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产业融合的意义大全11篇

时间:2024-02-08 15:01:5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产业融合的意义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产业融合的意义

篇(1)

2008年以来,浙江省学术界、企业界、政府关于发展浙江生产、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十分活跃,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诞生了大量重要的研究成果,为各级政府的宏观决策特别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为有关企业发展思路、发展方向的引导,都起到了重要的咨询、借鉴、理论支持作用。

1.浙江加快生产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的战略意义

加快浙江省生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和认识:

A.推动浙江生产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是提升浙江制造业与经济结构的迫切需要

浙江经济的重头是工业,工业经济的重头又是制造业。浙江制造业的绝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从事的是低加工度和低附加值的产品生产,仅在加工制造的环节有一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长期以来由于企业规模小、发展实力有限,浙江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进步、产品研发和产业升级速度缓慢,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效应、全球营销网络等核心竞争力,因而只有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低价格竞争优势和扩大加工规模为跨国公司进行贴牌生产,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无奈的处在价值链的低端位置。由于浙江的制造业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所以浙江的制造业企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自己获得的价值却少之又少,实际上是在为处于价值链高端的跨国公司打工。这导致了浙江主要制造业行业的产品产量虽然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却不能算是制造业强省;一些产品虽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但多数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浙江的生产业发展滞后于制造业,生产业与制造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关联程度不高,生产业对制造业应有的强大支撑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生产业是降低制造业成本、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浙江制造业要摆脱自己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价值链低端地位,就必须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生产业,即一方面,通过生产业的发展促使浙江制造业内部的产业升级,使制造业向产品设计、现代物流、产品营销、品牌经营等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另一方面,通过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总部经济、港口经济、都市圈经济促使产业间的升级,带动浙江省整个经济结构的升级,这是浙江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B.推动浙江生产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是浙江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内在要求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浙江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符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增强工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经过30年的发展,浙江步入工业化后期,但是浙江的工业化即浙江制造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粗放性经营方式基础之上的,浙江制造业发展在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时,浙江土地资源锐减,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相对较高,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作为制造业大省和资源贫省,浙江的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两头在外”,制造业的发展对市场的依赖性很大,这是浙江省的省情。今后随着浙江制造业规模的日益庞大,土地、环境等资源瓶颈约束也日益增大,长期以来实行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和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浙江制造业已经到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关口,浙江只有调整、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浙江制造业才能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地位走向中高端地位,使制造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从战略高度重视生产业和制造业的协调发展问题,形成制造业和生产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两轮驱动”的格局,对于推进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浙江的工业化进程至关重要。

C.推动浙江生产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是浙江应对严峻的国际竞争压力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实施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增高,目前已经达到70%以上,国际市场风云变换对浙江经济的影响极大。加入WTO以来,浙江制造业产品出口面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制约,大大削弱了浙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垄断地位不断向浙江制造业企业索取高额技术转让费,进一步加强了对浙江省相关企业的技术控制,迫使浙江的制造业企业接受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产业分工。特别是在当前,发端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扩散,浙江制造业首当其冲,面临着更严峻的形势。浙江要从根本上缓解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的压力,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业,加快制造业内部和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步伐。尤其是面对工业领域日趋扩大和增多的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现象,浙江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急需寻找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作为发达国家增长最快的部门和最大新增点的生产业,显然是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浙江经济较为理想的选择。大力发展生产业,促使制造业内部和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是经济规律的使然,也是当前浙江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压力的现实需要。

2.当前浙江加快生产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的重要机遇

A.浙江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为生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发展经济学认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是一个国家初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生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2007年浙江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的人均GDP为4883美元(2008年达到了6000美元),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业化进程”研究课题组2007年9月的研究结论,浙江已进入到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即正处在从中等发达的经济体向发达的经济体转型升级的新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是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生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增产最快、比重最高的产业领域。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浙江发展阶段变化的内在要求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

B.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生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在一个比较完整的经济结构中,制造业与生产业是互动的,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生产业的有效整合。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浙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举措。按照《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的目标,到2010年,浙江将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20年,浙江制造业将全面融入世界现代制造业体系,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与现代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国际性先进制造业基地。浙江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必将为浙江现代生产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C.浙江制造业的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转型为生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微笑曲线”理论认为,产品的研发设计、要素采购、组装加工、物流运输、产品营销、金融服务等各项活动构成了一个两头高中间低的价值链“微笑曲线”。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端属于高附加值和高利润的生产业,中间底部则属于劳动密集型的附加值最低的组装加工环节,制造业要发展、要创造持久的竞争优势,离不开生产业的支撑和提升。生产业的发展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起着重要的“助推器”作用。浙江迫切需要实现制造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型,因而大力发展生产业就成为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必由之路,只有通过现代生产业的发展,才能促进制造业向研发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即价值链向“微笑曲线”的两头攀升。

D.国际服务业转移为生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生产业从本质上说是制造业等生产企业职能的外延,两者之间的天然联系决定了在国际制造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同时,必然带来部分生产业的连带转移。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纷纷将其商务流程中非核心的中间环节和客户服务环节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形成了“商务流程外包”的新潮流。根据制造业借助引进外资实现腾飞的经验,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生产业的加速转移,无疑为浙江省生产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业,不但可以增强我省生产业的实力,而且有助于推进国内生产业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E.新的产业政策的加速形成为生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宏观环境,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从国家层面看,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把生产业放在发展服务业的突出位置;2007年3月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从浙江省来看,2007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浙江省服务业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等规划和政策文件。上述中央和浙江省的重要决策和部署为加快生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篇(2)

一、引言

2009年,国家41号文件提出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同时还提出“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2011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要通过加强旅游业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来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2011年,旅游学刊以“产业融合与旅游”为主题展开了讨论,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以此为基础,对旅游产业融合基本理论进行梳理,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分工理论指导下,国民经济被分为不同的产业部门,各产业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释放出大量的生产力。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产业边界成为经济发展的限制。突破产业边界,延伸产业链,不同产业之间竞合关系的出现,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这种“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和消失”被称为产业融合。产业融合现象最早出现于同一技术向不同行业的扩散,Rosenberg(1963)把这一现象定义为“技术融合”,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出现了“产品融合”“市场融合”等。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在产业融合的大浪潮下,也不断在旅游产业内部或与其他产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重组,最终出现新的产业属性和新的业态。而这一动态过程被称为“旅游产业融合”。

国内关于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几年,在中国知网高级搜索中输入主题词“产业融合”及“旅游”,得到文献总量为994篇,主要分布在2010、2011、2012、2013年,跟《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的政策指导有重要关系。其中2012、2013年最多,2000年以前几乎没有相关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内容主要集中在旅游业与某一具体的产业之间的融合问题,或是旅游产业融合理论的某一个问题,对于旅游产业融合系统性的研究较少。综合来讲,这些文献共同组成了旅游产业融合理论体系:概念,动因,过程,产品,模式,机制,路径,效应以及与具体产业融合的机遇、障碍和对策。

二、理论梳理

(一)概念。

对于旅游产业融合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各位研究者的定义相差不大,总的来讲,旅游产业融合是指由于技术进步、放松规制、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等原因,旅游业与其它产业或旅游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重组,最后形成新产业属性和新业态的动态过程。

旅游产业被认为是开放的系统,且具有关联带动性,从“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看,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必然存在各种联系,旅游不可能独立于其它产业而存在。旅游产业融合实质上是旅游产业系统外延的进一步延伸,以及内涵的不断丰富过程。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融合的过程也是旅游产业分化为不同种类的过程。

(二)动因。

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分析也没有同一的标准,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种将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分为技术创新、放松规制和消费者需求(陆晓清,2009)。技术创新是旅游产业融合的物质技术条件,放松规制是旅游产业融合的制度保障,消费者需求是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导向。另一种认为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主要取决于旅游业自身的特性以及旅游产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三)过程

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以张海燕,王忠云(2010)提出的旅游产业的业务流程为基础,结合其它研究者的观点将其分为:资源融合,需求融合,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图2)

旅游经济活动是以旅游者需求为导向,将旅游资源进行技术开发,转化为旅游产品,然后通过旅游企业和组织进入旅游市场,传递给旅游者,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

旅游产业融合必须以旅游者需求为导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对于旅游的需求融合了更多其他的元素,主要表现为旅游的功能更多样,如旅游加休闲,旅游加养生,旅游加修学等。

旅游资源边界模糊,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变化,旅游资源也突破了原先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界限,更加多元化,旅游资源融合体现在旅游活动与其他产业资源的结合,如农业资源加旅游形成的农业旅游,工业资源加旅游的工业旅游等。

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的技术基础,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或行业的技术融合主要表现为旅游资源的研究开发技术与相关产业产品的生产制造技术基于同一平台,二者结合构成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

产品融合主要表现为其他产业的资源加上旅游元素或旅游资源加上其他产业的元素,经过技术开发产生新型的具有多产业属性的产品,这是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重要标志。

业务和组织融合,由于两大产业的技术、产品等方面融合,各产业的公司出现竞争合作关系,组织结构不断创新,出现一体化等现象,公司的业务内容也更加多样化,不同产业的业务内容出现在同一平台上,出现新型的组织业态和业务流程。

市场融合,主要体现在产业的市场运作、市场营销的创新、品牌整合与培育、资本运营等方面。产业间技术融合、业务和组织融合,必然会导致市场的融合,市场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巨大推动力。

(四)模式。

根据程锦等人对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的综述,他们认为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多种多样,主要是指旅游业跟不同产业融合时所呈现的模式。研究者们对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并没有进行系统性分析,主要是基于具体的案例分析旅游业与某一具体产业的融合模式。

(五)效应。

旅游产业融合的效应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关联带动效应。旅游业与其它产业融合不仅可以促进产业间的互动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系统性发展。旅游产业融合可以实现1+1=1>2的协整效应,即产业通过融合形成一个新的业态或新产业属性,而新形成的融合产业要拥有比原产业效益之和更好的效益。

2.优化产业结构。旅游产业融合可以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旅游产业融合形成的新业态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3.促进市场结构的调整。旅游产业融合促进企业的集团化发展,企业在产业融合时会延伸企业价值链,向其他产业发展,通常表现为一体化经营。产业结构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结构,改变了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差异化等,从而促进了市场结构的调整。

4.满足旅游者需求。旅游产业融合产生不同的旅游产品、更高效的旅游运营模式等都能满足旅游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和便捷化的需求。

三、案例分析

以定制旅游为例分析其中的产业融合过程。

1.创新观念的整合。当实物产品过剩,人们对于同质化、标准化产品不再满足,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时,实物产品出现了更多的定制化生产,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生产个性化、一对一的产品。相同的创新观念可以用于旅游产业的发展。现阶段旅游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旅游产品也出现了定制化生产。 定制旅游是一种国外非常流行的旅游方式,是根据旅游者的需求,以旅游者为主导进行旅游行动流程的设计。定制旅游实现了旅游者与生产者的融合。

2.产品的整合。国内定制旅游还处在初级阶段,而国外定制旅游已经非常流行。定制旅游满足的是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因此其产品设计也必须个性化,现阶段的定制旅游产品多是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的产品,如加拿大狩猎定制旅游,将海钓、狩猎、培训、产品加工以及旅游结合在一起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

3.业务的融合。定制旅游催生了一批为旅游者提供定制旅游产品的公司,如森海行旅游网、太行旅行等,另外,传统旅行社也开始关注定制旅游,设计了一套定制旅游的业务流程,这些旅游业务同时融合了其他产业的特色化业务,如药王谷医疗定制旅游,经营旅游业务的同时还融合了医疗、产品销售等业务。

4.市场的整合。定制旅游是在旅游者的参与下完成的,旅游者对于定制旅游的融合产品所具有的不同功能都有需求,两种产业融合下产生的产品在市场运作、市场营销、、品牌整合与培育、资本运营等方面都可以同步进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提升产品竞争力。

四、总结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创新模式,对于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旅游产业融合的系统性研究比较缺乏,无法为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对旅游产业融合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梳理,由于个人知识的局限,有些问题分析不够透彻,需要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海燕,王忠云.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4).

[2]张辉,黄雪莹.旅游产业融合的几个基本论断[J].旅游学刊, 2011,4.

[3]张凌云.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和前提[J].旅游学刊,2011,4.

[4]宋子千.旅游业应增强产业融合的主动性[J].旅游学刊, 2011,4.

[5]何建民.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式、动因、路径、障碍及机制[J].旅游学刊,2011.4.

篇(3)

目前国内金融市场上国有资本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的格局已经被打破,各种类型的产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深度和广度都呈现出向纵深发展的态势,并且发展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

一、产业资本金融投资行为的动机分析

产业资本频频涉足金融领域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复杂的动机,需要我们认真、客观、全面地加以分析和认识,并制定相应的监管对策。笔者认为,目前国内产业资本积极寻求产融结合的动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参股或者控股金融机构,为自身提供更多的融资便利。虽然我们十分不愿意将这一条列为产业资本投身金融业的主要动机,但是不可否认,在内地市场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尚处于表面的原始阶段,缓解资金流压力,争取从金融机构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依然是目前不少产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最主要因素。具有金融背景的企业更容易得到信贷支持,这在国内金融市场上毋庸置疑,而且对积极实现大规模扩张、投资多元化和资金流量大的集团企业来说显得十分重要,其中也不乏成功的典型。如以饲料为主业的新希望集团,在围绕主业开展的并购和进军房地产业的过程中,也成功地利用其参与金融业的背景获得了巨额融资,实现了多元化投资。但是,更多的产业资本投资金融业却仅仅把目光放在了缓解“融资饥渴”上,以商业银行大股东的地位轻易获取银行巨额贷款和授信;以上市公司股权抵押贷款,拿金融机构的资金来充实自己的现金流;以投资证券公司为名义拿钱给证券公司炒股……,类似于这样的手法并不少见,图的是眼前的利益,冒的是极大的风险。在不久前发生的“上海周正毅事件”里,多家金融机构深陷其中并且损失惨重。以周正毅农凯集团为核心的“农凯系”在国内金融市场上向来以热衷于投资证券公司而闻名,曾成功控股了“大通证券”和“泰达富友证券”。同时,农凯集团以2.33%的持股比例位居兴业银行第六大股东,并利用这一优势轻松从兴业银行获得20亿元的综合贷款。目前,伴随“周正毅事件”调查的逐步深入,贷款风险已经开始凸现。

(二)投资金融业良好的利润回报是产业资本涉足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因素。金融业在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垄断保护行业,行业利润一直高于社会平均利润。虽然我国现在已经加入WTO,但完全有理由相信,至少在短期内金融业还不会失去即有的“垄断利润”。因此,对产业资本来说,目前只要挤进这个行业就能享受到超出其他行业平均利润的回报,金融业作为一种长线投资,可以为企业带来稳定的收益。并且,从其他国家或其他行业的市场开放进程来看,许多垄断行业逐渐放开时,往往会产生类似爆米花爆炸的效应,市场放开会带来市场的巨大膨胀和活跃,而且会带来超额的利润,谁进入得早、谁渗透得深,谁就可以在市场利润的分配上占得先机。尤其是一些实行投资多元化战略的企业,投资制造业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其他可选择行业也不多,而金融业的垄断利润和市场空间自然就显示出特别的吸引力。以民生银行的大股东新希望集团为例,该集团早就从“资本与金融的结合”中得到了真金白银。据统计,2000年,新希望从参股民生银行得到的收益就达到3020万元,占同期公司利润的54.7%。

(三)中国金融业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吸引产业资本的另一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据统计,截至2003年6月末,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20.7万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达15.9万亿元,保险市场保费收入达2154亿元,保险市场资产总额7782亿元,上市公司1250家,市值总额41629.53亿元。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市场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业不论是市场规模和结构,还是运行质量和效率都远远落后。加入WTO,中国金融业面临着真正意义的对外开放和国际接轨,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浪潮将席卷而来。从世界上许多已经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来看,伴随着政府对金融管制的放松和国际金融资本的大规模进入,金融自由化将对本国金融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金融资产快速扩展,市场主体迅速增加,金融工具日益多样化,金融创新步伐加快,而金融业国有资本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的市场结构也会出现重大调整和变化。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将上述影响称为“金融大爆炸”,并预言中国金融结构正在进入大爆炸阶段的前期,不用很长时期,金融大爆炸将在中国出现。无疑,中国金融业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外资金融机构的蜂拥而入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许多产业资本才积极介入金融领域,从而为今后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打下基础。

(四)投资金融业也是产业资本实现长期战略经营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发达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的历程来看,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产生参与金融资本融合的内在需要。产业资本通过向金融业的渗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强化集团企业内部资金的集约化管理,如目前国内不少大型企业集团都成立了财务公司,就是为了将企业内部庞大的资金流进行合理调度,并通过专业理财进行适度投资,从而发挥资金最大的使用效益。其次,产融结合可以为企业发展寻求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跨行业协同效应。以发达国家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为例,许多大型汽车制造商都拥有自己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而完善的汽车融资服务不仅直接带动了汽车生产和销售主业,而且大大增加了公司盈利。2000年,美国通用汽车信贷公司为全球800万客户提供了汽车信贷支持,其当年净利润占通用公司总利润的36%。而福特公司2000年汽车信贷业务的税前盈余则高达30亿美元,已经接近其汽车制造主业的水平。还有,产融结合也是企业走出国门,实现全球化运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当今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其中,实体经济全球化是催发金融全球化的基础和动力,而金融全球化又进一步推动了实体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无论是跨国公司的资金结算,还是跨国资本的兼并重组,都离不开国际金融市场这个舞台。用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的话来说:“产融结合不一定能保证跨国集团的成功,但跨国公司则一定要成功地进行产融结合”。

二、产融结合对中国金融业的积极意义

从世界上不少知名大公司的发展历程看,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是一种必然趋势,目前世界500强中有80%以上都是成功地进行产融结合的运作。以通用电气公司(GE)为例,通用电气以电气照明行业起家,历史悠久,是道琼斯工业指数1896年设立以来惟一仍在工业指数榜上的公司。但是,目前的通用电气早已不再是一家纯粹的工业公司,2000年,通用电气销售收入1299亿美元,净收益127亿美元,这其中,GE金融服务集团的销售收入为662亿美元,净收益为52亿美元,分别占到总额的5l%和41%。GE金融服务集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内容包括信用卡业务、保险业务、商业贷款、租赁等诸多金融领域。在发达国家,产融结合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它不仅有效解决了企业自身发展所遇到的一系列瓶颈,有力地推动了跨国公司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在推动金融创新,完善社会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就我国目前而言,金融业整体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经营规模偏小,金融体制不健全,市场结构不完善,金融资产质量较差,金融产品营销方式落后,这些问题极大削弱了国内金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我国已经加入WTO,金融业面临的冲击和挑战首当其冲,据业内专家预计,入世5-10年后,外资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上的外币存款份额将占到15%,人民币存款将占10%,外币贷款份额将在20%-30%,人民币贷款将达到15%。另外,在外资银行最具有竞争力的中间业务市场上,其市场份额将呈现快速上升的势头,其中包括贸易融资、信用卡交易和现金管理。与此相同,证券、保险业放开后也同样面临激烈竞争。面对挑战,中国金融业急需壮大规模,提升实力。金融企业通过上市到资本市场融资无疑是一条捷径,但是对大多数中小金融机构来说,上市至少在短期内还不太现实,而引进包括产业资本在内的社会资本则可以说是目前最为可行的一条有效途径。

通过引进产业资本,国内金融企业一方面可以增资扩股,充实资本金,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并且,通过增资扩股实现股权多元化,可以以此为契机改善目前国内大多数金融企业不合理的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其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另一方面,通过产业资本的积极介入,目前金融市场上还存在的不少空白领域能够得到迅速填补,比如专为消费者提供汽车融资服务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专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民营银行以及远远跟不上市场发展步伐的人寿保险公司等等,这不仅有助于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的完善,而且可以促进市场竞争,提高服务水平,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三、加强产业资本金融投资行为监管的几点建议

在我国,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虽然还仅仅处于起步的阶段,但是,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产业资本大量进入金融业已经给金融监管当局提出了新的课题。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在产融结合方面的监管法规和政策还很不完善,加之产业资本的金融投资行为动机十分复杂、方式也多种多样,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要实现有效监管困难很大。笔者认为,当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监管当局引起重视。

(一)强化对金融企业的股权监管。在传统金融市场条件下,国有股在金融企业的股权结构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因此股权监管意义不大,这也导致监管当局一直忽视了对金融企业的股权监管。事实上,这方面我们有过深刻的教训。以建国以来国内最大的一宗非法吸储案为例,由于完全受控于大股东,广州市商业银行穗丰、汇商两家支行沦为大股东予取予求的“提款机”,四年内账外经营非法高息吸收了超过150亿元的资金,使广州市商业银行出现了全行性的支付风险。在金融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开始实行增资扩股和国有股权退出,一些产业资本迅速填补空缺跻身大股东行列,其中不少企业把目光盯在了金融机构的控股权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向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的暂行规定》(1999年6月20日)第十五条:“单个股东投资金额超过金融机构资本金10%以上的,必须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虽然对不少银行来说,仅有10%是肯定控不了股的,但是规定中并没有对关联企业、关联股东的参股做出更明确限定,因此,这并不妨碍有关联关系的企业同时参股一家金融企业,通过拥有较多的表决权从而实现事实上的控股,这对一些股本规模较小、股权又相对集中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而言无疑是十分危险的。因此,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金融企业的股权监管,一方面要严格把好审核关,在积极引进优质资本的同时,杜绝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参股金融机构。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督促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控制,适当分散股权,努力实现股权平衡。

(二)强化对商业银行关系人贷款的监管。所谓关系人,是指商业银行的董事、监事、管理人员、信贷业务人员及其近亲属,以及上属人员投资或者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现有的监管法规中虽然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严格控制关系人贷款,但却没有实质性的控制要求和相应的监管措施,并且,许多商业银行自身内部也对关系人贷款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因此有不少企业通过参股商业银行,掌握投票权,很容易就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信贷支持,而目前一些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发放给股东企业的贷款也远远超过了人民银行规定的单户贷款管理的比例,并已经陷入股东贷款过度集中所带来的困境之中。因此,监管部门必须尽快制订相应的监管措施,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在对金融机构增资扩股进行审批时,制订一些限制股东向所投资金融企业进行融资的政策规定,如若干年内不得向参股银行贷款,或提高贷款条件等等,从而将一些“劣质投资人”挡在门外;二是监管当局要切实加强对商业银行关系人贷款的监管和检查,对单户超比例的关系人贷款要坚决督促其压缩贷款规模,降低单户贷款比例,否则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三是要督促商业银行严格控制对关系人的授信管理,严禁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贷管理的问责制和贷后评价制度,不给违规发放关系人贷款有可乘之机。

(三)积极推行金融机构信息披露。随着金融全球化和混业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向金融机构参股,使得金融机构本身的法律结构和管理结构也日趋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监管当局单方面的力量,显然难以对金融机构施以全面、及时、有效的监管,必须积极借助外部中介机构力量来完善和补充金融监管。当前尤其要重视推行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实现监管当局、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三者之间的信息对称。有效的信息披露能够将金融机构置于市场的监督之下,使市场参与者能够在充分了解银行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做出理性的判断,从而避免交易前的逆向选择和交易后的道德风险。通过信息披露,金融机构的股权变动、关联交易(贷款)等重要信息可以及时、充分、准确地被市场和监管当局所掌握,从而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但在目前国内,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非上市金融企业目前还没有信息公开披露的义务。对此,监管当局应积极按照循序渐进、稳步实施的思路进行探索,推动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尽快实施信息披露;同时,加大对社会公众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帮助社会公众正确、理性地看待金融机构披露的信息。

(四)强化对大股东企业的风险监测。一般而言,在现有的制度设计下,能够参股金融机构的企业都是一些自身实力雄厚,经营业绩良好的优质企业。但是,以产业资本自身的资金实力来看,对资金链的管理也同样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以民生银行的大股东——东方集团为例,2001年7月26日该公司公告,以公司所持有民生银行1.69亿法人股为质押物,为公司控股的锦州港向中信实业银行申请4亿元贷款提供质押担保,一则公告涉及了三家上市公司,两家商业银行和多个监管主体。这一方面显示大企业集团可以有效调集内部资源向某方面倾斜,快速抓住市场机会,另一方面也说明一旦资金链或某些运营环节出问题,将动摇整个集团的实力,甚至有可能给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带来风险。因此,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监管的各方当局应加强信息交流和工作协调,有针对性地对目前国内金融市场上涉足较深、影响较大的产业资本实行风险监测,共同建立和完善重点行业、大型企业的风险监测数据库,加强风险分析和预警,为更好地掌握金融监管的主动权,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打下基础。

篇(4)

一、汉白玉艺术雕刻行业发展的研究背景

宝兴县素有“石材王国”、“石材博物馆”的美誉,拥有“宝兴白”、“青花白”、“东方白”等名贵石材30余种,储量达30亿立方米。其中最为著名的“宝兴白”汉白玉因储量丰富、洁白无瑕、质地细腻、抗折性强、硬度大、出材率高等特点闻名于世,与意大利“卡拉拉白”相媲美,享有“天下第一白”的美誉。宝兴县依托丰富的石材资源,建立灵关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已达200余家,被四川省经信委评为省级“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

雅安石雕,始于汉朝,兴于唐朝,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享誉海内外,素有“雕刻之乡”的美称。位于四川雅安市高颐阙前的石狮子,芦山县樊敏阙前的石兽,都是东汉时期的遗物,其中有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狮子,足以说明雅安雕塑雕刻的悠久历史。宝兴县的外郎石砚在清代更被定为"贡砚"。雅安雕塑的技艺在宝兴一直传承延续,宝兴县在2014年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石雕艺术)之乡”。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迎来一个关键时期,人们对于精神层面享受的追求,进一步提高了对于旅游的需求。科技的推动和产业间的经济合作关系加深了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联系。而汉白玉雕刻文化突破以往的建筑意义,被广泛应用于艺术雕刻行业和旅游行业,一方面充分发挥了汉白玉自身的条件优势,另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旅游内容,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带动产业经济发展。

艺术雕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增加旅游特点,还实现了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来看,我国石材产业发展较缓慢,企业效益增长不够快速、产品集约化程度较低。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首先就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注重品牌影响力,要保证汉白玉雕刻产业发展还需要大力开拓销售渠道、规范经营行为,积极寻求外部环境的支持。二十一世纪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促进了雕刻艺术产业发展,为其提供了发展机遇和发展动力。石材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全球对于石材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我国石材加工历史久远、经验丰富,汉白玉品质很高,但加工工艺和配套机制上尚且不够完善,无法实现产品的效益最大化,汉白玉资源不能做到充分利用。雕刻艺术作为我国的传统石材加工艺术手段,闻名已久,汉白玉雕刻产业充分结合了石材本身材料优势与雕刻艺术手段的观赏价值,可以结合旅游业的消费需求,实现经济的双向增长。

二、雕刻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

(一)雕刻业发展需求

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促进了产业形态的变化和进步,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制约了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也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雕刻产业的发展需要积极转换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生产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更新。我国的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发展需要积极融合其他产业元素,实现产品之间的融合,依靠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解决好雕刻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雕刻产业发展。

(二)旅游业发展需求

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发展情况虽然还比较乐观,旅游经济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但旅游行业本身也需要积极进行产品的升级和转型。旅游业发展的状态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例如旅游业与农业经济相结合,实现农家乐和生态旅游,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行业的发展和升级。又比如,旅游业与时下流行的动漫产业结合,实现动漫旅游,这种新的发展形势大大引起了人们的旅游兴。事实上,旅游行业的融合性较高,单一发展的局限性较大,要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变,需要结合旅游业本身的行业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有效融合其他行业,实现经济互惠、增长。

(三)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根据市场需要对旅游业的发展形势进行积极调整,旅游市场需要注入新鲜元素,汉白玉的艺术雕刻市场也需要其他经济发展形势的支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旅游的体验不只是停留在观光上,人们需要多方面的进行消费升级,比如动漫旅游、疗养旅游、影视旅游等,在旅游消费产品上也应该多样化,应该从一般的土特产、古董字画上适当的转移到艺术雕刻上面来,增加人们对于我国传统雕刻手艺的了解和关注,提高艺术雕刻品的市场价值。

三、汉白玉雕刻业和旅游业相融合产生的效益

实现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一方面可以大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又可以弥补产业自身发展的不足。目前,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是社会的关注和市场的支持,而旅游业的市场资源丰富,但旅游业本身的发展需要不断补充新的元素,因此可以充分融合汉白玉艺术雕刻业和旅游业,取长补短,努力实现产业效益的增长和市场价值的提升。

(一)市场效益

产品融合可以促使产业链的重新组合,各产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新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更高层次的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当消费者认可和支持某种产品之后就会形成一种市场效应。汉白玉艺术雕刻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较高,但一直没有好的宣传手段,导致人们对它认识不足,市场地位不高。因此,可以充分结合旅游业的发展特点,使人们更多的了解艺术、认可艺术,可以采用艺术展的形式,让游客游览、观赏,导游可以为汉白玉的石材特征和相关艺术发展历史做出讲解,让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汉白玉的市场价值。另外在特产、纪念品购买上也可以为游客做出一些引导,这样不仅为旅游业发展增加新的环节和内容,还为汉白玉的艺术雕刻做了市场宣传,实现雕刻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的市场效益。

当前人们实现旅游消费的主要目的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观赏、学习,考虑到旅游产品的丰富多样性和市场灵活性,需要不断满足人们旅游的体验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人们已经开始追求更多的精神享受,需要更多的文化内涵体验。而汉白玉的艺术雕刻产品背后的文化意义和艺术意义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精神消费需求,因此,充分融合汉白玉艺术雕刻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就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消费欲望,实现产业间的互惠互利。

(二)产业效益

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起步不算晚,但发展水平一直不高。事实上,我国石材雕刻艺术历史久远,艺术手段和艺术价值都极高,一直没能有效的发展起来主要还是在产品消费市场占有率不够高,导致产业效益低下。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但从长远考虑,若产品结构一直较为单一、落后,不能在旅游内容和旅游形式上作出有效更改和创新,其发展势必停滞不前,甚至会造成产业的逐步衰落。

因此,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将旅游业的行业元素有效注入汉白玉的艺术雕刻业中,可以增加我国石材雕刻的发展动力,为产品的艺术雕刻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另外,这种结合方式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创新内容,丰富其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将我国的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与时下较为流行的旅游行业相融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手段,实现了产业间的效益增长。

(三)经济效益

汉白玉的艺术雕刻行业发展主要依靠雕刻手法、雕刻创意和雕刻技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这种文化创意性产业得不到快速发展主要还是因为人们对于汉白玉文化了解较少、得不到足够的市场支持,因此经济效益增长缓慢。要想促进产业的经济效益增长,就要积极转变发展模式,更新产品内容,有力结合其他产业的发展特点。旅游业的发展较好,市场认可率和支持率都较高,但文化内涵不足,精神性的消费价值不高,需要改变落后的旅游服务方式,注入新鲜血液,增加新的旅游内容,丰富其文化内涵。石雕、木雕等都是传统艺术雕刻手法,可以充分融合到旅游环节中去,像汉白玉的观赏性不言而喻,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可以有效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从而进一步实现旅游带动雕刻业发展,雕刻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经济增长。

四、汉白玉雕刻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支持条件

(一)政治条件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国家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出台相关政策和要求,为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方向和基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提倡发展多元化的经济。

在2013年芦山4.20芦山强烈地震后,根据国务院《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将雅安市宝兴县灵关镇建设为“灵关石城”4A级景区,并大力扶持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的发展,投资0.55亿元建设灵关石城汉白玉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内设有石雕工艺品示范加工厂(区)、石雕文化培训中心、石雕工艺品展示中心、艺术创意中心,石雕文化广场及石雕艺术走廊等。另在灵关石城还建有多条集中展示汉白玉石雕文化的“石雕产业一条街”、“石雕文化商业步行街”。

在国家的政治大环境要求之下,政府出台相关文件为旅游业和雕刻业的融合提供了足够的政策支持和政治保障。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文化意味浓厚,属于工艺美术的一种,融合到旅游业中,可以增加人们的艺术趣味。国家支持旅游业和雕刻业的融合,也是看中了它们各自的市场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

(二)经济条件

经济的发展是行业发展的原动力。不管是旅游业还是艺术雕刻行业,都需要在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实现产业效益的增长。经济全球化下,我国不断加深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和合作,为经济大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发展机遇,各产业要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发展就要在生存中学会进步,在进步中迎接挑战。

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第三产业,政府不断予以旅游灾后重建项目财政上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它的发展前景较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旅游业的市场效益日益增加,要实现长久有效的发展,必须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下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融合其他产业的特点,实现改革、变通。而艺术雕刻产业很好的满足了当前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只有有效实现产业间的融合和互补,才能抓住发展的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行业发展、经济增长。

(三)社会条件

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地发生变化,基本的物质消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了更好地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人们已经从传统的物质消费需求转变到精神消费需求上来了。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人们工作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生存,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因此,这也为旅游业和艺术雕刻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基础。

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社会条件也包括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人们休闲态度的转变。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使汉白玉艺术雕刻技术不断成熟和进步,突出其工艺性和观赏性;人们的消费态度变化也为汉白玉雕刻产业打开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汉白玉雕刻要实现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就要抓住机遇,在提供的良好社会条件基础上,充分融合旅游业的发展优势,打开市场、稳步发展。

五、结语

篇(5)

政府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是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对促进这两种产业的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政府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政策支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当前经济市场发展的需要,出台一系列的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帮助有关企业打造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园区,给旅游企业和文化创意企业创造更多接触的机会,促进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另外,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产业的融合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二是资金支持。政府优化整合可使用资源,统筹资金,适度加大产业融合的资金支持力度,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的融合。在此过程中,政府可以依据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设立不同的专项资金,鼓励旅游企业与文化创意企业协同发展的行为。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优化我国企业的投融资体制,适当放宽社会资本引入以及市场准入条件,使得企业得到更多的投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资金问题;三是人才支持。无论是旅游产业还是文化创意产业都需要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继而将他们的能力发挥到整体融合中。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鼓励有对应能力的人才投入到产业融合建设当中,构建完善的人才竞争机制,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规范人才市场竞争行为,尽量削弱人才流动对产业融合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企业合作,促进两大产业融合

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对促进各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催生了以文化创意旅游为主的新型产业,这一产业也逐渐发展为现代市场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产业之一。所以,无论是旅游企业还是文化创意企业,都应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树立自身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识,采用企业合作的方式,共同构建一种产业发展新模式,并在主动参与该项活动的同时积极探寻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在此过程中,旅游企业和文化创意企业可以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的优势,共同建立网络服务公共平台,为旅游产业提供集资讯、交流、营销、交易为一体的服务,从而提高两者的协作能力,为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创造更多可能。另外,人是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必要的因素之一。因此,为使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培养兼具旅游和文化创意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除去政府对这项工作的推动之外,还需要旅游企业与文化创意企业共同参与进来。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企业人才输入的主要来源。企业可以采取与高校合作的方式,协同培养出兼具旅游和文化创意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以人才推动产业融合。

三、引导文化创意旅游消费,促进两大产业融合

市场对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产品的需求,是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原动力。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大众的认可和消费。因此,引导文化创意旅游消费是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关键环节。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社会大众对文化创意旅游的认知,获取社会大众对旅游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认可。在当前网络盛行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众对网络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旅游企业和文化创意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时代特性,联合建立网络公共服务平台,为社会大众提供必要的宣传、咨询、消费等服务,深化社会大众对文化创意旅游的认识和了解,并培植出一批忠实的消费者,为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其次要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刺激社会大众对文化创意旅游的消费。人们对文化创意旅游不断增长的需求是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基础。旅游企业与文化创意企业应立足于消费者的价值创造,依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文化创意旅游新品,多维度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同时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借此刺激社会大众对文化创意旅游的消费,促进新型产业的发展,为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提供有利条件。另外,鉴于目前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生产融合较少且融合产品强调体验性和参与性的状况,我们可以组织旅游者参与到旅游文化创意的过程当中,激发旅游工作者与文化创意工作者的灵感,同时让旅游者对文化创意形成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增强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体验。

四、优化环境,促进两大产业融合

篇(6)

关键词 私募基金 产融协同 金融手段

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或融合,产融结合具有渗透性、互补性、组合优化性、高效性、双向选择性的特点。

一、开滦集团发展金融产业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促进开滦集团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实现做大做强

开滦集团要做大做强,需要发展金融产业。发展金融产业,打造金融运营平台、资本运作平台和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平台,榭滦集团的发展战略提供全方位的资本支撑和完善的金融服务,金融产业促进开滦集团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发展金融产业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总体战略实现促进作用:一是整合内部资源,通过金融平台整合运作集团与子公司的金融资本,挖掘内部的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开滦集团的整体合力。二是开拓融资渠道,通过发展金融产业,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股权合作,降低信息不对称,开拓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保障集团稳定发展。三是加强资本运作,通过发展金融产业加强资本运作,以自身强大的资金实力为基础,撬动多种形式的外部融资,发挥资本的放大效应,促进集团战略目标实现。四是打造投资平台,通过发展金融产业打造新兴产业投资平台,立足主业投资新兴产业,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条,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强化控制机制,通过产融结合强化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管控机制,实现集团对子公司的金融资本控制和战略协同,监控集团成员资金往来情况,及时发现和控制财务风险。

(二)推动开滦集团的转型发展,转变增长方式

目前,国家和省市都在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步伐,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了“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开滦集团在2012年经济工作研讨会上也正式提出了“抢抓机遇,积极稳妥进入金融服务业”的产融结合的发展思路。集团公司发展现代服务业,这几年重点发展的是物流产业,现代服务业包含了现代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的领域非常广,除了物流产业还有金融产业等。“十二五”时期,集团公司要加快转型发展,要按照国家、省、市提出的“调结构、转方式”要求,推动更深层次的产业结构调整,谋划进入金融服务产业,不仅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而且也是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因此,要依托财务公司平台,进一步加速产融结合,真正把金融服务业打造成为开滦集团调结构、转方式的一大亮点,助推集团公司加快转型发展。

(三)为开滦集团实体产业提供金融支持,优化集团资源配置

发展金融产业可以为集团公司及各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提供筹资、融资、资金结算、投资管理等服务。发展金融产业盘活集团存量资金和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集团公司内部的资本的优化配置和合理的调配使用。如可以通过充分发挥集团财务公司的作用,利用其存贷业务和票据业务,强化内部资金管理,调剂资金余缺,能更好地运用闲置资金。发展金融产业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风险。“十二五”期间,开滦集团公司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任务繁重,重点项目建设投资多。此外,发展金融产业还可以拓宽集团公司的投资渠道,使资金在流动中不断增值,提高投资收益,解决集团公司转型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四)发挥经营和财务两方面的协同效应,提高集团整体竞争力

篇(7)

一般而言,成衣印花主要有 3 种方法:筛网印花、转移印花、成衣数码印花(D2G)。三者相比,“工厂目前采用的主要还是筛网印花技术。”印花软件供应商,TBiz Network International公司的印花顾问兼主管Scott Fresener认为。

筛网印花是目前的主流印花技术,然而,据美国棉花公司的Carly Morrison介绍,如今D2G技术的发展势头非常迅速。印花机制造商Kornit公司市场营销和公关经理Yael Cooper认为:“D2G技术最终必将取代转移印花,因为D2G是客户进行设备升级的不二之选。”但目前来看,3 种印花方式都依然拥有其生存空间。

工作室与产业化生产

Adam Peele拥有一家小型的筛网印花工作室Ahpeele,以成衣艺术化印花业务为主。Peele自学了印花艺术和相关的贸易知识,用 110 ~ 150 网孔规格的尼龙网和感光胶生产衬衫、外套、运动裤和夹克。这些产品色彩多样,花型复杂,需要多组筛网配合使用。

Peele所用的类固醇技术工厂生产也在使用。不同于工匠的一匠一网印花模式,T恤生产工厂 一般对外宣称其拥有 20 ~ 30 台自动印花机,每台印花机每小时可以加工 500 件T恤。工作室擅长艺术创造,进行特殊定制,而工厂则擅长快速有效的批量化生产,且失误较少。

走向数码时代

D2G印花产业有利于小型企业的发展,这也是其能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Morrison补充说:“传统的筛网印花业务需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投入大量的资金。”MS Printing Solutions公司业务拓展经理Pedro Bamon说,相比较之下,D2G印花业务比较受小型门店经营者的欢迎。

除了作坊生产和小型门店业务外,D2G同样可以产业化应用,实现大批量定制生产。Café Press和Zazzle公司基于网络所开展D2G业务的成功,说明了市场中有大批的消费者有定制印花服装需求,而D2G则是满足这一需求的有效手段。使用D2G,可以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做出快速回应。正如Morrison所说:“想象一下将一台D2G印花机放在体育场外边,准备销售印有‘西班牙加冕世界杯冠军’的T恤。”这个事例也突出了相较于传统筛网印花,D2G设备所具备的快速反应能力。

如今,D2G却难以满足大量的生产需求,主要是因为D2G印花速度较慢且所用油墨昂贵。Fresener预言说:“第二代D2G必将是油墨价格低,设备更好,产出能力高的产品。而对于第三代,其生产速度将会大幅提升。”与此同时,D2G设备所耗油墨的成本和生产速度都在可接受范围内,D2G依然是小批量生产和打样的首选。

印花工艺

无论使用哪一种印花方法,成衣印制都是通过将油墨、染料或颜料应用在服装面料上而得以实现的。据Sawgrass Technology公司市场主管Mike Mcevoy所讲,着色技术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纤维材质和印花工艺。印花产品主要是 100% 的纯棉T恤,然而,在其他服装以及其他纤维材质上进行印花也同样具有吸引力。

筛网印花

筛网印花根据应用的不同,使用的油墨有两种:糊料型油墨和染料型油墨。而近年来最大的改变则是水基型油墨在产业中的广泛应用。Fresener说:“水基型拔染油墨的使用,改变了商业化的时尚风貌。很多人依然在使用传统的塑料溶胶型油墨,但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非酞菁类水基型油墨。”Fresener认为用水基型油墨所印制的织物手感更佳,同时成本更低。

对印花工人来讲,新型油墨的使用意味着筛网印花标准生产工艺的改变。Fresener说:“例如,塑料溶胶型油墨在筛网上不易晾干,所以,就算挡车工出去吃午饭的时候,也可以让筛网敞晾着,不用担心油墨干掉。而水基型油墨则很容易在筛网上干掉,造成筛网堵塞,同时这种油墨对筛网有研磨作用,使筛网的使用寿命减少。”他认为,如果筛网印花机使用水基型油墨的话,必须对操作工进行彻底培训以保证网面干净,延长筛网的使用寿命。

PVC是另外一种筛网印花油墨,但已逐渐不为市场所使用。据Dow Corning全球纺织业务市场部经理Charles Zimmer介绍,他们公司开发了一系列的非PVC有机硅印花硅胶。据他介绍:“有机硅印花硅胶具有更好的手感和极佳的断裂伸长率,其耐久性能比PVC油墨强。”尽管PVC油墨是当前市场的主流技术,但是PVC油墨在织物上易造成染料泳移,尤其在合成纤维织物。他解释说:“例如,当合成纤维织物已上染特定染料时,PVC白色墨水会因为所涂衬衫是红色而变为粉红色。”有机硅印花硅胶无疑是PVC油墨的最佳替代品,尤其是在应用于合成纤维织物或含合成纤维的混纺织物时。Zimmer认为:“这对于性能要求出色的衣物,尤其像运动装,即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而言,白色T恤(或其他浅色织物)相较于那些深色T恤更易被印制。深色T恤通常要求底层涂层为白色,以此使得所印花型易于显现,但是这样一来,则使得织物手感变得僵硬。T恤印花公司TS Designs的CEO,Tom Sineath说,他们公司推出的Rehance印花系统便是解决这个难题的一种方案。他们并不是去购买已经染色的T恤,然后在其“所需区域”(涂上油墨)直接印花,而是利用低反应型活性染料对白色衬衫或成衣进行染色,当筛网印花完成后,再用化学方法除去那些覆盖在(非花型)位置的染料,使其呈现出所需花型。他解释说:“我们并非用白色油墨进行印花,而是在衬衫上留出印有‘空白色泽’的区域。”整件衬衫都是经过染色的,印花区域也被染色所覆盖成为衬衫的一部分,而不是直接将花型印制在染完色的T恤上。使用这种方法印花可使衬衫具有“不可思议的手感、增强深色面料的透气性”。Sineath介绍说,这样的处理还可使织物呈现出同种颜色不同深度的层次感。

数码印花

D2G设备所用油墨和染料与筛网印花是不同的。[TC]2公司产品发展开发部经理Kerry King认为:“颜料型油墨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数码印花产业进步的新动力。这种技术很快就跟上了产业步伐,尽管早期采用颜料型油墨印花在色牢度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且易造成印花喷头堵塞。但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无需再被这些问题所困扰。”

Cooper赞同说:“只要你使用颜料型油墨,同样配方的墨水就可以在不同基质上印花而品质不会有任何差异。”McEvoy认为就光照色牢度而言,颜料型油墨的表现要优于染料型油墨,同时紫外线防护性能更佳,因此较为适合应用在户外服饰上。”

但是颜料型油墨的表现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King说,相较于筛网印花油墨而言,大多数D2G颜料型油墨需要的焙烘和堆置时间更长。另外,多数D2G印花机只有CMYK四色印花喷头(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这是因为很多早期使用D2G设备使用的喷头是Epson公司专门为纸张印花机而开发的喷头。CMYK四色印花意味着印花机的色域范围更加狭窄。

Huntsman Textile Effects公司油墨部门全球业务经理Kevin Myers说,Huntsman已开发出了可适用于大部分纤维材质如涤纶、棉、腈纶及其混纺织物的油墨。Myers还介绍说:“Lyosperse Gp是专用于Epson印花喷头的八色颜料型油墨,可用于D2G印花和宽幅数码印花上。”这种油墨的色密度表现在颜色强度,对比度较高的情况下表现很好,同时色牢度也进一步提升。另外一项重要特征便是其慢干性,所以它们相较于易干型油墨更少堵塞喷头,并且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表现性能。这同时意味着设备维修成本的 降低。

转移印花

转移印花技术在T恤印花方面也比较流行,从业余印花爱好者到企业家都有人在使用转移印花技术。McEvoy说“Sawgrass Technology生产的升华型油墨可使花型转印到合成纤维或合成纤混纺材质的服装上去。”他解释说:“设计的花型先被印制在一种特殊的转印纸上,然后通过加热加压将其转移到服装上去。”因为这类油墨是一种专门的染料,所以它们可以与纤维永久地结合在一起。“尤其对涤纶织物而言,这项技术可使织物的印花颜色持久,色泽鲜艳,洗涤色牢度更好。”

发展趋势

一种成衣印花发展趋势却难以被称作为趋势,因为其已经融入了当前的技术大潮中。Zimmer认为,成本控制永远是最重要的环节。“消费者总是在权衡其价值与价格之后,才会决定是否购买。”

可持续发展性或许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Zimmer说:“很多品牌商都不再使用PVC和酞菁类油墨了。”从员工的“工作安全”角度考虑,水基型油墨的使用将日益广泛,但总体说来,供应商从消费者的使用安全和产品的环境友好性考虑也并非坏事。

同时,Zimmer认为,众多品牌商希望赋予产品不同的性能实现差异化竞争。尤其对于运动衫类的T恤而言,则对透湿性能的控制和合成纤维棉质手感的需求会更多。

McEvoy补充说:“由于数码革命的到来,人们对定制T恤的需求正在增加。”规模化定制的需求已成为新常态。他认为:“数字印花的魅力在于其能生产出独一无二的个性服装。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下订单,无论是在谈判时或是通过网络。”

对于从事D2G印花工作的人员而言,油墨化学品的发展应该优先考虑。Morrison认为:“颜色的鲜艳度是个重要问题。色素油墨需要更好的黑素和更多具有活力感的颜色,同时湿摩擦色牢度和干摩擦色牢度也要考虑到。”

篇(8)

传统旅游资源可开发的空间是有限的,新型旅游资源的开发十分迫切,具有高附加值且融合性高的文化创意产业将会成为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旅游业相融合,将会挖掘旅游的深层次内涵,并会使文化创意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

一、概念界定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指为通过创意活动获取价值的相关企业或个人提供集聚和孵化的服务的特定区域,并且是涵盖生产、休闲、交易和居住等功能的多功能园区。园区形成了包括生产、发行和消费等环节的产业链。

旅游业是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行业,它需要具备一定的旅游资源和设施。交通客运业、酒店业和旅游业共同构成了旅游业务。

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旅游业融合式发展的瓶颈与障碍

创意产业自身发展很快,但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不足,自身的产业链尚不能够有效整合和延伸,因此还未能充分实现他的价值。虽然我们有很多创意产业园区,但他在与旅游业融合式发展的道路中依然暴露了许多缺点与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旅游业融合式发展的瓶颈与障碍所在。

1.艺术与商业的冲突日益明显

文化创意产业园大都是由艺术家聚集而形成的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园区,艺术是高度自由和随性的。然而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在与创意产业园融合过程中,商业文化和艺术理想的冲突、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冲突会不断凸显。这些冲突会导致艺术家流失等不良后果,这会是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的一大障碍。

2.缺乏产业链形态和品牌效应

旅游业是十分重视产业链完整性的产业,只有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三者都具备才能称之为旅游业。但有些创意产业园区仅仅是某一种商品的集散地,缺乏产业链形态的经营,这样的现状导致园区的旅游产业链断裂,因而无法真正的与旅游业融合。

3.人才匮乏

现在高端创意人才匮乏,能将创意作品产业化的经营人才和旅游管理人才也屈指可数。没有他们的加入将会使融合式发展的道路缺乏专业性、创造性,并且融合进程得不到有效地管理和规划。

4.园区规划不合理,可进入性低

目前大部分园区的规划都处于混乱状态,艺术区与商业区不能被区分规划,游客也很难从地图上来定位某一个展馆的具置。有许多园区的地理位置也较为偏僻,人们会因为路程太远而放弃去此地旅游,不利于文化创意园区旅游的发展。

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旅游业融合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提升文化创意旅游区的文化内涵和品牌档次,形成品牌效应

品牌战略意识要渗透到文化创意产业园在与旅游业的融合当中。旅游品牌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知识的竞争,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创意的集散地,创意是其最鲜明的旅游品牌。因此充分保护原创性资源尤为重要,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有助于推动园区旅游业的发展。

2.加大宣传力度,展示整体形象,推行整体营销

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没有宣传推广之前更多的是被艺术家这样的小众群体所关注,整体宣传营销将会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大量游客介入。采取整和营销策略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这是提升园区社会影响力和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契机,也是为与旅游业融合所做的必要铺垫。

3.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核心业态形式,其产业链也要围绕创意展开。内容产业链与协同产业链是文化产业集聚园最主要的产业链形态,集聚园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来进行选择和调整。

4.培养兼具文化创意与旅游的复合型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既要熟悉旅游业的各个业务板块,又要对文化创意具有极高的敏感度。高校和培训机构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来培养此类人才,此外,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中国文化创意旅游注入新鲜血液。

总之,二者融合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过程。融合不当不仅会让创意园区本身的艺术性“变质”,也会让大众对旅游业的前景失去信心。恰到好处的融合会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效地确保文化创意旅游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周松峰.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前瞻[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2,01:47-51.

[2]闫云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世界经验与中国境遇[J].新闻界,2013,23:70-73.

[3]袁健.把握文化与旅游关系构建精品文化产业园[J].浙江经济,2011,24:44-45.

篇(9)

一、引言

产业融合是指某一产业内部的不同行业或不同产业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进而形成新产业的发展演变过程。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产业融合功能。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将文化创意融入农业中,有助于提高农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促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形成新的业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与居民的文化素养。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融合总体上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融合,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经验丰富。因此,研究国外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融合经验对我国农业的融合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国内针对国外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有刘丽伟(2010)、刘丽影(2014)、程艳红(2014)、王爱玲(2014)、杨薪燕(2015)及廖军华(2016)等。现有研究均是从各个国家创意农业的特征出发,针对各国的模式进行分类,而从产业融合角度出发,通过产业融合的类型对各典型国家进行模式分类的研究几乎没有。产业融合理论是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本文试图从现有针对产业融合理论中的产业融合类型角度出发,来分析各典型国家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的情况,将各国融合情况进行归纳。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的类型

国外学术界针对产业融合类型的研究主要有FreemanC.(1997)、Greenstein S.(1997)、Pennings J.M.(2001)、MalhotraA.(2001)、Stieglitz N.(2003)以及Hacklin F(2005)等。国内方面,主要有厉无畏(2002)、马健(2002)、胡汉辉(2003)、周振华(2003)、罗奕(2007)以及胡永佳(2008)等。

以上不论国内、国外,对于产业融合类型的划分均不是针对哪两个具体产业的融合而言的,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这两个具体产业融合的类型,应在综合以上分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两者的特征进行具体的考量。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文化性、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性、高科技性等特征,传统农业是自然与经济再生产活动,具有地域性、季节性与周期性、技术性等特征。笔者认为,考量到两产业的具体特征,借鉴胡汉辉(2003)对于产业融合的分类方法,指出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两者融合的类型可以划分为渗透融合、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三类如图1所示。

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渗透融合是指将文化创意与高新技术渗透到农业中,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创新创意和技术水平。比如,将创意和技术融入农产品中,提高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又如,用技术和创意开发新的创意农产品;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延伸融合是指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产业功能互补及延伸,赋予传统农业以新的附加功能和产业属性,形成新的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重组融合是指引入文化创意因子,将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畜牧业等传统农业,重新整合,形成现代生态农业、乡村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

三、典型国家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的类型

根据以上分类,笔者将针对荷兰、美国等典型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融合的类型进行分析:

1.荷兰

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走在最前端的当属荷兰,融合的类型包括渗透融合、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三种。荷兰被称为“地理上的侏儒,经济上的巨人”,这个领土的四分之一位于海平面以下、人均耕地不足一亩的国家,尽管不具备农业发展的自然禀赋优势,却创造了农业经济的奇迹,这与技术与创意的开发与投入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技术和文化创意等创新因素的融入,渗透融合的发生,使得荷兰的创意农业世界领先。而将文化创意和高新技术融入农业生产中,成就了荷兰世界闻名的花卉业,荷兰的花卉产业,产业链完整,是典型的园艺型创意农业,此为重组融合。

延伸融合体现在文化创意的融入赋予了传统农业以新的附加功能和产业属性。荷兰春季花海的农田景观,花田中,创意性的点缀风车、农庄等建筑,使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还附加了审美性,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融合。荷兰各地在郁金香花开的季节都会举办郁金香节等农业节庆,节日活动多种多样,具备吃、玩、观赏、教育等多种功能。荷兰的库肯霍夫公园是著名的创意农业为特色的主题公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主题公园,在郁金香的花期时节,除了可以欣赏公园的郁金香花海外,还会举办花展、栽培技艺示范以及插花艺g展等活动。

2.德国

德国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融合,也体现在渗透融合、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三方面。德国大力发展以市民农园和休闲农庄为代表的创意农业,将创意融入传统农业,使德国的农业附加了社会生活功能,渗透融合的基础上产生了延伸融合,延伸融合的基础上发生了重组融合,产生了市民农园和休闲农庄之类的新型业态。市民农园是市民承租近郊农田,亲自耕种,回归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休闲农庄将农产品生产与休闲旅游、会议培训、科普教育等结合起来。休闲农庄多建在林区,森林资源本身具有防风、净化空气等环保功能,与旅游度假结合,增加了其经济功能,与科普教育结合,又附加了其社会生活功能。有代表性的比如德国慕尼黑的都市型创意农业“绿腰带项目”。“绿腰带”指的是连接慕尼黑城市和乡镇的没有建筑物的地带,“绿腰带项目”创造性的设计了一系列的包括干草方案、菜园方案、森林方案、骑马心理治疗项目等方案,这一系列的项目实现了环保、经济、教育与市民精神生活品质提升的多赢。

3.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创意、技术向农业的渗透融合也极具代表性。渗透融合的基础上发生了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延伸融合体现在:美国地广人稀,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先天条件,美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玉米是美国粮食作物中种植面积最大的一种,有适宜玉米种植的玉米生产带。美国人将创意融入玉米生产中,创造了玉米迷宫。玉米的种植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迷宫地图展开,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另外,美国也会举行各种各样的诸如草莓节等的农业节庆,将农业与休闲观光、文化创意融合起来。

重组融合体现在:美国的垂直农业,将创意与科技融入农业生产中,利用先进的技术在城市里建造垂直农场,开展农业生产。垂直农场模式改变了人们传统思维所理解的农业生产,打破了农业生产受到土地资源局限性的影响,也打造了城市独特的农业景观以及创新了食物的生产方式。

4.日本

尽管日本领土面积小、耕地少,但是具有世界领先的科技,日本的农业发展也十分注重科技创意的融入,渗透融合成就了有代表性的阳台农业、屋顶农业以及植物工厂等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的具体表现形式,阳台农业、屋顶农业以及植物工厂等都是日本科技、创意与农业生产融合发展的产物。阳台农业和屋顶农业就是利用阳台、屋顶进行农作物种植,居民享用自己种的农产品的同时,也体验了田园生活的乐趣。植物工厂是将工业生产的理念和体系融入农业生产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农作物的生产也变成了工业生产的车间和流水线一样,消除了传统农业对土地、气候、光照等的依赖。日本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融合的一个典型是稻田艺术,这也是重组融合在日本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上的特色表现形式。农作物的种植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进行,通过播种上面的一些特殊处理,使农田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景观,吸引了游客旅游观光的同时,也为农产品提供了销路。

5.英国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与r业的融合,更多的体现在渗透融合和延伸融合上。英国是较早发展农业文化旅游的国家,英国的农业文化旅游将农业、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将田园的休闲观光与英国乡村特有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顺应了城市居民的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居民消费需求层次的提升。英国的农场有很多都开展农业旅游,生产经营由农场主负责,这种小型私营农场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的体验、提供特有的手工艺品销售、田园风光的景致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6.法国

篇(10)

一、金融资产的分类

金融资产属于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项、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衍生工具形成的资产等。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并规定企业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中实施。和原企业会计准则相比,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计量属性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易》、《金融资产》等资产和负债的核算中,强调公允价值的使用。尤其是对原企业会计准则下的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在新《企业会计准则―金融资产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统一归属到金融资产的核算中,并按照金融资产的不同特征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类:一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二是持有至到期投资;三是贷款和应收账款;四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些分类一经确定,企业不应随意更改。分类的意义在于金融资产的分类和金融资产计量具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其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采用的基础也不完全一样。这四类金融资产各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对应着不同的核算原则。下面将从初始计量、持有期间计量和处置计量等几个方面来分别阐述企业金融资产的核算。

二、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会计要素的计量分为初始计量、持有期间的计量和处置计量。不同的时期对应着不同的计量原则。其中,计量属性是会计要素计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金融资产价值的变化和资本市场的市价密切相关。若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依然采用历史成本属性来计量,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金融资产价值。所以,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仅要对其交易初始发生时的情况进行反映,还要对其按照公允价值要求进行后续计量,真实反映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化,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如实反映原则,有效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在初始计量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主要是源于企业基于风险管理、战略投资需要等将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而交易性金融资产在企业的资本运营中比较常见,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比如企业为赚取差价而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或者是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总之,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主要特征是出于短期获利为目的。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在企业的金融资产中比较常见,所以本文将主要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例,来探讨核算此类金融资产的核算。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主要设“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两个明细科目。企业在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照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成本记账,交易费用作为当期损益减少投资收益。其中,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者已经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权利息,应当计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账户。确认为应收项目,而不包括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成本中。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企业持有的具有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者可确定,并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下设“成本”和“利息调整”两个明细科目来核算。企业按照取得该投资的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作为该项投资的初始确认成本记账,按照其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该成本和初始确认成本的差额借或贷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贷款和应收账款主要是核算企业持有的那些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一般按照企业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的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入账。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在初始确认时即被确认为可供出手的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被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企业在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贷记“银行存款”。

企业持有较多的金融资产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多是由旧企业会计准则下的短期投资转化而来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的初始计量和持有期间的计量有独特的特征。下面将举例重点阐述一下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甲公司于2007年1月1日从二级市场上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000股,每股价格9.6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6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000元。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股权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且持有乙公司股权后对其无重大影响。2007年末,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上升为每股11元。

2007年1月1日购入乙公司股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90000

应收股利 6000

投资收益 1000

贷:银行存款97000

2007年末,市场价值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00

三、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计量

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计量主要是指企业在取得金融资产后直到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

企业在持有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现金股利或者债权利息,应当在计息日或现金股利宣告日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贷记“投资收益”。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借记或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内,投资收益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来确定,按照应收的票免利息借记“应收利息”,按照实际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按照两者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同时,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即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款和应收账款应当采用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即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利息收入,其核算原理大致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同。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在该金融资产出售时再从权益中转出,计入当期损益。会计核算上,按照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或者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同时,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四、金融资产的处置计量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出售时,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其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即企业应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按照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同时,将原先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持有至到期投资金融资产在到期前出售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按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同时,将原先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出,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企业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部分出售或重新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在重分类日按照其公允价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其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借记,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企业在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将原先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转入当期损益,借及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总之,金融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算正确与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关于金融资产的核算除了以上重点论述的初始计量、持有期间计量和终止确认计量以外,还包括金融资产的转移、金融资产继续涉入等业务的核算。企业要从自身特点出发,依据新会计准则,规范金融资产的核算,更好的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 磨丽华.《浅析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J].财会研究.2008.5

[2]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篇(11)

设计艺术经历了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历程,我们在设计的理念上、功能上、语言表达和形式上都受到国外艺术风格的影响。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设计艺术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人类生存方式上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思维、新理念,这使我们打破了过去在设计中常常运用到的法则,固有的符号现象被解构,设计必须与时俱进。新的历史使命要求设计艺术专业要牢牢掌握发展方向,大胆进行理论研讨和设计创新,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艺术的规律和理论体系,满足市场经济不同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