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助农的含义大全11篇

时间:2024-02-26 15:06:27

助农的含义

篇(1)

一、切实加强领导,增强责任意识

 

农村改厕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关怀,对于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减少疾病,改善农村居民人居环境,提高健康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充分认识国家实施转移支付改厕项目是新形势下加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关注民生、为民办事的具体体现,做好农村改厕工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纳入重要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主管领导要亲自抓,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队伍,制定改厕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制,作为目标考核中的硬性指标完成;各级爱卫办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检查指导,及时跟踪考核。考评结果同全年爱国卫生工作目标责任状挂钩。

 

二、强化组织协调,确保国家项目实施

 

今年省下达给我市XX年(XX年实施)农村卫生户厕建设任务XX座。每座户厕中央财政补助250元,市政府按照1:1比例配套补助250 元,项目工程建设在XX年10月20日前完成。为此要求各县(区)按照所承担的项目任务,尽快组织协调相关乡镇、村屯做好项目村的落实工作,尤其是按照不低于国家、市级补助的原则,落实县(区)级改厕配套资金,保证国家改厕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分解落实任务,完成责任状目标

 

XX年全市农村改厕普及率继续按照4.2%进行递增,全年需新增农村卫生户厕6390座(含国家改厕项目XX座)。要求各县(区)按自身农村总户数和普及率核定基数,明确指标,尽快分解落实任务,于10月末全部完成全年责任状目标。具体指标分解如下:本溪县每年需递增5.42%,年均新增农村卫生户厕3010座(含国家项目500座);桓仁县每年需递增2.64%,年均新增农村卫生户厕1500座(含国家项目800座);平山区每年需递增 5.48%,年均新增农村卫生户厕320座(含国家项目100座);明山区每年需递增2.68%,年均新增农村卫生户厕290座(含国家项目200座);溪湖区每年需递增6.04%,年均新增农村卫生户厕570座(含国家项目100座);南芬区每年需递增5.03%,年均新增农村卫生户厕500座(含国家项目200座);开发区每年需递增5.37%,年均新增农村卫生户厕200座(含国家项目100座)。

 

四、严格执行方案,保质保量完成国家项目

 

篇(2)

中图分类号:K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326-02

0引言

历史思维能力是通过历史学科的教学培养起来的一种思维能力,它在中师大纲规定的五大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1]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历史思维以具体的尽可能完整的历史材料为依据,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准确地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历史认识并把握发展的一般规律。[2]其目的是以史为鉴,回答、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为此,笔者在努力钻研大纲精神的基础上,牢牢抓住中职《中国历史》全一册新教材增加“引言”的这一大特点,发挥引言的红线作用,精心提问,强化思维训练,基本形成挖掘其价值——巧置其提问——训练其思维的教学模式。

1内容编制上,挖掘其价值

现行中职《中国历史》全一册与旧教材相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增加了每课前的“引言”部分。这部分具有本科教学上的红线作用,这种作用往往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总揽、概括。点拨,甚至指导的意义。为了达到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我从以下几种能力方面,利用引言,挖掘其价值。

1.1 分析评判“重要的农民起义”,其引言部分有三层意思。其一,基本原因;其二,重要的几次;其三,历史作用。这三层统帅了全课的内容。我在授课前,分析引言的层次,后又以此为思维启发点,简要分析评判每次起义发生的原因与结果、意义,使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信息前,已对我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有个宏观上的了解。在老师的点拨、启发下,学生已初步得出结论,分析评判了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基本上因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与压迫而爆发,或因尚在封建社会初期,强大而又上升时期地主阶级的镇压,或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而失败告终。但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解放了生产力,因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汉初的休养生息、明代的让步政策的实施均与农民起义有绝大的因果关系。所以,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这样的点拨、启发,使引言中隐含的分析评判能力由师生共同完成了。

1.2 认识规律引言以基本史实为载体,包含历史思维方法,支撑历史理论观点,形成比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基本史实是以直观形态展现的,而理论观点与方法往往是以隐性状态存在于基本史实中,是体现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叙述、分析、评价之中。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挖掘这些隐含的理论观点,帮助学生找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正式授课之前,我挖掘引言的层次,初提知名人物重要之举带来的影响,点拨启发学生,结合政治课中学生接受过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历史发展提到的一个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原理,理解引言的那个历史真理。这样,就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到这一历史规律。从而基本达到培养学生认识历史规律的能力。

1.3 再现历史知识历史知识应包含史实、概念、结论,甚至历史阶段性特征、基本线索与历史发展过程6个方面。它们在引言中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反映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大纲所隐含要求能力的一个方面。引言的知识结构既可以帮助学生机械记忆,又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记忆,这是由于引言总览与概括了全课的内容,层次清晰、联系紧密。老师点拨学生只要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链,并以此为依托,紧扣教材下文来补充与说明就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机械记忆的效果。

而理解记忆,就得教给学生一定的记忆方法。其一,授课前,老师先结合引言提供的史实与结论,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阶段性特征、线索,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历史知识面。其二,授课前,利用引言的知识面,导入新课,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上“静态”的阶段性与“动态”的连续性,掌握历史发展过程。其三,授课时,联系引言的结论,分析事件发展的必然性,评价人物的地位。其四,单元或总复习时,以引言为纲,前后贯通,全面理解。通过这样的反复理解、多方刺激,就可与使学生加深理解记忆,达到再现历史知识能力培养的目的。

1.4 综合概括引言本身具有总揽、概括全文内容的作用。其中的史实又是以关联状态反映的。关联就是将分散的人物、事件、现象依照一定的指向目标(观点)加以组合,在知识要点的基础上形成总体,得出历史结论。老师这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引导学生找出引言中史实之间联系的桥梁,来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如 “重要的农民起义”的引言部分。老师可以让一学生高声朗读这段引言,其他学生体会,给出任务分析层次。然后老师启迪学生找出这几次起义之间联系的桥梁——归宿上的失败与原因上的相似。在逐个讲每次起义爆发、失败的原因与作用,后让学生自我归纳概括起义的历史作用,基本达到综合概括能力培养的目的。

2教学方法中,巧置其提问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孔子把“思”放在了首位,“问”则是“思”的一个重要手段。足见巧问思辨是多么的重要。通过提问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这里,我仍紧扣引言,精心提问,达到目的。

2.1 顺向思维与超前性思维顺问,就是依据教学目标编制的系列问题,即在历史发展的纵向层次上,把历史知识编为一个个彼此关联的问题。当以一定的逻辑或时间为序讲历史进程时你就可以顺向提问,进行启发,步步深入,使学生超前性思维。如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在学生提前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针对引言内容,变成以下系列问题:

——中国历史上都有那些古老的民族?

——都分布在什么地方?

——发展怎样?

——在历史上这些民族都曾有过什么重要的活动?

——为什么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与壮大的?

老师点拨、启发,辅之以一定的讲授,从而使学生超前性地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然后老师按照教材编者所编的时间段与特征具体讲授全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基本结论的认识,再结合台湾的回归问题,使学生超前性思维,得出台湾必将回归的观点。

2.2 反向思维与逆向性思维反向提问,仍根据历史发展的纵向层次,把历史知识点逆向变成系列问题。在请学生回答原因、背景之类问题时,多数学生不能“承前”,思维偏窄,这与逆向思维能力薄弱有关。如 “重要的农民起义”的引言中提到明末李自成起义。在授课前,学生已完成老师交给的预习任务,老师就可以反向提问:

——教材为何在编完黄巢起义之后,时间大跨度地跳跃到李自成起义?

——这二者之间隐含着什么联系?

——“均平”到“均田免粮”说明了什么?

篇(3)

实行农村村场干部“四保”,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解决基层干部实际困难的需要;是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工作的需要;是建设民本岳阳,实施县委“稳县扶乡带村”战略的需要;是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需要;是巩固、完善、强化涉农惠农政策,体现公共财政覆盖面的需要;是规范乡村财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推进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实行农村村场干部“四保”,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基层组织建设的高度重视,对基层基础工作的高度关注,对基层干部队伍的真情关怀,有利于稳定和建设好基层干部队伍,更好地激励他们勤政廉政、建功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基层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二、主要内容和操作办法

建立在职农村村场干部“报酬保发、养老保障、医疗保险、知行保先”的长效机制。

(一)报酬保发:对在职村场干部在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定报酬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在职村场干部报酬统筹支付、打卡发放制度。

1、定原则。由镇财政统一调度打卡发放。从2008年7月份开始在全镇农村村场全面推行。

2、定编制。上年度末人口在1500人以上的村,定编5名;1000至1500人的村,定编4名;1000人以下的村(场),定编3名。各村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定编之内有效核减村干部编制数,推行依法科学交叉任职;鼓励各村设立村民联合小组,推行村干部兼联组组长。

3、定岗位。定编4名的村,岗位设置原则上为: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支(村)委委员、妇女主任(兼计生专干);定编3名的村,岗位设置原则上为: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妇女主任(兼计生专干)或党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支(村)委委员、妇女主任(兼计生专干);定编2名的村场,岗位设置原则上为党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妇女主任(兼计生专干)。

4、定标准。在职村干部岗位报酬由基本报酬和奖励资金两部分组成。

①村干部基本报酬:村党支部书记年基本报酬定为5000元,村委主任年基本报酬为4500元,其他成员年基本报酬为4000元。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支村两委其他成员基本报酬的比例标准定为10:9:8。

②村干部奖励资金:共分四项。一是基本奖励。村党支部书记120元/月,年奖1440元;村委主任90元/月,年奖1080元;其他成员60元/月,年奖720元。二是年终工作排类奖。按一类村支部书记1800元,二类村支部书记1500元,三类村支部书记1200元计奖到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其他成员按10:9:8的比例计算。具体分类考核细则另文解释。三是重大工作特别奖。分为社会稳定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两大项。其中社会稳定奖400元。凡村内出现1例5人(含5人)以上到市(含市)以上越级上访或特护期内出现1人(含1人)以上进京上访及其它重大、重大安全事故、涉农恶性案件、溃堤垮坝等均集体取消此项奖励。计划生育奖400元。从2008年7月15日起,凡村内出现1例计划外生育则集体取消此项奖励。两项特别奖均按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其他成员10:9:8的比例奖惩到人。四是“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奖。当年被镇党委、政府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的村,村干部每人加奖200元。

村干部兼职的,计奖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取最高职务标准,不重复领取。村干部离职,当月15日前离职按半月计算,15日后按全月计算。

5、资金来源。基本报酬由县财政从年度内对本镇的转移支付资金中统一调度列支。奖励资金的筹措方式由各村筹措,镇里确定标准。

6、发放形式。镇财政所建立在职村干部基本报酬专户。基本报酬资金额由镇财政所负责按月打卡发放到人。奖励资金由镇根据村场工作考核情况下发通知并在年终一次性发放。

(二)养老保障:建立离任农村村场主职干部生活补助制度,对离任的村场主职干部给予一定的生活保障。

1、补助对象。连续任职10年以上(含)或累计任职15年以上(含),正常离任且离任后支持镇、村工作,在党员群众中影响较好的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但属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补助:

⑴已录用为国家干部或职工(含乡镇事业单位、企业工作人员)的;

⑵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农村村场党支部书记”称号的;

⑶从事封建迷信活动,参与等组织,经帮教后不改的;

⑷离任后,因违纪违法受到党内严重警告以上(含)处分或刑事处罚的;

2、离任党支部书记补助标准:连续担任农村党支部书记10~14年的每人每年1000元;连续担任农村党支部书记15~19年的每人每年1250元;连续担任农村党支部书记20年及以上的每人每年1500元。其他各种补贴一律取消。离任村主任补助标准:10至14年每年每人补助500元;15至19年每年每人补助625元;20年以上每年每人补助750元。

3、领取条件。补助对象年满60周岁后,每年享受此项补助。但离任时镇、村已发给一次性补助的对象,扣回原补助金额后方可享受此项补助。

4、资金来源。由县、镇筹措资金,年终一次性发放。

5、发放形式。在民政办设立专帐,统一发放。补助对象凭县委组织部制发的《华容县农村村场离任主职干部生活补助证》和本人身份,每年12月底到镇民政办领取当年生活补助。

(三)医疗保险: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由县、镇财政按5:5的比例筹资,在县合管办建立在职村场干部大病互助基金,对患大病住院治疗的在职村场干部年度内给予适当补助。

1、补助标准。住院医疗费用500元以下的不予补助,500元(含)至2000元的补助20%;2000元(含)至5000元的补助25%;5000元(含)至10000元的补助30%;10000元(含)至20000元的补助35%;20000元以上(含)的补40%;补助金额最高限额为2万元(以上均不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

2、补助程序。患者凭发票、疾病诊断证明、县合管办审核补领单复印件、镇党委开具的在职村场干部身份证明和本人身份证,到县合管办领取。

(四)知行保先:引导农村村场干部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着力建立健全教育、监督、激励并重的长效机制,加强在职村场干部规范化管理,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村级干部队伍。重点抓好“四个一”:

1、选拔一批能人。重点选拔一批经济能人进入村场干部队伍。改进村场干部选任方法,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办法(村党支部成员实行村民民主推荐、党员推荐、党内选举),扎实开展“四保”型(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带队能力强、奉献精神强)村级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精心组织“两培养”活动(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农村青年中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场干部队伍中,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2、加强一项教育。即加强反腐倡廉主题教育。坚持反腐倡廉主题教育、面向村场干部的廉政文化建设和创新党风廉政教育方式方法并举,将廉政教育纳入县、镇两级举办的村场干部培训内容,纳入“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开展村级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经常性培训工作,逐步形成覆盖全镇的农村人才培训网络体系。

3、健全一个机制。即健全村场干部监督约束和考核激励机制。在巩固完善村民代表大会、政务公开等制度的同时,着重健全村场民主理财小组制度、村场主职干部述职述廉评议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有突出贡献的农村村场党支部书记和年度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评选办法,加强在职村场干部工作目标考核,激励村场干部建功立业。

4、形成一套规章。从村级组织体系、村场干部管理体系、村级制度体系和村务动作体系建设及责任追究等方面严格规范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

三、具体措施

篇(4)

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实施办法

为切实稳定我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完善保障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工资福利的长效机制,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促进山区、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根据《广东省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实施方案》(粤财教〔2013〕51号)有关规定和市关于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涉及的几个工作意见的精神,经区政府同意,结合我区的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实施范围对象和时间

我区实施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除文光、城南、棉北三个街道地域(原棉城镇)所属学校以外的其他镇(街道)义务教育学校的在编在岗工作人员;2012年原由各个街道上报且已列入汕头市实施的贫困山区、边远农村小学教师月补贴范围的学校:文光王大立学校、城南凤东小学、城南凤南小学、城南凤北小学、城南凤上小学、棉北东竹小学、棉北棉田小学、棉北蝴蝶小学、棉北李德小学、棉北五三小学等学校的在编在岗工作人员,按2012年市发放的有关规定执行。从2013年1月1日起纳入实施范围。

列入实施范围的具体学校见“附件1”。

二、发放标准

根据省关于在越边远、越艰苦的农村学校工作和服务年限越长的教师应给予越高档次和按照不低于人均每月500元标准的要求,分三个档次确定岗位津贴标准。一档300元,二档500元,三档800元。具体发放基本条件为:

第三档次,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之一的:

(一)在农村学校工作10年以上(不含10年)的;

(二)在农村学校工作3年以上(不含3年)且受聘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岗位的;

(三)在距离县城25公里以上(不含25公里)的农村学校工作3年以上(不含3年)的;

第二档次的基本条件:

在距离县城10-25公里(含10公里和25公里)的农村学校工作3年以上(不含3年)的;

第一档次的基本条件:

未列入按三档、二档标准发放外的其他范围对象。

三、其他有关问题的规定

(一)在农村工作年限的计算

工作年限计至2013年1月,具体计算办法,参照2006年工改时的省人事厅、财政厅粤人发〔2007〕56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只适应这次发放岗位津贴,例如:2009年聘任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如实际在农村工作的时间不间断,截至2013年的在农村工作年限为5年)。2009-2011年原属文光、城南、棉北街道三批代转公、转岗人员按转为公职人员时分配到农村工作时起算农村工作年限,其他工作人员的农村工作年限按06年工资制度改革时经我区人社部门核定的工作年限为基准进行计算。

(二)各学校距离城区公里数计算

各学校距离城区公里数计算,统一按一九九七年一月原**市国土局发行的《广东省**市地名志》中标注的各村居距市区的公里数为依据(见“附件1”)。

(三)人员增减、职务(岗位)变动人员岗位津贴的发放

工作人员发生职务(岗位)变动的,岗位津贴随职务(岗位)变动而变动,增加或减少津贴的,从职务(岗位)变动的下月起执行;首次报送省确认后,每年于暑假教师招考、调配等完成后作变动调整,并及时上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作为省补助经费核拨依据。

(四)工作人员请病事假岗位津贴的发放

工作人员一年中病假超过半年的,其超过的时间岗位津贴按标准的60%发给;工作人员一个月中,事假累计超过7天不足10天的,当月岗位津贴按标准的50%发给;事假超过10天或旷工超过2天的,停发当月津贴补贴。

(五)农村完全中学从事非义务教育人员岗位津贴的发放

为确保农村完全中学的教育教学秩序,保持内部收入分配关系的合理性,不引发新的矛盾,对农村完全中学从事非义务教育在编在岗工作人员的岗位津贴,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工作人员补助标准核发。

四、审核权限及发放办法

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由各学校(教育组)填写并公示后送区教育局审核,报区人社局、财政局备案,由区财政核拨到教育财政工资统发专户,每月随工资统一发放。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发放我区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由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人社局联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精心组织,统筹协调相关工作,督导检查推进落实工作。

(二)严明纪律,加强监督检查。各相关学校要严格按照文件的规定和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操作行为,认真查对核实,确保发放对象真实准确,真正把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发放到每一位教师手中。要防止和杜绝上报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出现,对在确认和发放工作上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查实,对有关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作严肃处理。

附件1:**区列入发放岗位津贴范围学校情况一览表

篇(5)

在当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环境中,各国对农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越发紧密,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技术发展迅速,是多国想要交流了解的对象,且我国不断追求对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国对农业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也对此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英语作为高等院校专业学科,却并未受到广大专家学者与学生的重视,但随着农业在国际上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开始关注农业英语教育。《农业英语》一书是由王静萱主编,并于2015年在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农业类专业英语教材。该书虽由英文书写,但其内容主要与农业生产、农业技术、对外贸易等有关,专业性强,且该书内含有专业参考译文,附录部分收录大量农业英语术语,可用于丰富农业新闻英语语料库,结合该书所配备的视听材料,学生可通过不断训练提高自身农业英语听力能力,提升自己在本专业的竞争力。《农业英语》一书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在结构上,该书可分为农业生产、农业技术与农业英语应用三大主要版块,其中,农业生产包括对自然环境、农业文明与植物特性的科普介绍,融入植物生物学,探究植物的奥秘;农业技术包含农作物管理技术、现代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种植技术以及植物保护技术,该部分内容对我国农业技术进行总结概括,在了解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对农业技术的基本认识,构成知识网络,对农业发展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我国农业现状;最后,农业英语应用部分既涉及到对农业国际贸易交际英语的讲解,又为学生就业与深造做准备,对该专业个人简历与出国申请表书写模式进行总结,为学生今后发展做考虑。纵览全书,该书共12章,每一章节包含5至7篇文章,行文简明易懂,文章详略得当,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既不会使读者因篇幅过长而感到拖沓无趣,也不会因篇幅短小而使知识点大量浓缩,导致读者难以理解其中含义。此外,该书在每章节最后以及附录部分总结了重要英语词汇,节省读者查阅单词的时间,使该书在结构上更加完整。此书在结构上对农业知识进行专业性划分,如此布局方便读者就自身需求对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或农业英语应用展开深入学习;视听材料及词汇总结部分有利于学生充实农业英语语料库,对提升学生农业英语能力有很大帮助。

内容上,该书内容翔实,所涉知识范围广。从自然资源、农业概念、植物生长到农业技术、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生态农业,最后到外贸英语以及应用写作,该书几乎涵盖农业英语学习者应掌握的主要知识内容,专业的注释、译文及词汇总结使该书附带查询功能,对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重要作用。具体而言,该书不仅包含专业农业知识,还包含一些生活实用技巧,学生在学习农业英语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生活小技能,例如西芹作为古老疗伤食物的用法与功效、西兰花与花椰菜的吃法等,将农业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该书具有实用性,且专业知识与生活技巧相结合作为此书内容难易结合的方式之一,有利于缓解学生学习农业英语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农业英语》一书内还包含大量练习题,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农业英语翻译能力与语言转换能力。书中选用大量与农业相关的真实图片,对图片所在内容进行补充说明,有助于学生调动阅读想象力,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该书内容丰富,节奏紧凑,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可作为专业人员参考资料,抑或农业英语爱好者的兴趣读物。

该书还具有专业性强、科学严谨的特点。《农业英语》作为高校教材用书,其专业性与严谨性表现在对农业知识与技术的呈现以及译文的准确性方面。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技术,其对所适用的产业规模、农产品种类都有一定要求,书中对农业机械化概念及运用的具体描述有助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农业进步;滴灌技术作为节水灌溉技术,将此技术在我国水资源缺乏的农业地区进行大范围推广,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缺乏对农业的限制作用,并有效节约农业用水,推动该地未来农业发展。《农业英语》对农业知识的概述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使学生在听到相关农业英语时能调动自身知识储备对该语言进行准确理解与翻译,减少翻译失误,而非局限于简单直译所听到的内容。

《农业英语》一书中涉及到对大量外国文献的翻译,编者在翻译过程中极力遵循言简意赅、规范严谨、用词精准的翻译原则,并对该书中的专业术语采用直译方式,晦涩难懂部分采用意译形式,在保证内容科学严谨的前提下,注重该书阅读难易程度,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总之,该书作为高校农业英语专业的教学用书,不仅专业性强、内容广泛,其丰富的农业技术英语词汇有利于提高学生农业英语听力水平,对培养此类人才、促进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交流有重要意义。

篇(6)

一、充分认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理顺机制入手解决制约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素质和农村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巩固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落到实处。

二、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城乡统筹,同步推进,将全省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各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一)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所需资金由省、市、县按比例分担,省与市县分担比例如下:

1淳安县、苍南县、永嘉县、文成县、平阳县、泰顺县、洞头县、磐安县、武义县、衢州市(含所辖区)、龙游县、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丽水市(含所辖区)、缙云县、青田县、龙泉市、景宁县、松阳县、遂昌县、云和县、庆元县、仙居县、天台县、三门县、舟山市(含所辖区)、岱山县、嵊泗县,由省财政全额承担;

2安吉县、金华市(含所辖区)、兰溪市,省与市县分担比例为7∶3;

3临安市、桐庐县、建德市、长兴县、浦江县、临海市,省与市县分担比例为5∶5;

4富阳市、德清县、海宁市、桐乡市、平湖市、嘉善县、海盐县、诸暨市、嵊州市、上虞市、新昌县、东阳市、永康市、玉环县,省与市县分担比例为3∶7;

5杭州市(含所辖区)、温州市(含所辖区)、乐清市、瑞安市、湖州市(含所辖区)、嘉兴市(含所辖区)、绍兴市(含所辖区)、绍兴县、义乌市、台州市(含所辖区)、温岭市,省与市县分担比例为2∶8。

(二)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对不同类型的困难学生实行不同的资助政策。低保家庭子女、烈士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子女和残疾学生,免课本费、作业本费和住宿费;低收入家庭(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一定标准以下的家庭)子女,免课本费、作业本费(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省政府逐步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逐步扩大低收入家庭学生资助);少数民族学生,免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因病、因灾造成的临时困难家庭学生,具体减免费用项目和标准由市县政府决定。

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困难学生,免费提供爱心营养餐。

困难学生资助经费由省与市县政府分担,具体分担比例如下:

1淳安县、文成县、泰顺县、洞头县、苍南县、永嘉县、平阳县、安吉县、金华市(含所辖区)、武义县、磐安县、衢州市(含所辖区)、常山县、开化县、龙游县、江山市、舟山市(含所辖区)、岱山县、嵊泗县、三门县、天台县、仙居县、丽水市(含所辖区)、青田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云和县、庆元县、景宁县、龙泉市,省与市县分担比例为7∶3;

2桐庐县、建德市、临安市、德清县、长兴县、海盐县、新昌县、嵊州市、兰溪市、浦江县、东阳市、永康市、临海市、玉环县,省与市县分担比例为5∶5;

3除上述以外的地区,由市县承担。

(三)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提高后的日常公用经费超出2003年省定标准(欠发达地区小学生均180元/年、初中生均240元/年,中等水平地区小学生均200元/年、初中生均280元/年)部分所需资金由省、市县按比例分担,具体按免学生杂费的省与市县分担比例执行。

(四)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以市县政府为主,根据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测算、安排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根据市县校舍维修改造规模、财力状况、新机制实施情况等因素给予奖励性补助,省补资金实行项目管理。

(五)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根据人事部、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国人部发〔*〕113号)精神,中小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各地应当将中小学教师合理收入纳入市县政府财政预算,纳入财政统一发放范围,不得留有“缺口”。积极探索和推进中小学教师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宁波市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所需资金,由宁波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的有关规定自行落实。

三、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步骤

(一)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省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66号)要求,继续做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

(二)2007年,扩大低收入家庭学生资助范围,将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从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1500元提高到2000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000元提高到4000元。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达到230元/年,初中生均公用经费达到330元/年。启动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积极推进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实行“校财县管”的财务管理办法。健全中小学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

(三)2008年—2010年逐步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到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达到中央制定的基准定额。完善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机制。全面实施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扩大困难学生资助面。逐步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

四、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成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市、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以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指导协调。

(二)落实分担责任。省政府足额安排应由省财政承担的资金,从2007年起列入政府预算。各市、县(市、区)政府要按规定的分担比例足额安排落实本级政府应承担的资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经费分担和落实情况纳入对市县的考核,与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以奖代补”资金相挂钩;纳入市县领导目标责任制和教育督导考核范围,与“教育强县”创建和复评相挂钩。

(三)强化预算管理。建立健全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各项收支都要统一编入县级财政预算。中小学以学校为基本编制单位,村小(教学点)纳入其隶属的中心学校统一代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单列,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农村中小学经费实行“校财县管”制度,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严格按预算办理各项支出。实行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

(四)坚决制止乱收费。从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一律停止收取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含信息技术费),学校只能按规定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和寄宿学生住宿费。学校代学生购买课本、作业本,应据实结算。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如有违反,将追究学校校长、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领导的责任。

篇(7)

此篇文章*网-帮您,12小时内解决您的文章需求“新农村建设”的“新”究竟新在何处呢?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新在城乡统筹良性互动上。若非由于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而使农村进入一片相对比较落后的状态,这一建设是不合适的。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是要用城市跟农村之间的良性互动,来体现出一种城乡之间的和谐。正如中国人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温铁军在“cctv中国经济讲堂”所说,农村问题并不仅仅是农村自己的问题。中国已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业化建设进程,当工业化和城市化达到这个阶段的时候一般都应该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过去处在与此具有同等发展程度阶段的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东亚的日本、韩国等小农社会国家,都会适时提出新农村建设。这是一个比较普遍而非孤立没有事实根据的问题。我们现在农村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发展上无法与全面小康、科学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要求相符合。所以必须进行“新农村建设”,通过两个反哺使得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农村社会走向和谐。

这样一来,问题和争议就出现了。有学者对“反哺”提出质疑,认为现阶段中国要实现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反哺是不可行的。因为中国并没有发展到同发达国家同时期一样的程度,公共资源还处于严重不足。形象地说就是中国仍处于一个制造蛋糕的过程,所以无法进行“分蛋糕”这一步。再加上中国广农村存在普遍的制度缺失现象,因此对“反哺”所得根本无法落实。

对于这种反对意见,笔者认为是其误读了“反哺”之真正含义。农村与城市在中国27年改革中作了这样一番重复的对话:你背着我走一段,我再背着你走一段,客观上城市却在这一过程中远远地走在了前面。然而,2006年2月21日公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客观地确立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辩证关系——农村与城市亟待共同成长,不能再由谁背着谁来前进。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农村作出了非常的贡献,正因如此,“反哺”在此应当是一种城市对农村的回报,而绝非施舍的关系。这就是“反哺”的题中义:没有重谁或轻谁,两者共同发展,互相支持,而且城市在优先发展的基础上应当给予农村相应的回报以促进其赶上城市发展的脚步。

另外,针对这些学者提出的公共资源不足以及制度缺失,笔者认为这并非无法解决的问题。 其次,公共资源的稀缺实际上影响的是资本在城市与农村之间配置的问题。只要能做到配置合理,这一稀缺性是不会阻碍城市反哺农村的。“资本下乡”就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解决长期以来资本向城市流动,农村资本短缺,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以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但由于公共资源的稀缺,有限的“资本下乡”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使用这一问题的确凸显出来。然而这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解决。我国农村人口分布相当分散,因此要保证资金的的使用效率,一方面可通过着重搞好新村镇建设规划,有序引导人口集中居住;对人口过少、生存发展条件较差的自然村,一般不搞“村村通路”等投入较的工程,应以搬迁集中为主等途径来节约资本,另一方面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基础上,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要扩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快发展农村各方面公共事业,以增加农民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公共服务。

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涉及“分蛋糕”的行为。这个“分”的行为非常有必要,它不是农村在得到应得的东西的基础上去分薄城市的这块“蛋糕”,而是分得本来就

        是他们应得而没有得到的东西。这是一个分配从不公平到公平的过程。

再次,制度的缺失也不能成为反对“两个反哺”的理由。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让农村具备接受“四化”——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农产品的市场化、农村人口的教育社会化、农村人口福利的公共化——之能力和条件,所以其本身就体现了一个“生产蛋糕“的过程,即非单纯地将资源和金钱投向农村就能一蹴而就,还包括了制度的建设。由于制度的进步完善本来就是渐进的,不可能预先完全靠理性设计好。既然如此,新农村建设,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就应该同时包含一个“制度反哺”的过程,即逐步建立并完善制度。这一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适应发展的制度,同时这些新制度也在一天天地变成旧制度,随时都可能出现我们现在不可能预料到的问题。一旦到问题出现那一天,我们依然需要对制度进行改进、完善或又再重新建立另外的制度。针对我国农村的现状,比如说一些家庭因病致贫,因学致贫,还有象社会保障,老人养老,五保户的救助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都需要我们把城市中已经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引入农村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此,新农村建设所体现的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包括农村借鉴城市,逐步建立相关社会制度的过程。转贴于

可见,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新农村建设不能单靠农村自身的力量,必须借助城市的支持。在城市化理论中,有人提出“就地式城市化”的模式,主要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农村中心集镇的规模扩化、功能城市化、经济工业化、服务多样化,农民集中到中心集镇进行生产与生活。二是农村一般村落,通过科学规划,具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生活设施以及文化娱乐功能,农民仍在本地从事工业生产或农业产业化,享受相当于城市的现代化生活,并且可以不受限制地近距离、短时间进入城镇,进行购物、社交、教育、文化娱乐等活动。这种就地式城市化,无论从哪一种含义,都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农村经济的高度发达和农民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二是农民享受城市相似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三是农民生活方式实现与城市居民相近的现代化。就地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会实现村镇建设、农民生活方式和农范文先生版权所有村服务功能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同时提升,这实际上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

农业产业化,农村设施、功能城市化,经济工业化等通过资金的投入以及制度的建设就可以实现,然而要使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得到保证,还应该解决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农民价值观念的现代化更新问题。有的人甚至把农村问题最终归结为观念的问题,虽然这种归纳似乎过于含糊,也过于片面,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观念的确是涉及到最深层次的东西。这里的观念现代化更新包括很多方面,如接受教育,通过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改造农村;还有摒弃原有的对农村印象的定格,树立农村也可以通过建设提供更加舒适、和谐的环境等观念。

总之,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关系,有效利用“下乡”资本进行农村基础设施等的建设,用工业经济的组织方式改变农村,促成农村生产方式的合理构成,即工业——农业一体化建设;是城乡社会体制一体化,对农村社会各种保障制度的建设;是农民价值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打破农村原有落后、愚昧无知的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就是要关注两问题:一是经济和制度建设问题。资金不能盲目投放,可以借助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将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项目上,直接用于农村公共投入。财政和国家资金这两块用到县以下基层和农民相关的项目上,让农民直接获利,不要在不同部门间不断流动,否则会导致各个部门“分盘子”。另外,制度的建设可以对资本的利用起到监督的作用。二是新农村的社会文化观念建设问题。要让农民有平台获取足够可靠的信息,培养农民求知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免于愚昧的自由”,同时还可以通过许多社会组织的建立,给农民创造互相交流、沟通、学习的机会,在农民中树立进步、开放的观念,提高农民整体的综合素质。

        是他们应得而没有得到的东西。这是一个分配从不公平到公平的过程。

再次,制度的缺失也不能成为反对“两个反哺”的理由。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让农村具备接受“四化”——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农产品的市场化、农村人口的教育社会化、农村人口福利的公共化——之能力和条件,所以其本身就体现了一个“生产蛋糕“的过程,即非单纯地将资源和金钱投向农村就能一蹴而就,还包括了制度的建设。由于制度的进步完善本来就是渐进的,不可能预先完全靠理性设计好。既然如此,新农村建设,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就应该同时包含一个“制度反哺”的过程,即逐步建立并完善制度。这一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适应发展的制度,同时这些新制度也在一天天地变成旧制度,随时都可能出现我们现在不可能预料到的问题。一旦到问题出现那一天,我们依然需要对制度进行改进、完善或又再重新建立另外的制度。针对我国农村的现状,比如说一些家庭因病致贫,因学致贫,还有象社会保障,老人养老,五保户的救助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都需要我们把城市中已经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引入农村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此,新农村建设所体现的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包括农村借鉴城市,逐步建立相关社会制度的过程。转贴于

可见,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新农村建设不能单靠农村自身的力量,必须借助城市的支持。在城市化理论中,有人提出“就地式城市化”的模式,主要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农村中心集镇的规模扩化、功能城市化、经济工业化、服务多样化,农民集中到中心集镇进行生产与生活。二是农村一般村落,通过科学规划,具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生活设施以及文化娱乐功能,农民仍在本地从事工业生产或农业产业化,享受相当于城市的现代化生活,并且可以不受限制地近距离、短时间进入城镇,进行购物、社交、教育、文化娱乐等活动。这种就地式城市化,无论从哪一种含义,都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农村经济的高度发达和农民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二是农民享受城市相似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三是农民生活方式实现与城市居民相近的现代化。就地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会实现村镇建设、农民生活方式和农范文先生版权所有村服务功能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同时提升,这实际上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

农业产业化,农村设施、功能城市化,经济工业化等通过资金的投入以及制度的建设就可以实现,然而要使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得到保证,还应该解决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农民价值观念的现代化更新问题。有的人甚至把农村问题最终归结为观念的问题,虽然这种归纳似乎过于含糊,也过于片面,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观念的确是涉及到最深层次的东西。这里的观念现代化更新包括很多方面,如接受教育,通过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改造农村;还有摒弃原有的对农村印象的定格,树立农村也可以通过建设提供更加舒适、和谐的环境等观念。

篇(8)

一、免收城镇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课本费

(一)免费对象。凡我省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认定并正在享受城镇低保家庭的在普通中小学(包括民办学校)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享受免收学杂费和课本费政策,持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发放的《广东省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及家庭户口簿到所在学校登记,免收学杂费和课本费入学。

(二)免费补助标准。省财政对城镇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和课本费的补助标准为,学杂费小学每生每学年288元,初中每生每学年408元;课本费小学每生每学年100元,初中每生每学年180元。珠江三角洲地区(江门的恩平市除外,下同)免学杂费的和课本费的补助标准由各市根据当地“一费制”标准自行确定,但不得低于省财政补助珠江三角洲以外地区的标准。

(三)免学杂费补助资金分担

1.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免学杂费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全额负担。

2.东西两翼和**地区的县(市)及享受山区县待遇的梅州市梅江区、韶关市曲江区、云浮市云城区和县改区不足3年的汕头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惠州市惠阳区以及享受转移支付政策的江门恩平市等53个县(市、区),由省财政负担80%,市、县负担20%。

3.东西两翼、**山区各地级以上市直属学校及所属其他区,由省财政负担40%,地级市、市辖区负担60%。

4.珠江三角洲7个地级以上市的直属学校及县级市(区,不含恩平市),由省财政负担10%,地级市、县级市(区)负担90%。珠江三角洲地区确定的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标准超过省统一标准的,仍按省统一标准给予补助。

5.省属学校(含中央、省直部门办中小学,下同)的城镇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纳入学校所在县(市、区)免费义务教育范围,免费补助标准按辖区内免费义务教育补助标准执行。省财政对上述学校,按省补助标准及学校所在县(市、区)补助比例给予补助。学校所在的市、县(市、区)按本辖区的补助标准扣减省补助资金后,差额部分由学校所在的市、县(市、区)财政负担。

6.各地级以上市扩大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覆盖面的资金,由各地自行解决。

(四)免课本费补助资金分担。东西两翼和**山区14个地级市及恩平市的免费提供课本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全额补助;珠江三角洲地区免费提供课本所需资金,由各市、县(市、区)政府负责;省属学校免费提供课本所需资金,学校所在地在东西两翼和**山区14个地级市及恩平市的,由省财政全额补助;学校所在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由所在各市、县(市、区)政府负责。

篇(9)

除此之外,鲁昕表示,教育部启动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从2012年起,每年安排1万名以一本为主的专项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定向招生。2012年,297所高校实际录取专项生1.18万名,使片区一本录取人数较上年增加了10%,增加了片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对片区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含县镇)免除学费,并给予农村学生助学金资助。片区享受免学费和助学金的农村学生覆盖面已达100%,为通过职业教育掌握脱贫致富技术技能走出贫困创造了条件。

篇(10)

分类号 B844

1.前言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1978年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出现的特殊的社会群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占据了社会人口结构中很大的比例。农民工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也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农民工心理现状的研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及决策参考价值。感恩作为个体人际交往和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积极情感,可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指标,研究农民工感恩水平可以为促进农民工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基础。

感恩(gratitude)又名感戴,源于拉丁语中的Rratia,意为优雅、高尚、感谢。目前对感恩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外关于感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0年前(马云献,扈岩,2004)。感恩最初是作为一种道德品质而受到了宗教、哲学的推崇。为此,感恩最常见的定义是一种美德。McCullourh等认为感恩是一种道德情感,通常源自道德行为,且可激发道德行为(Emmons,McCuUough,2003;McCullourh et al,2002)。有研究者认为感恩是一种将个体与社会紧密联系的积极情绪。是个体受到他人恩惠后于内心产生的一种冲动,它促使个体做出回报,即做出对施惠者、他人及社会有益的亲社会行为(董霞等,2008)。感恩也被定义为一种情绪特质或状态,感恩倾向可以降低体验感激情绪的阈值。具有强烈感恩倾向的人会有很高的生活满意感以及更多积极的情绪(黎玉兰,2008)。

虽然目前对感恩的定义仍有许多分歧,但值得肯定的是,他们都赞同感恩在个体、人际交往和社会水平上都是有利的。即感恩不仅起着增进个人自身的生活满意度和与人交往的满意感,也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为此,对农民工的感恩进行研究可以促进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对感恩的测量上,在国外主要有McCullough(2001,2002)等人编制感恩形容词评定量表(TheGratitude Adjective Checklist GAC)和六项目感恩问卷(GQ-6),以及由Watkins等人(2003)编制的感恩、忿恨和感激问卷(GRAT)和由Adler和Fagley(2005)编制的感激量表(AS)。GAC由感激的、感谢的、欣赏的(grateful,thankful,and appreciative)共三个形容词构成,要求被试评定每个情绪形容词与自己的匹配程度。GQ-6基于感恩气质层面理论,指出感恩的四个层面分别为深度或强烈程度(intensity),频率(frequency),广度(span),密度(density)。GRAT从感恩个体的特征出发包括丰富感、感恩他人和简单感激三个维度。AS包括八个分量表:关注“拥有”、敬畏感、宗教仪式、当前时刻、自我/社会比较、致谢、失去/逆境和感激他人。

在国内主要有马云献、扈岩(2004)编制的大学生感戴量表以及赵国祥、陈欣(2006)编制的初中生感戴量表。大学生感戴量表基于McCullough等人提出的感恩层面理论,包括深度量表,频率量表,广度量表,密度量表等四个分量表,各维度内涵与GO-6问卷大致一致。初中生感戴量表从感戴的内容出发将感戴分为三个维度:人物取向、事物取向和道义取向。

中西方存在相当大的文化差异,西方的人格测量工具不能直接用于对中国人的测量,非常有必要开发本土人格量表(包括感恩)(王登峰,崔红,2008)。而国内对感恩的研究也尚处于引进和零星探索阶段(石国兴等,2008;孙配贞等,2010;张利燕等,2010)。国内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学生群体,主要探讨感恩与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缺少对成年人的研究。

鉴于感恩对农民工群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当前实证研究的缺乏,G0-6以外国人作为的样本编制的问卷,运用在国内尚需要本土化,国内的《大学生感戴量表》和《初中生感戴问卷》以特定的学生群体为样本编制的问卷不一定适合农民工群体。本研究试图从感恩的测量方面着手,对感恩的内容维度进行实证研究。选取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对生活中的人物、事物、环境的感恩认识。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并借鉴McCullough等人编制的《感恩量表》(GQ-6)和马云献等编制的《大学生感戴量表》,形成《农民工感恩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同时采用自编的农民工感恩问卷,从个体在感恩各个维度上表现出来的水平差异来探讨农民工的感恩水平现状,以期为提高农民工感恩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参考,进而促进农民工更好地完善自我,融入城市生活。

2.方法

2.1题目的收集与问卷的编制

首先向农民工发放开放式调查问卷,指导语为“请你说说你的感恩体验”。并对农民工进行个别访谈。将收集到的信息加以分析,同时参照GQ-6和《大学生感戴量表》的项目,拟定出32个项目的原始问卷。

问卷采用李克特式的五点记分,即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有点符合”,4=“符合”,5=“非常符合”,由被调查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本问卷的指导语是:“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阅读和填写这份问卷,离开家乡来到城市,您的生活和工作一定十分的辛苦但又充满希望,而城市也时时刻刻离不开您的支持与奉献。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您在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想法,答案无对错之分,调查采用无记名形式,不会给您带来任何负面影响。您的回答将为深入了解并提高您的生活质量做出贡献。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效性,请您根据您的实际想法和感受作答。以下是一些句子,请您按符合自己真实情况的程度,依次在每句后合适的数字上打‘√’。再次对您的协助表示诚挚的谢意!”

2.2被试

本研究采取方便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苏南地区不同行业农民工671人,回收有效问卷649份。其中男性368人,女性281人。20岁及以下的148人,21-30岁368人,31-40岁93人,40岁以上40人。行业分布覆盖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服务业。

2.3施测过程

施测采取纸笔测试的方式,群体施测,在研究者指导下完成,并当场收回。完成一份问卷大约需要15分钟。

2.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Amos7.0和Microsoft OfficeExcel 2007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数据分析。

3.问卷编制的结果与分析

3.1项目分析

将测验总分作为内部效标,根据总分高端27%和低端27%区分出高分组和低分组,选取总分低于104的被试174人作为低分组,总分高于130的被试175人作为高分组。对高低分组被试在各个项目上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各个项目差异极显著(p

3.2探索性因素分析

随机抽取一半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检验值为0.89,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为1590.64,p

3.3信度检验

该研究用同质信度和分半信度来检验感恩问卷的信度,结果见表2。各分量表和总量表的仅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均达到0.60以上,表明量表具有内部一致性,是可信的。

3.4验证性因素分析

采用Amos7.0对3因素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见表3与图1。

从表3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指数NFI、RFI、IFI、TLI、CFI值均大于0.90,CMIN/DF=2.12(理想的值在2-5之间),RMSEA=0.04(理想值小于0.08)。总而言之,模型的拟合情况十分理想。

从图1可以看出,3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分别为0.48、0.37和0.78,各个项目与因素之间的相关在0.41-0.70之间。根据测量理论,各项目和因素之间的这些相关,表明了测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4.农民工感恩水平的状况

4.1农民工感恩基本情况描述

运用描述性统计考查农民工感恩的基本情况,具体见表4。

表4表明,第一,在5点式量表中,农民工总体感恩平均分、各维度平均分明显超过中间值3分,表明农民工感恩水平较高;第二,在三个维度中,感恩频度方面的平均分与标准差最高,反映了农民工感恩频度方面相对较高,但个体差异也最大,采用方差分析来考察三个维度之间的差异状况,结果表明三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显著(F=31.23,p

4.2不同人口学背景下农民工感恩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考查人口学变量(性别、文化程度)对农民工感恩水平的影响,分析人口学背景下农民工感恩水平的差异状况,具体情况见表5。

从不同性别的农民工来看,总体感恩、感恩的频度和密度方面差异显著,女性农民工在总体感恩、感恩的频度和密度方面显著高于男性农民工(t总体感恩=-4.48,t感恩频度=-4.18,t感恩密度=-3.65,p

从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来看,总体感恩及感恩各维度差异显著(F总体感恩=18.57,F感恩频度=10.58,F感恩密度=12.13,F感恩广度=9.92,p

5.讨论

5.1问卷的维度确定

农民工感恩问卷的编制参考了国内外研究者对感恩维度的探索结果。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后,编制了农民工感恩问卷初稿,经过测量和分析。最后形成了包含:频率方面、密度方面和广度三维度的16个项目的自评问卷。

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农民工感恩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项目在所属因素上的载荷介于0.49和0.78之间,因素累积变异解释率达到52.06%。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三因素模型的拟合度指标均较好地符合要求。此外,问卷还具有较好的信度,各分量表和总量表的α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均达到0.60以上,表明问卷是可信、可靠的。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

本感恩问卷包括的频率、密度和广度三个维度几乎包含了感恩的方方面面。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不同个人的感恩程度。感恩的第一个因素包含6个项目,内容主要是感恩的频率方面:一个感恩的人每天可能报告许多次感恩体验,并且这些感恩情绪可能被极简单的好意或礼貌的举动引发,而不感恩的人倾向于把别人给予的帮助看作理所当然的。第二个因素包含6个项目,内容主要是感恩的密度方面,即对一个别人帮的结果,个人所感激的人数。如当被问到当获得某一好结果(比如说找到一份好工作、取得某种成功等)需要感谢什么人时,感恩的人可能列举出许多人,包括父母、朋友、家人、老师等等,而不太感恩的人可能对同一结果觉得没什么值得感恩的人。第三个因素包含4个项目,内容主要是感恩的广度方面,即在特定时间内一个人感到感恩的生活环境数,一个感恩的人可能对除了对自己有帮助的事情之外,还对他们的家庭、工作、健康、生活本身甚至遭遇的挫折都感到感恩,如感恩广度方面高的人,即使对生病也心存感激,因为他认为生病让他懂得了锻炼身体的价值,生命的可贵,让他更加珍惜当下:而一个不太感恩的人则只对生活的某些方面感到感激。

感恩问卷中的频率与感恩的特质理论具有一致性,感恩可以影响感激体验的阈限值,高感恩倾向者不会因为美好事物的频繁出现而变得熟视无睹,也不会因为别人长期的付出而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能长时间维持较低的感恩阈限,从而获得内心长久稳定的幸福感。感恩的密度和广度方面符合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感恩的认识,感恩总是与感恩对象联系在一起的,离开施惠者和施惠行为,受惠者的感恩是不存在的,感恩作为一种认识,一种积极情绪,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是在获得别人的帮助后产生的。

5.2农民工的感恩特点

表5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性别的农民工来看女性农民工在总体感恩、感恩的频度和密度方面显著高于男性农民工。这可能是因为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所导致,一般认为,女性相对男性来讲是弱势群体,她们理应从他人那儿获得帮助,这是社会认可和默认的,因此女性在寻求帮助时也容易从他人那里获得帮助:同时女性在感情上的敏感性和丰富性,使得她们也更可能产生感恩体验。而男性的社会角色是理应坚强、独立、感情内敛,当男性遇到困难的时候,社会更多的是期望个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而不是寻求他人的帮助。其实,即使男性遇到困难也需要向他人寻求帮助,并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怀有感恩之心。

从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来看,高中及以上的农民工在总体感恩及感恩各子维度上显著高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工。这可能是因为高中及以上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更高,自省能力更强。感恩的意识也强一些,因而感恩水平也相对较高。这启示,文化程度对农民工感恩水平有重要影响。可见受教育程度不仅增加个人的发展机会,也增强了个人的全面素养,有利于感恩水平的提高。

5.3农民工感恩问卷的应用价值

可以借鉴本研究结果反映出的感恩包含感恩的频率、感恩的密度和感恩的广度三个方面,进行感恩教育。通过感恩教育和宣传让农民工学会感谢帮助过、关心过和鼓舞过自己的人,如父母、亲人、朋友、工友和陌生人;学会感谢社会、国家和大自然,感谢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周围的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并且,还要鼓励他们将感恩回报作为处世信条,强调并非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是报恩。有时即使是一声简单的道谢,甚至一个微笑或者点头示意,都会给施恩者带来愉快的回报。如每一个人都能对他人细小的帮助,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反馈,如微笑、点头、“谢谢”等就会激励更多的人做出善举。每一个人也不要忘记随时随地的以力所能及的方式给予他人帮助,如“当人提着笨重的箱子上不了坎时,你搭搭手”:当“乘客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买票够不着售票员时,你伸伸手”。一般来说。心怀感恩之情的人会有回报的愿望和行为,回报行为和施恩行为也可以鼓励更多人。

篇(11)

秋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昼夜平分

日夜时间均等,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因为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将会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一样长的,也就是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都是12个小时。等到秋分节气以后,随着太阳直射点逐渐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在北半球就开始出现昼短夜长,一天之内白昼的时间开始短于黑夜;而在南半球则正好相反,白天的时间长于黑夜。

秋色平分

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因为古人把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称为四季的划分,也就是立秋到了秋天就到了。而每个节气之间是15天的时间,一个季节有6个节气,秋分节气正好是秋季的第4个节气,秋分日这天刚好把秋季平分了。

气候平分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分竖蛋的原理与技巧“鸡蛋能够竖立,主要是重心下移所致。当重心落在支撑面上,就能够竖立起来。重心越高,平衡越难,重心越低,越容易竖立。”而鸡蛋比较难以竖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表面是弧形的,支撑面较小,重心落点比较难找,而当蛋黄下沉后,就会相对比较简单的“立”起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