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环境效益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目前,对绿色建筑环境效益相关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主要近几年才开始发展。李静和田哲[6]通过构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与效益模型,对绿色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运营6个方面的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进行了研究;吴俊杰、马秀琴等[7]通过计算住宅楼全年负荷和CO2减排量及协同效应,计算了天津中新生态城的经济效益;刘秀杰[3]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结合外部理论对绿色建筑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杨婉等[8]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节能改造技术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曹申和董聪[9]分析了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项成本和效益的内容和特点,定量计算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10]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根据定义,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可以分为节能环境效益、节水环境效益、节地环境效益、节材环境效益和环境质量改善效益。根据绿色建筑效益形式的不同,环境效益又可分为CO2减排效益、健康效益、建材寿命延长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CO2的排放量必然还将增长[1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不是实现CO2减排,每十年全球的气温平均将升高0.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威胁。绿色建筑以“四节一环保”为目标,结合当今世界的主要环境问题,节能是重中之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效益。
1.2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效益分析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人类正在遵循碳循环的概念,以低碳为导向,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推广普及低碳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等措施来达到节能目的。绿色建筑的主要节能手段[12]如下:(1)护结构节能护结构是建筑节能设计最主要的内容,护结构节能措施是指从屋面、外墙、门窗等方面采取保温隔热有效措施。比如通过增大门窗面积来增加采光和通风面积,改善材料自身的保温性和隔热性以及提高门窗密闭性最终达到节能的效果。(2)智能化技术节能智能化技术节能是对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冷冻机组以及照明设施等实行最优化的控制,以最大化地减少建筑的电能消耗。建筑能耗中,照明耗能所占比例较大,室内外照明系统应综合考虑节能光源、灯具和附件,为了节省电能消耗,绿色建筑通常采用高效的新型节能灯具,公共区域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延时或声控开关,同时注意自然采光部位的节能措施。除节能灯具外,节能措施还包括设置节能电梯、暖通空调、室温调节器、能量回收系统等高效节能设备和系统,也需要增量成本投资。暖通空调系统应控制设备的能效化比、管网系统的输送效率。设置集中采暖或空调系统的建筑可以安装新风系统对能量加以回收利用,能够取得相对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3)可再生能源节能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重复产生的自然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非燃料型能源系统。绿色建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通常是太阳能和地热能,是最易获取的再生能源。
2苏州市节能环境效益分析
2.1主要研究方法:市场价值法
市场价值法是按市场现行价格作为价格标准,据以确定自然资源价格的一种资源评估方法。它是比照与被评估对象相同或相似的资源市场价格来确定被评估资源价值的一种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比较绿色建筑和基准建筑的能耗,计算得到截至2012年底苏州市绿色建筑节约的能耗量;然后将能耗转换标准煤以及CO2排放当量;根据CO2市场价格来计算获得的效益。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直观看到绿色建筑节能导致的CO2减少量,这将减少温室效应的程度;同时还能得到绿色建筑节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2.2CO2交易价格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东议定书规定的3种灵活履约机制之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施的一种碳交易机制,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碳交易机制,因此参考目前“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可用于交易的“核证的减排量”(CERs)参考合同价格[13-14]。由于本文研究的是2012年之前的环境效益,所以参考2012年刘秀杰[5]的论文,当年CO2的减排价值约为160元/t。
2.3基准建筑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中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建造的公共建筑作为比较能耗的基础,称为“基准建筑”。
2.4数据处理
本文直接获取的有用数据包括绿色建筑的申报建筑面积、建筑总能耗、节能率。申报建筑面积有85个有用数据,建筑总能耗有50个数据,节能率有56个数据(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列出)。截止2012年底苏州市85项绿色建筑总面积为285.075万m2,具体如表2所示。数据整理后,总共有36组有用数据。经计算,绿色建筑单位面积能耗范围为13.14kWh/m2a~154kWh/m2a,相应的基准建筑单位面积能耗范围为37.38kWh/m2a~346.03kWh/m2a。它们在每段范围的分布如图5和图6。其中单位面积能耗和基准建筑总能耗的数据可以通过公式(1)、(2)计算:单位面积能耗=建筑总能耗/申报建筑面积从图中可以看到,不论是绿色建筑还是基准建筑,单位面积的建筑能耗分布不均匀,因此在本文中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获得绿色建筑和基准建筑的平均单位面积能耗,具体的比例以及能耗见表3。根据表3,则绿色建筑和基准建筑的平均单位能耗分别为:绿色建筑平均单位面积能耗=ΣX·E=48.49kWh/m2a基准建筑平均单位面积能耗=ΣX·E=131.78kWh/m2a则苏州市2012年底之前绿色建筑比基准建筑节约的总能耗为:(131.78-48.49)×285.075=2.37×108kWh/a相当于减少使用标煤2.9×104t,减少排放CO27.54×104t。根据2012年CO2的减排价值知道截止2012年底,苏州市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为1.21亿元。
环境费用是指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或主动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费用),目前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为达到环境保护法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而发生的费用,如环保设备的投入成本及营运费用;二是国家实施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时企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如超标准的排污费、环保基金等;三是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环境要求而主动付出的环境成本费用,如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环保声誉,开发绿色产品等。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环境费用效益分析中的价值评估法对环保项目及各种污染方案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进行分析计量,再结合财务管理学的有关知识,进行环境绩效审计以确定该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
一、环境费用效益的价值评估方法
环境费用效益的价值评估是绩效审计的重点和难点,但这也是环境费用效益的评价基础。环境费用效益的价值评估方法又称环境经济评价技术,它通过一定的手段,对环境资产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并且通常以货币的形式表征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直接市场价值评价法。直接市场评价法是将环境质量视为一个生产要素,其变化会引起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从而导致产品价格和产出水平的变化,通过对这种变化的观察和量度并用货币价格测算可评估环境变化的影响。主要包括生产效应法、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
二是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替代市场法)。揭示偏好法通过对人们表现出来的环境偏好(人们在与环境联系紧密的市场中所支付的价格或所获利益)估算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该方法主要有内涵资产定价法、防护支出法、旅行费用法等。
三是意愿调查法(陈述偏好法)。意愿调查法是通过对人们表达出来的环境偏好估算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是典型的陈述偏好法。意愿调查评估法通过调查,推导出人们对环境资源的假想变化的评价。当缺乏真实的市场数据,甚至也无法通过间接的观察市场行为来赋予环境资源以价值时,只好建立一个假想的市场来解决。意愿调查评估法试图通过直接向有关人群提问来发现人们是如何给一定的环境变化定价的,直接询问调查对象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是意愿调查法的特点。如投标博弈法、比较博弈法、无费用选择法、专家调查法等就是几种常用的意愿调查法。
二、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的审计程序与方法
第一,识别环保项目的费用与效益,并进行货币计量。首先应确定分析目标及分析范围,识别主要的环境影响,在这一阶段,应充分利用环境经济专家的工作及意见,尽可能全面地考虑环境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然后通过价值评估技术对上述物理效果进行货币计量。进行正确的货币计量是费用效益分析的重点和关键。借用环境经济学的价值评估方法对环境绩效审计项目所造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计量,也是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关键所在。
第二,用财务管理学知识把发生在未来的费用与效益贴现为现值。由于项目的实施及运行通常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对环境造成影响的费用和效益也会随时间而积累。因此必须把时间因素考虑进来,从而有可能将发生在不同时间的费用和效益进行对比。
第三,通过财务指标将贴现的费用和效益进行对比。将环境影响的费用和效益的现值与其他方面的费用和效益的现值相加,求出总的费用现值和效益现值。然后利用财务管理学的投资决策指标,如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等作出决策。
第四,确定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由于审计项目的复杂性,环境绩效审计采用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项目进行分析。主要依据有《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规定。
第五,提出审计结论和建议。
以下通过实例,运用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进行环境绩效审计,并分析项目是否可行,是否经济有效。
1、砖瓦厂概况:占地100亩,年产粘土砖块3000万块,日产10万块,投资356万元,营运期10年。
2、费用成本估算
(1)直接费用
(2)环境成本(间接环境影响)
环境成本主要指使用资源和造成环境污染等外部不经济费用。为简单起见,这里只考虑主要的环境影响,即毁田取土和氧化物污染气体对桑蚕生产的影响所带来的环境负效益。
一是毁田取土。本项目每年制砖毁田300亩,假设以耕作层40cm取土量计,采用机会成本法计算其损失。以土地原有使用功能(种植水稻)为代表,每亩年产水稻500kg计,每公斤净收益1.0元,则该项目一年毁田取土的成本为:
500×1.0×300=15(万元)
二是氟污染。一般砖瓦厂废气中氟化物的排放浓度为20~30毫克,立方米。此浓度足以对其风向1000米范围内的蚕桑生产产生严重影响。对此项环境成本难以用治理费用计算,故用氟污染对蚕桑生产的影响来评价成本。由于在蚕生产期间(一般为5月下旬到6月中旬),地方政府均强制要求砖瓦厂停产以保护蚕生产,因此可以用停产所带来的经营损失作为砖瓦厂氟污染的环境成本:
10万块/天×30天×0.1元/块=30(万元)
3、效益估算
(1)生产效益。年产3000万块砖,按市场价格计算的生产效益为:3000万块×0.1元/块=300(万元,年)
(2)环境经济效益(间接影响效益)。砖瓦厂回收利用煤渣的问接经济效益,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煤渣的回收利用减少了毁田取土量。本项目可回收煤渣量126公斤/万块。低比例渗入粘土中制砖,每年可减少毁田2.5亩,因此产生的效益用种植水稻得的收入来表示。
2.5亩x500公斤/亩×1.0元/公斤=1250(元/年)
另一方面,煤渣回收利用可减少用地2亩,用以上相同方法计算其效益为1000/年。
两项合计为2250元/年,由于水稻种植的重复性,该项效益第二年起应累计计算。
笔者认为在成本效益分析时环境审计人员应采取抓重点的方法,先对重要事项进行处理,然后再解决次要的事项,这样在重要事项解决后,其他有关事项就会迎刃而解,从而可以省去在某些次要问题上所占用的时间,节省相关的审计成本。而分析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具有丰富审计经验的审计人员,因为在错综复杂的证据面前,有经验的审计人员知道如何抓住审计重点,如何从收
集到的审计证据中找到隐藏在证据后的问题。
4、综合评价
综合前面的分析计算,该砖瓦厂的费用一效益计算如表2所示。
净现值=-63.10(万元)
环境效益÷环境费用=0.72
5、环境绩效审计结论和建议
(1)费用效益分析表明,砖瓦厂的环境经济评价净现值小于0,效益费用比小于1,不论从长期或短期看,砖瓦厂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其中某些影响是不可恢复的。
(2)该项目的效益,第二年比第一年有所上升,其余均是逐年减少的,说明砖瓦厂是非可持续发展的。
(3)改善砖瓦厂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积极开展废物制砖机等的研究,开发新型建材,保护耕地资源。加强对砖瓦厂废气,尤其是氟化物的污染治理,以减少环境污染损失。
三、使用环境效益分析法的注意事项
环境费用价值评估法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的最主要应用就是提供量化结果。但在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运用环境效益分析法时注意结合我国的国情。现有的研究也多数照搬环境经济学的方法,因此在借用时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由于我国尚未建立综合考虑环境因素的经济核算体系,仅依靠现有的会计资料,对项目进行评价所得出的结论不仅是不全面的,还有可能是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因此在进行环境绩效审计采用此方法时不仅注意经济上的可行性,还要从环保方面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正确计算环保成本和环保效益,要包括所有发生的直接和间接效益。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c)-0131-02
乌鲁木齐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乌鲁木齐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有极大的地理优势,特别是随着新亚欧大陆桥的全线贯通,乌鲁木齐在中国西部乃至中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但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乌鲁木齐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直以来都无法达到国家对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要求,对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成为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乌鲁木齐市自1998年启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以来,大气污染防治一直是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之一,通过调整能源利用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强化污染治理、提升环境监管能力,环境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空气环境质量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尤其是冬季环境空气质量污染突出,环境质量形式不容乐观。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属于典型煤烟型污染,大气污染物浓度受采暖和气象因素的影响,采暖期空气污染严重,非采暖期空气质量较好,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在冬、春两季节污染很重,秋季次之,夏天污染最轻,“U”字形分布的季节特征十分明显,这与原煤消耗有很大的关系。2012年根据《关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会议纪要》,全面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严格落实八项“铁律”,全市所有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调峰锅炉一律改用天然气供热,中心城区范围内的燃煤小锅炉必须全部拆除,全市180家供热企业被列入供热燃煤锅炉天然气改造工程,力争完成全市燃煤供热锅炉“煤改气”工作,努力改善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质量。该文以其中一个供热站为例,通过对煤改气前后燃煤和燃气供热锅炉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比较,得出燃气锅炉替代燃煤锅炉所呈现的环境效益。
1 项目概况
该集中供热站占地面积为6 000m2,原锅炉装机容量为3台29MW燃煤高温热水锅炉,供热站供热面积约100万m2。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党委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确保乌鲁木齐市2012年供热能源结构调整及供热体制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力争完成全市燃煤供热锅炉“煤改气”工作,根据《2012年乌鲁木齐市供热能源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乌鲁木齐市燃煤供热锅炉天然气改造工程实施方案》,该供热站根据公司锅炉房现状,于2012年在原燃煤锅炉房内拆除原有燃煤锅炉,重新安装3台燃气锅炉(1台46MW和2台29MW)及燃气锅炉附属鼓风机等配套设备。
2 污染物排放比较
2.1 大气污染物
2.1.1 燃煤锅炉
燃煤锅炉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烟尘、SO2和NO2。该供热站原3台29MW燃煤高温热水锅炉年耗煤量约为3.5万吨,根据乌鲁木齐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1年对其锅炉烟气监测结果,该锅炉房所排烟气中烟尘平均排放浓度为37.6 mg/m3,二氧化硫平均排放浓度为164 mg/m3,氮氧化物平均排放浓度为211 mg/m3,按照乌鲁木齐市环境保护局要求,该供热站锅炉均执行《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5/2154-2010)中规定的A区Ⅰ时段烟尘50 mg/m3,SO2 150 mg/m3标准的要求,根据烟气监测结果,该供热站抽检锅炉排放的烟尘可满足相应时段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的要求,而SO2浓度超过标准要求。按照用煤煤质硫份0.48%,灰分8.18%,烟气复合除尘率95%,脱硫效率70%,由物料衡算计算该供热站废气污染物排放量为烟尘42.9 t/a, SO280.6 t/a,NO2126.7 t/a。
此外,该供热站煤场在储煤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这也是位于市区内集中热力站普遍存在的问题。
2.1.2 燃气锅炉
锅炉燃烧天然气产生的烟气中主要污染物有SO2和NO2等。该供热站燃煤锅炉“煤改气”后,燃气锅炉年天然气消耗量为4940万m3/a,根据乌鲁木齐市环境监测站2012年采暖期对其正在运行的2台29MW燃气热水锅炉烟气监测结果,两台锅炉二氧化硫浓度未检出,烟尘浓度仅一台锅炉检出,浓度为8.1 mg/m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为57~59 mg/m3之间,根据烟气监测结果,该供热站燃气锅炉烟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全部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中Ⅱ时段标准要求,同时也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14)中表3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
根据建设项目燃气量,燃烧天然气排污系数等参数,理论计算出该供热站煤改气后燃气锅炉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07 t/a,氮氧化物排放量为91.1 t/a,烟尘排放量为14.9 t/a。
2.2 噪声
燃煤锅炉房的噪声主要来自鼓风机和引风机等设备噪声、运煤车辆噪声和上煤系统产生的噪声,其中鼓、引风机等设备均在设备间内,经隔声降噪后厂界噪声可达标,但煤场露天操作装载机和运煤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项目区声环境有较大影响,尤其该供热站周围均有居民楼,噪声对周围居民日常生活影响较大。
燃气锅炉房噪声源主要为燃气锅炉房内补水泵、循环泵、燃烧器和鼓风机等设备噪声源,在对燃烧器及鼓风机等实施减噪措施后,厂界噪声可达标。
2.3 固体废物
原燃煤锅炉房固废主要为炉渣及除尘器收集的灰渣,锅炉房年耗煤量为3.5万 t/a,年产生灰渣为4 242.11 t/a,锅炉产生的炉渣及除尘器收集的灰渣全部排入除渣沟,经除渣机集中输送到渣仓由汽车运走。
锅炉房煤改气后,燃气锅炉无废渣产生。
2.4 水污染物
燃煤锅炉房用水主要为锅炉补水及一、二次管网补水,设备冷却水、脱硫用水、冲渣水等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锅炉房煤改气后,无废渣产生,烟气可直接排放,减少脱硫用水、冲渣水等生产用水。
3 环境效益分析
3.1 减少原煤消耗,大大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该供热站实施煤改气工程后,原锅炉房内3台燃煤热水锅炉将被取代,由此削减原煤使用量3.5万吨左右,燃煤排放的主要污染物都有大幅度削减,具体的削减量见表1。
从表1的数据表明,该供热站煤改气后,供热面积没变,但其主要污染物烟尘、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均有大幅度削减,削减率分别为65.3%、99.9%和28.1%,对当地空气质量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3.2 彻底消除煤场扬尘及运煤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供热站煤场扬尘及上煤、运煤产生的噪声一直是供热站难以解决的问题,随着《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4)》、《乌鲁木齐市防治扬尘污染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新标准的出台,对扬尘治理提出更高要求,运煤及储煤需实行全封闭,不可避免的加大供热站的投资,供热站煤改气后,这些影响随之消失,同时煤场还可以进行绿化等其他用途,提升了城市景观,改善了供热站周围的环境面貌。
3.3 其他环境效益
供热站原燃煤锅炉每天产生的炉渣用重型框链除渣机将灰渣输送至高位灰渣房收集,直接由拉渣车运至城市垃圾场,项目煤改气后,燃气锅炉无炉渣等产生,彻底消除拉运灰渣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4 结语
综上可以看出,天然气为清洁能源,供热站实行燃煤锅炉“煤改气”后,呈现的环境效益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减少原煤消耗,有效改善燃煤供热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明显下降,实现二氧化硫及烟尘的大幅度削减,对改善当地空气质量起到积极作用,环境效益显著。
根据历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通过实施“煤改气”等一系列减煤措施后,2012年全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0.058 mg/m3,比2002年降低了43%,不再是首要污染物,首次达到了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3095-2012)要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为0.145 mg/m3,比2002年降低了12%,二氧化氮年均浓度稳定保持在0.05~0.07 mg/m3之间,浓度值变化不大。
乌鲁木齐市“煤改气”工程虽然极大的降低了二氧化硫的浓度,但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年均值均超过标准要求,尤其是可吸入颗粒物近两年呈现出上升趋势,随着市区面积的扩大,能源使用的进一步增高,机动车保有量的急速增长,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由煤烟型污染向复合型污染转变的趋势更加突出,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改善的任务依然艰巨,开放源、机动车尾气、扬尘已成为该市空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今后需在减排煤烟尘基础上,加强机动车尾气和扬尘污染防治。
参考文献
[1] 关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会议纪要.乌党办纪[2012]13号.2012.
中图分类号:TK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12602
1 引言
随着传统能源储量的不断减少和人们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新能源的高效清洁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利用太阳能为建筑物供热供暖可以获得良好的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利用太阳能作为区域供热热源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具有投资价值。
国内外学者通过不同手段对太阳能供暖进行了分析比较。卢奇[1]利用CFD技术对太阳能集热器、储热水箱、辅助热源等进行了合理选择与优化设计。穆志军等[2]分析了所设计的太阳能发电和热水系统的最大量热水和最大电收益。何梓年等[3]认为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及供热综合系统具备夏季空调、冬季供暖、过渡季节提供生活用热水的能力。刘洪杰等[4]等指出张家口地区采用太阳能低温地板辐射供暖完全可行。朱敦智等[5]从经济上考虑,太阳能供暖适宜替代电或油等能价比高的能源或适用于非供暖季节热水需求量大的场合;但替代天然气或其它能价比低的能源,投资经济性较差,投资回报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Shariah等[6]指出随着水箱容积与集热器面积配比值的增大,太阳能保证率会快速增加,随后变化趋于缓慢。Alireza Hobbi等[7]模拟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夏天和冬天的太阳能保证率分别为83%~97%和30%~62%。
中国的太阳能供热供暖工程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发展不均衡。目前,在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北京等地已有太阳能供热的试点和示范,而东北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利用却相对较少。以哈尔滨、长春和沈阳为例,研究东北地区太阳能供暖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计算结果表明:太阳能与集中供暖作为热源时的综合能源价格最低,太阳能与电加热器作为热源的综合能源价格最高,都可有效减少CO2、SO2和悬浮颗粒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可为该地区采用太阳能供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太阳能集热器面积计算
为保证太阳能的充分利用,太阳能系统除在供暖期提供供暖热水外,在非供暖期提供生活用水。选用建筑面积F为300 m2,采用间接式太阳能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以长春市(供暖期天数为167 d)为例,其建筑设计热负荷指标qf为52.04 W/m2,表1表明其月最低太阳辐射量H出现在12月,为5.94 MJ/(d.m2) 。由于太阳能不能保证24 h连续供暖,选取平均日照时间为8 h,不足的热负荷由辅助热源提供。
4 经济效益分析
以文献[1]中综合能源价格法对该系统进行经济性分析。该系统费用包括两个方面:①初投资:安装太阳能供热系统的各项材料费、人工费等;②运行费用:在使用期间,用于系统运行和维护所耗费的费用。所谓综合能源价格,指的是在系统使用年限内,费用总和与在此期间内系统所提供能量总和的比值。并将系统各个时间段内的费用做净现值处理。
对于24 h供暖的建筑住宅在选用太阳能作为供暖热源时,由于在供暖期日照时间的影响,其并不能够满足24 h连续供暖,因此添加辅助热源系统,并且能满足非供暖期的生活热水所需要的热量。建筑面积为300 m2,以15a为系统的使用年限来分析,从表2、3和4显示太阳能与集中供暖作为热源时综合能源价格价最低,其次为太阳能与生物质、太阳能与天然气、太阳能与电加热器和太阳能与电锅炉。与文献[8]中所计算的洛阳地区相比:当太阳能与天然气、太阳能与电加热器和太阳能与集中供暖分别作为热源时,东北地区虽然在年运行费用、初投资和总投资均高于洛阳地区,但上述3种方案的综合能源价格均低于洛阳地区的综合能源价格,因此东北地区更加有利于发展太阳能供暖系统。
但以上几种方案的综合能源价格都稍高于天然气作为热源时的综合热价(相差不大),这主要是由于天然气系统的初投资和总投资远远低于其他五种方案,因此太阳能供暖系统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5 环境效益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太阳能系统可有效减少CO2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由于减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耗,因此同时可减少SO2和悬浮颗粒的排放,可有效降低PM2.5的值,达到良好的环境效益。
6 结论
(1) 在东北地区太阳能供暖和热水联合系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当采用太阳能和辅助热源共同体作为热源时,太阳能与集中供暖作为热源时综合能源价格价最低,太阳能与电锅炉作为热源时综合能源价格价最高,其次为太阳能与生物质、太阳能与天然气和太阳能与电加热器。
(2) 利用太阳能供暖和热水联合系统减少了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可有效的降低CO2、SO2和悬浮颗粒物的排放量,降低PM2.5的值,其环境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卢 奇. 太阳能低温地板辐射采暧系统的研究[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2]穆志君,刘晓婧,葛志松,等. 小型家用太阳能发电和热水系统的研究[J]. 上海节能, 2013 (7): 32~37.
[3]何梓年,朱 宁.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及供热系统的设计和性能[J]. 太阳能学报, 2001, 22(1): 6~11.
[4]刘洪杰, 刘俊峰, 李建平, 等. 太阳能供暖在张家口地区的应用[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52(9): 2161~2163.
[5]朱敦智,芦 潮,刘 君. 太阳能供暖技术及系统设计[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7,26(2): 51~54.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目前,我国开展环境审计较多采用审阅法、面询法、观察法、分析性复核等常规性审计方法。这些方法均侧重于发现疑点,找出问题,从而更好地与环境审计的特有方法结合进行审计,因此在环境审计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这些方法仍有其局限性,如仅对已经存在的环境事实进行鉴证和评价,尚未考虑对未来的影响而导致的片面性。这些方法要求有经验和相关专业技能的审计人员依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审计,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环境审计项目,出现审计失败的可能性较大,审计风险加大。鉴于此,亟需在目前这些环境审计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寻求既一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比较客观、全面、可量化的审计方法,以此提高环境审计效率和质量。
一、费用效益分析法的引入
费用效益分析是以新古典经济理论为基础,该理论强调个人的福利以及个人和社会福利的变化。其基本原理是按照人们对消费商品或劳务准备支付的价格来计量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或经济福利的水平。当把这一方法应用于环境价值评价中时,发现人们对环境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支出实际上并非与其价值等值。但个人的支付意愿原则上可以从调查资料、行为观察或其他方法中得到,而且还可考虑用个人货币值的累加作为社会福利的度量。费用效益分析是从社会的角度考察项目、政策或经济活动产生的效益和发生的费用,它所评价的是社会费用和社会效益。
通常,使用常规的经济分析方法来评价环境费用或效益,其有效性难以保证,而费用效益分析却与众不同。它既可以用来分析项目或政策,又可以用于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而且它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主要着重从费用和效益两个方面分别计算,再进行比较。作为环境经济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费用效益分析与财务分析最大的区别在于分析的角度不同。财务分析是从直接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分析项目的赢利能力,通常不能反映项目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费用效益分析则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分析项目、政策或人类活动对全社会福利贡献的大小。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一切经济活动应该是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根本目标。
可以看出,若将费用效益分析法应用到环境审计当中,使环境经济学与审计分析方法有效融合,不仅创新了环境审计方法,而且可以有效地弥补目前我国环境审计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据此,本文把费用效益分析法作为一个特有的方法引入环境审计当中。
二、费用效益分析的具体方法
应用费用效益分析法进行环境审计的主要步骤是确定审计项目的目标和范围,识别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确定对环境造成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费用和效益,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货币计量和评价。环境项目的执行和效果的反馈通常需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伴随发生的费用和效益也会逐年累积,因此需要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一般可应用财务管理中的贴现原理。将含有时间因素的环境总效益和总费用进行对比,依据环境审计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提出审计结论和适当的建议。在利用费用效益分析法进行经济评价时,由于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因而存在不同的具体方法。其中,经济净现值法(ENPV)、经济内部收益率法(EIRR)为常用的方法。
(一)经济净现值(ENPV)
经济净现值(ENPV)是指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建设起点(期初)的现值之和。计算公式为:
ENPV=
式中:
BTi――t年时的环境收益;
CTi――t年时的环境费用
r――社会贴现率(又称影子利率,它涉及的是资金收益而非利率)
i――计算期
若经济净现值ENPV≥0,表明社会收益大于所耗费用,项目或方案在经济上是可行的;若经济净现值ENPV
(二)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是指使项目计算期内的经济净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贴现率。公式为:
=0
通常,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社会贴现率的项目认为是可取的。
三、环境审计项目费用与效益的估算方法
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直接经济费用的计算方法与一般的经济计算方法类似。对于估算某个被审计的项目对环境影响带来的损失及环境改善带来的效益,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近似估算:
(一)市场价值法
市场价值法是根据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产值和利润的变化来评估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效益或经济损失。因为生产一个单位使用价值就等于创造出相当于这个社会必要劳动量的价值,所以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对自然系统或人工系统的影响,可以反映在系统的生产力变化之中,或者反映在这个系统产生参与市场交换的产品中,即环境资源受到破坏或受到污染,丧失或降低了使用价值,那么其价值也就随之丧失或者相应减少,其结果必然会导致该系统生产力的变化,或者导致其产品生产成本、产量、价格的变化。这些价值的变化可以用市场价值衡量,因此可以作为环境质量变化的效益或损失的估算方法。该方法将环境质量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任何一种经济活动的一项投入,如同其他投入一样,可用市场价格进行计算。把环境因子看成环境要素,利用被审计项目引起的环境因子质量变化导致的产量和利润的变化,应用市场价格来估算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二)防护支出法
在无法对环境效益进行货币评价时,防止环境变坏的支出可以提供人们对环境质量的最低估值。所谓防护支出,是指人们为了消除或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而愿意支付或承担的费用。由于人们在面临环境变化时会自然地采取各种途径来保护自己免受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因此也就形成了不同形式的防护支出,包括采取防护措施的支出。防护支出法由于其原理简单明了,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揭示人们对空气和水污染、噪声、土地退化、土壤侵蚀等的防护支付意愿。
(三)机会成本法
机会成本法是指在无市场价格的情况下,资源使用的成本可以用所牺牲的替代用途的收入来估算。例如,保护土地,是用为保护土地资源而放弃的最大的效益来测量其价值;保护国家公园,禁止砍伐树木的价值,不是直接用保护资源的收益来测量,而是用为了保护资源而牺牲的最大的替代选择的价值去测量。机会成本法是一种很有用的评价技术,可以作为一种计算环境资源被占用或者被占用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的方法,所以它在环境效益费用分析中被广泛采用。其应用于费用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对于任何一种资源的开采利用,存在多种互相排斥的备选方案,必须找出一种净效益最高的方案作为最优的经济决策。资源是有限的,选择了这种使用机会,就意味着放弃了其它使用机会;在其它使用方案中获得的最大经济效益,就是这种资源的机会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环境审计的一种方法,费用效益分析法并不是与环境审计的其他常规方法相排斥的,只是运用的前提和条件不同。在环境审计过程中需要对项目产生的效益与费用定量化,并进行比较从而评价项目的优劣和进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因此,在大多情况下可以把费用效益分析法和其他环境审计方法结合使用,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基层机关如县区级部门,以宁波市江东区各部门为例,原先因单位小,会计工作量小,无专业会计人员,会计档案统一由核算中心管理,大多数单位无会计档案。但是近年,随着机构加大、人员增多及会计独立性加强,各单位会计档案工作普遍化,90%以上机关配备专兼职会计人员,仅个别部门由核算中心管理。
领导重视,人员专业,是会计档案一大优势。相比文书,领导显然更重视会计工作。配备专职的会计人员兼会计档案,工作较单一,专业素质高;人员稳定性、领导认可度远高于文书档案员。但会计档案管理水平远不如文书档案规范。基于多年对基层机关会计工作深入了解,笔者认为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片面的档案意识。领导、会计人员等由于对档案工作认识较片面,不够深刻,不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解,主要归结如下:
(一)收集越多即完整规范。文书档案普遍存在收集过少的现象,这是由于很多资料掌握在他人手中,对于产生资料全面性认知、把握有一定难度,收集较难。会计档案由会计、出纳共同完成。会计负责记帐,完成年报、账本等整理,出纳负责报销完成凭证整理工作。会计材料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符合资料完整才可报账入账,因此收集相对容易。
会计人员因其职业特点,不仅仔细,责任心也强,往往认为收集越多就越完整。会计人员收集档案内容多于会计档案。1998年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决算、年报属会计档案,将预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规定按文书档案管理办法执行。而实际工作中,很多材料都由会计另外收藏未归入文书,同时很多人事工资、重大固定资产买卖单据等都作为凭证类归入会计档案。但是,这些保管期限远远高于会计凭证年限,因此,归入相应保管期限的文书更合适。既加强保管期限又免去了销毁鉴定拆卷的麻烦。
(二)整理装订成册即归档完毕。档案员对文书档案归档完毕都有大概的认识。但会计档案却大不相同。领导、会计甚至综合档案室的档案员都认为档案已整理装订成册就是归档完毕。很多“归档完毕”的会计档案整齐地排放在档案柜内,虽已分类造册,但多数没有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只有常规的年、月、日及流水号。无编号、无目录,因此无从清点、查找困难。由此带来档案容易缺失,利用不便等状况。
(三)独立保管即重视保密。与文书档案、其他档案相比,领导对会计档案十分重视,甚至单设档案室。但领导认为会计档案具保密性、重要性,脱离综合档案室,完全由会计独立管理,未能集中统一管理。会计档案存放往往各自为政,情况不一。有的存于独立会计库房,有的则置于办公室,由会计自行管理,仅有部分由综合档案室管理。
(四)收进即移交。所有档案都应按规定向档案室移交。综合档案室档案员对文书档案比较熟悉,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多;会计档案接触少,对会计档案内容、具体标准知之甚少,往往会片面认为移交只负责收进清点,而无视对会计档案质量把关。移交必须按会计档案规定操作。若为独立会计库房可实现目录移交,即综合档案室只收进目录进行综合管理。
(五)纸质即全部档案。文书档案包括纸质、电子档案的意识形成已久。机关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工作内容理解不到位,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只是将打印纸质存档。按规范化要求,除纸质打印外,会计信息磁性介质备份,会计软件的版式与软件系统应一起保存,保证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被调用。
(六)能存就不销。会计档案十分重要,万一不慎销毁,导致要用数据无从查找。不知怎么销毁,档案员怕麻烦,领导怕挑担,这些都使领导、会计形成一个共识,即能存就决不销毁。但机关档案室用房紧张、空间有限,会计档案数量大且年限短,年复一年,档案室十分拥挤,保存众多却毫无价值,而且不方便查找、利用。
(七)查阅即全部利用。档案人员常会根据文书档案编写有关材料以方便利用。与文书档案相比,会计档案这方面始终处于零开发状态。档案员、会计人员认为会计档案仅用于会计查账、领导查阅、单位审计等,没有为领导做基础汇编作参考的意识。应转变观念,积极开发会计档案信息资源,使档案服务领导和单位管理。
二、应对措施
这些错误意识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领导、会计、档案人员未经过会计档案培训。当然也有会计档案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造成的。
虽然会计档案现状并不乐观,但领导重视、人员稳定,会计档案加强不难,只要正确引导、宣传,消除错误意识,查缺补漏、规范管理,会计档案很快就会上新台阶。
(一)强化培训,树立专业人员档案意识。会计人员未参加会计档案的培训,主要原因是未组织类似培训或培训中少有类似的内容。会计部门与档案部门沟通协作,填补会(下转第51页)(上接第46页)计档案培训的真空。一方面会计人员接受档案培训,另一方面档案人员加强会计档案学习。相关人员通过系统学习会计档案的归档要求及保管等内容,特别是对归档范围、案卷编号、编目等短项学习,达到全面掌握会计档案知识,树立正确档案意识。
(二)强化宣传,树立领导档案意识。以专业人员在领导前宣传会计档案知识为主,以领导参加档案培训、业务部门上门宣传、档案会议接受档案意识等手段为附,逐步加强领导档案意识。通过领导的正确档案意识,如有意识地制定制度、改善保管条件等,继而从宏观上带动单位会计档案规范化。
(三)强化标准,以制度补意识不足。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且符合标准的制度,包括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等各环节及档案数字化、电子档案、数字备份等新内容,明确具体做法,使人员在工作中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另一方面弥补档案意识不足,使档案业务得到规范。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14-0114-01
1 安阳河综合治理工程概况
安阳河是流经安阳市区北部的一条河流,从1991年开始治理,至今已完成了市区西段、市区中段、市区东段的综合治理任务。主要工程项目包括河道堤防、3座橡胶坝、污水截流治理、洹滨南路建设、平原路桥建设以及沿线征地拆迁、路灯亮化和两岸绿化等。
2 环境影响评价
市区东段河道,特别是高速公路两侧河岸坍塌,凹凸不平。河道左堤残缺,由于沿堤乱建房和堆存垃圾,不仅影响行洪安全,同时环境也遭到破坏。印染厂、造纸厂等污染源的污水排放,使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沿河群众的健康受到了一定损害。
东风坝以上市区段治理后,修建了洹水公园、河滨游泳场,沿河新建的绿化带,水面游船的增设,美化了城市,净化了空气,环境大为改观。
通过本次市区东段的河道治理,沿河林带、草坪、河滨大道等建筑的修建,使市区人均绿地占有量由原来的3.43 m2增至5.36 m2。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美化了市容市貌,于曹橡胶坝修建后,与殷都坝、东风坝形成梯级坝,蓄水后可形成36.18 hm2水面,使水质得到淡化,补充地下水源,增加水上景观;污水截流工程的实施,截流污水4万t/d,可使每年1 375万t的污水截流于东区污水处理厂,避免了污水直接排入安阳河乃至污染卫河造成的危害。随着水质污染问题的逐步解决,沿河群众的健康、生活环境得到保护。
3 效益分析
3.1 社会、环境效益
安阳河治理主要是减少洪水灾害带来的损失,属社会和环境公益性质的建设项目。治理后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确保了安阳市区、京广铁路、107国道、殷商文化遗址和京珠高速公路的防洪安全,减少了受灾机会,保证市区经济的发展。
安阳河河道治理后,打开了洪水出路,为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河道边坡和两岸植树绿化及水面面积共99.763 hm2,对于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环境,产生了良好的作用;梯级坝的形成,补充了地下水,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安阳河的治理使安阳河市区段洹的绿化长度达到10.13 km,可促进古城安阳的历史文化、旅游的发展,对改善我市的投资环境,也有重大意义,安阳市将会形成一个独特的休闲、娱乐场所。
洹滨南路、平原桥的建设,完善了东部道路路网结构,改善了该区域的交通,还将带动道路周围的建设及土地增值,推动了经济发展。
3.2 经济效益
安阳河市区经济效益费用比1.224,净效益7 443.10万元,内部经济回收率8.98%,敏感性分析(投资增加10%)益本比也达到1.113,内部经济回收率8.03%,从经济分析看,是合理可行的。因此,要加快对该段河道治理的步伐,通过治理将造福安阳人民。
4 综合评价
安阳市区东段综合治理工程是改善我市城市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的形象建设工程,是增加城市防洪能力的需要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安阳河市区经过治理后,必将进一步增加我市的防洪减灾能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改善我市的水环境,塑造优美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并带动旅游业、房地产业等相关的发展,拉动我市经济的增长。同时可形成水面36.18 hm2,加上河道两岸绿化带共形成绿地98.825 hm2,将构成我市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全市人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5 河道水环境保护建议
5.1 加强河道水资料保护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和法规,大力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保护河道水环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严格实行污染废水的达标排放,对超标排放的工业污染源要坚决进行严格处理,并限期达标排放,制止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倾向,把污染控制在源头。
5.2 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
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规划、设计、整治安阳市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好安阳市的城市绿色景观体系,保护好安阳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建立起环境与发展的综合良性循环机制。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健全生态示范点的检查考核制度,以确保生态保护政策得到正确实施。 (编辑:王昕敏)
Analysis of the Impact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Anyang Rive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roject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X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128-02
直接燃煤供暖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清洁能源供暖比例是减轻城市污染的重要措施。探索实施风力电热连供项目,利用弃用风电解决城市供热问题,实现风力电热联供,可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城市煤炭消费,降低燃煤污染物排放规模,改善环境空气质量[1]。
1 开展风力电热联供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北方地区是我国开展风力发电的主要区域,但风电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目前还无法向其他常规电源那样对其出力进行安排和空气,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2]。特别是进入冬季,为保障供暖需要,热电厂处于满负荷运行,造成弃用风电现象严重。风力电热联供项目是利用弃风电量实行供暖,也就是由“风能”变“电能”、再转换为“热能”的新型供热方式。据统计,目前辽宁省风电装机602万kW,每年弃风电量10.4亿kW,约占风力总发电量的15%以上,68%以上的弃风电量(7.1亿kW)发生在冬季11月至来年3月份,尤其是后半夜弃风更为严重。如果辽宁现有弃风电全部实现风力电热联供,可满足710万m2供热需求,估算可减减少碳排放70万t,城市煤炭消费24万t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4000多t,减少灰渣排放约10万t[3]。
另一方面,北方城市冬季清洁能源供热比例较低。以沈阳市为例,沈阳市中心城区现有供热面积2.34亿m2,利用电力、燃气等清洁能源供热1240万m2,仅占总供热面积的5.3%,供热燃煤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冬季大气环境质量的首要因素。采用电加热方式后,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有益改善城市的环境。如北京御都友谊大厦装设的蓄热式电锅炉,功率为120 kW,蓄热器为15 m3常压式水箱,从夜晚11:00至次日7:00运行,水加热至80 ℃,供大厦100~200人洗用,全天供应的水温保持在60 ℃,享受优惠电价0.19元/kW时,8 h电费为182.4元,增加用电量960 kW时,同时大幅减少了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综合效益显著[4]。推广利用弃风电解决城市供热问题,实施风力电热联供,可以提高风力资源利用率和城市清洁能源供热比例,是减少燃煤污染,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实现地区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
2 风力电热联供项目研究进展情况
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135号),提出国家积极鼓励在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开展采用蓄热电锅炉等促进风电就地消纳的试点和示范工作。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全面淘汰燃煤小锅炉”的要求,而拆除燃煤小锅炉工作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比较困难,研究发展风力电热联供项目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5]。2011年,国家能源局已经在内蒙古、吉林等地开展了风电供热的试点工作。利用弃风电解决城市供热的关键问题是解决风电储能问题,弃风期间,风电场弃风电量由热储能设备消纳,热储能设备以集中或分布式的形式安装在楼寓附近,热储能设备可以根据需要有控制地向楼寓供热管网提供热量。现有的电热储能炉根据储热介质可以分为液体和固体两类,以DCL-GN-A-50000型电热储能炉为例(固体储热介质),最大功率5万kw,能够消纳35万千瓦时风电场弃风电能,可以满足40万m2节能建筑供暖,还可以多台并联运行,满足更大面积供热需求。风力热电联控项目已经在北京、沈阳、鞍山、大连、盘锦等城市利用电网低谷电供热超过50万m2。沈阳市用于楼盘供暖项目已经连续安全运行7个采暖季。
3 风力电热联供项目可行性研究
3.1 运行成本
经济性是决定项目能否大规模推广的关键。根据实际测算,节能建筑(热负荷35 w/)利用辽宁省现行电网0.42元/度的商业低谷电,直接供热成本为26元/m2;利用0.24元/度的大工业低谷电直接供热成本为15元/m2;弃风电若电价成本为0.1元/度,供热全部运营总成本为18元/平方米(电费8元、设备折旧5元、人工、维修5元),与居民供暖收费28元/平方米(以沈阳市为例)相比,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3.2 项目造价
电热储能设备投资约800~1300 元/kW,传统燃煤供暖锅炉设备投资约200元/kW,虽然电热储能设备投资要大于传统燃煤供暖锅炉投资,但其设备占地面积小,无需外管网的敷设减少了城市道路的损毁,且运行过程中无三废排放,具有较大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4 风力电热联供项目的发展模式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风力电热联供项目可以有两种发展模式。
4.1 模式一
如果风电场接近供热负荷区,可以单独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为电热储能设备供电,实现风电电热联产。如2011年3月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建成并投入使用示范工程,工程总投资10万元,可满足800m2风电场职工宿舍供热需求。按照弃风电价0.15元/kw・h计算,当地160天采暖期,每平米耗电96kW・h,供热耗电成本为14.4元/kw・h,低于当地燃煤供暖成本,目前工程运行效果良好。
4.2 模式二
如果风电场远离供热负荷区,可以在热负荷集中区域分布式地布置电热储能设备,通过电网企业在发电和用电侧的协调,实现弃风电量过网接入各热储能设备,实现风电电热联产。根据测算,如果弃风电价为0.05元/kW・h,电网企业过网费0.05元/kW・h,在20年经营期内,供热成本为18元/m2。初步测算,每年供暖企业可盈利400万元,消纳弃风电量3200万kw・h,为风电企业新增产值800余万元,为电网企业增加产值160余万元,可节省燃煤1.4万t。
5 结语
开展风力电热联供项目建设不仅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还可以拓展风电消纳渠道,提高风电设备利用效率,扩大用电市场减少电网的峰谷差,同时还能弥补城市供热能力不足。开展风力电热联供的研究和示范过程中,两种发展模式均存在缺乏政策支持的问题。同时市场决定需求,电价直接决定供热成本。因此建议发改、电力公司、物价局等政府部门对风电电热联供项目开展深入论证,研究并确定项目的弃风电量计算、风电场调度方式、电网调度方式、短距离输电线路架设、电价结算、电价补贴以及电网企业过网费等相关问题,从而更有效的推广风力电热连供项目实施,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总之,发展风力电热联供项目,有利于扩大用电市场降低峰谷差和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有着十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只要政策落实,措施得当,一定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柴沁虎.燃煤供热锅炉改用天然气的探讨[J].煤气与热力,2007(3):83.
[2] 刘新东.利用合理弃风提高大规模风电消纳能力的理论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6):35.
Environmental benefit to real evidence analysis of the boiler “natural gas for coal” project
Gegentuya1, Yang Lipeng1, Bao Narengaowa1, Wang Hao2, Qiao Jianfeng1, Cang Lan3
(1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gency of Hohhot ,2 Hohhot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stitute, 3 Solid waste management center of Hohhot, Hohhot,010030)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coal is low,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other issues are serious. Gas fired boiler because of its high efficiency, clean, low operating cost and many other advantages, becoming the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boiler industry in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boiler " gas for coal " project as an example, elaborating on different fuel supply conditions and the emissions as well as emission concentration after gas boiler combustion, and compared its with coal fired boiler in terms of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we can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with China's policy of energy conservation, reducing emissions and concentrations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and having goo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lso can provid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futur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boiler; coal to gas;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 TK223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与煤炭相比,天然气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很低,几乎达到零排放。为论证大城市内天然气替代煤作民用燃料的环境经济合理性, 本文选取呼和浩特市城市分散锅炉“煤改气”项目进行了环境效益分析。
1 煤改气工程案例分析
1.1项目概况
呼和浩特市城区分散锅炉“煤改气”项目一期工程共改造78台锅炉,总吨位797t/h,涉及供热面积611.3万m2。项目燃煤时每年燃煤量为19.6万吨,改成燃气后每年烧0.92亿m3天然气。这51座锅炉房分散位于居民区或一些厂区院内,锅炉房烟囱高度8-30m不等。
1.2 锅炉“煤改气”后的污染物削减量分析
根据呼和浩特市城区分散锅炉“煤改气”项目一期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的数据进行分析。锅炉将天然气替代煤后污染物SO2、NOX的排放量分别为36.8t/a、172.13t/a,SO2和NOX的排放量分别能减少2446.39t/a、404.53t/a。具体原因分析:①煤炭作为天然化石燃料含有众多矿物质,其中硫分约为1%[1]。目前我国选煤方法有重介质选煤、跳汰选煤、浮选及其他方法,分选后的原煤含硫量可降低40%~90%。天然气经脱硫处理后含有少量的H2S(约0.35 mol%),在后续的加工中易分离去除,因此锅炉燃料将煤炭改为天然气后,排放的SO2大幅度降低。②煤中的氮含量一般约为0.5-3.0%;天然气中氮含量的摩尔百分含量约为0.162 %;煤和天然气的低位发热值分别约为22.6 MJ/kg、38.9MJ/m3。因此锅炉燃料将煤炭改为天然气后,排放的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
1.3 工程实施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产生的环境健康效益分析
燃煤产生的废气污染物主要为烟尘、SO2及NOx,这些污染物排入空气中后,大气中酸性气体浓度增高,气体溶于雨雾中,形成酸雨或者形成光化学烟雾。人和动物受到光化学烟雾或酸雨的伤害后,眼睛和呼吸道粘膜就会受到强烈的刺激,感觉头痛、呼吸困难,严重的还可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损害酶的活性和溶血反应,加速衰老[1、2]。
根据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锅炉“煤改气”后,烟囱排放的SO2和NOX的浓度分别为:29.36mg/m3和137.31mg/m3;工程实施后,SO2和NOX的排放浓度削减量分别约为:600mg/m3和100mg/m3。根据陈小琳[3]报道,大气SO2年均浓度每升高60µg/m,儿童用力肺活量下降大约为99.48 mL。煤改气工程实施后,锅炉附近敏感点周围,SO2和NOX浓度明显降低,减少城市人口死亡率和病例,从而产生一定的环境效益。
2 结论
对呼和浩特市城区分散锅炉“煤改气”项目一期工程,污染物排放量及环境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分散供热锅炉燃料由煤改为天然气后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有效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锅炉“煤改气”后,SO2和NOX的排放浓度削减量分别约为:600mg/m3和100mg/m3,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因此,燃气锅炉的综合效益要明显优于燃煤锅炉,所以燃气锅炉更加利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就我国的基本国情而言,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考虑多个层面,既要满足经济效益,也要稳定住环境效益,二者是相辅相成且同等重要的,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环境效益。有关从业人员在兼顾二者的同时,需要将对水利灾害的治理与环境资源的保护进行结合,才能对水利工程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保障稳固发展的持续性。
1.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1.1发电效益
水利发电是再生性的清洁能源,在运行过程中,远比火电、油电、核电等能源要消耗少的资源并产生相对较少的污染,在生态保护与节约资源为宗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这是最佳的运行模式。从现实中的葛洲坝水利枢纽的成功实施中不难看出,这一举措大大解决了当地的用电需求,形成了华中地区的用电网络,并促进了与华东方面的电网联结。
1.2航运效益
水利工程的建设,形成了所在水域的上游水位被抬高的局面,从而形成了有利于水体流通的深水航道;枢纽下游,在水库调节时期,航深增加,洪水期的洪峰处于定值状态,水体流速较小,增加了航运在中水期的持续时间。通过增加船体的载重量、扩大航道的通过能力、增加通航河流条数、延长通航河流运行时间、降低水位的变幅等措施,有利于港口、码头的建设,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运输成本以及运输资源。
1.3减少洪涝损失
防洪水库对于洪涝灾害是起作用的,无论规模大小,都能起到削洪减灾的作用,并减少更多经济损失,保护人民私有财产以及公共财产,人民也能够享受更为安稳的生活。以三峡水利工程为例,在防洪库容量达到221亿时,就能够对来自于荆江地区的洪水进行有效把控。
1.4供水效益
水利工程对于缺水地区,有着相当大的便利,不仅能够缓解当地的供水压力,还能够起到平均水量的作用,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从某一角度而言,也是在防止缺水地区对于当地资源的过度开采,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1.5灌溉效益
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满足灌区的基本需求,减轻了农户的灌溉压力,节省了农作时间,改善了灌区的生存模式,并在无形之中提升了粮食的基本产量。
2.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
2.1水利工程对生态的积极影响
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的积极影响分为三方面:①跨地区、流域的调水工程能够解决所在地区的洪水灾害问题,减少洪水泛滥的可能性,避免灾难的发生,我国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缓解南方洪涝而北方干旱的恶劣生态坏境从而实施的;②大型的蓄水库对于防沙除涝有着积极的影响,从某一程度上来说,能够增加当地的空气湿度,对其周边环境而言,也是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的,哈萨克区域的沙漠正是由于调入了大量的水的原因,使得干旱多年的地区部分转化为绿洲;③水利工程对于水质而言,是起到净化的作用的,避免了水体污染的进一步恶化,在长时间、远距离的水体输送过程中,使得水体中的氧元素得到补充,进而丰富了水体环境资源。
2.2水利工程对生态的消极影响
2.2.1阻隔江河
一些人工的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原有水域的水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影响了鱼类的自由活动。这一水域分割过程阻隔了水环境,使得水利工程在这方面起到了阻隔江河的作用。
2.2.2改变水体中的生物群落
水利工程是具有人工径流调节的作用,在原有的水文周期之上加以改变阻隔,使得水流的流量、趋向逐渐形成一体化,原有的主流、急流、浅摊相交错的格局被打乱。正值夏季泄洪,水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会因温度产生变化,水体环境不稳定,是鱼类死亡的直接原因。一般条件下,鱼类的产卵都会受到水量以及水的流速的影响,若水流长期处于涨水的情况之下,那么则会有利于鱼类的产卵,反之,对原有的水体加以阻隔,会导致鱼类逆流而上,导致原有的鱼类完整结构被打破。
2.2.3减少入海径流
一些水利工程的实施会使得河流进入海洋的径流变小,而随着入海径流的减少,相对来讲进入海洋中的有机营养成分也随之减少,对河流口处的鱼类繁殖来讲,是起到消极影响作用的,与此同时,河流在沿途中带来的藻类形成的赤潮,会造成大量鱼类缺氧而死的后果。河口是河流入海洋的重要入口,径流量过小,会导致潮流作用的迸发,海水沿着河水向上流入,淡水与海水混合,对于水中生物与浮游生物来讲,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严重影响了它们的基本生存,不仅如此,还易造成海滨地区土地的盐碱化,当地的农作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同一区域的河水与地下水也会有所波及,影响了人类的基本生活,而饮用水危机会逐渐浮现。
2.2.4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修建能够促进人们的健康,但事物都有两极,这一工程也有其对于人类健康消极影响的一个层面。从相关数据中不难发现,人工建成的水库对于人类健康而言,是存在潜在威胁的,是疫情的发源地之一,地处于埃及的阿斯旺水坝在蓄水之前,尼罗河三角洲一带居民的血吸虫病症出现的很少,而在蓄水之后,发病率大大提高,由原来的7%上升至57%。
3.发挥水利综合效益的途径
水利工程是国民主要经济的来源,水利工程由于其随机性、发展性以及综合性,使得其具有一定的发展地位。正因如此,需要将水利工程效益把握好,将其基本形势分析透彻才能做进一步的计划实行,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应始终坚持两个方向:现代化与可持续。
3.1走现代化水利的道路
树立现代化水利观念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能以发展人类工程为首要目标,应秉承着流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避免消极影响的形成。在信息化时代,应采取自动化技术,对水利工程进行自动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水平还能够降低人工强度,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3.2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与工作思路,在开发水资源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在开采的过程当中,应对水体资源加以保护,推进水利工程的基本建设,改善水体周边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引入市场机制,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必须要加入管理机制进行把控,加强水资源的调度与管理,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4.结语
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是紧密相连的,在发展水利工程的同时,不仅要注重经济社会的效益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效益,在开发过程中,也应对水体资源加以防护,实现工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更加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形成。(作者单位: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参考文献:
一、目前广东建筑施工中应用节能理念的现状
(一) 现有的建筑规划不合理。一个合理的节能环保建筑规划方案,要求建筑从各个方面来讲都要达到国家节能标准,并且能够推动当地文化习俗,保护特有的地方文化。但是目前来看,广东建筑行业的节能环保理念不是特别强,没有针对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相结合形成各自不同的建筑文化。现在的建筑节能只是在造型和材料使用上,但是没有与周围环境,当地建筑风格,当地民俗等形成整体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二)建筑施工上的节能环保理念滥用。目前广东省的建筑企业对节能技术学习不够,对环保理念理解不深,没有结合广东省气候和环境的特点,导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节能理念应用不合理。例如,忽视当地的自然通风条件,广东梅雨季节天气和广东的自然光照特点,而盲目增加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这样不仅没有正确发挥节能环保的优势,反而增加了建筑物的成本,给施工方和投资方都带来了额外的成本。
(三)政府对建筑行业应用节能理念的奖励政策相对较少。我国是从21世纪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后,才开始重视建筑行业的节能环保问题,推行的时间晚,推行力度不够大,特别是奖励条款的缺失。国家和广东省政府关于建筑企业节能环保的文件中,很少能见到对于优秀建筑企业的奖励的条款,这样必然打击建筑企业改善和推行节能环保理念的积极性
(四)建筑企业环保技术落后且监管不到位。在现有的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中,提出的建筑节能标准,都是起到规范性的作用,强制性的作用体现的不是很充分。再加上建筑部门和环保部门隶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导致监管上出现很大的问题。政府在宣传建筑行业节能环保问题上的意识不强,资金奖励不足,宣传不到位,也导致广东省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较为缓慢。
二、建筑施工技术中对节能理念的应用体现
(一)大力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新兴能源。太阳能和风能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新型能源,应该在广东建筑行业中充分利用。首先,广东省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附件,一年四季都有丰富的太阳光照射。建筑物顶楼安装太阳能板电源可以有效地利用太阳辐射,通过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或者热能,能够保证建筑物的照明和洗浴等功能。广东省是一个有着漫长海岸线的省份,其风能资源也是较为丰富的,风能也是一直安全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通过发电机,风能能够有效的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转化给建筑物重点供电设备。如果有条件的建筑同时利用太阳能和风能,那么节约电能的效果更佳,可以满足建筑物里面的住户正常的照明,供热需求。
(二)加大建筑施工的绿色节能设计。建筑施工的绿色节能关系着建筑物的品质和在里面生活工作人们的健康。建筑物的绿色节能可以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建筑施工时,坚决不能使用有毒有害的材料。无法避免使用轻度毒害的材料时,例如建筑施工的涂料里面的甲醛,应该对轻度毒害的材料的用量进行控制,并找到有检测资质的环保机构进行检测。对于检测合格的建筑也应该使其挥发之后才能入住,对于检测不合格的建筑应该进一步采用环保技术,去除有毒有害物质的影响,鼓励建筑行业使用环保材料。建筑物的绿色节能第二个层次是应该在建筑物的顶部和外墙种植绿色植物。广东省地处亚热带地区,夏天漫长且温度很高。如果施工方在建筑物上外墙和顶端种植绿色,那么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降低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温度.降低了空调的使用率。其次,建筑物表面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质量,缓解城市中的温室效应。建筑物表面的植物还具有美观等功能。
(三)在建筑主体结构的设计中加入节能理念。房屋主体的节能减排理念主要体现在屋顶、外墙和窗户玻璃上。对于屋顶来说,针对广东省特有的气候,有条件的建筑物应该增加有一定坡度的蓄水房顶,该蓄水房顶的好处在于可以只能加屋顶的隔热性质和防潮功能,而且还可以增加屋顶外观的美感。墙体的环保理念体现在用高效保温的复合材料,代替以砖头水泥为主的传统墙体。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可以增加墙体的保温体系,减少环境的污染物。这种新型的环保材料是对废品聚苯乙烯塑料的再利用,该建筑材料的施工也跟传统相比更加简单和安全,而且增加施工效率。
(四)在建筑门窗的设计中加入节能理念。门窗是建筑围护结构中散热量最大的构件,考虑门窗的环保节能问题主要考虑诸多问题。首先门窗的使用应该尽量选择安装精度的节能型五金配件,减少安装偏差。增加建筑物防雨、采光、通风、隔声的效果,门窗整体立面分格要符合广东地区人文风俗和美学特点,这样才能为当地居民提供舒适、宁静的室内环境。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理念也能在新型玻璃上体现,广东地区现在写字楼的玻璃会反射强烈的阳光,不仅给行人带来视觉污染也会带来资源浪费。“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音玻璃”等新型玻璃材料的使用,不仅可以满足建筑玻璃的采光和封闭功能,还能发展节能、安全、装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