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语文重点知识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哲学本质上不是一般的思想,哲学与一种有限的历史相联,与一种语言、一种古希腊的发明相联:它首先是一种古希腊的发明,其次经历了拉丁语与德语“翻译”的转化等等,它是一种欧洲形态的东西,在西欧文化之外存在着同样具有尊严的各种思想与知识,但将它们叫做哲学是不合理的。因此,说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科学等等没有问题,但显然去谈这些中国思想、中国文化穿越 欧洲模式之前的中国“哲学”,对我来说则是一个问题。,而当它引进了欧洲模式之后,它也就变成欧洲式的了,至少部分如此。……我想要说的是我对这种非欧洲的思想决不缺乏敬意,它们可以是十分强有力的、十分必不可少的思想,但我们不能将之称为严格意义上的“哲学”。
依上述德里达之见:首先,从史实来看,“哲学”肇端于古希腊,发展成熟于欧洲,是欧洲文化形态的东西。其次,同样是史实,“中国哲学”之产生、发展,是在引人“哲学”这种“欧洲模式”之后才有的事情。此前,中国历史上从未有“哲学”这个“史实”存在。“中国哲学”实为近代中国学者引人“哲学”这种“欧洲形态的东西”之后,“欧洲式”了的“中国哲学”(即“西方哲学在中国”)。显而易见,德里达这番论说,是从“哲学”及“中国哲学”史实出发,对“哲学”及“中国哲学”学理进行辨析,其本人也一再申明无任何贬低中国传统思想之意。
史实不容假设,更无从质疑。从中国思想学术史看,用“哲学”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思想,以及中国哲学学科产生,确实是在“穿越欧洲模式”之后。德里达的看法,不过道出了这个史实而已。而这一史实的揭示,却足以对以往中国哲学研究构成严重挑战:其一,“穿越欧洲模式之前”(即引人西方哲学之前)的中国传统思想中,到底有没有“哲学”及其发展的“史实”?如果没有,“穿越欧洲模式之前”的“中国哲学”及其发展史,其历史依据和学理基础何在?其二,近代以来“欧洲式”了的“中国哲学”,能否成为严格意义上“中国的哲学”?德里达如上关于中国哲学学理之诘问,姑名之曰“德里达问题”(the Derrida problem) 。
与“德里达问题”同时,郑家栋提出了“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the problem of legitimacy of Chinese philosophy),以反思中国哲学之“法”(“理据”)。郑氏说:“‘中国哲学之合法性’问题的真实涵义在于:中国历史上存在着某种独立于欧洲传统之外的‘中国哲学’吗?或者说,‘哲学’是我们诠释中国传统思想之一种恰当的方式吗?又究竟在什么意义上‘中国哲学’概念及其所表述的内涵能够得到恰当的说明,并取得充分的理据?”他进一步指出:
大数据(Big Data),现在是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一个流行词汇,进入2012年,它越来越多地被人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在这样一个海量信息的大数据时代,大学语文课程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如何走出自己独特的路子,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情怀和思想境界;既能让学生感受和领悟到文学带给自身灵魂的净化和生命的感动,又能用语文去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尽快适应大数据时代下的各种新要求和新问题。
一、大数据时代下大学语文教师的自我革新
有学者认为,“大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高低是大学语文教育改革成败的重要前提之一,因为它关乎着课程改革的效果,关乎着大学语文的现状、命运和前途。”[1]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信息不断更迭的大数据时代,大学语文课程要想迎来发展的机遇,首先大学语文教师要进行自我革新,抛弃旧的教学思路,抛弃旧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等,把目光投得更高更远,投入热辣辣的生活当中,投入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中,大学语文教师只有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时展,才能迎来大学语文课程发展的春天。
一是大学语文教师不要做书呆子,要做一个懂生活情趣的人。
要想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要让他们喜欢你这个人。在这样一个追求时尚、求新求异的时代里,试想一个穿着打扮老土、讲课照本宣科的老师怎能让年轻的学子喜欢上你这个人和你这门课。大学语文老师讲的是文学和文化,实际上传达的是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见识水平和生活品味,因为语文无处不在,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我们不要做一个书呆子式的语文老师,要做一个懂生活、有情趣、爱时尚的大学语文老师,这样我们讲的课才会更加生动活泼,更富生活气息。
二是大学语文教师不要埋入故纸堆中,要关注当下社会文化热点。
大学语文课古代文学经典是必讲的内容,有的学校大学语文课的课时比较少,就以讲古代文学经典为主。大学语文教师应注意不要让自己以及大学语文课堂埋入故纸堆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为了更好地指引当下生活,所以应注重挖掘古代文学经典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大学语文教师还应关注当下社会文化热点,比如脑瘫诗人余秀华现象,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风靡一时的电影、电视剧背后的文化意义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富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
三是大学语文教师既要专业发展,又要全面发展。
大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见多识广、博闻广记,上起课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应该没有学生会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和这样的课堂,要想做到这些,大学语文教师既要有“深度”,即专业精湛,又要有“厚度”,即知识丰富广博,也就是把专业发展和全面发展结合起来。[2]
四是大学语文教师要做一个网络达人。
在大数据时代,大学语文教师要懂网络、善于利用网络,最好能做一个网络达人。利用网络的丰富多彩来给自己的教学增彩添色,推进大学语文课程的变革与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下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一是大学语文课程要善于利用网络手段辅助教学。身处大数据时代,大学语文课面临着很多变革发展的机遇,例如可以利用网络手段使教学管理更加方便快捷、使教学进程更加流畅顺利及使师生交流更加频繁、深入。如很多学校大学语文课是大课,学生太多点起名来不太方便,我们可以利用微助教等教学管理软件,学生下载登录后,只需要他们用手指点一点,教师在后台便可以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考勤情况,学生对这种新颖的点名方式也颇感新奇。笔者在教学过程当中,还利用建立大学语文QQ群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进程的管理和推进。如在群上作业信息、活动信息、新课预告及准备、学习资料交流等,学生一般会积极回应。这个群也方便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因笔者所带的班级是不同专业或不同班级的学生,这个群方便了他们之间的沟通,特别是它开辟了师生交流的新模式,改变了高校老师下课就走人的现状,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询问老师,而且网络交流使师生交流更加顺畅和平等,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也改变了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俯首静听的交流模式,可以比较平等地进行互动。即使在课堂教学中,也不用谈“网”色变,有时候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开网络,查阅资料,解答问题。
二是大学语文课程要善于运用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翻转课堂的实质是把课堂上听教师讲课,课后做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翻转”为课前在网上听看教师的讲解,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作业的教学模式,它将教与学的过程进行了颠倒。翻转课堂是一种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将需要讲授的基础知识安排在课前由学生自主学习,将一些难点知识放在课堂上讨论和解决,或者课堂上就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平台。大学语文的教学非常适合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大学生已经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对各个方面的文学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现在网上的海量信息,使一般性知识的获得易如反掌,大学语文教师如果还是自己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吸引学生。如果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针对一些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提问和讨论,或者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就能真正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等,也让自己的课堂充满吸引力。[3]有的专家认为,翻转课堂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转变和革新,而不一定要在网络上建立这样一个学习空间,笔者认为很有道理。翻转课堂的建立要求掌握较先进的网络技术,它的建设和维护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暂且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在网上建立翻转课堂,可以采取线下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的简单方式来对课堂教学进行“翻转”。如笔者给学生讲《红楼梦》这本书时,提前一周布置学习任务,提了很多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时就采取讨论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学习效果也比较好,这也算是翻转课堂的一种初级模式吧,毕竟翻转课堂的实质应该是一种教学观念的革新和转变,而不仅仅是教学模式的改变。
除了翻转课堂,还有一些其他促M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如笔者在班上开展了两次比赛活动,一次是“我为同学讲大学语文课”,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语文知识点进行讲解,一次是“我爱阅读”,介绍自己喜欢的书,都要求制作PPT进行演讲。所有参赛的学生赛前都要经过收集和阅读资料、选择和整理资料、制作PPT、试讲等自主学习的过程,很多学生反映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收获很大,而且也体会到老师备课的不易。
三是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专题化,特别是可以加入一些时代感和现实性强的专题。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以文学为主,但不能总是“为了文学而文学”,我们可以加入一些“为了人生而文学”的内容或专题,如“职场文学专题”,把古今中外和职场相关的文学进行整合归纳,让学生在享受文学乐趣的同时,又能从中获得职场的有益启迪。如“影视文学专题”,介绍文学作品及根据它们改编而成的电影和电视剧,分析改编的优劣,特别是可以介绍当下流行的电影、电视剧,分析它们背后的文化意义、流行的原因,以及学生可以从中获得的有益启示等。诸于此类的专题,由于它们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性,应该会受到年轻学子的欢迎。所以大学语文的专题化教学不能流于表面,一定要关注当下,大胆创新。
三、大数据时代下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课程群的设计
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和研究性本科院校不同的是,应用型本科教育重在“应用”二字,为了使学生在未来职场上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更好地助力于地方经济发展,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性能力。我们发现,很多本科生听说读写,包括与人交流与沟通等应用性能力还有待提高。例如,笔者在平时的师生沟通及具体教学中发现,有的本科生让他写一个收条,都会感到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处下手;很多本科生让他在课堂上读一段文章或一首诗,语言表达过于平淡,毫无生动形象可言;有的本科生写作演讲稿,主题不鲜明层次凌乱语言不流畅,等等。应用型本科的人文教育应突出自己鲜明的特色,让我们的学生既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综合素质,又具有较强的人文应用性能力。综上所述,我们应建立以大学语文为核心的课程群,除了开设大学语文必修课之外,还应开设以下必修或选修课程:
其一,开设口才类课程,如普通话与朗诵、演讲与口才、职业口语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与人交流与沟通的能力。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称为“八项核心能力”,第一项就是“与人交流”的能力。所以这类课程的开设非常重要,它可以培养学生未来职场所必需的职业核心能力。
其二,开设写作类课程,如实用文书写作、商务写作等,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写作能力,这种写作能力无论对学生当前的生活还是未来的职场都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这类课程的开设也显得非常重要。
其三,开设其他文学或文化专题类课程,如《四大名著与智慧人生》《红楼梦中的文化》《影视欣赏》等。这类课程一般是作为选修课开设,它们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加强新媒体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的运用,其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手段,而且要求语文老师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全面提高认识,认真研究揣摩,恰到好处地运用新媒体技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语文个性化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对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时代主流,新媒体概念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用户提供信息全面服务。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极大的改变了学生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语文课堂教学应主动适应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全新挑战,充分把握新媒体技术发展规律,结合语文教学特点,利用好新媒体这个基本载体,进一步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和方式,让新媒体更好的服务于语文课堂的个性化教学工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创造的重要教学和交流平台,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将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考方式产生很大改变,这对当前提升语文教学水平也是一个重大机遇,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二、加强新媒体时代语文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具独特个性。在长期语文以来,教学中普遍容易忽视个性,忽略个体的需求。因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加强个性化教学,培养有个性有思维的学生。个性化是教学的灵魂,没有个性的语文教学,是没有精神达不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应突破固定的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风格,运用新媒体技术,制件多媒体课件,提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在语文课件制作中,应用新媒体技术独具个性地研读制作教学内容,精心对教材内容加工提炼,全面深入挖掘高职语文教材的内涵,特色突出地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精心安排好语文教学结构,掌握好教学的节奏。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自我人格魅力和思想魅力,加强思维引导,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认真思考,真正融入到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情境中,实现心灵的融合感悟,体会到课文内含的丰富情感,体验到课文内含的人文美感,在个性化教学中让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思想美全面深化,从而获得个性化的美感。新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结合,就是应在语文个性化课堂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技术、有关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整合,从而有效完成语文课程的个性化教学。多媒体课件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作为技术工具和教学媒体,有效实现教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并培养出具备创新型思考型和实践型的高素质人才。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学生学习的的主观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实现新媒体技术的在语文个性化教学中的措施
在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课堂的个性化教学要,应加强以下措施。
1)精心设计制作好语文课件。制作好课件开展新媒体课堂教学的基础。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具体就体现在语文教师要能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学会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前提在于设计并制作课件。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现代的媒体技术理念、熟悉并掌握一项软件操作技能,把自己的教学风格充分的展示出来,把学生引入一个探索和创造的新境界里。新媒体技术课件制作,应按照目的性、科学性和恰当性原则,使用多媒体素材,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发挥好新媒体技术特长,按照语文教学内容重点,精心设计和制作好新媒体素材,汇集图文声像的综技术表现特征,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提升学习的效率。在课件素材的选择和制作中,应正确选择教学内容,精心布局结构,认真思考视听形象表现,合理运用音视频手段,对新媒体素材进行优化整合,做到简洁清晰,容量适当。
2)应全面提升老师掌握新媒体技术在课堂个性化教学中的驾驭能力。学校应加强培训,让老师掌握新媒体技术手段,提升新媒体和信息化思维水平和能力,这是让老师应用好新媒体开展个性化教学,从而发挥主导作用的要求。老师在自己具有创新意识,在新媒体技术应用中才会做到创造创新,才会应用好多媒体这个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也才能科学使用好新媒体技术应用,始终把提升学生主体性、创造性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放在首位,从实际出发,实现个性化教学的良好效果。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现代新媒体网络技术,使演示的语文课本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更加动态和直观。及时建立教与学的网站,让学生突破课堂限制,实现课下学习,实现学习意见的充分交流,也实现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指导反馈更加及时高效。
3)科学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语文个性化教学。在具体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结合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在个性化教学中追求实用性。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在应用多媒体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语文学科具有的自身特点,不能一味地单纯追求语文教学方式的现代性和技术性,而应结合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同时,应突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语文教师在运用新媒体技术设计和制作语文课件时,应结合教学的实际,按照语文课件设计的原则,应牢牢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又应兼顾好学生的认知规律,组合好语文教学素材,展示认知规律,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重点分层次、分环节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参与讨论,逐步思考有关知识点,找寻出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应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多媒体课件,恰到好处地化解有关难点,有效消除疑点,并对有关重点、难点知识以特殊的课件方式,采用特殊手段,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视听觉,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课效果。
四、结语
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高职语文课堂的个性化教学,充分合理地利用其优势,有效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合作交融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效果。
作者:陈娟 单位: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优化教学方法,突显大学语文的“理”、“趣”、“美”——论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伍玉婵-《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