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民营银行发展大全11篇

时间:2024-02-20 15:42:4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民营银行发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民营银行发展

篇(1)

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的运行中,民营银行概念的炒作愈演愈烈,表现为民营银行概念股扎堆暴涨,但正宗的银行股却持续低迷。截止目前,申请及有计划申请筹办民营银行的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已近30家,未来预期还将有企业陆续加入这一阵营。而这些欲开办银行的企业不少都是A股上市公司。银监会放宽境内机构发起设立中资银行的条件,此举也被视为是为民营银行的设立铺路。民营资本进军银行业,“生命迹象”越来越明显。

二、民营银行概念及目标定位

什么是民营银行?即由民间资本控股投资与经营的,责、权、利一体化的现代银行性企业,也可以理解为民营银行是由民有、民责、民治、民益构成的统一体。简而言之,就是“三民”:民资、民企、民营。目前在金融学界把民营银行的定义又分为了资产结构论、产权结构论和治理结构论三种。

民营银行的目标定位在打破由国有或国有控股一统银行业经营的局面,从而提高银行业的竞争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最终促进国有银行的深化改革,解决银行业存在的诸如高度集中、服务与效率低下等问题。

三、民营银行的潜在风险

(一)关于资本金的监管。

民间资本是民营银行成立的主要资金来源,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了他们的最大目的,因此就需要健全的监管机制来有效监管,否则,民营银行将会因资本风险问题而陷入倒闭。

(二)融资贷款风险。

民营企业的资本金开设民营银行后必然会利用银行的资金便利为自己的企业及关联的企业搭建一个资金融资平台,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如果在贷后管理中,关联企业出现资金问题,无法偿还贷款,民营银行必然面临巨大资金风险。

(三)从目前来看,我国民营银行还存在市场准入、经理人、股东等三个方面的道德风险。

从实际发展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要求成立组建民营银行的愿望很高。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金融监管当局可能会较难掌握民营企业开办银行的真实目的,在审核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偏差;民营银行主要采取的是内部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银行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所以在正常经营中,银行经理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营中投资失败是最大的风险,银行股东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当银行经营、投资的失败超过银行股东承受最大能力时,债务风险就会转嫁给存款人,产生挤兑危机,必然影响社会稳定和舆论危机;在实际分析中不难看出融资便利、上市筹资和投资经营或许是民营企业办银行的主要动机,如果民营银行的股东贷款过量并出现异常,就可能会引发危机,也反映出股东一开始就企图用银行来圈钱。

(四)民营银行的经营风险。

相比较国有银行及其他股份制银行来说,民营银行没有网点布局优势及相关金融人才储备,以及客户金融需求积累和高额的利润率做支撑,容易导致民营银行以轻量化股份制商业银行形式重复建设,并去啃分布散漫、风险难测、征信困难的小微企业与海量个人客户的硬骨头,多少有些唐吉可德式的道德浪漫。同时,民营银行还未正式诞生,其生存环境已经十分恶化。除了腾讯和阿里倚仗互联网流量入口未来将与传统银行形成差异化竞争外,对于其他实业型民企挑头的民营银行来说,从诞生之日起就将面临激烈的肉搏战。

四、民营银行的可行性发展分析

党的十以来,中国金融业改革进程步步为营,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014年3月11日公布的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让企盼已久的民营银行牌照拉开了登台的序幕。民营银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海外已经历过多年发展,有诸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这些都为国内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参考,相比较而言,美国的民营银行最为成功。这种模式成功的背后,既有制度的保障,对其发展进行规范和约束,又有是存款保险制度为其提供的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最重要的就是严格的监管制度,需要严格以民营银行内部控制为基础,政府相关部门的专职监管为核心,自律组织的自律监管为依托,中介组织的社会监督为补充。

篇(2)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27日

引言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制度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1949~1979)、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1979~1992)以及市场经济体制(1992~至今)三个阶段,国民经济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然而,我国银行制度的发展步伐却远远滞后,在中国现有的经济体制下,尽管有近200家商业金融机构,但四大国有银行在储蓄市场的占有率将近50%,进入2012年全球综合排名前20的中资银行业全部是四大国有银行,而且中国国有银行的规模在世界上也是遥遥领先。在看似风光的背后,我国国有银行一股独大、大而不倒的特点,已成为了全社会的痼疾。这种特点不仅会导致商业银行内部的效率低下,更会成为利率市场化的绊脚石。

从现有文献来看,关于商业银行改革的研究,主要将银行改革对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是否提高、成本是否降低、利润率是否增加等主题作为出发点(郑录军,2005;狄栋红,2013;张,2008),但针对商业银行改革对企业贷款影响的研究分析则相对较少。

对此,本文首先从企业申请贷款的角度出发,引入博弈模型进行分析,讨论商业银行提供企业贷款的局限性;其次,分析国内民营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银行业改革、尤其是民营银行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贷款议价博弈模型

(一)一对一的博弈定价。所谓利率市场化,就是要取消各期限利率的央行基准利率,由市场自行决定。在此条件下,企业向银行的贷款行为便演化成了双方效用博弈下的客观定价。为了简单起见,我们首先讨论企业与银行一对一的博弈定价模型。

在经典理论中,银行和企业的预期利率都是定值,分别为v1和v2,双方占有份额分别为x和(1-x)。假设银行的贴现系数是?啄1,而企业的贴现系数是?啄2。Rubinstein(1982)证明了在无限期轮流出价的博弈中,唯一的子博弈纳什均衡是x*=■(v2-v1)。根据Shaked&Sutton(1984)的结论,从参与人1出价的任何一个阶段开始的子博弈等价于从t=1开始的整个博弈,因此我们用有限阶段的逆向归纳法寻找到的就是整个博弈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根据以上结果,似乎银行与企业的博弈结果仅仅取决于双方的耐心程度,这是因为此模型的假设是商业银行的利率预期是一个常数,然而在现实中,银行会根据企业规模、信用程度等的不同采取价格歧视,故我们需要改变不变预期的假设,建立变动预期的博弈模型。

马理等(2013)一文中,作者建立了可变利率预期下的博弈模型,其中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预期服从正态分布,而企业的贷款利率预期满足以m和n为参数的均匀分布。在此假设下,作者得出了“低议价能力的企业与商业银行博弈时,银行的规模越大,博弈结果对银行越有利”的结论。由此可见,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银行与企业的相对力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博弈结果,银行规模越大,企业做出的让步越多。在国有银行规模过大的现状下,议价能力不高企业的贷款利率实际上几乎完全操纵在商业银行手中的。

(二)一对多的博弈定价。假设某企业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是商业银行追逐的贷款对象,则该企业寻求贷款的过程可简单地看作一个一对多的一价密封拍卖,企业可在比较不同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后选择最优利率。

Vickrey(1961)讨论了“一价密封拍卖”的解。假设市场中有两位竞标者, i=1,2,他们公开竞买同一件物品。令bi≥0是竞标者i的出价,vi为待拍卖的物品对竞标者的效用,其具体数值只有竞标者知道,且服从于区间[1,2]上的均匀分布,vi~U(0,1),假设bi是vi的单调增函数。竞标者i的收益状况如下:

ui=vi-bi bi>bj0, bi

此处竞标者的效用函数ui不仅是本身禀赋的函数,而且还是其他竞标者出价bj的函数。假设最终胜出的竞标者的出价是b,标的物对他的效用是v,则竞标成功者的效用函数u的数学期望是Eu=(v-b)P(b>bj)+0×P(b>bj),而P(bj

以上推导出的对出卖方不利的情况在竞标者增多的时候,会逐渐改观。设其他条件都如前,但竞标者增加到n人,则竞标成功者的期望收益将是ui=(v-b)P(bj

将此定价过程应用到企业寻求贷款中时,只需将银行的“出价”――贷款利率作负号处理,即可得到如下结论:在“一价密封拍卖”机制下,n家银行竞标同一企业时,当竞标银行越多时,企业得到的将越多;反之,竞标银行越少,企业损失越严重。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当参与竞标者只有一家时,银行方得到最多,而企业将无利可图。因此,银行业的寡头市场不利于企业进行公平融资,部分企业的融资成本过高,财务负担过重。

(三)动态合作博弈定价。在上文分析中,情形一下本文假设只有一家银行;情形二下本文假设拍卖是一价密封拍卖,即竞标银行不知道彼此的出价;而在第三种情形中,将讨论竞标银行在合谋情况下的博弈模型。

为了便于分析,假设某寡头市场上仅有两家银行A和B,其提供的信贷产品除了利率不同之外无其他差异。市场的需求函数q=D(r),在无竞争条件下的利率为r1,在竞争条件下两银行均可将自己的利率降至r2。根据中国国情,本文假设市场需求q足够大,使得r1q1>r2q2。则在不合作的静态博弈下,两银行的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表1)

这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其纳什均衡解为(r1,r2),即博弈的结果为双方都选择将自己的利率降至r2,从而各获得收入r2q2。

然而,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间远非纯粹的竞争关系,在共同面对不利因素时,博弈双方很可能签署价格协议形成卡特尔,建立完全垄断市场,从而谋取更丰厚的利润r1q1。此时达到的结果与帕累托最优相差甚远,竞争机制已形同虚设。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1、在利率定价中,银行的规模对定价结果具有显著的影响,我国应改变银行“大而不倒”的现状,对规模过大的银行进行切分,降低其在定价中过高的操纵能力,促进定价结果的公平合理。

2、当银行的数目过少时,定价取得的收益将大部分为银行所得,企业融资负担过重,不利于扩大投资、促进企业的发展。

3、一旦市场中的寡头合谋形成卡特尔,市场将被该组织完全垄断,造成市场的无效率,导致贷款企业的福利损失。

要解决以上问题,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便是发展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民营银行的壮大,将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相对议价能力,形成充分竞争格局;同时,民营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差异性也能够降低合谋风险,促进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二、民营银行发展现状

目前,在不同类型的经济之间,产业准入政策有着很大的不同,非公有制企业投资在将进入银行业时面临着“限进”障碍,除了绝对成本、规模经济等经济性壁垒,我国更是对商业银行的建立实行了严格的政策壁垒,对机构设立、经营地区、业务范围等方面做出了严格规定。

在种种成文以及不成文的限制下,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举步维艰。2004年6月底,由中瑞财团的4大股东(神力集团、泰力实业、奥康集团以及国光投资有限公司)发起筹建“建华民间资本”的申请,但没有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复;2005年,央行在山西、陕西、四川、贵州四省才刚刚践行了民间资本放贷试点,民间资本起步晚且不受重视,一直发展缓慢。

三、发展民营银行的对策

(一)放开政策管制,减少所有制歧视。关于对民营银行的管制问题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努力在控制风险与鼓励创新之间寻求制度的平衡。但无论金融改革走向何方,其核心都应该是一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此,去年也有深入的阐释,“经济体制改革走到今天,碰到的问题千头万绪,眉毛胡子一把抓,有可能事倍功半,但如果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不仅可能事半功倍,甚至可能是十倍、二十倍。这种突破口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只有建立有限有效政府,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才能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二)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目前,全球共有78个经济体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存款保险制度,尽管其建立的时间各不相同,但在法律上或者监管中对存款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的已有74个经济体(即建立了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有人甚至将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看作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事实上,过去的30年里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增长了6倍多,由1974年的12个增加到2003年的74个。建立一个显性的存款保险体系已经成为专家们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出的金融结构改革建议的一个主要特点,而且国家层面上的强制性保险已成为一种主流,几乎所有的国家从一开始就建立了国家层面上的存款保险。而且,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强制要求所有存款机构全部加入保险体系的越来越多并成为主流形式。

长久以来,我国实行的都是一种“隐形存款保险制度”,国家没有对存款保险做出制度安排,但在银行倒闭时,政府会采取某种形式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因而形成了公众对存款保护的预期。但这种保障制度显然不适用于民营银行,公众对民营银行信心不足,可能抑制其对存款的吸收。因此,加快建立完备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提高民营银行资信度、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的重要措施。

(三)与外资银行联合。民营银行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本土化优势,但在业务创新方面缺乏高端专业人才支持,在经营管理方面又受中国传统思想制约,且许多根据历史得出的经验经营方法在新环境下已丧失了科学性。而外资银行拥有健全的管理体制,科学的决策机制和高效的经营理念,在风险防范和市场开发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其最大的障碍之一在于对中国本土市场及人情环境的陌生。因此,民营银行与外资银行联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合资银行的业务竞争力。

在银监发(2013)40号公告中,银监会明确规定,支持民间资本进入上海自贸区:“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在区内设立自担风险的民间资本、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并且“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参股与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中外合资银行”,此举无疑是对民营银行的重大支持。

(四)金融创新与服务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民营银行应该抓住自贸区的政策优惠,不断创新,拓展业务渠道,打开金融市场,才能获得并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在拓宽业务渠道上,应该改变依靠息差获利的传统营运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通过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增加业务收入;同时,注意对专业金融人才的培养,发挥自身的本土化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更多的新产品,在产品和服务上都有所创新。

四、结论

长久以来,我国的利率是由国家而不是市场决定的,市场机制无法发挥作用,也就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自1996年起,我国开始逐步推行利率市场化,全面放开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限制指日可待。然而,国有银行的庞大阵营所形成的事实上的垄断,则可能大大降低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福利。本文从企业申请贷款的角度出发,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引入博弈模型,分析了三种情况下的博弈结果。由分析结论可知,国有商业银行的寡头市场会大大降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竞争效应。除此之外,国有银行的产权不明晰、以及处理软信息时的劣势都表明,我国应大力支持民间资本,支持民营银行的发展。

然而,民营银行的发展在为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加大了经济的波动性,带来了诸多风险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影子银行实行有效的监管,其中重要的举措之一便是放宽市场准入制度,将一些地下影子银行纳入到正规金融体系中;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推行利率市场化,增加信贷规模,促进银行间的良性竞争。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民间资本的先天不足使得其在博弈中具有劣势,要促进民营银行的良性发展,促使银行业真正形成有效竞争,就要提高民营银行的博弈地位。首先,要放开政策管制,取消所有制歧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次,要加快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提高民营银行的资信度;再次,民营银行可与外资银行联合,形成优势互补,增强业务竞争力;最后,民营银行应开展金融创新,拓宽业务渠道,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主要参考文献:

[1]郑录军,曹廷求.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5.1.

[2]狄栋红.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成本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篇(3)

(一)民营银行发展的必要性

1、民营企业从现存金融机构融资较少,制约其发展。2005年千户民营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结果中看出,在关于“什么是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问题”中,3/4的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了“融资困难”,是所有选项中选择比重最高的。中央银行和银监局虽制定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但大银行从自身经营策略考虑,普遍对大企业“争贷”。据有关资料表明,国有股份制大银行把大多资金贷款给国有企业,而浦发、中信、民生等股份制银行也看中的是那些年产值1亿元以上,贷款额度在1000万元以上的民企,使一些有发展的中小民营企业望而却步。而我国99%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有关数据显示,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和出口总额的62.3%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反观我的信贷市场对于这些非国有民营企业贷款却很少。(表1)

可见,面对这么大的资金需求,正规金融机构给予的资金支持还远远不够。市场经济存在这么一条规律:当供给和需求均衡时,市场实现均衡。对于金融市场也同样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要求有更多新的金融机构出现来满足民营企业对资金的需要。现如今,金融市场上存在着民间资本雄厚,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实矛盾,因此对民营银行的呼声也就越来越高涨,面对这种需求,民营银行的发展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了。

2、地下金融渐具规模,对民营企业融资存在隐患。在江浙一带,民间资本的流动十分活跃,很多向银行借不到款的民营企业纷纷向地下金融借款,不可否认地下融资在某些方面刺激了当地的经济,但更多地给金融秩序带来了更多的隐患。例如,苏州盛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倪爱平,在太仓城市中心区开发“盛大花园”高档居民社区之安居工程,一二期已圆满完成,房屋抢购一空,但第三期工程因资金周转陷入困境,又向银行贷款不成,无奈之下,先后向民间借高利贷方式借款,但由于利息负担很重,最后公司不得不濒临破产。地下金融起源于民间信用,追求的目标更多地停留在“利”的层面上,靠道德约束,保障体制不完善,盲目追求利润自然会带来高风险,存在高隐患。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民间融资活动盛行是现有金融市场规模小,缺少中小银行的必然结果。

3、民营企业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仍有很大困难。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并非自发、独立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强制性体制变迁的结果,建立的初衷是为国有企业提供资金的支持。虽然民营企业的实际经营业绩普遍高于上市的国有企业,但国企却占据着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多靠“买壳上市”的方法上市融资,增大了成本,减缓了效率,再加之企业债券市场目前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和银行信贷的规模,发行公司债券也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见,建立并发展民营银行已势在必行。

(二)民营银行发展可行性分析

1、从微观上看,民间资本力量雄厚。民间投资在我国通常是指由集体、私人进行的投资活动,投资主体是个人,客体是民间资本,产权属于集体或个人,构成民营经济。亚洲开发银行(ADB)一份调查显示,我国的民间资本总量很大,已达11亿万元。有资料显示,我国地下钱庄自己至少有上万亿元,私募基金总额超过8000亿元。近几年来,“炒房团”、“炒煤团”、“炒油团”,都是私募资金“躁动”的典型表现。由此可见,我国民间资本容量是巨大的,这笔巨大的民营资本如果能正当使用,将成为发展民营银行必要的资金支持。

2、从宏观上看,政策法律日趋完善。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政策法律规章也在不断细化,央行《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指出:民间金融具有一定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减轻了中小企业对银行的信贷压力,转移和分散了银行信贷风险;原国家计委的《关于促进和引进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指出:“除国家特殊规定外,凡鼓励和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领域,均鼓励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2006年的工作会议上表示,银监会将积极引导民营资本等国内外资金参与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并明确表示民营资本可以参与到银行重组中去。法律法规的颁布为民营银行的建立铺平了道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基础。

(三)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制约分析

1、信用缺失问题仍然存在,制约民营银行发展。金融业是一个讲求信用的领域,作为融资的中介机构,自身要讲求信用外,同样要求服务对象有较高的信用。从我国的市场环境来看,信用缺失是普遍现象,人们的信用意识尚未建立,假冒伪劣、财务造假、逃废债务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有些民营中小企业。在此情况下,人们很难将民营企业同信誉良好划上等号,而要为之服务的民营银行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所以,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建立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是十分必要的。如美国有世界著名的穆迪、标准普尔等大的信用评级机构,为整个金融界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信用保证。所以,我国社会信用问题也亟待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为民营银行的建立扫除障碍。

2、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无法成为保护民营银行的屏障。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力度还很薄弱,监管多停留在表面,不够透明,这也是造成之前国有银行大量不良资产原因之一。现在对金融机构风险的管理还只是一些简单分摊或独自承担,尚未形成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的补偿制度,同样缺乏后续的补偿机制。监管的范围应当全面,监管的手段应当合理,监管的权力更应独立,真正体现监管对金融的保证作用。建立的监管制度不仅应适用于大银行,也应同样适用于民营银行,给予同样的竞争空间,创造公平的外部环境。

3、市场化程度不高,无法为民营银行提供自由发展平台。为了让市场能够更有效地调控金融市场,市场自身就应更有效,市场这个外部环境就要能及时、准确反映各种信息,不对民营银行的决策有误导。其中,利率市场化就更为重要,作为金融市场上唯一的交易对象货币的价格,利率应更为真实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这样才能让资金在不同金融机构的流动平衡,营造更为公平的外部环境。

二、民营银行发展效益分析

(一)民营银行发展的宏观效益分析

1、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拉动国民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民营银行的建立会大大拓宽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一直束缚他们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中小企业又绝大部分属于这种产业结构,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发挥我国产业结构的比较优势,所以民营银行必然以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及主要对象,民营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把民间巨大的资本转化为对民营企业的投资,形成巨大的聚集效应,从而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2、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安定社会。据统计,从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看,全部劳动力的65~81%在中小企业就业,每千人中小企业数量为40~55户,企业的平均人数在9~15人之间,中小企业就业方面的贡献很大。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形势不乐观,竞争很激烈,发展民营银行解决束缚民营经济的资金问题,民营企业才能更快速的发展,才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缓解我们现在的就业压力。只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安定,国家才能发展。

3、加快金融改革开放,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完善。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提法,全面的金融开放包括:取消信贷控制、金融服务业自由准入、银行具有经营自、银行产权实现私有化、国际资本可以自由流动。民营银行的建立与金融服务业自由准入、银行具有经营自、银行产权实现私有化息息相关,在金融改革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同时,还有力地推动了其他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

(二)民营银行发展的微观效益分析

1、打破金融垄断,与国内银行分工合作,提高效率。我国金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金融垄断,致使效率一直提高缓慢,高起点民营银行的建立对大股份制银行来说是一种挑战。在民营银行建立初期,民营弥补了大银行对民营企业资金支持小的缺陷。这种分工合作可以让金融市场更完善,提高了效率。随着进一步发展,在业务交叉的地方,同样也会有竞争,只要建立的民营银行产权明晰、组织治理结构有效、市场化运作,那么市场在大银行和民营银行之间优胜劣汰促使大银行也要改革创新,最终两者都会进步。

2、有效抵御外资银行进入的巨大冲击。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限制逐步取消,外资银行的加入势必会引起新一轮信贷市场的竞争,而外资银行也声称,民营企业也是他们打开中国市场的一扇窗。面对咄咄逼人的外资银行的进入,有人担心国内股份制大银行都能否抵御住这场冲击,更不要说民营银行了。

其实,竞争力的强弱不取决于规模的大小,而取决于运营的机制,许多民营企业打败国企,外企的事例就是佐证。可见只要我们培育起的民营银行有先进的机制,就能与之一较高下,与国内其他银行共同抵御冲击。

篇(4)

关键词:民营银行;产业互补;路径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改革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以及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与发达国家的民营经济相比,我国民营资本在作为市场经济核心的金融体系中,存在参与程度较低,金融压抑现象较突出等特点。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将广泛进入,国有商业银行在短期内也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战略性市场退出,在此背景下分析完备、安全的金融体系的构建,探讨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金融业将逐步对外全面开放,面临的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冲击将更加猛烈,发展民营银行并非权宜之计,而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战略性步骤,从我国当前情况看,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体现在: 

1.1构建现代金融组织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现代金融组织系统应该是包括国有制、股份制、合作制和民营机制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体系。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促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客观上要求发展民营银行等非国有金融机构。当前个体、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客观上要求金融机构为个体和私营经济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国家也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服务力度,但由于体制等方面原因,政策效果并不明显,个体、私营经济的融资环境并未得到改善,缺乏金融支持是制约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想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关键在于我国金融业要按照生产决定流通、经济决定金融的规律调整经营战略。 

1.2提高我国银行业的产业互补性优势 

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使大企业容易得到低成本贷款,同时有利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的进行。在信息处理固定成本的分摊方面,大银行为大企业提供贷款是理性经济人的行为。相对应的是在信息处理固定成本分摊原则下,中小企业难以得到低成本融资。发展民营银行,可以在比较优势分工原则下,与大银行在产业分工上形成协作与补充。大银行获得中小企业的信息成本高,缺乏灵活性。而民营银行分散在各地,对中小企业情况较熟悉,获取信息的成本较低,运作灵活。这样民营银行的出现将弥补大银行服务的遗漏,为中小企业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1.3解决三农发展金融需求的问题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中,存在着角色转换滞后的问题。在原有机制下形成的信用机制,非公有制经济被排除在社会经济制度之外,无法获得国有经济得到的信用安排。截止到目前的金融改革,并没有突破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信用关系,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很难向三农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发展民营银行,可以优化现行金融体系下的信用机制,改变对三农发展金融服务短缺的现状,促进三农的健康良性发展。 

1.4发展民营银行,是实现积极财政政策逐步退出的最优选择 

虽然我国目前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均在国家可控范围内,但都达到历史最高记录,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相机退出。积极财政政策的逐步淡出,将使社会总投资减少,社会总收入也随之减少。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发展民营银行,以利润最大化引导投资,可以弥补因投资减少所带来的社会总收入减少。从这个角度看,发展民营银行为当前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发展民营银行的制约因素 

 

我国具有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但现实中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缓慢,是因为诸多制约因素(如民营银行设立方式的选择,各阶层利益关系的协调等)限制了民营银行的发展,分析制约因素并以期为民营银行发展政策制定者提供思路。 

篇(5)

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组成,民营银行在金融发展与经济进步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民营银行资金比重增长迅速,近些年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民营银行属于民营企业类型,所以在很多方面处于弱势,如市场准入方面或者资金、信用等方面。民营银行并不具备完善的信息网络,在互联网时代下,民营银行受到很大冲击。互联网同样为民营银行带来很多发展机遇,尤其在市场资源重新配置基础上,民营银行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利用大数据作为桥梁积累更多用户,打造全新型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拓宽发展渠道。

一、互联网民营银行发展背景

互联网民营银行发展主要从2014年12月29日微众银行上线开始,作为腾讯牵头的国家首家互联网民营银行,打开了金融机构发展的新大门。在随后的发展中,互联网民营银行顺利通过测试运营成为金融市场发展关注的焦点。互联网民营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普惠金融服务,帮助其缓解金融压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根据2017年互联网民营银行统计数据分析发现,当前规模最大的微众银行总资产已经达到917亿元,净利润实现15亿元。富民银行在互联网银行中增长速度最快,相较于2016年,2017年增长670%,净利润增长500%。互联网银行积极打造个存小贷发展特色,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互联网银行数据统计,与中小企业相互依托,在信息化时展市场中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互联网民营银行发展优势

1.增加民营银行经营灵活性

互联网民营银行主要通过现代化数字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相结合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互联网民营银行将所有权、经营权调整更为灵活,凸显互联网民营银行特色,民营银行真正作为独立体在市场经营中发展,金融作用更明确,提高互联网民营银行在市场发展中的竞争力,服务能力更强。

2.降低民营银行运营成本

互联网民营银行的发展,协调民营银行发展结构,增加民营银行发展灵活性基础上,帮助民营银行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能够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互联网民营银行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实现民营银行的网络交易,减少民营银行网点人力资源以及运行资金的投入,发挥民营银行经营独立性,发展投资渠道增加。民营银行的主要投资对象为小微企业,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多融资活动,解决融资问题。

3.打造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互联网民营银行的迅速发展,致力于小微服务研究,弥补现有银行中对小微服务缺失的不足,打造了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这是互联网民营银行发展的重要优势。互联网民营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与国有银行实体机构之间互为依托,充分发挥互联网民营银行的便捷性优势,在发展竞争中不断创新,推动银行体系的改革。政府大力支持互联网民营银行发展,主要目的是利用互联网民营银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其注入新鲜血液,通过民营、三农经济的结合改善经济发展薄弱环节,解决三农发展融资难的问题。互联网民营银行在此基础上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与三农经济的合作降低交易成本,有效控制运营,为后期银行体制优化,金融市场调整以及民营银行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与积累经验。

4.帮助民营银行提高创新能力

民营银行创新是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重要手段,互联网民营银行结合基本发展需求与金融产品内容不断创新与升级,制定运营成本有效控制手段,积累更多服务经验,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互联网民营银行的创新,还体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上,通过公众平台公开民营银行金融产品相关要素与信息,了解大众需求,打造个性化产品,提供更多便民服务,如远程开户、线上缴费以及人脸识别等。

三、互联网民营银行发展挑战

1.民营银行信用基础与人才比较匮乏

对于当前的民营银行来讲,虽然积极进行互联网技术应用,打造互联网运行平台,但因为民营银行属性以及金融服务等,直接影响民营银行的信用等级。加上民营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信用基础主要通过与客户的合作长期磨合为主,但在利益关系长期博弈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信用问题,所以整体的信用基础比较薄弱。缺少国家信用担保,没有独立的信用体系与征信系统,这些都是互联网民营银行发展的挑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融资渠道增加,民营银行的专业人才问题加剧,虽然通过在高校不断储备人才,但受到国有银行管理印象与教学理念的限制,储备人才对于互联网民营银行运行缺乏专业性,这方面也增加了互联网民营银行的发展难度。

2.民营银行金融存款、贷款对象、目标客户方面的挑战

对于互联网民营银行来讲,在金融存款方面处于弱势,尤其是传统社会存款明显少于国有银行。互联网民营银行发展正在探索阶段,社会公众对其的认知度较低,像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缺少完善的存款利率制度,金融存款渠道拓展受到限制。民营银行贷款对象方面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互联网民营银行作为新型模式,贷款对象增多,但主体依然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抗风险方面能力不足,影响互联网民营银行的健康发展。目标客户的培养与维持是银行长远发展运行的基础,互联网民营银行发展中,在目标客户稳定性方面存在不足,不仅目标客户群体扩展缓慢,还会出现客户丢失的现象,这对后期发展极为不利。

3.风险管控经验不足监管难度大

对于互联网民营银行来讲,在发展中面临风险管控不足的挑战,加上监管难度较大,经营管理不到位,限制民营银行的发展。民营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服务机构,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业务趋同,民营银行在很多方面受到发展限制。互联网民营银行增加公存公贷、小存小贷等多种金融业务,虽然创新了发展模式,但在监管与风险控制方面还没有进一步升级,影响民营银行发展与交易公平性,风险隐患增加。

四、互联网民营银行发展策略

1.调整互联网民营银行发展运营思维

互联网民营银行发展建设中,为了更好地经营与发展,必须转变互联网民营银行运营思维,调整传统用户导向模式,明确民营银行服务方向,结合互联网技术,打造系统的民营银行导向价值链,引进全新经营管理理念,发挥民营银行金融服务价值。互联网民营银行创新管理模式,调整运营思维过程中,提高对互联网技术的重视,发挥其在信息统计与整理方面的优势,及时为客户提供需要的信息,保证信息及时性,随时了解客户需求,真正做到民营银行金融交易透明化。例如,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利用互联网商业生态作为载体加以运行,引进大量信息化技术,积极进行数据分析创新,互联网色彩浓重,以轻资产、重科技的管理模式,为互联网民营银行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模式与发展空间。运营思维调整还体现在银行权利与用户权利的转移,尊重客户权限,坚持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真正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

2.提高互联网民营银行公众信任度

互联网民营银行经营与发展期间,必须认识到公众信任度的重要性。提高公众信任度,定期进行市场调查,客观认识市场发展情况,不断整合金融业务,为客户提供更多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真正让社会公众认识到互联网民营银行发展进步,帮助大众能够主动了解民营银行,接触民营银行,以此为互联网民营银行的发展积累更多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公众对民营银行的信任度。在此基础上强化互联网民营银行的盈利体系,创新模式基础上抓住互联网民营银行盈利契机,适当进行体系调整,将已有金融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提高互联网民营银行的品牌号召力,以此增加其发展优势,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准确对互联网民营银行金融业务进行判断,科学规避业务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积极拓宽互联网民营银行的盈利渠道,增加银行利润的同时提高银行信誉度。做好金融业务对接工作,合理安排互联网民营银行的资金,准确分析经济发展趋势,实现与传统银行经营的无缝衔接,获取更多银行发展资源。

3.完善互联网金融平台增加互联网金融业务

大力发展互联网民营银行期间,在当前发展基础上必须更好的完善互联网金融平台,提高金融平台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技术水平,加大业务推进力度。协调互联网金融资源,利用平台为基础,实现资源开放性,不断探索更多金融合作机构,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与银行客户之间实现共赢。调整互联网民营银行资金结构,突破资金方面的发展限制,针对金融市场进行全方位战略规划,提高服务水平。增加互联网金融业务,引入更多金融技术与复合型人才,有效融合银行业务、互联网技术,增强互联网民营银行的运营能力。通过金融平台的完善与核心业务的优化,提高金融业务的信息化,真正为互联网民营银行发展带来更多优势。

4.打造全面性监管体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解决互联网民营银行的监管问题,打造更加系统、全面的监管体系,认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尤其是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下,互联网民营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增加。互联网民营银行发展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去提高自身风险意识,制定系统的风险防范方案,总结更多民营银行监管经验。加大风险防范与监督宣传力度,互联网民营银行风险防范意识提升的同时还要提高公众风险意识,真正做到内外部的有效监督。对于监管体系的完善与升级,从监管机制、法律制度等方面着手,注意金融业务服务监督,及时排除风险隐患。根据制度引导帮助互联网民营银行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民营银行的发展,扩大民营银行在银行体系发展中的空间,将民营银行发展创造更多机遇。当前民营银行在发展中受到互联网技术与复杂金融市场的影响面临发展挑战。结合当前互联网民营银行发展现状,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展优化,创建完善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银行发展中的优势,及时排除民营银行发展风险,凝聚发展力量,创新发展思维,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蒋煦霖.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民营银行发展模式及策略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

篇(6)

0 前言

在高度市场化的今天,民营银行也面临着继续发展的问题,金融领域改革步伐加速就更加需要民营银行进行深入地变革,以此来实现对市场、发展和社会的适应。应该从长期困扰民营银行的相关问题研究入手,为民营银行发展创设一个空间,开辟有利于民营银行发挥功能,实现不断增长的环境,以创新与改革为手段加速民营银行的进步,使其成长为银行体系中最具有活力和潜力的部分,形成对银行和金融改革的支撑。

1 民营银行的概述

1.1 民营银行的定义

根据行业的研究成果和社会上的共识,本研究将民营银行定义为:有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以市场化方式进行银行治理,以服务市场和服务生产为主要目标的商业性质的银行。由于民营银行没有国有商业银行过重的负担,特别是民营银行与民营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因此,民营银行具有显著的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根据近二十年的发展经验,民营银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逐步转变成社会和建设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民营银行的发展历程

民营银行发展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上世纪末,在市场化经济体系逐步建立的过程中,传统的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社会上大量的民资有加入金融服务领域的需要,1996年成立的民生银行就是这一时期发展和市场的必然结果。第二个时期是新世纪开局前十年,以发达地区民营银行的大量出现为代表的新阶段得到了确立,民营银行有了数量与规模上的增长,并逐步成为支持民营经济的主要新兴力量。第三个时期是2010年以后,国家看到了民营银行的优势和发展潜力,颁布了"国十条"和"金十条",这使得民营银行的发展有了政策性的指引,民营银行获得了爆发性增长,截止2013年民营银行的数量已经达到36家,并且还有相当多的企业正在申报民营银行的资格。

2 民营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营银行的信誉问题。民营银行是自担风险的商业性质的银行,没有信誉将很难实现资金的融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对于民营银行的认知还不够充分,出现了民营银行信誉基础方面的问题,很容易因信誉而出现挤兑和筹资困难,影响民营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2)民营银行的关联交易问题。在民营银行投资的民资中有一部分资本将民营银行作为提款机和圈钱工具,因此存在着大量的关联交易现象,这不但会导致交易公平性的下降,而且容易给民营银行造成金融风险,形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3)民营银行的经营问题。银行是技术、管理、资金密集的企业,需要大量的管理、业务和经营人才,而民营银行没有长期的经营经验和全面的管理群体,导致民营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各种风险,极容易发生民营银行的经营性问题。

(4)民营银行的流动性问题。一些民营银行为了增加流动性采用了各种措施来吸纳公众存款,这导致民营银行筹资成本过高,进而影响到民营银行发放贷款,可能出现民营银行的"钱荒",这种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会影响到民营银行的成长和发展。

(5)民营银行的退出问题。在金融市场竞争中,应该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淘汰不合格的民营银行,而当前民营银行没有必要的推出机制,这会引起民营银行的恶性竞争和短视经营,不但不利于民营银行的发展,而且容易给社会造成金融上的不稳定。

3 发展民营银行的措施

(1)推出民营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民营银行只有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才能对存款人的利益进行保障,存款保险制度是民营银行妥善解决自担风险问题的第一步,应高度重视。

(2)加强民营银行的监管力度。对民营银行监管要体现在对民营银行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的完成情况的监管。密切关注民营银行的资产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指标。监管民营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会计结算制度。

(3)加大对民营银行的政策支持。要从税收上对民营银行进行扶持,对涉农及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性贷款贡献大的民营银行进行补贴,通过高层次银行从业人员对民营银行进行辅导和帮助的方式加速民营银行的发展。

(4)完善民营银行的法律法规。新时期应该要设立明确的与民营银行配套的法律法规,使民营银行从设立、经营到退出的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起到对民营银行的保驾护航的作用。

(5)建立民营银行的退出机制。对有重大风险的民营银行进行强制性地清理、关闭或兼并、重组,以退出机制为打败堵住向社会转嫁风险的渠道,迫使民营银行努力审慎经营。

4 结语

民营银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金融改革重要的突破口,应将促进民营银行的发展作为当前工作的一个重点。

篇(7)

自1996年,我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成立至今,我国的民营银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不容忽略的是,在我国金融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民营银行的管理机制,信用环境等,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本文将从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发展探讨,问题分析三个方面就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展开讨论。

一、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1、资产类业务的业务范围及业务创新

资产类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资产类业务在当前我国的民营银行业务中占有较大比重。我国民营银行的资产类业务主要包括贷款业务(公司贷款业务和个人贷款业务),证券投资业务等,其中以贷款业务为主。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信托业及租赁业等的快速发展,金融“脱媒”步伐加快及民营银行自身高速的资产扩张与贷款的高速增长,我国民营银行的贷款业务占比,较往年已有所下降,但在全部的资产类业务中仍占据着大额的比重。

针对民营企业而设立的公司类贷款业务是我国民营银行获取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公司类贷款的缓慢增长,我国民营银行加快了公司了业务的内部调整。大多数商业银行开始从客户群体和产品等方面就其的贷款业务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和拓展。其中民生银行针对贸易融资业务与物流,资金流相匹配的特点,建立了与之相匹配的信贷模式,进一步调整贸易融资信贷政策,推出了国际业务服务品牌“财智国际”,涵盖了与企业国际贸易相关的所有服务功能,并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推出了多款“商务套餐”。

2、负债业务及业务创新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通过对外负债方式,筹措日常工作所需资金的活动。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和中间业务的基础,我国民营银行主要经营的负债业务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可转让定期存单,可转让支付命令存款帐户,自动转账服务存款账户和掉期存款等。

二、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探讨

1、打造零售业务和理财业务的竞争优势

首先,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我国的民营银行应针对银行卡业务设立信用卡中心,并根据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推出具有针对性的银行卡业务,对银行卡的功能进行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公司化的细分,从功能,服务,品牌,客户等全方位入手,提升银行卡业务的竞争力。其次,适当发展资产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接受银行客户的委托,安全保管客户资产,并对客户委托保管的提供资金清算,会计核算,估值及监督等服务。再次,还可针对我国居民的收入情况推出个性化的个人理财产品,即根据客户收益要求及风险偏好的不同,将个人理财产品的项目(如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等)进行个性组合。

2、拓展中小企业业务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制度的改革,中小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南部沿海地区如雨后春笋一般有了长足的成长。中小民营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有更多的金融机构为民营经济提供资金服务。由于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接待审批层次繁杂,办公效率不足,使得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着贷款难,融资难,融资慢等一系列发展问题。这种现状无疑为我国民营银行的借贷业务提供了大量的潜在客户。我国的民营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应扬其长,避其短,致力于完善和丰富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业务产品,还应将信贷业务产品与支付结算,网上银行,企业理财,现金管理,税费,托管,企业主和员工个人理财等中间业务,零售业务以一条龙服务的模式的加以规划和拓展。如:招商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设计并推出了“三兑”融资(“物权兑”,“货权兑”,“帐权兑”)网上企业银行点金成长版等“点金成长计划”系列金融产品组合。广发银行也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推出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新品牌“好融通”,为企业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信贷服务。

三、加强贷前审批和贷后审查

加强贷款管理是降低我国民营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最佳方法之一。对贷款的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1、健全贷前审批制度

贷前审批制度可以防患于未然。针对贷前审批,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对借贷主体,即借贷人的偿债能力进行核查,考察借贷个人的收入水平,借贷法人的盈利能力,资产负债比例,公司运营状况等指标,对借贷人的还贷能力进行考察及测评;其次是针对借贷客体,即借贷项目本身的可行性和赢利性进行审核,应考察贷款项目的建设条件是否能够满足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需的技术力量,设配供应等要求,考察贷款资金投产后所生产的产品寿命周期是否与贷款期限相协调,市场需求与产品的供应是否相一致,考察贷款项目是否具有科学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并应协同对贷款项目进行财务分析,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测评。

2、完善贷后审查和贷款回收制度

贷后审查制度是保障贷款能有效收回的重要手段,贷款发放后,民营银行应定期对贷款人执行合同的情况及贷款人的资信情况进行追踪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贷款人是否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贷款人的资产负债变动情况,抵押物占管情况,贷款项目的建设进度等。期间,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以保障贷款的收回。针对不能及时还贷的分期还贷借款人,民营银行应根据其所滞还的金额及滞还的时间长短处以不同额度的罚款,以示警戒。

参考文献:

[1]陈岩.中国民营银行行动纲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200-212

[2]徐滇庆.民营银行200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2-33

篇(8)

(一)公众信任度低衍生经营困境银行的信用信誉在其经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对于一些规模较小、实力相对较弱的民营银行,影响民营银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银行的信誉度。银行的最基本的业务是存款业务,因为没有存款,就不可能有发放贷款和办理转账结算等业务,没有这些业务,银行的基本日常经营业将不能正常周转。但是,银行要发展其存款业务,从社会上吸收存款,首先要获得民众和企业对银行的高度信任,使其能够放心的把手中的闲余资金存到银行。所以得不到企业和民众的信任,银行的信誉度较低,银行将面临信用信誉风险。第一,我国民营银行作为金融改革的新生儿,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民众在观念上很难迅速接受。第二,我国现有的具有民营性质的民营银行存在发展规模小,网点比较少,不健全的相关法制系统,银行股权分布不合理等现状。第三,又没有强大的国家信用做后盾,难解民众后顾之忧。所以民营银行在取得企业和公众的信任上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行业竞争压力大和生存空间严峻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业作为特殊的服务业竞争也日益激烈。在现存的大环境下,民营银行在资产规模、营业网点、市场份额和信誉度等方面都处于相对竞争劣势。2013年,国内社区银行迅速发展,民生银行也采取了相应的金融发展战略,大建社区支行和自助服务网点。截止年底,网点数量高达3305家。同时,其他大型股份制银行均制定出社区支行发展战略,并且成果显著。随着股份制银行纷纷将社区支行网络作为转型经营方向,留给当前5家试点民营银行的业务空间越来越小,生存空间越发严峻。

(三)股权结构安排不合理民营银行作为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其股权结构安排的合理性将会对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现实情况来看,民间资本股权结构安排往往会出现股权分布倾向集中,使得民营银行的经营权只掌握在个别人手中。这样容易引起关联贷款、关联交易,造成贷款唯亲、贷款唯熟,从而大大提高了信贷损失的可能性。从首批5家民营银行来看,微众银行70%的股权掌握在三家企业手中,其中腾讯一手独大,占比30%;华瑞银行有两大股东发起设立,其中第一大股东均瑶集团占比30%,是第二大股东的两倍。股权不够分散,银行很可能成为控股企业的“财务公司”或“提款机”,公司治理很难规范化。

二、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对策研究

篇(9)

一、民营银行的定义与优势

民营银行是指由民间资本控制与经营的,权、责、利统一的现代金融企业,或者说民营银行是以民有、民治、民益、民责为基础的由民营资本控制与经营管理的责任、权力、利益统一的现代金融企业。

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具有的优势是:(1)发展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因为它以民营经济成分为主,受政府影响小,可以自主决定经营管理业务发展,自由任命人事,有效促进民营银行的长远发展。(2)服务理念具有商业性,民营银行可在法律框架内最大限度的克服国有商业银行坐等顾客上门的弊端。(3)由于民营银行规模小,经营管理费用少,所以其具有一定程度的信息和成本优势。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银行,它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打破了银行业长期垄断的现象,促进金融市场公平竞争。在发展民营银行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金融机构发展经验,吸取他们的教训。

二、国内外民营银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一)台湾民营银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1、台湾民营银行发展的经验

(1)台湾采取渐进式的银行民营化策略,稳步实现改革。台湾的金融自由化一直是按部就班分阶段进行,公营银行民营化分三个阶段推进:“当政府资本低于 50%时,该事业法令规定上由公营事业转为民营事业;第二阶段政府持股不及50%,但对公司营运仍具决定性的影响;第三阶段政府持股己无法控制、影响该事业,即政府持股变成纯粹持有资产的一种形式。”

(2)通过在放松管制的过程中加强金融监管的方式,来减轻放松管制带来的震荡。台湾在推行银行民营化过程中,一直没放松对金融的监管。不管是新设民营银行,还是公营银行的民营化,台湾政府实施每一重要举措之前,都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书。而后,随着民营化逐步深化,台湾政府也在不断进行监管创新。另外增强银行的内部监督功能,并加大了违反银行法的处罚力度。

2、台湾民营银行发展的教训。台湾新设立的民营银行数量过多,直接导致银行间竞争过度,进而引起银行市场占有率普遍偏低、经营困难加大、收益下降,严重影响了整个银行业的效率提高。

(二)美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的银行业以民营(私营)银行为起点,民营银行一直贯穿于银行业发展的始终。所以从美国银行也发展历史可以看出:

1、不断发展的民营银行逐渐成为美国的主要银行形式,伴随着日渐成熟的市场机制,她显示出比国有银行更高的效率。同时,在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思想的影响下,还存在一些国有金融形式弥补市场机制失灵所引发的问题。

2、政府与民营银行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在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通过将私有金融国有化,来实现国家对金融资源的控制,短期内成效显著,但时间长了会产生例如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金融机构缺乏活力等负面作用。一旦经济恢复时,处于平衡发展时期,应恢复民营金融机构的本来面目,使市场机制真正发挥作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三、我国发展民营银行需要应对的挑战

民营银行虽然有其优势,但在发展民营银行的过程中除了要积极学习外国的民营银行的经验汲取教训,还要结合我国特有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充分全面考虑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所具有的特殊风险,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风险。风险主要表现为:

1、公众信任风险

银行是依靠信用进行经营的特殊企业,公众对银行的信任与否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在改革中新产生的民营银行,还没有建立起充足的公众信任度。另外,由于缺乏国家信誉支持的保证,民营银行的公众信任风险可能会大于现存的5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应该凭借其优质、真诚、周到的服务来确立自己的信誉,尽快建立起公众信任。同时,可以考虑在民营银行间建立存款保险体系,在银行内部建立一定比例的备付金制度,做好资金的准备工作。为了更好地发展民营银行也可以开放同业拆借市场来得到短期或隔夜的拆借资金,以便民营银行更好地经营。

2、行业竞争风险

民营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着很大的同业竞争压力。因为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分支机构少,结算渠道不畅,资金实力有限,资金筹集渠道受限。并且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国外银行的涌入,都会使得竞争主体增多。民营银行如果不能走在市场的前列,则会很有可能失去客户和市场份额,难逃被兼并收购的命运。在应对同业竞争风险时,民营银行可以考虑:一方面从高起点入手,尽量绕开一般领域,将发展领域定位于客户需要而传统银行暂时无法满足的地方,例如,网上银行领域。另一方面,民营银行要充分认识到其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共生配合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整合业务流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机制,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3、银行资本不足带来的风险

资本金显示着一个银行信誉的高低、经济实力的大小,是补偿意外损失、维护存款者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资本金的多少与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成正比,资本金充裕,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强、信誉度就高,反之相反。根据民营银行的特点可知它的资本金来源渠道有限,资本金的扩充也存在一定困难,虽然上市发行是增加基本金的一种方式,但是上市、配股的限制又很多,周期也较长,难以在短期弥补资本。应对资本不足带来的风险,民营银行可以在成立初几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用税后利润补充资本金,把盈余公积转增为股本或者配股等方式来扩充资本。

4、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

民营银行的主要宗旨之一就是服务中小企业,为他们提供贷款。然而民营银行与中小企业间信息不对称,民营银行很难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负债率较高,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假借破产之名,逃废银行债务,或是逃避银行监督,在资产评估清算上“做手脚”,或是采取各种手段悬空银行贷款。民营银行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降低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①在国家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的条件下,银行与贷款担保机构需要紧密配合,提高担保方式的效率进而提高贷款的安全程度。②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资信状况的评价体系,强化内部监督和制约功能,健全贷款风险防范机制。

尽管首批民营银行的诞生还有一段路程要走,面对的挑战也很多,但只要在充分吸取国内外民营银行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民营银行终会成为银行业中的重要部分。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会给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并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金融生态环境,有效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首批民营银行的成立同时也向世界昭示,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会停止,步伐会更加坚定。

参考文献:

篇(10)

一、民营银行发展的难点与对策

近年来,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我国民营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规模和比重越发凸显,与此同时,在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也渐渐加入我国市场,从而对原有银行业的竞争能力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基于以上两方面主要因素的影响,优化银行业整体结构,打破金融垄断局面,丰富金融机构多元化,来发展民营银行,使之成为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对于我国银行业发展势在必行。

2014年7月25日,腾讯、百业源和立业为主发起人成立的以重点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为特色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正泰、华峰为主发起人成立的定位于主要为温州区域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区居民、县域三农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温州民商银行;华北、麦购为主发起人成立的以对公业务为主要内容,在天津为发展基础的天津金城银行,这三家筹建民营银行的申请获得了银监会正式批准。

二、民营银行的作用以及发展的重要性

1.民营银行的作用

(1)有利于规范民间借贷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国家现在的金融体系很难满足中小型企业的资金要求。并且充足的居民储蓄以及相对比较少的储蓄投向促使了民间借贷的流行。

民间借贷活动一直隔离在金融体制之外,处于隐蔽地带,缺少监管体制,风险极大。针对民间借贷,只有将其进行积极引导,不断规范化、合法化,把一些状况较好的民间借贷组织融合建立成民营银行,把它融入到金融管理体系中,成为解决民间借贷问题的良好途径。

(2)能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发展民营银行对促进改善企业资金问题有重要影响。首先来说,民营银行与中小企业在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方面互相照应,可以实现互补。我国现有的国有大型银行明显向大型国有企业和其他发展较好的重要行业的偏好。中小企业不大、资金要求小、财务状况差,银行对其放贷的成本较高,利润少,因此很多时候都得不到大型银行的信任。民营银行的规模也较小,在信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方面也相得益彰,能很好的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2.发展民营银行的重要性

(1)提升竞争力的需要

外资银行的压力迫使我国以发展民营银行为突破口进而提高国内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根据中国入世协议的要求,到2006年11月中国必须允许外资银行到中国开展经营人民币业务,并且不能设置限制。在优秀人才与优质客户上的争夺中,我国银行竞争压力空前巨大。发展民营银行则可以为我国银行业注入新鲜血液,通过“鳃鱼效应”推动在原金融垄断背景下的国有银行感受到来自外资银行和国内民营银行的双重压力,从而增强其管理与服务,推动我国银行业的优化升级,从而提高竞争力。

(2)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民营经济的规模和比重不断增加的现状下,使得我国发展民营银行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信贷结构的不平衡,让广大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重重。民营企业没有充足的信贷资金必然影响其发展与生存,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严重后果。

(3)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要求

一直以来,我国地下钱庄和非法金融活动十分猖獗,屡禁不止,在东南沿海一带,地下金融的规模大,严重阻碍了市场的正向发展。非法金融效率低,规范性差,缺少监管,还有着巨大的金融风险。综上所述,我国大力发展民营银行是迫在眉睫,是时代的趋势与潮流。

三、民营银行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

2010年,国务院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颁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年5月26日,银监会了旨在加大对民营的资本支持力度和让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创造良好政治环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

随着银监会的批复,民间资本开办民营银行的政策性限制开始破冰。但是民营银行在发展道路上依然面对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1.一些民营银行的破产可能会对资本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既然上述三家银行能够在各个试点企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么它们必然在出资人的资质上以及能够操作的银行业务的范围上看都存在自身独有的竞争优势。而在现有政策制度下,民营银行数量自然会出现激增,不同的民营银行的经营情况也自然会有好有坏,其中一些经营不善的民营银行可能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迅速被市场所淘汰。但我们也知道,民营银行的存在是立足于民间资本市场的,国家针对民营资本市场的调整与管控又具有现实性与必要性。所以,民营银行需要能够良好长期的经营,从而对民间资本市场创造出积极的影响。那么,针对一些经营不善的银行破产对资本市场所造成的冲击一定就一定要及时的管控与规范。

篇(11)

关键词 民营银行 问题 对策 市场定位

一、民营银行的概念及发展的必然性

民营银行是由民间的资本来经营与控制的,它是集权利、责任和利益为一体的统一的现代金融性企业。

民营银行的发展可以给民营经济提供宽裕融资的渠道,丰富和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的内在结构,有效的分配金融资源,而且也可以改善由于国有银行垄断所造成的低效的金融资源配置;迫使国有银行进行更深化的改革[①],提高国有银行的生存能力,改善贷款过度集中的现状,优化资源的配置,来化解银行业的风险[②]。

二、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制度不健全。市场准入后的民营银行发展格局将呈现数量多、分布广以及扎根基层,这一发展格局将会我国现有的银行监管体制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金融体制的制约。与国有银行等大型银行相比,民营银行是属于私有银行,很难得到有效政府有效的支持。

(三)信誉的缺乏。国有银行的信誉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得来的,而民营银行发展时间短,给人们的信任感与可靠度要比国有银行低的多。

(四)相关人才匮乏。在我国,民营银行还处于发展初期,目前中国金融人才的供给是远满足不了高速发展金融业的人才需求的。

三、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对策

(一)监管制度的完善[③]

1.针对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

(1)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仍属于开始阶段,还急需要国家的各种政策优先保护才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下来,在初期我们可以选择向发达国家借鉴相关的经验,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逐步去摸索出具备我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2)实施严格的存款保险制度。国家已颁布《存款保险条例》,于今年5月1日已正式开始实施。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给予其优待,待其成长起来后再给它自主的发展。地方政府对民营银行的高度重视,既有争取对金融进行管理的职能愿望,又有着对金融调控的金融动力[④]

2.建立严格的金融监管制度[⑤]。我国民营银行具有灵活性高,机制活,专业性强等优点,但是由于我国的监管机制仍不健全,市场经济要求走法制化的道路,那么发展民营银行必然要求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只要配套的法规不健全,民营银行的“正效应”就不难以正常发挥,甚至可能重蹈俄罗斯的覆辙。

3.建立市场化的进入与退出机制。监管部门必须要资本金、经营者的资格及其他必要条件都达到法律规定的标准,才能准许注册登记。在退出方面,金融监管当局对风险很大的民营银行要强行清盘、关闭,做出相应的处罚规则;合规经营的民营银行可以依法自行兼并、联合、重组。

(二)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是一把双刃剑,定的好将如鱼得水;定的不好就将举步维艰。民营银行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应该脚踏实地,针对我国国有银行的垄断,民营银行应以当地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要客户群,利用其机制灵活,竞争力强,定位准确的特点,一步步的发展,现在中小型企业中建立良好的声誉,将小银行逐步做到中银行、大银行。

(三)人才的储备

银行之间的竞争可以说就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的选择与培养上,应当建立科学的高效的用人制度,可以在社会中招聘金融性技术型骨干,可以与高校合作直接输送金融性人才,在银行内部也要积极观察具有领导者才能的业务骨干。在人才的使用上,要以岗位为先导,以绩效作为导向,责任确定报酬,真正做到透明,公开公正的竞争,让员工在公平竞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切实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做到人尽其才。

总之,民营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也必将会反过来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民营银行的持续性健康的发展必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适当而精准的市场定位;二是保障民营银行的信誉;三是进行人才的储备。

参考文献:

[1] 林贵.民营银行风险的表现、成因及防范研究[J].经济师,2012.04.

[2] 陆岷峰,王虹.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华北金融,2013.12.

[3] 苏均和,周新辉.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多重思考[J].探索与争鸣,2014.01.

[4] 徐瑾.民营银行的红海风险[J].经济导刊,2013.12.

[5] 曾刚.民营银行的未来[J].社会观察,2014.04.

[①] 苏均和,周新辉.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多重思考[J].探索与争鸣,2014,01:64-69.

[②] 王继权,董杰、付跃东.《试论我国民营银行发展问题》[J].深圳金融,2005,0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