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统计学教学目的大全11篇

时间:2024-02-27 16:03:2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统计学教学目的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统计学教学目的

篇(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233-02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得实施及最终得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的教学方法。

统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因其较为抽象,与数学知识联系较大,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学习效果不理想。但这门课程的社会应用性日益广泛,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统计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高职《统计学原理》教学中,如何选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以达到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统计工作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统计工作过程.初步掌握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定量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是职业院校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一改往日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将其中一部分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以探索该课程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及方法。以下是进行“项目教学法”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项目教学法”在《统计学》中的具体应用

1.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项目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方法论学科,统计教育的重点不在于理论与方法的讲解,而在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其目标应向应用能力方向发展,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的讲解,更应注重学生数据资料收集能力、高效处理问题能力、准确地预测决策分析能力的培养。应用项目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在教学项目设置上,笔者除了在第一章介绍统计基本理论外,在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及综合统计指标计算及分析过程中,不是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而是采用设置教学“项目”教学方式。如统计调查中布置统计调查任务(项目1)、然后将调查到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项目2)、然后进行统计分析(项目3、项目4……),将统计原理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既有“子”项目,又有总项目,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统计学知识体系的整体理解及掌握.

2. 具体实施过程

(1) 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确定“教学项目”,打破原来的章节体系,而根据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来确定“教学项目”。这里,教学项目的设计是根据统计实际工作过程及步骤来设置的,教学项目的多少是依据统计工作要求及知识内容多少而设计的,如统计调查工作环节设置一个“教学项目”,而统计指标分析内容设置项目较多。

(2)对学生实行分组教学,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组成小组,各组成员有明确分工,内部设置互相监督机制,力求让小组成员每名同学都能参与“项目”。在学生完成过程项目过程中,老师要协调监督。

(3)由老师来布置教学项目,各个小组编制项目完成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完善。如进行统计项目调查中,老师布置教学项目任务,具体调查方式及方法由每组成员自己来制定,并确定统计调查方案。这个过程由老师进行适当地指导与监督,以防止学生确定的统计调查目标太小或过大,达不到教学要求。

(4) 确定好项目完成时间,以确保教学任务完成,老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时时予以监督。

(5) 最后,课程完成后,要求各个小组对收集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撰写统计报告,要求统计报告中用统计图表来显示。

(6)在进行学生考核过程中,改变以往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及教学项目完成的情况,以老师评定及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法评定,注重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及学习状态来给成绩。

二、应用项目教学法的优点

通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体会到在高职《统计学原理》的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有以下优点。

1.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技能的培养。在《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参与的缺陷,按教学大纲要求,以统计实际工作过程为教学“主线”,以教学项目设置及完成为目标。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统计知识,体会到统计工作在今后工作及生活中重要性,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为学生今后工作打下良好职业基础。

2.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对统计学知识从感性到理性两个方面形成有机的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每个教学项目时,学生有很强的参与感,会将自己想法融入项目完成过程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一代学生中,大多数同学是独生子女,学生个性较强,平时很少有机会走向社会,也很难与社会融合,以致与不少大学生刚入社会很难适应,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要求。在本门课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让同学到社会中进行统计调研,使学生学会与社会上不同类型人打交道,提高学生融入社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及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及职业能力。

(三)应用项目教学法应把握的重点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对达到高职《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非常有益。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1.充分做好应用前的准备

在授课前的教学计划中.要对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在规定学时内进行总体规划.既从学习时间上对其开展和实施提供保障,又具体规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标、任务,并按实践项目分层次地规定出教学内容、形式、操作程序、要求及考核办法等。由于《统计学原理》课程特点,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与理论讲授应同时展开,交叉进行。按统计工作开展程序,做到教学过程中,理论先行、实践验证、重点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即首先让学生掌握本步骤工作的指导知识要点,再在实践活动中加以运用,使之具体操作有依据,工作质量有标准,减少实践活动中的盲目性,真正达到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注重实践性,而实践性教学中则融会理论知识的运用,将理论讲授与知识运用有机结合起来的目的.使项目教学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

2.项目教学法应用中注重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师引导性

在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虽在理论讲授时仍以教师为主,但要注重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师引导性,在实践性教学中却应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包括调查小组的组建,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的选定,调查、整理、分析工作的开展,以及调查分析报告的撰写,都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求学生真正地投入实践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活跃理论讲授时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对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老师要及时给予帮助讲解。

3. 项目教学法选题应注重实际可行

统计学原理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时,关键点是调查选题。在题目的选定上,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题目的选定切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调查题目最好是与大学生相关及感兴趣的话题,确保调查内容健康向上。具体题目一般由学生提出,教师进行分析筛选后,引导学生选定。这样,在设定题目时,教师即对调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调查所能取得的数据以及调查分析所产生的后果有一定的预见性,便于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发挥好引导作用。

4. 项目教学过程中应多组织学生讨论

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各调查小组的实作进度,适时组织全班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对具体工作畅所欲言,发表自己观点看法,共同解决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和分歧。在讨论中,教师应充分去发现、肯定学生的正确观点,对不正确的,不能简单否定,应给予详细的分析解释。对于较突出的问题和分歧,可以组织全班进行专题讨论、辩论,让学生自己去说服自己,营造一个轻松、团结、友善的学习氛围,以保证项目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

5. 改革课程考试办法

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考核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主要通过试卷考试来完成。在加入项目教学内容后,考核办法也应随之改变,不仅看重理论考试成绩,更应看重实践考评成绩。实践考评成绩中,也不应只注重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的优劣,还应加上项目活动中的积极因素。这样,学生参加项目教学活动,前有引力,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有压力,教师对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考评,自然会有动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用项目教学法是高职教育中《统计学原理》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还需要我们去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n Project Teaching Implemented in

Vocational Statistical Basic Courses

LIU Yinfang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angjiakou Educational College, Zhangjiakou, He'nan 075000)

Abstract Project teaching, it is a form of teaching through "project". The ne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tatistical foundation cours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significance are discussed, and strive to improve statistics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cus on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job vocational ability.

Key words statistical; project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其本质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①高职统计学课程的项目教学法是指在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以项目小组为单位通过自行组织或参与社会组织的方式,共同探讨,选取社会热点问题作为项目课题,开展社会实践调查,组织实战演练,以培养高职学生熟练掌握统计岗位技能的教学方法。②

1 高职院校统计学基础课程实施项目教学的必要性

1.1 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数量性的特征。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一定的统计分析,掌握并运用统计工具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可是,目前许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体会到他们在学校学习的统计学知识很难完全直接运用到他们的工作中,主要原因即为传统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类、管理类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说,更应该注重其实践性教学,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在高职教育中应得到广泛应用。

1.2 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统计学课程枯燥,概念多、公式多、考试合格率低、统计岗位技能实践训练缺失。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岗位职业能力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在统计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根据目前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我们不断探索,并总结出一系列既具有创新观念,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由教师出问题,学生做开放式回答,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开放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内容,选择典型案例,进行课堂讨论或引导学生思考的“案例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的“多媒体教学法”;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软件应用教学法”;采用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实施“项目实战”,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统计岗位技能的“项目教学法”。③

在这些教学法中,“开放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统计软件应用教学法”是针对消化、理解、掌握统计基本知识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但为实现学生掌握并运用统计工具为自己所学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更需要应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项目教学法”。

2 统计学课程实施“项目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2.1 确定项目小组

统计学任课教师应组织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讨论分组,要求4~5人为一组,自行分工,成立组织以进行管理,并选出各小组组长。

2.2 确定实施项目目的

组织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项目调查。目的是通过组织社会调查,使学生掌握统计调查工作方法和步骤。

2.3 确定项目课题,实施项目调查 (下转第62页)(上接第38页)

结合第二章统计调查教学内容,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针对授集到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确定其项目课题,实施项目调查。具体内容包括: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可以将化妆品消费情况、图书馆使用情况、书籍购买阅读情况、大学生消费水平情况、手机使用情况、环保情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等问题,确立为调查项目课题,然后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实施项目调查。各组开始自己动手实施计划,老师参与其中。刚开始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问题,对于少数人提出的简单问题个别进行辅导,并注意收集学生提出的有共性的问题,然后集中进行讲授。

2.4 项目资料整理

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对搜集到的资料,运用统计分组等方法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5 编写项目调查报告

将统计整理后的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编写调查报告。

2.6 检查评估完成情况

当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评价,评价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各小组组长向全班汇报对自己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二是班内其他小组对该组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评出成绩,更是为了改良项目,以便应用。

3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在以上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以“项目实战”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完成统计调查报告的质量,综合评定“项目教学”成绩。由于“项目教学”成绩是统计学综合成绩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所以可以减轻期末考核的压力。(2)要完成调查报告,学生需要将其所需过的统计知识融会贯通,并亲自走向社会,搜集原始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学生能动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但巩固原来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探索寻找出新的方法,并达到掌握新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注释

篇(3)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其本质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①高职统计学课程的项目教学法是指在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以项目小组为单位通过自行组织或参与社会组织的方式,共同探讨,选取社会热点问题作为项目课题,开展社会实践调查,组织实战演练,以培养高职学生熟练掌握统计岗位技能的教学方法。②

1 高职院校统计学基础课程实施项目教学的必要性

1.1 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数量性的特征。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一定的统计分析,掌握并运用统计工具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可是,目前许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体会到他们在学校学习的统计学知识很难完全直接运用到他们的工作中,主要原因即为传统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类、管理类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说,更应该注重其实践性教学,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在高职教育中应得到广泛应用。

1.2 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统计学课程枯燥,概念多、公式多、考试合格率低、统计岗位技能实践训练缺失。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岗位职业能力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在统计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根据目前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我们不断探索,并总结出一系列既具有创新观念,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由教师出问题,学生做开放式回答,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开放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内容,选择典型案例,进行课堂讨论或引导学生思考的“案例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的“多媒体教学法”;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软件应用教学法”;采用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实施“项目实战”,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统计岗位技能的“项目教学法”。③

在这些教学法中,“开放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统计软件应用教学法”是针对消化、理解、掌握统计基本知识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但为实现学生掌握并运用统计工具为自己所学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更需要应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项目教学法”。

2 统计学课程实施“项目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2.1 确定项目小组

统计学任课教师应组织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讨论分组,要求4~5人为一组,自行分工,成立组织以进行管理,并选出各小组组长。

2.2 确定实施项目目的

组织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项目调查。目的是通过组织社会调查,使学生掌握统计调查工作方法和步骤。

2.3 确定项目课题,实施项目调查 (下转第62页)(上接第38页) 转贴于

结合第二章统计调查教学内容,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针对授集到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确定其项目课题,实施项目调查。具体内容包括: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可以将化妆品消费情况、图书馆使用情况、书籍购买阅读情况、大学生消费水平情况、手机使用情况、环保情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等问题,确立为调查项目课题,然后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实施项目调查。各组开始自己动手实施计划,老师参与其中。刚开始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问题,对于少数人提出的简单问题个别进行辅导,并注意收集学生提出的有共性的问题,然后集中进行讲授。

2.4 项目资料整理

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对搜集到的资料,运用统计分组等方法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5 编写项目调查报告

将统计整理后的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编写调查报告。

2.6 检查评估完成情况

当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评价,评价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各小组组长向全班汇报对自己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二是班内其他小组对该组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评出成绩,更是为了改良项目,以便应用。

3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在以上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以“项目实战”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完成统计调查报告的质量,综合评定“项目教学”成绩。由于“项目教学”成绩是统计学综合成绩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所以可以减轻期末考核的压力。(2)要完成调查报告,学生需要将其所需过的统计知识融会贯通,并亲自走向社会,搜集原始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学生能动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但巩固原来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探索寻找出新的方法,并达到掌握新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注释:

篇(4)

三、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听辨乐曲情绪、风格及旋律的进行方式(重复、变化、对比)、区分段落,并初步感受复调音乐的美和作品的意境美,意在让学生积累感性知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他们的音乐分析力、鉴赏力与想象力;2.技能目标: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为了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音乐记忆力,扩大音乐视野,确定了两个主题初步哼唱并吹奏作品;3.情感目标:为了使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得以真正的统一,确定了“学会劳动”的主题,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五、教学重、难点。听辨乐曲的情绪、风格及旋律的进行方式(重复、变化、对比),初步哼唱并吹奏作品。为了使学生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积极状态,根据教学要求的发展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确定了本课的难点为初步了解体会复调音乐的美和作品的意境美。

六、课前准备。课件、笛子。

七、教法、学法及过程。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了“总分总”的欣赏步骤,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感官欣赏到感情欣赏,再过渡到初步的理性欣赏。

(一)简介钢琴

引入新课:同学们,今天,“乐器之王”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你知道它是谁吗?你听!(范奏《乌苏里船歌》引子部分)。呀,钢琴的声音多优美啊!我请三位同学上来摸一摸、敲一敲钢琴键儿。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从而顺利地向新课推进。

(二)欣赏

1.初听、自由想象

先不告诉学生曲名,让他们闭上眼睛,随优美的音乐遐想。

2.复听,启发想象

板书曲名及作者。

(1)故事激趣。讲述《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的小故事。指导学生了解并朗诵诗歌:“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以了解乐曲背景,激发兴趣。

(2)启发提问。出示问题:乐曲速度有什么变化?可分几段?情绪如何?通过聆听,你联想到什么?听后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

3.细听,深入欣赏

(1)分析欣赏第一部分

先出示课件,教师再富有表情地讲解:在山清水秀的田野上,小河边,小牧童们骑在牛背上,吹奏着优美动听的曲子,相互应和着,看,连老牛也被陶醉了。(出示主题一)视听结合,听后师生讨论,最后,教师范唱、范奏,指导学生初步哼唱、吹奏第一部分主题。

(2)分析欣赏第二部分

师:“那么,第二段音乐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跟第一段比一比。(范奏)哦,第二段原来是活泼、跳跃的!(板书)(出示课件)你瞧,小牧童们手拉手儿,唱啊、跳啊,他们还下水打起水仗来,连老牛也跟大家一起玩耍呢,多么快活,多么高兴啊!”(出示主题二)对于第二乐段主题,十六分音符和上波音较难,教师通过范唱、范奏指导学生初步进行哼唱吹奏。

(3)分析欣赏第三部分

在欣赏第三部分音乐时,教师先提问:“第三段音乐你觉得耳熟吗?跟前面哪一部分重复,但又有什么变化呢?(出示课件)大家听!”(范奏)学生对于“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感到有困难,教师再通过对比范奏,引导同学们找出一、三两段旋律的细微差别(加花),学生们也很快就说出了第三段音乐比第一段音乐更流畅、更欢快。

通过以上步骤,就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4)比较鉴赏、感受复调

《牧童短笛》属于典型的二声部复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应主要采用对比范奏来分散难点、化整为零,从而让学生容易接受。可分三步进行:请大家感受主调音乐,把第一乐段第二声部改作和声伴奏型;再单独感受复调音乐第二声部;然后,请大家仔细听听音乐中的两个声部的配合,并适时富有感情地解说:“大家听,音乐中两个声部好像红花绿叶,相互映衬,一疏一密,好像小牧童们在青山绿水间吹奏着优美动听的曲子,你一句,我一句,忽高忽低,忽远忽近,配合得多么巧妙动听呀!

(5)终止赏析,体会意境

对于“初步了解体会作品的意境美”这个难点,已贯穿于重点的解决过程中,最后利用终止赏析加以突破。乐曲的结尾处是渐慢、渐弱,在高音区结束(范奏),小牧童干什么去了呢?我引导学生们再次展开自由想象……虽然乐曲结束了,但学生们还沉浸在乐曲优美的意境中。

4.再听,加深印象

教师简介作者及作品获奖情况,结合学校省级课题渗透思想教育,然后复听全曲,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5.总结,感情升华

篇(5)

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是其它后续课程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长期以来统计学一直给学生和授课教师带来许多的困惑。具体原因:

( l) 大部分学生人学基础相对来讲较差, 很难在90 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全身心的投人, 一旦在开始的时候跟不上,对后面的学习便失去兴趣。

( 2 )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自己为主体,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没有真正完成培养学生的目标。

( 3 )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够科学, 课程编排的前后逻辑性混乱, 课时安排的数量性欠合理。

( 4 )师资力量不足, 大部分教师并非统计专业毕业,缺乏企业实践经验, 传授的知识也只能是理论知识的介绍。

( 二) 当前统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据多年亲身的教学经验来看, 统计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实践教学部分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 l) 实践教学的课时远远满足不了实际的教学需求。

( 2 ) 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实践部分多为上机操作, 其实就是对办公软件ecxel 的具体操作, 而且学生的目的性也不强,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 3 ) 实践教学配套设施不足, 缺少机房和教学软件。

( 4 ) 实践项目和内容缺乏新意, 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

二、项目化教学改革思路及课堂实施对实践教学的影响

我校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 给教师的授课方式及思想带来了重大影响。在课堂实施统计学的项目化教学之后, 我发现虽然学生的基础较差, 但是实际的动手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而且也愿意动手操作。因此, 如何将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实践教学相融合是值得探究的。实践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而项目化教学的思路是给学生布置实际任务, 通过学生分组完成并发现问题, 最后教师进行指导并给出考核成绩。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把项目化教学看成是实践教学需要参考的指导文件。如果每次实践教学都能够事先给学生布置既定的任务目标, 并通过实践活动的效果给予小组和个人成绩进行考核, 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力。基于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路来加强统计实践教学活动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进一步加强统计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 一) 加强教师实践教学的培训加强统计实践教学过程中, 实践教师数量够用是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吸收足够数量的统计专业教师, 然后对这些教师进行校级实践教学的理论培训, 在掌握统计实践教学基本的方法和理论后, 再提供教师进人社会和一些专业机构的机会完成社会实际工作培训。

( 二) 完善统计实践教学体系在以往实践教学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统计实践教学体系, 具体模式如下基础操作性实验项目。主要是让学生在机房利用统计软件( 多见ecxel ) 进行简单的统计数据分析与处理, 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综合性实验项目。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需要, 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市场调研和集体项目, 达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主要是通过校内和校外相关行业的对接合作, 比如, 省、市统计局, 省、市抽样调查队, 省、市普查中心和相关咨询机构。通过合作可以解决统计部门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平台, 进而提高了实践和分析能力。

( 三) 加强软硬件设施设备的建设

加强统计实践教学, 软硬件设施设备的数量、质量极其关键也是首要条件, 学校要增加满足教学需求的机房及相关配套的软件。现代化的实践教学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 实训室机房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计算机仿真、网络化管理的CAI 环境, 可以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和与学生的现代化沟通方式。在硬件设施之外, 增加统计软件的数量, 改变以往单一的ecxel 处理数据的模式,引进高级统计软件包, 比如: SPSS、SAS、结构方程构建分析软件iLsrel、数据管理统计绘图软件slata 等专业通用软件, 学生通过利用这些统计软件来完成数据预测、分析和处理。

( 四) 改变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

篇(6)

机电控制系统设计作为机电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涉及机械学、电子学、控制理论、微机应用、软件编程等多方而知识,其内容丰富、信息含量大、理论性强等特点,内容比较枯燥,教学中很难引人入胜,现有的“板书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教学的需要,因此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笔者在机电控制系统设计教学中尝试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科研条件,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融入项目实践之中,使理论课程授课与项目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1 开展项目教学的意义

1.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项目教学就是以科研课题实例为主线,让学生围绕对工程实践的解决来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项目教学法在软件培训中广泛使用。因此,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1.2 项目教学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础

研究生的专业课需要很多本科所学的基础课程,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为解决这些工程问题,促使学生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能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的求知欲望。

1.3 提高教学质量

项目教学是基于实际课题进行的。每课题都能讲授、示范、技能训练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就在这样的过程中生成,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开发,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目前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机电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机械与电子共同支撑该专业。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有学机械的,也有学控制的,水平参差不齐,而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课程同时需要机械和电子方面的知识。这样严重地影响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目前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教学内容因知识点繁多,没有得到有效的梳理。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课程涉及内容繁多,包括控制电机、气压和液压系统、检测装置、 自动控制理论、微机控制系统、PLC控制等内容,这些具体课程内容相互之间联系又相对较少,所以现有的课程体系没有从总体角度说明为什么课程内容要这样安排,势必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课程内容体系上进行梳理性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课程教学理论较多,工程应用很少。课程的设置仍保留传统的“重理论,轻工程应用”的培养模式。如所设置的“控制工程基础”和“测试技术”两门课程均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不利于机械专业学生将学到的机电控制理论知识与现场的工程实际相结合,也就不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那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也就无法很好地实现。因此,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课程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许多工程上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机电控制新技术在已设置的课程中没有体现,如现场总线技术、智能控制技术、ARM技术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很难适应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的要求,也就无法培养出大量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存在上述问题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的机电控制知识灵活运用到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去解决机械行业越来越多的先进制造设备或系统的控制技术问题,难以胜任机电产品或系统的设计工作,可见,在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中引项目教学已势在必行。

3 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课程项目教学实践

3.1 项目教学内容

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机电系统控制电路设计、检测系统设计、微机控制系统设计、机械系统的选择与设计、PLC应用系统设计、伺服控制技术等。根据课程要求设计以下3个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若干子项目。这3个项目涵盖了课程的大部分内容。

项目一:变频真空泵恒压控制系统设计。

该系统是由一台三相交流电机带动真空负压泵抽真空,三相交流电机由变频器驱动。负压传感器测量负压,使压力稳定在4Kpa到6Kpa的某一设定值上。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单片机完成压力设定及实际值的显示、压力调整等功能。当压力小于设定值时,通过RS485总线驱动变频器,使变频增加,电机转速加快,提高压力,使其接近于设定值。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有:单片机应用、RS485总线、汇编语言编程、传感器、放大器、变频器应用、控制算法等。

项目二:某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设计。

该系统有A、B、C三个水池。每个水池都有电动进水阀、出水阀、曝气风机、排泥泵等,还有水位传感器、浓度传感器反馈元件。用西门子S-200PLC来控制系统按一定的工艺路径运行。采用PLC加触摸屏控制,有手动和自动控制方式。系统框图如图2。项目涉及的知识点有:PLC应用、梯形图编程、传感器样本、电机及阀门控制等。

项目三:基于ARM的交流伺服电机位置控制系统设计

项目内容及要求:该系统由ARM9263作为控制器,驱动两台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连轴器带动滚珠丝杠作X-Y向直线运动。伺服电机由编码器作为位置反馈,系统结构如图3。

通过触摸屏可以控制X、Y向的独立加减速运动,通过直线插补算法让系统在第一象限直线运动。所有软件是在WinCE操作系统下,由EVC编程环境下完成的。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有:VC系统编程、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的使用、位置反馈编码器、直线插补算法、滚珠丝杠的使用、ARM系统的使用等。

每个项目都有较详细的设计任务书给学生,介绍项目所需的知识点,再将每个知识点做简单说明。对于一些较难的部分就直接给出图纸。最后推荐一些相关的参考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相关章节学完。所有项目都要完成设计文件和设计图纸,并提交电子文档。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课程共有40学时,只留10学时讲课,其余30学时全部采用实训教学,课本知识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通过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机电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所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还需要求同学根据自身情况,补学模电、数电、单片机、微机原理、VC编程等课程,为项目教学打下基础。

以上的三个项目全是笔者的实际科研项目,并且已经完成交给企业了,有做好的实物。提供开放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带学生到企业观看实际的系统,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动脑机会,可以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加深与巩固,还可以促进项目的完成,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项目为基础,激发研究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围绕完成任务中出现的问题、难题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工作任务的策划与设计、实施和评价,训练学生有序的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项目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有一部分的创新和发挥,通过分析和解决完成任务中的创新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定期开展讨论交流,把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大家一起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可以直接或间接给予提示,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使用不一样的方案,最后讨论各种方案的优缺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项目最后,在学生间进行互帮评价,让教师进行指导性评价,还可以请企业方工程技术人员给予评价以集思广益、促进交流和鼓励探究。

3.3 项目教学评估考核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248-02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这一理论,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达到的程度,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和水平来选择合适的项目,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

一、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可行性

(一)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

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主干课,是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系统论于一体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具有多学科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本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和架构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环境协调能力、良好职业素质等。其中职业能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常用财务软件的操作架构能力和综合应用水平;而综合职业能力则涵盖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进行项目运作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

(二)可行性分析

1.本课程项目教学数据涉及企业人、财、物、产、供、销所有环节,具有典型性。我们提供给学生一个会计主体的、一个会计期间内发生的日常业务,教学内容涉及总账、报表、应收、应付、采购、销售、库存、存货、财务分析等模块,根据企业核算特点和管理要求,要求学生制定信息化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设计一个真正的财务业务一体化解决方案。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仅占很少学时,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项目教学法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能使学生切身感受手工会计处理和计算机会计处理之间在岗位设置、业务流程、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差异,深刻理解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优越性及实施过程,熟练掌握REP管理软件的系统结构和运行特征。

3.本课程以面向工商企业为主,以一个企业一个会计期间正常生产经营发生的经济业务作为实训案例,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的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应用性极强。

4.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本课程特性,在自主应用型项目中可安排学生身兼多职,独立完成制单、出纳、审核、记账等多项操作,宣扬个人独自学习攻关的意识、勇气和执著精神,提高独自学习的能力。

5.在协同对抗型项目实施中,项目小组以分工协作的方式共同开发一个完整的项目,提交的作业表现为项目的阶段性的分析和设计文档,系统的编码、测试过程,个人或项目小组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如一套完整的账表数据。完成一个符合要求的项目是本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

6.本课程以一个企业一个会计期间正常生产经营发生的经济业务作为项目教学内容,以ERP管理系统作为操作平台,按照计算机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基本要求,教师启发学生带着所选项目中的问题去领悟、思考理论问题,完成实验任务。应用项目教学法,学生有能力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难题,从中学会求知。

7.一些综合性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如教师根据项目能力目标,不指定项目步骤,而是启发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和企业会计资料,自行设计项目方案、构造实验内容,从而获得某种既定要求的实验现象或项目结果,学生可利用会计核算资料通过会计软件进行财务分析,提高团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和工作学习方法。课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既往项目的失败之处在哪里?失败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善?

二、项目教学法在会计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实践

(一)项目主题形成

发现一个项目目标,寻找一个问题任务是项目教学法应用的首要问题。教学中的项目来源于三方面:第一来源于教师。教师根据阶段性实验结果,修正各项参数,经过重新设计后应用于教学中。第二来源于企业。这类项目实时、真实,主要应用在综合实训中。第三来源于学生。学生除完成日常学习外,应积极参与各种科技项目研发和竞赛活动,将自己的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势必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可将这三个方面的项目编成一个项目库,挂在学校的网站上供学生选择。

(二)项目计划制订

1.示范项目。教师讲授时采用模块化的方式,根据授课内容的重要知识点将项目划分为若干模块,授课过程中根据知识点选择相应的模块,课程结束时整个项目完成,这类项目比较简单。由于高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主要面向工商企业,所以确定这两类企业的会计业务作为教学项目,以用友ERP/U8为蓝本,并规定每个项目都应涵盖系统管理、总账管理、报表管理系统这三个基本模块,而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款管理等功能模块可作为不同项目方案的备选内容。

2.实训项目。可采取分组以及分阶段的迭代实施的方式,也就是完全按照IT企业项目运行的模式,这类项目有一定难度。我们提供给学生若干个会计主体的、一个会计期间内发生的日常业务,学生根据企业的核算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信息化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实训内容涉及总账、报表、薪资、应收、应付、 财务分析等模块,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比手工核算的流程及特点,掌握ERP管理软件的系统结构和运行特征,理解信息化环境下的岗位设置、职责权限及业务处理流程。

(三)项目执行

1.项目分组。将一个标准班级分为若干个会计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小组(每个小组6~8人),可按学生学号分组,并指定负责人,每个项目小组模拟一个会计主体。

角色扮演:

小组:某一会计主体 小组组长:账套主管(系统管理员)

小组成员: 出纳、总账会计、往来会计、成本会计等。

2.项目实施。学生确定各自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之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四)项目评估

根据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应该有一种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释放人的潜能”。项目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热情,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

三、项目教学法实践的启示

1.项目主题分析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起点。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的恰当选择、合理设计,能使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综合素质。为此教师事先必须深入研究项目内容,做好可行性分析。项目主题应目标明确、学生喜爱。

2.项目计划制订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项目的设计不能偏离教学内容,既要立足于基本知识,又要有一定的拓展空间,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创新。制定项目计划应紧密结合岗位能力的要求,要有针对性,并且难易适度,数据翔实和准确。

3.项目实施过程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环节。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要完整有序。在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前,教师要先行热身,充分设计好各环节的活动并先期实施完成,展示项目效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教学中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单据的填制、输出,使学生理解企业真实的信息传递情况,领会相关部门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联系。实施过程中要进行恰到好处的指导,新知识的讲解要抓重点、避重复,实施步骤要适时提示,相关资料要及时给出,教学计划可临时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4.评估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点睛之笔。最后的总结评估是项目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总结,学生表达、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自己理论及技能操作的不足,获得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的最大收获与体会;小组互评能取长补短;教师综合评定的目的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评估中得到提高。至此项目教学法实现了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收官。

篇(8)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各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教学的其他环节构成了相辅相成的整体。每种教学方法都不能照搬使用,必须在本学科中根据其知识特点综合运用。近年来,笔者参加了各类教学教研活动,项目教学、项目课程的提法不绝于耳。但本人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宜用这种方法。即使有些适宜采用项目教学法的课程,也并不是所有章节采用项目教学的效果都好。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项目教学法比较适宜实践性较强、理论知识点相对集中的课程,而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就比较适宜采用传统的课堂教育。很多人认为,《统计基础知识》这门课理论性较强,不适宜采用项目教学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这门课若采用一般的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不明显,但如果采用连贯性项目教学法,则教学效果显著。

《统计基础知识》这门课,由于理论性强,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如何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模式,一直是笔者不断地探索新问题。经过多次实践,认为适当地转变“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以及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走出课堂,转变师生角色,灵活地采用教学方法,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典型的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书本知识教育,摆脱书本、课堂的制约,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完成某个项目,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是指导者、协调者,整个教学活动学生都是处于积极参与状态,而不是被动的接收知识。在职业教育教学中,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实施的教学活动。笔者在《统计基础知识》这门课的教学中,将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并且突出了项目教学法的连贯性。

一般性的项目教学法与连贯性项目教学法的区别

一般性的项目教学法只将整本教材的某一个或几个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分步实施教学,产生局部效应;而连贯性项目教学法则将整个课程教材中的主要教学课题连贯成一个项目,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使教材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将课程需要学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通过一个项目的完成,全部掌握,产生整体效应。一般性的项目教学法和连贯性项目教学法的区别是前者突出的是“个别教学课题”应用于“同一个项目”中,后者突出的是“大部分教学课题”应用于“同一个项目”中。

也许有人会问:“大部分教学课题”应用于同一个项目中可行吗?笔者在《统计基础知识》这门课中,尝试用连贯性项目教学法,答案是可行的,而且教学效果显著。连贯性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将统计学的全学期主要教学内容即统计的五个工作步骤: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预测贯穿在一个项目中,对统计工作的每一个工作步骤,要求学生都亲自去实际操作,每次得出的结果都是一个小结论,没有最终结论,最终的答案要等到学完本课程的内容才揭晓。每个结论都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寓学于乐。

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由于一般性项目教学法的项目多,在不同项目中,大量地用到许多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新技能,常常是学生做该项目时无从下手,连贯性项目教学法避免了这个缺点。连贯性项目教学法是循序渐进的,新知识不会提前出现。例如,学生利用已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因为是同一个项目的内容,学生就会按照所学到的知识逐步展开,不会涉及后面未学到的新知识。另外,整个学期的靠后项目中,一般性项目教学法必定会用到学生早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因为是以项目的形式出现,在实践操作中,学生要想触及项目中的新知识,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花费大量的时间寻找项目中的旧知识,这会浪费大量时间,而且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教学质量。连贯性项目教学法是循序渐进的,旧知识不会重复应用。例如,学生利用前面统计调查已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时,不用再重复统计调查这部分内容,可节省教学时间,教学效果更佳。

一般性项目教学法是将系统的知识拆成零碎的部分分布在若干项目中,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和记忆。而连贯性项目教学法在整个项目中将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一个整体,平时有小结,项目完成时,有一个最终总结,当该项目的全部工作完成后,学生基本掌握了统计工作的五个基本步骤。

连贯性项目教学法在《统计基础知识》课程中的实施步骤

任务设计的重要性 项目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项目任务的设计、编排非常关键。《统计基础知识》课程在中职教学中注重实际操作,着眼于统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统计工作基本技能的掌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统计数据,统计是人们正确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由数据得出结论的实际操作过程,是人们从数据上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和结果。据此,笔者给出的项目任务是“调查我校在校学生的消费水平”。这个任务既简单,又切合实际,不仅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中,任务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项目任务设计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教学实施的效果。

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运用的合理性 《统计基础知识》这门课的上课时间是每次两节课,第一节课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述理论知识,第二节课用项目教学法,时间安排比例是1∶1。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并不是对立的,它们的关系应该是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良好结合可以提供完整的学习机会。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在于理论教学,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实践。传统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区别是:(1)传统教学法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法的目的在于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2)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项目教学法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3)传统教学法中学生听从教师的指挥,项目教学法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4)传统教学法中外在动力十分重要,项目教学法中学生的内在动力得到充分调动;(5)在传统教学法中,教师挖掘学生的不足以补充授课内容,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利用学生的优点开展活动。通过分析以上两种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上扬长避短,以便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转贴于

情境设置的现实性 创建项目环境,创建学生当前学习的内容与现实基本接近的情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当中。在“调查我校在校学生的消费水平”这个项目任务中,每一个学生是一个基层统计员,作为一个基层统计员,他们必须熟练掌握统计工作的五个步骤。这些基层统计员的工作环境就在校园,为了得到准确而及时的统计资料,学生必须到课室、宿舍、小卖部以及饭堂等地方进行调查。学生的办公室就在实验室里,在实验室里有统计工作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用具,有固定的桌椅给学生堆放统计资料,每组学生配备一台电脑。这样的情境设置符合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

互动合作的固定性 “调查我校在校学生的消费水平”是一个连贯性的教学项目,在学期结束时,学生才能完成该项目的所有任务。因此,在这过程中,合作伙伴中途不能换人,因为其固定性,所以,学生分组时,一定要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保证项目任务的完成。为了使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合理的人员编排至关重要。由于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步骤的基础环节,统计调查担负着为整个统计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统计调查中,对统计资料的采集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否则,就不能很好发挥统计认识社会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错误的结论,造成严重的结果。而统计调查必须要到本班和外班去进行。因此,项目分组的依据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首先,要考虑每组学生中必须有一个社交能力强的人,这是首要因素。其次,要考虑学生之间的能力应为互补型。将全班学生以4~5人为1组,每组设立小组长,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和工作安排。例如,设计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整体项目的规划,外向活泼的学生可以进行信息的调查、资料的收集;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负责完成统计调查表和计算表的设计、网上调查问卷的设计;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分析能力强的学生写出统计分析报告和统计报表。小组成员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更改。

阶段性的指导和评价 (1)阶段性的指导。项目的实施过程要完整有序。学生在完成项目前,教师要进行适当引导。引导主要包括对新知识中重点内容的讲解。例如,在“调查我校在校学生的消费水平”这个项目中,首先提出问题:现在的在校中专生消费很大,花钱更是大手笔。然而,是什么原因使中专生消费如此之大呢?中专生的钱都花在哪些方面?这种消费水平合理与否?学生的消费观念父母是否赞同?这种消费状况会引起什么问题?以上问题可由教师指导,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要求每组学生不能互抄,不能雷同。每组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调查目的设计不同的调查表格。调查之后再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2)阶段性评价。如果采用一般项目教学法,项目结果的优劣、成功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通过活动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得以解决,教材要求掌握的内容如何得以深层次的理解,所学知识怎样与实际工作和生活紧密结合。但是,如果采用连贯性项目教学法,阶段性评价尤其重要。由于该项目教学法是连贯的,因此,每个阶段的项目成果的汇报,学生的自我总结,项目完成的评价将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工作。例如,有一组学生统计的数据与现实非常不相符,那就要他们自己找原因,是统计调查方法的错误,还是统计整理方法的错误。如果不及时地作出阶段性的评价,就会影响后面的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工作。评价可以分三级来考核:第一级是由各个小组成员根据每一组员对本组活动所做出的贡献和实际表现进行互评;第二级是由另外小组对本小组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第三级是由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

适时引导,分析项目要素的及时性 连贯性项目教学法的项目在每一阶段操作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项目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教师适时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可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例如,有一组学生统计的数据与现实非常不相符,教师发现他们用的是整群抽样法抽取样本,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尝试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抽样,如分层抽样法,两种方法对比,比较抽样误差的大小,从中学到抽样误差这部分内容的新知识,从而掌握抽样误差的计算方法。教师应针对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时地引导,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课本中的新、旧知识来帮助学生解决在完成项目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

实操工作的规范性 学生在“调查我校在校学生的消费水平”这个项目结束时,每一个组都要写出一份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报告主要以统计数字语言,直观地反映事物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联系,以确凿的数据来说明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社会经济领域的成就和经验、问题与教训、各种矛盾及其解决办法。统计分析报告必须以统计资料为依据,要用统计资料来说明观点。这就要求编写统计分析报告时,必须处理好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统计资料要支持报告所说明的观点,而观点要依据统计资料,做到材料与观点的辩证统一。如果材料与观点脱节,便失去统计分析报告的说服力。而统计资料的获取必须依靠学生在整个连贯性项目的不同阶段认真工作,建立健全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规范统计数据采集、整理、计算、汇总、审核的方法和程序。

连贯性项目教学法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 连贯性项目教学法的确立不是一件轻松随便的事。首先,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再次,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并可以用某一标准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当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

篇(9)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中学肄业之后,先后做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凭借不懈的努力和不凡的天赋,钱穆最终成为儒学一代宗师。关于治学,钱穆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有着很多自己的独特感悟。只要机会允许,他就会将这些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别人正所谓“鸳鸯绣出从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

一、治学四步骤

从专门与博通的视角来看治学,钱穆认为可以将其分成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专门之学。

学问入门绝非只有一门。可自此门入,亦可自彼门入;但不能两门同入。

治学入门,可从专读一书开始。朱子曾经说过:“某旧日读书,方其读《论语》时,不知有《孟子》;方读《学而》第一,不知有《为政》第二。今日看此一段,明日且更看此一段,看来看去,直待无可看,方换一段看。如此看久,自然洞贯,方为浃洽。”[1]钱穆认为,此是治学入门“最当养成之心习”[2]。

读一部书,可转为读一个人。如读《论语》后,可再读《春秋》。此时实际上已经由“专门”演变成“通学”了,因《论语》与《春秋》皆出自孔子,既然皆是孔子之学,自应兼读会通。后来大学者,每人必有多部著作,读此一人,便须在其多部著作中求会通。

读一人又可转为读一家一派。如读孔子后,又可兼及孔子之弟子,以至如孟子、荀子,又下为董仲舒、王通,再下为宋儒。此等皆是儒家言,自应求会通。此外,复有如道家、佛家等。

第二步,博通之学。

从一专门入,又转入别一专门,此即为博通。如专治了杜甫,再转治李白;专治了韩愈,再转治柳宗元,此皆为博通。更进而专治了诗文,又转治经或史,又兼治诸子,此亦为博通。

事实上,专门与博通不可截然分开。上述专门当中,从一书转入另一书,从一人转入别一人,其中已经蕴含着博通。反过来,“博通仍自专门之学来,并非离开了专门,别有所谓博通”[3]。

在此,我们虽然将“博”与“通”并称,但“博”并不即是“通”,“必博而有统类而能归于约之谓通”。此处所谓“约”也并不即是“专”,钱穆认为,“约”必以“博”为本,如满地散钱,以一贯串之[4]。

第三步,建基于博通之上的专门。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自云:“愈之所为,……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5]。韩愈自述其在入学阶段专读三代两汉之书,势必经、史、子皆读了。此后,他却专做文章,此乃其专门之学。

又如孔门四科,门弟子皆“得其性之所近”,各有专长。学问到此皆已成“体”,但尚未达“化”境。

第四步,成家而化。

既专门,而又博通。循此渐进,可达“化”境。所谓“化”境,即将其所学化入他一家当中。

史学家当中,钱穆极为推崇司马迁。司马迁尝师事董仲舒,而董仲舒乃一经学家,博通五经,但其专长在《春秋》。司马迁上绍《春秋》而作《史记》,但《史记》范围却异常广博,既不限如《春秋》,亦不限如五经。司马迁虽见称为一史学家,但不能不说司马迁之史学已臻化境。

总而言之,学问入门,须由专而博。开始专治一书、一人、一家、一派,只求从此一门进入了解,然后再推扩至别一书、别一人、别一家、别一派,亦如此专门用功。既能博了,又须进一步“由博返约”。此所谓“约”,一如《中庸》之所谓“致曲”。当知一个大学者广通博达,到头所成则只是此一曲而已。惟致曲之后,又须能化。如治经学,先通《诗》,再通《书》,再及《礼》、《易》、《春秋》,由一经入门,而遍治群经。待其遍治群经之后,再返治一经。此时,彼之于此一经,如《诗》,实自博通群经而入,又自博通群籍而入。彼之诗学,乃是积经学与经学外之各种学问之大体,而才能成其一家之言。所言虽为诗学,而不尽为诗学。彼之一家之言,实已非经、非史、非子、非集,如此始能算得上成家而化。

上述治学四步骤之间,前三步构成专门与博通之间的一个循环。首先,专门与博通之划分仅仅只是出于表达的需要,实际上专门之中有博通,博通之中有专门,两者很难截然分开。其次,从专门经过博通再回到专门的每一次循环,都是一次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再次,经过多少次循环才能最终达到“成家而化”的境界,这取决于人的天资、勤奋、悟性等因素。最后,治学上“成家而化”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企及的境界,但若要追求此一境界,则前三个步骤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其间的道理正如钱穆所说,可用《中庸》“极高明而道中庸”一语来概括:“至于到达成学阶段,自为一家时,乃是‘极高明’。而其所取途径,则实系遵从大家一向共走之道路,既无别出捷径,亦无旁门斜道,仍只是一个‘道中庸’。这是人人所能,亦是尽人当然。”[6]

篇(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的小伙伴来了,看他们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多媒体演示几个小动物,它们每人手中拿一个卡片,上面有一个分数。

师:请同学们向小动物打声招呼,读出它手中的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情境让学生接触分数,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复习怎样读、写分数,复习关于分数的基础知识。目的二是为引出分数加减法做准备。

师创设情境:小猴子和小花狗每人一口桔子,它们异口同声地说:“唉呀呀,太酸了,我可不想再吃了。”看看它们每人吃了多少?

演示对话情境:(小猴子:我吃了这个桔子的2/6;小花狗:我吃了这个桔子的3/6。)

师:你能根据这一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它们一共吃了这个桔子的几分之几?

生2:它们谁吃得多?多几分之几?

生3:这个桔子还剩下几分之几?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解决第一个问题学会同分母分数加法法则。

师:现在我们就开始解决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那我们就要先弄清这两个小动物到底吃了多少桔子。先让我们用自己的办法试着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请不同做法的同学将算法板演于黑板上。

根据学生从没有过计算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分析,学生的做法也许会出现下面这三种情况:

(1)2/6+3/6=2+3/6+6=5/12

(2)2/6+3/6=2/3

(3)2/6+3/6=2+3/6=5/6

不论出现几种情况,都是学生们自己想出来的,他都有自己的理由,教师不要轻易说出谁对谁错,要引导学生从分数的意义出发验证自己的解法是否正确。

师:现在出现了这么多种解法,结果又各不相同,而小动物们吃的桔子多少没变,也就是说这几种解法中,只有一种是正确的,那我们怎么知道谁对谁错呢?

生1:我有办法,我们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那么就可以知道这两个小伙伴一共吃了多少了。

生2:对,它们都只吃了一口,而这个桔子还剩下了一小块,我们也可以猜出,它们两个吃的加起来也不够一个,也就是说,它们一共吃的桔子的和比“1”小。

生3:那这样看来,“小猴子吃了这个桔子的2/6,小花狗吃了这个桔子的3/6,”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将这个桔子看作单位“1”,将它平均分成6份,小猴子吃了其中的2份,小花狗吃了其中的3份,它们一共吃了5份。

教师按照学生口述演示教具,帮助学生分析和的形成过程:启发学生说出,它们一共吃的这5份也就是将这个桔子分成6份取其中的5份,用分数表示是5/6。

所以:2/6+3/6=5/6。

师生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2.解决第二个问题,学会同分母分数减法法则。

师:请同学们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思路试着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1:解决问题的算式很容易列出,就是:3/6-2/6。

生2:不知道减法可不可以将分子、分母同时相减?

师:那我们就用不同的方法做一做,请同学们试着做,你想怎样做就怎样做。

师生共同检验“3/6-2/6=1/6和3/6-2/6=3-2/6-6=1/0=0”这两种算法哪种正确。

通过检验得出“3/6-2/6=1/6”这种算法无论从分数的意义还是从得出结果的合理性来分析都是正确的。

师生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

3.师生共同总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法则。

将两个正确算法的算式上下并列,引导学生总结: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带领学生多读几遍加深记忆。

4.口算、巩固新知。

2/5+1/5=3/7+3/7=

7/8-2/8=7/9-5/9=2/9。

三、拓展练习

1.练习和为“1”和被减数为“1”的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位“1”的含意。

学生试做:1/4+3/4 1-2/5

师生共同交流:1/4+3/4=4/4=1

1-2/5=5/5-2/5=3/5

2.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全班交流,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第一种解法:2/6+3/6=5/61-5/6=1/6

第二种解法:1-2/6-3/6=4/6-3/6=1/6

第三种解法:1-3/6-2/6=3/6-2/6=1/6

四、强化训练

三年一班的学生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娱乐比赛,1/8的同学参加体育比赛,3/8的同学参加合唱比赛,2/8的同学参加舞蹈比赛,剩下的同学参加手工比赛。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提出数学问题,并用你来问,我来答的形式解决问题。

五、师生谈收获总结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慕课作为近年来在线式开发课堂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交互性深深的影响了现代教育。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慕课模式的应用,将教师、学生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义,尤其是在学生主体性上,以微课程、精细化课程为主要学习资源,突出学习的“交互性”、“灵活性”、“个性化”特色,必将对传统课堂教学带来巨大影响。

一、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

慕课(Mooc)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缩写,即由大规模在线开放式课程组成的微视频学习资源。慕课从其诞生至发展,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在突出学生自主性、交互性、个性化学习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顺应学生需求来建构知识,增进学生自主、自由学习。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以学生需求来组织优质教育资源。

从慕课诞生伊始,教师作为慕课的制作者,需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来优化学习资源,特别是应该讲什么,如何去讲,怎样把握知识尺度,如何突显知识的“精细化”等,都需要从教师的相互探讨交流中来共同设定。同时,慕课微视频资源本身更具特色,其时间长度约在5-15分钟,在教学内容展示上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试图从明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全面呈现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效率。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慕课模式多以课前方式来学习,学生从中来梳理问题,制定学习计划,也可以根据自我需求针对性的学习某些内容。自主性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师灌输的弊端,而对于学生不懂的知识可以从多次重复学习中来理解,实现自身的渐进积累。三是强调教学的互动性。在慕课微视频学习中,知识的呈现方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事物与语言学习纳入整体学习情境,倡导以相互探讨、互动学习的方式来接受知识,从而打破了传统被动受知的不足。互动性作为慕课模式的重要特色,更能够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点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从互动对话中,启发学生思维,增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特别是对某些问题通过多次反复学习,从学生自我学习中实现学生的高度参与。

二、慕课模式对传统大学英语创新教学的启示

慕课的兴起和发展,对于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巨大影响,尤其是对英语教师来说,如何从传统课堂教学中,正确有效的渗透慕课教学模式,突出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优化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等方面,来借鉴并创新教学思路。

1.英语教师要提升自我信息素养

慕课作为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线上微视频,在制作上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大学英语慕课的兴起,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对各类软件、工具、学习资源平台的运用,从课程资源管理、课件制作方式、录音录像软件,以及内容展示工具等方面,要能够灵活的选择和应用,来提升慕课的知识性、交互性、全面性。当然,教师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从微视频的拍摄、录制、剪辑等方面,掌握相应的操作方法。所以,加强自我信息素养,增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就尤为重要。

2.注重教师知识能力提升,突出慕课设计的个性化

与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相比,慕课模式的应用,打破了教师独占课堂的授课方式,将个性化教学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运用进行统合,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尤其是在问题设置、协作学习、知识探究上,要立足深化知识间的衔接,强调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内化与应用能力的提升。如在课堂提问设计上,传统的提问是基于问题的展开,激发学生从兴趣上、思维上形成学习动机。而慕课设计中的提问,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特别是在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上,将提问的焦点通过两种方式来呈现。一种是展示性问题,便于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另一种是参考性问题,没有具体的答案。实践表明,对于学生来说,在参考性问题中,学生的语言使用更复杂,也更接近语言本身。因此,在慕课问题导入上,教师要善于从参考性问题设置上,发散学生思维,激活学生热情。

3.注重慕课主题化探讨,突出学生参与性

对于慕课主题的探讨,要倾向于知识性、专题性,特别是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释疑和争议来增进学生的参与性,从中激发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语言理解与表达力。同时,在师生互动参与上,教师要善于融入多种合作学习方式,如自由讨论中的多种见解的迸发,角色扮演中不同视角的碰撞,成对交流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等等。

三、结语

作为新兴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慕课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教师从传统课堂组织中,融合了新的教学思路,相信大学英语教师在不断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快速运用并提升慕课的教学实效性,促进广大学生从中获得语言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