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体能训练的特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 前言
十届CUBA和四届大超联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使高校篮球的竞技水平逐年提高,一批批大学生运动员茁壮成长。更重要的是,还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教练员和裁判员,这些都为高校篮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UBA举办以前在我国高校篮球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对篮球体能训练还没有专门的概念,体能训练基本上只是脱离篮球运动专项特点的练习,例如用枯燥的田径场和杠铃训练代替了高强度的专项体能训练。他们只是根据自己以前的训练经验去指导体能训练,造成专项体能训练远远跟不上发展着的篮球比赛节奏的需要。随着高校篮球竞技水平的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逐渐意识到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他们的体能训练也随之出现了新的特点。本文通过新特点的阐述,总结了现阶段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希望对高校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参加过近三届CUBA或大超联赛的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汕头大学7所高校篮球男、女篮为调研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调查法
2.2.1.1问卷调查法
向以上7所高校的男、女运动员、教练员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有效回收率为92.67%。
2.2.1.2访谈法
访问了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等篮球体能训练方面的专家。
2.2.2观察法
观摩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河南大学男、女篮的体能训练。
3 结果和分析
3.1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充分贯彻速度为核心、力量为基础、各种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
由表1知,98.79%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把速度素质列入前三位,且列为第一位的达到53.24%;把力量素质排在第二位的也占45.16%,耐力素质排在第三位的有58.63%。
运动员体能训练就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以第八届CUBA男八强、女四强赛为例,男队平均身高1.92米,女队平均身高1.80米,其中,男队后卫、前锋、中锋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88米、1.93米、1.95米。由于高校篮球队各个位置身高差距不大,队员以20-24岁的年轻球员为主,所以应充分贯彻速度为核心、力量为基础、各种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
速度是高校篮球运动员的灵魂,是体能水平最直接的反映,是胜利的前提和条件,所以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目的应该为速度服务。体能训练必须提高专项速度,必须以专项负荷刺激与速度为核心安排和设计。
日益激烈的高校篮球运动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如果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要提高体能水平,掌握和运用技术是不可能的。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员专项对抗能力、专项速度、专项技术掌握与完善的保证,是运动员技战术和体能训练的基础建设。此外,现在教练员也不断加强运动员弹跳、灵敏、柔韧素质的训练,因为这些素质对运动员体能的发展、技战术水平的提高都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3.2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高度专项化
由表2可知,现阶段高校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与一般体能训练的比列约为4∶1,专项体能训练中,有球和无球训练的比例约为1:1。原来枯燥、简单的田径场训练和杠铃练习日益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多样的高度专项化训练方法。
例如,对篮球专项来说,速度耐力是指高速加速跑的速度耐力和高速度、大幅度的单个动作速度耐力,例如转身、抢断,而不是1500M或3200M的一般耐力,也不是短跑运动员绝对速度的速度耐力。所以在训练中就应处理好一般耐力训练和专项速度的关系。以不同距离的运球跑、一对一抢截球练习或多人抢截球练习、半场战术跑位练习等为主,以800m~1500m中长跑,以及短、中距离的快速跑和反复跑为辅。又如,发展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时,就要与篮球技术动作特征相结合,采用各种对抗形式的、连续地变向运球躲闪、摆脱的训练方法发展灵敏素质。
篮球运动中的体能训练是为其技战术的运用服务的,体能训练只是手段,合理有效地完成技战术才是其最终的目的,所以在平时的体能训练中应当有明确的专项特点。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必须结合篮球运动的特征和高校篮球运动员的特点,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3.3 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系统化
教练员在执教高校篮球队时都有一个长期的、短期的目标和计划,在调查中,所有的教练员都把体能训练计划列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练员深知现代篮球对运动员体能的要求。
优良的体能是篮球比赛取得胜利的法宝,是运动员技战术成功运用的保证,但是体能训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运动员身体机能是在长期的重复训练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因此,必须进行有计划、系统而长期的训练,它几乎贯穿于运动员训练周期的始终。
3.4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技术化
随着高校篮球竞技水平的提高,体能的作用逐渐凸现出来,这就使教练员千方百计地提高体能训练的效率。篮球技术的训练追求规范化和创新化,很多教练把技术训练的方法移植到体能训练中出现了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技术化的特点,即:狠抓细节,使体能训练量度化、规范化;创新方法,使体能训练新颖化、实用化。
例如,以前有些教练经常用“全场持球跨步跳上篮”来发展运动员的弹跳素质,只规定跨步的动作,而很少做其它具体的要求。
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就是这样的训练只有质的要求,而没有量的限定。现在教练员追求训练的技术化:即规定从一侧端线到另一侧端线必须跨8步,更重要的是根据个人的情况把每人每一步要到达的地点做出标记,这就使运动员弹跳素质的训练达到了量度化、规范化。此外在耐力素质训练中,二三人的反复快攻练习、球场见线折返跑等练习中,教练员都规定了跑到罚球线、中线等各标志线所需的时间。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把体能训练量度化、规范化,加大了体能训练的强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在高校篮球教练员非常重视体能训练的创新,创造出紧密结合专项、新颖实用的训练方法。例如,在弹跳素质训练中,跳出了简单的纵跳和杠铃训练,创造出如“W”跳、“L”跳、软梯训练等方法;耐力训练中从连续全场跑篮的方法创新出后场持球跳软梯,传球给罚球线接应队员然后接回传球上篮的反复练习等。这些创新的方法不仅更全面地发展了运动员的体能,而且使体能训练不再枯燥,减缓了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体能训练的效率。
4 建议
4.1在高校篮球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只有采用合理的、科学的体能训练,才能充分发挥体能训练的作用,提高高校篮球队竞技水平。
4.2高校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一定要与篮球专项技术结合,体能练习的动作特征要与篮球技术动作结构特征相吻合。
4.3体能训练是高校篮球运动员训练的重要部分,必须贯彻在每个训练周期的始终。
4.4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技术化的特点,能够保证体能训练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教练在实施中的驾驭水平,从而提高体能训练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保成,匡鲁彬.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
篮球运动是一项高强度、多间歇、持续时间长的项目。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的跑动、变向、急停、投篮表现为间断性、多向性和多元性,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体能。
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体能是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体能训练的目的是根据项目竞赛的需要,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改善运动员的机能状况,使运动员的身体形态适合特定运动项目的要求,确保运动员的体能状况适应比赛中战术活动的进行与技术水准的发挥,同时保障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掌握新的技术,并将已经获得的素质在运动竞赛中充分发挥出来。
运动员体能水平是通过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柔韧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体能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先天的体能是通过遗传获得,后天的体能则是经过有效的体能训练而获得,适宜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将促进体能的发展。
篮球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前提条件,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身体保证,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延长运动寿命的物质保障。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应以未来高水平专项竞技的需要为导向,为专项高水平竞技阶段的训练和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将早期的基础阶段的训练与优秀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1.目前在我国基层青少年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1.1思想重视不够
在我国基层青少年篮球运动体能训练思想重视不够表现在教练员配置、体能训练与战术训练的替代和青少年篮球训练理论研究三个方面。
基层篮球教练员的配置结果显示,业余运动学校很少有专门的体能教练和体能训练教练员研究小组。
调查发现,90%的篮球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的训练中经常以战术训练代替技术训练,认为体能训练在战术训练中实施就可以,实际上这仅仅解决了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的问题,而基础的力量训练不够,将影响到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的水平。
在理论研究方面,基层的教练员缺乏针对青少年体能训练的专门研究,尤其是在篮球的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研究理论严重缺乏。缺乏长期跟踪和系统的理论研究;缺乏系统完善的青少年篮球运动的理论研究体系。基层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大多处于自然阶段和经验训练的阶段,缺乏科学系统性。
1.2理论研究缺乏
在日常训练中必须根据篮球运动的专项规律,结合青少年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和身体形态特征开展体能训练。
篮球运动具有集体性、对抗性、转换性、动态性、统一性规律,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高负荷强度。运动员跑动的距离时长时短,跑的速度时快时慢,在激烈的高强度的身体对抗中实现各种技术和战术的配合,导致运动负荷强度起伏变化,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时的心率都在200次/min,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非常高。
一般来说篮球运动员成熟较晚,但是运动寿命较长。青少年篮球训练分两个阶段:(1)预备训练阶段(7~11岁);(2)基础训练阶段(13~18岁)。
预备训练阶段以一般体能训练为主,全面发展运动员的一般身体运动素质,提高运动员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使运动员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均衡的发展,为提高专项运动所需的身体能力打基础,主要发展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
基础训练阶段包括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随着训练的深入和时间的发展,逐渐增加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具体的比例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
青少年主要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1)绝对力量的发展特点是7~9岁为力量发展的第一个阶段,10~13岁是快速增长期。(2)速度力量的发展特点是男女在7~13岁速度力量增长都很快。13岁后,男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16~17岁时增长的速度下降。速度力量的发展与最大力量的发展相比,速度力量发展要快些和早些。(3)力量耐力男子从7~17岁的发展是直线上升,女孩15岁前是持续上升的,之后开始停止,甚至下降。(4)反应速度的发展特点6~12岁是快速增长期,在12岁时反应速度到达第一个高峰点。在性发育阶段,反应速度减慢。20岁左右出现第二个高峰点。(5)步频的发展特点,男孩在8~12岁、女孩在9-12岁增长最快。(6)耐力素质的发展特点男孩在10岁时首次出现快速提高,13岁再次出现快速提高,16岁耐力有最本质的提高。女孩在9岁首次出现快速提高,12岁再次提高,15~16岁耐力水平下降最大,16岁后下降速度减慢。(7)协调能力的发展特点,青少年在6~9岁是发展一般协调能力敏感期,9~14岁是发展专门协调能力的敏感期。
1.3体能训练概念模糊
1.3.1对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的概念认识模糊
一般体能训练是采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训练,增进运动员身体健康,提高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促进运动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发展专项素质打好基础。专项体能训练是采用专项技术动作,或者在动作结构和用力形式上与专项动作生物力学特征相近似的身体练习。
1.3.2安排体能训练的比例不合理
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应根据项目、训练阶段、训练任务的不同合理地安排体能训练。
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根据训练周期原则,在多年训练、年度训练、周训练计划中,随着训练的深入和时间的发展,逐渐增加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通过篮球运动素质专门的练习同篮球运动所特有的运动性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技术动作的要求加强感受器与运动器官的效应器一致性的训练,提高专项运动的成绩。
1.3.3错误的运用技战术训练取代体能训练
基层的教练员经常错误地认为,解决好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和运动员有限的体力范围内,安排各种训练内容的难度,运用篮球运动的技战术训练取代体能训练。首先,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运动素质基础薄弱的运动员容易出现运动损伤,最终达到事倍功半的训练效果。其次,在青少年发育阶段,各种身体素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快速增长期存在差异,运用篮球运动的技战术训练取代体能训练,容易错过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专项运动素质无法得到相应的发展,影响竞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再次,缺乏良好的体能素质,不仅严重影响运动技战术的学习,更会缩短日后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的保持时间和运动寿命。最后,青少年阶段是心肺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采用一般体能训练结合少量的专项体能训练发展心血管,呼吸系统功能,提高对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的适应能力。
1.4训练方法和手段简单化
根据“生物适应”理论,结合青少年阶段生长发育的生理和身体形态特征,只有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合理地安排训练的次数、持续时间与间歇和负荷强度,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运动训练负荷的本质是运动员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长期过于简单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会导致机体运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敏感性,神经-肌肉兴奋传递速度下降,运动器官耐受力减弱,训练定向发展的效果不明显,事倍功半。
在日常力量训练中过于依赖杠铃,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单一,训练的气氛枯燥;速度训练经常采用较单一的训练方法,如:长期在篮球场上的折返跑和田径场的重复跑等,缺乏采用灵活多样的持续、间歇、重复、变换和法特莱克跑有机组合的训练方法。
1.5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和科学的评价体系
感觉和经验是基层篮球教练员体能训练的监控手段和评价最常用的方法。体能训练的运动负荷的强度和量的控制,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测量的数据)和仪器,很难准确把握在体能训练过程中疲劳调整和超量恢复的时机,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由于缺乏对体能训练长期系统的测量数据,基层篮球教练员很少采用对运动员自身素质发展的纵向比较进行评价体能训练的效果。体能训练的评价主要是教练员凭借直接和间接的经验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表面和即刻反应,与同日历年龄的队员进行横向的单一性比较。
2.改善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的对策
2.1树立高度重视体能训练的指导思想,篮球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前提条件,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身体保证,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延长运动寿命的物质保障。
2.2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学习,丰富基层教练员的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体能训练理论指导运动实践,在运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归纳和升华理论。
2.3正确把握篮球运动的竞技规律,结合青少年阶段生长发育的生理和身体形态特征开展体能训练。
2.4明确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任务,根据篮球运动训练的规律、任务、阶段、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合理安排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使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有机衔接。
2.5利用现代的科学仪器、各种生理指标和技术数据监控体能训练过程,合理的安排体能训练的运动负荷;运用多种技术诊断方法和手段,评价体能训练的效果。
2.6完善体能训练体系,设置篮球体能训练的专职教练或篮球体能训练研究小组,长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能训练研究。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王保成.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院学报,2002.
[5]王保成.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基本理论和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
关键词 足球运动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 体能训练
一、前言
足球运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开展广、影响深远。现在足球由于全攻全守的盛行,加之足球运动属于典型的同场对抗性竞技项目,运动员除了必须具备高超的技、战术能力以外,更要求拥有良好体能。体能是运动员充分发挥其特长技术和执行赛前战术布置的基础,也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因此,本文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
(一)体能训练的周期
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周期一般是在2次/周,且每次训练间的间歇足有5分钟,每周只有两次体能训练明显不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体能训练的提高需要不间断的训练,足球体能训练的禁忌在于“超量训练”和“超常恢复”,运动员在有比赛的前一周就停止体能训练,“以赛代训”的思想贯彻着球队。由此可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周期间歇长,体能的储备量与体能训练的时间成正比。体能训练一旦开始就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训练过程,间歇时间长会大大影响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提高。
(二)体能训练的项目
体能项目如耐力训练,速度训练,爆发力训练,下肢力量训练等,足球体能训练中力量是核心是基础,速度是体能训练的关键。灵巧性的高低能决定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判断的准确性。这些项目都应该是分开练习,各自都应该占一定比重,而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往往在一次训练中要做到每个训练项目都触及,多个项目同时出现在一次体能训练中势必会顾此失彼。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项目繁多,下肢力量训练,速度训练,爆发力训练,敏捷性训练等等,考虑到中学生本身的特点如此繁多的训练项目往往会和运动员自身的训练时间发生冲突,充分考虑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身体心理特点,找出优势,强势训练加以提高,要避免“滥训”现象。
(三)体能训练模式
在青少年足球球队中基本上都是,非常传统的体能训练方式。赛前加量,赛后减量,平时随机定量。这样一种训练模式会使许多运动员无法正常恢复,提高。模式的老旧使得整个青少年足球运动没有质的飞跃,一直停滞不前。教练员一直没有关注,没有引用新型的适合青少年的体能训练模式。老旧的训练模式让运动员感到枯燥反感甚至腻味。逃训,据训的现象屡见不鲜。
(四)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适应程度
我国70%以上的足球运动员,无法适应现在的体能训练,原因有很多:1.体能训练就是单一的体能训练,就像田径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一样枯燥乏味。2.许多运动员表示进行了几年的足球体能训练,感觉自己的身体强度也没能提高,效果不明显。3.体能训练负荷量标准过高,让很多球员感到有些吃不消。4.球队内球员的身体速度各不一样,教练员的体能训练要求却一样,让很多运动员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感到自卑。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适应程度非常低,这是最突出的问题,运动员的训练心态非常的不稳定,有时积极有时消极。这些都体现出了运动员对现有的体能训练无法真正适应和喜好。基础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当然会无法真正提高。现有的体能训练急需进行一场改革。
三、改进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措施
(一)加强体能训练密度
体能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每天都有一定强度的锻炼才能使自己的体能有所提升,体能也是一种可以迅速下滑的身体机能。如果安排的体能训练过少将很容易造成体能的流失,那么训练的效果将随之流失。体能训练间的间歇也不应该过长要让运动员身体始终保存训练兴奋状态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递减间歇体能训练方法,所谓递减体能间歇训练方法是指一次或第一组练习以后,按照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进行调整恢复,再进行第二次或第二组练习后,缩短就调整休息的时间,这样训练的密度就逐步加上去了,而且有助于运动员逐步的接受运动量的增加,慢慢适应体能训练的方法。体能训练中速度训练是以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方式才可以得到最大提升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效果而且在每次进行完速度训练时不应该立刻停下来要慢跑进行调整,以调整内脏器官的缓冲,也可有效抗拒疲劳提高速度。体能训练的间歇时间应以脉搏和心率为依据,切记不能以具体时间为依据。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二)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能训练
1.力量训练的方法:肌肉收缩动作过程中,经常改变拉力的强度和方向,同时改变骨杠杆的位置,从而完成机械动作,以发展力量。练法关键在于科学选择负重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重复次数的多少及间隔休息时间的长短。训练时,尤其强调股四头肌、腹肌胸肌等练习,也要注重全身肌肉的协调发展,尤其是股二头肌,骶脊肌和竖脊肌(腰背部)、背阔肌、腓肠肌、肩带肌群等的练习.这样可以使得肌肉力量发展的平衡。主要的练习方法是大强度间歇训练和低强度持续训练方法。
2.速度训练爆发力练习方法:立定跳远或多级跳;跨步跑,规定距离 ,步幅越快越好,单足跳,双替进行;蹲杠铃30-50mc.30md.半蹲跳练习等 在足球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突然速度就是反应速度和起动速度的结合,爆发力和动作频率是突然速度的基础。在足球比赛中的,突然速度又以球为主要刺激物,根据球的发展情况做出相应的突然机体运动,所以突然反应速度练习要与比赛的形式紧密的相结合进行训练。
3.速度耐力训练: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训练,通常的方法是让运动员在训练课中以中等的强度进行长时间的运动。例如:1500M跑。体能训练中的运动耐力主要指大强度长时间从事专项活动的能力。强度主要指运动的速度。强度与时间,速度与距离是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运动强度大,运动时间自然短;运动速度快,运动的距离必然短。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运动耐力水平主要取决于:(1)功能系统的机能能力,即氧债和耐乳酸工作能力、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等;(2)在比赛中有效地利用机能潜力的能力;(3)疲劳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速度都比较快,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增大进行速度素质的训练强度。使得运动员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发掘运动员最大的潜质,以提高足球运动水平。
(三)探寻新型的体能训练模式
传统的体能训练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发展水平,针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现状比赛多的特点,可以进行“两类三段”的体能训练模式,“两类”即储备型体能训练模式和赛前体能训练模式。储备型体能训练模式主要致力于运用中强度,长时间,多次数的方式。这种体能训练的方法可以有效的保持身体的体能储备,抑制身体的疲劳保存充分的体力。
赛前行体能训练模式是指临赛前一周的体能训练模式,应该适当加强体能训练的负荷量,减少训练的次数,充分的放松调节身体机能的一种训练方法。其有助于在短时间内以高强度训练来提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使其在临赛前能挖掘出储存的体能应对比赛。
“三段”是指准备训练阶段,训练进行阶段,训练结束阶段三个阶段。分别是根据训练目标进行体能、心理与技术的适应性准备阶段,负荷不断增加和应对重大赛事的体能训练进行阶段和强化体能训练效果的训练结束阶段。三个阶段的目标都应该确定。
“两类三段”的体能训练模式有助于帮助运动员提升体能水平,也不至于一开始就进入训练让运动员感觉到乏味没有层次。有效的放松训练也不至于让运动员们感觉到太疲惫而对下一次的训练产生逆反心理。负荷的逐步增加可以使运动员们更容易进入状态,不会因为统一不变的负荷而感到疲劳。
(四)在体能训练中适当加入趣味性元素
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对于单调枯燥的体能训练来讲很难让运动员们接受,在体能训练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新型的元素会使运动员更提起兴趣。
趣味体能训练方法以快乐地进行体能训练为目标,其主要特点如下:1.娱乐性。趣味体能训练方法中的娱乐性是其根本特点,这也是普通体能训练与趣味体能训练之间的本质区别之一。2.趣味性。趣味性体能训练可以让运动员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参加老师组织的各项训练项目,并激发热情、积极的心理潜能。3.竞争性。好争求胜是人类的本能,教练可以通过适当比赛提高运动员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提高运动员兴趣。4.游戏性。在趣味体能训练中游戏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但要注意游戏的选择要有新意,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身体运动又有趣的游戏。
(五)体能训练的符合量制定应因人而异
首先,训练中负荷强度比负荷量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大,但它必须在量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加大。而且强度加大了以后,量就不应再保持很高的水平。如果量和强度一直同时增加,非但整个运动负荷加不上去,而且容易因为过度训练产生身体疲劳。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训练中,应使用波浪式的方法加以解决,即负荷量增加,负荷强度适当减少;提高负荷强度,负荷量就相应减少,使量、强度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使运动员适应能力不断增强,承受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其次,具体安排运动负荷量的方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是指,在体能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任务和对象的水平,逐步地有节奏地加大运动负荷,直至最大限度。
最后,因人而异。青少年员运动水平和身体机能的差异比较大,如果给每位运动员安排的运动负荷量都一样,很容易引起部分运动员掉队的现象,所以在制定负荷量的时候应该因人而异。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周期间歇长,体能的储备量与体能训练的时间成正比。间歇时间长会大大影响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提高。
2.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项目繁多,下肢力量训练,速度训练,爆发力训练,敏捷性训练等等,充分考虑到运动员的身体心理特点,找出优势,强势训练加以提高,要避免“滥训”现象。
3.体能训练的模式老旧,教练员一直没有关注,老旧的训练模式让学生感到枯燥反感甚至腻味。逃训,据训的现象屡见不鲜。
4.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适应程度非常低,这是最突出的问题。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当然会无法真正提高。
(二)建议
1.加强体能训练密度,体能训练间的间歇也不应该过长要让运动员身体始终保存训练兴奋状态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体能训练的间歇时间应以脉搏和心率为依据,切记不能以具体时间为依据。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关键词 中长跑 运动员 体能 训练
现代运动训练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体能训练是现代中长跑训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能训练计划要遵循渐进的原则,而且要符合中长跑运动的专项要求,并且满足运动员个体需求。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对体能训练进行了长期、大量、深入的研究。可以说,现代中长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人们对体能的各项素质认识的不断深入是分不开的。中长跑项目在技术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国内外优秀运动员。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体能训练的目的和作用
体能训练是运动员训练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完成高质量技术动作和提升运动竞技能力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体能训练必须与项目特征和个体特点紧密结合,体能训练的方法、内容、手段的筛选和负荷结构的设计与实际需求相符合,严格服从于专项的特点和专项运动能力提高的需要。体能训练的作用主要有:1.保障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要求。2.保障运动员掌握先进、复杂的技术动作和合理的运动技、战术。3.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品质。4.是运动员延长运动寿命、防伤防病最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二)体能训练的分类
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但无论是哪一种体能训练都应与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否则,所获得的体能素质就无法向专项素质过渡与转换。一般身体训练并非是与专项素质无关的训练。因此体能训练的针对性显得极为重要。
(三)中长跑体能训练的重点
1.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尤其对运动中身体基本姿势、人体基本动作和技术起着固定和支持作用,把发展核心力量的训练列为整个体能训练的首位,这无疑是由其所处的身置及肌群所储备的能量决定的。从身置来看核心区是最接近身体重心的中间环节,不仅对身体姿势起着稳固的作用,而且也是整体发力的重要环节,对上下肢的协同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2.在以往的训练中对于速度、协调、灵敏的同步训练很少,而且对神经系统的训练重视不够,要加强神经系统和肌肉协调用力的练习。耐力素质和速度素质要相结合,加强静力拉伸和静力练习。
3.以前训练中运动员技术动作错误只是在专项动作中找原因,而忽视了各关节小肌肉群力量、核心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等方面不足的原因。现在要把力量训练和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平衡能力的训练与专项相结合。
4.要了解运动员需要什么方面,根据测试评估,清楚的掌握运动员能力的欠缺,根据个人的现状制定个体化的体能训练计划。这样的训练目标明确,效果非常显著。加强对运动专项的分析,在运动员基础身体素质强化的前提下,注重结合运动员的专项特点来设计体能训练方案。根据专项特点,设计针对专项体能训练的辅助训练设备。
5.体能训练课要求运动员的动作必须规范,体能训练首先突出的是动作的规范性,注重的是训练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在训练中要不厌其烦地强调动作细节,为每一个运动员纠正动作,确保练习对肌肉刺激的效果,在练习初期不是一味强调训练负荷,而是首先耐心打好技术动作的基础,这是提高运动员训练效果和防止运动损伤的前提。
(四)制定体能训练计划的原则与步骤
制定运动员体能训练计划时应遵循的原则是:专项性原则、超负荷原则、渐进性原则。制定体能训练计划的步骤可分为5个步骤完成:第一步:需求分析;第二步:确定训练的频率;第三步:拟定训练的负荷强度;第四步:拟定训练的运动量;第五步:选择练习的间歇时间。最后通过对运动员的专项力量需求分析,并根据力量练习的四个要素:爆发力训练、绝对力量训练、肌肉增大训练和肌肉耐力训练,和四个变量:训练频率、训练强度、训练量和练习的间歇时间,制定一个完整的力量训练计划。
三、结论
我国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短和运动成绩的不稳定,与早期体能训练的偏离和后期体能训练的短缺密切关联。体能训练的不系统和负荷结构的不合理无法保证运动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始终保持良好的体能和竞技状态。因此中长跑体能训练要结合专项特点进行,根据中长跑项目特点进行自由力量和核心力量训练,同时结合中长跑项目的特点进行灵敏性、协调性和柔韧性练习,运用多种手段与运动项目的供能特点相结合,同时还要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同训练手段在体内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机制,从心肺功能,血液系统到肌肉微循环,再到肌肉细胞线粒体产生的训练适应性变化,根据训练的目的性、针对性设计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在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成为教学的重点之一,而有些教师在体育课中进行体能训练时不仅没有紧密结合新课改理论,也没有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尽管存在着问题与不足,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体能训练。初中体育开展体能训练能让初中生在意志、体魄等方面有所发展。但是也需要在开展体能训练时注意安全等问题。
一、初中体育开展体能训练面临的现实问题
1.体能训练计划存在的问题
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因为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出现计划与实际脱节的问题,用过多或者过少的训练并不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2.体能训练活动不符合学生身心特点
初中体育课上进行体能训练有很多是针对学生心理特点、身体发展状况而进行构建的,但是在具体体能训练开展过程中,有些教师却将不适合初中生的体能训练也让学生参与,这就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3.体能训练不能形成良好的交流
初中生在体育课上很少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在进行体能训练时也不曾过问学生的意见,师生交流过少。
4.体育课中体能训练秩序混乱
因为我国初中阶段的体能训练通常是大班教学,男、女生比例一般差异很大。在初中体育体能训练中学生往往会因为自己的原因和他人的原因,无法展开有序的体能训练,甚至有些独立自卑的学生不参加体能训练,训练秩序受到严重的影响。
5.教师体能训练组织水平有待提高
新课改下,体育课堂结构等变化很大,不少教师体能训练改革实践经验不足,对于体育体能训练的组织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新理论和新方法。
6.受到教学条件等的制约,体能训练形式单一
因为在初中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够全面,多数班级性质的体能训练都是在教室或者操场举行,形式单一,学生无法在这样单一的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体能训练作用。
二、造成问题的原因
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能训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方面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发展,身体成长进入高速时期,家长往往忽视了学生这个时期的心理和身体变化,对于孩子缺乏正面的引导,导致学生对体能训练不是很重视。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学生的运动习惯变得特别差,大量的懒惰学生在体育体能训练开展中凸显出特立独行的性格,严重制约着体能训练开展的效果。
2.学校教学方面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由于学校过于强调学生成绩,大部分的体育活动等都没有被真正重视起来。同时这也使得体育教师等由于升学压力放弃学生体能训练。
3.社会因素
有些学生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会变得浮躁,对于无关自己升学的体能训练保持冷漠的态度,喜欢体育课,喜欢玩耍,但是却不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劳累的体能训练。
4.教学条件
很多初中学校基础教育设施是不完善的,很多学校的体能训练局限于操场等场地,想要在基础设施不完整的环境中开展高效的体育体能训练就变得困难重重。
三、初中体育加强体能训练的策略
初中体育体能训练的开展需要攻克难关,需要学校、教师、教育部门及家长的相互配合。体育教师需要确立学习之心,懂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之理,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学条件,具体的几个策略是:
1.家校结合为学生量身定做体能训练
随时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加强学校和家长的练习,共同围绕学生身心成长进行体能训练和意志培养,让家长配合学校一
起用爱的教育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体能训练态度。比如以家庭团体为单位,组织学生和家长进行体能比赛等。
2.加强教师学习,了解新课改时期开展体能训练的新技巧和经验
比如,学校进行培训教育,或者邀请一些专家针对学生身体成长特点,到校进行体能训练指导等。
3.需要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学校相互配合,用合理的措施完善学校教学条件
根据国家文件的规定,促进各类学校基础设施,才能使初中体育体能训练开展得更好。
4.体育体能训练设计应多样,以开放式、针对性的活动为主
因为初中生已经有一定能力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在体育体能训练时可以适当进行各种学校环境中多样的、开放的针对性体能训练。
总之,初中体育开展体能训练能让初中生身体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能,还能让学生意志品质在体能训练中得到发展,但是也需要随时注意安全等问题。
NBA著名教练哈里斯接手中国男篮之后迫切提出3个要求,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体能和力量训练计划,并认为这是现在中国队最需要解决的。这说明体能训练的系统性与计划性对当今篮球运动的重要性。我国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缺乏系统计划性。第一表现在训练计划和安排不合理,体现在训练方法和手段简单雷同,少年训练成年化,成年训练简单化。第二表现为在联赛期间缺乏体能训练。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大量消耗而影响身体恢复、影响比赛竞技状态。这种指导思想导致跨年度联赛只消耗而没有体能补充,到比赛中期,运动员就把准备期所储备的体能基本耗尽,真正到了赛季的关键时刻,体能出现了亏空,高质量的技战术也就无法保证。没根据个体情况制定训练计划,长期一个标准或模式进行训练,比较单调枯燥,运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劳,这样不仅没有多大成效,还容易造成由过度疲劳引起的一些意外伤害。
二、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脱节
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运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训练,以增进运动员健康,提高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促使运动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专项体能训练打好基础。专项体能训练是采用与专项有紧密联系又密切相关的专门的身体训练,改善与专项运动成绩直接相关的专项运动需要的素质,以保证掌握合理的专项技术、战术及其在比赛中有效的运用。一般体能训练是为专项体能训练打好基础。专项体能训练又是专项运动能力改善和提高的基础。我国篮球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是一般体能训练过多,专项体能训练过少。当一般体能达到一定水平后,就需要进行专项体能训练。而我国各级球队体能训练方式与要求常年不变,训练没有针对性,使一般体能无法向专项体能过渡与转换。运动员弹跳高度取决于两个因素,即起跳力量与起跳速度。我们采用一般体能训练蹲杠铃的方法来发展起跳力量,但专项素质要求起跳速度要快,国外球员就特别重视专项速度力量的训练。我国还有一些运动员在训练中没有注意一般体能训练,过多的专项体能训练虽然可以直接提高运动成绩,但由于忽略一般体能训练的基础作用,造成训练时难以承受较高的负荷,最终影响竞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训练方法、手段简单负荷结构不合理
从生物适应理论的角度来看,影响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训练方法、手段和训练负荷。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确定了机体接受刺激的部位,而负荷的大小则决定了对某一部位刺激的程度,训练方法、手段的正确选择和负荷大小的合理安排才能确保体能的效果训练方向发展。只有训练方法、手段的正确选择和负荷大小的合理安排才能提高体能训练水平。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普遍存在训练方法、手段简单化与训练负荷的盲目性。体能训练方法、手段简单化反映在训练方式的单一落后。目前,我国有许多教练员在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还是多采用杠铃训练,在练习要求上没有创新,训练效果不显著,在很大程度上也对运动员的膝关节造成了损伤。对耐力训练则单纯采用田径的组合,对训练负荷的认识则停留在练习次数、组数以及次与组间隔的组合,训练方法不科学,导致起跳过多、过频,局部负担过重,使机体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刺激,运动员体能总是保持在低水平,极易引起疲劳,致使运动员受到意外伤害。训练负荷的盲目性就是对练习次数、组数以及次与组间隔等构成没有科学体现篮球运动速度、力量、耐力的量化标准。盲目的训练使机体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刺激,练习负荷没有突出专项特点,使运动员体能总是停留在低水平。
四、在专项耐力训练中对有氧耐力的训练重视不够
多数教练员认识到了无氧耐力对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训练中的耐力训练多以无氧耐力为主,而对无氧耐力与有氧耐力的关系认识不足,对有氧训练重视不够。有氧耐力是无氧耐力的基础,只有通过有氧耐力训练,改善运动员的心血管机能,无氧耐力才能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也才能利用短暂的比赛间歇时间使身体迅速恢复,延缓运动疲劳。因此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直接关系到比赛中和比赛后的体力和机能恢复。有氧能力低,大赛中经不起折腾和连续大强度对抗。教练员和运动员应深刻理解,高水平的有氧代谢能力是工作运动和比赛的基础和本钱。
五、结语
针对以上的问题应意识到青少年体能的重要性,如何通过根据篮球专项运动的特点和对体能的专门要求,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特点,从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等方面进体能量训练计划的实施,建立符合青少年身心发育特征、符合篮球专项运动特点的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计划,提高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减少青少年运动损伤发生率;促进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提高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力体能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文新.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中图分类号:G812.6 文献标识码:A
1 促进网球运动队体能训练水平发展的对策
(1)增加女教练员所占的比重,有利于协调训中的各方面工作。
(2)招聘专职高水平运动队网球教练员,有助于教练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高水平网球运动队的日常训练。
(3)增加教练员数量,安排专业体能教练员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指导,将运动员的技能训练和体能训练分开进行,有助于提升运动员的技能素质和体能素质的综合提升。
(4)多组织教练员运动员参加体能训练知识讲座,多进行体能训练知识培训。这样有利于教练员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的时候更符合网球专项特点。同时让运动员更加深刻地了解专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鼓励教练员多进行体能训练方向的科研,增加体能训练方向的科研经费。
(5)制定监督机制有效合理的督促教练员按照制定的体能训练计划实施训练,促进运动员保质保量的完成体能训练任务。拓展教练员体能训练的视野,丰富体能训练内容。
(6)在使用运动按摩、放松整理、睡眠、营养学方法作为体能训练后的回复手段的同时,增加运动按摩,温泉、桑拿,心理学手段,营养学方法手段以及理疗,药疗等恢复手段的运用。
(7)增加体能训练器材设施的投资,添置专项体能训练设施,为体能训练创造良好的条件。
2竞技网球运动项目体能训练特征
2.1根据每一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安排体能训练
发展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除了要结合竞技网球运动项目自身特点之外,还要准确分析每一个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特点、不同竞赛周期、打法或风格,根据每一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确定每一人的训练的侧重点,合理与有针对性的安排体能训练。比如对于本身体能发展水平较弱的运动员,在安排体能训练时要注意增强其身体机能,锻炼其肌肉、耐力与肺活量,加强体能基础训练,增强其身体素质;而对于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运动员,要锻炼其腿部、腰腹部与手臂肌肉,增强其力量与速度;对于处于不同竞赛周期的运动员,要根据其所处的竞赛节奏合理安排体能训练;对于有显著打法或风格的运动员,要注意专门做有利于发挥其打法或风格的专项体能训练。
2.2和赛事进行结合
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时要根据赛程安排的时间来进行的,要想运动员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就要根据每个运动员不同的比赛时间来进行中小周期的训练,这样能够让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水平,从而取得理想的成绩,在网球的体能训练中,很多运动员都是采用比赛来代替训练的方法来进行体能训练,甚至有的选手会用高强度、高密度的比赛来代替训练,他们通过参加密集的比赛来提高自己的身体机能和反应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竞技能力。简单的说,这些运动员就是要通过比赛,把身体体能来进行从负荷到恢复,从恢复到再负荷的循环训练,在频繁的高强度比赛中来达到体能训练和意识训练的目的,如果运动员想要在比赛中能够获得最好的竞技状态,那么就需要在比赛之前的一周或两周之内保持一个良好的赛前竞技状态,要对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比赛日期安排,要把人体的生理机能变化周期和项目的竞技特征来一起融入到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把比赛作为契机,从而才能够让运动员的体能和竞技能力一起提升。
2.3和技术战术训练进行结合
对于竞技网球的专项体能训练来说,既包含了对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还包括了专项身体素质以及对环境适应能力的训练,对运动员专项的耐力训练、力量训练、灵敏度训练,在进行专项体能训练的时候,要结合网球专项的需要,并且要结合网球的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来进行,从而让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一起增长,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应该要结合在比赛中所能够用到的技术,所容易发生的赛场情况来进行,让运动员在训练中就能够感觉到赛场的气氛,在训练中就能够让精神达到高度集中的状态,这样在真正的比赛中,运动员才能够更加淋漓尽致地发挥出自身的体能素质和个人技巧,并且在体能训练中还要结合团队战术的训练,让个人技术和团队战术自然而然的成为运动员训练或比赛中的一部分,以便在正式比赛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3结语
针对网球比赛中运动员特能的体能训练,所以网球运动员要不断的加大体能训练的比例,要结合网球比赛中实际的发展的对策、要根据每一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安排体能训练、要结合赛事、技术战术训练、网球运动项目特点和能量代谢、训练场地条件安排体能训练等同时进行体能的训练,要结合现如今比赛的实际情况来不断的对体能训练的方法加以改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体能是篮球运动技战术的基础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表明,良好的专项技术体能是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术、战术、承受大负荷训练、高强度比赛、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保障。因此,只有在日常的训练中科学、系统、有计划地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才能保证运动员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
1.1 体能训练是篮球运动的训练基础
篮球运动是一项高强度、多间歇、持续时间较长的项目。篮球比赛中,多次反复快速的运动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特殊体能。篮球体能训练是在运动训练中以发展运动素质为主要内容。这些运动素质训练包括力量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柔韧素质训练和灵敏性素质训练。篮球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篮球体能训练是承受大负荷训练与高强度比赛的基础,篮球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篮球体能训练是球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1.2优良的体能是篮球运动员承受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基础
持续的、系统的负荷刺激使得运动员的身体产生适应性的变化,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得到改善,从而使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得到提高,能够适应高强度的篮球比赛。随着体能水平的提高,运动员对负荷刺激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竞技运动的发展表明,科学的运动负荷和系统的体能训练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体能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可以积极奔跑,主动出击,尤其是在比赛的后半程,当别人的体能下降时,体能好的运动员仍能防守时积极主动,进攻时快速奔跑,主动抢位,创造战机,有利于取得比赛的胜利。
1.3优良的体能是篮球运动技战术的基础
为什么美国的NBA能够称雄于世界呢?一是他们有优秀的篮球技术,还有就是运动员具有强壮的体魄和优良的体能。我国篮球的技战术水平与国外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但是在体能方面我们同他们具有显著的差距。现代篮球比赛对抗日渐激烈,对运动员在对抗中完成技战术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没有优良的体能水平,不可能在激烈的比赛中发挥出高超的运动技术和有效的技战术,因此,优良的体能是高水平篮球运动的基础。因此,重视体能在篮球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的研究,将体能训练纳入运动员的系统训练工作中是当前提高我国篮球竞技水平的关键措施。
2.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2.1 对篮球运动的竞技规律和特点缺乏深入研究
任何一个运动项目在确定训练原则和选择训练内容时,首先要明确影响比赛成绩和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即项目特征或项目特点是什么教练员必须深刻理解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特点,它是实施正确训练的前提,否则将导致训练效果事倍功半,事与愿违。我国对现代篮球运动竞赛制胜规律的特征认识模糊,重视技术战术训练,轻视体能训练,导致我国篮球运动员体能在高水平比赛中不能完全适应激烈比赛的需要,专项体能缺乏导致技战术发挥不好。
2.2 训练手段方法简单化
方法简单化与训练负荷的盲目性体能训练手段方法简单化反映在训练方法单一落后如力量训练时杠铃挂帅目前先进的力量训练方法除杠铃外,还有大强度的跳跃练习器、综合力量练习器、等动和电刺激力量训练,以及各种组合力量训练;对速度的训练单纯认为加速跑就可以提高了,耐力训练单纯采用田径式长跑训练负荷的盲目性就是对练习次数、组数以及次与组间隔等构成没有科学体现篮球运动速度、力量、耐力的量化标准盲目的训练使机体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刺激,练习负荷没有突出专项特点,使运动员体能总是保持在低水平。
2.3 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脱离
我国篮球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是一般体能训练过多,专项体能训练过少一般体能是专项体能的基础,当一般体能达到一定水平后,就需要进行专项体能训练而我国各级球队体能训练方式与要求常年不变,训练没有针对性,使一般体能无法向专项体能过渡与转换。国外球员就特别重视专项速度力量的训练我国篮球运动员摸高指标不比外国选手差,但在赛场上争抢篮板球能力则处于劣势。
2.4体能训练缺乏系统性计划性
体能训练的系统性与计划性对当今篮球运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国篮球体能训练缺乏系统计划性,第一,表现在训练计划和安排不合理,体现在训练方法和手段简单雷同,少年训练成年化,成年训练简单化。第二,表现为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大量消耗而影响身体恢复和影响比赛竞技状态。这导致了比赛中期运动员就把准备期所储备的体能基本耗尽,真正到了赛季的关键时刻,体能出现了亏空,高质量的技战术也就无法保证。
3.改善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对策
3.1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学习,提高教练员运动员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3.2 根据篮球专项需要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进行科学训练。
3.3加强对体能训练科学方法的研究, 采用科学的先进技术设备对体能训练进行监控。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一、研究背景
(一)为适应当代篮球运动的发展
篮球运动作为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包含技术、体能和心理在内的综合性项目。篮球真正的魅力在于快速移动和激烈对抗中完成各种非常规的高难技术动作,在瞬息万变的球场上运用谋略去相互制约。比赛中的对抗不仅是篮球比赛中最本质的特征,这也是推动向更高水平篮球运动发展的基本动力。在当今高水平篮球比赛中不难看出,体能是完成战术配合和技术动作的最大障碍,只有在比赛中发挥体能的优势,才可以战胜对手赢下比赛。
(二)为了使我国篮球竞技水平的提高和构建基础
在全球的竞技比赛中,有高质量的青训基础和后备人才储备,就可以在世界强队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不争的事实。例如美国NBA联赛代表着世界篮球运动的最高水平和篮球运动发展的最前沿,而支撑着美国篮球蓬勃发展、长盛不衰的是金字塔型输送后备人才方法。我国的篮球从1995年推行职业化以来,青少年参加篮球训练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各种各样的青少年篮球培训中心、俱乐部、篮球学校等都得到了迅速发展。热爱篮球运动的青少年对推动我国篮球运动水平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相比之下我国篮球运动水平较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培养青少年的方法和手段存在较大问题。
(三)从运动训练学原理和生长发育特点来培养青少年
广义上,体能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的状况,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及生理机能的发展状况是决定运动员体能发展的。狭义上,运动素质是表现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体能的各项能力在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自然增长并不是平衡的、均速的发展,而是在某些特定的年龄阶段某一项或几项能力发展较快,呈现出在连续性基础上的阶段性特点,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存在发展的敏感期。
二、青少年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上存在误区
现在的教练员和基层教练员对于现代篮球运动发展认识还不够全面,对技术和战术的作用要求过多,忽视体能训练的作用。对体能训练存在两个错误方向:一是用篮球技战术训练中的跑跳投来替代体能训练,二是体能训练根本不结合专项的特点进行训练,用传统的田径场跑圈和蹲杠铃来替代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
(二)训练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
在我国,基层篮球队和少体校中的训练条件较差,训练手段单一,训练方法落后场地设施比较简陋,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造成运动员体能薄弱的现状。教练员在制订训练计划、实际训练过程中技战术方面考虑最多的因素。相比下对体能训练研究和人数不够深刻,没有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三)力量和速度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还是在以苏联的传统力量练习为主,以杠铃负重为主要练习手段,力量练习的方法和内容都与篮球运动所需要的肌肉工作特点不相符,结果不言而喻。所以,力量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当今篮球运动员体能和身体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篮球技术动作的特点、场地条件等,对运动员的起动速度、加速跑和速度耐力是篮球速度训练中的重点。在现实的环境中,由于基层教练员对专门速度训练的理论和方法根本不能理解,导致在训练中没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
三、青少年体能训练的建议与策略
(一)重视和加强对篮球体能训练
通过对教练员的培训和进修,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对体能训练在篮球比赛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教练员老的训练模式和方法,重新认识体能训练是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让体能训练作为一项日常训练科目和训练内容,科学的制定训练计划,根据篮球的专项需求,科学合理的安排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项目的练习。
(二)科学的运用体能训练的方法
在篮球比赛中,由于当今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每次进攻和防守都要耗费较多的体能,所以对核心力量和腿部力量要求较高。因此在训练中应该以有氧训练和力量素质为基础。根据不同的训练层次和不同的训练时期分别安排合理的训练方案。通过合理的训练方法使运动员的体能均衡合理的发展。
(三)体能与专项体能相结合
在篮球训练中,专项体能是从体能训练的基础上结合专项的特点和要求发展而来的身体素质。运动员在场上的反应能、速度、耐力、柔韧都是通过良好的专项体能训练得来的,所以专项体能的训练要与技术和战术相结合,使队员全面发展。因此,通过加强对专项体能训练科学方法的研究,采用多种形式提高专项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同时在训练中应该注意体能训练与专项训练密切结合,使运动员各种运动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并相互促进,从而促使运动员得到健康发展。
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我们还必须严格遵循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科学有效的篮球体能训练,通过科学的方法发展专项体能训练,加强对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测评,不断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水平,为各级青少年体校和专业运动队输送更多、更优秀的篮球苗子。
参考文献:
[1] 袁守龙.高水平竞技体能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中图分类号:G84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6-0132-05
A Research on the Physical Training of Chinese Female Tennis Pla yers in Preparation for the Olympic Games
ZHOU Jianmei1,ZHANG Zhihua2,YANG Chizhou3,XU Bai zhuo1,YANG Chongfu1,HU Yabin4
(1.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Beijing 100088, China;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0029,Ch ina; 3.Dept of PE, Beijing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44, China;4.Tennis Administration Center,General Administ ration of Sports of China,Beijing 100763,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issues in the physical training of the Olympic players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interview,and monitoring and tacking tech niques.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in annual training of Chinese excellent women players,a multicycle training is adopted;The physical training is mainly com posed of general physical training and special physical training,and the annual training plan mainly focuses on real competition and technical trainings. Vari ous training methods are adopted. Tactics and techniques and real competition a re also combined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Key words: China;preparation for Olympic Games;female tennis player; physical training
我国的竞技网球发展势头也很迅猛,我国女子双打项目从以前长期落后,到2004年雅典 奥运会金牌的获得,再到2006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和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两个大满贯奖杯的 问鼎,在短时间内实现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网球运动是一项动作精细、技战术复杂多变、对抗激烈,对体能和心智能力要求较高的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体能已经成为当今女子网坛重要的制胜因素,同时也被视为中 国国家女子网球队训练指导思想的基础,这是符合当今职业女子网坛潮流的。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网球的文献发现,探讨网球运动的技战术特征的文献相对较多,但有关 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文献较少见到,涉及优秀网球运动员体能的文献很少见报道。本文 旨在以网球运动训练规 律为基础,通过对国家女子网球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选手的体能训练进行调查与监测的基础 上,结合对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调查进行分析研究,以解决训练、比赛的实际问题,探索、把 握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体能训练的规律,总结备战奥运实践中网球体能训练经验,为今后我 国女选手参加WTA系列职业比赛取得好的成绩和名次,促进提高我国网球竞技水平提供一定 的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网球队女一队运动员体能训练实践为研究对象,她们的基 本信息情况见表1。
表1 我国备战北京奥运会女子网球选手基本信息情况统计(N=5)
姓名年龄/岁身高/m体重/kg何时参加网球运动何时参加职业网球赛 北京奥运参加比赛任务李娜281.72621989年1999年单打郑洁271.63571990年2000年单双打彭帅241.73611994年2003年单双打晏紫261.70551990年2000年单双打孙甜甜281.75641989年2000年双打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
利用集训期间奥运备战科技攻关服务与科研会议期间,访谈国家女子网球队教练员、领 队、网球管理中心管理人员、体能训练专家,了解与网球运动员训
投稿日期:2009-12-03
基金项目:北京奥运会国家队攻关项目。
作者简介:周建梅,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竞技体育的 理论与实践、体育教学与训练。 练、比赛的相关情况,并 征求专家对网球体能训练的建议,获取相关的第一手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任务与目的及前期访问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国家女子网球队体能训练理论 与实践调查(运动员、教练员)问卷。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分别采用重测 法、同质检测法对运动员、教练员问卷进行了信度的检验(肯德尔相关系数为r=0.86 、斯皮尔曼系数为Rp=0.85);还运用专家评判法对问卷的效度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说 明问卷有 较高的效度,符合研究条件。然后对国家女子网球队奥运备战运动员、教练员进行了问卷 调查,发放运动员问卷5份、教练员问卷10份,全部回收且有效,发放回收情况见表2-4。
表2 调查问卷发放回收情况统计
问卷名称 发放问卷数回收问卷数有效问卷数回收率有效问卷率运动员问卷555100%100%教练员问卷101010100%100% 1.2.3 跟踪监测法
借助参与备战奥运服务之际对备战奥运五名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实地跟踪监测,并对运 动员进行相关指标的测试,以获取体能训练的相关资料与数据为研究做好准备。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和指标,运用EXCEL与SPSS 统计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高水平职业女网选手每年要参加约20~30站WTA赛事,运动员的体能已成为运动成绩优 劣的决定因素之一。通过对备战2008年奥运会国家网球队教练员、运动员的调查表明,他们 一致认为体能是决定高水平网球运动员运动成绩优劣重要因素之一(表3)。
表3 您是否认为体能是决定高水平网球运动员运动成绩优劣的因素 之一(N=15)
运动员/人教练 员/人合计/人百分比/%完全赞成591493赞成0117既不赞成也不反对0000反对0000很反对0000
对职业选手来说,网球是竞技运动中为数不多的几乎没有赛季、非赛季之分的项目之一 。高水平职业选手要取得更高的国际排名一般全年要参加20站以上的比赛,对职业选手来讲 ,全年几乎没有赛季和非赛季之分,赛间训练贯穿于全年比赛过程之中,比赛已成为训练的 一部分。一些大赛前的热身赛既是训练的延伸,又是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一种训练 手段,而系统的体能训练贯穿于全年训练比赛的整个过程。调查表明大多数教练员和运动员 认为网球的赛季时间较长,保持赛间的体能训练不仅是满足运动员连续参赛的体能需要,也 是训练计划安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网球运动而言,赛间体能训练任务应该完全满足比 赛中所需要的能量代谢系统、有氧与无氧运动能力、肌肉力量与耐力、肌肉平衡、速度与灵 敏度、协调性与灵活性等,当训练方法与这项运动的实际要求相符时,运动员才有可能取得 好成绩。
为使我国女网在北京奥运会赛场上再铸辉煌,国家队锐意改革,率先接纳和融入先进的 训练方法和训练理念,并在体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国家女子网球 队体能训练这些理念和观念的转变,对于探寻我国网球项目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新思路具 有指导作用。
2.1 备战奥运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模式研究
训练模式来源于训练实践。在实践中,由于全年网球比赛繁多,传统的大周期模式已经 不能适应当前的职业网球赛制安排,网球职业运动员只能采用年度多个中小周期的训练模式 安排训练和比赛。由于网球运动员能否参加奥运与职业比赛排名有直接关系,因此备战奥运 必须与职业比赛结合安排,我国女子网球队备战运动员年度训练也都采取多周期模式,基本 上是以澳网、法网、温网、奥运会、美网、中网等几个重大比赛划分,奥运备战中我国女子 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结合职业网球赛事频繁、比赛周期长的特点根据参赛需要全年一般分为 4~6个周期进行,每个大周期的时间跨度比传统的大周期模式要短,各训练大周期中三个时 期的时间与结构与传统的时间结构有明显的差异,准备期和恢复期很短,比赛期较长,一般 准备期的时间为1~2周,不超过3周,(只有澳网周期的准备期因安排在上一年度的非赛季 里 ,可以有4~7周),比赛期4~8周,在比赛期几乎每周都要打一站比赛,或者连续比赛几周 后 间隔1周,稍作调整后打完本周期余下的比赛。通过科学合理选赛与训练,调整好训练与参 赛的节奏,以适应网球赛季时间长、跨度大、运动员连续参赛的要求。年度内周期训练的目 的是发展和储备体能,改进和提高技战术能力,在参赛周期内组织实施有效的赛间训练,根 据比赛进行的情况,因时、因地、因条件合理安排好赛前、赛中、赛后的训练,以保持机体 能力维持较好的竞技状态。
现代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最小周期单元就是训练周,正是由多个训练周的有机链接,从 而相继组成了中、大周期的训练过程。周训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训练内容可重复的基本训 练单元。国家女子网球队在冬训期间每日训练两次,一周训练8~12次,且一周中安排3~5 次不同性质的大负荷课,使不同训练内容合理交替,不同训练负荷合理安排。
课是组成训练的最基本单元。随着高水平职业网球比赛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往的那种 一堂训练内容多、训练时间长、训练节奏慢,训练过程平淡,即重数量、重回合、重时间、 过分强调“量”的积累而忽视“质”的提高的传统课训练模式已不适应现代职业网球竞技比 赛的需要,对现有的课训练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改变固有的 训练观念,由“重数量、重时间、低强度”的课训练向“高标准、短时间、大强度”的课训 练模式转变。针对网球项目比赛特点,一般单一的技战术或体能训练课控制在2~2.5 h左 右,综合训练课不超过3 h,一堂课主练部分时间约为1.5 h,使运动员的兴奋度始终维 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课中负荷的安排,技战术训练课是中间高两头低,体能和综合训练 课则是前低后高;在内容安排上,技战术训练课一般是基本技术练习在前,战术组合或实战 练习在后,综合课一般是先技战术练习后身体练习,体能训练课一般是先进行针对性训练, 然后进行补充训练,最后统一进行专项耐力练习。课的内容安排不多,但要求每项练习内容 的强度大,要求高。课中每次练习的时间也要短(2~5 min),每个练习都尽可能地让运动 员恢复之后,在精力最旺盛、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能用最大的力量、最快的速度去完成,以 体现实战训练与针对性训练。
2.2 备战奥运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组织形式研究
国家网球队曾在一段时间里,制订的是集体训练计划,统一训练、统一参赛。但网球 运动是单人、双人的对抗性项目,尤其是职业网球,个人训练、个人参赛,独立训练和单兵 作战的个性化特征非常突出。如果进行全队统一的训练计划,思维模式相似、训练内容相同 、方法手段一致,就无法根据每个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实施区别对待和针对性训练,个人的特 点也无法与项目特点、规律吻合。奥运备战实践中国家队在技战术训练相对集中的基础上, 尝试个性化突出的体能训练计划,根据每个队员体能测试情况和伤病情况,合理安排一般的 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专门制定了个人的体能针对性训练、补充训练和体能康复训练计 划。逐步发展到主带教练遵循网球训练特点和规律,根据所带队员的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水 平现状、排名、积分等,主教练与总教练、科研人员、运动员等共同讨论制订切实可行的个 人训练计划及参赛计划;体能教练根据每个队员的体能特点、康复教练根据每个队员的训练 过程中的疲劳程度和伤病情况、科研人员则根据每个队员的机能状态和定期检测的生理生化 指标制订并实施针对性极强、个性化突出的体能提高与康复及营养补充方案……体能训练多 采用“一带一”、“一带二”甚至是“二带一”的组织形式,而在训练保障中甚至做到了“ 多对一”训练组织形式,逐渐与国际职业网球接轨并保持了中国特色的集中训练优势。通过 对国家网球队的调查表明教练员、运动员全都认为现在体能训练比四年前的训练形式更新颖 、手段更丰富、内容更符合比赛要求。
2.3 备战奥运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研究
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成绩与体能训练内容密切相关。通过对网球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调 查显示所有人全都认为体能训练应包括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训练,详见表4。一般体能是专 项体能的基础,专项体能是一般体能的发展与延续,也是向比赛场上能力转化的条件。专项 体能即是专项身体能力,它是技战术水平发挥的保障,专项身体能力的发展与一般身体素质 的发展、运动员的伤病保护、康复训练、恢复训练等方面有着互为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 专项身体能力和比赛能力是训练的目标。进行一般体能训练时,采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 体练习,改造运动员身体形态、增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和全面发展运动素质。进行网 球专项体能训练时,则根据网球专项的需要采用与专项有密切联系的专门性的身体练习,发 展和改善与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运动素质和专项所必需的身体形态、机能,提高 专项运动能力。
表4 体能训练是否应该包括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N=15)
是否累计 /人百分比/%运动员505100教练员10010100
高水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倍受重视,在实践中比例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体能训练已贯 彻到全年训练的各个阶段,从无赛期的体能储备到赛季的赛前、赛中、赛后,都把体能训练 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奥运备战期间我国女子运动员体能训练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根据训练时间离目标比赛的时间不同,体能训练可分为一般准备阶段、专项准备阶段、 赛前阶段、比赛阶段。不同阶段里体能训练的内容,负荷与侧重点是不同的。一般准备阶段 的目的是为专项和高水平的身体训练做好准备,注重发展一般身体素质,内容全面、负荷小 (强度小、时间长),侧重于有氧耐力、平衡性和小力量练习等;专项准备阶段的主要目的 是针对性的提高专项素质,内容结合专项需求,负荷逐渐增大,时间缩短,侧重于速度、爆 发力和无氧训练;赛前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保持体能的提高,训练变成非常专项的大强度小运 动量的训练,随着比赛的临近减少有氧训练和训练总时间,加大力量训练的比重,增加灵敏 性、速度、爆发力和无氧训练;比赛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达到并保持最佳的体能状态,包括短 时间大强度的比赛、一定的耐力训练和一些赛间的恢复性训练。
网球运动尽管场地不算太大,但球速很快,运动员必须要快速移动,才能击出有爆发力 和良好控制的球。根据网球运动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运动员应具备力量、速度、耐力 、灵敏与柔韧素质等。对运动员的调查表明她们认为体能训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 灵敏、柔韧、协调训练等。我们对国家队教练员的调查统计表明,网球体能训练中运动素质 的重要性依次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如图1所示。
图1 对网球运动中运动素质的重要性程度调查
调查表明大多数教练员和运动员认为:当今网球比赛速度更快,力量更大,为适应高水 平职业网球运动的发展,网球的体能训练应以发展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为主的爆发力为核 心。而对运动员的调查表明运动员平时最重视力量、速度和耐力等的训练。深化力量作为网 球训练基础的根本,把握速度为项目核心的理念,体能训练还要不断提高运动员的心肺耐力 与专项耐力。网球体能训练的类型、方法、手段多种多样,但要清醒地认识到速度是网球运 动员的灵魂,速度是体能水平的最直接的反应。网球体能训练必须提高专项速度,必须以专 项速度为核心安排和设计,并突出爆发力的训练。在国家女队的训练指导基本思想中,速度 网球被列为发展核心。具体来说,速度包括击球速度和步伐移动与调整速度。要提升运动员 在比赛中的核心能力,发展速度,旨在发展中枢神经对机体的控制,不仅要提高加速、起动 能力,还要强化减速、急停能力等。职业女子网球选手能够迅速移动到合理位置,在保持身 体平衡的状态下回击并且快速地回位,她们的秘密不是单纯的速度――而是步法。世界顶级 的职业球员都很重视改善自己的步法,以求合理地调配自己在场上跑动的范围,赢得更多的 制胜机会。
力量素质是网球运动员专项对抗能力、专项速度、专项技术掌握与完善的基础和保证。 力量训练可以保证运动器官工作的实效性,即动作效果的速度性和有效性;力量训练还是运 动员技术战术和体能训练的基础,要有系统性、计划性和连续性。实践表明如果运动员的力 量素质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就进行大负荷训练,提高体能水平,掌握和运用技术是不可能的 。
网球耐力训练总是围绕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而展开的。过去耗时较长的比赛需要运动员 具有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而现在的女子网球比赛时间缩短了,但强度增大了,速度更快、 力量更强,这就要求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从过去以有氧代谢为主,变成以无氧代谢为主。因此 在训练中注重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因爆发力对于实战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有氧训练与无 氧训练安排要因人而异。有氧耐力好的,安排较多的无氧速度训练。而有氧耐力不够好的运 动员则需要更多的有氧练习,然后渐渐过度到有氧无氧混合的练习,临近比赛则以无氧速度 练习的专项体能为主。
2.4 备战奥运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手段方法的研究
从网球比赛来看,网球项目是有氧和无氧交替进行的供能方式,那么在进行耐力训练时 ,就应该多进行类似的练习来提高运动员这方面的能力。网球体能训练要有针对性,在进行 体能训练时必需考虑到网球项目特点,对网球动作技术结构以及参与工作的肌肉有清楚的认 识。只有这样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时才能有宏观的控制,并且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上有依据 。
国家队以往的训练只注重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而忽略体能训练,在训练手段上贫乏单 一,满足不了当前比赛对运动员的要求。只有将体能与技术高度统一,体能与技术并进,寻 求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现在通过引进外教的先进理念、理论、 器材、方法,国家女子网球队体能训练方法手段日趋多样化,训练方法手段精心设计,注重 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注重与比赛场上的运用结合,通常采用针对性强、组合变化 多样的方法与手段进行体能训练。体能训练讲科学并注重实效。近年来,我国网球女队训练 、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她们取得的优异成绩与此分不开。每个队员的情 况不同,体能训练也应有所不同,体能训练的方法手段很多,但有的方法可能只对某些人有 效,因此需要科学选择训练手段与方法,并遵循科学的训练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在有氧耐力练习、步法练习和技战术练习中设计了许多训练方法手段,并且严格规定练 习时间与间歇时间;在力量练习中非常注重用力的角度、方向、姿态等技术规格对动作效果 的影响。在体能和步法训练安排方面,体能教练还根据每个队员体能测试情况和伤病情况, 专门制定了个人体能训练方案,包括个人的体能针对性训练、补充训练和体能康复训练。步 法教练按一对一的形式组织步法练习,完全根据每个队员的打法特点和比赛中经常出现的场 景,精心设计出与专项相关度极高的训练手段,练习效果好、针对性强。调查表明绝大多数 专家认为,网球的体能训练手段设计应力求与专项技术的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特征相近似, 才能将体能训练的效果转移到专项运动上来,才更有利于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的提高。在速 度训练上打破以往单纯的快跑模式,采取循环组合的训练手段训练,在增强运动员速度的同 时也增强了无氧耐力;力量训练更全面,且更突出速度力量与核心力量的训练,而耐力训练 时也常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相结合的变换方式进行。
2.5 备战奥运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安排研究
训练计划是对未来的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也是教练员、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 的依据,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是运动训练过程的中心环节,贯穿于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全部 训练实践活动中。
现代网球运动训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越来越重视多年训练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并以年度 周期训练为基本结构,结合各个比赛,合理安排各周期、各阶段、各课次的体能训练任务、 训练内容和运动负荷。为了不断提高网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就必须按计划长期系统地进行 多年、全年、周、日、课的体能训练。机能能力和运动素质是在长期的训练和不断的适应提 高中不断发展和提高的。网球体能训练也不能年复一年的重复,要循序渐进不断地改变训练 手段和提高训练负荷的量和强度,形成一年比一年提高的系统训练规划。国家女子网球队有 计划地对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测试她们的体能水平,为制订训练计划(目标)设定基准点 ,也便于教练员科学地控制体能训练过程(内容、手段、负荷量与强度等)与实施评价,更 科学地指导训练实践、并为更好的监控训练提供依据与参考。
在制定多年或全年计划时,根据所划分的阶段制定出体能训练任务和目的,并合理安排 体能训练的内容。同理,在制定大周期、中周期,甚至小周期训练计划和课计划时,也要对 体能训练做出具体的安排。在训练安排上,依据运动员核心能力发展的需要,对专项能力起 核心作用的素质和能力要重点安排、统筹安排,从而进行个性化、针对性训练,优先发展需 要的素质和能力,并通过每一次训练课的刺激和连续课的刺激,打破原有的适应平衡,以达 到更高水平的适应目的,实现专项能力的突破。此外,为了更好地制定体能训练的内容,还 需定期对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还应对项目特点、比赛安排、场地器材设备、恢复条件等有 充分的了解。赛季中不同的场地,球速不同、每分耗时不同,对运动员机能要求不同,体能 训练也要有所变化,如:从硬地到红土,滑步更多,球也更重,这就要求运动员提高有氧代 谢能力,但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爆发力。
非赛季的训练中,初期体能训练占主导,越靠近比赛,专项体能训练就越突出,并增加 有球训练,减少大力量训练,从有氧训练为主转变为无氧训练为主。而赛季(比赛期间)训 练计划,要根据不同运动员的特点区别对待,应根据自己的队员的特点、赛事的情况,安排 适合自己队员的体能训练内容,当然随着运动员的情况改变,其体能训练也要进行相应的改 变。网球运动技战术与体能训练的时间安排比重问题,一直是网球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根 据我国多数网球专家的认识和实践认为,高水平女子职业网球选手在一般准备期每周体能训 练的时间比重应达到一半以上或61%~70%。而高水平女子职业网球选手在赛前1~2周的体 能 训练的时间比重应达到31%~40%。高水平女子职业网球选手在赛间体能训练的时间比重 一般为21%~30%。且绝大多数专家认为网球的赛季时间较长,保持赛间的体能训练不仅是 满足运动员连续参赛的体能需要,也是训练计划安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代网球训练专项化、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体能训练的个性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同 时也对教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练员应多与队员沟通,了解他们对训练的想法、要求、 随时征求他们对计划安排方面的建议,全面研究、分析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和个性特征,以更 好的进行个性化训练。国家女子网球队以往的体能训练计划制订适用于所有运动员,训练效 果并不很理想。针对以往的弊端,国家女子网球队在制订计划时以教练员为主,吸取运动员 和多学科科研人员参与训练计划制定,使训练计划更有针对性,实施更具科学性。在训练计 划制订的前期要明确每个队员训练时所要提高的方面(技术、战术、体能、心理等),根据 每个队员的个性差异、打法特点、身体条件、细化训练内容,建立科学个体训练模式,实施 个体化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质量和效果。训练时由主带教练主要负责的队员,主教练 和各组的外教根据训练任务的要求合理调配使用,分组、分时间段进行个别训练或不同组合 训练,注重训练的科学性,有条不紊组织实施好每堂训练课,争取使训练计划的效果更优化 ,顺利达到训练目的。并且实行教练、科研管理人员每日沟通制,及时对当天的训练状况进 行反馈,主教练、主带教练会根据反馈的情况适时调整训练安排。这种“即时训练、即时反 馈、即时调整”的训练增加了训练的计划性与科学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网球体能训练应该根据网球项目特征,训练安排要因时、因“项”(单、双打) 、因人而异,即要从运动员的自身特点、训练阶段、比赛要求及训练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安 排体能训练。
2) 我国奥运备战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采取全年多周期模式,按训练比赛日程协 调统筹安排,体现个体化、针对性体能训练;阶段训练模式实施时针对比赛表现、体能测试 情况进行查漏补缺性训练、针对性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相结合的训练,且赛前引导体能训练 与战术训练相结合。
3) 我国奥运备战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主要是集体形式与“个体”形式相结合的 形式为主,侧重一带一、一带二的训练形式,与国际优秀选手“个人”体能训练类似,但实 质上是个人训练与集体训练二者优势的结合。
4) 我国奥运备战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除合理安排一般的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 训练外,还专门根据每名运动员情况制定了个人的体能针对性训练、补充训练和体能康复训 练计划。在体能训练实践中,更注重一般与专项相结合、突出训练质量的内容;查漏补缺性 的体能训练内容,即根据测试缺什么补什么,且体能训练内容针对性很强。
5) 我国奥运备战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通常采用针对性强、组合变化多样的方法 与手段进行,训练方法手段精心设计,并注重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注重与比赛场 上的运用结合。
6) 我国奥运备战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安排具有针对性,结合训练比赛实际情况 安排,多人参与制订计划,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大大增加。
3.2 建议
奥运备战中国家网球女队冬训体能训练安排相对科学系统,经验总结丰富,但赛间体能 训练相对薄弱,需引起重视与关注,并进一步总结适合我国运动员的赛间体能训练经验。为 了加速体能训练理论快速发展,建议国内有计划选派教练员、年轻运动员到国际网球发达国 家训练与培训,交流学习,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161-17 1.
[2] 张志华.田径运动能力与网球体能训练[D].武汉体育学院,2006(6):6.
[3] 周建梅.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安排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 31(7):1001-1003.
[4] 徐伯卓.备战08奥运会国家女子网球队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D].首都体育 学院,2008(6):4.
[5] 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编委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34.
[6] 杨世勇.体能训练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
[7] 陈正等.国家女网周课训练安排及其训练效果实时监控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 2):103-17.
[8] 陶志翔.网球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4:265-291.
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7)01-0067-04
为适应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要求,培养一批高技能高素质警务人才显得尤为迫切。特别是随着人社部《关于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培养一批能满足公安机关需要的优秀警务人员已成为警察院校的首要工作。警察体能训练作为警务人员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对提高警察面对危险既全身而退,又打击犯罪活动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必须从警察专业学生抓起,进一步加强警察专业学生体能训练,练就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高素质警察队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重点以吉林警察学院和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两所院校在校学生体能现状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需要,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论文数据库、吉林省图书馆、体能训练相关书籍、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收集整理,基本掌握警校学生体能训练的情况,在广泛阅读和整理各类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资料进行重点阅读和分析,并作分类整理与综合。
1.2.2访谈法 针对警校学生未来职业的特点,在警校学生需要发展的体能素质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向体能专家、警校教官和从事多年警察工作的警官进行了问卷调查。
1.2.3数理统计法 借助Excel、spss11.5对调查和测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吉林省警察院校体能训练课程安排
通过调查了解,国内警察学校的体能训练课一般安排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年(上、下两学期),每周两次体能训练课,一次课程90min(2课时)。多数警察院校采用这种体能教学模式,除了入学第一年,不再对学生进行专门的体能训练。体能训练课程包含多种教学形式:田径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等身体素质;篮球足球课,主要培养学生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器械训练,旨在强化身体力量,培养学生耐力。总体而言,体能课只开设在第一学年,课程开设时间较短,高年级之后只开设警务技能学习。体能训练是警务技能学习的基础,只有身体素质的提高才能更高效的学习警务技能。而且第二学年开始,针对警察类学生只有全国大学生统一的体测,而没有专门针对警察类专业学生设置的体质测试以及考核。
2.2吉林省警察院校体能训练考核模式与达标率
警察院校体能训练在考核理念、标准、方法上趋于一致,第一学年两学期体能测试内容一致,男子为立定摸高,40m折返跑,1000m,引体向上;女子为立定摸高,40m折返跑,800m,仰卧起坐。考核内容适合大多数的学生,均为常规的体能测试,只要掌握基本的训练技能,均可通过考核。
对吉林省两所院校2个年级的警察专业学生体能考核达标情况统计如下表:
如表1所示,2014级体能测试结果低于2015级和2016级,2016级学生的达标率最高。这与全国学生体质状况相符,生源质量逐年下降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警察院校必须提高重视,针对素质越来越差的学生制定安全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法。
通过调查发现,吉林省警察院校体能的考核内容与职业性质相关程度不高,不能充分体现警察的职业特点,并且与实战相差甚远。因此,警校的体能训练内容和考核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定全新的体能训练内容与考核方案,符合警察职业的需求,这样即是对学员负责,更是对国家负责。
2.3吉林省警察院校体能训练教学模式
吉林省警察院校的教师多为各高校部分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新人职的教师往往沿用老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师资队伍缺乏新的教学理念。警察院校在教学模式上基本沿用传统的体能教学模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训练、授课,对体能训练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多采取固定行政班模式,老师要求什么学生做什么。
2.4吉林省警察院校体能训练场地情况
体能训练的设施主要包括室外体能训练场、一些球类以及一些体育器械,警察专业的学生平时一般都在体育训练场进行田径相关方面的体能训练。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统计出吉林警察学院和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对体能训练场地满意度情况,如表2所示:
根据统计可知,场地设施并没有让学生都达到满意的程度。训练场地、训练器材、训练方法等等都不能达到未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在警校训练设施方面,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完善训练条件,最终到达预期的训练目的和效果。
2.5吉林省警察院校学生参加体能训练情况分析
对吉林警察学院和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课后参加体能训练进行调查,如表4所示,可见,自主训练占学生课后比重较大。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体能训练对自身的重要性,然而自主训练有存在很大的弊端,缺少正确的指导,存在较大的损伤危险。此外,自主训练又缺乏监督,训练计划不能正常实施,存在随机性,训练的效果也不能得到保障。
3吉林省警察专业学生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3.1体能训练持久性不够
目前,所调查的2014级、2015级治安班的学生在第二学年缺少专门的体能课训练课程。导致学生较长时间不进行专门的体能训练,体能方面明显下降,体能训练的达标率明显低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根据训练学的规律,体能素质的增长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学生的训练过程出现明显的断层后,体能素质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要想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警察的工作,必须在校期间保证体能训练能够贯穿始终。
3.2考核机制不健全
警察院校对学生的体能考核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为后期警务技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吉林省警察院校开设的体能考核项目过于单一且简单,只要基本身体素质可以均可通过考试,这会使警察专业的学生忽略体能训练的意义。为了后期警务技能顺利开展,应将考核内容更加丰富化,标准更加严格,让学生意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更严肃认真的对待考核,促进学生自主体能训练。
3.3教学模式滞后
教学思想过于传统,缺少了对学生的教学启发,教学过程中多强调运动技巧的掌握,注重动作技术要领,而警察工作实际需要的并非只有竞技能力,还需要身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忽略个人的身体素质情况以及兴趣特长。
3.4配套设施不完善
警察院校的体能训练大多数在田径场进行,室内有些简单的运动器械,但是缺乏一些有针对性的器械,例如实战训练需要专门的模拟训练器,只单纯的体术训练降低了训练难度和准确度。由于气候因素、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条件的影响,例如,在冬季室外很难进行所有的常规训练,而室内训练场设备不足,场地不够大,很难满足广大学生的训练需要。因此,完善室内训练场地,增设多样化的训练器材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3.5训练积极性不高
现在警察专业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备受呵护,从小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上排斥严酷的体能训练。学校开设的体能课时间有限,且大多是针对期末的体能考核,学生接触不到新鲜而且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授体能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前,未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理论知识的教授,使得学生们缺乏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在实际训练中往往会达不到预期的运动效果,更为严重的,担心会造成身体的损伤。
4完善吉林省警察院校学生体能训练的对策
4.1加强对“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的理解
通过研究发现,吉林省警察院校在体能训练中,单纯只是练,而且练得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实战价值。因此警校需要加强对“练”为“战”的认识,使“练”的内容与“战”的内容相符。“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的核心及最终目标是“战”“教、学、练”均是为更好地“战”而服务。
“练”不仅仅是警务技能的训练以及实战训练,体能训练更是重中之重,良好的体能有助于后期警务技能的学习及应用。优化体能训练,模拟实战场景,使训练更接近实战,增加适应性训练,培养临危不乱、镇定自做的警察素质。“练”要有目的性以及计划性。根据学生的训练表现以及身体素质进行整体评估,例如耐力表现、速度成分、灵敏素质以及平衡性等的评估测试,根据每个学生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训练强度参数。主要包括神经肌肉训练、力量训练、机能训练、爆发力训练、速度和灵敏性训练以及稳定性训练。“练”要以“教、学”为基础,通过对训练方法的学习,对训练损伤的分析与预防,使训练安全高效的开展,为更好地为新时期的“战”做好铺垫。
4.2强化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通过研究发现,警校教务管理者和警校学生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家庭背景的影响、自身意志的薄弱、教学方式的单一、训练的严酷等都会减弱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但是究其根本,是学生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缺乏准确地认识。学生们单纯地认为体能训练仅仅是为了期末体能考核,不明白w能训练是基础,认为学好警务技能就能轻松应对以后的工作。同时警校应该加大体能的重要性宣传力度,在每个学期均开设体能训练课程,不只局限在第一个学年。营造一个良好的训练氛围,要结合实际案例,因势利导,让学生们逐渐认识到体能对于后期警务技能以及实战训练的重要性。
4.3完善体能训练考核体系
警察院校的体能测试通常以《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标准》进行考核评分,但是在测试项目的完整以及评分方法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没有充分考虑不同警种的体能培养差异,考评方法单一、不全面,不完全具备公安职业化、专业化的特点。体能训练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警察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行。考核也应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生理以及竞技能力,根据警察学生自身的优势劣势,为个人的训练目标进行排序,观察进展效果,制定的个性化训练参数,根据完成效果来进行考核评价。主要训练目标分数权重较大,依次根据排序结果分配权重,这样会使结果公平,更容易发觉个人的潜能所在,有助于以后警务工作方向选择。体能考核体系应该加入对教师的考核,综合评定教师训练指导的责任心、训练计划以及态度,这样不仅会促进教师提高自身训练模式,还会让学生们看到学校对体能训练的重视,对学生是一种激励。
4.4改革创新,探索体能训练新模式
4.4.1加强场馆建设,完备运动器材训练中常常面对器械落后的问题,由于气候以及季节原因,也常常出现场地不足的问题,影响训练效果,牵制训练范围,削弱后期的警务战斗力。应该确保投入足够的经费填补这一系列空缺,完善场地器械,多添置实用性的器材,也可多借鉴外国。学校以及学生也应该加强对设施的维护工作,让学生们意识到国家以及学校对警察专业学生的培养与重视,激励更多的学子加入警察的队伍。
4.4.2结合职业特点,加大训练强度警察的职业特点就使经常与危险相伴,并且常常都是突如其来的危机情形。学校开设课程不能只针对学期考核,更应该结合今后的工作需要,在常规的考核项目基础上,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考核项目,以及一些突发性的情景模拟。在第一学年之后也要同样开设体能训练课程,同时也要增加训练强度,培养学生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为以后工作奠定更坚实基础。
4.4.3关注身体、心理健康,科学开展体能训练体能训练前应讲授体育健康、运动心理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们能够科学训练,避免意外的发生。同时学校应注重学生们心理的健康发展,训练时要及时观察学生们的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要及时进行疏导。在实战中,复杂情况更是层出不穷,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临危不乱,泰然自若。
4.4.4创新体能训练内容及方式一般的体能训练为跑步以及力量训练,为了以后职业需要,在对学生体能训练时应结合工作性质进行一些专项的体能训练。例如散打训练中,不但要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还要抓住重点,提高踢腿速度、力量与柔韧性,因此要特别重视专项技能的训练。同时,可以创新训练方式,比如攀岩、游泳、障碍跑等,让体能训练与战术训练相结合。多样化的训练方式也能让学生在训练中找到乐趣。训练时要会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要尽量克服掉一些项目的不足,并充分发挥自身最大的优势,练到极致。
4.4.5创新优化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讲授,学生跟从老师学习,内容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此,教师们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理念,充分观察学员们身体素质的不同,让学生们在训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前理论讲解,让学生自己探索动作要领,循序渐进,掌握学习训练的主动性。为增加学生自主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体能竞赛,可以开设个人以及团体赛,这样既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能激励大家自主训练。比赛的同时进行了体能训练,同时又将团队协作融入训练中,为以后团队实战奠定了基础。
4.5营造良好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