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老年人健康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4-02-27 14:42:5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老年人健康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老年人健康教育

篇(1)

我国人口老年化状况及带来的问题

我国自推行计划生育以来,第一批独生子女已成家立业,“四二一”模式将成为普遍现象,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也呈现上升的趋势。由于老年人口增多,社会生产力降低,加之老年人更易遭受疾病的困扰,具有慢性病患病率高,多种疾病并存的特点,这都将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这一切都突显老年人健康照顾的问题。

社区老年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三高症”是现代社会高发疾病之一,为遏制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危害,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将重点放在健康教育上,从控制行为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通过健康教育使得荷兰、美国等国慢性病发病率下降30%~50%,澳大利亚跻身世界上国民健康水平最高的国家行列之中。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发展与健全健康促进体系是医学模式改变后的最佳选择,是低投入、高产出的事业。

世界卫生组织曾了一个健康的公式:健康=15%遗传+10%社会因素+8%医疗+7%气候因素+60%生活方式。可见,决定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社区卫生工作者是维护和促进社区健康的主力军,通过开展社区宣教,改变老年人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老年人发病率,提高生存质量,减少急剧上升的医疗费用[1]。预防疾病、维持健康是21世纪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

健康教育的目标

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就是以社区老年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老年人健康为目标,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达到以下目的:一学,学会一套自我护理和日常保健的方法;二改,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三减,减少用药量、住院费、医疗费;四降,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降体重,即降低慢性病风险因素。

老年人健康教育的实施内容

更新健康观念:许多老年人传统的健康观就是身体没有疾病,要在老年人中大力倡导新的健康观,提高自我护理意识,引导他们健康老化。健康老化是指当一个人进入老年后,为了使老年余寿阶段的身心健康及保持劳动力与参与社会的时间延长,使带病、护理、病残的时间缩短,各种功能障碍在尽可能的生命晚期出现,从而在躯体、社会、经济、心理和智力等5种功能方面,能较长期地保持良好状态,较长期地参与有意义的社会生活[2]。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向老年人介绍其生理特点和卫生保健知识。如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遵循食物易咀嚼、易消化吸收、防止便秘、补充必需营养素四个原则。不嗜烟酒,作息规律,衣着舒适,保持口腔皮肤清洁,注意安全,防止摔倒。指导老年人参加符合其生理特点的体育锻炼项目,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普及老年病的防治知识:让老年人了解多发病的致病因素,获得疾病早期发现的知识及识别方法,掌握简单的急救技能。如心肌梗死早期可出现的心前区疼痛或放射痛,若有即往史者此时要立即服用硝酸甘油等强心类药物,并平卧休息,症状不缓解者需要紧急就诊。通过指导,使老年人不会因轻微不适而恐惧,也不会对大病的先兆视而不见。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掌握家庭常备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药物的贮存方法和防止误用的措施;误用药物和用药过量时的应急解救措施;服食补药和药膳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如何识别过期、变质药物等,并要纠正老年人用药过量和克服药物成瘾等问题。

维护与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年人正确认识离、退休问题,树立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新观念,丰富精神生活;指导他们学习一些老年心理学的知识,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指导老年人安排好家庭生活,处理好“代沟”问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良好的心理养生技巧。

开展家庭健康教育: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或长期患病而导致反应能力、记忆力等机能下降,所以还要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掌握常用药物的使用及保管、常见老年病的防治和简单的急救常识,学习测量血压、体温的方法,学习对老人进行心理调适的技巧,掌握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等。

老年健康教育的实施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86-02

随着我国老年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跃居首位,它已经对老年人的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关注老年患者冠心病的教育问题甚为重要。健康教育是以消除或减轻不健康的行为因素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特点的,通过信息传播,认知健康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的技能,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病史在1年以内有10例,1年以上40例。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52岁。男35例,女15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有8例,中专以下42例。

2 健康教育前评估

患者入院后,护士根据患者病情了解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最后根据患者或家属的叙述制定宣教计划。按职业、年龄、性别、学历、疾病种类等分类可定位不同特点的特殊健康教育人群。护士只有了解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纠正患者偏差,达到向患者宣教知识的目的。

3 健康教育方式

根据参加人数的不同,我们采用了单人指导和集体教育两种教育方式。因本组均为55岁以上老年患者,部分活动不便,故单人指导方式应用广泛,个别时候两者并用。

3.1 单人指导 患者住院期间由主管护士利用晨间护理治疗、巡视或其他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人手一册,对视力比较好的患者,护士为其讲解后可让其阅读,并适当提供一些有关杂志、报刊;对视力不好、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护士可为其阅读。

3.2 集体教育 科室设置健康教育课,定期讲课,进行冠心病防治知识宣传,上课期间患者对不明白的问题当场提问,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患者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还可在科室墙面上设置老年冠心病的健康教育专栏,由专人负责,定期更换新内容,以不同方式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也丰富了患者住院期间的文化生活 。

4 健康教育内容

4.1 入院宣教 目的是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内容包括:热情接待患者、扶送患者到病房,主动介绍病区环境、各种设施、主管医生、护士以及各项规章制度。

4.2 住院教育 基础知识教育,向患者初步介绍冠心病的有关知识,让其简单了解本病的病因,即易患因素和危险因素。主要危险因素可总结为“四高一吸”:即高血压、高血脂、高年龄、高血糖、吸烟;次要危险因素如肥胖、紧张、饮食、遗传等 。

4.3 饮食指导 ①控制胆固醇②控制脂肪③控制糖类④适当摄取蛋白质(蛋白质食品),多吃豆类食物。⑤多吃含维生素(维生素食品)c的食物⑥多吃含铬、镁、碘、锌的食物 ⑦多喝矿泉水。⑧多吃蔬菜、粗粮⑨淡盐:每日控制2-5克之间。⑩禁烟、酒、浓茶、辣椒。⑾少量多餐,一日四餐为宜。每餐七分饱更安全。

4.4 排便指导 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因为过度屏气用力会增加心脏负担,严重时导致病情加重或诱发猝死。如出现便秘时可用开塞露通便或口服缓泻剂,必要时可作清洁灌肠以协助排便.

4.5 休息指导 患者无需卧床休息。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1~2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无并发症者第2周可先起床活动,第3周可离床进行室内活动,患者的活动与休息应根据病情和心电图情况而定。并告之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保护受损心脏,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恢复期患者应适当注意锻炼,练气功与打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体育疗法,通过这些运动,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的目的。但在运动中应注意劳逸结合。

4.6 行为指导 劝导患者戒烟、戒酒,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5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5.1 心理教育

老年人情绪急躁、容易冲动,有多疑、喜静怕孤、自尊心强等心理,当发现自己患有冠心病时,以上心理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并出现悲观失落、焦虑恐惧、担心死亡等心理特征,我们应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①减轻心理压力与反应 :对于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的老年患者,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与对待自己的疾病,向他们讲解不良情绪对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影响。用真诚和蔼的语言关心体贴他们,倾听其陈述,了解他们焦虑恐惧的原因和心理需求,针对病因进行心理分析,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引导他们正视病情,帮助他们树立控制疾病发展的信心。②增加信任度:对于易猜疑的老年患者,要尽早取得他们的信任,减少猜疑与误会,在与他们教育的过程中做到自然、大方,并注意传递感情的技巧,给予患者鼓励与安慰,增加信任与安全感,使其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态来接受和配合治疗护理,从而取得最佳疗效,争取早日康复出院。

5.2 运动疗法教育

生命在于运动。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利于健康,应告知老年人采取适当的运动,这样不仅能促进大脑皮质功能的恢复,有易于缓解紧张,改善睡眠,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减轻体重,增加免疫力,防止衰老,还能增加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但要注意运动应适量,循序渐进,这样可相对减少心脏负担,提高病人的身体综合力。

5.3 药物治疗教育

药物治疗是促使本病康复的重要手段,使用何种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护士首先应明确老年人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熟知主要药物的药理作用、观察项目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达到合理用药,增加疗效的目的。指导患者或家属知道所患疾病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不良反应,以及剂量不足或超量使用的危害,输液过程严格控制滴速。使用口服药物时,因老年人记忆力差,听力及视力下降,要反复强调服药时间、方法、剂量。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仍需继续服用地高辛,应向病人告知本病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剂量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随意增加剂量又可以引起严重的中毒反应,教会病人或家属如何测量脉搏,每次服药前脉搏不能低于60次/min,如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或原有心脏病加重,应及时就诊、及时停药。

5.4 介入治疗知识教育

做支架不是一劳永逸的,药物治疗一定要跟上,还应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要想一个支架撑起生活的全部是不可能的,支架顶多就是一个“管道工”,要想全身畅通,全身的环境都得进行综合治理。 首先,患者应坚持服药,注意自 观察。 其次,要定期检查。包括检查血压、血糖、血脂、血黏度等。 第三,要适量运动、合理饮食、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态。

5.5 对出院患者进行生活起居教育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68例,随机将两组患者均分为两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70~93岁,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为3~15 d;对照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71~94岁,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为1~15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观察组护理方法

121 急性期健康教育措施 首先对患者取舒适的卧位,进行卧床休息,对于剧烈咳嗽者可考虑行半坐卧位,以便痰液咳出,如果患者病情好转后,可逐渐恢复日常活动,但要注意避免过劳,对于发热的患者,除了配合医师进行药物治疗降温外,还可使用30%乙醇进行醇浴等物理降温,患者出现降温征象后,将会有大量汗液流出,此时要注意及时更换患者衣服和被单。

122 营养支持 老年人在感染状态下,由于应激、高分解状态以及抗生素等药物对胃肠道黏膜、菌群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严重损害肺的防御和免疫功能,影响治疗与预后,因此,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满足机体感染时所需能量,可增强患者自身抵抗力,提高治愈率,可酌情补充氨基酸、白蛋白、新鲜血浆等,此对老年肺炎至关重要[2]。

123 健康教育培训 针对患儿的病情及护理者本人的个体差异,由其培训小组的责任护士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讲解指导,并留下双方的联系电话,便于护理者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进行健康咨询,使问题得到解决,也便于培训人员进行电话随访,以便掌握护理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3]。

124 治疗知识的教育 包括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心肌酶,使其充分了解治疗方法,积极配合治疗,出院后要求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搞好自我防护,适时增减衣服,勤洗手、讲卫生、有流行趋势时戴口罩进行保护性隔离等,增加营养、加强锻炼、提升免疫能力[4]。

125 健康教育总体形式 对于健康教育的形式,我院主要采用口头教育结合文字、图片的形式进行,对于患者入院后的住院须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用知识,出院后的用药指导等,打印成册,便于发放和取阅,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的健康教育,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以上工作可选择一名专职护士进行。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如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电话随访等,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变化情况以,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临床表现中止咳、啰音消失以及胸片正常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为882%,对照组仅为618%,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556,P=0006)。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变化情况比较(例)

组别 退热 止咳 止喘 啰音消失 胸片正常

观察组 31 29 30 32 32

对照组 31 18 30 21 24

χ2值 0000 6890 0000 10350 6476

P值 1000 0009 1000 0001 0011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治愈 好转 无效

观察组 30 3 1

对照组 20 5 9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政府必须提供的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健康教育不仅是口头上的宣传、劝阻、教育,而应是促进、干预不良行为的改变[5]。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有针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措施,并注重治疗输液期间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对护理人员则注重健康教育的培训和改善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的总体形式,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临床表现中止咳、啰音消失以及胸片正常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所以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老年人肺炎患者治疗效果是一种重要的措施。

参 考 文 献

[1] 喻香,倪学慧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健康教育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2):8687.

[2] 陈绪坤,向小玲浅谈老年肺炎的综合治疗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2):4950.

篇(4)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9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96-02

骨质疏松症(OP)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目前已是引起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社会人口渐步入老龄化,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对患者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1]。相关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多因素均有密切相关性,故制定科学方案积极防治,减少其发生机率,是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关键,其中健康教育为重要环节[2]。本次研究选择我院保建中心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参与保健体检的老年人200人,实施针对骨质疏松防控的健康教育,就所得资料与实施前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200人,男121人,女79人,年龄62-74岁,平均(67.5±4.7)岁。文化水平:大学25人,高中67人,初中及以下108人。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实施健康教育后的相关资料与实施前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实施途径 ①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机构:针对骨质疏松的相关健康教育内容需纳入到健康教育机构,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依据管理要求,对相关单位人员在有效的指导和组织下开展相关工作。②加强综合性防治:在各类型慢性疾病实施综合性防治的过程中,将骨质疏松症相关健康教育工作全面融入,使社会服务与医疗保健密切结合,对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有序开展起到保障作用。③提高健康宣教人员素质:负责行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相关人员除需对医学知识扎实掌握外,还需具备专业技能,能完成各项社会工作,如组织协调、信息传播等[3]。④更新服务理念:对传统的服务理念进行更新,高起点、多形势的以全新的工作模式开展健康教育。⑤建立信息资源:对有条件的老年患者,建立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骨质疏松健康教育资料库,以起到知识传播,指导患者行为的目的。

1.2.2 健康教育内容 ①基本知识掌握:就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病理因素,诊治方法,对健康的危害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帮助患者了解和认识导致骨折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就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性向患者强调,以使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性的提高。②饮食指导:在正常骨骼的生长发育中,钙为必须的部分,可提倡多食用乳制品,对骨质疏松进行预防。③生活指导:营养不良、嗜酒、吸烟、缺乏运动均为造成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故需加强营养、合理运动、不喝酒抽烟,以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④心理干预:骨质疏松患者中骨折、骨痛为主要症状,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引发伤残或死亡,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故需加强心理干预,主动和患者沟通,使其树立勇气及信心,提高配合依从性。⑤药物指导: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故早发师、并行及时诊治较为重要,抗骨质疏松共包括抗骨吸收药物和促进骨形成药物两种,让患者对各种药物的注意事项、用法、不良反应进行了解,可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对骨量的丢失起到阻止效果。⑥健康指导:对专业知识和医院环境条件充分利用,举办讲座,对骨质疏松的病理特点、防控措施进行集体宣教,开展咨询和随访,行具体指导工作。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行设计划问卷,对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具体包括中知识的掌握、防治态度和行为等。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后老年人掌握骨质疏松的防控知识和预防行为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质疏松在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是引发中老年患者骨折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骨折增加了伤残率及死亡率,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4]。因骨质疏松在临床表现上并不典型,呈缓慢发作进程,故多数患者对此并未引起重视,目前尚无有效方法使疏松骨质向高质量正常骨骼恢复。骨质疏松好发老年群体,此病理机制为老年人骨生成数量显著低于骨重吸收水平所致。老年人对骨质疏松危害性尚无明确认识,缺乏对危险因素的了解,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存在,科学合理的预防知识缺乏[5]。故在防治骨质疏松过程中,需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观念,对卫生保健知识进行有效掌握,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获得自觉的维护和应用,最大程度的将危险因素减轻或消除,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同时,疾病防治各级机构尚未统一对骨质疏松实施健康教育方案的重视力度,缺乏健康教育材料,如录相带、宣传画等,且缺乏专业人员的设立的咨询平台和宣传方案。骨质收松健康教育未被健康教育机构作为工作的重点,骨质疏松为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涉及到营养学、临床医学、传播学、预防医学、教育学、运动医学等多学科的技能和知识,医务人员需对相关知识结构进行充分了解,以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科学化的服务要求。健康教育是以干预、教育、传播为主的手段,以促使群体建立健康行为,达到维护健康的目标,本次研究中,通过建立建全健康教育机构、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养、更新服务理念等,向老年人提供基本知识宣教、饮食及药物指导、心理干预、生活指导等全面、整体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后老年人掌握骨质疏松的防控知识和预防行为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综上,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的相关特点,实施全面、整体的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建立良好生活习惯,更好的防控疾病的发生,以彻底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公慧,王茂桂,陈常云.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折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7,10,14(10):1628-1629.

[2] Chan MF,Kwong WS,Zang YL,et al.Evaluation of a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education programme for young adulta.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7,57(3):270-285.

篇(5)

[中图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248-02

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及眼底并发症。因而控制高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主要手段[3]。烟墩街道居民大多数属回迁户,从农民一跃成为市民,生活富裕了,生活习惯改变了,但人们对健康缺乏关注,健康知识匮乏,以至各种富贵病纷至沓来,尤其是高血压发病率明显上升。因此,对老年人健康教育意义非同小可。为了使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让高血压病人充分了解病因,并发症及康复保健重要性。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年1月―2010年10月对356例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1 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356例。见下表:

符合1999年世卫组织高血压判定标准,即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安静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高血压相关知识宣教

2.1.1 高血压定义、分期、主要并发症及危害性。有关高血压相关知识将直接影响高血压的防治效果[4]。

2.1.2如何自测高血压测血压前至少休息5分钟,测血压时保持安静,每测三遍取平均值为本次测血压值。需要时,定、定部位、定血压计。

2.2 药物指导

向高血压患者讲解药物的剂量,服用方法和时间,用药后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等。给患者制定服药时间表,部分患者因血压正常而停药,血压升高又加量,导致血压反复波动,须遵医嘱坚持服药。少数患者测量血压前停服药物,以至血压高出正常。正确的认识是无论什么时候测量血压,仍按平常服药,以达到检测药效的目的。通常降压药是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渐增大,经一段时间治疗,再根据药物效果调整剂量以维持疗效。

2.3 鼓励运动

运动有研究表明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具有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5]。运动要根据患者的心脏功能、生活习惯和体能状况而定。提倡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不要做剧烈运动;运动要适宜如散步、气功、骑车等有氧运动;有些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在清晨活动,因清晨起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管粘稠度高是心血管意外好发时间。适宜在下午4-6点活动。

2.4 保持心理平衡

2.4.1 正确认识疾病,主动配合治疗。向患者说明:坚持长期合理有效治疗,完全可以控制血压,稳定病情,减少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增强遵医服药行为,主动定期检查。

2.4.2 避免不良刺激,保持心情愉快。创造放松的心情,听听音乐、看看电视,避免刺激和烦躁紧张,从而有益于血压稳定。

2.5 倡导合理饮食

定时定量,少食甜食、油腻、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食新鲜蔬菜瓜果杂粮高钙食物,吃低盐膳食,建议每人每天供盐不超过6g。

2.6 戒烟限酒劳逸结合,保证合理休息和充分睡眠。每天至少睡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而合理的安排午睡时间认识到烟酒对人体的危害,自觉戒烟限酒。

2.7 减重 二便指导 对超重和肥胖者要求逐步减轻体重。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大便秘结时应避免憋气使劲,必要时使用开塞露、缓泻剂等,排便时下蹲和起立时勿过猛过快。

3 健康教育形式

3.1 面对面口头教育

3.1.1 患者就诊治疗或主动来门诊测血压时,讲解药物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服药方法等。

3.1.2 利用家访入户调查时,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口头宣教或发放宣教材料,对高血压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答。

3.1.3 定期随访时,检测血压是否正常,询问服药情况及给于生活方式指导等。

3.2 成立高血压病人俱乐部 公布活动方案,制定每期活动主题,通过短信形式通知患者,让患者自觉参与。先由专家授课、答疑,再进行相互交流。

3.3 每月在社区授课一次,选择在病人相对集中小区进行。每次90min并免费发放定量盐勺、定量油勺、以及《高血压防治手册》,以提高授课效果。对文化程度不高的高血压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应通俗易懂、不宜太多。应因人施教,因病施教,便于理解和接受。

3.4 随机性教育 社区医务工作者工作在社区,是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频繁与居民接触,随时交流,可以针对特定个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知识及保健知识,回答患者的提问。是适应性很强的教育形式。

3.5 文字电教教育 通过黑板报、播放VCD、听录音,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资料指导患者有关疾病知识,同时给予必要的解释说明。

4 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后,患者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初步了解高血压的基本知识、防治方法,人数明显提高;血压降至正常人数增加61.6%,有21例血压有所下降是由于伴发高血脂等并发症、7例无效的患者由于遵医行为不良或并发肾病、家族遗传性高血压、血管狭窄等引起的;严格遵守医嘱等方面有显著的提高。患者参加运动的积极性提高,能主动参与步行、慢跑、太极拳、体操等各项康复活动。大吃大喝现象减少,戒烟限酒、低盐饮食的人明显增多。见下表

5 体会

5.1 对老年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形式应多种多样,灵活运用。切不可学生式课堂教育。

5.2 教育内容应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结合实际,不能理论化的课本教育。

5.3 教育目的应明确: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使老年人认识到高血压预防及治疗的重要性。高血压并不可怕,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不能在健康教育时搭车买药或转诊病人,从中牟利,失去健康教育的意义

5.4 健康教育效果明显:通过健康教育不但减轻了患者的紧张焦虑,而是提高了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自觉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养成良好遵医行为,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或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56.

[2]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n] 第11版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56

[3] 张红梅.高血压社区干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73-74.

篇(6)

在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在急剧升高,尤其在老年群体中(>60岁),且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进行治疗,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残疾或过早死亡,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非单靠用药就可以达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措施。我们对驻地两个干休所进行调查,两所共128例老年人,平均年龄>75岁,有糖尿病患者47例,其中并发症35例,在这样一个高度集中的老年群体中,要想控制或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可通过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来达到这一日标。我们对老年人具体实施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步骤如下。

为老年人普及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糖尿病的概念:糖尿病是南不同病因与发病机制引起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群。

诊断标准:目前临床应用的是美国糖尿病协会于1997年提出的新的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症状(口干、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餐后2h或者1d内任意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值>17.0mmol/L,无须做糖耐量试验即可诊断。如果空腹血糖>13 mmol/L或餐后血糖>18 mmol/L应该马上到医院就诊。

促使老年人易患糖尿病的因素:①基础代谢率降低;②饮食不均衡;③体力活动减少;④肥胖;⑤人体组成成分因素;⑥胰岛素作用改变因素一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分泌相对增多因素;⑦胰岛素分泌量改变等因素。

糖尿病的预防:①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②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多运动,保持个人正常范围的体重,饮食要规律,搭配要合理,保持充分的睡眠。③每年至少要参加体检1次。

定期组织糖尿病患者听课和进行患者之间的交流

改善患者心理障碍:据相关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中有36%~37%的人有轻度的心理障碍,可表现为焦虑、悲观、恐惧等。要解决此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①首先要树立患者对该疾病治疗的信心。②要求家人与医护人员耐心地与患者交流、倾听,使其感受到亲人的关心。③向患者多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供新的信息,让其多与血糖控制较好的糖尿病患者学习交流。④告诉患者保持乐观稳定情绪的重要性。因其情绪有利于维持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内环境的稳定,而焦虑的情绪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而这些激素大多是胰岛素拮抗激素,因此也都是血糖升高的激素,都会加重患者的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的饮食事项:①每天应吃以下四大类食品:谷薯类、菜果类、肉蛋奶豆类、油脂类。②少量多餐既能保证营养充足,又可减轻胰腺负担,有利于血糖控制。③建议每天保证至少3餐,注射胰岛素的患者4~5餐为宜,可以预防低血糖发生。④定时定量定矮与药物作用、运动时间保持一致,使血糖不致波动太大。⑤要多饮水,限制饮酒,避免空腹饮酒,易出现低血糖。

糖尿病运动治疗与指导方法:运动治疗对糖尿病的作用:降低血糖,增强胰岛素作用,降低血脂,减肥,降低血压,改善心肺功能,防治骨质疏松,增强身体灵活度,放松紧张情绪。运动方式、方法的选择:一般选择有一定耐力的,持续缓慢消耗的运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如快走、慢跑、跳舞、游泳、骑车、爬山、桌球等运动;运动的强度以感觉周身发热、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每次运动时间60 min为宜。运动时的注意事项:①不要在空腹时运动,应从第1口饭算起的饭后1 h开始运动,因此时血糖较高,运动时不易发生低血糖。②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相对崮定,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运动前应将胰岛素注射在腹部。③随身携带糖果,当血糖较低时及时服下,避免低血糖发生。④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写明姓名、年龄、住址、电话等。

教会患者熟练掌握血糖的自我监测的方法,还要使其认识到必须依靠自己做好自我监护,掌握血糖的动态变化,以利于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以便收到理想的疗效。患者最好能有一个完整的血糖监测日记(包括血糖监测时间、血糖值、饮食时间、用药量与时间)。如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每天监测血糖1~4次;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周监测1 d或2 d的血糖。

老年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①一定要按时服药,尤其针对老年人记忆力差的特点,指导家属合理用药。②及时监测血糖,及时到医院调整药物。③告知患者低血糖的症状,简单处理和预防办法。④教育患者不能自行停药或减少用药量。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尽可能使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控制好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被控制

篇(7)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社会问题,特别是健康问题,而老年人所患的慢性病大部分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2010年8月~2011年8月随机调研2个社区的180名老年人,对其中100名老年人进行严密的健康教育后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明显,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在大龙华街道随机抽取2个社区,随机选取1个社区的老年人作为干预组,另1个社区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抽取2010年6~8月在2个社区居住满1年以上且短期内不会离开本社区的60(周)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100人和80人。其中干预组男51人,女49人,年龄62~89岁,平均70.39岁;对照组男39人,女41人,年龄60~88岁,平均70.13岁。所有老年人均自愿参加本调查,意识清楚,有较好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分别对两组的年龄、性别、患有的慢性病、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人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指标构成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有精神异常的患者,②同时患有肿瘤,且近半年内接受过化疗或放疗者,③存在可能导致参加者依从性差或失访情况者,④正在参加或近30天内参加过其他研究项目者,⑤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害者,⑥交流沟通有障碍者。

方法:①调查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老年人生活方式健康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重、BMI、血压、空腹血糖、吸烟、饮酒、嗜盐、嗜甜、高脂肪、高胆固醇、喜油炸食品、运动量、睡眠质量及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有自己监测测血压和(或)血糖等项目。②实施方法:由研究者本人及社康中心的全科医师团队经过培训后分别在实验前后发放问卷调查,当场回收问卷。实验前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0份。实验后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0份。③干预组实施方法:对纳入研究的老年人进行临床资料登记,并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干预组在第1次问卷调查后即由社康中心的全科医师团队通过各种方法实施每个月≥2次的健康教育。④对照组实施方法:对照组只进行临床资料登记和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在第1次问卷调查后不实施任何方式的健康教育,观察时间1年,1年后通过问卷调查对比两组老年人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⑤健康教育方法及内容:全科医生充分利用社康中心便利性、便捷性、可及性、对社区居民的熟悉性的优点,实施面谈法,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栏,播放健康教育录像,电话随访,上门家访等方法实施严格周密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健康4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充足睡眠;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及与健康的关系;吸烟、嗜酒与健康;高盐、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与健康的关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便秘;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症;泌尿系结石;颈椎保健操;口腔疾病;预防感冒等。

体质指数: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超重:24≤BMI<28,肥胖:BMI≥28[1]。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Foxbase数据库,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数和率的差别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老年人健康教育前后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比较:干预组在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老年人健康教育前后体质指数的比较:干预组在体质指数保持和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老年人在慢性病有关方面的比较:干预组在慢性病的新发病例和自己监测血压、血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深圳市社区的老年人普遍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这可能与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且现阶段深圳市社区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较低有关。不良生活方式是一组习以为常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习惯[2],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老年人常患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据WHO统计,人的健康长寿60%取决于其生活方式[3],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防治老年人常患的慢性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防和控制或延缓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是控制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减轻家庭和社会压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摆在我们政府和医务工作者上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开始显得尤为迫切[4]。因此,改变社区老年人吸烟、饮酒、高盐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和防范疾病的意识,消除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危险因素,可以达到明显的预防、减少或延缓老年人患慢性疾病,控制老年人现患慢性疾病的发展,节约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减轻社会负担。

全科医生团队通过对2个社区中的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研究后发现,干预组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常识明显提高,在健康教育后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超重、肥胖的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慢性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己监测血压血糖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事业,充分发挥社康中心全科医生的优势,积极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具有方便、快捷、可及性及有效性的优点,且投入费用低,效果佳,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冀珍,赵连友.高血压防治策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45.

篇(8)

现今中老年人群易出现高血压情况,在对其进行社区疾病管理时,应给予一定的关注,从而有效地改善其日常生活质量以及身体情况。本文就此问题对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30例,在患者同意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有6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段在60岁至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5±3.2)岁,其中男性高血压患者35例,女性高血压患者30例。观察组有6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段在60岁至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7±3.5)岁,其中男性高血压患者33例,女性高血压患者32例。两组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情况、文化程度、身体情况以及家庭情况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在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关管理时,其中对对照组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常规的管理,即定时对患者进行血压测量以及降血压治疗等;而对观察组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干预,对两组患者对于相关管理干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

3讨论

高血压作为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一定程度上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健康,从而在对社区高血压人群进行相关的管理时,应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而更好地控制其血压情况[1]。而在对老年高血压人群进行相关管理时,相对于对其采取常规管理,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对于相关管理的满意程度。由本次试验所得相关数据额可以得知,对照组中有56例患者对于相关社区疾病管理满意,观察组中有61例患者对疾病管理满意,即观察组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对于相关护理满意程度更高,p

在对老年高血压人群进行社区疾病管理时,首先应定期的对患者进行血压值的测量,从而及时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血压改变情况,给予患者血压值控制的相关建议,其中包括合理膳食,低盐饮食,营养合理[2]。第二,鼓励患者积极的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从而能够较好地保持理想体重。第三,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并且耐心地对老年高血压人群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以及日常相关注意事项,有意识的改变日常不良习惯,从而更好地进行血压值的控制。第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一定的心理指导,从而使患者能够以较好的心态进行相关疾病管理[3]。

综上所述,在对社区老年高血压人群进行相关管理时,应有意识地进行健康教育,从而更好地改善其日常生活质量同时,有效控制其血压值,有一定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具有缓慢进行性发展、反复急性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增进健康水平。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具有流动性、通俗性、随机性等特点,我在护理工作中边实践边总结,建立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健康教育模式,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使之更完善,更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现将对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健康教育的情况按照目标、方法、内容及评价几个方面介绍如下。

1 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医院期间的一系列健康教育

使患者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一般知识,康复保健知识,从而增强预防保健知识,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1.1 流动性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往往有比较长的病史,就诊医院及就诊次数都比较多,病情好转就回家休养,病情复发时又来就诊。针对这种情况,力求教育内容要实效、简洁,特别交代患者情况变化时随时复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主要表现是慢性咳嗽咳痰,在实际工作中,将促进排痰的方法进行分类并做成一张张的小卡片,并和患者一起讨论选择符合自身的排痰方法,然后就手把手教会老年患者实际操作,如“拍背与胸臂震荡法”,直接在患者身上示范,让患者自已体验方法的要领和实际效果,体验到这种操作的优点后,患者学习起来自然更投入,就更容易掌握了。

1.2 通俗性 即健康教育语言、形式、通俗易懂,易接受。由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较多,文化程度、背景不同,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少用或尽量不用医学术语,遇到必须使用医学术语时,则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解释,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如在讲述腹式呼吸锻炼时,告诉患者“腹式呼吸”就是喘气的时候肚子尽量地鼓起和收缩,就好像呼吸的气体是进出于肚子一样,这样讲患者就明白了。

1.3 随机性 健康教育时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由于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非常注意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文化程度低的患者,主要采用口头教育,有操作的话进行现场演练,让患者当场能复述教育内容和掌握操作要领,对文化程度高一点的患者,可结合采用文字性教育,如标语、板报、挂图、传单、小册子等。最后和患者共同讨论应该采取的健康的行为。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也能更大程度地让患者参与自身的健康管理。

1.4 强化性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表情,来判断患者是否明白。当然也应注意对患者充分尊重和友好,真诚相待,耐心负责,决不能自以为是或用说教的语言,切忌生硬等语气。

2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病症简介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其发病可能与感染、理化因素、过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降低,营养不良,遗传因素有关。此病严重时可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应积极防治。

2.2 心理指导 患者因担心疾病转归而焦虑,护士可向患者说明主要配合治病护理措施,病程可得到缓解,无须过分担心,过分焦虑会不利于治疗等。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家属对患者经济、精神上的支持。如果有条件可请同种疾病恢复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饮食指导 加强营养,多食肉类、蛋类、蔬菜水果、多饮水。忌辛辣刺激性、生、冷及油腻食物,戒烟酒。

2.4 作息指导 保证充足睡眠,以半坐卧位为佳。根据呼吸困难程度进行运动,鼓励患者活动增加、情绪及身体处于有压力的情况时,使用控制呼吸的技巧(包括腹式呼吸法及缩唇呼吸法),并且从床上锻炼到床边锻炼,逐渐延长步行距离,及增加运动量[1]。

2.5 用药指导 其用药主要的抗生素、镇咳、祛痰、平喘类药,应在医生或护士指导下遵医嘱服用药物。用药过程中,告知患者有可能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如皮疹、皮肤瘙痒、心跳、头晕、手颤、咽痛、溃疡等应及时返院告诉医护人员。但对一些比较紧张、疑心太重的患者,又不能直接将这些症状告知,防止误导患者。

2.6 特殊指导

2.6.1 若痰多难以咳出,可进行有效的咳嗽、先做5~6次 深呼吸,吸气后屏气片刻,然后进行咳嗽,这样使分泌物从远端移向大气道,容易咳出,每2~4 h进行一次[2]。也可使用胸部叩击,两手手指并拢拱成杯状,腕部放松,迅速而有规律地叩击胸部各肺叶、每一肺叶反复叩击1~3 min。

2.6.2 教会患者呼吸训练方法,如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可有效增加肺部运动的力量和效率,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提高肺泡通气,降低呼吸功耗,达到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换气功能改善。

2.7 其他指导

2.7.1 戒烟、酒

2.7.2 注意天气变化,防受凉。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2.7.3 注意室内空气清新,室温18~20度,湿度50%~60%,避免刺激性气体粉尘等。

2.7.4 加强身体锻炼及鼻耐寒锻炼,增强抵抗力。

2.7.5 有如下情况应及时就医: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加重,发绀,发热,心率快,胸闷不适等。

3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健康教育的评价方法

3.1 与患者交谈的方式

责任护士、护士长采用与患者交谈的方式了解和检查健康教育执行的程度和质量。特别是病情较重,复诊次数较多的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如何,患者的健康意识如何,更能通过谈话清楚地评价到。

3.2 发表调查 向患者发放意见征询表,通过收集信息,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修正制定措施、促进健康教育方法及内容。

小结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将更加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实施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各种治疗有增效的作用。

篇(10)

Hulunbuir city area community senior citizen health education condition diagnosis

LIU Yu-liang CHEN Jun-guo

【Abstract】senior citizen's health education must have good protects the trouble communication to be able to obtain satisfaction the effect,in this investigation discovered has the minority patient not to be willing to coordinate,after the patience explanation,persuades only then to be able a better ditch energy. We must through the many kinds of channels,strengthen the community nursing staff's comprehensive quality raise,causes it unceasingly perfect and is rich oneself.

【Key word】investigation;Asks the volume;Chronic illness;Manner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通过调查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建设镇与哈克镇60岁以上老年人130例,其中女性52例,占调查人数的40%;男性78例,占调查人数的6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72例,占调查人数的55%。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60岁。

1.2 方法:对建设与哈克两镇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随机性调查表研究,内容涉及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患慢性病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等八项内容,其中对健康教育需求我们列出了十个问题,对每个问题按肯定或否定回答,然后按每项的累计人数计算百分率,共发出问卷130份,收回128份,有效率98%。

2 结果

2.1 一般健康情况:从图1中可看出,128例老年人中,健康状况良好33例,占调查人数的25.78%,只患一种慢性病58例,占调查人数的45.31%,合并两种以上慢性病的37例,占调查人数的28.90%。

图1 128例老年人健康情况

2.2 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从下表中可看出,社区被调查的128例老年人中,只有20%的老年人并不愿意改变以往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98%的老年人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知识,90%的老年人对表中1~7项内容表示欢迎态度,80%的老年人对健康教育的形式,以及通过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持肯定态度。

2.3 分析

2.3.1 乡镇社区老年人健康观念陈旧,参与健康教育的主动性不强。乡镇社区老年人由于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文化程度偏低,导致他们的健康观念陈旧绝大多数的社区老年人还只是持有“有病才去就诊”的陈旧意识,没有意识到可以通过自身行为的改变去减少一些慢性病的发生。同时,很多老年人对医疗诊治也存在一些不现实的期望。期望一旦生病,医生或药物治疗就能解决问题。很少有人注意到通过自我生活方式的控制来维持健康,自我健康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学习健康知识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短期宣教效果不明显,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成效。对不良行为态度与保健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但行为的改变更困难。[3]

2.3.2 乡镇社区老年人文化水平低,做为健康教育工作对象,被动认知能力差。我国农村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低。2000年全国抽样调查[4]显示,87.4%的农村老年人未接受初等教育,82.9%的农村女性老年人根本没进过学校。而且,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这种低文化素质状况可能给健康教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即较低的文化水平以及与之相应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必然影响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2.3.3 针对社区健康教育行为,老年人容易存在偏执情绪。老年患者年龄大、反应迟钝、容易遗忘,对健康教育的内容不易理解,尤其是有的患者性格固执,即使理解,也不愿改变自己过去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抽烟、饮酒、过度劳累等。根据研究结果发现,80岁以上患者与80岁以下患者对宣教内容接受程度差异有显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宣讲的内容掌握越差。[5]另外,社区老年人对健康教育需求也明显存在偏面性,从调查中发现,15%的老年人对接受健康教育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只根据自己所患疾病选择与自己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而对接受全面的健康教育知识的意识还较淡漠,甚至于不愿意关注与自己疾病无关的老年人保健知识。

3 讨论

3.1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健康教育取得成效的保证。老年人健康教育要有良好的护患沟通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本调查中有少数患者不愿配合,经耐心解释、劝说才得以完成答卷,科学的健康教育从确定目标到拟订、实施健康教育计划以及效果评价等这些环节均需要患者参与,上述过程顺利、真实、有效及严格的进行,必须有良好的护患沟通作基础,使护患双方共同建立起一种指导--合作的关系,相互理解、支持和尊重。我们同时应该了解,老年人健康教育一方面能协助个人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培养其自尊心,建立责任感;另一方面,能促进社区的健康责任感[6],对提高老年人的卫生知识水平和防病治病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采用计划性教育,随机性教育,示范性教育和以点带面教育[7]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让老年人认识到学会自身保健是免除疾病,减少病痛,增进健康的关键。

3.2 健康教育应讲究方式方法。健康教育是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要多关心、体贴,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如有的老年患者因阅历多而性格固执,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就必须要有耐心,潜移默化;有的老年患者知识丰富、文化程度高,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也高;有的老年患者听力减退、动作迟缓,应在健康教育中反复讲解和演示,多鼓励和引导;同时还应尊重患者人格,热情耐心,用职业魅力感染患者的学和做,以达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8]。

3.3 加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提高健康教育业务培训。由于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现社区医护人员掌握的基础理论,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医护工作的要求。健康教育内容不仅涉及到医学、护理,还有社会、行为、教育、心理、人文等学科。相对滞后的护理知识,限制了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另外,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当务之急,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目前护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没有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护理需求的变化,这是极需要解决的问题。单纯的医疗护理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精神、心理、生活等多方面护理的需要。充分利用教学医院现有的资源,请医院从事老年病研究的专家讲课,包括老年基础医学、老年临床医学、老年心理、老年护理等各个方面。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其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自我,拓宽知识范围,提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杜治玫. 护理学新论[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50

[2] 河北职工医院.健康教育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64 - 168

[3] 冯晓昕等.社区中老年人健康教育方式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6.40:116

[4]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465

[5] 李九林. 影响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安徽医药 2006,5:381

[6] 李继坪主编.社区护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

篇(11)

按照我们国家的标准,六十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这个单纯就年龄为划分的标准,是作为一种退休年龄的制度而言,却并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事实表明,许多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科学家、发明家等,在他们的老年期仍然大有作为。因此,人到退休年龄时充分注意个别差异与个别需要而作适当的留任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在上几个年代,我国的老年人少,而且社会变迁也少,大多数的家庭生活稳定,家庭关系和睦,老年问题尚未成为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深刻变化,人生价值观念的更新,老年人的家庭成员也发生了变化,如失去了配偶,结了婚的子女离开家庭等等。更有甚者,有的子女照顾老人,其目的是为谋取老人的遗产;或虐待老人,使其无法生存。这样,就使老人价值观降低、孤独、无人照料,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尤其近年由于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老年人占的比例逐年升高,国内外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研究。例如兴起的科学有老年学,老年病学,老年心理学等等。作为与老年人健康问题接触机会颇多的医护人员,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与其心理因素有关,而心理因素能直接地反映到心理行为及其适应社会的行为。因此,大家都多些关心老年人,为使其能够在祥和的气氛中生活,展开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及对老年人适应社会的行为(简称适应行为)研究,是很必要的。本文就个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老年人的心理行为及其适应行为作粗略分析与体会,供同行们参考,以期作抛砖引玉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