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管理决策特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军队后勤管理活动中,军队后勤管理决策是整个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如若军队后勤管理决策存在风险将影响后勤管理效果,促使军队后勤难以做好支援工作,不利于军队良好发展。在制定军队后勤管理决策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决策风险性问题,尽量控制和防范决策风险,提高军队后勤管理决策的有效性。所以,有效处理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性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一、军队后勤管理的概述
军队后勤管理是为实现后勤工作目标对军队后勤工作进行的组织、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军队后勤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后勤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最大限度的调整、规划、监督军队后勤,促使军队后勤任务可以快速且高质量的完成,最终把国家提供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军队的战斗力。因此,军队后勤管理不同于其他管理,其具有经济性强、技术复杂、范围广泛、实效明显等特点。
(一)经济性强
从工作性质来看,军队后勤工作是以服务战争和军队建设为目的。而由此所推出的军队后勤管理工作,则是为更好的完成此目的,将国家提供给军队后勤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保障,合理的运用,使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尽可能的提高军队战斗力。当然,国家为军队后勤提供的资源,取决于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因此所实施的军队后勤管理工作,必然要充分考虑国民经济,进而运用经济观点、经济方法、经济手段适当的调整和优化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军队后勤管理水平。
(二)技术复杂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科学技术不仅用于武装作战装备上,还会在军队后勤中有效应用,为提高军队后勤管理水平做铺垫。因此,军队后勤管理具有技术复杂这一特点。
(三)范围广泛
这里所说的军队后勤管理范围广泛,指的是业务范围广泛和保障空间广泛。在军队后勤保障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军队后勤涉及的业务范围也逐步增多,那么对军队后勤工作予以监督和控制的管理工作必然会增多,使其需要规划、监督和控制更多的后勤业务活动。因现代战争是陆、海、空、天、电一体化作战,促使后勤工作需要延伸到地面、空中、海洋空间中,相应的军队后勤管理需要保障的空间就会扩大。
二、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性问题的理解及其现状
基于以上对军队后勤管理的概述,可以说明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为了保证军队后勤管理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管理决策。但因影响军队后勤管理决策的因素较多,使得所制定的管理决策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所以,了解军队后勤管理决策的风险性问题,有利于制定有效措施来处理和防范决策风险。
(一)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性问题的理解
所谓军队后勤管理决策是指军队后勤管理部门的领导者为了实现后勤管理活动的既定目标,在后勤管理中运用科学的决策理论与方法,系统地分析各方面因素,进而制定管理方针、政策等,作出正确选择,并组织开展实施管理活动。制定军队后勤管理决策,有利于促进后勤管理有序的、合理的、有效的展开,更好的规划、监督、控制后勤工作,完成后勤任务。但因军队后勤管理决策活动中的决策主体与决策客体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促使两者的不确定性高。在此种情况制定的管理决策,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无法按照预期计划发展,产生决策风险,一旦决策风险发生,将会给军队后勤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阻碍军队后勤保障的发展。因此,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性问题的存在对军队后勤管理、军队后勤保障都是非常不利的,加强决策风险性问题的处理尤为必要。
(二)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性现状
(1)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随意性强
说到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随意性强,主要是军队后勤管理决策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完善的、健全的决策制度是约束军队后勤管理决策制定的前提条件。但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很多军队后勤管理部门领导,被繁荣的市场经济表象所麻痹,认为在此种情景下,做好基本的军队后勤管理工作就能够促进后勤任务得以有效完成,支持我国军队良好发展。因此,军队后勤管理决策的制定,基本上都是由部门领导主观判断,以此为依据来制定管理决策,并且没有健全的决策机制来约束和评估管理决策,那么其随意性必然较强。在具体实施此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必然会因考虑不周等因素的影响,使管理决策实施效果不佳,给军队后勤管理带来很大风险。
(2)军队后勤管理决策盲目性强
军队后勤管理决策盲目而加剧决策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后勤管理决策者自身能力差引起的。军队后勤管理决策者作为军队后勤业务部门的最高领导,他的自身能力素质对后勤的发展和建设有很大影响。因此,军队后勤业务部门的最高领导应当由能力强、素质高、专业知识水平高的优秀者来担当。但目前一些军队的后勤业务部门最高领导是由能力素质不高、后勤业务操作不熟练的人士来担当,促使其在制定后勤管理决策的过程中,不能够根据当前市场经济形势、军队发展需求、军队后勤现状,按照管理决策机制的约束,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促使其盲目性强。因此,因军队后勤业务部门领导能力弱而导致的后勤管理决策盲目,容易引发决策风险,降低后勤管理的有效性。
(3)军队后勤管理决策武断性强
子云:“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军队后勤管理决策的制定应坚持以民为本,了解群众的需求及想法,并加之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进而合理制定管理决策,如此才能使管理决策发挥作用,提高军队后勤管理的效果。但实际情况则不然。一些军队后勤业务领导在制定管理决策的过程中,没有认识到民主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听从党委领导作出的决策,也不对决策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使后勤管理决策脱离部队基层官兵的需求,促使后勤管理决策过于武断,不够全面、具体,那么其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就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后勤管理受到的决策管理风险威胁程度加大。
三、处理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性问题的有效措施
在当前军队后勤管理决策制定中容易受某些因素影响,导致决策风险性问题存在,这会影响军队后勤管理实施效果。因此,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处理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性问题。
(一)提高军队后勤管理决策者的能力素质
军队后勤管理决策的合理制定,要求决策者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素质,全面的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管理决策。而很多后勤管理决策者存在能力差、素质低的情况。对此,应当开展党的理论教育、素质教育及相关培训,教授和培养决策者,促使决策者吸收更多知识、强化自身能力,为使其可以制作出科学、合理、可行的管理决策做铺垫。
(二)强化广大军队后勤决策者民主决策意识
广大官兵是实施后勤管理决策的主体.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官兵的切身利益。那么,如何强化军队后勤业务部门领导的民主意识?
首先,创建一条通畅的民主决策渠道。也就是在制定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开展与管理决策相关的听证活动,为广大官兵创造发言的机会。这也是为领导创造民主决策渠道,使其可以了解广大官兵的心声,获得党委决策以外的信息。
其次,营造宽松的、和谐的民主氛围。在制定管理决策过程中应当注意营造宽松的、和谐的民主氛围,如此可以影响部门领导,促使其在此种氛围中与广大官兵体现主人翁的精神,尽可能的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为后勤管理决策的制定做出贡献。
(三)建立健全的军队后勤管理决策机制
面对当前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性问题容易产生的情况,应当建立健全的、完善的军队后勤管理决策机制,对管理决策的制定予以严格的约束和监管,促使管理决策的制定一定要在决策机制约束下经过科学分析、合理评估、详细分析、反复论证,之后得到切实科学的后勤管理决策方案。对于后勤管理决策机制的制定,应当结合军队后勤实际情况,明确军队后勤管理责任;明确军队后勤任务,以此为依据说明后勤管理方向和目的;了解以往管理决策制定实施情况,明确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情况等,以便其可以全面的、详细的、合理的约束和监管管理决策的制定。
在当前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性问题容易产生的情况下,应当通过提高军队后勤管理决策者的能力素质、强化广大军队后勤决策者民主决策意识、建立健全的军队后勤管理决策机制等措施来避免后勤管理决策盲目性、随意性、武断性的存在,进而尽可能的避免决策风险性问题的产生,以便军队后勤管理可以高质高效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王彬.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性问题初探[J].科技创业月刊,2013,26(3):112-114.
[2] 吴应明,孟杰,吴世丹等.军队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初探[J].大众商务,2011(11):84-84,86.
一、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决策观
正确的决策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后勤管理决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决策观念落后,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战争特点对后勤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提高后勤管理决策质量,各级领导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决策观。一是战略观,就是决策者要有战略眼光,要高瞻远瞩,制定的决策既要有利于当前又要着眼于未来。二是整体观,要运用系统整体思想分析解决问题,宏观把握、全面计划、统筹安排。三是预测观,要有超前预测意识,准确预测事物的发展。四是创新观,决策者要在思想上树立创新意识。没有决策的创新,就没有后勤管理工作的飞跃。五是效率观,要科学利用时间,把握时机,讲求方法,追求效率,争取以最少的投人获取最大的产出。
二、遵循后勤管理特点和规律,做到决策科学化
决策是一门领导科学。后勤管理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按科学的决策程序办事,凭主观意志、经验或兴趣决策。后勤管理决策程序是决策内在规律的反映,决策程序的各个步骤互相联系,前后衔接,构成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科学的决策程序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调查研究,明确目标。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明确决策目标。二是确定决策目标评估标准。只有先确立标准,才能评估目标的优劣。三是分析论证,拟定方案。通过分析筛选搜集来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加工,从不同角度和途径拟定各种可能方案。四是总体权衡,择优决策。哪个方案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常常是既有利又有弊,只是利弊大小不同罢了。因此在选择最佳方案时,要通盘考虑,把握重点,不能单独追求最优化。美国管理学家西蒙提出了一个“满意标准”,认为决策“足够满意”即可,也就是在比较备选方案时,要做到主要指标最佳,同时兼顾其他指标。
三、增强决策透明度,实现决策民主化
决策民主化是我党、我军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后勤管理决策并不是后勤首长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广大官兵才是决策的主体。正因为是一种集体行为,所以必须在集体内实行民主制度。民主化水平决定着决策的效果,因此各级后勤领导决策时应当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动员广大官兵积极参与后勤决策。决策之前,各级后勤领导应当深入群众广泛听取不同意见,虚心接受采纳群众建议。只有提高决策活动的民主化水平,才能确保决策的科学。
四、决策者要加强学习,提高决策能力
决策的科学化决定于决策主体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即后勤管理决策者的素质是科学决策的基本条件,是影响决策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后勤管理决策队伍,对我军后勤建设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决策者要不断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提高领导艺术,尤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高:一是拓展知识面。研究新问题、接受新事物、开拓新领域是提高决策能力的必备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后勤保障环境的变化,决策者的单一知识结构已难以满足决策要求和保证决策的正确,因此后勤决策者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做到准确预测,科学决策。二是提高能力。决策者要将理论知识和经验转化为决策行为的基本技能,如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三是拍板定案的魄力。谨小慎微、优柔寡断是决策之大忌。现代条件下,各种信息瞬息万变,时机稍纵即逝,各级后勤领导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要当断则断,做出决策。
1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特点
独立学院主要依托于母体学校设立特色专业吸引生源,特别是经济管理类等热门专业。在招生上主要面向的是二本线以下,专科线以上的学生,大都把目标定位在本科教育的末梢和专科教育的前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才能的应用性人才。
2 独立学院学生特点
由于目标定位和普通高校、专科高职学校不同,独立学院的学生体现出自身的特点:首先,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独立学院学生高中基础知识的系统性较差,偏科的现象比较严重,对部分科目有比较明显的抵触情绪;其次,学生的个性比较突出,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有较多的自我主张,团队合作意识弱;此外,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综合素质强。独立学院的学费较高,入校学习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较好,物质条件优越,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表现力和交往能力上的优势突出,部分学生还接受过特长教育,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并在文艺表演方面的能力出众。
3 企业管理决策模拟课程的应用
3.1 课程分析
企业管理作为管理学的分支,具有管理学一样的特点,企业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现代社会管理领域的特点决定了管理类专业教育应该有职业性、务实性、综合性、国际性等特点。企业管理专业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在企业管理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主要传授管理理论和知识,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而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够。企业管理模拟决策是基于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的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它能够训练学员在变化莫测的环境里,面对多个竞争对手,正确制定决策,以期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
3.2 课程设置必要性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竞争机制的形成,如何加速培养现代企业管理决策人才,提高企业科学决策水平,促进我国工业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和外向型的现代企业转变,是工业企业和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科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然而,由于现代企业管理决策的特殊性和市场竞争的风险性,企业决策人员无法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就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产品销售决策、生产决策、存储决策、成本核算和盈亏计算等现代企业决策全过程进行实践性尝试,以提高自身的经营决策能力,尤其是各高等院校培训单位在传统的经济、管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无法将分散在市场学、生产组织学、管理经济学、管理会计学、运筹学等课程中的现代管理决策理论、内容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性尝试。案例教学最多辅之以视听材料,学生无法感受竞争条件下现代企业决策全过程的内在联系。同时,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般以年为周期,要想获得一定的经验和体会至少需要经历二三个经营周期,即二三个经营年度。所以,即使有条件尝试,但所需时间太长。所以企业模拟决策模拟在实验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决策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3 应用形式
3.3.1 实验教学
企业管理决策模拟本身就是一种实验教学,这种好处就是使实验者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运营中的实际的感觉,使学生感受到经营企业的酸甜苦[1]。这种授课方法可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言传性知识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规划自己的决策过程和运营计划,主动加入团队活动中去完成实验课程。
学校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适当分配实验课程,既能解决理论过于抽象的问题,也能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3.3.2 学科竞赛
依托大学生企业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在学校举行赛事,同时,积极参与高校片区企业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和全国大学生企业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大赛不但检验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强化了实践应用能[2]。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理论知识多由老师主讲、主考,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普遍不足。我校近年来的实践证明通过学科竞赛,能够很好的解决现有教学的不足之处。
3.3.3 成立相关俱乐部或学生社团
制造环境,营造氛围,吸引学生参加比赛,自主了解比赛的规则,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单个学习时,遇到困难不易解决,容易失去兴趣,拖过俱乐部或社团的形式,给学生建立一个交流切磋的环境,成员之间可以面对面或者通过社交网络进行讨论和相互学习,集中和分散的时间都能够灵活的运用。
3.3.4 学分激励
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学分制度,激励学科各个学科竞赛活动持续开展。给予学科竞赛活动一定的学分,能够冲抵公选课的学分或者没有修够的学分。这样既能给参与比赛的学生以激励,也能吸引没参赛但仍需要学分的同学。
企业管理决策模拟课程能将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逐步转化,同时,课程也反过来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3]。由近2年来我校的教学实践来看,企业管理模拟决策课程对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实践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企业管理决策模拟课程的应用形式有多种,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网络时代;大数据;企业管理决策;影响
一、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全球化进程加快了,国内外市场都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各类企业的发展压力与日剧增。因此,企业管理者更加需要与时俱进,依据当前复杂的商业环境,改变企业管理决策方式方法。大数据作为一项技术性的大革命,利用其优势进行企业管理决策将会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
二、大数据的内涵及特征
(一)内涵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定义,大数据是指一种巨大的数据集合,这种数据集合规模巨大,在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数据方面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它的特点是:数据规模巨大、数据流转快速、数据类型多样以及价值密度低。而维基百科的定义则是:大数据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传统常规软件工具所不能应付的数据采集、管理和处理工作。在学术领域,大数据是一种综合名词,主要指一种信息资产,利用新处理模式处理数据,使数据具有海量、多样化和高增长率的特点。大数据是一种基础性资源,它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除了数据本身的价值,企业采集、存储和使用大数据的能力也是一种价值。
(二)特征
首先是数据的海量化,目前在学术领域对于大数据的数据集合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但分析一般情况可以看出大数据的数据集合最少也是以TB为存储单位,多一些的数据集合则是以PB为单位。在目前的商业领域中,几个PB数量级的大数据并不罕见,比如目前世界最大的连锁零售沃尔玛所管理的数量量早在2010年就已经超过了2500TB。其次是数据的高速性,大数据处理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高速性,当前社会数据产生和处理的速度随着通信技术和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日趋高速化,互联网、云计算的发展和移动智能通讯工具的普及都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数据的产生和流动。最后是数据的多样化,在当今数据信息领域,数据常常以多种形式存在,但大数据的多样化发展使数据分为了两种,一种是结构化数据,一种是非结构化数据。正常的交易过程产生了结构化数据,同时需要依据特定形式处理数据,并存储和记录数据内容。非结构化数据则产生于互联网的海量点击、大量图片和文字的传输以及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这类数据产生于人与人、人与机器和机器与机器之间。
三、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
企业管理决策是企业管理的一条中心线,管理决策分为情报收集和计划选定等阶段。一般来说,企业的管理决策包括了战略决策以及其中的各项具体决策,战略决策重视预测组织未来和组织环境,也重视配置和协调组织内部资源。企业管理决策是一种具有高度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的管理行为。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对决策主体、决策体系、决策权配置、决策思维和决策文化。下面我们就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
(一)决策主体
企业的管理决策需要依据相应的决策程序、决策文化和决策组织,一般来说,企业决策的核心是决策主体,企业中的决策主体一般是高层管理者或基层员工和一般管理者。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可以更多地依赖大量的数据,做出的决策也会具有更强的逻辑严密性和说服力。基层员工和一般管理者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加贴近大众,了解大众对于产品的需求,为决策的正确性打下基础,同时利用大数据收集的信息,在决策上更加占有优势。所以说,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决策的主体将会从高层管理者变成一般管理者或基层员工。并且,为了利用好大数据在决策信息收集上的便利,企业可以培养一支专门的数据收集分析队伍,为企业决策收集并提供全面而可靠的决策依据,代替高层决策者,成为企业决策主体。
(二)决策体系
决策体系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决策依据和决策过程。传统的企业决策往往依据的是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数据和员工日常填写的报表数据,这些数据是不全面的,在这些数据之下做出的企业管理决策也会具有片面性,往往只能反映出企业的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状况。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大数据的发展,依据移动互联网,企业可以很容易地收集并记录其他企业的各类动态信息,例如价格浮动信息、市场表现和消费者评价信息,以这些具体的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可靠性强,可以使企业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并且利用大数据收集信息,企业可以更加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了解市场风险并及时规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决策权配置
除了决策主体和决策体系外,大数据也会影响企业管理决策权的配置,企业管理决策权的配置一般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组织和外部环境间的决策权配置,第二个方面是组织内部人员和部门、团队之间的决策权配置,第三个方面是组织之间的决策权配置。一般来说,企业的决策权配置模式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在组织系统中,决策权高度集中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手中,这类决策被称为集中式决策,分散式决策则指决策权分散在低层管理人员手中,各部门的管理者拥有较大的决策自。大数据使企业决策所能依据的信息日益增长,决策组织呈现了扁平化的发展趋势,因此,企业决策权的配置也会逐渐向分散式决策发展,各级普通员工都会参与企业的决策,发挥扁平化组织结构模式的优点。
(四)决策思维
决策思维是决策的重要构成因素,决策主体思维的不同导致了决策依据的信息和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也会表现在决策制定的过程中。决策思维有理性和感性两种,感性的决策思维不利于保障决策的严谨性。利用大数据,企业可以收集系统而全面的信息,运用理性的思维做出决策。传统管理决策非常依赖管理者的经验和直觉判断,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促进了决策思维的理性化。
(五)决策文化
不同的决策文化作用于企业的管理决策,产生了决策选择方面的差异。企业内部的决策文化会影响决策目标的确定、决策方案设计和决策的完成。传统的企业管理决策往往依据管理者对内外部环境的评估,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种决策下产生的决策文化也会存在一定的决策风险。网络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应用提高了企业预判的精准性,有利于形成决策风险小的决策文化。
四、结束语
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企业而言,不仅是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企业若想跟上时代,必须顺应大数据的发展,积极创新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不竭的动力。
作者:闫巍 单位: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公司
参考文献
[1]张祥.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决策的发展探究[J].方企业文化,2014,24:171.
【关键词】后勤管理决策问题
后勤管理是一项受多种因素、多种条件影响和制约的综合活动过程。其中,决策因素对其制约和影响最为直接。决策既是后勤管理的基本职能,又是后勤管理主体的主要职责。它渗透到后勤管理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后勤管理的成败,关系到后勤保障效益的高低。正确的决策依赖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要避免决策不当给后勤管理带来的不良影响,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决策观
正确的决策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后勤管理决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决策观念落后,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战争特点对后勤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提高后勤管理决策质量,各级领导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决策观。一是战略观,就是决策者要有战略眼光,要高瞻远瞩,制定的决策既要有利于当前又要着眼于未来。二是整体观,要运用系统整体思想分析解决问题,宏观把握、全面计划、统筹安排。三是预测观,要有超前预测意识,准确预测事物的发展。四是创新观,决策者要在思想上树立创新意识。没有决策的创新,就没有后勤管理工作的飞跃。五是效率观,要科学利用时间,把握时机,讲求方法,追求效率,争取以最少的投人获取最大的产出。
二、遵循后勤管理特点和规律,做到决策科学化
决策是一门领导科学。后勤管理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按科学的决策程序办事,凭主观意志、经验或兴趣决策。后勤管理决策程序是决策内在规律的反映,决策程序的各个步骤互相联系,前后衔接,构成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科学的决策程序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调查研究,明确目标。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明确决策目标。二是确定决策目标评估标准。只有先确立标准,才能评估目标的优劣。三是分析论证,拟定方案。通过分析筛选搜集来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加工,从不同角度和途径拟定各种可能方案。四是总体权衡,择优决策。哪个方案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常常是既有利又有弊,只是利弊大小不同罢了。因此在选择最佳方案时,要通盘考虑,把握重点,不能单独追求最优化。美国管理学家西蒙提出了一个“满意标准”,认为决策“足够满意”即可,也就是在比较备选方案时,要做到主要指标最佳,同时兼顾其他指标。
三、增强决策透明度,实现决策民主化
决策民主化是我党、我军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后勤管理决策并不是后勤首长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广大官兵才是决策的主体。正因为是一种集体行为,所以必须在集体内实行民主制度。民主化水平决定着决策的效果,因此各级后勤领导决策时应当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动员广大官兵积极参与后勤决策。决策之前,各级后勤领导应当深入群众广泛听取不同意见,虚心接受采纳群众建议。只有提高决策活动的民主化水平,才能确保决策的科学。
四、决策者要加强学习,提高决策能力
决策的科学化决定于决策主体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即后勤管理决策者的素质是科学决策的基本条件,是影响决策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后勤管理决策队伍,对我军后勤建设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决策者要不断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提高领导艺术,尤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高:一是拓展知识面。研究新问题、接受新事物、开拓新领域是提高决策能力的必备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后勤保障环境的变化,决策者的单一知识结构已难以满足决策要求和保证决策的正确,因此后勤决策者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做到准确预测,科学决策。二是提高能力。决策者要将理论知识和经验转化为决策行为的基本技能,如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三是拍板定案的魄力。谨小慎微、优柔寡断是决策之大忌。现代条件下,各种信息瞬息万变,时机稍纵即逝,各级后勤领导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要当断则断,做出决策。
大数据时代即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应用程序共存并不断推陈出新的时代,其中囊括的数据内容远不是目前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所能及的,在分析、搜集、存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不仅资源丰富,反应迅捷,而且存储空间大到难以想象。大数据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应用,将对企业决策数据、环境、参与者及组织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一、大数据的特征
1、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是一个抽象化的概念,目前在整个学术界尚无统一定义。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更偏重于将某一含义的数据进行专门处理,而不仅仅只是掌握海量数据内容,即假设大数据的内容是某一产业模式,则分析重点应放在怎样提高数据的“加工”能力,以确保大数据内容升值。
2、大数据的特点
(1)迅捷性。众所周知,大数据在对数据的搜集、整合、处理方面具有迅速敏捷的特点。各种社交软件如QQ、微信、微博等的盛行,各式传感器在日常生活的普及,都在某一程度上反衬出信息的输出、传播、接收等过程只是转瞬之间的事。(2)多样性。数据内容在大数据中是以多样化的形式存在的,一般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产生于正常的交易过程,需经过专门处理才能对数据内容进行记录和储存;非结构化数据内容是一种技术内容,由原有内容衍生出或随着各项技术手段的诞生而出现,是人和机器之间各种交互变形产生的数据。(3)海量性。大数据里的数据经整合后呈现海量趋势。以普通企业数据进行分析,一般存储单位为TB,更有甚者以PB为单位储存数据。这种现象倘若上升到更大更广的科学领域或者商圈,存储规模恐怕会更大。
二、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影响分析
1、影响管理决策数据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决策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其中当量准确性数据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企业对数据内容的疏于管理会导致数据内容的流失,致使企业无法通过数据分析监测市场状况,从而做出错误决策。以下从两方面内容分析大数据对管理决策数据的影响。(1)数据管理方面。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管理,呈现出形式、结构多样化的特点。一方面,由于数据管理过程繁杂,需首先对整个内容进行大致选取再重新整合,将实时数据分析的内容作为重点,在保证处理的数据准确可靠的同时注重数据内容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内容之间的关系已不是原有的因果关系模式,而是相互关联模式,这种关系模式的转变,使得数据内容之间信息的相互挖掘成为现实,提升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度。(2)知识管理方面。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来看,数据中潜藏着丰富的知识内容,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内容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唯有从各个方面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中提炼出适合于本企业管理决策制定与运行等方面的知识体系,才能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2、影响管理决策环境
随着大数据内容的不断更新充盈,数据量已从原有的TB(1024GB=1TB)、PB(1024TB=1PB)级别,上升到EB(1024PB=1EB)级别,甚至是ZB(1024EB=1ZB)级别,数据存储量上涨趋势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数据内容总量中,近两年出现的数据内容超过数据总量的92%,这预示着大数据时代早已到来。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决策内容需要大量的数据内容做支撑,因此,数据内容的搜集、筛选、整理、整合、再利用这一过程,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云计算的背景下,大数据环境影响着企业搜集信息的方式,决策方案的选择、决策制定及评估等过程,进而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内容也有深远影响。
3、影响管理决策参与者
(1)数据分析师的出现。数据分析师是在大数据背景下衍生出的新兴职业,主要工作内容是以大量数据为基础,通过自身对数据敏锐的感知力,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及分布式处理等数据处理方式,将企业某类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整合,提炼出决策者希望看到的有助于决策制定的信息,大大便利了企业决策制定人员的工作。(2)管理决策参与者职能转变。大数据背景下整合出的数据内容,使得传统的经验判断、直觉判断、仅靠自身学识分析判定等较为冒险的决策制定方式不再盛行,转而屈服于能“说话”的精准数据内容。大数据的存在,使得企业决策者能理性的站在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状况和管理者多年的管理经验,做出更为准确的决策,管理决策参与者的职能由此发生了转变,全员参与决策制定已成为大势所趋。
4、影响管理决策组织
大数据背景下倡导的全员参与决策转变了决策制定者的角色,决策制定权的重新分配问题,势必会给企业管理决策的组织结构和文化带来变革性的冲击。(1)企业管理决策组织结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集中决策组织或分散决策组织的选择问题,另一个是决策权的分配问题。对于问题一,企业组织理论认为可预测环境对组织决策过程影响相对较小,在这种情况下,集中决策组织更易形成;反之,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下,分散式决策组织更为有利。电脑技术常常用来帮助企业在动态变化环境中提高数据处理能力,而动态变化环境作为不可预测环境的一种类型,因此更倾向于选择分散式决策结构。除此之外,企业知识财产分布、转移成本以及权力转让成本等也会影响企业组织结构,倘若知识财产散在分布,则应选择分散决策结构;倘若上级主管分布集中,则应选择集中决策结构。大数据背景下的决策更注重时效性,并且环境复杂多样,各种决策知识散在分布明显,因此,大数据下的决策形式主要是分散式。对于问题二,决策权没有适当分配是导致企业决策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大数据背景下,全员参与决策制定,即使是普通员工也有决策制定权,因此,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更为有利,决策分配问题应该更多的参考借鉴这种变化趋势。(2)企业管理决策文化。企业借用大数据理念进行决策的制定,必须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当面临重大决策时,首先应该收集、整理数据,再做出决策,而决策者的思维转变会提高员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行动力。倘若员工能做到用最新的数据分析结果,说服上层领导改变仅凭直觉做出的决策,那么企业管理决策文化将迎来一场革新。综上所述,大数据背景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就企业本身来说,不止是一种数据处理方式的应用,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一种全新的有助于企业未来发展的手段。大数据内容的高效运用,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还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战胜对手,完善自我,让企业的未来更辉煌。
【参考文献】
[1]遇冰琪.大数据对企业决策行为影响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4(31)
[2]张沁兰.大数据对企业生产影响文献综述[J].管理观察,2014(11)
此外DSSRPM中大量的信息存于数据库中,因此,数据库,规则库与模型库共同组成知识库系统。一般而言,决策支持系统应涉及到以下三个功能,首先为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抽取与筛选;其次为知识发现,指系统可以提取隐含的,并对管理决策产生价值的数据,从而进行防控研究;第三为数据挖掘,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工程项目环节之间的联系,这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功能。
铁路工程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组成
DSSRPM作为网络计划管理系统,包括了铁路工程项目前期的准备与组织、工程计划的确定与施工过程的监控整套流程,因此应以确定铁路工程项目的管理目标为起点,在对人力、物力与财力进行综合考虑的前提下进行相关组织的安全,制定铁路项目计划,例如前期资金的准备、原材料与设备的供应情况,工程目标分解计划与反馈控制管理目标计划等。
因此,DSSRPM不仅应具有处理日常事务的功能,还必须能够处理如计划制定与计划应急调整等半结构或非结构化的功能。DSSRPM在纵向上连接铁路工程沿线的各级施工单位,在横向上对涉及铁路工程项目的各管理组织部门。同时,决策支持系统也需要沟通国家信息网络与上级的主管部门。因此,其系统组成的硬件上看,DSSRPM属于远程计算机网络系统。
使用建议
(1)虽然铁路工程项目存在建设周期长的特点,但从铁路项目立项审批完成以后从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到使用该系统的时间较短,同时我国目前项目管理人员的相关计算机知识匮乏,难以满足系统的需求,因此,采用原型法对铁路工程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进行过程模拟开发是较为有效的措施。
(2)我国现阶段仍存在大量架空电话线路进行远程铁路建设管理通讯,这无法满足DSSRPM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原有的铁路进行改造,并在新建铁路铺设光缆,从而满足决策指示系统的要求,同时有利于将该系统与铁路运行管理系统相联系,促进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
求异思维是从同一来源的信息资源串,探求不同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要求思维的方向应该分散于认识对象的不同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要从不同的方面对事物进行考量,寻求各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思维模式呈现扩散式的结构特点。求异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思维选择性。后勤诸要素构成的系统,就如一组变化多端的“积木”,组合方式的多变性,要求后勤管理者的思维活动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运用求异思维,对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维联想,分解组合,引申推导,开辟思维的“另一遍天地”。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反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思维过程中找出事物的区别与差异。通俗来说,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人们在长时间的定势思维中,妨碍了这种探求异同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一般来说,后勤管理者在制定计划以前,要收集掌握大量的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与资料,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料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得出判断结果,随后作出后勤管理的决策。某种情况下,还要运用反射思维的主要形式—否定法,提出怀疑,分析情况,用“超逻辑想像来形式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用“唱反调”的结论,与之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进行联想转换。从而“反调”,反证已得出结论的准确与决策的可行,防止思维闪失,避免决策失误。第二,质疑思维。质疑思维是“一种积极的有价值的思维品质”,它对处置问题所有的结果,都找到不同的方案。而这种可能性估计的越充分,后勤管理决策失误的概率就越低。因而,后勤管理者在管理决策里,既要善于质疑,又要善于析疑解疑。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上,应放宽视野,拓展思维的广度,对一种问题或情况要找出多种不同的方案,从中择优评断。第三,横向思维。横向思维是相对于纵向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众所周知,纵向思维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秩序,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直上直下的一种思维方式,其实质是一种收敛性的思维。而横向思维则是针对纵向思维的局限,给纵向思维的一种补充。当纵向思维无法解决问题时,可以选择从横向寻找解决方案,达到一维与多维的互补。从而把问题或情况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尽可能联系起来,便于分清问题背后的因素,从而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思维网络体系,对问题有了更加完善的把控。
最近几年,云计算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由此推动了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进步,我国当前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与传统数据管理相比,大数据有更好的信息收集、保存、处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当前大数据已经进入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金融投资、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领域当中,在国家、社会、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在充分应用数据的基础上,要求国家、企业、个人必须拥有较高决策能力。由于引入大数据技术导致企业决策环境发生了明显改变,推动了企业传统决策方式的改革。
一、作用于企业管理决策方式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数据信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管理决策过程中,因为拥有有效的市场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决策。自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普遍应用大数据技术,导致企业决策方式出现了改革与创新。在应用大数据技术过程中,首先要意识到收集信息的重要性,要保证收集的信息覆盖更大的范围,还需及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有利于及时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确定某一事件的发展。数据在企业管理决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实践运行中,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应用数据的重要性,在企业做出决策时借助合理的数据信息,利用明确自身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掌握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有效应用了各种数据信息,使企业决策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这种现象不但说明了我国企业发展是与大数据时代相适应的,而且也及时创新了我国企业管理决策方式。
二、作用于管理决策数据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收集更加丰富的数据是摆在各个企业面前的主要任务,一旦企业不能收集范围更广的信息,那么企业管理决策则极易出现更多的失误。企业要重视内部数据信息管理工作,保证当前数据管理与大数据时代特点相一致。第一,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由于涌现出数不胜数的数据信息,因此如果传统数据信息管理技术不能及时改变则极有可能影响大数据的应用,所以要求当前企业必须及时引进先进的软件与硬件,才能推动大数据的普遍应用。第二,由于数据信息的海量出现,因此企业还需不断提高数据信息的管理能力,要保证及时处理与加工得到的各种数据信息,要及时掌握当前最新数据。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信息数据的重要性,但因为不拥有先进的技术措施,各种数据信息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三,在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虽然大数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需重视数据碎片的作用,一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则必须重视二种数据的应用,才能使二种数据相互协调,保证数据分析具有更高的科学性,进一步简化分析过程,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企业还需及时创新内部知识管理,要尽快引入新型知识管理模式。在实际运行中,知识管理其实就是数据的管理。企业在做出管理决策时,知识提取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只有大力应用各种知识才能制订最为合理的决策。当前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人们日益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当前将建设现代化的知识管理模式放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视知识管理工作。同时企业也不能过分依赖大数据的应用,而忽略了主观决策的重要性,要保证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能帮助企业做出正确决策。
三、作用于管理决策者
假如企业决策者认识不到大数据的重要性,在决策过程中一味应用传统做法,则会严重影响大数据的应用。所以要想使大数据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还需企业管理者及时转变管理理念,重新定位自己在企业决策中的地位。不管在企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管理决策者都起着关键性作用,不同之处就在于在过去较长时期内,决策者可以主导决策的制订,可以依据自己在过去较长时期内的工作经验与知识能力做出决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决策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管理决策者不必直接做出决策,而应该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与职工都成为企业决策的主体,使企业决策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相一致。但要想实现这种操作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要求企业管理者及时转变管理理念,要做到平等对待全体企业员工。因此。大数据技术不但使企业内部原有的决策方式得到了创新与改革,同时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思想也得到了转变。
四、作用于管理决策组织
第一,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企业决策不再一味依赖企业中的少数人,要求企业全体人员都需参与企业决策。所以企业必须及时更新决策组织与企业决策文化,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决策组织包括集中与分散二种。集中则强调拥有稳定的环境,分散则可以应用于不稳定的环境中,其本身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在引入大数据技术以后,分散式决策组织有着更强的信息处理与加工能力,其有效影响着正确决策的制订。再有,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决策环境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当中,表现为明显的分散性,所以高层领导与此相对应也不会集中,由此分散式决策结构得以普遍应用。第二,企业决策权受企业决策文化的影响。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企业当中已经逐步形成了新型文化观点,企业决策文化得以不断丰富与发展。(1)企业决策逻辑发生了改变,收集信息与应用信息在决策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企业逐步认识到全体员工决策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广大员工提出的意见;(2)企业将培养数据分析专业人才放在重要地位,利用各种优惠措施支持企业内部员工提高自己的数据应用能力,由此推动了企业决策文化的顺利发展。
五、作用于管理决策技术
第一,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企业还需意识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重要性,才能使其在管理决策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当前企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分析技术以云计算技术为主。通常情况下,云计算技术在数据处理工作中起着核心性作用,可以承载海量数据,有效管理自身掌握的各种数据信息,解决不同数据冲突带来的问题,保证企业数据分析的顺利进行。实践表明,企业应用此项技术以后,推动了自身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能力的有效提高。再有,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大量数据信息借助不同形式得以显现,可以帮助广大用户迅速理解各种信息,提高企业的凝聚力。第二,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涌现出数不胜数的信息数据,对信息提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及时发现有效信息,帮助企业做出正确决策是大数据时代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加工信息过程中,传统信息处理方式已与时展不相适应,要求应用新方法新措施。当前主要应用知识发现法,可以有效提高信息价值提取效率,较高节省信息提取时间。不可避免的是,这种信息处理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其不易准确确定不同数据间的关系,也不能及时发现一些隐蔽的信息,笔者认为其在将来一定时期内必然会实现较快发展,要求有关人员必须重视这一措施。第三,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企业制订决策要考虑到方方面的内容,因此建立完善的决策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企业在建设决策体系过程中,还需保证决策体系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保证决策体系随着各种实际情况的发展及时做出调整,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决策体系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相适应,防止决策体系与应用环境出现矛盾。(1)决策体系可以应用于各种群体当中,要求企业全体员工必须参与,同时可以容纳更为丰富的信息,可以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作用。(2)决策体系应该具有较高的开放性,为实现信息共享创造更多的条件,可以保证全体员工及时掌握各种数据信息,使员工在企业决策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六、结语
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企业管理决策不但是一门技术,而且也是在原有模式上的一种创新。由于引入大数据技术,企业管理决策环境得到完善,企业管理决策涉及的收集信息方式、决策人员、决策组织、决策技术都会发生明显变化,有效推动了企业决策形式的创新。我国应用大数据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使大数据技术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才能使企业内部各项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应用大数据中存在的各种技术,切实提高企业决策管理能力。由于引入大数据技术必然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栾红旭.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分析[j].北方经贸,2014,(12):23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7-0189-02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培养的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行教师与学生互动式教学。山西财经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的重任,而地方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科学合理的定位,不仅直接关系到地方高校的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是,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地方的需求。
1 地方高校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把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研究性教学正成为教育领域里的一个世界性主题。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是美国布鲁纳(发现法)和兰布德、布莱伍德(研究、探索法)为代表的探索型教学模式与保加利亚洛扎洛夫(暗示法)为代表的开放型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借鉴与发展。
研究性教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教学以研究性为主,这是研究性教学的一个主体,即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研究的思维与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达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授学习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传授科学观和科学态度的目的。二是学生的学习也以研究性为主,这是研究性教学的另一主体,即学生主动适应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主动学习,从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培养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研究性学习,无疑是目前地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较为可行的教学方式。首先,研究性教学富有研究的意蕴,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使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主动地思考与探究,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研究意识,提高研究能力。其次,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目前的大学教学导致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而研究性教学让学生参与探究,为学生提供运用创新能力的机会,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达到前所未有的尊重,认同学生的创新价值,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再次,研究性教学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性教学把教学、科研、实习、生产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及社会实践工作,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获得最直接、最亲切、最生动的实践能力。因而,研究性教学有助于理论联系实践,加速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步伐,对提升地方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管理决策》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管理决策》课程是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管理决策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方法论科学,“管理就是决策”――其方法广泛适用于自然、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因此管理决策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系统阐述现代决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决策理论概述、期望效用值理论、确定型决策分析、不确定型决策分析、风险型决策分析及贝叶斯决策、个体决策行为效应和模型、组织决策、多目标决策、多属性决策、群决策、项目管理决策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首先,使学生对决策理论的学科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管理学科专业知识奠定学科基础,并使之具有较完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其次,使学生能明确理解管理决策这一方法工具的特点、作用;弄懂各种概念、范畴等基本知识;掌握运用各种基本方法。再次,培养学生参与、制定企业经营决策的能力,在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能将管理决策的知识贯穿其中。最后,教会学生理论分析,使他们能够分析管理现象的具体事例并能以报告的形式给出分析结果和合理化决策建议。
伴随教学环境的大大改善,《管理决策》理论课程的面授结合多种实验、案例和讨论等形式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如何更为有效地、深入开展研究性教学方面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需要改进:①需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更新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阶段性规划。②教材内容虽然较为全面和新颖,但教材建设仍有不足;实验环节的多种软件没有得到有效整合。③课程目前主要针对管理科学和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若要其完全适用于其他专业,如企业管理、会计等的本科生。《管理决策》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应继续加以完善,结合具体专业建设面向全校管理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选修课。
针对上述问题,深化《管理决策》课程的教学改革,特别是总结分析《管理决策》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成果,探索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多种形式,对促进授课教师的科研向教学转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以及独立研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管理决策》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步骤
本项目拟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制订并分步骤实施《管理决策》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阶段性规划方案,在总结归纳前期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并实施“五位一体”的复合型教学模式。
第一,教学方式多样化。主要有:教授课堂授课,小组案例讨论,小组课堂交流,应用教学软件开展决策仿真模拟竞赛,开展管理决策的“沙盘”模拟教学,课后小组大作业。教学手段方面,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课件及作业等教学资源可在本专业实验室的局域网上运行。大量的课外学习资料可通过本专业的网络机房从Internet获得。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缩短了授课时间,提高了单位教学效率,增加了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建立分层递进式教学规划。建立分层递进式教学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阶段,对已做工作的总结分析:本阶段开展了课堂讲演比赛,进行了实验环节的改进,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总结分析。
第二阶段,在继续第一阶段所做工作的基础上,探索深入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多种模式:一是开设公共选修课“大学生视角下决策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作品赏析”,扩大受益学生人数。二是由学生选择课程中不同的知识模块组成兴趣小组,撰写课程研究论文,提高学生科学研究水平,使其初步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三是由研究生带队组成不同的案例编写组,组织本科学生编写决策案例库,锻炼学生案例收集及编写能力。四是改进课程讲演比赛的设计要求,根据上一届学生的反馈信息,提高和细化讲演各环节的要求。
第三阶段,多方征求意见,对第二阶段所开展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逐步将教学规划体制化、制度化。
第三,构建“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资源整合,依托学校校园网络、实验室,构建“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室理论授课―“企业经营决策与战略”沙盘模拟―“决策天地”计算机仿真对抗比赛―《管理决策》精品课程网站网络教学―QQ群、视频对话实时沟通。
(1)教师实地授课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语言交流,通过肢体动作、课程场景设置、学生教师角色互换等多种媒体形式,可以实现专业知识的快速传递、理解。
(2)沙盘模拟实验室所购置的“企业经营决策与战略”沙盘,通过模拟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让学生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制定战略决策、市场及产品决策、生产决策、营销决策、财务决策,体验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从而掌握制定决策的方法,远离决策陷阱和误区,达到提高学生决策能力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融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专家诊断于一体,新颖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强烈的竞争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
(3)“决策天地”网上学习社区,是项目管理实验室所购置的计算机仿真对抗比赛软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现代仿真原理,基于云计算理念,集现代管理决策理论、系列决策实验系统和决策学术交流论坛于一体,使用一套基于Internet版的智能型、多层次、互动式快速培养现代管理决策人才的创新模式与实践平台:人机对抗现代企业决策仿真系统――Internet版、组队对抗现代企业决策仿真系统――Internet版和群体对抗现代企业决策仿真系统――Internet版,三套软件,既可用于组织学生开展现代企业决策的理论学习与实验学习,又可用于组织学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现代企业决策仿真大赛与科技活动,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就能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培养把握市场机会能力,突出以销定产理念,揭示物料采购影响,了解成本费用形成,整合决策方案全面预算方法,掌握现代企业决策原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现代管理决策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和速度。
(4)《管理决策》精品课程网络教学,采用了立体化、虚拟化、动态化的教学方法,延长了课程讲授、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本课程所使用的PPT教学手段、视频教学手段、图片教学手段、动画教学手段等使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更加立体化。本课程的网络课件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一个具有数百部视频资料库、数百部(篇)参考文献资料库、数百幅图片资料库和具有特色的动画资料库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包含教学要点、教学案例、参考文献、视频资料、动画解说、在线测试、习题练习、在线疑难咨询等内容的虚拟课堂。本课程网络互动空间、资源共享、相关链接、信息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以及获取课程资源提供了空间平台。
(5)QQ群、视频对话实时沟通。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服务,群主在创建群以后,可以邀请朋友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到一个群里面聊天。在群内除了聊天,腾讯还提供了群空间服务,在群空间中,用户可以使用群BBS、相册、共享文件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视频对话实现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面对面的远程交流,方便了教师借助网络实时捕捉学生面部表情,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红.研究性教学视野下的教师角色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7(1).
[2]陈琴英.研究性学习与教师角色的转化[J].高教论坛,2005(1).
前言
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到体育事业有关的各种具体政策、法令、都离不开决策。科学的决策将对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最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对于体育决策的研究已越来越引起国内体育教育界的重视。笔者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2008年的全部期刊,以“体育决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文献156篇。其中片名中同时含有“体育决策”的文章有42篇。本文在此以检索到的文献为依据,对体育管理决策的研究现状作以综述,以期为提高体育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体育决策的概念及其意义的研究
(一)体育决策的概念
决策是一项古老而又崭新的行为,对决策的理解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我国现代著名管理学者席酉民认为决策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个理解不但可以分解决策科学先驱西蒙(H.SIMON)将决策归纳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实施活动的四个阶段,也可以细化为决策分析中采用的多个步骤,较全面地把握了现代管理决策的内涵与外延。杨海龙在“体育决策的失误原因及预防”中指出体育决策是体育行政组织和非行为组织为履行其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决策过程。体育决策是体育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它贯穿于体育管理的全过程,直接关系着体育管理的成败。
(二)体育决策的意义
关于体育决策意义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释。杨桦在“关于冬季竞技体育项目管理决策的思考”中指出科学的管理决策是指导当前体育改革的需要,是建设世界体育强国的需要。现代竞技体育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竞技体育管理者的决策过程。因为,竞技体育管理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制定决策和实现决策目标进行的。一个竞技体育的管理者能否根据需要适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将直接关系到竞技体育管理工作的成败,可谓“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袁艳在“体育社会科学的决策与管理价值透析”中提到决策过程是一个具有复杂性与动态性的过程,是针对事先规划的与未来的操作行动而制定的,决策是社会各项体育管理活动中的重要职能。
二、体育决策的类型及程序的研究
(一)体育决策的类型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决策做出多种不同的分类。不同类型的决策有其不同的特点,合理区分管理决策的类型,把握不同类型决策的基本规律,对正确做出决策有重要的意义。丁庆建,孙庆祝在“现代体育决策系统分析”中把体育管理决策按层次可分为三大类: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监督决策。这三大类决策相互依附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具有宏观决策与微观决策的完整的决策体系。黄瑞国按体育竞赛谋略决策的层次将体育竞赛的决策分为二个层次:一是战略层面的决策,二是战术层面的决策。按体育竞赛谋略决断的程序把体育竞赛谋略决断可分为二种:一是赛前决策, 二是赛场临机决策。
(二)体育决策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