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大全11篇

时间:2024-02-26 15:06:27

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

篇(1)

我国迄今为止仍未有正式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唯一与之较为接近的莫过于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5本准则》中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8项一般原则,但这些原则并不能取代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从FASB与LASC建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来看,都表现为一个多层次的体系,而不是像我国那样进行简单地、并列式地列举。因此,有必要构筑一个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既要符合国际惯例的要求,又要充分体现国情,使会计信息真正成为沟通世界经济的桥梁。

所构建的体系如下图所示:   对所构建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构成要素说明:

一、以真实性为主的总体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在我国现阶段,甚至世界各国,都取决于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真实性是会计的生命,它包含如实反映观的涵义。真实性也是对整个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会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不仅是企业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维持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重要信息来源。

二、以合规性为代表的关键质量特征之一

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是以《中华人们共和国会计法》为基础,分为会计准则、会计工作条例、会计制度多个层次,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严密的法规体系,以此来规范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如果说真实性是会计的生命,那么合规性就是会计生命的保障。在我国,虽然人治的历史悠久漫长,但是法治的历史也同样漫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共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要素。无论是鉴定会计信息质量还是检查评价会计工作,都离不开会计法规的依据。

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合规性特征的次级质量特征是可理解性、可验证性和谨慎性。即可理解性、可验证性和谨慎性三个特征与合规性特征的组合,是对合规性特征的强化,而后者则对真实性的实现起到支撑与保障的作用。

三、以公正性为代表的关键质量特征之二

支撑会计真实的另一块基石是会计公正。会计信息的公正性特征,同样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保障。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体。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会计信息作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客观反映,不能够只从某一利益主体的立场出发来满足其需求,致使一部分使用者受益的同时其他人受损。公正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特征,应当与会计自身价值追求相一致。因此我们选择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特征就像每个行业、每个从业者都要坚持的与人格有关的道德底线一样,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不惜代价必须要坚持的底线。由于在社会生活中会计向社会宣示的是一种公正的形象。

四、以相关性为代表的次要质量特征

相关性是体现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属性,简单地说,就是供应者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其使用者所作决策的关系,或者是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所作决策的影响程度。与合规性或公正性一样,相关性特征也需要其他特征来相衬:   首先是及时性。及时性是指在会计信息失去对决策有用之前,能被使用者所拥有。及时性本身不能增加相关性。其次是预测性。会计信息预测性的功能在于提供提高决策水平所需的那种发现差别、分析和解释差别,从而在差别中减少不确定的信息。再次是反馈性。反馈性或信息具有反馈价值是相关性必备的一种特征。

五、将收益>成本作为约束条件

篇(2)

通信指信息的传递,通信包括实物信息的传递及电子信息的传递。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的传递被广泛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中,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势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通信行业成为十分重要的经济资源。现代经济社会中,信息成为经济的主要劳动对象,而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通信技术。因此,信息通信行业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信息通信技术是社会的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中,信息通信是现代经济社会产生的一般条件,也是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撑。研究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特征与发展趋势不仅有利于促进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而且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特征

 

1.1信息通信行业的需求特征

 

首先,人们的信息通信行业需求朝娱乐和商务方向发展。信息通信属于社会生活中比较基础的,低层次需求,而娱乐和商务在社会生活中是层次较高的需求。传统的娱乐性信息通信需求主要包括影视、音乐及游戏中的语音业务。商业性的信息通信需求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信息化解决方案、移动办公、远程教育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基础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开始追求高层次的需求,信息通信行业朝着娱乐化和商务化方向发展;其次,信息通信行业的价值逐渐开始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受到人们的青睐,信息通信行业积极重视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改进并完善信息传播手段。在这种情况下,移动通信代替了固定电话,网络语言服务发展迅速,信息通信行业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满足人们的娱乐和商务需求上。

 

1.2信息通信行业的市场特征

 

首先,信息通信行业市场出现了赢者通吃的特征。在信息通信网络下,通信需求方规模经济与信息经济的反馈机制使信息通信领域往往只存在一个赢家。需求方规模经济在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了赢者通吃的现象。同时,搜索引擎市场也存在着赢者通吃的现象。赢者通吃成为信息通信行业市场的新特征;其次,信息通信市场存在着合作共赢的特征。在当今平面化的世界中,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无论信息通信行业多强大都需要众多合作伙伴,因此合作供应是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在信息通信市场中,电信价值链合作发展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并且,在电信价值链合作发展的过程中,合作中心逐渐向客户需求转移。另外,信息通信市场合作共赢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促进了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

 

1.3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特征

 

首先,信息通信行业的界限逐渐模糊,行业竞争相互介入。在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跨行业的盈利模式,电信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通信产业的价值链变得复杂多样。在这种情况下,为取得竞争优势,电信行业必然会在市场开发及企业运营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其次,现代信息通信业的微笑曲线受到信息通信行业的高度重视。在信息通信行业发展初期,电信企业主要追求市场扩大。而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信息通信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技术能力成为通信行业的主要竞争力。电子通信行业的增值环节呈微笑曲线状。在这种情况下,信息通信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技术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2.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

 

2.1网络化发展趋势

 

首先,信息通信网络的IP朝融合化方向发展。随着IP的广泛运用,电信、广电、计算机三网合一成为信息通信行业的重要构想。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的发展,三网合一的构想开始逐步实施。网络无处不在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愿望,为IP融合化发展能够促进网络融合;其次,信息通信产业的价值链朝网络化方向发展。随着信息通信的发展,价值网络逐步生成,并且竞争不断加剧。价值网络的发展需要遵循互联互通原则、网络外部性原则、非线性增长原则等基本原则。

 

2.2行业经营发展趋势

 

首先,合作共赢成为信息通信的重要发展趋势。在合作共赢的发展趋势下,信息通信行业各方力量连横聚合,产业链条合纵贯通,本地化响应加速,共同促进了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增强了信息通信行业的竞争力;其次,混合型盈利模式成为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心趋势。很多信息通信企业结合传统盈利模式和新型盈利模式,积极创新混合型信息通信盈利模式,以拓展业务范围,提高经济效益。

 

2.3市场趋势

 

首先,信息通信市场朝着竞争和垄断交替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通信市场的竞争和垄断被强化,竞争日益激烈,进而催生了行业垄断。在这种情况下,信息通信市场朝竞争、垄断交替的方向发展;其次,信息通信市场还朝着增值业务方向发展,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小结:

 

篇(3)

1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指为了实现会计目标而要求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品质。会计的基本目标就是为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对会计目标的具体化,它主要回答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才算有用或有助于决策。它是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所应追求的质量标志,是评价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因此,会计信息必须符合或具备一系列质量特征。

在确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时,要首先考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特点。会计信息系统所积累的信息主要是向企业内外部使用者提供。由于信息使用者的不同,由此产生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财务会计主要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构以及其他的企业外部使用者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即侧重于为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信息服务,发挥会计信息的职能,从而要受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约。其提供信息的质量特征一直受到中外会计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已取得相对一致的认可,主要包括客观性、可比性、一贯性、相关性、及时性和明晰性等。在我国这些质量特征是通过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来约束和实现的。财务会计师只要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来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就能满足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2 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计划、控制、决策等管理活动提供信息服务,发挥会计信息的管理职能。管理会计信息的加工和输出,只服从管理人员的需要,不受法定会计规范和固有会计程序的束缚,它主要通过预测、计划、、评估、比较等程序加工信息。但管理会计信息对管理当局的有用性取决于其所提供信息的质量特征。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管理会计目标的具体化,而管理会计目标则是决定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础。直到,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尚未引起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更未达成共识。笔者认为,根据管理会计的基本特征和侧重于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信息服务这一基本目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必须具备以下质量特征:

2.1 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与管理当局的决策相联系,有助于提高管理人员决策能力的特征。无论是进行短期经营决策还是进行长期投资决策,都需要在备选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并做出判断和决策。只要存在可供选择的不同方案,就表明决策中存在“差别”,需要进行、比较和评价,以便从“差别”中选出理想的方案,作为未来行动的依据。因此,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是指帮助信息使用者提高决策能力所需要的那种发现“差别”,分析和解释“差别”,从而能从“差别”中做出选择和判断的特征。故相关的会计信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通过预测获得未来信息,二是在各可供选择的方案之间发生的各种用货币计量的“差别”。为此,会计人员必须熟悉企业的经营活动,并了解管理当局的信息需求,以便从大量的数据中,选择对管理当局决策有用的重要信息。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爆炸,这一选择过程将更为困难。要完成这一任务,会计人员首先必须确定管理当局决策对信息的需要性,然后对各种可取得的数据加工分析,并从中选择对管理当局决策有用的信息。

2.2 及时性

及时性是指管理会计必须为管理当局的决策提供最为及时的、迅速的信息。只有及时的信息,才有助于管理当局做出正确的决策;反之,过时的信息将会导致决策的失误。强调信息的及时性,必须明确及时性与精确性的关系。在需要信息时,速度往往高于精确。信息获得速度越快,则经理人员越能迅速解决。经理人员往往宁愿以牺牲部分精确性换取信息的立即可用。因此,在管理会计上,估计值或近似值可能比精确的信息更为有用。及时性本身不能增加相关性,但不及时的相关信息将使相关性完全消失。

在某些情况下,管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会计人员定期提供计划性信息。例如,每日的现金收支报告,将有助管理当局有效地管理安排日常现金使用。而每周的产品成本报告,则有助于管理当局对产品成本的有效控制。在另一些情况下,管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则要求管理会计师以不定期为基础或只在需要时编制管理会计报告,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信息。

2.3 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管理所提供的信息在有效使用范围之内必须是正确的。不正确的信息会导致管理当局的决策失误。例如,如果将一份不准确的有关客户过去的付款情况的报告提交给管理当局,就将使管理当局做出给客户提供信用的不明智决策。强调信息的正确性,必须明确信息的正确性和精确性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提供正确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要求提供的信息越精确越好,在许多情况下,采用近似的,以线性关系代替非线性关系,以基于确定性方法代替基于不确定性的分析方法,反而可以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例如,在制订生产计划时,有关未来销售的预测数据,比来自过去销售的精确数据更为有用。

2.4 简明性

管理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对决策有用。而简明性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不论在还是在形式上,都应简单明确,易于理解,使信息使用者理解它的含义和用途,并懂得如何加以使用。明确而易于理解的信息,有助于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于计划与控制活动中的重大因素上。例如,在管理当局提供有关成本控制的信息时,揭示成本差异的信息将有助于管理当局重视差异,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利差异,保持有利差异,从而促进的健康。

2.5 成本——效益平衡性

篇(4)

作者简介:熊桂芳(1969-),女,湖南常德人,湖南文理学院图书馆,馆员。(湖南 常德 41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编号:10B072)、湖南文理学院青年专项基金(项目编号:QNQD0921)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14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储存、管理和传播的载体机构,对高校教学与科研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信息时代下现代技术的发展,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图书情报行业的发展,同时对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1-3]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信息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高校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1.文化特征

高校图书馆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高校图书馆不仅是人类文明和信息知识的载体,更是体现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历程。图书馆文化是集人类之大成者,是人类不断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结晶,也是传播文明的重要场所。

2.学科特征

高校图书馆建设始终是围绕高校学科建设服务的,也是图书馆为适应新的信息环境的需要。学科研究和学科发展始终是高校提升质量和迅速发展的主题。因此,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需要,按照学科专业建设和文献工作流程,组织存储和编辑文献科技信息,使文献获取、检索、传递信息化,从而使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学科化,优化文献服务职能。在图书馆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需按照学科专业需求对文献信息进行科学编辑,整理成信息化的文献信息图书馆,开发学科专业数据库,建立学科种类系统化学科数据库体系。优先建设学科专业相关文献和重点建设学科文献数据库,通过学科专业文献数据库建设,促进各个学科教学科研快速发展,充分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文献库资源,提高图书使用效率。

3.教育特征

高校图书馆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教育功能。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因此,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学生知识传授的需要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要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高校图书馆在教学、科研工作方面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建设需要适应高校专业教育教学、科研需求,以及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需要,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

4.信息特征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科学知识体系日趋庞大,而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人的一生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加以获猎,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各自学习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方向和学习导向,从而不断丰富发展某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因此,如何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寻找知识方向,捕捉和有效利用原来的文化信息,是高校图书馆需要为读者提供的基本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加强文献知识的信息化管理是有效提高图书馆功能的重要手段。

5.数字特征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化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和信息容量井喷式发展,高校图书馆面临技术和管理的巨大挑战和机遇。各种知识不在局限于纸本文献,多媒体和光盘管理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途径。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特征明显显现,从而使信息资源海量化、动态化,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二、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新特征

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的文献信息平台,是文献与信息交流、传播的媒介和工具。因此,信息时代下,为有效利用和提高图书馆的功能,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科技手段,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高校图书馆。

1.文献获取信息化

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借助计算机技术,采用文献数据库和光盘管理系统,使大量文献存储在很小的文献数据库和光盘管理系统中,从而可实现大量信息查询的电子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大量文献信息资源和信息查询,加快了文献信息和科学知识的传播,使读者能够有效的进行相关文献信息获取,并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梳理,有效的提高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交流服务。

2.文献载体多元化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文献信息发展迅速,传统的纸质文献载体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文献信息存储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相关存储技术的进步,光盘管理系统和硬盘存储系统,以及数据库空间的发展,电子出版物大幅度增长,文献载体多元化使现代文献信息的存储海量化,压缩了存储空间,提高了文献信息的可利用率。

3.网络共享化

篇(5)

一、会计信息的质量及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指会计信息产品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会计信息所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即会计信息为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而必须具备的那些特征和特性要求,它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的约束。要想全面、正确地理解会计信息产品质量特征的本质,必须认识到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信息的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对象、社会环境、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基本本质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相对的概念,而不是固定的概念,即要求内含的质量特征和特性均满足用户需要,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诸特征的最佳组和。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为会计目标服务的,它是联系会计目标与实现目标之间的桥梁,对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起约束的作用,是提供信息符合会计目标的要求。在会计目标被定义为决策有用性的前提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使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特征。投资者把资源投资于企业,目的在于未来获得更多的收益,包括股利和资本利得等,出于这一目的,投资者需要做出持有还是出售的决策,债权人需要做出是否贷款的决策,等等。这些人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都需要有用的会计信息,即有利于他们做出决策的信息,对其预测未来时会导致决策差别的信息。所以,相关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最重要的质量特征;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拥有更充分的信息,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获得的信息是不充分的,他们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需要可靠的信息,任何虚假和误导的信息都比没有信息更有害,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因此,可靠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另一重要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其他质量特征有:可比性、重要性、及时性。

二、新经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

美国国家商务部在1999年度报告中将新经济定义为:“新经济指在过去的15年中,由于功能强大的个人电脑、高速的电子通讯以及Internet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进的市场的不同名称加在一起的简称,包括‘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知识社会’以及‘风险社会’等。”新经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信息化经济;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以智力为支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面向未来的经济。新经济对会计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受到以下两种挑战:

1.国际需求与国内需求的挑战。新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企业跨国化的发展造成资本和信用的跨国流动,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各国经济与企业的发展与他国紧密相连,会计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成为必然趋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方面要满足本国会计目标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满足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需要,财务报告使用者广泛化和多样化,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受到挑战。

2.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的挑战。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不完全导致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虽然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也导致不确定性,但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表现为事前和事后不对称,相应地带来了两种不同的后果:一种是由于信息事前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另一种是由于信息事后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都使会计环境的风险加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显得十分迫切。

三、关于我国构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几点设想

1.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纳入框架体系中。“概念框架”一词是在1966年由美国会计学会(AAA)在《基本会计理论报告》中提出。此后,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纷纷效仿建立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提高了会计准则制订的效率。我国目前尚无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新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已达到较高水平,使得现有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在理论上与具体准则不匹配、不协调。因此,修订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建立概念框架显得十分迫切。在修订时应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概念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会计基本理论中的地位,有利于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理论研究深入发展。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符合我国的会计目标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取决于会计目标,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国的会计目标也不相同。FASB在其第1号概念公告中指出:“财务报告应当提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评估报告主体预期现金收入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信息”,国际会计准则也将会计目标规定为“决策有用性”,受会计目标的影响,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偏向于相关性,德日的会计目标定位为“受托责任观”,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则偏向于可靠性。

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目前并不十分明晰,但主要体现的是“受托责任观”,这基本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但所有者缺位现象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实现。笔者认为,“决策有用性”是指对信息使用者有用,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以及委托人等相关各方,因此“决策有用观”实际涵盖了“受托责任观”。根据新经济时代的特点,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遇大大增加,“决策有用性”将有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因此我国会计目标应定位为“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二者的结合,这样才能与会计信息使用者扩大到全球范围的变化相适应。

3.构建多层次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建立可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模式,但要考虑中国的国情。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应多层次化,第一层次为总体质量特征,即有用性;第二层次为主要质量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透明度、可比性和充分性;第三层次为次要质量特征,包括如实反映、公允性、谨慎性、完整性、重要性、前瞻性和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的制约因素包括及时性、成本效益原则及相对性和动态性。

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该采取的对策

篇(6)

财务报告目标是整个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其他基本概念均应来自于目标并服务于目标。联合概念框架对通用的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仍然是决策有用性。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与目标的关系最为紧密。为了实现决策有用的目标,财务信息必须具备一定的质量特征。表1和表2分别列示了FASB与IASB原概念框架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以及联合概念框架的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

(一)基本质量特征评述 联合概念框架的正式稿中,两个基本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和“如实反映”。“相关性”在此前各种版本的质量特征中都存在,应该说是得到了普遍认可;“如实反映”虽然之前没有作为基本质量特征出现,但在“可靠性”的特征中均有表述。在IASB框架中的两个基本质量特征——“可理解性”与“可比性”——则已经转移到增强的质量特征中。

(1)关于相关性。财务信息具有相关性是指可以帮助使用者作出差别决策。信息能够导致决策时的差异化,既需要有预测价值又要有确证价值。相关性所属的预测价值和确证价值是与SFAC NO.2以及IASB框架中的提法基本一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把“重要性”作为了相关性的内含特征之一,而此前“重要性”一直被认为是财务报告的普遍约束条件(IASB除外)。对于这一变化,正式稿的结论基础BC3.18解释认为:重要性之所以是相关性的组成部分,是因为不重要的信息不会影响使用者的决策;而且准则制定者在制定准则时是不考虑重要性的,因为信息是否具有重要性,是针对特定主体而言的。笔者对这一解释的理解是:重要的信息才具有决策相关性,所以具有相关性的信息必须符合重要性这一特征;另外为什么重要性不是其他质量特征的普遍约束条件呢,是因为重要性的判断是很个体化的,不同主体的标准不同,正如结论基础所表达的,制定准则时不考虑重要性,因为准则制定者不能代替信息使用者来判断对于特定企业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因此不能成为制约其他质量特征的前提。

(2)关于如实反映。联合概念框架中,用“如实反映”代替“可靠性”,成为基本质量特征之一,这是一个重大的变革。“如实反映”就能够更清楚的表达原本包含在可靠性中的全部关键性的质量:如果信息要决策有用,必须如实反映经济现象;而要如实反映经济现象,会计信息必须完整、中立、无差错。如实反映更贴近会计信息是企业现实经济活动反映的真正要求。葛家澍教授也指出,可靠性是一个伦理概念,而非会计概念,并不适合作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如实反映包含有三项特征。第一项是完整性。一个完整的陈报,应包括信息使用者理解经济现象所必需的所有信息(包括必需的描述和解释)。第二项中立性,是指选择和反映财务信息时无偏见,既不故意拔高,也不过分强调,不存在通过人为操纵而使信息使用者有利或不利的获取财务信息。第三项无差错并不是说所有信息都非常精确,而是指对经济现象的描述不存在错误或遗漏,在财务信息生成的过程中,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不存在错误。这一点与之前的概念框架(包括征求意见稿)的要求——无重大差错——是不同的,但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下有一定的意义。比如,对于一个市场无参考报价的资产,价值确定可能会采用估计的方法,其精确性无法保证;但是如果能够采用恰当的方法估计金额,并对方法进行清晰准确的描述以及说明其局限性,则仍然可以认为该项价值估计的信息是符合如实反映的。如果仍然遵循之前概念框架中“无重大差错”的要求,则说明财务信息仍然存在错误、遗漏或方法上的瑕疵,这就降低了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和财务信息的质量。另外,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不同,审计工作因为采取抽样技术和以风险评估为前提的风险导向审计,所以就有重要性一说,允许存在一些未发现的错报漏报;而会计日常工作不存在重要性问题,如实反映就要求所有财务信息的生成应该是无差错的。因此,由“无重大差错”改为“无差错”,笔者认为是恰当的。

(3)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对比联合概念框架与之前的概念框架的内容,不难发现,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已经不包含在现在的信息质量特征当中了。原因是:如实反映本身说明财务信息代表了经济现象的实质而不是其法律形式,仅仅反映经济现象法律形式的信息是不能产生如实反映的结果的。因此,“实质重于形式”不再单独作为“如实反映”的组成部分,而被认为是隐含在如实反映当中的。谨慎性原则也将不再作为如实反映的一项内容,这是因为谨慎性与中立性是矛盾的。谨慎性原则的提出主要是为了防止管理层过于乐观的估计资产、收益等,但这种原则下,会导致低估资产和收益、高估负债或损失,这将使得信息带有偏向性,无法满足中立性的要求。

篇(7)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10)-0004-04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政府及理论界在反思危机发生根源的同时,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给予了特别关注,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作为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表现形式,也受到广泛重视,大数据时代又对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和问题。因此,研究如何构建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机制,实现从注重处理微观的矛盾纠纷向构建权益保护长效机制转变,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符合我国征信业务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传统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征信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制度体系、权利内容、权利有效履行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制度体系不够完善。近年来在人民银行的推动下,《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及《征信投诉处理规程》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初步构建了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法律框架。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涉及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且分散在诸多法律条文中,不成体系,还存在一些盲区,加之《征信业管理条例》相关配套制度未出台,法律实践中司法解释还是空白,使得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工作在细节上还存在一些漏洞。例如,信息主体认为被侵权的可以向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投诉,但相关制度中却未明确人民银行可以行使哪些权力、可以采取哪些手段来核查和处理投诉,使投诉可解决纠纷的范围受到限制。

(二)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利内容还不够丰富。征信实践中虽然赋予个人信用信息主体知情权、同意权、重建信用记录权、异议权、救济权五项权利,但这些权利未得到明确定义,相关规定尚不完善,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较,同意权、退出权、直接营销禁止权等还没有涉及,并且伴随着信用信息二次使用、信用信息跨境流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权利内容还不够丰富,权利的落实还存在漏洞。

(三)个人信用信息范围界定不够清晰。征信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个人信用信息的范围目前尚无统一的界定,《征信业管理条例》只是明确了禁止采集个人敏感信息的范围,并没有明确划定信用信息的范围。范围界定的不明晰,导致实践中容易使一些与信用无关或虽与诚信相关但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被纳入到征信系统。据问卷调查显示,73.66%的受访者对“电信欠费信息”及“水电费欠费信息”应不应该纳入征信系统存在争议;69.41%的受访者认为“计划生育”、“醉酒驾车”等信息属于个人隐私范畴,不应采集。再如当前互联网机构也在采集个人的交易记录、评价信息、社交信息等,但是没有明确规定这些信息是否属于其可采集的范围。

(四)个人信用信息使用中存在违规行为。一方面,商业银行作为个人信用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其在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还存在着未经授权查询、授权书因要件缺失而缺乏法律效力、查询授权未约定用途、查询授权条款在内容繁杂的格式合同中难以引起注意、查询授权条款用词不规范等方面,侵犯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征信机构和商业银行等信息使用者可能接触到大量个人信用信息,利益驱动下个别员工可能铤而走险,非法出售、倒卖个人信用信息的案例近年来也呈上升态势。

(五)有效的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救济机制尚不健全。目前征信相关制度对个人信用信息主体侵权的救济,以合同救济、行政救济为主,设定了异议、投诉和诉讼制度。但是实际操作中,异议处理往往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反复核查,流程相对繁琐、耗时较长,渠道不畅也会导致部分异议信息无法及时处理,行政处罚主要以赔偿为主,但是对赔偿的内容、标准并未规定,仲裁救济、司法救济等其它方式尚无涉及。

二、大数据时代对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带来的新挑战

篇(8)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SFAC NO.8;首要质量特征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1-0076-04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的意义及其历程

随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概念的提出及其应用,人们发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指导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评价会计信息以及会计准则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莱维特指出,高质量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的血液。会计信息的高质量特征对得到表达真实和公允的财务报表,完善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让管理层准确掌握公司经营信息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以及在会计实务及会计理论体系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早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文献可追溯至1970年APB第4号报告。1980年5月,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第2号财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第一次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专门的研究项目。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人们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及要求有所改变,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随之发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时代潮流。2004年,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与FASB在伦敦举行了第三次联合会议,就双方是否应当共同制定一套概念框架进行了探讨。同年10月,IASB与FASB联合立项,并决定将建立共同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项目列入联合项目的工作日程。2006年IASB与FASB发布了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目标和决策有用的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征》的初步意见讨论稿以征求意见。2010年9月FASB发布了第8号概念公告,即SFAC No.8,提出了最新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使会计信息可以跟上客观经济形势的发展步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分析SFAC No.8,有利于了解会计信息需求的走向和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二、SFAC No.8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呈现的亮点

(一)SFAC No.8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简要介绍

FASB第8号概念公告表明,在成本效益原则、会计信息可理解性原则的影响下,会计信息质量是一个有层次的体系。首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相关性(Relevance)和如实表述(Faithful Representation),这是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关键。相关性是导致决策差别的因素,可细分为预测价值(Predictive Value)和证实价值(Confirmatory Value)。如实表述包括完整性(Complete)、无错性(Free from Error)、中立性(Neutral)。如实表述要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在真实表述会计信息的同时要求会计数据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差错,会计信息要立场中立、内容完整。从一定程度上说,中立性是保证如实表述的手段。

为了进一步增强信息质量,还要求信息具有可比较性(Comparability)、可核性(Verifiable)、及时性(Timeliness)和可理解性(Understandable)。需要强调的是无错性不代表会计信息一定是完美无缺的。由于受到货币价值变动、资产估价、收入费用配比等客观限制性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的绝对精确、真实是不可能存在的,相对真实无错的会计信息更具有现实意义。

综合分析SFAC No.8的相关表述,可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绘制成图1:

(二)SFAC No.8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亮点

1. 首要质量特征由如实表述代替了原来的可靠性。如实表述不再作为可靠性的一部分,而是单独提出,这体现了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迫切要求。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只有信息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才能为现有或潜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等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如实表述要求会计信息应真实反映经济事项、现金流量变动、经营业绩的现实状况;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恰当地反映经济事项以达到会计目标的要求。如实表达与可靠性的区别在于:如实表达要求客观真实地表述经济现实,包括历史经济事项和现时经济状况,且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可靠性会受到会计目标的限制,它反映出的不是事实全面,而是反映出受信息使用者需求限制的内容。真实一定可靠,然而可靠却未必真实,可靠仅仅意味着接近真实。这是可靠性不再作为首要质量特征的主要原因。可靠性不再作为首要质量特征的另一原因是可靠性与相关性有时存在矛盾。以计量属性为例,历史成本是面向过去的、基于原始交易的价格,由于有会计凭证,其可靠性程度高;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基于未来的销售或其他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可靠性不高。从可靠性的角度出发选择计量属性时往往会选择历史成本。而站在相关性的角度上分析,历史成本与决策不相关,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更受青睐。

2. 相关性的具体内涵变为预测价值和证实价值。SFAC No.8在相关性的衡量因素中去掉了及时性,并用证实价值代替了反馈价值。及时性是相关性和如实表述产生矛盾的一个主要方面。在原有概念公告的信息质量特征中,及时性是相关性的前提,如果信息不具有及时性,相关的信息就会变得无关。然而,及时性的增强会导致企业在未获取客观真实数据之前就需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及时性不再作为相关性的条件促进了相关性和如实表达的“和平共处”。

预测价值是会计信息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并预测未来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等的能力,比如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及不确定性等。反馈价值是会计信息对以前的评价和预测结果予以反馈的能力。证实价值则是会计信息具有证实原来的评价及预测的能力。因而,反馈价值和证实价值的作用都在于使信息使用者改变或维持原有决策,二者并无本质区别。

3. 及时性、可核性、可理解性归为次要质量特征。及时性、可核性、可理解性作为次要质量特征,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它可以更好地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

及时性指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应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不得延后。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如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及时按相关规定处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如若会计信息不及时,此时的会计信息对于使用者的效用降低、失去影响决策的能力,即为无效信息。及时性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尤为重要。

可核性又称可验证性,当独立的计量人员在通过检查相同的证据、数据和记录,采用相同的计量方法,会得出基本一致的数值或结论,则这种信息就是可验证的。

可理解性不仅要求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便于理解使用,也要求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一定的经济、会计知识,并愿意了解、研究会计信息。

三、SFAC No.8对构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引发的新思考

(一)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现状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概念公告”类型文件,尚未制定总体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年,财政部令第33号,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基本上扮演着“概念公告”的角色。根据其第二章相关条款可知,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十二条,可靠性、完整性(Reliability、Complete);第十三条,相关性(Relevance);第十四条,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第十五条,可比性(Comparability);第十六条,实质重于形式(Substance Over Form);第十七条,重要性(Materiality);第十八条,谨慎性(Prudence);第十九条,及时性(Timeliness)。

对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问题,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葛家澍教授认为,“可以把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财务报告内容的质量;另一类是财务报告表述和在其他财务报告中披露的质量。”蒋尧明教授则提出,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有用性,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第二层次是主要的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第三层次是限制性和辅助性质量特征。

(二)SFAC No.8会计信息质量特性与我国信息质量特征之比较

1. 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对许多不确定因素的预测或估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可靠性。同样,为了追求可靠性,可能会使会计信息相关性降低。各国对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先后顺序有着各自的见解。在SFAC No.8中相关性是先于可靠性的,而我国的目前情况则正好相反,这是由我国的会计环境决定的。

首先,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发展期,会计制度有待完善,监管手段与法律制度不够成熟,会计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部分会计人员不能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这种会计环境下,为使会计信息真实、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便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编表者、审计师重视可靠性,投资人重视相关性。在我国,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不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等,政府部门对会计信息也十分重视。政府关注会计信息的出发点并不是决策,而是站在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上优化资源配置,故对信息相关性的要求相对不高。

2. 中立性和谨慎性。SFAC No.8提出了中立性,而我国在基本准则中提出了谨慎性。

FASB对中立性是这样定义的,“在执行和制定会计准则时,首先应关注所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而不是它对特定利益者造成的影响,信息不应当有预定结果的偏向”。简单地说,中立性是指会计信息客观公正。对于会计人员而言,不能为了达到会计目标而将会计信息加以歪曲或选用不恰当的会计原则。

谨慎性是指由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会计中的坏账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或有负债的披露都是谨慎性的具体体现。谨慎性是保守主义思想在会计中的一种体现。由于我国会计实务比较保守,为了避免某些企业家过于乐观、粉饰太平,为了债权人可以了解企业资产及收益的真实性、客观地评价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因此,我国在信息质量特征中提出了谨慎性原则。

(三)SFAC No.8对于构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启示

1.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需要明确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流下,会计面临的环境更加自由、开放和复杂。近年来,是否直接构建概念框架一直是我国会计界备受争议的话题。SFAC No.8的发布进一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于财务会计框架的重视。现今,我国的《基本准则》虽然也发挥了概念公告的作用,但两者之间有着本质区别。基本准则属于会计准则的一部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FASB的概念公告是用来评价、制定和发展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为了达到明确会计职能、完善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务发展、整顿会计信息市场的目的,我国需要建立具有国际共性、符合中国国情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2.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需要层次化。FASB第8号概念公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层次非常分明,而我国的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则较为笼统。

首先,以条款的形式展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使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没有明确的先后之分,结构松散。我们一般按条款的先后顺序来判断质量特征的重要程度。其次,条款形式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得到体现,这就使得本来就不好界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更难把握,导致会计人员在执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时倍感模糊。

因此,我国在建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时既可以效仿FASB的层次划分形式,也可以参考其用多个质量特征作为某一重要质量特征标志的方法。有关联、有层次、有体系的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更有效地分析、衡量信息是否决策有用。

3.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需要超前化。会计概念框架一旦确定,短时期内必然不会修改。因而,我国在构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时需要具有超前意识。(1)要高度关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包容性。包容性是指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和谐共处”,尽可能地减少两者之间的冲突。目前,我国对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态度是“在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具相关性的信息”。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国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会大大增强。故而,在体系制定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包容性。(2)要高度关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实时性。在不久的将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及时性”可能被“实时性”代替,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实时性指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与经济事项的发生同步。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下,信息的及时性可以轻易实现,此时,实时性更能反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4.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需要国情化。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区域不同所导致的技术、人文、自然环境等不同都可能使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存在差异。在国际会计趋同日益明显的情况下,我国需要的不是盲目地追求与外国相同,而是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趋同是双方相互学习、借鉴,逐渐向相近方向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单方面的靠近。

参考文献:

[1]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8[R].2010.

篇(9)

1.1商品类别的划分

在进行商品信息提取之前,应首先针对商品进行类别划分。因为,相同类型的商品往往具有相同的特征,人们在购买时会根据所选购商品的类型所具有的独具特征做出购买决策。因此,为了使顾客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对于商品的浏览行为更加方便,在商品信息模型构建之初,应首先考虑针对商品的特征进行类别的划分,将具有相似特征的商品归为一类,与此同时,针对每个类别进行编码操作。当有新商品登录时,应首先将其进行归类处理。这样,商品信息模型就成为一个商品类别以

1.2商品基本信息的表示

商品基本信息是指顾客在购买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商品本身所共有的、不变的属性特征。这些信息,也是面向顾客进行推荐时的主要内容,是电子商务平台中的基础信息。作为交易双方所需要的信息应具有内容丰富、易于了解、实时更新等特征,基本信息模型应能将绝大多数商品所共有的特征标示清楚。

1.3商品特征属性的提取

电子商务平台中用于表示商品全部属性数据的集合被称为商品的属性信息。电子商务平台中针对商品进行的检索、浏览、收藏、购买等所有的行为,实质上都是针对商品的属性进行的操作。而每种商品都由多重属性组成,如何有效地对于商品的属性进行合理地提取和表示,成为电子商务平台能否及时、准确地为顾客提供商品推荐的关键。商品属性信息是由静态属性与自定义属性所构成。商品静态属性是商品所固有的、对于顾客选择商品有很大影响的信息。因此,在进行模型构建时应首先对这些属性进行综合和抽象级别处理,并进行合理表示。自定义属性是由类属性、抽象属性共同组成。这里,类属性中的客观属性主要是指同类商品具有的共同属性,主观属性是针对同种类型商品进行的人为描述的属性;而抽象属性则是顾客对于商品使用后反馈回来的相关信息。在诸多商品信息中,某些是能用量化方式进行描述的,如商品价格及规格标识;而绝大多数属性往往是使用字符描述的,难以量化标识,如商品名称、基本功能等。为有效地构建模型,针对这类属性,首先要做的就是聚类处理,进而再根据聚类结果进行赋值处理。特别对于某些由长字符串所组成的属性,应首先将其作词条分段处理,再选择其中能代表商品重要功能的词条作为关键词。然后,进行针对关键词所代表的属性进行聚类,并将功能相类似的商品作为一个级别。最后,由赋值模块对各级别进行整数量化表示。不难发现,类别相同的商品,其属性特征值往往也是相同的,因此每一个属性都是拥有该属性的所有商品所共有的特征。顾客如果对某个属性有所偏爱则是对于对应商品类整体的偏爱。商品属性

2商品评价信息的提取

商品评价现已被多数电子商务网站所采用,已购物顾客对商品做出的准确、实时的评价,将成为其他顾客购买参照的依据。这不仅能提高顾客选择商品的效率,更能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2.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要进行特征要素的选取。将顾客对于商品给出的评价值作为特征要素,顾客对于各评价项做出的评分结果作为评价集。再按分值区间对评价结果进行划分,将其作为参考等级。例如,通常电子商务平台采用五星评分,即五星代表非常满意、四星代表满意、三星一般、二星不满意、一星代表非常不满意,则V=(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对应选定的分值级别向量为CT=(108642)T。其次,要确定要素集。要素集的选取,主要是针对顾客在购买过程中,影响其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的巨额订单。如多数顾客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购物时,所关注的往往是商家所提供的商品、物流及服务等情况,可将上述项目作为评价项目,即为要素集U=(与描述相符、服务态度、发货速度、物流服务)。要素集、评价集的选取并非一成不变,该过程可以视顾客购物所关注的不同要素来选定,并可人为调整。

2.2确定权重系数

要素集中的要素对于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往往不尽相同,某些要素影响显得非常重要,而某些则显得不那么重要。为加以区别,这里用权重系数进行量化表示。权重系数的确定往往是由人为赋值产生的,通过主观经验判断结合要素固有信息,量化后得到各要素权重系数:A=(a1a2…akam)。其中,ak为第k个因素对应的权重系数;k=1,2,…m;a1+a2+…+am=1。

2.3确定要素评价矩阵

针对要素评价,要进行的是分配率的计算,该过程主要是根据评价要素集所对应的等级进行统计产生的。如上叙述,采用五星评分,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篇(10)

会计信息的提供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需要,一系列的要求,都需要通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来保证,对信息进行约束,从而达到会计目标,然而现阶段,信息质量普遍低下,信息失真也屡见不鲜,这就使得我们要对信息质量特征重新思考,如何满足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一、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认识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连接会计目标与会计实务的桥梁。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在会计准则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葛家澍(2003)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对会计信息应具有的质量标准所做的具体描述或要求,也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判标准的最一般和最基本的规定。吴水澎(2000))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会计信息所应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它是会计系统为实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的约束。陈国辉(2007)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顾名思义就是会计信息所应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要求。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构成内容

2006年财政部对基本准则进行修订后,正式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要求:可靠、相关、可比、可理解、及时、实质重于形式、谨慎、重要性。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国情,我国着重强调可靠和相关性,下面对一些重要的特征略作解释:

(一)可靠性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里主要指三点:一是可验证性,能使不同计量者以其正确的计量方法核算出相同的结果。二是真实性,通常我们所说的会计信息失真,即违背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三是中立性,可靠的会计信息对实际情况的反映应该是公允、不带有任何偏见。

(二)相关性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是看信息能否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决策,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需要注意一点的是,这里涉及到一个及时问题,因为信息必须在决策之前提供,一般认为,会计信息只具备及时性不能成相关的信息,但如果不及时,相关的信息也会变得无用。

(三)重要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也就是说,这项信息要大到可以影响决策。它可以被视为确认的门槛,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可在报表中详细披露,不重要的可简略或不披露。

(四)可比性和明晰性

可比要求不同企业之间的会计政策具有相同的基础,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也基本一致,可靠与相关是可比的前提。可靠性是相关性和可比性的基础。明晰性是指信息提供者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信息是否具有可理解性,除了与会计信息质量本身有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信息使用者的素质。

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特征定义过于宽泛

相关性与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的两大主要特征,需要我们很好的对其认识理解,由于定义的抽象致使我们理解存在误区。部分人认为,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的关系是此消彼长的,加强相关性,扩大会计反映的范围,会使可靠性减弱。相反的,为提高可靠性,要求沿用原来的会计方法,就会削减相关性。个人认为,两者之间并不冲突。受托责任观下得会计目标不可能不使用相关的会计信息来经营责任,同样的,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也不会忽略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越大,可靠性越高。

(二)框架不明晰,层次单一

会计信息特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这就要求在划分结构层次时,不能只是单一的平行关系,建立多层次的特征体系,并且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我国可以在考虑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借鉴国际模式,第一层最主要的特征是有用性,其次,针对决策选出首要的质量特征,第三层为次要质量特征,包括如实反映、前瞻等,对加强主要特征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这样的划分明确,更有利于特征的透明化。建立一个内在联系的多层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既可以保证逻辑上的完整,又可以保证实务中操作。

(三)特征作用的局限性

虽然我国会计准则把会计特征归纳为特点,看似足够保证信息的质量,但是纯理论的概念在实务中运用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既需要考虑国内需求与风险,又要注重国际的需要与风险。所以,只依靠准则来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经济活动,更应该把质量特征发挥的作用运用的实务中,解决实际的问题才更有价值意义。

(四)信息不对称

笔者认为信息的可靠性低最主要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契约的一方比另一方更具有信息优势,掌握更多的财务信息。一般而言,公司的管理层了解的信息量要远大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从公开渠道能够获得的信息量,管理层出于自身的利益,很可能隐瞒不利于自身的相关会计信息,甚至向外披露虚假和不全面的会计信息。所以公众在分析财务报告时,往往会做出错误的选择进行投资。

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一)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角度

1.充分考虑我国国情

考虑国情,这是制定任何准则必不可少的一点。由于各国的背景不同,致使会计目标的不同,那么,作为目标具体化的特征当然也不同。我们认为,会计的双重性决定的会计理论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是共存的,而且是相互渗透的。要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就一定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现状,对基本准则进一步完善,找到一个适合我国的会计目标,这样才会使会计质量特征发挥真正的作用。

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地位

葛家澍(2009)认为,一旦离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目标是很难完成运行的主要作用的。提高信息质量特征的地位,关键是先要意识到质量特征的重要性,不能认为质量特征只是目标实现的辅助,其次为质量特征建立明晰的框架体系,把质量特征划分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对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3.加强质量特征的透明度

透明度的定义为“公开披露可靠与及时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准确评价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经营活动、风险分布及风险管理实务”。在新经济时代下,行业竞争愈加激烈,风险不断加大,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不断提高。对于投资者而言,人们更加追求的是公平,是信息的透明度。只有将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另外,对于整体市场而言,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有助于企业真实的价值被认可,降低在市场中的运行成本与风险。

(二)从投资者的角度

首先要培育机构投资者,逐步形成以个人转为机构的形式进行投资,相比之下,机构比个人更注重投资而不是投机,机构投资者会对会计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出虚假行为的漏洞,形成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其次,要求不断提高投资者的素质,投资者不能盲目地跟从其他人投资而投资。不能只注重股价的内幕消息,忽略财务报告所反馈的信息。

(三)从上市公司的角度

1.优化股权结构

通过对上市公司公布的会计信息分析,大部分公司的股权都集中在第一大股东手中,并且第一大股东多为国家股或法人股,这样“内部人控制”和“所有者缺位”的现象就会频频发生,从而容易形成大股东或内部人利用信息优势,采取舞弊手段牺牲或剥削外部小股东满足自身利益的现象。因此,应该建立多元股权结构,改变股权过度集中的状态,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鼓励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因为机构投资者多由专业人员控制,可以对所投资的公司实行有效的监督,基于这一点,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决策的科学性,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展并不成熟,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防止信息失真方面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所以进一步完善并继续发展独立董事制度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应该从立法的角度保障独立董事的贯彻执行,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是为了迎合证监会规定的现状。其次,应该加大独立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当前大股东代表在董事会绝对的地位,即使独立董事人数达到董事会三分之一的份额,也无法左右董事会的决策,所以适当的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强化其在董事会的力量是必要的,此外,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独立董事的积极性,应在建立治理的基础上,将权利、责任和利益有机结合,建立有效的报酬机制和声誉机制。

3.文化学习

公司文化是公司的精神灵魂,公司内部应加强优秀文化的学习,培养管理层人员的品德,不为私利而损害广大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做到随时适应新情况,确保动态的,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从而使公司健康长足的发展,提高在资本市场的竞争力。

(四)从外部监管的角度

1.社会监督

审计委员会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一部分,也是有效治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要力量。完善委员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构建系统审计委员会的法律体系,从立法的角度对审计委员会进行规范,促使其从自愿设立阶段向强制设立阶段过渡,为审计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提供立法保障,确保其独立性。二是改进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由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关键,而审计委员会的成员多数或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所以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能为审计委员会作用的发挥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划清职责。由于我国是“二元制”的公司治理模式,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会和董事会,董事会又下设审计委员会。所以应该划清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在监督方面的职责,避免出现相互扯平现象,保证审计委员会作用的发挥。

2.政府监督

我国政府对企业的监管主要是财政部门和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国家财政部门应制定严格完善的会计方面的规章制度,针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制定专门的财务报告控制法规,要求上市公司定期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并且注册会计师提供公司内控评审报告。这样经常进行定期的监督,可以降低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提高报告的信息质量。

只有全面的改进和完善,才能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当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参考文献:

[1]时军.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问题探微.财会月刊,2007(8)

[2]黄珍文.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财会通讯,2007(11)

篇(11)

[分类号]G250

1 图书馆核心价值筛选和确定的切入点

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中有两个不容忽视的现象:①图书馆核心价值中“价值”一词没有明确的属性界定,因而价值、核心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在英文表述中都对应于“Core Values”;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主体模糊以至分离,国际图联、各国图书馆协会、各种类型的图书馆竞相公布自己的核心价值。形成图书馆核心价值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美国图书馆协会先后成立了两个小组,花费了10年时间,才公布了一个尚有争议的核心价值。在对国际上各种核心价值版本的调查统计中,只有“维护知识自由”、“公平获取”、“终身学习”等少数几项价值表述形式较为统一,大多数概念表现得十分分散。文献中列出了多达70个图书馆核心价值关键词。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原因之一就在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主体”分离和“价值”一词属性的界定不明确。

“最核心的困难在于价值这个概念是难以驾驭,而且容易与其他有益及德行的事情混淆”,“区别价值与想要的结果这两者,是超越语义上的,是要进入讨论的核心”。对图书馆核心价值中“价值”一词给出明确的属性界定是必要的,是讨论的前提和基础。事实上,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属性取决于确定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目的。Gorman认为,研究图书馆核心价值有助于图书馆员克服信心危机并提高图书馆员的自信心,有助于树立职业信念,核心价值也将给图书馆员以判断标准并提供讨论的基础。因此,图书馆核心价值中的“价值”,已经超出了经济学中的原始框架概念,它不仅是指“属性满足需要”,更成为行为的准则依据,即具有价值观层面的意义。图书馆核心价值是图书馆人所追求的事业的理想、目标与原则,是图书馆职业的共同基石和最高使命。图书馆事业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才能使组织成员在思想上保持一致,明确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所以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中应当删除那些非价值观的、职能的和非核心的所谓核心价值。

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主体同样值得商榷。国际上共有4个国家图书馆、15个公共图书馆、21个学校图书馆、1个专业图书馆、10个图书馆协会和16位学者公布了图书馆核心价值。事实上,这种图书馆核心价值主体分离的状况扰乱了行业内的共识和社会对图书馆的价值认同,也成为图书馆核心价值真正确立的障碍。“写作的最终形式是一首充满意义且完全应用字遣词的诗,然而我们才去反思,事实上,很少是合作完成的”。这种状况又如同众多人在演奏没有指挥的交响乐,不和谐音符夹杂其中。图书馆核心价值是图书馆职业的基石和最高使命,我们倡导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图书馆组织、图书馆人参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讨论,但各自建立核心价值的做法则是不可取的。如果这样,如何表达我们共同的职业信念?如何用简洁的语言向社会管理者和社会公众表明我们共同的职业目标与立场?图书馆人必须向社会发出共同的职业声音。

在弄清了图书馆核心价值职业主体层面上的价值观属性后,应进一步在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特征上达成共识。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特征,就笔者目力所及,是研究者较少关注的话题,大家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恒定性和独特性。笔者认为,还应包括统摄性与理想性。

・恒定性。核心价值是基本的价值,是图书馆职业的基石,因而也是比较恒定的价值。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迁,图书馆行业的次级价值、具体价值,乃至某些基本价值会有变化和发展甚至消亡,但其核心价值应是大体恒定的,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图书馆核心价值主体的行业属,性也决定核心价值的恒定性。因为核心价值的改变意味着行业性质的改变。

・独特性。图书馆核心价值是图书馆行业特有的价值内涵,是区别于其他组织或行业的标志,是其存在的必要条件。这一独特性体现在图书馆服务于社会的独占性,图书馆职能不会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被其他行业所代替,只会在它的内部不断分解,不断深化。

・统摄性。图书馆价值体系由图书馆领域多个价值所构成。这些价值在价值取向和价值精神上是一致的,可以相互说明、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但是各条价值在体系中的地位并不一样,有些价值处于价值体系的附属地位,而有些价值则处于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核心”即中心,引申指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图书馆核心价值是图书馆最高使命,以核心价值为逻辑起点可以演绎出其他价值,核心价值对其他价值具有统摄性,在图书馆价值体系下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

・理想性。图书馆核心价值是价值观,是图书馆人共同的职业理想,是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抽象而提炼出来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这种理想状态,导致理论思想与现实实践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也正是推动实践向理想状态发展的动力。“图书馆核心价值来源于图书馆实践,又明显地高于图书馆实践的现实,成为图书馆实践的指南,这正是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价值’所在”。

图书馆核心价值建立的难点在很大程度上归根于价值这个概念的“难以驾驭”,在于“缺乏可辨认的证据”。特征是事物特有的、本质的征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特征便可理解为图书馆核心价值所必备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以图书馆核心价值特征作为判断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切入点或标准,对IFLA、各国图书馆协会、各类型图书馆、各研究者提出的庞杂的、众说纷纭的核心价值进行筛选、提炼,删掉那些不符合核心价值特征的、非价值观的、非核心的、非行业性质的所谓核心价值,确立图书馆职业共同的核心价值。图书馆核心价值的4个特征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例如“传播知识,造福人类”的图书馆核心价值判断,虽然具备了恒定性和统摄性特征,也有一些理想色彩,但由于用词的过于宽泛,失去了独特性,不免陷入与其他行业价值趋同的境地,就连盈利性的信息服务业也不能否认其传播知识和信息,从而造福人类。

IFLA、各国图书馆协会、各类型图书馆提出的核心价值中,有一些普遍的、为世界图书馆界所公认的价值,即所谓普世性的核心价值,主要为:①保存人类记录;②为社会提供服务;③教育与学习;④知识自由;⑤平等获取;⑥尊重读者个性和隐私。本文力图通过对图书馆核心价值特征的符合性分析,提出知识与信息自由是真正职业主体层面的和价值观属性的图书馆核心价值。

2 图书馆核心价值特征的符合性分析

知识与信息自由,是指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自由产生、自由接受、自由交流、自由利用的状态。概言之,就是指人们自由从事或进行知识与信息活动的权利。

2.1 知识与信息自由价值的恒定性特征

“图书馆是带着公益性这一‘护身符’降临于世的,而且公益性这一‘护身符’自古至今一直是图书馆之所以为图书馆的象征与标志”。公益性的图书馆是维护公民知识与信息自由权利的社会机构和制度。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现代图书馆“先天带有那个时代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其特征是尊重个人尊严、自由、平等,尊重科学、理性、真理,追求世俗知识和文化,追求幸福。它赋予图书馆职业崇尚理性和知识、维护知识获取的平等权利、追求知识获取的最大化等精神特征”。尽管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信息社会意识和信息商业化服务时常与图书馆职业精神相左,但“信息化社会比以往更需图书馆职业精神对市场力量形成制衡”,“图书馆职业精神依然被公众所珍视”。在《公共图书馆宣言》及IFLA的各种文件中,平等自由地利用图书馆、享受图书馆服务被当作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未完成的现代性”这一命题也正说明了维护知识和信息自由这一图书馆价值的恒定性。

2.2 知识与信息自由价值的独特性特征

进入信息社会,“图书馆职业环境最显著变化莫过于信息经济的兴起以及由此出现的信息职业新版图”。知识和信息成为企业与组织的资本,成为可以直接买卖的商品。信息技术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信息革命中正面临着“知识贫困”与“信息贫困”,那些没有机会及能力接触先进信息技术的人群成了信息获取的贫困者。商业化机构不会承担维护知识与信息的自由传递,保障人们对知识或信息获取的权利。保障公民知识与信息自由的权利成为社会赋予的、也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主要使命,图书馆维护知识与信息自由价值的独特性也由此凸显。“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意义在于它的存在是社会中每一个公民具备了自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利,它代表的是一种社会用以调节知识或信息分配,以实现社会知识或信息保障的制度”作为保障公众知识与信息权利的制度安排,图书馆应该享有法定的权利,获得法律的承认和永久保护。国际图书馆界一直将应对商业信息机构的挑战看成建立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主要理由。知识与信息价值的独特性表明了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是图书馆迎接挑战的独特优势与制度保障。

2.3 知识与信息自由价值的统摄性特征

表达自由和接受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保障公民的知识权利是图书馆最本质的历史使命和理念精神。这种使命与精神,应该成为从事图书馆职业的人们的最高职业信念与职业道德基础”。维护公民的知识与信息自由权利是现代图书馆制度的最高使命,其他被公认的、普世性的核心价值均可作为实现这一最高使命所需的手段、要求或延伸。保存人类记录是图书馆向公众提供知识和信息、维护知识与信息自由的物质基础;向社会提供服是维护知识与信息自由的手段,图书馆服务是公共服务产品,是公平原则下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再调整;图书馆为公众的继续教育和终生教育提供一个优良的平台,以提高公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知识与信息素养;平等获取、尊重读者个性和隐私是知识与信息自由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知识与信息自由价值居于最高层,对其他核心价值有统摄意义。

2.4 知识与信息自由价值的理想性特征

追求自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追求知识与信息自由是图书馆人永恒不变的目标。图书馆维护知识与信息自由价值是通过对历史的和现实的抽象而提炼出来的,不可避免地带有理想主义色彩。这种理想性表现在知识与自由的相对性和与现实的差距两个方面。自由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价值标准和判断,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连,人类社会不存在绝对的自由,知识与信息自由是图书馆的终极价值。因此,在具体操作上要树立相对的知识与信息自由观。既要满足公民基本的知识与信息自由诉求,又要允许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间存在差异。现实中“信息社会意识”的冲击和“信息鸿沟”的拉大都在明显知识与信息自由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维护知识与信息自由的过程中要遇到物理障碍、经济障碍、技术障碍、政治障碍、文化障碍等诸多障碍,“末完成的现代性”这一命题也昭示着知识与信息自由必定是一个艰辛的、渐进的、漫长的过程。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推动实践向理想状况发展的动力,这正是知识与信启、自由这一价值观层面的“价值”所在。

3 图书馆核心价值与核心职能:结论与讨论

・图书馆核心价值,是图书馆共同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基石,其主体只能是图书馆职业,其“价值”具有价值观层面的意义。图书馆核心价值具有稳定性、独特性、统摄性、理想性等特征。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特征可以作为筛选、判断、建立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切入点或标准。

・通过对知识与信息自由核心价值特征的符合性分析,可以得出,知识与信息自由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蒋永福先生曾提出“维护知识自由”是图书馆核心价值的论断。本文的“知识与信息自由”意为更准确地表明知识社会和信息社会图书馆的价值取向与公民对知识及信息的双重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