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科学技术法的含义大全11篇

时间:2024-02-05 15:17:5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科学技术法的含义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科学技术法的含义

篇(1)

沟通、重视《通信科学技术名词》(2007年)中对这两个英文术语全称的定名[2]:

无线保真 wireless fidelity, WiFi

符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802.11b标准、目前使用最广的一种无线局域网。

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 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WiMax

符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802.16标准的一种无线城域网。

“无线保真”这一中文名并不算长,人们不用这个中文名的原因很多,不完全在于中文名太长;“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确属长名,提议改得再短些无妨。

不论是“维发”“维迈”,还是“威发”“威迈”,乍听起来都有些怪;虽都属于纯音译,但“维”“威”只是声母与Wi [wai]的辅音相近,韵母ei则与想要的元音ai相远,会不会误导将英语读成wi或wei?况且这两个英文缩略语首音节发音虽然相同,但含义相异,一个指“无线”,一个指“全球互操作性”;这可能带来这类音译难以重用的问题,即难有多产性。人们说汉语表音功能差,还得考虑文化因素,音译之难,在此表露无遗。

可否从中文名的简称上另辟途径?近查WiMax在维基百科、百度中首选全称是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第1个词用的是词性词义均较单纯的Worldwide,这比用多含义多词性的World好多了;若依此,可借鉴《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中的“万维网 world wide web, WWW”[3],其中的“万维”与“world wide”对应。

结语:综合《通信科学技术名词》《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中的既有定名和构词成分定名,笔者认同《通信科学技术名词》中“无线保真”这一名词,将WiMax英文名微调,中文名订为“万维微波”:

无线保真 Wireless Fidelity, WiFi

万维微波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WiMax 全称“万维微波接入互操作性”。

参 考 文 献

篇(2)

中图分类号:N04;R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3)03-0049-04

医学名词是医学科学技术概念的载体和医学科技知识的结晶,在医学科学技术形成、积累、交流和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规范、统一的医学名词,是医学发展、交流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医学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笔者梳理了医学名词在使用中的常见错误,并举例分析,以促进规范医学名词的推广应用。

一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网络信息化,使获得医学信息等共享资源更为便捷。但名词使用不规范、不统一,疾病名称、含义及术语表示的范围、剂量、方式不一致,严重影响医学信息资料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部门的使用。这种不规范、不标准的情况,经常在医学文件、论文及著作中出现,影响医学科技知识的准确表达、采集、使用、传递和记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不规范的习惯用法。例如:表达“遗传易患性”时,仍然使用“遗传易感性”;未使用“脑神经”而使用“颅神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还在叫“谷丙转氨酶”。究其原因,是没有认识到使用规范名词的重要作用,未能及时关注学科进展,并查阅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

2.使用口头简称来书写医学文件及论文著作。如将“甲状腺功能亢进”简写为“甲亢”, “风湿性心脏病”简写为“风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简写成“慢支”。这种用口头习惯用语代替规范医学名词的情况,在医学文件及论文著作的稿件中时有出现。

3.外国人名翻译不规范。在以外国人名命名的疾病名称中,常有译音不准确,或将法文、德文等外文的人名,按英文翻译的情况。例如将GuillainBarré syndrome译为“格林-巴利综合征”,而这两个法国人名的准确译文,应为“吉兰-巴雷”。

4.因药物生产厂家不同,存在一药多名的现象。例如,头孢菌素类药——头孢呋辛,美国公司生产的商品名是“力复乐”,意大利某公司生产的商品名叫“明可欣”,英国公司的产品则称“西力欣”。虽然各公司的商品名不同,但它们都是同一药品“头孢呋辛”。根据药物的商品名有时很难确定其属性。例如,“喘定”是“二羟丙茶碱”,“喘息定”却是“异丙肾上腺素”,“消心痛”是“硝酸异山梨酯”,而“心痛定”则是“硝苯地平”。

为准确反映、揭示药物本质,国家颁布药物通用名,这是药物的法定名称。使用通用名,即同一品种的药物,使用相同的名称,有利于对药品的监督管理,有利于医生正确用药,有利于保护用药者的合法权益。

5.对名词概念的内涵理解不清,造成使用不当。例如,发病率与患病率、死亡率与病死率,经常出现使用混乱的情况。这两组名词的概念不同,意义上也有很大区别。某病发病率是该时期该地区人群中新发病例的频率;某病患病率多指某时点某地区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死亡率是某地某时段死亡人数与该地该时段平均总人数之比率;病死率则是,某时期内因某种疾病死亡人数与同期患某种疾病的病人数之比率。

6.同音字混用,也是比较常见的错误。例如,将“同工酶”写成“同功酶”,“腭裂”写成“颚裂”,“瘙痒”写成“搔痒”,“烦躁”用成“烦燥”,“松弛”错写为“松驰”,“适应证”写成“适应症”,“胆碱酯酶”写成“胆碱脂酶”。

7.使用不规范简化字的情况,也比较多见。例如,将“年龄”简写为“年令”,“副作用”简写为“付作用”,“预防”简写为“予防”,“阑尾炎”简写为“兰尾炎”,“蛋白质”简写成“旦白质”。

8.不熟悉名词命名原则造成的错误。例如,将“胆总管”错写为“总胆管”,“肛提肌”错写为“提肛肌”。同时,国际解剖名词委员会已经废弃用人名命名的解剖名词。所以,用人名命名的“浦肯野氏纤维”应改为“兴奋传导纤维”,其他用人名命名的解剖学名词,应以此类推。

二对策

为保证医学名词的正确使用,首先要树立使用规范医学名词的概念,掌握查询规范名词的多种方式,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名称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同时,可以从名词的定名原则、科学性、概念内涵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提高使用规范名词的水平和能力。

1.根据定名原则来理解、判断名词是否规范。例如:利用解剖学部位器官定语在前,形态性定语次之,动作主语紧靠主格名词的原则,以及废弃以人名命名解剖名词的决定,来思考、把握解剖学名词的正确使用。

2. 遵循取消以疗效命名药名的原则,并从贯彻使用国家药典名称和药品通用名的角度出发,审视药名使用中的问题,保证药物名称使用的标准与规范。

3.名词是科学技术概念的代表和载体,其命名以科技概念为依据,要求准确反映所指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本质,有确定的语义范围。因此,可以从名词的科学性及概念内涵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例如,“剖腹产”的确切含义是“剖宫产”,“溃疡病”的规范术语为“消化性溃疡”,“抗菌素”的正确名称是“抗生素”,“血液动力学”准确提法为“血流动力学”。

三举例

为对医学名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笔者从容易混淆的字、容易错写与误用的字、常见不规范名词这三个角度举例说明,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容易混淆的名词

1.“征、症、证”是医学名词使用中最易混淆的三个字。根据字义,“症”是患者的主观不适,用于症状。如:临床症状、症状鉴别诊断、手术并发症。“征”是客观检查发现的异常表现,用于体征、指征、综合征。如: 手术指征、唐氏综合征。“证”是证据、证明,用于适应证、禁忌证。

2.“脂、酯”。“脂”是指动植物体内的油脂或脂类。因此,含脂肪的蛋白质叫“脂蛋白”,含磷酸基的脂肪称“磷脂”,含糖基的脂肪为“糖脂”。而甘油三酯、胆固醇酯、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酯都应用“酯”。

3.“氨、胺、铵”。泛指氨类化合物或衍生物时多用氨,如氨基酸,氨基多糖。“胺”是氨中的氢原子被烃基所取代后的化合物。“铵”是一种一价阳离子,多与一些酸根结合生成盐,如氯化铵, 硫酸铵。

4.“粘、黏”。“粘”作为动词用时读zhān,用于:粘连、粘贴等。“黏”作为形容词读nián,用于:黏稠、黏附、黏膜、黏性、黏液等。

篇(3)

一、来源及含义

(一)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崛起的时代产生。“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受当时发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绿色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绿色经济的“绿色”,不是人们感知意义上的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三)生态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第一,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第二,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使生产系统自持,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理想化阶段,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四)低碳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早在2003年,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 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二、相同的理念、支撑点和追求

(一)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二)支撑点是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以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为支撑点。

绿色科技是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因而又称之为生态科技,主要是针对科学技术的功能及社会作用而言的,它涉及到科技伦理和科技价值问题。绿色科学技术或者生态科学技术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的,目的是促使人与自然协同演进、共同发展,是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受生态意识支配和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约束的科学技术,这种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的科学技术越是发展,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越融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优化也就越有保障。自然性和人类性是绿色科技的显著特征。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的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伦理。生态经济伦理的深刻内涵是:生态经济伦理强调环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经济伦理追求平衡、和谐的道德境界;生态经济伦理的根本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

三、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鼓励创造,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则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要求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密闭循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

篇(4)

摘 要:随着全世界资源耗竭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愈发觉得实发展绿色经济、施绿色技术创新是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以“绿色理念”指导创新的全面创新,是以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为出发点来研究技术创新的。绿色技术创新是对传统技术创新的继承与发展,绿色技术创新强调技术创新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这具有显著的进步意义。

关键词:生态化;技术;创新

一、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基本内涵

生态化技术创新一方面由于人们不能解决传统技术创新带来的负面效应,当然这也是研究技术创新视角的局限性所带来的;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科技、社会、自然和人等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所以单纯依靠一种手段或方式来解决传统技术创新的问题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使用综合的办法。技术创新的过程,既是运用自然技术的过程,也是组织和调控社会技术的过程,更加是发挥人的智力的过程,总体来讲,生态化技术创新是是融合这三者同意的的综合的运用过程。

这里所说的“生态化”不但借鉴了生态学范畴的生态含义,并超越这个含义本身是指事物之间的平衡协调、相互促进、相依共存、和谐同处、共同发展的状态和过程。它包括四个相互影响、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子系统,即社会生态化、自然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和人的生态化。其中自然生态化是指通过生态化技术创新协调资源利用、节约、保护与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消除人与自然的对立,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和谐相处,来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经济生态化是指通过生态化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系统中各要素和谐、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①

二、对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辨析

“技术创新”不仅是一个专有名词还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它与“技术的创新”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技术创新”是一种过程,指的是一个或多个技术组合如何应用到价值实现中。“技术的创新”是一种知识形态,它仅仅是指技术本身的发展和进步。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求“新”,“新”即是因为某种新技术的使用或一些技术的新组合运用于社会生产而首次实现新价值,而技术创新的实现和价值的获得归根到底离不开“技术”这一中介和桥梁。因此,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技术创新的内涵,就必须对技术有一个全面的理解。②

人们常常把技术理解为一种技能,这种技能是用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技巧。例如:1979年版的《辞海》把技术定义为“技术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实际上这是对技术的一种狭义的理解,技术并不只是应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它也存在于人的自我调节过程和人与人的关系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技艺(技术)一部分是完成自然所不能完成的东西,有一部分是模仿自然”。“交易技术在于获得金钱,医疗技术在于使人健康,军事技术在于取得胜利”,“管理技术、运用夫权的技术、运用父权的技术”。从这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的“技艺”至少有三层含义:首先是应用在生产的领域的能力与技巧,自然力的本身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如酿酒、冶铁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技术;二是指辩论术、艺术修辞、文学等的方法与技巧,如逻辑思维等,即思维技术;三是社会领域技术,如军事技术、管理技术,即社会技术。陈文化等认为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对应,技术也相应有自然技术、人文技术和社会技术,“自然技术是人对自然界的‘能动关系’或‘活动方式’,即如何做事的方式方法体系;人文技术是自我调节,如何做人的方式方法体系;社会技术是协调和善待人际关系,如何处世的方式方法体系”③

马克思曾说过:“技术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外化,一方面体现着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一种客观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着技术形态中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他在《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中指出:由于技术的进步,“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④这说明表现在“物质生活的生产过程”关系和“人对自然”中的技术也一定会表现在“社会关系”方面,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生产过程中。由此可知,马克思也认为在自然技术应用过程中,必然产生社会技术和思维技术(属于人文技术门类)。

可见,技术广泛存在于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及人与人的关系的过程中,而技术也正是有关于自然和社会的控制与人的自我调节的手段与方法体系,它是由社会技术、自然技术、和人文技术(包含思维技术)等组成的大系统。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技术创新就应改是由通过与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相对应的自然、社会和人文技术等综合运用于社会生产而获得综合价值的活动和过程。

我们要减少甚至是消除传统技术创新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通过调整技术创新的价值和目标,将人文技术创新、自然技术创新和社会技术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树立科学、全面的技术创新观,才能适应经济、科技、环境、文化、社会的变化和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院)

注解及参考文献:

① 胡元清.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的复杂性研究[学位论文].2007.湖南大学

篇(5)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4-0071-02

在传播学的角度上来看,公众理解科学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公众作为受众群体的基础,通常需要被动的对科技进行接受;二是公众作为传播者中的一部分,也能适当的对科学技术的看法和建议进行有效地反馈。媒体科技在进行实际科学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对大众传媒中比较有利条件进行使用,同时除了有效地对科学知识进行传播,我们还要有效地借助科学技术减少负面效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加强公众、科学家和政府3方面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正确的对公众起到引导和帮助作用,使其参与到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积极的参与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讨论,帮助公众正确的对科学进行理解[ 1 ]。

1 我国公众对科学缺乏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1)公众对科学的含义的理解。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公众理解科学一般都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中的科学普及。和传统的科学普及不相同的是,现代的科学普及已经不仅仅是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传播,同时也是对现代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传播。现代公众理解科学的含义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对科学知识和信息被动的接受,公众理解科学除了需要对科学知识、方法、思想和精神进行接受之外,还需要对科学技术中的负面效应、科学知识的使用方式、社会影响等进行正确的评价和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理解”的目的不仅是要说明现代科学对社会的积极性和作用,使得公众对科学报以更为赞赏的态度,因此更加支持现代科学的发展。而是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不畏惧科学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帮助公众加深对科学的全面掌握和理解,最终形成科学家、政府和大众新的对话方式,使大众更好的参与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相关决策讨论当中。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地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进行监督,同时还能更好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应用起到决定性作用,以此来保证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积极作用和

影响[ 2 ]。

2)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比较片面。自从世界第二次大战开展以来,世界上中核技术、化工行业、生物技术方面等现代科学技术虽然为人类创造和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但是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战争、环境污染等一系列更为严重的问题和影响。这把“双刃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科学技术虽然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和进步,但是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严重的影响了大众的生活。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我国绝大部分的群众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持支持和乐观的态度。这个比例很明显的高于美国、欧美、日本等其他先进的发达国家[3]。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是和我国早期的科学技术传播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在最初的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我国基本上都是单向传播的方式,在传播的时候更重视的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灌输,也就是科学技术知识经过科学家研究后直接流入到群众的世界中,群众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展现的是接受的能力,因此群众基本没有机会对科学技术产生质疑。

2 有效发挥媒体科技传播社会责任的建议

1)培养更多合格的新闻媒体人,让公众轻松地对科学进行理解。首先,想要将这项工作更好的开展,就应该全面对记者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进行提升[ 4 ]。在公众理解科学的角度上讲,“理解”是一项比较高的要求和目标。如果作为传播者中的记者都不能达到“理解”的程度,那还怎样对公众进行科学的传播和推广呢?其次,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牢牢的记住“兼听则明”的工作态度,对稿件进行发表之前要保持谨慎。特别是在面对重要的问题或是科学研究时更应该如此,一般人甚至是科技记者很难认识到对错或是事情的真伪。在这个背景下,记者应该认识到眼睛见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事情,同样,耳朵听见的事情也不一定为假的。在工作的过程中,记者特别是科学记者一定要严谨,防止出现工作的事物或是偏差,以免对科学发展和推广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科学记者还要不断对自身的知识水平进行提升和完善,尽量将比较枯燥的数据或是理论通过更为通俗的表达方式让大众进行理解,让读者真正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拓宽传播内容,让公众对科学进行全面的理解。在公众理解科学的角度上来讲,媒体科技传播的不仅应该对科学知识、精神、思想和方法进行加强,同时还应该将科学技术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进行表明,让公众对科学技术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充分的了解到,科学技术不仅有很大的优点,同时也有一定的缺点。现代大部分媒体科学技术传播的主要内容就是将科学家所研究出的相关成果进行展示和公布。相关的研究表明,我国在近10年来的媒体科学技术传播过程中,根据科学技术的报道内容上来讲,一般都是“科学知识”更多,之后才是对科技成果的推广和促进。在这个背景下,笔者认为,媒体科技的传播内容也不应该被固定在一个模式下,而是应该在公众理解科学理念的影响下,及时的对自身发展理念进行更新,帮助公众更好的对科学进行理解[ 5 ]。

3)利用传播技术,让公众主动对科学进行参与。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标准就是公众对科学问题的参与程度。随着现代我国的传播手段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媒体科学技术传播模式也逐渐从最初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同时电视、手机短信等技术手段,也是现代媒体和受众的主要交流方式。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应该充分的对网络媒体进行利用,同时还要发挥对群众的引导作用,让公众能够更主动的参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中。

3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对今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公众也能真正的参与到科W技术的应用中,为我国科技发展奠定更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麻晓蓉.从公众理解科学看媒体科技传播的社会责任[J].科技传播,2011,35(1):7-8,10.

[2]麻晓蓉.从公众理解科学看媒体科技传播的社会责任[C]//第六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5,14(6):522-525.

篇(6)

(一)缺乏相关的法律条文及规定

对案件材料进行鉴定时,没有按照相关的法律程序来进行,这一行为以及最终的鉴定结果,是没有任何法律效应的,应将这一行为进行否定,或者及时进行补充和改正,以上描述我们将其定义为违反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的程序性法律规定后果。有很多行为都在《刑事诉讼法》、《程序规定》以及《鉴定规则》中被注明是禁止发生的,一方面要通过实体法进行禁止,另一方面从诉讼程序意义角度予进行否定。当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对于案件材料进行鉴定时,必须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及时已经出现了违反相关规定的鉴定方法,但上述问题而给鉴定工作导致的不利影响并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救济性的措施。

(二)程序中法律监督的不足之处

对于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中的侦查活动和行为,我国已颁布并实施了《刑事诉讼法》,基于侦查活动特点,做出以下规定:第一,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的鉴定工作往往是非公开的,所以在侦查活动中侦查行为只有少部分是可以直接对见证人开放的,而见证人或者被搜查人员及其家属,对于案件的现场勘验检查、搜索、物证、书证的扣压过程,法律尚未允许其可以行使监督权,当事人和其代表通常情况下也是没有鉴定在场权的。第二,鉴定活动进行过程中有关见证人的见证制度在现行法律中也没有做出明文规定。

完备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立法的相关措施

(一)完备违法实施的程序性的最终后果

若只是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人自身进行自律是不能够完全解释对刑事科学技术鉴定法律程序的遵守的,这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措施来制约鉴定人的违法行为,避免他们的违法行为给鉴定工作造成不利后果。笔者认为在进行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立法的完善的时候,需要添加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如义务性或者禁止性的规定,直接使程序性的后果受到制约。当鉴定人按照法律规定完成鉴定之后,未及时签名或者加盖鉴定机构的公章,就需要及时的依法补正。

(二)建立完善法律责任制

西方国家有种说法就是“没有责任就没有法律”。所以为了保证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人员能够认真地对相关的法律义务的履行,并且强化研究相关的鉴定人员的法律责任问题,比如极少数鉴定人员利用职能和知识谋求私利,因工作不负责导致的错误鉴定和虚假鉴定等,责任机制的完善和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边的法律责任具体含义应包括,由于自己的失误,行为人直接导致委托人或者被鉴定人或者物的损毁,需不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三)完善法律监督程序

为了保证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的结果的公正、科学、可靠,解决存在鉴定程序中的弊端,增强当事人对结果的认同感,笔者认为监督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使用的方式可以进行如下划分:1.辩护律师可以介入一般的案件鉴定过程中。2.鉴定过程中,当事人的亲属或其聘请的技术顾问能够有限度地参与。3.确立刑事科学技术鉴定见证人制度。

篇(7)

   Abstract

   Legality modernization is the content of socialistic modernization,it is a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from conventional legal system to modern rule of law. Realizing the legality modernization of China is an arduous historical task. The legality modernization of China is confronted with the tremendous challenges as well as hard-won opportuniti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ity modernization continuously and establish the modern socialistic legal syste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ic nation.its ful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s such as modernization, legalsystem and legality modernization. Chinese legal modernization have appears distinctive character:for example from receive passive to active choose; use for reference western legal modernization advanced experiences to build socialism law system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law modernization start-up mode is legislation dominant mode;Afore law system reform and law ideal update behind, ideal fields struggle sharply etc. we  learn the modernization of law system acquires some achievement, it still have limitations, especially suffer unfavorable influence, so we should accept these lessons and absorb experiences in the following periods of the legal construction, we must go ourselves rule by law modernization road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the disquisition makes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strategy to build the socialistic nation ruled by law and then provides some policy advices at the level of practice.

   Key words:modernization of legal system;modernization;modern rule of law

   一、法制现代化相关概论解析

篇(8)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4-0088-01

一、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定义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高超精湛的技艺,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

二、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

(一)石器时代

据记载,造物的起源是在170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当时我们的人类祖先就开始用兽皮、象牙、羽毛来装饰自己,尤其是新石器时代,石器的制造艺术发展到了顶峰,出现了大量的彩陶,其造型各异。

(二)商周战国时期

在商代早期,采用多范分铸法制造大型的青铜器,到商代晚期,青铜铸造技术高度发展。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工艺,从铸造技术到艺术风格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铸造工艺由传统的渐铸发展出了蜡模、焊接、镶嵌等工艺,形制由传统的礼器向着生活日用器转化,神秘的宗教色彩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轻松自由的新风格,并出现了许多精美绝伦的青铜工艺器。

(三)秦汉三国时期

从中国古代青铜工艺发展的总趋势来看,秦汉时期是一个走向衰落的时期,与战国时代相比,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无论在数量还是品类上都减少了,造成这种现象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它工艺门类的发展。

(四)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唐朝国力空前的强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稳定、最强大的国家。这使唐朝的工艺美术显得多姿多彩。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三彩了,它是烧制的一种低温铅彩釉陶器,很好的证明了当时的科学烧制技术促进出工艺水平的提高。

(五)五代两宋和辽金西夏元

宋代的瓷器艺术飞跃的发展,瓷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面明显增大,饮食器、茶具和酒具是宋瓷重用量最大的。到了辽代,建筑以建筑体量的视觉范围来设计总体布局。西夏以佛教为国教,印刷业很发达,并且运用了活字印刷技术。金代后期,陶瓷也有所发展。元朝是多文化交汇的时代,来自草原的蒙古族喜爱繁丽的装饰和金等贵重的工艺材料。

(六)明清时期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时代。明代工艺美术承继了宋以来的美学追求,具有端庄、简约、健实等审美特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各个门类在清代更加完善化,其品种之繁多、手法之丰富都远远超过前代。

三、科技进步的含义

科技是改变资源以满足人类需求的知识总和;科技也是人们控制和改变自然环镜的手段和方法。所谓科技进步就是我们运用用科学、材料和人力资源,以达成人类期求目标的历程;科技进步就是运用我们的知识、工具、和技能以解Q实际问题并扩展人类的能力。

(一)科学技术与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联系

科学技术与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工艺美术依靠摆脱实用功能的束缚来追求精神的人格自由;而科学技术则是在不断满足人体对物质的需要。

(二)科学技术的独立性

科学技术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有用即美”的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把使用价值向审美价值的有条件的转化作为简单的统一。相反,如果把形式美作为技术美的全部,客观上又否定了科学技术的相对独立性。也就排斥了技术美,这也是不正确的。

篇(9)

关键词 :科学道德 科学技术 意义

课 题:本文系2011年河南中医学院科研苗圃工程项目成果,项目编号:MP2011-49。

一、科学道德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道德的定义为: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对道德的定义为: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科学道德能够规范人们在从事科技工作过程中的行为,实现科学工作者的人生价值,展现人格魅力,体现综合素质,是道德的一种形式。它可以纠正人们的错误行为,指导人们在社会工作中如何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科学精神是科学道德的思想内核,科研伦理是科学道德在伦理层面的反映,科研规范是科学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和行为指南。没有崇高的科学道德,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给社会带来不可预知的灾难。

二、科学技术的含义及来源

“技术”一词源于古希腊语techne,意指“技能、技艺”等。技术与科学(scientia)都是人类在实践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但techne指的是主观性因素,是人们主观推断和推理等的思维方法,而scientia指的则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理性知识,是人们发现、挖掘的客观存在的但还没有被人类加以利用的知识。在我国古代,技术泛指“百工”,随着科技革命的到来,技术不断应用自然科学理论,使得技术本身成为一个理论系统,成为一门科学。所以技术不再是零散的、不连续的生活经验的总结,而变成了有内在联系的、相互融会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首先从人类最基本的实际活动即物质生产劳动出发把握技术的本质,认为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劳动的进化史就是技术的进化史。而人的劳动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因此,可以把技术定义为人类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和自身发展,把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实践经验、工作原理汇总而成的理论体系,它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在技术和理论上阐述了人对自然的积极能动行为,及日常生产过程中展示出来的精神观念,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认识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技术可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同时,技术还可以改善自然环境,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外界条件。但技术运用不当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这就需要人类在利用技术的同时,用科学道德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科技的进步直接依赖于科学家们的科学劳动,科学劳动塑造人们勇于追求真理、注重实践、崇尚科学、遵循客观规律、直面困难、乐于开拓创新、甘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和态度。科学家们在长期的科学劳动中还形成了一套与科学本身的要求相一致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这种科学精神、科学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推动了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在科学精神构成道德观念重要内容的同时,科技知识也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自身认识,人们道德视野的扩大,又为新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建立提出了新的课题,并推动了科学道德观念的更新与发展。

三、科技工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知识也需要不断地创新,但在创新的过程中,现有的科学伦理、道德会阻碍科技的进步。例如:在古代,我国的解剖学就已经萌芽了,但是由于封建礼教、道德思想观念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我国古代有这样的认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这种落后的道德理念阻碍了解剖学的进步。清朝的王清任在舆论的压力下,对解剖学的探索异常艰难。当时的封建礼教维护者辱骂其为“教人于胳堆中杀人场上学医道”。而科学道德的建设没有和科技发展同步,也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例如:2009年,黑客入侵花旗计算机系统,向多台遭感染的电脑下达指令并攫取资料,窃取银行账户登录信息,造成花旗银行损失千万美元。这反映了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道德建设相对落后,没有对人们使用网络的行为及时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致使人们在利益的诱导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置自己于法律禁地而不顾。所以,我们在分享科学技术带来益处的同时,要关注科技的负面作用,及时完善道德建设,解决社会问题,使科学技术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四、科学道德和科学工作的辩证关系

在快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中,新的科学分支和前沿领域不断出现,对现有的科学伦理、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强上层建筑才能有力地统筹管理社会的正常运行。科学道德和科学技术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科学技术要向前发展,在某些方面就要打破现有的落后的科学道德,从而建立新的科学道德体系。新的科学道德体系在形成的过程中,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对现实情况的否定和对自身发展中的问题的否定后,形成一套符合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相对先进的道德规范,从而更好地指导科学技术的运用和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两者是在运动中相互促进,同时又相互制约的。

五、恪守科学道德对科技工作的意义

首先,恪守科学道德有利于提高科学工作者的自律。道德自律是科技工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素质,也是在科学研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科学工作者自律性的提高有利于科学精神的发扬光大。科学精神激励科学工作者发扬求真务实,做人与做学问杜绝弄虚作假的科学工作作风。

其次,恪守科学道德有利于科学工作者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地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坚决反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

再次,恪守科学道德建设,有利于科学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坚持严谨、严肃、严格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自觉纠正科研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不良行为,有利于维护科技工作的神圣性与崇高性。

最后,恪守科学道德有利于科学技术工作者树立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信念,这是对科学工作者的最高伦理道德要求。这种高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敦促科学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防止科技成果的滥用、误用和恶用,从而避免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协调发展机制的不平衡性,有利于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等。同时,恪守科学道德有利于科学技术工作者树立生态伦理观念,有利于科学工作者按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总规律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促进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的和谐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美仕,李玲,杨维.美国联邦政府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政策演变——从不端行为定义的争议与统一过程审视[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6).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098-01

一、科学素养的具体含义

人们对科学素养含义的理解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而有差异,针对现阶段我国的初中学生来说,科学素养不仅仅是指科学课程里的具体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

1.对一般科学知识基本了解。初中科学课程内容包含了大部分的一般科学基础知识,科学知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生物、科普技术等等,随着社会经验的日益丰富和对科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会越来越广泛。

2.基本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人类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是在不断进步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主动了解、研究各种现象,达到丰富人类科学知识的目的。这些经验和方法经过几百年的积累,已经有一定的规律。作为初中学生来说,需要对这些探究的过程、方法、态度进行了解,并指导自己的科学探究活动。

3.基本明白科学知识对人类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人类对科学知识的无止境探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包括精神上、物质上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初中学生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吸取前辈的研究成果,发挥科学技术对人类的进步影响,消除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创新科学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探究性教学实践

科学教学课堂是初中学生系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作为科学学科教师,除了系统的传授课本知识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重要地位,教师的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式的。科学素养是人文思想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生以后的成才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初中科学课程的几个特点。科学课程有别于其它课程,一是科学课知识点众多,既包含科学史、科学人物等人文社科内容,又包含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内容,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进行知识灌输,学习过程是极其枯燥的,没有师生课堂上的互动,科学课程就会沦落成那些依靠死读硬记就可以蒙混过关的纯记忆课程,完全违背了初中开设科学课程的宗旨。二是科学课程教学不但要求动脑,更重要的是动手。人类科学史发展证明,科学知识从来都不是来自空想,而是经过千万次的动手实验得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实也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三是科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他们一般对科学课程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既是教师教好科学课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艺术创新提出了要求。

2.提升教学艺术水平,系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针对科学课程的具体特点,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使得教学实践更加适应学科要求,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首先,在课堂内容的导入上要别树一格,让学生一上课就感觉新颖精彩,使得学生对课堂内容具有迫不及待的期待心理和求知欲望,很快进入到学习的良好氛围。在课堂伊始进行创设问题情境被证明是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它可以使得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充满好奇心理,并产生对其的探究欲望。

其次,科学课堂教学要因材施教,强调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师要正视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提出差异性的教学方案。同时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组成多个科学兴趣小组,在课余活动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学习。同时在小组活动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对一些学习压力较大的同学,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减轻心理负担,破除心理障碍,慢慢提升其对科学课程的兴趣,提高整个团队的科学素养。

第三,在教学实践中,要因地因时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基于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案是最适合科学教学实际的方案,但由于科学课堂的局限性,例如学生知识面还比较狭窄、科学实验程度难易不同、课堂场地条件的限制等制约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探究教学多方面考虑,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延伸科学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第四,针对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激励的方法,避免使用不恰当评价打击学生积极性。初中学生还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向着积极、健康等方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科学追求“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必须要有极大的耐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意识,对学生确有新意的想法和见解要及时给予鼓励,对学生提出的科学探究要求,教师要尽量满足,并做好指导,在科学教学的动手实验部分,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求知态度,这也是科学素养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激励是一门艺术,要做到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激励教学的合理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多问、多动、多想。对学生的激励方法有很多,例如通过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不同语言表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赞许,对平时学习成绩较好地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布置较高难度的科学活动,激发他们的更大兴趣,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在课堂教学中多提问,让学生在自己的一步一步的鼓励下,增强自信心,使得各类学生都能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篇(11)

1、当前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前景却是十分理想的,在环保以及化工生产领域中均有体现,通过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帮助解决了大量的生产排放问题。最初生物科学技术仅仅是应用在药品的研制中,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这种利用形式已经不能得到满足,科研技术人员也逐渐的向起他层面延伸,实现使用效果方面的提升。在化工生产中应用这一技术方法已经总结了足够多的经验,但环保相关的生物技术却正处于研发试验阶段,如果能够全面\用生物技术来开展环保工作,对最终工作任务完成效率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不会影响到最终的工作积极性。早在70年代,我国便已经能够利用生物技术来帮助解决遇到的农业生产问题,并通过现场的考察来实现技术层面的优化,进而为生物技术的应用创造一个有利的基础环境,发挥更积极的工作效果。如今的21世纪,生科科技技术应用目的在于帮助解决现阶段所遇到的综合管理控制问题,尤其是航洋环保中,解决了其他技术方法中所不能够完成的任务,提升海洋的清洁程度,在清理垃圾时也不会造成其他污染物质出现。

2、生物科学技术应用的优点

2.1.医药生物技术

在医疗行业中应用生物科学技术,能够帮助研制出创新药品,在临床治疗效果上也是其他方法所不能够达到的。例如糖尿病人使用的胰岛素,便是采用生物科学技术仿制人体内所分泌的胰岛素,注射到人体内能够发挥糖分分解的效果。随着生物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所能够解决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在应用生物技术进行现场的预防控制时,充分采取这一方法也有助于提升最终的治疗效果。医药行业发展中,生物科技技术起到了核心作用,这也是其他技术方法中所不能够实现的,并且在生物科学技术中,也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应用这一方法来解决医药制作中的难题,是当前行业发展惯用的方法,也是解决现存问题的有效措施,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解决常见问题,在相关问题的解决效果上也会有明显提升。此外,一些生物工程也可以应用在疾病的预防上,比如基因工程中的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的遏制有着促进作用。这给生物科学技术医药方面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变革。

2.2.农业和畜牧业的生物技术

农业发展中应用生物科技技术,研制出了很多的环保农药,有效的避免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同时使用后也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畜牧业应用生物技术体现在疾病的预防层面上,在动物的食料中添加一些有益的生物活菌,可以帮助预防很多疾病,使动物能够健康的成长,抵抗病毒的能力也因此得到提升。生物科学技术应用能够随着使用层面以及针对群体的不同,体现出其中更深层次的含义,并达到一个最佳的管理控制效果,发现问题后及时探讨解决措施,对提供工作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2.3.环境中生物科学技术的运用

对于生态环境失衡问题的解决,充分应用生物科学技术,可帮助恢复平衡。例如池塘中存在大量的浮游物质,导致水中营养过剩,鱼儿因缺氧大量死亡。通过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可帮助维持池塘中生物物质的平衡性,从而达到一个均衡的效果,解决了水中缺氧的问题,快速恢复池塘内的平衡性。通过生物修复技术使污染的环境得到有效的处理,并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为此,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3、生物科学技术应用的弊端

3.1对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

例如抗生素的应用,这一生物科学技术对医学行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当前却存在生物科学技术应用不合理的现象,技术滥用最终导致的问题是人体内环境失衡,对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同时对身体内的其他细菌也一并抵抗。这样会造成人体免疫机能下降,并且对其他药物也会产生抗体,生病后治疗的难度也会因此而增大。抗生素的使用具有严格规定,虽然危害大,但治疗效果却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成为当前应用这一技术方法的主要原因,通过协调好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并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深入分期起影响,最大程度的避免弊端问题发生,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合理的效果。发挥生物科学技术积极影响作用,首先要针对这部分弊端问题进行预防控住。

3.2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利用生物科学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随意排放,导致局部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被打破,并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生物入侵是当前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生物科技技术胡乱使用所造成的,在现场并不能发挥最合理的控制效果,一旦生物入侵问题出现,解决处理也是十分困难的,需要经历很长的净化时间。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论述可以总结到,在学习生物科学技术中,我们一定要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合理运用,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学科给我们带来的新技术,此外也要了解这一学科的诞生对我国的农业、医药、军事以及环境的影响,学会用正确的态度看待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它更有利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