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职业道德的看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0 引言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中最后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环节,是其他各个教学环节的继续、补充和深化,是对学生在四年本科教育中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检验,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前的一次实战训练。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教学环节的作用,多年来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下面结合近年来笔者指导统计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实践经验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1 因材选题
由于兴趣、智力和努力程度的差异,每个学生在大学本科四年间所学到的知识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指导毕业设计时,应先了解自己所带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对基础扎实、求知欲望强烈和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选择具有一定难度且理论性较强的题目,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潜能,解决一些具有理论性和实用性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其逻辑推理、理论分析和创新的能力。而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够,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选择偏重理解和巩固专业基础知识的题目,结合R、EXCEL和SAS等软件,理解和掌握统计学中基本方法的应用。总的来说,毕业设计的题目要做到大小适中,难易恰当,因材选题。
2 合理安排内容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虽然时间跨度为整个本科教育的八分之一,但不能期望学生将整个学期的时间全用在毕业设计上。对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其基础相对较好,可以适当加深和拓展题目的内容,理论和应用兼顾,为其将来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而对那些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岗位的学生,则适当减少难度和内容,选题偏重实际应用,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并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027-02
1职业发展通道建设的提出及作用
最近,笔者所在城市一家具有50多年历史的综合设计院,接连出现8名在该院任职高级工程师多年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有2人在该院担任副主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技术职务)辞职,跳槽到当地某新成立勘察设计公司并担任要职,4人任公司副总经理(1人为常务副总经理,1人兼任公司总工程师),4人任公司副总工程师。辞职的原因除了谋求个人更好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外,也与该院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分不开,主要表现在:专业技术人员层次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偏多,上升空间较小,人才队伍发展后劲不足;职业发展通道单一,长期从事相同岗位工作,缺乏横向的流动调配和交流,如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同一部门或同一岗位上担任同一职务长达十多年,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影响组织生产效率,造成骨干技术人员流失。如何解决既有利于实现勘察设计组织长远发展目标,又不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避免人才发展后劲不足和职业发展“一条路走到底”问题?笔者认为,建设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通道不失为一个可以尝试的办法。
职业发展通道是一种对前后相继的工作岗位和经验的客观描述,展现某一种职业中,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发展的一般路线或理想路线,它是建立在将职业角色放在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状态的基础上,为专业技术人员合理使用和拓展能力提供各种发展机会,包括确定某一职业进口和出口通道,职业的纵向流动通道、职业的横向流动通道等三个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通常以工程技术类、项目管理类通道为主,企业管理类、市场营销类通道为辅。
建设职业发展通道,一方面,有利于勘察设计组织明确自身发展战略,规划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变动和人事流动,使个人在此过程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具备担任更高职务或胜任其他岗位的广泛能力,使专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职业发展通道建设,强化了专业技术人员对自我职业价值观、需求、兴趣、目标和行为的认知程度,能使专业技术人员更加明确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组织对个人能力的要求,从而能够自主地发展和提升自身的某些潜能。同时,对勘察设计组织中,部分天生具有某一方面才干的专业技术人员,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体系建设能将其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根据个人的专长合理使用,为其提供更好的职业成长阶梯,促进其能力的发挥,达到人力资源的最佳效益。
2职业发展通道建设的主要内容
(1)归并职种,建立多元化职业发展通道
职种是指组织内部的职业种类,一般来讲,工作性质、职责和知识、技能要求相同或类似的职位,可以打破组织部门界限,全部归为一类,形成一种职种,勘察设计组织的职种一般可以分为企业管理类、工程技术类、市场营销类、工勤辅助类等。以职种为基础,建立多元化职业发展通道就是将所有的职位纳入到不同的职种中,每个职种根据其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和自身特点设定层次,这样,专业技术人员不管是否在职位层级中得到提拔,只要在本职种内不断提高自身的任职能力和工作业绩就能获得晋升,其报酬水平就会相应提升,个人价值就可以得到实现,同样可以实现职业发展。
(2)设计职层,划分职级
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其职业生源分为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离职阶段,职业成长周期一般为20年左右。因此,需要在一个职种内按照职层、职级来确定员工的职业发展阶段。一般来讲,每个职种可以划为3-5个职层,例如基础层、骨干层、中坚层、核心层。确定职层之后,按照勘察设计组织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模式,根据每个职种的职业要求,划分职级,职级是依据同一职种的从业人员所需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职业素质、任职年限、履职责任和管理职责等因素,结合该职种员工职业生源周期特点进行划分。不同职种的职级有所差别,职级设置要同职级晋升可能需要的年限相匹配,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周期较长,晋升年限较短,可以设置较长的职级。确定了职级就解决了每个职种的任职者在对应的职层上所对应的职业发展通道有多长的问题。
(3)设置任职资格,确定晋升办法
在确定每个职种的职层和职级之后,必须确定相应的任职资格和晋升办法,这是职业发展通道建设的重点,目的在于使组织能够清晰表达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比照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现在大致处于职业发展的哪个阶段,与组织要求相比,还有哪些不足,自己下一步的目标在哪里。一般而言,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发生了较大的质的变化,其职业发展应提升一个职层,而只是有了小的量的变化,则可以提升一个职级。任职资格的设置具体应该包括学历、学习专业、工作经历、职称、工作业绩、注册执业资格等方面的内容,应做到容易判定和便于操作。每一个职层、职级的晋升应该做到适度适中,可以采取低职级全额晋升制和高职级差额晋升制办法。这样,既不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满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晋升需求,同时又做到有升有降,体现竞争激励。
(4)制定跨职种转换的管理办法
职业发展通道建设的目标是追求组织需求和个人能力的最佳结合,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需要或个人兴趣除了可以在每一个职种进行纵向发展外,还可以横向发展,既可在同一职种内不同职位之间进行轮岗,又可在不同职种之间进行转换,如专业技术人员由工程技术类职种向企业管理类职种转换发展。对跨职种转换的专业技术人员,鼓励在具有专业继承性和相似性的岗位之间进行选择和转换,在有相应岗位空缺又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可根据各职种职层任职资格及本人条件,经审核允许进入新的职业发展通道,从制度上避免专业技术人员“一条路走到底”。
3职业发展通道建设应注意的事项
(1)按照勘察设计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发展通道建设
勘察设计组织大多是是从原来的各类设计所、研究院改企建制发展而来,承担着国家或地方大中型基础项目勘察设计和科研攻关工作,其员工大部分是由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构成。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强,就业能力突出,对报酬的要求不再认为是生活的必须,更追求对工作价值的认同,工作地位的尊重,工作变换与流动的个人职业增值,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需求愿望明显。勘察设计组织的生产设计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紧密联系,担负一定领导职位的技术人员既在从事管理工作,又要参与具体的专业技术工作,因此,在建立多元化职业发展通道的时候要注意工程技术类与企业管理类通道的转换对应关系,留够职业发展空间。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不仅可以向组织中的管理者方向发展,也可以向组织中的专家方向发展,组织中的专家应该获得跟管理者同样的报酬、权限、地位和尊重。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应该全面,除薪酬待遇与岗位价值要一致外,同时应该在出国考察、科研课题及经费申报、组织疗养、集体旅游、专家申报等方面对表现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倾斜激励。
(2)及时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性向和职业锚的分析工作
帮助专业技术人员清晰认识自己的职业性向,了解自身的职业锚倾向,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更好地开发自己的能力和潜质,增强职业发展的成功性和职业满足感,也有利于组织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否则,个人的职业发展容易走弯路,组织的职业发展目标也将受到影响。以笔者所在单位一位道路设计工程师为例,该技术人员因设计工作业绩表现优秀,被单位提拔为分管项目生产的副处长,主要职责为协调生产项目完成进度及与业主等建设单位的对外联系,不再从事具体的勘察设计工作。然而,对外沟通协调能力并非该技术人员强项,从事该项工作也并非其自愿和喜好,这样导致该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非常不顺,也影响到组织的生产项目完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组织没有分析该技术人员的职业性向和职业锚,组织认为对该技术人员进行职位提拔是对其工作表现和能力的认可,希望其朝领导管理工作方面发展,该技术人员自身缺乏职业性向和职业锚判断等方面知识,认为这是组织的安排必须服从。最后,经对该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性向和职业锚分析,对其职位重新进行了安排,调整为承担一定技术管理工作的副主任工程师,该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重回“正道”,最终成为行业内一名比较知名的勘察设计专家,设计项目屡获大奖,在个人职业发展取得成功的同时,也为组织迎得了荣誉。
(3)做好离职率分析评估工作,促进职业发展通道建设不断完善
离职率的高低反映了勘察设计组织内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满意程度和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的离职除正常的退休或组织裁员、辞退外,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单方面选择的离岗,如辞职、“跳槽”、调出等。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经验,专业技术人员离职后,90%以上仍将从事原有的专业技术工作或者与勘察设计行业有关,转行的可能性不大,其去向大致有两个方面,一大部分是被挖或主动“跳槽”,前往民营或其他国有勘察设计单位担任高层或一定级别职位,这种职位原单位因机构级别、职数限制等原因而无法提供,还有一部分是“炒老板鱿鱼”,自愿辞职,利用在勘察行业积累的人脉及业务资源,创办勘察设计实体,在勘察设计行业单干。专业技术人员离职的原因并不主要是薪酬待遇问题,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组织成长程度太低(受制于体制或机制问题),一大部分作为核心业务骨干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处于“天花板”状态,如职称升到高级工程师后就难于继续发展,晋升空间受限,或者组织内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过多、“藏龙卧虎”,论资排辈现象又严重,导致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感到“出人头地”无望,在“职位不晋升,职业不成功”和“出人头地”传统观念影响下,此类专业技术人员随时都有流失的可能。因此,在建设多元化职业发展通道过程中,还需要对组织离职率进行定期分析评估和追踪,促使职业发展通道不断进行完善,构建能够有效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体系,完善薪酬待遇、绩效考核、教育培训、公平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更加迅速地回应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中出现的困惑和危机,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更多的能力提升与发展机会,增加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完美实现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伯瑛,祁光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高职教育 就业导向 专业建设
高职院校曾经是许多人的理想选择,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便很快被用人单位抢订一空, 而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专业布局和结构的不尽合理、一些院校专业设置缺乏社会需求论证和产学合作背景等隐忧, 致使部分高职院校出现创新不足、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高等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我们国家目前实际上存在一种部分人力资源闲置, 同时很多工作岗位无人填充的现象。例如, 教育部的一项调研结果表明, 中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满足每年有百万人左右的空白, 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30 万从业人员。这实质上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和教育脱离社会经济发展实际, 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反映。高职教育与社会的需求与发展相互脱节, 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落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课程设置不合理, 教材多年一贯制, 而且对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较弱。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 最重要的是人才知识素质要素的培育。知识素质要素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其中专业基础知识是学习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是专业学习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也应首先从院校的专业建设上入手, 专业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 一个学校专业建设的完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在教育体系中作用的发挥以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我认为在专业建设改革的问题上,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应依据社会需要和就业导向, 体现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特点, 面向地区、行业企业急需和紧缺的人才设置专业, 努力迈向高职毕业生和岗位零距离、专业设置和社会需要零距离的目标, 并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 提高了学校专业定位的准确性。尽量杜绝高职院校只根据本校办学条件来决定专业设置, 不能按学科教育模式和市场需求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局面。对那些不符合社会需求、办学特色不突出、就业率低的现设专业要坚决予以调整或撤消。新增专业的确定, 要对本地区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未来需求进行科学预测之后, 谨慎决策, 要重点发展与本地振兴相关的急需专业, 要力争建设一批示范和品牌专业, 推进和带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工作。
2、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程结构设计合理, 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 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 并适当突出技能培训及实践环节, 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规律和目标。教学体系必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并以此调整教学计划中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比例。课程设置要加强技术操作课程的开设, 减少相关课程内容的重复教学。要根据人才培养行业和岗位的要求拓宽专业口径, 并与社会先进现代知识充分接轨, 增强专业知识的互通。针对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例如, 可以允许先选课程后定专业, 大力推进弹性学制和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学校按职业技术门类或学院、系进行招生和培养; 允许学生入学后先选择课程或课程组合模块进行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或在临毕业前半年确定专业或专业方向。鼓励学生选择相关职业领域或职业资格证书等课程组合模块进行自主学习, 学校应开设“第二专业”、“辅修专业”、“双专业”, 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实施“双证书”教育, 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 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
3、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及就业情况。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 应加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把传统的“学术型”教师队伍改建成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让高职院校的老师不仅拥有教学职称, 而且拥有与自己教学相关的职业认定资格证书, 如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结构师、估价师等工程职称。加强师资队伍保障机制的建设, 支持教师的科研研究, 在教师培训进修的经费投入上放宽政策。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80-02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近些年来,负性社会事件频发,让我们在激愤之余究其原因――职业道德缺失。现实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加强公民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中职学校教师,深知中职学生将来在社会上需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故而十分重视对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情况,对我校2012级和2013级共计331名学生进行了职业道德教育问卷调查,从对职业道德的关注、了解、看法,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看法共四个方面进行问询,得出以下统计结果:
班级
项目 2012级 2013级
对职业道
德的关注 很关注 一般关注 不关注 很关注 一般关注 不关注
2% 19% 79% 1% 17% 82%
对职业道
德的了解 很了解 一般了解 不了解 很了解 一般了解 不了解
15% 67% 18% 14% 55% 31%
对职业道
德的看法 有必要 一般必要 没必要 有必要 一般必要 没必要
17% 20% 63% 12% 24% 64%
对《职业道德
与法律》课程
的看法 很好 一般 不好 很好 一般 不好
12% 37% 51% 11% 39% 50%
由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职学生对职业道德缺乏关注与了解,认为职业道德在其职业生涯中不重要,对单纯讲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也略显不满,缺乏兴趣。
针对以上情况,为了便于对比,我们对参加调查的2013级166名学生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对其职业道德教育:
一、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入每个学科每节课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上每一堂课的过程中,都要结合当堂课程内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渗透。我们的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职业道德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任务来完成。通过这种“水滴石穿”的渗透,使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得以提升。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改良
现阶段几乎每个中职学校都会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也有专门的同名配台教材。但是教材的内容理论性过强、过于枯燥无味,学生有厌学情绪。我们将教材内容进行改良,围绕课程的中心内容收集故事、真实案例等,以故事
的形式讲授理内容,学生十分乐于接受,对教材内容掌握很好。
三、于课堂创设职业场景学生进行情景模拟
我校是卫生学校,我们在护理专业课如《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课程的课堂上进行医院护理工作情景模拟。请学生扮演医护人员及患者,对护理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进行实践。通过投入的角色扮演,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成为“病人”,能做到对病人痛苦
的感同身受,也就更愿意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去为病人服务。
四、职业道德题目在各科试卷中的渗入
为了引起学生对职业道德的重视,我校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考察以考题的形式分散渗入各科试卷中,学生要想在各科考试中取得高分就必须认真学习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认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避免之前出现的对职业道德的忽视。
五、医院实地参观学习
我校学生将来工作的岗位在医院,但她们在校学习期间对医院的情况和她们将来的工作情况并不了解。我们带领学生深入我市两家三甲医院进行参观学习,观察护士们如何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如何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和娴熟的操作技巧对病人进行护理,这一切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她们心中树立起
向优秀护士前辈学习的旗帜,学习她们的态度、技巧,而这些都是对职业道德的践行。
六、学生于敬老院服务体验
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在未来,老年人口将占中国人口的很大比重,老年护理也将成为护士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我们组织学生到当地敬老院去体验对老年人的服务,借此机会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与人接触、与人沟通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同情心等为学生将来的老年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这些都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七、确立并开展职业道德宣传日活动
我校重视对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确立每月的七号为职业道德宣传日,在这一天积极开展一系列学习宣传活动,包括学生围绕职业道德这一主题设计黑板报、学校广播电台也围绕职业道德这个主题进行广播等活动,通过此举使职业道德入脑入心,变成学生的自觉意识、自觉行动。
八、开展职业道德主题演讲比赛
我们在各个方面均对学生进行了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对职业道德也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她们也需要将内心的情怀抒发出来,所以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直抒胸臆、尽情表达。通过演讲比赛弘扬护理人员恪尽职守、勇于奉献的精神,坚定学生忠于国家、服务人民、爱岗敬业、全心全意服
务患者的信念。
九、个案辅导
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个别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与正常标准有较大偏差。该生看待事物悲观,又心胸狭隘、思想偏激且自私自利。我们课题组成员配合该生班主任认真全面了解学生情况,针对该生专门设计出一套德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方案并进行实施,最终该生的思想行为表现有了很大改善。
历时近一年,在对2013级学生实施过以上措施之后,我们又对我校2012级和2013级共计331名学生进行了同样的职业道德教育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班级
项目 2012级 2013级
对职业道
德的关注 很关注 一般关注 不关注 很关注 一般关注 不关注
2% 22% 76% 42% 52% 6%
对职业道
德的了解 很了解 一般了解 不了解 很了解 一般了解 不了解
16% 66% 18% 56% 39% 5%
对职业道
德的看法 有必要 一般必要 没必要 有必要 一般必要 没必要
22% 59% 19% 58% 36% 6%
对《职业道
德与法律》
课程的看法 很好 一般 不好 很好 一般 不好
12% 38% 50% 71% 25% 4%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未经过职业道德加强教育的2012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之前的调查结果基本相同;经过职业道德加强教育的2013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关注明显增强,了解明显加深,他们深刻认识到了职业道德对其职业生涯的必要性,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看法也从不满变为喜欢。
总之,通过上述几项措施能够大幅加强对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其作用一方面充分提高了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另一方面使中职学生建立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为自己的事业、为祖国奉献心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职业道德》(第2版)
[2]王易,邱吉著《职业道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杨鼎家著《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素质修养》,中国言实出版
[4]第517号国务院令《护士条例》
[5]李家祥、王雯著《职业道德教育》,云南大学出版社
[6]朱力宇、张伟著《职业道德与法律》,高等教育出版社
[7]宦平著《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第2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
[8]陈安福著《教育心理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9]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
一、(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
1、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职业道德规范是管理者为了减少矛盾设置的主观性要求
(B)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是从业人员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
(C)职业道德与经济效益之间没有内在关联性
(D)职业道德是对职工的普遍要求,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2、关于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社会公德的建设方式决定了职业道德的建设方式
(B)职业道德只在职业范围内起作用,在社会公德领域不适用
(C)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之间相互推动、相互促进
(D)社会公德的任何变化,必然引起职业道德的相应变化
3、对于集体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坚持集体利益至上,一切以集体利益为转移
(B)在集体认为必要的情况下,牺牲个人利益应是无条件的
(C)集体有责任帮助个人实现个人利益
(D)把员工的思想、行动集中起来是集体主义的核心要求
4、“审慎“作为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之一,其本质要求是( )。
(A)选择最佳手段以达到职责最优结果,努力规避风险
(B)小心谨慎地处理每一件事情,说话办事要三思而后行
(C)对所做工作要仔细审查和研究,以免做出错误判断
(D)“审慎“就是要求一方面要耐心细致,另一方面要敢闯敢干
5、关于职业化管理,正确的说法是( )。
(A)职业化管理是倡导并要求从一而终的职业生涯状态的管理模式
(B)职业化管理日益趋向宏观管理,不再像以往那样强调过程管理
(C)职业化管理是根据从业人员各自的聪明才智建立起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D)职业化管理不是靠直觉和灵活应变,而是靠职业道德、制度和标准
6、诚信的特征是( )。
(A)社会性、强制性、自觉性、智慧性 (B)通识性、智慧性、止损性、资质性
(C)人本性、资质性、历史性、公约性 (D)通识性、规范性、普遍性、止损性
7、关于“节约”,正确的看法是( )。
(A)节约的根本要求是节用有度
(B)节约是一种主观判定,所以个人节约完全取决于个人如何认识
(C)节约只是对物质资源节省(D)贫富差距的现实存在,导致节约与否因人而异
8、奉献的特征是( )。
(A)非强制性及社会性、倡导性 (B)非利己性及随意性、条件性
(C)非明确性及自主性、人本性 (D)非功利性及普遍性、可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第9~16题)
9、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所具有的作用是( )。
(A)统领作用 (B)决定作用 (C)沮滞作用 (D)促进作用
10、从业人员需要树立的正确义利观是( )。
(A)先利后义 (B)见利思义 (C)非利不为 (D)义然后取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欲望的膨胀和职业犯罪率的上升,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职业道德问题。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会计从业人员如果具有良好的职业的道德,不但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有利于贯彻执行我国的财经法规制度和维护我国的经济秩序。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增强自己的职业道德,通过良好的职业品质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从广义上来理解,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其职业活动内必须遵循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它不但体现了会计的职业特征,还能够调整会计的职业关系。它包括了会计职业与会计从业人员、其他职业以及会计从业人员和所服务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从狭义上来理解,会计职业道德仅仅指会计从业人员个人在其职业活动中所要遵守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不仅是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形式,还是会计行为规范的基础,与此同时,会计职业道德还可以充分保证会计目标的实现以及帮助会计从业者素质的提高。
二、增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必要性
第一,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要求增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作为政府宏观调控、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准确与否,关系着能否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以及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作为会计从业者,如果要成为德才兼具的管理者与理财着,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增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的两大核心任务。会计管理和会计信息则恰恰是这两大任务所必需的。但是,由于受到某些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的影响,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会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以及在许多领域与环节出现造假的问题。第三,树立会计行业良好社会形象要求增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从业人员也在不断面临着外界的各种利益诱惑,加上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吸气的影响,在部分会计从业人员中,出现了贪污、奢侈浪费、弄虚造假等不良现象,对会计良好形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会计行业如果要想让社会改变对其看法,会计从业人员唯有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因此,如果要想会计信息质量得到切实提高,亟需增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三、增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首先,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会计作为一种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的管理活动,其主要单位是货币,在核算和监督时需要采用专门的方法。会计人员作为这种管理活动的管理者,需要切实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专业教育使会计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培养。及时更新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来完成,而让会计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则可以通过社会教育来完成。目前,会计从业人员每年必须对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再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其业务素质得到提高,但仅仅依靠这种方式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会计从业人员走出去,通过参观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来开拓其视野,自觉加强职业道德的素养,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信息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对会计行业的规范,除了运用道德约束之外,还需要法律对其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如果要想把全部道德规范全部法律化是完全不可能的,原因在于把道德规范全部法律化之后所需的执法成本是任何国家财力都无法承担起的。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的不断进步,那些基本和重要的道德规范需要国家尽可能地将其法律化,从而使会计职业道德法律法国体系得到完善。与此同时,国家还需要加强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要严厉惩处那些不遵循行业规则、失信的企业或个人,对于那些会计造假的上市公司要让其马上退市,并且取缔参与造假的中介结构,对涉及造假的相关会计人员的资格证书予以吊销,禁止其再从事相关的职业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相关的民事赔偿制度,为了维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利益,使用者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对因相关人员造假对其造成的损失提讼,要求得到合理的赔偿。再次,完善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氛围。由于我国目前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内容还不够全面,可操作性还有待加强,因此,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机制十分有必要。如果要想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必须加大监督和检查的力度。通过检查,对于那些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要予以严惩,除了取消其从业资质之外,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而对于那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各级会计管理部门要对进行奖励。以反面案例为借鉴,以正面典型为标杆,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营造一种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良好氛围。最后,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系统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它是对各级会计管理部门所制定的措施、方法进行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内部控制体系,与会计业务相关的各个环节如会计记录、授权批准等可以通过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来自动防止错误、查找错误和纠正错误,进而实现遏制造假的目的。作为会计工作与会计从业人员生产出来的“产品”,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能力息息相关。因而,只有不断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的建设,才能充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田渊.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J].河南科技,2009(12):27-28.
[2]刘宝玲.抓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3):25-26.
为了充分发挥职业道德的作用,健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应在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情况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和惩罚,建立起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机制。可以说 ,奖惩机制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做好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工作。所谓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指会计组织或社会其他组织和个人,根据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职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进行道德或不道德的价值判断,以达到褒正贬邪、惩恶扬善的目的。职业道德评价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这种“软”约束付诸实施的必要方式,借助于道德评价,道德规范才可能发挥潜在的裁判和激励效力。评价的结果或借助于行律行规和单位组织的奖惩;或借助于社会舆论、大众传媒的宣扬、谴责以及会计人员内心的道德自省,以起到道德示范、激励和制裁作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一般包括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自我评价是会计人员将自身的职业行为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对照,以得出是否符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社会评价是指会计组织或社会其他组织根据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职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进行道德或不道德的价值判断。根据评价实施主体的不同,社会评价又可分为同行业评价、本单位内部评价、用户评价和社会公众评价。
笔者试图通过问卷调查,对上述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并对其有效性和人们的认可程度进行基本判断。
一、样本设计与调查问卷说明
为了把握第一手资料,笔者于2005年针对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在设计时,共列示6道题,每道题有4-5个选项。问卷虽然说明了“只填首选”(即只选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但有的人员在回答某些提问时,认为“都有道理”,就采取多项选择。为尊重被调查者原意,在统计时,对每题的选答项进行了加总,然后再按每题加总的绝对数计算所占比例数,比例较大的,则反映了大多数人对所提问题的看法。这次调查从设计、分发、回收到统计分析历时六个月,共发放问卷300份,调查对象为福建省不同地区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财会人员,这些人员分布在钢铁、化工、电子、纺织、电信、电力、烟草、服装、造船、食品、商贸、金融、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多个行业以及集团公司、独资公司、上市公司等多种企业组织形式中。因此,这次问卷调查具有地域广、行业多、方式活、统计准等特点,具备较强的代表性。
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7份,有效回收率达75.7%。被调查者中,有近48%的人员具有中高级职称或会计主管以上的职务,有19%的人员同时拥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和注册资产评估师等专业资格。
二、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本问卷涉及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结果的处理及评价可信度等方面。下面,笔者给出所有问题及其背景、答卷情况和笔者的分析。
(一)关于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
要回答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相关问题,首先要对什么是会计职业道德有一定了解,这关乎本次问卷调查的准确性。因此,笔者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回答情况如下:
分析:
(1)选择A、B两项的占87.82%,说明绝大多数会计人员还是非常乐意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实事求是地记账、算账的,他们对会计职业道德具有较清醒的认识,也愿意很好地遵守。
(2)选择C的占11.54%,说明“企业利益”在部分会计人员头脑里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当企业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就有可能为了企业利益而不惜违反法规及职业道德,以便实现短期的企业利益。
(3)选择D的是极少数,说明会计人员并不看重那些“听话耍小聪明”的要求,社会风气在好转,诚信与道德还是大有市场的。
分析:
(1)在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几种职业道德品质中, 回答结果的排序为: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廉洁自律、专业胜任,说明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
(2) 将“诚实守信”排在第一位,把它作为会计人员品质的首要标准,说明会计人员自己还是愿意讲诚信的。这既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因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注重的就是“诚实守信”。可以说,诚信是维护市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前提与基础,是市场经济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石。
(3) 将“专业胜任”排在最后,并不说明它不重要,只是会计人员认为相对前面几种“德”而言,“能”是其次的。显然,会计人员德、能兼备最好,有能无德最糟糕。
(二)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主体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组织、有关单位甚至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合作。当然,不同主体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人们对其认可度亦有差别。为了了解会计人员对此的真实想法,笔者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回答情况如下:
分析:
(1) 接近半数的人次选择“行业组织”,排在第一位,说明会计人员相信行业组织是进行职业道德评价的最佳主体机构,原因是行业组织有能力胜任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判断。
(2)“中介机构”排在第二,说明会计人员对中介机构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主要与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及评价的客观公正有关。
(3) 选择“自己”的排在第三,说明会计人员希望在评价问题上有自己的发言权,希望个人意见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尊重。
(4)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政府有关部门”与“所在单位”的人次比选择“自己”的人次少,这说明一个现象,那就是现在各种政府机构和单位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会计人员的评价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在会计人员心目中已失去应有的威信。
分析:
(1) 选择“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总会计师协会”的人次合计占72.08%,说明大多数会计人员倾向于由民间行业组织来负责实施会计职业道德的同行业评价。这与表3问题的回答具有内在一致性。当然,本题中不同的会计人员可能选择不同的行业组织作为其职业道德评价的实施主体,如注册会计师选择注册会计师协会、总会计师选择总会计师协会、其他会计人员选择会计学会。这就给我们提出一系列问题:是否不同身份的会计人员应由不同的行业组织来实施道德评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如何分工与协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又由哪个组织来牵头?如何进行实际操作?从本题回答来看,选择会计学会的人次最多(占40%),这说明会计人员更倾向于这一较综合的组织来承担同行业评价的责任。
(2)选择“财政部门”的占24.17%,说明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在职业道德的同行业评价问题上,对部分会计人员有一定影响。
(3)选择“说不清”的占3.75%,这说明有少数会计人员对此无所适从,可能正好是现实状况的一种合理反映。
(三)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认可度
职业道德评价是否被人们认可直接影响到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能否有效实施。为了了解会计人员对各种评价方法的认可程度,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回答情况如下:
分析:
(1) 选择B的人次接近半数,排在第一位,说明会计人员对同行业评价认可度最高,这与表3问题的回答具有一致性。
(2)选择 E 的排在第二位,说明社会公众评价在会计人员心目中占有一定地位,在设计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时须予以考虑。
(3) 选择 D 的排在第三位,说明部分会计人员在意用户的意见,毕竟自己提供的产品(会计信息)须得到用户的承认才算实现了价值,这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市场环境下更是如此。
(4)选择A 、C的比例相差不大,说明会计人员对自我评价、本单位内部评价的认可度没有显著区别。
(四)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结果的处理
如果说,做好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建立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的前提,那么,对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结果的正确处理则是该机制有效实施的最后保证。通过或奖或惩、或褒或贬的针对性处理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奖惩机制应有的激励与威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评价结果的处理是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了解会计人员对评价结果处理方式的看法,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回答情况如下:
分析:
(1) 选择A的排在第一位,说明会计人员对行业组织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结果处理中所起的作用高度重视,并且,本题的回答与表3、表4、表5问题的回答具有内在一致性,充分说明了行业组织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及整个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中的核心作用。
(2)选择 C 的排在第二位,说明会计人员对社会舆论、大众传媒在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有充分认识,对会计职业道德这种“软约束”的存在特点(主要依靠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来维系)有一定了解。
(3) 选择 B、 D 的分列第三、第四位,且比例相差不大,说明会计人员承认单位组织与个人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结果处理中均能起部分作用。
(4)本题各选项的比例相差都不大,且排序很有意思:行业组织排在第一、社会舆论排在第二、单位排在第三,自己排最后,这说明会计人员认为这几种处理方式应该组合起来使用,并应有主次之分。
三、调查的基本结论和启示
从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中,不难得出下面一些基本结论及启示:
第一,近几年由财政部主导的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已有一定了解,并已经形成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意识,这为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及其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准备了思想基础与人员条件。
现状分析:
其一,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是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然而,在当今市场经济形势下,由于中专学校专业性质的问题,其重要性被进一步弱化,甚至部分老师也认为政治课开不开无所谓,学生自学即可,人生观不用学随着年龄的增长最终都会形成的,不如学点专业知识来得实在,于是个别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就应付了事,在学生心目中政治课时间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改进政治课教学,首先要从上至下在思想上重视起来,让政治课成为一门真正对学生有价值的课程。
其二,由于中专学生大都是刚从初中毕业的十五到十七岁的青年人,这个时期的青年是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的时期,也正是正式成年前期,其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思维逐渐具有独立性,爱争论爱探讨,但同时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有限,生理和心理仍不成熟,思想单纯幼稚,因而常常在对一些问题的分析上带有片面性、表面性和盲目性,对事物的分辩能力较差。因此,在这个阶段,急需要一个引路人带领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而思想政治教育就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让他们明辨是非善恶,为以后的成人成才树立明确的风向标。
我认为,职业道德教育除了课堂上的纯理论灌输以外,更应重视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并作为一种主体途径贯穿于始终。下面谈谈我对政治课上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几个看法:
第一,认真上好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课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的理论依据与必要前提。
职业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列入重点教学内容,使学生系统地学习职业道德基本知识,理解从业的道德准则,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达到这一目的,学校要挑选那些政治素质好、职业道德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职业教育课教师,并确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重点。我们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适应各种职业活动的道德要求内容与体现具体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内容。这样就便于学生联系自己专业的特点来加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上,我们一改纯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而是联系社会实际,结合学生存在的一些情况,采取“实例介绍”、“专题讨论”、“集中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针对问题讲,结合自己的实际谈,大大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学生喜闻乐见,而且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另外,我们还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于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教学之中,形成了一种全员负责、多渠道渗透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这样政治课上的理论教育就不会显得苍白,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就能自然形成。因此,认真上好职业道德课是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的理论依据和必要前提。
第二,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主体途径和重要方法。
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出现了招生难、办学难等一系列问题。社会需要专业人才,如果不培养一大批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出路又在哪里呢?对此,我们有目的地带领一部分学生深入工厂、车间、景区进行实习锻炼,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生产现状,分析企业及用人单位广阔的前景,并每年在全校各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主题班会、学生就业前家长会、岗前教育会等专题教育,使学生改变了模糊的认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学校还开展了对外业务,如汽修专业在学校开办的汽修厂实习,这既是专业实用技能的大表演,又是职业道德的再学习,通过客户的严格要求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和道德意识,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更注意职业道德的养成,真正体味到了“天生我才必有用”。此时,我们还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实训,使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地加强了职业道德的修养。学校在组织学生下厂实习时,会有意识地对学生安排岗前学习培训、规章制度培训,安排教师讲岗前教育课,让学生在一种潜移默化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以收到“润物细无声”之实效。服装专业20名同学,利用暑假到锦州斯特尔制衣有限公司实习,体会与正式员工一样的劳动,并把那些思想素质较差一点的学生安排在生产能手或劳动模范的身边实习。这些学生,经过耳濡目染,受同组工人们的影响很深,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终于一改平日作风,既吃得苦又耐得劳,极大地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第三,我们通过榜样的力量把学习先进和增强职业道德结合起来。
首先通过优秀毕业生事迹现身说法,以此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如学校旅游专业2009年毕业生段晶在宜昌市顺达旅行社上班、成为该社的的品牌。焊接专业2008年毕业生马志勇在沈阳龙士达钢结构有限公司吃苦耐劳、钻研技术成为技术骨干等。这些身边的人和事都激励和鼓舞着学生。
现代契约理论认为所有的契约都是不完全的。由于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性,企业的“收益权”和“控制权”不能全部合同化和契约化,契约的不完全性导致一系列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存在。理解契约的不完全性,是企业会计职业道德构建的关键。“契约人”主观上追求理性,但只能有限地做到这一点, 而且有时候会以欺诈手段谋求自身利益,即契约人都具备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特征。当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同时存在时,会产生严重的契约困难,从而使会计职业道德的重新构建成为必要。
一、会计职业道德构建的伦理基础:契约公正的诉求
当我们以公正或伦理的正当性为标尺去衡量职业行为时,权利与公正、公平与效率、自利与他利等关联性问题就是我们必须探究的焦点。如果说伦理是契约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一种内在认知构架、价值导向,那么公正无疑就是对职业道德的价值追求和制度安排。按照此逻辑,契约公正应当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伦理基础。
(一)契约公正的关联度分析。人类的道德发展史表明,人类社会总是把公正列为基本的道德选项,并且视之为基本的道德价值目标。契约公正与职业道德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伦理学上一般的价值和规范关系的反映。具体到契约公正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我们认为会计职业道德的约定和执行是以契约公正的预先设定为前提条件,然后根据预设的伦理道德制定出合乎公正、合乎义理的会计道德规范。从新制度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理论也可推知契约公正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必然关联。
(二)契约公正的伦理诉求与职业道德评判的关联度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是否合乎义理,取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规定是否达到公平的要求。契约公正的伦理诉求与职业道德评判,归根到底是一个追求利益分配的公平和正义的问题,只有会计关系中的当事人都感觉到利益分配的公平正义了,这才能减少冲突,构建和谐社会。会计职业道德的产生是基于企业内外部追求利益分配的公平和正义的内在和谐需求,包括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和谐、企业经营层与管理层的利益分配和谐、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和谐,这些都需要通过职业道德规范加以保障。因此,各企业在建立自己的内部道德规范体系时应依据特定标准来平衡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二、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探究
某特定阶段会计发展的状况、水平、进步,一直受到特定会计环境的推动和制约。会计内外环境恶化,会计职业道德便因受其影响处于失范状态。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在我国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条件下,社会不良风气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少数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把会计行业诚信为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抛在脑后,不能坚持原则,大肆变造、伪造会计事项、会计凭证,以达到侵占、侵吞国有资产的目的;更有甚者对于检查机关的正常审计,故意隐匿、毁损会计资料,最终以身试法。
(二)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由于中国财会工作人员组成较为复杂,接受正规教育的层次不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相对来讲一大批不懂会计法律法规,不知晓会计行业规范和会计职业道德的人员进入了会计行业。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会计一些法律和规章制度,但是在法律贯彻落实方面,很多制度得不到落实,沦为一纸空文。
(三)会计行业的监控制度存在不到位。首先是政府监督的不到位,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审计监督等监督标准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其次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特别是在有些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完全是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其本质的监督作用。
三、基于契约理论框架的会计职业道德构建途径
实现会计职业道德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内在认知构架和价值取向是完善会计职业规范的目标。为规避会计诚信主体间契约关系的不规范和不完备,有效防范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必须从体制设计和运行路径等方面思考会计职业道德的架构选择。
(一)构建企业直接和间接的激励:约束机制
治理会计职业道德缺失问题, 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有效的“合同安排”,也就是要构建企业财务直接和间接激励——约束机制。
1.直接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企业可以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使职业道德的规范与营管理者的业绩有机融合。一般来讲,若公司的利润股价等与公司经营者的个人报酬成正比,委托人和人有了经济利益上的一致性基础,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趋于一致, 经营管理者将为实现企业终极目标而努力工作,从而减少会计人员道德失范问题的发生。
2.间接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决定了产生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必然性,经营管理者未来财富的增加取决于其本人在人才市场的价值。若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所执行的管理政策不满意,则可考虑权竞争,使经营管理者控制权被剥夺。在权竞争中,持异议的股东可以通过投票反对现在的经营者,从而获得有效的委托权和权,这是一种有效的间接激励方法。
(二)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可以构建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函数模型。假设选择了8个主成分即8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分别赋予一定权重(权重的设置必须保证科学有效、公正客观),则可得出估计样本的评分函数为:
F=a1z1+a2z2+……+anzn(n≤8)
其中,F为评分指标总分,zn为第n个主要指标,an为对应的权重。
每个主要指标有相应的细化指标,即,Zn=Σ(单项评分指标权数×各评分员给定等级参数)/评分员人数。评分时分值为1-l0个等级,单位的会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平均工作效率值,假设为6,分值>6 的为效率高的,分值<6 的为效率低的,以此为参照,综合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建立奖惩机制,选举道德榜样。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社会监管机制
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包括内部牵制制度,而且包括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而采取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等。通过建立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实行有计划的会计轮岗制度,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形成牵制机制,防止腐败贪污行为发生,同时从内控制度上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强化社会监管也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主要手段,加强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监管;同时,有效发挥企业员工与社会成员的监督效力,作到监督面宽,透明度大,增强各方监督力度,使会计人员感受到社会监管有形及无形的压力,意识到偏离职业道德将受到法律严惩的严重后果。
四、结语
任何一种道德得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刻苦进行道德修养的结果,会计职业道德得养成也不例外。只有把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真正纳入社会实践中,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磨练,才能不断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从企业业内部出发,塑造会计行业客观公正,平等对待的良好形象,坚持法治和德治共同发展,促进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3: 58~62.
[2]邢建强.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铁道财会, 2005(6):27.
建立健全严明的赏罚机制,实现义与利的对等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赏是指褒扬、奖励。赏表示对尽义务、坚守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的一种尊重和敬仰。赏可以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荣誉感,鼓励他们树立和保持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采取对先进人物评功表彰、发放奖金、提升、树立典型广泛宣传等方式。罚是指贬抑和惩处,表示对不尽义务、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的谴责和惩处,它可以阻止会计人员的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帮助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转化,达到提高他们道德水平的目的。罚可以采取对后进人物采取说服教育、通过媒体曝光,进行舆论批评、罚款、降级等方式。赏和罚之间是一种激励关系,赏罚结合可以带来双重的激励效果,真正做到扬善抑恶。
一、建设扬善抑恶的会计职业道德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的建设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人文环境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周围环境,是人为的、社会的。如果社会中多数人都接受并崇尚对人们符合道德原则和标准的行为予以奖赏、表彰和对人们违反道德原则和标准的行为予以否定,那么,这种人文环境就是扬善抑恶的。对于会计人员来讲,抑恶扬善的目的是要按照会计行业发展目标和会计职业道德要求,对会计人员的理念和行为进行趋同,提升他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会计人员的理念和言行不是一成不变的,完全可以通过我们的引导、赏罚和规范进行转化,使他们的追求趋同于社会的核心价值。扬善抑恶的人文环境既有利于他们人格的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完善,又有利于他们自觉的会计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的培养。
二、大众传媒的运用
大众传媒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对会计人员的道德和道德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媒体传播的信息反馈对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选择起到导向作用
由于各种主观、客观条件的限制,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尤其是重大的道德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不能迅速得到反馈,因而对正确的、善的道德行为不能及时加以坚持和发扬,对于错误的、恶的道德行为不能马上予以制止和纠正。但是,大众传媒能运用其覆盖广、时效迅速等优势对会计人员某种正面或负面的社会效益做出及时的反馈,帮助和指导会计人员了解其道德行为的社会意义,掌握其道德行为的价值倾向,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或终止其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媒体传播通过信息反馈功能对对道德行为选择的导向作用,对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实施赏罚机制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不同类型的传播媒介对社会或者会计领域的统一道德行为的看法和评价经常是不一样的,甚至是矛盾的,所以不能忽视或简单肯定媒体传播的功能,应该进行具体的分析。对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的传媒倾向因予以肯定,并对其弘扬社会主义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予以支持和鼓励;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的传媒倾向应予以反对;对于违发展规律的传媒倾向,必须运用法律的手段予以制止。这样做不仅是加强会计专业道德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2.大众传播媒介的评价功能,对会计人员道德行为的善与恶起到褒贬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的评价功能是通过它的舆论作用体现的。一般来说,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发展是不平衡的。大众传播媒介凭借其评价功能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大、涉及面广等特点,依据会计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对会计人员各种道德现象进行公开地评论,弘扬正气、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表达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道德要求,以此促进整个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树立道德榜样并发挥其作用
道德榜样的作用,是指选择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优秀会计人员作为道德榜样,大力进行宣传,使道德榜样感到对遵守职业道德的回报和社会的肯定,从而促进其强化道德行为;同时使其他人得到鼓励和鞭策,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以此达到教育学习的目的。道德榜样的作用是广泛的,主要有:
1.教育和指导作用。道德榜样具有典型性或先进性,由此形成与一般会计人员道德之间的区别。这种区别对会计人员产生启发作用,可以引发会计人员向道德榜样学习的欲望,并且产生“学榜样,找差距,见行动”的力量。道德榜样或理想人格在道德上取得的成绩,尤其是经验,对每个会计人员争取道德进步都有指导意义和巨大的促进作用。
2.激励和感染作用。道德榜样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既然道德榜样能够做到,那就意味着道德榜样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这就使会计人员可以认真学习,努力修养,争取也成为道德榜样。道德榜样是真人真事,是生动的、形象的,不是死板的、抽象的。正因为如此,它就会使会计人员的道德感与之发生撞击,由此产生共鸣,道德榜样的模范行为自然而然地使会计人员受到感染,从而使其不断提高道德品质。
通过道德榜样示范,不仅使会计人员有了学习、效仿的楷模,促使他们的道德不断进步,而且从他们之间又涌现出一批更新更好的道德榜样,让更多人学习和效仿。伴随这种道德榜样示范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感染效应,必将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具有高尚会计职业道德的优秀员工和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护理人员的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和道德品质,影响和决定着护士对待护理工作和患者的根本态度,影响和制约着护理质量。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作用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对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职业道德作为护士素质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摆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目前中职护生的培养往往重技能轻素养,尤其是对护生职业道德培养重视不足。为优化中职护生的培养模式,深化中职德育改革,提升中职护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中职护生职业道德现状调研显得尤为重要。
一、调查背景及基本方法
1.调查背景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中等卫生专业学校,护理专业为学校的主体专业。随着当今社会快速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学生不加甄别的吸取已经严重影响其职业道德价值观,因此要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道德现状的调研分析是基础。
2.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我校护理专业中12级女生90名,为已实习一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13级女生50名,为即将走向实习岗位的学生;14级女生90名,为入校学习一个学期的学生,共调查 230人,收回有效问卷 221份,有效应答率为 99%。学生年龄在16~19岁之间,平均年龄17岁。
3.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参照国内相关资料,自行设计,经过预调查、反复讨论修改而成。调查问卷主要从中职护生对职业道德现状的认识、职业认同、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职业道德的理解和态度、道德行为五个方面对中职护生的职业道德现状进行了解,基本如实地反映了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中职护生对职业道德现状的认识
表1. 中职护生对职业道德现状的认识
选项
题目 较差 一般 较好 很好
您觉得当今社会道德现状 53(23.98%) 145(65.61%) 19(8.60%) 4(1.81%)
您觉得医护职业道德现状 25(11.31%) 136(61.54%) 53(23.98%) 7(3.17%)
您对自身职业道德的客观评价 11(4.98%) 108(48.87%) 90(40.72%) 12(5.43%)
从表1可见,中职护生对社会、行业及个人的职业道德评价不高。一方面反映了目前职业道德现状,一方面反映中职护生对社会、行业及个人职业道德具有更高水平的要求。说明加强中职护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具有其主观及客观的必要性。
2.中职护生职业认同度分析
表2. 中职护生职业认同分析
选项
题目 强烈不同意 不同意 同意 强烈同意
我的职业是被人们所看重的 21(9.50%) 45(20.36%) 142(64.25%) 13(5.88%)
护理工作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9(4.07%) 44(19.91%) 144(65.16%) 24(10.86%)
从事护理工作有自卑感 34(15.38%) 170(76.92%) 15(6.79%) 2(0.90%)
护生职业认同感就是护理专业的在校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积极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己积极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表2显示,有部分护生内心对护理工作极度不认同, 25%以上学生认为护理工作不能实现人生价值,7%以上学生认为从事护理工作有自卑感。
表3. 中职护生对护理专业学习的态度
您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 救死扶伤,解除人们的疾苦 就业好,比较稳定 父母之命 自己随便决定
46(20.81%) 124 (56.11%) 38(17.19%) 13(5.88%)
您目前对学习护理专业的态度 非常喜欢并热衷于学习 提不起学习兴趣,强迫自己学习 讨厌护理专业,学习非常痛苦
95(42.99%) 118(53.39%) 8(3.62%)
表3显示大部分学生选择护理专业不是基于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而是听从父母、老师的建议或利于就业的角度。因缺乏对专业的认识,学生在学习中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表4显示部分学生对专业了解后,对个人职业规划却越来越模糊,只有69.23%同学明确表示初次就业岗位为护理,仅有31.67%的学生明确护理工作作为终身职业。
表4. 中职护生对从事护理工作的态度
毕业后您会从事护理工作吗 是 否 不确定
153(69.23%) 12(5.43%) 56(25.34%)
如果条件允许,您会将护士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吗 会 没考虑过,先做再说 肯定不会,有机会跳槽或转行
70(31.67%) 121(54.75%) 30(13.57%)
3.中职护生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
100%的调查对象认为对护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中职护生已认识到护理工作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同时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不可或缺。护生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评价较差,13.57%的学生不清楚是否接受过该类教育,6.57%的学生认为未接受过该类教育,表明学校的职业教育实效性较差,学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一定漏洞。
4.中职护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态度
表5. 中职护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态度
选项
题目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您会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4(1.81%) 18(8.14%) 114(51.58%) 84(38.01%)
您能做到对病人热情并负责吗 5(2.26%) 20(9.05%) 78(35.29%) 118(53.39%)
您会为了提高经验而在病人身上做不必要的操作 174(78.73%) 28(12.67%) 10(4.52%) 9(4.07%)
当无人在场时,您能按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吗 21(9.50%) 20(9.05%) 70(31.67%) 110(49.77%)
当病人遇到困难时,您会主动提供帮助吗 12(5.43%) 23(10.41%) 83(37.56%) 103(46.61%)
您实习期间有迟到或早退过吗 50(56.18%) 39(43.82%) 0() 0()
由表5可见,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护理职业道德的内涵,但护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与转化为自身行动的意愿却有明显差异。
5.中职护生道德行为
表6.中职护生道德行为及自我评价
选项
题目 经常/基本符合 偶尔/不清楚 没有/完全不符合
您在平时和同学交谈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吗 23(10.41%) 168(76.02%) 0(13.57%)
您平时进出教室或宿舍时能做到轻手轻脚关门吗 153(69.23%) 58(26.24%) 10(4.52%)
您认为目前护理专业学生的言行举止符合护士的职业要求吗 113(51.13%) 80(36.20%) 28(12.67%)
表6显示中职学生的道德行为与护生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存在一定的差距,护生经过专业教育对护士言谈举止的重要性有较高认识,但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又与护士的职业要求相差甚远,表现为道德知行上的不一致,但护生自身也能意识到这种差距和不一致。
三、结论及对策
以上调查显示中职护生整体的职业道德素养较好,主动积极向上,但消极因素或不适合职业道德要求的表现不容忽视。我们应积极分析中职护生的职业道德现状、需求、心理状况、行为规范等,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改变职护生的职业道德现状。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系统教育,经过内化,然后外化为职业道德行为,最后形成职业习惯。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中职护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目前中职院校均开设德育课程,但缺少具专业特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护理专业对职业道德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中职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搭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如将卫生法律法规、护理伦理等课程设为必修课程。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纳入职业道德的内容,专业课教学是对护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专业课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作为一名合格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理想、职业要求等,为其将来走上护理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开景德育提高职业德育实效
说教式单项的德育灌输课,在传统教学中不失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好方法,但是单纯的说教难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而情境德育具有明显的情感性特征,能够感动、感染和感化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的品德情感在情境体验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得到陶冶和提升。学校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职业特点设计系统化的情景德育课程,让学生在情景中得以感悟和提升,将职业道德观念内化为自觉行动,从而提高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3.开展具专业特色职业道德实践活动
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积极开展校园活动,让护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陶冶职业道德、升华职业道德情感。如邀请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讲述亲身经历,组织护生观看南丁格尔传记等录像,组织师生召开座谈会、举办专题讲座,举办 “5・12”国际护士节的各项活动以及授帽仪式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进社区、福利中心提供专业志愿服务,从而使护生对护理专业和护士角色有深入理解,培养护生积极的职业情感和仁爱、奉献精神。
参考文献:
[1]程舟群,冯小君,王丽. 高职护生对职业道德现状认知的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127-128
[2]李玲. 高职护生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1): 100-101
[3]王芳婷,廉军孝,张燕鸣,周璇,金瑞,王燕. 老年护理专业护生职业认同感调查[J].护理研究.2015,29(5):1688-1691
[4]王金国,王曼莉,赵要松,刘石磊. 护生职业道德培养模式的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5):393-395
[5]马长永,郭照江,马晓.在读医学本科生职业道德思想养成状况调查和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