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大全11篇

时间:2024-02-26 17:16:4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篇(1)

对于当下绝大多数的化工企业来说,工厂在生产时所用到的原料大多以易燃易爆有为主,并且在进行相关生产的过程当中,需要的是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再加上这些化学制品本身存在的不稳定性,这就很容易导致在生产运输或者使用的过程当中导致爆炸或者泄露等危险事故,对线管工作人员的健康以及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需要对各种存在的风险进行管控并且做好相关的隐患排查工作,是保证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

1.风险辨识的含义

所谓的风险辨识,说到底其实也是对危险发生的源头进行一个分析与判断,对整个生产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导致危险发生的每一个诱发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与判断的过程叫做风险辨识。(1)风险辨识的范围。一般来说,按照目前化工厂发生事故的分类来看,根据分工的不同以及所处的职位不同,因此在进行风险辨识的过程当中,会根据施工人员的职责不同、工作所处的环境不同、相关机器设备的功能不同以及对周边可能造成影响的程度不同进行相应的模块划分。同时还根据这些模块,进行相应的细分,以此可以将风险的诱发因素从源头上解决。(2)常用的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通过对当下的一些化工厂的研究来看,一般遵守《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GB/T13861)或《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6441)将相应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同时在进行危险因素辨识的过程当中,还要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行为规范,同时还要考虑到诸多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危险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辨识。因此常用的危险因素的辨识方法有工业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对于当下的化工企业来说,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应该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因此在日常的化工产品生产以及机器维护的过程当中,都需要进行危险诱发因素的辨识。

2.风险评估与风险分级管控概念

(1)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对当下化工厂进行风险评估的现状来看,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为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和风险矩阵评价方法。(2)风险的分类及相应的措施。对于化工企业,根据对企业进行化工生产时风险的评估结果,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安全风险数据库以及相关的详细列表和清单。在进行风险分级管控的时候,风险越大,重视的程度也就越高,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3.化工企业主要风险

(1)化学产品生产原材料。对于任何一家化工企业来说,关于进行化工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化工原料的使用。化工原材料由于自身不稳定的特性,在运输或者使用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导致原料泄露,其中原材料有很高的腐蚀性与有毒性,一旦泄露,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人民的生命健康以及经济方面造成严重的损失。(2)化学产品生产环境及机器设备。化工厂在进行化工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会根据材料彼此之间的化学性与物理性进行组合,因此对操作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避免生产环境危险程度较高。由于一些设备的使用寿命都是有一定期限的,因此对于长期处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机器需要进行及时的维修与更换。如果机器设备的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或者没有达到化工厂进行生产的最低要求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导致相关材料泄露,加快对机器的腐蚀程度,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安全事故。(3)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制度。从当下的一些化工事故当中也可以了解到,有很多化工企业没有建立起完整与行之有效的生产制度,这也是导致一些化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尽管有一些化工企业建立了一系列的生产制度,但是通过相关调查后发现,有很多相关的专业人员缺乏对相关生产制度的重视,这就导致生产制度发挥不了原本的作用,导致一些员工我行我素,大大增加了危险事故的发生概率。

4.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1)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关于员工的素质与专业能力是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对线管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于化工生产安全性的认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能够极大增加相关工作人员对于自身职责的进一步认识,规范自己的工作操作流程,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安全生产。(2)对生产的过程进行不断优化。对于化工企业来说,进行化工产品生产时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样也是危险发生最多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企业来说,优化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还能够极大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程度,例如,同各国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加强对线管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过程的每一步都处在合理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因此本着质量与安全的双重标准,可以选择危险性更低的原材料,这样可以极大降低生产过程当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同时在进行制作工艺的选择上,要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3)建立设备管理系统。化工企业在进行化工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加强对机器设备的管理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与规定,运用当下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起相应的管理系统,对设备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一个良好的排查。同时还可以通过相关的生产设备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与保存,在机器发生故障需要进行购买新的设备的时候,需要核对相关数据信息是否符合生产要求,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同时在企业当中,设立轮值制度。其主要工作内容是负责每日对机器运行的状况进行记录与检查,同时对机器的维修情况作出相应的记录,这样可以保证当机器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根据相关的记录,将责任具体到人,这样做可以极大提高相关检查人员的责任心,提高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信心。同时在日常的化学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不定时的对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对于化工企业来说,维护设备的良好运行情况,定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这些措施都需要具有专业的管理人士来进行担任,只有这样,才能早发现问题早解决,从而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5.化工企业隐患排查管理策略

(1)完善隐患排查制度。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建立一套系统而又完善的的隐患排查制度,是保证企业能够顺利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支撑。通过这项隐患排查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化工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对于当下绝大多数化工企业来说,要想建立一套完善而又系统的隐患排查制度,就必须从制作工艺和制作流程以及制作设备这三方面来进行隐患排查。作为化工企业的检查人员,更要树立起安全这根紧绳,在进行机器设备检查的过程当中,要不定时对相关的机器设备进行相关的检查,并且做好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危险扼杀在摇篮当中。生产出来的化学产品往往能反映出在生产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产品进行抽样质检,通过产品的质量,分析出产品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对制作工艺进行检查,说到底就是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对制作流程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进行检查,对于那些违规操作或者工作态度不认真的工作人员进行惩罚,通过这种方式,来端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从而为安全生产提供一个重要的保证。(2)构建隐患排查档案。当结束相关的隐患排查工作的流程之后,作为相关的检查人员需要对相关的信息做好记录,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将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归档处理,这样做可以为未来发生相类似的情况提供有力的依据。化工企业可以通过合理隐患排查档案,进一步降低在进行相关化学产品过程当中存在的风险,在平常的隐患排查过程当中,做好相关档案的记录工作,对在检查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当解决问题之后,将相关信息进行归档并加以保存,为相关的问题提供参考价值。(3)建立安全管理评价体系。一般来说,建立起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对于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相关的评价体系,对员工进行奖励或者惩罚,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安全风险。通常会根据工作情况、日常安全行为等方面进行一个百分比式的评价,设立相应的评分标准。根据每个员工所对应的岗位以及自己工作能力的高低,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对那些不达标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惩罚,以降低安全风险;对于评价较好的员工进行奖励,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一般来说,化工厂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属于一种动态的管理,如果缺乏对风险级别的进一步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就会存在安全隐患,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6.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工作,不仅可以保证化工企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同时通过加强风险等级辨识与隐患排查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典剑.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2017,12(07):36-38.

[2]姚月华.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J].化工管理,2020(25):121-122.

篇(2)

(一)总体思路。学校安全是教育工作的保障线,以《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 

(二)工作目标。坚持安全发展,全面落实教育系统“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工作机制,强化教育部门监管责任,实现学校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力争至2018年底,全区校园全部建成较为完善、有效运行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二、组织领导

区教育局成立由吴雪慧局长任组长,李可可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湖里区教育局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保卫科,

联络人:叶宁,电话:5722662。

三、工作重点

(一)排查风险点,建立“一校一册”档案

学校排查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并逐一登记,建立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档案,详细记录单位基本信息,风险点名称、风险点情况描述、风险类别、风险点详细位置、安全风险等级、存在危险因素、隐患情况、管控治理措施、管控治理责任部门、责任人及手机号码,形成动态化的“一校一册”管理制度。(见附件:湖里区学校安全风险点名册)

(二)全面开展学校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1.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学校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安全风险的种类、数量和状况登记建档。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聚焦实验室、食堂、学生宿舍、在建工程、老旧校舍、大型活动、学生社会实践和周边治安状况。

2.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学校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确定风险类别,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对学校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原则上分为IV级(低风险)、III级(一般风险)、II级(较大风险)和I级(重大风险)四个等级,依次用蓝、黄、橙、红四种颜色标示,学校绘制成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期间因设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原因,致使安全条件有较大改善的,应根据情况重新评估并确定风险级别。

IV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如发生,可能造成较小财产损失或人员轻微伤害;

III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如发生,可能造成一般财产损失或人员伤害;

II级:风险可能失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小,如发生,会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

I级:风险失控可能性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一旦发生,会造成较大财产损失或群死群伤。

3.教育系统预判。区教育局将结合学校预判情况,针对以往发生事故规律和暴露出的问题,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和学校各个层面人员,必要时邀请专家参与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预判,逐项分析研究,逐类预判评估,加强重大风险源管控,确保学校安全。

(三)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预防机制

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治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对分析预判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实施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隐患。

1.严格管控。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学校的管控层级(学校、年级、班级、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

2.风险公告警示。学校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进行管理,逐一落实安全岗位的管控责任,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或湖里区学校危险因素告知卡,公布本校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教职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3.治理隐患。各校园及时收集、汇总相关的风险分级信息,编制学校安全风险清单,区教育局将组织对适时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学校针对各个风险点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明确学校各部门、各岗位、各设施设备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4.应急管理。学校根据风险预判评估情况,科学编制应急预案。充分发挥与社区、街道及相关部门建立联防联动机制的作用,与相关联防联动部门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学校要建立专(兼)职应急队伍,重大风险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中小学每月、幼儿园每季度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要开展经常性的全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自护、避险逃生技能培训。

(四)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各校园要加强校舍、消防、校车、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断细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自报的闭环管理。

(五)深入开展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工作

各校园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校园治安防控、校园周边环境、校园反恐防暴、消防安全、校车安全和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整治,建立完善校内风险分级防控制度,扎实推进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各项工作,实现校园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信息化、智能化,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物品和关键环节,加强技术安全防范措施,提高校园安全防控水平,为“平安校园”等级创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制定方案(2018年4月)

各校园要依据本实施方案所列工作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结合实际立即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细化责任分工,抓紧组织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二)开展试点,制定标准规范(2018年5月—6月)

各校园对照《厦门市学校安全风险清单表》,明确安全风险类别、评估分级的方法和依据,制定隐患排查清单,明晰重大事故隐患判定依据,完成制定“一校一册”建档工作。区教育局择优选择一批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较好的学校作为试点标杆学校。

(三)组织推广全面实施(2018年6月—11月)

各校园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组织开展对标活动,推动学校健全完善内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对安全风险开展全面的排查、辨识、分级、建档、标识和管控,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五、有关工作要求

篇(3)

一、基本思路

坚持源头管控、标本兼治,通过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及时治理风险管控过程出现的缺失、漏洞及失效环节等形成的事故隐患,实现把风险管控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前面,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夯实遏制较大以上的安全事故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识别分析生产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加强隐患排查力度,实现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切实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三、实施步骤

(一)

准备阶段2020年9月—10月

1、成立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小组。

组长:张杰

副组长:林元宏

组员:黄华

周孝富

牟顺意

陈德强

刘月娥

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定双重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工作要求及督促各单位建设工作。

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负责对应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各单位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具体实施单位,根据总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由单位负责人督促工作进度

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小组成员及职责表

职责分工

联系电话

主持全面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督促各单位建设工作

18281351888

副组长

林元宏

负责牵头组织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督促工作进度

18835124270

陈德强

负责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后勤材料保障

13990037422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记录,落实整改责任人,督促整改

13388336320

牟顺意

施工现场质量巡查监督,并如实记录

18708303909

周孝富

施工现场技术指导并监督

18681319060

刘月娥

现场资料搜集整理

19935142778

2、开展全员培训。

对全体人员开展关于风险管控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等内容的培训,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辨别工作场所的危害与风险、并将相关知识和理念传播给全体员工的能力,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风险评估阶段2020年9月—12月

1、合理划分风险单元。

各施工班组根据本班组的生产工艺流程或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等划分风险辨识和评估单元,其中岗位单元是风险评估的最基本单元。在划分作业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设备检修、调试,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佩戴。

2、全面辨识各类风险。

发动全体人员围绕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

3、开展风险评估分级。

在全面辨识安全风险的基础上,要认真分析风险导致事故的条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采用LEC评价方法,通过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等级。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级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

4、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针对辨识出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技术、管理、制度、应急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消除、终止、替代、隔离等措施消减或采用管理和监控手段管控风险,确保每一项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风险管控阶段2020年9月开始

1、实施风险分级管控。

明确各等级风险管控责任人,明确各责任人管理职责。要重点关注和管控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确保管控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遏制较大事故。

2强化检查督促落实。

项目部对各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风险管控措施落到实处。

3、加强变更风险管控。

凡是生产工艺流程、关键设备、设施等出现变化,要重新开展全面的风险辨识,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凡是组长机构发生变化,要对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管理制度、责任体系重新制定并完善。凡是发生伤亡事故,一律要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运行情况重新评估,针对事故原因修订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各个环节。

4、开展公示教育。

根据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情况,建立安全风险清单,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图。进一步修订完善安全操作规程或作用指导书,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施工安全风险公告栏,公示安全风险分布图,制作岗位危险因素告知卡,标明岗位安全操作要点、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别、管控措施及应急措施等内容,便于施工人员随时进行安全风险确认,指导员工安全规范操作。

(四)深化隐患排查治理2020年9月开始

1、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各单位针对每一风险装订符合实际的风险防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统一的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

2实施隐患排查治理。

按照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办法,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实施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验收等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

3隐患排查治理公示。

对每次排查出的隐患治理情况进行公示。

四、工作要求

(一)思想高度重视。

项目部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周密安排部署,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强化宣传培训。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班组长及员工开展风险管理知识、危险因素辨识方法、风险评估方法等内容培训,提升风险管控意识和能力。

(三)督促工作进度。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各项任务负责人,完成期限。

篇(4)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5.175

0 引言

我国民航事业发展迅速,现阶段许多出行的人都选择乘坐民航航班,节省了时间,方便个人和家庭的出行。但是在乘坐过程中,乘客也经常遇到一些飞行事故,而这些影响飞行安全的事故有很多是由空中交通管制中人为引起的安全风险造成的,这就使得乘客对空中交通管制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探讨了人为安全风险有哪些,并提出应对措施,减轻人为安全风险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1 空中交通管制过程中容易引发的人为安全风险

1.1 空中交通管制员违章操作

违章操作是所有操作工作中都会产生危险后果的行为。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是对民航航班进行指挥,关系到数百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如果管制员违章操作,使得民航飞机不按规定执行命令,就会使飞行器受到影响,更会对乘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1]。违章操作包括许多方面,例如管制人员忽视规章制度,不按照规定程序操作;或者明知章程,却故意违章操作;又或者由于操作不当,变成违章操作等等。这些都会引发安全风险,而且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常发生惯性违章,这就大大增加了安全风U引发事故的几率,一些管制员在工作中为了逃避复杂的操作程序,会大而化小,繁而化简,虽然方便了自己的工作,却给飞行安全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有时候,只是因为管制人员的侥幸心理,就会造成环境、设备和人员的误差,严重时就会直接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

1.2 空中交通管制员指挥失当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繁荣和壮大,给民航公司中的工作人员带来了高强度的工作量,尤其是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因为航班的增加使得他们面临的突况也增加了,这就给管制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工作环境下,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会出现指挥失当情况,需要注意的是,管制人员的工作是不容出现任何细微差错的,如果出现小小的错误,极易引起严重的后果,所以当空管人员的指挥出现问题就会使得民航行航班在飞行中出现迷惑,有时候会发生飞行冲突事故[2]。管制人员的指挥工作对飞行安全有重要影响,当前国内外很多飞行事故都是由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指挥错误引起的,这需要国内空中交通管制部门提起注意。

1.3 空中交通管制制度设定存在漏洞

空中交通管制制度是由人为设定的,所以如果空中交通管制制度存在漏洞就会引发安全风险,对飞行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制度是确保工作达到标准的重要手段,也是避免风险产生的主要措施,然而现阶段许多空中交通管制制度中依然存在些微漏洞,会引发安全风险。这就需要我国空管部门加强监管,也需要各个管制人员及时发现制度中的漏洞,向上级汇报,促进空中交通管制制度的完善。此外,对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监管力度执行不到位也是引起人为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有时候空管员会不自觉的走神、放松,降低自身的警惕性,这样极易引起操作不当、反应缓慢等行为,对飞行安全十分不利。

2 应对空中交通管制出现人为安全风险的措施

2.1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应对违章操作问题需要加强对操作人员责任意识、工作态度的培养和监督,要坚决杜绝违章操作行为,对违章操作人员施以严重的惩罚。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可以定期的增加培训,向管制人员宣传安全管理、正确操作的重要性,强调个人责任制,“谁出错谁承担”原则。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要求空管员熟记规章制度,还可以为空管人员播放一些由于违章操作导致飞行安全事故产生的现场照片、视频,让他们直观面对严重后果,提醒这些管制人员按照规章进行操作。空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一旦提升,就会从根本上杜绝违章操作行为,这对飞行安全有重大意义,也会有效保障乘客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培训之外还要经常的在宣传栏进行安全教育的宣传,随时提醒空中交通管制人员,要遵守工作职责,端正工作态度,认真操作,保证飞行安全。

2.2 提高空管人员的指挥技能,提升心理素质

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指挥失当一方面是由于个人责任意识薄弱,另一方面也在于空管人员个人的专业技能不扎实、不牢固,应变能力不强,对此要不断的提升其专业技能,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促使空管人员能够顺利完成指挥工作,避免引发安全风险[3]。首先,可以制定定期的技能考核,督促空管人员实时汲取专业技能相关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适应工作岗位;其次,需要相关部门为空管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强化空管人员的管理技能、专业技能以及应变能力。要不断提升空管人员的素质能力,这样才会避免人为安全风险的产生。

2.3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是应对人为安全风险产生的重要内容,制度是一项工作最为标准的规定,只有不断完善制度才能促进工作标准的精准。所以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必须不断的健全风险管理制度,邀请专家对制度中的漏洞进行优化和弥补,使风险管理制度更为可靠。此外,还要求空管人员及时发现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向上级进行汇报,以健全现有的风险制度,促进空中交通管制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3 结束语

深入分析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人为安全风险,有利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本文从加强对空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空管人员的指挥技能,提升心理素质、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人为安全风险的策略,希望能促进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前 言

实践证明,其兼容性和自愈性的性能比较优良,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效率,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支撑力量。所以,加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策略分析是尤为重要的。

1 继电保护检修技术的发展

就我国现阶段的继电保护检修技术发展而言,有预防性的和故障发生后的继电保护检修技术两种主要方法,也是因主动和被动保护来区分的。预防性的继电保护检修技术,是主动维修的重要体现,可以有效保护电网一次设备,将其使用寿命延长,这样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就会减少,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会得到整体提升。故障发生后的继电保护检修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在发生故障以后,技术人员通过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对设备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检修。在电力企业中一贯使用的是预防性为主、故障性为辅的作业模式,益处就是故障性的检修可以在预防性出现偏差的情况,对突发事故就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以便杜绝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的缩短电网停电时间,并且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预防性的继电保护检修技术具体又可分为预知性维修与状态检修两种。预知性检修是在既定好的工作内容和设备使用的时间定期对设备检修;状态检修主要是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先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然后分析是否有检修的必要性,最后再实行检修。受到技术的限制,继电保护设备自身的监测能力还达不到要求的标准,很容易影响到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数字化的技术为继电保护技术提供了很好的推动力量,技术人员在监测系统的帮助下,可以观察设备的运行的好坏,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时加以消除,大大减少了设备损坏情况的发生,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2 继电保护装置维护检修工作基本内容

继电保护装置检修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检查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是否正常。由于电力设施工作的特殊性,继电保护装置往往为24h不间断工作状态,长期高负荷运转使得继电保护装置极易发生异常。因此,在进行继电保护检修时,最基本的就是要检查继电保护装置状态是否正常。②长期不间断工作,使得设备部件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设备工作状态下降,甚至损坏零部件。特别是当外界环境温度偏高时,设备失灵情况加剧,严重时甚至出现元器件烧毁。为防止上述现象发生,继电保护装置检修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装置温度和运行噪声进行检查,并记录相关信息,确保设备处于正常状态。③检查设备外观。检查测量仪表是否发生损坏,检查继电保护装置接点情况,对于出现变位、烧伤等情况的要及时予以处理,检查保护装置的外部接线是否有绝缘老化现象,以及外接继电器是否正常等。④核对继电保护装置定值。由于继电保护装置由专人考虑运行状态设置运行定值,运行定值决定着故障状态下电网切负荷的时间和方式配合。所以仔细核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定值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上述内容都是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多发环节,加强对这些环节的检查有助于继电保护装置长期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

3 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维护工作要点

高质量的检修是消除不利因素,改善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状态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做好继电保护装置日常巡视维护,也是维持继电保护装置正常安全运行,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在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维护、检修工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做好协调沟通工作。由于电力系统24h运行的特点,检修维护工作的开展往往与设备运行产生冲突,特别是在用电高峰时期,停电检修难度很大。这时候就要加强与电力用户的沟通协调工作,寻找适当时机,防止检修工作影响用户用电。②严守检修工作的规范性。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当班人员不能私自进行修理,而是要及时向上级进行汇报,交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理。③继电保护设施发生跳闸时,由检修人员检查并处理故障。检修人员要做好相应检查和维修记录,建立数据库,为今后设备检修做好数据统计基础。

4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策略

4.1 依照质量管理体系来开展标准化的作业

在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调试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指导卡的相关规定来开展调试工作,开展继电保护装置调试该工作之前还必须要确定所使用到的各种仪器以及仪表等是否有效,是否存在破损以及损坏现象等,在记录调试结果时还要填写使用到的调试装置、仪器以及仪表等。针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不同的保护厂家之间配合需要不同的配置,首先要保证保护装置配置正确,其次要清楚了解停电检修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关联设备,正确使用检修压板、功能软压板及控制字、过程层通信光纤硬隔离来消除对运行设备的影响。

4.2 培养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继电保护装置调试人员中,某些资格较老、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工作人员因为具备比较强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因此,在其调试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了解设备运行情况,使设备元器件烧毁情况的发生率大大减少。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大,部分新进的调试人员工作经验比较少,并且缺乏安全意识以及钻研的动力,在其开展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工作时会出现设备烧毁现象,误跳运行设备现象,这给电力系统的稳定及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要对继电保护设备调试人员实施必要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以及责任意识,培养其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这样才能够为继电保护装置检修调试工作的正常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继电保护装置调试人员还要强化其安全意识,避免出现误动误跳运行设备现象,树立全局观念及安全观念,这样才能够使自身的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4.3 强化岗位练兵以及技术培训工作

随着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继电保护装置相关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智能变电站的兴起,保护装置就地化,将传统的二次电缆变为光纤,使得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更加复杂,各类厂家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工作就必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专业素质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第一,电力企业可以邀请继电保护装置生产厂家专业水平较高的调试人员对工作人员实施现场指导,或者是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第二,电力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员工培训,使调试工作人员的知识以及技能得到同步提升。

5 结束语

做好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安全管理工作是电力系统正常、安全以及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面对智能变电站,只有实时更新相关理论知识,提升运维检修工作人员的技能和意识,才能跟上变电站智能化的步伐。从而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实施必要的维护、检查以及巡检,及时了解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故障及问题,并就问题的具体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进而保证继电保护装置正常发挥作用,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

篇(6)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是建立在网络化管理基础之上的运行方式,在组织多样性、设备的多样化上具有独特的特点。通过这样的网络化结构保证建立起安全、高效、系统化的网络运营体系,能够对既有资源进行统一的分配和协调,实现线网之间的有效性、安全性的正常运营,保证网络化运营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经济成本最低化。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包括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安全以及行车安全等多方面,通过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安全运营的有效管理,保证城市交通安全平稳运营。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评估现状

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车辆数量逐年的增加,另外居民出行的强度和次数在不断地增加,流通性更加的频繁等这些因素加速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进程。就目前情况来看,世界各地的城市普遍的存在交通拥堵、安全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相对比较严重,因为交通导致的污染、拥堵等因素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进程。优先发展好城市轨道交通,形成安全、高效、经济的网络化轨道交通体系,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安全、快速、准时的特点。目前,我国在电力、公路等领域对对安全的风险评估相对来说比较的成熟,但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方面的风险评估还是比较的落后,主要表现在:首先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比较的简单和单一化;其次,网络化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和理论的研究范围相对的比较狭窄;最后,网络化安全风险的评估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这些都是尚需进行研究的方面,只有研究发展适合我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安全风险的评估体系和方法,以保证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

2 影响因素

2.1 人为因素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人起到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即使是机器高度的自动化也避免不了人的介入。事实充分的证明,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均和人的因素有关,为了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所有的活动都依赖于安全、可靠的人的操作。另外,能够保证运营的安全正常进行对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良好的心理、技术技能和生理素质外,还需要具备群体素质和高尚的思想素质。

2.2 设备影响因素

设备影响因素主要是因为设备本身的质量以及保养方面。在整套设备中包括线路、车辆等基础的设备以及信号、通信设备等,还有与安全技术相关的设备包括安全监测、安全监控、事故救援等技术性的设备。

2.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是由系统硬件、工作人员以及组织机构等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技术系统;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洪水、雷电、地震等自然环境以及政治、经济、法律和家庭等社会环境。

2.4 管理因素

保证运营安全管理的对象是人、才、物、信息等基本条件,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方式进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各种矛盾向有利的方面前进。科学有效的管理有利于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有利于协调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系统的人、机、环境之间的关系,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有序进行。

3 风险控制对策与措施

3.1 加强设施设备的故障风险控制管理

(1)建立安全故障责任追究系统,加强对安全事故的监控监管机制,建立健全验收的规范和程序,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营;(2)做好隐患的排查和整治工作,对车辆、供电、信号等关键性的设备,集中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梳理,确保各项安全隐患被逐一整治。(3)利用现代化的安全设备进行维护以及监测,提高网络化大规模的监控和管理能力。(4)建立设备设施承包商考核机制,对考核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淘汰,目的是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营。(5)开展行车事件的预警技术活动,针对“追尾、撞车、踩踏事件”进行全程的预警演戏,加强列车接近预警技术、列车自动监控系统、无线联控技术的研究。根据轨道交通运营路线的行车模式进行研究,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和技术的防御保护。(6)针对原有的老线路设备及时的检查和调换,做好检查预防的前期工作,避免因为线路老化而带来的安全问题。

3.2 建立完善的网络化运营安全评估体系

城市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行的步伐,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大。在整个的轨道交通运行系统中设备设施的可靠性、运营过程的安全性以及事故处理的及时性是影响其运营的三个因素。建立相应的安全运营监控和评估体系,对交通的安全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研究,切实的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确定统一的安全评估标准、步骤和方法,并定期对运营设备设施进行风险检测和监控,评估其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的整改,针对薄弱环节能够提成相应的安全预警措施。

3.3 建立完善的网络化安全运营保障管理体系

首先,做好高效的设备监护措施,运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手段,完善监测数据资料,加强设备监测队伍的建设。其次,开展专业设备维护,对车辆定期及时的进行检查,确保信号、供电等基本的设备安全运行,促进整个轨道交通线路的安全运行。再者,制定严格的制度管理机制,制定健全的运营安全管理标准,对不达标的地方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以及实施惩罚。其次,建立严格的员工培训考核机制,通过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化的培训和考核机制,使得他们能够快速的担当起网络化运营的岗位职责。最后,做好事故的安全应急管理,提出应急的安全管理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加强抢险队伍的建设,提高事件应急处理的反应能力。

4 结束语

轨道交通在现代化的城市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正常安全运行关系到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时刻把“安全第一”的理念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除了技术方面的要求外更加体现的是运营公司的安全质量服务理念。针对影响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除了天灾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安全问题外,在承运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保护,这样能够提高运营公司的安全声誉,更好的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收益。同时,根据对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做好运营安全风险的管控工作,确保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安全。

参考文献:

[1]周静,黄新民.轨道交通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5(08):36-37.

[2]曾笑雨,刘苏,张奇.基于事故统计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16(01):45-46.

[3]苏旭明,王艳辉,祝凌曦.改进的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12(05):36-37.

[4] 燕飞,唐涛,郜春海.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0,07(03):23-24.

篇(7)

1煤矿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1.1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定义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实施过程前,煤矿企业对照国家规定的分级标准,辨识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安全风险、生产作业风险因素的级别或者等级。从而能够科学合理确定风险评估所有必需的要素,同时建立安全风险评估的分析数据库,煤矿企业结合自身生产实际,并根据安全生产评估的数据分析其研究结果,继而采取有效的管控控制措施,从安全作业风险组织、安全作业制度、安全作业技术、安全作业应急管理等各个方面,确保煤矿安全风险的生产作业风险始终能够保持在完全处于有效的受控制的范围之内,以较高的效率严格预防遏制“认不清、想不到”的各类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频繁反复发生[1]。

1.2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

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的内容包括隐患排查治理的问题内容,以及及时排查治理的登记跟踪,煤矿隐患排查治理问题工作的主体主要是指各级煤矿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由各级煤矿企业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按照本煤矿安全隐患治理问题及时排查登记管理制度,同时组织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其他煤矿企业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在日常煤矿安全生产活动中可能因为事故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等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安全隐患问题大排查,对在安全隐患问题大排查中暴露出的各种安全隐患,按照危险等级确定顺序,并及时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登记、跟踪,同时按照“五到位”各项工作的指导原则及时组织,有效地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从而实现完成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的全过程闭环控制管理,进行切实可行且安全有序高效率地准确解决安全生产作业在煤矿日常生产“查不清、管不住”的安全隐患治理问题。

1.3两项工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这两项煤矿安全管理的工作,从两者的基本关系来看,按照矛盾的理论观点,两者有不同之处,虽然两者同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同一类事务,归属同一类事务的两个基本方面,性质是相同的,但是两者工作的侧重点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顺序又是不同的。(1)两项工作的相同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两项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目的是一致的,主要任务目的都是从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刻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煤矿安全生产隐患中危害风险的超前管控、对重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事前事中排查、事后及时治理作为重要手段,坚决把各类煤矿重大事故都及时消灭在隐患风险危害的萌芽阶段,更加高效率地及时防范各类型煤矿安全生产重大事故的再一次发生。由此可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两项安全管理工作都一样,对各类煤矿安全事故隐患风险进行事前排查,其实质都一样,也就是准确辨识安全管理经营者和服务事业单位自身,可能必然存在的各类煤矿安全事故隐患风险危害以及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的影响因素,然后及时地研究采取其他管理而制定的相应措施,在各类煤矿安全事故没有完全发生前,对这些隐患危害风险因素分别及时进行事前风险控制和事中排查事后解决。两项安全管理工作均严格按照实行分级管理,都将安全管理生产危害风险最高等级级别分级为“红、橙、黄、蓝”(其中以下红色为危害风险程度最高级别),4个级别的划分让煤矿企业对风险最高等级分别及时进行管控,将各类煤矿安全事故隐患危害风险等级分为重大类型安全隐患和一般重大安全隐患分别进行事前排查事后治理。(2)两项工作的不同点。安全隐患事故风险项目排查治理和风险评估治理工作是一个具有周期性的一项煤矿安全生产治理工作,作为一个隐患排查治理及专项排查辨识决策治理,是在一定时间内或者一段时期进行开展的一项管理工作。而煤矿安全隐患治理则仅仅只是日常排查的一项工作,煤矿企业每天都需要按时进行隐患的排查治理,其中包括由煤矿作业风险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安监人员对煤矿企业的安全作业风险治理重点区域或是实际生产的每一个工作面、每一个车间进行的定期的常规的日常煤矿隐患排查,并且所在煤矿工作岗位上的煤矿作业风险治理技术人员在日常进行煤矿作业风险治理评估过程中也不一定需要随时随地进行排查这些安全事故隐患。

1.4双重预防机制的理论价值及意义

(1)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双重预防机制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新的关口再次地向前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我国生产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基本方针,双重预防机制的理论价值就直接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目前,在建立事故风险安全预防综合治理体系方面,基本建立健全完成。由双重风险应急重大事故安全处置风险治理体系转向双重重大事故生产风险安全预防,实现了今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技术企业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形势明显好转。(2)体现了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思想。双重过程预防管控机制对作业风险管控进行两个全过程预防管理。首先,在可能产生风险隐患之前对现有风险隐患进行实时预控,即通过对现有风险隐患进行实时识别、评估、分级,并及时采取有效率的预防管控风险措施,达到有效减少作业风险、降低作业风险以及危害严重程度的主要目的,在风险隐患可能产生的各个源头阶段起到有效控制风险作用,防止风险隐患反复产生;其次,在风险作业管理过程中,对已经发现产生的风险隐患情况进行实时排查,即对各项风险可能控制相关情况及时进行跟踪监测,随时随地关注各项风险可能失控相关情况;再次,对隐患排查中已经发现的各项风险可能失控(也称即风险隐患)相关情况立即采取措施一并进行综合治理(也称即风险隐患综合治理),总结研究分析造成风险管控各个环节可能失效的主要原因,不断对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分级预防管控的管理机制和管控措施体系进行创新完善。

2双重预防机制在煤矿系统内大型煤矿的管理实践与应用探讨

2.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施工作情况

(1)全面规范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识别辨识。组织领导全体企业员工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对企业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生产工艺、设备维护设施、作业管理环境、工作岗位、人员使用行为等各个方面信息进行安全风险分析辨识,并逐一将经过辨识后得出的安全生产风险数据进行分析记录[2]。(2)有效管控安全风险。根据确定的管控危害风险类别和管控风险管理等级,明确公司所属企业矿区应排查暴露出各类危害风险的管控危害管理职责层级,矿长为主要危害风险管理责任人,与煤矿公司所属分管副高级助理矿长、总工程师等管控重大风险类别类型风险,矿各直属职能部门、区队管控较大风险类别类型风险,班组管理成员个体管控一般风险类别类型风险,员工参与所属企业个人组织个体管控低风险类别类型风险。近年公司先后采取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规范风险管理、技术手段、设备生产技术规范更新、个体生产风险管理防护、监测设备风险管理监控、应急处置风险管理等多项安全综合管控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确保安全高效生产并对风险进行实时安全可控、在线管控。

2.2对策建议

(1)加大对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建设宣传和学习培训教育力度。每年针对我们煤矿各管理层级员工开展关于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建设方面的专项宣传培训并不断加强学习宣传教育工作,让我们全体煤矿员工都深刻接受并自觉学习践行煤矿风险管理优先的经营理念,学习煤矿风险管理的相关基本知识,掌握煤矿风险因素辨识和煤矿隐患风险排查的基本操作方法。(2)出台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强化企业管理标准。围绕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主要涉及的企业危险源识别辨识、风险评估、防控管理措施、隐患风险排查和企业隐患风险治理等企业重点工作环节和管理内容,出台一系列分别适用于企业集团公司所有煤炭产业板块不同特点的企业技术管理方法规范标准、工作规范标准和风险管理规范标准,指导企业系统内所有煤矿能够更好、更全面管理内容,出台一系列分别适用于企业集团公司所有煤炭产业板块不同特点的企业技术管理方法规范标准、工作规范标准和风险管理规范标准,指导企业系统内所有煤矿能够更好、更全面地组织开展企业风险评估预控管理工作[3]。(3)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这两项工作制度的建立主体主要是煤矿安全生产单位。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有助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同时通过自查自纠自整改,进行定期的安全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不断完善安全风险举措,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4)建立风险数据库。将作业流程以及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辨识完所有的风险因素之后,根据LEC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然后按照不同的等级分为四级,分别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风险管控措施。当然不同层级的风险分级管控要体现出来,一般最高层级需要控制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而最低的班组级别需要控制到四个层级的风险,采取的管控措施也就更加细致。此外,结合我们日常的安全检查,形成隐患排查台账,对于排查出来的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对未按期进行整改的,后续要进行闭环整改跟踪。(5)建立岗位风险告知卡。建筑物或作业平面区域的风险四色图以及作业风险比较图。将以上三类图片粘贴在作业现场醒目的位置,起到警示和提示的作用。岗位风险告知卡中应明确岗位的风险因素、安全举措、应急措施、还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建筑物的风险四色图,可根据作业范围或设施设备的风险程度来进行评估,以最高的风险确定本区域的风险程度。作业风险比较图是根据所有的作业活动进行的风险评价,包括作业程序的暴露程度,发生的频率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双重预防机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而不是安全管理人员的闷头工作。因此,在风险数据库,作业风险比较图,建筑物的四色图,以及岗位风险告知卡方面,应让尽可能多的员工参与其中,才能更加深刻的了解岗位的风险,也知道岗位的应急处置。

3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事故预防管理机制建设必须具有鲜明的综合理论性和科学性、先进性和理论综合性的实用性。通过理论研究如何建立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对我国煤矿企业人、机、环、管各方面都有要求,而不是需要人员进行有效的的安全控制,推动煤矿企业进行煤矿安全事故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安全长效机制的稳固有效发展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将广泛发展应用成为我国煤矿企业进行煤矿安全事故生产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爽,毛吉星,贺超.安全管理中危险源辨识的顶层设计与体系设计[J].煤炭经济研究,2017,37(07):59-64.

篇(8)

为推动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的全面开展,大幅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水平,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扎实构建事故应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线。坚持关口前移,超前辨识预判企业安全风险,通过实施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加强过程管控,通过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闭环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执法,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强化事后处置,及时、科学、有效应对各类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伤亡人数、降低损害程度。

二、工作目标

力争2021年,实现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的风险管控工作。构建起符合安全生产实际,满足安全工作需求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体系,通过点、线、面有机结合、无缝对接的工作机制,提升防控安全风险的能力;构建形成严格规范的惩治违法违规行为制度机制体系,使违法违规行为引发的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构建形成完善的安全准入制度体系,安全生产源头治理能力得到全面加强;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明确部署

将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领域的重点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要明确任务、区分责任、细化标准、狠抓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筹划、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把关,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全程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每个岗位,带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四、组织机构

组 长:生产厂长

副组长:各班组长

成 员:各厂站班组员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xxxx污水处理厂。

五、具体工作

1.组织分析研判。要对本辖区内安全生产形势和生产安全事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安全风险的管控,确保可防可控。加强对安全生产舆情和热点、敏感问题的分析预测,完善应对机制,提升应对能力。

2.深入开展城市风险评估。要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评估,重点考虑可能危害到的社会公众数量和事故发生的概率,对辨识出的风险点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将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要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健全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

3.加强风险管控。要建立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以及重大事故隐患管理档案,按照分级属地管理原则,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全面强化城市运行风险源头管控。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加强城乡发展规划与城市地下公用基础设施规划,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管道、城镇燃气管线等规划的衔接。要加强督促指导和综合协调,支持、推动企业加快实施管控整治措施,对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和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要严格依法查处。

4.落实安全风险分级标准。要严格落实制定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标准;结合重点行业及公共安全领域各类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据分级标准全面开展本辖区内领域的摸底排查,对各类风险和隐患进行科学辨识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隐患等级,配合绘制辖区内的安全风险等级和重大隐患分布电子图,制定风险管控办法,落实管控责任和措施,强化日常管理和动态管控。

5.建立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信息网格化管理系统,建立统一规范的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安全生产信息数据的共享,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监管格局,提高安全监管效能。加快建立与各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互联互通信息系统,健全配套制度,提高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水平。

6.严格安全生产隐患治理责任追究。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健全企业自查自改、街道监督检查的隐患排查治理运行机制,加强对隐患责任人的内部处理和责任追究,对排查发现的事故隐患未按期完成整改,熟视无睹,或者整改不符合相关规范标准要求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依规报请相关部门对该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理或给予处罚,并纳入诚信考核记录,问题严重的要逐级追责,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和通报,列入安全生产黑名单。对不按要求开展隐患排查,不按规定登记和报告查出的隐患,隐患排查长期零报告或漏报、瞒报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对其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隐患和问题加大处罚力度,并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和通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六、实施步骤

分三个阶段开展。

(一)动员部署阶段

制定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方案,组建组织机构,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细化工作职责,明确人员分工,确定任务时间节点。

(二)全面落实阶段

要全面落实工作任务,对照相关行业领域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摸排各类风险源,实施分级分类管控。组织本辖区内行业领域企业全面开展隐患排查。

(三)巩固提升阶段

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总结验收,在此基础上开展“回头看”,巩固提升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成果。

篇(9)

安全生产双控管理是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首先进行风险辨识、分级并采取管控措施,再根据各风险点的管控措施是否到位、各项管理制度等基础管理情况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安全生产双控管理是有利于保护事故伤亡人员及其亲属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落实,消灭监管“盲点”,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据市应急管理负责人介绍,《办法》为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了相应的管控和治理措施。《办法》指出,生产经营单位是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将风险管控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全面风险辨识,编制风险管控清单,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实行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和备案管理。

《办法》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履行风险隐患监督管理职责,制定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标准规范、开展风险隐患业务培训指导、建立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管理信息系统、督促指导企业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依法查处违反《办法》规定行为。

安全风险实行红橙黄蓝四级管理

为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办法》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确定了评估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对应使用红、橙、黄、蓝四色标注。其中,危险因素多,管控难度大,发生事故将造成特大经济损失或者特大伤亡事故的应评估为重大风险(红色风险)。对重大风险应当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建立包含风险部位、责任部门、责任人、风险评估情况的档案,档案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更新完善。

高危行业企业进行风险辨识评估

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风险辨识和评估的周期不同。《办法》要求,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废弃处置以及使用危险物品的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全面风险辨识和评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风险辨识和评估,存在重大风险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于下一年重新对重大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

实行安全风险告知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

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

报告方式等内容。

对存在风险的工作场所、岗位和有关设备设施,应当设置明

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制度

篇(11)

培训内容

培训对象

责任部门

培训形式

培训学时

2018年3月9日

1、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2、开展“双体系”建设的意义

3、风险点排查方法、

4、危险源辨识、评价方法和控制措施制定

5、隐患排查清单编制

6、各种表格填写

企业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车间负责人及安全员

办公室

讲课,闭卷考试

4h

2018年3月10日

1、开展“双体系”建设的意义和要求

2、风险点排查方法、

3、岗位危险源辨识、评价方法和控制措施制定

4、隐患排查清单编制

5、各种表格填写

各车间班组长,安全员及员工

各车间安全员

讲课,现场指导

8h

2018年4月7日

1、 岗位危险源和控制措施

2、 应急处置措施

3、 岗位隐患排查治理方法

4、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各车间、班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