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报道策划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Experimental study of incubating HBMCs into ECs for oriented differenti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method on incubating HBMCs into ECs is feasible.MethodsHBMCs were separated from human bone marrow and cultured.Then they were incubated into ECs in a special condition.The cultured cells were identified by morphological traits,the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and surface markers.Results It was proved that the HBMCs was incubated into Ecs in a special condition.Conclusion the Ecs derived from HBMCs can be the ideal seeding cells to fabricate tissue engineering homologous valved conduits.
【Key words】 HBMCs; ECs;Seeding cells
1987年,在美国科学基金会年会上组织工程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即应用工程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认识哺乳动物正常和病理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开发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替代物,以恢复维持和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此后不久,人们便开始研究组织工程化心脏瓣膜的构建。其构建思路是,以人工合成材料或经脱细胞处理的生物瓣作为支架,在其上种植经体外培养,扩增后的自体活性细胞,并使之牢固粘附,生长,从而具有正常瓣膜的结构与功能。其实质是对自体瓣膜的克隆。因而在理论上是组织相容性好,无免疫原性,机械特性强,血动学优良且不易感染,无需抗凝的理想瓣膜。同种瓣以优良的血动学特性、低感染、无需抗凝等优点,已成为纠治许多先心病和风心病的首选材料 。但因是异体移植,瓣膜ECs所致的免疫反应会使瓣膜发生衰败和钙化而最终毁损。为改善其耐久性,人们设想在脱细胞同种瓣上再内皮化,构建同种组织工程瓣。但再内皮化的种子细胞一直是困扰构建的难题。本实验尝试利用HBMCs诱导为ECs,寻找获取理想种子细胞的可行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DMEM(高糖,GIBCO)、胎牛血清(TBD)、Ficoll(TBD)、青霉素(华北制药)、链霉素(华北制药)、制菌霉素(华北制药)、Trypsin(胰蛋白酶,Solarbio)、EDTA(乙二胺四乙酸,Solarbio)、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igma)、b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sigma)、CD31(sigma)、CD34(sigma)、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sigma)、一氧化氮(NO)放免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内皮素(ET 1)放免试剂盒、流式细胞仪(Backman Coulter,Epics XLⅡ)。
1.2 方法
1.2.1 HBMCs的分离、培养 抽取人骨髓约10 ml稀释后300×g离心10 min,弃上清重悬后移入另一含10 ml1.073 g/mlFicoll的离心管中,400×g离心30 min,吸取上中层间的乳白层,稀释,400×g离心10 min,弃上清,重悬并计数后,以2×105/cm2接种,加DMEM液(含10%的胎牛血清,100 μg/ml青霉素钠,100 U/ml链霉素)培养,3 d换液1次。融合达80%~90%,加0.05%Trypsin 0.02%EDTA37℃约5 min终止消化,1:3传代。第3代行CD34流式鉴定,第5代向内皮细胞诱导转化。
1.2.2 HBMCs向ECs诱导转化 第5~6代HBMCs中加入诱导培养基(DMEM液,10%胎牛血清,10ng/ml VEGF,5ng/ml bFGF,100ug/ml青霉素,100U/ml链霉素)。融合达80%~90%,加0.05%trypsin 0.02%EDTA37℃约3 min终止消化,1:3传代。第3代诱导细胞行免疫细胞化学Ⅷ因子相关抗原检测,胞浆呈棕褐色者为阳性;行CD34的流式鉴定。
1.2.3 将诱导后的第3代细胞培养上清液置于 70℃中保存,按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其细胞分泌的NO和ET 1,并与正常人血管ECs培养上清液作对照。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数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HBMCs的形态学特点和表型鉴定 最初分离的HBMCs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较大。10 d左右均呈长梭形或多角形。融合后呈旋涡状或网状。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为阴性。
2.2 ECs的形态学特点及鉴定 加入诱导培养基后细胞形态逐渐变化,呈短梭形或扁圆形,融合后呈“铺路石样”,Ⅷ因子检测呈阳性。流式细胞仪鉴定,CD34为阳性。
2.3 ECs的活性检测 诱导后细胞的NO和E T1分泌量分别为(111.1 ±2. 9 )μmol/L和 (97. 6± 3.1)ng/L,与正常人血管内皮细胞NO值(136.8±3.l)μmol/L及E T1值(110. 64 ± 1. 5)ng/L采用t检验比较,P
3 讨论
同种瓣因具有优良的血动学特性,抗感染力强且无需抗凝,已成为治疗许多风心病和先心病的首选材料。但许多瓣膜术后会发生衰败和钙化而最终毁损[1]。以往认为长期的冲击是导致毁损的主要原因。而近来发现,免疫反应才是其毁损的根本原因。并且,免疫原性的主要来源就是ECs。因为它能表达HLA Ⅰ和Ⅱ抗原,而其他成分几乎不表达抗原[2]。
瓣膜ECs除与免疫原性密切相关外,还有许多重要功能。首先,ECs可阻止血液成分渗入和钙盐沉积,预防组织变性和钙化(3)。ECs还可阻止凝血因子与胶原接触,避免血栓形成。ECs还能分泌多种活性物质PGI 2、ET 1等,发挥重要效应。ECs还具有提供基质营养,促进胶原形成等作用。可见,缺乏ECs将增加钙化、血栓等发病率,降低同种瓣耐久性。而同种组织工程瓣通过再内皮化,将从根本上改善同种瓣的耐久性。
然而,再内皮化的种子细胞选择却是构建同种组织工程瓣的一大难题。因为合适的种子细胞须满足:①易培养,生命力强;②具有瓣膜细胞相似的生理功能;③易获取,来源广;④为自体或无免疫原性的异体细胞,不引起免疫反应。可见选择理想的种子细胞绝非易事。人体各部位ECs具有同源性,都可作种子细胞[4]。大隐静脉、颈外动脉等较易获取,但须对患者进行手术,并且不能稳定传代,很难获得足够的细胞量。近来,人们开始探索以干细胞诱导的ECs作为新的种子细胞。CD34+干细胞就是其中一种。Mario等[5]证实,在VEGF、bFGF参与下,CD34+干细胞可被诱导为ECs。然而,它含量极少,目前尚无可行的分离方法。HBMCs可能最具前景。它获取方便,体外纯化、培养技术也较成熟。而且表型尚不成熟,即使是异体种植,也不会引起免疫反应。它还是多能干细胞,具有超强的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基于此,我们设想将HBMCs定向诱导为ECs,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实验表明HBMCs易分离、纯化,在VEGF、bFGF存在下,分化为了表达特异内皮标志CD34、Ⅷ因子的ECs,并能稳定传代。NO和ET 1的分泌功能是ECs细胞活性的重要标志。实验证实诱导后细胞已具备了正常ECs的分泌功能,说明它们的细胞活性良好。因而我们认为,HBMCs诱导而来的ECs,是构建同种组织工程瓣的理想种子细胞。
参考文献
[1] Welters MJ,Oei FB,Witvliet MD,et al.A broad and strong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to donor HLA after implantation of cryopreserved human heart vavle allograft.Hum Immunol,2002,63:1019 1025.
[2] Green MK,Walsh MD,Dare A,et al.Histol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responses after aortic valve allografts in the rat.Ann Thorac Surg,1998,66(6 suppl):216 220.
中图分类号:TM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9-0101-03
1 概述
事件中发生爆裂的#1主变10kV侧67A开关柜避雷器为宜宾市庆丰实业公司2006年7月出厂的HY5WZ2-17/45型氧化锌避雷器产品,于2007年2月投入运行。
2 事件经过及处理过程
2012年4月11日16∶00,该变电站地区突降短时大到暴雨,并伴有强雷电发生。19∶37∶31,一声巨大雷声响过之后,站内照明闪烁,监控主机警铃、喇叭响。监控机显示#1主变三侧开关跳闸,10kV侧67M开关合上。查看报文显示“#1主变比率差动出口”。
运行值班长立即将主变跳闸情况汇报给当值调度员和相关领导。其余人员到保护小室抄录保护信号,随后穿上雨衣和绝缘靴到现场检查开关实际位置。经初步检查确认#1主变差动动作,主变三侧开关跳闸,10kV备自投动作,负荷未损失。运行人员确认现场主变中性点投#2主变,且#2主变未过负荷。再次向调度汇报完情况后,运行人员到现场复位开关KK把手,复位信号,打印报告和录波图,报告显示为“主变比率差动C相动作”。运行人员检查完#1主变本体及三侧开关CT范围内设备后均未发现问题,通过再次仔细查找10kV侧67A开关后柜门处才发现柜门后略有凸出变形,外部并无灼烧放电痕迹。
12日01∶46,运行人员恢复10kVⅠ段母线运行,母线PT仍在检修状态。12日02∶33运行人员恢复#1主变运行(10kV侧67A在热备用)。13日09:07,母线PT柜内C相避雷器安装后,全站恢复原运行方式。
3 事件原因分析
3.1 故障录波图的分析
3.2 系统过电压分析
事件发生时,该变电站处于雷雨天气。查询雷电定位系统,19∶37∶30发生一次雷击,落雷位置距离该站6.16公里,且与该变电站10kV馈线塘下线十分接近。详见图2:
3.3 最终判断
根据SOE事项中分析得出:10kV塘下线保护启动时间先于#1主变比率差动动作时间,判断因10kV塘下线遭受雷击后,雷电波侵入该变电站10kV系统(该变电站10kV馈线开关柜内线路侧未装设避雷器),由于#1主变低压侧C相避雷器存在绝缘薄弱点造成爆裂(A、B相避雷器完好),导致#1主变低压侧短路,从而引起主变比率差动保护动作(0秒),而10kV馈线虽有保护启动,但因未达到时限而未出口动作,馈线开关未动作。
4 事件暴露的问题
(1)该变电站10kV线路侧未安装避雷器。
(2)10kV线路站外侧的防雷措施不够完善,导致线路外侧的雷电波侵入到站内。
(3)该站位置处于雷电多发区,设计方在设计该站时对雷电波通过户外设备及线路侵入站内系统的可能性重视不足,未考虑有针对性的重点防范保护措施。且施工方在施工时没有针对该问题提出异议。同时运行管理不到位,验收不够细致,未及时提出异议。查看该站设备主接线图,其10kV线路侧均习惯性地画有避雷器装置,但实际现场并未
安装。
(4)该型号避雷器设备的可靠性差,在雷电波侵入站内设备时未能起到必须的保护作用。
(5)在查找事故原因时,由于事故缺陷较隐蔽,运行人员未能及时发现,说明运行人员处理事故的经验不足,对事故原因的判断不够准确。且由于事故处理阶段的操作不需要使用操作票,运行人员的操作显得比较慌忙,表现出运行人员在遇到问题时的心理素质仍有待提高。
5 防范措施及经验教训
(1)联系厂家进行技术改进,加装10kV线路侧柜内避雷器,优先选择雷电活动频繁地带线路。通过加装避雷器提高线路及变电站的防雷水平,防止雷电过电压时对变电站设备的损坏再次发生。
(2)完善10kV线路外侧的防雷措施。
(3)加强设备在设计选型、出厂监造、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方面的全过程管理。
(4)开展所辖范围内变电站的避雷器、避雷针专项检查。全面系统地排查隐患,做到不留死角。重点查看同厂家同型号的避雷器是否存在缺陷。同时在雷电季节前,检修人员必须对重要的避雷器进行相关试验,及时查找隐患缺陷。雷电季节时,运行人员要加强避雷器的巡视并做好相关记录。
(5)加强培训工作,做好事故演练和各类事故预想,针对隐蔽性的缺陷及各专项的缺陷做相关培训,从而进一步提高运行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和判断问题、处理事故的能力。保障在遇到紧急问题时不慌不乱。加强应急管理,全面梳理该站的应急预案,实现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1(b)-008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ry1 (ERCC1), ribonucleofide reductase large subunit 1(RRM1) and tubulin β 3 (TUBB3) molecular detection guiding advanced non-small-cell carcinoma (NSCLC)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November 2013, in the Second Hospital of Qinhuangdao City, 48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advanced NSCLC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2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28 cases).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given SYBR real-time PCR testing methods to detect expression levels of ERCC1, RRM1 and TUBB3 with pleural fluid or blood, according to the expression results, the chemotherapy scheme was chose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Cisplatin and Gemcitabine. The efficacy, toxicity and disease progression, survival benefit situation after two treatment cycle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iciency and total control rate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PS scores after treatment in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the PS scores, PS score improvement rate i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nd the sever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different system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ERCC1, RRM1 and TUBB3 in pathology organization to guide individualized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can improve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disease control rate, but it is not significant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further to explore more effective chemotherapy regime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arkers is recommended.
[Key words] 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ry1; Ribonucleofide reductase large subunit 1; Tubulin β 3; Non-small-cell carcinoma; Chemotherapy
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目前已成为造成患者死亡的首位癌症。其中NSCLC最为常见,占所有肺癌的80%以上。随着目前临床的不断研究,化疗为NSCLC的首选治疗方法,且顺铂、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对NSCLC的疗效显著[1-2]。但是随着疗程的持续治疗,耐药现象逐渐突出,药物效果逐渐下降。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以胸水或静脉血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和3型β微管蛋白(TUBB3)表达量选择化疗方案与直接进行顺铂、吉西他滨联合治疗两种化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ERCC1、RRM1与TUBB3检测在指导晚期NSCLC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17±12.47)岁;其中鳞状细胞癌23例、腺癌25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54.50±10.79)岁,鳞状细胞癌8例、腺癌12例,肿瘤分期Ⅲ期b8例、Ⅳ期12例;对照组28例,男14例,女14例,平均年龄(55.57±11.24)岁,鳞状细胞癌15例、腺癌13例,肿瘤分期Ⅲb期11例、Ⅳ期17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3]:①临床症状符合NSCLC诊断标准;②经CT检查证实存在肿瘤病灶,均经气管镜活检或穿刺或胸水病理确诊;③肿瘤分期属于Ⅲb和Ⅳ期;④初诊且未经过治疗;⑤体力状况评分(ECOG PS评分)小于3分(5分法),且生存期大于3个月。
排除标准[3]:①患有感染性疾病、肝肾疾病、慢性心脏病等疾病;②合并其他系统疾病。
1.2 ERCC1、RRM1和TUBB3基因表达检测
肿瘤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为南京生兴生物公司生产。血液(液体样本)总RNA快速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cDNA合成试剂盒、pGM-T载体试剂盒均为Bioteke公司产品。在实验组患者入组后(未开展化疗)进行穿刺获得胸水(40 mL)或抽取静脉血(10 mL)做为样本,按照试剂盒操作步骤首先进行总RNA提取,通过琼脂凝胶电泳检测其纯度,并使用分光光度仪测得D260 nm/D280 nm在1.7~2.1。然后按照cDNA合成试剂盒操作步骤进行cDNA合成,将所得cDNA经PCR扩增后得到目的DNA。选用pGM-T载体试剂盒进行TA克隆,所得质粒进行PCR鉴定,并测序鉴定所得产物序列的正确性。选用肿瘤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按操作步骤进行,将质粒标准品及管家基因质粒标准品等比稀释成6个浓度后进行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反应条件:聚合酶的活化时间20 s;双链DNA在95℃变性,再迅速冷却至60℃,引物退火并结合到靶序列上,然后快速升温至72℃,使引物链沿模板延伸;PCR扩增循环次数40个循环。检测出质粒样本中ERCC1、RRM1和TUBB3基因的mRNA表达量,按照表达量的多少分为无表达、低表达和高表达。
1.3 个体化化疗方案
实验组患者根据ERCC1、RRM1和TUBB3基因表达量确定化疗方案:ERCC1基因低表达或无表达者采取以铂类为主的两种药物治疗,RRM1基因低表达或无表达者采取吉西他滨单药治疗或以吉西他滨为主的两种药物治疗,TUBB3基因高表达者需避免使用紫杉类化疗药物。实验组共计出现以下4类情况:ERCC1和RRM1低表达或无表达,而TUBB3基因高表达者5例,采取顺铂与吉西他滨共同治疗;ERCC1、RRM1和TUBB3基因均呈现低表达或无表达8例,采取顺铂与吉西他滨共同治疗;ERCC1和TUBB3基因高表达,而RRM1低表达或无表达3例,采取吉西他滨单独治疗;ERCC1和RRM1高表达,而TUBB3基因低表达者4例,采取多西他赛单独治疗。对照组患者均采取顺铂与吉西他滨共同治疗。用药剂量根据体表面积给予常规治疗,严重者可适当加量。用药期间患者若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出血、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具体参照WHO化学药物毒副作用评定标准[4]评定等级,轻度:Ⅰ级+Ⅱ级,重度:Ⅲ级+Ⅳ级。可适当给予止吐、升白、补充血小板、保肝等对症治疗以缓解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断
在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判断,判断标准为RECISE1.0。判定结局包括部分缓解(PR)、完全缓解(CR)、稳定(SD)和进展(PD),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合计为有效,部分缓解、完全缓解和稳定合计为疾病控制,计算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总有效率=(PR+CR)/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PR+CR+SD)/总例数×100%]。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PS评分[5],以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治疗后-治疗前)判定化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①部分改善:差值=1;②完全改善:差值≥2;③稳定:差值=0;④下降:差值≤1。总改善率=(部分改善+完全改善)/总例数×100%。同时分析两组治疗期间各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M)及四分位数间距(Q)或四分位数(P25,P75)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化疗2个周期后,实验组20例患者中PR、CR、SD和PD分别为13例(65.00%)、0例(0.00%)、4例(20.00%)和3例(15.00%),对照组28例患者中PR、CR、SD和PD分别为9例(32.14%)、1例(3.57%)、6例(21.43%)和12例(42.86%),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00%和35.71%,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5.00%和57.14%,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和总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 = 4.009、4.214,P = 0.045、0.040)。
2.2 两组治疗前后PS评分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P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 = 2.302、2.216,P < 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及治疗后的P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61、0.202,P = 0.806、0.65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60.00%和57.14%,两组间PS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42,P = 0.841)。见表1。
2.3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治疗期间有17例(85.00%)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涉及消化系统7例(35.00%)、血液系统8例(40.00%)、其他2例(10.00%);对照组治疗期间有27例(96.42%)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单独涉及消化系统6例(21.43%)、血液系统13例(46.43%)、其他2例(7.14%)、同时涉及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4例(14.29%)、同时涉及血液系统和其他系统2例(7.14%)。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779,P = 0.377),且两组间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00,P = 1.000)。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一直趋于攀升状态,已经成为目前造成人群死亡的最主要疾病之一。早期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手术治疗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其中化学治疗应用最为广泛。随着第三代化疗药物吉西他滨的开发应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得到临床认可和广泛应用[6-7]。但是随着临床NSCLC患者的化疗观察,发现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时间,但是个体间疗效差异大,一些患者在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还要经历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总生存率在40%以下[8-9]。为了更好地诊治NSCLC患者,提高化疗的有效率和生存率,临床上开发出一种新的化疗思路,即个体化化疗。此化疗思路及考虑癌症患者药物基因组学和药物遗传学特点,选择最佳且特异的化疗药物方案进行化疗。个体化化疗方案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经临床观察,该方法可显著提高化疗的针对性,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同时还可最大程度的延长生存时间[10]。
研究发现ERCC1、RRM1与TUBB3基因的表达与晚期NSCLC化疗疗效密切相关,可用于指导晚期NSCLC化学治疗。ERCC1是人体内众多DNA损伤修复基因中的一种,同时还是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酶,ERCC1的表达与铂类-DNA加合物的消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ERCC1高表达可导致SNP,继而引起铂类药物耐药以及加速铂类药物所引起的DNA加合物消除,降低铂类药物疗效[11]。RRMl位于染色体中的llpl 5.5片段,NSCLC患者该区域常可出现杂合子缺失。研究发现:RRM1与肺癌患者吉西他滨耐药密切相关,RRM1是人体内核糖核酸还原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脱氧核苷酸的生产,是人体内DNA修复和合成的限速酶,RRM1mRNA高表达者常可表现为对吉西他滨耐药,该患者接受顺铂或者抗微管药物(紫杉烷类、长春瑞滨等)治疗效果较好[12]。随着抗微管药物在临床的不断使用,研究显示该类药物耐药与体内TUBB3表达密切相关,TUBB3高表达患者在使用抗微管类药物时疗效较其他化疗药物差[13-14]。
本研究利用ERCC1、RRM1与TUBB3基因表达情况选择患者个体化化疗方案为实验组,采用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统一治疗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的总有效率(65.00%)和总控制率(8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71%、57.14%)(P < 0.05),提示个体化化疗可提高化疗有效率。在改善生活质量上,两组治疗后的P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5),而两组间治疗前及治疗后的PS评分、PS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生活质量上无差异;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且两组间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及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个体化化疗方案在改善不良反应的发生上作用不明显。
综上所述,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胸水或静脉血中ERCC1、RRM1和TUBB3表达水平用于指导晚期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但在改善生活质量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效果不显著,建议进一步探索标志物指导下更为有效的化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Backhus LM,Wood DE. Management of centrally located non-small-cell carcinoma [J]. Oncology,2014,28(3):215-221.
[2] Cagle PT,Sholl LM,Lindeman NI,et al. Template for reporting results of biomarker testing of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lung [J]. Archives of Pathology & Laboratory Medicine,2013,138(2):171-174.
[3] Xu J,Yue CF,Zhou WH,et al. Aurora-a contributes to cisplatin resistance and lymphatic metastasi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predicts poor prognosis [J].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14,12(1):1158-1168.
[4] 戈伟,伍钢.实用肺部肿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46-347.
[5] Tanabe S,Myojin M,Shimizu S,et al. Dose-volume analysis for respiratory toxicity in intrathoracic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definitive chemoradiotherapy using extended fields [J]. Journal of Radiation Research,2013,54(6):1085-1094.
[6] Maha H,Stephanie D,Neeraj A,et al. A randomized phase 2 trial of gemcitabine/cisplatin with or without cetuxima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urothelial carcinoma [J]. Cancer,2014,120(17):2684-2693.
[7] Bamias A,Dafni U,Karadimou A,et al. Prospective,open-label,randomized,phase Ⅲ study of two dose-dense regimens MVAC versus gemcitabine/cisplatin in patients with inoperable,metastatic or relapsed urothelial cancer:a Hellenic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study (HE 16/03)[J]. Annals of Onc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2013,24(4):1011-1017.
[8] Lv C,Ma Y,Feng Q,et al. A pilot study:sequential gemcitabine/cisplatin and icotinib as induction therapy for stage ⅡB to ⅢA non-small-cell lung adenocarcinoma [J]. 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2013,11(8):187-194.
[9] Birtle A. Heir to the throne or young pretender:can targeted therapy added to gemcitabine-cisplatin doublet therapy improve outcomes for advanced urothelial cancer? [J]. European Urology,2015,67(4):603-604.
[10] Li CH,Liu MY,Liu W,et al. Randomized control study of nedaplatin or cisplatin concomitant with other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2014,15(2):731-736.
[11] Xie KJ,He HE,Sun AJ,et al. Expression of ERCC1,MSH2 and PARP1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prognostic value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J].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2014,15(6):2591-2596.
[12] Jiang B,Tu C,He W,et al. Analysis of RRM1 Expression and efficacy of gemcitabine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Cancer Research on Prevention & Treatment,2013,40(1):68-71.
一、信息碎片化下的媒介环境
“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当社会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时,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瓦解,代之以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①
所谓信息碎片化,指具有差异化诉求的信息无序的分布在信息传播的渠道和平台上,呈现出信息多元化的现象。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的网络受众的多层次分化以及“信息爆炸”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碎片化分割”的现象,成为社会成分“碎片化分割”的外延表现。本文认为,当前的媒介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信息碎片化的“众声喧哗”
自社会化媒体飞速发展以来,信息社会越发呈现“准入门槛低,人人都能参与表达”的特点,这使得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根据实际情况建造自己的信息平台。因此,低门槛带来的必定是信息的海量聚集和碎片化。
信息碎片化还表现在信息传播速度与范围的全面升级,呈现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趋势。而表达形式多元化,受众自主选择性强的特点更是奠定了“众声喧哗”的整体基调。
2、信息碎片化下的“裂变式”传播
碎片化信息的传播,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整体呈现“裂变式”的传播特点,每个信息用户个体都是一个节点,不同的节点通过信息的传播相连。根据“六度分隔”理论,任何节点之间都可能通过其他节点的相连而联系起来,因此个体间通过信息的连接共同构成了信息舆论社会网络。当某个信息舆论形成后,更多的节点加入到舆论的传播中,形成了“雪球效应”,得到更大层面的传播。
3、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受众疲劳”
网络信息的五光十色、信息源头的无从考证、巨量信息的选择与取舍,加重了公众浮躁和疲惫的心态。公众自我预留时间和信息总量之间的矛盾,自我兴趣点和光怪陆离的推荐性信息带来“眼球分散”之间的矛盾,已经在信息碎片化时代造成了受众接收信息和接受信息的双重疲劳。
信息碎片化时代的“众声喧哗”以及给公众带来信息接收的疲劳感,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公众对于信息接受的新变化。而信息碎片化对于新闻策划所带来的影响,则是典型的“双刃剑”:一方面,如何克服“喧哗”与“疲惫”是摆在新闻策划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另一方面,如何利用好信息碎片化时代信息传播的“裂变式”效果,利用有目的的策划获得更大范围的传播效果,把握舆论走向,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新闻策划的定义及其内涵
“新闻策划”的概念,源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的“报道策划”和“报纸策划”概念。蔡雯(1993)提出,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部门在一定时期组织报道的设想和规划,是包括报道的主要内容、报道重点、报道过程、发稿计划、报纸版面地位和形式、报道人员等的内容的报道设计方案。②
随着学界和业界对于新闻策划的关注以及新闻传播环境发生的变化,新闻策划的概念又有了新的阐述。赵振宇(2001)认为,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新闻规律,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的策划活动。③董天策(2002)在总结学界对于新闻策划的认识时,将其划分为新闻业务策划和经营管理策划两部分。其中新闻业务策划包括传媒定位策划、版面策划、报道策划的宏中微层面,经营管理策划包括经营管理方针策划、发行、广告策划、新闻事件、促销策划的宏中微层面。④
基于对新闻策划内涵的阐释,本文认为新闻策划的过程主要包括新闻选取、新闻调查、新闻分析、方案策划、报道实施、后期监测六个过程,新闻选取、调查、分析是对于将要进行策划报道的新闻事件的前期分析,方案策划和报道实施是新闻策划具体的操作过程,而后期监测则是对于策划效果的后期追踪反馈。
三、传统媒体开展新闻策划的SWOT分析
SWOT 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由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H. Weihric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提出,通过对组织拥有的内部资源进行分析来评价组织的优势(Strength)与劣势(Weakness),以便识别与众不同的能力、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与局限,同时在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评估有哪些可以挖掘的机会(Opportunity)以及组织可能面临的威胁(Threat)。
基于信息碎片化营造的信息环境,传统媒体通过对新闻策划的SWOT分析,能够有效的把握对其构思与执行可能造成威胁的外部因素,分析其行为开展的优劣势,并把握可挖掘的机会,及时调整策划的思路与执行方式。
1、优势(Strength)
(1)可控性强。新闻策划的核心内容在于对新闻事件进行有目的性的关注与报道,因此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往往可以针对固定的受众群体,采取独特的风格和形式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
(2)适合深度分析。新闻策划通过特定的、适宜的方式,则可以对事件的背景进行交代,并且挖掘事件的深度和广度,做出具有新闻理性思考下的深度剖析。
(3)报道可持续化。新闻策划能够进行新闻、评论、述评等综合性的策划报道,在可控性的操作前提下能够对事件进行持续性的关注、报道与分析。
(4)关注度高。通过有目的策划能够有效的吸引公众的眼球,这使得经过策划的新闻比其他传播信息具有更高的被关注程度。
2、劣势(Weakness)
(1)交互性弱。纸质媒体的的最大弱点则在于信息的单向传播,因此在新闻策划中难免出现交互性弱的缺点。
(2)传播范围小。纸质媒体上的新闻策划更多的呈现传播范围小的劣势,仅靠订阅用户和信息的人际传播,远远不及信息裂变的传播范围。
(3)成本费用高。当前新闻策划,尤其是立足于巨大影响力和广阔传播范围的大型新闻策划,往往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整体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较高,而较高的成本中,宣传推广成本则占据了大量比例。
3、机会(Opportunity)
(1)与网络媒体联合后的传播效果巨大。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裂变式效果,无疑能够为新闻策划拓宽传播渠道,扩大宣传范围。此外,倘若进行新闻策划的传统媒体拥有较为雄厚的品牌资源,便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进行自身品牌的策划营销,同时利用网媒制造眼球效应,为策划行为本身塑造形象。
(2)公众对于新闻趣味性的要求。网络时代,海量信息刺激着公众的视觉与听觉,而当公众对于信息普遍疲惫的时候,对于新闻趣味性的渴求便显得尤为重要,而新闻策划则是有目的的对新闻报道进行的规划,完全有机会、有能力对事件背景进行挖掘,从中挖掘出具有趣味性而不失新闻专业性的内容,以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4、威胁(Threat)
(1)受众的信息疲惫。海量信息时代,受众对于信息接收和接受的双重疲惫,使得读者越来越不愿意阅读题材传统,篇幅较长的新闻。
(2)受众对于虚假信息和广告新闻的厌恶。信息呈现碎片化、信息制造的低门槛化,带来的必然是良莠不齐的信息市场,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和传媒市场化转型的趋势,虚假信息、广告软新闻以及新闻报道策划之间的界限越发模糊,而受众对于虚假和垃圾广告的厌恶情绪,同样有蔓延到新闻策划报道的潜在威胁。
四、媒体新闻策划的操作原则
新闻策划已经成为新闻媒体进行大型报道时倾向使用的重要手段,但是这不意味着新闻策划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将重心转移到“策划”,策划固然是新闻报道中可以采用的灵活手段,但新闻报道终归要回归到新闻性与新闻专业主义。因此,本文提出新闻策划应该坚持的ROCP原则(Reality、Objectivity、Controllability、Jou-
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作为新闻策划操作规划的参考意见。
1、真实性原则(Reality)
新闻真实性指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呈现细节都必须合乎客观的事实,即新闻要素都能够经得起事实的推敲。学界、业界对新闻策划的最大质疑在于新闻策划极容易变成公关性的“策划新闻”或者虚假新闻。因此,新闻策划应当局限在对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策划报道”上,基于新闻媒体的关注点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对新闻事件元素的取舍,但是无论哪种“议程设置”,都不能违背新闻真实性。
2、客观性原则(Objectivity)
碎片化信息时代,由于公众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多点连接,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会形成主观观点的集结,对新闻的客观性带来挑战。新闻策划的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策划在信息采集、加工、后期宣传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客观事实,并且在新闻中尽量避免主观偏好。
3、可控性原则(Controllability)
可控性原则是指新闻策划需要在媒体从业人员可以控制的程度下展开操作,切不可为了单纯的轰动效应肆意而为,这样不仅违背了新闻真实、客观的属性,对于自身媒体形象也是极大的伤害。
4、专业性原则(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新闻策划归根结底是新闻的一种处理形式,其核心内容仍然是“新闻”,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坚持新闻专业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忠于事实”价值观念的潜移默化的传递,同时发挥媒体社会公器职能,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利益。
参考文献
①喻国明,《解读新媒体的几个关键词》[J].《媒介方法》,2006(5)
②蔡雯,《搞好新时期的报道策划》[J].《新闻战线》,1993(11)
③赵振宇,《新闻策划的定义、作用及实施前提》[J].《现代传播》,2001(4)
随着传媒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传统以独家新闻取胜的竞争方式早已不符合媒介竞争的潮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媒体若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对报道进行精心的策划,做好媒介营销,以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南方日报》作为广东省委机关报,在发展历程中,以其权威性、公信力和高品质的主流新闻和深度报道,确立华南地区主流政经媒体地位,是广东唯一主打高端读者群的权威政经大报。早在2002年的第一次改版中,就根据细分市场的需求,提出“高度决定影响力”的办报理念,强调理性阐释、权威解读、专业描述,以及对海量信息的深度整合,以独到的思考、独特的视角、独树一帜的见解解读政策,观察社会、关注民生,着力经营有高度、有深度、有影响力的主流新闻。①可以说,《南方日报》走的是一条精品化路线。以下从媒体的宏观策划、中观策划和微观策划对其亚运会专题报道进行分析。
一、宏观策划:报道理念
“宏观策划即从宏观层面对媒体的整体定位和长远规划的思考,从而为使媒体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寻找理念支援。媒介策划的核心即定位。”②明确、清晰的市场定位:《南方日报》是广东省委机关报,提出“高度决定影响力”的办报理念,“找准自己的优势所在,明确自身的定位,占据高端读者市场,树立权威,建立公信,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群,进而影响社会走向,政策走向,经济走向”。③杨兴锋在回答“在社会、娱乐、体育新闻等如何做出高度?”时提出“在这些新闻上,《南方日报》并不停留在新闻噱头上,往往着力背后的内容,不但提供事实,而且还提供观点”。④在当今体育报道娱乐化严重的趋势下,《南方日报》不为所动,仍然坚持用深度打动读者。在此次的亚运会报道中,许多稿件都是以评论的形式出现,即使不是评论,也是对事件某一方面的解读,充分体现了《南方日报》的“高度”和“深度”。
二、中观策划:报道规模、版面设计和安排
“中观策划即通过媒介运作的具体环节,比如板块调度、版面设计、栏目编排、主持人形象选择、广告控制等以及彼此之间的组合关联,在感性形态上彰显媒介的理念风格。”⑤
1、报道规模:持续时间和版面空间
本次对亚运会报道策划分析的考察是从11月1日起到11月30日止。这30天,《南方日报》共发行(包括特刊、东莞、深圳、佛山观察等)1920版,其中亚运会专版有197个,占所有版面的10.3%。(图一)“前亚运”时期发行924版,亚运会专刊有54个,占所有版面的5.8%。“亚运”时期共发行880版,亚运会专刊有140个,占所有版面的15.9%。“后亚运”时期共发行116版,亚运会专刊有3个,占所有版面的2.6%。(图二)亚运报道专刊1―5版有13天(11月1―10日、20/29/30日),6―10版的有12天(11月11/14/16―19日、21―24/26/27日),11―15版的有3天(11月13/15/25),16版以上的有2天(11月12/28日)。由上可知,11月12/28日这两天发行的亚运专刊是最多的,“前亚运”时期的专刊除了11月11/12日,大多在5版以下,而亚运时期发行的专刊数大多在10版以下,只有11月13/15/25日三天的版数超过了10版,但在15版以下。由此可见《南方日报》的亚运专题报道没有固定的版数,而是根据每天内容的多少来安排版面,这有别于同城的《广州日报》。
2、大量广告融入新闻报道版面
《南方日报》亚运会报道的营销策划是很成功的。在此次的媒介策划中,《南方日报》策划了大量的广告版面,包括推出了一系列特刊:《亚运一册通》、《亚运荐水》、《2010年度公务员(东莞)最喜欢的消费品牌》、《无线东莞为亚运添彩》等。30天中的特刊一共有184版,占所有版面的9.6%。(图一)除了在特刊上登了大量的广告外,登在亚运专题版面的广告也不可谓不多,达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可以看出,南方日报在此次的亚运报道策划中充分挖掘了广告资源。而且这些广告的设计和制作都非常精细,让读者看了后丝毫不觉得反感,反而为报纸版面增添了美感。这些广告大多是大型企业广告,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南方电网、广汽集团等。这也体现了“《南方日报》以时政硬新闻给读者提供权威信息和深入的政策解读,广告对象应为高档耐用消费品,而非日用品和时尚商品。在摒弃低端广告的同时加大高档耐用消费品广告市场的开发力度”。⑥
3、版面设计
“大视觉”引自企业VI理念,产品包装设计流程手法,它整合了新闻摄影、图片编辑、版式设计、图表制作、插图甚至电子报、报纸形象广告等所有视觉设计元素,以更专业化的岗位设置、高效化的出版流程及与之相配套的培训、考核、奖惩机制,整体打造报纸的形象品牌。⑦亚运专版的设计完全体现了“大视觉”理念:每个亚运专版的最上方是“2010亚运风”几个大字(图四),以圣火形状的火苗作为底图,以耀眼的红色为底色。与之并排的是中国工商银行的广告,最左边是一个五羊标志。每天都有“伊利亚运头条”(图三)、“中国银行亚运奖牌榜”,这些都是整个版面的构成要素,而且是跟广告镶嵌在一起的。
大量运用图片解读新闻。30天的亚运报道中一共配发了650张图片,注重用图片呈现新闻,尤其是开幕式和闭幕式。《南方日报》是680报型的窄报,字体是加粗的宋体,加上大量图片的运用,整个版面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稿件运用避免了长篇累牍。运用组合式和集中式报道方式,尤其是在报道开闭幕式的时候。亚运专版基本都是一个大标题,配几幅图片,再由几篇不同的稿件填充版面,共同反映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同类情况,或同一主题、不同门类的情况。同时,绝大部分稿件都是自采的,少数稿件采用了新华社、人民日报文章以及来论,非自采的稿件一般都是带有评论性质的总括性的文章。
三、微观策划:新闻报道策划
这里所说的微观策划主要是指新闻报道策划,即在新闻事实发生后,媒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组织人员对新闻事实进行相关报道。以报道客体发生状态作为分类标准,新闻报道策划可分为可预见性新闻报道策划和非可预见性新闻报道策划两类。可预见性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对能够提前获知的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策划。⑧按这样的分类标准,亚运会报道策划属于可预见性的新闻报道策划,所以在亚运会举办之前,媒体有足够多的时间去组织资源、制定媒介报道计划。
30天中有关亚运会的报道有966条,其中包括评论、消息、通讯(新闻特写、人物专访等)和图片报道,图片650张。(表一)
“前亚运”时期报道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亚运火炬传递、开幕式猜想及开幕式演练、交通指南、领导的视察活动(对亚运场馆和亚运开幕前各项准备工作的视察)、亚运村报道、场馆建设、安全工作检查和对开幕前举行的足球比赛的报道等。其中系列专栏《亚运,你好》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亚运给广东和广州带来变化的报道,如《亚运助推珠三角路网提速》、《办亚运带动城市大升级》、《20年跨越世界认识新广州》等。
亚运时期的报道内容主要集中于对比赛情况的报道,还有几版“蝶变”专刊介绍广州申办和举办亚运之路,主要是通过第三者的讲述来介绍举办亚运给广州带来的变化,包括城市建设、整治河涌和空气质量的提升等。亚运的最后几天,随着比赛项目的减少,开始有了专门报道国外选手赛况的版面,由赛场内转向赛场外,开始对亚运进行总结和思考,如《养狼者说》是介绍中国教练在亚洲各国指教,带队参加亚运,为提升亚洲各国运动水平作出了贡献,表现体育能超越国界的魅力,共同为建设和谐亚洲而努力。28日的报道内容在总结方面体现的更加明显,亚运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对广州,甚至中国带来的影响和意义,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亚运促进了广州的城市建设,对志愿者和后勤保障人员辛勤劳动表示感谢,最后的就是对中国军团的和广东军团在此次亚运中表现的总结。
“后亚运”时期的报道主要是亚运的答谢宴,各国界领导出席的庆功会议等,如《感谢所有为亚运付出艰辛努力的人》。12月1日的报道除了有两篇关于亚运交通补贴发放的报道外,其他7篇都是关于亚残会的报道。而从这天开始,对亚运会的报道算是落下了帷幕,12月2日都是关于亚残会的报道。
四、整合营销带动广告营销
《南方日报》在亚运报道中,非常重视与受众的互动,推出了一系列活动,如投票竞选亚运“老广菜单”、南方报业亚运直播室、亚运金牌天天猜等。读者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和网络参与到活动中,重视与受众的互动已成为媒体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媒介与受众互动活动的策划可以看成是媒介活动营销的一部分。读者通过参与到活动中去,获得了现场感,对媒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加了对媒体的信任,促成了读者的购买行为。
“报业的产业价值就在于它的核心产品――报纸,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吸引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受众,从而吸引广告客户。而这种吸聚能力的大小,关键还是在于报纸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由此可见,报纸质量连着发行,发行连着市场,市场连着广告”。⑨《南方日报》通过给读者提供权威的信息和深入的政策解读,牢牢地抓住了发行市场,从而开拓了更广阔的广告市场。在30天的报道中,特刊版面有184个,体现了“将特刊做成例牌菜”的营销策略。这些特刊的内容有大量的广告,通过发行特刊,吸引了大量广告投放。“卖活动”――《南方日报》市场推广的秘诀。媒体的营销策划新闻活动是既有新闻性质又有广告经营性质,两者有机结合,有效发挥媒体的整体优势,为媒体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对当下纸质媒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⑩
参考文献
①张晋升,《党报如何走市场之路――以〈南方日报〉的改革实践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0(1)
②⑤朱田凤,《新闻策划三段论》,《新闻知识》,2008(9)
③杨兴锋 主编:《南方报业之路》,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27
④蔡雯、甘露编著:《新闻资源开发设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71
⑥⑨谷虹、陈雨,《试析〈南方日报〉改版与广告经营的联动效应》,2003(5)
⑦杨兴锋主编,《南方报业之路》,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9):81
⑧蔡雯,《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6-67
众所周知,欲驾驭之,必先知之,做展会营销也是如此。
一、通过分析发现大部分展会营销具有8个特点
1、通过展会采购,已被消费广泛接受
2、准客户数量众多(以中低端为主要),易于签单
3、有利于提升品牌的认知度与知名度
4、展厅位置、面积与内部布局、出样与签单数量关系密切
5、费用投入较大,只要缜密策划,完美执行,产出大于投入
6、促销力度比平时大10-20%左右为佳
7、配合小区推广、异业联盟、团购等多种形式效果明显
8、现场造势与终端拦截十分重要
二、展会分类
展会分类众多,如按照品类可划分为建材展、家电展等;按照地域可划分为国外展、国内展;按照季节可划分为秋季博览会、冬季博览会;按照其目的可划分为招商(如:广交会)、销售(如:汽车展、家装展)。在这里重点阐述如何在以销售为主要目的的展会上实现销量与品牌的双丰收。
三、展会4127营销法则
4127营销法则即4个步骤、12个环节、7个关键点。
第一步(2个环节):展厅布展(展位选择、展厅布展);
第二步(3个环节):活动策划(活动主题、活动力度、活动宣传);
第三步(5个环节):活动执行(气氛营造、终端拦截、人员培训、人员激励、人员分工);
第四步(2个环节):活动总结(活动总结、后续报道)。
只要紧紧围绕好4个步骤12个环节开展工作,时刻抓住7个关键点(展位与布展、主题策划、活动力度、气氛营造、终端拦截、人员培训、人员激励)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实现销量与品牌的双丰收。
(一)展厅布展(展位选择、展厅布展)
1、展位选择:展馆一般按行业分区展示,所以在人流量最大的主通道交汇的展位或主通道入口处为佳。
2、展厅设计:在预算范围内,展厅设计尽可能做到新颖和凸显品牌特色(可找专业的展览公司、装修公司负责设计)。好的展厅设计犹如鹤立鸡群,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激起客户进去一看究竟的欲望。
3、展厅布展:尽量按真实的商场进行设计与布局,尽可能多的设置洽谈区和气氛营造区。可现实中,发现有很多参展商的展厅绝大部分都是展品,洽谈区少得可怜,结果是展厅进进出出的人很多,留下来洽谈的很少,成交量自然也就屈指可数(原因分析:大部分客户是因为没地方坐,无法承受长时间的“站立之苦”,不得已而离开,要知道订单是坐着签的,站着签的寥寥无几)。
(二)活动策划(活动主题、活动力度、活动宣传)
1、活动主题
最好采用直白式效果比较好,如:火炬计划500万到宁波,展会期间优惠高达30%(欧派厨柜,2009年4月宁波家博会活动主题);冠军联盟联合惠演直降20%,联盟折上折再降5%(2009年6月福州家博会,冠军联盟展会主题);石破天惊7999元(方太厨柜,2009年4月宁波家博会活动主题)。
当然这种直白式的表达方式对品牌也存在一定的损害,不用担心,我们可以通过软文(阐述优惠的理由)或现场说明(活动物料与活动话术)进行规避或转化,化弊为利,为我所用---提升品牌与销量。
2、活动力度
比平时零售大10-20%效果佳;活动对象以中、低端消费者为主;内容设计要兼顾团购客户、交预约金客户、交全款客户、特价客户。(备注:在此之前须制定针对前期已购买客户的解决方案,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3、活动宣传
通常分为前期宣传与现场宣传两个阶段。展会营销以现场宣传重点,辅以前期宣传。现场宣传费用相对较小,效果明显,如入口处网架广告牌、门票广告、临促等大量运用能创造更多销售机会。前期宣传,对品牌传播与提前进行客户拦截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消费者对展会的高度关注(通过各种媒体主动获取与展会有关的信息),进行品牌传播(软文+硬广的效果最佳),通过宣传让客户先到你的展厅,您就成功了一半;同时,这样做的好处还能给竞争对手制造障碍---竞争对手的导购就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对客户进行重新“洗脑”,这样单位时间成交率就会明显下降。(别忘了,展会上时间十分宝贵)。
(三)活动执行(气氛营造、终端拦截、人员培训、人员激励、人员分工)
展会上人流量大,加上人都有喜欢向人多的地方聚集的习惯,好的现场造势能吸引人群进入展厅,增加展厅人气(有人气才有财气),例如烤面包、抽奖、发放小礼品、成交锣(鼓)、文艺表演(魔术、人体彩绘)、LED广告宣传片+活动主题播放、拍卖等。因展会是众多品牌聚集在一起“打擂台”,进行终端拦截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展会期间,要做到及时掌握竞争对手动态(确保1-2小时更新一次)并迅速做出调整。如聘请临时导购在展馆入口处、竞争对手展厅附近派发单张与举牌游行进行拦截效果十分明显。
有关活动执行的相关事项,具体见《促销活动的2个环节与7个关键点 》在此不一一赘叙。
新时期下,既给传统媒体提供了发展空间,也对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媒体行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现阶段,媒体行业竞争越来越激励,电视台新闻也是如此。编辑是电视台新闻工作的核心,直接影响电台节目质量。所以必须不断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综合素质,利用各种方法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电视新闻事业向长远方向发展。
1.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的思路构建
1.1关注群众需求
电视台新闻的主要对象是群众,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新闻编辑人员在播出新闻节目之前,必须对新闻结构进行优化,根据社会发展选取新颖的新闻内容,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电视台新闻编辑是影响电视台新闻编辑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为了满足群众的需求,电视台新闻编辑必须在长期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密切关注社会和国家发生的事件,同时培养自己对事件的判断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形成正确的观念。电视台新闻报道的内容还必须体现社会发展趋势,展现国家政治内容。因此电视台新闻编辑人员必须构建正确的新闻导向,在遵循国家政策和方针的基础上报道新闻,同时还要具有全局观念,将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播出并制定合理的新闻内容纲要,密切关注群众声音,积极听取群众意见,满足群众对信息的需求。为了保证节目质量,电视台新闻编辑必须深入到群众生活中,关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趋势,了解人们的精神需求,报道出符合广大群众需求的新闻节目。
1.2提高电视台编辑的洞察能力,抓住社会热点
国家制定的政治发展方向对新闻舆论产生了很大作用。所以电视台新闻编辑选择新闻素材的时候,必须将社会主义时事政治作为出发点,认真寻找社会热点问题,把握社会舆论发展方向。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掌握社会整体发展趋势;第二,树立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保证与国家的政策相符合;第三,高瞻远瞩,站在全面的角度上看待问题,站在人民和国家利益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第四,与时俱进,保证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观和思想符合时展潮流;第五,具有创造力,挖掘生活中存在的新闻事件,不断丰富新闻报道内容。
1.3加强创新
随着电视媒体竞争力度的不断增加,为了在市场化下稳定发展,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新闻播出前,对新闻播放内容进行整理和策划,发挥电视台编辑自身的创新能力,在新闻报道中加入自己的创新看法和经验,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并剖析新闻事件反映的问题,同时,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给群众提供丰富的新闻信息。除此之外,新闻编辑人员还要与现场记者保持联系,及时了解现场问题,正确把握事件的发展趋势,提高新闻质量。
新闻是新闻编辑人员工作的主要对象。由于新闻具有失效性和客观性产生出了新闻与其他文字编辑的区别。新闻编辑人员是掌握新闻变化的主要人员,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具有很大影响。所以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编辑能力。同时,还要保证新闻报道的质量。所以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将政治思想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新闻编辑人员进行素材整理和分析过程时,必须把握素材整理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信息,体现编辑人员的洞察能力;编排好新闻素材,体现编辑人员思绪。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人员,不但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还要具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只有实现两者结合,才能体现出新闻报道者的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电视台新闻媒体间的竞争力度不断增强,给电视新闻编辑人员施加了很大压力,对新闻编辑策划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实践工作中精心策划,才能给人民群众报道出高质量的新闻节目,进而提升电视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从新闻事件发生的类别来看,绝大多数新闻报道内容都是突发性事件,此类事件一般影响力较大,会引起社会群体的普遍关注。在素材一样的基础下,怎样报道出吸引群众关注的事件成为众多新闻编辑人员研究的主要问题。在新时期下,人民群众对电视台新闻广播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报道出事件的发生过程,还要求划分出新闻内容的结构,给人们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讨论。所以广大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人员,必须根据时展趋势,不断学习新的内容,大胆创新,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新闻报道内容,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创新并不代表标新立异,而是在保证新闻原始内容的基础上,优化结构,改变报道方法,赢取广大群众对电视台播放节目的信任,提高关注率。除此之外,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人员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在有限的时间内精确掌握各种事件发生的特点,把握事件发生的主动权,掌控全局,将新闻事件准确及时地展现在群众面前,获得群众认可。
3.宣传和反复宣传的意义
电视台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是真实性和实时性。虽然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很多电视媒介开始不断发展,但是由于电视新闻广播具有不宜储存的缺陷,所以播出的新闻节目具有很大局限性,很多群众观察节目后很难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加强新闻事件的挖掘和研究,在新闻编辑和策划方面多做功课,及时掌握电视台新闻的特征,认真研究电视新闻播出趋势和内容,既要明确电视新闻广播的优势,也要正确理解并分析电台新闻广播的缺陷,实现扬长补短。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电视台新闻也不例外。虽然电视台新闻具有实时性、便捷性和丰富性特点,但是也存在不容易储存和消失速度快等特点,影响了广大群众对事件发展状况的了解。所以进行新闻电台编辑策划工作时,电台人员必须正确认识电视新闻的编排,辩证地看待问题,实现反复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正确地宣传电视台新闻报道内容。反复宣传表示从事件发生的整体出发,利用不同方式、方法,站在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上分析问题,呈现出事件发生的全部面貌,深入报道事件。新闻报道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对事件进行分透彻分析,扩大了宣传面,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事件发生状况。任何宣传和报道方式都是对新闻事件的强化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可言。进行事件报到时都应遵循从远到近、从浅到深的原则,可以利用不同方式加强宣传力度,让新闻报道内容贴近群众的生活,提高电视台新闻策划的核心竞争力,且对电视台新闻编辑提高策划力具有很大作用。
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电视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给电视媒体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发展机遇。为了在变化不定的媒体市场下发展,必须提高自身能力,通过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新闻编辑核心竞争力,给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新闻节目,将人民群众作为服务主体,给人们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新闻节目,扩大受众范围。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自身知识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庞冬娟.浅谈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J].鸭绿江,2016,(02)
“新闻淡季”具体来说就是媒体上缺乏吸引受众的新闻热点,尤其在社会生活较为平静的时期,发生较大新闻事件的几率不大,于是出现鲜活稿源偏少、时效性差、质量下滑、受众关注度降低的现象;再就是指假日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务活动、经营活动明显减少,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对静止,新闻报道受其影响,容易呈现出疲软态势。笔者在从事新闻工作期间,也常遇这样可怕的“黑色星期一”。
那么,“新闻淡季”真的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在“新闻淡季”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完全可以做到淡季不淡,不但有新闻可报,而且还能出新、出彩,能利用“新闻淡季”采编出新闻精品,让受众眼睛一亮,提升自己在新闻竞争中的地位。
这里以笔者亲历的三个新闻策划为例,来探讨如何使“新闻淡季”不淡的问题。
化静为动 池水兴波
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利用“191传呼”办假证泛滥成灾,它带来的直接危害是使城市“毁容”。新闻单位对此进行过大量报道,有关部门也下力气打击过,但就是根治不了,“191传呼办证”成了“城市毒瘤”、“城市牛皮癣”,对此似乎无计可施了。2000年末至2001年初,我们在“新闻淡季”里进行了这样的选题策划:把“191传呼办证赶出长春”。为此制定和实施了如下方案:
第一步:对城市“牛皮癣”现象及危害程度进行轰炸式报道。如当时一家维娜斯婚纱影楼开业的第一天,大玻璃厨窗上就被用电喷枪喷上了“办证191―×××××”,极其醒目,气煞了老板,但又无奈。记者对此进行采访,图文并重发新闻,这一系列报道共10篇,使长春人和有关部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第二步:进行暗访,并与警方合作“抓现行”,并作报道。记者佯装要办证件,与办假证的人取得了联系,当进行交易时,事先埋伏的警察出现抓了个正着。从暗访到“抓现行”到警方对其处理,又出了6篇新闻稿,并配发图片。读者对此很感兴趣。
第三步:采访“联通寻呼”部门、电信部门、公安部门、司法部门,对这些有关部门的说法进行报道。当时“联通寻呼”称寻呼虽然是他们的业务,但没有办法限制(191是全国寻呼,人可以在异地,还不付长途费用,管理有困难),我们把这一说法也进行了报道,结果读者反响强烈,纷纷写信和打电话给报社谴责这一说法,我们也进行了报道,先后又出了9篇新闻。
第四步:采访长春市“两委办”,由官方出面推动问题解决。在前三步的推动下,在长春形成了强大的舆论,也引起了长春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我们去找“两委办”的领导采访,他们很快答应通过市委和市政府的力量来处理这个问题,决定召开有关部门会议,并成立领导小组。工商、联通、公安等十几个有关部门和市委宣传部、各区委主要领导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把191传呼办证赶出长春”。会后各部门立即行动,分别拿出有效办法。对此我们又采写了7篇报道。
第五步:对“人民战争”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报道,并配发言论。在长春市“两委办”的推动下,一场打击和清除“191传呼办证”的人民战争很快打响了。各行各业,大专院校、小学生、街道居民都纷纷走上街头清除“牛皮癣”;公安部门用各种手段严厉打击,抓到很多办假证的不法分子;联通部门也拿出行动,对群众举报的办证191传呼号进行封杀……这些新闻我们都进行了报道,先后发表新闻和言论28篇。
此后,“191传呼办证”在长春绝迹,城市容颜焕然一新。这一策划,产生了60篇新闻及言论,不但缓解了淡季稿荒问题,还与有关部门及广大读者产生了很好的互动,也为长春办了一件好事。这一策划的成功,是记者运用“化静为动:池水兴波”这一新闻策划理念的结果。在“新闻淡季”,一定要学会化静为动,在这个选题中,市容被破坏、传呼办假证分子、联通等有关部门、公安、市民、两委办等都是“静”的,都不出新闻,后经记者的推动都“动”起来了,成了新闻生长点。原先似乎呆滞、凝固的现状,经过记者“搅动”,就“搅起一池春水”,使这些“静”都变成了“动”的因素,新闻也就由此源源而生了。
“无中生有” 小题大做
本文所说的“无中生有”并不是词典上定义的“凭空捏造”之义,也不是兵法上说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互变。新闻策划中的“无中生有”具有老子主张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朴素辩证法意味,但更进一层:在现实社会中,对众多司空见惯的现象或事件,人们见怪不怪,哪怕它是错的,也熟视无睹,在人们的视野中、意识里,它是“无”的,在众多新闻媒体的眼中它也是“无”的,是无新闻价值的。“新闻淡季”时,成功的新闻策划就应该抓住这种“无”,记者和编辑们就应该在这种诸家皆看“无”的现象或事件中采编新闻,使新闻源源不断地从它那里生长出来。
同样,“小题大做”在新闻策划中也不是贬义词,它是指把小新闻的大本质、大意蕴挖掘出来,达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在“新闻淡季”,通过“无中生有”,再进行“小题大做”,就可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出现很多有价值的新闻。2002年末至2003年初在长春晚报上开展的“长春反脏话行动”系列新闻报道策划,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当时的长春有一种让女士和外地人很尴尬的现象: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乘人员、一些窗口单位的工作人员等经常口出脏话,甚至还骂人。这给长春的形象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时逢“新闻淡季”,我们进行“长春反脏话行动”的新闻策划,把这个人们眼中“无”的现象,做了一番“无中生有”、“小题大做”,采编了47篇新闻报道和言论,还有大量新闻图片。这组报道发表后,长春说脏话的现象大为减少,文明说话之风兴起。当时,这个策划方案及其实施是这样的:
1.对说脏话现状进行广泛采访。记者明访、暗访结合,对出租车、公交车和其他一些窗口行业进行了全面的采访报道。
2.与公交部门合作,发出倡议。经过对说脏话现象的报道,引起公交部门的重视,此时我们派记者与长春市公交总公司联系,请他们发出倡议,不说脏话、反脏话。公交总公司领导很快同意,并写出倡议书,提出对本单位职工说脏话者的处理办法,严重者要下岗参加培训。倡议书全文发表,并配以言论,得到长春市民的广泛响应,对这些响应又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3.个案报道。对一些做得好的、采取新措施制止脏话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报道,对因说脏话而受到批评或处分的单位和个人也予以报道,但更讲究策略,把握分寸。
4.采访窗口部门,并与其互动。对窗口部门的好做法及约法三章等,都作了报道。
5.采访出租车公司和司机,并与其互动。与金达峰出租汽车公司沟通,使其带头发出出租车司机不说脏话的倡议,并制定反脏话规章制度。对这些均进行报道,同时对带头倡议不说脏话、制止脏话的出租车和公交车司乘人员进行报道。
6.采访大学生,并与其互动。对各大学响应不说脏话的认识、观点、举措等情况作了大量报道。
议程设置 民本为上
运用议程设置理论,为公众设置一个感兴趣且涉及大多数公众利益的话题,与公众产生互动,在互动中产生新闻,可能把“新闻淡季”变成“新闻旺季”。但在议程设置中要始终坚持“民本为上”的新闻策划理念,关注民生,关注大众利益。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响应而产生互动,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小区物业管理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出现。有的与小区居民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有些问题虽然与居民利益有很大关系,但居民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利益受到侵犯还以为是合理的等等。为此,在2003年7月的“新闻淡季”,记者进行了“小区物业出租公共用地租金归物业公司是否合理”问题的策划。这个策划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实施的:
1.以小区汽车占路,业主反映为由头抛出话题。当时的长春威尼斯花园是高档小区,小区内环境有北方江南风韵,但小区内的道路和休闲场地均被物业公司出租了,作为停车位,租金还很高。走进这个小区,满目皆是停在路上、人行道上、休闲地上、居民出路口处的小汽车。记者通过采访居民,得知居民对此有很大意见,但是不知道物业公司这样做是不是合理。记者把几位居民的意见以问题讨论的形式在长春晚报上作了报道,并设热线电话接听各界观点。
2.各界观点、问卷调查。通过热线电话接听到很多观点,有的读者还亲自来报社反映问题、谈自己的观点,我们就将其汇总归纳后,图文并重地进行报道;同时我们还做了问卷调查,报道了分析结果。
3.采访物业公司。通过第一、二步营造了舆论,然后采访物业公司,听听他们的意见,并将他们的说法进行报道;物业公司的说法又引起各界的评论,把这些评论择要报道。
4.采访房地部门。对房地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的意见进行报道,同时把他们的一些做法和将要进行的改革也公之于众。
5.采访房地产法律专业人士。把问题提交到法律的层面,采访司法界人士、律师等,报道了他们的观点;同时探讨了我国在物业法方面的一些问题。
6.促进小区业主委员会的成立。通过大量的新闻报道与言论分析,问题明确了。为了使问题的解决更有可操作性,我们突出报道了司法界人士提出的建议:小区应该成立业主委员会,涉及业主利益的事情由业主委员会来决定,重大问题由业主委员会组织召开业主大会表决。记者随即采访物业公司、房地部门,请他们谈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意见,并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
这个策划共发表新闻报道和言论62篇,使当时的长春着实热闹了一番。此后,物业公司把收的租金转到了业主的账上,租金的使用需要通过业主来决定;房地部门也颁布了红头文件,要求各小区都成立业主委员会。现在的长春各小区都成立了业主委员会,这应该说与当时的新闻推动有很大关系。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陈寅主编:《非常新闻策划大道》,海天出版社2004年版
审视今天的新闻竞争,无论是广播还是网络电视,无论平面媒体还是移动手机终端,都在从资源层面的竞争进入品质层面的竞争。那么,广播怎样打造自己的新闻品质,做到独树一帜,事关每一个广播频率的生存与发展。因而,以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形式来维系一个广播频率的高效运作,成为每一个广播频率管理者十分关心并在实践中反复探索的一个课题,其中节目制播机制的结构设置尤为重要。目前,各地广播频率都在节目制播机制的设置上进行过诸多尝试,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对“采编合一”的节目制播机制与“采编分离”的节目制播机制的权衡与比较。
一、“采编合一”的节目制播机制
“采编合一”的节目制播机制,是在采编播合一条件下以“主持人”为核心的节目制作模式。它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广播改革热潮中。当时,全国各地纷纷创办经济台,实行大板块、热线电话、主持人直播为主要特征的制播模式。经济台可说是迈出频率专业化的第一步,大多数经济台按听众的收听习惯设计节目表,全天节目分早、中、晚三个时段针对不同的收听群设置节目,人员也根据早、中、晚三个板块划分成三个节目部。除新闻节目保留少数编辑外,人员都实行采编播合一,每个人都为固定板块中制播节目。就专题节目来说,主持人实质上是节目的负责人,身兼采访、编辑、制作、主持、策划、活动推广等工作;同时所有的人员也以节目部为单位形成团队,以便于以节目部或频率为整体开展大型直播活动。到目前为止,这种“采编合一”的节目制播机制,在采编人员较少的专业频率广泛施行。如:经济广播、交通广播、音乐广播、小说评书广播、旅游广播等专业频率。它的优点在于:节约人力成本,主持人有机会练就多种本领,一专多能;主持人责权利清晰,有利于强化节目管理;有益于主持人培养对节目的归属感,强化主持人个性定位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在遇到重大宣传任务或重大的突发性新闻事件中,便于总监或节目部对人员和频率资源统一调度和使用。它的缺点在于:主持人权力大,节目部对节目的管理容易被架空;对主持人个人能力要求高,大多数主持人力不从心;主持人长期独自担负日播节目的采访、编辑、制作、主持、策划甚至活动推广,无暇深入采访,无力精编细审,最终靠剪报、杂志、音乐和热线电话填时间,影响节目质量;偶像化主持人易于自我满足而难以自我超越。
二、“采编分离”的节目制播机制
“采编分离”的节目制播机制是在采编分离的条件下以“栏目”为核心的节目制播机制。它的初步形态出现在2000年左右,随着专业频率的壮大,老人民台一家独大的局面受到冲击,为保住听众市场份额,老人民台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节目设置和节目制播机制做了相应的变革,变身为综合性频率。由于过去老采编播人员专业分工明确,大多数业务技能专一,因而,综合性频率一般都保留着专职的播音员和专职的采编人员群体,实行“采编分离”的节目制播机制。目前,这种机制主要在综合性广播频率或者专业频率的新闻节目中施行。
相对于“采编合一”的节目制播机制,“采编分离”的节目制播机制比较复杂,具体分析有三种模式:
一种是采编分离的编辑中心制,编辑、记者岗位分离,职责分离,避免了工作的交叉。内在机制上表现为确立编辑业务主导地位,突出了“节目定位和节目质量”这一价值判断核心。这种机制下,编辑部主任及编辑只对节目质量负责,按照节目定位组织和选用记者来稿,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稿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跨地域的整合;同时,编辑可以介入记者采访前期的节目策划,并可指挥记者进行有广度和有深度的采访报道活动。实行这种机制,优点是:1、节目定位可以得到落实,能够培养听众群体;2、采编播人员各司其职,能够提高采编播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在重大主题报道或突发性报道中易于形成合力。它的缺点是:用稿权最终在编辑部,编辑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而记者受制于编辑,没有采访主动权;编辑的报道策划脱离采访实际,主观性强,缺乏可操作性;采访部主任和记者只对稿件负责不对栏目负责,编辑策划得不到落实,导致编辑理论上拥有的用稿权由于供稿不足或稿件质量不高而彻底丧失。
第二种是采编分离的记者中心制,编辑、记者岗位分离,职责分离。内在机制上表现为确立记者业务主导地位,突出了“新闻时效性”这一价值判断核心。报道策划由采访部门负责,编辑部主任及编辑要优先考虑记者来稿的采用,编辑的主要职责是对稿件进行文字加工、组稿等。这种机制的优点是:对编辑部的主任及编辑的权力起到了制衡作用;记者的主动性得到发挥。缺点是:采访记者和编辑各行其道,编辑意识得不到前置,编辑实质上丧失对节目的掌控权;采访部门策划的稿件到了编辑手里时,编辑对报道主题、过程及预期效果一无所知,只好姑妄编之,不能达到预期的报道效果;在凡稿必用的原则主导下,记者的稿件质量、采访内容与栏目的定位不符,最终影响节目定位。
第三种是采编分离的总监(主编)中心制,即总监(主编)既管理编辑也管理记者,拥有最终发稿用稿权。总监(主编)亲自掌控节目,既策划新闻采访、组织新闻采访,还要让编辑介入前期采访策划,将编辑意识、栏目意识前置。记者执行总监(主编)的新闻策划,编辑执行总监(主编)的编辑意图,贯彻总监(主编)的报道思路。它的优点是:有利于建立有序的管理运作机制;有利于统筹人力资源和频率资源。但这种机制下总监(主编)的权利缺少制衡;同时,总监(主编)事必躬亲,大包大揽,也会影响记者和编辑工作主动性的发挥。
三、广播产业化背景下,广播节目制播机制的变革与创新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广播事业走上了产业化发展道路。2009年8月,广电总局出台《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制播分离”成为热点话题。制播分离主要是指广播电视的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等社会实体制作。它是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追求广播宣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北京台为例,2006年初,北京台总台成立节目制作中心,所有音乐、娱乐、服务性节目统一由节目中心制作,各专业频率承担节目编排和新闻节目的制作。人员方面,各专业频率除保留必要的岗位外,大部分主持人、编辑划归节目制作中心,以节目投标竞争与各专业频率建立关系,用节目质量说话。制播分离之后,节目制作和经营实现了市场化、社会化,增加一线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也加大了资源整合力度,拓展频率运作空间,提升了创新能力。
但不是所有的节目都适合“制播分离”的运作模式。新闻广播和专业频率中的新闻节目为社会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具有政治属性。因而,新闻频率和专业频率中的新闻节目需要探索另一种节目制播机制。在“后编辑时代”的今天,采编分离是新闻生产走向一种现代工业化的雏形,符合新闻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但如前面分析,三种“采编分离”节目制播机制都存在不同的缺憾,因此,我们仍需要变革和创新。如:新闻频率和专业频率中的新闻节目的制播机制,可以借鉴平面媒体尤其是《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的改革经验,改“采编分离”的编辑中心制为“采编分离”的策划部中心制。这种机制将编辑部划分为编辑中心、采访中心。编辑中心各部门由策划部直接领导,按栏目分组,每个栏目配备音响编辑、文字编辑。设立栏目主编,栏目主编按照策划部的安排约稿组稿,指导具体采编播人员编辑稿件、制作录音、约定连线、撰写评论,完成日播节目安全播出。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6-0014-02
在日益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下,蒙语电视新闻节目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它的组织优化可以更好的体现少数民族地区媒体的影响力,也是媒体在新闻大战中抢占不同语种新闻群体、更好的扩大收视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如何组织优化蒙语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将蒙语电视新闻节目以电视新闻杂志的形式按版块编排,达到宣传效应的最大化,值得我们思考。
1 新闻节目分类
按照《中国应用电视学》的划分,电视新闻节目被分为三个类型:消息类新闻、专题类新闻、评论类新闻。
消息类新闻指的是迅速、广泛、简要地报道国内外新发生的事态的新闻报道的节目形式。消息类新闻节目不仅能够迅速、简要、客观、广泛地传播,它还充分体现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的特点。
专题类新闻是对新闻事实作相近的有深度的报道。专题类新闻节目时间长,内容丰富、深刻,信息量大。选题往往是反映社会上人们关注的、议论纷纷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能在事实的基础上,对事实、对问题做出分析,以独特的见解引起观众深层的思考。
评论类新闻主要是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发表议论,阐述道理,鲜明地提出电视台或评论者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实看法,从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它是电视新闻的旗帜、灵魂。
2新闻策划先行
新闻策划在一期新闻节目中尤为重要,它是对电视新闻节目的一种组织优化。新闻策划是指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报道内容,报道形式,节目编排,进行分析、构思,经过反复酝酿、调整,以达到一定的报道目标、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的过程。包头电视台蒙语电视新闻杂志《陶日干哈拉》在对蒙古族活动相关新闻进行报道时,特别注重策划。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必须以新闻配评论的方式来表现,使电视新闻更有意义,更有舆论引导性。2012年9月新学年开学时,蒙古族小学的学生突然大增,导致学校住宿床位严重不足。新闻栏目记者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后发现两个原因导致这种结果,一个是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使蒙古族越来越重视本民族文化的教育,另一个是上学不仅免费并且有一定补贴的政策使一部分家境贫寒的学生选择了蒙古族小学。在经过认真策划、分析、讨论后,蒙语新闻栏目以专题加评论的组合形式深度探讨了这一原因,节目一经播出,社会影响力大增,不同受众群体纷纷打来电话述说看法,表达观点,引起了一时的轰动。
3 组织优化板块
电视新闻杂志这种节目形式能够更好的组织优化新闻节目,一般说来,它是按杂志的方式组织、编排内容,以传播深度新闻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社会功能,来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电视节目类型。
在世界范围内,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今天》是板块组合式电视新闻杂志的典型代表。在我国,人们对电视新闻杂志概念的理解,更多地倾向于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为代表的板块组合式电视新闻杂志节目。2005年,包头电视台蒙编部根据蒙语电视新闻节目观众的需求打造了电视新闻杂志《陶日干哈拉》,这个栏目包括消息、专题、评论等不同板块,时长30分钟,用不同节目类型的组合优化来满足受众的需求,得到了蒙古族观众的一致好评。
4 整合新闻资源
新闻性节目是电视传媒的立身之本,也是电视业竞争“出彩”的一大砝码。 这就要求电视台不断整合新闻资源,重新组织优化,打造板块组合式电视新闻杂志,电视新闻杂志包括若干部分,每个部分都有预先设定的功能,但这些功能不是节目各个局部简单相加,而是局部功能统分协同,有机地联结成一个整体。
电视新闻杂志《陶日干哈拉》就用不同板块整合新闻资源,《地方新闻》、《事件追踪》、《热点点评》三个板块每期节目都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类型相近的新闻资源整合在一起用不同节目形式进行综合性报道,以期达到效应累加的结果。这些新闻资源真正体现了“杂而有序”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观众细分化和新闻节目综合化的统一,而且通过整合新闻资源实现了不同板块的内容、形式、时长、播出时间等都相对固定。这样的整合方式,一方面方便观众收视行为,培养观众收视习惯,形成定时收看的约会意识;另一方面,规范节目制作,稳定节目风格,使栏目宗旨和意图得到持续地贯彻。
各板块之间因新闻资源内容相近而形成的连续性,减少断层,也消解观众“关机”意识或“转台意识”。 新闻资源在题材内容上的统一性,犹如一个个不断深入的兴趣点,把观众的收视积极性调动起来。,随着主持人串词的巧妙过渡,观众收视兴趣自然地从上一个兴趣点转移到下一个兴趣点,内容环环相扣,观众感觉持续连贯、浑然一体。在提供新闻信息的同时还用字幕、图片等链接的方式提供新闻背景材料和相关知识,引导思考,激发联想,形成与电视新闻报道、电视新闻专题和新闻谈话等单独栏目差异化的特点,抓住观众的眼球,吸引他们不断关注这些新闻热点事件。
当下媒体竞争十分激烈,正所谓攻城略地,已经进入白热化的作战阶段。作为主流新闻媒体,电视台需以高品质的新闻节目立足。蒙语电视新闻栏目通过新闻节目的重新组织优化而打造的电视新闻杂志,除了具有一般新闻节目的价值要素外,还具有公信力、唯一性、影响力和鲜明的独家特色,很好的树立了自己的新闻节目品牌。
参考文献
[1]米歇尔·森格特瑞著.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
[2]周胜林著.高级新闻采访与写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
[3]蓝鸿文主编.专业采访报道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9)04-0068-04
席卷全球的美国华尔街风暴牵动着全世界人的神经,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危机和挑战。然而,CCTV-2“直击华尔街风暴”节目却利用这次“百年一遇”的危机脱颖而出,成为危机中的大赢家。通过对这次危机全方位的剖析和报道,“直击华尔街风暴”节目成功地获得了全国广大电视观众的高度关注。很多专家、学者也对这期节目的播出赞赏有加。罗兰贝格公司中国区总裁程博利先生高度赞扬了经济频道推出的大型直播节目“直击华尔街风暴”,认为非常深刻,非常及时。摩根大通中国区总裁李小加认为,经济频道的直播报道,是国内最深刻的关于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报道,全面、客观,分析准确、权威,令人信服。本文就该节目在新闻策划、报道方式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
一、“直击华尔街风暴”新闻策划分析
像“直击华尔街风暴”这种历时4个月,前后共播出73期的大规模电视深度报道,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功,离不开优秀的新闻策划。因此,分析首先从该节目在新闻策划上的特点开始。
1、审时度势,主动出击。新闻报道要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播出时机。时机的选择对新闻策划的成败至关重要。此次“直击华尔街风暴”系列报道推出的时机非常成功。
2008年9月14日,美国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158年的历史就此终结;有94年历史之久的美国另一家投资银行美林证券,也在同一天宣布,将以440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出售给美国银行,和雷曼兄弟一样,这家“百年老店”也将不复存在;世界第三大金融机构、全美最大的保险公司AIG(美国国际集团)也传来濒于崩溃的信号。这些消息震惊了整条华尔街,也震动了全球的金融市场,美国金融媒体用醒目的标题――“危情华尔街”对此次的金融巨变进行了报道。2008年9月16日,CCTV-2在经济半小时节目中推出题为“直面‘华尔街风暴”’的深度报道,及时报道了在过去3天中国传统中秋节期间,发生在国际金融领域内的巨变。此外,这期节目还迅速采访了雷曼兄弟和美林证券在中国的代表处,调查这次危机对这些投行在中国业务的影响。请专家分析这次危机对中国的股市、金融业、经济以及财政和金融政策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报道及时深入。之后,从2008年9月20日开始,CCTV-2就以“直击华尔街风暴”为标题,持续推出了72期特别策划报道,对这次危机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大规模报道。
从2008年9月16日开始,以雷曼兄弟破产这样标志性事件的发生为契机,及时推出资讯与深度相结合的专业电视财经新闻报道,是此次“直击华尔街风暴”特别策划最成功的地方之一。因为,具有158年历史的美国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破产标志着全球金融危机进入了一个非常危险的新阶段,或许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最。危机发生后,全世界人民,包括中国人民都想知道这次金融海啸为什么会发生?它的破坏力有多大?它的影响会持续多长时间?它对全球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太多太多的疑问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中。人们急需有人对他们的疑问作出专业性的解答。“直击华尔街风暴”特别策划,无疑迎合了广大观众这样的需求。“正如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总监郭振玺说,我们的节目最早发出雷曼倒掉的警示,最先解释清楚了美国政府注资并非金融机构国有化,提醒中国不能因金融危机而止步海外投资等等,诸如此类的许多内容,不仅具有前瞻性,也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因此,这样的新闻报道能获得观众极大的关注,成功也就在情理之中。
此外,由于2008年9月13日、14日和15日是中秋假期,很多中国观众还在度假。而且,在这3天中国股市休市,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对股市的冲击,还没有显现出来。因此,在假期后的第一天就及时推出相关的策划报道,既迎合了观众时间上的要求,又可以在16日观察金融风暴对中国股市的影响,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2、持续传播,“培养”观众的危机意识。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有选择地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人们在自己头脑中描绘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主观环境”亦即人们的现实观,它是人们现实行为的依据。在媒介社会,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介提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而传播学中的“培养”理论认为,社会要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务、重要的事务以及社会的各种事物、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要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为才会有共通的基准,社会生活才能实现协调。大众传播通过象征性事务的选择、加工、记录和传达活动,向人们提供关于外部世界及其变化的信息,用以作为社会成员认识、判断和行动的基础。
“直击华尔街风暴”从2008年9月16日开始,一直持续到2008年12月30日,历时4个月,前后共计73期节目。它从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金融危机对各个国家产生的影响、对各行各业产生的影响、对全球金融和经济秩序产生的影响、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投资产生的影响,以及全球抗击金融危机的手段和效果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这次危机。在满足了观众全方位了解这次金融危机需求的同时,也塑造着观众对这次金融风暴和现实世界经济环境的认识,培养了观众的“危机意识”。此外,“直击华尔街风暴”还与CCTV-2《中国财经报道》和《对话》栏目推出的专题节目“华尔街风云”、“华尔街这些事”互相配合呼应,形成了更加叠加的信息冲击力。成功的节目策划和上百位专家的智慧,构成了该节目强大的思想冲击力。因此,有评论称:“‘直击华尔街风暴’将这场危机当成了认识当今世界经济深层次运行规律、认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关联性、增长经济知识的课堂。节目全方位展示各种视角,提供大量的经济学知识,让参与节目的各方和观众一起,共同深化对这场危机的认识,共同提高把握重大经济问题的能力。”
3、设置议题,引导舆论。根据议题设置理论,传播媒介的效果和作用在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大众传
播只要对一些问题给予重视,集中报道,并忽视或掩盖对其他问题的报道,就能影响公众舆论。而人们则倾向于关注和思考大众传播媒介注意的那些问题,并按照大众传播媒介给各个问题确定重要性的次序,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大众传播通过调动受众的注意力,安排问题的轻重次序,从而间接达到影响舆论,左右人们观点和思想的目的。
“直击华尔街风暴”在议题设置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首先,正如上文所述,它及时大规模地深入报道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每晚准时通过该节目,了解金融风暴的进一步发展状况和专家从各个方面的解读。其次,在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和认识这次金融风暴这一点上,“直击华尔街风暴”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的作用。比如在中国企业要不要“抄底”华尔街这个问题上,2008年10月6日的节目通过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松奇教授的分析指出,现在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好机会,中国经济30年来,最大的成功经验就是融入全球化。走出去关键在于投资方向是什么,门不能走错。现在走出去,按照有些人的建议,投资华尔街的金融机构不成熟:第一,美国次贷危机没有见底。和美国经济学家谈,他们都说我希望我知道,实际他们不知道,那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去这个无底洞肯定不行。第二,中国的金融机构没有做好职业经理的人才储备。小股现在买也吃亏,所以走出去的主要含义,就是参与或者收购,或者投资于国外的资源型企业,解决中国实体的能源供给问题”。通过专家中立、客观和专业的分析,将观众的结论自然地引向总理的一句话:中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把我们自己的事做好,就是对全世界最大的贡献。此外,“直击华尔街风暴”节目还通过其他期的策划,成功地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金融危机对世界汽车产业的影响(10月15日节目)。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10月17日节目),金融危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等许多方面来。为观众的思考提供了方向,巧妙地安排了金融风暴中观众思考问题的重要性的次序。
二、“直击华尔街风暴”报道方式的特点分析
在报道方式上,“直击华尔街风暴”系列策划节目,突出了电视财经新闻节目的一些显著特点。
1、专业性、权威性。财经类报道是专业性强、知识密集型的报道。财经报道的专业性体现在要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分析各种因素对宏观经济、中观产业经济以及微观经济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深刻剖析影响经济发展形势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观众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为今后的投资决策和理性消费提供重要的参考。
“直击华尔街风暴”系列报道很好地体现了财经报道专业性、权威性的特点。首先,从专业性上来看,节目所请的嘉宾或采访的对象,都是各个领域内的重量级专家,他们观点的专业性毫无疑义。而且,从他们对形势的判断和分析来看,也证明了他们的专业水准和专业眼光。以2008年9月16日的节目为例,当日,受国家减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两个利好消息的影响,沪深两市中的房地产股票全线逆市飘红,而银行板块全线下挫,跌幅高达9.61%。但节目采访中的专家就及时指出,当日银行股和房地产股的表现都是明显的过激反应,因为从长远来看,减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业来说是弊大于利的;而房地产股票的走强是暂时的,因为决定房地产真正走向的是供需关系。果然,后面股市的发展变化证实了专家见解的正确性。其次,从权威性来看,83位嘉宾和其他采访对象几乎都是国内外各领域内的重量级人物。我们随意列举几位的头衔和身份就可以看出这个节目的权威性特点,如美国财长保尔森,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英国施罗德投资公司中国区总裁生,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李小加,道琼斯原CEO麦健陆。这些专家和业界精英的观点和分析大大增强了这个节目的权威性。
2、资讯与深度分析相结合。“直击华尔街风暴”系列策划,每次在节目开头都会及时播出国内外当天或当时发生的重要财经资讯,满足人们及时了解事态发展变化的需要。节目中也时常穿插连线报道的形式,增强了节目的现场感和时效性。在此基础上,节目的重点就是主持人和专家就金融风暴和这些重要的资讯当中所蕴含的财经信息进行解读,分析金融风暴和这些资讯当中的哪些因素会对今后的经济走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2008年10月26日节目中,在报道完周小川代表国务院向人大常委会做关于金融宏观调控的报告后,就报告当中提到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时采访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代表费达瀚,倾听他对金融风暴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的见解。这种资讯加深度分析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财经报道专业化与大众化的矛盾。因为各种经济现象之间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的,而缺乏经济知识的普通观众对各种现象的发生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没有概念的。在报道完资讯后,及时对资讯的影响和作用进行分析解读,为观众起到了解疑释惑的作用。
3、国际和国内相结合。在报道方式上,“直击华尔街风暴”系列报道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国际和国内相结合。很多期报道虽然以国际经济形势和变化为主要报道内容,但最后的落脚点都在国内。由于这是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其影响遍及全球各地,因此要报道好这样一个重大的事件,必须具有全球视野。从9月16日最早发出雷曼兄弟破产的警示到“从次贷危机到金融风暴到底如何发生”、“美国政府救市为何遭到国会质疑”、“亚洲实体经济受到美国金融风暴影响的程度”、“贸易保护抬头但不会泛滥”等节目,都是在全球的框架内来分析这次金融风暴的原因、影响,以及未来全球的金融和经济秩序可能会有的变化。此次“直击华尔街风暴”的报道打破了在全球重大经济事件中,只有欧、美、日等小部分国家的电视新闻报道的垄断局面。和讯网投资资讯部总监王正鹏认为,从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报道来看,CCTV-2“直击华尔街风暴”在美国金融危机这一重大事件中,发出了亚洲声音。
而且,“直击华尔街风暴”系列节目还注重加强经济报道的指导性、实用功能,将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联系密切的部位作为报道重点,将搞好国内经济作为报道的落脚点。比如说,节目请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等人士,介绍中国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客观分析了中国金融机构可能遭受的损失。同时强调,由于此前几年,中国金融机构的改革和金融业稳健开放的政策,中国金融业总体健康。这些内容既为国内各方面防范危机提供了预警信息,也为大家正确了解中国经济状况,提供了非常权威的信息,引导了舆论,提振了信心。此外,该节目还多次分析了这次金融风暴对中国股市、中国房地产、中国汽车业和中国出口等方面的影响。在每一次的分析中,在最后都会把中心落到这次危机对中国经济和中国百姓的影响上来,起到了“ccTV作为国家电视台的媒体责任”。
三、结语
正如有评论指出的,“最最普通的观众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高度关注经济报道。这就是央视经济频道特别节目《直击华尔街风暴》的影响力,它肯定是经济频道在2008年里程碑式的力作,并会在业界引来关注与思考……”。该节目播出一个月之后,引来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社、《中国青年报》、《香港文汇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华工商时报》等40多家媒体纷纷介绍这个节目。《香港大公报》、《欧洲时报》、《美国侨报》、《加拿大环球华报》也进行了报道和转载。其中《美国华商报》、新加坡《联合早报》总编辑还为特别节目撰写了观后评论。此外,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中新网、腾讯网都在显著位置开设专题,予以转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交通台等也进行了关注。一期经济类的电视节目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其经验确实值得业界和学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从而为中国电视今后的发展壮大留下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曾静婕,金融危机下:央视经济频道节目受追捧[N],中国商报,2008―10―31
[2]于都,有经济大事,看央视经济频道[N],中华新闻报,2008―10-28
[3]龙吴,全球经济事件中的中国声音[N],中国经济时报,200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