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自主学习的问题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280-01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上有这么一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这几句话强调了这么几个问题:①阅读课是在老师知道下的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是阅读实践活动的主体。②要变繁琐分析为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
而纵观当前的阅读教学活动,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被动性。阅读教学的过程大多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进行的,学生按照老师设定的教学路子走,老师让读哪里就读哪里,老师叫他读第三句,他就不可能读第四句,似的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地去读书,也可以说是去完成老师下达的任务。
划一性。既然是老师下达的任务,肯定就是全班性的。老师不可能让这个学生读这儿,那个学生读那儿。一人读一处,这也是不可能的。然而也正是因为任务太整齐了,教学被同步化了,老师省去了不少的烦恼。但学生的问题也来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空间,读速度快的同学等得着急,读书速度慢的同学又被催得着急。从而导致学生的个性特别是创造性受到限制。
封闭性。为了应付阅读分析,教师和学生死捏着书本不放,老师每天都会布置一项这样的家庭作业:回家好好读书,要求背的课文要多读达到会背。有的老师甚至会布置学生抄写课文X遍,让学生无暇进行比较的课外阅读。
灌输性。阅读教学贯穿语文教学的全部,上好阅读教学课程对学生的思维有着极好的训练作用,然而有些老师不知是怕学生累坏了,还是不耐烦等待学生的思考,一切问题都不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机会,这倒好,你的问题解决了,但学生的问题却来了。
于是,学生的阅读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只会一字一句地精读,不会观其大意,搜寻浏览地略读,更不会“一目十行”地快读;只会从头到尾按顺序读,不会先读结尾或先读中间式的跳读,更不会筛选性地抓住重点读。为了改变小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阅读时变“带着问题读”为“读出问题”。
“带着问题读”可以说是很多老师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从表面看,“带着问题读”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了,思维被问题“启发”,然而,事实上,这样做却影响了学生语文自主能力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新课标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读课文,在读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阅读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说:“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前提,这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由“带着问题读”向“读出问题”转变。
如何培养学生“读出问题”的能力呢?开始训练时,要注意从基础教学入手。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一)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读出问题”。如我在教学《鼎湖山听泉》一课前,让学生自己预习并提问,学生提了很多问题。如(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听得更加真切?怎样才能把作者对泉水的喜爱之情读出来?(2)找出描写泉水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显然,提出问题(1)的同学在课前认真地读了课文,并且做了思考,老师要即使给予鼓励和表扬。而问题(2)是课后现成的问题,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抄下来的,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一定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二)引导学生从课题中“读出问题”。如在教学《鼎湖山听泉》一文时,出示课题后,我问学生:看到了这个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鼎湖山在哪儿?为什么不用“观”泉?这些问题都为更好的理解课了铺垫。(三)引导学生在讲读课文中“读出问题”。如:教学《鼎湖山听泉》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泉声为什么会耐耐变调子?”这样一个有难度的问题,说明学生的思维已有了发展。(四)引导学生在“整体回顾,赏读文章”时还要注意“读出问题”,以达到能学好类似课文,会问类似问题”。
一、目标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知识问题化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意义。据此,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与技能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马可波罗行记》、寻金热、科技的发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迪亚士抵达好望角、达・伽马直通印度、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商业革命。
(2)让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原因和条件,认识到“商业革命”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3)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
(4)正确认识地理大发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5)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结果,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表格比较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以及与中国郑和七次下西洋进行对比。
(2)问题探究葡萄牙、西班牙为何走在开辟新航路最前列?从几位航海家身上我们应学习什么精神?
(3)通过模拟、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
(4)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两种不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航路的开辟是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各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3)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它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客观条件的分析,领会中国古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重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新航路开辟经过。
难点:新航路开辟影响。
(四)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东方的诱惑(即原因和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即经过),走向会合的世界(即影响)。本课内容在世界近代史教材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五)教学方法
问题式自主学习、材料研习法、情境教学法。
(六)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验法、小组讨论法。
二、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呈现材料,问题导入(3分钟)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介绍学习目标,了解本课学习任务。
材料一:《马可・波罗游记》插画“马可・波罗觐见忽必烈大汗”。
问题一:你能用简单的语言为大家介绍马可・波罗和他的游记吗?这本书在欧洲产生什么影响?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自主学习。(7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创设情境问题,引导自主学习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层层设问,深化学生思维,培养探究历史意识和方法。
材料二:土耳其帝国的兴起与15世纪后半期伟大的海上发现处于同一时期。长期以来,历史学家认为,这两个运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土耳其人切断了欧洲和东方之间所有伟大而古老的商路,因而欧洲就不顾一切探索通往东方的其他商路。
问题二:(由四个问题串组成)第一,传统商路是否被真正“阻断”?第二,葡萄牙、西班牙早期的探险,只是着眼于商业,还是开疆拓土?为什么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并不纠缠于东地中海商路而向更远的地方探险?第四,阅读课文,欧洲人当时是否具备转危为机的条件?
通过这些问题,打开学生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提纲引导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新航路开辟原因。新航路开辟的具体条件,课本有非常清晰而详尽的说明,学生在理解上一般不会存在障碍,在与背景形成关联之后,可以在学生头脑中自然构成知识网络,形成较为牢固的记忆。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并检验阅读结果即可。
第三环节:体验教学,角色扮演。(10分钟)
设计意图:
1.通过表演情境剧,使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
2.通过课前准备情境剧,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编写剧本、表达与表演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学生分四个表演小组,表演情境剧,表演新航路开辟者的故事,共四幕。第一幕:希望之旅――好望角;第二幕:发现之旅――“新大陆”;第三幕:神秘之旅――印度;第四幕:环球之旅――麦哲伦。(学生收集资料,自编、自导、自演)最后,教师展示新航路开辟示意图,找学生表述新航路开辟线路图。
第四环节:材料教学,探究问题。(15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和方法,全面评价历史事件,辨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问题。独立思考、正确辨别。
材料三:麦哲伦纪念碑与拉普拉普纪念碑。
这是今天坐落在菲律宾的一对纪念碑,远处的是1555年西班牙人为纪念麦哲伦而树立的麦哲伦纪念碑;近处的人像是l952年菲律宾为纪念杀死麦哲伦的酋长拉普拉普树立的英雄纪念碑。
问题三:(由四个小问题串组成)
1.如果你站在这一对纪念碑前,会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试着从欧洲、菲律宾、世界等不同视角思考)
(说明:这里从后人的不同视角去对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时代进行再认知,通过欧洲与菲律宾对麦哲伦航行的不同看法使学生逐步形成对这一段历史的辩证评价)
2.曾经的敌人处于同一块墓碑的两面,这种现象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
3.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此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请说明原因。
4.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和殖民掠夺之路。你是怎么看的?
第五环节:巩固小结,课后延伸。(10分钟)
设计意图: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同时谈出自己对本课学习的收获及体会,强化本课的教学目的落实。历史的真正价值,在于反思,在于以史为鉴,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历史对现实的启迪与借鉴。
巩固训练:(5分钟)
1.在美国,哥伦布被给予全美洲“移民之父”的尊称,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乡镇达70多处。哥伦布对美洲的主要贡献是:
A.使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
B.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
C.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
D.促进美洲资本主义发展。
2.从全球史观角度审视,新航路开辟所产生的影响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
B.为西欧国家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C.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对隔绝的状态。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3.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了像所有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其中“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是指:
A.让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皈依基督教。
B.国王恩典让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带去。
C.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D.给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带去西欧人的思想。
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5.有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过程已经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过程已经开始”在当时主要指: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金融中心开始转移美洲。
C.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D.美洲与欧洲之间开始出现区域性经济集团。
学生小结:(3分钟)
布置课后延伸:(2分钟)
1.撰写历史小论文:我眼中的哥伦布。
2.绘制地理大发现的航海示意图。
三、设计后的感想:
1.从课程价值的期待到课程价值的实现之间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找条可以走的路,并不在意这门课程的理念是泊来的,还是传统的;只认同符合教育规律的,与孩子成长需要相吻合的,才是我要去做的。找条可以走的路,包含着对课程实施现状的包容和承担,找到坚持力量。
2.新课改下的历史课,不再只是书本上那一些文字和插图了,也不再是老师单一的灌输了,它融入了学生的思维中、生活中和实践中。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情绪的丰富多彩,适时合理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分析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学会在学习生活中尽量减少消极情绪,培养积极情绪。
3.知识目标:知道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认识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理解情绪对个人行为和生活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情绪的作用。
难点:情绪的产生与情绪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预设]:同学们,半期考试刚结束,考试成绩都知道了,同学们有哪些感受?
生成预设:高兴、害怕、难过、生气、忐忑……
教师归纳:这些感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绪。在生活中,人们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什么是情绪?人们有哪些情绪呢?情绪有哪些作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吧。
板书课题:丰富多样的情绪
设计意图: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感受,调动兴趣,吸引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情绪的讨论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互动交流,探究新课
1.自习,自疑
第一步:先通读教材,然后结合下列问题,自学课本内容,标记好问题,勾画出答案,用①②③作标注。将疑问写在《学导文》自疑的地方。
第二步:小组长组织成员交流、展示,将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问展示在黑板规定的地方。
[问题预设]:(1)情绪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2)为什么会产生情绪?
(3)情绪对人的行为和生活产生的作用(影响)有哪些?
生成预设:通过自习后,小组可能提出的疑问:
(1)影响情绪的因素有哪些?
(2)情绪是否可以随意发泄,为什么?
……
[问题预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哪些是有价值的?
设计意图:通读教材,带着问题自学,寻找问题的答案,在书上作勾画,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养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同学们发现的问题。
2.自探
背景材料:放学时,数学老师说:“明天将举行单元测试,请同学们做好准备”,王芳同学面带微笑高兴地说道:“太好了,我爸爸早就说了,要是单元考试能考90分,就给我买我在书店看中的一本课外书”,为了得到那本书,她回家完成好当天的作业后,还认真地复习了这一阶段所学习的主要知识,果然,在数学单元测试中,王芳获得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李会同学得知这个消息后,焦急万分,担心自己会因考不好而被父母打骂,考试时,非常紧张,一些原本会做的题也做不出来了,结果只考了56分,面对这样的成绩,她伤心不已。
探究一:面对即将举行的数学单元测试,两位同学的情绪表现有什么不同?
[问题预设]:先读材料,然后思考问题。
(1)王芳和李会同学面对数学考试分别有哪些情绪表现?
(2)比较两位同学的情绪表现有什么不同。
预设要点:
(1)王芳的情绪是微笑、高兴。李会同学是焦急万分、担心、紧张、伤心不已。
(2)王芳的情绪表现是积极的,李会同学是消极的。
[问题预设]:为什么他们的情绪会不同?(小组讨论)
预设要点:他们对考试的态度不同、他们生活的遭遇不同。
[问题预设]:我们应该用良好的心态对待考试,注重学习的过程,不要太在意考试的结果。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情绪?
生成预设:快乐、欣喜、怒发冲冠、气急败坏、悲伤、痛心疾首、不寒而栗、提心吊胆……
[问题预设]:同学们,这些情绪可以分为四类:喜、怒、哀、惧。
小结板书:情绪是丰富多样的,正是这些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探究二:结合王芳和李会同学的经历,谈谈情绪对人的行为和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问题预设]: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并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1)王芳的积极情绪对他们的考试成绩产生什么影响?
(2)李会消极情绪对他们的考试成绩产生什么影响?
生成预设:
(1)王芳同学保持了积极的情绪,精神状态好,精力旺盛,给了她力量和信心完成作业并进行了复习,考试发挥良好,考出了好成绩。
(2)李会情绪消极,精神状态不好,导致忘记了原来会的知识,因此发挥失常,自己也很后悔。
(3)积极情绪会促进积极的学习活动,学习的效率就会很高;消极情绪会影响学习活动,学习效率就会降低,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4)两位同学精神面貌的不同,就是情绪对他们身体的影响。
探究小结:(投影)总结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问题预设]:同学们,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
3.自测
(1)(单选)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写下了“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的忧郁诗句。几年后,重获自由,欣喜之余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反映了诗人愉悦的心情。由此可见( )
A.人的情绪是复杂多变,难以琢磨的
B.人的情绪反映着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
C.人的情绪总的来说消极多于积极
D.人的情绪会随着个人境遇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多选)文学家冰心,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一直活到99岁,成为世纪老人。她在谈到健康长寿之道时说:“对我来说,保持健康的方法,不是高营养、吃补药,而是一句话‘在微笑中写作’。”这告诉我们( )
A.冰心的长寿得益于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
B.只有名人才能保持积极的情绪
C.积极的情绪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D.乐观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
(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说话时的语调、脸部表情及身体动作、姿态等往往都表达了一定的情绪
B.消极情绪如果不积极调控,可能会违背道德规范甚至触犯法律
C.情绪对人的影响,可以说它既是治病因素又是致病因素
D.情绪会影响人的行为,会降低人的活动效率,会导致人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设计意图:学习新课后,当堂练习,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三、总结归纳,感悟升华
[问题预设]:通过本框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收获或者疑惑。
生成预设:
1.知道了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明白了情绪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2.我们要学会调控消极情绪,争做情绪的主人。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感悟升华,强化三维目标的达成,简洁化、系统化本课内容。
新课标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由过去的教师为主讲转变为学生为主,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英语还是很被动。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1],探究本质看“自主学习”是针对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性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是从“我要学”向“我能学”的强化。我以对自主学习调查的问题给出自己的分析和建议。
一、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情况
1.调查目的。初中阶段是小学和高中的一个过渡时期,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主要在这个时期形成。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这个阶段逐渐拉大,为了探究这其中的原因,前不久我就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问题开展了一次专题调查。
2.调查对象。为了考查学生自我学习的现状,笔者制定了《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表》,共发放208份,收回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89.4%。调查对象确定为该校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每一年级随机抽取的一个班。
3.调查内容。调查的内容主要是调查问卷一到三,从各个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现状。主要涵盖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学习现状。
(2)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3)自主学习的途径及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4.调查结果。因为仙林分校面向全市招生,所以能作为学校代表说明问题。再加上本次调查我们精心准备,严格操作,所以结论能在一定意义上推论全市中学生英语学习自主能力的现状。调查结论如下:
(1)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普遍不高,年级越低越依赖老师的指令和要求。
(2)和教师的引导有很大关系,平时不注重任务型教学和不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老师的班级情况更不乐观。
(3)后进生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平时总是应付了事。
这次调查的结果让老师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的原因主要是部分老师的理念和做法老一套,始终围绕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在课堂上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存在,自然就谈不上自主学习。还有部分老师每天只是“照本宣科”,没有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所讲的唯一的正确答案,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只会趋同而失去自我的个性,自主学习也就是“镜中花,水中月”。[2]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争分夺秒地灌输给学生知识,总是觉得要再多讲两句才放心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过程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全面发展的过程。自主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更新理念,变满堂灌为指导学生自己学。
教师不能再一人兼任多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和学习英语的环境。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比多教授两个语言点和句型更重要,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关系到其未来和终身的学习。掌握策略知识,学会灵活恰当地运用策略,不仅可以促进英语学习,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自主性、独立性、自我导向性和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促进语言学习。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在教与学的方法上动脑筋。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避免灌输式的知识传授和面面俱到的讲解,防止其形成依赖心理,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绝不插手,凡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的,教师就积极鼓励其独立完成。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人格形成和发展是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密切相联系的。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心理相互作用产生的。[3]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为学生的未来考虑。“试想一个学生在学校度过了9年或12年,从来没有主动思考,亲自去体验探究而知识整天被动应付,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对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想象,他是否还能有创新的精神去观察,大脑是否还有辨别的能力,自己的独立个性和健全人格是否养成”。为此,我们必须提倡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分析
下面将对本次调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本次问卷的设计主要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方法及学习途径等三个方面设计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有何种程度的影响和相关。
1.态度。在问卷中提及你喜欢英语学科吗?6.89%的学生表示讨厌,60.73%的学生表示一般,32.38%的学生表示特别喜欢。在问到你认为英语学科重要吗?有70.49%的学生表示重要,20.57%的学生表示有没有差不多,8.94%的学生表示不重要。
从调查问卷中关于态度这一问题的情况来看,学生还是很喜欢英语学科的。学生有学好英语的动机和热情,这有利于我们开展教学工作。
2.学习习惯和方法。在问及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时,有的占22.76%和24.39%,没有的占11.38%和7.32%,老师给出了任务或指令才做的占65.86%和68.3%。在问及有无制订学习计划习惯时,表示有的占19.51%,没有的占13.01%,老师给出了任务或指令才做的占67.48%。在问及考试后有无主动分析试卷错误时,有的占55.28%,没有的占6.51%,老师给出了任务或指令才做的占38.21%。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还是认真做好预习,复习和做笔记等各项工作的,但是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老师发出指令后完成的,同样的情况存在于字典等辅助工具和自己分析试卷错误等方面。这说明学生虽然有良好的动机,但是在学习英语的意义和目的方面不是很明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学习的意识,学习比较被动。
3.学习途径。在问及当有机会看到英语电视节目和英文电影吗?表示从来不看的占20.97%,就是看了玩、不注意英语的使用的占43.09%,有意识地在学习英语的占35.94%。在问到有无自主阅读英语课外书时,从未读过的占12.52%,老师要求时才阅读的占56.34%,经常阅读的占31.14%。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身处在都市之中的学生能接触到精彩的外部世界,眼界比较开阔。有很多学生能够在身边看到外国人,收看到英语的节目并阅读很多英文的报纸和杂志。但是现在的学生忙于各种各样的作业,还是在两点一线之间来回,周末要忙于应付各项作业或是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所以真正做到有意识地在英语节目中学习英语和经常阅读英语课外书的人数比占35.94%和31.14%。
从上面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学生在自主学习英语上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在运用各项策略学习英语方面也是各不相同。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很浓厚,大部分人都认为英语这门学科很有意思也很重要,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动机和态度上还是积极的。但是在学习英语的策略上好像就使用得比较少,比如在预习和复习的环节上,就有较多人在老师明确要求后才能这么做。在制订学习计划和在课外使用英语交流方面的情况则更不容乐观。
在最后的问卷中,学生对学习英语资源的使用还是存在不小问题。英语学习资源现在可以用来辅助学习的还是很多见的,这些资源形式多种多样,也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技能。如果学生能充分利用好身边的这些资源则对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对此视而不见,或者是偶尔使用,这无疑是巨大的浪费。
除了上述根据问卷得出的结论外,我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还和现在老师英语教学的理念和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现在的英语教学中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为主。大部分老师都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对第一层次的学习——陈述性知识的输入上,忽视对学生第二层次的学习——程序性知识的传授,至于第三层次的学习——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则完全是空白,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4],所以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学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有待我们探索解决。
三、对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建议
由调查和分析情况我们可以得知:学生对英语学习还是感兴趣的,在学习上也有热情和动力。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5]。没有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气氛就没有办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我们不仅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要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在课上是老师,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并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在课下是朋友,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疑难,鼓励他们激发学习的热情并指导他们学习。在指导学生的时候,不能过多地包办代替[6]。很多老师对学生不放心,恨不得每时每刻都能看到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每个细节。其它有时候也要让学生自己思考,摸着石头过河。
2.形成自主学习的课堂机制。虽然在思想上能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教师和学生有时会不自觉地回到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有建立了科学和合理的机制才能保证自主学习课堂的运转和高效。首先要在时间的分配上留出学生思考和活动反馈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只能占三分之二甚至更少,否则学生就没有独立思考和展示的时间,自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当然这样做开始教师和学生可能会不习惯,但只要引导得当和长期坚持肯定会适应并习惯。其次是要合理安排好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顺序,不能再采用教师唱独角戏或者是导演兼主演的形式。学生应当充分参与,这样既能保证效率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实践证明,如果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难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以通过课前自学问题提问,课上部分学生代替教师讲解当天的知识和重点。也可以是课堂学生之间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由教师来做点评,还可以是对学过的课文或句型进行对话和角色扮演,以反馈学习的内容。形式和顺序可以由师生共同商定并共同执行。最后是作业的形式,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行适当调整。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少做甚至不做教师布置的基本作业,取而代之的是摘抄或是英文名著的阅读笔记。中等的学生可以全部或大部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只做基本的题目,多背默当天学过的重点单词和短语。
只有形成了一定的机制,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教师才可能多思考怎么才能使课堂变得精彩而有趣。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对课堂有一种渴望,迫切地想要探求新知。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做法。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创造合适的语言环境并输入大量地道而有效的语言信息[8]。比如更多的使用头脑风暴和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习得语言,在自然而轻松的语言环境中自己领悟词汇的运用和语法的规则。如在教授if从句时,很多老师仅仅告诉学生变化的规则再造两个句子就结束了。这样学生记得不是很牢固,我让学生互相地用“if”从句给出建议,一下子把学生从幕后推到前台。学生要想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还要想到“if”从句的使用规则。这样学生在给别人提建议的时候便能更好地理解这个句型。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彻底告别过去教师独霸讲台的做法。在新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轻易地取得海量的知识和信息,而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习惯就显得更加重要而迫切[9]。只有相信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传授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结语
由本次调查可以知道,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学生有意愿主动地学习[10]。这不仅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而且是新时代学生应当具有的能力。在过去老师们重视考试的成绩,只注重应试的结果而忽略了应试的过程。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只是知识的容器,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教育者不能以培养这样的学生作为终极目标,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是否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应该是我们要注意的。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是很有好处的,也是新时代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庞维国.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2003:135-136.
[2]梁晓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7(5):154-155.
[3]张俊霞.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5(8):31-32.
[4]胡琼.浅析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J].校园英语,2012(8):79-80.
[5]李春芳.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3):151-153.
[6]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6-77.
[7]张瑞云.试谈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101-102.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自主学习的地理课堂中对问题的作用有很大的感悟。
"问题引领"自主学习课堂,放飞学生思维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只有使学生的兴趣、欲望、思维凝聚在一起,才能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例如:学生在学习七年级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时,引入时可以这样设计一系列问题:
1、电视已走进了千家万户,请大家猜一猜,中央一套哪个节目收视率最高?(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天气预报)
2、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天气状况,什么是天气呢?如何读天气预报图?天气和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经过教师反复筛选,精心创设的这些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不但能很快引入课题,而且能放飞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抽象的、枯燥的天气和气候的学习变成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的效率明显提高。
问题"贯穿"自主学习课堂,激发学生探究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事实上地理科学认识获得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探究过程,构建自主学习的地理课堂就是教师将这样一个探究过程"放"手让学生亲历,由问题"贯穿"课堂始终,使学生在课堂上化被动为主动,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学生在学习七年级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时,由多媒体展示自学目标后,就由学生围绕一系列的自主探究问题展开自主学习。
1、读图3.1:找出描述天气的词语。请你给天气下个定义。天气有哪些特点?
2、读图3.2:根据资料完成活动第2题,用以说明天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
3、读图3.3、3.4: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天气预报主要预报哪些方面的内容?
4、读图3.5: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什么?白色表示什么?蓝色表示什么?试着画画图3.6上的天气符号并记住它们的含义。
5、读图3.9:什么叫大气污染指数?大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的优劣有什么关系?大气污染有哪些危害?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如何进行大气污染的防治呢?
这节课的四个活动主题"天气离我们有多远、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来作个天气预报员、关爱气象关爱生活"用问题来层层推进,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趣味化,创造了一种个人自学、小组互助、教师引导点拨的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建立了探究、体验、合作的自主学习模式。
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化的知识",亲历课堂探究过程,理解了知识,通过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共同探讨,不仅学会了读图技能,体验了地理过程与方法,形成了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更培养了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实验能力与交流合作的精神。可以想象这样的课堂多么受学生欢迎,其气氛又有多么热烈和活跃!
问题"拓展" 视野,提高学生兴趣
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基本理念是"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加强地理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人类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并使学生能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的问题,这是地理新课堂始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
认知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其实,当今社会所涉及的地理知识太多太多,学生之所以缺乏感性体验,只不过是许多学生熟视无睹,没有认真地观察和分析。若能用"问题"将我们的课堂"拓展"到课外生活,使学生多一些体验和共鸣,则不仅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七年级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最后一个环节,利用三个问题来拓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
1、假如你是个天气预报员,请试着进行天气预报。(根据课件展示的全国城市天气分布图,由学生来模拟。)
2、为什么要进行天气预报呢?你知道我国的天气预报水平如何吗?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生活、学习经历的不断丰富,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渐渐增强,这对他们自主学习心理的形成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学生在知识的探究中发挥主体性,在学生取得了学习成果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使学生享受到自主学习所获得的成功和快乐,从而对自主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此,展示我在执教“认识图形”的内容时课堂教学的情景:
师:“把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还剩一个五边形。
师:你反应很敏捷,不错,把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可能是一个五边形。
生:老师,这样剪就是一个三角形(沿着对角线剪)。
师:不错,你很聪明,这样得到一个三角形,实践出真知,同学们,大家不妨自己动手试试,看看还能不能剪出其他图形……
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跃跃欲试,很快剪出了其他几种可能存在的图形。在这个过程中,我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促进了自主学习心理的发展。
二、帮助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
对于小学生来说,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学习水平、认知特点等各不相同,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制定学习的目标。
首先,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几个重要环节入手进行自我分析:其一是要对自己学习的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下回顾和总结,分析出自己的学习特点是什么,因为每个人的学习特点各不相同,有的特点是理解力较好,有的特点是记忆力较好,表现在数学的学习中,就是记忆力好的,对数学的公式定义都能够强记,而理解力好就表现应用题的解答上……因此,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地找出自己的特点非常重要;其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作出客观的分析,学生学习现状的比较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根据自己的数学成绩在全班中的排列名次;第二要根据自己最近的数学成绩和以往的数学成绩来判断自己处在进步、退步,还是原地踏步的状态。
学生只有对自我的特点、现状作出了正确的分析之后,才能结合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水平,了解自己该从何处入手学习,确立适当、明确、具体合理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三、增强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意识
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才能付之实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实际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在恰当的时间内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获取知识,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其二,教师要发挥好教学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其三,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究中,训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使自主学习获得理想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92-01
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摆脱了高中学习中“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以自我发挥学习潜能为主。许多习惯了被动学习的同学,也许在大学学习里迷失了方向。此时,“自主学习”就体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它包括: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决定达到目标的途径,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采用合理的评估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评估。Little(1991)则认为,“自主”是应付分离的能力、批判性反思的能力、作决定和独立行动的能力,而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心理反应”。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宾特里奇(Pintrich,2000)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景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自主学习的实质问题也作了一些理论探讨。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靳玉乐认为自主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自主学习可以包括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和教育环境四个要素;也可以包括学习者、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三个要素;还可只有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两个要素。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学校教育,包括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四个教学要素。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出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1 目前大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 目标不明 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个体主动选择、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想要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就必须有引导行为的参照点。目标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中就是充当参照点的作用,只有设置了适当的目标才能不断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但是,一部分大学生依然只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知道自己进入了大学到底能学到些什么,不懂得怎样合理地利用和支配自己的时间,没有设定适当的目标。
1.2 意志薄弱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种种学习上的困难和干扰,如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身心疲惫、情绪烦恼和外界因素的干扰等,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用意志力来控制自己,坚持学习。但是现实中,大学生的意志控制力却是薄弱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技术的大学教学对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方法、内容、手段产生着重要影响。虽然网络环境所具有的丰富教学资源、网状的信息呈现方式、时空开放性等特点为创设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但是也成为大学生逃避学习、沉迷网络世界的罪魁祸首。
1.3 家庭因素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因此在家里倍受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的宠爱。这样的家庭很少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并处处依着孩子,尽量不让他们吃苦,有什么困难都抢着帮孩子解决。结果使这一代的学生缺乏自主能力,依赖他人的特征明显。这样的特征十分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2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2.1 充分认识自己学习的主体性地位,积极主动地学习。许多当代大学生一直在升学的压力下成长,考进大学后又身处学业和就业的压力。因此,我们必须关心学生的合理需求和实际困难,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大学新生来说,学校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志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设置;同时,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课外活动方面,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课余时问,以提高其将来走上社会的能力。
2.2 培养大学生专业兴趣,激发自主性学习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专业兴趣的发展对带动大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有着更切实的作用。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培养起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一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学习动机的层次;二是要积极建设有利于学习的氛围;三是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企事业管理人员、专家或岗位成才的校友来校讲学,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和自己的学习重点,而且能使他认识到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以及今后的发展的辨证关系,激发起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2.3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和提高自主性学习能力。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单要掌握知识,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提高社会阅历和实践能力。学校应向学生提供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能更好的促进学习,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67
Abstract Through the survey found that students in rural areas in Northern Jiangsu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here is a weak sense of self learning, poor self-control,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of the problem. The reason is not only the family environment, social environment and school environment and other objective aspects, but also the subjective aspects such as students themselves. The improvement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which can be integrated in the aspects of changing the idea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family education, reforming the school management system and so on.
Keywords rural area in Northern Jiangsu; pupil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1 苏北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
采用自编《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对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等苏北5市9所农村小学共计364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所获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苏北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1 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即学生只有自己想学,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的能力才会有所提高。目前,苏北农村小学生在学习上过多的依赖教师,缺少主动探寻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假如老师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往往不会主动进行学习。正是由于小学生自身自主学习意识不够,从而导致对教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1.2 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个人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控能力。由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较为缓慢,因而其自我控制能力往往处在一个较低水平。随着苏北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溺爱使得小学生逐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对小学生自主、独立人格的养成产生消极作用,自我控制能力也得不到发展,自我服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呈弱化趋势。
1.3 自主学习动机较弱
现在小学生越来越善于借助外在的工具进行学习,遇到问题直接询问老师和同学,或者直接借助于电子设备查找答案,而忽略了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即自己思考的过程,尤其是在农村留守儿童家中,父母外出打工,年迈的爷爷奶奶无法引导孩子正确的思考问题,导致他们对解题工具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2 苏北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的成因
2.1 家庭环境的影响
首先,家长自身教育思想较为落后。在苏北农村地区,大部分家长高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自身并不具备专业的文化知识来教育子女,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家长往往以明天去学校问老师应付孩子,并不能正确引导孩子如何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有消极影响。
其次,家庭学习氛围较差。由于农村和城市发展的差异,农村家庭所能提供给孩子的学习环境受到限制,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学生放学回家后没有安静的学习空间,甚至学习到一半还会被叫出去干农活,这种行为会打断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阻碍学生未来的发展。
第三,家长教育方式不够民主。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学校教育,在民主型的家庭中,父母会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能够正确积极的引导孩子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相反,在专制型的家庭中,父母会过多的干涉孩子的选择,使得孩子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限制,这种教育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降低了学生自主W习的独立性。
2.2 学校环境的影响
首先,学校教学资源条件匮乏。由于地区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苏北农村地区的教学资源相对落后,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在教具上。研究数据证明,优秀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将一个个复杂的知识点转变成有趣的动画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既能够吸取知识,又同时在脑海中产生生动的形象,从而更好的记住这些知识点。但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都缺少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等资源条件,大大制约了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
其次,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大多数年轻教师不愿去农村地区工作,导致苏北农村学校中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教师,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这是其优点,但也有其不足之处。老教师往往按照自己一贯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懂创新,不能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三,学校管理方式不合理。虽然素质教育已全面展开,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大部分农村小学关注的依然是学习成绩,学校的教育模式依然采取填鸭式的教学,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教育的过程远远比教育的结果重要,目前农村小学过度强调教育结果,忽略了最重要的教育过程,把学生培养成了只会做题的机器,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3 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表现出显著差异。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巨大变化,必然要求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也要随之改变。20年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基础型人才,而现在的教育目标是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教育目标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教育方式的调整,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去,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2.4 自身因素的影响
农村小学生视野较为狭隘,与社会的接触不多,思想观念也较为片面,不能正确认识这个世界,再加上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爷爷奶奶疏于管教,很容易就会被周围的暴力行为或者动画片中的暴力场景所误导,从而走上歧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自身不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对未来长期的发展都将会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
3 苏北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
3.1 转变教师观念,发挥引导作用
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年龄限制,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需要成人来引导,教师无疑是最主要的引导者。在苏北农村学校里,教师的身份具有单一性,课堂中的主动权往往都集中在教师一人身上,而要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引领者的作用。
首先,要摆脱传统观念束缚,切实转变教师角色。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师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播者,其主要职责就是把知识用不可置疑的态度传授给学生,这种教育情境,忽视了学生自主性。对教师的知识素养要求严格,却忽视了学生的成长发展。①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这个角色应该得到转变,不应是一味的灌输给学生知识,追求权威者的形象,而应当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创设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激发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培养其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要明确自主学习目标,定期检查监督。教师要根据课内教学的学习情况,合理地制定学习内容,并且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使其在自主学习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②当然,教师在为学生制定目标时要符合现实情况,不宜过大或者过小。有些教师虽然给学生明确了自主学习的目标,但却缺少后期工作,不能定期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及时给予评价与建议。而教师的引导作用恰恰就体现在这最后一步中,定期检查可以察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情况。
3.2 转变学生思想,掌握有效学习策略
调查显示,苏北农村小学生思想较为狭隘,观念较为片面,他们受到家长老师的影响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即行了。然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最关键的还在于小学生自身,因而要想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注重转换小学生自身的思想,让其知道学习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学会自主和自觉。这就要求家长及教师要给学生明确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真正含义,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便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些学习方法或者计划。学习策略与学习能力存在着极大的关联。③这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专门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3 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家庭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极为重要。首先,家长要给子女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次,家长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不能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略了还在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家长还要与教师一起配合,共同促进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如及时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及时鼓励并且指出需要改进之处等。
3.4 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地。由于农村教育教学环境的限制,再加上农村学校教学资源条件匮乏,这就使得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支撑。因此,学校首先应该健全教学设施,丰富教学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如此,学校的管理体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发挥著重要作用,因而学校应该杜绝灌输式教育,要致力于培养能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学生群体而不是所谓的“读书机器”。
本文为江苏省2016年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大学生苏北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XCX2016003)的阶段性成果,指导教师为张典兵教授
注释
1.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不足。由于农村学生的家长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弱势群体,致使孩子从小所受教育的思维有所狭隘。他们接触更多的是“不用好好读书也能赚大钱”,大多数没有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自主学习在适应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农村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只是科任教师所布置的,做完作业后,不但书包从来不动,而且基本没有课外读物,只是简单地跟随着学校的要求,从不制定自主性的学习计划。
2.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农村的学生从小接受的就是被动灌输式的教育,早已习惯了被牵着鼻子走的学习境遇,没有自己驾驭学习的独特方法,完全束缚于教师的节奏和步伐,因此绝大多数学生自制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严重制约了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资料显示,多数学校课堂实施的结构是以“提问――讲解――巩固――作业”的传统形式开展的,形成了“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给,你收”的教学关系,很少有向老师提问或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情况发生,结果学生不会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制定计划,不会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更不会安排自己的学业生活,也从不寻求学业上的帮助。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数长期在外打工,一般由爷爷奶奶或亲戚带养,所以家庭教育十分落后;再加之农村的学校教育能力有限,使得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知识面十分狭窄,在进行自主学习时,对所遇到的问题往往会产生肤浅的、片面的甚至是歪曲的认识。虽然新课改要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些教师也确实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学生根本没有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课程无法顺利完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收效甚微。
4.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农村一些教师确实响应号召开展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看书,最后做汇报。在一些公开课中,教师为了显示课堂气氛的活跃,一味地追求课堂的“精彩”,在自主学习后进行讨论,但往往没有考虑到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问题与课堂主题的相关程度,在课业结束后,学生收获了什么,实现了怎样的学习目标,真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这就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农村学生自主学习方式问题的解决对策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首先要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以往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单向度、填鸭式的灌输教学。广大教师应当确立全新的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学业上获得成功;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不可替代和复制的个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独特而全面的发展。教师应是引领者,激发学生的潜力,使之乐学、会学。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赋予学生应有的自主性与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新知识、探索新问题,并能主动地质疑、解难。教师也要重新审视自己是否处在“平等”中的首席,要从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过渡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意识,化被动为主动。
目前,有一部分英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重知识轻能力培养,轻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教师和学生仍然面临升学压力,教师教学任务重、课时多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新的理念在课堂上很难全面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还很小,“问题意识的培养”指导不够。在英语课堂教学在方法上主要采用说教式、填鸭式,侧重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较少注重启发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 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作用,即强烈的学习动机能促进外语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反映课本里的课文内容长,有些内容有些过时,因此,学习动机自然就不强。
三、 学生学习方法与习惯不得当
以词汇学习为例,有些学生没有掌握记忆单词的科学方法,却整天死记硬背单词。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学生进入高中后,仍然不认识音标,识记单词完全靠字母组合,因此,即使暂时记住,记忆时间是很短暂的。这样学生容易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自然而然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些学生每次遇到生单词都查阅字典,影响其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高。类似不良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如果学生学习策略选取不当就会越学越吃力,越学越厌学,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抑制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由此可见,在当前英语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的实施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学生们学习动机性不强,学习兴趣不浓,普遍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大部分学生不能科学地使用学习策略,在说和写的水平上与《新课标》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了目前的当务之处。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树立“以人为本”基本信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价值在于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实现了课程价值的融合,这种融合浓缩为一句话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高中英语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以及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现实联系。教学内容始终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的目的,使其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
2.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高中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师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教师不再是转播知识的机器,学生也不是盛放知识的容器。要想使得课堂充满活力,必须突出学生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以学生为主体,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少讲或不讲。在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个体差异,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次教学以及合作学习,就是体现了这样的理念。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者能够选择和确定学习目标,能够自我调节和补救,能够在教学的个性化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此时的课堂活动存在于学生的心田之中,可谓“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3. 立足教学实践,勤于反思和重建
一、培养学习兴趣,加强主体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是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又常使学生难于理解。因此,在指导学习数学时,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这个方面的问题:
1.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
首先,以爱唤爱,促进爱的迁移。“亲其师而信其道”,而欲使“亲师”,必先“亲生”。教师对学生倾注爱心,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的爱,从而扩展为对学习,对集体的爱。其次,表扬鼓励,增强自尊自信。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千过,莫如奖子一长”。表扬,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这也正是表扬的意义所在。第三,师生平等,创造研讨氛围。学生的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本身的认知活动,他人是无法替代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常让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从而得出推理和结论。在这种平等的课堂气氛中,促进了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 []
2.创设悱愤心态,激发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悱愤心态,就是使学生在心理上造成生疑的状态。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通常不会引起学习兴趣,只有根据数学教材特点,通过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学生才能生疑,才能要求解疑,才能产生求知欲,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吨”的认识时,我这样提问:在公路桥的一端,我们往往会看到有限制载重量的标记,看谁留心标记牌上写着什么?“吨”是什么单位?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这些问题,对于尚未掌握新知的小学生来说,认识是模糊的,自然会产生一种急切想了解结论的欲望,也有的学生此时跃跃欲试,也产生一种急切想知道自己想法是否正确的念头,这就是一种“愤”的状态,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讲授新知,必定会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和理解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3.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稳定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在顺利情况下,容易激发学习兴趣,但如果遇到困难,又无法克服,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下降;如果经常困难重重,那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没有兴趣。因此,教学时,必须采取措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要尽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每节课的知识都应当当堂解决。实践证明,只有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才能稳定学习兴趣。
二、转变学习方式,引导自主探究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1.精选教学素材,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对学习素材感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是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前提。在选取素材时,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内容、设计画面、编写例题、设置练习,以生活中看得到、用得着、有趣味的图示及画面和语句描绘出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例如在教“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我请一生扮演营业员,教师扮演一顾客,模拟购物过程。让学生先经历营业员收钱、找钱的过程,引发学生思考“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的问题,再让学生经历顾客付钱、收钱的过程,并说一说这个过程,然后引发学生思考“你从中又有什么发现呢”的问题。
2.创设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使学生在课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活动,敞开思路,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让学生尝试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中,为了让学生学习建立在已有经验上,而引导他们找生活中的长方体(粉笔盒、月饼盒、药盒等),接着,我让每个学生按照课本的要求,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并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自己的长方体纸盒,然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对长方体的发现:
3.要重视自主确定解题策略,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 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关键所在途径。而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通过内化活动实现的,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内化,学生必须有一个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比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不能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独立去探索,鼓励学生探求不同的计算方法,使他们有机会展示个性,探索创新。有的学生用“破十法”,有的拆减数,有的利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又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出示例题: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纸板?
解法一:6×5+6×4+5×4+6×5+6×4+5×4=148(平方厘米)
解法二:6×5×2+6×4×2+5×4×2=148(平方厘米)
解法三:(6×5+6×4+5×4)×2=148(平方厘米)
4.重视合作交流,尝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我要求通过合作,共同完成这个小实验:每个小组的成员合作用桌上的小正方体拼摆长方体,有的拼摆,有的记录。学生在尝试合作交流中,将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学生1:每排摆4个小正方体,摆了2排,并且照这样摆1层;
学生2:每排摆4个小正方体,摆了3排,并且照这样摆1层;
学生3:每排摆4个小正方体,摆了3排,并且照这样摆2层;
学生4:把组员摆的方法,记录在下表:
三、关注学习评价,促进自主发展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
2.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对此,老师可以选择推迟作出判断的方法。如有的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的答卷不满意,教师可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答卷中的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以评价,给出鼓励性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