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化学难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化学作为中学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大多数学生对于化学的态度和评价可谓是又爱又恨,爱是由于化学往往给人一种有趣、实验性强,并且运用其相关理论知识和化学反应因子可以在生活中制造出不少小惊喜,这使得从初中接触到化学开始,大多数学生就对化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但从初中升入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和质量上的要求都有了巨大的跨越和突破,对于学生的整体要求也随之提升,其重难点的不断增加使一部分学生感到吃力,渐渐地对化学产生了抵触情绪。这对于高中化学教育来说是极大的问题,教学力度不够,整体水平无法提升,因此对于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难点和认知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将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手段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高中学生学习化学困难的因素
对于高中学生学习化学感到困难的因素分析要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去分析,在新课程推行这一大环境背景的影响推动之下,课程的改编以及新型教学理念与模式的要求,与相应的尚处在变更的传统教学模式与理念生成的矛盾;再加上学生本身处于初中到高中这样一个青春的跨度段,对于学习都是有其影响的。
(一)客观因素
1、新课程教材的改编。新课程教学在化学上的改编主要体现在教学大纲被新课程标准所取代,这就导致了一直以来延续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化学教学课程有了极大的变化,其具体表现可以细分为:强化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的过程,注重实验的重要性,“轻理论、重实践”;降低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论和概念的掌握度要求,且对于化学计算不做硬性要求,知识的系统性渐渐淡出了师生们的视线(如最基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在教学中就不再作为要求学生掌握的范畴)。
2、教学模式尚未转变且不够成熟。新课程教学的相关标准使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漏洞与不足越来越明显,加速这传统教学体系的枯朽崩塌。鉴于中学教学主要以直观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们展示化学领域的奥妙,其奇妙梦幻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在实际中广泛运用,总会激起学生们的崇拜和兴趣。以书本上已经形成的现象和思维引导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法来应对考试,渐渐消磨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一开始的主动渐渐变为了被动,学生动脑的时间越来越少,思维和想象力都变得消极起来。随着课程的不断进行,需要记忆的量越来越多,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为了节约时间,甚至取消了实验展示这一环节,因此学生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都变成了书本上的画面和知识。被动接受、枯燥教学,厌恶的情绪越积聚越浓厚。
3、师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从师资方面来分析,一是由于新课程标准虽然推行,但各个学校教授化学的老师依然是当初那一批“德高望重”有着十几年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其在教学思想上过于老化、陈旧、古板,在教学方法上沿用这死板、机械的填鸭式教学,并且对于化学实验的操作不够了解;其二,作为化学老师,因为不似班主任那般熟知班上的学生,对于学生的一些特性以及自身形成的学习特征和习惯都无法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做到个性化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教学方式,而是用“一步到位”的教学目标观念来传授高密度、大容量的化学知识;其三,教材的改编使教师们的教学受到影响,他们无法做到对那些富有兴趣化的案例分析进行剖析和实际操作,对教材的理解有了偏差,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频频失误。
(二)主观因素
1、心理素质不高。从初中向高中跨度本身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再加之高中化学相较于初中化学,其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探究与要求增强了一些,如“离子反应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过于抽象、理论性太强,很难消化。当学习的预期目标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的时候,心底便会产生失落感,一时之间难以自拔,从而影响了自身的学习。
2、学习方法缺乏科学性。由于在初中时形成的固有死记硬背模式,考试的模式要求学生只要熟记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做到能够记住,且会书写,不需要对相关式子进行理解分析,对于实验现象也不会过多关注,因此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由新课程要求的培养思维和想象力让学生们有些难以适从。缺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加之不会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教师和书本的依赖性较大等等因素,都严重影响着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质量难以提高。
二、如何突破高中化学重难点的束缚
1、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打破学生被动的传统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才能从本质上突破化学教学的瓶颈。化学的教学实际上是化学思维形成的一个过程,比如例举案例:苯酚钠与盐酸的反应,学生的化学思维形成将贯穿于实验程序之中。
图1苯酚钠与盐酸的实验过程与学生化学思维形成图
以苯酚钠溶液中产生的分层、沉淀现象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再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动手、观察、思考总结,以此培养学生思考的好习惯,长此以往,会让学生慢慢形成化学思维能力。
2、以多媒体教学扩展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标准的实行,教师的教学观念首先应该发生变化,教师熟悉教材是必备的教学基础,但也不能因此受到教材的束缚,要从教材中走出来,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化学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适时播放一些国外中学或大学进行的化学实验展示或教学,并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不危及安全的前提下),并要求其提交实验后的《实验报告》。教师要明白越实践、越动手,越是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及其认识因素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22卷第6期
高中化学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要想学好高中化学,就需要花费比其他学科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变成不可协调的矛盾,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那么,要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确保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呢?为科学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分别从以下几点进行了论述,希望能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借鉴。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难点分析
1.教学模式老化,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
我国已实行了多年的新课程改革,但仍旧有部分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实际教学中,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只需以教师为主体跟着教师的思维去学习,就能实现发展。殊不知,正是这种观念使得学生不断地“穿新鞋,走旧路”,学习一味地流于形式,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在的探究教学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得不到全面的发挥。
2.对教学深度、广度的把握不当,没有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融合
新课程改革之后,我国化学教学的内容较传统课程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的知识难度降低、知识面更为广泛以及更多地突出核心内容等。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教师仍然按照以往的教学标准来设计教学课程,一味随意地扩展教学内容,甚至采取“深挖”的教学方式来讲授化学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不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此外,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然成为良好的教学手段之一,它不仅能够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还能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实际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却未能将多媒体教学与自身教学进行良好的融合,长此以往,只会限制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有效对策
1.改变教学组织,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课堂组织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以及基础,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遵循基本的职业能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每节课之前,都必须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教师可以先给定任务,引导学生明确任务的性质以及目的,进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以及实物的演示,再教授给学生学习的技能,最终帮助学生总结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就学生的教学场所而言,可以将其从实验室搬到校内外基地,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做的统一,使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与职业岗位相结合。
2.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声情并茂地进行教学,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高度地集中于课堂上。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去学习,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比如,在讲授有关“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袋淀粉作为研究对象,而学生对于淀粉又比较熟悉,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碘酒检验淀粉的存在,在自己所熟悉的食物的驱使下,学生会对实验产生兴趣,进而对课堂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3.采取可行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具体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实验探索机会,要求学生自主、自立地去完成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能够自主地解决遇到的问题,最终显著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值得重视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具有创造力。比如,在讲授“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酸雨的录像,让学生了解酸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然后让同学们共同探讨生活中有哪些行为容易导致酸雨的形成,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在了解上述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用实验的方式模仿酸雨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模仿实验不断地加深对知识点的了解。
参考文献:
由于电解质问题和当前的社会生活、工业发展、科学技术密切相连,而成为高考的常考知识点。从命题形式上来看,它涉及选择、填空、判断、推断、计算等各种题型。从知识点方面来看,命题主要涉及到:(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如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2)盐类物质的水解;(3)离子共存;(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当然,在命题过程中,虽然题目千变万化,牵涉极广,由于电解质知识与社会生活、人体健康、生物酸碱等紧密相连,且在一些题目的解析中需要用数学思维(极值法)来解决,所以在将来的高考中仍将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推断思维,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
一、电解质中的概念辨析
学习电解质,首先必须明确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是指:凡是水溶液里或者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而进行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时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分别向两极移动,并在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说,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导电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它不同于一般导体的导电过程。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其他一些离子化合物也是电解质,如活泼金属氧化物、氢化物以及一些离子型碳化物等,当然很多的共价化合物也是电解质,它们的辨析我们只需要严格从概念入手即可。
非电解质的概念与电解质不同,重点突出“和”,说的是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在学习这几个概念时,我们要指导学生注意区分几个易混淆的知识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3.一些电解质在熔化和水溶液中电离时,离子方程式不同。
比如,NaHSO4在熔化时:NaHSO4=Na++H++SO42-
NaHSO4在溶液中时:NaHSO4=Na++HSO4-
4.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溶于水的不一定是强电解质,不溶于水的不一定是弱电解质。
比如,CaCO3难溶于水但是强电解质,CH3COOH易溶于水但是是弱电解质。
5.溶于水之后溶液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
比如,NH3、CO2通入水后,水溶液导电,但是NH3、CO2都是非电解质,之所以水溶液导电,是因为它们通入水后生成了弱电解质NH3•H2O和H2CO3。
6.溶液的导电性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只与溶液中离子的溶度有关。
二、高考中常见的题型
高考是高校面向社会选拔人才的大型考试,其命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以近年高考命题内容为指导,对一些常见的题型与学生们进行详尽的分析,我们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概念辨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金属的导电性。
2.离子共存。离子共存问题,其考察的主要侧重点是学生审题的能力,能否挖掘隐含条件直接决定了这类题目的得分与否。(1)有些题目要求能共存的,有些要求不能共存的;(2)有些题目要求不能共存,但是同时提出不能共存的因素: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环境的酸碱性(PH值、酸碱指示剂、加入金属冒出气泡等)、溶液的颜色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正误判定。(1)书写。要让学生们严格按照:写、拆、删、查几步的路子一步一个脚印写,以免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把一些常见的方程式掌握,然后抓住酸式盐的几个典型题例,把过量问题彻底解决;(2)判定正误。首先要看是否符合反应原理,然后检查“质量、电荷是否守恒”再检查一些必要的符号、条件等。
4.离子推断、除杂和检验。离子反应的运用,做这类题目需要把握反应机理、认真审题。
三、电解质问题解析策略
电解质问题频繁出现于高考试题中,常考常错,令老师和同学们深感头疼。其实,仔细看起来,其考查不外乎两大块:(1)概念;(2)离子。对于基本概念的考查,没有窍门可供选择,只需要牢记和深入理解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各种概念的考查题型都会迎刃而解。关键是第二板块内容,离子问题,对于离子问题的考查,题型千变万化,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都是考查了离子反应,主要表现为:(1)离子共存;(2)离子方程式书写及判断;(3)离子除杂和鉴别;(4)离子推断和相关计算。
解析离子问题,关键是认真审题。比如,离子共存问题中,外在条件以及隐含条件的挖掘都离不开审题;再比如,离子除杂问题,一定要注意是逐一除去还是无限制的除去。其次,在解析离子问题时,要注意认清反应实质,在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定上,都紧抓住离子反应的实质,只要能发生离子反应的离子,一定不能共存;凡是能供大量共存的,一定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在此基础上,明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定方法,所有问题自会很容易解决。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定问题,是多年来的高考必考题型,对离子方程式进行判定,我们可以首先检查方程式两次是否符合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然后对一些物质的拆分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过量物质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并对给出的习题精挑细选,让每一道题都是精品,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慢慢总结解题方法,并得到解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秀锋.离子问题解析策略.高校招生,2007,(2).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本身的兴趣。精彩的化学实验最容易在第一时间激发起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直接兴趣。为此,在第一堂化学课《序言》的教学时,我们不必急于首先讲解教材内容,而可以用“镁带的燃烧”、“溶液的变色”、“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等“魔法”般的化学实验,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然后再进行课本内容的讲解,想让学生不专心都不行了。
教师除了要为学生做好演示实验之外,更应该创造条件开好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室亲自动起手来,让他们在实验中真正感受到学习和创造的乐趣。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验,让他们利用废旧物品,变废为宝进行有关验证和探索。课外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效补充。
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始终,所以,化学教师有丰富的实验资源去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
二、用神奇的化学成就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
间接兴趣主要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的兴趣。现代化学成就斐然,某些科技成果用“神奇”二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把这些神奇的科技成果结合教学实际不时向学生讲诉或者展示出来,就可以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和探索的动力,甚至激励他们以后投身科研事业。这些成果,可以直接使用教材提供的,也可以来自其他媒体(图书、报纸、网络、电视等)。比如,用“烧不坏的猫屁股”介绍高分子绝热材料,并引申讲解这种材料在航天领域以及民用建筑、车辆上的具体应用;用“水中的鸟笼”介绍隔水透气材料,并展望这种材料在工农业、国防、日常生活上的应用(如做成不怕水的衣服、不需要携带氧气的潜水艇等)。
初中化学还可以用于“借题发挥”的科技成果有:“纳米技术”、“环保技术”、“人造金刚石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中微子通信技术”、“沼气的综合利用”、“硬水的软化”、“海水淡化”、“煤的液化气化技术”、“尾气的转化及回收利用”、“太阳能的应用技术”、“核能的开发利用”……只要教者用心收集,哪怕街头巷尾的“流言蜚语”都可能成为课堂教学素材并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宝贵材料。
三、用幽默的语言提高兴趣、化解难点
初中化学知识多而杂,难点主要集中于化学用语,化合价的理解及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更是难中之难。为了化解这一老大难问题,在化学教学伊始,就可以安排学生背诵元素周期表中1―20号元素名称。为了让学生背得轻松,将这20个元素名称分成四句:“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并指出第十个字和第二十个字恰好都是ai韵母,让学生当成五言绝句来朗诵。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兴趣,化解元素名称拗口、难读难记的问题,将这二十个字谐音为“亲爱的皮蓬,探蛋仰服奶,那美女归您,流露牙甲盖”,并编出一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学生在哈哈大笑中不到1分钟就全部背下来了。这样,在以后进行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离子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价与化学式等的教学中简直就是迎刃而解了。
初中化学其他可供幽默的元素:
1.过滤操作中,要求漏斗下端的斜口要紧贴漏斗内壁,让滤液沿漏斗内壁缓缓流下,可以为学生幽默为“卑鄙下流”(杯壁下流);
2.电解水的实验结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管中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管中产生氢气,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可以说成是“正养父亲,亲儿养爷”(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3.加热氯酸钾或者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七个主要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可以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4.金属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以谐音幽默为“嫁给那美女,心贴昔千金,冯巩赢白金”
5.用现代人的婚恋现状幽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A+B―AB) ――结婚;
分解反应(AB―A+B) ――离婚;
置换反应(A+BC―B+AC) ――第三者插足;
复分解反应(AB+CD―AD+BC) ――姊妹易嫁。
6.催化剂(触媒)的教学,从“媒”字入手分析:催化剂就是化学反应的“媒人”,并将催化剂与现实生活中媒人的特征做一一对照,生动形象地得出催化剂的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三个基本特性。
…………
多样化策略
基于质点模型的二维矢量受力模型分析是高中力学的最大特点,特别是在静力学基础上的动量和动能分析,也是高中力学的特征之一。高中力学对学生的最大意义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在高中力学中第一次遇到了二维矢量的计算。如果学生能在高中力学中学会二维矢量运算,那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科研过程中对多维矢量运算也会如鱼得水,还会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钻研习惯和思考方式,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一、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的难点
1.高中力学教学比较抽象化
因为物质的四种相互作用本身就是抽象的自然哲学概念,在高中力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匹配,对于典型的力学计算没有办法进行数学分析。高中力学的很多公式都是由经典力学的微积分公式简化出来的,这就导致了很多力学公式晦涩难懂。教师在对这些相对抽象的公式进行讲解时,又没有办法讲明白这些公式的原理,这就会给学生造成一些不良的印象,甚至有的学生会感觉物理公式的应用性很差。这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2.高中力学教学的理论大于实践
由于高中力学缺少足够强大的数学基础作支撑,所以,高中力学公式的解题范围就很小,这就导致了力学应用题的出题范围就比较小,也就导致了力学的试卷显得单薄。学生学习的力学知识只能解决很小范围的实际问题,这给学生造成了“力学无用”的错觉。加上这些纯理论的知识记忆难度比较大,不少学生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感到了挫败,影响到了学生学习力学的积极性。
3.高中力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学科
不少学生在学习力学时是初次接触矢量计算,很难理解1+1有时等于2,有时等于0,还有时等于其他数的现象,这种矢量计算让很多学生感到茫然无措。高中力学的数学计算要领先于数学课程的数学计算,这让学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给不少学生带来一种“物理是数学计算”的错觉。
二、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的多样化策略
1.课堂与实验相结合
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的本质是探索宇宙万物的运动规律,而力学的实质也并不只是研究质点或“小球”的运动,而是透过这些运动去延伸出更加普遍化的规律。这种普遍化的规律是指导我们工程实践和生活起居的固有规律。高中物理特别是力学需要通过实验让物理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地位,让学生知道物理的理论和计算在物理学科中的固有地位,并对物理学本身产生正确的认识。
2.考试与尝试相结合
现代教育学认为,考试的作用是给予学生适当的成就感,而不是寻找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点。通过合理的考试,科学的试卷设计,让学生在考试中梳理自己的知识点,明白自己在学习中到底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足,这是我们本次教改的关键。合理地开发考试在教学中的功能,让学生在尝试中考试,在考试中尝试,不断地在考试和尝试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成就感,“在未知的世界发现已知的自我”,这样才能充分实现物理教学的时效性。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我们利用学校实验室,持续地开展各种与高中物理特别是高中力学相结合的课外活动,组织力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探索力学世界中深奥、神秘的部分,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力学的兴趣。实践证明,合理的课外活动比课外培训班更能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提分”。
通过合理的课外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学会了根据生活现象分析其力学本质,对于空泛和抽象的力学公式也有了较为直观的理解,基本上可以使用力学公式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通过课外活动,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不少学生开始喜欢学习力学,学生的考试分数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使命与兴趣相结合
不论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多么好的学习环境,怎样优化课程设计,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还必须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决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积极促进学生的“使命感”教育,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使学生懂得学习力学的目的和目标,从而帮助学生战胜青春期的迷茫。
三、结语
高中力学的教学因为它的特殊性,近年来一直是各学校教学的难点之一,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和持续的教改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到了以上心得。与此同时,近年来我校物理教改实验班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市里名列前茅,取得了相当丰厚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这个难点一直在教学中困扰着我,推行高效课堂以来,对于一些能由实验加深学生体验的内容我一般都由学生或单独或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生学习简单机械知识的时候,在控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中,当让学生分组探究时,其中有两组学生做出了类似图3这样的平衡情况:如图(每个钩码等重,每格等距离),学生很好奇,举手询问此时杠杆的平衡条件如何表达?我引导学生总结:此时可视为杠杆受到三个力及三个相对应的力臂,一个动力,两个阻力(左边钩码对杠杆的拉力为动力,右边钩码对杠杆的拉力为阻力);满足F1L1=F21L21+F22L22学生较易理解。教学进行到这儿我突然心中一动。我们一直说动滑轮是一个变形的杠杆,如上图2所示情景下动滑轮的费力情况分析中,我们能不能也引导学生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呢?基于这种想法,我将图3这种情况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了一下,特别是两个阻力作用的位置不同,所以他们的力臂也不同。为后面动滑轮的教学埋下伏笔。由于这是学生自己发现的现象,所以印象特别深。
在接下来动滑轮知识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也可能费力,但是想通过实验得到省一半力,或费力是不是二倍的结论不太容易,因为现实情况下绳有重力,还有摩擦。这个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滑轮实质上是变形的杠杆,并弄清动滑轮的支点和力臂,当如图1那样拉动时,由于阻力由动滑轮的重力和物体的重力来提供,这两个阻力的作用点都在动滑轮的重心上,所以就有F1L1=(F21+F22)L2,此时两个阻力的力臂相同(L1为动滑轮的直径,L2为动滑轮的半径),又因为L1=2L2,所以动力为总重的一半,即省一半力。很容易理解图1情况下的省力分析。而在图2所示情景下,我们也能这样分析,只是要引导学生将两种情况进行对比区分,图2所示虽然也是一个动力,两个阻力,而两个阻力的力臂不相同了,其中r为滑轮的半径是动力F的力臂也是阻力G轮的力臂;R为滑轮的直径是阻力G物的力臂。这时杠杆的平衡条件只能表述为Fr=G轮r+G物R,此时是得不到动力为总重的两倍的,图2情景下的20N的答案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其错了。而正确答案是18N也就自然而然得到了。而如图4这种题目: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 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 )
(一)可以有效化解知识难点,提高高中化学学习效率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微课教学属于一种辅助教学方法。巧妙使用微课资源,不仅有利于利用网络资源解决教学难点,还有利于转化知识形式,拓展学生记忆深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应用有很多优势。例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于教学重点难点每个教师的认识和理解都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化学教师,就会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为学生讲解教学重点和难点。相同教学难点,不同的化学教师也会给出不同的解决方式。在高中化学备课资源制作过程中,每个教师也会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制作微课资源。所以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利用微课资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在互联网上获取多种解决方案,提高自己对于重点难点的认识。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去讨论分析探究其他知识点,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提高教学难点的学习效率。目前,在互联网上微课资源比较多,全国各地的许多名家名师,都将教学中的知识难点制作成微课资源,并引导学生反复观看,以便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这些资源,可以有效化解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知识难点,进而提高高中化学学习效率。
(二)展示微观世界降低理解难度,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化学许多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有些教学内容,仅凭教师简单讲解,学生很难对知识点有一个深刻认识。如果能借助微课视频,就可以利用影音、声音、图片等技术展示微观世界,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顺利排除教学障碍,降低学生理解微观物质和微观世界的难度,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课程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然而,受教学条件,教学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课程教学并不理想。一是由于实验课准备耗时耗力,受到教学时间限制,实验课程教学时间比较紧张。但是,一些化学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验证实验结果。受教学时间限制,在化学实验课程中,许多实验是没有实际体验的实验,或者实验现象不够明显,教师只能利用讲述或者动画演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这样,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很难有效完成实验教学的目标。将微课应用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就可以有效解决许多教学难题。实验型微课,学生可以提前预习实验课程内容,有效利用微课资源,建立实验探究思路,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化学实验过长,学生对于化学实验难以探究的难题,利用实验型微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二、高中化学微课应用实效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微课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微课资源时间较短,因此,我们可以灵活的运用“教学短视频”,将“死板”的课本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灵活生动的微课短视频,有利于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在短时间内,不仅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记忆,促进学生对教学难点的理解和认识。微课最大特点就是“微”,精髓在于“微而不小”,在高中化学学习中,不要因为微课时间较短而忽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小精悍”的微课不是泛泛铺陈出来的,其内容是浓缩起来的精华。微课动态性、影音性的特征,决定了短视频的“有声有色”,所以,它可以全方面调动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的学习,提高整个课堂学习效率。
(二)拓展学生记忆深度,巧妙化解教学重难点
微课的客观载体是“短视频”,所以,微课既可以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成为学生课下的有效学习资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多,教学时间比较短,一些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有效地消化和理解。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同,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虽然在一些时候教师“用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突破教学难点,但是依旧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保证不同层面的学生,对于这些重难点,都能够理解和重视。如果我们借助教学微课资源平台,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不同类型的微课对重难点的解读方式也有所不同,同一个教学重点,解决方法与方案有许多途径,在“多位老师的点拨”下,更有利于巧妙化解教学重难点,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自发性地进行合作学习.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往往会忽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很少给学生创建合作学习的条件,也很少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这就导致学生在高中化学实验学习过程中往往采取单独学习,很少会想到与其他学生采用有效合作的方式去学习化学实验,也很少会去主动与其他学生交流合作.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结合教材重难点,合理地设计
合作学习内容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结合教材重难点,合理设计合作学习内容,提高高中化学实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过于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忽略了合作学习的本质,往往是为了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并没有结合教材的重难点合理设计合作学习内容,也没有深入地去设计开展合作教学的环节,从而导致不能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也不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甚至有时会因为合作学习内容设计不合理,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降低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结合教材中的教学重难点,合理设计合作学习内容,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实验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时,教师要明确教学重难点: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通过观察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总结出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并在组内对金属钠与水反应现象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化学原理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三、引入探究性问题,提高实验教
学合作学习的效果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作为一门实验课程,教学过程就要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精神为主.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授上,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则比较轻视,学生缺乏对高中化学实验过程的理解,也缺乏动手实验能力,还缺乏探究性学习精神.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引入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加深学生对高中化学实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精神,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氢氧化铝沉淀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入探究性问题:向一定量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向一定量的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至过量、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至过量.三个实验现象分别为什么?并分析原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并采取合作交流的方式对实验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
四、针对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及
时进行评价与反思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微课堂”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其不仅教学过程形象直观,教学重点突出,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而且课堂教学时间短,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合理应用“微课堂”教学方式,以便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注重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虽然“微课堂”教学时间较短,多在5min~10min,但是教学导入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至关重要。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围绕教学主题,选择新颖独到、趣味性强的导入方式,为“微课堂”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时,可以利用视频形式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存在的金属腐蚀现象,如轮船腐蚀、工业设备锈蚀和厨房金属用具的腐蚀等,并展示金属腐蚀可能造成的危害,轻则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重则发生严重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这样学生在观看视频图片的过程中,很容易被金属腐蚀的后果震撼,自然对金属防护的方法充满探究欲望。
这种图片展示的导入方式既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观察和认识,又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纯说教的枯燥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
在“微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设想教学过程中对应的学情,以视频为媒介,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这样既有利于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又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硫和氮的氧化物”中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在视频中围绕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及重难点,采用设问形式展开教学,如①实验反应原理:亚硫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和水;制备装置:固液不加热制备装置;净化干燥装置:盛放浓硫酸的洗气瓶;收集方法:向上排空集气法或者排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检验方法: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或者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尾气处理:用氢氧化钠溶液与倒扣漏斗装置防止倒吸等。
“微课堂”的教学过程和常规教学相同,指导、点拨和评价等师生之间的互动都要在教学中一一呈现,在备课时需要分析学生的化学基础水平和理解能力,做好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设计,使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
三、结合传统教学,实现优势互补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微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两种教学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微课堂”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实现二者优势互补,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微课堂”的教学时间较短,但仍然需要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以起到提纲要领作用,而如果板书太多,则会既浪费教学时间,又显得多余累赘;板书太少又无法准确表意,无法达到板书的预期效果。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板书,以“微课堂”呈现教学重难点,利用板书将重难点内容进一步明确,这样相互结合的方式,可以对“微课堂”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在“微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有限,教师需要将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对语言进行精炼,注重突出关键词,并辅助板书、手势和表情等,让“微课堂”教学过程更立体丰富,真正让“微课堂”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
四、选择合适课型,把握教学重点
“微课堂”教学形式多样,高中化学教师需要依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以及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选择合适的“微课堂”课型,使其更贴合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微课堂”教学的作用。
依据教学环节,“微课堂”课型可以分为课前复习、新课导入、知识理解、练习巩固和小结拓展等类型;依据教学方法,“微课堂”可以分为:①讲解类,主要通过语言传递教学信息,加深学生理解;②演示类,主要是让学生直接观察和感知教学内容;③练习类,主要利用典型例题讲解和实际训练巩固课堂教学内容;④探究类,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等。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一节“微课堂”作品既可以对应一种类型,又可以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类型的相互结合。为了保证“微课堂”教学的效果,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重难点,如果无法用一节“微课堂”完全呈现教学内容,则教师可以制作多个微视频,并采取同构异课或者同课异构的方式,帮助学生将教学内容条理化和系统化。
总之,高中化学知识点多而分散,如果单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容易全而不精。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利用“微课堂”突出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精简和教学方式新颖独特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化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40-02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任何学习都必须在一定的学习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初中化学学习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准备,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一直是困扰高一化学教师的难题。高中化学教师到初中听课较少,不熟悉现行的初中教材和教法,衔接意识不强,甚至没有梳理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或者因高一化学教学时间紧,不能花费一到两个星期的时间专门复习初中化学知识等,导致学生初高中化学学习出现脱节和低效的现象。还有,处于高一的学生,面对环境的新旧临界点,也面对自身的心智发展的新旧临界点,需要寻找一些途径帮助学生克服他们学习的困境。
微课是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重要资源。微课短小、内容精、情境化、便于应用等特点满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微课贴合了学生的兴趣,避免疲劳和乏味,可反复观看学习。如今,以微课为主的现代化教育方式正在我国迅速火起来。科学、有效地应用微课,可以帮助教师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值得探讨。在此,笔者尝试聚焦探讨,如何使用微课,助推化学教材知识内容、教学重难点的有效衔接;助推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衔接及其学生学习心理的有效衔接。
一、微课的内涵及其有关研究
在国内,2010年广东佛山教育局胡铁生提出微课,并定义了微课的含义,2013年再次丰富微课的内涵。胡铁生认为,微课又名微课程,它的主要载体是微型教学视频,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他特别强调了微课的视频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近年来,黎加厚,张一春,郑小军,吴秉健等各地学者也都提出了微课的内涵,强调了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融合了多种数字资源。微课在我国研究发展的时间比较短,2013年后知网上呈现的有关微课的研究明显增多,研究者大多在研究如何设计微课内容,寻找开发微课的工具、软件,或者进行理论建构。有学者研究如何将微课融入高中的化学教学中,或者探讨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使用策略。有关如何使用微课进行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的文章很少,2015年中学教师郑于艺在《地理教学》期刊上发表了《让微课为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润色》的文章,对探寻使用微课助推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的策略有借鉴意义。
二、微课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的应用
(一)理清知识内容的衔接点,找准微课切入点
借助微课开展衔接教学,首先需要理清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初中的化学学习主要包括5个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高一化学必修模块提出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六个学习主题。初高中化学课程在内容设计,教学要求,编排体系上都有相应的衔接,但是高一必修化学的教学内容广度大,起点高,习题相对初中难度大。通过分析这些衔接点,找准切入点,再强化和铺垫,有效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比如,在教材的第一章“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的第 1 节,关于粗盐的提纯,与初中重点学习的溶解、过滤、蒸发衔接紧密,在此,可以以微课重现这些基本操作的过程,温故知新。同时,以此为线索,让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杂质CaCl2、MgCl2及硫酸盐等,深化过滤除杂知识。再比如,学习必修 1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时,以微课展示图书馆,超市等因为有序分类带来的方便性和重要性,避免教师讲解枯燥。同样,以微课对初中酸、碱、盐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从物质进行有序分类方便生活,过渡到对化学物质的分类,这些都是为了方便研究其性质,引导学生从分类法的高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CO2H2CO3CaCO3和 CaCaOCa(OH)2CaCO3的转化关系,从而强化了学生对酸、碱、盐的认识,领会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研究的重要性,为日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梳理知识衔接的重难点,建立微课资源库
短小精悍的微课,集中几分钟的时间聚焦解决一个问题,丰富又灵活,可融合于课堂又可移动地学习,高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微课,可以浓缩初中知识关键点,整合教学资源。教师通过测试,教学经验积累等途径找准学生初中化学知识的盲点。针对知识盲点把握关键内容,包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及其易错点,组织语言讲解透彻,录制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者从互联网上整合多方资源,形成知识关键点的微课资源库,呈现给学生。针对高中时间紧,无法使用长时间专门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复习的情况,可以尝试在每个章节中使用微课对衔接知识点进行铺垫,使用微课资源包,融入课堂,或者留给他们做移动性的随时性的自我充电,引导学生事先适当地复习和预习,实现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平稳过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资源包也可以融入课堂教学中,比如在初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时,学生的障碍点往往是不记得元素的化合价,或者不会判断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或者思维还停留在“得氧和失氧”的片面角度。此时,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分析的过程和元素化合价记忆口诀以微课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从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及时突破学生的认知障碍,也衔接了知识点,并使得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延伸。
(三)分析学情,以微课助推学习方法的有效衔接
初中化学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教材内容浅简,直观性和趣味性强,以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为主。高中教学内容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化学原理多,知识的难度深度加大,以理论和抽象思维为主。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方法也跟随着转变才能适应学习内容的变化。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不只是内容的衔接,更需要解决学习方法的衔接。当前的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处在高一的学生,生理上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潜意识里普遍存在习惯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去对付高中的学习。生理、心理上微妙的变化,使得更多的高一学生碰到问题碍于颜面不敢于或者不愿意向教师或者同学请教。还有,学生处于求新求异求新奇的时期,手里的手机、iPad、平板电脑、MP4播放器是他们的挚爱,如何引导他们发挥这些信息设备的学习功能呢?
微课发挥独特的魅力,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有效引导学生运用微课资源库自主掌握学习节奏,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点击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点,或者重点关注自己的学习盲点,反复琢磨,因时因地因需克服学习盲区,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激发他们主动分享学习的乐趣,提出问题,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线提出疑惑,在QQ群或微信群中进行讨论,解决问题,收获成就感。教师从中及时地分析出学生在哪些知识的衔接上断链,或者及时反馈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采用微课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新手段引导学生在移动中学习和在线学习,促进学生比传统课堂更积极、投入地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适应高中的学习,助推学生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另外,教师把学生交流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可以使得备课更有针对性,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做到以学定教,有效助推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总之,微课这种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以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微课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注入了活力,是帮助学生迈进高中化学学习的关键性的第一步,为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习得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资源。建议我们广大化学教师,以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为起点,集中集体智慧,开发微课资源,不断扩充、优化和综合利用微课,建立微课资源库进行分享,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汪金鑫.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
[2]张晓菊.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论坛,2011(13)
[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
[4]郑于艺,黄志明.让微课为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润色[J].地理教学,2015(17)
[5]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作为高中阶段理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学科的学习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历来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新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优化原因分析
1.化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中化学由于其“繁、难、乱“的特点,是许多高中学生感觉较难学习的科目,同时也是教学效果较为不理想的课程。一方面,高中化学引入了大量的学科语言,如基本的元素概念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化学定律及相关理论,这些引入的学科专业语言方便了化学专业的研究和交流,但同时有比较艰涩难于理解,容易令学生望而生畏,阻碍了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提高;此外,高中化学研究的内容,比如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这方面的知识,大部分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事物,对于偏向于接受形象思维的学生,抽象的事物往往容易造成学生认知上的障碍,使得课程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2.传统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依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双基知识的教学,教学形式单一、思维陈旧。重理论轻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学生只学会了理论上的知识,实际动手能力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教学考核无法突破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分数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无法体现学生综合能力水平,依照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只是技能的胜者而非是人才的强者。由此又导致了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抵制和反感。
二、高中化学课堂优化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化学教学应当从传统的讲授方式转变为以采用讲授、讨论、合作、探究性、网络多媒体等各种各样的适合于高中生成长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在这一背景下,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出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能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高中化学课堂优化教学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学会与他人、团体合作,掌握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地说,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是一个贯穿整个高中时期的长期过程,化学课程枯燥、抽象、繁杂的学习内容极大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当注意做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优化,根据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该年龄段学生思想、心理特征,探寻解决的方式方法。一般认为,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是其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只有把这个重难点解决,才是抓住了化学教学的关键。
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首先要做好课堂导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能够根据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联系实际生活,创设出合适的课堂导入情境。情境的选择可以通过科普书籍、新闻、杂志、电视、网络等信息传播渠道,选取新奇的、有意义的事件与课堂讲授的内容相结合,引出课程需要探讨的问题,然后切入课程内容。
2.创新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理论相较强的学科,必不可少地具有各种概念和理论。新课改对此并未否定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对这些概念和理论的教学要求更为生动,力求能把枯燥的理形象化、通俗化、生活化。由此延伸,整个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应当整合学校教学资源,结合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思想、个体的特点,探索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化学教学应当以实施素质教育文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对化学学习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其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好牢固的基础。
3、创造有效的学生思维、提倡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笔者认为主要是:一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二看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吸引的关键是教师启发得当,学生活动积极有效。三看精彩的回答是否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动人的场面是否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学生是否是生动活泼的学习的主人和学习过程向前发展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善于重组教学内容,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思维规律的相应的教学序,使知识与能力的发生、发展、提升的过程有序进行,使教学内容真正成为一条螺旋上升的知能链,使学生的思维有序的展开、发展、收敛。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教学过程中,还要随时反思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矫正与目标的偏差,以确保课堂教学生成的有序进行,促使学生学会建构、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因为,“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才是“活”知识的源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