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能源服务前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无负压供水设备工作原理:
主要是通过微机控制系统实时的联合控制作用调节稳流补偿器和真空抑制器来实现的。其中稳流补偿器整体包括稳流低能补偿器、稳流高能补偿器和稳流自平衡器三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里面又含有多个控制单元、信号检测反馈装置、动作执行部件及自动调节装置;真空抑制器是整个系统的中继站,主要完成各种信号的收集、转发和控制命令的分配调节,其部件包括真空抑制系统和真空补偿系统。当检测装置检测到实际用水量小于给水管网的给水流量时,此时管网不会产生任何负压,稳流低能补偿器进入储能状态进行能量的储备,当储存能量达到一定限度时,将多余的能量一部分通过稳流自平衡补偿装置将能量补偿给高能补偿器,一部分以压力的形式释放给用水管网,已实现管网的小流量保压;当检测装置检测到实际用水量大于给水管网的给水流量时,此时,稳流高能补偿器将原来储备的能量进行释放,以补偿此时的能量不足,以保证整个系统中的压力平衡。检测装置我们是通过多个信号检测装置实时检测稳流补偿器中的各种变量,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处理和PID调节器的比较、判断,然后反馈给真空抑制器中的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把计算机发出的控制指令分配给稳流补偿器中的各个动作执行部件来完成能量的自动补偿,达到整个容器内压力的自动平衡状态,抑制负压的产生,完成不间断的持续正常供水。
二. 无负压变频供水与传统变频供水节能比较
1.下文主要以实际工程案列形式将无负压变频供水与传统变频供水之间的优缺点及经济投资方面做较详细的分析对比。
1.1工程概况:
1)本工程位于深圳市,工程用地面积18330平米,总建筑面积217401.17平米,主体建筑为四栋超高层住宅,地下三层,地上51层, 地上一层为架空花园,二层以上为住宅,建筑总高度171.7m。总户数为870户。
2)本工程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是780m3/d,最大时用水量为78m3/h。从市政两条给水干管上各引一根DN200水管在小区内成环供水,市政水压按水压0.30MPa。
3)生活供水系统的分区为:0区:-3F~1F,市政给水管直接供给。1区:2F~13F,由1区供水装置供水。2区:14F~25F,由2区供水装置供水。3区:26F~38F,由3区供水装置供水。4区:39F~51F,由3区供水装置供水。
1.2无负压变频供水与传统变频供水优缺点对比:
普通变频供水设备 WWG无吸程变频设备
供水方式 采用水箱(池),水泵变频加压供水,市政自来水全部放入水池中,再二次加压供水. 采用真空抑制技术,使给水设备与自来水管网直接串接,不产生负压,不用设水箱。
供水
质量 自来水全部放入水箱(池)中,水池与空气接触带入微生物,在潮湿环境下滋生微生物,死水区微生物繁殖,造成水体二次污染。特别夏天,水在池中停留时间长后,水质极易变质,变味。 自来水经加压后直接供到住户,稳流补偿器不锈钢材质,密封连接,无死水区,流动性强。,不产生任何污染,用户可以喝到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节水 水池(箱)易渗、滴、漏。水箱还需定期消毒冲洗,耗费一定的水资源。 全封闭结构运行,避免了渗、跑、冒、滴、漏等现象发生,无水箱,节约了消毒冲洗用水。
节能情况 自来水过来的水进入水箱(池),原有的压力全部变为零,再从零开始加压供水,自来水原有压力白白浪费。这种给水方式能耗大,设备运行费用高,使用不经济。 与自来水管网直接串接,可以充分利用自来水管网的原有压力,在微机控制下,根据自来水的压力来调节电机的转数,对自来水的进水压力和出水压力的差进行补压。设备大部分时间在较低频率下运行,耗电量少。
投资分析 设水箱(池),占地面积大,工程总投资大;水质污染严重,需用净化设备;水箱需定期清洗,增添日常维护管理费用。 使用该设备水质无污染,不需要安装净化水设备,不用设水箱,无日常清洗维护费用;
1.3无负压供水设备节能与经济投资分析:
1)无负压供水设备可以充分利用自来水管网原有的水压,在此基础上差多少补多少。市政管网越完善供水压力越稳定,采用无负压供水就越是节能。本工程自来水市政管网用水高峰时的供水压力为0.2mpa,加压部分最高日用水量是780m3/d。无负压供水设备在充分利用市政压力后,水泵耗电:9.8KN/m3X780m3/dX20m/(3600X0.7)=60.7KW·h。
每度电按1元计,每年利用市政水压所节约用电为:60.7KW·hX1元X365天=2.2万/年。
2)无负压变频供水与传统变频供水经济及投资分析对比:
变频供水设备总投入的费用是:83.1521万+32万=115.1521万。
变频供水设备每年的运行费与设备检修保养费及人工费总计:24+1+1.2+2.6=28.8万
综上比较得出:
1.无负压供水比变频供水一次性投入要多约:460.6万-115.1521万=345.5万。
2.无负压设备比变频供水每年节省运行费用约:24万-8.4万=15.6万。(按运行30年计算,总共可节省运行费用约:468万元)
3. 无负压设备比变频供水每年节省设备检修保养费及人工费约:4.8万。(按运行30年计算,总共可节省运行费用约:144万元)
4.无负压供水不需设水箱,可增加3个车位,为物业增加约60万收入。
5.采用无负压供水设备(按运行30年计算) 节省运行费用与设备检修保养费及人工费合计为:468+144=612万。物业可实现收益(按运行30年计)612-345.5+60=326.5万。
在石油能源严重紧缺、节能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 “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从2009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产品导入期,由科技部牵头的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工程将全面启动。新能源汽车将在我国一批中心城市全面开花,并有望形成一定规模。 各家汽车企业都希望能够占据先机,从日益膨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分到更大的一块蛋糕。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于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也将为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提供了契机。而上海市作为下届世博会的主办城市,有关部门表示,为迎接世博会,明年上海将有1000辆左右的新能源汽车投入使用。那么对于中国最南端的省会城市并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的海口市,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又是如何呢?
一、市场=购买规模+购买力+购买欲望
1. 海口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没购买规模
根据数据显示:2008年底海口市常住人口180多万人,2008年12月31日,海口市机动车保有量28.7万辆,较2007年增长8.24%。目前新车入户日均100辆,高峰期达380辆,年增长3万辆,截至目前,海口市共有机动车驾驶人40万人。随着海口市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改善,私家车成为机动车增长的新亮点。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5.28万辆,比上年增长18.6%,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0.48万辆,增长26.5%。民用轿车拥有量8.61万辆,增长25.6%,其中私人轿车拥有量6.78万辆。据了解,在5年的机动车增长过程中,私家车占了46%,位居全国前列。但是从其他大中型城市的保有量和人口比例来分析,海口的汽车市场前景还是非常的广阔。
2. 海口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没购买力
《2008年海口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全年海口市生产总值(GDP)实现443.18亿元(不含农垦,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已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增长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从三产业情况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4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3.28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8.5亿元,增长14.4%。一、二、三产业结构为7.0:25.6:67.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3573美元(按平均汇率),比上年增长8.0%。2008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29.1万人(不包括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及个体劳动者),比上年增长3.2%,其中,在岗职工人数28.9万人,增长6.5%。全年实现新增就业人员3131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377人,职业技能培训11798人,其中再就业培训573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1290人,创业培训1149人。按照众泰2008EV公布基本型以11.98万元的市场价格出售的新能源汽车来看,它创造了目前国内纯电动乘用车领域的最低价,但这一价格与传统汽车相比,仍高出了一大截。如果用锂电池改造一个传统动力的轿车,附加成本是15万元-16万元,而如果是公交车,就是50万元-60万元。所以从人均生产总值和就业情况来来看,海口居民购买电动车的购买力还比较弱。
3. 海口的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没购买欲望
日前,新华信针对消费者的新能源汽车购买意向调查显示,仅有7.8%的被访者表示肯定会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七成以上的被访者态度不明朗,另有16.5%的被访者表示肯定不会购买。是什么原因导致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表现迟疑?此次调查显示,“车价太高”成为阻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其次,对新能源车“技术不信任”、“担心维修便利性”、“燃料添加不方便”等原因也是消费者不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理由。新能源汽车普遍售价过高,而纯电动以及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都需要电源等基础设施的支持,如果政府财力不能给予足够的补贴,或者无法建成完善的充电设施,相对于技术成熟稳定的传统动力车型而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这一新生事物的认识还不足,所以从购买欲望来看,海口的大部分居民没有够买新能源汽车的意向。
市场=购买规模+购买力+购买欲望,从市场构成的三要素来看海口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没购买规模,从其他大中型城市的保有量和人口比例来分析,还是非常的广阔,但是从人均生产总值和就业情况来来看,海口居民购买电动车的购买力还比较弱,由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车价太高” 、“技术不信任”、“担心维修便利性”、“燃料添加不方便”等原因,使其购买欲望偏低。
二、海口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的SWOT分析
1. 海口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的优势(strength)分析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我国乘用车市场的高速增长态势将至少再持续15 年,需求年均增长率大致相当于GDP 增长率的1.5 倍左右。2009 年轿车将大量进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具备购车能力)。从定性角度看,轿车市场至少还将有20 年的快速增长。如果国内GDP2020 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话,2020 年前后我国将超过美国,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00 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
自1988年,海南建省并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口市成为海南省省会以来海口市便获得了十佳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 等城市美誉。海南一贯的发展思路是旅游岛、环保岛、健康岛,新能源汽车便是这个城市的另一种环保和健康。 从海口市的经济发展前景和汽车市场发展规模来看,在城市的公交、出租车、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2. 海口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的劣势(weakness)分析
(1)交通拥挤、混乱。近5年来海口机动车和驾驶员数量持续增长,给道路交通管理带来了空前的压力。据了解,海口现有城市道路859条,总长度1797公里,机动车拥有量为25万辆,且正以每日200辆的速度增长着,其中私家车占有量高达26%,以当前海口的交通网络显然是无法满足机动车行驶需求的。其次,城市中心区域道路改造速度缓慢,对原有道路改造还未形成系统工程,特殊是多颈路,断头路长年以来未得到有效改造。严重制约着其他主干道的通行及分流量能力。再次,还存在精态道路交通及建设滞后问题,如海口现有的停车场因不能容纳下过多的车辆,导致司机在一些路段两旁停车。这使得本来就不宽的道路变得更加狭窄。还有就是海通发展落后,市民出行方式单一,摩托车、私家车等出行成为市民首选,使道路资料利用率降低。如府城的中介路是海口摩托车与风采车泛滥最为严重的地方之一。在候车店旁,挤满了摩托车与风采车。他们占道抢客,阻碍了其他过往车辆的正常通行,轻易引起堵车。海通警力不足,路面管控点,盲区过多,人们的交通, 观念淡薄,公交车的线路重叠严重,站点安排不合理。有些路段的塞车严重,特别是节假日或上下班高峰时,交通是混乱不堪。
(2)车位供小于求。资料显示,目前,海口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6万辆,并以每年2万多辆的速度递增。据了解,目前海口市平均每天有60多辆新车上路,而在一天之间增加这么多车位显然不太现实。在未来几年内,不论是小区车位还是公共车库都会更加趋于紧张。
交通混乱、堵塞、车位难求,不仅是海口汽车市场,也是海口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一个致命症结。
3. 海口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的机会(opportunity)分析
(1)政府鼓励。今年2月5日,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宣布为鼓励节能汽车发展,中央财政将对购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鼓励全国13个试点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车、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办法》明确规定,中央财政对购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将按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价差,并适当考虑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其中,长度10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车是此次补贴的重点,混合动力客车最高每辆补贴42万元,纯电动和燃料电池客车每辆补贴分别高达50万元和60万元。
(2)新能源汽车技术逐步成熟完善。在“十五”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和清洁汽车科技行动攻关计划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在“863”计划中又启动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继续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这期间,我国科技计划累计投入近20亿元,分别组织实施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确立了“三纵三横”的研局,即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种整车技术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动力电池三种关键技术为“三横”。目前,我国基本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建立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技术平台,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关键零部件体系,开发出一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实现了小批量的整车能力。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局中,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混合动力车“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通过持续开展的技术攻关,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日益成熟。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我国在系统集成、可靠性、节油性能等方面进步显著,依据不同混合度方案,实际路况运行节油10%至40%,混合动力整车产品开始小批量进入市场。 在纯电动汽车方面,我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使用大容量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的纯电动客车在奥运中心区的规模应用,代表了当代国际纯电动大客车的先进水平。纯电动轿车具有成本优势,已开始小批量出口欧美,国内市场需求也不断加大。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我国的整车集成技术、动力平台的成熟性、整车的可靠性有了新的提高,无故障间隔里程与国外同步达到3000公里,燃料经济性优于国外燃料电池汽车,并取得了“新一代整车控制器”、“两挡变速器”、“氢电系统安全性碰撞”等一批原创性研究成果。
4. 海口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的威胁(threat)分析
(1)技术问题。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电池技术是主要瓶颈。研制成本低、体积小、持续能力强,并且使用寿命长的电池是破解新能源汽车难题的关键。此外,如何保证由电机系统组成的动力总成与整车匹配,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2)产业化问题。 我国能源汽车战略应尽快形成上下一盘棋的局面。而当前各地争相上马新能源汽车联盟和产业基地,或将导致更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新能源战略的推广。 另外,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并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迎接产业化的到来。在混合动力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国内企业的产品可靠性以及自动变速箱生产经验等方面均与国外产品存在一定差距。
从海口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的SWOT分析来看,海口市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有着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优势,同时由于城市交通的混乱、堵塞、车位难求等劣势,制约着海口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但由于我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各民族自主企业的发奋图强,攻破了新能源汽车的层层技术难关,海口新能源汽车市场又面临了新的机遇。
三、发展前景建议
1. 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观念
多年来的汽车消费习惯导致人们对汽车新事物——新能源汽车的认识存在诸多偏见,例如价格太贵、性能不稳定、使用不方便和维修太贵等等。无论是政府还是汽车厂家都应该从各个方面去正确引导消费者,让他们对新能源汽车有一个正确而客观的认识,让汽车消费更加理性和科学。倡导汽车新消费=环保+诚信+车德的理念,使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时候感受到自己作出的社会贡献。
2. 解决交通混乱、车位难求的现状
海口目前总的交通状况是交通网络发展缓慢与车辆众多之间的矛盾,贯穿海口的交通。还有停车问题、占道拉客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构成海口市交通的主要问题。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制定海通短期改造计划及长期建设规划和相关政策解决车位难求的现状。
3. 政府加大鼓励和指导力度
新能源汽车除了混合动力之外,纯电动车及其他代用燃料车应由国家统一标准。启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在3至5年的补贴期内增强自主创新产品竞争力,以顺利进入产业化阶段,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使其售价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建立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产业结构,如充电站、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中心,联合生产厂家建立和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4. “先公后私”引如新能源汽车
海口新能源汽车还属于产品的导入期,建议先从公交、出租车、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逐步改变消费者,特别是私家车主的消费观念,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私家车市场。
参考文献
[1]叶长谊等.海通运输状况.
2011年11月,为摸清2012年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现状,依据配额抽样原则,我们对无锡市9个市(县)区内的1300家企业展开了问卷调查工作。为获取更为详尽、准确的信息,同时采用深度访谈的形式与行业代表性较强的企业进行面对面沟通。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211份,最终确定有效问卷1050份,行业范围涵盖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17个行业类别。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企业的行业分布。本次调查成功样本共1050个。其中,制造业企业包括物联网与云计算、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与新型显示、汽车零部件、纺织与服装、机械装备9个行业,占总样本的74%;现代服务业企业包括软件与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现代商贸、金融、物流、旅游、房地产8个行业,占总样本的26%。
2.企业的性质。本次调查成功样本中,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及国有企业占总样本的比例分别为74%、21%、5%。
3.企业的人员规模。本次调查的企业中,员工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占总样本的5%;员工人数在500-1000人的企业占6%;员工人数在200-500人的企业占20%;员工人数在100-200人的企业占17%;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的企业占52%。
(二)调查的主要结果
1.企业2012年人才需求计划。
在此次调查中,大部分受访企业表示在2012年将增加招聘人数。根据调查分析结果,72%的企业计划增加招聘人数,28%的企业计划不增加招聘人数。 其中,在计划增加招聘人数的企业中,6%的企业计划招聘员工100人以上;6%的企业计划招聘员工51-100人;44%的企业计划招聘员工10-50人;44%的企业计划招聘员工10人以下。 按行业分析,除旅游业和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业以外,其他各大行业中20%以上的企业计划增加招聘员工50人以上。其中,软件与服务外包行业中53%的企业计划增加招聘员工50人以上;物联网与云计算行业中50%的企业计划增加招聘员工50人以上。
2.特殊人才群的需求计划。
(1)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34%的企业计划招聘留学归国人才,66%的企业计划不招聘留学归国人才。按行业分析,物联网与云计算、金融、新能源、软件与服务外包及生物医药5个行业对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大,其次是新材料与新型显示、节能环保及电子信息3个行业。物联网与云计算等5个行业中都有50%以上的企业计划招聘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其中,物联网与云计算行业中71%的企业计划招聘海外留学归国人才;金融、新能源、软件与服务外包及生物医药行业中计划招聘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的企业在该行业中分别占64%、57%、57%、52%。新材料与新型显示、节能环保及电子信息3个行业中计划招聘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的企业在该行业中分别占40%、37%、36%。
(2)外籍人才。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18%的企业计划招聘外籍人才,82%的企业计划不招聘外籍人才。按行业分析,机械装备、物联网与云计算2个行业对外籍人才的需求较大,其次为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以及软件与服务外包5个行业。机械装备、物联网与云计算2个行业中40%以上的企业都计划招聘外籍人才。其中,机械装备行业中计划招聘外籍人才的企业所占比例达到47%。新能源等5个行业中20%及以上的企业计划招聘外籍人才。
(3)应届大学毕业生。201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仍是各大企业的人才需求重点,大部分企业计划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其中,80%的企业计划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20%的企业计划不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按行业分析,各行业中计划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比例都达到70%以上。其中,物联网与云计算、旅游行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相对较大,计划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91%与90%;其次为新能源、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生物医药、电子信息4个行业,计划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所占比例超过85%。
3.雇佣前景的调查结果。开展雇佣前景调查是为了解未来某一段时间内雇主在增加还是减少员工方面的意向。在进行雇佣前景调查中,通过分析所有被访问对象回答“预计在下一个年度,在您所负责招募的权限范围内,员工总数会有何变化?”这一问题的统计结果得出“净雇佣前景指数”。“净雇佣前景指数”是指所有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期望在下一年度增加员工人数的雇主比例减去期望减少员工人数的雇主比例之差。该指数正数表示大多数雇主预期增聘人手,而负数则表示大多数雇主有意减少雇佣活动。
根据“净雇佣前景指数”的分析结果,2012年,无锡地区招聘预期继续呈现出兴旺的状态,净雇佣前景指数为积极的+66%。在受访的雇主中,72%的雇主表示将在2012年增加员工人数,23%的雇主表示维持现有员工人数,5%的雇主预计将减少员工人数。 按行业分析,所有行业的净雇佣前景指数均在+50%以上,招募前景十分乐观。其中,物联网与云计算、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电子信息、软件与服务外包行业招募前景繁盛,净雇佣前景指数分别为+89%、+88%、[+80%]、+80%。
不过,与2011年相比,无锡地区的净雇佣前景指数在各个行业中显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物联网与云计算、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电子信息、房地产、生物医药、物流、新材料与新型显示、旅游以及纺织与服装9个行业净雇佣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物流、纺织与服装、电子信息、旅游和房地产行业的涨幅显著,增长态势强劲;软件与服务外包、节能环保、金融、新能源、机械装备以及现代商贸6个行业的净雇佣指数则有不同程度降幅,其中,新能源行业降幅最大,直线下降了23个百分点;汽车零部件行业则与去年基本持平。
二、紧缺专业人才需求与供给分析
当前,无锡市正处于以加快转型求突破、以加速调整促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区域内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市政府“人才引领发展”的策略引领下,无锡市人力资源市场呈现出繁荣态势,同时,各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特征。
1.紧缺专业人才与区域经济建设融合度尚待提高,以尖端技术人才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类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需求更加旺盛但供给明显不足。
随着以物联网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工作的积极开展,物联网与云计算、软件与服务外包2个行业内超过80%的企业表示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其中,管理咨询类人才、研发设计类人才以及前沿技术类人才最为紧缺。同时,以新材料与新型显示、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4个行业为代表的制造业严重紧缺适岗高技能人才。此外,以房地产、物流2个行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紧缺高级管理人才与专业技能人才。
2.紧缺专业人才的供给与行业发展不同步。
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与优化不断催生出新的行业,并产生新的岗位及新的人才需求。但是,人力资源市场未充分发挥人才指导与配置的作用,人才供给与需求信息交流平台建设不完善,导致人才的供给未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第一,企业与高校之间信息沟通不完全,造成了人才供给与需求的严重脱节。受访雇主纷纷表示,高校专业设置没有与其行业发展需求同步。高校未能及时地增设相关专业,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导致如晶体冷加工、第四方物流等紧缺专业人才在本地人力资源市场中存在零供给现象。第二,区域内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企业与培训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有限,加剧了技能培训课程的滞后性。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人才需求相脱节,相关职业培训课程的更新速度跟不上企业实际岗位技能需求变化,导致如程序设计员、软件测试人员、计算机调试维修员、金融工程师、物流师等高技能岗位一直短缺专业技能人才。
3.有效解决紧缺专业人才供需矛盾,需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桩”点中国――星星充电北京站启动仪式
借助互联网技术、思维和资源共享的众筹模式,一直难以突破市场瓶颈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日前迎来重要变革。10月23日,由万帮充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星充电”)主办的“桩”点中国北京站仪式正式启动。同时,星星充电与EVCARD分时租赁、北京住总集团举行了签约仪式,这也标志着星星充电“桩”点北京迈出了实实在在的第一步。
万帮新能源投资集团、星星充电董事长邵丹薇表示,“桩”点中国为星星充电完善全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品牌项目,星星充电计划三年内完成100个城市的进驻,北京为星星充电“桩”点中国计划的特大城市站,同时也是苏州之后的第二个“桩”点项目。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对此指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完善必将大大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希望星星充电尽快扩大市场份额,助推新能源汽车普及工作。
作为国内领先充电桩运营服务平台,万帮充电设备有限公司近年致力于利用互联网思维促进充电设施全国普及和推广,打通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
实际运营模式是,通过星星充电APP+城市智能充电运营平台整合全国所有自营、合营的中小充电桩运营群体,为其提供统一支付、交易管理、运营维护,并向最终用户提供快捷搜索、线上状态查询、车联网等服务的大型B2B2C互联网机构。
与以往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不同,星星充电在全国首创“众筹建桩”模式,这为我国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开拓了一条新的路径。
上周五,本报记者走访了嘉定区3个充电桩的分布点,查看了50多个充电桩。除了嘉定电动汽车试乘试驾中心,其余片区的充电桩均处于无人“光顾”的状态:布满灰尘,部分充电插口的隔板甚至需要多次操作才能打开。
嘉定区为国家级电动汽车示范区(下称“示范区”),全国仅有一个,与20多个“十城千辆”新能源试点城市一样,它们的职责是推广新能源汽车,探索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但运营近两年来,进展缓慢、公众接受度不高等成为新能源车试点的普遍问题。
国家示范区样本
上海国际汽车城大厦位于上海嘉定区墨玉南路,大楼停车场里安放着十余个充电桩。与上海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旁的停车场一样,充电桩表面蒙着灰尘。充电桩对应的停车位里停放着不同品牌的小轿车,但没有一辆是纯电动车或plug-in混合动力车。
2010年7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首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提出选定示范城市建立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经过角逐,上海拿到电动车国际示范城市项目,嘉定区为具体落实该项目的示范区,于2011年1月起得到确认并开始运营。
与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试点专门针对出租车、公交车不同,示范区的业务重心在于私人市场的启动和探索。近两年时间里,示范区组建了电动车企业和用户两个俱乐部,企业俱乐部成员包括通用、沃尔沃、中国石化、国家电网、西门子等公司。示范区还构筑了上海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城市论坛、上海国际电动汽车展览会以及上海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三个交流平台,并建成电动汽车试乘试驾中心、商业模式创新中心、示范评估中心、运营服务中心。此外,在嘉定区博园路汽车城附近,还建成了一个专卖新能源车的汽车4S店——上海高瞻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记者了解到,示范评估中心和运营服务中心可以对全上海市的新能源车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这些数据可以成为电动车时代的城市规划依据。在商业模式方面,示范区还在探讨一种长租模式,从而降低电动车因售价高带来的购买门槛。
包含电动车知识产权交易、用户数据采集、用户体验、车辆运行跟踪检测等整体性的电动车示范运行环境已经建立。但实际运营情况中,示范区目前取得的成绩与之前的预期仍存在较大差异。
按计划,示范区2012年应建成充电桩1.3万个,充/换电站15座,加氢站2座以上。但实际上,截至目前示范区仅建成充电桩387个,而且这一数量远远超出当前的实际需求量。运行至今示范区内纯电动车仅有10个私人购买用户。
高瞻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销售展厅内摆放着两辆力帆纯电动车,下午3点前后仅有两拨客户上门询价,店内也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值班,场面较为冷清。深圳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销售总监朱林与店内销售人员攀谈近20分钟,表现出对纯电动车购买的兴趣。有消息称,上海市拟对纯电动车推出重大补贴政策,除了国家与地方现金补贴外,上海市还计划推出2万个免费新能源车牌。拍卖价格接近7万元的车牌是吸引朱林的主要原因,但作为汽车业内人士,他坦言对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前景并不看好,“电动车未来10年也不一定能够实现市场化。”
地方政府加码电动车
示范区及25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下称“试点城市”),共同构成新能源汽车私人与公共系统试点的体系。与示范区情况相似,截至今年7月,25个试点城市仅有4个城市完成度(投放1000辆新能源车示范运行)超过30%,分别为杭州、郑州、苏州、北京;其中完成情况最高的杭州市也仅为47.10%。
重庆交通大学教授王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11月底,重庆当地的新能源公交车总量已经从上半年的不足200辆攀升至360辆,但距离“十城千辆”提出的目标仍“相去甚远”。
“这360辆里面混合动力汽车占绝大部分,如果把这部分剔除的话,真正意义上的以电池为驱动的公交车的比例是非常低的。”王健表示。
2012年是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示范推广工作的最后一年,但从当前各地推进情况来看,完成设定目标几乎没有可能。各车企新能源车销售情况也表明市场对这一概念并不“感冒”,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9月,国内乘用车企销售新能源汽车6982辆,其中纯电动车3009辆,混合动力车3973辆。
“我认为,现在基本上可以对纯电动公交车作出一种判断,现阶段要实现商业化运作是不可行的。”王健说道。他进一步表示,试点运行实际上就是拿城市运营来当试验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佐证了纯电动客车在市场上是不受欢迎的。
中投顾问近期的《2012~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电动汽车目前尚不具备普及推广的条件,电池技术、安全问题、配套设施、补贴政策等是制约电动汽车推广普及的关键要素,而我国在这些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但实际上,地方政府仍在不断加码电动车。11月5日,吉林市宣布与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广东省近期也明确提出“争取到201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达到5万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036
传统形式对工业能源的管理过程一般是基于人工的离线过程,而非实时的。在工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前,大中型工业能源的用能企业和产能企业的产品设备、生产工艺、控制流程等基本正在向高度自动化和高度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只能完成离线能源管理的管理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大部分企业高速发展的需求,因此迫切地需要实现对工业能源的自动化监控,以能源最优运行为目标,开发企业能源运行的在线实时管理功能。
1客观现状
我国由于能源利用率低而成为能源消耗大国,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工业领域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重要切入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节能降耗,提高能源的管理和控制力度,对企业加快以节能降耗为核心的技术改造。所以实现能源的信息化监控管理是一项符合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的重大决策,本技术一旦实现,可以广泛推广,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在增进企业效益、环保节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着眼于我国现阶段以及未来中、长期节能发展目标,目前仍以全面管控、技术节能为主,其中采用信息化节能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工业节能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促进工业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1]
我国积极支持和大力提倡的是以信息化节能监控技术为核心的能源管理方式,该方式实现容易,结构简单,普及速度快,成效显著。因此,为了更高效率地实现节能,不需要不断地改进节能方式,研发节能新技术,逐步推出适应现代工业能源领域的先进的节能控制技术。
目前全球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能源紧缺与环境恶化。放眼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工业节能降耗构成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博弈日趋激烈,绿色贸易壁垒正在加速形成,一些发达国家对出口国产品的能效水平和碳足迹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产品资源能源消耗高,出口将面临巨大压力。[2]
我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成为过去几年甚至未来全球经济的最大亮点,但与此同时,我国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那就是能源供应危机及环境保护。从居室照明和采暖,以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气、油、煤等资源,到工商业所需的电力资源,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形式的能源正在被消耗着。能够被有效利用的能源占绝大部分,但也有大量的能源每天被浪M着,因此能源浪费和使用效率低下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3]节能增效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和个人都投身到节能降耗的工作当中。如何能够更好地管理和使用、控制能源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建立信息化的智能监控系统才能够充分利用能源,达到高效节能的目标。
2系统实现分析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因此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信息化管控是当前的重点,实现社会能源的有效利用需要通过建立信息化的智能监控系统支撑,要实现智能管控,应该从社会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三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
21社会可行性
目前,工业企业的节能情况差异非常大,能源管理水平悬殊,当前多数企业存在能源管理问题,具体表现在:缺乏专门的能源管理体系和先进的管理手段,能源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行业视野有限;对能源使用的监管不细致,找不到合理的方法,找不到或找不准节能点,没有一个详细的评测手段。概括地讲,就是普遍存在能源信息基础薄弱,能源管控技术水平不高的状况,因而不能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某些环节上的能源浪费以及存在的节能潜力。[4]
工业企业是能源消费大户,存在能源浪费现象。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浪费,工业企业是重点。目前社会上对能源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方法技术多种多样,但是大部分都缺乏统一准确的用能情况监测数据做支撑,往往仅凭经验来降低能耗指标,没有做到管理和指导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准确性,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能源监控管理系统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并进行有效的管控。
22经济可行性
对工业能源进行信息化管理控制在我国是个新兴产业,既要考虑系统使用的稳定高效,还要考虑供能企业的运营成本及产品设备的升级改造,以及用能用户的改造成本问题。
目前所采用的能源管理机制是借鉴西方经济国家的“合同能源管理”思想引进并逐步发展起来的,至今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虽然没有实现信息化的智能管理,但是在能源服务产业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和最近几年,国家在财税、金融、技术等方面相继出台了多个支持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地促进了能源管理产业的飞速发展。[5]
目前能源管理服务产业规模逐年大幅递增,2011年能源管理服务产业产值更是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250亿元,2012年达到1653亿元,同比增长32%。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管理服务产业将步入规模化发展轨道,“十二五”末能源管理服务产业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能源管理产业已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拉动经济增长前景广阔。[6]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能源管理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
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全面地改进目前的能源管理服务机制,实现全面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控制系统,就可以更大程度地达到能源的高效利用。
23技术可行性
目前的能源管理系统是在普通信息系统和自动化系统基础上的传统模式,缺乏在能效传输和使用中的诊断技术,且大部分基本没有对远程设备采用物联网技术,能效管理力度不高,信息化程度低,节能效果不明显。而新型的能源管理系统通过机理建模和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以用能设备、耗能工序和能量系统之间的关系为重点建立能效分析模型,确定一种新型的能源管理模型,并进行软件的开发,能够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增强了系统的实用性。
由于企业工艺装备处于落后水平,企业管理手段也没有达到先进水平,使得我国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虽然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努力,工业能耗也有所降低,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企业的单位工业产品能耗仍存在较大差距,能源利用效率空间巨大,这就为能源管理系统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随着国家能源节能政策的大力推动,企业的能源利用意识不断提高,以及逐步上涨的能源价格和国家对工业能源使用指标的硬性规定等,这些都为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3实现策略
作为能源消耗主要群体的工业企业,是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主体和重点,国家高度重视工业能源节能技术,曾先后出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规划(2011―2015 年)》等,作为“十二五”全国工业能源利用的指导性文件。[7]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正处于深入发展阶段,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能源具有极大的需求,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形势越来越严峻。工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继续增加,工业和高耗能行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国家对能源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要求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传统的能源资源高消耗的粗放型工业发展道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大批量的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为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良机。
31系统实现目标
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对能源使用信息的监控管理,为此需要配备完善的能源计量器具,采集精确的能源使用情况数据,使用合理的数据传输技术,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系统,完善各项能源消耗的监测网络,实现用能单位监测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8]通过建立一套工业能源信息化管理监控系统来统一地对各项能源消耗进行监测和控制,及时反映用能企业能耗水平,为进一步分析用能效率提供客观、公正和科学的基础数据,为用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提供新的动力。
32系统实现策略
实现系统的能源运行管理包括动力能源管理、能源供应管理、能源消费管理。同时涉及采购、运输、仓储、动力、生产消费等多个环节。数据来源于同一数据库,各个部门围绕统一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利用能源测量和计量器具采集实时和非实时能源数据,并建立能源信息管理专用数据库,以便进行后期的分析和处理。具体的实现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系统数据库管理层采用双机冗余的数据采集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模式共存技术;第二,针对信息数据的远程传输及实时显示Web技术,采用GPRS无线传输和有线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第三,对采集的用能信息进行实时分析诊断、处理和预警;第四,实现集查询、修改、删除和控制于一体的真正面向企业管理的监控系统平台;第五,针对能源数据的采集主要分为实时和非实时两种。实时数据来自于本项目研制的工业能源信息化管理监控系统的在线采集,也可以通过安装数字仪表设备来补充缺少的数据,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内实现自动收集,并存储到实时数据库中,从而实现能效指标的在线计算与动态分析。非实时获取的数据可以从用能企业的计算机系统中获取,或者由工作人员直接录入到管理监控系统中;第六,系统数据库采用双机冗余技术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数据丢失,在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检测到主机数据库停止后自动采集并存储数据,在主机恢复后,会自动拷贝到主机数据库中;第七,对数据传输技术的实现,主要依靠当今先进的现场总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经过网络布线、通信网络、GPRS技术的结合,通过系统软件设计实现信息数据的远程传输及实时显示;有的场合可以使用有线通信技术实现,而有的条件不具备的必须采用GPRS无线传输技术来实现;第八,为了保证采集的用能信息数据的准确有效,需要对数据进行验证。常用的方法是将非同源的数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也可以和历史数据对比来发现异常。对于异常的数据应该进一步分析并解释原因,错误的数据必须剔除,以免对能效分析产生干扰,充分体现能源使用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实现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一体的管理监控系统,采用统一的能源数据仓库技术、完善的数据分析技术、丰富的报表功能、自由数据钻取技术、灵活的算法扩展技术、基于数据层的数据安全技术,并具有良好的接口和兼容性,市场需求巨大,前景非常广阔。
33系统实现前景展望
系统着眼于实施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将对工业发展形成硬约束。加大节能降耗力度,进一步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生产率,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必然选择。全球范围内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生活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新趋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低碳产业,成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核心价值观。[9]坚持以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政策法规为保障,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工艺、装备、产品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加快以节能降耗为核心的企业技术改造,强化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加强信息通信技术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系统一经实现应用,首先受益的就是企业,随着企业能源节能意识增强,必将为大多数企业所接受,最终也将带来巨大利润;其次可以使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可同时应用于机关事业单位,节能效果显著,包括对水、电、气、热等的监控,一经实施可节约大量能源,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应用前景广泛。
4结论
随着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涨,我国工业企业产品生产竞争以及能源节能环保的压力日渐增长,工业企业能源管理智能化信息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并正在着手建设。基于能效分析模块的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能够在能效分析方面增强企业能源管理的实用性,开拓了将来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新思路,转化开发后可有效满足市场的需要,并且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基于能效分析模块的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适合工业企业并完全可以满足企业能源管理需要,其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系统产业化后,将对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同时,也将大大提高企业核心技术实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节能服务水平,一经应用,会减少能源消耗,对社会环境起到极大的净化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平,李博,曾文清马钢新区能源中心的建设与探讨[J].冶金能源,2009,28(3):3-5
[2] 郑士君,黄爱平海运企业能效管理信息系统研发[J].中国航海,2010,33(4):53-56
[3] 宋小磊,陈贵军,赵书平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节能,2011(9):59-62
[4] 张晓丽浅谈企业能源监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下)[J].中国工控,2011
[5] 张凯,姜晓红,闫献国,等中小制造企业ER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1(3):22-25
[6] 刘慧萍区域分布式能源的智能微网能源管理[J].电力与能源,2012,33(5):414-417
估值落后具重估潜力
OPEC石油产量占全球约三分之一,约每日3,360万桶。根据减产协议,该组织将从2017年1月起减产约每日120万桶。其中沙特将承担最大的减产份额,每日减少50万桶至1,006万桶;阿联酋、科威特和卡塔尔,将合计减产每日30万桶;而伊拉克亦同意减产每日20万桶。此协议为期六个月,并可再延长六个月。OPEC下次产能会议预计在2017年5月25日召开,届时将决议是否延长减产期限。
随着减产协议水到渠成,加上全球经济前景改善,机构投资者对能源行业的看法有所扭转。根据美银美林调查显示,愈来愈多基金经理认为市场逐渐进入上升周期的末段,情况类似于1999年及2006年,而在1999年至2001年期间,油价便在美元走强下呈明显升势。另一方面,近期信用评级机构亦调升能源业信贷展望至「稳定,相信有助降低相关企业融资成本。
油服股受惠投资力度增
目前MSCI能源指数的股息率相对于综合指数约为1.35倍,并高于行业历史平均值,反映估值依然低迷,其高股息率料将持续吸引资金进场。另一方面,冬季用油旺季将于12月中展开,鉴于今年气候仍属异常,取暖用油需求提升,对原油价格亦构成利好。
值得留意的是,下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是传统能源支持者,估计他将推行更多有利传统能源行业发展及鼓励石油下游需求的政策。
1.1 电力工业管理部门制定的营销工作基本管理制度有待改良完备
在我国电力能源生产输送企业常规性营销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实践过程中,受历史性影响原因以及现实性技术实践因素的共同约制,传统发展时期的电力营销工作指导观念依然表现着较为强烈的实践性影响,时至今日,依然有一定数量比例的电力能源企业未能专门性地设立针对性的营销工作管理部门,导致这些电力企业中营销工作人员无法在高质量以及高效率的状态条件下,与本企业中的其它生产部门展开业务合作。而针对那些已经完成内部营销管理部门建设工作的电力能源领域企业展开考量,也可以较为鲜明地发现其已有管理机制在设计和运行层次的欠缺。可以发现这些已有管理制度在有效激发电力能源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层次的乏力特征。
1.2 未能充分重视建构电力营销管理工作意识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电力能源企业的管理层工作人员,尚未充分而真切地认知到开展电力能源企业市场营销实践工作对于本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意义,因此他们往往不能对开展科学高效的电力能源企业市场营销工作所具备的关键性作用,以及实践地位形成准确清晰的观念认知。从我国电力能源企业市场营销工作开展现状的角度展开分析,可以发现电力企业基本的日常化生产实践模式,与企业自身实际选取运用的市场营销工作实务模式之间所具备的紧密相关性,企业实际开展的日常生产工作的实际运作模式,与现实电力市场环境结构对企业电力能源产品对象的需求结构之间具备着深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关系。在这样的实践背景下,如果电力能源企业的管理人员不能充分认识到开展市场营销工作的重要意义,对于电力企业营销工作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会造成严重的阻碍作用。
1.3 电力企业营销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所欠缺
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在营销工作员工队伍的建设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欠缺性,已有的电力营销工作人员自身整体性的素质水准存在明显的欠缺,其实际具备的市场营销工作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实践应用技能的储备状态依然存在着较为巨大的提升改善空间,这样的实践背景下,已有的营销工作人员往往不能针对电力能源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改良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电力能源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阻碍。
2 电力营销工作现代化建设的前景分析
2.1 切实强化电力企业营销工作管理实践模式的建设力度
对于我国现有的电力能源产业的企业实体而言,想要在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的现实市场环境格局中稳定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切实加强针对电力能源领域企业自身的营销管理工作模式的建构以及创新工作力度,要保证电力能源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完全依照科学高效的指导方法和指导原则而展开。针对电力能源企业营销工作的具体开展路径,要基于部门组织运作形态、基本职责分布格局、以及日常工作管理控制模式和工作实践路径等具体方面展开考量,并针对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涉及的一系列具体环节展开具体的管理,要明确客户在企业市场营销工作开展版图中的中心地位,基于不断满足客户实际需要的工作原则,不断提升电力企业营销工作管理实践模式的建设水平。
2.2 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形态提升企业营销数据的统计分析水平
源于电力企业在实际的市场销售过程中,往往要同时面对数量技术极为庞大的客户群体。因而也就给营销工作人员切实做好用户营销工作数据的处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保证客户营销数据信息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取得预期工作效果,电力企业可以在客户数据信息的统计处理过程中,切实引入并运用信息化技术形态。在信息化技术形态的应用背景下,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人员能够实现对客户群体对象更加充分高效的管理工作,通过对已有客户群体的信息数据展开归类处理,电力企业的营销人员能够实现对特定客户群体实际需求特征的清晰把握,并以此为企业未来生产方案的准确调整创造支持准备条件。
2.3 引入电子商务模式加强电力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水平
大健康,作为大数据产业的“姊妹篇”,正逐渐成为贵州省打造的又一张名片;
大文旅,作为大生态下文化与旅游的新产物,未来必定会成为一个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能源新材料,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有力践行。
今年以来,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司”)按照贵安新区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的要求部署,把“1+4”作为公司发展的主投方向,“1”即贵安新区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4”即“三大一新”(大数据、大文旅、大健康、新能源和新材料),相关产业活力迸发,成为助推新区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招商:突出精准和创新
贵安新区坚持“先产业、后城建”,重点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大健康、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
“抓好策划包装,对项目定向优选,精准跟踪目标企业,招大商、招强商、招好商。以战略前沿产业项目、高端产业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开司在招商上突出精准,突出创新。
聚焦重点对象,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招商,让大企业顶天立地;聚焦新兴产业,大力引进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企业,让创新型企业勇闯天地;聚焦服务“双创”,引入实力孵化器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实施“春苗计划”,打造上市公司总部基地,让小企业铺天盖地。
推进跨境招商,通过“产业基金+高端项目”方式推进资本驱动招商;利用银行、各类事务所及协会组织等机构招商,推进市场化专业招商;对标股票指数成分企业,以股权、债权投资代替招商补贴政策引导项目落地,力争到2020年,引进各类500强企业100家以上。
方向既定、目标既定,必奋力前行。
2016年上半年,贵安新区新引进的重点项目包括高通服务器芯片、上海联影医疗科技、上海华院数据、多肽口服液、五龙电动汽车、贝格大数据、新能源汽车车桩网一体化、裸眼3D等项目,涉及大数据、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在大文旅产业上,目前,由贵安新区置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的万水千山贵安国际温泉休闲度假城基地先期准备启动80000平方米酒店、20000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配套修建娱乐设施及旅游道路20公里,估算总投资50亿元;由贵安新区文旅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的开元森泊贵安度假村项目已形成初步框架构想,项目总面积15万平方米,计划修建1600间客房,预计总投资16.6亿元,首期建设500间客房。
据贵安新区文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玉双介绍,贵安新区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未来要打造九大支撑(“531”业务推进)。一是“5大核心业务群组”,包括新能源车、旅行社(贵州智慧旅游集散中心)、精品景区、文化传媒、精品酒店;二是“3大拓展业务群组”,包括旅游地产、教育培训、品牌赛事;三是“1大新兴业务群组”,即新业态旅游。
目前,贵安新区已获批创建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和绿色数据中心,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同时,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和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与SPI新能源科技控股集团签署了《SPI新能源科技控股集团与贵安新区战略合作协议》,三一西南总部及工业4.0创新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或陆续建成。
可以说,在开司的努力下,贵安新区“三大一新”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落地:突出政策和服务
市场经济也是环境经济、服务经济、竞争力经济,哪里的环境好、服务好、竞争力强,哪里就能快速聚集高端要素,快速集聚大项目、好项目,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开司董事长宗文表示,要全力以赴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搞好服务,想企业之所想、谋企业之所求,集中精力做好服务,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发展环境,推动新区建设全面提速。
7月25日,白山云科技对外宣布获得超过一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贵安新区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和贵安金融投资有限公司领投,上海擎承投资中心、上海融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A轮投资方跟投。
“贵安新区环境好,投资形势好,与我们在发展理念上有很多契合点。”白山云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营销官代翔认为这是与贵安新区加快合作的动力。
今年3月,白山云科技创始团队赴贵安新区考察,并在5月举行的2016年贵阳数博会上与贵安新区正式签约,决定将其云链服务全球中心落户贵安。
SPI新能源科技控股集团副董事长夏侯敏也表示,来到贵安新区特别是在项目合作中,充分感受到新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和努力创业的激情。SPI新能源科技控股集团将按照专业化研发、专业化制造、专业化营销的要求,加快项目进度,完善配套体系,发挥集聚效应,为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据介绍,开司在成立伊始,就和新区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大行动逐步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服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极力为企业和项目排忧解难。同时,在认真总结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大行动成效及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并宣传工作亮点和典型事迹、典型单位、典型人物,进一步营造全社会聚焦工业、关心企业、支持企业的良好氛围。
发展:突出前景和未来
新的事物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前景。就像开司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发展也一样。
贵安新区“三大一新”产业构建依托新型城镇化基金、地产基金、产业母基金三只基金,培育和壮大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现有各个子公司形成互动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公司现在把‘三大一新’产业作为主要投资方向,构建的基金也围绕‘三大一新’产业服务。”贵安新区党工委委员、开司总经理王春雷说。
贵安新区“三大一新”产业发展的前景不仅仅体现在投资和规划上,也体现在“开投人”的干事激情上。
说得详细一些,秸秆制煤机就是将分散、不易储存的秸秆(玉米秸秆、小麦秆、树枝、花生壳、木材边角料、锯末、稻壳、稻草)经过铡切或粉碎后,再经过一定的煤化处理,高温压缩成燃料。这种新型燃料密度在1.1-1.2克/立方厘米以上,一般的热值在5500大卡以上。秸秆煤炭可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完全可以替代木柴、煤炭、液化气,广泛应用于生活炉灶、取暖炉、热水锅炉、工业锅炉……每一吨秸杆煤的热值相当于一吨的优质山西无烟煤。
秸秆煤炭成型机和秸秆制煤机是泰安新能源公司的独家产品,公司多年致力于农村新技术、农业新产品开发,先后获得现代营销“诚信企业联盟会员单位”、“真情服务联盟会员单位”光荣称号。秸秆煤炭成型机、秸秆制煤机均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国家专利(专利号:200720025179.1),并在第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银奖,这是全国最高规模的发明创新成果奖,标志着自然新能源公司的秸秆制煤机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位置。
进入新世纪以来,能源问题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共同重视,地下的煤炭越来越少,秸秆煤弥补了煤炭减少的后顾之忧,同时秸秆煤节能环保,可以再生,可以循环利用,前景非常广阔,是地下煤最好的替代品。新能源秸秆制煤机制作的煤块比民用块煤热值更高、燃烧时间更长,而且无烟无味无污染,干净卫生。秸秆制煤机属国内独创产品,真正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转化成煤炭的先进技术,该项目投入小、费用低、利润高,无需烘干机、制棒机等机器。原料不论大小、干湿,场地大小均可,仅需三相电源及部分煤化剂(当地就可买到)就可成煤。制煤机精工制作,结构独特,工艺简单无需任何专业设备,生产不受气候影响,直接就地煤化,可加工成民用块煤和蜂窝煤等。最可贵的是制煤机采用先进的电加热功能,使机器原材料的适应性更强。
目前,公司正在火爆招商中,公司对所有客户免费培训技术,学会为止,保证广大加盟商顺利打开市场。
山东省泰安市自然新能源有限公司(宁阳县秸秆综合利用研究所)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八仙桥工业区(县环保局西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1-0072-02
一、新疆低碳能源开发现状及前景
1.风能。风电是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新疆风能资源的普查和评估表明,理论上,新疆风能资源的总储量目前为9.57亿kwh,技术开发量为2.34亿kwh。据相关部门估计,新疆风电能源每年理论上可提供27673亿kwh,风电能源的技术可开发量为6771亿kwh。新疆有九大风区的风能资源达到了技术开发要求,分别是乌鲁木齐达坂城风区、罗布泊风区、十三间房风区、阿拉山口风区、三塘湖口淖毛湖风区、吐鲁番小草湖风区、塔城老风口风区、额尔齐斯河风区、哈密东南部风区。2010年新疆风电场累计装机容量186.31×104kw,在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的排名列第5位。新疆的风力发电、风电设备制造和风电项目服务的产业已经基本形成,这种产业链的形式有助于推动和促进新疆风电产业的发展,风力发电是解决当前新疆电力短缺矛盾的主要措施;新疆在全国的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国产化方面有领先优势;新疆的风能资源在全国排第二,由于较早地开发利用风能,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相关人力资源。由于新疆与内地电网的联网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新疆风力发电的未来前景不可估量,同时以火力发电为主的能源结构中低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的比重相对较低,使新疆风电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2.水能。水电在新疆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仅次于火电。新疆位于内陆干旱区,水资源主要由降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从自然生态角度讲,新疆应属缺水地区。但由于新疆地幅辽阔且人口稀少,水资源总量相对于全国其它省区来说尚算丰富。新疆积雪水资源比较丰富,约占我国山岳冰川面积的42%,占全国冰川总储量的50%。新疆水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1656.5万kwh,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新疆在电网方面的建设不断进步,在较大的范围内,水电进行空间调度的难度并不大。并且水量以及流量相对较大的河流可以在中期按梯级开发,建立百万千瓦级的水电基地,如伊犁河口、额尔齐斯河口、叶尔羌河和开都河口等河流。国家以及自治区在政策等方面都积极支持和鼓励新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自治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纲要以及自治区党委建设新型工业化的总目标中,都涉及到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积极改变能源结构,加快升级水电产业,大力开发水电,进一步提高水电的装机比重等相关事宜,所以水电开发前景看好。
3.太阳能。新疆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统计,新疆日照的时数可以达到2550~3500小时/年,日照的百分率在60%~80%之间,全年辐射总计可达5430~6670MJ/m2,新疆与同纬度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要高出10%~15%的全年辐射的照度总量,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要高出达15%~25%,比高原稍低,位居全国第二的水平。全年有250~325天的日照时间是大于6小时的,至少150天日照气温都高于10℃,在新疆太阳能市场上,太阳能热水器占了重要的位置,同时太阳能热水工程的前景不可估量,虽然现阶段新疆的光伏市场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总体还是比较落后。新疆于2009年开始实施“金太阳”工程,申报了多个光伏并网电站项目。截至2009年底,新疆推广了太阳能光伏户用电源约有8.9万套,据统计总功率约为3200kw;同时建立了1kw以上的电站2100座,据统计总功率约为9700kw;光伏形式的照明于2005年开始建设推广,新疆已拥有光伏照明系统2万套左右;新疆的“金太阳”工程有6个光伏电站获得了批准,规模可达33kw;目前新疆太阳能热水器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新疆的城镇化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给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城市太阳能热水器的需求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但是新疆的县、乡、农牧团场对太阳能热水器的需求不断增多,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广阔的地域使新疆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准格尔盆地是新疆较好的太阳能发电基地,并且在“十二五”期间,新疆还会大力推进太阳能发电的开发利用,建造超大型太阳能热发电厂,使新疆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得到长足的发展。
4.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一般认为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城镇生活垃圾、农村人畜粪便等,沼气是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对生物质发电和生物质燃料等方面也有所涉及和研究。据统计,新疆2005年生物质能资源总量大约为8165万吨,折标准煤大约3200万吨。新疆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主要针对新疆农村沼气的利用和开发,农村沼气的开发利用发展速度较快,已经从户用沼气发展到沼气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新疆已经拥有家庭沼气用户达118994户,占新疆家庭数约5.73%,每年的沼气产量约为1050亿立方米,但是生物质燃料以及生物质秸秆发电等方面的技术尚未成熟。总体来说新疆生物质能开发前景较好。
二、新疆低碳能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缺乏资金支持
新疆的能源结构不合理,自治区为了优化能源结构,解决能源带来的问题,以经济补贴的方式加大低碳能源的开发力度,促进低碳能源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政府资金投入仍不足,严重制约着低碳能源的进一步发展。首先,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新疆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不足,而且开发规模较小,无法形成产业体系。其次,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研发需要大量资金,但是由于资金不足严重制约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使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加快进步壮大队伍规模。
2.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为了促进低碳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除了资金投入外,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通过税收优惠的政策来推进新能源的发展,但是在其他政策配套还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新疆低碳能源的发展欠缺全局性的规划,也不能及时出台相关规定和行政法规来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在政策上很难确保新疆低碳能源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3.尚未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
目前,新疆低碳能源产业存在许多问题,没有规范的能源产业市场,市场转化新技术和新成果的能力也较差,在一些低碳能源大型项目的招标和投标机制上还不够规范,监督和验收等具体操作环节上也不够完善,只有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新疆低碳能源产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4.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环境因素,低碳能源的收集和转换的技术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增加了开发利用的成本,制约了新疆低碳能源的发展。目前,新疆低碳能源的开发应用技术环节薄弱,首先是研究的领域比较窄,其次是研发还处于低水平的阶段,再者还有一些低碳能源的领域研究并未涉及,制约了新疆低碳能源参与市场竞争,也影响其进一步的持续发展。
三、加快新疆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1.完善投资机制
制约新疆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缺乏资金。一方面,国家应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同时新疆也应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扩大融资的渠道,除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外,可以向民营企业或者社会筹集资金,使资金的来源多元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大力吸引外资参与新疆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宣传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社会环保节能意识;要结合新疆的实际,对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给予市场配额、电价收购、税收或者投资补贴等优惠政策,使新疆低碳新能源产业在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得到较快发展。
3.加快技术研发和创新步伐
政府要在政策上鼓励低碳能源的科技研发,企业也要主动开展技术创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自主创新和独立研发能力,加强低碳新能源企业的研发力量。在重要的技术研发项目上,政府要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创新推动机制,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
4.强化人力资源建设
人力资源建设是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各级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要稳定现有人才队伍,建立留住并稳定人才的相关机制,大力引进国外以及其他地区优秀的技术开发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不断壮大技术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快培养人才,依托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对现有技术队伍进行培养。新疆的教育机构可以考虑设立低碳可再生能源的相关学科,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低碳可再生能源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大低碳能源领域人才的培养。
新疆的低碳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但是能源资源供应能力远远满足不了新疆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新疆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大力开发利用低碳可再生能源,以便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切实践行我国实行的节能减排计划,让新疆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安全、充足和绿色的清洁可持续能源。
[参考文献]
[1]张新友.发展低碳经济 促进新疆可持续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0(10).
[2]胡隽秋,向龙.新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前景[J].新疆社会科学,2009(4).
[3]许建述.关于新疆水电发展现状及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09(21).
[4]崔奕,郝寿义,王银平.低碳经济引发的可再生能源思考[J].生态经济,2010(5).
[5]赵华.新疆水利水电建设的发展与探索[J].湖北水力发电,2008(S1).
[6]李卫华.新疆太阳能利用的情况和特点(上)[J].太阳能,2010(5).
[7]张新友.发展低碳经济 促进新疆可持续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0(10).
[8]周伟.新疆风力资源分布状况及风力发电前景展望[J].新疆农机化,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