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减少工业污染的建议大全11篇

时间:2024-02-28 14:43:1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减少工业污染的建议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减少工业污染的建议

篇(1)

2003-2010年,河北省的生产总值从6921.29亿上升到24515.76亿,增长了2.54倍,其中工业生产总值从3657.19亿上升13126.86亿,增长了2.59倍。然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河北省的环境污染却日益严重,到2011年废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的排放量分别达141.21 、180.11、132.25 万吨;废水排放量达278551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45128.51 万吨。据统计,2/3以上的环境污染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工业污染,由此可见,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是河北省环境污染治理的重心所在。

一、河北省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现状分析

2003年河北省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为9.87 亿,到2011年已上升为24.34亿,然而,其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却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根据国际通用标准与国家的有关规定,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应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以上,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应在1%以上。然而,到2011年根据统计数据计算,河北省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0.15%,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19%,可见河北省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规模与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存在很大不足。

二、模型选择与数据来源

数据包络线法(DEA)只要确定合理的投入与产出项,不需确定具体的函数关系形式就能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率进行有效的评价。本文将选用DEA中的BC2模型,通过BC2模型可以计算得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综合技术效率表示在综合考虑技术与规模影响下的相对效率,该值越大,说明决策单元相对效率越高;纯技术效率反映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决策单元在技术利用与管理经验等方面的能力;规模效率反映决策单元要素投入规模对效率产生的影响。

本文选择输出指标为河北省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万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万吨)、工业烟(粉)尘去除量(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万吨),与输出指标相对应,选择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为输入指标,具体包括工业废水治理投资,工业废气治理投资与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投资。数据来源于2004-2012年的《河北省统计年鉴》。

三、河北省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分析

从综合效率分析,如表1所示,2003-2011年仅有2010年综合效率相对,其余大部分年份综合效率无效。第一,2003与2009年,规模效率大于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小于1,且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表明纯技术效率是造成DEA无效的主要原因,因此河北省在这两年份应适当扩大投资规模,与此同时要着重进行投入产出结构的调整。第二,2004,、2006与2011年,纯技术效率大于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为1,且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表明在这三年,纯技术相对有效,投入产出结构相对合理,规模效率无效是造成这三年综合效率无效的唯一原因,因此,在这三年中,河北省由于应适当缩小工业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减少由于大规模投资造成的资源浪费。第三,2005、2007与2008年,规模效率大于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小于1,且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表明在这三年,纯技术无效是造成这三年中决策单元无效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这三年,河北省应适当缩小投资规模,与此同时要着重进行投入产出结构的调整,工业污染治理资金的分配以及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第四,2010年河北省综合效率相对有效,表明2010年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河北省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来提高工业污染治理效率,与此同时,投资规模合适,不存在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等问题。

四、结语

2003-2011年,河北省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率波动较大,有待进一步加强。从规模收益角度来看,河北省大部分年份规模收益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因此,以后年份中,河北省不能简单通过扩大投资规模来提高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必须积极优化工业污染治理的投入产出结构,加快引进先进技术与人才步伐,使河北省工业污染治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参考文献

[1] 刘立柱,刘璐.区域环保投资 DEA 相对有效性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0,25(01):61-64.

篇(2)

关键词: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工业废水;污染物;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资金投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降低和消除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1],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和结构对污染治理效果起着基础性的作用[2]。本文利用统计数据,对河南省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状况以及与工业废水排放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益、资金的合理配置等方面提供参考。

1.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状况分析

本文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对河南省2005-2012年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状况进行分析,污染治理投资概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河南省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量呈上升的趋势,但占GDP的比重却在减小,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3],与国际上大体控制环境污染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1%-2%的标准相差甚大[4]。通常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分为工业污染治理、“三同时”项目环保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部分[5]。表1表明有70%以上的投资金额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三同时”项目投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在2007年达到338132的最高值,2012年降至148347的最低,总体投资较低且呈降低的趋势。

2.工业废水排放分析

2.1.工业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变化表2为2005-2012年河南省工业废水、COD、氨氮的排放情况。工业废水排放量从12.35亿吨增加到13.74亿吨,大体增长平缓;COD、氨氮的排放量则分别34.26万吨、5.36万吨降低到17.9万吨、1.3万吨,说明工业废水污染物去除率在不断的提高。

2.2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董小林(2013)[6]将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治理单位污染物所投入的资金。

3工业污染物排放与污染治理投资关系

3.1工业废水排放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分析图2为治理工业废水投资及工业COD、工业氨氮排放量的关系。首先,投资量与污染物的排放呈降低的趋势,而COD的排放量始终高于氨氮,且两条曲线均高于工业废水治理投资曲线,说明河南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偏向工业,河南省废水治理任重而道远;其次,2007年、2011年的治理废水投资额有所增加,造成COD、氨氮的明显下降,而2010年投资相对较少,导致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出现略微反弹。说明增加治理工业废水的投资能较好的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3.2PCII与工业废水治理投资关系由图3知,COD与氨氮的污染治理投入度曲线紧随治理工业废水投资的变化而变化,2007年和2011年的投资金额增加,结果是二种污染物的治理效果得到明显改善;2010年投资金额稍又降低,其治污效果也明显降低,呈正相关。

4.结语

(1)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偏小、总量不足是造成河南省环境质量状况较差的主要原因,其中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体偏低且逐年减少。(2)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控制已初见成效,而工业废水排放量仍大体平缓增长,在当前水环境矛盾异常突出的形势下,要达到或超出既定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业废水的治理投入。(3)工业COD的排放量显著高于氨氮的排放量,而氨氮的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曲线表明其治理效果更好;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与治理工业废水投资呈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周涛.我国环保投资结构对工业污染治理绩效影响研究[D].浙江:浙江理工大学,2014

[2]张霞.湖南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结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03):232-235

[3]董文福,傅德黔,努丽亚等.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发展及存在问题[J].中国环境监测,2008,24(4):87-89

[4]吴舜泽,陈斌,逯远堂等.中国环境保护投资失真问题分析与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3:112-117.

篇(3)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逐渐步入中后期阶段,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近年来中国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尤其是以持续雾霾天为代表的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地刺痛人们的神经。在此背景下,“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绿色发展新理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鉴于工业污染是中国环境污染的主体,因此,深入研究工业污染与工业增长的关系,有望为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Grossman和Krueger(1991)通过深入研究多个国家与地区经济增长与水污染排放量、空气污染排放量的关系后,首次提出人均GDP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的观点,这条倒“U”型曲线也被称作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Bruyn和Opschoor(1998)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新西兰1960年~1993年期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与人均GDP的P系,得出这三者与人均GDP均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不过,Shafik(1994)选取了10种衡量污染排放量的指标,构建了一个包括149个国家1960年~1990年的面板数据,在此基础上对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的研究结论表明,人均GDP与城市烟雾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其他污染排放量与人均GDP间则并未呈倒“U”型曲线关系。

国内同样有许多学者对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群和彭水军(2006)运用中国1996年~2002 年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在加入环保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与贸易开放等变量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的方式考察了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除工业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外,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常宁和李娜(2010)运用线性模型、二次模型、对数线性模型、对数二次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上海市1981年~2007 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COD 排放量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发现,在这一时期内,上海工业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唯一。高宏霞等(2012)以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与二氧化硫作为衡量环境污染的指标,以人均GDP作为度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利用中国2000年~2009年31个省级地区的数据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在中国成立进行验证,他们的研究结论显示,样本期内,二氧化硫、工业废气与人均GDP呈倒“U”型曲线关系,工业粉尘与人均GDP呈线性关系。

通过文献梳理可知,国内外学者对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有关工业污染与工业增长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偏少,尤其是对近年来中国各省份工业污染与工业增长间关系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少。鉴于此,本文运用中国31个省级地区(香港、澳门除外)2004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选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作为衡量工业污染程度的指标,选取人均GDP作为衡量工业增长的指标,对工业污染与工业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将各省级地区工业发展水平与实证得出的污染拐点值进行比较,以反映各地工业污染与工业发展的差异。

二、 实证分析

1. 实证模型设计。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学含义是:在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时,人们更加重视经济增长而忽略对环境的保护,因此,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污染排放量会不断增加进而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不过,在人均收入提高到一定水平后,人们开始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在这一阶段,污染排放量会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而逐步减少,使得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改善。鉴于此,本文采用如下简约形式的面板回归模型对中国工业污染与工业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式(1)其中,Y表示工业污染排放量,X表示人均GDP,u代表随机扰动项。

由方程(1)的形式可知,工业污染排放量与工业增长间的关系会因解释变量系数值的不同而不同。具体来说:如果解释变量一次项及其平方项的系数都为零,则工业污染排放量与工业增长的关系表现为一条水平线;如果解释变量一次项系数大于零,解释变量平方项系数为零,则工业污染排放量随着工业增长而单调递增;如果解释变量一次项系数小于零,解释变量平方项系数为零,则工业污染排放量随着工业增长而单调递减;如果解释变量一次项系数小于零,解释变量平方项系数大于零,则工业污染排放量与工业增长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如果解释变量一次项系数大于零,解释变量平方项系数小于零,则工业污染排放量与工业增长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

2. 数据的选取与说明。综合考虑数据的可得性、一致性与可更新性,本文构造了一个包含中国31个省级地区(香港、澳门除外)2004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中国各个省级地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Soild)作为衡量工业污染程度的指标,单位为万吨;参照经典的工业化理论,选取中国各个省级地区历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GDP)作为衡量工业增长的指标,根据各个省级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与年末人口计算,单位为万元/人。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利用GDP平减指数将按照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调整为2004年不变价。文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各个省级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与年末人口数据均来自为历年《中国统计年鉴》,GDP平减指数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

3. 实证结果分析。本文选取的是中国各个省级地区的数据,考虑到各个省级地区工业增长与工业污染水平存在异质性,本文采用固定效应估计法对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回归结果如下:

式(2)中各变量的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式(2)中解释变量的一次项与二次项系数可知,中国各个省级地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与工业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利用式(2)中解释变量的一次项与二次项系数还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倒“U”型曲线的拐点位于人均GDP为5.742万元/人的临界值处。这一数值的经济学含义是:当人均GDP低于5.742万元/人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随着工业增长而同步增加,即工业增长会引起工业污染的增加,进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当人均GDP突破5.742万元/人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又会随着工业增长而不断下降,即工业污染随着工业增长而降低,环境质量随工业增长而得到改善。

将上述环境拐点与中国31个省级地区实际人均GDP进行比较可知,到2015年,天津、北京、上海与江苏这4个省级地区的实际人均GDP分别为7.078万元/人、6.982万元/人、6.805万元/人和5.769万元/人,均突破了5.742万元/人的环境拐点,步入工业污染随工业增长而逐步减少的“双赢”阶段;但剩余的27个省级地区实际人均GDP均未突破环境拐点,尚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半部分,特别是贵州、云南与甘肃2015年的实际人均GDP分别仅为1.957万元/人、1.889万元/人和1.715万元/人,与5.742万元/人的环境拐点相去甚远。这说明中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随工业增长而不断增加的阶段,面临工业污染随工业增长而日益增加的困境,这也是近年来中国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

4. 模型的稳健性检验。为了检验用固定效应估计法回归上述模型的稳健性和合理性,本文运用随机效应估计法对上述模型进行重新估计,估计结果如下:

式(3)中各变量的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式(3)中解释变量的一次项与二次项系数同样可知,中国各个省级地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与工业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这说明从计量经济学角度看,设定工业污染排放量与工业增长间的关系为二次函数关系是合理的。但为了检验用固定效应估计法回归上述模型是否是稳健和合理的,我们需进一步借助Hausman检验对上述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的优劣进行评判。Hausman检验的原假设是随机效应模型是正确模型,如果Hausman检验结果接受原假设,说明随机效应估计量比固定效应估计量更有效,应采用随机效应估计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如果Hausman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则说明随机效应估计量是不一致的,但固定效应估计量仍是一致的,应采用固定效应估计法对模型进行估计。本文Hausman检验结果见表1,表1显示三种Hausman检验形式的统计量分别为41.45、15.36和15.94,对应的p值均小于1%,表明三种Hausman检验结果均强烈拒绝原假设,这意味着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得出的估计量是不一致的,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得出的估计量仍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判定本文采取固定效应估计法回归上述模型是稳健与合理的。

三、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本文运用中国31个省级地区(香港、澳门除外)2004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选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作为衡量工业污染程度的指标,选取人均GDP作为衡量工业增长的指标,对中国工业污染与工业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各个省级地区工业污染与工业增长间存在明显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拐点位于人均GDP为5.742万元/人的临界值处。这表明当人均GDP低于5.742万元/人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随着工业增长而同步增加,工业增长会导致工业污染的增加;当人均GDP突破5.742万元/人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又会随着工业增长而不断下降,工业增长会使得工业污染水平下降。将环境拐点与中国31个省级地区实际人均GDP进行比较可知,到2015年,天津、北京、上海与江苏这4个省级地区的实际人均GDP分别为7.078万元/人、6.982万元/人、6.805万元/人和5.769万元/人,均突破了5.742万元/人的环境拐点,步入工业污染随工业增长而逐步减少的“双赢”阶段;但剩余的27个省级地区实际人均GDP均未突破环境拐点,尚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半部分,特别是贵州、云南与甘肃2015年的实际人均GDP分别仅为1.957万元/人、1.889万元/人和1.715万元/人,与5.742万元/人的拐点值相去甚远。这说明中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随工业增长而不断增加的阶段,面临工业污染随工业增长而日益增加的困境,这也是近年来中国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

2. 相关建议。中国正处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时期,但是当前中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工业污染随工业增长而不断增加的发展阶段,因此,中国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降低工业污染排放水平,以尽快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

(1)因城施策,平衡地区发展与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存在较大区域差距的大国,中国必须因城施策,在地区发展与环境保护间找到平衡c。具体来说,对于浙江、广东、福建等东部发达地区,既要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政策,又要积极发展低碳、环保产业,以最小的代价和成本尽快迈过环境拐点,步入工业污染随工业增长而逐步减少的“双赢”阶段;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环保目标可以设定的比东部地区低一些,以在适当提高污染容忍度的情况下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另外,对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具有良好生态禀赋的地区,还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生态农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的方式平衡地区发展与环境保护。

(2)绿色发展,促进工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与清洁生产是中国应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恶化的根本举措。因此,中国应以绿色制造与清洁生产试点为抓手,积极引导工业企业走上绿色制造与清洁生产之路,并通过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体系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协调工业增长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

(3)减少排污,弥补环境保护短板。目前,中国工业领域存在较大的节能减排空间,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可以综合运用财政资金支持及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企业通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采用先进生产技术与设备等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与此同时,通过政府购买、补贴等方式加快节能环保产品推广步伐,在全社会树立绿色消费观念,用消费模式升级倒逼生产方式转型,进而加快补齐环境保护短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完善治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快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尽快建立企业排污许可制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鼓励企业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加强环保部门对工业污染的监督、建立违法排污企业黑名单、对未达标企业严格实施限期整改等方式加快完善污染治理体系,以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增进民生福祉。

参考文献:

[1] 包群,彭水军.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世界经济,2006,(11):48-58.

[2] 高宏霞,杨林,付海东.中国各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与预测――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2,(1):52-57.

[3] 常宁,李娜.上海市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关系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4):84-91.

[4] 张陈俊,章恒全.新环境库兹涅次曲线: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 24(5):116-123.

[5] 许广月,宋德勇.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 2010,(5):37-47.

[6] 赵细康,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在中国的检验[J].南开经济研究,2005,3(3):48-54.

[7] 钟茂初,张学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及研究的批评综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2):62-67.

篇(4)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为根本出发点,结合行政区划调整,推进环保工作重点从污染控制转向全面治理,集聚人力、财力、物力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污染严重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二、综合整治目标

我市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总的目标是:两年初见成效,四年控制污染,六年水质达标。通过整治,使练江汕头段水质达到《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功能目标要求,做到水流清澈,生态平衡,为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提供合格安全的供水保障和良好的水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要求:到2**5年,练江汕头段水质有所改善,发黑、发臭的水体明显减少,达到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Ⅴ类);到2**7年,练江汕头段水质有较大改善,达到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要求(Ⅳ类);到2*1*年,练江汕头段水质达到良好水平,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用水要求(Ⅲ)。

三、综合整治工程任务

汕头市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19.43亿元(“*”期间9.93亿元,“十一五”期间9.5亿元),其中潮阳区12.*6亿元,潮南7.37亿元。整个整治工程任务分为六个方面:

(一)严格控制工业污染

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限制印染、造纸等行业的发展,练江流域原则上不得新建水污染型项目。巩固和提升“一控双达标”达标成果,坚决取缔“*小”和新“六小”企业,并防止其死灰复燃。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合理布局工业,从源头控制和未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控制工业污染。要严格实施流域总量控制制度,至2**5年,要实现所有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总量控制在1998年水平,排放浓度达标,CODcr削减5148吨;至2*1*年,要实现所有工业污染源CODcr排放总量控制在2**5年水平。要严格按照国家6部委关于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行动要求,推动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实现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练江流域水质保护规划》要求对污染严重企业实施停产治理,我市被列入停产治理企业有23家,见表1,其中潮阳区8家,潮南区15家,潮阳区和潮南区政府要依法责令未按要求进行治理的企业停产治理,污染治理设施建成后,经区环保部门验收合格,才可恢复生产,拟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的企业,也应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后才能恢复生产。实施工业污染控制工程,约需投资*.16亿元。

(二)狠抓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潮阳区、潮南区政府应抓紧做好辖区乡镇排水管网详细规划,并组织各镇严格按照规划实施。狠抓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按期完成整治任务。

潮阳区:至2**5年底,需投入4.2亿元,建成棉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及和平、谷饶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能力14.1万吨/日;至2*1*年底,需投入2.61亿元,建成潮阳区棉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贵屿、铜盂镇污水处理厂工程,增加污水处理能力1*.46万吨/日。

潮南区:2**5年底,需投入2.82亿元,建成峡山、两英污水处理厂的一期工程,增加污水处理能力6万吨/日;至2*1*年底,要投入3.71亿元,建成峡山、两英污水处理厂的二期工程、陇田、井都、成田、司马浦、陈店、仙城、胪岗镇等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能力14.87万吨/日。

我市练江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总投资13.34亿元,共建设污水处理厂14座,日处理能力45.43万吨,详细工程计划见表2。

(三)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步伐

潮阳区、潮南区政府应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潮阳区:至2**5年底,要投入32**万元,建成潮阳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处理能力5**吨/日;至2**7年底,要投入26**万元,建成谷饶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贵屿、铜盂、和平镇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场,全面实现生活垃圾的安全处置。

潮南区:至2**5年,需投入12**万元,建成潮南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处理能力35*吨/日;至2**7年底,要投入22**万元,建成两英、陇田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井都、成田、司马浦、陈店、仙城、胪岗镇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场,实现生活垃圾的安全处置。

本届政府期满,我市练江流域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需投资*.92亿元,共需建设14座垃圾填埋场,详细工程计划见表3。

(四)实施河道整治

潮阳区、潮南区政府应按照省水利厅确认的任务要求和规定期限,全面规划建设水利设施,在练江河道两边修筑石堤,河道清淤清障,改造截洪工程为可调控分洪水利设施,利用海门湾桥闸外潮水清污等工程措施,开展练江河道综合整治,加大练江的流量和流速,恢复练江的自净能力,定期清理江面水浮莲,逐步改变练江污染面貌。

潮阳区:要完成三项工作任务:一是2**5年底前,投入1.98亿元完成棉城护城河综合整治工程,包括8.6km河道清淤、护岸加固、沿岸绿化等;二是2*1*年底前,投入*.918亿元,完成潮阳区19.6km城市堤围防洪工程的建设。投入1.4*59亿元,完成练江35.15km江堤防护工程的建设;三是完成海门桥闸-铜孟溪西段的清淤清障工作。

潮南区:2*1*年底前,要完成两项工作:一是投入*.38亿元,完成潮南区22.2km城市堤围防洪工程的建设;完成青洋山桥-铜孟溪西段的清淤清障工作。

我市练江流域河道整治工程共需投资4.68亿元,整治江段85.55km。

(五)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

全面开展创建生态示范村(镇、场、园)活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重点解决禽畜粪便和秸杆综合利用、农药化肥过量施用和农村垃圾、污水污染问题。

(六)深化贵屿镇环境污染整治

潮阳区政府应加强贵屿镇废旧电器拆解业环境污染整治,加大“三个禁止”力度,严把固体废物进口关,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全面落实持证经营。2**4年底前要全面清理污染死角,建成汕头废旧电子电器综合处理中心,并配套集中治理设施,强制拆解污染工序入区作业,大力发展无污染或少污染产业,彻底摘掉污染帽子。要完成贵屿镇环境综合整治,包括内溪河整治、汕头废旧电子电器综合处理中心建设等,需投入资金*.33亿元。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潮阳、潮南区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将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提上政府工作议事日程,两区分别成立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建设和环保的副区长为副组长,练江流域各镇政府和区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综合整治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两区在整治过程中需协调的有关事项,确保两区综合整治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2.制定整治方案,切实落实责任制。潮阳、潮南区政府要结合新编制或修编的城镇总体规划,做好练江流域城镇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详细规划,结合实施汕头市环境保护“*”计划,在原《潮阳市练江流域水质保护规划实施方案》和本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城乡建设、水利建设和景观建设,制定本区的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两区政府应将整治方案的实施与政府任期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将整治的工作任务分解下达到各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领导小组每年要对整治方案的年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3.要加大对流域工业水污染源的监管力度,确保达标排放。对《规划》提出的停产治理企业,潮阳区和潮南区政府必须按照程序依法对其实施停产治理,达标排放才能恢复生产。

4.建立多元化环保投入机制,保证整治资金投入。整治方案的落实关键是资金到位,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运用市场机制,制定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⑴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共需投入资金14.26亿元(其中潮阳区7.39亿元,潮南区6.87亿元),鉴于投资金额大,而目前我市各级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建议:一是潮阳区将棉城、和平及谷饶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潮南区将峡山、两英及陇田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卫生填埋场分别捆绑纳入治污保洁工程,所需资金以区为单位向国家开行、商业银行贷款或采取BOT方式,解决大部分资金投入问题;二是潮阳区的贵屿、铜盂及潮南区的井都、成田、司马浦、陈店、仙城、胪岗等8个一般镇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集中填埋场的建设,所需投入资金2.78亿元,可通过招商引资或发动企业筹资参股等方式解决,实现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化融资、市场化运行和企业化管理;三是按照国家三部委颁发的《关于印发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意见的通知》的要求,尽快开征城镇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今后按“保本微利”的原则,逐步提高以上二项收费标准,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筹措资金;四是争取国债资金和省环保专项补助资金等上级各项资金支持;五是积极利用世行、亚行等国际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和赠款,加快练江流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篇(5)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8-0289-01

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惠及千家万户。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要充分认识农业环保工作的特殊性、艰巨性、复杂性,不动真格留不住蓝天白云,不下决心换不来青山碧水,不出硬招完不成环保目标。近些年,微山县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工作,采取多项措施,提高保护质量。地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正确把握和处理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的关系,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优化农业经济增长,在发展中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同时,构建科学农业治污体系,有效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发挥规制、市场、科技、行政、文化五种力量的作用,打好“组合拳”,形成综合推进、多措并举的强大工作合力。

1 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农业生产场所缺乏保护规划。通过对微山县的农业用地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发现全县有超过七成以上的土地缺乏相应的环境保护规划和必要的保护措施。农业生产过程中,外界污染因素很容易进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从而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其次,农作物产量缺乏相应的质量标准。特别是对于地区主要农作物如小麦、玉米中等农作物的生产,仍没有制定具体的质量控制标准,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农民群众都是按照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开展农作物生产,导致农田环境缺少必要的保护和监控,从而导致农业生产环境危险重重;再次,农业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农产品市场中,各种信息资源呈现极度不对称现象,生产者对农作物的信息掌握比较全面,而消费者只能掌握少量或者一部分信息,在没有外界干预因素作用之下,消费者很难对农产品的质量作出精确判断。比如在农产品市场中存在质量较高的农产品和质量较低的农产品,在信息资源不对称的状况下,造成逆向选择,不仅会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和价格,而且还看可能会出现劣质农产品,驱逐优良农产品的现象,导致高质量的农产品被排挤出市场,从而致使农产品市场退化;最后,部门之间协调力度不足。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过程中。地区的环境保护部门和农业部门各自为政,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信息交流不到位,在农田周围建设高污染工业企业,环保部门明知道其向农田周围排放污染物,但是置若罔闻,不了解污染物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再由于信息沟通不顺畅,农业部门也不清楚企业排放污染物的具体情况,从而给农作物粮食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

2 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对策和建议分析

2.1 切实做好工业污染物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影响

首先,强化监控治理,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对本地区工业污染严重的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对于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的企业要限期整顿,对于违法排放的要依法严肃处理,要进一步取缔小炼铁企业、炼油企业和造纸企业,做好跟踪调查工作,禁止其重新作业,同时要督促企业及时更新换代生产技术和设备,要采取政策和行政手段,引导企业不断向着环保生产方向转变,强化对工业污染物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其次,转变地区经济发展结构,发展生态经济。现阶段,传统工业生产模式对农业内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及时转变理念,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对资源的高效重复利用,对废气物进行有效的无害化处理,最大程度的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2.2 强化对农业生产污染物的控制

首先,科学病虫害防治和施肥。农药和化肥不合理使用也是造成农业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防治农业病虫害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应用综合防治技术,加大生物农药、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比例,推广使用杀虫灯、害虫天敌等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污染,同时,为了更好的保证施肥的科学性,应该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的施入,推广使用专业复合肥、生物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保证农业生产的无公害;其次,积极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工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是做好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按照生态学系统理论,通过积极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模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充分利用好当地的自然资源,做到因地制宜,科学组织和规划。在具体生产过程中,按照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实现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统筹规划发展,保证各个系统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从而促进农业系统内部的能量能够更好的实现相互转换,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提高农产品效益的同时,还能够做好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金菊,丁柏生,王斌,刘淑萍. 天津市农业环境状况及建议[J]. 天津农林科技. 1995(03)

[2] 夏英爽,陈振天,张丽萍,陈姝. 浅析如何改善吉林的农业环境问题[J]. 农业工程技术. 2016(02)

篇(6)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5-0038-03

1 引 言

近年来,黑龙江省宁安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数量变动频繁,资源能源消耗量大幅上升。新的工业污染日益加重,成为制约该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宁安市根据全国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了污染源普查工作,基本摸清2007年度全市污染状况。本文以工业污染源普查成果为依据,探讨该市工业污染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有利于正确判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政策、环境规划和污染治理方案,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基础。

2 宁安市工业污染现状

根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界定的工业源普查规模和范围,宁安市符合普查要求的工业源194家,占全市污染物排放量的80%。普查范围覆盖全市所有符合普查要求的工业源。数据采用顺序为监测数据、产排污系数核算、物料衡算,数据真实可靠。本次普查结果基本上体现和代表了全市的工业污染现状。

2.1 全市企业分布18个小行业

该市无大型企业,中型企业7家,其中重点源是6家,一般源是1家;小型企业187家,其中重点源是72家,一般源115家。

全市工业企业分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大行业,18个小行业,主要分布的行业制造业占优势,共计154家;热力供应位居第二,共35家。制造业中:以69家木材加工及木制品业、33家农副食品加工、15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位居前三位。全市工业源区域分布情况见表1(三陵乡无工业污染源未列入)。

2.2 工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2.2.1 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宁安市锅炉总数130座,锅炉总额定出力355.46MW,窑炉总数40座,废气治理设施总数84套,无脱硫设施。废气治理设施的投资2 531.50万元,废气治理设施的运行费用706.24万元,废气治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2.1788×106m3/h,废气治理设施实际处理废气量385 649.50万m3。工业废气排放量563 995.39万m3,其中:燃烧过程排放量277 886.55万m3。废气中污染物排放量:烟尘排放量6 346.37t;二氧化硫排放量1 554.55t,其中: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量1 256.18t;氮氧化物排放量1 175.66t,其中: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量976.71t。工业粉尘排放量1 529.43t,氟化物排放量1413.24kg。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强度0.50kg/万元GDP,单位面积排放量是34.35kg/ Km2。工业综合能耗38 9339.83t,工业GDP能耗为0.72t标煤/万元GDP,以宁安市城区消耗最大,占全市的80%,全市能源消耗原煤位居第一位。

供热行业是33家,也是排放大气污染物主要的行业,城区是25家供热企业,东京城镇8家供热企业。用煤量是59530t,废气排放量是61839.16万m3,烟尘排放量是789.74t,二氧化硫是272.2t,氮氧化物175.01t,供热量达到729744GJ。

2.2.2 固体废物排放使用情况

宁安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是204129.2t,共有冶炼废渣、炉渣、粉煤灰、污泥和其他废物,以炉渣和粉煤灰为主,两者之和占总固体废物的56%,基本上全部综合利用于建筑行业或铺路等;其他废物85757.39t,占固体废物的42%,其中84356.89全部综合利用;污泥量为439.03t,其中320t综合利用,116.03吨进行处置。全市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量为202608.11t,综合利用率达到99%。

2.2.3 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宁安市136个企业用水,用水总量2835.73万吨,取水总量427.43万t(城区和渤海镇取水总量分别占总取水总量的62%、28%),其中:60个企业用城市自来水(地表水)8.38万吨(城区、东京城镇自来水取用量分别占74%、18%);78个企业用自备水(大部分是地下水)419.05万t(城区和渤海镇自备水用量分别占自备水总用量62%、29%)。其中23个企业有重复用水约2408.30万t,其它乡镇的取用水量很小。全市工业源自备水中只有倍丰集团宁安化工有限公司3000吨自备水为地表水,其他均为地下水。

工业排水主要是排入牡丹江,全市共有废水治理设施21套(18个企业),总投资4 321.1万元,运行费用441.36万元,耗电量316.2kW/h,废水处理设计处理能力64734t/d,年实际处理量为1 318.37万t。2007年GDP539 400万元,工业增加值147 120万元,工业源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的排放强度为3.8kg/万元GDP,13.98kg/万元工业增加值,单位面积排放量为259.55kg/km2。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314.44万吨,排放量的百分比为宁安市城区64%、渤海镇21%、宁安镇9%、兰岗镇4%,重点排水企业主要分布在城区及渤海镇。

水污染物中相对排放量大的主要有化学需氧量2056.69t、占67%;生化需氧量809.34t、占27%;氨氮148.63t、占5%;石油类21.54t、占1%;挥发酚0.18t、接近0%;氰化物1t、接近0%。城区、渤海镇排放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位居前两位,主要排放化学需氧量的单位是镜泊湖糖业有限公司、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宁安化工有限公司年排放量分别为1370.07t、166t。位于渤海镇的镜泊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排放化学需氧量205.59t。氨氮排放量大的企业倍丰集团宁安化工有限公司年排氨氮107t,镜泊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年排氨氮38.33t。

倍丰集团宁安化工有限公司、镜泊湖糖业有限公司、镜泊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丰酿酒有限公司、鑫鹏肉业有限责任公司5户排水企业的取水量之和为360.5万t,占工业源取水总量的84.34%;排水总量为260.07万t,占全市工业源排水总量的82.71%。该市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业主要是氮肥制造、制糖、淀粉及淀粉制品的制造、酒精制造、畜禽屠宰业等。

3 宁安市的主要环境问题

(1)企业的布局和污染物的排放负荷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城区、渤海镇、东京城镇,经济相对繁荣的地区,排放污染源的负荷越大,污染越严重。

(2)该市有些企业生产工艺相对落后,排放的污染物量很大。应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及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的力度,限制耗水耗能高的企业。

(3)区域工业布局不合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有个别企业或建在居民区,或建在居民区主导风向上风向,或临近居民饮用水源地等敏感区域。

(4)为搞活地方经济,大力招商引资,对招商项目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环境管理机构无法全面履行环保监管职能,导致进入该市的项目,执行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过于简单,污染问题随之出现。

(5)有些乡镇企业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管理水平差,属于初级产品加工型和消耗自然资源型,竞争力相对较差,“三废”产生量相对较高。

4 防治对策及建议

4.1 调整产业结构

限制耗能高、耗水大、浪费资源的行业,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及生产线。例如关停天马水泥有限公司两条落后生产线,关停粘土烧砖的小企业等。

调整乡镇工业发展方面,严格控制污染严重项目的建设,根据资源条件,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因地制宜,引导乡镇企业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的行业。在管理中应注意:产品结构要合理、选址要得当、坚决实行“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2 合理工业布局

把调整工业布局作为防治乡镇工业污染的重要对策。如划定铁西和范家工业园区,对工业布局进行合理调整。科学制定城镇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努力使乡镇工业的发展与村镇建设结合在一起,工业布局与经济发展必须用战略眼光统筹规划,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要统一协调关系,对于环境隔离带很小的区域,要特别注意大气的交叉污染和水质叠加影响,在工业布局中要留有足够的环境隔离带和避开水域相邻区域的水源保护带。新建的乡镇工业项目选址。不但要考虑对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影响,而且要考虑周围相邻环境的环境。在城镇的上风向、水源上游、城镇居民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限制建设工业企业及有污染的乡镇工业群体。

4.3 针对性治理高污染企业

对氮肥制造、制糖、淀粉及淀粉制品的制造、酒精制造、畜禽屠宰业等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和33家大气污染物排放相对较高供热企业,以及工业废气治理方面无脱硫设施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节能减排,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或零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4.4 关停并转迁污染企业

结合乡镇工业调整,对于那些污染严重效益差又难于治理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的措施,减少污染的数量;对于居民密集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内的有污染危害的企业,必须实行关、停、并、转、迁的措施;对于搬迁困难,而且工业污染严重的企业,抓紧技术改造,实行停产限期治理或合并、转产等措施;对严重破坏农业生态的乡镇工业分别采取停产或限期治理等措施。

4.5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加强环境管理,实行环境保护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所辖企业的污染防治负责,把保护环境作为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的重要综合平衡因素。环境保护部门切实行使国家赋予的规划、监督、协调等职能。

应建立健全乡镇环境机构,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成立或配备兼职和专职的环保工作人员。

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制定和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建立环境法制体系,使环境保护工作在法制轨道上开展。4.6 依靠科技进步减少废物排放

依靠科持进步是防治工业污染最积极、最根本的措施。必须明确环保科学技术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方向,提供适合市情的治理技术和科学管理依据。

努力提高监测工作水平,及时准确地报告环境状况,提高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使之适应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

针对宁安市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开发和引进节约能源和资源,无废物排放或减少废物排放的清洁生产工艺、新技术、大力推广“三废”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技术,使“三废”资源化、产业化、商业化,逐步实现废物排放量最少化。

4.7 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篇(7)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170-02

The water pollu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ies in the Shaanxi section of the Jinghe River

[Abstract]The paper takes COD and NH3-N as pollution indicators, Analyse the sources of pollution and the pollu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Jinghe River Bas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sources of water pollution in the basin is agricultural origin , followed by the living sources pollution and industrial pollution. Simultaneously, it put forword control measures and proposals for the watershed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Key words]Jinghe River Basin; pollution sources;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1、流域概况

泾河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老龙潭以上的马尾巴梁,海拔2540m,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宁夏、甘肃、陕西三省33个县,约618万余人,于陕西省高陵县陈家滩汇入渭河。

泾河在陕西省境内长258.8km2,河道平均比降2.09‰,其中位于陕北定边县境内的支流马莲河流域面积1413km2,关中段流域面积7833km2。泾河流域在陕北地区涉及榆林市定边县,为泾河支流马莲河源头地区,在关中地区涉及宝鸡、咸阳、西安三个行政区的麟游、千阳、陇县、长武、彬县、旬邑、淳化、永寿、礼泉、乾县、泾阳、咸阳市渭城区以及高陵区共11县2区。泾河主要支流有:马莲河、黑河、达溪河、三水河等[1]。

根据2014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泾河全年期Ⅱ类水质河段长度占流域全长的23.86%,Ⅲ类水质河段长度占13.26%,Ⅴ类水质河段长度占39.95%,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占22.90%,主要超标项目为COD和NH3-N,可见泾河水质总体上较差,水质优良河段仅37.15%。

2、污染源分布特征

2.1 工业污染源分布特征

根据2014年陕西省污染源普查数据,泾河流域陕西段2014年工业污染源共108个,流域内工业污染源分布情况见图1。2014年工业污染源COD排放总量为958.72t,NH3-N排放量总量为145.54t,各行政区工业污染源排污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COD在礼泉县、彬县和泾阳县排放较多,高陵区和永寿县排放较少;而NH3-N在彬县、长武县、泾阳县排放较多,高陵区、麟游县和永寿县排放较少。

2.2 集中城市生活源分布特征

根据调查,进入泾河水系的集中城市生活源主要是长武县、彬县、旬邑县、永寿县、礼泉县和泾阳县6个县。根据2014年陕西省污染源普查数据及各县污水处理厂2014年实际处理情况,流域内集中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情况见图3,COD排放量为3276.2t,NH3-N为428.8t,污染物排放量最多的行政单元为泾阳县。

2.3 农业源分布特征

泾河流域农业污染源包括禽畜养殖业的污染物排放、农业面源污染。

禽畜养殖业的污染物排放,根据2014年陕西省污染源普查数据统计得到,2014年统计禽畜养殖单位共117家,禽畜养殖COD排放总量为1439.3t,NH3-N为49.7t。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为降雨径流污染,是指溶解性和固体性的污染物从特殊地点,在降水或者融雪的冲刷、淋溶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并引起有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本次农业面源计算采用输出系数模型,其关键是确定合理的输出系数,常用的方法有查阅文献法、野外监测法和数学统计法。由于缺乏长系列的监测资料且实验条件不充分,故采用文献法来初步确定泾河流域污染负荷的输出系数值。从泾河流域实际出发,将营养源分为土地利用、牲畜及农业人口3大类,为了提高分析精度,将土地利用进一步分为:耕地、草地、林地、城镇用地几种类型[3~5],农业人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见表1,其中人口数据来源于各县的国民经济与社会统计发展公报,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遥感解译结果。泾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输出系数取值参考渭河流域研究果[6~8],如表2所示。面源入河系数一般通过调查监测法以及查阅参考文献法等方法获得,其准确定量的确定则需要建立在较长期的水质、水量同步监测的基础上。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9~11],泾河流域面源污染入河系数为0.2,包括了流域损失以及污染物由坡面进入河道过程中所产生的损失,是一个综合入河系数。

经计算,2014面泾河流域农业污染源COD排放总量为8894.7t,NH3-N排放总量为807.2t。各行政单元排放情况见图4所示,礼泉、乾县、泾阳污染物排放量较多,与该三县耕地面积大、人口多有关。

2.4 小结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2014年泾河流域COD排放总量为13132.1t,其中工业污染源排放量为961.3t,占7.3%,集中城市生活污染为3276.2t,占24.9%,农业源为8894.7t,占67.7%;2014年泾河流域NH3-N排放总量为1377.2t,其中工业污染源排放量为141.2t,占10.3%,集中城市生活污染源为428.8t,占31.1%,农业源为807.2t,占58.6%。可见,泾河流域污染源主要以农业源为主,其次为生活源和工业源,这与流域

不同行政区污染物排放情况见图5、图6所示,可知COD排放主要是泾阳、礼泉和乾县,其次为彬县、旬邑、永寿和长武,其它地区排放量较少;NH3-N排放主要是礼泉县、彬县、泾阳和旬邑,其次为乾县、长武和永寿。各行政单元COD和NH3-N排放主要以农业为主,其次为集中城市生活源,工业源排放最少。

3、污染防止对策建议

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流域以农业为主,人口分布众多,污染源主要以农业面源为主,生活污染为辅,而工业污染源易于控制,经处理后,排放量相对较少,因此流域污染治理除加强工业和集中城市生活点源的治理外,应更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的治理。

(1)加强对流域居民的农业技能培训和教育,鼓励和扶持以控制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使用量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

(2)控制农村生活污染源,建议流域各乡镇将环境保护措施建设纳入村镇发展规划,包括村镇排水管网、废水处理工程、垃圾收集系统、垃圾处理工程,逐步减少农村生活污染源对流域水质的影响。

(3)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

4、结论

泾河流域陕西段水质优良河段仅占37.15%,水质总体上较差,流域污染源主要为农业面源,占污染物来源60%以上,其次为城市集中生活源和工业源,流域污染治理应以农业面源治理为主,生活源和工业源治理为辅。

参考文献

[1]王菊翠,仵彦卿,党碧玲,等.基于统计分析的陕西段泾河水质时空分布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12,8(2):121-126.

[2]于芳,宋进喜,殷旭旺,等.泾河陕西段水体污染特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9(4):421-424.

[3]申艳萍.小流域非点源负荷估算及控制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

[4]于捷.西安对渭河水质的影响分析及污染控制研究[D].陕西,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2.

[5]周洋,周孝德,冯民权.渭河陕西段水环境容量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1,01:7-11.

[6]蔡明,李怀恩,庄咏涛,等.改进的输出系数法在流域非点源负荷估算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2004(7):40-45.

[7]杜娟,李怀恩,李家科.基于实测资料的输出系数分析与陕西沣河流域面源负荷来源探[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32(4):827-837.

[8]黄永刚,付玲玲,胡筱敏.基于河流断面监测资料的面源负荷估算输出系数法的研究和应用,水力发电学报,2012,31(5):159-162.

篇(8)

1农业环境污染的原因

 

农业环境污染的类型主要有:土地资源污染、水资源污染以及、空气资源的污染。

 

1.1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大发展,养殖户对粪便基本没有任何处理,基本都是直接排放,污染面比较大,但治理比较困难,农业中的化肥、农药、粪便等都对农村的水资源产生一定污染,有的地区污染度已经解决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染源的指标,这是我国政府必须重视的问题,要对粪便等问题进行一定优化,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1.2 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我国大约有80%的秸秆没有进行有效的利用,很多都在露天地里进行燃烧,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此外土地秸秆长期进行燃烧处理,会使土地缺少氮元素,对粮食增产有一定影响。各级政府都提出了秸秆有效利用的管理办法,但现有的技术、资金等一系列问题,使大部分秸秆没有有效的利用,对农业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1.3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速农村环境污染。目前我国城市污染转向农村的主要有三类: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和旅游污染。随着我国对城市环保监管力度的增强,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的许多污染企业无法在城市中生存,大多数企业逐步转移到郊区或者农村,造成严重的工业污染,加上城市绿化环保工作的加强,城市垃圾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大片郊区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料的存放地。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发展,把一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引进,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地方经济,但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有的地方土地污染特别严重,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2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建议

 

2.1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对农村土地起到保护作用。现在各级政府都提倡退耕还林,增加林地的面积,对我国土地起到一定保护,能防范风沙等对土地的入侵。对树木要有计划地开采,对乱伐乱砍单位和个人严惩不贷,对土地起到保护作用。畜禽产生的粪便、农药使用、秸秆的应用合理的处理,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减少面源污染与解决农村地区能源相统一,推广以沼气工程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农业生产方面要减轻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依赖,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推广机械粉碎翻压还田技术、留高茬还田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等生态技术,改善土壤结构,维持微量元素的动态平衡,增强土壤肥力,从而逐步减少秸秆的粉碎和胡乱堆弃,尽可能的发展绿色农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农户环境保护意识。在我国农村,农民对环境保护没有概念,比如畜禽粪便的排放,几代人都是这样做的,也没有感觉到那不好,基本没有环境保护意识。这几年国家注重了农业环境的保护措施,其宣传力度不大,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宣传,让农民有环境保护意识,这对改善农业环境有现实意义。

 

2.3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污染监管机制。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强监测质量,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对于农业生产集中地区、重要饮用水源地区等重点保护地带要加强监察力度,制定限制性生产技术标准,加大对这些地带的农业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规范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完善其生产安全标准、生产环境质量监测、污染物排放监测,努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

 

3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

 

3.1全面掌握污染情况。长期以来,“底数不清”制约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制定和农村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对策,结果只能是“影响工作”。规划、措施是以掌握农村各类污染源的行业、数量及其分布地域为基础,以了解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去向为依据,以农村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膜污染和施用农药、化肥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程度为参照。要想早发现、早防治、早见效,必须随时掌握农业环境污染第一手材料,真正全面摸清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的家底,才能有“防”有“治”,防治兼备,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使农业环境污染少发生、早治理并且成本降到最低。

 

3.2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国家一方面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畜禽业,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还要加大对畜禽业产生的粪便进行科学有效性的处理,建立生态大规模养殖基地,提高粪便的利用率,进行生态养殖,提高养殖户的能力,科学地进行养殖,对农业环境起到保护措施。

 

3.3采用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经验首先要对污染的源头进行治理,污染土地和水源的主要是农业、化肥和农副产品排污造成的,对于大规模的农药和化肥进行疏导,走生态农业道路,全面的有效的推广无公害综合防治的新技术,对农药、化肥的制剂进行全面的升级,让专用型肥、复混型肥、生物型肥等新型肥料运用到实际农业生产中,农药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购买高效新型的防虫农药,对于污染水资源的污水直接排放,垃圾随意堆放的行为要坚决禁止,在处罚这种行为的同时,建设污水回收管道沟渠,将污物汇集在一起,进行集中的污水处理。最后,对于垃圾和农作物副产品的焚烧上,也应当进行集中管理,进行垃圾回收和分类,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将可降解与不可降解回收或再利用,对于需要焚烧处理的可以回收用作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结束语

 

篇(9)

【中图分类号】 F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0-0021-04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工业化而来的是日渐严重的雾霾污染问题。据中央气象台的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1月,“长株潭”23个监测站点PM2.5值一直保持在200以上,属于重度污染。现有研究表明,“长株潭”雾霾发生的主要根源有工业源排放和生活燃煤、机动车船尾气排放及建筑扬尘等。前两项直接与能源消耗有关,建筑扬尘则与工地环境管理相关。

雾霾治理的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外学者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关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前研究工作已深入到各个行业和各个相关领域,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已比较成熟。我国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较国外晚了整整30年,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内容、影响环境信息披露的因素以及环境信息披露产生的后果,而对于雾霾货币化信息披露模式与内容的研究较少。

当前“长株潭”雾霾治理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依据标准不统一,披露位置散乱、不成体系,披露模式不统一,披露内容不够全面且定性描述多于定量描述,所披露的信息大多没有经过专业部门的审计和认证等问题。本文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政府职能部门有效治理雾霾提供决策依据。

二、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机理探讨

(一)雾霾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

在雾霾治理实践中,利益相关者有三,即政府部门、企业和地域居民(见图1)。其中:政府肩负着环境保全、振兴地域经济等重任,对企业治理雾霾施加直接压力;企业作为工业废气的直接排放者,对所在地域的雾霾治理工作义不容辞;地域居民从自身的健康出发,通过拒绝购买企业产品,或者联合起来向相关部门投诉等方式,向重污染企业间接施压,以期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利益相关者之间雾霾治理报表体系的构建

实施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对政府而言,有利于环保部门准确评估企业在防治污染方面所作的努力,行政、立法部门及时修订环保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招商引资部门预防国外高污染企业向我国转移;对企业而言,有利于其准确定位,在决策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以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对地域居民而言,有利于保障其对企业排污治污的知情权,加强对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三个利益相关者之间雾霾治理报表体系的构建,应建立在自然资源由实物量转化为价值量的基础上,从各自角度对雾霾的成因、雾霾带来的影响及雾霾治理相关作业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雾霾治理会计信息的披露,具体内容随自身所处角度的不同而不同。

(三)基于雾霾治理的物质量和价值量的结合

在雾霾治理过程中,很多类型的雾霾成因与治理、雾霾带来的影响及雾霾治理相关作业等不适宜采用物质量计量,而通过物质量和价值量这两种计量方法的结合,能够互为补充,更清晰地了解雾霾治理物质量与价值量数据(见图2)。从纵向来看,期初物质量经过消耗与循环变动的各流量与存量数据,导致环境污染的废弃物排放量,以及相对应的外部生态环境损害价值等得出期末物质量,即表示了雾霾治理中物质的流动规律。横向则表示物质量变化对应的价值量变化,即雾霾治理中价值的流动规律。中间变动表示物质量的变动对应了价值量的变动,从而构建出基于雾霾治理的物质流与价值流二维表,旨在把整个雾霾治理成本系统中物质耗费量转换为货币量从而进行辨别分析与评价,其本质是从实物和金额两个方面来说明工业污染物、机动车船尾气排放及建筑扬尘等方面的成本计算规则,为政府、企业及地域居民三方提供环境管理服务和更具决策相关性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四)雾霾治理会计信息的物质量/价值量报表的编制

雾霾治理会计信息的物质量/价值量报表在编制手段上,坚持以“实物计量和价值计量”多计量属性,利用会计核算原理全面揭示某地域在会计期间内雾霾的成因。因而该报表不单纯的是一种“核算报表”,更类似于一套动静结合的“管理报表”,用以管理和监测雾霾治理状态,审计和考核政府生态绩效(见表1)。其表头分为几个部分:即雾霾的成因归纳为物质量和价值量两大类,每一类细分为工业污染物、机动车船污染物、建筑扬尘污染物及其他污染物等部分。各部分遵循“期初存量+本期增加量-本期减少量=期末存量”这一公式。例如:工业污染物期初存量+本期工业污染发生量-工业污染物本期减少量=工业污染物期末存量。

与传统会计仅披露货币性财务信息不同,在雾霾治理会计信息的披露中,主要有价值量信息、物质量信息与描述性信息三种信息披露类型;信息披露模式则有企业环境报告书披露模式、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披露模式及企业独立环境会计报告三种。针对我国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的不足,尝试性地构建了基于物质流与价值流变化的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机理机制,为企业内部资源损失、外部环境损害提供二维价值评估。表2把雾霾的成因、雾霾带来的影响及雾霾治理相关作业等构建成基于物质流、价值流循环的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的结构式分析模型,遵循物质量的变动对应着价值量的变动,实现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的动态优化与协调。

在表2中,纵列和横列从物质量和价值量两个角度来计算雾霾成因的实物变动及对应的价值量变动;从期初、期末存量以及流量变化引起雾霾增加、减少的原因进行分类核算,即表2的每一行及每一列可以得出雾霾每一种成因的存量及其动态关系,即满足“期初存量+本期增加量-本期减少量=期末存量”等式。总而言之,表2对于雾霾的成因从污染物的物质流和价值流两个层面来进行二维分析与评价,从而弥补了单一层面进行雾霾成因研究的不足。雾霾带来的影响与雾霾治理相关作业二维表依此类推,不再详述。

三、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构建

从环境会计角度进行雾霾治理信息的确认、计量与披露,有利于明确雾霾治理的责任主体,估算和合理分摊治污成本[1]。因此,不断完善环境会计核算制度,强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以及规范环境会计报告形式是环境会计领域前进的方向[2]。

针对目前我国对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缺乏统一的规定和标准的现状,笔者建议,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立足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构建涵盖能以货币单位计量的环境成本、环境收益以及不能以货币单位计量的环境绩效两方面指标的雾霾货币化环境指标体系来进行雾霾治理会计信息的披露。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考虑到与国民经济核算口径和主管单位的一致性,选择由统计部门来牵头完善专业统计制度,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与核算。统计部门可以与环境监管机构以及当地政府协同[3],从物量和货币信息的角度对雾霾的成因、雾霾带来的影响、雾霾治理相关作业、企业进行雾霾治理准备的设置、设施的安装及对地域居民的影响进行统计,并转化成雾霾货币化信息并进行披露,其具体指标如表3所示。

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2012版强调对资源的管理要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两种计量方式,雾霾货币化环境指标体系的定位在于如何用货币来衡量雾霾治理的成效,而非纯粹的会计指标,它以政府绩效考核为要求,将反映绩效考核数据要求的所有关键发生量和处理费用的数据进行列报。

表3从三个层面实施评价。一是从政府部门角度来进行评价。即从雾霾的成因、雾霾带来的影响及雾霾治理相关作业三个方面的环境物量信息指标向货币化信息指标的转化来进行评估。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对环境的影响,从物质量和货币量两个角度来进行评价。雾霾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从需求人数、营业潜力及产品的供应量等物量信息转换为营业额及总成本等货币信息来进行评价。雾霾治理相关作业中企业支付的成本或损失的利润等雾霾治理相关投入由政府进行必要的补助。

二是从企业角度来进行评价。包括装备的设置及设施的安装两个方面,对环境负荷发生量、环境负荷削减成本和削减效果由物量信息转化为货币信息进行评价。即企业应在时代的召唤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改造,提升环保技术的改进,提高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通过自身的技术改进与创新能力推进节能减排,减低企业的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不断提高工业能效和大气污染防治水平,从而解决过去粗放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雾霾问题。同时企业的耗费增加,利润减少。

三是从地域居民角度,包括环境影响和对策、PR效果和创造的就业机会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保护环境、治理雾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完全了解雾霾的危害,足以让公众意识到防治雾霾,应该全民动员、人人参与,才能有成效地治理雾霾天气。用最低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成效,在环境治理中最低的成本就是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大气环境的绿色生活理念,对雾霾治理能起到关键的作用。加深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促使公众加入到雾霾治理的队伍中来,地域居民生活的环境好了,该区域企业生产的产品相应地进行提价,由地域居民对企业雾霾治理的投入成本的增加或利润的减少实施分担。

四、对改进“长株潭”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对于减少污染而言,披露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比管制规定更有效。为了提高“长株潭”区域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督促区域内企业更好地履行环境责任,本文拟从政府部门、企业、地域居民三个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政府部门角度

一是要加强组织机构建设。重点是加强政府、科研高校、企业不同层面的环境会计管理、研究、实施等机构的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支持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领域的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发挥各职能部门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监管作用。

二是要完善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制度。针对区域内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的问题,建议采用国际通用的编制标准,制定统一的雾霾治理信息披露会计准则,对披露的项目、内容、计量口径、计量形式和方法做出明确的规定,使企业在进行信息披露时有统一的处理规则可遵循。此外,还可以单独设立审计部门对雾霾治理会计信息进行审计或鉴证,也可以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单独的雾霾治理会计信息审计工作,通过外部审计压力促使公司披露更多的雾霾治理会计信息。

三是要制定相关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长株潭”区域政府应明确企业必须披露的主要污染物指标数据和环境财务指标数据等物量信息,并及时转化为货币信息,加大环境污染物过度排放的处罚力度,对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企业建立补助金制度,通过授予环保荣誉以及环保拨款等方式,促使企业的经营理念实现由“利润最大化”的传统理念向“在污染最小化的前提下创造财富最大化”的现念转变,引导企业由强制披露雾霾治理会计信息,逐渐向自愿披露的模式转变。

(二)企业角度

企业应按照完善的环境财务数据指标体系要求提供独立的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报告,以满足政府、投资者、债权人和公众等社会不同主体对雾霾治理会计信息的使用需求。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和管理体系会让公司以长期战略的策略来对待雾霾治理问题。株洲市清水塘区借鉴国内外先进治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提高独立董事在公司董事会中的比重,引进环保董事来对公司雾霾治理活动进行实时监控,从长期战略角度谋求公司、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对公司高管采取股票激励计划,通过对其持有股票交易时间的约束来限制其短期套利行为,从而使管理者的自身利益和公司的长久利益相一致。二是完善制度体系,编制围绕雾霾治理政策、雾霾治理绩效以及雾霾治理信息质量保证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贯穿落实。三是完善监测统计体系,依据政府制定的雾霾治理监测标准,进行定期监测,并把结果报送给相关部门,促进企业自觉履行雾霾治理责任。四是加大环保设备的研发和安装,尽量减少环境负荷发生量,让环境负荷削减效果最大化。

(三)地域居民角度

由于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严重损害了“长株潭”地域人民的身体健康,而目前“长株潭”社会公众的整体环境意识比较低下,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地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培养公众对雾霾治理会计信息的关注度。只有当公众开始关注雾霾治理会计信息并且要求企业披露相关信息时,才能够直接推动和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雾霾治理问题。

五、结语

本文从政府部门角度、企业角度和地域居民角度探讨了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机理,设置了一系列雾霾货币化环境指标体系,构建了物质量和货币量二维图表,创建了两个恒等式,在实现对雾霾成因的实物和价值双重计量模式后,通过汇总得出雾霾成因的存量及其变化情况,揭示了雾霾治理物质量和价值量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对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作用。相信在政府部门、企业及地域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雾霾治理会取得理想的成效。

【参考文献】

篇(10)

1.引言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也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1]。人们为了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兴建了大中型水库,水库的作用是改变江河的自然面貌,兴利除害,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水库不仅可以重新分配径流,减免水灾和旱灾,同时还可以利用蓄水和抬高水位进行灌溉、发电、航运、供水、养殖和旅游等[2]。其中,供水形式主要为饮用水、渔业养殖用水、工业用水、农田灌溉用水等。

2.水库水质状况

水库作为一种水利工程,不仅具有防洪发电等防灾兴利功能,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中也举足轻重,水库对城市的供水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尤其是承担生活饮用水源和工农业生产水源的水库,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而生活污水养殖废水的肆意排放库区植被的破坏等各种原因正导致中国部分水库水质逐步恶化,透明度降低富营养化程度加深多种成分超标等,目前水库水质污染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3]。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利部2006年统计,我国水库水质污染十分严重,我国10个大型水库中Ⅳ、Ⅴ类水质水库4个,劣Ⅴ类水质水库2个。由于我国市政管网的建设速度较城市化速度相对落后,使得大量污水排放进入水流域中,对水体特别是水库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生活污水含有较高的氮和磷化,工业废水主要含有重金属和合成有机化合物两类污染物[4],农业灌溉、农药化肥的使用,都是造成水质污染的重要源头。

3.影响水质原因分析

大中型水库的污染源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等,污染源主要分布在水库上游及其库区境内。随着电子、化工、机械等工业不断发展,重金属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使用量也大大增加,由于生产、运输以及废品销毁等过程控制不严,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随流域进入水库,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大量使用也是持久性污染物的重要来源[5]。

3.1水污染来源

①工业污染源。随着水库上游诸多企业的迅猛发展,使工业废水增加,加重了水库的污染。污染源较严重的企业主要包括化工、造纸、钢铁及煤矿等,污染物质主要分为:铁、锰、氨氮、溶解氧、苯胺和石油类等。

②农业污染源。库区周围及上游使用的化肥、农药由于降水而随地表径流汇入水库,主要集中在防汛期间。水产养殖过程中大量鱼、鸭饲料的投入,形成较大面积农业面源污染,使水库中氮、磷、农药含量增高造成水体污染。

③生活污染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也随之增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产生量也有所上升,而水源集水区的大部分城镇环境建设基础差,城镇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等一些必备的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水源集水区大部分城镇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流。

3.2污染原因分析

造成大中型水库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游用水量不断增大,使得入库水量不断减少,降低了水库水体自净能力;②工业布局不合理,工矿企业位于汾河水库上游;③环保工程建设与企业主体工程建设不能同时开工,特别是乡镇企业在建设时没有考虑净化设施和配套建设,只注重效益,不注重环保;④部分干部群众环保观念淡薄,对污染的严重性、危害性和治理的迫切性认识不足。

4.对策及建议

水库的水源水环境保护应从根源抓起,以保护水库水质为目标,以工业、生活和农业污染源为重点,进行全面治理,其治理对策如下:

4.1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快建设重点排污企业的中水回用系统,实现闭路循环零排放;防止新建污染较重的企业,对现有的乡镇企业要有计划地进行行业兼并,集中生产、集中治理,达到既发展生产,又保护水环境的目的。

4.2减少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库区周围应移民,退耕还林,营造环库林带,净化水质。提倡生态农业推广绿色农业,减少白色污染,节肥减污,并采用科学的灌溉方法,减少灌溉用水量和肥料的流失量。在水源集水区内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要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要大力推广生物制剂,减少高残留化学农药的用量。

4.3建立行政机制,优化水库水源保护体系。根据《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水库水源水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加强对水源地的水质监测、通报,为水源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加大宣传工作,鼓励公众参与,唤起人们保护水源水环境的责任感。

4.4强化水库自身管理。水库的治污要依靠相对稳定的资金支持,长期有效遏制水环境的恶化;依靠地方政府责任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调动企业治污的积极性;依靠每个公民的爱水意识,自觉保护水环境,从而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7]。

5.结语

水作为生命之源,作为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基本资源,在当前场经济体制的优质优价现实条件下,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研究,达到改善和保持水库良好水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毛学文,邹丽鹏,程西方,彭辉.全国水质信息管理与分析评价系统[J].重庆环境科学,2010

[2]张春波.略论水库的作用和特性[J].吉林农业,2011.12:233

篇(11)

[中图分类号] 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880(2011)09-0043-03

一、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影响问题,国外理论界有个备受争议的“污染天堂”假说。其主要观点是:发达国家非常严格的环境标准使得跨国公司生产成本上升,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跨国公司就把这些污染环境严重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从而使得资本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更多的FDI会降低环境标准。这个观点暗含了FDI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双向关系:较弱的环境管制吸引了污染密集型产业,而污染密集产业的进入又加剧了东道国环境污染的恶化。

Gtossman和Kruege(1991)提出了FDI改变东道国环境的三种效应的影响机制: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Anayotou(2000)进一步补充为四种效应方式: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以及管制效应。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对FDI对我国的环境影响进行简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外资进入我国是从1979年开始的,在三十多年的时间内迅猛发展。1979—198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额仅有17.69亿美元,2002年达到527.43亿美元,2010年实际使用外资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57.4亿美元。

在地区分布上从少数沿海城市和特区扩展到国内大部分地区,并呈“东高西低”的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这种地区差异表现得十分突出。当时东部地区吸引FDI为29.7亿美元,占比高达93.9%,中西部的比重分别为3.87%和2.26%。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采取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外商去西部和中部投资。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部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这些地区吸收FDI的比重。截至2008年底东部地区FDI占全国比重为83.28%,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FDI比重分别为10.64%和6.06%。

在产业领域,允许FDI进入的行业不断扩大,形成了一个从数量小、范围窄、限制多的试点阶段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全面开放的格局。外商投资企业遍及第一、二、三产业的几乎所有行业。

到目前为止,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的基本格局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很小,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投资呈迅速上升的趋势。由表1可知第一产业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很少,且生产技术和效益都不高,与此同时,在第二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在2008年外商投资项目的产业中,制造业所占的项目为11568亿美元,占总项目比重42.0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8.95亿美元,比重为46.07%。由此可见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大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和社会服务业,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和金融保险业等。

三、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分析

(一)技术效应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指FDI的技术扩散对环境的影响。FDI为那些解决特定的生态问题的环境技术和服务在全球的扩散提供了机会。当使用环境友好技术和有效率的管理技术时,技术效应对环境就表现为正效应,反之就表现为负效应。

Blaekman &Wu(1998)对中国电力工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环境绩效的研究发现,由于先进的发电技术和环境管理以及中国本土企业和FDI企业的竞争,FDI提高了中国电力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废物利用量。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近代工业发展较为缓慢,技术非常落后。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引入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落后技术自身的缺陷。以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工业增加值表征工业污染的密集度,历年工业增加值按照1992年不变价格计算。图1显示了1991—2007年我国工业污染密集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工业污染各个指标都呈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说明这些先进和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我国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也降低了我国工业的污染排放水平。因此,在这方面,FDI对我国环境的影响是正面的。

(二)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是指FDI导致的经济规模变化所造成的环境影响。通常认为,FDI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带来经济规模的扩大,生产和消费规模的扩大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自然资源和能源,排放更多的污染物,对环境产生负效应。其次,FDI会促进当地GDP的增长,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增强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努力程度,从而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环境产生正效应。

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还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左侧,未跨越拐点,FDI的规模增加只会加重环境的污染。而FDI的二元特征决定了FDI无论在区域上还是产业上都比较集中,区域上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上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制造业。这种分布特征加剧了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陡峭程度,使得每个单位的国民生产总值排出的污染量远远大于其他同等国民收入的国家。由此,FDI在这方面对我国环境的影响表现还是负效应,尚未显现出积极的环境效应。

(三)结构效应

结构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和行业组成对投资所在地环境的影响。经济结构升级的环境影响可正可负:如果一国经济处于工业化阶段时,自然资源开发、重化工工业是FDI的主要投资产业,将带来不可持续资源的加速耗竭,结构效应是消极的;若一国经济处于后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阶段时,如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移将带来更小的环境压力,结构效应是积极的。

从行业结构来看,我国的FDI目前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工业各行业污染排放强度差别较大,约有88%的FDI工业增加值集中在污染密集型产业,其中有30%是重度污染密集型产业。这样的引资结构无疑对我国的环境产生更多的损害,会加剧污染的排放。不过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也渐进合理化。自2006年以来,我国吸引的工业制造业FDI份额和污染密集型行业FDI产值份额都有所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整个工业的污染排放。而且,从长期来看,第二产业的FDI会逐渐饱和,逐渐转移到第一、第三产业,国家也会对这些重污染的行业采取措施进行限制,减少其负效应。

从区域结构来看,我国的FDI区域分布非常不均衡。2006年,东部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569.22亿美元,比重为81.94%,而中西部分别只占了5.65%和3.13%。截至2008年底东部地区FDI比重下降到83.28%,而中部地区上升为10.64%,同时西部地区FDI比重上升到6.06%。FDI区域分布的非均衡性,使得FDI对我国环境的负面效应也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特征。

(四)管制效应

管制效应是指东道国政府的“引资”行为产生的影响。当一国采取严厉的环境管制时,污染产业的比重降低,管制效应对环境产生正面的影响;若环境管制宽松,污染产业FDI的流入增加时,管制效应倾向于提高一国的污染水平。即符合“污染避难所”假说,该假说是指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企业倾向于设立在环境标准相对较低的国家。

在环境管制和环境标准方面,FDI企业遵循我国现有的环境法规和标准要求,但是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盲目地对FDI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包括执行环境政策不严格,人为造成了对环境影响的负效应。另外,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各国会竞相降低其环境标准,从而陷入国家间制定环境标准的“囚徒困境”。当然FDI企业的存在也对地方的环境标准的制定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使得其所在产业的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从而产生更严格的地方标准出台。近些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加大了环境管制力度,逐渐严厉的环境管制也阻止了部分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入,对污染排放起到了某种程度的抑制作用。不过由于我国各地区采取的环境标准和管制有所差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工业污染的区际转移。从长期来看,我国应继续提高环境标准,这样会有利于环境的质量改善。

金 秀 王正宇: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分析

四、对策和建议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技术溢出的正效应

在继续扩大引进外资规模的同时,要不断提高外资质量,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特别是环保友好型技术,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鼓励;扶持绿色产品和环保产业,尽快形成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平台。鼓励公司承担环境责任,帮助其合资经营的伙伴等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外资在提高技术溢出方面的正效应。

(二)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发挥规模的正效应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我国在使用外资与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不应为追求经济上短期、局部的“增长”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重视环境制度的改革、创新,以尽可能小的环境保护成本实现尽可能好的环境效果,促进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调整优化产业引资结构

进一步完善体制政策环境与产业准入政策。制定不同行业的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强化招商引资的结构导向作用,采用倾斜的产业政策鼓励外商去投资生态农业、林业、旅游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改变“两头在外,污染在内”的产业结构。随着入世承诺的完成,我国第三产业对外资的开放度大为提升,而进入第三产业的外资的清洁度也将更高,有利于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进行环境管制的创新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FDI对我国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除了运用法律手段建立惩罚机制之外,还要运用经济和政策手段建立适当的环保激励机制。比如对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FDI项目的引进,地方政府应给予其一定的政策优惠;对于企业用于治理污染控制和治理的投资,实行税收抵免等。这些基于业绩的激励措施能影响引资地区整体行为,引导引资活动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峰,齐建国.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效应的经验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8).

[2]张彦博,郭亚军.FDI的环境效应与我国引进外资的环境保护政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4).

[3]沙文兵,石涛.外商投资的环境效应分析——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6).

[4]巫雪芬,新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环境效应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5,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