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无论是从新课程教学理念到教学创新实践,还是从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到课堂教学效果的管理评价,都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整体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面对成绩的取得,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之一:过多地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忽视了语文最基础的工具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没有正视语文是非下苦功夫才能学好的这一客观规律,缺乏必要的语文实践体验,使语文教学流于空疏,导致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
之二:在学科整合的大旗下,进行了过多的非语文活动,导致语文学科“红杏出墙”,“不务正业”,“为他人作嫁”,语文课上成了音乐课、品德课。
之三:课堂上用大量的师生对话讨论代替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静不下心来潜心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有浮躁之气。
之四:语文实践的形式单一,朗读感悟有余,积累运用不够,夸夸其谈,学生不写字,教师不板书。
之五:在教学中出现方式、方法过多,为合作而合作,有哗众取宠之嫌,实际效果不佳的现象。
基于这些问题,我认为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准确定位,新课堂应该注重动态生成,更应该注重预设。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从课程性质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什么。教学设计必须要突出语文课程的性质,强化语言和思维训练,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学会正确地理解和得体地表达,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第一,强调语言感悟。教学实践表明,语言能力的养成,离不开相关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精要、有效的科学训练,更离不开学习者自身的语言运用的创新实践。因而,设计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上,训练学生结合语境,领悟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语言的语境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重视思维训练。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语文课程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任何语文活动,都是思维活动,听和读,是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想;说和写,是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抓住了思维训练,也就抓住了语文训练的核心。
第三,开发学习资源。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是高效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教材大多是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先要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明确教材编写意图。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倡导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在教学环节安排、教材处理、课堂导入、教学策略、指导学习、平等对话等整堂课的设计中,体现对教师、师生、生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师生的生命生成。
体现民主和谐。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构建“和谐课堂”。课堂中师生和谐、生生和谐、环境和谐、学生发展和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要义。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赞赏,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赞赏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专长。在课堂对话设计中,要体现出民主、平等、热情、真诚和合作。教学环境、氛围的设计上要突出和谐,在师生交流环节设计中,表现出友善、商量、切磋、讨论、倾听、沟通、信任;在师生互动设计中,要尽量留出时间,允许学生答错了再重答,答不完整允许再补充,不明白允许发问,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整个设计应该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互信的课堂设计。
构建对话机制。汉字思维内涵的多层次性、语文内容的丰富性和语文阅读的多解性,语文教学构建“对话”机制,正是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性的潜力,拓展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培养学生回旋喷涌的思辨力和创造力的水之荡、石之激。因此,教学设计要把握对话的创造、生成功能,引导学生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情境对话。通过对话,改善教与学的质量。
追求教学创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课堂教学的现代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根据语文新课程所表现的新理念,挖掘语文学科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和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思考的时空,尊重学生语文实践中的感受,呵护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闪现出的智慧火花,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学有动力、学有激情、学有创新,成为新知的发现者、研究者、创新者。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只有充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提升,生成能更好地达到预设目标,两者相辅相成。所以评课首先要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评价,也就是对教师预设能力的评价。
教学目标的设计。预设什么,怎样预设,首先得弄明白为什么而预设,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既能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又能为评价提供依据。
语文教学目标一定要有语文学科的独特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立足“字、词、句、篇”,提升“读、写、听、说”能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另外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可操作性强。
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材料,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中介。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怎样教”服务于“教什么”。一堂课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内容,那么无论其教学方法怎样设计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课;一堂课如果没有一定的容量的教学内容,那也将会是一堂空洞的课。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一般应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的刺激程度,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
教学内容确定后,更重要是还要从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出发,创造性地选择和重组教学内容,立足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适当拓展教材,使教学内容更丰厚,更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有利于学生发展。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有水平选用教材,并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进行适当地舍取、重组或调整,使教材和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一定不要生硬地照搬教学参考用书。教师要在重视学科知识学习和学科技能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语文生命性、人文性的感悟和表达。教学内容要开放,注意有限的课堂与无限的生活的沟通,处理好文本知识与课外拓展的关系。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6―0093―01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水平的高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手段如何变化,教学设计如何多元,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而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之一。
一、教学目标和环节要切实有效
1.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单纯。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是个常数,如果目标过多,每个目标所分配的时间就会减少,势必造成水过地皮湿,什么都想抓,结果什么都抓不住的局面,这和古人说的“少则得,多则惑”是一样的道理。因此,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少些、单纯些,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抓得比较实在,学生才能学有所得。
2. 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简洁。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应当省去。现行的语文课堂,个别教师安排的无用环节太多,这是造成教学低效的原因。我们知道,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那些无用的环节上花费过多时间,真正属于学生的有用的时间就会减少。因此,教师要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学情定教法,剔除对学生学习无用的教学环节。
二、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
实践证明,越是简洁的教学语言,越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听课兴趣,课堂效率也相对较高。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讲解课文唠唠叨叨,启发学生喋喋不休,所提问题琐琐细细,这种教学行为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设计。
1. 精心预设提问语。相同的一个问题,如果提问的方法不够恰当,一方面会影响学生答题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学生答题的速度,从而影响整节课的有效教学时间。如,笔者在教学《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一下子就在书中找到了这个答案,节省了不少时间,后来的教学据此展开,精彩纷呈,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肯定。由此笔者深深体会到,课前精心预设好问题,可以使课堂教学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压缩锤炼讲授语。作为教师,要让讲授的语言发挥最大的作用,做到精讲、少讲,挤出时间让学生讲、让学生练。首先,教师需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力争使教学语言简洁、不罗嗦,能课前设计的就课前设计好。其次,要转变教学思想,尽量压缩讲授时间,能不讲的坚决不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B-0037-01
新课程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前进,学会学习。
一、凸现自主,激发探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为教而教,而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教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自主得以体现,探究欲望得到满足。启发学生思考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去开垦;讲述要留有“余味”,留给学生自己去“品尝”;分析问题要留有空间、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和探索。让学生思维由“聚敛”变为“发散”;由“正向”变为“横向”或“逆向”。
(一)凸现自主,培养兴趣
一堂好课,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要想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秋游》时,让学生回忆“秋天到了,你来到田野上喜欢做什么呀?”学生们生长在农村,都有过在田野上玩耍的经历,因此,他们有的说“我喜欢去逮蚂蚱,一扑就捉住了”,有的说“我喜欢和小伙伴追逐做游戏”……他们说得兴高采烈,妙趣横生,从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可以看得出来,主体意识被激发,他们乐于去表达。
儿童的思维是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也是由老师潜移默化地培养的。如《雨点》一文的学习中,当学生们读通课文后,我问道:“孩子们,想变成雨点到大自然中去游玩吗?”他们不约而同地说“想!”“小雨点们动起来,想到哪儿就去试试吧!”学生们在课堂上活动起来,找“大海”、找“小溪”、找“草叶”、“你来到了哪儿,在做什么?”孩子们自主说话交流,不仅融合了课本上的语言,他们还想象拓延展,有的说“雨点落在草叶上,在草叶上滑滑梯”。有的说“雨点落进泥土里,在泥土里和蚯蚓捉迷藏”。多生动的想象啊!这就是一句句优美的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了自主学习。
(二)活跃思维,引发探究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学生的思维一旦被调动起来,就能激发探究兴趣。探究之前,要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以学生的质疑促进探究的兴趣。
如《有趣的发现》一文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读题后对课题提提问题,出现了“谁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这个发现很有趣”……这些是很有价值的问题。继续加以引导,“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他们在思考中找到了解疑的途径。“那么,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去读书,找找答案,再和组内同学交流交流吧!”交流中,学生兴致勃勃说着自己的发现,当有的同学提出达尔文在岛上看到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这一发现,紧接着有同学提出下一个问题“翅膀小的昆虫哪去了?为什么会这样?我看到路边有翅膀小的昆虫啊”。我抓住这点,“是啊,你再读读,找找,看看还能发现什么?”学生就在自己与老师有意无意地设问中去朗读、去探究、去发现。他们参与了探究的过程,享受了交流中探究的乐趣,并从中学有所得,体现了参与、思考探究的真正意义――学生讨论的问题,不再是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硬塞给学生的,而是来自学生,是学生急于释疑求解的问题,他们的探究是自发的、乐意的,感到愉快而有所得的。
二、激发想象,创造智慧
想象力是影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非认知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如果丧失想象、思维和自己的语言,既不会自己思考,也不会说自己的话,仅仅靠“回忆”书本上现成的词句过日子,那可以说是一种悲哀。富于想象力的学生将各种想象具体化,善于想象从未发生过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仅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学生沉浸在想象之中,智慧的火花频频爆发,学生正处于想象的最佳时期,他们的眼中、心灵中有想象世界,怎样使教学内容与学生们的想象世界融合起来,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呢?我在尝试中探索着。在教学《蚂蚁和蝈蝈》时,读完蚂蚁在烈日下齐心搬粮食的一段后,让学生品一品,想象一下蚂蚁们还会怎么搬粮食,它们的心里怎么想?怎么喊号子?可以边想边演。这样,学生们的大脑被激活,他们说得可生动了,“有的抱,有的含,有的扛……”“领头的蚂蚁喊着‘加油啊,一二’!”……一点一滴地展现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新的种子往往孕育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撒创新的种子,激发想象力,使孩子们从自己的眼光,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作出联想,正是儿童富有创造性的表现。
参考文献:
在授课之前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安排进行充分的设计,能够让教师提升对课堂的掌控情况[1]。有效的课堂设计需要建立在对教学手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充分分析与综合设计基础之上,在教学方案上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特点,从而提升课堂设计有效性[2]。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主线,研究了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管理策略。
一、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多数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多媒体教学所产生的优势,但在重视与应用程度上存在过度情况。部分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展开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时间的高效化管理[3]。对于部分课程而言,例如阅读理解课程或学习重点课程,虽然多媒体教学能够直观的将信息展现出来,但这些需要学生自主理解的内容无法通过多媒体学习提升理解能力。
(二)评价方式不当
目前多数教师更重视对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也就是重视总结性评价,而对于学生学习阶段的过程性评价有时候忽略[4]。在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的设计中若没有加入过程性评价则无法了解现阶段课堂设计存在的问题或对学生有哪些帮助。在授课中缺乏立即评价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动态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影响了教学设计的改进。
(三)脱离现实生活实际
对于小学生而言,对语文学习的理解能力以及掌握能力需要循序渐进地被激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联性。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课程设计上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在课堂举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兴趣,从而影响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与关注程度,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优化管理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优化学生的课堂管理,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工作,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下面就从课前、课中和课后这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具体管理策略:
(一)课堂教学设计管理中的课前准备
在对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课前的准备是十分重要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需建立在教师充分的准备基础之上,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还应在素材上加强收集,做到有备无患。例如在学习《蒲公英》这一课程时,若时间条件允许,教师可采集一些蒲公英让学生在教室内观赏,或在户外让学生观看蒲公英种子随风飞扬的画面。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还能够加深学生对蒲公英这一物体的理解,有利于语文课程的学习。
(二)课堂管理中促进学生生活经验的融入
课堂管理并非单指的是纪律的管理,而是对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管理。因此,要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课堂管理中促进学生生活经验的融入。小学生由于年龄、见识等方面的影响,在学习课程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讲解课程以及设计课程时可融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在学习《赵州桥》这一课程时,可在课堂导入中引入问题,例如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将自己见到过最宏伟的桥以及对桥的印象表达出来。之后将赵州桥这一话题引入,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赵州桥的课程内容,了解赵州桥的来历以及基本信息,将赵州桥与自己心目中最宏伟的桥作对比,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三)课堂管理中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管理和引导,这时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行潜移默化的课堂管理。虽然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效果,但在应用程度上教师也应有所掌控,不应一味地采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具体而言,教师应正视多媒体教学这一方式的优势与劣势,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判断是否应该采用多媒体方式。相对于文字与图片而言,教师的讲解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更能够提升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帮助学生主动思考。
(四)课堂教学设计管理中增加过程性评价
课堂教学设计管理中,对整个课程做出过程性的评价,有利于课程的总结和优化,对课堂教学设计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学生阶段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不仅在学期末通过考试方式了解学生这一学期的学习效果,还应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改进学习方法,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重点讲解。过程性评价可从课堂提问方式来了解,让学生详细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提升阶段性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在评价方式上可采用自我评价与小组内互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自身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主动改进。教师也可在讲解完某一课程后,针对课文后的提问让学生在课堂中讨论、学习,通过学生的讨论过程以及最终得出的结论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逐渐改进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过程性评价、融入生活经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重视课前准备等方面提升教学设计有效性。
作者:陈培泽 单位:河源市和平县浰源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艳.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1:74.
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性课程是小学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小学生通过课堂合作学习能够形成一定的集体观念,使其能够更好地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1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索阶段的组织设计流程
在搭建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模式过程中,应该将自主探索阶段视为是最主要的前期准备阶段来设计。在这一阶段,学生主要通过教师引导来围绕已设定问题展开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的讨论过程,并在讨论中总结归纳和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索阶段中,教师应该尽可能改善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让他们对语文内容学习产生强烈渴望。因此自主探索阶段作为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基础阶段,它也是关键阶段,能够对后继教学工作产生重要的直接性影响。
2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互动阶段的组织设计流程
在设计合作互动这一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部分时,应该考虑它的主旨思想,那就是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工作,提出教学任务,并探讨合作学习任务的可行性。学生在合作互动学习阶段需要拥有自我自由表达想法的空间与时间,在相互听取并讨论意见的过程中来实现有效信息交流,最后制定一套完整的、统一的教学活动方案。换言之,合作互动阶段学习应该有效展示学生自我表现力,同时有效发挥他们的团结协作与融合能力,非常关键。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分工操作、创意设计及题目练习来提升他们的自我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1]。详细讲,教师应该首先基于学生学习能力与课堂教学实际状况为学生分组,确保每组人数在4~6人左右。在分组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效把握每一学习小组成员的能力分配,要做到优劣搭配,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中等及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以达到小组分配理论中的科学性与高效性标准,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化互补效应,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取得良好成效的有利途径。再者,应该在实施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为每一小组成员小学生划定成员责任范围,以发挥小组成员中每一个人的个体优势,在优势发挥过程中来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与集体观念。为此,教师应该为每一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资料查询员以及专门发言人。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教学工作者可以运用汇报表演的形式组织开展诗歌、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题材的阅读活动。由于这些题材的文章比较适合用作舞台剧的素材,所以,教学工作者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阅读材料进行改编,使其成为音乐剧、课本剧、诗歌朗诵等活动适用的素材,让学生通过表演对作品进行演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知识的内化。以《精卫填海》为例,教学工作者需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课文相关的材料,然后结合材料对以神话故事《精卫填海》为主题的话剧进行编排,通过分角色扮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
3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组际交流阶段的组织设计流程
组际交流应该被视为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因为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更大规模的相互互动。当学生通过组内交流彼此之间探讨语文知识内涵并强化对语文学习内容认知以后,他们的发言人就会在班级内向其他组同学公布该组讨论结果,并发出提问,促成组际交流氛围。在组际交流过程中,其他小组学生会对所提出问题进行回答,并补充和评价已发言小组的讨论结果,而此时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汇总每一小组的报告思路,以此来更好组织组际交流过程,引导学生强化思维逻辑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再通过讨论与协商来向学生传授学习技巧,以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组际交流,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都能得以提升。具体来说,以苏轼的《赠刘景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可以先让学生对这首诗进行预习,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对与这首诗有关的内容形成一定了解,然后,教学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情感、内涵产生感悟。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和音频,使其通过视听体验对诗文内容中苏轼勉励友人刘景文的情感产生相应的感悟,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围绕诗文内涵和情感展开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在组内讨论和组际交流过程中,若是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教学工作者需要及时给予引导和指导,帮助其加深对诗文的理解,使阅读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4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成果展示阶段的组织设计流程
成果展示阶段是对上述教学流程的总结,是教学成果的收获与分享过程,同样需要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个案进行分析,评价学生在个案中所展示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思路,最终做到统一评价标准,在统一标准过程中也发现学生问题,从而让其对语文学习认知与解题思路有所提升,这些工作都能为最终的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模式总评创造有利条件。在成果展示阶段,教师也鼓励学生对学习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不断辨析,通过互动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思路,让他们在踊跃的发言过程中实现潜移默化的学习信息交换与共享,最大限度丰富自身学习范围,在这一流程中,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能得以快速提高。
5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总结评价阶段的组织设计流程
总结评价阶段的主旨就在于展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成果。这一阶段中,学生的所有学习成果都会得以展示,并在结果中展开组内评价与组际评价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自评、互评结果包括互动行为来给出教师总评,这其中就包括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在总评阶段,教师要对学生做出实时引导与监督,以达到协调学生课堂行为的目的,同时快速推动教学进度,特别是要对学习进展缓慢的小组做出特殊指导。在总结评价阶段,教师工作者既要做客观的总评参与者,也要做合作学习的总体监控者[3]。同时,教师也应该更加倾向于主观技术来实施总结评价过程,主要是以更多客观数据来展示学生学习成果,以此来设计更多教学情境环节来锻炼学生的学习技巧,帮助他们理解语文知识中的相关内涵与实质,最终提高学习能力。具体来讲,合作学习阶段的组织设计一定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给出引导与监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合作学习流程。如果出现任何差错,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整,梳理问题,积极参与到监督合作学习的全流程当中,切身掌握合作学习的进度与内容。
6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必须经历一定实践过程才会见到成效。本文也提出了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相关设计流程,希望以此来督促学生提升团结协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帮助他们在该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未来的学习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王凤娟 高清军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经棚镇中心完小
参考文献
在传统教学的设计理论中,教学内容为教师所教的及学习者要学的,没有在技能和知识操作方面加以描述,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全面,也不符合实际情况,面对这些抽象且远离生活的内容,学生并不感兴趣。学习内容缺少生活中的具体元素,不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生活有所了解和认识。
2.教学设计有两极化态势
优秀的教学设计,要有恰当、准确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中,课堂教学设计应使学生理解并应用语文知识,语言得到丰富积累,语感和发展思维得到培养。但教学设计者在设计教与学的目标时,更对认知领域有所倾向,认为教学核心是:积累字词句,学习语法知识,这种设计观带有较强的片面性。课堂教学应该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知识及发展能力,更要使学生的全身心都得到发展。又因为目前注重合作学习,在课堂设计中不管学生本身的想法,都要加入小组,而且学生在激烈争论后期待教师给予明确答案,但教师经常会说:你们都很棒,这使学生很迷糊,甚至产生误导。
3.过分使用现代教学媒体
在小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频繁使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媒体,但很多教师都属于“黑板搬家”,在课件中呈现较多的知识和内容,依旧让学生阅读和背诵,没有得到较好的效果。该种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但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对于“工具至上”的这种思想,使实际教学中缺少师生交流。
二、课堂教学设计中应采取的对策
1.深层次融合科学与人文
目标制定方面,要对人文思想与科学思想进行批判的扬弃和吸收,并对认知领域的行为目标与情感领域的目标进行兼顾,达到共同实现的效果,保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活动为有目的的活动,掌握基础知识,包括语法和字词句的学习能够取得某些方面的成功,但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二者进行相应的扬弃和吸收,针对具体教学情境制订教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从而指导和鼓励学生进行知识探索。
2.合理使用教学媒体
传统的学习方式要与现代的教学媒体有机结合,如何才能有效结合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最佳学习效果呢?例如,教学中学习生字,教师可先以板书的形式,一笔一画地为学生展示,随学生反应,强调书写中的注意事项,学生可一边听讲解,一边模仿,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正确地掌握生字。在学习生字的后期阶段,要应用教学媒体,使用生字的学习软件,对生字的读音、笔顺和笔画都进一步巩固,也直观、形象地进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将传统板书这类教学媒体和现代媒体有效结合,既能使学生得到情感刺激,又能更形象生动地理解汉字,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课改中不断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这就会导致课堂气氛较为压抑,很多学生因为过于压抑而讨厌上课,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为学生营造轻松、简单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把精讲多练化繁为简,理清脉络、突出主干,使教学简单易行。其中会话为实践性的能力,教师要加强在课堂中进行会话训练,根据交际情境设置相应题目,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比如,《观潮》这一课,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对大潮之前、来潮之时和潮头过后的段落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然后使其根据经历描述自己认为最美的景色,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修辞使用能力的提高。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其中90%以上学生来自云南农村地区,80%左右学生期待能成为中小学教师。学生生源水平一般,课堂教学应重视趣味导向。学生已学习《古代汉语》课程1个月,接触过诸如甲骨文、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之类的概念、术语,未接触过语文教育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为授课人主持的校级课题《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与中小学教学的衔接阶段性成果,为适应微课教学需要,遴选其中“象形字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部分内容设计而成,属于跨学科教学。
【教学目标】
1. 感受象形字的直观、魅力,喜欢象形字。
2. 感知象形字的3个特点。
3. 对象形字应用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能认同、思考。
4. 课余关注象形字、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象形字的直观、魅力,对象形字应用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能认同、思考。
难点:辨认象形字,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没有感性经验,难于认同。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 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激趣导入
1. 猜猜下面的甲骨文,您能猜对几个?(多媒体展示6个象形字)
■
(1)教师导语:今天我们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六书”并非“六本书”,二是“六书”是讲汉字形体结构的。之所以加上“古代汉语”,是为了让大家感受到学以致用,也感受到古代汉语并非只是教会大家学习讲授文言文的,甚至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都有直接的关系。
(2)教师提问,并请同学独立思考以上6个字,同桌交流,之后请2位学生发言,尝试辨认。
(设计意图:这6个象形字来源于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1,目的有2个,一是引出下一个片段,展示识字“口耳目”和识字4“日月明”,学生会好奇、惊讶,充满学习兴趣;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象形字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间的密切关系。)
二、“六书”简介
1. 教师展示并讲解“六书”的出处、班固和许慎对六书的解释。
《周礼・地官・保氏》:“保氏(周代掌管教育的官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贵族子弟)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班固《汉书・艺文志》: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教师讲解:“六书”的“书”本义为握笔书写,“六书”指汉字的六种形体结构,采用班固使用的顺序、许慎使用的名称。是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本次微课集中学习的是象形字。
2. 教师展示3个象形字的图片,请学生辨认,感受象形字的直观性;讲解许慎《说文解字・叙》对象形字的解释。
■
教师展示并讲解:许慎《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3. 师生共同总结象形字的特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展示象形字图片,遵循由形象到抽象的认识顺序,由感性经验概括出象形字特点的理性经验,学生在有趣的过程中,悟会象形字的特点,为下一步应用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作好铺垫。)
三、象形字应用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设想
1. 提出设想:认识生字;认读和辩解象形字作为声符的读音或者作为形符时本义的范畴。
2. 案例枚举:页字旁常用汉字、月字旁常用汉字
(1)“页”字偏旁和头部有关
教师提问:“页”字在学生学习经历中,常见的地方是作为“页码”“书页”的意义,那么小学阶段常用字中“页”字做偏旁的汉字也这样吗?
■
带着这个疑问,教师出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常用字“页”字偏旁汉字统计:颤、颇、颗、领、颠、额、颈,7个字都和人的头部有关,前三个呢?教师出示《说文》的解释:“颤:头不正也。颗:颗,小头也。颇:头偏也”。可见,也和头部相关。
明确:教师教学“页”字旁汉字时应引导学生关注其和“头部”意义相关的特点,以方便识记汉字和理解其意义。
(2)肉与月易混淆
“月”字、“肉”字作为偏旁,都写为“月”字,那么究竟怎么分辨?教师展示“月”字、“肉”字的甲骨文、小篆字形,解释形体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常用汉字中有44个汉字用‘月’字作为偏旁,这些汉字到底和“月亮”还是“肉”有关系呢?”
明确:“月”字旁常用汉字,主要和“肉”(身体)有关系,教师在教学“月”字旁汉字是可引导学生关注与“身体”相关这一特点,以方便识记和理解汉字。
四、课堂小练习
1. 案例分析
教师展示2个案例:
案例A:有小学生问到“好”字怎么理解,有老师说:“男的和女的结合在一起,当然是美好无比的了。”有老师教“朋”字,对学生讲:“两个月亮耍得好,靠拢了,就是朋友。”
案例B:“礻”与“衤”的强调,如果教师对汉字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凡“礻”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凡“衤”与衣服相关,学生就会分辨出含有这些偏旁的字来。
提示:小组讨论;可利用智能手机登陆“汉典网”查阅“好”“朋”“示”字的字源字形。
2. 师生交流
明确:识字教学中拆解汉字是常用的方法,如果能依据汉字学字源字形拆解的话,教学就会更科学、合理。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突出实践性、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思考和举一反三。尤其是尝试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登陆专业学习网页,查阅资料,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辅助学习。)
五、课外拓展
1. 课外上网观看经典动画片《36个象形字》;了解云南丽江东巴文,感受活着的象形字的魅力。
二、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发展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还要最大程度的展示数学的发展。小学数学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育也必须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所以运用现代科技和统计知识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地区特色,在数学课程内容上的安排也存在差异,但是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熟练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必要性的认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课程内容主要在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第一,数学课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第二,数学课程设计的理念与人们对数学的认识也在变化。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
数学课程有两种,一种是针对全部小学数学教育的通识课程,还有一种是针对理科学生的课程。在此,我们对第二种进行分析。
1、必修基础课程
数学基础课的主线是几何、代数、分析。在高等代数的学习中,由于新概念的引入,形成了抽象代数。抽象代数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计算机方面,通信领域。抽象代数的思想在基础教育的很多学科中都有体现。基础知识的讲解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对数学家的介绍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用现代的数学方法讲述传统知识。
2、必修应用类课程
这类课程包括模糊数学应用、数学建模以及概率论与统计等。而其中,概率和统计是新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学会用随机的思想来分析数据。数学建模是一种使用数学工具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形成具体数学结构,然后再进行求解的一种方法。数学建模是一种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方式,其主要是对数学方式进行全面的介绍,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数学。
3、小学数学教育类课程
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习兴趣。这两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具有丰富完整的知识结构,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当地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明白数学不仅仅是“工具”,也是文化的一种,是对人类社会进步非常重要的文化之一。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234-01
新课标的推广实施,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思想,已经形成初步的新教学理念。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都积极追求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我觉得一节“好课”应该首要把握好第一个环节,那就是开头。清代学者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忍去弃。”?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首称目,引人人胜,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以里现出灵动的色彩。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忽视课堂的开头引入,因循守旧,照搬别人的教案,照本宣科,没有教学新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仅从语文课堂的开头设计去作浅显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一、创设情境
“末成曲调先有情”,为学生渲染出身临其境的气氛。所调情境,就是“情”与“境”的交融。精心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的状态,与文章产生共鸣。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是写景散文。文章以鲜明的动静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美了我国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在教本课时,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并结合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几处情境:情境1:通过用多煤体出示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热闹景象;情境2:通过用语盲描绘,创设了“我”来到这棵大榕树底下欣赏这幅热闹画卷的的心情;情境3:伴随着课文配乐朗诵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景象,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中。通过情境的设置,这堂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带动起来,大家都紧紧的盯着这幅美丽的景象.深深的去感受作者当时对南方自然美景由衷的喜爱和深深的赞羹心境。
但是,当老师采取这种方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情境不要过分的渲染,切忌游离课文内容之外,一定要做到能放能收,恰到好处的把握好这个度。
二、设计悬念,扣人心弦
“犹抱琵琶半遮面”,勾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开始的时候,进行悬念的设置,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非要打破沙钢问到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这样一来。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带着问题去阅读的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中,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在西湖玉泉的所见所闻,赞美了一位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在开始教学的时候.我就给学生设置悬念:
1、鱼原来应该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到底是谁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能让鱼游到了纸上呢?2、课文讲的是什么事?“鱼游到了纸上”又是什么意思呢?3、作者去玉泉观鱼?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你是否能从作者对这位青年的描写中猜出他是一位聋哑人呢?
具体而言,悬念的设置在内容上,要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在手法上,应该浓缩全文,必要时可以从中截取片断;在技巧上,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难易适当,让悬念处于学生控制范围之内。问题太难,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状态,达不到课堂前后内容相互联系相互照应的效果;问题太容易,则吸引不了学生的求知兴趣。悬念不能设置过多,而且要在适当的时候解开谜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三、讲述故事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
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1)介绍名人,谈话导入。
①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
②生发言(略)。
③谈到李时珍时,师: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课前我们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你们都收集到了吗?自己准备一下,再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④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⑤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锁定李时珍,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⑥生齐读课题。
(2)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老师请五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指名后,要求: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
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3)出示词语,比赛读。
诊费 鄙视 患者 记载 积累 编写
疑难病症 对症下药 严寒酷暑 本草纲目
(4)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是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1)完善:完美。
(2)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3)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4)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5)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5)再读课文,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1、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讲什么。
(2)仔细阅读,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把几个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果有的自然段单独讲一个意思,那就独立成为一段。
2、交流学习结果,填写表格。
(6)齐读课文
(7)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识记方法。
2、仔细观察,注意容易写错的地方。
“医”的最后一笔是点。
“诊”的三撇要排纵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示。
(8)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抄写生字。
2、收集今天学习的好词,用喜 欢的词写几句话。
3、朗读课文。
(二)第二课时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1.轻声读2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第2自然段。
三、学习第3——5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
(l)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3.学习第4——5自然段
课文前3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第4自然段的学习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出示问题: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四、总结
(1)课文5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朗读全文。
五、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个精彩的导入,既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又可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堂导入经常有以下方式:
1.复习导入。这是一种常见的传统的导入方式,可以采取教师自己回忆上一堂课的内容,也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小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一定会积极发言,进而能有效渲染课堂氛围。
2.故事导入。“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兴趣又可孕育愿望,可滋生动力。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找一个相关的故事讲给学生,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改编为一个小故事,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好奇心。
3.音乐导入。一段优美的音乐,定能沁人心脾,给人以美感。有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并能克服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可以播放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又如学习《一夜的工作》一文,可播放歌曲《歌唱敬爱的》。
4.视频导入。多媒体的普及,让我们有条件给学生们展现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参与课堂。可以从孩子们喜欢看的电视剧中剪辑一段,例如《喜洋洋与灰太狼》、《西游记》、《哆啦A梦》、《葫芦娃》等,但要注意一定要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并进行正确引导和总结。
5.悬念导入。古人云:“学贵在思,思源于疑”。这种导入方式旨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便能激发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想方设法找到答案。例如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人字,让学生给这个人字前边加一些修饰语,学生顿时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心胸宽广的人,见义忘利的人,助人为乐的人,尖酸刻薄的人等等,这时候话锋一转,大家说的都很有理,但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个“怪人”。怪在哪里呢?他是装在套子里的人,想必这时候大家都非常期待的来了解这个人。
此外,还有热门话题导入,猜谜语导入,小话剧导入,游戏导入,实物道具导入,巧设情景导入、名言警句导入等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堂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
二、新授课过程中的活动形式
1.课堂采访。这种活动形式,比较新颖,学生很感兴趣,教师可以自己扮演记者,采访学生,也可以在学生中选一位小记者,进行采访。采访的过程中,语言要诙谐幽默,但要控制好整个课堂秩序,避免乱而无章。
2.角色扮演。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造力是很强的,一旦他们的激情被点燃,潜能被激发,一定会收到你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在学习《小红帽》一文时,可以找三位学生分别扮演外婆,小女孩,大灰狼,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最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表演,并自己说出其中的道理,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课堂游戏。这种活动形式可以广泛应用于教授基础知识中,学习拼音,汉字,词语等,游戏形式如:开火车,成语接龙,给形近字找朋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