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7-28 20:47:5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生素质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篇(1)

(二)实施素质教育是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需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教育文化也加快了一体化进程。各国政治家、教育家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素质,不仅是精英人物的素质,而是几十亿普通地球居民的平均素质。”1983年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向教育部长贝尔提交了题为“国家在危险之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的重要报告。1985年日本提出以“重视个性”为基础的八条教育改革设想。1989年在我国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中外专家提出了衡量人才素质结构的七条标准:

①积极进取,有强烈的开拓精神;

②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人类的责任感;

③在急剧变化和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④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⑤学习学习、适应科学技术领域综合化;

⑥有多种个数和特长;

⑦具有与他人协作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因此,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主动与国际教育接轨,是对国际教育大趋势做出的积极反应,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全球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二、提高当代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我根据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以及两年的教学感悟,从转变教育理念方面谈谈对提高当代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些见解。

(一)教育思想的转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应试教育,简言之就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作为一名80后的大学生,我对应试教育的危害感受颇深。有人说,我们80后的学生就是为考试而生的,虽然有些夸张,但不免有些道理。从上学起,我们的人生已经被规划,就是考上大学。平时的生活除了学习,就是考试,严重抹杀了我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结果,教育没能造就一批批人才,反而制造了一台台考试机器,走上社会的我们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对于素质教育,有人说是与应试教育对立的。我认为,应试教育其实是一种极端的素质教育,只注重升学考试,而忽略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是在应试教育基础上的一种升华,不仅注重学习成绩,而且也注重学生其他素养,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习到课本知识,还能培养一些其他的社会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从极端的素质教育中走出来,向全面的素质教育发展。

篇(2)

 

为了推动新升本科师范院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及新升本科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的提升,笔者于2010年09月—12月对河南省范围内6所新升本科师范院校学生的信息素质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力求在把握信息素质现状的基础上,探寻新升本科师范院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河南省范围内6所新升本科师范院校的学生,每所学校参与调查学生人数为100人。本调查为无记名调查问卷,调查方式采取了“一对一的调查方法”的模式,问卷发放对象为来图书馆借阅和学习的学生,包括文科412人,理科151人。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63份,其中有效问卷563份。回收率93.83% ,有效率93.83%。本人认为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1)信息意识方面

① 对“信息素质”的概念模糊

调查中素质教育论文,在回答“你了解信息素质的概念吗”这一问题时,563份问卷中,有140人选择了“是”;423人选择了“否”。说明新升本科师范院校有3/4的在校学生对“信息素质”的概念模糊。 (详见表1)。

表1 关于信息素质概念了解情况的调查

 

情况

人次

占被调查人数比例

140

25%

篇(3)

 

提出的背景:中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 培养出具备一定社会能力的学生,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应试人才”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特殊意义。

中学生现状:

第一,社会性体验不足甚至是空白。 由于紧张的学习,加上网络的普及、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与人、与社会的交往日益减少,其生活体验和社会体验明显不足,出现了人际交往和社会生存能力的障碍。

第二、自立迟缓。家庭的娇生惯养,信赖性强,缺乏独立能力。

第三、没有协作精神。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变得任性和自我,不懂得与人合作。

第四,语言表达能力弱。现在的学生沉静于自己的小世界里,不与人沟通,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老师不懂得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

“社会能力”的内涵:

社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自主思考的能力。 能够与他人相协调并能自律地进行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还包括具有丰富人性、正义感和公正心,能够自律、有奉献精神、热爱自己的国家

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里,要求学生在将来能够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社会能力上承担着不可推卸责任和义务。本人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谈一些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差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回答问题总是支支唔唔说不出来,声音细小,就是说出来也表达不清楚。这在今后的工作和与人相处中都是一种交流障碍,给个人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你就是满腹经纶表达不出来也是枉然。

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作用,教师的用语要精确、规范,讲解的思路在清晰易懂。特别是讲解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时老师要能够用精练的语言让学生理解。比如讲解“物质的量”这个抽象的概念时,我告诉他们这是一个物理量,如同长度这个词一样,是一个整体词。它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正如“长度”来表示度量的物理量。如同 “长度”的单位是“米”

一样,“物质的量”也有它的单位,国际上用“摩尔”来表示。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做有心人,将表达的机会留给学生,当然你得有足够有耐心。学生在刚开始表达的时候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声音小、说不清、词不达意等。心急的教师会觉得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自己来讲得快,以为这样效果就好。却不知将学生锻炼的机会给流失了。我的课堂基本都交给学生来展示。化学实验让学生做,让他们说实验的准备、操作思路、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方案、描述实验的现象、解释等都由学生完成。化学用语,化学图象,实验装置图等都可以让学生来表述。遇到问题让学生先说,解题的思路、用到的知识点、注意的问题等 ,可以到讲台、也可以在座位上。学生回答问题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讲台,只要老师把机会留给学生论文的格式论文的格式。

二、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是团体成员为实现团体目标共同努力的行为。合作是在成员通过完成某一种活动,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作, 共同完成任务,分享经历、责任共同承担的过程来培养。只有团体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完成,团体才能获得成功。 需要个体成员能够与他人通力合作,不以个人小利为私,达到协调配合的目的。

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任务。

首先将学生分组,选小组长。制定一定的奖惩措施。制定每一个任务的实施细节,这些细枝末节的工作就要教师去认真准备。比如实验的合作,要求每个团队成员都要有精心的准备,有详细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结束后有实验报告。能够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问题提交,对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师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让他们主动去学习。比如他没有提出问题,就去让他回答问题。对不自觉合作的学生,要请其他成员监督他,帮助他,让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团队合作中。让学生在通过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帮助别人、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感受被帮助的温暖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感受到团队的合作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三、耐挫能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一些磨难。现在的孩子,在他们人生的路上被一路呵护,几乎所有的挫折都有人帮他们解决了。面对困难无所适从。遇到困难不是退缩、逃避就是想不开做出过激的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以便将来能适应社会。比如在解决难题过程时独立思考,学会解决障碍;考试的失败中学会面对挫败;化学实验中失败的教训;还可以通过化学史上,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的无数次的失败来引导学生,我们的前人是如何面对失败。

四、 人际交往的处理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团队内外关系的能力。简单说就是能否与周围的人相处融洽。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让人尽快适应环境,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人际交往能力的包括:(1)表达理解能力。即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准确理解别人的想法,不产生交流障碍。这是人与人交往的首要因素。(2)人际融洽能力。能尽快和周围的人融洽相处。接纳别人也被别人接纳。 (3)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解决问题,没有很强的依赖心里。

教学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回答问题、表达思维过程中培养表达能力;提出一个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自己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4)

笔者曾连续两年对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院校的高职毕业生做过一项调查,在对“专业培养目标了解程度”的调查中发现:非常了解的学生只占15.7%,比较了解的占38.6%,有57.7%的学生不了解;在对“专业核心课程了解程度”方面,非常了解的学生只占22.9%,比较了解的占32.9%,不了解的占44.3%。由此可见,学生在校三年中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普遍比较模糊,难以激发起其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理想

大学生只有明确了职业理想、职业目标,才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然而,相当多的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并没有考虑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甚至有两三成的学生到毕业时仍未形成比较明确的职业理想。很多毕业生在择业时对有意向从事的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任职条件”都不清楚,往往只看重企业所处地域、工资待遇等。有一部分毕业生参加工作后频繁地跳槽,除了追求高薪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

(三)学生对职业自我了解不全面

部分学生对自我的评价过高,导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择业观的模糊。另一方面是对自我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能力倾向缺乏全面的认识。笔者对上述院校的部分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对职业自我的认识”的调查,其中:对“职业兴趣”有25.0%了解,30.7%比较了解,44.3%不了解;对“性格特征”有31.5%了解,33.3%比较了解,35.2%不了解;对“职业目标”有22.9%了解,31.4%比较了解,45.7%不了解。对自己的性格特征、职业兴趣、职业目标都缺乏了解的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又怎能去理性思考?又怎能树立起科学的择业观呢?

(四)学生对职业能力的养成认识不足

笔者在对上述院校学生的调查中还发现,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的学生只占二成,从未考虑过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的占到四成;在选择辅修专业课程方面更多地表现出的是无目的性,绝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挣学分;经常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占8.1%,偶尔参加的占33.7%,从来未参加过的占58.2%;经常参与社团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占16.3%,偶尔参加的占45.1%,从来未参加过的占38.6%;在是否进行过有关职业调研方面,有过多次的占5.7%,偶尔进行的占38.6%,从未做过的占55.7%;在参与职业活动的方面,较多参与的占14.3%,偶尔参与的占38.6%,从未参与过的占47.1%,这导致很多学生走进职场后缺乏必要的职业情感认同、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精神。

(五)学生对就业与择业问题的考虑滞后

笔者在就业指导课上对毕业生的“就业与择业准备”调查时发现,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从入学时就开始考虑就业问题,近三成的学生从二年级才开始考虑就业问题,而高达65%的学生直到临近毕业顶岗实习时才开始考虑。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对就业与择业问题的考虑明显滞后,这也说明了近80%的学生在大学的前两年内不会有意识地为自己的就业与择业做相应的准备。因此,很多学生等到临近毕业时,坐等校内外招聘会,满世界投简历,对自己的就业与择业问题没有必要的心理准备,更谈不上职业理想与职业目标。

(六)学校职业指导严重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所提供的职业指导普遍存在缺乏职业能力测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尤其缺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方面训练的内容,忽视了职业指导的教育培养功能,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指导形式上,知识传授多,技能培养少;在指导信息上,就业信息多,职业信息少;在指导人员的构成上,校内教师多,社会专业人士少;指导内容相对陈旧,方法不够灵活,职业心理测试与辅导及职业生涯系统规划明显不足,导致学生对即将从事的职业认知不足,也就不可能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更谈不上职业生涯的系统规划与设计。

二、影响学生职业素质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高职教育自身缺陷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高职教育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规模迅速扩张,但软硬件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给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科性过强。从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与形式、评价方式与运作机制,一直难以摆脱本科教育学科性强的烙印。第二,职业性较弱。理论教学与有限的校内实践教学相结合仍是目前高职教育的普遍做法,实践教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三,计划性过强。超前性制定教学计划,执行过程缺乏动态调整,教学过程的过于模式化,教材选用标准化,毕业环节的形式化等。第四,市场适应性较弱。盲目开设专业,导致了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失衡,毕业生择业观念与经济发展客观需要的矛盾,职业技能水平无法满足岗位需求的矛盾依然存在。

(二)办学机制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政府调控缺失、办学主体单一、产教融合功能低下是目前高职院校运行的普遍状况,因而表现出培养模式单一、办学机制僵化、缺乏应有活力的现状。主要原因表现在:第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调控缺位。高职教育实施工学结合、产教融合,首先要跳出“自我”的圈子,走开放办学、社会化办学的路子。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有义务按照市场规律界定高职院校以外的各类教育主体的职业教育功能、技术培训功能、就业服务功能及利润收益功能。还应为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优秀企业提供比较宽松的政策(办学许可、收益分配、师资培训及聘任等)支持。第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践说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工学结合,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才能实现高职教育自身的价值。第三,产教融合依然停留在表面。校企双赢是实施产教融合的基本原则,然而在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过分强调设备的无偿援助与先进技术的引进,忽略了对企业文化、企业实境、高素质师资的培养,从而导致硬件过硬、软件过软的局面,无法达到职业熏陶、真境实做、真题实战的应有效果。

(三)教育资源缺乏加大了职业素质教育难度

职业院校本身“双师型”教师队伍十分短缺,实训条件(基地)不足,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材体系亟待完善,职业技术与职业技能考核相对应的考评体系有待健全与完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仍需改善。另一方面,社会大量可利用的职业教育资源与环境由于政策层面的原因并未能被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特别是相当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先进的职业技能实训条件、大批“双师型”教师(高级技术人才)、优秀的现代企业文化等等,这一切社会可利用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亟待合理配置与利用。

(四)专业教师在教育中的缺位影响了学生职业素质发展

专业教师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还停留在简单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专业教师作为本专业的业内人士,其言传身教具有很好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容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他们在自身专业领域内往往掌握着比较丰富的社会资源,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帮助学生择业、就业,那么在促进学生成才方面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中,这种较好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很好地运用,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效仿诸多研究型大学的做法,完成教学任务则离开学校,平时学生也很难见到,缺乏应有的交流与引导。因此,学生除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与少有技能外,很难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就业信息、业界动态、技术前沿等关系职业养成的职业信息。

(五)学生自身的不足影响了职业素质教育的推进速度

当今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基本都是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很多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家庭、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念与以往发生很大的变化。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艰苦朴素作风淡化、政治意识淡漠、缺乏应有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缺少奋斗的激情、个人功利主义倾向浓、道德伦理观念淡薄、精神文明素质较低、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注定了在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困难重重。

篇(5)

一、EDA的概念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的缩写,它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作为基础工作平台,沿用和借鉴了前人在电路、图论与拓扑逻辑等计算机学科的最新科技研究成果。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基础知识职业技能扎实、有较高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为了培养出适合社会的实践性人才,还需要我们加强对专业课程的建设。近年来,由于集成电路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技术的迅速发展,EAD教学被应用到各职业学校中,成为一门电子技术工程设计的重要技术。EAD技术在现代电子类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EAD技术作为支持的电子产品就会缺少市场竞争力。各职业院校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非常有必要将EAD技术加入电工电子类学生的专业学习中。

二、EDA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工程教学

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不断地扩大,传统的电子类教学科目,如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通信管理等已经无法吸引更多生源。学生希望能有一个具有创新力、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科目,这也正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工程教学是专门针对理科生的一门教学,需要在特定的实践环境下,对学生进行电子、系统。信息方面的培训。进行工程教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通过工程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往的教学过程,理论知识过多,实践过少都会导致学生操作能力的缺失;由于电子科目的知识结构较为抽象,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己动手动脑去创新一些小的电子产品,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进行EAD实践教学时,对实验内容的选择要有所改变和创新,打破传统教学实验中验证实验过多、实验内容陈旧的问题,增加实验内容的创新性和综合性,运用EAD技术,改变传统根据课程内容开设实验课的方式,将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来进行。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实践内容和实践时间,这为学生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增强了他们对实践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实践学习的效率。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良好的科教实践平台

现阶段衡量学校电子课程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EDA实践教学水平和实验室建设。培养创新性人才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科教实践平台。1.对硬件设备的投入硬件设施是保证学生实践学习的重要保障,传统的电子课程实验室中一般都有可供学生练习的微机,但在EAD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学校应针对EAD教学追加对专用服务机、控制台用机、打印机以及扫描机的投入,用以满足学生上机实践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为教师配置PC机,以方便教师在EDA教学过程中的需求。2.对软件设备的投入根据各校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应不同层次教学的EAD软件,如Electronicsworkbench、Max+plusⅡ、Proteus等,在软件投入的选择上,要根据具体学习内容需要不断完善补充。3.教材建设我们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EAD教学的教程,并将其公开出版发行。教程编写可从EAD的概述、仿真软件的应用技术、电子技术的设计等方面进行编写。4.为学生建立网上虚拟实验室EAD网上虚拟实验室是采用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在网络上建立一个虚拟的实验基地。学生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通过校园网进入这个虚拟实验室中,自主完成自己的实验作业。通过建立学生网上虚拟实验室,可以解决学生业余时间不能进行电子实践的问题,还可以解决老师需集中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践这一难题。5.EAD在工程实践中的实施工程实践是指学生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成果为目的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电子设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我们要增加实践学习的时间,另一方面要加强工程实践的环节,建立EAD设计的教育地位,以理论为基础不断加强学生设计创新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强EAD的实践内容,建设课程设计系列,如创新课程设计、电子课程设计等。在对实验实践内容进行具体安排的过程中,利用EAD教学平台开设电子类工程的实践课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素质。

四、总结

在课堂教学中引进EAD技术,并在实践过程中对其进行充分的应用,减少学校对教学仪器的投入,在减少资金投入的同时减少管理的费用。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学生对电子技术学科抽象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EDA技术的实践增加了电子实验室实验的层次性,可以在其中开设很多综合性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保华,郑伟.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

[2]王惠祥.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

篇(6)

2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

礼仪修养不仅关乎大学生自身的人格魅力,关乎高校的对外形象,更是关系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养水平。因此,推进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也要为大学生制定一些基本要求,并敦促他们严格遵守。

2.1明确自身身份,不做过格行为高校大学生尽管在年龄、视野、心理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成熟的表现。但是,他们仍然属于学生群体。因此,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不能超越一个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范畴。高校要促使大学生明确自身的学生身份,严格遵守学生行为规范,不能做出过格的行为。

2.2勤奋学习,满足时展要求大学校园已经或多或少的与社会接轨。因此,高校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度不是特别低,反而对社会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看法或想法。因此,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现实。面对知识型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要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满足知识型社会的融入条件,否则,大学生完全有可能被社会所淘汰。

2.3尊重师长,塑造基本礼仪修养在某种意义上分析,这个基本要求是第一个要求的自然延伸。尊重师长是任何教育阶段都要积极遵守的基本要求。尊重师长才能促使学生更为主动的配合礼仪修养教育的各种要求。这样,大学生才能具备基本的礼貌,并将这些礼貌行为转化为礼仪修养,进而实现自身礼仪修养的全面提升。

3提升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水平的策略

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仿佛一面镜子可以招录大学生的未来。高校必须拿出妥善的策略,及时应对社会发展形势,促使大学生树立优秀的礼仪修养。如此,才能完善自我,适应社会。

3.1高度重视礼仪修养教育,完善教育结构及规划高校领导要率先转变过来思想,不要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要将眼光放长远,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作为根本落脚点。因此,高校领导可以针对大学生礼仪修养开设课程,并与老师实现及时对话,促使老师逐步完善教育结构及教学内容,从而使大学生的“软件设施”也能够实现档次上的有效提升。如此,高校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依托学生,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能够合理借助学生的力量。

3.2从生活中寻找突破口,进行礼仪修养教育在生活中,老师要鼓励大学生自省,要求大学生注重自身的语言行为是否得当、注重自身的衣着是否得体、注重自身的外在打扮是否合适等等。毕竟,大学生如果在语言行为、穿着打扮等基本层面有所失误,必然与大学生的身份特征相违背,将成为礼仪修养教育的败笔。

3.3完善自身性格弱点,彰显优秀气息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因人而异。大学生的性格缺点要引起自己的重视。否则,不利于健康思想的重塑。因此,大学生要时刻自省,克服性格中的弱点,不能我行我素,而是在学校生活中学会客观的审视自己,时刻自我剖析,摆脱骄傲自大的缺点,学会谦虚待人。

3.4鼓励学生见贤思齐,向典型榜样学学生群体中,必然会涌现出礼仪修养比较高的学生,老师可以将这些学生作为典型,号召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同时,也可以邀请这些礼仪修养较高的学生进行演讲,从而有效强化大学生对礼仪修养的认同感,并学会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时刻反省自己,完善自己。

篇(7)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音乐的骨架,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而节奏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有节奏,如时钟的摆动,公鸡的打鸣,火车的开动等,让学生根据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来学习一些较难掌握的节奏,并再进行创作不失为掌握巩固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如学习x.x的附点节奏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夏天知了的叫声知.了知.了,然后给定学生一句歌词如“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让学生创作出不同的包含x.x的节奏形式,有的学生创作成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也有的创作成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很容易地掌握了x.x的节奏。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读歌词,按拍号写出各种节奏”的练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编出两种以上节奏,较常见的如“大雨下来哗啦啦啦啦,小雨下来沙沙沙沙”,很多学生会发表不同的看法:“我想把四个沙的节奏写成沙沙沙,把小雨如丝的情景表现更贴切。”“我也改动两个地方——大.雨下.来,这样能突出大雨的大和落下来的猛。”学生尽情发挥,用不同的节奏描摹出大雨小雨落下来的不同形态。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拍手、跺脚、捻指的节奏或打击乐器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只要稍加指点便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处理。学生的创作可能不成熟,不完美,但是,他们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通过歌词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歌词包含较多的文学性的东西,在音乐课上进行歌词创作,既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水平。老师可以根据原有歌词让学生进行歌词再创作。如学生在学会歌曲《春天里》后,老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春天里除了有太阳、青蛙、燕子、花儿这些景物外,还有哪些可爱的景物呢?你能不能再创作出另外的歌词来呢?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展开联想,创作出许多不同的歌词来,有的是“春天里鲜花眯眯笑,春天里蜜蜂嗡嗡叫,春天里蝴蝶飞呀飞,春天里歌声多美好。”有的是“春天里小草眯眯笑,春天里布谷布谷叫,春天里小鸟飞呀飞,春天里小朋友多快活。”学生们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也调动起来了,在创作中体会到了乐趣。根据简短的旋律进行歌词创作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老师只要引导得法未尝不可以进行尝试,例如5123--|53423--|1345--|53421--||是一段比较抒情的旋律,老师可以给学生多听几遍多哼鸣几遍,让学生感受旋律的情绪特点,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创作出一首完整的歌词。有的同学创作了题为《春天来了》的歌词:

5123--|53423--|1345--|53421--||

春天来了,小鸟飞来了,春天来了,花儿开放了。

有的同学创作了题为《校园多美丽》的歌词:

5123--|53423--|1345--|53421--||

校园里,柳树发芽了,花儿开了,我们多快乐。

学生们唱着自己创编的歌词,其乐融融,在创造中提高了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想象能力,同时在创新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通过旋律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旋律创作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是事实证明只要老师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的训练并能在训练中注意利用各种方法,由易到难,学生完全可以创编出简单的旋律。开始时可以利用为乐句添上音的方法,如5()|32--|,有的学生添上了6532,有的学生添上了3235,学生们思维非常活跃。做完这样的练习后,老师可以给定学生几个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创作,如给定五个音do、re、mi、sol、la按XXXXX节奏进行接龙游戏,即兴唱出旋律短句,开头的音必须与前一位同学唱的最后一音相同(即鱼咬尾),11123323233566553221

学生在游戏中反映敏捷,临场发挥灵活多样。有了一定的创作基础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简短的旋律创编练习了,如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带进一定的环境中:春天的早晨,鸡妈妈带着她的孩子在草地上做游戏,他们唱歌唱得可欢啦,鸡妈妈唱:叽叽叽,我的孩子真可爱。小鸡唱:叽叽叽,我们爱妈妈。学生根据歌词的意思可以创作出很优美的旋律,如鸡妈妈唱:

555|3235|323||

叽叽叽,我的孩子真可爱。

小鸡唱:

111|2123|1--||

叽叽叽,我们爱妈妈。

学生通过简单的旋律创作,可以发展他们的调式感,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篇(8)

二、通过班队会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素质。

篇(9)

经常会听到有的人会说到心理素质差这种类似的话,怎样才算是好的心理素质,简单的说就是良好的乐观向上的态度,现在中学生们在这个叛逆的时间里,很容易脾气暴躁,脑子一根筋的时候,学生在学校学习,不仅仅只是学习知识,重要的也是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心理素质的教育也必然的,一个重要的关键。

一、在中学生语文教育中心理素质教学出现的问题

1、中学生对于语文教学出现的反叛心理

现在的中学生们因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于了解的东西也越来越广泛了,那么在中学生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避免一些心理的碰撞,再加上这个心理敏感的年纪,很容易出现心理扭曲的状况。他们这个年龄段中,不仅仅只是在学习上会有恨得烦躁,在其它的情感等因素中也会有很多的烦恼情绪,然而中学语文,本身学习诗词和文言文类的课程比较多,很多文章也都需要背诵,那么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有非常反叛的心理,上课就不想听讲,老师一开始念文章,就觉得非常想睡觉,老师如果开始责怪,可能还会引起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争吵,现在的学生们品行都比较不容易拿捏,因为他们很多时候都会心事更多的放在自己的内心,会在某一个时间中爆发出来,作为老师其实都是很明白这一点的,所以有的时候可能会更多选择一些放任,想到过的责怪可能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反叛心理。在中学生的语文教课中,因为大部分的文章背诵,让学生们感到头疼,外界的一些美好的事情会另学生无法完全静心的进入学习的环境中。再者,男孩子在语文教学中的反叛一般都是比女孩子要多出很多的,通常男孩子对文科的兴趣都会比较浅淡,而男孩子在这个青春时期的叛逆也是比女孩子要重的,所以在语文的教学中,男孩子的反叛心理也会更重的,在这方面的教学中,学校及老师都要用更理解的态度和方式进行教学。

2、中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不自信心理因素

中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不自信的心理,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怎么会有不自信,但其实针对现在的中学生们确实存在的,这种不自信心理的表现其实也是非常显著的,就比如说,因为上课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问题,而后就不会再想要回答问题的想法,这就不自信的表现,还有背诵文章,看到多数人都已背诵完毕,自己内心其实还是会着急的,就算他是不想学习的那种态度,但内心的潜意识中还是会有想要背诵的想法,只是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放弃的心态,其实这些都是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不自信的心理,再加上,班级人数众多,点名的时候总会迎来同学的围观,这样的情况,在学生的内心上隐约也形成了一种压力。

二、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对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1、培养中学生在语文教育中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中学生这个阶段他们处于反叛的年龄,所以在语文教育上,我们就更应该针对这样的情况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教育方向。语文对于中学生来讲是相对比较轻松的,因为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路,相比数学和英语而言没有太高难度的理解,所以课堂氛围相对比较轻松,就算是偶尔的周走神瞌睡影响也不大,就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氛围,让中学生在叛逆阶段对于语文没有太多的学习积极性,也没有太大的求知欲望,只要记住课本基础知识就好了,这是大多数中学生的通常心理想法。所以对于语文教育中,想要让语文教育让中学生得到重视,就应该加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正是利用教学课堂氛围轻松这一条件,让学生通过教学时的对话更加和语文亲近,让他们在其他难度较大的科目上受到的挫败在语文课堂上可以找到安慰,让他们更加亲近语文,在语文课堂上放松的同时对语文也有享受的心理素质存在。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养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中学生在语文教育中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中学生来讲是极为重要的,通常就有这样的一个情况出现,很多在小学时候就是班级上的佼佼者,但是上了中学就会面临更多比自己学习优异的同学,所以自信心就会相对减弱甚至怀疑自己的实力。而往往出现差异的就是英语以及数学甚至是物理生物等学科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语文的差异却不大,这让中学生在某种意义上对于自己的语文就没有了太过于关注的概念,但是往往这样的忽略让自己在学习上更加的困难,因为学习成绩的差异人让中学生没有以前自信,对于叛逆时期的中学生来讲,也许会因此变得更加的‘破罐子破摔’,所以对于提高中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建设是已将非常重要的事情。往往在语文教育中,很多文言文古诗词或者是阅读理解都会有教育的作用,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育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鼓励是很重要的。比如说一个差生,虽然他的成绩不好,但是他的字却写的非常的漂亮,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点,说这位同学的作文字写的很漂亮所以得了高分但是不完美的是内容有些过于牵强,如果内容在好一点一定可以得到更好的分数,还可以让这位学生参与到每次的学生办黑板报的班级活动中,让他对自己的字感到自信,从而喜欢写字,在某一方面有一个自信的点,在学习方面才能有更加自信的表现,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优点,来进行对学生的不同程度的赞美让他们在学习语文感到轻松的同时也知道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在语文课堂上有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总结

在语文教学中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中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让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受到关注,让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信,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在中学生教育中的价值。在中学生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呈现出自然放松的学习状态,通过语文的亲和力让中学生青春期的反叛心理得到缓解,并且让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及不吝啬的赞美,促进中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课程中更加具有积极性。中学生语文教育和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注重语文教育,加强心理素质对于中学生来讲是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作者:刘作玖 单位:重庆市荣昌区清升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孙慧玲.我国高中语文教材编制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篇(10)

2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习兴趣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畴,它是学习意志、能力、品质的具体体现,教育者认为,一个人如果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即正确的自我实现动机和成就动机,就会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效的课堂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在化学课堂上进行趣味性和探索性教学互动,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兴趣支配下有所收获。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特别拔尖的好学生都能自觉学习,多数是居于中游的学生,也有少数是不愿学习的学困生。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艺术地实施分层教学。只有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才有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不至于使个别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一个充满学习激情,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觉学习动机的课堂,需要师生互动,也需要生生互动,这种互动有利于激发新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共同追求联系起来,这方面的诉求在化学课堂上形成一股力量,促进化学知识的有效传授。有了探求知识的兴趣和良好学习动机,通过互动合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和其它因素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学习过程中的难题。

3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情境

为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要保障学生和老师愉快的心理状态,抛弃一切情绪化的干扰。教师以积极的心态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化学教学改革,实施高效率课堂教学,这需要具备一定教学能力和传授知识的艺术性。心理学表明,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听觉等都会大大提高。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兴趣培养,结合化学教材中的趣味性知识点,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情境。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情境,需要教师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入手,需要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求知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开始,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针对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倡导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同学们在自主求知探索过程中培养科学素养。在化学课堂,教师在做好基本指导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热烈探讨过程中,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具体教学指导,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热情,调动互助学习的动力,全面提高同学们学习积极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实现这一目得,必须科学合理地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要让学生和老师始终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学习过程中的种种挑战,调动起每一个同学的求知欲望,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效果。化学课堂上要通过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疑惑大胆地说出来,在教师和同学共同参与的探讨中有效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成功的收获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设计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案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案,做好趣味性课堂教学目标导入,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教学策略,拓展学生思维,做到张弛有节。化学教学课件的设计要融入相关科目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以创新精神运用各种教学设计,充分构建和谐教学环境,进一步优化化学教学效果,其方法多种多样,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课件,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控制在化学课堂之内,并且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热情。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材内容和教学要点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创新组合,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化学教学课件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把化学课程的创新教育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把化学学科本身具有的科学价值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习兴趣,强化素质教育的实施。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把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与化学实验教学密切联系,在创新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供最佳教学环境和有效途径,从而实现了课本知识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的良好效果。

篇(11)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一些与网络技术类似的科技产物出现并且影响着许多年轻人的思想与行为,年轻人更容易接受与理解崭新的事物,并且大多数情况他们倾向于从网络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养成受到网络世界很大程度的影响。

2.独立的人格和维权意识思想

由于时代的变迁,新世纪的年轻人在思想上与老一辈人呈现较大的不同,这集中表现在性格方面,比如现在的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打破常规去看待问题,找到最合适最具有挑战性的解决途径,因此,现阶段年轻人更有思想头脑,也更加大胆。在此基础上,他们形成了较为独立的人格意识与维权意识,并且认识到法律能够给自身权益带来保障,因此,学校应该抓住这一点对其进行良好的权益意识教育。

3.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一代年轻人代表着时代的新鲜血液,他们广泛采纳与吸收各种新知识,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年轻人还具有开放性的思维与创新意识。

4.脆弱的心理及较弱的抗挫折能力

正是因为现阶段年轻人有着突出的个性和鲜明的性格,导致他们在遇到大的困难并且不知道怎样去解决时容易出现懈怠心理,因此,可以看出这一代的年轻人内心比较脆弱,多愁善感,抗挫折能力较差,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应该疏导学生的心理,这样一来才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入学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究

1.把握新生心理,做好迎新工作

对于刚刚入学的新生来说,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崭新的,在这里他们会遇到新的学习场所、新的老师和同学、新的生活环境,学生对一些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充满好奇和期待,在这样一种心态下,学校和教师应该抓住新生的心理特征,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到大学生的入学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鼓励让学生放松紧张的心情,让学生在新生入学仪式上自我介绍,让同学之间相互了解,并且新生在入学期间遇到的问题与心理困惑都可以与教师沟通解决。

2.加强大学生品行规范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学校为了能够给新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让新生从入学以来就能够迅速进入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轨道,在新生入学时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以及思想道德的相关教育,这样一来能够让新生在了解自己所就读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时还能够对自身提出一定程度的要求,让新生从入学以来就形成自觉约束行为的意识,共同维护学校的整体氛围。具体举例来说,可以在进行入学文化素质教育时让学生学习校内管理规章纪律、违纪处罚条例规则、住宿环境管理细则、教师评级机制、校园网络管理以及成绩公示细则等。通过对这些条例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学校内部管理的大致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日常文化知识的同时谨记国家与社会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在入学时让学生了解在学校需要遵守的纪律规范。

3.开展入党启蒙教育

在新生入学时,除了详细介绍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外,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学生进行入党的启蒙教育,这是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必上的一堂课。在这样一堂课中,学校告诉学生要想在未来为社会与国家贡献力量、实现人生价值,就应该在此时此刻践行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党的教学理论,开展一系列讲座以及宣传活动,让学生从以新生的角色进入学校开始,就能够感受到国家以及社会对自身发展的殷切关怀,在这样一种文化素质教育模式下,能够让学生懂得珍惜眼下的学习时光,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与生活当中,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切实努力与奋斗。

4.开展专业性创新教育

每个新生在入学的时候,都会选择一个自己心仪的专业作为未来四年主修的领域,但在过去新生入学时,并没有对新生所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而新型模式下的入学教育更加注重以学生所选专业为基础进行与专业相关的教育与学习指导,这样一来能够让学生在进入学习与生活正常轨道之前就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有初步的了解,并且通过这一模式,能够提出自己所选专业存在的问题,并与相应的任课老师进行沟通。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更好迎接专业课的学习,这对未来的就业与发展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各大高等院校应该重视入学教育这一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入学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文化素质的培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将该阶段的教育模式与时代背景相联系,顺应时展的潮流,让新一代大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下学习知识以及相关技能,为各个专业领域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

作者:孙巍 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