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课堂教学效率大全11篇

时间:2024-02-23 15:42:5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课堂教学效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课堂教学效率

篇(1)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填鸭式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大包大揽满堂灌。教师讲的是津津乐道,学生昏昏欲睡,心游万仞。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课堂状况呢?因为教师照本宣科,不能把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学生不感兴趣这种被动的被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么在座位上搞小动作,或者和周围的小朋友玩闹。教师为了组织教学,为了维护师道尊严,就要去制止、训斥甚至打骂学生。实在没招了,就把家长找来,结果师生关系紧张,家长和学生之间也成了猫鼠关系。

新修订课标的灵魂是:“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中学、江苏省柏庄实验小学、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辽宁省岫岩县三家子中学在研究实践新课标更新课堂教学理念上做了长时间的探索,转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一、转变师生观念,建立新型师生观,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学生本身也是个完整的人,只是特殊的年龄段,才把他们聚集在象牙塔里

他们对知识渴求,同时也有情感的需要,需要交流,需要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存在着对事物的欣赏与否定的态度,需要获得成功的价值观。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三家子中学和八所实验小学的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加分鼓励机制就很好,适时的对学生的进步予以奖励,促使学差生也能满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需要。

2.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可塑性很大

学生的某些不足,甚至犯点儿错误,需要理解、谅解和宽容。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绝对不能绷着师道尊“颜”,横眉冷对,恶语相加。要真诚爱护,帮助学生克服缺点,修正错误,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

3.师生之间如果抛开年龄上的差距,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理应相互尊重

教师尊重学生,也就是言传身教的影响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这样的教育方式犹如春风化雨,春雨润物细腻无声胜有声,也所谓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小事儿做起,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课堂教学第一个环节设立小主持人,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以爱为基础,教师理解信任学生用真情关爱,成为学生良师益友,善于沟通,让学生感受到信任和安全。

教师要面向一切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平等对待,不可以厚此薄彼。要全面了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转变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使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师生、生生之间合作探究的互动的过程

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学内容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不变的设计,学生的奇思妙想被当做是歪理邪说的异端,扼杀掉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教师滔滔不绝的传授,学生是疲于奔命。学生能不累不厌烦吗?这也就是学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经常违反纪律,甚而大批量辍学的原因。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变成师生共同探究知识奥秘的导研学案,教师适时点拨,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研学任务。还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识改编成小品。例如有一位老师在和学生一起研学《矛与盾》一课时,就把课堂变成了一个小市场,一个学生在叫卖矛和盾,和几个小学生在讨价还价,最后卖矛和盾小学生哑口无言,声情并茂的演绎了自相矛盾的故事和蕴含的哲理。师生全员参与改编、排练直至演出,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加深了师生情感,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习惯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重结果轻视过程,学生各自为战,自主接受知识占有绝对的比例。重竞争,轻合作。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合作,培养小先生引领小组成员兵教兵,共同完成研学任务。使学生脱离被动苦学苦海,转变为我要学的乐学大课堂。

为了有效的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是十分必要的。分组的方式是组内异质,组间基本同质。组内设小先生或者小组长,在小先生的带领下,组内合作,展开组间竞争。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更主要的是关注了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差生。这样既有自主又有合作的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合作精神又提高了竞争意识。但是要注意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人人都有任务,防止冷落学差生,还要用按号加分的方式鼓励学差生积极发言踊跃展示。每节课结束之前要评出金牌小组金牌个人,表彰鼓励,一次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一门永远缺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有了这种缺憾,才激发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认真的钻研新课标以及更宽泛教育教学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提高教育艺术。不断丰富完善自我,以达从经验性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如果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研讨工作中,那么打造高校课堂,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发展,这一天到来为期不远。

参考文献:

[1]崇凤丽.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年06期.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247-02

用好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至关重要,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针对教学中的课堂教学评价语,我们先看下面的课堂案例。

一、问题

我们来看前不久一位老师上《小小的船》一课的案例:

(多媒体出示月亮图)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月亮。师:把话说完整。生:我看到了月亮。师:这是什么样的月亮?生:这是圆圆的月亮。(师再出示弯月图)师:现在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月亮?生:我看到弯弯的月亮。师:这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生:这弯弯的月亮像弯弯的眉毛。师:你真行。这弯弯的月亮还像什么?(生答出像小小的船。)师:你真不简单,一下子就想到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大家夸夸他。生:棒、棒、你真棒!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小的船》(老师板书时,一年级的孩子早坐不住了,闹哄哄的)师:一二三——生:要坐端。(在口号声中,学生思维已经抛锚了)师:谁来给我们读一读这首诗歌。一生读。师:你觉得她读得怎么样?(一年级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说,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龄,但也没人举手,因为他们被老师的问题吓蒙了)生:她读得声音大。师:还有吗?生:我觉得她读得声音很洪亮。生:我觉得她读得有感情。(学生这些贴标签的话语,其实是老师暗示的结果)

这位老师心里有答案,讲课时围着答案教,从一个答案奔向另一个答案,互动环节评价简单肤浅,课堂自然而然是每天都重复昨天的话语。纵观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其实主要是由两方面决定的。

1.无评价意识。整个课堂装着自己那点要教的内容,唱自己的戏,全然不要学生搭台。

2.无评价技巧。马克·吐温说:“仅凭一句欣赏的话,我可以多活十年。”可见,对学生的欣赏的确可以产生不言而喻的妙用。但实际上,在课堂上我们发现老师的评价言语匮乏,缺乏教学技巧,也常存在着只用几句“真好”、“真棒”、“真聪明”几句干枯的话打天下的问题,一堂课下来都棒都聪明,不但孩子没获得真诚评价的愉悦感,反而患上了“赞扬倦怠症”。

二、策略

那么,如何才能用好课堂教学评价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考虑年龄特点,有效组织教学。学生年龄不同,课堂评价语言也应有别,低年级课堂评价语言以直接鼓励为主,我在听课过程中,觉得这些评价语言深深打动了我,如:“你的小手举得最高,一定是想让我们分享你的朗读。”“你的眼睛最亮,一定会把这两个字记得牢牢的。”“孩子,你看,你贴得字不仅多,而且整齐,像一幅画,多漂亮呀!”“你读的时候啊,老师都感觉已经坐在月亮船上去啦!”“老师从你的朗读中,看到了一个闪亮的问号。”“孩子们真能干!一会儿工夫就能背一首诗了。”这些贴心的话语,不仅是对一个孩子的肯定,更是对全班孩子的善意引导。这样的评价既让刚入学的孩子体会到被欣赏的快乐,也有效地组织了教学,在无形中也渗透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可谓“一箭三雕”。高年级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比起低年级来说直接些也理性些,它与所教学的内容紧紧相连,这样才会让老师的评价随课文的不同而天天有新意。比如:“你有很强的语感,一下子抓住了‘如此而已’。”“读书就是要读出画面,你做到了,非常了不起。”“歌德说,读书要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表面,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显然,你用好了你的两只眼睛。”“你能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去感受,这是不错的学习方法。”“同学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即使同样的意思也用了不一样的词语。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蝉噪林愈静,鸟鸣谷更幽。’你在轻重缓急的朗读中,读出了这句话的意境。”显然,这些评价语言是根据课文内容而定的,具体又直指学生的学习内心,能触动学生学习的深层内核,理性但对于学生又肯定是易懂易接受的。

2.灵活把握评价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语文学科也应当有语文学科的评价话语体系。来看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的一个片断:生:(读)“早晨……五光十色的彩虹”。师:你们听他读完这段,是不是感到走到雪野中去了?(生反映不一)师: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笑声)啊,没进去?谁能带着大家进去?(一名学生再读,但更为逊色)师:进去了吗?生:(齐笑)没有。师:是没有,刚才那位同学领着咱们走到了雪野的边上,这位同学又领着咱们出来了。(生大笑)师: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师范读、领读)往前走几步没有?生:走了。师:谁接着领大家往前走?……

我们常常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老师总这样提问:“谁来评评他的朗读?”孩子们都是程式化的语言:“他读得有感情。”“他读得声音洪亮。”这是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的。正确的做法是凭借文本的特点,用幽默恰当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例如上例中“雪地的边上”,“把大家领进去”,用自己独特的评价语言,准确而轻松地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并点明了方向,使评价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和语文气息。相信听这样的评价,即使你是被批评者,也会获得一种语言的享受。

篇(3)

一、利用导课技巧,创设良好情境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它包含了教师的智慧,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好的导入则窒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成为教学成功的障碍。

1.导课要有针对性

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好的导课既要针对教学内容,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

2.导课要有启发性

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都有体会,当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起来后,那么这种带有感情的脑力劳动不但不易疲劳,而且反应敏捷,所以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就要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3.导课要有新颖性

具有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新颖性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但切忌为导课而导课。

4.导课要有趣味性

具有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趣味趣味,既要有情趣,又要有意味才好。学生笑过之后,要能引起进一步的深思。

5.导课要有简洁性

具有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课堂教学的导课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距离。

二、应用项目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讲授Photoshop这门课时,现有的教材,大多是按照课程体系的逻辑顺序进行编写的。通过社会调查,我们发现,用人单位通常使用Photoshop做一些实际需要的项目,如海报、广告等,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用人单位反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足,不少学生会技法,却无法完成工作项目。所以我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以社会需要的典型项目为核心,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理,根据典型项目和重组后的知识点重新组织教材,编写了《Photoshop7.0设计与创作》一书,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都围绕一个个完整的项目,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注重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强调学生全程参与,重视每个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制作等实践活动获得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校学生在2005年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团体总分全省第四名的好成绩。在2006年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二维动画设计”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团体总分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多媒体进入课堂后,老师板书、作图等工作量减少了,节省了时间,优化了效率,使课堂信息容量大增,教学节奏加快。老师如果一味的满堂灌,会产生学生“吃”得下,但“消化”不了的现象。这样一来适得其反,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有机会、有时间对所授内容作出判断、比较、分析、综合应用,从而得到充分吸收和消化。计算机信息贮量大,处理迅速,具有良好的工作界面和人机交互功能,这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构建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系列性、针对性的练习。比如在练习中编出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让学生进行单机练习、人机对话,这些软件可以反复使用,并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而且,在学生答对问题时,电脑会给学生“笑脸”或“掌声”,使学生得到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答错问题时,电脑会提醒学生,并给予必要提示,通过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即能及时加强练习、巩固知识,又能及时得到反馈,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早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使师生之间能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令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四、讲究提问设计,激活学生思维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向学生提出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问题。如何使问题成为教师驾驭课堂的有效手段?

1.问题设计的目标要明确

课堂问题包括新课导入的问题、学习指导性问题、知识理解的启发性问题、触类旁通的发散性问题、归纳总结的聚敛性问题和温故知新的复习性问题等,问题的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有选择地设计。

2.问题设计的层次要清晰

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按照教学程序、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所设计的问题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体现出层次感。

3.问题设计的难度要适当

课堂问题设计必须做到难易适度。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

4.问题设计的角度要新颖

为避免学生感到乏味,同样的问题可变换角度提问,使之新颖奇特,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总之,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切实地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总结、反思、改进,逐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49-01

在九年级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深化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是九年级化学教学要求的核心。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优化实验,创造宽松而和谐的学习环境,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多种方法创设思维环境,让学生多思考、多设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谈一下个人的一些做法。

1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的产生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在教学中,要注重信息传输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以积极的刺激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设疑激趣,引发思维,使教师真正做到导学生之思,解学生之疑,引学生之路的作用。

2 创造宽松而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不断顺应和同化的建构过程。评价一节课的标准有二:一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二看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吸引的关键是教师启发得当,学生活动积极有效。三看精彩的回答是否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动人的场面是否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学生是否是生动活泼的学习的主人和学习过程向前发展的动力。

3 优化课堂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科学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有力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自科学实验。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手段,而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塑造品质,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创设良好的实验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程倡导通过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实验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效果和教学功能,教师在演示前要精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其次,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最后,引导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去探索的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要充分挖掘课本中理论知识与实验的结合点,强化实验设计性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实验技能、知识应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展,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4 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在实施教育现代化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构建特定的教学情境,渲染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共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用于提高课堂效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

(2)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化学反应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出来。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

(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老师讲解错误原因,以及错误原因可能造成危害,而不能直接进行错误的操作进行演示,而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在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制好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还是先熄灭酒精灯,顺序是不能颠倒的,用FLASH演示先熄灭酒精灯的错误操作,由于热胀冷缩水被倒吸入试管中,然后试管“嘭”的一声破裂了,学生印象深刻,也加深了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4)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人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课堂不仅要有物质因素,即要有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媒体,更要有技术的灵魂,即是理性因素,它包括知识、理论、思想观念、方法和策略等因素。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有灵活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的知识,更要结合本门学科的特点备课程、备教材、备学生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备得一堂完整的、精彩的、凸现本节内容知识重点的好课。

总之,如何落实素质教育,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一个时代的课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大课题。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提倡创新精神,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真正有效的组织和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玉华.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J].学术期刊,2009.4.

篇(5)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鬼点火”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化学变化,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通过化学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绚丽多彩的生活事例,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幽默性语言,诱导、激励、鼓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接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抓住学生的心思,课堂效率就会提高。

2. 教师充分备课和学生预习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板书、备教具等。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化学知识基础和能力状况,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据此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越详细、越科学合理,教师掌控课堂就越好,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舞台的主角。通过预习阅读全文,学生对新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并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提纲,并带着问题参加课堂学习,避免学生听课时“犹如听天书”的感觉。学生有很强的联想力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找出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疑问、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听课。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立足教学目标,处理好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的是课堂教学的宗旨,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的精髓。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思维受阻,造成学习障碍,达不到教学目的,也使学生对化学学科失去兴趣。因而在教学上一定要想方设法,立足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实行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能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转贴于

(1)做好演示实验,组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课堂的魅力所在,是学生获取知识、活跃思维、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可根据实际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创造性地、精心地设计各种实验,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充分体现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学会探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并养成合作交流的精神,创新精神。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篇(6)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发展,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说激发兴趣,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最佳方法。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英语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链。有位教师曾深有感触地总结说:“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有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有是这样做的。圣人孔子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 事实证明,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不竭的动力源泉。科学大师爱因斯坦中学成绩并不好,甚至连许多测验都不及格,是他的母亲教他把问题变成一种游戏,使他对各种知识产生极大兴趣,并在此推动下不断探索,他才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大王爱迪生仅接受了三个月的正式教育,是他的母亲激发了他对一些不解之谜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他坚持不懈地探索,最后成就了1093项发明。两位伟人的事迹说明只有兴趣才能提供不竭的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巴班斯基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师如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对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应多角度了解学生,组织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学起来有兴趣,使学生乐学。

三、建立自主合作的课堂模式,使学生互学

自主合作、优质高效课堂是指在教师组织指导调控和目标引领下,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合作自主展示和自主反馈矫正为基本学习方式的优质高效课堂。它的基本理念是充分相信学生,充分依靠学生,充分解放学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求知的快乐。教师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探索,更多的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我们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不是取决于我们教师的反复讲解,而是取决于学生思维的展开程度和学生自主求知活动的质量。课堂上,我们教师必须有激情有活力,以自己的生动的语言、精巧的设计来激活课堂,发挥学生自主发展的潜力。当然,无论一个学生多么自主能力多强,他总可能会遇到不可解决的问题,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是他不可多得的资源。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要建立自主合作、优质高效课堂模式,必须实现教师与学生两个角色的转变:教师必须把习惯扮演的传授者、监控者、主宰者,转换成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欣赏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当导演,学生唱主角;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过去被动地接受、自我封闭、等老师教,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增强了实践性与创造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篇(7)

关键词:

纪律习惯,教学方法,师生关系

一套完整且有序的课堂管理要求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是保证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并实施的重要条件。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成为现代教育中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关注的内容之一。

1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要在抓纪律上下功夫

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缺乏自我约束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力,上课容易分神。有个别同学几乎每堂课都要打瞌睡;有的同桌两人上课开始就开始交谈;有些学生上课不时地要偷偷看手机;有的听了一会课就走神,思想处于游离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在纪律上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比如说如果学生出现有旷课、违反课堂纪律等行为,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这样学生心理上产生了畏惧感,上课时就自然会遵守纪律,才能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另外,对于学生出现不良的课堂行为,特别是影响课堂上其他同学的学习的行为,教师应及时对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行为进行指教,加以严格控制和防范,不能让其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上加强课堂纪律和管理:第一,不断宣讲常规的课堂程序和要求。教师上课时面对的群体是一群性格各异、思维活跃的学生,因此,拥有一套完善的课堂程序和课堂常规管理要求,才能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笔者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要求能够按要求严格执行,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课堂上出现秩序混乱,还能让学生很快适应这些规则后会自然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第二,及时处理课堂问题行为。在课堂上发现一些问题时,教师必须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处理问题行为。例如,有些学生坐在座位上思想开小差但不必在课堂里停止课堂教学而公开指责他们,可以采取给予一些暗示、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和课后谈话等措施加以处理。有些学生大声说话、和同学你推我打,这类行为会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指教、警告、批评等措施来及时制止。

2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上课时教师要注重去培养学生勤动脑思考、积极主动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上,需要教师正确的去引导并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此外,学会倾听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之一,教师要培养学生专注力,能静心听课的习惯,学会认真倾听并能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在主动、自由的状态下充分表现出他们的聪明才智。除此之外,教师在上课时还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记笔记,及时发问解决问题,与同学合作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等习惯。这就需要相关教师做好细致的教学管理工作,让学生克服心理恐惧,树立自信心,克服懒散的不良学习习惯,建立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学习成绩。

3加强课堂管理也要改进教学教法

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好的教学方法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开始的序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能迅速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了解课堂学习内容,如大学英语课上可以有“回答问题导入”“做游戏导入”“观看视频导入”等。同时,开始上课使用生动的引导语有助于在开始上课时建立一个热烈的课堂氛围,从而帮助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开始上课时教师要注意导入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要切题、简明、有效,也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实际作用。其次,精心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步骤和环节,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有效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上课前精心设计教案,钻研教材和教法,特别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4加强课堂管理要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更有意愿去学习,学生有时候就是因为喜欢任课老师而喜欢上这门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实现师生间的深度共鸣,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应当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对学生有高度的关爱,以极其真诚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关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的情谊,内心就会受到鼓舞,就必然会增强上进心,也就会很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育教学活动就能有效开展。例如教师的一次关心,一次表扬,一次理解,都能让师生之前建立融洽的关系,师生关系融洽了,老师上的课学生自然就喜欢听了。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管理得好,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教师能够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效率自然就更高。好的课堂管理不仅与正确的管理指导思想和恰当的管理方法有密切关联,而且还要受到管理者本身的方法、课堂上出现的特殊情况诸多因素的影响。认识并分析这些因素,积极发挥教师、管理方法及教学方法的作用,对课堂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袁敏敏 单位:南通理工学院基础课教学部

参考文献:

篇(8)

知识的获得常常不是完全靠教师传授而得,是要靠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通过自己参与不断探索而获得。我们在讲授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让学生参与进来,师生共同探索。在教学中根据知识内容,做好课堂设计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真正做到的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放手让他去做,即使有错误也无关紧要,至少他也明白这一方法,不能解决此问题,比教师去讲要好得多。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受成功。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地位,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学生,让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2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充满爱心引导

传统的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教师把知识作为工作对象,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这样导致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严重影响教学效率。然而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一味的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以兴奋的情绪,热切的关注,殷切的期望去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相当一部分学生得不到展示自己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中一些人成了课堂的陪读者,成了所谓后进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做到“严”“慈”相济,师生互助,做到爱生乐教,相信自己的学生行,对学生充满爱心和期待,使学生看到发展的希望。

3 根据教材分给学生,选择好的教法和学法

灵活处理教材,主是学生。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灵活运用。这样既贴近生活,又化繁就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9)

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中介,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要有机结合教与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一、 激疑生欲,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同步。

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因素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生动、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以造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最佳心理境界,促使学生的认识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形成渴望学习的内在需要,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1、激疑要生动形象,有趣味性。

“思考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只有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善学。但是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对“趣”的心理要求也是不同的,低年级要注意浅显易懂,贴近生活。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教师可采用“猜谜”的方法设疑:“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谜语不仅语言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能唤起儿童的形象思维,而且形象地显示了钟面的特点和时分秒的关系,激发儿童兴趣盎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高年级要注意有一定的思考性,要充分利用数学的精妙,来激励学生进行严密的推理、精确地计算、广泛的联想、灵巧的思考。如教学“3的倍数”,可这样设疑。先让学生凭借已有经验找出一些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一些数的各数位上的数交换一下位置,如123―132―213―231―321―312,。学生检验之后发现,不管位置怎样变化,他们依然是3的倍数。“为什么这样?”其中的玄妙不等老师提问,学生早已开始探究起来了。

2、激疑要突出本质,具有典型性。

由于设疑所使用的已有知识是学生形成表象的基本“素材”,所以选用的“模型“必须生动形象地体现数学的基本原理,寓数学本质于典型材料之中,以便把学生带入“典型环境”。同时,作为“模型”的实例要注意有适当的数量和一定的代表性,实例太少,学生不易于发掘同性因素,实例太多,优惠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激疑要抓联结点,具有针对性。

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的限制,小学生思维注意的延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教师的设疑必须紧紧抓住新旧知识转换的联结点,尽可能地增加显示新旧知识矛盾冲突的“透明度”,以便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在新旧矛盾的焦点处迅速展开,全力针对主要矛盾师生共同开展解决矛盾的探索活动。

4、激疑要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不断对一个又一个的数学现象进行认识。因此,精巧的激疑要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科学地确定思维强度,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激疑,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不断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涛,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师生的心理在教学全过程中均处于同步发展的理想境界。

二、科学调控,实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各种矛盾相互运动,不断发展和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紧扣教学内容揭示矛盾,激起认知上的不平衡,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求知愿望。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会“思维中断”,有时会“思维偏向”,教师要善于抓住教与学的矛盾为契机,准确适时地调控课堂,使教与学的矛盾在发展中获得动态平衡,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优质,为此,教师要着重处理好以下两种关系。

1、学生认识中主管与客观的关系。

由于年龄、知识和能力的局限,决定了儿童对数学的认识有其独特的方式,他与教师对同一事物的认识相比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作为教师要习惯站在儿童的角度进行思考。

2、教师“导”的程度与学生“学”的可能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导”。教师要防止学生脱离实际盲目的学,要防止以教代学。因此,教师“导”的过程要恰如其分,要对学生的“学”起到“启动”、“定向”、“矫正”、“导航”的作用,为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供用武之地。

三、抽象概括,实现感性与理性的最佳结合。

为了顺利进行抽象概括,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认识数学的规律和数学知识内在的规律,紧紧把握住“适时”、“适速”、“适度”、“适法”四个基本要素。

1、适时

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进行抽象概括的最佳境界,使学生不仅“感而思”,而且“思而知”。这种境界应该是知识准备、心理状态、板书设计、演示操作、学习环境等因素有机和谐的统一。在学生已经积累了必要的感性认识和形成典型的表象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把握住抽象概括的时机。

2、适速。

从小学生的心理活动来看,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就是引导学生逐步摆脱直观的形象思维,进入抽象的逻辑思维,实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当中需要有一个取精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复杂转化过程。因此,抽象概括的速度要依据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因素来决定,让每个学生都有表露的机会,都有不断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推敲的时间,帮助他们从形象概括过渡到抽象概括。

3、适度。

小学数学的系统性强,知识较抽象,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不能一次完成,要经过多次反复、多阶段学习才能完成。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抽象概括时,既要注意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还要准确把握教材要求达到的程度和充分考虑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恰如其分地确定抽象概括的水平,做到既要“到位”又不“越位”。

篇(10)

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对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但同时,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如: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性差异、旧知新知的衔接与掌握程度,尤其是教师调控课堂教学过程的能力等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动态,善于捕捉、用心倾听、关注错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思路,用好课堂生成资源。

一、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其间学生表现出来的言行和想法,往往包含有创新的信息,可灵机一动,有的是稍瞬即逝。如何抓住课堂中瞬间生成的资源,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挖掘、升华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中多留个心眼,随时捕捉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创新资源,并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教学之中。

例如一次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到一些关于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泥石流举例说明时,隐隐约约听到一个男生插嘴说:“我们的楼房这么高,要是地震了,怎么办?”于是我灵机一动,安排了一个环节:地震时,我们怎样保护自己?同学们七嘴八舌,谈了很多有效的想法,课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学校还开展了“地震来了”演练活动,进一步明确和提高了学生的抗震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二、用心倾听学生的想法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其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教师的意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努力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各显神通。在充分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常常会碰撞迸发出绚丽的火花,生成新的更有价值的见解,从中学生也会体验到自我成功的乐趣。就拿我们课堂上经常使用的合作学习方式来说,用心倾听,尤其重要,一要学生之间认真倾听,二要师生之间认真倾听,教学相长,事半功倍。

三、关注学生错误的原因

记得有人说过:“教室――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错误将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留心捕捉随时会闪现的错误,并善于化解、巧妙利用,把错误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通过关注错误、分析错误,进一步提高错误与正确的识别率,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因势利导,善于调控教学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创造型人才。可以说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不仅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表现,更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的体现。

错误是人们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而每一次的失败都是通向成功之路的铺路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错误,可学生的每一个错误都是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而每一次的纠错和领悟都是一种学习上的成长过程。“没有什么成功是随随便便的”,因为不断地认识错误,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透过学生的错误,我们发现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善待学生的错误,学生最终会走出错误、走向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加以关注,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就让我们从关注学生的错误做起。

要实现教师的课堂指导优化,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符合学生课堂学习实际,做到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2-0136-01

1.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主线

对于学生来说,运用英语的主渠道是课堂,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工作重在引导、监控和答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巩固,然后付诸练习,通过练习学会运用。教学实践的初步尝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法,而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为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了“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培养能力——形成品格”的教学程序观。

课堂教学的成功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营造了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讲堂为学堂,变主讲为主导,变惩罚为激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他们有难必思,有疑必问,有话必说,有理必讲,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观察分析能力、比较概括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不断加强。

2.注重阅读教学

阅读作为初中英语教学最重要的版块之一,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因而,教师要注重阅读教学。然而现实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科书,较少结合实际充实一些和时事挂钩的教学内容、必要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等,使教学失去了弹性,因而也就失去了许多功能性和时效性。

其次,阅读教学中对生词和歧义词处理不当。再次,阅读教学中偏重对阅读材料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要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的同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训练和形成学生的阅读技能。实践证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使学生在阅读中少走弯路、迅速掌握文章中心、逐步使学生形成阅读技能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基础上才能独立而又准确地阅读,进而不断提高自己课外独立阅读的能力。

3.课堂教学表现出“群言堂”

以前那种命令、威胁与惩罚的“控制型”师生关系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学习语言的急切欲望,妨碍了学生主动性及创新思维的发挥。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交融的协力合作的“群言堂”式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的观念,大胆地张扬个性,开口畅语,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法中,我积极尝试,从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让学生得到了身心的解放。在与同事进行的阶段总结中,都感觉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更是出乎意料。而老师自身虽然相对减轻了以前的满堂灌,但教学压力更大了,因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要问的问题更广了、更深了,必然让老师有种紧迫感。 这种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何乐而不为?

4.运用情境教学法

4.1情境创设应力求准确。情境教学法应针对教材内容精确地创设情境,以便于学生准确无误地理解所学内容。例如在短剧表演中,同学们表演的是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和儿子、女儿)去野餐,我在寻找背景图片时力求贴近剧本,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一张背景图片,既有短剧中所描述的forest、steam,连家庭成员甚至他们的装扮都基本与小演员一致,让同学们犹如在剧院欣赏现场话剧表演,极大地增强了表演的趣味性,未参演的同学也能饶有兴趣地从头至尾观看和融入到表演中。

4.2 鼓励学生加入到情境教学中来。在运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老师不是一手包办,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参与到创设情境的行列中,更能优化教学效果。例如:课前我让学生预习课文,并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些道具用于新课结束后的表演。事实证明,学生有极佳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他们自己制作的电视机模型、准备的天气图片及电影院背景图等为整堂课增色不少。由于自己切身参与了课堂情境及活动设计,学生更能身临其境地融入课堂教学,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5.注重感情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注意到,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对于学生的学习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调整好自身的心态,冷静地认识现实,客观公正地分析对待事实的能力。面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能灰心,不能将学生看扁了,而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去发现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即使他们有一点点的进步都要注意多表扬多鼓励,充分发掘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变学习压力为学习动力,使学困生自觉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

例如,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多给予鼓励性语言和掌声,如回答正确,则给予积极肯定:Very good!Well done!Congratulations!如果回答错误,也不要一棍子打死,完全否定他们的答案,更不要责骂,而应真诚地、面带微笑地说: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 Thank you all the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