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现代科技的进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4-0017-02
“膜下滴灌压到田野里,测土配方让地吃上‘营养餐’;用彩色粘虫板诱杀日光温室内的害虫,食用菌种植用上了二次发酵、立体栽培新技术……”,金昌人多地少水少,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农业水土资源的持续增加已近极限,只能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单位产出效益。因此,金昌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不断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 700元,同比增长12.5 %。
1 立足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全市累计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示范点100多个,年示范面积2万hm2,引进示范粮、油、药、花卉、蔬菜等作物新品种420多个,推动了高产、优质品种的更新换代。先后试验、示范、推广了农作物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食用菌反季节生产、辣椒高垄覆膜栽培、玉米全膜沟播高效节水、麦类垄作沟灌、膜下滴灌、秸秆生物反应堆等30多项新技术,为培育壮大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特别是随着“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实施,农技部门通过对土壤养分的测定,明确了不同区域、不同耕地类型土壤养分的丰缺,并根据作物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制定施肥方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随着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实施,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面积已达6.65万hm2,覆盖率达到98 %以上,其中,永昌县农技部门引进推广的甘啤7号新品种,除具有抗旱性强、耐盐碱、抗倒伏、抗条纹病及根腐病特点外,平均单产达到8 550 kg/hm2以上,较甘啤4号增产近10 %。畜禽良种化程度达85 %,科学配方施肥面积达5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71.4 %,节本增效900元/hm2以上。耕、种、收三个关键环节的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6.4 %。
2 培育特色产业,壮大区域优势
没有特色就没有市场,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金昌市积极建立专业乡、专业村,以此带动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特别是优质啤酒大麦、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作物的快速发展,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全市已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种养殖技术规程43项,建成啤酒大麦、胡萝卜、制干辣椒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建成胡萝卜、金鳟鱼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全市已认证食品4个种类26个品种,共认定无公害及绿色食品基地3.19万hm2,逐步形成了东寨、六坝的啤酒大麦;城关、焦家庄的高原夏菜;西河的戈壁食用菌;清河的小麦、玉米;双湾的红辣椒、食葵等地域特色鲜明的优势产区。2011年,全市特色优势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已达到93 %,特色优势作物标准化覆盖率达80 %以上,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平均达到98 %以上,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 %以上。
3 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全市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以培养懂技术、留得住的科技示范户为核心,突出主要作物、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通过田间示范,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户的推广服务方式,实现以提供生产技术服务为主的产中服务到提业技术、综合信息、优质农资、产品销售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全程化、全方位服务,真正做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2012年,市、县(区)农技部门在全市设立了31个农业科技示范点,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36个,落实试验示范面积533 hm2,辐射带动示范推广面积2万多hm2。同时,还在联系村的每个社举办了实用技术培训班,为联系村每户培育了1名科技和政策明白人,并向农户提供1到2条致富信息,帮助联系村引进1个新品种,推广1项新技术,力争实现联系村人均纯收入至少增加200元以上。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1-0009-04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现代职业教育是在传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基础上生成的。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教育的现代化、体系化、社会化、国际化以及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平台上,中等职业教育要发挥好基础作用,首要的一条就是转型发展,从外延走向内涵,从规模走向质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下简称《决定》),对中等职业教育如何转型发展,巩固基础,提高质量指明了路径。笔者学习《决定》后深刻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巩固提高的关键在于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内涵的强化、基础的巩固和办学质量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在认真学习、把握《决定》精神的基础上,以内涵为重心,以质量为重点,遵循好一个指导思想,坚守好三项基本原则,落实好九大举措。
一、遵循一个指导思想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任何发展都是在思想指导下的自觉作为。没有科学思想作指导,发展可能会出现曲折、反复,或者误入歧途,甚至夭折。《决定》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确定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等职业教育要在现代职业教育平台上巩固提高,必须认真学习落实好这一指导思想。
《决定》提出的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心突出、目标明确,内容具有整体性、举措具有针对性、发展具有系统性。这一思想以质量为中心,强化内涵,着眼发展。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巩固提高来说,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重点落实好三个“坚持”,自觉做到三个“适应”,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一切教育的宗旨,更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首要职责。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核心能力和现代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人文素养的培育,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与超越;“服务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中等职业教育只有在满足国家发展需求、满足为民生服务要求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就业”是职业教育的要求,更是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目标所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都必须围绕就业展开。
“适应技术进步”是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所决定的,任何技术都存有生命周期,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依据技术进步及时变革教学内容;适应“生产方式变革”,是职业教育使命所在,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升级换代、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都要求中等职业教育与之相适应,自觉实现从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公共服务”,是教育公益性原则的体现,更是中等职业教育与时俱进特质的具体表现。
中等职业学校只有落实好三个“坚持”,自觉做到三个“适应”,才能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找到自己的方位和着力点;才能真正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时代要求,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走出事实上以招生为中心,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促动来改变自身生存的被动状态,通过内涵的强化、质量的提高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坚守三条原则
《决定》围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整体架构,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一般与个别、政府与学校相统一的角度,提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五条基本原则。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必须重点坚守好三条原则。
(一)坚守好“服务需求、就业导向”原则
职业教育是将学生导入工作体系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特质决定了职业教育是横跨教育与职业、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现代与未来的跨界、跨时空教育。职业教育的属性要求职业教育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技能培训,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技术推广,都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航标,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就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决定》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视角出发,提出了五个“对接”的要求,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这五个“对接”是职业教育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转变使命的体现,彰显了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为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可行路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中等职业教育要实现巩固提高的目的,必须以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
(二)坚守好“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原则
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必须坚守好“产教融合”原则。“产教融合”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精心设计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和路径选择。新形势下产教如何融合,其着力点是什么?《决定》对深化产教融合进行了顶层设计,即“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前两点是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最后一点是对职业学校的要求。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巩固提高自己的发展水平,恪守产教融合原则,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自觉衔接、自觉配套是必由之路。
特色是职业学校保持旺盛、持久生命力的根本。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按职业教育规律办学,突出职业教育在办学形式、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与普通教育迥然不同的办学特色。职业学校办学的最大特色,就是教育性与职业性的有机融合,实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校企协同育人。为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从职业教育的特质出发,努力激活自己的职业特性、产业属性,积极吸引行业企业及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共同开发教育资源,共同培养培训人才,在竞争中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推进自身的发展。
(三)坚守好“系统培养、多样成才”的原则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逐步建构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多种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就业,可升学。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基础的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办学理念,确立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相吻合的教育理念、教育举措。首先,中等职业学校要改变中等职业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有一技之长的传统理念。技能学习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不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全部。技能学习不仅不能放松,而且要不断增强,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文化基本知识的学习也不能放松。中等职业学校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系统建构理念出发,致力于中职学生必备的基础能力、基础知识的建构。其次,要从“多样成才”的理念出发,既要重视学生的就业,也要重视学生的升学;既要让学生学会动手,也要让学生学会动脑;既要培养学生岗位工作的能力和精神,也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此,必须依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修订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完善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强化九大举措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进入以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吸引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特征的发展阶段。这表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是现阶段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新时期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新形势下,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内涵建设是必由之路。特别是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中等职业学校,强化其内涵建设,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能力更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决定》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从九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建构和完善现代学校制度
现代学校制度是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平台。著名经济学家诺思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必须在法人治理结构上探索建构现代学校制度。建构所有权与经营权、产权与治权相分离的管理模式;发挥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教代会、工会等治理机构的作用,在投资者、管理者、执行者、学校教职员工之间进行权力制衡、利益制衡,既保护出资人的利益,又维护教职工的民益;制订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坚持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必须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将专业设置与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回归学校。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素,也是核心要素。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创新?《决定》立足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指出了七条实施路径。第一,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二,改革教学模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第三,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第四,加强实习管理,健全学生实习保险制度;第五,推进“双证书”制度;第六,校企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第七,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三)做好招生工作
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招生工作,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奠实基础。数量是质量的基础,质量是数量的升华。就目前社会“重普教、轻职教,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的认知现状来看,从公众意识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平衡的差异来看,要巩固现代职业教育基础,必须稳定中职学历教育招生规模。中等职业学校一要在理念上高度重视学历招生工作,多种措施加强宣传,稳定学校的发展规模;二要坚持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必能成,增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吸引力;三要强化学校的内部管理,减少在校生的流失,提高在校生的巩固率;四要从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汲取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办学环境,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奠定物质基础。
(四)“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
课程是职业学校教学的核心载体,课程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要素。围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决定》指出,建立一个“机制”,即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两个“衔接”,即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一体系实现了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衔接,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衔接,标准开发与标准应用的衔接,是一个内容科学、中心突出、举措具体、特色鲜明、联动发展的课程体系。
(五)依据教师资格标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要素。新形势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决定》从一般与个别、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高度,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实行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健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加强校长培训、实行教师全员培训制度、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等举措。
(六)“提高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时代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水平是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决定》明确了提高信息化水平的举措,为我们指明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一是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全覆盖;二是开发、应用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三是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四是建设信息化平台,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四项措施,着眼于应用,着眼于发展,覆盖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七)加强与优质学校、城市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引领扶持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不仅规模急剧扩大,办学质量也有了新的提高,部分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已达到了世界水平。但从整体来看,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相比,在思想理念和办学水平上还存有较大差距。中等职业学校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与城市院校、科研机构在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对口合作,借船出海,借势发展,拉长短板,整体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提升自己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八)夯实学生文化基础
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能使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就业是办学的目标和生存基础,也是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源泉。但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角度来说,仅把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重点放在就业能力的建构和培植上又是不够的。《决定》从学生可持续发展长远目标出发,将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相融合,提出在加强技术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强化文化基础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样化发展、多样化成才提供必要的充足的备用能量,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更新理念,强化文化课教学。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改革开放时期,科技、经济等诸多领域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随着国家科技水平的提高,经济实力的增强,农业生产生产方式与经营体制也随之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的粮食总产为3亿吨,2011年粮食总产即达到5.1亿吨,增长2.1亿吨,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农业仍属于大而不强,靠天吃饭的现象比较明显,农业生产方式也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农业发展后期乏力[1]。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来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业增产增收中科技所做出的贡献率,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经过30余年来的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尝试,我国农业已经走到一个瓶颈时期。虽然最初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彻底打破了“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思想,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在新时期,一家一户的精耕细作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有的机械化发展,尤其是在一些地区,地块规模过小,种植又没有合理的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型农业机械的应用,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具体来说,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加速土地流转,提高土地集中度,进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利用效率,使得现阶段多年形成的城乡分化格局,有望加速走向一体化。
2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科技的作用同样举足轻重。实际上,每年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并不少,关键的问题是转化效率低。一些农业科研院所在有了研究成果后,就单纯的是为了申请专利、、评奖,然后用这些成果继续申请下一个课题,至于这种成果是不是转化了,转化的效果如何,一般就不再关心了。数据统计显示,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是80%,而我国仅为25%,而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转化率的低下,使大量科技成果成为“展品”,科研价值难以形成生产力,这也显示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思路的欠缺[3]。再加之一些农业推广机构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大部分农业科研成果根本无法真正融入到农业生产一线。因此,在下一阶段需要多措并举的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一线的价值。这就需要农业科研院所转变职称评定的方式,使研究人员的更多的侧重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 建立健全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农业生产要有保障,要有足够长的产业链,使农业生产逐步的形成规模,农户逐渐有话语权。这就要求国家要进一步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把家庭分散经营的优势与统一经营和服务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有活力的农村经营体制,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其实,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使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农民组织化和农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丰富了双层经营体制的内涵。农业发展要实现“第二次飞跃”,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给新时期的农业发展注入了很多新鲜的思路。通过农业合作社的统购统销,可以有效的利用土地,安排种植作物的种类,从农资到管理,从收获到销售实现一体化,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中低于自然及认为灾害的能力,也可以进一步发挥合作社在组织农民、落实政策、对接市场等方面的作用,使合作社自身有更好的发展。
总之,新时期要真正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并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平台,为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农业种植方式的完善,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最有效的动力支持。当然,这还需要各级政府、科研院所、农业推广机构、农业企业相互配合,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平台,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和氛围,最终使农业科技创新更好的服务于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我国农业30年发展历程[J].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0(3).
[2]上海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9%[EB/OL].
内部运作流程与方式被视为非营利组织研究的“黑箱”,而绩效评价主要是解剖组织“黑箱”的一种行为(BerndHelmig等,2004)。周志忍(2007)指出组织绩效评估应以组织使命和法定职责为中心,即绩效评价目标与组织使命保持高度一致,绩效评估指标与组织的任务高度相关。王锐兰(2005)提出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是基于合适指标体系对整体运营效果进行的概括性评价,旨在揭示组织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赢利能力和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绩效评价是对组织目标完成能力的评价,而科技社团绩效评价是以科技社团的履职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评价。因此,科技社团的绩效评价是对主要四种履职能力的评价,即对社团引领科技发展能力的评价、为会员服务能力的评价、推动社会理解科学能力的评价以及社团自立和发展能力的评价。
引领科技发展的能力是科技社团的核心能力,是现代科技交叉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科技社团的会员尤其是高级会员中,很多都是具有高级职称、较高学术水平或学术地位的专家学者,同时根据2008年中国科协对学会个人会员问卷抽样调查,学会会员大部分来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说明科技社团成员或会员的来源及其专业能力和地位,是科技社团引领科技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本基础,也是科技社团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
为会员服务的能力是科技社团凝聚力的体现,是能否吸引高素质会员的核心要素。作为科技社团绩效评价重要内容的为会员服务能力主要包括三方面:信息类服务、奖励类服务和增值类服务。对科技社团的会员服务能力评价,有助于科技社团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关注自己的“客户群”。
推动社会理解科学的能力是科技社团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公众,提高社会影响力的方式和水平。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来提高现代科技社团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有助于科技社团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推动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因此该项能力也应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
自立和发展的能力是科技社团运营能力和发展潜力的表征,反映科技社团的成熟度。科技社团作为一种非营利组织,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具备足够自立和发展能力是服务会员、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技发展的物质支撑。对科技社团的自立和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有助于科技社团更加关注自己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科技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科技社团绩效评价的三维系统
绩效评价的主体,即“由谁来评价”的问题,是绩效评价系统中的主导因素,它决定了绩效评价的依据、原则、模式、内容的选择。科技社团绩效评价的主体包括管理部门、会员群体、社会公众和科技社团本身,分别对应于引领科学发展能力、为会员服务能力、推动社会理解能力与科技社团自立发展能力的评价内容,综合对现代科技社团绩效进行评价,构成如图1所示的“目标—内容—主体”的三维评价体系。
其一,管理部门与引领科技发展能力评价。科技社团管理部门是对科技社团依法行使监督和管理职能的组织,科技社团引领学科发展能力的评价主要由管理部门展开,即科技社团绩效信息、评价指标得分应从管理部门获得,反映学会对国家科技发展目标(即对社会科技贡献)的完成情况,主要包括引领学科发展的能力、引领科技创新的能力以及引领科技转化的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其二,社团会员与会员服务能力评价。现代科技社团会员群体执行对会员服务能力的评价任务,因为会员具有较高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其需求更多的来自专业科技信息的获取、科研的新进展以及平台等方面,这就要求科技社团要在以上方面为会员提供相应的服务,同时这些需求内容也构成了服务能力评价的核心。
其三,社会公众与推动社会理解能力评价。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成为科技知识的“弱势群体”,要求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和高公信力的科技团体在科学普及工作中发挥作用。公众作为现代科技社团科普直接受益者,最具资格来评价其推动科学的社会理解能力,这种客观的评价有利于科技社团获取必要社会捐赠和政府经费支持。评价内容以科普讲座、科普宣传、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为主。
其四,社团自身与自主发展能力评价。科技社团自立和发展能力评价主要是从社团自身的角度为出发点的,既可通过其动员会员的人数、筹建发展经费的能力来度量,也可通过其争取各类组织提供的社会捐资、委托的课题研究的能力等来评价,也可以通过考察科技社团的基本条件、发展能力、经费筹集和使用等方面来进行。
三、现代科技社团绩效评价四维指标体系
通过对科技社团绩效内涵的分析,依照现代科技社团评价主体的特征,以四种履职能力为评价内容,建立科技社团绩效评价的四维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当代科技在体育中的异化表征
费尔巴哈认为:“按照人的愿望形成的技术体系一旦存在,也就开始具有自主性,并且在一定的情况下开始违背人的意志,变成反对人的力量。”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标题中现代科技对体育的异化,指的不是其影响,而是指在体育竞技过程中,当代科技使用的不正当、不公平、过度造成的体育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协调。另外,就是体育比赛中一些不理性和不科学及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比如近来经常出现的“兴奋剂”事件、“暴力”事件。就正是因为这样的问题的存在,使体育已经脱离了原有的本质,成为了政治工具和商业手段。人的主观逻辑在此过程中被逐渐边缘化,但“实用性”依然占据着判断和选择的主导地位。
2.1现代科技弱化了运动员的主体地位
就目前,虽然现代科技给运动员带来了成绩的提高,但其并没有遵循运动员的切身感受,忽略了运动员的心理,也就使得运动员的心情受到影响,水平受到限制。现如今在体育界,成绩提高太多依赖科技水平的体育界。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要求发挥的淋漓尽致。这种风气的形成,最终会使体育在科技的庇护下丧失本质,背离了体育精神。
2.2现代科技给竞技体育带来新的不公平
利用科学技术发展体育,存在着相当的不公平性。因为当今世界各国的科技水平都不一样,一些先进的国家利用本国先进的科技水平在技术手段和设备以及运动器材方面采用优质的研发,使得本国的体育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国家,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科技水平有限,不能对运动方面做一个详尽的、到位的、有水平的研究。也就使得本国的运动水平比较局限。这些外在因素并不同于人自身的身体素质对运动员的影响,在这种高科技面前,运动员总是显得无能为力,也就是说心理会有影响,而且不能保证奥林匹克精神“更高、更快、更强”的发扬。在兴奋剂的更新中,现代科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刺激药物阶段,合成类固醇阶段和内源物质是兴奋剂使用的历程。社会科技进步使得生物技术也取得重大进展,基因兴奋剂已经进入了竞技体育中,世界上反兴奋剂组织WADA也已经将反基因兴奋剂作为反对体育使用兴奋剂的重要项目。
2.3现代科技加速了竞技体育的商业化进程
现代商品竞技得以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科学技术将商品生产、通讯、交通运输、资金周转以及民众的消费意识都得到了提高。商业与体育两者的合作,一方面使竞技体育发展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让体育受到商业的腐蚀,商业化体育的过快发展超出了可以掌控的范围,使竞技体育的本质丧失了,违背了体育精神和目的,并且还让竞技体育对商业依赖越来越大,这对体育是有很大负面影响的。
2.4现代科技使人们减少了体育活动的机会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类面临的另外一个大挑战就是“肌肉饥饿”、“运动不足”,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人们的工作由体力劳动变成了脑力劳动,大大得减少了人们的运动机会。另外“文明病”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普遍,主要是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使得人们的生活进入了机械化、电气自动化、交通方便化;人们在饮食上过多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造成的。还有由于各种体育赛事越来越多,互联网等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都慢慢将自己的兴趣放在了网上,电视上或者在比赛现场观看比赛,自己亲自参加体育运动的越来越少,体育爱好者也都转变成了体育观众。
1.1 现代医学科技的集成化
现代科技衍生出不同的门类和亚类,不同的门类和亚类渗透衍生出不同的交叉学科。在医学科技发展过程中,吸收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环境科学、信息学乃至人文科学新理念和新技术,极大地刺激了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如核磁共振技术的引入无论在临床诊断还是在微观药物分子结构的研究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药剂学研究中引入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药质体、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促进药物的研发和使用,融合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和理论。在原有医学学科的基础上,发展了分子药理学、分子病理学等学科。因此,在医学科技范围内,单一的学科实际上已经集成了众多的医学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学、物理学、信息学方面的最新技术和知识。现代物理学、信息网络技术可进一步推进医学科技集成化,形成以某一学科为中心的技术群、知识网。
1.2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快速化和全球化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呈现快速化发展的特点,包括新的医学科学技术的建立、推广和应用。随医学科技的发展,医学知识出现爆炸式的增长,医学论文、专利、专着、方法等飞速发展,医学知识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随现代网络“高速信息公路”的建立以及网络的扩大和提速,医学科技、医学知识实现了实时传播,全球共享医学知识。无论普通百姓还是专业人士,均能及时获得医学知识的更新。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无线网络和3G手机的普及使医学科技普及更快,更全面。从局域网到有线互联网时代,再到无线网络,现代信息技术正加速医学科技和知识的普及。医学知识不再专属于专业人士,而成为被普通大众接受的知识。
1.3 现代医学科技的理论和技术密切联系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依赖于新技术和新理论,包括物理技术、生物技术的引入。而新技术的发现则依赖于全新理论的指导。在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现象,形成新的医学知识,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催生新的理论,又促进技术发明,形成良性循环。因此,现代医学科技中理论和技术密不可分,实际上是以医学科技为核心的技术群落支持下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明。
1.4 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使不同医学领域的专家合作更加密切
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任何人都不可能以个人的行为独立完成技术和理论的创新。现代远程医疗系统的研发使来自不同领域、区域和层次的医学专家更加紧密地合作,为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由于医学科技集成化使科技合作在医学科研中更加突出,能更有效地提高效率。
2 现代科技革命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2.1 现代科技革命对医学人才思维模式培养的影响
在人类社会实践及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发展中,没有创造性思维很难产生创造性成果。现代科技革命尤其是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知识和新技术手段的涌现更加依赖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关系到医学科技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医学生是未来医学科学技术和理论应用与创新的主体,加强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将提升未来医学的发展速度。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尤其是现代医学生的培养中,要培养更强的创新思维,建立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灌输现有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其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如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预测疾病的研究,需要在医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疾病和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利用强大的计算机网络和处理能力预测某一医学现象的发展规律。要求研究者通过发散思维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工具建立并处理某些命题。
2.2 现代科技革命要求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团队合作精神
首先,现代科技革命包括医学科技革命使创新思维、创新成果评价的主体由科学家个体转向科学家联合体。医学科技创新思维的提出往往来自团队的智慧。医学信息爆炸式增长的今天,如果没有群体意识,或失去了社会联系,任何一个医学科学工作者将一事无成。其次,科技革命推动科学家之间的紧密合作,包括区域间乃至国际合作,反过来,这种合作促进科技革命向前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现代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合作更加突出,联系更加紧密。最后,由现代科技革命引发的知识大爆炸时代已经形成,未来成千上万的专业论文、专利、评论产品的出现,知识和技术可能围绕某一专题展开,尤其是在医学研究方面的论着和专利发明,任何个体都不可能全部掌握,只有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群策群力,才可能较全面地掌握其发展动态和前沿。现代科技革命发展的主体,医学科学家和其他科学工作者组成联合体彼此紧密合作,解决科学问题。
2.3 现代科技革命要求快速更新医学知识
在医学教育基础知识(成熟的理论体系)的传授中,对新知识和理论体系的介绍较少。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带来庞大医学信息量,每天都有成熟或不成熟的技术和理论观点出现,这些知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广泛认同的医学理论所替换或更新。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医学教育加强新知识和新理论的传授,为知识更新做好铺垫。如近年来提出的网络药理学(诸如信号网络药理学等)、小分子RNA干扰技术理论的提出,使医学工作者重新审视药物作用及机理,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提出观点并发展不同的技术。
2.4 现代科技革命对医学教育方式和运作模式的影响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升级换代,使复杂的医学问题简单化和实时化,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尤其明显。远程网络控制技术、网络会诊、远程课程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在医学教育、解决医学难题和医学继续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现代医学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大学校园,而是向实现校际合作、教育资源和信息共享教育模式发展。如远程医学教育在继续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继续学习不需要长途跋涉,而是就地学习、更新知识。
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现代医学教育产业的运作模式也悄然发生着改变。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校际合作愈加紧密,诸如医学院校之间互派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互派访问学者等形式的合作。医学教育资源的急速膨胀也为学生学习选择范围扩大、个性化、互动式的终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这些现象充分说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背景下,尤其是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使现代医学教育具有开放性特点,这将冲击乃至颠覆传统教育模式。
3 对现代医学科学教育发展的思考
3.1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2,4]
传统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某一层次的知识展开教学活动,往往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现代科技和医学教育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的范围、方法、时间等可选择性增强。来自互联网的医学传播平台,如各级精品课程网站、搜索引擎、论坛、各种在线即时通讯平台,尤其是专业的医学网站,均可提供各种医学知识。因此,在现代医学教学中,应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扩大可选择范围,逐步将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观念转至以学生为中心。
面对现代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需要培养综合素质高,社会工作适应性强的人才。根据社会需求设计培养目标,现代医学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坚持“产学研”培养人才的模式,加强医学基础知识教育,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技能。
3.2 改革医学教育方式和运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 R5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a)-0184-04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综合变革的总和,是引起社会生产力发生质变和社会面貌根本改观的科技进步方面的飞跃性发展[1]。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是我国常见的内科急症[2],也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3],由于肺栓塞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医护人员对肺栓塞认识不足,较容易漏诊、误诊,随着科技的发展,检查技术不断更新,APTE在诊断、治疗、病因和预防研究等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尤其在肺栓塞的诊治方面更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1 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为肺栓塞的诊断提供新技术
1.1 现代科技革命与肺栓塞影像学的检查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含右心)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是最常见的肺栓塞类型,通常所称的肺栓塞即指PTE[4]。肺栓塞容易被漏诊及误诊。据以往的文献显示,有70%以上的严重肺栓塞被临床医师漏诊。肺栓塞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特异性,最常见的症状是不可解释的呼吸困难或气促及胸部持续性钝痛,其他症状可有咯血、晕厥、休克、室上性心动过速等。PTE常见的体征有呼吸急促、发绀及肺部干、湿音,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等。由于肺栓塞的栓子常常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所以常伴有下肢肿痛。临床有典型“肺梗死三联征”(胸痛、咯血及呼吸困难)者不足30%。及时、正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治疗可显著降低其病死率。肺栓塞的确诊需要依赖影像学检查。既往认为普通的肺动脉造影是诊断PTE的金标准[5],因为肺动脉造影对远端肺动脉小分支栓塞诊断的价值有限,且其是一种创伤性较大的检查,在检查的同时有可能导致梗死性并发症[6],这些不足使得普通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方面的广泛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现代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现代新文明,在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肺栓塞的影像学检查不断发展,普通肺血管造影(CTA)的缺陷因为新的检查方法的出现而得到改善,如近年出现的放射性核素检查(肺通气/灌注扫描,出现肺灌注分布缺损且与肺通气不匹配即可诊断[7],敏感性较高,高达95%,且为无创性检查),另外磁共振快速成像正常血流腔隙呈高信号,显示肺动脉及主要分支的“充盈缺损”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比较明显。CT肺动脉造影(CTPA)的临床应用在PTE的诊断过程中有革命性的变化。CTPA的应用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其他影像学检查,其创伤小,定量分析与PTE的临床严重程度性关系较好。随着对PTE诊断方法研究的日益增多,这些创伤性小、敏感性高的检查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检查所带来的并发症,明显降低了肺栓塞的误诊率,从而降低死亡率。
1.2 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与肺栓塞诊断的其他检查
现在人类进步已经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人类活动所涉及的各个领域,无不深深打上现代科技革命的烙印,人们对肺栓塞的认知及诊断与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密不可分。现代科技的发展使肺栓塞的诊断检查方法不断进步,除了X线检查是肺栓塞的主要诊断方法外,其他检查方法在肺栓塞的诊断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其中血清D-二聚体(D-dimer)、心电图、心脏彩超及血气分析等,在肺栓塞的诊断治疗过程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血液中D-二聚体含量增高提示有启动凝血及纤溶系统,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水平会升高,敏感性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8-9]。最初应用定量乳胶凝集法检测D-二聚体,这种检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改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敏感性提高,但对于APTE的诊断特异性仍较低。D-二聚体测定的主要价值在于能排除APTE。Homey等[10]报道检测血浆D-二聚体对诊断PTE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低,分别为94%及27%。Legal等[11]通过对1721例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动态监测D-二聚体,共监测3个月,发现如果D-二聚体为阴性,则近期患PTE的风险相对较小。在肺栓塞高危人群中,D-二聚体诊断的价值有限[12]。因为肿瘤、妊娠、感染等患者中D-二聚体均可升高,所以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诊断特异性下降[13]。但是在肺栓塞低危人群中,如果用敏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D-二聚体且检测结果正常,可排除肺栓塞。在D-二聚体检测结果正常的可疑肺栓塞患者中,约50%的门诊患者以及20%的住院患者避免了进一步不必要的检查,可为患者减少住院费用及减轻检查所带来的痛苦[14]。最近研究发现,D-二聚体另一重要价值在于可以帮助判断初次VTE患者复发栓塞事件的风险程度。另外,在肺栓塞的治疗过程中,D-二聚体的动态演变可以作为抗凝是否有效、血栓是否继续形成的重要指标。肺栓塞的典型心电图为SⅠQⅢTⅢ波型(Ⅰ导联S波深、Ⅲ导联Q波显著和T波倒置),但是这种典型心电图表现不常见,动态观察心电图的演变对诊断PTE更有意义。另外对新出现的右束支传导阻滞、肺性P波、窦性心动过速、右心室高电压、ST-T改变等也为PTE重要的心电图表现,PTE的心电图改变是因为肺动脉阻塞导致右心系统负荷过重,从而使右心室增大,甚至右心衰竭,同时由于血栓堵塞肺动脉及肺动脉痉挛造成低氧、低碳酸血症,可致代偿性心率加快[15-16]。超声心动图主要通过检出PTE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临床提供诊断信息,不作为诊断PTE的常规方法。但对于血流动力学有改变的可疑高危PTE患者,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急诊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很有用的。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CUS)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CT静脉造影(CTV)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CUS对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的特异性高达90%~100%,敏感性达88%~98%。对于PTE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CUS可作为首选检查。当肺血管床堵塞15%~20%时即可出现PO2下降,但是PO2下降不能作为PTE的诊断标准,PO2正常不能排除PTE。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增大比PO2下降更有意义,PTE后发生缺氧,会发生过度通气导致PCO2下降(低碳酸血症)。血气分析检查不是确诊PTE的标准,但综合其他临床检查可提高对PTE的诊断敏感性。
2 科技革命的发展与肺栓塞的治疗
新科学、新技术的发展为PTE的治疗提供了新思维、新方法,这些方法逐渐弥补了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提高了临床诊断的效率,降低了PTE的死亡率,PTE治疗方法的进步离不开科技革命的发展,同时科技革命的发展需要医学实践来实现,两者相辅相成。在强调新技术为PTE发展提供新方法的同时,也不能舍弃已存在的科学技术,否则不利于发展。需要在稳定保持的基础上向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发展。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肺栓塞的抗凝治疗需在确诊后进行,但在肺栓塞高危患者中,抗凝治疗应在等待确诊的同时开始[17]。抗凝药由普通肝素逐步发展出现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等,大多数PTE患者适合抗凝治疗[14,18-19]。因为普通肝素抗凝治疗需要监测APTT(间隔4~6 h检测一次),需要实测值达到标准值的2~3倍才能达到抗凝的效果,这样频繁的检测容易导致患者的依从性差,不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另外因为应用肝素抗凝出血风险相对较大,这一系列问题都给临床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随着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不需要监测APTT,出血风险相对小)的出现,这些问题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普通肝素的应用并未因为新药、新技术的出现而被淘汰,因为对于次大面积中危险性较高、需要密切观察抗凝效果的患者,依然提倡应用普通肝素。随着科技的进步,给肺栓塞的治疗带来新思路、新技术,如近年因为新技术的出现,介入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逐渐被应用于临床PTE的治疗中,目前下腔静脉滤器分为永久和临时性两种[20-21]。大多数APTE患者的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栓子脱落,对于因存在禁忌证而不能进行抗凝治疗的部分患者可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从而降低了肺栓塞的死亡率。在已进行常规的循环支持和抗凝治疗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确诊PTE患者需立即进行溶栓治疗,以减轻右心室负荷[22]。
3 现代科技革命对肺栓塞基础研究的影响
一百多年前,光学显微镜的发明促成了细胞的发现。光学显微镜在肺栓塞的基础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光镜下,可以清晰地看见发生肺栓塞的肺动脉、肺泡、血栓等结构,连续观察可以发现这些结构的动态演变,如在季颖群等[23]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动物实验研究中,光镜下观察形成第4天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所致的肺栓塞的情况,可见在第1天肺动脉多处有混合血栓栓塞,血栓中心炎症细胞浸润、坏死,第2天部分栓子溶解,部分混合血栓开始机化,栓塞血管壁局限性内膜增厚,可见继发血栓形成,第4天血栓大部分溶解,部分小动脉内仍有混合血栓,肺周边部楔形梗死伴炎症浸润,这些动态演变提示肺动脉血栓存在自溶现象,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理论基础。1932年发明的电子显微镜,不仅可以观察一般细胞的超微结构,在同样的动物实验中[23],在电镜下可以观察至内皮细胞,如在第4天肺栓塞的肺动脉可以观察到内皮细胞增生明显,呈复层,凸入管腔,胞质可见空泡,胶原增多,中膜增厚,第7天则内皮细胞胞质可见空泡,部分内弹力板内有细胞胞质长入,成纤维细胞核明显增大,基质增多。这些观察使人们对肺栓塞的认识不断深化。一些细胞因子在肺栓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更有赖于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如PCR、Western-blot等。
4 现代科技革命与健康教育的整合可提高对肺栓塞的认知和预防
肺栓塞疾病是内科急症,其预防涉及很多认知问题、社会因素、经济发展因素等。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PTE栓子均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和PTE是静脉血栓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发生的两种重要临床表现形式[22,24-25]。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些影响因素通过教育是可以避免的,如经济舱综合征,只要在飞机上适当的活动即可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骨折的患者术后易并发肺栓塞,只要在术后常规进行抗凝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肥胖(超过标准体重20%)者肺栓塞的发生率也较高,通过运动、健康饮食减重可以降低肺栓塞的发生风险,这些都能靠健康教育去提高认识。彭瑞聪[26]认为,对两个问题的认识要与时俱进:①个人行为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②教育与大众传播媒介、互联网等对健康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当前在考虑医学和健康问题时,要思考怎样将卫生领域与卫生领域外的学科进行整合,当然不仅仅是学科,还应包括实际工作,这是健康发展的战略问题。
总之,PTE的研究将继续得益于分子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最新理论引进的研究,向着快速、精确、无创伤等目标前进。作为从事PTE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只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两者完美结合,才能获得突破和飞跃,为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程现昆.科技伦理研究论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程显声.进一步提高肺动脉栓寒诊断与处理水平[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9):517-518.
[3] Wolfe TR,Allen TL.Syncope as an emergency departmentpresentation of pulmonary embolism[J].J Emerg Med,1998,16(1):27-31.
[4]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0, 4(1):74-81.
[5] Stock KW,Jacob AL,Schnabel KJ,et al.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 treatment with thrombus fragmentation and local fibrinolysis with recombinant human-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1997,20(5):364-368.
[6] Mayo IR,Remy-Jardm M,Muller NI,et al.Pulmonary embolism prospeetive comparision of spiral CT with entilation-perfusion seintigraply[J].Radiology,1997,205(2):447-452.
[7] 丁兆勇,蒋悍东.肺通气/灌注显像、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医药,2009,49(5):48.
[8] 陈晓燕.定量测定血浆D-二聚体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691-1692.
[9] 李影.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12,34(22):3418-3419.
[10] Homey E,Lagerstedt C.Evaluation of analyses to exclude suspected thrombosis.Don′t rely on the D-dimer test![J].L■kartidningen,1998,95(1):55.
[11] L egal G,Righini M.Value of D-dimer testing for the exclusion of pulmonary 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 venous thromboembolism[J].Arch Intern Med,2006,23(2):176.
[12] Gupta RT,Kakarla RK,KirshenbaumKJ,et al.D-dimers and efficacy of clinical estimation algorithms: sensitivity in evaluation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AJR Am J Roentgenol,2009,193(2):425-430.
[13] Bruinstroop E,van de Ree MA,Huisman MV.The use of D-dimer in specific clinical conditions:a native review[J].Eur J Intern Med,2009, 20(4):441-446.
[14] 侯志峰.肺栓塞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3,20(3):263-265.
[15] 许春晓,李芳芳,王小红.急性肺梗塞的常见鉴别诊断[J].当代医学,2010,16(12):37-38.
[16] 张均波.心电图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12,18(25):96-97.
[17] Smith SB,Geske JB,Maguire JM,et al.Early anticoagul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mortality for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Chest,2010,137(6):1382-1390.
[18] Kearon C,Kahn SR,Agnelli G,et al.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8th Edition)[J].Chest,2008,133(Suppl):454S-545S.
[19] Torbicki A,Perrier A,Konstantinides S,et al.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J].Eur Heart J,2008,29(22):2276-2315.
[20] Ahmed W,Mehmood M,Akhter N,et al.Role of inferiorvena cava filter implantation in preventing pulmonary embolism[J].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07,17(6):350-352.
[21] PREPIC Study Group.Eight-year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vena cava filters in the prevention of pulmonary embolism:the PREPIC (Prevention du Risque d′Embolie Pulmonaire par Interruption Cave) randomized study[J].Circulation,2005,112(3):416-422.
[22] 于方飞,邵玉霞,陈宏,等.肺栓塞的诊断和预防策略[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3):2573-2578.
[23] 季颖群,陆慰萱,张中和,等.实验性静脉血栓栓塞症血栓和血管内膜变化的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2006.
[24] Harish BN,Menezes GA.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typhoidal Salm-onellae[J].Indian J Med Microbiol,2011,29(3):223-229.
科技馆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常设展览,其教育对象是不同文化程度的广大公众。常设展览反映的是科技馆的主体内容与核心功能,是科技馆展教水平与展教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决定一个科技馆建设成败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展览设计又是一个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创新思维和实践探索交相辉映的程序复杂的创作过程。因此,常设展览是科技馆建设最重要的着力点,也是评价一个科技馆建设成效的关键环节。
1 吉林省科技馆新馆介绍
吉林省科技馆新馆位于风景秀丽的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是吉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亿元,2011年5月完成布展工程。新馆楼体建筑为正方体,分为地上六层、地下一层。其中,地上一至五层为展教区,六层为培训实验及办公区,地下一层是库房和展教研究区。由序厅、常设展览、短期展览、科普影院、交流活动、培训园地、展教研究及库房等八个基本功能组成。其中展教面积1.5万平方米。
新馆的常设展览以“科技与梦想”为主题,按照“梦想—智慧—创造—未来—实践”的展示主线,设置“梦想的摇篮”、“智慧的阶梯”、“创造的辉煌”、“我们的未来不是梦”四大主题展区、18个展厅、14个展教方面,364件(套)展品。展示内容涵盖了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生物等学科经典科学原理。又充分介绍了当代工业、农业、信息、材料、生态、能源、环境、宇宙等众多领域的先进技术及中国古代科技,同时突出了吉林省科技创新的特色,运用大量先进的展示手段,为参观者呈现出一个崭新的现代科技馆。
2 围绕主题形成以我为主的展览设计体系
2.1 确定符合时代特征的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是科技馆建设者在建馆过程中所要表达的建设意图,追求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建设者对现代科技馆的基本认识和理解。“科技与梦想”是吉林省科技馆新馆研究确定的展示主题。其含义为:
梦想是科技产生之源,发展之力。有梦想,才有创造,勇于梦想,才勇于创新,梦想也就是创新思想。
科技产生于梦想,也是实现梦想唯一正确的道路。科技之所以能够实现梦想,在于其尊重并遵循了自然的规律与法则。梦想是人的梦想、是追求幸福的梦想,梦想创造的科技,一定是为人类幸福服务的科技。通过科技服务于梦想的展示,阐述科技的人本属性、进步属性,强调科技要以人为本、为人类幸福服务。
总之,“科技与梦想”凝炼概括了“创新思想”、“科学观念”、“和谐理念”和“以人为本”等当前有关现代科技馆建设的主要思想。
2.2 体现主题思想的内容框架
吉林馆采用主题展开式兼顾学科分类式的展示方法,从本馆楼层较多的特点出发,由下至上纵向构建推进展览。
“梦想的摇篮”主题展区位于一层两个厅,设计展品36件。主要内容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认知性、趣味性科教展示。儿童是梦想的起点,是引发梦想、培育梦想的重要时期。该展区以培育和引发儿童科学梦想为主要展教取向,从梦想的产生开始诠释“科技与梦想”的主题。
“智慧的阶梯”主题展区位于二层,设计展品131件。主要内容是有关数、理、化、生等基础经典科学原理的展示教育。通过对部分重大科学发现过程和经典科学原理的演示,告诉人们,一项科学成果的取得,既是初级梦想的实现,更是提升智慧至实现高层次梦想的阶梯,强调掌握基础科学理论的重要性,从科技实现梦想的过程推进了“科技与梦想”的主题。
“创造的辉煌”主题展区位于三层及四层A厅,设计展品114件。主要内容是展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和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成果。以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根本性改变的现代科技成果的展示,证明科技在实现人类梦想中的巨大作用,从科技实现梦想的实践层面,进一步推进“科技与梦想”主题。
“我们的未来不是梦”主题展区位于四层,设计展品83件。在展示介绍环境、能源、太空、未来科技等有关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深层次挖掘和揭示科技之所以能够实现梦想,本质在于其尊重并遵循自然的规律与法则这一根本属性,回答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将“科技与梦想”主题演绎到永远。
四个递进的主题展区,由下至上,融会贯通,环环相扣,步步升华,使整个展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给观众一个明确的启示、系统的引导、深刻的记忆。
2.3 贯彻主题思想的建设原则
一、前言
现代科技革命的内涵及时间上如何划分等,至今尚有不同说法。美国阿尔温·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认为,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两次文明浪潮:农业社会和工业文明时代。美国预测学家奈斯比特在其《大趋势》一书中,将工业社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纺织机械化和煤炭炼铁、蒸汽机和炼钢技术、电动机和内燃机、电子技术阶段。除此之外,还有二次产业革命论、三次产业革命论、四次产业革命论等提法。以美国科学家科塔莱克为代表的四次产业革命论,认为前两次产业革命与三次产业革命论基本一致,将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核技术、计算机、半导体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视为第三次产业革命,把新出现的科技与产业发展视为第四次产业革命。本人基本赞成科塔莱克的观点,只是第四次产业革命应该是当今的光电子、激光、千亿次大型计算机、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尽管各种说法不尽相同,但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次革命称之为现代科技革命。
二、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
1.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紧密结合
科学革命侧重于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性进展,技术革命则是强调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的改进和更新。历史上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往往是是相互分离的。比如蒸汽机技术的发展大大早于蒸汽机理论即卡诺循环理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当今是科学与技术高度渗透的年代,例如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计算机,就无法从事科学理论研究。再如生物工程不仅是一个技术方面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科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
2.科学与生产一体化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没有单独的科学活动,一些简单朴素的科学知识直接来自于生产活动,随着生产活动的专业化和分工的出现,科学活动从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二者距离越来越大,到20世纪中期,科学出现工业化、群体化的趋势,对生产的依赖日益增强,一方面,科学成果的获得往往取决于能否生产出先进的科学仪器和实验设备,另一方面,科学成果能够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出现了科学与生产新的一体化。
3.影响深远的信息革命
现代科技革命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信息革命,这是区别于以往任何一场科技革命的标志。现代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信息革命,或者说是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革命,这场革命的实质不是减轻人的体力负担,而是人脑的延伸,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现代科技革命最突出的成就之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地球村、信息高速公路等新名词的出现无不说明这场革命是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影响的信息革命。
三、企业管理中的科技革命
1.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管理是协作劳动生产的。马克思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这里的指挥就是管理。从朴素的管理思想到现代的管理方法,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科学技术革命一样经历了传统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阶段。传统管理阶段是从18世纪80年代开始到19世纪末,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就是企业资本所有者,一切凭经验办事,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科学管理阶段是从20世纪初至40年代,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出现了单独的管理者阶层,对过去积累的管理经验系统化、科学化、理论化;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企业管理进入了现代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学说有马斯洛的“需要学说”、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学说”、麦格雷戈的“X学说”,还有后来的Z理论和权变理论;第四次科技革命即信息革命使企业管理进入了最新阶段——信息管理阶段。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飞速发展,带来了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的巨大变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是信息加工传递的过程,所有管理活动都是基于信息的管理。GarterGroup咨询公司总结了MRP(制造资源计划),提出了ERP即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近年来,诸如客户关系管理(CRM)、业务流程再造(BPR)、物流与供应链管理(SCM)、知识管理、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等管理理论已应用于管理实践。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已被多数企业重视并付诸实施,信息化的实质就是以信息技术等手段支持的企业管理革命。
一些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也总结出了大量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杰克·韦尔奇,1981年接任通用电气公司第八任总裁,在20年的通用领导生涯中,韦尔奇提出了无边界行为等200多个管理名词概念,推动通用公司各类主要指标达到两位数增长,连续四年被《财富》评为“全美最受推崇的公司”,连续四年被《金融时报》评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1979年,在一次管理会议上摩托罗拉执行总裁ArtSundry拍案而起:“摩托罗拉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的产品质量低劣!”Sundry提出了6σ质量管理法,当绝大部分美国公司还在认为质量会浪费美元的时候,摩托罗拉率先认识到提高产量、提供最佳产品实质上会降低成本,随着流程质量的优化,质量管理投入转化为每年最低限度8亿到9亿美元的巨大回报。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大胆创新,打破旧的业务流程模式,进行海尔业务流程再造,此举加速了海尔国际化进程,在十几年的市场竞争中,海尔立于不败之地,归因于先进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人们称海尔的各种管理方法为“海尔模式”。
2.现代科技革命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与生产形成一体化,新的理论不断应用于生产活动,企业管理对企业生产活动起到监控、协调和指挥作用。历次科技革命使企业规模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再走向集团化、国际化,企业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导致企业管理不断随之相适应,管理手段、管理工具的更新是管理者从现场退至后方,从局部管理到全局管理,从手工管理到办公自动化。新一轮企业技术创新浪潮推动了企业管理向职业化、知识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其原因在于:现代科技革命使得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导致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技术创新势在必行,技术创新必将推进管理创新。
现代科技革命缩短了科学与技术的时滞,加速了企业生产与科学一体化的进程,即使是高度抽象的科学理论,只要它正确地概括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某些中间环节或中介,很快就能运用于生产实践,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科学与技术的短时滞要求管理思想的解放与创新,一些旧的管理模式、经验阻碍了生产,就必须吸收和借鉴新的管理思想,避免管理者之间的管理思想“代沟”。
现代科技革命使企业的资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和知识逐步取代了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而日益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资源,加速了企业管理由原来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具有学习能力的人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正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企业资源结构的变化要求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
现代科技革命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过程趋于复杂化、自动化、连续化,过去关于生产管理的方法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要求。计算机控制的生产过程使得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特点日益明显,柔性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等生产方式使得制造和管理贯穿在一起,大量尖端技术的运用加速了企业管理自动化的进程。
1 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要求越来越高,以有效、健康、经济为一 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渐成为现代化社会的主要趋势[1]。其具备保健、健康宣教、治疗、预防疾病等重要服务;而护理人员作为服务中心的主体,由于社区中心主要服务的环境、对象、方法、内容都和专属医院护理工作存在差异,所以,社区服务中心应完善护理人员工作制度,加强其道德素养、专业护理知识、熟练掌握新科技等,为帮助患者打下良好的基础,合理运用卫生服务发挥自身才能。这就要加大护理培训范围,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员素质应有以下几点。
2 较好的沟通能力
社区护理人员主要护理对象有小孩、老人,需要其耐心、专心的进行护理,因此要求工作人员要具备交流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一个轻松、自在、和谐的护理环境,有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2]。合理使用宣传、健康宣教、预防方法去引导患者接受治疗,使患者转换新思想、改旧习了解社区服务的含义。此外,专业医生、护理人员应于社区相关部门通过沟通建立合作关系,确保每位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因此,要求护理人眼要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与患者、工作人员有效沟通,才能保证护理工作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3 专业的知识能力
为保证每位受到社区服务的居民身体健康和及时预防疾病,卫生服务作为基本的护理场所,是为每个社区、家庭、居民提供健全的、长久性的卫生健康服务场所,也包含帮助患者预防疾病、临床护理、促进健康和恢复健康等。因此,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应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护理知识,知识能力是体现每位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后才能顺利进行护理工作。
4熟练掌握现代科技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逐渐进入信息时代,每个国家都在探索信息时代带来的快捷、简便,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把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工作人员可以把社区卫生服务信息输送到网络中,通过网络为更多人群提供卫生服务。由于科技不断改革创新,健康保健设备不断增多,以后在经济平凡的家庭中都会存在一部医疗设备仪器,此类设备主要检测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理状况,并把设备和计算机相连接,人们就可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护理人员相互交流,利用简便、快捷的现代科技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行走不便的患者,还可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5具备人文修养和多方位知识
应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多方位知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人群较为复杂、工作量较大,其自身人文修养影响着工作质量。应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主的护理方式转换成以"患者"为主全面的护理方式,主要体现为: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履行职责;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感;朴实耐劳的专业素质和爱护患者思想。还应多了解多种文化知识,探究各种专业的护理知识。通过对各地文化知识实践研究,以医学护理作为研究方向,深刻了解疾病和护理知识,了解群众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并从不同文化知识领域去进行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3]。
6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医院护理人员在对每位患者进行护理时会在指定时间、位置等进行确认,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职责向挂钩,患者与工作人员都受到医院的规章制度制约,但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对象因为具备规定时间、位置等,时间的不确定性对社区卫生护理工作产生一定困难,所以护理人员对患者责任要以职业道德观进行制约,无论患者是老人、小孩、伤、残等不管病情好坏都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7结论
总而言之,要做好卫生护理工作,应全面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应除旧更新转换新的护理教育理念,以自学、实践、坚持为主,使其熟练掌握现代科技技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自身魅力,帮助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cupe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since "Eleventh Five-Year" plan.Methods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cupe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discipline from all military sanatoriums since "Eleventh Five-Year"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ResultsSince "Eleventh Five-Year",the recupe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in our army had realized combination of natural remedies and modern technologies,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ies and Western medicine technologies,and combination of experience-based medicine 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Technology of recupe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combined past and present,Chinese and Western,and theory and practice.ConclusionThe three "combinations" showing special features is not only one characteristic that different from other medicine disciplines,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new developments of recupe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Key words】Professional Technology;Natural Remedies;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Evidence-Based Medicine
疗养康复医学是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交叉、渗透、整合而成的一门新型的边缘学科。在核心技术上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有所不同,一个偏重于自然疗法和传统疗法,一个偏重于现代医学和现代科技。“疗养康复医学”将二者,使自然疗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医疗法与西医技术相结合、经验医学与循证医学相结合,在新的基础上达到融通重整,形成了鲜明的专业技术特色。
1自然疗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疗养康复技术融通于古今之间
“自然因子疗法”是疗养康复医学最主要、最古老的技术之一。俄罗斯对自然因子疗法研究的深度和日本对自然因子应用的广度有目共睹。近年来,全军疗养院在四医大陈景藻教授的倡导下,兴起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自然因子疗法进行研究应用的热潮。
1.1地处温泉的疗养院对矿泉疗法的研究应用 临潼疗养院徐莉等[1]深入分析了临潼硫酸盐、氯化物、重碳酸钠、氟水弱氡复合型矿泉的温热效应、力学原理、理化性质及其对人体多项生化指标、微循环、血流变、脑血流等的影响,研究了临潼矿泉对亚健康军人、高原作业后军人、抗震救灾人员的心理、疲劳状态、睡眠质量、颈腰背痛等方面的作用疗效,近3年在《中国疗养医学》上发表的系列论著13篇;武汉疗养院范平等[2]对咸宁硫磺石膏低氡温泉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近4 000例皮肤病患者进行了大样本人群专病治疗的疗效观察和作用机理研究;昆明疗养院黎英[3]对重碳酸钙、镁高热型温泉和氯化物及硅酸矿泉进行了骨关节病的疗效和作用机理研究,探讨了自然因子治疗顽疾的新路;兴城疗养院刘欣等[4]用全身温泉水疗法加腰背肌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法独到;230医院五龙背疗养区张衍波等对温泉泥疗的机理深入探讨,利用地表深1.5 m的紫黑色火山泥通过温泉数年浸泡滋养,加热至22℃~24℃,制成温泉泥,对软组织伤、风湿类疾病、创伤、训练伤后进行康复治疗,疗效喜人。
1.2地处海滨的疗养院对海水疗法的研究应用青岛一疗朱红宇等[5]探讨了海滨疗养因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以及对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北戴河疗养院段利平等[6]观察了海滨疗养因子对老年高血压降压疗效;鼓浪屿疗养院郑芳等[7]分析了海滨康复疗养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做功指数、左心室功能以及心率变异的影响,李秀增等[8]进行了鼓浪屿疗养区微小气候观测;烟台疗养院高鹰等[9]研究了海水浴疗法在保健养生防治疾病中的机理作用。多元化的研究加深了对海水疗法理性认识。
1.3地处湖滨的疗养院对景观疗法的研究应用西湖之滨的杭州疗养院赵瑞祥[10]研究了景观疗养因子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神经系统调节、生物反馈效应、心理血压调节等作用及景观文化内涵;东湖之滨的武汉疗养院余红英等[11]用滤膜采样等检验检测方法研究了气候、湖水等自然因子和人文景观,并对慢性下腰痛、颈椎病、飞行疲劳等飞行员航空性疾病进行了自然因子和人文景观治疗的疗效观察;太湖之滨的总装无锡疗养院也发表了关于湖滨景观治疗各种疾病和亚健康状态的有关报道。
1.4地处山林的疗养院对森林疗法的研究应用庐山疗养院、峨眉疗养院、武汉疗养院鸡公山疗区分别对所在地的自然疗养因子进行了分子水平的量化检测分析研究以及疗养康复临床应用。
古老的自然因子疗法在现代高科技检验检测和离子水平的研究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2中医疗法与西医技术相结合,疗养康复技术融通于中西之间
中医疗法是疗养康复医学最具特色的方法之一。被美国西医界称作“创造奇迹的中医师”的田小明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临床中心创建了第一个中国针灸诊所,成功医治了很多疑难病症患者,2007年被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授予“国际杰出医师贡献奖”,成为首位由美国总统亲自任命担任白宫医政委员的中医专家。我国著名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针刺手法量学”理论以及针刺治疗老年期痴呆等研究,构成其学术成就的主要内容,他带领的“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以世界先进设备、当代高新技术研究发展中的中医针灸学,充分发挥中医针灸、推拿、药物、洗浴、气功等疗法的独特优势,促进了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12]。他们的成功经验,为疗养康复医学指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结合的道路。
与国内外医学发展趋势一样,近年来我军在疗养康复技术的中西结合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大连疗养院“全军软组织病诊疗康复中心”杜杰等将针、刀、药结合的中医治疗方法与磁振热、低周波、高射频等西医物理治疗技术相结合,创造了“非手术软系疗法”用于软组织伤治疗康复,中心研制的“功能数显脊柱治疗机”创造性地将中医、物理治疗与现代高科技技术相结合,治疗脊柱损伤性疾病,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青岛二疗“全军神经疾病诊疗康复中心”陈庆华等创造的“六位一体序贯疗法”、“三针两药一整脊”(神经阻滞注射针、一穴多针平衡针、小针刀,内服外用中西两类药,手法整复关节解剖位置)与康复治疗的PNF技术、大脑功能重塑技术等相结合,促进脑卒中康复,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兴城疗养院“中国软组织疼痛研究会”第五临床诊疗中心和“全军软伤疼痛治疗与康复研究中心”潘德金等,将中医整脊调衡、穴位压痛验证小关节错位等中医技术与激光射频等微创介入技术相结合治疗软伤疼痛达到新水平。
3经验医学与循证医学相结合,疗养康复技术融通于理论与实践之间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近年来医学发展中的流行词汇,其含义为:充分、正确、明智地利用最新、最可靠的各种医疗手段为病人制定最有效的医疗方案。20世纪末,康复医学界又提出了“循证康复”(evidence based rehabilitation,EBR)的观点,认为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如何采集到客观科学的临床资料、如何利用相关的数据库、如何收集和正确分析文献资料以及正确的统计学方法等“循症”过程,是获得最佳康复效果的关键[13]。
近年来随着疗养康复医学科技工作者学历的不断提高和对“循证医学”的共识,采用“循证医学”方法从事疗养康复医学实践和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北戴河疗养院邢建华等[14]用“循证医学”方法收集中医症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为肾病的中西结合康复治疗打下可靠基础;青岛第二疗养院侯建明等[15]用“循证医学”研究银耳多糖对免疫功能和脂代谢的影响以及酶法逆向提取工艺,为心血管代谢异常、各种疾病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中药康复做好充分准备;临潼疗养院王忠波[16]用“循证医学”探讨TCD对模拟失重下脑动脉血流的检测,为航天员疗养康复寻找正确依据;广州疗养院郑军等[17]用“循证医学”分析腰身指数、腰臀指数、体重指数、踝肱指数、脉压指数等“五指数”对心血管代谢危险的早期评估价值,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康复提供明智方法。
综上所述,疗养康复医学的自然疗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医疗法与西医技术相结合、经验医学与循证医学相结合,在新的基础上达到融通重整的专业技术特色,是疗养康复医学专业技术有别于其他医学学科的特点之一,也是“十一五”以来我军疗养康复医学学科新进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徐莉,王绍林,仝武军.临潼自然疗养因子矿泉的临床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6):530-531.
[2]范平,刘晓君,刘明桥,等.咸宁疗养区自然疗养因子调查与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1-3.
[3]黎英.温泉浴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1):645-646.
[4]刘欣,王梁一代,张宁.全身温泉水疗法加腰背肌锻炼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28-30.
[5]朱红宇,王珩.青岛海滨疗养因子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3):133-134.
[6]段利平,李娟,宋丽,等.海滨疗养因子对老年高血压病降压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7):
387-388.
[7]郑芳,戴蓉,林玲.海水浴体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5):452-455.
[8]李秀增,余涛,戴明,等.鼓浪屿疗养区微小气候观测[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7):578-579.
[9]高鹰,王庆涛.海水浴疗法在保健养生防治疾病中的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11-12.
[10]赵瑞祥.景观疗养因子对机体作用的研究[J].中国疗 养医学,2009,18(3):195-196.
[11]余红英,张奕.武汉自然疗养因子治疗飞行员航空性 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4): 193-194.
[12]石学敏.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 [J].中国临床康复,2002,6(3):329.
[13]范建中.物理医学与康复的百年进展[J].人民军医, 2002,45(1):49-50.
[14]邢建华,翟红莉.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近况[J].中 国疗养医学,2007,16(2):68-69.
[15]侯建明,蓝进,郭树兴,等.酶法逆向提取银耳多糖的 工艺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4):292-293.