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夏季施工技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3-10 01:05:0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夏季施工技术论文

篇(1)

1.1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1)路基测量是高速公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是公路施工质量得以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工作人员需要在施工之前,做好控制网的布设,确定导线、中线以及水准线的准确位置,复测工作也不可忽视,这样才能够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严格控制测量误差,将其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2)材料同样也是高速公路质量得以保障的重要因素,选择性能高,质量好的施工材料,无疑会提高高速公路的整体质量,路基材料是重中之中,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大材料标准和性能的控制力度,建立规范的控制体系,保障路基形态的规范化,合理化。

(3)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对于其厚度是有严格的要求的,工作人员从松铺层开始,就需要严格的对其进行厚度控制,最多不可超过三十厘米,同时对于松铺层压压实标准也要更深一步确定。

(4)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机械,也是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关键,高速公路施工中,必然会使用大量机械,那么合理调度它们,规划其运行路线,有条不紊的进行施工,不但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也能够减少很多意外事故的发生。

1.2高速公路沥青面层施工技术

(1)沥青作为高速公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施工材料,合理的对其进行选取是提高道路质量的关键,选取沥青材料的时候,工作人员应该将每一批的沥青胶边原料都一一进行检验,从而确保其符合施工要求和国家标准,只有通过检测的材料方能够在施工应用。检查中的数据要做好记录,为日后使用做准备。

(2)对于不同来源、不同规格、不同标号的沥青要予以分别存放,不能采用混合方式存放。

(3)控制沥青原料的温度,存放温度要<130℃。

(4)控制沥青原料的含水率,避免在运输和存储的过程中水分进入沥青原料之中。

1.3高速公路施工作业设备选择

(1)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选择应该控制生产性能和生产量,单台搅拌设备的产量应该>200t/h,每班组搅拌设备的产量应该>400t/h。

(2)摊铺设备的功率要达到130kW以上,初压密度要大于85%,要控制摊铺设备的温度,特别是预热板的温度要保持在>85℃以上。

(3)沥青混凝土振压设备的选择应该确保自重、频率、振幅符合高速公路施工设计的基本要求,要有足够数量的振压机械用于振压作业。

1.4高速公路沥青面层摊铺作业

(1)进行沥青面层摊铺施工时,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其作业宽度,作业宽度确定要结合搅拌设,运输,摊铺等设备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2)由于沥青作业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沥青摊铺时我们首先就要对其作业时的温度进行反复测试,避免沥青温度过高或者过低,从而影响其性能和稳定性。

(3)摊铺施工对于其速度要求也比较高,匀速状态是保障摊铺厚度均匀,紧实的前提。

1.5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碾压作业

(1)碾压作业必须要由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2)在碾压过程中需要按照先静压然后振动碾压最后再静压的顺序。(3)碾压时要保证碾压机的滚轮湿润,防止在滚轮上沾上沥青,影响碾压效果和路面美观。

2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

2.1坑槽

坑槽是目前高速公路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导致坑槽出现的原因大多是由于进行沥青施工时,材料的温度过高,从而使得沥青的老化速度过快;高速公路路面下层的厚度大,导致上层厚度不够,投入使用后,车辆的不断碾压,必然会带走表面部分沥青,从而形成坑槽;再者就是水的侵蚀,如果路面有裂缝出现,水进入基层,在外部压力作用下,坑槽就会出现以上所述情况。且一旦出现,必须要及时进行处理,否则随着时间的流逝,路面的损坏程度还会不断增加。下面分析一下具体的处理措施:首先,工作人员应该先利用手扶切割机将出现坑槽的位置切割下来,然后使用刨机对该部位进行挖除并清理,清理时一定要将所有被损坏的沥青全部处理掉,这样才能够保障路面的坚实度。紧接着要将透层油撒入清理干净的坑内,同时槽壁上也要涂上沥青,最后,用多用途养护车向坑内铺满沥青混合料,最后用手扶压路机反复碾压新铺沥青,直至碾压厚实、无缝隙、紧密即可。

2.2路面出现横向或纵向裂缝

这种问题一般需要在冬季用灌缝处理法来解决。首先要用大功率的热吹风装置将裂缝中的杂物吹除干净,然后用沥青喷射枪将新的且已经融化了的沥青混合物灌入裂缝中,最后将缝隙周边清除干净。

2.3高速公路路面出现泛油问题

泛油问题多为施工过程中使用沥青过多而致。最好的处理措施就是这对实际的泛油状况,在该路段撒上适量的粗砂后者石屑,再用压力机反复进行碾压。

2.4路面出现壅包现象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沥青铺洒过多或者不均匀,就会壅包的问题出现,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直接取出或者是找出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重铺的方式治理。

篇(2)

在选择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时,应参考公路形状这一因素。公路的形状与路堤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路堤高度与宽度的不同,又决定了应使用哪种施工技术。例如:当路堤高度较低、宽度较大时,不应使用换填法,因为在此种情况下,使用换填法很容易导致公路发生局部破坏。除此之外,路堤的高度与宽度越大,给路基施加的压力也会越大,处理不当时,发生路基沉降的程度也会越高。因此,在选择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时,必须参考公路形状这一因素。

1.2路基状况

在选择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时,应参考路基状况这一因素。在软土路基中,主要有两种土质,一是黏性土,二是砂性土。在公路工程中,对于不同的土质应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以使施工技术对路基的影响尽可能小,对于黏性土,应采用压实法,对于砂性土,应采用挤实砂桩法。除此之外,软土路基的软土层厚度也有所不同,根据厚度的不同也应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进行表层处理。因此,在选择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时,必须参考路基状况这一因素。

1.3公路条件

在选择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时,应参考公路条件这一因素。公路是分等级的,根据公路等级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与施工流程。对于等级较高的公路,应采用专门的沉降处理方法进行处理,而对于等级较低的公路,则不需要采用特殊的沉降处理方法,而是等到公路的沉降过程自然结束之后再进行路面铺设。因此,在选择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时,必须参考公路条件这一因素。

1.4环境因素

在选择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时,应参考环境因素。每一条公路的周边环境都会有所不同,而周边环境对公路施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例如:有些公路周边地下水较多,施工人员就应考虑到地下水的变化对公路的影响,然后再采用最适合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除了地下水这一因素之外,该地区的气候、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都会对公路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多变的周边环境下,施工人员必须根据周边环境的特性,选择使用合适的施工技术。

1.5地形因素

在选择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时,应参考地形因素。前文已经谈到软土路基主要出现在内陆平原、盆地山涧、海滨平原等地区,显而易见,软土路基所处地区的地形会有所不同。地形的不同就会影响到整个公路的设计,公路设计应与地形相协调,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软土路基的处理也会变得麻烦,为使施工效率变高,就应尽量避免在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进行公路施工,当不得不在此处进行施工时,应根据地形的特征选用合适的施工技术。因此,在选择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时,必须参考地形因素。

2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2.1深层水泥搅拌桩的处理技术

在进行公路施工之前,应先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控制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本文将着重对此进行介绍。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控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悬挂吊锤,为保证水泥搅拌桩的垂直度符合标准,应将吊锤悬挂在主机上,然后再对水泥搅拌桩的垂直度进行调整;第二,质量检查,即对水泥搅拌桩进行质检,其中对水泥用量的检查尤为重要;第三,搅拌配合比,即水泥搅拌的配合比,对此,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水泥搅拌;第四,二喷四搅,这是在软土路基中常用的水泥搅拌施工工艺。

2.2排水砂垫层技术

在软土路基中,最为常见的路基状况就是土层非常薄、含水量非常大,针对此种情况,应使用排水砂垫层技术。排水砂垫层技术是指在软土路基上铺一层砂垫层。砂垫层可以使软土固结,并且与排水层的作用较为类似,除此之外,砂垫层还可以作为地下排水层,降低填土内的水位。显而易见,排水砂垫层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软土路基土层非常薄、含水量非常大这两大常见问题。

2.3软土路基施工的机械碾压

前文已经讲到软土路基主要有两种土质,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黏性土。对于黏性土,必须进行路面压实,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则可以使用机械碾压进行路面压实。由于软土路基较为复杂的特性,软土路基的软土分布一般都比较分散,表层土的厚度也有很大的差别,导致公路施工的难度变得更大,而使用碾压机对软土路基进行碾压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保证路面的平整。

2.4高压喷射注浆施工技术

高压喷射注浆施工技术也就是压密注浆技术。高压喷射注浆技术源自日本,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与外国的经济往来也越来越频繁,高压喷射注浆技术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传入我国,并在我国得到了改进与发展。高压喷射注浆技术是指通过高压喷射出水泥浆液,借助高压喷射形成的巨大冲力进行混凝土搅拌,并最终形成混凝土圆柱。高压喷射注浆施工技术可以对软土路基进行有效的加固,还可以防止路面出现渗漏问题,从而提高软土路基的土层密度,加强路基的承载能力,保障公路的路面质量。

2.5回填土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回填土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是对软土路基进行系统施工的技术。回填土软土路基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挖除软土路基的软土部分,施工人员按照设计要求将软土部分挖除,然后再进行分层回填;第二步,使用装载机平整路面,在路面平整之后,再使用压路机进行压震,并反复进行八次;第三步,使用回填土进行回填,回填土主要为粗砂与碎石;第四步,定期进行软土路基沉降观测,观测人员应使用标准仪器进行定期观测,并依照观测数据进行路面维护。

2.6挤实砂桩技术

前文已经谈到对于软土路基中的砂性土应采用挤实砂桩技术进行施工。挤实砂桩技术是指采用振动或冲击的方式,强行将回填土填入软土路基之中的施工技术。挤实砂桩技术可以使原本松软的砂性土变得较为牢固,并使砂性土能够与周围的土层较好地融合到一起,加强整个土层的牢固性。

篇(3)

二、运输和经济的内在联系

想要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有公路作为基础。公路不仅能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促进不同地区的社会和文化的联系,在“地球村”的实现过程中,肯定离不开公路的身影。运输与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1.在西部及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想实现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公路运输为基础,“要想富,先修路”就是表达的这个意思。公路运输是整个交通运输的基础,我国虽然存在着多种运输模式,如:海运、空运、铁路运输等,但是在整个运输系统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的仍然是公路运输,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高速公路运行后,公路运输的霸主地位就已经确定。所以说,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以公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2.对公路周边的城市及区域的经济有直接的带动作用。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东部发达,西北欠佳的情况,如何实现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靠的是公路的建设。公路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文化和人才的交流,还能使公路沿路形成特有的经济区,以点带面,带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实现区域间的经济交流。

3.公路的建设发展,使地区形成良好的交通网络,形成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原来不被关注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等成为引进外资的重点项目,能够实现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目的。另外来讲,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公路运输的支持。公路运输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它不仅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公路建设作为基础项目建设,是人们基本生活服务项目,能够实现生产生活资料的转移和供给。同时,公路运输能够实现社会和文化的区域流,加强地区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为我国交通事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改革办法

在公路交通运输中运用经济管理是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公路交通的改革要结合其自身发展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因地制宜的改革,在改革中不是公路部门自己改革,是需要上级管理部门、合作部门等相关机构部门共同参与,以期达到科学发展有效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公路运输实行经济管理改革,使其符合市场化经济的要求:

(一)对运输管理进行完善

对运输管理进行重新的构建完善,是实现公路运输实行经济管理的基础和核心。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应该以科学的理念,严谨的制度,合理的方案为基础,重新构建完善运输管理模式。

(二)强化对成本的管控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强化对成本的管控,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对成本及所有投入进行科学的预算,有效减少投入的成本,这也是市场经济下科学的管理模式。在成本的管控过程中,发现总结以前预算的不足和优点,结合本次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预算项目必须全面完整,为实现科学合理准确的成本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施工,在预算过程中应实现由专业人员进行预算,保证预算的准确性。

(二)用现代科技提高管理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已经完成了产业的升级,在升级过程中,肯定离不开网络计算机的应用。在公路运输部门的改革中,计算机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今是个信息的时代,很多电子设备已经被运用到了公路的管理中,例如GPS等的运用,改变了以前公路管理的传统模式,加入了新鲜的血液,减少了人工的投入,而且使管理质量还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现代科技的加入,使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工作迈开了发展的步伐,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三)实现行政和经济的结合

公路的建设和管理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工期等等的费用,在这些方面任何工作出现拖延或纰漏都会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另外,公路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非营利性的项目,决定了其的管理模式与别的项目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公路的建设投资一般都是国家进行统一支付,而后期的保养和人工等费用要由地方政府承担,这就造成了很多公路在养护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原因是地方政府无法提供养护资金。所以要求政府应该在公路的建设和养护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和管理,在保障工程质量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把经营权给相关的特定企业,让其通过自己的合法方式进行资金筹措,担负起后期养护的职责,由政府对公路运输的发展进行宏观的调控管理,实现行政和经济的结合。

篇(4)

①部分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各方面能力不强,在实际施工的时候,往往都会违规操作,导致工程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②对于工程施工单位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与审核,施工过程当中所采用的原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质量不达标,不满足工程实际施工的要求。

③在工程实际施工阶段,没有对工程施工进行详细的划分,工程相关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使得工程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追究到相应的责任人员。这一系列现象的产生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也导致了电力工程的质量目标与进度目标无法顺利实现,使得工程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保证,甚至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2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关键环节

2.1流程环节

在进行电力项目技术管理的时候,技术部门管理技术的方式方法对于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选择的技术方法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选择一个最为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法能够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施工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施工管理对于供电公司的指导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其不仅发挥着火车头的作用,同时还发挥着桥梁的衔接作用。

2.2组织环节

对于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工作来说,其管理的对象是电力工程的施工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是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另一个工作重点,如果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综合能力交叉,就会使得工程管理难度增加,也会导致工程施工材料与机械设备的浪费,从而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

2.3纠错验收环节

在对技术管理的过程中电气工程会出现各种不完善的问题。例如:在电力工程建设竣工后验收期间,也需要在有关部门对工程最后的结算后,并经过审计部门完成审计才能够把余款结算。由于在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实施过程中,不时就会遇到问题,有时还可能出现违规操作的事件,因此为技术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使得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很难开展,还会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很大的影响。可见及时进行施工技术纠错,加大工程验收阶段的审核力度对于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3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优化原则

3.1准备阶段管理

在工程运行初期,应该确保项目管理施工方案已经编制到位,然后再按照工程施工方案进行实施,在工程建设任务当中还必须进行监理合同的建立。

3.2设计文件审核

不可忽视的是,电力工程的设计文件一定要经过相关责任人员的签字批准才能够执行下去,唯有在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认真、仔细的审核以后才能够运用到工程当中。对于施工图的绘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是要在甲乙双方与监理方一起参与的情况下,当设计图纸当中存在问题需要修改的时候也一定要设计单位递交相关报告,并且经过工程管理部门允许之后才可以进行修改。

3.3施工技术管理校验

在工程正式进行施工之前,承包商应该根据合同的相关内容以及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措施,制定一个可操作的,与工程建设特点相符合的施工设计。此外,还必须对施工单位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的考察,确保施工单位具备着相应的能力,并第一时间下发考察意见书。另外,还应该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综合的考察,进而才能够进行工程作业指导书的制定,在通过相关责任人员的认可并签字之后才能给正式进行施工。

4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水平的对策

4.1提高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和劳务人员素质

通过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不断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电力工程企业,应该积极地引进优秀的人才,重视员工职业技能的提升,使得员工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一份贡献。

4.2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辅助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软件也被研发出来,借助于相关软件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对于促进工程进度与质量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效果。

4.3优化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流程

在实际的施工之前,必须确保已经做好一切的准备工作,做好原材料、机械设备的预算,相关的会议正常组织进行。另外,需要对施工材料的供应商执行付款,工程施工节目单,必须保证原材料数量与质量完全达到有关要求之后才可以正式进行施工。工程竣工以后需要严格地进行工程质量的审查。

篇(5)

2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力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野外作业多、地形复杂多变、气候影响、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存在差距等等,都使得工程施工安全技术难度增大,同时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存在着安全技术管理落实不到位,执行安全技术不彻底,安全生产责任划分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致使出现重特大事故,据原国家电监会及国家能源局通报称:2013全国发生电力人身伤亡事故60起,死亡(或失踪)77人;其中,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50起,死亡58人;电力建设人身伤亡事故7起,死亡(或失踪)10人;损失超过100万元的电力设备事故2起;电力安全事件27起。可见电力工程施工安全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漏洞,这些事故的发生究其问题原因主要有:

2.1对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重视不够的问题

2013年发生的60起电力安全事故尽管存在不同的客观原因,但最主要的问题是相同的,那就是在工程施工的现场安全技术管理和措施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和落实,特别是安全技术管理、监督、检验人员,对施工安全工作只是浮于表面,没有从思想上树立“安全第一”的管理观念,特别是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安全技术管理重视不够,存在着麻痹大意和应付心理,如:2013年1月5日广东电网公司中山供电局在进行10kV变压器迁移工作时,作业人员从梯子上跌落,造成1人死亡的安全事故,事后调查发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该操作人员未使用安全绳造成的,而次要原因就是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并没有及时的提醒和要求该施工人员使用安全绳,这就是对安全技术管理重视不够,疏忽大意造成的。

2.2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才缺失

在电力企业内部对于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而言可以通过对各管理部门进行安排落实,也可以责任到人,而关键是很多负责施工安全管理的人员并不是专业的,甚至有的根本不懂施工安全技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施工现场管理需要,有的施工安全技术管理岗位是由其他人兼职的,这就无疑造成了施工过程中安全技术落实不到位,安全技术管理流于形式,2013年7月13日,江苏南通三建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华电贵港电厂脱硝技改工程氨区污水池内作业时,1名作业人员发生触电,另4名作业人员因施救不当,相继触电,造成2人死亡,3人受伤的安全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是施救人员对施工安全技术掌握不够造成的,这起事故从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施工单位对安全技术管理的缺失,可见没有专业的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安全技术指导、岗前培训、施工过程监督检查,就会留下安全隐患,严重的将酿成安全事故。

2.3对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落实不到位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首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要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完善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使管理制度得到落实,从而体现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由于电力改革较晚,电力企业化管理还不尽完善,因此电力施工企业对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的落实没有到位,没有根据施工现场环境、地形、气候、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技术管理规定和管理方案,没有认真贯彻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工作规程,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管理人员没有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监督,没有掌握第一手的、真实的、全面的现场信息,对现场安全技术防范措施是否准确有效,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不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特别是对未执行安全技术操作的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3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3.1加强安全教育,从思想认识上重视安全技术管理

电力行业要通过内部安全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通过对施工安全技术管理培训、安全技术要点掌握、特殊施工环境安全技术管理知识学习等方式,提高全体职工对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技术管理,时刻绷紧头脑中的安全绳,彻底摈弃对安全技术管理的淡薄观念和浮躁思想,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管理观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和高度重视的安全头脑,只有这样才能从主观意识上确保安全技术管理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得到落实。

3.2大力培养专业的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团队

科技时代的到来和电力自动化的快速推进,使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难度增大,安全施工专业技术性更强,特别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很多未知的安全风险和技术隐患,因此要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把安全技术管理落实到位,就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的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队伍,让懂安全技术、懂安全管理、会指导的专业人员对施工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排除。

3.3强化岗位考核,真正落实安全技术管理

一直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力行业单一管理的影响,电力行业岗位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绩效考核流于形式,这就造成了安全技术疏于管理,因此电力行业要积极借鉴其他企业管理经验,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在用制度约束人,用考核调动人的基础上,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提供有利保障。

篇(6)

2市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2.1承台(系梁)施工

(1)开挖基坑并清理桩头。

根据设计图设计的数据借助水准仪来测量原来地面的标高,并使用全站仪来测出系梁和承台的具置,计算出要开挖的深度,主要是用挖掘机挖土,再以人工修整为辅。待基坑挖至设计的标高,用汽镐、电镐或人工将灌注桩混凝土开凿到设计承台底部的标高后,清理掉桩头钢筋周围的杂物,并调直和接长。

(2)制作及安装钢筋。

钢筋是在专门的加工地点根据设计和规范标准加工而成,然后输送到施工现场。开凿出桩头后,待桩头钢筋成型再将钢筋绑扎起来,清理干净垫层,并将其弹出控制线。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将钢筋排好并标记,确保成型的钢筋绑扎得漂亮、整齐。根据设计的要求准确、牢固地安装桥台和墩柱预设的钢筋,确保桥台平面和墩柱的位置准确。

(3)加工及安装模板。

安装承台的模板要使用组合钢模板沿着垫层上的控制线,并用胶带纸封堵模板间缝隙以防模板间缝隙漏浆。在承台的四周焊接钢筋来保证其保护层和结构尺寸,使用PVC管圈住对拉杆,避免四周的混凝土浆和拉杆粘结。等混凝土的强度到2.5Mpa时才可将对拉杆抽出来,并使用水泥浆封堵拉孔,且保证其外观的色泽相同。待安装模板好,施工的技术人员要检测模板的支撑、稳定性、模板尺寸、连接牢固度、拼缝等。

(4)浇注混凝土。

浇筑混凝土要分层进行,其厚度要低于30cm。当混凝土停止冒气泡,也不再下沉,并且表面平坦泛浆时就表明已经振捣密实了。分层浇筑振捣时要控制好振捣棒的深度,上层振捣进入下层范围是5~10cm,这样便于下层混凝土凝固成整体。在振捣时,要防止振动棒撞到模板钢筋,同时还要将每个地方都振捣到位,将混凝土振捣紧实。

2.2桥台施工

(1)搭建脚手架。

在施工现场由专业的架子工在墩柱的四周搭建简易的脚手架,并在其周围搭建斜向撑杆和剪刀撑,来保证脚手架的稳定性,比墩柱的设计标高要高出1m左右,同时在其顶部搭建护栏确保施工安全。

(2)焊接、安装钢筋。

要使用配有质量证明的钢筋,钢筋没有局部弯曲,用前要清理掉其表面的鳞锈、漆皮、油脂等污物。根据设计要求衔接桩顶的墩柱钢筋笼,墩柱钢筋是在专门的加工地点加工而成,施工时用吊车将其安装成型即可,用双面焊接来焊接主筋,其焊缝的长度要大于钢筋直径的5倍。

(3)浇筑混凝土。

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前,要查看模板是否牢固,并清扫掉模板里的杂物,得到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才可浇筑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时要让砂浆贴紧模板,确保混凝土的表面光滑没有蜂窝、气囊或水囊。

(4)拆模养生。

在混凝土的强度到达2.5Mpa时才可拆掉模板,并将其整体套上塑料布袋或用缠裹的塑料薄膜洒水养生至少7天。而当温度在5摄氏度以下时就要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了。

2.3背墙、耳墙、侧墙墙顶、台帽施工背墙、耳墙、侧墙墙顶、台帽的施工使用大面积的钢模板,并PVC里用对拉杆进行对拉操作,用槽钢来固定。在施工之前要依照设计图放样,在监理检查无误后才可进行模板安装,台帽的钢筋在安装时要和挡块、背墙、耳墙同时制作安装,挡块、背墙、耳墙要准确地埋设。

3市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关键点

3.1模板配置。

在桥墩施工中,模板的配置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桥墩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在模板配置时需要注意几点事项。第一,确保模板的设计材料齐全,配置的数量要保证施工所需。第二,模板的制作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质量上要控制在偏差范围内,并且便于拆卸等施工操作。第三,涂刷脱模剂以便于拆模。第四,确保模板的刚度和强度,以免在施工中发生变形和缝隙等现象,确保板面平整,尺寸规范。

3.2钢筋质量控制。

钢筋是桥梁施工中的重要材料,所以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钢筋入场时,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复检,合格后准予进场。钢筋一定要具有齐全的各项证书,发现质量一律不得进场。钢筋入库后,经技术主管审核后进入开料程序,根据钢筋的编码堆放整齐,并且做好防潮防雨措施,以免钢筋生锈影响使用质量。

3.3混凝土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配比环节,要严格按照实验室的配比单操作,保证各类原料的混合比例,并且加强配比过程的监督管理。

3.4施工管理。

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小组,明确各个岗位的负责人,做到职责分明,并且落实到位,协调好各个工种和工序之间的分工。制定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篇(7)

(2)对于后浇带原因造成渗漏情况,一般都是由于没有对后浇带施工缝正确处理。

(3)而部分的混凝土施工时振捣不密实,也会使地下室发生渗漏。如果出现这种状况,地下室就会常常渗水漏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处理非常困难,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较大,且延误很长工期。

(4)在地下室建筑工程施工时,如果是混凝土自生的原因,如混凝土的水灰比不适当,以及砂、石的含泥量比较大等问题,使得地下室混凝土开裂而产生的渗漏比较严重。

(5)在施工中还要注意外防水问题,主要涉及到施工所用的防水材料,防水的规范性施工,防水的成品保护,以上三方面都要符合要求,否则就会造成外防水渗漏。

(6)变形缝的处理,由于地下室浇筑混凝土前,由于止水带没有固定好,会产生一定的扭曲或者出现移位情况,容易出现漏水现象。

(7)还有钢筋的问题导致出现渗漏水情况也比较多,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钢筋间距大,且直径也很粗的外墙钢筋容易使得混凝土丧失一定的收缩力,进而让外墙出现裂缝,使地下室产生渗水现象。另一种情况是,钢筋在外面,在氧气和水分的影响下,会产生一定的锈蚀,也使地下室的渗水。在地下室施工时对防水防渗,很多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对于此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严肃的对待此项工作,通常认为增加了防水层,就可以忽略混凝土自身的防水对地下室防渗防水的重要性,这是错误的。

2地下室防水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措施分析

地下室的重要程度高,防水的等级也比较高,防水的做法,一般都采用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相结合的做法。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和施工情况来看,对于地下室防水防渗进行科学防治,就要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在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以及外防水等加强控制。

2.1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预防措施

(1)模板施工的预防措施。模板采用的材质要满足混凝土施工的要求,保证模板的位置、几何尺寸、加固方法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保证模板在混凝寺施工时不变形,不渗漏。对拉镙杆要在中间加装止水片,防止水顺着拉镙杆渗漏。

(2)钢筋施工的预防措施。在配筋率不变的情况下,采用较小直径的钢筋,即小直径密分布的配筋方式,以减小砼开裂的可能,保证钢筋的数量、位置、几何尺寸、和绑扎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混凝土施工的预防措施:①混凝土施工前,做好砼的配合比,根据实际的情况中不同混凝土的配合比都不是固定的,需要对混凝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因此,对于混凝土防水结构需要通过实验室进行试验配置和确定。水胶要小于0.50,砂率应该维持在35%到40%之间,灰砂的比例应该在1∶1.5到1∶2.5之间。同时,还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避免出现水泥在用量上过多,同时在每立方米的混凝土在使用水量上保持在260kg/m3以上。从而使得混凝土的收缩量能够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得到加强。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小的水灰比,使用粉煤灰,以降低水化热,使用外加剂,以减少用水量和增大砼早期强度;②混凝土施工时,在砼浇筑前做好组织工作,保证人员充足、材料充分、机械完好,不得因组织原因影响砼的浇筑,使得砼浇筑时出现,工人等待砼运输,或砼运输过多,砼等待时间过长,机械故障,停电等影响砼质量的事情。砼浇筑的时间要尽量避开高温时段,砼浇筑时要合理分层,要在下层砼初凝前浇筑上层砼,不得因此在上下层砼之间形成施工缝,砼既要震捣充分又不能过度震捣,不能漏震;③混凝土浇筑后,砼浇筑完成后要及时浇水养护,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七天,墙体模板的拆除要在砼达到相当强度后才能进行,模板拆除不得损伤砼结构。在混凝土养护温度方面的策略,要指定专人负责,要对在养护混凝土进行专业测温,然后根据测温的情况进行科学及时的调整保温,必须要保证温度在内外的差别小于25°C。一般情况下,这种情况产生温度裂缝的几率非常小。此外,对于高温条件下,施工现场要尽量弄一些简易遮阳设备,同时还要用低温水来拌制混凝土,使混凝土入模的温度得到有效的降低。

2.2细部处理方面的预防措施

(1)做好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处理,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在合适的位置留置施工缝和后浇带,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形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橡胶和钢板止水带的产品质量合格,放置位置、固定方法、搭接方法正确。在接着施工缝和后浇带施工时,要按要求把松散的砼清理干净,并用清水把施工缝和后浇带冲洗干净,在接口处用素水泥浆涂抹充分,再浇筑砼。预防施工缝和后浇带处理不好产生裂缝渗漏。对于施工缝的处理以及后浇带防水施工处理方法,要让施工人员科学浇筑混凝土,按照浇带施工的图纸和有关方案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不能出现施工混凝土不合格,以及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止水带的设置工作。对于新旧混凝土在接缝施工和处理时,一定要在浇筑前一天内,对施工缝进行高压清水处理和冲洗工作,还要对混凝土多加湿润接槎面,让混凝土的新旧面具有较充分的接槎。

(2)在地下室管道施工中的措施,一般是对其穿墙部位进行科学施工和防水防渗处理。外墙穿墙管不得直接穿墙,要通过浇筑混凝土前设置的预埋套管穿墙。而穿墙管和内墙角两者的距离,应该要大于250mm,而在管和管之间间距也要在300mm以上。如果穿墙管线非常多,就要将穿墙盒封口钢板焊结实,同时也要把墙上顶埋角焊严。然后对钢板上的预留浇注孔进行注入一定的细石混凝土,当然也可以注入一些密封材料。

3柔性材料外防水的预防措施

(1)柔性防水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材料要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和耐久性,以及耐刺穿性和耐腐蚀性、耐菌性。

(2)柔性防水施工的基层,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基层的含水率符合柔性防水施工的要求,基层平整、清洁。

(3)柔性防水层采用卷材防水时,基层油的涂刷要匀均,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卷材的铺设方向,达接长度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阴阳角处,要做成一定的折角,当然也可以做成圆弧,在一些薄弱部位还应作加强处理。卷材及基面之间的粘连要牢固,保证粘贴紧密,卷材和卷材之间也应具有良好的粘连性能。防水层使用刷涂或者进行喷涂的时候,也要按照规范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分层喷涂或者刷涂,且保证涂层要均匀,要避免出现漏刷漏涂的现象。柔性防水层完工后,要对防水层进行必要的检验,验收合格后,要及时做好保护层。

(4)保护层施工时不能对柔性防水层造成破坏,保护层使用的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只有保护层达到足够的强度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下道工序施工时,对保护层和防水层造成破坏的,要对保护层和防水层及时进行修复。

篇(8)

二、地下室结构施工技术

1、工程施工条件

因为地下室结构施工不同于地面建筑施工,对其有更严格的施工条件,只有符合这些条件才能允许施工,那么,应该满足哪些条件呢?笔者总结如下:第一,施工单位必须具备施工许可证,否则绝不允许其施工;第二,检查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要求,尤其是基坑支护方案,如果不能达到满足工程挡土要求,也不能进行施工,直至满足要求为止;第三,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应该确定施工单位,然后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要做好沟通,将设计意图完全的传达给施工人员,最后,管理人员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考察该施工队伍是否具备施工资格,其施工水平是否能胜任该工程的施工要求;第四,因为要读地下室进行施工,所以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排水设备,避免工程土方工程出现渗漏的现象;第五,要做好基坑监测的布置,实时对施工工程进行检测,防止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

2、边坡施工方法

在施工开始前应该对边坡进行确定,其确定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按照基槽开挖深度进行确定;第二依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第三,根据施工规范以及施工人员自身的经验进行确定,如果要求十分要求,就要进行可行性的实验,这样才能完全避免施工中出现事故;第四,在边坡施工的过程中,要时时进行检测、时时进行修整,避免边坡坡度出现偏差。边坡确定之后,就要进行边坡施工,其开挖深度要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来确定,不同的工程对基坑深度有不同的要求,本工程要求基坑深度不必太深,以挖掘机为标准,处在其有效深度之内即可。

3、机械选择与配置

一般情况下住宅小区地下室结构施工所使用的设备主要是反铲挖掘机再加上自卸汽车,本工程同样采用该机械设备。选择挖掘机时,要按照施工层段来选择,还要考虑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尤其是土质因素,挖掘机的数量要求多少,这要根据工程规模以及要求的施工进度,赵祁丹鹤岗市建筑设计院黑龙江鹤岗154100还要考虑施工工作面的大小,最为重要的是要考虑施工成本;确定挖土机的数量以及类型之后就要确定运土的车辆,这要按照施工工程道路情况来选择,运送的距离以及工作面都是考虑的因素。机械选择与配置只要进行初步确定即可,等到具体施工时,在做出具体的调整。

4、土方回填

该项施工对时间要求比较严格,因为如果不能及时的将土方进行回填,施工现场很容易出现混乱,影响施工环境,也直接关系到下一环节的施工质量,对土方进行有效及时的回填,也可以扩大施工面积,有利于施工队伍施工,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现场的施工管理。

三、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施工

1、地下室底板施工

地下室底板采用整板结构形式,厚度为800mm,属于大体积砼,设计砼强度等级为C35,要求砼掺膨胀防水剂。地下室底板施工关键是防止底板出现各种裂缝,为此,我们在施工方法、原材料、改善边界约束条件、养护上采取综合性措施。

2、施工要点

地下室底板以后浇带为界,分块浇筑,施工缝处加钢板止水带,用V型快易收口网作侧模。无后浇带进应一次浇筑;地下室底板支模,地下室底板直接在混凝土垫层之上。考虑到地下室外墙的防水需要,对地下室底板和外墙交接处做如下处理;地下室外墙和底板接头施工缝设在距底板表面500mm高处;在施工缝中设置钢板止水带,止水带为300mm×3mm钢板。

四、地下室模板工程

1、地下室外墙模板

地下室外墙采用18mm厚夹板模,模板竖楞采用50mm~1000mm木枋,横楞采用483.5mm钢管,为加强支撑,在底板上留设25的短钢筋头(间距2000),用其作为支撑点,为保证模板的侧向刚度和地下室外墙的防水需要,在模板中间加设一次性的12止水对拉螺杆,呈梅花型布置,对拉螺杆的纵横间距均按500mm布设,支模要注意将模板支撑牢固,处理结点,要防止出现爆模、漏浆等质量通病。

2、墙(剪力墙)模板

墙面支撑时,要控制好墙面的垂直度。墙面垂直度控制包括平面和立面两方面。要先在基准层上准确的放出混凝土墙的边线,然后扎筋支模。扎筋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好钢筋的垂直度。支模时,通过吊垂来控制墙面的垂直度,水平方向上通过水平拉线来控制。对调整好的墙模用对拉螺栓和斜撑固定牢固,墙厚由对拉螺栓套管控制。内墙(剪力墙)模板与地下室外墙模相同,只是所设对拉螺杆不焊止水片。

篇(9)

2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

影响施工企业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五方面:人为因素、机械因素、环境因素、材料因素、工艺因素。

1)人为因素。

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人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为建筑工程中的设计、组织、施工、验收等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机械的使用、材料的采购等也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说人为因素是施工质量问题的根源,也是质量管理的关键。只有控制人为因素,将人为影响从不利变成有利,发挥人员对工程的主导作用,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避免质量事故。

2)机械因素。

在工程中,机械设备十分重要,它负责完成很多人力不能完成的任务。工程质量管理中机械的因素包括机械和工具的使用和控制。工程施工中工具不合理的选择和应用,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而且还会引起一些施工质量的问题。作为机械操作者的工人,必须符合施工操作的要求,持证上岗,注意操作规范和机械的保养。管理者要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

3)环境因素。

在工程施工时,环境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之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工程施工地区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等都会对工程现场作业造成影响。环境因素非常复杂多变,例如气温升高或降低、大风、暴雨(雪)等都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

4)材料因素。

材料对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工程质量控制,控制材料的质量是基础,如果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其他的质量管理措施都不会起到作用。因此,对材料质量的把关非常重要,关于成品、半成品以及材料配件都要进行有效的监控,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使用。此外,要妥善保管材料,注意材料运输和储存过程,防止材料在此过程中出现损坏、变质等问题。

5)工艺因素。

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也是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果施工工艺和施工设计不适应,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实际出现的技术难点进行处理,以达到满足工艺要求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需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新工艺和新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技术难题。

3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中,虽然有纯技术造成的,但还存在很多由管理造成的质量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地上的技术与管理人员缺乏能力

表现为工作不称职或不熟练,技术人员更换次数过于频繁;

2)图纸没有经过会审就仓促施工。

如果图纸中的施工条件和建筑结构方案存在矛盾,不经过会审,在不解决这些矛盾的条件下,就开始施工,往往会为建筑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3)没有明确各级技术责任制,没有统一领导与分级技术管理,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重复施工,甚至在某些工作中出现无人监管的情况,使得质量问题频发;

4)施工组织设计不够完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施工中,一些管理者或工人,只是抱着应付检查的态度,对施工质量要求认识不充分。在施工中,施工技术措施与施工方案未经过反复研究和对比就开始实施了;

5)各项施工技术交底存在问题。在施工技术交底时,一些技术人员的态度不认真,导致交底不明确,特别是在对新的施工方法、新技术使用时,技术交底没有做到清楚和明确,在之后的施工中很容易出现技术偏差,造成质量问题;

6)工程施工人员自行更改方案

有些施工人员在没有征求设计人员意见的情况下,仅因寻求自己方便,就对设计方案进行改变。施工设计中,在梁和柱连接点、柱和基础连接点等关键的问题上,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不依照设计随意变动,很容易使施工的整体设计出现问题,引发施工质量问题;

7)工程施工不按照操作规程工作

这样很容易造成砖垛或砖柱的破坏,包心砌筑、砂浆等强度不够,这些都是工程质量问题的诱因;

8)对进场的材料检查验收没有依据规定进行。

例如,施工规范要求进场的钢筋必须进行抽样试验,以确保钢筋强度达标,但是很多施工现场并没有这样做,导致错用不合乎规范的钢筋。

4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1)人员管理。

人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在施工活动中,施工的质量、施工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素质、技能有着直接关系,所以,确保工程质量过关,加强人员素质是一个重要因素。

2)施工工艺的管理。

施工方案的制定要有针对性,充分考虑不同施工的特点,并根据需要革新技术,确保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针对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应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3)建筑材料的管理。

对施工材料的管理,要从材料收、运、储等各环节出发,加强监管力度。首先,要控制材料源头,确保采购的材料符合要求;其次,要控制材料的运输过程,要事先规划材料的运送路线,并加强进场检验;最后,要加强材料的仓储管理,材料在工地临时仓储时,做好防潮、防水等工作。

4)完善并落实管理制度。

保证对施工现场进行规范、科学和系统的管理,以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制定完整的质量监管体制。对于每一道工序必须做好质量交底工作,管理者要确保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实行。

篇(10)

工作室教学最早源于德国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包豪斯学院建立了自己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即包豪斯体系,并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注重学生的艺术设计技能和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由此思想,包豪斯学院成立了“工作坊”的教学模式。这种集教学、研究、实践相结合的设计教育模式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艺术设计类教育,工作室教学模式就是沿袭了包豪斯学院“工作坊”的教育思想体系。

2、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有利于项目化教学

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校企合作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之路,工作室教学有利于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和校企合作的实现。学校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将企业的真实案例和项目引入工作室中,在工作室内真正实现课堂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在工作室中让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项目设计实践,边教边学,增长实际工作的能力,真正实现与实际行业“没距离”。

二、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中的工作室教学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完善

1、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工学结合

《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普遍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一年、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半年的制度……”由此可见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要求我们将工学结合深化到我们高职艺术设计的教学中,将学校、企业、工作室三个主体紧密联系,学校把企业实践项目带到工作室的教学中,由企业的指导老师、学校的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实践项目,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企业和学校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积极学习,以学生为本,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将实际工作经验在项目化教学中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边学边做,加速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将来毕业后的顺利就业增加砝码。

2、工作室日常工作管理制度——引进企业管理机制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离不开日常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室作为连接企业和学校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场所,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场所,也是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手段,为了实现专业教学的特色,开发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必须要模仿企业的管理机制,制定比较完善的日常管理规定。学生与企业的职员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我们在引用企业管理机制的同时要考虑到这一点,因此我们不能生搬硬套,既要引进也要量身定做。我们将一些注意点列出:①学生没有项目工作的实效性概念,不明白设计工作需要在规定时间完成稿件,所以往往会有项目完成滞后,进度跟不上,导致项目不能及时被企业所应用。②学生的日常课程学习与工作室学习时间上有冲突,要加强课程改革,将教学计划优化。③学生在工作室学习状态与企业工作状态相差较大,这是由学生的特殊身份所决定,应及早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④缺乏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工作室内引入的企业工作项目要既能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又能注意设计思维、创新思路的培养。所以对于企业的引进项目要进行挑选,同时要组建设计团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工作室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

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的工作室教学管理中,我们一般采取的是学分制管理,每个工作项目都有相应的学分,有必选的工作项目也有可选的工作项目,以此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完成工作项目,真正实现以工促学。

4、工作室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

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有校内外行业专业与专业教师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共同商讨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将企业的设计项目和设计开发课题引进工作室的教学中,有工作室的专业指导教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共同以项目驱动教学。这是我们艺术设计专业普遍采取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也是符合国家高职教学改革创新标准和要求的模式。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具体岗位的职业能力、掌握实际工作的操作技能和设计工作的创新技能,以项目工作促进学生的学习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优化和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

5、工作室培养模式——订单式

订单式是学校按照企业的人才需要或岗位需求定向培养人才,一般从大一就开始为某一企业或者单位定向培养人才,这样培养的人才较单一,只能为某一企业或岗位存在,虽然入职方便,但是无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要,所以在工作室教学中我们将这一方式改革提升为培养一专多能综合性人才,根据不同的企业和岗位在毕业前再做订单式的强化培训,学校还是要将多元化和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担为重任。学生在校两年时间内,按照企业的岗位需要和行业标准进行培训,在第三年学生进入相应的企业前再做一个月的岗前培训。

三、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的工作室教学的实践探索

1、工作室教学的人才模式改革

结合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和艺术设计行业对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参考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与多家装饰公司、广告设计公司、印务公司、会展服务公司、策划公司及制作单位合作,形成项目化驱动教学、以工促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上要搭建新的职业能力课程模块,成立不同的设计实务工作室,在各个工作室内以不同的岗位引进不同的项目,通过完成项目来培养相应的岗位技能和专业设计的创新思维。

2、校企深度合作,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业来工作室担任指导老师或项目负责人,加强与工作室内的专业教师密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鼓励教师轮流到企业定岗或挂职锻炼半年以上,真正实现教师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密切融合,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的实力,增加教师的专业设计能力,扩大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真实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打造出具有较高实践工作能力和高水准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3、以赛代考,训赛结合的新制度

全国大力推行职业技能大赛,其目的就是鼓励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比赛的各个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也是工作室教学必不可少的途径。“以赛代考”的含义是以比赛的项目代替考试,在工作室中,我们的学分制的可选项目可以采用各种比赛项目。“训赛结合”的内涵是在工作室内,以各种国家级、省级、市级、院级或者行业协会内举办的各项比赛项目为实际工作项目,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成立各个技能比赛的小组,积极组织和开展参赛工作,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

4、把握市场,精准性的培养人才

根据市场上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的需求、各个岗位细分的特点,教师在进行工作室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做好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功课,将培养学生基本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作为根本,全面提高学生项目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根据艺术设计行业的特殊性,按照岗位的细分,将工作室教学更加倾向于向一种非集约方式的发展。

篇(11)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发展措施

结合当今公路运输发展现状以及市场经济的要求,探究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发展的具体举措应该从体制改革、成本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求改革能够取得显著成效。

1.加强和改善公路运输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公路运输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条,管理体制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必须做好全面深化改革。首先,交通运输部门要在充分结合时展前景的基础上,做好产业长期发展规划,预先设计可行的公路运输发展轨道,最后,公路运输业的管理体制改革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撑,因此公路运输部门要积极拓展筹资渠道,为管理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坚实基础。

2.加强公路运输成本管理

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发展首先要从内部管理入手,只有解决好内部管理问题,有效控制成本,才能为构建最优化管理模式奠定根基。[4]加强公路运输成本管理,一方面要做好成本预算工作,及时制定最合理、最高效的预算计划,将预算成本书面化、透明化,为管控成本设立第一道防护网。另一方面,公路运输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着力整合人力资源,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最大化、最优化利用,从而节约成本。

3.市场行为与行政管理有效结合

公路交通运输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而且是关乎人民生活的公共设施。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公路运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还要兼顾其公益作用、服务作用等。因此,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还要有政府行政手段进行适当干预,以减少市场所带来的不可预知的风险,实现经济效益与公共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