老服务条件的政府援助对象7人,补助对象530人;其中接受虚拟养老服务的政府援助对象3人,补助对象479人(要求自费增加服务项目40人),纯自费15人。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精神,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快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服务方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相匹配,基本服务与个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物资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城区养老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总体目标

全面加快养老机构建设、丰富养老服务设施、拓展为老服务功能,提升社会养老服务保障水平,加快形成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设施先进、投资多元、服务规范、人民满意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2014年,“居家福”虚拟养老服务模式加快推进,在有条件的社区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助餐点,所有社区建有老年活动场所,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不断健全养老服务队伍,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尊老为老氛围,加快实现“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老有乐养”转变。

四、主要任务

1.加快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1)“居家福”虚拟养老服务站:城区在“居家福”试点基础上,将因地制宜整合资源,逐步优化推广“居家福”虚拟养老服务模式,加快构建由政府引导、信息依托、专业支撑、社会参与、覆盖城乡的居家养老体系。结合品牌服务建设,进一步拓展“居家福”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保姆式”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为城区老人优先提供健康咨询、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康复指导等医疗保健服务。

(2)日间照料中心: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加快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日常照料、保健康复、文体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的日间照料中心建设。2014年在美之雅和天韵社区增设2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3)助餐点:加快为老年人提供场所配餐、上门送餐服务的助餐点建设。在华村苑结合“喜事堂”功能建设综合型助餐服务示范点,并配套设立南区、天韵和美之雅社区等3个助餐点。

(4)老年活动场所: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加快老年人活动场所设施改造工作,各社区均设有老年活动室、健身室、阅览室,并免费向老年人开放,定期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体活动。整合资源,在苑北社区增设老年活动中心。

2.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加快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养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培养一批具有养老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养老护理人员。

(2)倡导养老志愿服务。扶持发展各类为老服务志愿组织,积极开展志愿义务服务活动。鼓励倡导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带头参加养老服务志愿活动。支持老年群众组织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健康老人参与志愿互助服务的工作机制。

3.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机制

(1)落实各类养老机构建设经费补贴、床位运营补贴、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补贴、养老援助对象补贴政策、老年人优待服务政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激励政策、老年服务机构税费优惠政策等相关政策。

(2)建立养老机构监管机制。加强养老机构规范建设,严格按照建设质量标准开办养老机构。加强养老机构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养老服务行业规范标准,健全完善各类管理制度,规范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质量、收费标准。建立养老机构监管和年检制度,完善养老服务业准入、退出、投诉、受理、奖惩等机制,切实提升养老服务工作水平。

(3)建立养老服务评估制度。探索建立养老服务评估组织模式,以保障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核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组织第三方社会组织对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机构养老服务工作开展评估。一方面加大宣传引导,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强化社会监督,提升评估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和公信力。

五、实施步骤

1.部署落实阶段(2014年1-3月)。制定《城区加快推进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议案办理实施方案》,成立议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

2.推进实施阶段(2014年4-9月)。召开工作动员会议,全面部署议案办理工作。各职能部门根据责任分工,按照时序推进议案办理工作。加强与区人大代表、提案人的联系沟通,邀请人大代表视察、检查议案办理工作进展情况。

3.检查验收阶段(2014年10-11月)。对办理工作进行检查、考评,汇总办理意见,形成书面材料提交区人大议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

4.深化完善阶段(2014年12月及以后)。人大代表、提案人将对议案办理工作进行“回头看”,对继续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城区各职能部门要继续组织实施养老服务各项工作任务。

六、保障措施

篇(6)

2 徐州市城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2013 年徐州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 4 435.82 亿元,总量继续居全省第 5 位,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11.8%,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2%,居全省第 5 位,徐州经济快速发展为徐州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经济基础。

2. 1体育场地设施体系建设现状

公共体育设施场地建设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满足大众公共体育需求的基础部分,也是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物质载体。主要包括国家政府投入的场地设施的建设和体育器械的购买,还包括社会和个人自愿投入以及参与的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2. 3体育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现状

健全的政策及法律法规是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有力保证。它不仅是保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良好运行的必要条件,同时又是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水平的有力保障。徐州市对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群众体育开展、全民健身等方面均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 4公共体育服务指导现状

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指由指导公共体育活动需求的专业人员构成的有机整体。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技术水平高、有服务意识、管理水平高等各方面的人才,由他们组成了公共体育服务的核心力量。

2. 5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建设现状

经调查发现,徐州市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发展的相对完善,成立了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组建一批业务精湛国民体质监测队伍。为全面掌握徐州市居民体质现状,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科学、有序的开展,提高居民身体健康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指数,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徐州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每年都会针对全市部分居民的体质状况进行体质监测。

2. 6体育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体育信息服务体系是指以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为导向,借助现代网络、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等手段和工具,建设而成的公共体育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是对公共体育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分析、开发、利用和。

2. 7公共体育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现状

公共体育服务组织体系是由公共体育服务的领导、组织、协调及实施的部门和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体育组织体系发挥着主导作用,一切公共体育政策的制定、公共体育服务的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方式的确立,最终都要直接或间接通过组织体系的组织、督导、协调、监控等环节来实现为更好地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百姓身边的健身组织,经调查,徐州市不断加强群众体育组织建设,建设百姓身边的体育组织。

3徐州市城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 1体育场地的建设、使用和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

3.1.1体育场地施设的建设和设计存在盲目性

徐州市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虽然近几年取得了显著成效,每年的健身场地人均面积也都在提高,但是其在工程质量和利用率上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3.1.2体育场地设计与器材选择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

江苏省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属于前列,但在体育健身器材的选择和健身场所的设计等方面基本上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没有什么创新与引人注目之处如健身场所的器材一般都是单双杠、腰部活动器等类似的器械,一般的健身场所都是设立在地面较开阔或人群较集中的地方,而设置的健身器材基本都是一些比较单一,花样不多、功能也比较单一叭这种现状导致了不能有效地提高人们参与体育的兴趣和热情,也不能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爱好和需求,大多数人在体育场所只是闲聊,休息,并没有进行有效地健身活动,体育健身场所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3.1.3体育场地实际使用过程中管理不当,维护不盖

对于大多数体育场所,政府在建好后就算完成了它的任务,对于后期的发展没有进行适当的管理,导致现在许多健身场所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毛病,许多健身场所卫生情况很差,体育器材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有些甚至成了废置区。

3. 2徐州市制定的公共体育服务政策法规实践性不强

完善的政策法规是公共体育服务有效发展的前提条件。但过大过空的政策法规对社会的发展是不利的,只有一个空架子,不能指导规范体育正确有效地发展在对徐州市公共体育服务。

3. 3徐州城市居民的体育活动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科学健身指导

通过对徐州市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研究可以发现,徐州市城区人们的体育活动大都是自发进行或者是受同伴们的建议和影响,社区里十分缺乏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健身专业人士指导《徐州市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规划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8名以上。

4徐州市城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4. 1建设完善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

针对以上徐州市公共体育基础场地设施出现的问题,可以实施以下2条对策:1在体育健身场所建设之前,对当地的居民的具体情况和体育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全面了解人们的体育需要,做到有针对性的建设,这不仅可以使物尽其用,而且避免了资源上的浪费;2不同年龄、性别的人有着不同的体育需求、喜欢不同的体育项目,所以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时要了解这一点,丰富体育器材的形式,增加场所设施的创新性,从而有效的提高人们的体育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4. 2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

篇(7)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0013-01

作为较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之一,河北省面临着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减弱、养老资源供需不平衡、制度化的社会养老体系缺乏等问题。政府积极应对老龄化危机,特别是通过提高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系统的功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着力实现农村养老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内涵及构成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以全体老年人为服务对象,旨在建立适度普惠的、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并提升其生活质量的一个复杂系统。其不仅要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还要促进机构设施、组织模式、人才建设和技术支持等诸多要素构成的网络体系的协调运转,此外还需制定出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以实现养老服务事业的社会化。

根据我国老龄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着眼于改善并提高全体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条件,我国政府倡导建立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二、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面对愈演愈烈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河北省在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遇到了来自制度、观念和社会舆论方面的压力,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养老服务重视程度不够,保障制度和政策不完善

受传统观念影响,河北省农村地区中绝大多数人认为居家养老是主流的养老模式。由于老年人多已丧失劳动能力,基本上无经济来源,加上年老体弱,患病率逐年提高,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无法完全满足老年人基本保障需求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子女供养,这不仅加重了子女的经济负担,也为整个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而政府对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任务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农村老年人的政策性补贴以及老年物质利等方面的经济保障,对“五保户”、留守老年人和孤寡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制度保障也不完善。

(二)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养老机构发展程度较低

养老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支持。国际比较显示,人均GDP在3,000-6,000美元的地区,医疗卫生、教育和社会保障公共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平均在54%,而河北省2011年地方财政方面支出比重仅为39.04%,缺乏稳定的养老服务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导致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缓慢。

(三)民营养老机构优惠政策欠落实,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公办养老机构接纳对象的限定性以及接纳能力的有限,使得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十分必要。为促进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我国自2000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通过对6家农村民营养老院优惠扶持政策方面的实地调研,笔者发现农村民营养老机构优惠在政策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落实审批环节较繁琐费时,二是各养老院享受到的具体优惠政策并不统一,且优惠项目数量不多。

三、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结合实地调研结果和从国内外成功经验中得到的启示,笔者对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扶持

政府应通过法制化的手段来规范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发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五保户”供养制度的作用,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网络,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行业评估监督机制、行业自律机制、养老服务机构收费机制等相关机制的标准,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建立养老服务机构的进入、监管和退出制度。同时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养老服务市场,确保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规范运营。

(二)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推动社会力量参与

政府的财政支持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的重要保障。首先,政府应加大养老服务费用的支出,提高公共养老服务费用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将公办养老机构所需的经费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体系,建立起动态保障机制。其次,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拓宽资金筹资渠道。随人口老龄化而来的赡养费用、医疗开支增大等问题,政府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篇(8)

引言

自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2000年的10.33%上升到了2010年13.26%,目前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穆光宗等,2011)。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这就使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有着客观的紧迫性。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然而,由于养老服务体系涉及关系的复杂性、服务内容的多元化、服务手段的多样性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理清的关系,如政府与市场的定位、服务内容的组合、服务手段的选择以及管理机构的通力合作等。文章主要从我国养老服务体系运行的相关关系梳理入手,进一步发掘影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健康运行的因素,通过各方关系的合理定位,以期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健康运行的重要性

(一)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满足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保障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口的养老服务需求也不断增长,特别是传统的家庭结构出现变化,“4-2-1”家庭结构日趋明显,空巢家庭不断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断受到挑战,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多元化的养老方式的发展有着极大的需求空间。只有通过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并保证养老服务体系的持续健康运行,才能不断满足老年群众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让每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更好的享受晚年生活。

(二)保证有限的养老服务资源公平合理利用的依托

我国养老事业起步较晚,而且长期以来高度依赖政府,导致养老服务资源目前严重不足(宋言奇,2012)。从机构养老来看,服务质量不高、床位不足等问题长期存在;从社区和居家养老来看,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不足、专业性差等一系列的问题制约着养老服务的质量。只有通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拓展养老服务资源并合理组织利用,才能保证有限的养老服务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三)可以助力多元化的养老方式共同发展

无论从传统生活习惯来看,还是从国外发展经验以及社区、机构等养老方式的需求状况来看,居家养老都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然而,由于家庭结构的差异以及自我认知的不同,居家养老难以完全满足不同的养老服务需求,机构、社区等养老方式有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而机构、社区等其他养老方式的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化的力量共同推动才能有发展的可行性。因此,通过构建健康持续的养老服务体系,从整体上形成养老方式的合理配置,才能助推多元化的养老方式共同发展。

我国当前养老服务体系运行的局限性分析

(一)政府与市场功能组合不佳限制了养老服务体系效率提升

养老服务是一种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政府作为社会管理活动的主体,必然对养老保障这种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供给具有相应的责任(柯武刚、史漫飞,2000)。一方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发展的保证。从政府的角度而言,能够通过市场方式解决的问题要由市场解决,政府要做的是维护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于戈、刘晓梅,2011)。然而,政府并不是万能的,面对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以及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长的现状,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发挥社会化的力量,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参与来实现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从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状况来看,政府“错位”、“越位”、“缺位”现象的存在,导致政府与市场的功能组合没有形成良好的配置,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从政府的“错位”来看,该管的没人管或者没有落实到位,不该管的反而多重管理,造成资源浪费;从政府的“越位”来看,该放开的政策和管理没有放开,面对市场主体多元化,不能彻底放权甚至因为过于谨慎设置市场参与的门槛,较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自,从而导致市场参与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从政府的“缺位”来看,则是政府在该落实和推行的政策上不到位,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和服务管理方面,致使养老服务存在质量低下、发展动力不足的状况。总之,由于政府与市场的功能组合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养老服务发展的效率受到了极大影响。

(二)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分离化运作影响了养老服务质量

养老和医疗是老年人在老年生活中所面临的两个最主要的问题,特殊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需求的增加给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健康水平下降,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增高,导致老年人口对医疗服务需要远高于非老年人群(王灿、陶裕春,2007)。然而,当前的养老与医疗服务相互分离、独立运作的模式相对明显,作为身体机能相对较差的老年群体同普通人一起共享医疗服务资源的能力自然不足。从目前几种主流的养老方式来看,有针对性的配套医疗服务措施基本都显得非常不足:居家和社区养老方面,配套的医疗服务发展不充分,针对老年、慢性病、临终关怀患者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尚未建立;机构养老方面,许多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短缺、与医疗机构合作不足,甚至医务室不健全。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分离化运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就医的便利性。

(三)经济补偿与服务补偿的重点不明晰制约了养老服务发展动力

养老服务的手段多种多样,总体上可以分为经济补偿和服务补偿,政府每年投资大量资金提高养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一方面提高了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另一方面提高了养老金的水平,同时也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然而,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养老服务的满意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究其原因,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可及性还不足。尽管目前经济补偿的水平在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也在不断完善,但由于个人需求的增加,差异化的养老服务难以及时跟进,同时,一些养老服务政策措施针对性不强,利用率不高导致服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总之,政府在经济补偿和服务补偿方面的总体规划不明晰,致使老年人的服务增进措施针对性较弱,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切身需要。

(四)管理机构的分散化运作弱化了养老服务体系合力

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着各种不同的需求,老龄工作也涉及不同的管理机构。从整体上来看,老龄委通过研究、制定老龄事业发展战略及重大政策,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实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并引导其他各部门做好老年人的服务工作,民政、残联、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针对各自管辖权力范围内的老年人群提供相应的老年服务工作。然而,从当前各机构有关养老服务的状况来看,各机构的管辖权存在交叉和空白的内容,分散化的运作模式导致部门之间责任分担不明晰,弱化了养老服务管理机构的合力。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运行的再定位

(一)实行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提高养老服务体系的效率

市场和政府都不是万能的,单靠任何一方也不可能解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对于养老服务这一公共物品的供给上,政府不能因为市场失灵的存在而否认市场存在的必要性。一方面,政府要发挥其引导作用,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政策引导、经济支持、监督管理等手段鼓励社会化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市场要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利用社会化的竞争机制,统筹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养老服务资源,强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一个资金筹集多样化、服务对象差异化、服务内容专业化、服务队伍社会化的满足不同层次养老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总之,在养老服务体系运行过程中,只有通过政府和市场协调运作、相互配合,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双方失灵的可能性,通过最佳的功能组合实现养老服务体系的持续健康运行。

(二)实现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相结合,满足养老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养老和医疗服务对老年人来说都有着特殊的需求,二者的分散化运作很显然无法满足老年人对服务便利性的要求,因此,探索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道路对提高老年人的养老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随着老年人自理状况和健康水平的下降,他们要求社区为其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日益强烈,针对社区和居家养老的老年群体来说,可以加强以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专业老年医疗卫生设施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便捷的特点,将其作为老年人医疗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采用定期巡视护理保健的方式,经常对老年人进行上门巡视,进行专业的护理、康复培训等(刘益梅,2011);针对机构养老的老年群体来说,可以通过财政资助,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医务室建设,增强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

(三)倾向于服务补偿,将经济补偿作为辅助力量

经济补偿与服务补偿的最终归宿都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需求,确保老年生活的安定、便捷。目前我国养老服务的经济补偿缺乏与物价、经济发展等因素联动的调整机制,同时,老年人经济补偿转化为养老服务的能力相对较差,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养老服务的需求,而从某种程度上说,有针对性的服务补偿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着更直接和便利的作用,也有利于老年服务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应该把养老服务的重心倾向于服务补偿,在此基础上通过经济补偿的辅助作用满足老年人在服务补偿之外的其他需求。

(四)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能分工,实现养老服务体系有序运行

分散化管理往往缺乏针对性,管理的交叉和空白更对服务对象的相关权益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机构进行职能整合,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能,通过分工协作减少甚至排除部门管理的交叉内容,完善老年服务的空白。一方面,针对老年群体的多层次需求明确分工,由老龄委统一规划,逐步细化民政、残联、社保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同时由老龄委组织定时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估以进一步完善职能规划;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各部门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和社会化工作能力,在正确履行老年人服务职能的同时,及时反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共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穆光宗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

2.宋言奇.打造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基于江苏的养老服务发展实践[J].现代城市研究,2012(8)

3.[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第一版)[M].商务印书馆,2000

篇(9)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大工程”,加快构建广覆盖、强保障、一体化、可持续的具有##特色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城乡、区域和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打造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1.促进劳动就业创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5万人,引导和帮助0.6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创建充分就业城区,城镇劳动者总体就业率和农村劳动力总体就业率均达到97%以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培训力度,提升劳动就业能力,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2500人。促进和谐劳动关系,规模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

2.改善社会保障服务。实施“金保工程”,扩大“市民卡”智慧付费功能在我区定点医疗机构应用,继续扩大省 “一卡通”医院作为我区定点单位。扩大职工基本养老险参保覆盖面,力争至年底各类养老保障参保人员达到82万人。加大《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障办法##区实施细则》政策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医保政策的认识度,推进我区基本医疗保障与主城区全面接轨。

3.提升公共教育水平。推广优质学前教育,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65%以上;加快幼儿园建设,全区标准化建设达标幼儿园比例力争提升5个百分点。加大教育经费保障力度,城乡同步执行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业务费,现代教育装备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安排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奖学助学金1000万元。强化培训学习和人才引进,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推进实施乔司职高等改扩建工程,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做好农民素质培训和“双证制”教育,分别培训25590人和3300人。

4.完善全民健康体系。深化基层医疗机构改革,探索突破绩效工资内部比例政策和符合现代管理的考核新体系。加强区级医疗机构建设,推进区中医院整体迁建等工程。科学布局社区卫生服务站,深化与上级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工程。普及中医药服务,95%的中心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促进农民健康保障,60岁以上参保老年人体检率达到 80%以上。大力开展“健康##”工作,推进健康城市创建。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特别扶持制度,计划发放各类奖补资金4645万元。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药品质量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整治、食品生产行业动态量化分级管理,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

5.普及公共文体活动。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做好省、市统筹城乡公共体育设施提升工程,开展浙江省文化强镇、体育先进街道等创建工作。提供公共文化产品配送,开展“相约周末”文化夜市和职工大舞台系列等活动。建设数字图书馆,共享文化信息资源。举办全区业余文艺骨干培训班,提升基层文化队伍素。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全民健身工程,开展“流动少年宫”进农村(社区)活动。

6.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做好全区低保规范化建设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扩大医疗困难救助人员范围。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000张,实现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占老年人口的4.5%。做好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及城镇“三无”对象供养工作。进一步加大救助站、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力度。保障残疾人基本

生活,提供残疾人康复和托(养)帮助,对临平城区市政道路无障碍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整治。7.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加快推进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大力实施农业电子商务示范项目,培育壮大中泰竹笛“电商村”,探索创新农副产品网上交易新模式;深化农民信箱应用,打造网络品牌,发展网络促销。

8.改善基本住房保障。完成农村村民住房改造2200户以上,安排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00户。完成125.5万方老旧小区改造;老小区居民天然气用户改造8000户。塘栖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2600万元。安排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项目9个,搬迁项目1个。

9.加快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建设施,敷设污水管网80公里。改建垃圾中转站,实施主城区交通拥堵治理项目,推进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百村示范千村”美丽乡村工作。实施大气污染整治项目,加大“四边三化”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建设,积极创建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村)。做好村邮站日常维护及部份站点更新工作,建设E邮站10个。继续开展广电低保工程,加快推进传输网改造、移动通讯网建设、数据网建设。

10.提供民工关爱服务。推进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工作,全年完成企业职工技能培训4000人。开发“##区义务教育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预登记及查询系统”,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五常中学等项目,扩充教育资源,提高接纳能力。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

三、保障措施

篇(10)

[2] 张晓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EB/OL].[2010-07-09].http:///article/mzqn/jgdz/gwth/201007/20100700088202.shtml

[3]何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策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5):507-509

篇(11)

现在,我国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的不衔接,当老年群体发病后,需要在医院、家庭和养老院等机构来回往返。加上老年人群本身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如此周折增加了老年人的负担,也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如何更好的解决老年人群的医疗和养老问题,达到医养结合的资源合理配置和长短互补,使老年人群更好的安度晚年生活,成为当下被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分级照护医养结合养老社区服务体系,实现了居家养老功能的最大化,遵从老年群体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的需求差异,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优秀的发展蓝图。现在,本研究就该体系建设中的内容、发展必要性、问题及改进措施等综述如下。

1.分级照护医养结合社区服务养老体服务体系的内涵

1.1医养结合社区服务养老体系

医养结合社区服务养老体系中,医是医疗保障服务,医疗保障服务的内容兼具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检查、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医疗知识咨询、医疗设备保障和临终关怀等,帮助老年人远离疾病的侵害,提升生活质量。养是老年患者日常生活的主导,包括日常生活看护、开展趣味文化活动、精神心理照顾等服务,给老年人增添生活的乐趣,帮助老年人开心、舒适的度过每一天。医养结合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将老年患者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医疗、养生、康复等结合为一体。这种老年人的日常康复治疗和生活关照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大化利用。

1.2分级照护的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论证

分级照护的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论证是结合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社区老年养老和医疗的基本特征,基于养老服务相关理论和政策背景,结合服务体系涉及各方人士深度访谈,明确分级照护医养结合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体系内涵结构及相应责任主体,形成体系中配套制度,论证制度的衔接、运行机制及保障。通过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横向比较及国内历史的纵向比较,并参照地方经济发展现状,阐述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一步论证长期护理保险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老年意外伤害保险以及涉老政府补贴政策间关系,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以长期护理保险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经费保障制度建议。

1.3分级照护的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医养结合需要医院的医疗专业水平达到一定的等级,具备有完善的诊疗项目、健全的科室、足够的硬件设备和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疗人才。同时,也应该有专业的养老机构。两者统一合作,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等结合,提高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病、身体孱弱的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医养结合通过社区内医院和养老机构签订合作计划或在养老机构设定内置医院,实现医院和养老机构的资源共享,将医疗、养老和康复全程紧密结合,使老年人群享受到从养老机构到医院治疗的全套服务。

2.我国分级照护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必要性

2.1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人医疗养老需求增加

我国从20世纪初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发展中国家中,是较早的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几个国家之一。据统计,现在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5%左右,在65岁以上的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而这一数字将在21世纪中期达到30%。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逐渐加快,因此,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老龄化还在不断发展。而与此同时,家庭结构在不断变化、年轻人群同比减少、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等导致家庭养老能力不断削弱,养老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群还是多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其慢性病的患病率是其他人群的3倍以上。老年人群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十分强烈。我国当下急需合理的措施和制度促成医疗卫生和B老服务体系的结合,以适应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2.2我国医疗机构难以提供精致的养老服务

在我国,即使是一些大型的医院也主要以各类疾病的诊治为主,相关的护理服务也多集中在病人治疗后的康复期,无法完成长期的、细致的生活护理。医疗机构本身的基础资源未涉及到老年人群的非疾病期的养护,加上医疗机构本身的资源有限,许多老年人的真正需求无法满足。因此,迫切需要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出现,保障老年人的常规合理、治疗和康复的完美衔接。

3.分级照护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

随老龄化发展老年人群依赖外界支持及长期照护的需求量会明显增加,而长期照护更是养老服务中任务最重、最难解决部分。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应解决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无论从服务的覆盖面,还是养老服务的持续性来看,医养结合的立足点和重心都应在社区、在居家。而从慢性病和老年失能失智的防治特点来看,诸多研究证实尽早预防的积极意义,基于社区的医养结合模式将有利于主动预防策略措施的实施。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居家老人最易获得的卫生资源,为建立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医养结合模式提供了有效途径。

3.2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融入问题

由于老年人群的特殊性,医学专业服务不仅是养老服务重要组成部分,更因其专业性强,使其成为制约养老服务系统质量的关键环节。我国养老和医疗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构建医疗卫生资源融入的有效机制和适宜途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问题。部分的养老机构、社区医院等资金条件有限,医疗设备不完善,不能够满足高质量医养结合的老年服务。当老年患者突发疾病需要治疗时,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健康无法得到正常保障。针对这一情况,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大资金支持,鼓励有能力的养老机构和医院联合起来,举办有一定服务质量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参与合作的各个单位需要明确自身的义务、责任,构建有效的双向转诊体系。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可设立内部医疗机构,保障老人的养老和医疗需求。

3.3居家养老照护的分级标准问题

目前老年照护分级标准多参照临床护理分级标准制定,多用于养老机构。这需结合地方养老服务和社区可利用资源现状,制定合理、可行的居家养老照护分级标准,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