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认识数字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招聘工作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指导监督下,学校成立公开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学校人事处,具体负责协调、组织公开招聘工作,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
二、招聘原则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确保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招聘基本条件
(一)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精神强,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能够胜任所聘任岗位的工作。
(二)应聘人员须为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博士或教授,博士毕业生须于2016年8月31日前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三)应聘人员最后学历所学专业及最高职称评定专业需与所应聘岗位要求一致。其他具体应聘条件见岗位要求一览表。
四、招聘岗位、计划及要求(见附表1)
五、招聘程序
(一)信息
招聘信息通过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南女子学院网站面向社会公开。
(二)报名时间、方式及要求
1、报名时间:2016年3月10日—2016年6月20日。考试分批进行。
2、报名方式及要求: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进行。
请应聘人员登录湖南女子学院网站人事处网页下载并如实填写《湖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报名表》、《湖南女子学院应聘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同时将《湖南女子学院应聘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学历学位证明材料(含第一学历证明材料)、身份证、职称证书、科研成果、获奖材料等岗位要求对应的材料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到应聘岗位的所在系部进行报名。未按要求报名和提供资格审查附件材料的,或提供虚假信息、信息不全等,取消资格。
所有纸质材料原件请在考试前一天送交到应聘系部,用于资格核查。
(三)资格审查
根据岗位招聘条件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合格人员名单在女子学校网站人事处网页公示并电话通知。请应聘人员及时关注。
(四)考试方法
1、开考比例:不设置开考比例。
2、考试方式:
应聘艺术设计系、艺术表演系、信息技术系、体育课教学部的岗位:采取试讲(含面试)、科研业绩与水平评价评分(详见女子学校网站人事处网页)和专业技能测试方式进行。按百分制计算综合成绩,其中试讲(含面试)占综合成绩的50%、科研业绩与水平评价占25%、专业技能测试占25%。
试讲(含面试)、科研业绩与水平评价、专业技能测试:通过资格审查人员全部参加试讲(含面试)、科研业绩与水平评价、专业技能测试。试讲以授课和面谈的方式进行,主要测评应聘人员的形象气质、语言表达、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等;科研业绩与水平评价评分(详见女子学校网站人事处网页《湖南女子学院科研业绩与评价标准》);专业技能测试:主要测评应聘人员的专业操作能力。
应聘其他岗位:采取试讲(含面试)、科研业绩与水平评价评分(详见女子学校网站人事处网页)方式进行。按百分制计算综合成绩,其中试讲(含面试)占综合成绩的60%、科研业绩与水平评价占40%。
试讲(含面试)、科研业绩与水平评价:通过资格审查人员全部参加试讲(含面试)、科研业绩与水平评价、专业技能测试。试讲以授课和面谈的方式进行,主要测评应聘人员的形象气质、语言表达、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等;科研业绩与水平评价评分(详见女子学校网站人事处网页《湖南女子学院科研业绩与评价标准》)。
设置试讲、专业技能测试合格分数线各为60分(含60分)。考试成绩在湖南女子学院网站人事处网页公示。考试时间、地点、要求另行通知。
(五)体检与考察:
根据应聘同一岗位综合成绩排名先后,按岗位招聘数1:1的比例确定体检人员。体检在指定的市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进行。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执行。体检合格者进入考察,主要考察其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拟任岗位资格及是否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等情况。
有体检和考察不合格者,根据应聘同一岗位综合成绩排名先后依次等额递补(递补不超过两次)。
六、公示
根据综合成绩、体检和考察结果,经招聘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定拟聘用人选,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核,经审核合格的拟聘用人员名单在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公示7个工作日。
七、聘用及待遇
经公示无异议者,办理聘用手续,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后的聘用人员三周内未及时与学校签订就业协议(或合同),学校取消其聘用资格。拟聘用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有工作经历的应聘人员试用期为3个月,新进人员属初次就业的试用期为1年。试用期满,经考核不合格的,取消聘用。被聘用人员工资及福利待遇按相关规定执行,符合我校人才引进条件的各类人才,按我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给予相应待遇。
咨询电话:0731—82766126(邓老师周老师)
监督电话:0731—82772216(校监察室)
附件:湖南女子学院2016年公开招聘专任教师岗位、计划及要求一览表
湖南女子学院
小学生个性思维发展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的个性思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对小学阶段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向的塑造不但决定了学生对将来对学习的态度,更是学生进行一系列学习和创新性活动的基础,然而,当前在课堂上对小学生个性思维塑造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主要是缺乏创新性的引导,缺乏“通过数学的眼光来解释问题和通过数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思维从小学阶段开始就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求,现将引导小学生个性思维发展的对策研究总结如下:
一是要注重培养小学生数学思考的主动意识,小学阶段是儿童认识数学,正式走入数学世界的开始,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数学思维特点是处于由具体的形象思维模式向抽象与形象思维相结合模式转变的过渡阶段,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对学生进行尽早的能力训练,培养小学生数学思考的主动意识。例如在教对阿拉伯数字2的认识时,可以用1表示一只小鸭,再游来一只后就用2表示,同时教会学生1与2大小的比较方法,以及2可以分为两个1等内容。通过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尽早启迪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行为操作来认识数量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打下基础。
二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中数形结合的特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在继承传统教案设计的基础上,摒弃单维的、呆板的、封闭的、主观的教学设计,追求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弹性”设计;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默契配合,尽情演绎生动的课堂。而在这一过程中,精心预设教学情境,合理把握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为题,借助信息技术的功效把“测量”的思想凸现到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实现对长方体体积与其长、宽、高关系的深入理解:导入时利用课件明确再现长度和面积的计量方法,即“计量一条线段的长度要看它包含有多少个相同的长度单位”,“计量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要看它包含有多少个相同的面积单位”,并使学生类比联想到物体体积与所含体积单位间的关系,而后,引导学生上机操作,通过拖动课件中一个个小正方体来模拟测量屏幕中大长方体的体积。真实、自然、生动的材料成为学生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有效资源,“为什么只沿着长方体的长、宽、高摆也能知道长方体的体积?”通过深入进行数学思考,一个个富有灵性的小正方体,把长方体体
积与长、宽、高的关系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之中。
1、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大胆进行推理与预测,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2、愿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 一手一张统计表 铅笔 橡皮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这是一家什么店?
2、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蜘蛛和糖果店》(让幼儿说说自己爱吃的糖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听故事根据线索预测不同人物喜欢的糖
1、来买糖,蜘蛛出示的买糖记录。
提问:你们同意蜘蛛的猜测吗?从记录中的哪里可以看出喜欢吃棒棒糖?都记录了什么?
2、东东来买糖,出示东东的买糖记录。
提问:东东来过几次糖果店?买过什么糖?这次要买什么糖?
3、羊羊来买糖,出示羊羊的买糖记录。
提问:羊羊买过几种糖?他来过店里5次,怎么只买了4种糖?这次羊羊要买什么糖?(幼儿操作记录表)
小结:要观察和多了解客人,把客人来的次数和买的名称记录下来,通过统计我们可以猜测出这个客人可能喜欢会吃什么糖?(从生活中的故事出发,以绘本为主线,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边看边推理,边预测边验证,训练孩子通过观察到进行推理到验证预测的思维能力)
三、最受欢迎的糖果
1、阿姨又准备进货了,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糖果最受欢迎呢?
2、出示"糖果一周销售记录表"和"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理解。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统计表,找出最受欢迎的糖果。
小结: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很快找到了最受欢迎的糖果,阿姨非常感谢蜘蛛的帮忙,平常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帮助身边的朋友和爸爸妈妈,来统计看看他们喜欢的东西。
四、活动结束
课程介绍:
它的画面有的湿漉漉有的暖洋洋,有的栩栩如生有的惟妙惟肖,有的穿越时空直抵心灵有的精确严谨干脆是照片。它讲故事,只看图也让幼小的心灵感悟到世界的和美丽。
它的更大魔力在于,它讲的是世界万物的道理,讲的是世界万物的规律,讲的是孩子能懂秩序和方法,它讲的是数学。年轻的妈妈们一定困惑,怎么给讲时间呢?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数学科目存在错误认识,而且不乏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其数学学习的问题,首先要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深入了解数学的魅力。所以,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中高年级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其兴趣爱好,增强课程导入的趣味性。
第一,课程导入方式要有趣,容易吸引人。在内容上添置多个悬念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释放更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容丰富灵活,富有趣味,跟随教师进入学习是快乐的事情,更是一种获得知识的享受。只有依照这些,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会集中到课堂上。
第二,课程导入的内容要直观、简单,易于理解。由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由于还处于发育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而且还存在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起来难度更大。所以,教师在编写课程导入教案时,应该选择直观、实例、图画等形式,加入新知识和定义的内容,让学生重新认识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二、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深入教学课堂
课堂导入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初级阶段,但不是最后目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收获知识,提高认知能力。所以,要使学生深入教学课堂。
1.课堂导入要有明确的目标
课堂导入的目标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针对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课堂导入,主要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的内容上。例如在教授“圆的周长”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较小的圆形实物,直接向学生发问,如何知道该实物的周长?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用尺子直接测量。然后,教师可以将其延伸到更大的圆形物体,比如无法直接测量的地球周长。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已经学习的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进行引导,周长与边长有直接的关系,圆的周长是不是也同样呢?通过不断的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使其主动进入课堂学习。
2.课程导入要考虑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性
小学的数学教材内容前后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一般从简单到复杂逐步递进。将新课程导入课堂教学有多种方法,其中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能够充分体现紧密的衔接性。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老师可以先准备10个橘子,将其平均分给2个、5个和10个学生,这是整数的除法,可以简单操作。但是将10个橘子平均分给20或30个学生,就会涉及分数的问题。所以,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衔接性,可以通过先复习旧知识,再引出新知识,让学生对分数的写法、读法和计算方法,都有提前的认知,以免过渡过大造成难以理解的情况。
三、课程导入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学生具备的潜在的思维方式,它具备抽象、概念和模式的特点,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素养的培训,不是通过简单的灌输知识,而是提高其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提升其认知能力。良好的数学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世界。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高层次目标,优秀的课程导入可以充分发挥前沿阵地的作用。
1.从数学史的角度进行课堂导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当前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多集中在知识和逻辑结构上,其实在每一个知识点的背后都隐藏着很多背景故事,深入了解这些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并从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中,感受坚毅、执着等优良的品格。例如,在讲解长方形周长时,可以加入数学符号的应用知识,同时,将卡迪尔和祖冲之在研究符号思想时发生的故事同时讲述给学生。
2.在课程导入中引入数学思想
在实施过程中,我积极参加园内教研会议,做好记录与传达工作.不断地学习,完善自己,在教学中起到表彰作用.为了使计划落实到位,组织教师开会,并围绕这个目标去展开各科教学.在教学中老师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认真备好课,做好充分教学具.努力完成好每一节活动课的教学任务.
在语言教学中我和温老师会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材篇教案,制作教学具.还设定特色教学<<幼儿听读游戏,识字>>,通过故事.诗歌. 童话.散文.绕口令等的形式,利用提问,情境创设,谈话.表演的教学手段去培养幼儿爱说爱讲普通话,并能积极而有礼貌的参与交谈,培养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的习惯,在平时多鼓励幼儿大胆的用普通话交谈,给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说,从而使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进步提高,通过游戏增强幼儿的识字量及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朗读能力.
在计算教学中林老师陈老师能互相学习促进教学充分利用实物教学具.动物卡片.水果卡片激发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操作的兴趣,通过操作,探索.发现.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认识数字一至一百并要求幼儿会写.会读.会认及会倒数.顺数,一至十的组成加减法,十以内的连加连减,幼儿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较牢固,排序方面还要继续加强.
在英语教学中扬老师以培养幼儿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主,通过一些礼貌用语,身体部位的名称.家庭成员称呼.颜色单词及一些英文歌曲等.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充足的情感和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数学欣赏教育本着素质教育的目标,通过数学概貌的浏览、数学之美的欣赏、数学价值的剖析,能有效帮助学生从美学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数学、喜爱数学,从而促进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高中数学欣赏教育的原则如下:首先,数学欣赏教育的内容应具有可接受性,符合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其次,具有实用性.数学必修课应与数学欣赏教育紧密结合,成为必修课内容的深入和拓展.接着,具有科学性.数学欣赏课的内容应符合事实及数学理论.最后,具有可操作性.即数学欣赏教学的设计应能让教师实地操作,便于开展.
二、高中数学欣赏课的开展流程
为规范高中数学欣赏课程的开展,保证数学欣赏教育的效果,高中数学欣赏课的具体开展流程如下:首先,教师在广泛阅读后,合理选择能够作为欣赏教育的内容素材.其次,教师对欣赏教学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的钻研,保证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从而为塑造良好的欣赏课堂氛围奠基.接着,教师应该对选择的内容素材进行加工裁减,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取,进行欣赏课教案的设计.最后,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对欣赏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反思,同时组织学生对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研究,以巩固数学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三、高中生数学欣赏力的教育引导建议
1.引导学生欣赏数学背后的丰富故事
引导学生欣赏数学背后的丰富故事,即在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对数学的定理和概念、数学符号的发现过程、数学家的有趣故事等进行充分的了解,为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例如,在高中函数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破解函数的身世之谜.首先,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选出一人作为组长,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情况来确定欣赏课的题目:(1)函数符号背后的故事;(2)数学家牛顿与函数的渊源;(3)函数概念的发展过程.每组学生在讨论后,确定组内每个人的欣赏任务.接着,针对欣赏课题目,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教材书籍,如《函数在你身边》、《世界函数通史》、《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等,并利用互联网来搜集相关的图片、文字、音像和数据资料,撰写欣赏报告.最后,利用投影仪等多媒体工具,每组选派一人来展示各自的欣赏报告,互相点评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选出表现最好的几组,进行适当的奖励.如此一来,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数学欣赏力也会随之提升.
2.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的美妙
数学之美具有丰富的内涵,如数学概念的统一性、简单性,数学结构的对称性、协调性,数学模型的典型性、概括性等.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去挖掘数学知识所蕴含的美感.例如,在数列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通过如下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列的规律之美.
教师:大家听说过斐波那契数列吗?
学生:没有听说过.
教师:斐波那契数列是非常奇妙的数列,由意大利著名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通过兔子繁殖的研究而引入,所以又叫做兔子数列.此数列如下:1,1,2,3,5,8,13,21,34,55,89,144,…有谁发现它的规律了吗?
学生开始交头讨论,但因知识所限,还是没有总结出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
教师:此数列的规律是: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相当于前两项之和.在我们自然界中,雏花蕊的小花中,有34条朝左转,有21条朝右转.同时菠萝和松果球表面突出部分的排列也呈现出8∶13与5∶8这样的规律.上述数字是斐波那契数列相邻两项的比例,所以这些植物具有美丽的形状.(在此教师可以使用PPT为学生展示植物照片)
一、数学之美
数学中的美如美酒,如甘泉,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古希腊的学者认为球形是最完美的形体;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他为直角之角形具有这种简明、和谐的关系而赞叹;爱因斯坦12岁时,得到了一本欧几里德几何教科书,它的严谨、明澈和确定,给爱因斯坦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罗索在学习欧几里德几何时,感到这是他一生中的一件大事,他像初恋一样地入了迷,没有想到世界上还会有这样有趣的东西。
数学美比比皆是,正如人们常说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或艺术美。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虽然数学没有明显地提到善和美,但善和美也不能和数学完全分离,因为美的主要形式就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研究的原则。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逻辑学家罗索则把数学之美形容成一种“冷而严肃的美”。他说:数学如果正确地对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这种美不仅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和音乐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维纳则说:数学实质上是艺术的一种。
可见,数学美是一种完全和谐的、抽象形式的艺术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自然美在数学中的反映;同时,也是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
二、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美
人们常说:“成功的教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数学教学中不仅存在数学科的艺术美、科学美,而且存在着数学教学美。成功的教学是美的,因为它既符合数学教学规律,又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一方面教师在数学宝库中提炼出知识并把它浓缩成教案,然后通过教学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和聪明才智,显示了自己的本质力量。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而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一种特殊的审美过程,通过数学教学审美活动,可以激励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很多内容都反映了数学美。如“勾三股四弦五”体现了直角三角形中的奇异美(特殊性),而对于一般三角形,这种统一美又得到了突破,得到余弦定理,余弦定理在新的高度上又得到了新的统一。而Cosа>0、Cosа=0 、Cosа
三、如何创造数学教学美
我认为创造数学教学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数学教学语言美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武器,也是组织学生注意的工具,教师的语言应准确、鲜明、生动、有启发性和教育性。而清晰、流畅、优美、动听且富有节奏变化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并能给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可以开绪记忆,而且可以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尽管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但在数学教学中,应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形象化语言是听觉和视着互相结合的语言艺术。它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感受、理解、想象、体现,然后通过恰当的比喻、通俗的语言展现教学内容的形象。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基本表情应是微笑,微笑能启动学生心灵的窗扉,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常常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2.数学教学的板书美
板书是书法、绘图、制表等技能技巧的综合表现。教师精心设计的板书布局,规范的公式、图形和数字符号,再加上工整秀丽的文字,犹如用文字和符号巧妙组成的一幅艺术作品,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方法美
数学教学应重视数学的方法美。例如数学归纳法表现出的和谐统一,反证法表现出的异军突起,代换法表现出的简洁明快等等,可以说任何一种数学方法都是一种美的形式,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的乐趣。具体到一道数学是来说,有时它的解答或证明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考虑,最后殊途同归,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算术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算术教学融入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中呢・现将多年来开展算术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有效方法和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一、正确把握算术活动目标
面对新的教学内容,一些教师习惯于提笔就写教学过程,不仔细思考本次活动的目标(核心价值)是什么。有些青年教师唯教学参考书为上,认为写参考书的人水平比自己高,自己不必再花心血去设计教案了,往往照本宣科,不重视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手段的分析,失去了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的机会。时间一长,许多教师逐渐丧失了把握核心教育目标的能力。我以为,在设计算术活动时,教师应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把握教学目标。首先要反复研读教学内容,分析该教学内容涵盖了哪些人文、自然、科技方面的知识和关系属性。例如,关于大班算术中“自然测量”的内容,教师首先要仔细研读“自然测量”一词,想想“自然测量”会用到哪些基本量具,测量时该注意哪些基本方法以及量具的演变历史等问题。随着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教师对该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已经有了初步的梳理。其次,教师要衡量幼儿的年龄与认知经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由于年龄不同,认知经验不同,不同个体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不同的经验与感悟。例如,“1和许多”是小班幼儿可以接受的学习内容;“10以内的减法运算”对于大多数小班幼儿来说难度过大,对中大班幼儿却比较合适;“物体的弹性与哪些属性有关”这一话题不太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但是大班幼儿或许可以试着探究“如何使球弹得更高”这一操作性更强的感性问题。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合理判断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什么年龄的幼儿学习,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二、构建游戏化算术
游戏是儿童身心整体参与的活动,它包含着各种情感的萌芽。在游戏中,儿童身心之间,各心理要素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整体关系中,这是一种对外界的整体反应方式,而愉悦感正是建立在这种方式上的。因此,我经常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算术,各种主题的角色游戏都可以渗透算术内容。例如,以前我在组织儿童超市游戏中,发现幼儿对“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角色行为关系并不明确,因此经常出现“顾客”随意拿货,而“售货员”无所事事的现象,整个教学活动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收效甚微。于是我改变了策略:我引导“售货员”为各类“商品”标上价格,给每位“顾客”均分发“现钞”。“顾客们”首先必须数清自己手中的“现钞”,按所标价格,根据价格的高低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来选择“商品”。如此一来,全体幼儿都投入进来了,数钱、选商品、付钱、找钱,很快,大家都买到了自己满意的商品,算术知识也就在不经意间“润物细无声”了。在这一游戏活动过程中,游戏的真实性使幼儿复习了数数与数字,提高了幼儿认识数字的能力,并且使幼儿们从心底里觉得学习算术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算术的主动性。
三、开设实验操作教学
当前环境下,幼儿园中的大多数幼儿仅可通过教师课堂讲解这一间接学习方法来认识和获取新知识,其课堂理解与记忆效果不佳。所以教师在算术教学中,为增强幼儿感知事物的直观性,可选取适当的教学材料并开设有效、可行的实验方法使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让其亲身感受算术知识,以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10以内的加减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粉笔”这一教学材料,将班级内的幼儿分为4人一组,指导每组幼儿根据课堂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增加或减去粉笔数来答题。如教师提出:1.用粉笔数将“2+3=5”这一算术公式列出来;2.用粉笔数将“7-3=4”列出来;3.用粉笔数将“6-2+4=8”列出来……分别指导每组幼儿通过加减法的计算形式列出以上各种不同的算术公式,以增强学生对“1-10”数字加减法的认识,使其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还可同时指导不同组别的幼儿开展对比实验操作,最后评出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的小组,并给予其语言赞扬或物质奖励,以增强幼儿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四、增强评价制度激励性
评价制度是评判幼儿园算术教学活动成效高低的主要依据,并且还是客观评价教师所设计教学活动质量高低的客观标准。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普遍具有荣誉感强、争强好胜的特征。为切实提高幼儿园算术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积极制定并增强评价制度的激励性,以便借助对幼儿的有效评价,使得他们明确自身的优点与长处,从而有效增强算术学习信心,进而可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更加高效地学习算术知识。比如,在学习与“十以内数字的加减”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善于捕捉到学生的进步与提升,以便及时对其进行赞赏性评价,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在黑板上板书几道“十以内的加减算式”,让幼儿抢答或点名回答。当幼儿抢答正确的话,教师应用肯定的语气、惊喜的表情称赞他;当幼儿未能正确回答题目时,教师可友好地询问他是怎么计算的,耐心帮助他分析出错的原因,并鼓励幼儿只要再认真一点就可得出正确结果,老师相信你!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看到自身的优势及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都能产生浓厚的算术学习兴趣,最终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总之,我认为在幼儿的算术教学中,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与它的答案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走进幼儿的生活,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来选择幼儿真正感兴趣的算术课堂,选择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教学,在活动中既要注重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又要注重幼儿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给幼儿一把开启算术知识大门的钥匙,为幼儿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快、更好地获取新的算术知识和解决新的算术问题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三字经》知多少?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共一千多字,其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其文章形式是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既是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于是家家相传,最后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历久不衰。自南宋以来,《三字经》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
原文呈现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父母教案3步走
第一步 大意解析
学习的规律是这样的:首先是要懂得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其次是在所见所闻中进步;第三是能够认识数字、懂得计算;第四是要阅读著作,增加知识和修养。十个一是十,就像我们的十个手指。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光”指的是太阳、月亮和星星。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最基本的一种伦常关系,那就是“三纲”,具体是说君主和臣子之间要讲责任;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相亲相爱;夫妻之间要关系和顺,相敬如宾。春夏秋冬四时变化是循环不息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总要有个中央的位置作为参照,才能分辨清楚。
第二步 说说道理
一个好人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并且我们总是把好的品德放在前面。我们要有好的品德,首先要懂得孝敬长辈和友爱兄弟姐妹,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其他的就无从说起。学习的基本规律要从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当中去思考总结,很多事情不一定要亲身经历才能获得经验,应该善于从他人的成败当中去获得经验教训,从中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要学习数字以及数字的变化也很重要,中国有句老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也充分说明了学习算数的重要性。再有就是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读书可以让我们明白事理,让我们内心充实,让我们性情高雅。
一个手指代表一,十个一就变成了十,十个十变成了一百,十个一百变成了一千,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数字就是这样不断地变到无穷大。
人是万物之灵,我们通常把天、地、人说成是三才,这是因为这三样是一个未知并且无穷的世界,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白天有太阳升起,晚上有月亮高悬,还有漫天的星斗,日月星辰给了我们光明。
爸爸妈妈应该爱护自己的孩子,孝顺自己的父母,而小孩子也应该孝敬家中的长辈,这样的家庭就是最幸福的家庭。
一年中有四个季节,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春天万物苏醒,百花盛开,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也是播种的季节,我们要在春天做好一年的计划。接着就到了夏天,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但是夏天也会有它独特的魅力,可以游泳、吃冰淇淋。有了春天的耕种,秋天就会有收获,秋天是冬天的前奏,万物在这个时候凋零,以备来年再发新芽。最后冬天来了,冬天很寒冷,有的时候会下雪,河里会结冰,很多小动物在冬天会冬眠,到春天才会醒来。
平面有四个方位:东、西、南、北。在中国古代,就有一种让我们分辨方向的东西叫“罗盘”,现在叫指南针。有了指南针,我们就能很方便地分清东南西北了。
第三步 讲讲故事
关于世界的形成,中国古代有一个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不分的,整个世界像个大鸡蛋,里面漆黑一片,看不清方向,也分不出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但在这时出现了一个伟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在像鸡蛋一样的世界里足足待了18000年,有一天他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了。他睁开眼睛,只觉得四周黑乎乎的一片,浑身都热烘烘的,简直透不过气来。他想站起来,但是办不到,就连舒展一下手脚也不行。发起怒来,抓起一把大斧子,用力一挥,只听得一声巨响,大鸡蛋骤然破裂,世界被劈开了。鸡蛋中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空,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
高兴极了,但他担心天地会再次合拢在一起,就用自己的头顶着天,用自己的脚踏住地。天空每天增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也跟着长高一丈。这样又过了18000年。就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就这样不知道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空和大地稳固了,它们再也不会重新合拢了,这时的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支撑自己,他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地。
而就在临死时,又一个奇迹发生了,他的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星辰,头、手、足变成了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雨。从此有了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
二、活动游戏化,在角色游戏中学习数学
游戏是儿童身心整体参与的活动,它包含着各种情感的萌芽。在游戏中,儿童身心之间,各心理要素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整体关系中,这是一种对外界的整体反应方式,而愉悦感正是建立在这种方式上的。因此,我经常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各种主题的角色游戏都可以渗透数学内容。例如,以前我在组织儿童超市游戏中,发现幼儿对“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角色行为关系并不明确,因此经常出现“顾客”随意拿货,而“售货员”无所事事的现象,整个教学活动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收效甚微。于是我改变了策略:我引导“售货员”为各类“商品”标上价格,给每位“顾客”均分发“现钞”。“顾客们”首先必须数清自己手中的“现钞”,按所标价格,根据价格的高低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来选择“商品”。如此一来,全体幼儿都投入进来了,数钱、选商品、付钱、找钱,很快,大家都买到了自己满意的商品,数学知识也就在不经意间“润物细无声”了。在这一游戏活动过程中,游戏的真实性使幼儿复习了数数与数字,提高了幼儿认识数字的能力,并且使幼儿们从心底里觉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加强师幼互动,在融洽的互动关系中构建数学知识
师幼互动是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从师幼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己主体的发展,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师幼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为主,师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角色差距。情感交流是一种心灵的交汇,人们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进行交流。幼儿同教师之间也是如此。可以说,融洽的师流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催化剂”。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而又井然有序的学习氛围,和幼儿形成一个公平的、朋友型的关系,一起参与活动,共同探讨,并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关注幼儿的表现,事后进行分析。
例如:在大班幼儿操作六形六色积木时,教师提出要求,让幼儿用8块积木拼出教师提供的飞机模型。幼儿们的操作结果未能达到这一要求。正当教师想要“纠正”时,发现幼儿不仅对自己拼出来的飞机自信满满,而且还在相互评价谁用的积木最少、谁用的颜色最好。于是,教师改变自己的想法,及时接受幼儿们的建议,开展“谁用的积木最少”的比赛,并让幼儿比较、总结原因。结果幼儿们发现:原来一个六边形的积木不仅可以分成2个梯形、3个菱形,还可以分成6个三角形,谁用了最多的六边形,谁的积木就用得最少。可见,只有当教师能真正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从幼儿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并站在幼儿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探索行为时,才最容易与幼儿沟通,也才最容易被幼儿接纳,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
四、强调要求,在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时时体现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年龄较小,因此需要教师及时适时地提一些要求达到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要求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可以起到规范引导作用,促进幼儿活动的质量。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要求,那幼儿很容易随心所欲,放任自己的同时也很容易影响到集体教学的效果。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以亲身体验为宗旨。这种学习方法有以下一些特征:自主性、广泛性、问题性、研究性、过程性、实践性、创新性、协作性、综合性、 开放性等。
一、强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性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研究性学习贯彻“自由选题、自主探究、自由创造”的原则,即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研究课题,由学生自主开展探索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研究探索过程中要强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教学中也将遇到自己不熟悉的、甚至从未见过的新问题,在心态方面,教师也有一个调整和适应的过程。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权威”,教师牵着学生走,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只是“指导者”,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帮助学生选题,给学生以点拨引导、提供信息和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关注,做好记录,并进行评价。
二、课题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科学道德和科学方法,使学生获得参与研究探索和情感的体验,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三、课题研究强调合作学习
1.学生与学生合作
课题研究小组以4~6人一组,在课题研究中大家分工合作,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共同切磋、相互争论、相互补充,能者为师,在争辩中激发思维的火花,在争辩中获得真理。每位学生在小组中均可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智力特点,取长补短。
2.学生与教师合作
教师要引导学生虚心向同学和老师学习,要引导学生乐于把自己的经验与同伴分享,要发动学生始终全员参加。
3.教师与教师合作
无论是学生的调查报告、小论文还是教师撰写的课题实施计划、教学计划、教案,还是教学总结、教学评价、课题阶段性总结,都需要课题组内教师齐心协力、互相配合,仅靠一个人单枪匹马是很难完成的。
课题研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课题研究中自己也得到了提高,即“教学相长”,它为全新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有利于教师知识的更新。
四、课题研究是综合过程
课题研究有益于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课题研究是一个提高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三年来,笔者学校学生共撰写了500多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和小论文、数学作文,其中收录在学生论文集中的就有94篇。学生们还制作了100多件立体几何模型,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学生小论文题材十分广泛,既有教科书中的课题研究题目如: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线性规则的实际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等,又有教科书以外的课题,如《铅球问题》,利用数学和物理知识独立地研究出推掷铅球的最佳角度是38°~42°,乃至推广到火炮上应用,实现“数字化炮兵之梦”,在实现我国国防现代化方面有重要意义。从《太阳伞的撑法》到《荡秋千的奥妙》,从《图论和染色问题》到《奇妙的纸带》,从《你了解足球吗?》到《一张纸可以重复对折多少次》……学生小论文题材广泛,异彩纷呈。
五、课题研究的评价
对学生课题研究的评价,应将重点放在同学们的参与程度和交流合作的态度上。先由学生自评、互评,然后任课教师给予点评。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讨论来评价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绩。评价主要是正面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六、课题研究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