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电商物流概念大全11篇

时间:2024-02-18 14:44:3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电商物流概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电商物流概念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有关今后的研究方向,大致分为一下的几个方面,主要包括企业物流业务委托给物流服务企业,整合专业流媒体服务的第三方物流(3PL)的合同出现,同时也提高水平的物流公司,这是物流的现状调查。这些新的物流服务,在1990年,美国第一个在交通运输部门放松管制在交通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物流外包服务市场的不断扩大,上世纪的九十年代,货主和物流公司在日本也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除此以外,全球战略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的加快。所有的企业都是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效率,通过海陆空运输方式。实际上是现代物流,主要包括效率合理化,再加上国际经济全球化,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并促进国际一体化的过程中,本集团的整合物流业,加快全球物流业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出生于美国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敦豪航空货运公司与国际化接轨提供了一系列的大型综合性物流服务企业。此外,与普洛斯的到来,世界上最大的物流配送设施和服务的投资开发商,以扩大物流市场。以实现生产物流的合理化,为客户提供集成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SCM)的概念。在日本的供应链管理(SCM),也被称为“供应链”的供应商,批发和零售企业供应链中的信息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共享。分解成本控制库存减少整个工作时间的缩短,获得相应的供应链成员的利益,特别是要实现高效的制造,零售物流。物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现代物流,市场营销,并建立一个理论体系的概念,为研究目的。

二、克里斯托弗和派克,科特勒和阿姆斯特朗的研究

概念是外国文学出版英国2003年给与界定的,作者就是克里斯托弗和派克。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到本研究的背景,并引进日本,克里斯托弗·派克的研究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的概念。

三、营销的全面变革根据

上述可以发现,早在20世纪70年代,营销和现代物流业已经开始使用,“营销”在很多地方使用。事实上,这意味着在本质上是“现代物流”是非常密切的,或几乎相同的。然而在过去“市场营销”,简称为“物流”,还有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的不断提高,物流,营销和现代物流,供应链的概念,整合营销的变化和市场的论述。市场营销和现代物流理念,自1970年以来,虽然定义营销领域,但实际上非常接近的市场营销和物流的意思,基本上可以理解的。顾名思义,提出市场营销和现代物流,先进行市场营销的活动,在进行现代物流的活动,所以应该把重点放在后者。主要强调的是,“市场营销向现代物流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地方,这是一个通俗易懂的诠释。都是从营销和现代物流功能的考虑。然而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网上购物或邮购活动,通过互联网,电视和其他媒体。也就是说,在商店里面消费者买的东西是不可以自己当时拿回家,然后在网上或者电视购物买商品就是为了客户的方便,消费者购买大型商品都会直接配送到消费手中的。

四、分销渠道和现代物流业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如今的社会人也开始慢慢对消费的价值越来越重视,但重视与消费者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可以从买的角度来看,形成了“整合营销”,“4C”的观点。往前的4P竹理论从视图的制造商生产的点建立的基础上,产品导向。然而,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逐渐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变化。因此,“4P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五,结论

2l世纪初,世界经济和市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方面,过去使用相同的想法和认知的营销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相反,一体化的现代物流和市场营销的概念,研究的基础上,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和市场营销的新概念的重要性。(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当今时代,我们面临着各种复杂严峻的挑战,其中最重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应对已经到来的新技术革命,无论是其规模、广度还是复杂程度,都和以往的技术革命截然不同。因此,德国的“工业4.0”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认同,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4.0”,或将成为世界历史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导力量。

所以,值此“工业4.0”全球化热兴之际,笔者拟对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一、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

2017年1月,我国京东集团联合21世纪经济研究院的《2016中国电商消费行为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超过20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超过10%。以此可以看出,我国电子商务所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体量不大,仍然拥有庞大的增长空间。

然而,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经前几年猛喷式的发展,O2O、社交电商、社群电商、网红电商等各种电商概念层出不穷,但收效不大,根本不能改变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大格局,稳坐我国电子商务交易前两名的依然是阿里巴巴和京东,不过,他们也不约而同的遇到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今,我国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和流量红利时代的优势,经过几轮迸发,几乎消失殆尽,持续增长乏力,新一轮的电子商务的增长点亟待挖掘。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当前电子商务产业格局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一方面,王府井、海尔、步步高、大润发等一批传统零售企业加速拓展电子商务渠道;另一方面,阿里巴巴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产业的领军人物,却抛出了“电子商务即将消失”的言论,并大力提倡“新零售”,并指出: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这对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电子商务企业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

二、从“工业4.0”到“电商4.0”

据悉,2013年4月,德国政府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制定工业标准体系。德国学术界和工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橹鞯嫉牡谒拇喂ひ蹈锩,主要包括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等3个核心环节,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目前,“工业4.0”战略已经得到德国各科研机构和工业界的广泛认同,并且成为了德国的另一个“标签”。同时,中国制造2025、美国智能制造等战略概念纷纷出炉,布局和应对即将到来世界范围内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我们从本质上看,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子商务产业均和该国的工业发展密不可分,必须立足于丰富和优质的产品之上,而“工业4.0”所提到的智能工厂、智能生产等两个核心概念,是一个国家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从野蛮生长到集约化、系统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充分应对准备,目前已经有一些新的相关战略概念“电商4.0”出现,如“新零售”,强调线上、线下和物流相结合。但比“工业4.0”概念,我国现有“电商4.0”包含的内涵范畴相对较窄,仅仅包括“工业4.0”概念中生产和物流的一小部分,对工厂和生产领域的自动化、整个电商生态体系的构建、以及智能化系统领域,尚没有涉及。所以,现有“电商4.0”仅仅是电商“工业4.0”的一个初级版本,亟待完善和进一步发展。

三、“电商4.0”趋势分析

在“工业4.0”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电子商务产业需要加紧行动,必须彻底了解和掌握这次新技术革命的速度和广度,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3D打印、纳米技术等各新兴技术的出现,尽管有些还在试验中,但他们在不断的和现有技术磨合,已经逐步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

所以,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各行业必须应对这种转型,不转型就可能会被淘汰。在笔者看来,“电商4.0”的未来发展趋势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个性化。以产品众筹、众包等为代表的新兴电子商务形式,部分改变了“先生产后销售”的产业模式,直接切入产品的生产环节,将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和产品生产结合到一起,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化实现。

第二,生态化。新兴电子商务必须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等全面整合,线下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企业必须走到线下来,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的物流体系结合到一起,立体构建电子商务的生态化产业模式。

第三,智能化。新兴的电子商务必须以智能化为核心,构建或链接生产系统、金融系统、物流系统等产业链,从产品生产、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吸引各中小企业或商户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或商户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电子商务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电子商务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四、结语

篇(3)

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一体化由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整合转向跨越企业边界的不同企业间协作,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的概念应运而生。能够真正认识并率先提出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也是一些具有丰富物流管理经验和先进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级顶尖企业。这些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现,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仅靠一个企业和一种产品的力量已不足以占据优势,企业必须与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者等结成持久、紧密的联盟,共同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才可以从容面对市场竞争并取得最终胜利。

一、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1、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基于这种广义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也常常被人们认为即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具有相似性,但在管理范围、管理角度、组织内部关系等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物流作业环节的管理和运作状况。因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发挥整体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2、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结合成一体,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供应链管理把对成本有影响和在满足顾客需求过程中起作用的每一方都考虑在内,从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到零售商,甚至是供应商的供应商及客户的客户,其目的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供应链管理把企业管理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供应链并对之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信息共享将错失销售机会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降低操作成本,缩短交货时间,改善现金流量,将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应用

1、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应用的必然性

物流系统是一个社会化系统,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很多:不同消费区域的客户情况和环境条件,配送环节,物流成本,库存控制等等。供应链管理应用于物流是一种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和集成化优势。供应链管理中“业务流程重组”的思想使得作业流程快速重组能力极大提高,促进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部分为供应链物流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和精细化运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供应链是一个整体,合作性与协调性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特点。在这一环境中的物流系统也需要无缝连接,它的整体协调性应得到强化,例如运输的货物要准时到达,顾客的需要才能及时得到满足。采购的物资不能在途中受阻才会增强供应链的合作性,因此供应链物流系统获得高度的协调化是保证供应链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把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企业之间的一体化,关注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物流管理是计划机制,而供应链管理是协商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协调分享“需求与存货”的信息以减少或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不仅仅是物流的简单延伸。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于组织内部对“流”的优化,而对供应链管理仅仅认识到进行内部整合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所以,供应链应用于物流不但优化了传统的物流系统,更使物流系统向更高一级发展,使物流的支链变大变广,使供应链管理发挥最佳效果。

2、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就是整体性。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很重要,其信息传递是在企业间逐级进行的,信息偏差也会沿着传递方向逐级变大,难免会出现信息失真,信息的利用率随之降低。另外,一般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缺乏整体规划的观念,链上的每个组织只关心自己的资源(如库存),相互之间很少有沟通和合作。这经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市场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因而企业库存成本很高,企业间因为物流系统不善而错失市场机遇。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各环节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具有利益一致性,各方的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流量增加,信息的传递方式实现网络化,进而各方提高了在信息共享的程度,避免了信息的失真现象。除此以外,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还有以下特点。

(1)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供应链管理以Internet作为技术支撑,其成员企业能及时获得并处理信息,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程序和时间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物流系统的成本,为实现其敏捷性、精细性运作提供基础性保障。

(2)增进了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无缝连接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顾客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物资采购中途受阻等等而造成的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的增加会使供应链的价值大打折扣。

(3)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企业能够迅速把握顾客的现有和潜在(一般和特殊)需求,使企业的供应活动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这样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商品或服务供应给顾客,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4)物流服务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服务方式日益表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为了适应国际化经营的要求,出现了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国际物流、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及进行联合库存管理的分销中心等等。

3、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功能

(1)库存管理。通过库存管理缩短订货—运输—支付的周期,加速库存周转,减少及消除缺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和运转。

(2)订购管理。订购是给供应商发出订单的过程,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订购合同管理及订购单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企业可利用配销单据等对整个补充网络制定计划,并向供应链自动发出订货单,通过合同管理在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关系,通过检查订购数量将订购单送达供应商并对已接收货物进行支付。

(3)配销管理。对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其管理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配销需求管理、实物库存管理、运输车队管理、劳动管理等。

(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除了入库货物的接运、验收、编码、保管及出库货物的分拣、发货、配送等一般业务外,还包括代办购销、委托运输、流通加工、库存控制等业务。

4、如何协调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的关系

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整个供应链,连接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合作的纽带。在制定供应链物流战略的过程中,一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对客户进行细分,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确定相应的客户服务水平,如订货周期、运输方式库存水平等;要根据销售情况对产品进行分组,针对每一类别的产品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定单录入、定单执行及交货作业处理占物流活动很大比例,因而需要通过技术和管理使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流程更有效率,特别是对于成员企业间的接口部位,通过集成能剔除多余工作流,提高物流效益。各个成员企业应通过改善合作关系、使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来实现准确预测、信息共享,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供应链与物流有着密切联系,在现阶段如何协调物流与供应链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管理方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只有协调好物流和供应链的相互关系,才能使企业更有条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配置、调控,应用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三、总结

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如沃尔玛公司的销售配送系统计划、台湾雀巢与家乐福的VMI计划等,这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更加具有实效性和成效性。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来建立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克服了传统物流的缺陷,更适应企业发展,更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

【参考文献】

[1]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3]杜荣华、刘中、海霞:电子商务与物流[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朱桂平、李怀政:物流企业分销网络战略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5]黄小原、卢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篇(4)

一、拿地成本与相关规费

物流地产项目的拿地成本与相关规费主要包括土地出让金、土地契税、大市政配套费、供电、供水、供气、供暖配套费,以及其他政府规费等。拿地成本与相关规费的数额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是否给予优惠和减免紧密相关。因此,拿地成本与相关规费是物流地产商在拿地阶段应该与政府相关部门商务谈判的重点。

二、产品标准化与成本标准化

物流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必然是要走产品标准化的道路,物流地产的产品线将会实现全面精细化。物流地产商应该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目标客户、不同市场需求研发与之相适应的产品线,并确定相应产品标准和交付标准,交付标准决定了与之相互匹配的成本投入,而客户敏感性分析又进一步决定了成本投入重点。因此,物流地产的产品标准化必然有助于推动物流地产的成本标准化。物流地产的成本标准化,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物流地产项目的产品品质、缩短物流地产项目的开发周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物流地产项目的成本标准化。

在物流地产项目的产品定位阶段,物流地产商应该通过目标客户分析和精确的客户敏感性分析决定成本分配的原则。只有进行有效的分配成本,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通俗地说,就是钱要花在刀刃上。

三、设计全程成本管理

物流地产商应该在物流地产项目实施前期确定项目成本上限,并在产品定位和概念方案设计、建筑方案设计、扩初及施工图设计全程实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对于确保目标成本的实现至关重要。设计全程成本管理是指物流地产项目在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成本管控部门应当全程参与设计管理工作,全面推行限额设计,以避免因设计原因造成的无效成本发生。

(一)项目前期执行计划

物流地产商为了提高物流地产项目的设计质量,提升专项设计单位的价值贡献(优化布局、动线、功能、预埋件等),避免在日后施工过程中大量涉及变更而造成工期延误和无效成本发生,应当尽量推行物流地产项目“一次性设计”。

物流地产商的成本管控部门在评审物流地产项目的前期执行计划时,应该特别关注专项设计(市政管网、绿化、消防等)单位的确定时间与建筑设计单位的确定时间的有效衔接,以避免因二者的不协同而造成无效成本,以及工期延误的发生。在通常情况下,为了做好各专项设计单位与建筑设计单位的有效搭接关系,处理好各专业设计的时间衔接,物流地产商应该在建筑设计单位确定后的一个月内确定各专项设计单位。

(二)设计任务书与限额设计

为了避免物流地产项目的设计职责出现“真空地带”,物流地产商的成本管控部门在评审设计任务书时,应特别关注设计任务书中关于设计界面的合约规划,明确各设计单位的设计范围,以及与相关设计的界面划分,主要包括建筑方案设计与后续施工图设计的分工、建筑设计与专项设计的整合。另外,物流地产商应该编制各阶段目标成本,并明确限额设计指标,提供甲供及甲定乙供物料的品牌要求,签入设计合同。同时,物流地产商应该要求设计单位提供切实可行的设计概算,作为物流地产商评审设计的重要标准,超出限额设计则为不合格设计,需重新优化,达到限额标准方可通过。

物流地产项目在限额设计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最为常见的问题有两类。其一,由于物流地产项目开发周期方面的要求,使得物流地产商无法及时有效核算限额指标,最终致使无法实现限额设计。对此,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分阶段设计、分阶段提供设计成果,基坑支护提前设计并进行方案认证、试桩、先基础及底板后地上、标准层抽检、结构重点抽检等措施。其二,由于设计单位提供指标的准确性不够,导致限额指标超标。对此,通常的解决办法是物流地产商在前期就应该对设计单位进行充分考核,尤其是对其业绩及已实施项目进行考核,特别是重点考核设计单位类似项目实施经验,同时,还要指定设计专业团队。除此之外,为了实现限额设计,物流地产商还应该对设计成果分阶段组织人员集中核算,充分调动咨询公司人力,重点抽查限额设计。

(三)设计单位选择与清单设计招标

物流地产商的成本管控部门在选择设计单位时,应该做好供方管理,除了要关注设计费及建筑设计的创意能力外,还需要特别关注物流地产商拟建项目的产品定位标准、设计单位已有业务饱有量及设计周期、设计单位在结构和机电设计方面的能力、设计单位在服务意识、成本意识、责任意识和图纸质量等方面的市场口碑等方面的情况。只有基于以上分析的基础之上,物流地产商的成本管控部门方能做出正确的设计供方履约评估结论。另外,在设计费的洽谈过程中,物流地产商的成本管控部门一定要向设计单位明确设计界面和分工职责。

物流地产项目扩初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单位的招标,应该考虑采取清单设计招标方式,以确保实现限额设计。具体来说,物流地产商提供单价清单,参加投标的设计单位对单体设计计算出相关工程量,再根据物流地产商提供的单价清单编制设计概算,作为设计单位评标依据。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最经济的方案优先中标。

(四)设计启动

物流地产商为了缩短物流地产项目的开发周期,提高资金周转率,应该将项目概念方案设计工作提前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拿地前就启动。

物流地产商为了避免物流地产项目日后大量的设计变更,单体建筑设计工作的启动必须待项目概念方案设计、市场调研、产品策划、项目初步定位完成后方可进行。

(五)设计与成本的管理接口

1.设计评审和成本优化

物流地产商的技术研发部门应该负责设计评审工作,主要包括对设计图纸的技术部分和经济部分的评审。物流地产商的成本管控部门应该参与设计图纸的经济性评审,并积极进行成本优化。

2.标准化建设

物流地产商的成本管控部门应该参照物流地产项目设计图纸的经济性评审成果,以及招标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设计问题,积极开展物流地产项目部品部件设计的标准化建设,为物流地产商提升设计管理和成本管控水平提供有力抓手。

3.产品技术标准和战略成果引进

物流地产商的技术研发部门和成本管控部门应该督促设计单位遵从国内外物流地产领域先进的相关产品技术标准,并尽可能在物流地产商战略供应商品牌库中选择合适的材料或设备。

4.清单编制

物流地产项目工程量清单编制过程中,物流地产商应该关注、审核各专业工作界面的划分和搭接。例如,机电安装与内装修工作界面的划分和搭接;土建、机电安装、幕墙之预埋件工作界面的划分和搭接;消防与空调的防排烟工作界面的划分和搭接等,以及设计的错、漏、碰、缺和重复问题。

5.设计交底

物流地产商应该在设计交底之前要做好施工图会审工作,尽量要在施工之前改正设计的错、漏、碰、缺,避免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变更费用。

6.成本预警

物流地产商的成本管控部门应该积极参与设计图纸的过程评审,评审设计单位编制的方案估算、扩初概算,及时提出超支预警。

(六)设计进度控制

物流地产商如果能够确保物流地产项目的设计进度,则对有效控制资金成本、顺利开展招标采购工作,乃至按计划完成整个项目都会起到关键作用。一般来说,物流地产商和设计单位都可能造成图纸滞后。就物流地产商一方来说,如果其产品定位含糊或反复调整、报批不及时、决策滞后、招商要求改变、专项设计滞后等,都会导致图纸滞后。就设计单位一方来说,如果其设计方案不能满足政府和物流地产商的要求、设计进度滞后等,也都会引起图纸滞后。物流地产商的成本管控部门应该了解物流地产项目的设计进度并控制付款节奏,若发现图纸滞后,或为赶工期,不等政府批文就提前开展后阶段设计工作的,应该评估此阶段设计费用增加的风险,并及时提示风险。

(七)一次性设计和专项设计协同

物流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除了概念方案设计、建筑方案设计、扩初及施工图设计之外,还包含诸如市政管网设计、消防设计等专项设计,为了有效避免各专业出图时间和细部的矛盾和错、漏、碰、缺,消除由此造成的设计变更和无效成本发生,物流地产商应该推行物流地产项目“一次性设计”。对于特大型物流地产开发项目,物流地产商应该在设计合同中就明确施工图设计单位为设计总协调单位,由其协同和整合各专项设计工作。

物流地产项目“一次性设计”要求各专业设计的启动时间、资料递交相互搭接,建筑施工图最终要能反映各专项设计、物流行业、主流客户的细化要求。物流地产商在编制项目前期执行计划时,应该要求专项设计单位确定的时间节点与主体建筑设计单位确定的时间节点相互匹配。在建筑设计单位确定的同时,或紧接着就要提醒相关部门及时准备专项设计任务书和“一次性设计”总体计划,并立即开展上述专项设计单位的推荐及招标工作。

(八)设计合同管理

物流地产商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合同开展物流地产项目设计合同管理工作,并且按照合同约定跟进相关奖罚。一般来说,设计合同管理主要管理四个方面。一是管好限额设计,要结合工程量清单,验证设计单位完成的设计方案是否在限额设计指标之内。二是要管好设计变更,在审核日常变更签证时,要找出设计错、漏、碰、缺造成的设计变更,统计由此造成的无效成本金额。三是要评估设计单位的履约能力,主要是设计单位的配合程度,以及设计单位对设计周期的控制能力。四是要监控好其他合同约定的违约事项,比如设计交图延迟、外立面效果不符等。

四、设计评审与成本优化

篇(5)

新零售是2016年马云提出来的新型销售概念,在提出后不久便在大型电商平台有所实践,这也意味着纯电商时代即将结束,将由新零售取而代之。虽然电商企业当前已经在朝着新零售转型,但由于涉及时间较短,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而在全新的零售环境下,电商需改变传统物流配送方式,在提高配送质量、效率的同时,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与服务。

1新零售对电商物流配送带来的影响

1.1加快了全渠道物流打造

新零售的出现使各大电商企业加强了全渠道物流建设,大部分电商企业都将核心转移到提高用户体验上来,在此基础上力争打造多批次、快物流、少批量的全新物流体系。在该环境下,一些电商企业不仅打造了全渠道物流,还转变了经营模式,加强了与供应链伙伴合作,从而实现共生共存、利益共享,以此来满足新零售要求[1]。

1.2推动了电商物流模式创新

新零售出现后,电商物流成本有所降低,速度与质量得以提升,这使流通性得以加快,给用户带来良好体验。电商物流模式得到创新,将原本的压货模式转变为直发模式和直销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消费者与工厂的直接交流,而在一些快消品的配送上,会采取库存补货模式,主要以零单模式为主。

1.3加强了物流公司配送方向变革

在新零售环境下,如果电商企业和干线集散融合,就会使物流公司业务量减少,因此,物流公司必须将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城市配送市场中。再加上我国当前许多物流公司涉足较浅,在新零售下,社区店、tob业务等将是电商物流配送的潜在市场之一[2]。所以,在此情况下,已有不少物流公司对此引起了重视,物流配送方向变革队伍在日渐壮大。

2新零售环境下电商物流配送的发展方向

2.1重视消费者体验优化

新零售意味着电商物流的资金流、商流及信息流需融为一体,实现全系统发展,在此要求下,电商物流企业必须加强供应链和价值链融合建设。当下,在新零售与科技进步的共同作用下,大部分企业都开始融入智能化、数字化物流配送方案。比如,京东早已利用无人车等智能设备构建新型物流,为消费者带来优质服务。这意味着国内电商物流企业必须加强消费者体验优化,利用数字化整合线上线下物流资源,从而实现高效发货、运输。针对传统物流配送存在的效率低、产品完整性差等问题有所重视,同时还要满足新零售提出的多批次、小批量的要求。

2.2关注商流匹配

自从2016年提出新零售概念之后,意味着新电商时代的到来。新零售的最大特点就是用户与订单的大面积拓展,其通过集合各种科学技术,打造快速、高效的商流匹配。在新零售环境下,电商物流企业要想实现发展,就必须关注商流匹配,通过匹配适合的商流可以有效解决多批次与小批量问题,使配送方式逐渐多元化,而要想匹配到适合的商流,就需要电商物流企业同时控制配送效率与配送成本。

2.3重视物流配送平台搭建

新零售已经不只是一个概念,更是基于理论基础的实践环节。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进入了新零售转型队伍中。对于电商物流企业而言,搭建物流配送平台是新时期的重点,同时也是决定企业实现发展与否的关键。电商物流企业需缓解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和配送力分散之间的矛盾。电商物流企业除了要根据零售商要求有效配送物品以外,还需考虑到新零售要求,打造符合各方配送需求的物流平台。在这方面,企业可以借用大数据优势,打造集快速拣选、下单、配送为一体的物流配送平台,促进供应链运转。

3新零售环境下电商物流配送现状

3.1硬件与新零售要求不符

从电商物流配送现状的角度来看,存在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硬件水平和新零售要求不符,在相关硬件设备方面,并未达到较高水平。从国内各大电商平台来看,只有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在广泛使用智能化硬件设备,许多中小型企业还未全面普及。这些企业的物流配送硬件设备大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实现全自动化。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电商企业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全体配送智能化,但该现状并不能满足新零售要求,若不抓住机遇进行优化,就会严重制约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

3.2缺乏创新能力

不管是传统物流配送,还是新零售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其目标都是以最短的运输距离和最短的时间高效实施物品配送。与传统物流配送不同的是,新零售更关注物流配送模式。但从目前国内电商物流配送现状来看,其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该现状在新零售出现后更为突出。国内大部分物流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其在创新能力上较为缺乏,再加上新零售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在短短几年内要想全面落实还存在较大困难。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其注意力并未集中在新零售上,对于新零售相关内容了解较少,自然无法通过新零售改变物流配送现状。这也是导致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力削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在新环境下,物流企业更应当关注新零售与传统销售的不同之处。在传统模式下,一般都是消费者主动去寻找物品,而在新零售环境下,则转变成了物品寻找消费者,且其消费范围得到极大程度的拓展[4]。消费者除了可以在本地购买物品以外,还可在全球范围内购物,消费者只需利用大数据下单,随后系统会实施分拣,并计算出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最短距离,在考虑成本、效率的同时,选择最优路径,快速地将物品配送至消费者手中。因此,在新零售模式下,物流企业必须意识到差异点,对配送路径等各方面实施创新才能达到新零售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3.3物流配送开放度较低

纵观国内各大物流企业不难发现,大部分物流企业的发展并不平衡,这主要是因为受到自身实力影响导致的。不少物流企业在实施物流管理时更偏向于闭门造车。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而言,其领导者的经营思维未及时更新,在传统经营理念下使其不愿意与其他企业、领域合作交流。但在新零售环境下,这种行为并不合理,会严重制约企业及行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在物流企业实施跨区域配送时,甚至还存在行政壁垒。从国内整体物流行业来看,行业内还没有形成资源信息共享模式,这只在个别企业中有所体现,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得到改善才能推动物流行业平衡发展,实现行业整体进步,增强国际竞争力。

3.4物流配送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电商物流配送水平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配送效率。国内的零售门店分布十分不均,大部分零售门店都集中在城市区域,农村区域非常少,再加上距离因素,使农村订单配送效率低下,无法及时配送到消费者手上。而城市区域虽然有大量零售门店,但会遭到交通环境因素制约,降低物流配送效率。比如,交通堵塞、绕行、目的地不能停车等都是导致物流配送效率低的原因。其二,在对物品进行配送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做到送货上门,这也是新零售环境下消费者反馈最多的一个问题。大部分物品都放在寄存点,消费者只能自己前往寄存点取物品。其三,配送人员职业素质欠佳,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时常出现配送人员与消费者、保安等发生争执的情况,存在配送人员的服务态度较差或物品损坏等情况,未能给消费者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

4新零售环境下电商物流配送现状优化有效路径

4.1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

物流企业要想提高配送质量,必须加强软硬件基础建设。当前既处于新零售环境下,更处于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在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优势,在软硬件得到优化后,不仅能够提高仓储数量的合理性,还可有效提高物流配送质量与效率。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已经在分拣、发货等环节大量使用智能化设备,比如,许多企业已经在物品分拣上应用自动化分拣系统,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拣速度,还可大大降低人工劳动成本[5]。并且,物流企业还应优化城市、农村软硬件设备,尽量减少盲目投资建设导致的资金浪费,针对企业现有资源要合理调度,提高物流配送质量。

4.2进一步创新物流配送方式

在电商物流配送模式上,企业可以尝试摒弃人工配送模式,借用大数据力量勇敢创新。比如,在疫情期间,为了能够持续给消费者带来优质的服务,顺丰企业对传统人工配送模式予以创新,运用无人机实施物品配送,在特殊时期给无法出门的消费者带来了极大便捷。这一成功案例,给其他电商物流企业配送方式创新提供了思路。其余企业在创新配送方式时,可在借鉴成功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打造实用性与可行性较强的配送方案,使企业能顺应新零售要求。

4.3整合产业资源打造信息共享平台

在新零售环境下,物流信息共享是物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转变传统闭门造车的理念,加强与其他企业、领域的合作沟通,并对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在实际的平台建设过程中,企业可以将供应链作为核心,和其他企业或领域相互配合,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打造云物流平台,在该平台内可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共享。比如,到目前为止,已有一些企业打造了离线离店配送模式,如此一来,不仅降低了物流配送成本,还合理分配了许多社会资源。除此之外,打造信息共享平台是一种双赢手段。同行企业或不同领域之间相互分享经验,实现相辅相成、利益共进,既能促进企业个体发展,还可提升我国物流领域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6]。

4.4强化物流配送体系

其一,在配送速度上应得到优化。针对农村订单与城市订单,应以消费者为核心,构建集中资源,从集散中心至物流网络都需拥有足够的资源,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各大零售门店的配送效率。比如,在城市区域配送物品时,为了避免拥堵、绕行等情况出现,在配送之前就应计算出最优路径,以此来降低配送时间,尽快将物品完整地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其二,在对物品进行配送时,要尽可能提高配送服务质量。在消费者确定订单后,则需借助智能化设备辅助,分析物品与消费者位置的具体距离,并将物品亲自交于消费者,给消费者提供便捷服务,从而实现最后一公里专攻配送服务。在这方面,物流企业除了可以选择自营配送、第三方配送模式以外,在新零售环境下还可以选择社区配送模式。物流企业和社区签订相关协议,配送人员将物品放置社区,再由社区人员实施配送。物流企业可在充分结合实际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最佳配送模式。比如,如果物流企业的目标是增强客户好感,留住客户,那么就可以选择自营配送模式;若企业想节省配送成本,则可以选择第三方配送模式。其三,针对配送人员职业素质应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与素养,以此来营造和谐的配送氛围。

5结语

新零售的出现给电商物流配送带来了较大影响,其不仅加快了全渠道物流打造,推动了电商物流模式创新,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物流公司配送方向变革;物流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动力,就必须重视消费者体验优化、关注商流匹配,以及重视物流配送平台搭建。在电商物流配送中还存在硬件与新零售要求不符、缺乏创新能力、物流配送开放度较低、物流配送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电商物流企业可通过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创新物流配送方式、整合产业资源打造信息共享平台、强化物流配送体系等路径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电商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梦梦,赖寅涛,王娅瑄.新零售背景下生鲜农产品配送路径优化分析[J].山西农经,2020,275(11):76+78.

[2]魏静.新零售模式下我国商贸物流业的发展路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11):45-46.

[3]吴萍.新零售背景下实体零售的环境分析与自有品牌战略实施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9,786(23):59-62.

[4]陈婵丽.新零售背景下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9.

篇(6)

换言之,物流意味着流通领域向两端延伸,以最小成本把生产者提供的物品直接发送到用户(包括厂家、商店、超市,甚至消费者)手中。物流主要包括以下六个环节:第一是物品配送,指准时、准地点把物品送给客户(门对门服务)。超市、来料加工企业都怕延误或中断供应,特别需要即时配送。第二是连锁经营,目前已从零售店、餐饮业、旅店业扩展到专业店(如家电、建材等业),内部建立配送中心。第三是初步加工,包括包装、再包装业务、其他加工业务,以满足客户的要求,还包括定制业务。第四是产前产后服务,包括报关服务、纳税服务、维修服务、服务、广告业务、会展业务等,还包括信息提供。第五是仓储运输,包括多种方式联运和中转仓储服务、装卸业务、保管业务、维护货运安全服务。第六是电子商务,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网上订购、导购,锁定客户,追踪服务,为客户进行咨询服务。通过电子商务,把以上各个环节更好地衔接起来,以实现物流成本最小化。

一定要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同卖方或买方自营物流相对而言的。卖方或买方自营物流,是指在卖方或买方企业中有一职能部门或有一下属企业,为本企业从事物流业务(推销产品或采购产品),特点是业务比较熟悉,有事也比较方便。第三方物流是指:成立专业的物流企业,受卖方或买方的委托,从事物流业务。这样,既可以在专业化服务的条件下节约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又可以使卖方企业或买方企业集中人力和物力搞好本企业的业务。双赢结局是靠第三方物流的效率和信誉形成的。

我们要懂得物流成本下降的意义。物流成本是交易成本的组成部分。交易成本通常包括:信息收集和处理成本、谈判成本、物流成本、合同履行成本等。交易成本是交易领域内发生的各种成本之和。在正常情况下,谈判成本、合同履行成本低,信息成本也比较低,而物流成本在交易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在特殊情况下,如产权不清、市场秩序紊乱、市场信息不畅、信用体系极不完善、信息极不充分等,谈判成本、合同履行成本、信息成本所占的比例较大,物流成本所占比重下降)。

篇(7)

一、研究背景

1.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传统物流逐步向电商物流转型发展

根据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6.2%,体现了网络购物市场的广阔前景。从网络购物市场结构来看,B2C网络购物形式是目前一般消费者实现网络购物的一种基本途径。我国的网络购物起步较晚,但随后发展却很迅猛。由于现有经济体制、技术水平、劳动力素质等多方面原因,使得与网络购物息息相关的物流环节严重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如何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促进传统物流向电子商务物流转型发展,以满足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环境,已成为目前国内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

2.电子商务物流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

在激烈的电子商务市场中,得物流者得天下,因此,可以说电子商务物流是制约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子商务的任何一笔完整交易,都包含着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其中物流是指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如商品的储存、保管、配送、运输、信息管理等活动。无论是信息流还是资金流都会随着Internet的普及会有很好的解决方式,而物流的功能是实现实体的转移,因此造成了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所以电子商务物流和电子商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也是许多电子商务公司在经过多年的探索之后得出来的结论。

二、研究目的

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是与电子商务相伴相生的一种新型物流运营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已成为我国物流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本文将通过阅读以往文献,对电子商务物流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以期获得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的有价值的经验。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物流理论研究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物流概念。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物流的理论经历了许多的变革,也有了巨大的发展。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其物流的发展进程也各有差异。由于美国物流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最为先进、最为完善,一般以美国为例,将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分为实物配送阶段、综合物流阶段、供应链管理阶段三个阶段。

电子商务的概念在1960年由美国学术界提出,物流管理技术也在二战之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Ebay、亚马逊电子商务巨头成功的背后也离不开物流的身影。国外电商物流的兴起,引发了学者对此领域的相关研究。

Haul Lee,Seungin Whang(2002)指出物流配送是完成电子商务活动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日本物流学者汤浅和夫(2002)认为网络购物改变了人们的观念,电子商务物流是电子商务时代的支柱。Elliot Rabinovich(2007)从概念和经验的角度阐述了互联网公司和物流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关系。

2.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学术界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物流问题,引进和介绍国外物流概念和物流理论研究的动态,并曾一度形成了物流理论研究热潮。到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国内从物流概念的界定和物流基本知识的介绍转为开展专题性研究――如物流行业发展问题和配送问题,物流模式、物流规划和物流运营等问题,并出版了不少反映我国物流理论研究水平的专著和学术论文。

张瑜、吴长莉(2012)分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现状,并基于电子商务技术提出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物流信息平台、改变观念等突破我国物流产业及电子商务“瓶颈”的发展对策。郭玉霞(2014)探讨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关系,对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基本概念和两者关系及其之间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强调现代社会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已经密不可分,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韩志宏(2014)探讨了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提高物流业务的效率,如在选址、输送调度等方面,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起到优化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研究的特点主要包括:

(1)国内在物流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因此可操作性并不强。从大量文献中可以发现,虽然国内在研究物流时也非常注重与实践的结合,但这种结合往往局限于对相关政策的解读和验证上,因此使得中国在物流方面的研究热点变化快、变化多、较为分散,实质性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

(2)在电子商务与物流结合方面,研究电子商务与物流互动关系的比较少。另外,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上论证我国物流已发展为电子商务瓶颈,物流的发展须适合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一观点,从而提出了第三方物流、物流一体化等等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模式。但明显的不足是与现实结合不够,没有系统全面地分析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运作和决策。

因此,对于指导电子商务物流如何发展的系统研究文献还没有出现,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如何发展、完善的问题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 Haul Lee, Seungin Whang. Winning the last mile of E-Commence.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2, 106-110.

[2]汤浅和夫.IT物流[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84-193.

篇(8)

换言之,物流意味着流通领域向两端延伸,以最小成本把生产者提供的物品直接发送到用户(包括厂家、商店、超市,甚至消费者)手中。物流主要包括以下六个环节:第一是物品配送,指准时、准地点把物品送给客户(门对门服务)。超市、来料加工企业都怕延误或中断供应,特别需要即时配送。第二是连锁经营,目前已从零售店、餐饮业、旅店业扩展到专业店(如家电、建材等业),内部建立配送中心。第三是初步加工,包括包装、再包装业务、其他加工业务,以满足客户的要求,还包括定制业务。第四是产前产后服务,包括报关服务、纳税服务、维修服务、服务、广告业务、会展业务等,还包括信息提供。第五是仓储运输,包括多种方式联运和中转仓储服务、装卸业务、保管业务、维护货运安全服务。第六是电子商务,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网上订购、导购,锁定客户,追踪服务,为客户进行咨询服务。通过电子商务,把以上各个环节更好地衔接起来,以实现物流成本最小化。

一定要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同卖方或买方自营物流相对而言的。卖方或买方自营物流,是指在卖方或买方企业中有一职能部门或有一下属企业,为本企业从事物流业务(推销产品或采购产品),特点是业务比较熟悉,有事也比较方便。第三方物流是指:成立专业的物流企业,受卖方或买方的委托,从事物流业务。这样,既可以在专业化服务的条件下节约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又可以使卖方企业或买方企业集中人力和物力搞好本企业的业务。双赢结局是靠第三方物流的效率和信誉形成的。

我们要懂得物流成本下降的意义。物流成本是交易成本的组成部分。交易成本通常包括:信息收集和处理成本、谈判成本、物流成本、合同履行成本等。交易成本是交易领域内发生的各种成本之和。在正常情况下,谈判成本、合同履行成本低,信息成本也比较低,而物流成本在交易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在特殊情况下,如产权不清、市场秩序紊乱、市场信息不畅、信用体系极不完善、信息极不充分等,谈判成本、合同履行成本、信息成本所占的比例较大,物流成本所占比重下降)。

篇(9)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被预言为继互联网之后全球信息产业的又一次科技与经济浪潮,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重视,美国、欧盟、日本等甚至将其纳入国家和区域信息化战略。

一、国际物联网的发展

在美国,奥巴马就职后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目前正值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智慧地球”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意义显得格外引人关注。在欧洲,2009年6月18日,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其目的为希望欧洲通过构建新型物联网管理框架来引领世界“物联网”发展。

作为“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部分,M2M(机到机的应用)业务已受到运营商的广泛关注。一些优秀的国外运营商已开始就其长远发展,确立了明确的战略方向,如法国电信专注医疗、Docomo关注M2M协议。

二、国内“物联网”的发展

我国对“物联网”的发展也给予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我国相关机构和企业攻克了大量关键技术,取得了国际标准制定的重要话语权,具备了一定的发展传感网的产业基础,在电力、交通、安防等相关领域的应用也初见成效。

据悉,目前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传感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09年9月11日,“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立,该组聚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移动等国内传感网主要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单位,将积极开展传感网标准制定工作,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旨在通过标准化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物联网”涵盖了诸多的产业力量,电信运营商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说到底,运营商就是提供一个运营平台,可以在上面开发各种业务。“物联网”概念在中国移动总经理王建宙的大力倡导下,已开始迅速普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快马加鞭赶了上来。在2009年9月16日正式开幕的“200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三大运营商“物联网”业务全部登台亮相。

在中国移动的展位上,重点展示的是手机钱包和手机购电业务。据悉,这项业务已经在湖南进行了试商用。一个月后,试商用将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十个省市大规模铺开。

除了上述业务外,中国移动的“物联网”展台还展出了物流信息化、企业一卡通、公交视频、校讯通、手机购电等主题,这些业务都是物联网概念统合下的业务分支。

中国电信将物联网业务分成两部分——“平安e家”和“商务领航”。面向家庭的业务“平安e家”于两年前推出,那时物联网概念还没有出现。该业务可利用网络传输,结合感应技术,为用户提供以家庭为单位的安防、看护、紧急呼叫等功能。而以“商务领航”为业务统合名称的业务主要面向企业用户,包括:车辆定位、农村信息化、渔业监控、全球眼等,用户范围涉及交通、司法、农林牧副渔等领域。

中国联通的3G污水监测业务更脱离了个人消费的传统应用领域。这项业务可以通过3G网络,实时对水表、灌溉、水文、水质等动态数据进行监测,还可以对空气质量、碳排放和噪音进行监测。

其实,早在此次展会之前,中国的运营商已经面向企业用户提供了诸多特色信息化服务。这些服务也可以算作是“物联网”概念下的业务分支。以物流行业特色应用为例,电信运营商针对物流行业流动性大、位置确定困难、运输车队管理与调度数据实时传输慢的特点,结合网络覆盖以及信息技术方面的突出优势,将物流行业应用重点集中在交通管理领域,已经成为物流行业信息化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电信向物流行业提供名为“物流e通”的业务,采用自动识别、移动通信和GPS定位等多项技术,将物流管理系统嵌入到C D M A手机中,提供物流数据采集、物流业务管理、自主导航和第三方定位等功能。中国移动则推出了“e物流”业务,面向物流运输行业推出的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无线通信(GP RS)、短信(SMS)技术于一体的软、硬件综合信息系统管理平台,提供车辆定位、货况信息、短信通告、运输路径的选择、运输网络的设计与优化等服务。

随着未来交通部的联网收费、安全监控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完成,电信运营商有望突破现有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的领域,在智能交通和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总结

物联网处于起步阶段,关键技术有待突破,未来10年中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将会获得长足进步。

物联网需要独特的网络架构,将来需要建设物联网的独特网络架构,并将现有的架构演进到物联网;物联网与一些成熟技术的关系、物联网给通信技术带来的新的问题等还未有深入的研究;物联网中有海量的物体信息数据,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融合是物联网的技术难题之一;物联网的异构网络融合:物联网本质上是泛在网络,需要融合现有的各种通信网络,并引入新的通信网络,异构网络的融合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智能终端的研究关系到物联网的感知延伸层能否得以实现,如何将现有的智能终端用到物联网中或者开发物联网需要的智能终端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安全和隐私将会是物联网面临的最大挑战;标准建立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首要先决条件;推动物联网快速发展必须实现一些应用领域的示范应用,因此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系统的开发实现是推动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局部试点、重点示范”的产业发展模式来带动物联网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凯,刘慧,王保松.物联网在我国医药流通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经济文荟,2005,(5):50.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119-03

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使围绕核心企业建立的供应链最优化,能以最低的成本使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work flow)、实物流(physical flow)、资金流(funds flow)和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均能有效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因此,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理念,应用供应链的策略和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反应速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由于我国物流教育开设的时间较短,物流教育缺乏专长及特色,教学手段与工业企业实际要求相偏离。物流实训系统的建设就是要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平台,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指导,以先进的物流设备如立体库、条形码、射频、电子标签为实现手段,形成一个理念先进、技术领先、方案合理的现代物流综合模拟实训体系,为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综合实训奠定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技术基础。

1实训系统的建设内容及目标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实训系统旨在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提供着眼于全面资源整合的供应链管理综合解决方案,系统涵盖第三方物流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结算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等物流核心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的物流业务流程,可真实地模拟供应链环境中各公司之间的协作配合,在模拟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司运营中融入企业经营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不同企业的经营业务,通过单元―项目―综合流程演练,提高学生物流管理实战水平,体会供应链各环节的运作状况。

建成的物流实训系统应能从宏观角度让学生理解企业生产过程、物流过程以及物流概念;用先进、实用的物流技术及设备,锻炼学生的硬件操作水平;通过强大的物流实训系统模拟演练,学习供应链管理方法及原则;透过实际操作与讨论使学生了解现代物流的意义,以及物流对企业的重要性。

2实训系统的基本组成

实训系统的组成分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2.1硬件主要包括

(1)自动化立体仓库(含堆垛机)和成品自动分拣线。

(2)电子标签分拣系统。

(3)流通加工生产线。

(4)条形码设备、RFID设备。

(5)多频磁导引式AGV小车(含控制系统)。

(6)POS机(含POS机管理软件)。

(7)GPS系统(含控制软件)。

(8)其他教学、安装、辅助配套的设备。

2.2软件主要分三大部分

(1)PLC控制系统,仓储管理系统,上/下位工控软件编程等控制硬件设备的软件。

(2)供应链管理软件。

3实训系统的整体运作流程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实训系统以原材料管理、生产、成品储存、成品出库等流程为基础,以物流系统为模拟平台,以先进的物流技术为实现手段而组成的物流实训平台。该平台来自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区别于传统的电脑模拟系统,又区别于简单的仓库和运输系统,而是通过供应链管理软件中的订单信息驱动物流硬件设备,将现代物流的核心活动:订单、生产、仓储配送、运输、库存控制、客户服务串联起来,让学生熟悉、了解、操作每个环节的流程。系统的框架设计使得单元实训环节既可以在完整的物流实训环境中进行分角色模拟和实训,又能在全局的概念下进行可重构的调节,实现企业运作业务的具体化和最优化。

整体框架设计为:以生产商为中心的供应链向上游供应商定购原材料进行生产,产成品由零售商进行分销和销售,期间发生的仓储、配送、运输等业务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管理和运营。整体运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实训系统主要承担了原材料出入库管理、产品生产加工、成品包装运输、货物储存、成品分拣配送、控制调度管理等任务。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综合调度,将条形码设备、电子拣选设备与立体仓库等自动化设备进行整合,集成为一个完整的物流环境。

4实训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

4.1硬件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

硬件实训主要以现代化的物流设备和物流信息技术为主,结合运输、仓储等物流作业流程的具体操作,让学生掌握物品从入库、上架、盘点、分拣、打包、出库,直到销售终端销售的全业务流程。同时掌握全自动立体仓库、AGV小车、电子标签拣选、现代化手持终端等设备的操作技能,并能使用这些设备完成仓储出入库操作业务。

4.1.1全自动立体仓库和AVG小车实训

主要由巷道式立库系统:全自动堆垛机和横梁型、托盘立体货架、6轴多环节全自动码垛机械手、全自动出/入库输送线、拆盘导视、电子看板及AGV小车组成,通过AGV小车的自动搬运和导航功能实现将物料或者托盘在不同流水线和模拟站点之间的搬运。设备在后台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下,可实现:整盘自动出/入库;整盘拆零配送;货物自动码垛入库;货物的自动运送。

4.1.2电子标签拣选系统实训

主要由重力式立体货架、货物小车、电子标签装置组成,在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下可实现:摘取式分拣;播种式分拣;盘点及补货等流程操作。

4.1.3手持RF数据采集终端实训

主要由手持RF数据采集终端(两种读写形式:条形码或RFID电子标签)及普通立体货架组成,结合RF技术和条形码、RFID技术的应用,在后台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下,完成出/入库货物的检验;出/入库货物的准确上、下架;库存货物的盘点操作。

4.1.4自动分拣配送系统实训

主要由全自动滚筒分拣输送线和RFID物流辨识系统组成,在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下,既可实现整箱货物的自动分拣配送,也可实现整盘货物的分道输送。

4.1.5零售POS系统实训

主要由零售商设备及POS系统组成,与整个系统的信息管理系统相联系,实现零售信息的共享,体现了现代供应链物流的某些管理模式。

4.1.6流通加工实训

主要由皮带输送线、倍速链输送线、滚筒输送线、二维运转输送线、工位工作台及相应加工工具等组成,其主要目的是展开一系列分拣、包装、贴标签等加工操作,使学生了解物流中流通加工业务的概念和意义。

4.2软件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

软件系统实训需要在供应链管理软件的支持下完成,供应链管理软件是一套涵盖供应采购、生产制造、分销流通、物流配送等多个领域的大型综合管理系统,系统的设计引入国际上最新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和理论,充分考虑了现代管理体系对信息及时、充分、严谨以及有效组织的要求,系统设计围绕核心企业,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系统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实训操作时,供应链管理软件应和硬件设备之间有数据交换,用软件中的订单信息驱动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如由POS机销售后产生补货信息,制造商下采购订单并组织生产,成品通过物流公司运送到零售商。期间原材料的进出库都应是入库(或出库)订单驱动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完成收货和发货;产品出库后由订单驱动AGV小车自动运送到目的地。通过软硬件系统联动操作体现企业各部门及企业间供应链管理与执行过程仿真模拟的效果。

供应链管理软件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核心子系统和一个数据接口:

供应商子系统:该系统突破简单的信息共享的范围,将原材料订单执行能力扩展到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配送中心、承运人、客户在内的整个供应链伙伴网络,通过Web浏览器实现关键业务的流程同步。

制造商子系统:本系统是整个供应链模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根据生产计划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管理,它可以对供应商、零售商和物流公司之间的业务全面管理,也可以独立运作。

零售商子系统:主要是为制造商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销售,通过渠道和销售平台把产品最终卖给客户的过程。

物流公司子系统:在整个供应链环境中主要模拟现代物流公司的职能,可以配合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客户之间货物(物料)的储存、仓库的管理、运输的管理、客户配送的要求及与各商家之间的结算,在整个供应链模拟环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终端客户:终端用户可以从零售商的交易平台上直接采购由物流公司送达客户手中,也可以根据制造商的要求由物流公司送到企业手中来完成最终的要求,是通过商业交易平台来完成最终的过程。

数据接口:在整个供应链管理软件上可以与先进的条形码设备(RF)、电子标签(DPS)、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等设备和ERP、GPS/GIS、仿真软件等留有数据接 口。

5结束语

上述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实训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实验课程开设理念,将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知识点在该系统中进行充分的体现,学生通过参与和实践,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达到感性和理性同步认识的目的。实训系统可以使学生学习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全过程,通过采用企业真实的数据资料模拟运营,可亲身体验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管理的完整流程。该实训系统和实训方案的开发,可使学生进行多个层次的训练与创新,为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实训平台。

参考文献:

[1]王耀求,施先亮.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60-62.

篇(11)

物流业的形成,是现代产业演进、升级的产物,作为一个将生产与销售连接起来的中间部门,为企业更快的将商品和服务传送到消费者手中,为消费者更便利的获得商品和服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广泛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将专业化分工推进到更高的层次,引起了流通领域的一场革命。在现代大生产的格局中,物流业的发展,与企业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以及获取利润的努力互动,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而产生的电子商务的兴起,物流将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更大空间。

物流业的形成发展过程

物流的概念是在发展中形成的,最初的物流术语在西方国家出现也不过50多年历史,它源于美国的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军事系统,后引入工商业。英文为Physical Distribution(简写为PD),即实物分配,包括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和搬运等活动。50年代引入日本等国,1956年,由于日本政府担心物流的发展缓慢可能拖累处于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遂由日本生产效益本部(现社会经济效益本部)向美国派遣了一个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考察团回国时带回了这一术语,直到1965年日本政府在所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报告时,对物流表现出了相当的重视,在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物的流通”这一术语,并强调了加速“物的流通”现代化,1970年左右,日本开始用物流这一更为简洁的表达方式来代替“物的流通”,自此,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物流得到了迅猛发展。该术语由日本引进、传播后传入我国,我国则在80年代初才接触物流这个概念的,而在我国广泛运用物流概念并重视物流的作用只是近几年事情。

物流首先作为“第三利润源”而引起重视的,所谓第三利润源,是针对企业的利润来源而言的,企业第一利润源来自企业销售额的增加,第二利润源是生产成本(针对制造商而言)或者进货成本(针对流通商而言)的降低,而由物流降低成本所得的利润则成为企业第三利润源。在这里,物流被定义为对物资的流通配置,包括制造商、流通商的装卸、运输、仓储、搬运等一系列的过程,对物流的重视被提高到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高度,成为物流定义的第一个转折。

随着经济的发展,将物流仅仅定义为装卸、运输、仓储等过程,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生产规模化、系统化的要求,大规模的、系统性的生产作业要求物流作为生产销售供应链条上的一个系统环节,因此提出了物流一体化系统的概念,物流一体化系统是指将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的生产、供应、销售结合成有机整体,实现流通与生产的纽带关系。其目标是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充分考虑整个物流过程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商品的实物活动过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运行,要求企业不断适应市场要求,促使生产、采购与市场保持同步的管理系统,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整个系统包括了生产、采购和物流三部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企业纷纷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走向合作,以最优的商品供应体系,实现了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集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运输、信息及其它物流服务供应商为一体的管理。企业通过与外部组织对整个链的计划和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商品销售给顾客的物流过程进行统一运作和管理,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实现了对顾客的快速反应,提高了顾客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典型的运作模式是物流外包或缔结战略联盟。自此物流一体化系统由企业内部走向了外部物流系统一体化,具体表现为企业将物流的运输、装卸、仓储和搬运功能移交出企业,而由专门的物流企业运作,形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概念。

所谓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美国发明的概念,指专门从事为他企业设计物流流程、运输规划模式、仓储方式的企业,它不从事直接具体的物流服务,而是从事设计服务,提供物流的技术支持。是承担物流系统设计、管理的主体。第三方是针对第一、第二方来讲的,第一方主体是工厂、批发商、零售商等需要物流服务的企业,第二方是提供运输、装卸、搬运、仓储等服务的物流企业,第三方是提供物流设计方案和物流技术支持的企业。

在实际的运作中,第三方物流公司缺乏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运作的战略性专长设计和整合供应链流程的相关技术。为克服这些不足,又出现了所谓的第四方物流企业,从定义上讲,第四方物流企业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企业主要是对制造企业或分销企业的供应链进行监控,在客户和它的物流和信息供应商之间充当惟一“联系人”或者“交响乐团总指挥”的角色。在解决企业物流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第四方物流正日益成为一种帮助企业实现降低和外包业务的真正的资产转移运作成本。它依靠业内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顾问和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当然,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概念尚在形成与完善过程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规模较大,但在物流的合理化方面存在差距。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以物流业为基础的统计体系,无法准确反映物流的总规模。表现为物流组织不尽合理,受资源分布、流通体制、产业布局和企业生产组织的影响,物资舍近求远、迂回流动的现象较为严重;大量物流活动缺乏专业化组织物流服务,物流费用高。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9200吨公里,物流费用占GDP的20%左右,而美国、日本上述数据分别为870吨公里和10%,70吨公里和14%。即便扣除其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因素,中国的差距也是明显的。从公路运输来看:据交通部统计,1999年的货运汽车空驶率达47%。

另外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与障碍。目前物流企业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大部分仍停留在一点式应用和某一部门的应用上,个别企业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同客户间实现部分或全部信息共享,计算机联网只是极少数的几家。物流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硬性的准入资格,像JIT、MRP1、MRP2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现代管理模式本身就是建立在与其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我国低端物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高端物流市场却少有人问津的现象存在,信息化总体水平低,也无法实施像JIT、MRP1、MRP2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现代管理模式,自然只能在低端物流市场上拼杀。据统计,我国第三产业中高新技术含量仅占6.29%,商业系统仅占2.0%,我国商业系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各类专门人才只占3%左右。物流企业的人员素质,尤其是领导层的素质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企业运营所要求。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十分低廉,物流企业在选择用人还是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时,往往选择用人来代替某些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更为经济,因为这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但人是无法替代现代信息技术给物流企业所带来的效率,目前国有物流企业的领导层人员结构大部分都是在计划经济末期参加工作,在本企业中逐步走到领导岗位的,管理和领导企业思路中的“近亲繁殖”因素不可能彻底避免,再加上未经过强化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培训,使其经营思路难以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开拓意识不足。

从物流产业重要运营模式配送中心来看,目前我国商业企业配送中心建设滞后,其表现在:统一配送率不高,当前我国商业企业的配送中心对分店经营的所有商品进行配送比率大多数在50%—60%之间,最好的在80%—90%之间;配送规模较小,据调查,我国平均一个配送中心配送20个店铺,平均每辆车承担2—3个店铺的送货,而日本的连锁店一个配送中心负责配送70个分店,只需4—5辆车;配送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多数连锁企业机械化水平低,计算机应用很有限,离国外以机电一体化、无纸化为主要特征的配送自动化、现代化相差甚远,我国物流行业同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的直接表现就在于此。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我国物流产业同发达国家差距最大,也是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使物流业迅速成为在全球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服务产业。现代物流已被我国政府、企业所重视,出现了迅猛的发展势头。政府从产业发展高度将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支持经济持续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降低社会成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策略,生产企业把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和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机会,传统物流企业(运输、仓储等企业)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重新打造企业、寻求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企业再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物流作业一体化 现代物流的精髓在于其系统整合的概念,即整合传统的作业领域,将生产、销售、包装、装卸、运输、存储、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分散的、跨越各企业部门的活动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使物流活动各作业环节有效地组合,形成以服务客户为主的综合能力,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与效益。

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物流活动不但活动范围广阔、涉及部门众多,而且一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物流活动范围、流动速度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物流业正向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EDI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条形码技术的普遍应用,则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的科学水平,使商品在各种需求层面上的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信息化已成为物流活动的核心,成为物流创新的动力。

物流资源社会化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化的发展,一方面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各专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生产企业与零售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大部分由不同的物流中心、批发中心与配送中心提供,以实现少库存和零库存。现代物流社会化趋势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物流规模经济效益、物流资源综合利用的必然结果。在大城市出现现代化综合性或专业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己成为普遍现象。

物流体系综合化 现代物流离不开运输与仓储。仓储现代化则要求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以组织高效的人、机、物系统;而运输现代化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这是物流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物流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流一体化 按照一般的流通规律,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商流可以使物质资料的使用价值得以实现,经过商流,物质资料就变更了所有权;物流解决的是物质资料从其生产地域向其消费地域的位移,无法变更物质资料的所有权;信息流解决的是流通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不同的材料,产品或商品的转移形成不同的流通方式与营销形态,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已基本实现了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此外,制的推行也使现代物流更趋科学合理,因为这种方式的流通体制更有助于实行三流合一。“三流合一”已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之一。

参考资料:

1.徐寿波,《关于物流科学理论的几个问题》,《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