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职业教育智慧课堂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全国中、高等职业院校掀起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作为学校思政教育主阵地的政治课该如何与时俱进,更好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学生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成为每一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许多职业院校出现了重技能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职校生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大量压缩、减少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不少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么选择改教市场营销等比较热门的课程,要么干脆离开教学岗位。这种错误倾向忽视了思想政治课在职校生健康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实践证明,职校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既需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因此,笔者认为,在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其特殊的现实意义与社会意义。
第一,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可以从价值层面为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提供根本价值遵循,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的、根本的价值导向和理想信念,提供明确、稳定的价值依据和评判标准。这些内容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职校生来说,不啻一场“及时雨”,保证了他们在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成长。
第二,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对于不断提高职校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职校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在职业院校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职校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为职校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职校生必须在深刻领会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途径
1.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真正遵循职校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摒弃“假、大、空”的说教,降低单纯理论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明确党和国家对职校生的希望和要求,明确自身成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及成长成才的途径方法。
2.改进教学方法
以往职业院校的政治课堂教学都是沿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政治课堂教学的需要。笔者认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要力求贴近职校生的实际,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另一方面要走出课堂,走进寝室,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一、传统课堂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传统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教、学生学,在固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属于讲解、接受型,教师服从于学校教学管理的要求,传授给学生已系统化了的科学知识。课堂上采用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师生之间很少有主动的双向信息交流。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学进度掌控有度,符合规范化的教学管理要求。其缺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充当听众和配角,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式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沉闷乏味,学生厌学现象严重,又因课堂教学的进度是统一的,不利于因材施教。传统课堂教学一味地按照教材教学,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二、教学新常态
(一)翻转课堂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与学习资料,在学校特定教学平台上,学生通过手机或平板观看,提前自学,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填补了教师作为唯一的知识传播者的缺憾。当实施这种方式时,学生就会意识到教师是在引导他们学习,而不是指令。教师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帮助他们理解课程的内容和掌握相应的技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授课。师生之间可以多边互动,包括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呈现出鲜明的个性: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复习检测方便快捷。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翻转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跨界课堂
跨界课堂是以跨界思维为指导的,促使跨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表现的集合,跨越自身定位、超越物理界限的跨界思维模式特别适用于职业教育。在跨界教育中,学校提供的平台很重要。教师抓好软件建设、跨界教学机制建设,学生自带终端设备,共同参与跨界课堂。跨界思维下的融合实践有两个重要案例——德国双元制(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大跨界)与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人本跨界大课堂(校内师生、教学资料的重新组合式的跨界教学)。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与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同德国实行的职业教育双元制不同,以铜都双语学校为代表的人本跨界课堂,正在引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人本跨界课堂的核心内涵:第一,课堂是一个学习型共同体,即学生成长、发展和教师专业提高的共同体。第二,教育教学资源优化、利用最大化是跨界的宗旨。第三,在充分解放教师和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上述两例的跨界教育与跨界课堂,突出的是不同专业、职业的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贯通,是新课堂的理想境界。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课堂教学就要跨界思维,打破教室这个空间局限。新常态跨界课堂,以跨界思维引领教育,以跨界理念指导教学。
(三)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理想课堂。智慧课堂的最大特征是:教得睿智、学得优雅,由教材到学材的转变,由教师向导师的转换,由学知识到知应用、练能力的转变,由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的转变。课堂教学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按照现代课程理念,智慧课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以发展为主旨,能实施多维度、多元化、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而不是用批评和埋怨制造压抑。智慧是目标,更是过程、方法。掌握了智慧的方法,就可以智慧地工作、智慧地生活。
(四)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是以生命为教育的起点,以发展生命为教育的终点,充分发掘和调动生命个体应有的灵性,不断开发人的多元智慧,构建一种自然、和谐、开放、鲜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全面性、差异性、开放性、协调性、平衡性的意识,创设有生机、有生力、有生气、有生成、有生命价值的课堂情境,以理解、交往、互动等为教学路径。师生成为平等的对话者和探索者,生生成为学习的合作者,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彰显师生生命价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生态课堂三类教学模式:第一,以教室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第一课堂;第二,以学校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第二课堂;第三,以社会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第三课堂。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就要树立大课堂观念,以第一课堂为主,以第二、第三课堂为辅,把三个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发展策略
(一)跨界融合
翻转课堂关注学的先后问题,跨界课堂解决学的时空拓展,智慧课堂探索学习效率与效果,而生态课堂研究人的精神培养、人格养成。课堂是教师提升、学生成长的地方。教师教的都是有形的、显性的知识与技能,而对于无形的、隐性的精神素质等内容,必须跨界融合、重点养成。教育与培养隐性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是难点,也是当前教学改变的热点。如何显现这个精神层面的能力、素质,是智慧课堂、生态课堂所重点关注的。跨界与融合,是未来的新常态。
(二)顶层设计
职教课堂的顶层设计,需要学校管理者以学校为平台,依托互联网思维,实行“互联网+”行动,对本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等统筹规划、全面梳理,提出创新性教育教学模式,并广泛应用。打造风格迥异的课室,是时代的要求,学校要突出专业特色,彰显课堂活力,抓住人才培养本质,创造品牌课程和学校。
一、引言
2012年业界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此后我国互联网跨界融合迅速展开,当今互联网创新效果深度影响各个领域。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职业教育领域研究智慧课堂教学之风迅速兴起。目前国内关于“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大多研究侧重于智慧课堂的硬件技术实现,如智慧教室、移动终端教学工具、数字化教学平台、虚拟仿真软件等,搭建智慧教室或依托互联网智能教学环境。本文将总结“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总体架构,建立适应高职汽车专业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构架和教学活动程序,开发“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资源,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多元化的动态评价体系,并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将移动智能终端和大数据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中,巩固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智慧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促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对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
(一)明确概念,确定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结构框架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规范,具体包含教学活动结构框架与相应教学活动程序,使教学过程较为稳定,且具有与之相对应的程序和策略。其中,教学活动结构框架是宏观上确定教学活动整体规划,而教学活动过程主要突出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有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体现了职业教育现阶段的教学理论思想,基本构成要素由智慧技能教学理论基础、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程序、智慧教学辅助条件、教学评价与拓展迁移六方面组成,“六方面”既要满足企业需求,又要实现学生的智慧技能可持续发展,并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构架的设计提供依据。
(二)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框架
根据教学模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将智慧课堂与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相结合,从智慧技能教学理论基础、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程序、智慧教学辅助条件、教学评价与拓展迁移六个层面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框架的设计。1.智慧技能教学理论基础“互联网+教育”是当今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新教育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教育部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现代教育技术要嵌入学习系统,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大资源,建设人工智能的思维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开启智能教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行业企业需求、教师需求、学生需求、学习情境进行多方位获取,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记录和分析,依托课前备课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问卷和答题系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为个性化学习的开展提供智能教育支持。2.课堂教学目标智慧课堂教学目标在于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建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注重元认知的调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会求知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习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启迪学生的心智,最终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3.课堂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一个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完整教学系统,包含师生活动全部行为,教学活动一般可以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在课前环节,要求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制作预习材料,结合学生特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设计,设计预习活动内容,资源;要求学生预习汽车相关的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然后实施自主预习活动,在线交流,实时反馈,数据呈现学生预习结果,科学应用课前预数据,适当调整课中和课后教学设计。在课中环节,教师创设情境,项目引领,问题切入,布置任务,导入新课,课堂随测限时提交,实时点评;学生整理问题,确定问题,多屏参与互动,巩固内化,举一反三;课中保持师生立体化互动,持续沟通,合作探究,教与学乐在其中,在寓学于乐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课后环节,要求教师设置差异性学习拓展、比预习题型多样化的课后习题,提醒学生反思,开展个性辅导;学生学习相应拓展,提出疑问,提交必做的课后作业,提交录制的操作视频;课后巩固学习内容,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教师对此进行点评,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形成持续深入学习的能力。4.智慧教学辅助条件(1)硬件条件。智慧教室应具备便捷、实时、可靠的电脑、平板、手机、笔记本等信息化智能移动学习终端,话筒、摄像头等移动终端硬件采集设备,多个显示屏幕、光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智慧教室布局灵活桌椅;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能满足多设备、大数据量的互动需求,采集相关数据,记录存储教室内各种互动数据与轨迹。提供生产实训环境,智慧课堂需要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支持,汽车类专业智慧教室,最好能配置前教室、后车间的一体化教学环境。(2)软件条件。智慧课堂教学系统需要智能诊断、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现实等技术支持,支持智慧学习系统需求;结合生产岗位具体需求,设置虚实相结合的虚拟仿真实训环境,解决个别实操设备、实践场景等受限问题。5.教学评价在“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教师、企业、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师生交互”动态评价体系,以便更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把学生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测验、课堂表现、小组协作、技能操作、学习活动、行为轨迹、平时测试和期末考试等作为评价指标;借助移动工具、教学平台、考试平台、第三方问卷平台、调查问卷和综合考试等开展在线评价、面对面评价;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督导评价等多元评价活动;进而多元评价学生应知应会、操作技能、求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师教学质量效果等。应用评价情况动态调整教学活动,促进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督促学生注重过程学习。6.拓展迁移教学中要注意学习迁移的作用,利用大数据掌握学生喜好以及对解决问题的程度,设置有关学习拓展,推介相关拓展学习内容,充分利用正迁移,消除负迁移,促进学生智慧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三)开发“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资源
汽车技术日新月异,为了更好地适应汽车行业岗位需求,立德树人,要以行业需求和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对高职汽车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将“1+X”证书要求、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新技术新规范、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融入课程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智慧课堂教学必须依托校企深度合作,进行产教融合,共同开发课程,建设优质教学资源。1.建教材优结构开发可及时更新的新媒体化活页式教材,内容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首先,紧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将基础知识及先进技术融入教材,比如汽车底盘检修课程的教材,内容选取要着重汽车底盘各系统结构原理、检修方法,同时将汽车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的新技术、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融入教材,对于使用频率不高的相关原理可以选择性摒弃或设成拓展学习。其次,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理论、实践有效结合,促进学生融会贯通。最后,教材要能形象描述或动态演示专业设备仪器使用及汽车底盘系统检修方法、技术规范等。2.建课程配资源校企合作培养能熟练应用“互联网+”教学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与教材同步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讲解视频、实操视频、三维动画、课件、学习评价、测试题等,建设教学资源云平台,建设优质颗粒化网络数字资源,建设核心专业资源共享课程,保障学生课程学习兴趣和主动自主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建设拓展迁移资源,多门同类课程云平台改造整合,充分利用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和大数据,进行深度互动,通过拓展资源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及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264-02
一、前言
在国家致力于l展职业教育和数字教育的背景下,随着传感技术、云计算、虚拟化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慧学习系统的建设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关注的目标,它改变了以往人们传统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改善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虚拟学习系统和个人学习系统的高端形态,智慧学习系统可以实现虚拟系统与学习主体的深度融合,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支持学习者的社会性协作交流,在学习者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因此构建适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智慧学习系统就尤为必要。
二、构建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智慧学习系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学校硬件建设,形成更高标准的智慧学习系统的智能化支撑平台,不断更新,争取建设更加先进的系统硬件环境。
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培训,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得到增强,积极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满足智慧学习系统教与学需求,并通过激励措施促进教师积极开展建设智慧学习系统中的优质微课程资源。
3.引导学生使用智慧学习系统,建立智慧学习系统一体化模式下的弹性学制和柔性考评机制,实现学历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对接,在技能训练的同时更关注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4.进一步完善优化制度,构建“松散耦合的一体化数字综合学习与管理模式”,实现统一的管理与服务。通过智慧学习系统集成平台,使用者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可以进入智慧学习系统,同时在丰富的优质学习资源中根据推进的资源和构建的学习群体中轻松、愉快地展开学习。
三、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智慧学习系统的构建实施
1.大力加强系统智能平台建设。4G时代已经到来,“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终端享受智慧学习系统带来的愉快、轻松、便捷的学习服务。学院与网络运营商联合,实现了学院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建设,具体包括EasyGate系列易网关,ACE系列流控产品,PowerCache内容加速系统,交换机和无线管理设备。同时计划开展智慧学习系统项目第四阶段建设,即云计算中心建设,140平方米标准化机房,配备精密空调,云服务标准设备,云计算操作系统,最终实现校内外信息的无缝链接,使更多的学习者都享受到了智慧学习系统带来的实惠便利,同时也实现学院教学管理、智能学习与评价、课程资源及数字仿真实训快捷方便的应用。
2.利用智慧学习系统平台,提高高职教育育人水平。经过反复的探索实践,已初步建设的智慧学习平台目前运用于教学管理,实现了教学管理的智能化;运用于课堂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便捷化;运用于教学过程,实现了学生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学习环节的无缝链接。有力地推动了智慧教育和智慧学习的发展,促进了学院育人环境的改善,实现了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竞争力的目标,近年来,我院在生源数量下降的背景下,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就业率也在攀升,出现了惊人的发展趋势。(1)构建了多功能的智慧系统平台。依托智慧学习系统的技术支撑平台,建成了包含网络在线学习平台、优质课程资源库、MOOCS展示平台、网络课件制作、在线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教学管理平台等多个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学习系统。在课程中心的资源构建中,不仅有智慧系统根据学习者的搜索痕迹推进的相关课程公告、课程统计和课程内容等公众资源,同时也有校内平台教师创建的实训作品库、素材库、积件库和项目库供学习时选择。通过智慧学习系统的构建,将逐步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线上线下教育模式,实现高职教育的教与学及管理模式的智慧化。(2)打造智慧学习系统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智慧学习系统中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体现在: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良好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因此我们通过组织外出学习和培训积极引导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逐渐转变为网络应用建设者,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应用的研究,结合学科教学研究,不断地挖掘技术应用的潜力,促使应用与技术形成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3)积极开发与智慧学习系统匹配的开放资源库建设。基于智慧学习系统的开放资源库建设体系是一个结构繁杂、动态变化的系统,它由处于系统云端的学习资源库、开放课程库和管理信息库构成,形成了智慧资源体系的基石。学习资源库和开放课程库中的内容,如文本、图像、动画、视频教程等都将通过智能化的处理(如自动添加语义描述信息、智能分类和转换、智能汇聚和进化)实现智慧性转变;管理信息库不仅存储完备的教育基础信息,而且能以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方式实现信息的智慧管控。智慧学习系统的开放资源库的建设和运行还需要以多元的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自主建设、共建共享、公建众享、购买商业资源)和创新的资源保障与推进机制(管理机制、知识产权机制、质量监控机制和需求动力机制)为保障,协同资源建设中的各个部门和环节,保障智慧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建设。另外在系统资源库建设中注重切实强化平台的资源存储、资源评价、资源关联以及资源再生等作用,强化针对不同使用者的资源检索、学习方案推送、在线学习、讨论互动、监测评价等功能,把资源库建设成为智能化、开放性学习平台,满足“终身性、全民性、泛在性、灵活性”的学习型社会要求。(4)建造智能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我院以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建立了一批智能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使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系统中通过训练提高职业能力,养成职业习惯,提升职业素养。例如我院与许继集团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初步达到了改善目前实训效果的建设目标,提高了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建设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学生可以自行安排到机房,针对所开选课程开设的实验和实训,进行网上虚拟实训。通过网络虚拟仿真技术掌握实训与实验的流程和操作步骤,在线进行虚拟实训考核,并推送相关理论知识,获取虚拟实训评价,然后预约进行真实系统下的实操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5)构建智能化的育人系统。高等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系统的应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学生管理中利用智慧系统中新媒体的载体功能和信息推送功能来引导学生,提升学生品位,提高鉴赏力和辨别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利用网络去学习知识,既要成人,还要成才并发展特长,成为品行端正、社会责任感强和高技能、高素养的职业人。
3.全面重视与合作,确保智慧学习系统的可持续建设与应用。根据学院信息化发展规划,确立了以智慧学习系统建设为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改革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带头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和实施管理。同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从人员、资金、服务保障各方面促进智慧学习系统的研究建设,目前与“高等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系统”相关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也正在加紧申报建设中。
四、结论
基于高等职业素质教育的智慧学习系统的构建是按照“平台+资源+系统”的模式,以用户为中心,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用户的职业素养为根本目的,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以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研究构建开放职业教育的智慧学习系统,探索创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突出学科特点和智慧学习系统相结合,不仅实现了系统资源的建设与集成,而且关注共享与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中职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不足。相对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而言,国家在资金、技术、人才上对中等教育的投入稍显不足,这一点在中等职业教育的技术资源利用上尤为突出。而中职图书馆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政府资金投入上捉襟见肘,这样做会造成中等职业教育难于真正落实国家教育部信息化发展2020规划,同时也会造成学校、教师、学生难以使用数字图书馆资源。
二是学校对于中职图书馆建设力不从心。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是由公办加民办模式为主,特殊的体制使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难以做到全面兼顾。当然,大部分中职图书馆都能进行有效建设。面对当前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中职图书馆更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和潮流。但现实往往背道而驰,给中职图书馆的智慧化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是中职图书馆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多对职业技术有明显的需求,他们将来就业的方向将会是国内的一线工厂。但是当前中职图书馆由于政策、资金方面的局限性,使得馆内藏书难以在第一时间跟上社会发展步伐,这样会造成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和在图书馆查阅的难以真正运用到工作和建设中去。
2.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智慧图书馆是互联网时代下运用到学校资源的一种生动体现,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来说,将中职图书馆转化为智慧图书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智慧图书馆的网络化特征可以将全国甚至全世界优秀的职业教育资源进行融合,使中职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世界的变化与发展。其个性化订制化服务同样可以解决原有中职图书馆缺乏针对性的问题,最大程度上使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服务社会、满足一线生产的需要。当然,智慧图书馆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完全取代中职图书馆,笔者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在中职图书馆的基础上去建立数字化、网格化的图书馆资源,真正实现教育资源与大数据时代的对接。
二、中职图书馆转化为数字图书馆的实施建议
笔者将从三个角度――国家、学校、学生进行分析,从他们的诉求点出发去探究如何将中职图书馆最有效地转化为智慧图书馆,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
1.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对于国家而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创业创新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需要培养更多的产业工人,只有这部分蓝领阶层壮大起来,国家才能从制造大国变为创造大国。面对这样的政策背景,国家更需要加强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资金的投入,当然投入的重心应该是图书馆资源,通过大量资金的注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推行微型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这样做可以极大程度地方便学生,使得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新的资源和信息。
2.学校管理层转变观念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教育资源的建设,最明显的表现方式就是图书馆建设。学校管理者应该及时转变观念,加深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认知,真正将中职图书馆转变为智慧图书馆;同时学校管理者应该及时与当地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进行合作,将丰富资源进行有效共通共享。
关键词: 活力课堂 教学策略 正能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具有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思想道德品质三大基本功能,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课堂环境四大要素共同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课堂教学需要培植正能量,这就需要教师优化教学策略,积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增强学生的正能量,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让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提升人格魅力,彰显和谐平等
人格,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人格魅力有强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影响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教育能力,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与对学生的满腔热情,来源于智慧的语言和得体的非语言表达。这些都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加强思想、文化、业务和人际修养。爱因斯坦说过:“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与才。”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师生、生生的课堂交往方式。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下才会有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教学中师生面临共同的任务和教学目标,双方只有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才能圆满完成。在课堂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师生生命活力有效发挥的关键。教师应以一种平常的心态看待自己,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尊重、宽容、欣赏、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知识、情感在轻松愉悦的精神状态下被自然地输出、传递、吸纳。
二、运用教育智慧,赋予教学新意
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课堂教学是一种个体化程度很高的、经验性极强的活动,其内在特性显现在教师个人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是其主观经验、热情、信念、价值等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从而不断建构起自己的教学专业生活场景。叶澜教授将教育智慧归结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教育机智,及时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和创造的魅力,等等。教师要在不断上课、听课、不断反思中积累自己的教学智慧,并运用教育智慧,演绎精彩课堂。“约定俗成”的教学方法与过程,单调乏味,激不起涟漪,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削弱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作为拥有知识的主体,是知识的建构者,新颖、实用的课堂设计,有意识地追求教学的新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旺盛的求知欲,积极进行思维。只有求新图变,赋予教学新意,才能常教常新,让课堂永葆吸引力。
三、活用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方式和惯性,所以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学观念陈旧,方法单一,致使教学的路子越走越窄。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喜欢学习。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好比是杀毒软件,必须不断更新、升级,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必须诸法皆备,运用自如,精深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并依具体环境恰当选用,机智灵活。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科制宜、因课制宜、因人制宜地充分开发与有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艺术化,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力求达到活教活学、乐教乐学、会教会学的理想境界。
四、注重交流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应是风,一缕春风;学生是水,一池春水。风吹水起,相互辉映。在交流互动中,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激越的浪花。浪花激越荡飞舟,教师要驾驭好这股“风”,既不能“无风不起浪”,让课堂死水一潭,又不能“狂风肆虐”,让课堂失控。润物无声是春风的追求,百舸竞流是春水的境界。东坡先生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要达到这样的意境,需要教师深挖教材,积累资料素材,巧妙设计问题,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得体的非语言,形成师生的双向有效互动,以提高课堂授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思考、探索、创造,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让学生能够从师生互动中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拥有一份成就感。交流互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五、尊重个体差异,树立全人教育
课堂中的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个体差异的社会成员,他们的性格、习惯、学习风格等不同,但都具有各自优势。根据多元智力理论的观点:“人与人之间没有智力上的好坏高低之分,只有各种智力不同组合形成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蕴藏巨大的发展潜力。职业教育个体差异较大,学习态度与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本着“全人教育”的理念,爱与关心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尽量发现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为每位学生提供发展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机会,塑造学生健全、和谐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六、反思教学实践,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是教师探索和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点,是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及教学效果,对自己日常教学中已经习惯了的、部分常规化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行理性的判断、检验与评价的过程。教师只有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才能够了解自己是如何教学的,实践中的教学行为哪些是积极的,应该继续发扬的;哪些是消极的,应该注意避免的;哪些因素的加入会使课堂效果更理想,等等。从反思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不断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从而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作为学校的基础性实践活动,其质量直接影响师生的身心发展,并决定师生学校生活的质量和生存状态。“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为你付出再多也值得……”是的,学生是快乐的,教师就是幸福的,教师为了学生的成长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愉快教学、享受课堂,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总结、提高。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乃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
参考文献:
[1]黄尧.要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职业技教育,2008(25).
[2]秦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存的主要问题.天津市教科院期,2001,2.
[3]刁培萼,吴也显.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7).
[4]王枬.教育智慧:教师诗意的栖居.社会科学,2002,3.
党的十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首位,首次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党立足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激烈的形势,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我国13亿人口中,约有一半居住在乡村。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教育发展要求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从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新阶段,现代农业发展迫切呼唤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求,也是把我国从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
深刻理解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论述,突出明确农民教育培训的迫切需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党的十提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推进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与合理配置,把资金、技术、人才带入农村,把城市的先进生产要素、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引入农业,真正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求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农业发展,首先是人的统筹与发展。农民是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其他资源要素必须通过农民才能发挥作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重点是农民、农户,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是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既要对转移农民进行职业教育,更要对务农农民进行教育培训,加快培育出一大批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其他资源和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聚集,促进农业生产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转变,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才能促进城镇化建设,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论述,突出加深对农民教育培训教学改革和办学模式创新紧迫性的认识,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民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党的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一系列部署。深刻理解十关于制度建设的重要论述,我们要深入思考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问题。农民职业教育与围墙式的职业教育不同,是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我们要下决心把“送教下乡”固化成一套完整、有说服力的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职业教育制度。同时要通过建立现代农业开放大学,形成从技能培训、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到本科以上层次教育有序衔接的、多层次的农民教育体系。
深刻理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突出把握农民教育培训内涵建设的重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民教育培训“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农广校要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基层农广校教师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面临着社会地位不高、待遇偏低、培训机会少、知识更新跟不上等问题。建设农广校教师队伍,首先必须注重师德建设,要把“一切为农民着想、为农民服好务”作为出发点和根本任务,不断增强使命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在业务能力建设上,要通过建立导师团制度和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开展优秀教学能手及优秀课件评比等活动,打造一支“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同时要大力宣传农民教育培训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深刻理解“教育公平”、“终身教育”的重要论述,突出把握农民教育培训的重点任务,争取在政策扶持上有新突破
党的十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目前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农民仍然是弱势群体,农民教育依然是弱势教育。同志提出“要提高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回良玉同志提出“要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切实抓紧抓好”,韩长赋部长提出“今后必须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作为关系长远、关系根本的大事来抓,争取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培养造就出一亿左右的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民对不同层次教育培训的需求,是最大程度实现教育公平的体现,是对农民开展的终身教育。十提出的“教育公平”、“终身教育”,为我们争取农民接受职业教育、享受国家资助政策提供了政策依据。韩长赋部长提出“要强化政策争取,在进一步完善各类生产性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产业发展扶持等方面加强政策创设。”我们要按照韩部长的要求,努力实现农民中职教育政策扶持上有新突破。
深刻理解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论述,突出加深对解决农民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重要性的认识,探索实施“智慧农民工程”
党的十报告把“三化同步”递进为“四化同步”,凸显了“信息化”的突出地位与特殊作用。当前,各种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日渐深入,农广校的成立是建立在广播、电视等“信息化”手段基础上,现在更需要将“信息化”做深做透。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优势,加强部门联合,强化教育资源、媒体资源、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通过实施“智慧农民工程”,使教学资源进入手机终端,进入农家书屋和乡村教学点,建立“乡村学堂”,实现农民学习的伴随性、检索性、互动性、娱乐性,帮助农民随时接受教育,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深刻理解党的建设根本宗旨的重要论述,突出在思想上、作风上加深对农民教育培训认识新转变,持续推进“送教下乡”,把农民教育培训办到农民的家门口、办到农民的心坎上
党的十在党的建设方面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学习领会十精神,我们要带着感情、满怀深情、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去,要把“方便农民、智慧农民、实惠农民”作为农广校的根本宗旨,把农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教育培训工作好坏的最高标准。在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着眼于提升农民的综合能力,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要善于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农民的需求,调整教育培训方式和内容,深入推进“送教下乡”,把农民教育办到农民家门口、办到农民心坎上,为农村培养一大批留得下、用得上、扎住根的新型职业农民。
近年来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受到了中央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国农广校系统有关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农广校体系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在巩固原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全面谋划、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的科学发展。
在工作目标上,仍然坚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个中心,勇于扛起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大旗。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农广校有平台、有手段、有支持,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韩部长“两个关系”的重要论断,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100个示范县的平台,以“阳光工程”、“百万中专生计划”等项目工程,以及广播、电视、网络大讲堂等各种媒体资源为手段,进一步加强研究、创新思路、狠抓落实。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80-01
我曾认真拜读过董菊初先生的《名师成功论》这本书,读后把成长为名师作为自己今后的奋斗目标。目前职业学校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扩大,提到了高度发展的层面,个人认为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外,教师还应该具备创新意识、是精于教学的能手、具有教学的艺术性、科研能力强,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名师。
一、名师的重要地位
一位教师,成长为名师,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有重大意义,对于教师个人来说,可以极大地提高知名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对于学生来说,名师出高徒,学生在名师的教育下,可以学得更多、学得更快、学得更深,激发起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就职业教育而言,很多地方的职业学校招生始终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每到招生季节,几乎是要全体教师去招生,甚至停课招生,为什么家长不愿把自己孩子送到职业学校来呢?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职业学校里缺少专业化水平高的教师,更别说具备全面发展的名师了,因此要想职业学校能够健康发展,就要加强专业化教师的构建,增强每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使他们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不断创新的意识、不断研究的意识,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大胆实践,而且要善于思考和总结,努力成长为名师。
1.名师首先是教学的能手,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如果你不能精于教学,没有灵活的教学技巧,打造出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无法打开他们学习的闸门。正如美国的马萨莉所说,“教学艺术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才能够真正的学到”,所以说要精于教学,能够体现自己的个性,做到学有专长,教有特色;驾驭课堂,机智灵活;风格独特,效果突出。能够让中职的学生学有所得,你的教学是成功的,所以说职业学校能够多一些名师,对职业学校的发展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末来发展更具有深远影响。
2.职业学校的发展,对品牌的打造犹为重视,品牌可以提高你学校的知名度,为你办学开辟蹊径,使你的学校能够培养出大批的有深厚理论功底和过硬操作本领的企业精英,创业高手,使每位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再是受歧视的弱势群体,同时你教师的地位也会提高。所以说打造品牌学校、品牌专业,如果没有理论和实践能力高,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的学者,创新水平高的专家,没有品牌意识,打造品牌将无从谈起,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师要快速成长为名师,我们职业学校更加的需要名师。
3.一个职业学校如果能办到让家长能够把孩子主动的送来,你培养的学生都能找到很好的发展空间,企业主动找上门,那你的教育是有意义的、是成功的,因此学校要加大力度对你的教师进行培养,使他们快速成长为名师,更好的为职业教育服务。
二、名师教育思想对中职生的影响
谁都知道职业教育不好办,职业学校的教师不好当,因为我们面对的学苗大多是油盐不进或者说是听不懂话,这么说一点都没有夸张,更没有侮辱我们学生人格的意思,我们每个从事职业教育的人,特别是做过职业学校班主任的教师更清楚这一点,要想让这样的学苗有思想,能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能够健康发展,没有一定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是根本做不到的,而名师的教育思想是一定时代条件与社会环境的客观反映,他们对教育的课程观、性质观、目的观、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方法观、过程观、功能观都有所研究,他们的教育、教学的实践,是清醒的,不是盲目的,是受一定的思想、理念指导或制约的。他们不仅善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丰富了教育思想的宝库,所以把他们的教育思想用到职业教育中来,会事半功倍的。
三、职业学校学生更需要教学艺术
我在职业学校工作有十五年了,也当了十多年的班主任,我对我们学生的理解就是只要不谈学习,什么都好说,就是不爱学习,特别是理论课,更是头大,因此说要想让这些学生认真听课,能够学到知识,掌握技术,在教学中真就需要教学艺术。那么真正的教学艺术应该给人以通体浑凝的感觉,是一件完整的创造品,它既不是零碎的,又不是突兀的;二是简洁朴素原理,高水平的教学艺术具有简洁美、朴素美,不繁琐复杂、故弄玄虚;三是和谐协调原理,指的是教育要素与教育环节间关系的一致性;四是愉悦激趣原理,高水平的教学艺术,总是让师生沉浸在愉悦的氛围之中,老师的富于幽默感的启发与学生的出乎意料的回答,常常使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或是哄堂大笑,或是忍俊不禁,使学生的学习饶有兴趣;五是独特创新原理,高水平的教学艺术,没有套子,没有“模式”,有的是不断的创新,这种教学艺术常常显得巧妙、智慧、有灵气,举重若轻,成大家之风范,是大手笔。如果达到以上标准,就真正成为名师了,所以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呼唤名师。
四、名师科研方法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科研方法是成为名师的必由之路,所谓方法,它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方向、途径、策略、工具及其操作程序,是主观把握客观的思维方式,是一切创造性的劳动所不能或缺的,名师在熟知前人研究方法的前题下才能认清自己的研究方法,董菊初先生《名师成功论》列举了著名教育家及特级教师张志公、顾黄初、钱梦龙、顾泠沅、魏书生在运用与论述研究方法的个案。充分体现出他们的哲学思想、方法的精湛,研究的精深,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如果我们职业学校要想持续的发展,就得有名师的科研方法。
职业教育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加强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教师的成长,最终成为名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奉献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该在教育这块圣土上耕耘,以生命投入,奉献青春、心血和智慧、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职业学校需要名师。
注释:
①“奉献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该在教育这块圣土上耕耘,以生命投入,奉献青春、心血和智慧、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
1.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新理念和课堂教学能力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新理念是指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符合职业教育学生特点和符合企业社会用人需求的教学新理念。第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能千人一面,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而不是只注重受教育者的共性;第二,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的“教书匠”型的教师不能适应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需要做学习者、研究者、设计者和指导者;第三,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由重视传递知识技能转变为重视发展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2.职业导向的教学程序设计理论和实践课教学能力
职业导向的教学程序设计理论是指校内实践课教学程序设计需要以职业分析为依据,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和教学质量评价过程。教师不仅要懂得实践课教学程序设计的理论,还需要遵循这个理论并具备熟练掌握设计教学过程、监控和指导教学过程以及评价教学结果的能力。
3.行动导向的学习理论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学习理论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学习模式。行动导向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有机会自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自觉评定自己的学习成绩。对教师而言,必须在研究教学方向、内容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新的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分析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行动导向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不能仅停留在“教书匠”的教学角色上。
4.元认知理论和教学反思能力
元认知理论认为,计划和反思能力是一种智慧。教师的教学规划能力、设计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同时,教师在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反思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制定学习计划—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收获—发现学习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弥补学习差距”的元认知思维程序,还有利于学生掌握元认知智慧、形成元认知思维品质。
5.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新任教师首先要有专业成长的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有计划地确定发展目标,规划个人的职业发展阶段,激发自身职业成长的动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并逐渐成长为一个骨干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甚至教学带头人,从而为高职教育发展作出更大、更有成效的贡献。
(二)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是职业教育的“改革者”和“研究者”,针对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考虑前沿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具体内容包括:
1.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从跨界的角度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正是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跨界本质的表述。跨界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指导教师应了解职业教育的规律,并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开发课程资源。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基本要求:一是校企合作办学必须关注现代企业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二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必须关注工作规律与学习规律的融合;三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关注职业与职业成长规律以及教育与教育认知规律的融合。
2.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编写新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的能力
职业教育的教学不同于普通教育,有职业教育自身的教育教学规律。教师在编写教材、设计教学和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了解并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才可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教师首先需要学习和掌握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这是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教师还要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编写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职工职业成长规律和指导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适合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未来职工和社会公民。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成为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人才,教师应熟悉和了解职工职业成长和职业发展规律,并深入浅出地告知学生,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企业职工的职业成长规律,不断提高指导学生企业实习、实践的能力,帮助学生设计和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高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发展中的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大批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教研、科研能力,并愿意为高职教育研究奉献时间和精力的教师。这对骨干教师和广大中青年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中青年教师学习和掌握高职教育研究方法,并在教学研究、高职教育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不断丰富和发展高职教育理论,不断指导和促进高职教育实践,推动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教师多层次继续教育培训途径
(一)新任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途径
1.自我教育
由于高职教育教师集中培训的内容很广泛,缺少对教师个人发展需求的针对性,因此,自我教育不失为高职院校教师的一种查漏补缺和自我提升的重要培训途径。学校和各级教育机构需要为教师自我教育提供条件和帮助,如必要的图书、音像资料、必要的网络平台、教师智能办公系统、校园精品课平台、特色专业建设平台等。
2.教师合作学习
教师合作小组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是多角度、多类型的。首先是专业理论学习和研究,与同事共同阅读专业理论材料,共同探讨其中的疑问和难点;其次是课堂教学方法研究,通过互相听课、评课的方式,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共同发展进步;再次是关于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设计的探讨。此外,还包括学生评价的设计和对课堂教学反思的交流等。教师合作小组学习的形式可以是随机探讨、共同研究、听课评课、老教师的“传帮带”、校内外课改专家指导等。
3.各类教学能力竞赛
教学能力竞赛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从层次上看,教学能力竞赛包括本系本专业内部竞赛、校级比赛、省级比赛、国家级竞赛甚至国际大赛;从内容上说,教学能力竞赛分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校内实训课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课件比赛、微课教学比赛、网络教学基本功大赛以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生技能大赛等。
4.微课教学技能训练
微课教学技能训练是指教师利用5-10分钟时间,单独训练和熟练运用一种教学技能,比如,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设计情景技能、讲解概念原理的技能、结课的技能、组织教学的技能等。这是新教师教学技能入门的高效的培训途径。
(二)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途径
1.基于特色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骨干教师校本培训途径
地方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首先应建设一个或几个适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中青年教师在参与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更加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规律,进一步明确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明确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的目标和方向,明确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储备优良师资、奠定坚实基础。
2.依托校企合作项目的高职教师“双向能力”校本培训途径
依托校企合作项目的校本培训主要指高职院校教师在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和企业服务能力。这种培训分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方式,时间自由,培训便利,教师不出校门就可以参加专业实践能力培训。
3.基于高职教育科研项目的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途径
科研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之一。基于高职教育科研项目的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途径主要有:第一,专家培训与教育教学研究相结合;第二,课题项目与培训研究相结合,课题项目交流可以改变过去单向传授的培训方式,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第三,现场诊断,现场培训。特别是对于横向合作课题,企业科研人员与院校课题参与者相互合作,实地考察,理性分析,面对面交流,不仅有利于提高课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更有利于培养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推动教师自身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效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2C-0073-03
2013年下半年,在出访中亚、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等3部委联合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进入到一个全面推进阶段。“一带一路”作为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当今世界路径最长最宽的走廊和系统工程,不仅是经济、文化命脉,也是职教命脉。[1]我国高职院校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速专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高职院校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人才红利。
一、“一带一路”战略带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能够提升高职教育国际吸引力。《愿景与行动》提出,我国每年向沿线各国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其中有一定比例用于周边国家职业教育学生。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我国高职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独特的办学优势,而“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偏低。因此,“一带一路”战略能够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走出去”办学,扩大我国高职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我国高职教育的优秀品牌。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到中国的高职院校交流学习,这将有效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吸引力。
2.能够促使高职教育转型升级。“一带一路”的目标和任务是要实现中国与沿线各国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及资金融通等。中国与沿线各国将会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林牧渔、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等多行业多领域进行深入合作。海事、贸易、能源、物流、机械、高铁等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未来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重要生力军。这给我国高职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强有力地推动高职院校依据“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要求和人才市场的需求,适时进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方向、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调整与变革,积极进行我国高职教育结构的转型升级。
3.能够创造更多人才红利。根据《愿景与行动》战略,我国将采取“引进来”的方式,深化沿线国家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加强合作办学,互派留学生并扩大规模,引进沿线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技术、资源,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深入对沿线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和管理模式的了解,推动高职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国际社会有效接轨,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国际化水平,并最终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人才红利。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薄弱的基础能力制约了办学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依然较低,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基础能力仍然比较薄弱。同时,由于项目建设资金的缺乏和管理上的归口问题,许多高职院校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实习实训设备购买、师资培训交流等方面存在不少困难和障碍,无法拥有“走出去”进行国际合作办学的能力和实力,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2.激烈的国际竞争遏制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一带一路”战略使得我国与沿线各国在职业教育领域能够实现深度合作,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中外合作办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国外职业教育机构会涌入中国投资办学,也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在这些合作办学机构接受职业教育,势必会引发我国高职教育新一轮的生源竞争,国际竞争加剧。同时,由于沿线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语言、法律等方面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也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顺应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提出严峻挑战。我国高职院校必须及时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修订和完善,与时俱进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众多的专业需求增加了师资培养的难度。“一带一路”战略涵盖的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林牧渔、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需要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如铁路、公路、港口、电力、通信、管道、语言、项目设计、国际贸易等人才将供不应求。仅以海运人才需求为例,有数据显示,受惠于“一带一路”,到2020年,我国海运人才资源总需求量将超过300万人。培养数量如此巨大、专业众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无论是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方面,还是在办学质量和办学模式方面,都将是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2]高职院校必须采取多种途径,促使教师不断加快专业化成长步伐,才能完成新时期“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
二、高职院校提升国际竞争力策略分析
(一)打造智慧校园,助力职业教育信息化
“一带一路”战略为高职院校创造智慧校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使智慧校园的创建成为必要和可能。高职院校要从师生发展、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基础设施、组织保障等方面着手,全力创建智慧校园。学校应营造信息化生态环境,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强化管理手段的信息化运用,促进师生信息化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同时打造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教育环境,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和管理,助力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创新教育模式,拓展办学渠道多样化
高职院校应借鉴国外先进的职教办学新理念,树立面向国际市场的职教发展新思路,建立健全基于开放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职教办学新模式。学校可以引入国际化的行业职业标准,与境内外企业联合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对接当地职业教育和培训需求,以国际合作办学、建立涉外企业校企实训基地等方式,推行工学交替、学训交互、学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有利条件,整合国内优质教育资源,把优质的课程输送到沿线国家,联合出版教材,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研讨课程标准,应用我国职教装备,逐步输出整体教育经验和方法,增强对周边国家的辐射力、影响力,提升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引进境外合作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树立合作研发的理念和意识,更新科研观念,调整科研思路,主动联系境外院校和企业行业,开发项目合作研发的新领域,拓展国际合作的空间,做到办学渠道多样化。
(三)注重专业调整,致力人才培养国际化
高职院校要根据不同的区域优势,调研区域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的特色,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所紧缺的建筑、工程、金融、贸易、物流等各个专业,要注重参与国际质量标准化认证,加强专业教育质量保证,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要调研涉外工作岗位要求,加大外语、国际法律法规、国际惯例、国际准则等知识的教W力度,提高对学生的创新实践、团队协作、国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入企业行业标准,借助行业企业资源共建专业标准,创立与“一带一路”战略要求相适应的、基于国际化视野的专业群及专业课程体系,符合市场发展需求,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潮流。要创新教育评价机制,把国内教育行政部门评价认证与国际质量标准化组织对教育和培训机构的评价认证相结合,进行学籍、学分、证书的跨国及跨校认定工作,结合专业特点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考试,使学生毕业时能够获取毕业证书和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做到双证融通,实现高职教育评价体系的国际化,达到培养国际型人才的目的。
(四)健全培训机制,促进师资队伍专业化
培养适合“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的任务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要着力打造熟悉国际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的,能胜任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与管理队伍,通过与国外同类学校的校际合作,建立海外师资培训基地,加强教师出国进修、访问等对外交流工作,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研讨会,提高高职院校承担国外境外职业培训的资质、能力与水平。高职院校教师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转换角色,追求专业卓越;要通过阅读思考,厚积薄发,积累教学智慧;要立足实践,改善方法,创新课堂教学;要善于反思,开展研究,提高科研能力;要探究学生心理,读懂学生心灵,了解学生需求,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思维;要拓展国际化视野,掌握国际先进知识和技术,从国际视野的角度观察问题、处理问题,参与国际化教育教学活动,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满足教育教学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教师是充满爱心的职业,教师要做一名爱的天使,这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作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更需要倾注更多的智慧元素,做到不仅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智力素质、身心素质和艺术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做一个智慧型教师尤其重要。
我认为做一名智慧型教师,首先需要主动学习,不断学习。课余时间我经常去阅览室借阅一些教育方面的著作,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现代化》《素质教育》《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通过阅读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只有持续的学习,才能赢得教师的持续发展。
其次,是教育教学实践。如果说学习是一个人成为智慧型老师的前提的话,那么教育教学实践,则是教师获取智慧的必要载体和重要通道。在“正方体的截面形状”的探究教学中,我按事先分好的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凭直觉画出图形。围绕这一任务,课堂上各小组展示自己设计出的各种截面图形,进行交流学习,从而获得正方体截面形状的准确描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仅会逐步形成教师外在教育教学行为的不断改善,而且会对教师内在素质修养的提升起到催化作用。
再次,要学会反思。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反思,实现了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飞跃。如果一个教师只有实践而没有反思,那是很难有进步与发展的,更别说能体现教育教学智慧了。
对于教师成长来说,潜心思考与研究,坚持学习与交流,不断地执著、进取,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个有生命力的教师,一个大智大勇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