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工程审计案例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Y公司为了解决搬迁问题给员工带来的不便,2010年9月自筹资金新建住宅楼,该项目分为一期和二期工程,建筑面积约182500平方米,工程项目主要包含土建、给排水、电气照明、消防设备、高低压设备、装修、应急照明系统、市政道路及配套设施等,竣工时间为2013年12月。本文选取Y公司员工住宅项目为案例研究对象,并将项目分为投资立项、设计勘察、招投标、施工和竣工结算五个阶段,重点对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成本管理情况和利润分配情况进行审计,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一)投资立项阶段针对工程投资立项阶段进行审计,审查情况如下:截至2011年4月30日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额占总投资40.88%,为20324958.74元,按照投资进度,项目资本金应为4376876.75元,实际到位资金为3897000元,未到位479876.75元。2012年4月,Y公司开始进行二期扩建项目,因该工程未经过发改委审批同意,无法取得银行贷款,故挪用了一期的流动资金,一期的贷款合同规定,乙方没有依照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甲方有权力不发放贷款或提早收回部分甚至全部借款。同时,罚息利息为乙方违约使用的那部分资金在合同约定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再加收100%。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开始启动,项目概预算于2010年12月完成,前期费用概算投资740万元,于2011年5月动工,截至2011年5月,实际列支的前期费用为3860万元,经核查,2011年6月,开工日到项目核准日前期管理性费用列支了500万元。该项目发生征地补偿费1200万元,财务人员将该笔费用计入前期费用。审查财务报表发现“,在建工程———基建工程支出———其他费用———工程前期费”科目中列支了该项目设计费400万元。抽查时,没有办法提交前期费用的原始凭证。
(二)设计勘察阶段审核发现,改工程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未严格执行设计流程,导致建设规模超标,建筑规模超过批复的初步设计的建筑面积,投资规模相应超标,违反了国家建筑规模要控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规模±5%范围和投资规模要控制在±10%范围的规定。
(三)招投标阶段该工程设计在住宅区中央新建一条景观大道,道路全长1500m,道路宽幅24m,道路采用重胶沥青混凝土,贴200×200道板,每隔50m在道路一侧设预留井,预埋PVC管道。2012年3月完成施工图设计,拟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工程量清单由某设计院编制,公司进行审核,招标控制价为3000万元。在审核工程量清单的时候发现,预留井在工程量清单里未计入,预留金300万元未列入清单。该市人工费是56元/天,而招标栏目里人工费48元/天;材料费未按规定套用消耗量核算。
(四)施工阶段Y公司未指定基建财务管理制度,也未建立会计核算办法,会计核算随意性较大。设置会计科目时,在对“在建工程”科目核算,没有按规定设置明细科目,2013年2月依据银行付款凭证直接计入“在建工程”。Y公司聘请专业物资保管单位进行该项目工程物资管理,同时Y公司自设物资管理部门协助管理。竣工决算时,发现物资管理部门未及时办理工程物资实物出库手续,会计核算也无法及时办理工程物资的财务出库手续,导致在竣工决算之日“工程物资”科目还存在余额。进一步核查发现,该工程“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待摊支出(办公用品购置费)”并未设置登记簿,未进行明细登记,影响资产管理的完整性,不利于资产清查移交。该工程需要一批通风设备。经过设备招标,S设备制造公司成为该通风设备的供应商,并和Y公司签订了供货合同。合同约定货款支付方式,同时约定如果技术要求发生变化时,合同双方应及时办理补充协议,调整合同价款。合同签订生效时付款至合同价款的30%,货到现场付款30%,验收合格后付至95%。由于工程发生变化,通风设备相关组件减少,因此通风设备的价款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23700元/台调整为17800元/台,共计16台,设备总价由原来的379200元调整为284800元。在工程验收付款审计中发现,通风设备已支付工程价款227520元,比合同约定付至60%多付了56640元。
(五)竣工结算阶段2010年10月完成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概算一期建安费用为4860万元,概算总额为6425万元。某招标公司编制的标底预算价格是5354万元,造价咨询公司审核后的标底价为5235万元,超预算价119万元。审核发现设计单位设计概算工程费用没有按照初步设计图纸计算,概算存在漏项情况,材料计价不准确。在工程动工后,审核发现Y公司出资100万元修建一条道路,该道路不属于工程概算范围,但资金来源于住宅楼项目工程款。审核发现,有些项目往来款没有核对,债权债务没有落到到位;在工程财产物资审查中发现,钢材没有进行盘点,在工程物资钢材账务账的结存数和物资保管员账面结存数、实际数量不一致;70件瓷砖虽然进行了盘点,但是没有责任人签署名字,出现责任不明确情况。经审核发现,工程结算金额中对于法国木纹石、冰岛米黄石、铝板、吸音板以及各类开关、插座等暂估价设备材料价差调整与施工合同约定的调整原则不一致。审计人员对送审的综合单价进行分析,施工单位对暂估价设备材料调整未按规定,以Y公司代表和监理工程师共同认可的价格,只计取差价以及差价部分的税金,而是以暂估价设备材料的确认价替换了原清单子目录中的暂估价,重新计算出综合单价,作为结算单价,造成多计暂估价设备材料差价部分的利润67万元。
三、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审计中发现问题的分析及审计应对措施
(一)投资立项阶段该公司未按规定筹集资金、资本金未及时到位、随意拆借资金。国务院对于投资项目要求资本金必须一次缴清,按照批准的工程进程,每年按照比例到位。案例中,项目资金未及时到位,导致使用银行贷款,增加了贷款利息,使工程项目成本增加。二期工程挪用一期工程资金,导致加收罚息的风险,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应专款专用,对于挪用的资金利息进行资本化不合理,导致工程项目成本增加。对此审计人员应认真核查公司资金来源的各明细账户,采用账、表、证查对的方法,每笔资金是否专款专用,督促公司专款专用,确保投资计划得以实现。在前期费用的核算中,通常出现截止时点不合规,扩大前期费用的列支,并对每笔前期费用的录入没有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该项目动工后产生的费用计入了项目前期费用中,动工后产生的管理性费用500万元不应该列支在前期费用中,应该计入管理费用。该项目发生的1200万元征地补偿费不应计入前期费用,应计入征地费用。设计费属于概算投资中的勘察设计费,也不应计入前期费用。去除500万元管理费后,1200万元征地费,勘察设计费400万元勘察设计费后,前期费用发生了1760万元,比概算投资740万元还多1020万元,说明前期工作时间太长,办公费用和人员工资费用发生额过高。对此审计人员应认真学习公司关于前期费用管理的有关制度、办法,收集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文件,查看关于前期费用的财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费用支出的原始单据,要求公司对每笔资金的去向进行说明,对于入错会计科目项目应及时整改。
(二)设计勘察阶段建设规模是投资控制的重点之一,建设方和设计方要严格按照批复的文件规定对规模进行控制,特别是要在设计阶段控制好设计规模。设计阶段是一个工程的灵魂,决定工程规模大小。该工程因为设计院在设计过程中没有按照经批准的初步设计中的建设规模进行严格控制,Y公司也没有严格按照批复文件中的要求执行,由于双方对整体规模控制不严格,施工过程的随意性较大,没有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导致建设规模超标。发现该问题后,审计人员要求对设计院进行通报批评,并责成Y公司向原立项审批单位重新申报立项,增补建设规模。
(三)招投标阶段该项目工程量清单计算存在重大错误,招标控制价的套用不合规。编制清单前需要编制人员理解招标文件的内容,按照招标文件中的要求编制,公司应在编制完成后把好关,请专业造价咨询公司进行审核,工程量清单包含的内容不完整,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在变更事项,该项目预留井未计入工程量,是由于设计缺陷,造成工程量清单漏项,所以在项目设计初期需要详尽考虑审核,预留金300万元没有列入清单会导致后期变更增加项目没有资金,使工程管理处于被动。工程量清单的编制需要三方协商审核,根据计价规定、专业造价管理机构的文件,参考市场价格对人工、材料、设备等价格进行修订。审计人员应督促公司要求设计院造价人员对其编制的清单进行修改,与设计人员沟通,将预留井工程量及暂列金列入清单。为了避免清单内容不完整,可以在工程量清单发给投标单位时,增加一个附表,要求投标方对清单里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或者提出修改意见,在招标答疑是对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进行完善,招标栏标价应符合招标文件和政府制定的有关工程造价办法、规定,材料价格有政府价按价执行,没有按照市场价格执行。
(四)施工阶段Y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Y公司没有以工程实际完成量将投资发生额计入“在建工程”,而以银行支付凭证入账。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导致会计核算混乱,影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能真实反映工程项目投资情况。审计人员应建议公司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包含财务授权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资金票据管理制度等,监督各项制度有效执行。Y公司工程资产管理混乱。对工程物资的管理是反映设备投资的真实情况的关键,也关系到工程项目是否能按时竣工决算。通常存在设备、材料未及时办理出入库手续,登记的资产和实际情况不符等问题。Y公司不及时办理出入库手续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同时给工程竣工决算编制带来巨大工程量,资产物资未设置备查账簿,导致无法完成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审计人员应在报告里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要求及时督促办理出入库手续,提高公司内在建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水平。经审计人员查实,多付货款的原因是合同双方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办理补充协议,调整合同的价格,Y公司在付款时未认真审核造成的。合同双方应严格执行合同条款要求,如果设备的技术参数发生变更时,应该及时签订补充协议,调整合同价款;Y公司在付款时,应认真核查设备进场验收单,检查到场设备是否满足合同规定的技术参数,核查无误后才可以支付价款。同时审计人员应建议Y公司在工程验收付款时按调整后的合同价款支付。
0 引言
在新的发展时期当中,建筑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工程施工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深基坑工程施工不仅十分复杂,而且风险较大,如果没有有效的安全管理,将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做好深基坑工程安全管理成为了施工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1深基坑工程的特点
(1)区域性:深基坑工程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区域进行深基坑工程施工,也会存在较大的区域性差异,因此进行深基坑工程施工时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地质环境和周边环境确定施工方案。
(2)临时性:深基坑工程大多都是临时性的工程,因此其与永久性的结构进行比较其设计的安全储备要低很多,同时多数业主想要尽可能的降低投资的成本,进而会增加深基坑工程的事故的发生率。
(3)复杂性:深基坑的支护工程是深基坑工程中受外界影响因素较多的一项工程,其中水、土因素是深基坑设计与施工的两个关键因素,但是由于区域的土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存在着不均匀性和复杂性,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勘查的难度,进而会给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
(4)施工周期长:深基坑工程虽然是一项临时工程,但是深基坑工程从实施围护结构,开挖支护再到全部的隐蔽工程,由于会受到施工环境、周边环境以及降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会增加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也会延缓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进度。
2深基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勘查设计的局限性。
勘查设计人员的经验与专业水平对深基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目前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大多是一半靠经验、一半依据理论的形式,目前我国已有关于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规程,这只是给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意见。但是复杂的地质环境下,土的性质以及水文地质的情况存在着严重的区别,同时由于对基坑稳定的验算、土体变形的计算以及挡土支护结构强度的计算等等方法很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目前我国的深基坑工程的勘查设计的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基坑工程支护工程的临时性。
深基坑的工程造价在整个工程和结构工程中占很大比重,但是由于深基坑工程属于临时性的工程,因此大多数的业主在深基坑项目中投入的资金与管理都比较少,一般业主会将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按固定总价的方式承包给施工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施工单位经常会以减少投入为目的,常常会忽略了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
(3)环境的敏感性和社会的危害性。
一般深基坑工程都处于城市中心地段,用地稀缺或环境要求高,常处于繁华地段或者是老城区,因此深基坑工程的周边通常会存在着较多的建筑以及道路等等,在这种复杂的地质环境下,深基坑工程的施工不仅会影响土体的静力平衡,同时还会对周围的建筑、地下水位以及径流路径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引发各种环境问题。
(4)管理者的盲目性。
深基坑工程是一项复杂、施工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对项目管理的专业水平和素质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研究表明,很多深基坑工程的项目管理单位都没有足够的专业水平,同时还不重视基坑的安全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大的增加深基坑工程的安全隐患。
3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案
3.1支挡式结构支护的管理
支挡式结构包含了悬臂式支挡结构、支撑式支挡结构以及锚拉式支挡结构,同时支挡式结构又是由支撑杆件、锚索、地下连续墙、排桩、SMW工法桩、钢板桩等中的一种或者是几种组成。
(1)地下连续墙和排桩的安全管理。
对于机械成糙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施工的过程中机械伤害的事故发生的频率较高,因此在进行连续墙施工的安全管理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应该确保施工机械的质量安全,确保机械的质量合格,同时施工中注意定期对钢丝绳进行检查和更换;在进行机械施工时,应该确保机械施工区域的平整度和夯实度,特别是钢筋笼吊放的路径必须硬化,尽可能的减少因为施工场地的原因引发的机械事故;当施工的周围存在地下管道、建筑物或杆线时,应该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破坏。
支挡式结构的排桩有钢板桩、SMW工法桩、钢管桩以及灌注桩等,要注意吊装时的安全防护措施;当进行人工挖孔作业时,应该注意:对人工挖孔桩应该制定相应的专项方案,当桩高在16m以上时应该请专业人士进行论证;孔壁支护高度尽量缩短,一般不大于1m;孔内送风,防止中毒;排水时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2)锚杆施工的安全管理。
深基坑的锚杆施工由于会受到操作平台、锚杆抗拔承受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锚杆施工时容易发生施工人员高处坠落、基坑坍塌等安全事故,锚杆施工的安全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锚杆施工应该严格的按照工程施工的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当锚杆的固结体的强度大于15MPa并且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应该及时的进行张拉锁定,并对锚杆的抗拔力进行检测;应该搭建安全稳定的锚杆施工平台。
(3)土钉墙支护的安全管理。
土钉墙一般是由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钢管土钉等成分构成,研究表明,在进行土钉墙的支护施工时很容易发生坍塌事故,因此在进行土钉墙支护的安全管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设置足够的观测点,对边坡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的检测;完善应急措施和抢险措施,确保施工的安全;在进行钢筋网焊接时,应该确保电焊机处于绝缘、稳定的平台上,漏电保护要设置到位。
(4)重力式水泥土墙的安全管理。
重力式的水泥墙多采用的是实体状或者是格栅状的结构,因此具有质量、体积大等特征。应该多注意施工设备的安全和规范施工的流程,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3.2基坑开挖过程的管理
基坑土石方开挖过程总的来说需要明确挖土顺序,保证先支撑后开挖,落实沉降、水位检测,内力检测和变形检测,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即可实现安全完成开挖。
3.3工程的后续安全管理
深基坑施工的后续安全管理也很重要,由于基坑形成后到完成结构施工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良好的工程后续安全管理能够有效的保障工程安全、正常的进行。进行工程的后续安全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加强对基坑的相邻建筑以及基坑周边的变形观测和水位观测。
(2)定期检查深基坑工程的日常工作,对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事故进行应急演练,有效的提高事故发生的救援效率。3)当深基坑工程完成后,设计单位应该对深基坑工程进行再次审查和验收,对于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4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做好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工期、企业形象和投资效率,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控制施工风险,施工质量得以保证,使整个工程处在可控的状态,不然会对工程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把握好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是工程顺利完成的有效保证。
随着建筑安装工程中的渗漏问题严重性的逐步提升,这种渗漏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建筑用户的正常生活,而且还造成了整体建筑工程质量的降低。因此,国家目前已经开始了对于此项问题的大力关注及整治,相关的工程施工单位如果不能切实地将这项问题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彻底解决完善,必将影响到其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中的发展。而本文出于推动渗漏问题的全面解决同时为相关的建筑单位提供建议的目的,对建筑工程的安装工程中存在的渗漏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是从安装工程整体的渗漏原因及治理方面进行了分析,然后又从几种常见的渗漏问题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对于相关原因以及处理建议的具体谈论。
一、建筑的安装工程整体渗漏原因及施工注意事项分析
当前,人们对于建筑的功能性要求逐渐增多,而建筑建设中安装工程的整体工程量及复杂程度也日益提升,这就为工程渗漏问题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契机,此渗漏问题不仅影响着建筑用户对于各项功能的正常使用,还严重地损坏着工程的施工单位在建筑用户之间的口碑。因此,安装工程的相关施工单位必须着力解决此项渗漏问题。而本文下面就从整体的渗漏原因以及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出发做一下分析:
首先,就渗漏问题在安装工程中不断出现的原因方面来讲,一方面,相关的施工人员对于工程施工的方案设计不当或者是不够详细;另一方面,施工人员没能够为安装工程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再一方面,施工人员未能严格地遵照施工的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使得施工中的孔洞或者管套等都存在着处理的缺陷。总之,渗漏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其施工人员必须要从综合治理以及细节治理的方面做到对于各项因素的全方位考虑及分析,才能够切实地使每一项安装工程达到建筑用户对于各项功能的使用要求。
其次,从施工人员防治渗漏在整体上应该注意的事项来讲,一方面,在具体开展施工之前,这些人员必须确保对于施工图纸做到了然于心的理解与把握,并保证各项施工要求条例实现清晰明确的实现,不会使施工人员工程开始之后因为忙乱而遗漏事项。而且,施工人员还必须积极考虑到各种管线的具体走向,以及施工的土、料堆放场所和开挖工作面所占据的场地的地形及地貌等。另一方面,施工人员要做好对于施工测量工作的有效准备,将中心线与边坡的系数等容易在开挖后受到限制的因素切实地考虑在施工放线过程中,然后遵从科学合理及经济性的原则进行管沟的开挖。再一方面,施工人员必须要加强对于具体测量工作的重视力度,保证每一道测量工序都处于严密的控制中,避免出现任何的差错。
二、建筑的安装工程容易常见的渗漏问题以及处理建议
本文下面主要是从室内的给排水管道以及多水房间的渗漏两个方面,对渗漏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具体处理建议进行一下探讨:
(一)室内给排水管道产生的渗漏现象
首先,就给水管道出现渗漏问题的原因来讲,某些表面含有裂纹或砂眼的不符合国家的材质标准的管道材料被用作穿过楼板的建材,并且没能未这些管道做套管保护或套管高度未达标准;或者是用来进行连接的丝扣存在着丝牙破烂、零配件存在砂眼、丝扣内外衔接偏松与用力过大的情况;又或者是施工人员在完成管道安装之后没有依照国家的施工标准要求对给水管道内进行油麻、沥青油等的密封,也未进行强度压力以及工作压力的必要试验;还有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没能做好法兰连接的准确对口或位置订正,并存在着螺栓用力单面性的问题。
施工人员要保证给水管道没有渗漏问题出现,就必须在进行安装施工之前,对各种零配件进行严谨的检查以及试安装,及时地更换有问题的零配件,并且保证丝扣的缺牙、烂牙等问题控制在10%以内,而且还要将法兰进行严密、平整的对接,利用对称力来对螺栓进行紧箍处理。同时,施工人员还要在将管道运上楼层之前对其进行组装以及调直,并保证连接力度的适中还要在连接口做好标记,同时要保证对穿楼板管道进行套管处理,套管高度在地面50厘米以上,用沥青油或麻油等进行填管密封。而且,施工人员还必须在安装完成之后进行管道强度的试压工作,保证试压中没有任何渗漏问题出现。
其次,就排水管道出现渗漏问题的原因来讲,排水管道的质量检查不到位,存在着管材裂纹或砂眼等问题,或没有对UPVC管的管件进行深插及清洁处理,或者是没有将铁铸管的各接口进行有效的捻口、没有进行结实的拷打或利用水泥浆进行抹口,在安装完成之后没有对各个管道口进行封堵检查,也没能进行有效的灌水、通水以及通球试验等。
施工人员要避免排水管道出现渗漏,就必须按照国家要求对各部分管材进行质量检测,并利用小锤对每一个铸铁的排水管道进行轻敲击检测,以及进行抽查的灌水试验,以保证管道的表面不存在裂缝、砂眼等问题,并且按照要求对铸铁管道进行承插口打磨、填料处理、螺母拧紧以及预制管道养护等保护处理。而且,施工人员要将管道连接的内外壁清洗干净并用专门的粘结剂均匀涂抹之后才能对UPVC管进行深插施工。并且,施工人员在完成安装施工之后,严格实施通球、通水等试验。
(二)多水房间产生的安装工程渗漏现象
首先,多水房间产生的渗漏主要出现在厨房、卫生间、盥洗室、浴室等几个部位,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设计图要求对洗衣机的排水口、地漏或拖布池等位置设置防水层,这就导致了地面渗漏以及墙面洇水等问题的出现。同时,施工单位和安装单位之间没能做到有效协调,导致混凝土预留孔挪位、模板拆除过早、混凝土填补配料强度过低、临时照明灯未安装、防水层涂抹不均匀等问题的出现。而且,具体施工人员在进行管道安装时,未能够严格地处理好管井、管道、地面等交接工作,或地漏排水与地面交接不紧密、卫生器具未进行二次的蓄水实验等。
施工单位要避免这些部位出现渗漏问题,就必须严格地针对施工设计要求来进行预留管道洞口的预留设置,并且根据施工规范标准积极地做好对于地面管道的周围补洞工作,还要对厨房、浴室、卫生间等非常潮湿的房间的底部设置混凝土的防渗带。而且,最为基础的一项就是,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做好各项材料的质量选择,尤其是要做好对于补洞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保证各个容易出现渗漏问题的部位都得到混凝土的有效保护。
结语:
安装工程出现的渗漏问题对于建筑使用者以及施工单位都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施工人员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对于各项渗漏问题的分析,然后针对问题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渗漏问题实施有效的防治。
参考文献:
[1] 孙晓明. 安装工程中渗漏防治技术[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04)
一、前言
深基坑一般指开挖深度超过5m的基坑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深基坑工程包括基坑支护、基底加固、降水、土方开挖等内容。H1深基坑有以下特点:[2,3]①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综合性和个性。深基坑工程涉及土力学中稳定、变形和渗流3个基本课题,土压力引起支护结构的
失稳、渗流引起土体破坏、基坑周围地面变形过大都可能引起事故。②具有很强的时空效应和环境效应。深基坑的空间效应表现为其深度和平面形状对深基坑的稳定性和变形有较大影响。时间效应表现为土体蠕变使土体强度降低,使土坡稳定性降低。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影响基坑变形的因素众多,地基土有非均质性,深基坑工程外力不确定性、变形不确定性和土性不确定性决定了基坑具有很大的风险性。④具有开挖深、工程量大、工期紧的特点。⑤深基坑事故具有突发性、危害大、损失多、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二、深基坑工程的事故产生的原因
1.按照责任单位
事故按照责任单位共分6类,包括:①建设单位无计划盲目建设,无限度地压价,无限度地压缩工期;不适当地参与选择或强行拍板开挖方法或者支护方案。②勘察资料不详细,勘察资料提供的数据不全面;地质勘察数据处理失误,勘察报告提供的粘聚力、内摩擦角均比实际数值大,使支护结构设计不安全。③基坑设计人员经验不足、判断失误、考虑不周;采用的计算模型错误,支撑结构设计失误,设计计算错误,超载取值有误,止水帷幕设计有误,设计安全系数过小;过分相信软件计算结果,未能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做出判断。④施工组织设计不当,施工方案不合理,没有经过专家论证;支护不及时、挖土与支护严重脱节、超挖、基坑长时间暴露;处理水患措施不力、基坑施工经验缺乏。⑤现场监理失职,不熟悉深基坑施工、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⑥监测数据不真实,监测点布置不合理等。这些单位造成事故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2.按照破坏模式
基坑工程事故按照破坏模式可分以下几种破坏模式,各破坏模式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
(1)刚度破坏包括围护墙体的强度破坏和支撑结构的强度破坏。
①围护墙体的强度破坏:由于超挖、超载、支撑不及时等原因使得土压力引起的墙体弯矩超过墙体的抗弯能力,导致墙体裂缝或断裂破坏。
②支撑的强度破坏:当设置的支撑强度不足或刚度过小时,在侧压力的作用下支撑破损或压屈或折断引起的破坏。
(2)稳定破坏包括滑移整体失稳、踢脚隆起失稳、管涌失稳、底鼓失稳、槽壁坍塌失稳、坑内土体滑坡失稳。
①滑移整体失稳:在松软地层中,由于支撑位置不当或施工中支撑系统结合不牢固等使得墙移过大,或者地下连续墙插入比过小导致基坑外整个土体产生大滑坡或塌方使得支护系统整体失稳。
②踢脚隆起失稳:软弱的粘土层中,基坑开挖使墙体向内侧挤压,基坑下方的土体向上抬起,如果墙体的插入比过小,开挖到一定程度后坑底土体就会隆起,坑外地面下陷,严重时,会导致墙体坍塌,支护体系破坏。
③管涌失稳:在含水的砂层土中采取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时,坑内挖土抽水使坑内外产生水头差,如果止永帷幕深度不够或者止水帷幕在较深位置存在缺陷,在渗透水流的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粗颗粒先后被渗流带走,土体内形成通道,即管涌,严重时,会导致地面下降,围护结构破坏。
④底鼓失稳:如果坑底有薄的不透水层,而且不透水层下方有较大水压的滞水层,当土重不足以抵挡下部水压力时,坑底会发生隆起,严重时,墙体失稳。
⑤槽壁坍塌失稳:在饱和含水地层,由于墙体存在裂缝等质量缺陷时使得围护墙墙的水效果不好或止水结构失效,导致大量的水夹带砂粒由接缝涌向坑内,严重时.引起支护结构失稳和地面塌陷。
⑥坑内土体滑坡失稳:长条形基坑内分段开挖时,由于放坡过陡、降雨或其他原因引起土体滑坡,有时土体会冲毁基坑内支撑和立柱进而导致基坑破坏。
(3)刚度破坏:由于围护结构刚度不足、墙体渗漏引起地层损失或者由于高压旋喷土体加固造成土体破坏使得围护结构变形过大造成周围建筑物、路面及地下管线破坏事故。
3.与水有关的事故
软土基坑中基坑工程常常遇到地下水,许多基坑事故都与地下水治理不当有关,特别是暴雨渗入、管道漏水等对基坑有很大的危害。水患是造成许多基坑工程事故的直接或间接的客观原因之一。根据对75个地铁基坑事故的统计,与水有关的基坑事故约占基坑总事故的70%。
三、深基坑工程事故的应急处理
深基坑工程不可预见因素多,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好应急准备,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对基坑及其周边环境的影响。
1.整体或局部土体滑塌失稳
(1)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采取坡顶卸载,降低水位,加强监测。
(2)当坑边土体严重变形且变形速率持续增加有滑动趋势时,应视为基坑整体滑移失稳的前兆。需对支护结构进行回填反压,等基坑变形相对稳定时,采取支护结构补强措施,可采用增设锚索(杆)或增设支撑结构等。
2.踢脚失稳
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在坑底桩墙前堆砂包反压,在基坑外侧挖土卸载,根据失稳原因进行被动区土体加固,如在档土桩被动区打入短桩加固等。
3.管涌失稳
停止基坑开挖、停止降水、灌水反压,等管涌、流砂停止后,进行坑外桩后压浆堵漏、被动区土体加固措施。如果管涌水流很大,可在出水口上堆压砂包以分散渗透路径减小动水压力,然后再进行双液注浆。
4.槽壁失稳破坏
(1)若发现连续墙渗漏或者止水帷幕止水效果达不到要求,应立即对漏水量大、漏水点较深的情况,采用双液灌浆进行堵水,采用水泥浆和水玻璃的混合浆液进行堵漏,不仅速度快,而且效果好。
(2)若漏水点较多,必要时,需在止水帷幕外侧进行旋喷加固。
5.围护结构位移过大
(1)由于支护结构位移过大坡顶产生裂缝时,需采用黏土或水泥砂浆对裂缝进行封堵,以免雨水溶入,土体软化,坡面水压力增大,寻致支护结构位移进一步加大
(2)当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明显倾斜时,可在坑底与坑壁之间加设斜撑,如基坑周边场地允许,可设置拉锚。
(3)坡顶或桩墙后卸载,坑内停止挖土作业,适当增加内撑或锚杆,增大内支撑预应力。
6.周围地面沉降过大、建筑物破坏
(1)在需进行沉降控制的建筑物和降水井之间设置回灌水井或回灌水沟,通过水井或水沟向土层注水以维持坑外地下水位的原始高度,减小土体有效应力从而减少地基沉降量。
(2)通过劈裂注浆使得地层中形成脉状或厚板状胶结体,达到地基土体加固的目的。
(3)当基坑周围建筑物发生严重开裂、倾斜时,应立即组织人员紧急疏散,并立即用支撑加固或拆除。
7.水管破裂
先关掉给水阀门,探明裂口位置、形状及大小。如果裂口不大,可将木头削成与裂口相同形状并楔入裂口,然后浇筑水泥砂浆。如果裂口很大水势无法控制,需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四、工程实例
1、概况
2010年8月,广东省湛江市某深基坑发生一起管涌坍塌事故。因大量水、流砂涌入旁通道,引起周边地区地面沉降,造成三幢建筑物严重倾斜,防汛墙由裂缝、沉降演变至塌陷,由渗水、进水发展为结构损坏,附近地面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沉降,并发生了防汛墙围堰管涌等险情。
2、事故原因分析
由于发生事故的联络通道所处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处在第7层承压水地层中,开挖过程中承压水冲破土层发生流砂,流砂的产生带动土层扰动、移动,造成结构破坏,引起地面土体深陷,继而发生地面建筑物倾斜、部分倒塌,防汛墙沉陷、坍塌等险情。事故原因是施工单位在发生故障、险情征兆出现、工程已经停工的情况下,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险情,现场管理人员违章指挥施工,施工单位未按规定程序调整施工方案,且调整后的施工方案存在欠缺。总包单位现场管理失控,监理单位现场监理失职。
3、事故处置对策
(1)通过设立钢筋混凝土封堵墙、架设支撑和预埋加水管、设置混凝土塞以封闭 ,同时向坑内灌水,尽快形成和保持坑内外水土压力平衡。通过水压自动监控系统,实时检测水位、水压和流量。
(2)为防止海潮和地表水进入事故区段,抢筑防汛围堰、对风井实施加盖、封闭;采用旋喷桩,对渗水处紧急封堵、在主堤内侧增设钢板柱、对主堤和内侧地面进行注浆,采取吹泥管袋镇压棱体、土工布和模袋混凝土罩面,全面加固防汛主堤。
五、结语
(1)通过对基坑事故的研究,得出了基坑觉事故的原因,为今后基坑施工提供借鉴,减少工程风险。
(2)施工单位是事故发生的主要责任单位,约一半以上的事故都与施工单位有关,管涌破坏约占总事故的30%,与水有关的破坏约占总事故的70%。
(3)给出了基坑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准备必要的应急物质,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可以最大限度地较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09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02
【 abstract 】 in high-rise building stacks of today, deep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this paper is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common appeared the quality safety problems of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so as to ensure that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and it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safety.
【 key words 】 deep foundation pit; Main parties;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经济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工程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不得不发展地下空间,如地铁、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等,这也就必须进行基坑开挖。在基坑开挖施工中常常会出现大量的问题,有的甚至危及人民财产安全或者破坏社会稳定,这样就需要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保证以后的工作不会犯同样的错误。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经历,分析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出现的常见质量安全问题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1常见质量安全问题
1)擅自修改设计。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当前形势下,为节省造价,随意修改已审查通过的施工图,如取消坑底被动区土体加固、简化电梯井等坑中坑支护方式等,导致现场实体支护存在安全隐患。
2)支护结构施工质量不符要求。施工单位未按图施工,偷工减料,支护结构完工后未按规定实施实体检测。
3)施工速度过快。未按设计要求分段分层、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一次性工作面太长或上一步坡面刚施工完就开挖下一坡面。
4)周边环境与设计工况不一致。施工现场材料堆场、塔吊位置、车辆进出线路、出土口等布置与基坑支护设计中地面计算荷载不符,严重超载。
5)土方开挖不规范。挖土工程经常由当地的地霸(工程所在地的乡、村成立的所谓公司)负责施工,实际开挖面和开挖深度均超出要求,且未按规定分层开挖,局部地段甚至一次性开挖到基坑底面标高,挖土不规范使基坑实际受力状况与设计工况差异很大。
6)不重视施工监测。主要是建设单位为省钱不按规定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无检测方案,或者虽设置一些测点,但内容不全,数据不足,忽视坑边住宅的检测,不重视监测数据,监测工作形同虚设。
2预防措施
2.1前期准备
1)建设单位应当在勘察设计前对深基坑附近的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现状以及同期施工的相邻建设工程施工情况进行调查,并及时将调查资料提供给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
2)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当邀请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及基坑周边相关的市政、公用、供电、通讯等有关单位,介绍设计、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征询相关单位意见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现状进行拍照、测绘或摄像,作好详细记录,必要时委托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进行变形监测,出具安全鉴定报告评估其安全性。
2.2勘察设计
1)深基坑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坑中坑除外),以及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深基坑工程的支护构件和支撑构件(含锚杆等)均不得超越红线。
2)勘察单位应当按规范要求对深基坑工程建设地域进行勘察,为深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符合国家规定深度要求的地质勘察文件。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勘察单位应当做好配合工作。
3)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由建设单位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将设计方案和论证纪要报工程所在地住房和城乡建设(或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经论证通过的设计方案不得随意变动,确需修改时,应重新组织论证。深基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根据论证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出具施工图。深基坑工程施工图应当报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通过。
4)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应当按基坑安全等级明确结构变形、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等允许值,以及临界状态报警值,并对施工组织、开挖程序、监测内容、土钉的养护龄期和抗拔力等提出具体要求。
2.3施工、监理
1)建设单位应当将深基坑工程施工(包括基坑支护施工、土方开挖、基坑降水)的施工纳入施工总承包,不得肢解发包深基坑工程。
2)深基坑工程应当根据设计文件和设计技术要求,结合工程实际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当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187号)文件规定的由施工企业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经批;隹的施工专项方案,不得随意变动;确需修改时,应当重新组织论证。
3)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当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规定》(建质[20l1]111号)文件规定的实行现场带班制度,定期对基坑施工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检查巡视。
施工单位应当指定专人对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或监测数据达到报警限值时,应立即停止基坑的继续施工,会同建设、监理、设计、勘察、监测单位迅速查明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后,方可复工。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施工现场必须按专项施工方案要求配备应急抢救物资、器材。
4)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按基坑设计文件及相关标准规定对已完成工程的实体质量进行检测及验收(常规检测项目见表1),合格后方可进入后续工程施工。
表1 常规检测项目表
5)监理单位应当对基坑工程进行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理,审核施工、监测等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督促设计、施工、监测方案的实施,检查各项监测记录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2.4工程监测
1)建设单位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指同时具备岩土工程和工程测量两方面的专业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与施工单位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第三方检测并不取代施工单位自己开展必要的施工监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仍应进行必要的施工监测。
2)监测单位应当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安全等级、基坑周边环境和设计文件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需经建设单位、基坑支护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认可,并严格按认可的方案组织实施。当基坑工程设计或施工有重点变更时,监测单位应与建设方及相关单位研究并技术调整监测方案。
3)下列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
①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的基坑工程。
②临近重要建筑和管线,以及历史文物、优秀近现代建筑、地铁、隧道等破坏后果很严重的基坑工程。
⑨已发生严重事故,重新组织施工的基坑工程。
④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一、二级基坑工程。
⑤其它需要论证的基坑工程。
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警,加密监测频率,进一步实时跟踪监测,并书面通知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
①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
②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变大或基坑出现渗漏、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③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④周边建(构)筑物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或较严重的突发裂缝。
⑤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渗漏等。
⑥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它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3结语
深基坑工程施工比较复杂,涉及面较广,参与单位多,任何一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因此,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以及建设主管部门,应齐心协力,共同把关,才能确保深基坑工程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99)[S].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
-2009)[S].
近年来,随着宁波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多,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的需求同时不断地扩大, 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由于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当,或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季节)等原因,屡有发生基坑垮坍、路面塌陷或基底隆起、临近建筑物沉降不均造成开裂等等工程事故,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造价,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宁波主要以软土地基为主,本文通过以北仑的宁波贝联大厦工程为例,从安全监督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以竭力避免事故的产生。案例基本情况:宁波北仑贝联大厦工程地下两层,基坑长约122米宽约86米,开挖深度8.8米,深基坑局部13.1米,是迄今为止北仑基坑开挖深度最大的工程,以其作为成功案例,对深基坑的施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工程场地原土标高-1.10米,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加两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基坑外侧采用Φ500、Φ700高压旋喷桩挡漏土。本文通过对该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及挖土过程中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总结,文章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撑施工及土方开挖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
从工程开始启动,施工单位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并研究相应对策。
1. 1 深基坑支护施工的不稳定因素存在
深基坑支护施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施工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施工中发现的地质情况与原设计不符或相差较大,仍按原设计施工将达不到理想支护效果;又如支护施工遇流砂、软土层,因其自稳性极差,一旦开挖可能即刻坍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使支护工程施工未能达到设计要求等。
由于现场环境的复杂性,给施工作业带来诸多不便,因为管理人员思想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影响施工质量,可能造成工程事故。比如:不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施工中随意改变设计方案,不按图施工;偷工减料,使用材料不合格;有些施工单位片面要求施工进度,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加快施工进度,而忽视了质量为本的方针,使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1. 2 深基坑开挖过程可能发生严重后果
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开挖和支护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两者缺乏协调,容易诱发工程事故的发生。基坑围护属临时性支护,由于维护不当可诱发事故发生。基坑土方施工时间短,人力、物力施工机械相对集中,思想麻痹,盲目施工,指挥不当等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基坑放置时间过长, 或开挖过程中,对周边可能施加的动荷载未加考虑,基坑坡顶荷载超出设计要求,或重型机械离基坑太近不利基坑安全稳定;未能及时构筑基坑排水沟和集水池,基坑内大量积水。或由于地下水处理不当,导致深基坑工程的事故屡见不鲜。监测等施工动态反馈信息可能有误或反馈不及时,施工中盲目遵循原设计方案,开挖过程没有定期或根本没有对基坑的沉降量和位移量进行观测或未对所测资料及时分析、研究,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诱因之一。
在贝联大厦工程施工中,从基坑支护施工包括钢筋混凝土压顶梁、混凝土支撑梁以混凝土护坡以及砖砌挡墙支护体系;基坑开挖顺序;基坑开挖后的排降水措施、监测手段等方面提前充分作出了施工准备,考虑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拟定了处理方案,以至于工程的顺利完成。
2 深基坑支撑施工及土方开挖的安全工作
2. 1 加强技术管理工作
1) 组成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子。充分认识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所要达到的目的和作用,并让每位参与者都熟悉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做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确保施工技术方案的实施。
2) 按图施工,动态监控。深基坑支护工程主要以挡土、防水等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单一或复合挡土支护结构,有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必须尊重设计、按图施工,但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及设计所依据的资料有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要求在施工中必须依据实际的情况,相应作出一些调整,达到规范要求。
3) 重视信息法施工,强化信息反馈施工的技术分析与管理。深基坑支护工程是包括基坑的开挖、支护、防水及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单靠数学力学法难以对系统的变化性状作出足够准确的预测,只凭施工经验亦是有一定限制。因此,只有利用监测信息反馈分析才能较好地预测系统的变化趋势,监测方案应在做施工设计方案时一同考虑,定出监测内容与要求,做到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动态性,从而为及时修改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等提供准确的数据。当出现险情预兆时可提高警惕,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 2 加强质安管理工作
施工中应及时做好材料送检工作,所用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建立以人、物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从技术上、生产安全上) 选任得力、专业性强、安全意识强的人作安全员,并相应明确安全职责,签订安全合同书。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做好“五同时”教育工作,将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并强化到人,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制定并做好质量安全检查措施,列表列出常见施工事故和施工质量隐患或通病的出现部位,产生原因,预防和补救措施。对深基坑不安全或有安全隐患部位,应明视挂牌,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2. 3 保证施工质量与认真组织施工
围护结构的施工质量及土方开挖的合理组织也是开挖成败的关键之一。良好的施工质量和合理的施工组织可以弥补设计上的某些不足,反之,低劣的施工质量和错误的施工组织会使合理的设计付诸东流,在这方面有着许多深刻的教训。除施工质量外,施工组织也不可忽视,土方开挖前应制订。开挖方应严格按设计程序进行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按“先撑后挖”的原则。工程实践证明,开挖顺序不同,支护结构的位移也不同,不合理的施工顺序会大大增加支护桩墙的位移,甚至出现险情。
此外,施工前要充分估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当出现险情时,准备可供选择的应急措施,以免险情出现时,措手不及,延误抢险时机,导致工程失败,造成严重损失。
2. 4 加强施工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支护结构设计成功与否,要通过施工实践来检验,而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状态要通过监测手段来了解。可以说,监测工作是支护结构安危状态的眼睛。它的重要性已为多数的设计、施工及建设单位所认识。因而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施工监测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保证了施工安全。但也有部分建设单位对此重视不够,认为监测工作可有可无,不愿投入资金,马虎应付。有些监测单位素质不高,,不按时观测,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以致在支护结构处于危险状态还未能提供预报,造成事故。一些深基坑支护工程发生坍塌事故,除施工质量的原因外,监测单位未能及时提出预警,以致延误抢险的时机,也是事故及发生的重要原因。
施工监测工作的有无及好坏,不单是影响到基坑自身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它还影响到基坑周围环境的安全。如邻近的房屋、道路、地下给排水、供气、通讯等设施的安全都依靠监测结果来维护。有些情况下,基坑开挖的失败对邻近环境造成的损害、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会比基坑工程本身更为严重。有时支护结构的位移并未引起支护的失稳,但却引起周围建筑的不均匀沉降、裂缝及倾斜等,这些都需要由监测结果来判断与证实。施工监测的意义还不止于此,监测结果作为一种信息反馈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对设计结果进行检验,以致修改设计方案,施工前期的信息反馈可作为修改后期支撑方案的依据。例如,当前期开挖和第一道支撑后支护结构的位移较小,就可以考虑是否削减下一道支撑的数量以降低造价,反之,当前期开挖中支护结构的位移和内力比预计大得多,则应考虑是否加强下一道支撑以策安全。这就是动态设计及信息施工,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应积极推广。
另外,在基坑开挖监测中还要逐步积累资料,以便制订适合本地区软土的基坑支护结构位移沉移控制值。当基坑开挖过程中,位移或位移速率达到多大数值时就应发生预报,超过多大数值就濒临坍滑破坏。这些控制值对今后的深基坑设计施工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 5 重视降水排水及止水问题
中图分类号:TV871.1文献标识码:A
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扼东江、韩江上游,地跨东经115°30′至116°,北纬23°50′至24°37′。1994年撤县建市(县级),全市总面积2104.3km2,耕地面积41.83万亩。根据兴宁市统计年鉴,全市总人口113.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0.78万人;全市工农业总产值73.74亿元(当年价),农业总产值22.05亿元(当年价)。广梅汕铁路、河梅高速公路、205国道和S225省道交汇于兴城,纵横贯穿全市大部分镇。
我市境内河流以宁江为骨干,宁江是韩江上游——梅河的一级支流,位于梅州市西南部,发源于兴宁市与江西交界的荷峰畲。宁江流域面积1423平方公里,占兴宁市境内面积2104.8平方公里的67.6%,河流长度107公里,其中合水水库坝后以下主河道长43.32公里。宁江河及其两岸堤围是宁江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市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担负着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任务,直接捍卫着我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兴宁军事机场、广梅汕铁路、205国道等重要基地和设施,对我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取宁江河中游左岸-----大桥堤围工程(宁江流域内重要的万亩堤围之一,是我市的三高农业基地)为例,根据大桥堤围的工程的设计标准,拟定设计方案并对堤身渗流及渗透稳定和堤坡抗滑稳定计算,确保工程主要建筑物的安全。计算详解如下: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水利部«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综合拟定大桥堤围堤防工程级别为四级,主要建筑物为4级, 设计洪水标准采用重现期20年; 临时建筑的为5级,施工洪水标准为施工期5年一遇。
大桥堤围防洪工程,围内宁江河中游左岸主堤和笃陂河右岸支堤设计方案均采用均质土堤,迎水面护坡的结构形式,护坡迎水面上部采用植草护坡,下部采用砼预制块(厚8厘米)护坡,设置反滤排水孔,孔距2.5米,下设碎石,粗砂垫层,厚各0.05米。并按15米间距设置变形缝,护坡脚基础采用C20砼,宽0.6米,高1.0米,基础深度视河底现状高程并考虑冲刷而确定,转弯受冲段适当加深,防止受水流冲刷而使护坡失稳。
选择代表性断面:主堤宁江桩号24+450断面,笃陂河支堤1+500断面(以下简称断面)进行渗流及渗透稳定和堤坡抗滑稳定计算。
㈠渗流及渗流稳定计算
1、浸润线的计算
浸润计算按稳定渗流的不利情况:临水侧为设计洪水位,背水侧为低水位进行计算,采用《水利水电工程微机通用程序集》中的“K—2”电算程序,借助微机完成。有关数据见表5—1,计算成果见表5—2,5—3。
2、土堤背水坡渗流比降计算
从上述计算成果可知,设计洪水位浸润线的位置,在背水侧堤坡逸出,逸出点的位置见表5-3,选宁江桩号断面和笃陂河桩号断面断面进行渗流比降计算。
1)、宁江断面:
计算简图
图中:ho = 0.919m,H2 = 0.2m,απ= 0.4634弧度L1 = 2.055m,L2 = 0.447m,m2 = 2.0
⑴、沿渗出段AB:(《堤防工程设计规范》P80E.5.3—1式)
J=1/(1+m22)0.5(h0/y)0.25=0.4472(0.919/y)0.25渗出段AB的渗流比降见表5-4。
⑵沿浸没坡BC:(《堤防工程设计规范》P81E.5.3-3)
J=α1(h0-H2)/{2yαα1[(L1α1-L2α1)(L2α1-yα1)]0.5}
α1=1/(1+α),α=0.1476,α1=0.8714;
J=0.6265/{2y0.1286[1.3774×(0.4958-y0.8714)]0.5}
渗没坡BC的渗流比降见表5-5。
⑶沿浸没地基面CD:
J=α1(h0-H2)/{2Xαα1[(L1α1-L2α1)(L2α1+Xα1)]0.5}
J=0.6265/{2X0.1286×[1.3774×(0.4958+X0.8714)]0.5}
渗没地基面CD的渗流比降见表5-6。
2)、笃陂河支堤断面:
计算简图
图中:ho = 0.922m,H2 = 0.2m,απ= 0.4634弧度L1 = 2.062m,L2 = 0.447m,m2 =2.0
⑴沿渗出段AB各点的渗流比降:J=1/(1+m22)0.5(h0/y)0.25=0.4472(0.922/y)0.25
渗出段AB的渗流比降见表5-7。
⑵沿浸没坡BC各点的渗流比降:
J=α1(h0-H2)/{2yαα1[(L1α1-L2α1)(L2α1-yα1)]0.5};α1=1/(1+α),α=0.1476,α1=0.8714;J=0.6292/{2y0.1286×[1.3830×(0.4958-y0.8714)]0.5}
渗没坡BC的渗流比降见表5-8。
⑶沿浸没地基面CD各点的渗流比降:
J=α1(h0-H2)/{2Xαα1[(L1α1-L2α1)(L2α1+Xα1)]0.5}
J=0.6292/{2X0.1286×[1.3830×(0.4958+X0.8714)]0.5}
渗没地基面CD的渗流比降见表5-9。
3、渗透稳定分析
流土的临界坡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其中:γw——单位土体的浮容重,γw=0.95克/立方厘米w——水的比重,w=1,则Ikp= 0.95/0.1 = 0.95
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P47)的规定,粘土不发生流土的允许坡降,取其临界坡降的1/2,则允许坡降
[J] = (1/2)Ikp = (1/2)×0.95 = 0.475 从土堤背水坡渗流比降计算结果可知,所选的两个代表性断面具有相同的特性:
沿渗出段AB:中下段至B点的渗流比降J大于[J],发生渗透破坏,粘性土的渗透变形形式为流土;沿浸没坡BC:渗流比降J均大于[J],发生渗透破坏,粘性土的渗透变形形式为流土;沿浸没地基面CD:各计算点的渗流比降J均小于[J],故堤基不会发生渗透破坏。
4、渗流量
土堤渗透系数K = 3.5×10-4cm/s<[K] = 10-3cm/s,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P27第8.1.2条第2项规定,可不计渗流量。
5、防止渗透破坏的工作措施
根据渗透稳定分析结果,并考虑安全和施工方便,在逸出点A至坡脚C处整段均设置贴坡排水,以防渗透破坏。
㈡ 土堤坡抗滑稳定分析
堤坡抗滑稳定计算,分别计算设计水位背水侧堤坡稳定及设计水位骤降1米临水侧堤坡稳定,采用省厅颁发的“TB—6”电算程序,借助微机完成。计算成果见表5-10。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P3表2.2.3的规定,4级堤防工程正常运用条件时, 允许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1.15,从上表可见, Kmin均大于[K],因此土堤能够满足抗滑稳定要求。
通过实例分析渗流及渗透稳定和堤坡抗滑稳定计算在堤防设计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本文作者:范颖工作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缺乏实践环节、案例教学的重点不够明确目前大部分学院的会计专业都开设有会计实训课程,采取的是传统的手工会计模式或电子会计模式。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开设会计实训课程是很重要,然而整个专业知识系统中只开设会计实训课程却是不够的。从审计的角度加强对于会计专业知识系统性的理解是专业知识提升的重要渠道。随堂的调查中有90%的学生对在校内创建审计实训室表达了强烈愿望。对于案例教学,随堂调查中,70%的学生希望在教学内容中增加案例分析分,不到10%的学生表明领悟了在审计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思路,目前的审计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案例教学课的人数应控制在20人左右,以方便对案例中所出现问题的进行探讨与分析,人数超过上限后,由于缺乏相互间的交流而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下降。而实际状况是每一个班级人数通常超过40人,课程的安排非常紧张,无法腾出更多的教学资源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其次,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能力和水平也是有限,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要比传统课堂讲授法高得多。而目前高校里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不能很好地掌握案例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要领,影响了案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第三,从目前学校教师的师资资源配置来看,多数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本身缺乏实际的审计工作经验,并不熟悉审计工作实际的运作,因此在案例讨论上浅尝辄止,只停留在表层的问题上,无法触及到问题的核心,很难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激烈的讨论,最终案例讨论也起不到真正效果,导致案例教学的重点不够明确,学生的收获不多。
(一)加强审计学教学的师资队伍配置建设目前,高职院校中从事审计教学的教师学历水平普遍硕士以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师的审计实践水平与能力不高,这也是长期以来审计课普遍令学生感到乏味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学院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实践性教学师资力量的配备。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审计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应适当压缩理论课程教学的工作量,提升实训工作量,审计教师每隔五年应有一年到校外参加实际审计工作的机会,比如到政府审计部门、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或大企业的内审部门参与挂职实训,与实际工作接轨。这样能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结合实践编写出适合学生使用的案例库。鼓励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参加CPA或ACCA的资格考试,这对于丰富教师各方面的知识,提升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同时应多以讲座的形式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或注册会计师开设专题报告来弥补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拓展学生的视野。(二)审计课程的设置中单独开设案例分析课程审计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成功的案例教学,能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目前审计案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原因之一在于学生人数的不合理。建议案例分析课程单独开设,并拆分原有的班级分成不同侧重的分析小组进行案例测评,在案例教学中的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具体表现,客观地对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进行考核,并将其作为评判学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增加管理和逻辑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在案例分析课程中,案例对象的综合性及复杂性、审计标准的多样性、审计评价的主观性使整个案例分析在运行中呈模糊状态。需要了解的和分析的情况很多,如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有效与之沟通,融洽与被审单位的关系,缓解审计压力,以及合理的评价审计风险的大小,分析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部控制中工作岗位对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的要求等,案例是一个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复合体,因此学生要依据一系列假设,对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进而得出系统全面地认识。这些分析课程的开展都离不开行为科学和管理学,因此掌握一定的动机理论、激励理论、领导行为等管理理论是必要的。(四)加速建立审计实训室审计课程的学生实习范围比较小,数量有限的学生能到事务所实习一般也只能做一些简单重复的基础工作,涉及的面较窄,相比之下,最可行的就是建立审计实训室,采取模拟审计的方式,设计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企业的信息资料,通过审计实训室的模拟效果,使学生通过一系列操作,很好地理解所学的审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程序,以便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在手工会计实习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审计综合实训,真实模拟企业工作环境,把各种知识综合交叉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而且可以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幅度提高,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审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于一体,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所以掌握审计理论,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审计教学的根本目的。但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生看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为提高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审计学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决定了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
一、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一)审计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审计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导,“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导致审计课程多严肃性而少活泼性,多抽象性而少形象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而案例教学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模拟真实的、有案情的、有场景的审计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对案例分析研究,参与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复合型、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培养
随着时代变迁,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必要知识已从主要是会计、管理等扩展到税法、经济、市场、金融、证券、计算机等相关知识,专业知识体系变得更为丰富、宽广。除此外,合格的审计人员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和快速熟悉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行业情况的能力。这一切都对高校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案例教学法正是重实践能力、重创新能力、重多门学科综合运用的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
(三)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标准特别强调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广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本领以及与他人协调和交往的能力。传统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反而磨灭了上述能力的培养。开展案例教学法,学生自行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比较有见地的见解,并参与辩论,撰写报告,是一个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督促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案例教学模式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胜任理论内容的讲授,还要有较强的辨别力和判断力,能够选择或设计出适用的审计案例,并合理地安排在审计教学进程中。能够在案例教学中正确引导,案例分析结束后进行恰当总结,为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指导意见。这些要求都会促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二、案例教学在审计教学中的创新模式
为有效发挥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创新,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分别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
(一)课堂讲授方式
第一种是在审计理论讲解过程中,以理论讲述为主,结合理论分析审计案例。例如在讲审计重要性时,一方面从理论上讲清其定义、特征、确定方法及其在审计过程中的应用等内容;另一方面从审计案例中找出典型的事例予以说明,这样对照起来,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学习效果十分明显。另外在引用案例时。注意联系时事,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就有审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课程初始向学生灌输审计的概念、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情况时,会讲到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注册会计师,为什么审计署长会获得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大奖,讲到“不吃皇粮的经济警察”、“市场经济的卫士”,讲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审计课程也有了强大的动力。
第二种是以审计案例讲述为主。将审计理论融入审计案例之中,通过审计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出审计理论。如在讲解内部控制内容时。事先准备好一系列企业经营失败的案例;然后分析其失败原因,归结为最根本的就是内部控制的失效,从中总结出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内容。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前两种均是以教师为讲授主体进行案例教学,第三种则是以学生为讲授主体。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审计理论课之后开设的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提供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典型审计案件,让学生以课程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个案件,查找相关资料,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并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该案例的分析。教师对整个分析过程及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讨论方式
该种教学形式主要运用于审计实务部分的课程讲授。为使学生充分领会及掌握会计报表审计及审计意见出具类型等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编制不同内容的审计案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别编制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及会计报表审计等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审计实务案例。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力求既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又贴近实际的审计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在教学使用时,为节约时间,可以将审计案例提前发到学生手上,让课程小组先进行课下讨论。课堂上再组织案例讨论,然后教师抽选某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可以就关键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让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教师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讲评,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就学生们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评。
(三)案例情景模拟形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运用,在审计教学过程中笔者创新性地引入了审计案例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即借助模拟现实场景,通过设身处地、寓教干乐的教习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运用于审计理论课程后的综合案例分析课程。在实际操作时,让每个课程小组编制一个5―10分钟的审计案例情景剧,在剧情中穿插一些违反审计准则的错误行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演示该案例。其他小组则以抢答方式指出情景剧中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在案例考核时,可以从内容、表演、参与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表演小组予以评价。从抢答情况及指出问题正误方面对其他小组作出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模拟的案例情景涉及到业务承接、职业道德、货币资金审计、存货审计等诸多方面。角色涉及被审计单位经理、会计、出纳等不同岗位职员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项目经理、注册
会计师、审计助理等不同层次审计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情景表演时小组全员参与,问题抢答时全班参与,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在轻松的环境下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前述教学形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总结与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案例上,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总结,将案例分析的目的定位在对相应的审计理论的理解上,以及具体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的掌握上。
(四)案例实训教学方式
在审计理论课程结束后,一般院校均会设置审计实践课程。在该课程教学时,笔者则采用了案例实训模拟的教学方式。操作办法是,每四个学生分成一个审计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项目负责人。将企业实际的会计资料及模拟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资料交给学生,根据小组分工、审计业务流程完成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环境并评估审计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意见并撰写审计报告等审计的全过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还将审计实践课程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在理论课程讲授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穿插审计实务操作。例如在审计学课程中讲解完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后,马上就让学生在审计实习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等会计报表项目的审计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边学习边操作,将审计理论直接运用于审计实践,通过审计实践又进一步领会了审计理论。既巩固了专业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动手能力的提高也为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行考核时,也以小组为单位,对整个审计小组所提交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综合打分,并根据各小组成员的具体表现给出最终评价。
三、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审计案例教学的效果,除了保证审计案例质量,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实施外,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保障。
(一)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足的课时
审计课程不同于会计课程,通过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级次反映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在实际审计课程教学中,由于课时、专业、学生层次、授课教师等的不同,同一门审计课被讲成审计基础与原理、审计技术与实务或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为保证案例教学模式的开展,应该增加审计课程课时量,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的案例分析与讨论,或者设置审计学原理与审计案例分析两门课程,原理课的课时尽量压缩,为审计案例分析课保证足够的课时量。
(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审计案例教学模式下对授课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目前从事高校审计教学的老师大多具有较高学历,应该说理论水平绝对没有问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例如许多老师是出了校门又入校门,甚至从未接触过审计工作,审计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可想而知。为此,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提供各种机会,加强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例如适当减少一些课堂教学的工作任务,增加一些实务工作方面的任务要求,或提供一些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合作机会,使得教师一方面提高审计实践水平;另一方面也搜集到一些实际的案例资料。另外还可以从校外聘请具有丰富执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本论文为广东省教育厅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农村财会与审计才人培养模式教学改革》(项目编号GDJG20142564),2014年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创新强校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HS2014CXQX16)阶段性成果。
F239.0-4
长期以来,以教师授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成为大学教学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在独立学院,囿于师资力量、学生自学能力和教学硬件投入的限制,这种教学方式更加普遍。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需要,而案例教学法是比较适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培养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课程中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应当从学习目标的设定到学习内容的选择,从学习资料的选择到学习评价的考虑等各方面进行精心设计,达到较好地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学习目标设计
案例教学法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教学中,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
知识目标:了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了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农业企业审计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了解农村经济审计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技能目标:理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目标、思路和方法;理解农业企业审计的目标、思路和方法;掌握农村集体、农业企业资产盘点的主要思路和基本方法;培养基本的审计工作能力;道德价值目标:树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价值理念,养成诚信、独立性、客观和公正、良好的职业行为、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的职业道德,培养创新意识。
(二)案例教学法学习内容设计
根据掌握的农村审计的文献资料和抽样调查,参考农业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2007),在教学中选择了十个方面作为案例教学法的重点:1、资金、财产的验证和使用管理情况;2、财务收支和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3、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4、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5、收益(利润)分配情况;6、承包费等集体专项资金的预算、提取和使用情况;7、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筹资筹劳情况;8、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任期目标和离任经济责任;9、侵占集体财产等损害合作经济组织利益的行为;10、乡经营管理站代管的集体资金管理情况。在这十个方面再结合集体组织和农业企业的情况选择12个左右案例进行探讨,让学生知道在具体审计中“怎么样”,还掌握“为什么”。
(三)案例教学法学习资料设计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调查访谈、文献查阅、调阅档案记录等方法,围绕教学内容的十个方面搜集资料。同时,近三年披露的农业上市公司的审计事项也是我们案例组织的主要来源。
案例资源收集后,要尽可能多角度、多层次给学生进行呈现,通过视频资料、访谈录音和文字记录、文件资料等形式,最后形成“谁”、“哪里”、“怎样”的案例资料集,让学生体验到审计发生的环境中,通过分析这些资料,考虑这些现象后的“为什么”。比如,在学习“资金、财产的验证和使用管理情况”模块,通过播放视频表现采访村集体负责人、合作社养殖户、村民代表等的访谈资料,让学生感觉到现场访谈的结果,再通过播放养牛场、鱼塘的视频,将学生引入到生产的具体环境中,这就为讨论如何选择适合的审计程序进行牛、鱼等生物资产的真实性验证提供了环境条件。
(四)案例教学法学习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教学工作的宏观设计,包括教学准备、信息呈现、明确议题、分析评价、反思升华等过程。
教师准备主要在于五个步骤:围绕教学目标熟悉教学案例;规划设计,规划时间安排、信息呈现方式、讨论形式、过程如何引导、布置什么作业等;划分重难点,分析哪些结论是通过材料可以直接得出的,有什么样的结论是如果仔细甄别材料会得出可能相反的结论,分析哪些材料中的结论是学生可能会忽视掉的等;熟悉学生,尽可能熟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表达;把握角色,对于教师来说保持中立、自我反省是在案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信息呈现主要在于对功能各异的教学媒体进行选择。根据案例教学的需求不同,需要考虑是为了展示事实、提供示范、呈现过程还是为了创设情境,根据不同目的,结合教学媒体的特性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条件进行不同选择。
明确议题是要在适当时机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案例教学讨论既怕学生思路跟不上,不能形成讨论,又怕学生思路过于宽泛而讨论漫无边际。这就需要教师使用专业判断和职业经验,根据学生讨论的发展不断抛出事先准备好的小议题,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确定案例的主要议题,完成教学目标。
分析评价是在学生进行讨论时通过适时、适当方式介入对小组讨论的过程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发挥积极性、控制讨论的氛围,达成学习目标。
反思升华是案例教学的最大意义所在,升华不是讲小数目的案例结论推广到全体的适用性上,而是根据讨论案例的特殊性,对已有理论进行扩展或者概括。在教学中尤其要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将案例讨论过程中得到的心得体验进行总结,成为日后进行职业判断的参考。
(五)案例教学法学习评价设计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在小组中的作用,学生的参与程度;在教学中还要进行组员之间的互评,将每个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优缺点和特点总结出来;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表现、案例分析的结论和未来的发展做出总结。总结性评价是对整个教学方案的评定,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案例教学的所有环节的评价,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
二、案例教学法使用中常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案例教学法虽然相比讲授法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但是在执行中确实也有一些共性的问题,现将问题及解决思路提出来以供参考:
(一)案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合适的案例选择困难
在案例教学中,合适的案例的选择实在是非常困难的。农村审计案例来源或者是教师自己积累或者是源于其他公开渠道披露。如果是自身积累,案例的信度和效度都是不小的挑战,案例证据取舍也是困难重重,选择证据是往往因为先入为主为了得到某个结论而取舍数据,缺乏严谨性;如果资料来源于其他公开报道,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难以考究。
2.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要求都较高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教学是将审计原理还原在具体的经济环境中,既要体现工作中的审计思路和也要呈现蕴含的审计原理,既要懂得审计也要还要理解财务处理,既要熟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还要懂得农业企业适用的财务会计制度的核算,既要理解材料之间的关系还要设计思路巧妙地抖搂出来,这些都对教师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挑战。
对于学生而言,进行案例分析是个对呈现出的所有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的过程,既要掌握材料知识,还要对学过的已有全部知识进行综合运用,通过讨论形成结论,再回到材料中对结论的正确性进行求证,最后还要对结论进行由此及彼的迁移。这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也提出来较高挑稹
3.案例教学效率低
案例教学效率低主要体现在对于时间资源的耗费。在案例的整理阶段,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筛选、比较、甄别、整理,纵使如此,得到的效果也仅仅差强人意。在案例讨论的组织过程中,如果学生投入不足,有效讨论和及时反思不能及时结合也会造成效率降低;即使形成了良好地讨论氛围,在各抒己见的自由讨论中,形成最后决议也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相对于直接灌输的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的效率在实践上是比较低的。
(二)问题解决建议
以上问题的解决,绝非一日之功。现就正在解决的办法进行整理以作参考:
1.建设案例数据库
通过教师们的实地参观、访谈、查阅资料将文献资料或调研资料整理储备,这种资料可以是表格材料、档案数据,也可以是教师在研究中收集的证据或者是在研究中发现的关系描述。大量的数据出现,可以为以后建立证据链、建立跨案例分析的基础。
2.搭建教师交流学习平台
优秀的案例分析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功底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互相交流沟通中产生。基于此种目标,应尽可能给教师创造机会进行交流学习,搭建教师间互相交流信息传递经验的工作平台。
3.案例教学与授课法等其他方法相结合
教学策略选择是教学设计中困难最大的地方也是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教学中,不要执着于一种方法而不言其他,案例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应在教学设计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反思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郭德红.案例教学历史、本质和发展趋势[J].高等理科教育,2008(01):22-24
[2]关秋、陈梅..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1(20):145-146
[3]蒋国明.案例教学在英语课程与教学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132-02
一、建立工程施工合同审计制度的必要性
当前,合同管理已经成为工程建设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规范性将能够有效地避免合同纠纷,促进投资节约。2010年5月5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规定:“合同文本拟定完成后,企业应进行严格审核。”此项规定虽然对合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对应合同审核的主?w并未加以明确。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审计监督对于维护财经法纪,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廉政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审计部门工程施工合同审核工作应由审计部门来实施,但缺乏法律法规依据。名不正,则言不顺。目前,审计部门只能将合同作为工程结算审计时求证的一项内容,对合同本身暴露出来的涉嫌滥用职权行为等问题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不仅追不回已形成的损失,而且掩盖了涉嫌职务犯罪的事实。因此,应当建立工程施工合同审计制度,由审计部门提前介入,在合同签订之前对合同文本进行审核,对审核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审计评价,以实现合同管理规范化的目的。下面先通过几则案例,说明建立工程施工合同审计的必要性。
1.案例一:某医院病房楼装修工程结算审计。某医院在发出的病房楼装修工程招标文件中约定“发包人不付设计费”。但在签订施工合同时,该项目负责人王某收受了施工单位的好处,利用职务便利擅自决定在合同中添加支付设计费的条款。审计部门结算审计时,将这笔费用以“合同内容与招标文件背离”为由审减。施工单位不认可审减结果,并以建设单位不履行合同为由起诉。法院支持了承包人“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诉讼请求。该项目给医院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项目负责人王某也因贪污被某检察院立案侦查。
案例分析:《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审计部门据此对设计费予以核减是合法的。那么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利益,能否判定该合同为无效合同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以支持。因此,即使该合同无效,法院也会支持承包人的诉讼请求。本案中王某为了一己私利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固然可恨,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机会可趁就值得我们深思了。为什么一个人就能随意在合同中增加条款并生效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合同订立过程中缺少了合同审核的关键环节,没有建立强制性的工程合同审计制度,项目负责人利用手中不受制度约束的权力,为承包方谋取了不正当利益。因此,一个人的不当行为足以影响整个单位,损害的是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如果不建立强制性合同审计制度,类似循私舞弊的现象怎么能够杜绝呢?
2.案例二:四川省南部县北环公路工程结算审计。建设单位报审一个标段造价112.15万元,审计部门核减额为58.64万元,审减率为52.30%。承包方不认可审减结果,另外出具了由建设单位签字认可的欠款凭证,一纸诉状将建设单位告上法庭,要求还清欠款。法院复核了欠款凭证的真实性,没有采信审计部门出据的审计结论,判决建设单位偿还欠款。一审二审承包方均胜诉。后来上级管理部门根据审计中发现的该项目管理中的不正常现象,深挖出工程质量监理和技术负责人、工程指挥部负责人受贿且和施工方串通,虚报工程量,多套工程款等违法行为,将相关责任人移送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案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承包合同案中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工程决算价格与审计部门的工程决算价格不一致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电话答复意见》明确指出:“审计是国家对建设单位的一种行政监督,不影响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的会谈效力。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应以当事人的约定作为法院判决的依据,只有在合同明确约定以审计结论作为结论依据或合同约定不明确、合同约定无效的情况下,才能将审计结论作为判决的依据。”因此,施工单位如对审计结果不服时,往往是以合同纠纷为由,向建设单位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依据《民法》《合同法》及双方签订的合同进行判决,大多数情况是判施工单位胜诉。由此案可以看出,一份未经审计的合同在纠纷产生时,审计是不受法律支持的,是站不住脚的,合同的效力远远超过了审计意见书。如果不对合同进行审计,并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明确“以审计结论作为结论依据”条款,结算时审计部门仅仅能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复核,不能对合同的合法性提出异议,审计的作用就会变得微乎其微。
3.案例三:长江堤防建设资金侵吞案。湖北荆州市长江渠道管理局洪湖分局副局长杨平与某工程公司经理刘某,代表各自单位签订了虚假的水下抛石施工合同。长江水利委员会界牌工程代表处职工苏勇私刻“嘉鱼县高铁镇九岭山采石厂”印章,签订了虚假的供料合同,并用假印章在银行开户,得手后分到40万元。杨平等人要求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职工别某等人按照其提供的数据绘制假的工程竣工图,绘制完成后,工程公司支付设计院职工技术协会设计费4万元,别某等人当即提走劳务费及奖金2万元。杨平与湖北省水利水电工程咨询中心洪湖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监理处总监魏某签订了虚假的水下抛石工程监理合同。魏某在没有任何监理记录的情况下出具了虚假监理报告,并收受工程监理费2万元存入个人账户。最后,杨平以洪湖分局名义邀请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等领导、专家11人组成验收小组对这个子虚乌有的工程进行了假“验收”。杨平等人利用整个项目共侵吞长江堤防建设专项资金206.4万元。
案例分析: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洪湖分局副局长杨平、长江水利委员会界牌工程代表处职工苏勇等人相互勾结,疯狂造假,通过签订假合同、绘制假图纸、提供假供货、实施假监理、编造假验收等手段,侵吞长江堤防建设专项资金。一个超级滑稽的影子工程竟能如此步步顺畅,粉墨登场,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权力缺乏监督,工程施工合同签订过于随意是该项目得以实施的中心环节,是造成国家利益遭受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如果审计部门提前介入,假施工合同、假供料合同、假监理合同,这其中只要有一个被及早识破,就不会有后来完整利益链条的形成。由此可见,施工合同审计制度已经到了非建立不可的地步了,只有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未经审计部门审定,合同不得生效”,才能有效防止腐败案件的发生,才能把权力真正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从上述几则案例可以看出,缺乏监管的工程施工合同很可能成为当事双方恶意串通、谋取私利的工具。因此,工程施工合同审计已成为实现合同监管的必要条件。应当从法规层面建立工程施工合同审计制度,强制性规定施工合同必须经审计后才能生效,明确审计部门在工程施工合同审计中的合法主体地位,以实现审计部门对工程施工合同的依法监督。
二、建立工程施工合同审计制度的具体措施
工程施工合同是建设资金投向投量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建设工程得以实施的重要法律保障,其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结算、验收并交付使用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项目成败。因此,工程施工合同审计制度应相应从合同文本审计、合同订立过程审计、合同履行过程审计三个方面入手。
(一)合同文本审计
合同文本审计是建设施工合同审计的重点和关键,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并出具正式的审计意见书。发包方与承包方应当遵照审计意见书执行。
1.审查合同主体资格。主要审查承包方单位名称是否与评标报告、中标通知书上的名称一致,审查施工资质情况、施工组织能力、财务状况等,审查是否存在借用资质或非法转包情况,所承包的专业工程是否超越其资质能力等现象。
2.审查合同施工内容。主要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参照住建部、国家工商总局于2013年联合使用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对其进行拟定;审查合同所包含施工内容是否经发包方管理层会审并授权;合同所述施工内容是否与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相一致。
3.审查合同语言表达。主要审查合同语言表达要做到清晰和严谨,减少或防止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审查合同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要求相统一,注意审查在招投标过程中形成的书面答疑、澄清文件和承诺书等是否是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有无背离其实质。
4.审查合同潜在风险。审查合同双方承担的有关清单工程量增减、材料价格浮动等风险是否对等,是否承担了不应有的风险;审查违约责任条款是否明确、具体、有效,违约金、赔偿金的具体数额和计算方式是否合理、合法,具有操作性。
5.审查合同计价条款。主要审查合同计价方式是否符合工程特点,对预付款、进度款拨付的约定是否清晰、合理,是否与国家有关规定相违背;对于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施工合同,重点审查计价条款是否符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审查结算价款部分是否注明“以审计结论作为结论依据”;审查合同金额是否与建设工程施工招标形成评标报告中标金额相一致,是否另行订立了与合同实质不一致的其他协议。
(二)合同订立过程审计
1.审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订立过程的合法性。主要审查合同订立过程是否符合《合同法》关于合同订立的相关规定,有无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给当事一方造成损失的行为,审查当事双方代表是否为法人本人或由其授权的人,合同专用章名称是否与中标通知书上中标单位名称一致。
2.审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订立过程的规范性。审查合同签订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审查合同文本是否按照审计意见书进行了调整,审查合同签订是否经有相应权限领??审批,合同专用章是否由专人保管,合同各页码之间是否加盖骑缝章。
3.审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订立过程的真实性。主要审查合同约定施工地点原貌是否与总平图相吻合,有无先施工后签合同的现象。审查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自愿,有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被迫签字的现象,订立过程是否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三)合同履行过程的审计
1.工程前期审计。审查建设单位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审查账户科目设置及内控制度的建立情况;审查施工单位是否按合同约定交纳履约保证金;审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代表到位情况;审查施工单位管理班组是否为投标文件中承诺的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为投标单位内部人员,有无私自分包、转包等现象;审查工程是否按合同约定开工,建设单位承诺的三通一平条件是否具备,施工单位承诺的机械、塔吊等辅助施工设备是否到位。
2.工程中期审计。审查施工单位已完成合同部分的工作量,建设单位是否按合同约定支付进度款,有无违反合同约定超额支付或提前支付的现象;审查隐蔽工程是否经过监理单位鉴证与验收,是否按设计要求完成;审查主要材料设备是否为施工单位投标时承诺的品牌和型号,是否具有相应的品牌证书和合同证书;审查暂估价设备和材料采购方式是否合理,是否经过市场询价,合同双方确认的价格是否符合当地市场情况;工程需要变更时,审查建设单位是否严格按程序进行申报并得到批准,审查变更的必要性,审查施工单位申报变更价款的合理性。
3.工程后期审计。审查工程是否按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交工。如未按时交工,施工单位是否及时提交延期申请,延期理由是否充分,是否及时得到回复;审查建设单位是否按规定适时组织竣工验收,审查施工单位是否按时完成对验收中发现问题的整改。
4.工程结算审计。依据建设单位提供合同、招投标文件、评标报告、工程图纸、变更签证、暂估价设备和材料价格确认单、验收报告等资料,对单位工程结算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意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